英语学习:主动“使用英语”(精选16篇)
我们练就了这样的主动“使用英语”的语言能力,就算平时“没有英语使用环境”,我们也照样可以不依赖外部语言环境“自己跟自己说口语”!
如果我们想进一步自我训练“使用英语”能力,我们还可以做下面的“使用英语”训练(能力薄弱的可以忽略这一步):
读到to shake hands, to bow,to hug, to kiss on the cheek, to pat on the back时,你会“想起”,其实是“使用”到什么英语?
body language这个词,不是吗?
Well I know peop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use 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when they greet each other.
这样充分发挥人的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使用英语”的学习,是不是一种快乐?
最后,我们可以做以下“使用英语”的补充训练:
还是读到Greetings from around the world.
Handshake:Canada,Peru,English.Bow:Japan,Korea,Indonesia. A kiss on the cheek:Brazil,France,Italy. A hug:the United States,Denmark,Egypt. A pat on the back:Greece,Russia,Mexico时,我们这样“使用英语”:
What is greeting?
Well I know greeting is when we meet each other, we do something such as to shake hands, to bow,to kiss on the cheek, to hug, or to pat on the back.
你是“使用英语”和“积累”这些英语shake hands, to bow,to kiss on the cheek, to hug, or to pat on the back来记住greeting这个词,而不是“使用中文”“打招呼”记住它:这就是“使用英语学英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一种动力, 稳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观察更敏锐, 记忆得到加强, 效率明显提高。
每年的11月, 高一学生在学习第二单元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时, 课前, 我会在学案中设置表格,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 让学生记录、回忆、感知苏州最近的天气变化情况;课上让学生展示学案上的图表内容, 分析表格中气温、天气、风等要素的变化, 探究冷风在过境前、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情况;课后在学案中提供下表信息, 设置具体问题, 或者让学生DIY, 扮演天气预报员。地理学案为学生提供展示丰富的图表、翔实的资料、鲜活的案例、多样的信息, 不仅能联系实际, 让学生体会到原来地理就在身边, 还能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之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保持稳定持久, 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使用地理学案, 就能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上、课后都会主动地学习地理, 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热力环流前, 我在学案中设置“基础知识回顾”, 重点复习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对流层大气中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等相关知识及其原因, 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培养了学生养成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
我也经常在学案中设置“学习反思”环节, 要求学生写下疑难问题、学习得失、心得体会等。还让学生自拟试题, 要求学生理解考点要求, 把握学习重点和难点, 试图从命题者的视角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反思, 总结学习得失, 养成良好的习惯:既低头拉车, 又抬头看路;既展望未来, 又反思过去,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不仅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还能知道怎么考, 怎么答。
图表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查阅地图、学好用好地图是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之一。读图的良好习惯是:先读图名, 再读图例, 后读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等。做地理读图填充题时的习惯是:先从文字、图表中获取重要的地理信息, 再经过分析加工处理后组织具体答案, 后对照文字、图表检查核对信息是否有遗漏, 答案是否完整精确。
习惯是学习地理的金钥匙, 也是地理学习事半功倍的前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习惯后,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要在学生过河时搭桥;在学生攀登遇阻时架梯;在学生感到迷茫时指路;在学生感到黑暗时点灯即可。
三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能力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读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正所谓,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使用地理学案, 能从多方面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能力。
1. 在课前预习中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阅读是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基本环节。学生要先阅读教材上相关的文字和图表, 后填写地理学案上的空白内容。遇到不会填写的部分, 学生会主动再次阅读相关内容, 完成地理学案。在课前预习中, 通过填写地理学案, 提高学生主动获取教材信息、把握教材重点、自觉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2. 在课堂探究中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因而教师在学案中设置探究问题时要有梯度, 采用相应的策略, 为不同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在进行课堂探究时, 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主动学习的成果, 从中获得主动学习的体验, 在成功中收获喜悦, 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如在学习“分析农业的区位条件”时, 我将2013年第3期《中国国家地理》中有关菊花的内容编入地理学案, 要求学生探究菊花的生产条件。学生根据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学会辩证地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掌握分析农业区位条件的一般规律。此外, 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 学以致用, 从而更好地学习地理。
3. 在课后反思中
课后练习是地理学案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精选练习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强调知识的强化内化和规律的总结归纳, 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学生通过学案会反思得失、查漏补缺, 从而全面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一、积极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到有“功”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达到“乐学”,必然要使他们有成功感。“求成功”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即使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要使学生感到愉快,这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学业取得进步时,教师对学生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光荣,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习成功的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对回答问题好的学生说:“Very good”, “You’re very clever”, “Great”,有时还可借助同学们的掌声进行鼓励。学生听到这些肯定和赞扬的声音,就会洋溢在欢乐之中,他们的大脑皮层就会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学生学习兴趣也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如学生在课堂上有回答不出来的问题,老师不能加以批评,特别是在学习上不是很好的学生更不能如此,因为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那些学生对学习更不感兴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对他们在学习上的错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课上用浅显的语言和他们交谈,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产生成就感,这样才会有更进一步的学习动力。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有“味”
英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情境教学法、听说法、阅读法等。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用固定一种教学方法,而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学习状态为目的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可以用以下一些有效的方法:
1. 游戏比赛法
好强、好胜是学生的一大特点,利用游戏比赛法教学,能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让学生的潜力最大程度地迸发出来,尤其是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它还能令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活动法
好动又是学生的另一大特点,教师如能把学生好动的特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来,也是增强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试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要求学生坐得端端正正,教师讲课时面无表情,学生会觉得愉快吗?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慢慢消失,直至没有,甚至会厌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开展活动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要常搞常新,精益求精;活动要有魅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要实用,不能搞形式主义。
3. 教育现代化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日新月异,是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在电脑上制作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的软件,生动直观,形象逼真,学生的兴趣必定盎然,学习起来也就有滋有味了。
三、倡导合作,注重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
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还应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点燃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如教学Module 4 Unit 12 Lesson 4 Visiting Britain时,教师可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查阅有关英国文化风俗等方面的资料,在学完课文后,教师可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完成一篇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风俗的写作。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丰富背景知识,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可弥补教学上的不足。
四、鼓励质疑,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如导入新课,可用质疑法来开展探究性教学,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是问题式的,也可以是图片式的,更可以是Free Talk式的,关键是要能引出当堂课的新授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新教材中每单元的Listening 部分都有相关的问题,可让学生结合图片,带着问题去听、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授课时,学生面对的是一篇篇有具体含义的对话、课文或是听力材料,教师就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组合,结合学生实际,提出适合于学生的问题,设计出一道道紧扣材料的疑点,让同学们讨论交流,然后在授课过程中逐一展示疑点,层层剖析,直至学生豁然开朗,这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高潮。这样,教师在质疑过程中精讲,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思维的灵感。
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有“情”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英语。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英语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教师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
著名作家冰心讲过,“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亲相爱的朋友。要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朋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要处处都以长者的身份去压学生,甚至使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师生之间容易产生心理隔膜,学生就会讨厌这样的教师,也会讨厌这个教师任教的学科,学习兴趣就会因此而丧失殆尽。教师应对自己的学生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多和学生在一起谈心交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The pen writes smoothly.
这支笔写得流利。
×The pen is written smoothly. (特别扭)
The pot cooks well.
这个罐子好煮东西。
The cloth washes well.
这皮布好洗衣。
还有一些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用法:
1.某些不及物动词的被动意义
When did the accident occur?
Ice-cream always goes well in hot weather.
2.一些表示“开始”,“结束”意义的动词
Class begins at eight.
The meeting ended up with warm applause.
3.一些表示“运转”意义的动词
The machine runs well.
His voice records well.
4.read,write,translted,drive等动词与表示行为方式的状语连用时
The book sells well.
My pen writes smoothly.
The play reads more earily then acts.
类似用法的动词:
act,cut,break,wash,wear,cook,lock,sell,tear,keep,feel,born,strike,last等。这些词既有及物动词的用法又有不及物动词的用法。若句子的主语是指人的名词或代词时,为及物动词;若句子的主语是指物的名词或代词时,为不及物动词。即:
主语(人)+V(t)+宾语
主语(物)+V(i)+副词 在此句型中,用来表示主语(物)的特征。但:这些动词若与情态动词(多半为否定式)连用时则表示被动意义。
His car can’t move.
This door can’t lock.
5.表示状态特征的系动词的被动意义。此类系动词有:
look,smell,taste,sound,feel,prove,appear,turnout等。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When he said proved (to be)correct.
The flowers smell sweet.
Young sentence doesn’t sound right.
其句式的特点为: 主语+V.(link)+adj. 此时要特别注意此类动词后不可接副词。
6.一些动词的进行时态可表示被动的动作
The meat is cooking.
The book is printing.
7.有些作表语的不定式,在结构上是主动的,但是表示被动意义
She is to blame.
The house is to let.(此房出租)
8.有些介词短语作定语或表语时也表示被动意义。
The building under repair is our library.
正在修建的那座楼房是我们的图书馆。
Color television sets will be on sale here next month.
下个月这里将出售彩色电视机。
类似的介词短语有:under consideration, in design, in question(正被谈论的),in sight, on display, out of repair,under construction, under treatment,under investigation等。
应注意的一点就是个别介词短语的被动含义取决于冠词的使用与否,如介词短语 in the possession of和in the charge of,用冠词时表示被动意义,不用冠词时(in possession of和in charge of)则表示主动意义。
例如:
It is in the exclusive possession of him.
它为他所独有。(被动意义)
He is in possession of it.
他拥有它。(主动意义)
The children are in the charge of Aunt Li.
孩子们由李大婶照管。(被动意义)
She is in charge of class 3.
她管理三班。(主动意义)
9.在某些句型中,主动表示被动。
主语+系语+(easy/hard/difficult/comfortable)+to do
例句:
This house is comfortable to live in.
The maths problem is difficult to work out.
She is easy to get along with.
主语+系动词+worth+doing
This film is well worth seeing again.
This problem is worth considering.
主语(物)+needs+doing
The classroom needs cleaning.
Your watch needs repairing.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主动学习的行为是学习的保证。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只有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让学生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了自觉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主动学习英语的行为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自学。
怎样培养学生高效主动的学习呢?我们从课前预习、上课主动积极和课后复习等方面入手。
一、培养课前主动预习的习惯
课前生动学习的培养,主要是抓预习。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预习主要是对新学内容进行总体的把握,不必看得过于详细,否则听课就会失去新鲜感。只有搞好预习才能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才能把握新的重点、难点,达到学习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明确提出预习的内容、方法和目的:
1.听磁带,跟着磁带模仿朗读,读熟所要预习的内容。
2.了解新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3.了解本课的词汇要求,并能联系旧知识,横向适当展开学习。
4.在一些似懂非懂之处标上记号。
5.画出认为美丽的、有用的词组和句型。
6.预习时要肯动脑筋,最好带着问题去预习。
7.预习要做好每课后的练习题,再对练习题中出现的难点、重点给予加强。
为了使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并做好预习,教师要检验预习的效果,如在早自修时可让学生朗读单词,提出简单的整体性的问题,提供选择题或是非题,列出大纲要求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看到预习的效果,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二、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对待上课
上课时注意听讲,特别是注意听预习中发现的难点、疑点,听讲时注意做好听课笔记,记录下老师补充的一些内容,如词型变化、句型分析和举例。但是部分学生做笔记时常出现下列问题:
①只听课不做笔记,不知道记什么,这给以后的复习带来困难。
②不得要领,要记下时就记,有时又忘记记,不会整理。
③出现错误不会纠正。
我认为首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记笔记。
①要有一本较好的笔记本,最好是硬封面的,因为每天从书包里拿进拿出,每天翻阅,容易造成损坏。
②条理清楚,提纲明确,能用不同颜色分辨主次,排列有规律。
③对重要语言点要详记,不懂的要记,已完全掌握的可不记。
④听课时重在听懂老师的讲解,抓住关键。
⑤每页的上下、左右都要留适当的空白,以便复习时添加其他补充材料。
例如在学8AReading时,讲到thought,它是think的过去式。同时补充buy—bought,bring—brought,fight—fought。扩展catch—caught,teach—taught。又如asslimas,类似的用法有asquicklyas,astallas,aslongas等等。这些补充的内容都要求学生记在笔记本上,以便以后复习时用。
为鼓励学生做好笔记,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笔记本,及时纠正笔记中出现的错误和遗漏。表扬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勤学、勤记、勤思考的习惯。
上课要求学生积极反应、主动认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的讲课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学生要主动、积极、认真地配合教师上课,跟着老师的讲课进行思维和活动,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切不可对老师的讲课、提问或对话毫无反应。 三、课后主动复习的`培养
课后复习是课后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听讲的后续阶段,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复习,不仅是巩固旧知识的必要,而且是获得新知识的前提,新旧知识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可以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来督促学生自学。作业的内容要细,语言、词汇、语法、句型、课文内容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都要提出具体要求,而且要做到有布置就要有检查。通过检查,教师可以发现在自学时存在的问题,这也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依据。还可以安排一些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或讨论的题目,这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
课后复习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1.听——不看书听磁带,模仿其读音,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注意连读、爆破、停顿等读法。
2.说——两人一组,用几分钟的时间,用交流的方式把当天课堂所学的知识回忆一遍。这种方法使学生经过大脑的思考,用交际的方式复现出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读——在早自习时朗读课文和重点词汇,熟读和背诵部分或全部所学内容。
4.写——补充笔记。上课时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难免有所遗漏或笔误,课后就需检查、比较、更新、整理,通过整理,对知识点进行再认识,增强记忆,指导学生主动认真做好口、笔头的复习练习,认真完成练习及作业,勤于思考,学习查阅资料。
老师在布置复习练习时,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延伸,增加思考和变化的成份,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学完8AReading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B2图片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Max,May,Betty的外貌及个性。还可以请学生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他们的画,以增加趣味性。也可以要求能力较强的学生写一篇关于介绍朋友的作文。这些课后练习都有利于巩固知识,加深记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课后兴趣小组的建立,也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
课后兴趣小组的建立和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多方位了解社会,了解各方面知识,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英语兴趣小组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如设立班级英语角、学唱英语歌曲、朗诵小诗、作文写作竞赛等,引导学生阅读英文小故事,报刊上的文章等,引导学生观看英语电视节目,用英语写日记、写信,发e-mail等等,不断扩大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提高对中外文化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增加词汇量,扩大知识面。这些活动可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逐步消除畏难情绪,达到听说读写的同步训练。
英语作为一门交际工具,最根本的一点在于“用”,只有切实加强训练,主动地去运用,才能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一、活动宗旨
为全面推进我县高中英语学科“主动·有效”课堂的达标工程,进一步增强和提高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打造主动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本学期高中教研室英语学科将举办“主动·有效”课堂专项论文县级评比活动。
二、参与对象
高中英语教师。职称不限,年龄不限,数量不限。
三、论文要求
1、参评论文的内容要围绕实施“主动·有效”课堂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展开。
2、参评论文必须是教师本人自己撰写,非抄袭或剽窃;并且该论文尚未发表或参加过任何县级或县级以上的论文评比。
3、参评论文的篇幅在2000—4000字为宜。
四、活动时间
2月:宣传发动。
3月—6月:撰写论文;6月底上交。
7月—8月:论文评比。
9月:总结表彰。
五、奖项设置
等第奖若干(具体视参与情况和论文质量而定)。
六、评委组成中学英语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
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高中教研室英语学科
一、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更应该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积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获得我是学习的主人的体验, 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首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 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实现师生人格上平等, 思想上交流, 情感上相容。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 做到以知、以德、以理服人。其次, 给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同的学习机会, 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 更要关怀备至, 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 只有树立了民主化的教学观, 才能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才能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因此, 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学生整齐划一的要求, 不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设置过多的禁区, 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首先,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后, 要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空间, 不要以诱导或者暗示的方式, 把学生的思路限制在自己为他们设计好的模式中, 要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其次, 在分析或讨论问题之前, 留给学生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演“独角戏”, 要多搞“小合唱”“大合唱”“表演唱”。实践证明, 课堂上没有充分的讨论, 学生之间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语言交流。
三、使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不但有助于扫除新课中的知识障碍,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而且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外, 预习也有助于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增强学习效果。再者, 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它是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长期预习实践的锻炼, 就会加快学生阅读的速度, 提高他们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这种自学能力一旦形成, 学生将终生受益。
例如, 在学习新课文之前, 学生通过预习, 可以掌握比较容易的单词和句型, 教师上课时就可以在这些方面少下功夫, 从而提高课堂的训练速度和密度。可以说, 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四、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教育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 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 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利用已经获取时知识和生活经验, 自己去发现新问题, 学会探求知识的方法, 品尝探究成功的喜悦, 激发出渴望学习的内在动力。对于学生来说, 自己主动发现问题, 探求新知, 印象和感受最深刻, 理解也最深刻。
五、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没有问题, 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问题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实际上, 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发问者, 对他们来说。世界就是由无数个问号构成的。只有一个个的问号被破解, 他们才能逐步地认识世界, 了解世界, 掌握新知。因此, 教师要在课堂上使学生敢于大胆质疑, 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发展他们的类比、联想等发散思维能力, 使学生不只是停留在所学内容的表层理解上, 而是要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探究和创造。
六、让学生主动分析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分析讨论问题是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究新知的有效途径。分析讨论能够集思广益, 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学习他人的长处, 培养合作精神。因此, 课堂上我们应该针对教材的关键处和学生的疑难点, 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 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使他们各抒己见, 互相启发, 取长补短, 发挥集体智慧, 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七、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达到自主探究和学习的目的, 从而迸一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
八、让学生主动总结得失
学生在精神世界上也有需求, 他们希望自己是探索者和发现者。让他们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可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 学完新的知识之后,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和总结, 得出结论, 找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通过总结, 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并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信息, 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总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耳朵、眼睛和嘴巴, 为他们提供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努力为他们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性;激发兴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话表明教师担负着教学责任。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担负着学习的责任,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一)以尊重学生的情感为首要条件。营造出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教师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尽量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注意学生的优点。当学生出现发音、拼读等错误时,当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时,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错用语句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尊重学生发表的看法,理解学生学习中的顾虑和难处,关爱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安全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语言学习气氛中解除心理障碍,增强自尊,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索知识、掌握知识的心理倾向。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是一种良好的个性品质,推动学生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而语言环境的创设要从英语学习的开始抓好。初学英语的学生对于这种新语言具有浓厚而强烈的兴趣,同时也存在怕羞、怕错的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一定要因势利导,对学生的表达行为及时表扬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坚强意志。例如在教Hello,Mv name is…What'syour name?等交际用语后,我就开展课堂英语会话,每横行或纵行学生的第一个向第二个提问,第二个回答后再问第三个,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操练,看哪一行完成得又快又好。学生情趣高昂,精心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一次一次的活动。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快乐,开口说英语的风气也就形成了。当听力积累到一定量时,学生想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他们的能力受到老师和同学赞扬时,表现得特别高兴,因此教师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课本上许多会话课文。大多源自生活,让他们讲,让他们演,遇到新的知识点加以点拨,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积极思维,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位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和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做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求知道路上的疏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中走出来,把自己当做认知的对象。
在素质教育的优化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关系不是指令——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是为了学,教是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归宿的。要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必须使“教”与“学”这两个要素确确实实地真正活跃起来,尤其是学生的“学”这个要素是否活跃,是决定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学生能否“会学”、“好学”是衡量教学过程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三、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英语教学的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一)树立参与意识,培养主观能动性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思考、创造的机会和空间。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给学生提供最优发展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得精,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开展思维活动,课后给学生足够的预习和复习时间。学生只有掌握自学的主动权,才能具有最优发展的可能。同时,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余地。在教学内容和任务上,留给学生最优发展的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对某种知识的再思考和再认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组织问题、解决问题,和教师一起构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具备较好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怎么正确使用英语电影学习英语
不同的英文电影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语言难度和语言风格等等。因此我们在选择影片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具体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当的影片。这里我推荐一个在线真人外教一对一的网站给大家——阿卡索外教网来辅助大家学习,它一节课15元,外教很不错,有欧美和菲律宾的,可以随意选择,上课体验很好,时间地点都可以自己安排,比较灵活方便,感兴趣的,可以去体验下他们的英语免费试听课。
一、影片内容的选择
一般我们都认为要选择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影片。为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同时应包含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育,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影片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最好选择与近期所学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影片,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不要选择内容情节太过复杂的影片,因为太复杂的情节会影响学生对于语言的关注度,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影片语言的选择
语言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应用英文电影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语言学习,因此在这方面的选择一定耍慎重。一般来讲.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甚至稍差一点的学生,一定要选择发音清晰,语速较慢,语调平稳,语言难度较低,没有太多专业用语或方苦的影片,如《狮子王》、《美女与野兽》、《怪物史瑞克》等一些动画片或《音乐之声》、《阿甘正传》、《泰坦尼克》等。这些影片语音清晰,很多经典对白朗朗上口,对于刚刚接触英文电影的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也非常合适他们练习听力和口语。对于水平较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语速适中甚至稍快,同时可带有一些俚语,俗语及带有较多义化背景的影片,如《乱世佳人》、《简爱》、《魂断蓝桥》、《卡萨布兰卡》、《辛德勒名单》等。通过这些影片,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地道的英语口语,还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社会文化及风俗等的了解。
三、字幕的选择
阿卡索外教网:http://
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我们需要选择汉语字幕.主要足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电影内容,避免由于不理解内容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些碟片可以英汉字幕同时出现,当然这样最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英语情况自由选择观看字幕。而对于水平好一些的学生、在不影响他们理解电影内容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只放英文字幕,甚至不放字幕,练习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
四、相关活动的选择
在观看影片之前.一般需要让学生先行了解影片的文化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影片内容及一些俗语与方寿等。在这里,笔者主要讨论影片观看之后的教学活动选择。
首先对于一些语言简单,发音清晰,语速较慢的影片,尤其是动画片,如《狮子王》,《怪物史瑞克》等,可以在观看后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者背诵.其巾的某些片段,甚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配音比赛。对于一些内容含有丰富哲理或一些容易引发不同观点的影片,如《阿甘正传》、《 业生》、《肖中克的救赎》等,当然最适宜让学生进行讨论,可以是先分组讨论,最后符组代表陈述,也可以布置成书面作文的形式,最后由老师挑出一些优秀的文章,大家共同分享。很多电影中都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对白,对于这些对白一定要要求学生熟记,闪为每个影片中的经典对白都不会太多,看完一部记几句名言也不会足很难的事。但是这些名言将会成为学生写作或与其他朋友甚至外国友人进行交谈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素材;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这一句就来自于经典的影片《阿甘正传》,还有我们经常会听到“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一句来自影片《乱世佳人》,还有大学生常喜欢讨论爱情到底足什么,这时我们会听到“Love means you don’t have to say‘sorry’”,这一句就来自著名的《爱情故事》。此外,还有一些电影中有旋律优美且语言简单的歌曲.可以要求学生课后自学,课堂检查,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足很高的。而且也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对于这样的观后活动最适宜的电影莫过于《音乐之声》了,“D0 Re Mi”,“Edelweiss”等歌曲已经成为学生们经常放在嘴边,可以信手拈来的歌曲了。
结束语:英文电影的应用会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足想要使其积极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我们必须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如何正确选择英文
阿卡索外教网:http://
(1)表示一般意义的“羞耻”“耻辱”等,是不可数名词。如: He felt shame at having told a lie.他因说谎而感到羞耻。
(2)表示具体意义的“可耻的事”“遗憾的事”等,是可数名词(可与不定冠词连用,但通常不用复数)。如:
What a shame you didn’t win.你没有赢,真是遗憾!
It’s a great shame to treat him like that.这样对待他太不像话了。
(3)汉语说“感到羞耻或感到羞愧”,直接说feel shame即可。如: He felt no shame and no regret.他不感到羞愧,也不感到遗憾。
注意,不要想当然地用feel shameful表示“感到羞愧”,因为shameful的意思是 ”可耻的” “丢脸的”(=causing shame)。
2.用作动词时,总是及物的,其意不是“感到羞愧”,而是“使感到羞愧”“使感到难为情”。如:说出来很难为情,但我确实说了谎。
误:I shame to say it, but I really told a lie.正: It shames me to say it, but I really told a lie.3.不要误解shame的两个派生形容词shameful与shameless:前者意为“不体面的”“可耻的”“丢脸的”,后者意为“(人)不知羞耻的”“无耻的”“脸皮厚的”。比较:
I hate such shameful conduct.我憎恨那样的可耻行为。
She is quite shameless about her ambition.她对她野心全然不知羞耻。
关键词兴趣 主动性 多媒体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045-02
长期的传统英语教学实际是教师终日忙碌、学生学得很累却收效甚微。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有研究表明,富有创造性的儿童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他们的创造性被严重抑制。因为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效率。所以,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点燃学生渴望求知和善于表现的星星之火。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真正亲近教师,构建乐学氛围。
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1.利用动作演示激发兴趣
有些语言意义适合用动作,表情手势,姿势等体态语言演示。直接用行为动作演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易记且印象深刻。如:在教动词run和jump时,边说英语边做动作,无需用汉语解释,学生就理解了单词的意思。
2.利用简笔画激发兴趣
简笔画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灵活运用简笔画教学,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增添课堂情趣,使学生于愉悦的气氛中,轻轻松松学英语。例如:我在教short和long时,就利用了简笔画,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3.用实物法激发兴趣
现行教材的内容设置生活性强,接近学生,围绕社会,实物材料丰富。以生活中信手拈来的实物作为教具,直观形象,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又能积极地调动学生思维,把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球类名词时,可将体育器材足球(soccer ball)、篮球(basketball)、网球(tennis)、排球(volleyball)、乒乓球(ping-pong)、棒球(baseball)等装入一个小包里,带入课堂逐个呈现,教学效果甚佳。
4.设计比赛性游戏激发兴趣
英语竞赛是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热情的有效手段。例如:讲人体各部分的名称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做游戏。学生按对方的口令快速指arm、 head、 hair、 hand 、face、 eye、 leg 等部位,指错者给其扣分或罚用英语表演一个小节目。于是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有了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角色扮演激发兴趣
表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勇于参与语言实践。为满足学生爱表演的欲望,在教学时,最常用的操练方式是让学生分组台上或台下表演。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购物这一单元时,让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店员和顾客,进行表演。这个时候,学生激情高昂,注意力也特别集中,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以此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6.学唱歌曲激发兴趣
学生最喜欢唱歌,唱英语歌曲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陶冶了情操,而且能提高他们连读英语句子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教学生唱数字歌one two three、祝你生日快乐Happy birthday to you等歌曲。这样能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7.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使师生能直接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这些内容形象直观,浅显易懂,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恰当地应用多媒体,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如教现在进行时,可用多媒体这样教学:一个晴朗的一天,公园里有很多的人,小孩们在做游戏,大人有的看书,有的唱歌……真实的情景,动感的画面,创设了视听一体的教学情境,增强了形象的真实感,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学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要重视发展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学法意识和运用学法的自觉性,发掘自身的潜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例如: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如何变一般疑问句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三步进行:第一步:找be动词;第二步:找情态动词;第三步:既没有be动词,又没有情态动词时,借助动词do(有时does),其余部分照写。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有意识地把一些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对比,从而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使用英语展现自己生命活力的舞台。例如:自编自演英语小品,欣赏经典影片,办英语手抄报,开展英语知识竞赛活动等。通过活动,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发展了特长。这些活动学生乐于参加,善于表现又可以促使他们自觉学习英语,运用英语。
一、注重作业的趣味性
现如今的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就充满了趣味性, 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句型和单词教学时会用chant。如在课堂上运用chant教授完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It’s Monday.”必须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进行背诵, 效果可能也不错, 但学生对这样的作业毫无兴趣, 甚至厌恶。为此, 我就让学生回家根据课堂上老师呈现的chant进行改变, 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这样, 学生回家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 想让自己的chant与众不同, 于是就产生了许多各不相同的版本:“What day?What day is it today?Sunday, Sunday, it’s Sunday.Go to park, go to park, with my father.”“What day?What day is it today?Tuesday, Tuesday, it’s Tuesday.Go to school, go to school, with my friend.”……这些学生的作业无不体现每一个人的主观意识、主动思考。和同学的分享成了一种享受, 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体验, 而不是负担时,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越来越强。
二、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 不同学生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能力是有差异的。在作业设计中,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能力, 灵活地选择作业的数量。但现行的教学中, 所有作业都是一刀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 一般的抄写背诵作业已激不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了, 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而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 为完成老师的要求, 不得不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作业上, 长期处于“过劳”状态, 影响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和身心健康。而对于这样的现状, 我打破以往单一的作业模式, 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 为他们设计不同的作业。如单元复习作业, 有翻译词组和选择题, 有改写句子和语法填空, 还有根据所学内容编写短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发不同的作业, 确保不同的学生都能吃得饱、消化得了。不同难度的作业, 也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再者, 作业的量也应该分层。如单词作业, 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记单词, 并且能默写出来。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作业的量, 只要能完成学习目标。有的学生抄写三遍, 默写一遍;有的选择抄写一遍, 默写一遍;还有的干脆一遍也不抄, 就默写一遍。但是第二天课堂默写的效果比以往每个人都抄写三遍、默写一遍更好。学生主动选择作业的量, 是他们内心的求知欲使然, 因此完成得更加认真, 效果更好。通过自主努力完成的作业, 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设计作业的多样性
以往的英语作业, 总是抄抄背背默默, 形式单一, 完成的过程枯燥乏味, 学生都是被动接受, 久而久之, 难免产生厌倦情绪。只有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去, 才能真正达到作业的效果。
书面作业是必不可少的, 它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是高年级学生, 在接触了比较多的语法知识之后, 需要一定量的书面作业作为巩固, 以帮助他们尽快掌握语法。因此, 我也经常精选一些语法填空或改写句子让学生完成。另外, 在小学英语中, 对话教学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交流中得以理解和掌握, 除了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操练外, 我还会布置学生在课后自由组合, 表演对话, 在第二天的早读或课上进行表演, 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 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时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让学生做一个调查。如在学习《Hobbies》一课时, 我就制定了一个表格, 让学生去调查同学或家人的爱好, 并做好记录, 在全班进行交流。诸如此类合作表演、调查等多样性的作业, 不仅避免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产生厌倦情绪, 还提高了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On The Use OfMobilephones
然后开始下面的正文:
Nowadays,mobilephon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by people,especially among our young。Almost every one of us has a mobilephone,some people even get more than one.Wherever we go,you can find people using phones.Even,to some people, mobilephone is almost their lives,they can’t live without it.There are many reasons accouting for this phenomenon.first of all,some people say that they can use their phones to keep in touch with their friends who are far away from them,and they can call for help if they are in trouble.Inaddition,a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functions in cell phone ,people can use it to search the internet,play games,chat with others,even buy some things.However,every thing has two sides.we must find the fact that Mobile phone radiation is harmful to the body.It’s also detrimental to our eyes to look at the Phone screen for too long.besides,it’s a weste of time and
money to use phones too often.Considering the above situation,I think we should limit the use of cell phone in addition to phone calls and check information ,then we can save a lot of time and money to do some Beneficial things,and only then we can live a happy and health life.演讲完毕的结尾句:
数词是指表示数目多少或顺序先后的词。表示数目多少的数词叫基数词,如 one, five, ten, thirty, sixty-five 等;表示顺序先后的数词叫序数词,如 first, sixth, tenth, twenty-first 等。数词用法相当于名词和形容词,在句中可用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同位语等。
二、基数词
1. 英语中没有“万”这个读数单位,要表示汉语中的“万”,英语需借用thousand一词,如“一万”用“十个千”表示(ten thousand),“十万”用“一百个千”表示(one hundred thousand)。
2. 用作基数词单位的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billion 通常不带复数词尾-s,但若用于表示数百、数千、数百万这样的泛指,则用复数。如:
About two thousand people died in the earthquake. 大约有两千人在地震中丧生。
Thousands of people go to the seaside every year. 每年成千上万的人到海滨去。
3. 表示整十的基数词用复数形式可以表示人的大约岁数或年代。如:
He is in his early twenties. 他才二十出头
This took place in the 1930s. 这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
三、序数词
1. 许多序数词是由相应的基数词后加词尾-th构成的,如four / fourth,six / sixth,ten / tenth,sixteen / sixteenth,但是nine变为序数词是ninth,而不是nineth。
2. twentieth, thirtieth, fortieth 等表示整十的序数词,由相应的基数词将词尾y改为ie,再加-th 构成。
3. first, second, third 通常可缩写为1st, 2nd, 3rd。凡是以th结尾的序数词可缩写为“基数词+th”:4th, 5th, 9th, 11th, 60th, 128th等。
4. 非整十的多位数,将个位数变成序数词即可:twenty-first(第21),thirty-sixth(第36),ninety-ninth(第99),three hundred and sixty-fifth(第365)等。
5.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等序数词形式为 hundredth, thousandth, millionth 等。
6. 序数词前通常要用定冠词,但表示考试或比赛等的名次时,通常可省略其前的定冠词。如:
My room is on the second floor and his on the third. 我的房间在三楼,他的房间在四楼。
He was (the) third in the exam. 他考试得了第三名。
注:有时序数词前不用定冠词,而用不定冠词,表示次第在原有基础上的增加。如:
(一) 建立宽松和谐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 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语言环境可以使学生自由放松地去学习。在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中, 师生之间会上呼下应、下传上达、配合默契。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去表现自己, 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师也能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上课前的几分钟,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和近期学生比较了解、关心的问题, 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进行讨论, 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在语言训练中, 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文对话练习, 还可以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初中学生爱说、爱动, 善于模仿, 记忆力强, 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 喜欢尝试着把学到的语言材料随时进行对话、叙述和表演。在这种的语言交际环境中, 学生通过动口、动脑, 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活动中巡视、指导, 对学生的活动给以鼓励或肯定。
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进行语言教学, 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可以自己根据教学内容, 匠心独具地设计出紧扣所授语言材料、并为学生所喜爱的游戏。例如, 在学习“Is this a…?”“Are there any…?”“Where is…”等句型时, 根据孩子们的好奇心, 灵活多变地设计一些猜物品、找物品、捉迷藏的游戏。学习现在进行时的句型, 可以用已学过的动词在一些卡片上写些“指令”, 如“drink”, “sleep”, “play violin”, “put on a jacket”等, 请学生前来任意抽一张, 按照所写“指令”做哑剧动作, 同时发问“what am I doing?”其他学生进行猜测, “He is sleeping”, 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 学生既掌握了所学内容, 又进行了交际训练。
(二)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想到学生, 想到怎样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想到怎样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构想设计都会因为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变化失去作用。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 以适应动态多变的课堂。备课时, 教师不仅要备教材, 而且要备学生、备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上课时, 根据学生的实际要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 不能死扣书本和教案。要注意学生的临场反应, 灵活性引导, 千方百计地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 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了问题, 教师除了提供必要的启示、引导和帮助外, 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来体现, 对学生进行提问就是一种直接、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如英语教学中的日常用语“How are you?What do you do every day?Where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这些简单的问候除了让学生掌握交际的语言外, 还增强了师生间平等、互爱的和谐气氛。
(三) 英语课堂教学以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英语的关键是学生本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注意把课堂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紧密结合起来,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兴趣。课堂教学有它固有的规律和原则, 但没有固定的模式, 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 千篇一律的。不同的教学内容提要和教学目的, 不同的教育对象都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处理, 采取不同的形式和灵活的方法传授知识、组织课堂活动。如采用图片、实物、简笔画等直观教具来进行教学, 也可以借助手势、动作或面部表情来辅助教学, 或根据教学内容编故事、做游戏、角色表演、小组讨论等。
另外, 近几年许多中学添置了完整的电教设备, 这也为外语直观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这些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有助于营造英语交际情境和气氛, 使学生不用借助翻译就能够理解所学内容, 从而促使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 增加课堂使用英语的机会;并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寓教于乐, 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乐于接受, 学得轻松;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的调动, 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器官都参加活动, 符合学生的心理学发展规律, 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形式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以言语方式进行,言语行为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教学行为,占全部课堂所有教学行为的80%左右,对课堂内师生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就能把握课堂教学的实质。为此,美国教育家弗兰德斯(Ned Flanders)于20世纪60年代构建了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该系统将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分为三类十种情况。第一类为教师言语,包括:(1)表达情感;(2)鼓励称赞;(3)采用意见;(4)提问;(5)讲授;(6)指令;(7)批评。第二类为学生言语,包括:(8)应答;(9)主动。第三类为沉寂或混乱,包括:(10)无有效言语。[3]随后各地学者和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又将学生言语细化为应答(被动反应)、对话(主动反应)、主动提问和分组讨论;并且在沉寂或混乱中增加了学生思考问题和做练习等有效言语或行为。课堂互动分析系统的发展,显示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由FIAS以及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实际行为可以看出,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外在表现的主动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当教师布置一项学习任务后,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争论、辩论;学生在学完教材中英语短剧后积极参加英语课本剧的排练和表演;在词汇教学或词汇复习课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猜词游戏或词汇学习比赛活动;在某一项英语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进行配对训练、小组合作学习、大组交流或在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展示活动。课堂上气氛活跃,热闹非凡。这些场景中的学生行为对应着“对话(主动反应)、主动提问和分组讨论”等,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的主动。它常常作为人们判断英语课堂是否活的主要依据。
(二)看似静态的主动
学生聚焦某一学习内容或任务,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紧紧围绕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主问题和问题链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或者针对学习任务在自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研读、探究,试图解决问题。这种学生围绕学习内容(或任务)进行高质量的独立思考,表面上看很安静,事实上这种静内隐着高质量的动。这种静态的动,实质是学生围绕问题和学习内容在内心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主要学习形式。学生在阅读、理解、记忆、分析、思考、质疑、判断、推理,学生的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是一种主动探索和求知的过程,是学生以积极情感主动投入学习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这种学生积极投入、主动思考探究的学习是高质量的学习,是学生印象深刻、难以忘记的高效学习。所以,看似静态的主动是包含在“沉寂或混乱”中的有效言语或行为。换言之,“沉寂或混乱”并非都是“无有效言语”。
其实,外在形式上的“主动”必须建立在课堂静态“主动”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支持下,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4]。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活的课堂、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才是真正学生自己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高质量的令学生难忘的课堂。课堂教学不要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场面,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对学习的问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二、构建主动学习英语课堂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根据上文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表现形式的分析,构建主动学习英语课堂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 尊重活的学生
青少年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有差异的个体,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生活体验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无生命的器皿。要让课堂“活”起来,就要让活生生的学生“动”起来,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情感,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力,课堂才能活起来。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在《活的教育》中就指出,“我们教育儿童,第一步就要承认儿童是活的,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5]
《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选修模块七Unit 3中阅读材料“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lives”的主题是“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这是一个辩题,教材中提供了两篇阅读材料,一篇为辩论中正方辩论稿,观点为“The Internet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our lives”;另一篇为反方辩论稿,观点为“The Internet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our lives”。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网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如果教师仅仅根据教材中提供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简单枯燥的问答式阅读训练,学生就处于被动应答的机械式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尊重活的学生为基本出发点,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信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在阅读前增加学生主动交流自己使用网络体验和感受的活动环节。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提炼了网络给人们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学生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网络利弊有了基本认识,再进入文本阅读。这样,学生对课文中提供的正方和反方的观点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会正确对待网络、使用网络。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等活动,学得灵活、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学得深刻,体现了对活的学生的尊重。endprint
(二)遵循认知规律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中学英语教学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要以研究学生为起点,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过程、认知策略和认知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以促进和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深度的认知加工,建构有意义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动”起来,课堂才可能“活”起来。传统的教学由于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往往是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而忽视思考的过程和方法。这种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是低效的。认知心理学关于加工水平的研究表明,认知过程是影响学习效率的直接因素,同样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课,同样读一篇文章,学生头脑中的加工水平和理解深度不同,学习的结果和效果自然也不同。
《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必修模块一Unit 2 Growing pains,其中第6板块Project的教学内容为Writing a report on growing pains。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充分考虑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替换部分活动、拓展学习内容或活动等方法灵活使用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班级的学情围绕教材主题开展活动,要求学生给矛盾冲突中的父亲或儿子写一封建议信。这种教学活动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件,学生有感而发,从而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如何解决父亲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写出具有说服力的建议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学生都有学习、训练的机会。完成写信任务后,教师组织全班汇报交流,展示小组活动成果,教师做简略评述,然后将各小组的建议信在教室内张贴,供学生课后交流分享。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出开放性话题,让学生就如何把握男女生之间交往的度等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这种活动设计紧密联系高一学生的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既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建构有意义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积极情感。
(三)把握语言学习特点 倡导活动教学
语言是鲜活的、有意义的、有生命的,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手段,是交际的工具。它的人文性和交际性特征决定了它只有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语境中)才有意义。语言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习得的,习得的关键在于训练、内化和运用。有效语言教学必须以活动为载体,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投入到语言实践活动中去。活动教学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设计活动,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学具操作等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或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觉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
Task板块是《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教材中的一大亮点。该板块设计了在课堂内进行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开放式任务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体现了活动教学的特点。《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必修模块二Unit 2中的“Planning a Holiday for Your Family”,依据Planning a Holiday这一话题,在Task板块设计了多种活动——Skills building 1: recognizing dates and names of places,学生通过听和读的活动,认识时间和地名;Skills building 2: forming questions from prompts,学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不同疑问词对各种信息进行问答式口语交际训练;Skills building 3: writing an e-mail,通过写一封邮件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归纳提炼信息的能力,最后完成Holiday Plan的口头演示和书面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对上述活动做适当的调整或删减,将Skills building 3: writing an e-mail调整为Planning a Holiday for your Family的学习活动,通过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presentation, writing 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为各自家庭制订一份假日旅游计划。学生在积极情感投入和自我认知加工活动基础上,自我检查,同学间相互补充,小组交流,最后自我完善,完成各自旅游计划,然后全班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赋予教材新的生命,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更加贴切,体现了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原则,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语言技能和英语素养。
三、结束语
教师要遵循认知规律和英语学习规律,掌握学生认知特点,在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要求,积极创设英语情境,努力建设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的英语学习难忘课堂。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思维训练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学论教,以教促学,以学促学,改善学生英语学习的生态环境,努力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的活的难忘课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尽最大可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共性和个性问题。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运用相应策略,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训练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英语基础上,语言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都能得到发展。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深刻、学得难忘,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学生主动学习的难忘英语课堂,这也是英语教学以学生为本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
[2] 姚天勇,陆军.难忘课堂:内涵、特征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7B):47.
[3] FLANDERS N. Intent, action and feedback: a preparation for teaching[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63, 3(14): 255.
[4] 郭思乐.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教皈依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12):15.
【英语学习:主动“使用英语”】推荐阅读:
恰当使用英语新教材06-27
过度使用手机的英语范文12-02
学习主动 宋婷05-31
中学生使用iPad的英语作文01-06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06-12
主动学习快乐成长06-24
《主动学习》说课稿07-01
主动教育模式学习心得01-12
关于高中英语教材(人教版)使用情况的调查11-27
主动学习使我快乐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