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导学案(精选8篇)
莫怀戚
一、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品味语言,领会文章主旨。
3、借鉴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习重点:阅读课文,体会亲情,品味语言。学习难点:最后一段的理解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法指导:
1、品读感悟法;
2、品读归纳法;
3、合作探究法
二、课前导学
1、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一定按照要求做哟!)(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不要看课本!)
分歧()
一shà()间
chāi()散
委qū().
水波lín lín()()
各得qí()所
(2)串词成段:将下列词语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
阳光 轻风 田野 小路 菜花
2、思考下列问题:
(1)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你给文章重新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为什么拟这个题目。
(3)你感觉这篇文章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写得好,把它画出来。(4)文中有哪些你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出来。
三、课堂学习
(一)互动交流“课前导学”内容
(二)朗读感知 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感悟亲情美。思考问题:
(1)文章讲的是什么事?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怎样解决的?结果又是怎样?
2、感知把握情节:假如你是文中的爸爸(或者妈妈、奶奶、儿子),请选择一个叙述视角,把当时散步的情景简单叙述一下。
3、合作探究,深入研读,体验亲情。
精读课文6——8段,合作讨论: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产生分歧,谁做的最好,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用简单的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特点。
(2)说说你对“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三)品味语言,探究美点
自由跳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词、句、语段,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温馨提示】先自己圈点勾画,再小组交流。可以品味文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情、美的词、美的句等等)。
【学法指导】分五组分别品析,然后选派代表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景美 事美 情美 词美 句美 人美(四)探究技巧
你能发现值得借鉴的写作技巧吗?(活学活用):
(1)我发现:本文选取了祖孙三代 这样一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这一重大的主题,这是采用了 的 写法。
(2)我发现:文中通过对母亲进行 和 等细节描写,表现出对孙子的喜欢与爱护,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恰当的描写很重要。【温馨提示】典型的细节:一个眼神,一个背影,一句话„„都是感人至深的,我们在写作中要有善于捕捉生活中最为典型的细节,做到细微处见真情。(五)延伸训练:
1、仿写训练: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它不应该只是母亲给我编织的暖暖的毛衣,它还应该是我给母亲捶背时的双手; 它不应该只是
,它还应该是
; 它不应该只是
,它还应该是
;
2、阅读课后第三题短文《三代》,与课文相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六、盘点收获,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小结)
刚好所到的基地学校不仅仅使用“学案”, 他们还使用“学案导学”, 和“导学案”一样很注重这个“导“字。在数学教学中, 以导学为方法,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是学案导学的模式。这正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相吻合。
一、“学案导学”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启示
在天津学习期间听了不少课, 上课老师都是“学案导学”与学生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经过与老师们交流得知这样做:一可以杜绝学生在课堂上当拿到学案后, 不认真听课, 一直埋头做学案的情况;二可以带动学困生从中学会与人沟通, 与人交流, 就算他不肯动手, 但每次的合作都能让他目睹所有发生的合作过程中同学的不同表现, 这样可以感染或潜移默化他;三是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独立解决、独立思考,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 而学案的使用恰恰能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及重难点, 一些简单的知识自己能解决的在学案上解决了, 不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 既提高了参与率, 又节省了时间。学案还有一个好处是学生必须进行阅读学案内容才能思考, 这样又加强了学生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有把学案收集起来就是一种课堂笔记, 复习时再利用·好处多多。
在“学案导学"中,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 认真阅读教材, 了解教材内容。根据学案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师生共同研究学习。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导学案”教学中, 也会出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 同样一个问题, 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 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 也许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解决这样的问题, 也可像“学案导学”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他们在交流中可以充分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 取长补短, 达成共识, 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只是个别学生的问题, 小组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才是教师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又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 利用省下的时间可以进行多一些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生成能力, 从而走向高效课堂。
二、"学案导学"中"学案"、课本、课件、教辅教学整合的启示
现在的学案内容设计已经非常灵活, 非常精细化, 与课本、课件、教辅等的整合运用都很有讲究, 如果和课件搭着用于课堂, 课件主要面对教师, 对于学生学案里有的幻灯片尽量少有, 除非是帮助学案解决较难理解的问题的, 并且课件的幻灯片张数不能太多, 学案的设计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用于探究、发现新知。如果学案和教辅搭着用于课堂教学, 那么学案里的练习不要和教辅上的重复, 学案里的习题也要少些, 是主角, 尽量与课本同步;教辅是配角起到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果与课本搭着用于教学的, 学案里的内容就不能和课本的重复, 以课本的阅读为教学的主线, 而学案是用于知识扩展, 或是帮助课本新知识的提高或巩固检测。其实三者都可以一起运用, 只是用起来会有些手忙脚乱, 特别是学生注意力的方向会乱, 因此, 四者整合运用教师的操作和设计一定要合理。教师建议常规课尽量不要四者一起运用, 这对学生是件好事。“导学案”也经常出现整合问题, 从“学案导学”中又可以突破整合设计。
三、“学案导学"重视课前预习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第一环节学习准备模块很注重学生的预习情况, 早期基地学校的学案都是发给学生带回家提前完成预习, 后来发现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大多数学生没能完成, 原因很多;二是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现阶段提倡减负。这两个原因使学案不再提前发给学生, 改成上课发给学生, 利用上课的前几分钟完成预习部分。
这一部分就是“学案导学”的第一模块——学习准备模块。具体做法可以是复习, 或是知识链接, 或是了解这节课要用到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 或是检查学生阅读数学课文、课前网上搜索相关的新课内容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或课上的时间, 通过提问、小纸条、听写、题目、询问等形式进行检查, 看看学生哪些知识内容理解了, 哪些知识内容没有弄懂。这样经过不断地改良, 一直就坚持到现在,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学习准备, 如果学生能看明白的内容, 教师就不必讲了, 老师要解决的是学生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不是重点亦即难点。这样后面的教学过程就变得轻松多了。
四、“学案导学"克服学生厌学的启示
“学案导学”的学习导航模块其实就是我们“导学案”的自学互动模块。本环节中可以设计不同的动手操作、数学游戏, 通过学生讨论和交流, 不仅能够真正解决自己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还从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克服厌学情绪,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如此, “学案”的内容设计可以因材施教, 还可以灵活降低知识难度,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便于教师进行导教, 还可以利用知识树或简单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慢慢发散思维。听“全国说课标、说教材大赛”的不少年轻数学教师说课时, 都说到“让学生在学案中画知识树”的做法, 如在某s节课学完后让学生画出知识树, 或自主画出一小节、一章的知识树,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巩固了知识。知识树是一种很好的整合方式, 是一种训练思维的重要方法, 用好知识树, 能强化整合意识和整合思维,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
在听课交流中也有不少教师说了, “导学案”其实更适合起点低的学生使用。早期也有用过知识树进“学案”中, 只是当时不注重“导”, 还看不出知识树对厌学的学生或学困生有多大的帮助, 但现在非常关注学案的“导”思想, 知识树和思维导图用的时候很有趣, 还可以生长, 不过要学生通过努力才能看到画在纸上生长的树, 这样更能突破厌学孩子的心理防线,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毫无疑问, “导学案”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
五、"学案导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启示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和变教材为学材的教学指导下, 所到的基地学校加大力度抓教师的“说课标、说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可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使用的能力, 可以让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 更明确自己教什么, 还可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从而在设计学案时处处注意课标和教材的使用:一是设计学案从最基本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做起;二是设计学案时要体现分层施教的原则, 多练基础题, 增加中等题, 不漏拔高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 重在引导。体现数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应用性;三是学案设计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在学案里体现出让学生预习, 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完成练习并归纳小结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导学案;课改;备课;知识迁移
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下,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应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构建充满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课堂,让学生“学会学“就成了课堂改革关注的焦点,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下面就我在教学探索中用导学案实现由“教”向“导”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的粗浅做法谈几点认识。
导学案,强调的是“导”与“学”,是实现由“教”向“导”转变的有效途径。“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稿,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出发点,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精研教材,充分考虑学情、学法、学生的情况下编制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物质媒介。
一、利用导学案做好预习、备课工作
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制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在精研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强调难点,有的放矢,体现精炼、适度。其次,更要研究学情和学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能力和学习习惯之后,编制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本学科特点的学案。最后,设计的导学案要体现层次性、针对性。设计的问题应有质量,围绕学生如何学得轻松、学得丰富、学得有效去设计。习题导向要具体、明确,切忌含糊不清。且应围绕学习目标,由易到难,确定在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有质量的提问才能带来有质量的课堂。
学生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自主学习基础知识部分,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基本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初步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和脉络。在此基础上独自或小组合作讨论学案中的探究问题,写下思考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
二、变教案为学案
传统的教案强调“教”的过程,即先教后学,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学。突出的是教师的主体作用,强调知识的传授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单向联系。教案的编写也只是注重基本知识的罗列,不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上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是老师的,即使有少量的提问,也往往是优等生唱“独角戏”,课堂的实效性不大,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导学案强调的是“导”与“学”的过程,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的答疑解惑,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这种模式由原来单纯的接受性知识获取转变为过程性知识获取,师生关系由原来的单向联系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的:“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导学案的设计实现了这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变讲堂为学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常常出现“一刀切,一锅端”的弊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难提高”的局面,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新课改观念的冲击下,很多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方式,但绝大部分都是在追求怎么让自己讲的课更精彩,或者怎么让学生记的知识更多。观察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表情一片木然,学生对教师的“倾情奉献”并不领情,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
使用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实现让学生“学会学”这一目标。教学过程切忌把课堂“放羊式”地教给学生,让学生放任自流,对学生的自学不管不问,甚至把导学案当成课外训练。而应该重点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教师参与到学生学习当中,适时进行指导,发现并记录易错点、疑惑点,便于在课堂上对学生不理解的重难点及时予以解读,对学生漫无边际的“思考讨论”予以纠正,将“身在教室心在外”的学生及时拉回到正常的课堂学习当中。让学生头脑“动”起来,学习“活”起来,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学会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正确引导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智慧。
四、课堂达标测评,实现知识迁移拓展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测评题,做到精选精练,练习要求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灵活,针对性强。可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重难点的理解,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通过检测可以补充一些课堂上没有讲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设计练习题的形式主要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为主,主要是一些与重难点有关的题目,尤其是非选择题,在设计时应将本课知识点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考查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运用,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迁移能力。
五、重视课后阶段的反思
有位教育家说道:“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一堂课讲完并不代表一节课就此结束。对有效课堂的研究或一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关注课后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以及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反思。通过教学反思的形式或者课后随笔的形式将课堂中的亮点或不足用语言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反思中总结,在反思中进步、成长。对于教师而言,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课改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如何使用导学案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我还处在探索阶段。但通过导学案的应用,有效地把教师的教与引导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师“导”的技能,增加了学生“学”的活动,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再进行巧妙点拨、指导。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做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契合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由单纯的“教”向“导学”方面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不屑的努力,勇于探索、创新,相信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切入点,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理想课堂教学模式,也一定会迎来人生路上教育改革的春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表现亲情的珍贵。
3.通过文章中所创设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4.关爱他人,感受亲情的温暖。【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小事中感受亲情的珍贵。2.揣摩语句的含义,品味对称的句子,学习语言。【教学难点】
揣摩语句的含义,品味对称的句子,学习语言。【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嫩芽 霎时 拆散 水波粼粼 熬 信服 委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习课文,思考
1、散步的人是哪些人?他们是什么关系?
2、在什么季节散步?
3、散步的地点在哪?
4、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如何解决的?
5、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我”、母亲、妻子、儿子,一家四口 2.初春 3.南方的田野
4、散步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结果是“我”选走大路,但母亲还是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最终,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上小路。5.亲情)二.课堂展示
【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感悟和美的亲情
1.激情导入: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纵然是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也能让人顿生良多感慨..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2.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一边听读,一边随手画出文中令你心动的语句。
3.提问思考: ①“母亲本不愿出来的”,“我”却劝她出来;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却选择了走大路。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②你认为一家人散步过程中的哪些细节最能打动人心? 为什么? ③这一家人如此和美、幸福,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课堂发言,教师点拨,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我”的孝心。
二、朗读课文,感悟重大的责任
1.意图揣摩。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三段,注意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2.问题探究。(1)想象品味:当“我”决定走大路时,儿子的反应会怎样? 妻子的反应又会怎样?(2)提问思考:面对“分歧”,为什么“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这里的“责任”究竟指的是什么?(3)难点质疑: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3.课堂讨论。就上述问题,按同桌、小组、全班三个层次展开课堂讨论。4.教师点拨。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背母亲、背儿子的描写:表层意义是形容他们在小路上走得很小心,唯恐有半点闪失;深层意义(象征意义)是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三、朗读课文,感悟精美的语言 1.指导品味语言。这篇短文无论写景还是叙事, 用语都很精美。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对称句式。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等,这些句子将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互相映衬,形式上有对称之美, 内容上也富有情趣。
(2)蕴含丰厚。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写出了几十年的母子关系,也表现了母子二人的温顺性格。(3)意境优美。如“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勾画出一幅色彩亮丽、有趣有味的图画,暗示“小路有意思”,表现出奶奶对孙子的疼爱。
2.自由阅读实践。请同学们从上述三个角度,寻读课文中的精美语句,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3.先小组、后全班开展课堂交流。教师寻机点拨。
四、比较阅读,感悟个性化的表达
1.单篇阅读。默读《三代》,通过讨论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
2.比较阅读。从情节、主旨、写法和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散步》和《三代》两篇文章的异同。按同桌、小组、全班三个层次展开课堂讨论。
五、朗读课文,感悟浓浓的亲情
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并给自己的亲人洗一次脚,写出自己的心得。
七、板书设计
散
母亲
责任
儿子
以小见大
和
亲情
美
步
莫怀三.检测反馈 戚 “我”
妻子
(一)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1.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2.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家庭观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35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感知文本内容,体会文中的亲情美。
2.联系生活,学会从生活小事中领悟亲情美。
感知文本内容,体会文中的亲情美
联系生活,学会从生活小事中领悟亲情美。
: 、合作探究
: 两课时
1.找出散步的人、时、地、产生的分歧、我的决定、他们最终的决定。
2.复述故事(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品评人物(请用“我最欣赏 (人物),因为从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回答。 )
1.给加粗字注音:
嫩芽( ) 熬 ( ) 霎时( ) 分歧( ) 拆散( ) 水波粼粼( )
2.解释词语:
各得其所:
{明确了学习目标,解决了生字词,为准确地朗读课文,进入文本奠定基础,}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快速抢答)
A散步的人: 明确: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
B散步的季节: 明确: 初春
C散步的地点: 明确: 田野
D产生的分歧: 明确: 母亲想走大路,儿子想走小路
E我的决定: 明确: 走大路
F他们最后的决定: 明确: 走小路
二、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注意:1.语言简洁明了
2.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本文讲诉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时节到田野散步,路上发生了“分歧”,最后他们用亲情和爱解决了散步途中的“分歧”。
三、三读课文,品评人物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半年的时间,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学案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导学案教学体会。
一、体会
(一)、学案教学能“用活”教材。“学案导学”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按照有易到难或者其他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
(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案导学”的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三)、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使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了。
二、思索
为了提高学案教学的质量,有许多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
(一)、学案质量的保证。没有高质量的学案,就注定了事倍功半,而且会导致师生没有了信心,所以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设计学案,特别是学案的前面几个问题的设计更是关键,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全体老师的参与度。使用学案的老师要真正愿意走进备课老师的思想,才能体会设计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有效的使用,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的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张高质量的学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使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学案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模式,在学案的使用中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灵活的运用,把握好课堂,把学案教学的运用达到一定的高度。
(四)、要使学案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很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其重要。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教师引导下,才能解决学案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将课堂上成真正的学案教学课堂。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等各种能力,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这样做:
(一)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新课改下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也使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得到培养,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学案”的要求预习、探究是一种主动达标的行为。
(三)通过教师有效地 “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自主”学,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
(四)“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五)可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一份好的“学案”,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施展的空间。
(六)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
(七)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提高三个能力。
1、备课中的“选材”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精选材料,选好教法,用好教学手段。
2、课堂上的“亲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我们要高度认识学案教学的意义,坚定课改的信心。学案教学虽然有一些困惑,但是,实践证明,学案的使用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的茫然,增强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使之成为学习的好帮手。我相信,通过“学案教学”的日益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导学案教学的认识体会及对今后工作的启示
武
艳
萍
1.学会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 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 体会作者内心的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1.默读课文, 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
【学习难点】
1.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这个灰暗的金片和宝石全部不在的、最后被拆除的王子叫做“快乐王子”, 知道帮助别人使别人快乐就是一种快乐。
【课前预习】
1.了解英国作家王尔德。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4.完成三道基础知识题。
5.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知识链接】
奥斯卡·王尔德 (1854—1900) , 英国著名的剧作家、散文家和诗人。
【教学过程】
1.把课文至少读三遍,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按要求完成:
(1) 正确地读出下列词语: (提示孩子把生字的读音注在旁边, 反复练读)
镶嵌剑柄燕子耽误裙子
代替火柴瞎子纯金片埃及
怜悯乞丐脸颊跌落啄面包屑
(2) 给多音字组词: (自己根据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在括号里正确组词。)
3.读了课文, 你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一写)
4.读读“知识链接”, 了解作者王尔德。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读课题, 质疑: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话故事, 谁来读课题? (点名读)
师:在没读课文前, 读到这个课题时你心里曾经产生过什么疑问? (生畅谈)
二、汇报自学成果:
【课件1】:会读吗?
师:请各个小组的1号同学来开火车读。 (生读) (注意正音)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开火车读? (点一、两组读) (注意正音和激励评价)
师:全班一起读, “镶嵌镶嵌”, 开始。
1. 正确地读词语。
镶嵌剑柄燕子耽误裙子
代替火柴瞎子纯金片埃及
怜悯乞丐脸颊跌落啄面包屑
2. 重点指导写字:“燕”和“啄”
师过渡:看来大家生字掌握的不错, 多音字组词谁来汇报?
【课件2】:谁来?
(每个多音字点一名学生口头组词, 注意评价。)
【课件3】:请大家齐读
3. 准确认读多音字并组词:
4. 读了课文, 你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1~4自然段。
【课件4】:独学要求和方法
1. 独学:默读1~4自然段
2. 独学情况汇报:
四、理解这个城市的丑恶和穷苦, 进一步感受王子的不快乐
【课件5】:群学要求和方法
1. 群学:王子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哪些丑恶和穷苦, 忍不住要哭?
方法: (1) 默读课文5~19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 圈出关键词语。
(3) 抓住关键词句互相说说自己的体会。
2.群学汇报:
[第二课时]
一、回忆快乐王子看到哪些穷苦。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快乐王子并不快乐, 他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自己看到了这座城市太多的丑恶与穷苦。
师:【课件8】: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配乐朗读)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 我深深感到王子的痛苦源自于他看到了别人的痛苦, 别人痛苦他痛苦。 (板书:别人痛苦他痛苦)
二、继续品读5~19自然段, 理解快乐王子怎样求燕子帮忙的。
【课件9】:独学要求和方法:
独学:默读1~19自然段,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
(1) 王子 () 燕子, 啄下 () , 救助 () ;
(2) 王子 () 燕子, 取出 () , 济助 () ;
(3) 王子 () 燕子, 取下 () , 帮助 () ;
(4) 王子让小燕子啄下 () , 帮助 () 。
独学汇报:
【课件10】:
(1) 王子 (再三求) 燕子, 啄下 (红宝石) , 救助 (女裁缝) ;
(2) 王子 (再三央求) 燕子, 取出 (蓝宝石眼睛) , 济助 (青年人) ;
(3) 王子 (连声央求) 燕子, 取下 (另一只蓝宝石眼睛) , 帮助 (小女孩) ;
(4) 王子让小燕子啄下 (一片片金片) , 帮助 (许多穷人) 。
【课件11】:对学要求
对学:角色体验——学习对子一人扮快乐王子, 一人扮小燕子, 根据以上四个情节进行对话练习。
对子汇报:
对子A:1.【课件12】: (1) 王子 (再三求) 燕子, 啄下 (红宝石) , 救助 (女裁缝) ;
2.先介绍谁扮快乐王子, 谁扮小燕子。
3. 王子和燕子对话。
4. 师采访小燕子。 (引导、归纳、提炼, 板书:善良真诚)
对子B:1.【课件13】: (2) 王子 (再三央求) 燕子, 取出 (一只蓝宝石眼睛) , 济助 (青年人) ;
2.先介绍谁扮快乐王子, 谁扮小燕子。
3.王子和燕子对话。
4.师采访小燕子。 (引导、归纳、提炼, 板书:舍己为人)
对子C:1.【课件14】 (3) 王子 (连声央求) 燕子, 取下 (另一只蓝宝石眼睛) , 帮助 (小女孩) ;
2.先介绍谁扮快乐王子, 谁扮小燕子。
3.王子和燕子对话。
4.师采访小燕子。 (引导、归纳、提炼, 板书:伟大崇高)
【课件15】:燕子和王子死去的片段
师配乐朗读此片段。
【课件16】:群学要求方法
三、群学:课题用“悲伤王子”好还是“快乐王子”好?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各组汇报。
2.【课件17】:穷人高兴语段组合
3.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
4. (师引导、归纳、提炼, 板书:别人快乐我快乐)
【课件18】:群学要求
四、群学:品读22~24自然段。
小组讨论思考题:
1.“这个城里两件最珍贵的东西”是指什么?
2.为什么说这两件东西是最珍贵的?
3.市长和上帝对快乐王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 教师加以引导、归纳和提炼)
1.“这个城里两件最珍贵的东西”是指什么?
预设:我认为这个城里两件最珍贵的东西是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心。
2.为什么说这两件东西是最珍贵的?
预设:因为他们的心都非常善良, 能够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 给别人带来无限的快乐。
3.市长和上帝对快乐王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市长是从外表是否美丽来评价快乐王子的;而上帝是从快乐王子的内心品质来评价他的。
五、全班互学:学完了这篇童话故事, 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师总结:让“真诚与爱心”常驻我们的心间!
1 体会本单元一组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
2 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意象);
3 欣赏凝练、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诗歌语言。
一、课前延伸
1 熟读《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四首诗。
2 了解以上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情况。
3 结合课前导读、课后练习及工具书领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 尝试回忆多年来所学的众多篇章中与本单元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类似的篇目,选几篇进行比较阅读。
二、课内探究
(一)谈“爱”
1 诵我所爱爱犹切。各组成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或背诵自己喜欢的诗作。
2 呈我所感感益深。各组代表展示本组对本单元诗篇的创意解读。
3 说我所悟悟愈彻。请套用以下句式,归纳诗作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组长组织组内交流,互相点评,修改后展示推荐的佳作。
这就是爱——
艾青说:
爱是炮火中撕心裂肺的执著鸣唱,爱是
鸟儿融进土地的热泪和翎羽……
原来,爱就是血肉相连;
余光中(戴望舒/舒婷)说:
爱是,爱是……
原来,爱就是……
4 忆我所学学更通。请联系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与本单元诗歌内容相近的作品,套用以下句式,进一步谈谈你对爱国思乡之情的理解。组内交流后展示推荐的佳作。
这也是爱——
都德说:
爱是小弗朗士课堂上忏悔而专注的目光,
爱是韩麦尔先生黑板前无助却傲立的背影,
爱是……
原来,爱还是……
(二)论“诗”
1 声与情并发并茂。各组结合以上的理解和体会,用各自喜欢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各自欣赏的篇章或段落。
2 赏与析入理入情。师从林黛玉苦学作诗的香菱曾说过:“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如果有,就请结合本单元诗作中的具体例子,谈谈你品诗的感受吧。
这就是诗——
难以言传却如临其境,
看似无理却有理有情。
3 褒与贬见仁见智。现代诗歌创作看似无定法,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请阅读以下修改过的作品,将其与原作进行比较,说说它们与原作有何不同,为什么?在这样的比较阅读中,你是否发现了一些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乡愁
乡愁曾是儿时对母亲的依恋,
乡愁曾是少时对爱人的思念,
乡愁后来成了痛失母爱的悲凉,
乡愁最终成了企盼祖国统一的梦想。
我爱这土地
面对侵略者的暴行,
我要拼命喊出我的悲愤和激怒,
我要充满希望地等待自由和和平。
即使死去,
也要把自己埋在祖国的土地里,
永不离她而去。
我所有的悲哀,
都源自对她深沉的爱。
三、课后延伸
结合以上学习体会和情感经历,尝试创作一首小诗,用鲜明生动的意象和凝练优美的语言抒情言志。让阅读诗意地流经我们生命的每段时空。
教学反思
2012年12月参加了在山东省寿光市举行的“初中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后,我心潮起伏,特别振奋。因为同行们交流的做法和成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越来越充满生机,充满魅力,我们语文教师将在一个越来越广阔、越来越精彩的舞台上舞动青春,学生们也将在一个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自由的空间里浸润成长。
在平日教学工作中,我尝试将“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贯彻在诗歌教学活动中,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 “语文主题学习”是本课的主旋律。单元推进的方式使学生在两节课的有限时空里,不仅学习了同一主题的四首现代诗,更将学习活动拓展到初中阶段所有同主题的诗文篇章中。
2 给学生和文本的第一次约会留出足够的空间。这堂课是第二课时,我把第一课时(课前延伸)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先与文本进行了一番充分自由的对话和交流,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直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魅力。
3 给学生的表达交流留出足够的空间。自选形式的诵读和创意解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读诗的形式多样,他们对诗歌的诠释方式(歌曲、绘画、哑剧……)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这一环节起到了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和感受的作用。
4 把体验、领悟、品味进行到底。这几首现代诗,词句浅易,所表达的感情相近相通,所以我没有剖析讲解,而是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诗的语言,用以往的阅读积累去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既体现了理解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的统一,又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散步》导学案】推荐阅读:
周记-散步09-27
散步作文初中10-16
母鸡萝丝去散步07-01
《散步》课文教学设计06-03
散步作文记叙文06-04
散步公开课详案07-11
1.《散步》优秀教案07-11
散步初三作文700字10-01
优秀散步作文600字12-06
初中散步作文600字作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