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经典笑话:三国人物简介(精选10篇)
中文名:张飞
英文名:FAYE(王菲的FANS)
身高:1。81米(可能更高)
体重:180公斤(可能更重)
最喜欢的人:刘备(怎么骂都那么听话,有同性恋的倾向)
最有文采的一句话:“三姓家奴”(骂得太有水平了!)
最讨厌的人:吕布(因为这小子没少挨大哥的骂!)
最喜欢的东西:酒……
中文名:赵云
呢称:子龙
身高:1。78(标准身材)
体重:160斤(魔鬼身材)
口头谗:吾乃常山赵子龙!
最自豪的事:在当阳坡打群架。(一个人一把西瓜刀杀出一条街,利害!)
最恨的人:也是吕布(评什么把演义里最风花雪月的事加在他身上?我比他帅多 了!)
中文名:许禇
昵称:虎痴
身高:1。80
体重:230公斤
最喜欢的人:曹操
最恨的人:典韦(有他在,就得不到曹操的心)
最光容的一件事:裸衣战马超(在众人面前展现了自己的优美曲线)
中文名:刘备
呢称:大耳朵
身高:150CM(五短身材)
体重:150斤(板凳身材)
口头谗:相信我,没错的。
最自豪的事:耳朵可用来赶蚊子。
最恨的人:哪个比我帅我恨哪个。
最糗的事:上错厕所。
姓名:夏侯敦
呢称:独龙眼
身高:1。98(乔丹)
体重:198斤{匀称)
最喜欢的人:曹操(他是我老大)
最恨的人:曹性(呜,呜,呜,我的EYE)
最自豪的事:诸葛亮的处女作《博望坡》,我是第一反面角色。
中文名:关羽
英文名:美髯公(卖剃须刀的最怕这种人)
身高:1·80米(没量过)
体重:178公斤(卖枣的肯定要比卖肉的瘦点)
最喜欢的人:貂婵(曹操为什么把她送给大哥,早知道当初用不要赤兔马要貂婵 了)
最有后悔说过的一句话:“虎女焉能配犬子”(不骂是不是孙权就不杀我 了?!)
最讨厌的人:曹操(在华荣道为放这小子,差点没被军师砍了!)
最喜欢的场景:XX军队溃逃中……忽然当中一面大道旗,上书汉寿亭侯中间一个 斗大的関字……
中文名:庞统
别名:凤雏
身高:1·69米(三等伤残人士)
体重:69公斤(要减肥了不然不成比例了)
最喜欢的人:所有人(看谁都比自己美,爱谁是谁吧)
最自豪的事:来阳县日审百案(其实这些案子都是我自己编出来讨刘备开心 的!)
最讨厌的人:诸葛亮(因为这小子我总是排第二!)
最喜欢的东西:诸葛亮的羽扇和鹤敞……(听后人说那玩意在游戏里都算宝物 呢!!)
中文名:诸葛亮
英文名:Sleep Dragon(为什么人们总是叫我卧龙,不是站龙呢)
身高:1·80米(白马王子)
体重:70公斤(身材标准)
最喜欢的人:周瑜(要不是有你,怎么显出我的智商之高呢?)
最有文采的文章:前后“出师表”(听的刘禅想睡觉,只好发兵!还有害得后世 子孙上语文课还多了一篇要背的文章)
最讨厌的人:黄阿丑(要不是看你有那么一点点小聪明,能帮助我成为天下第一 偶像,我早休了你了!堂堂丞相夫人…$
%@~…唉!)
中文名:周瑜
昵称:小鱼儿
身高:1。78米
体重:70公斤
最喜欢的人:自己(我实在是太帅了)
最有文采的一句话:既生鱼,何生粮。
最讨厌的人:猪哥恐鸣(要不是他,……我)
最喜欢的东西:还是自己
中文名:典韦
呢称:恶来
身高:2。30
体重:250公斤
最喜欢的人:许褚(这个家伙真的象头猪一样,我现在是曹营中智力
排名倒数第二了。)
最讨厌的人:曹操(他妈的,他泡马子,倒把我命赔上了,唉——)
最喜欢的东西:双铁戟(可惜被胡车儿这小子偷掉当废铁卖了,当年我可是花了 十两银子买来的啊!)
中文名:黄忠
呢称:老黄
身高:1。68
体重:60公斤(千斤难买老来瘦)
最喜欢的人:严颜(这老头我喜欢)
最讨厌的人:诸葛亮(这个人老是用激将法,要知道我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 病等等,他到底懂不懂尊老?)
书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仍在我的脑海中回想,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就属“三国茅庐”了。这个故事讲的是三国时期,刘备经过徐州琅邪郡阳都县,就是今天的山东南县,时听说人称“卧龙”的诸葛亮就住在此地当中,当年刘备因没有一个好军师愁困不已,就在这时,他听到一些关于诸葛亮的评论,说他是忠、孝、义集于一身,他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用兵如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于是刘备便带上张飞、关羽去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可第一次却因诸葛亮不在家而回。第二次冒着大雪又因意外出而回。第三次去诸葛亮又在睡觉,只得等他睡醒才见到。正因刘备的真诚三顾茅庐,才请出了这位隐居山林的卧龙先生——诸葛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刘备这真诚的力量让仅是的一般的,诸葛亮先生所被打动,助刘备一臂之力,兴复汉室。
这则故事使我学会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想学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顾茅庐,只要用你的真诚打动对方,就一定能行。故事中的刘备注重以诚相待,以诚待人,我十分钦佩。他为了能够统一国家大业,屈尊求贤,礼遇下士,不怕碰钉子,不怕路途遥远,不顾天气恶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曹操,多少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辱骂和唾弃。起初看到他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时,我也曾一度认为他是一个狂妄、狠毒、阴险的奸诈小人。但在我深入阅读后,我改变了对曹操的看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写的《龟虽寿》里的两句话,这,其实就是曹操的价值观。从这篇作品中我们便可以看得出曹操是个拥有鸿鹄之志的人。尽管他也曾有不小的官职,但他并没有活在当下,安于现状,而是有着伟大的理想,招兵买马,讨伐董卓,统一北方。一个有着博大胸怀,心中有着高远志向的人,我想那不叫狂妄,而是豪迈大气。
人们误解曹操的,其实还有一件事情:曹操误以为有人要暗杀他,所以杀害了县令陈宫的朋友——吕伯奢一家。但我认为,那也是曹操的一种无奈啊!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谁能分辨出,谁是忠心耿耿的人,谁又是心怀鬼胎的人呢?曹操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此下策。所以,我们应该去理解他,而不是骂他恶毒。毕竟曹操那会儿是身处在那样一个人心叵测的时代。
说曹操奸诈的,更是荒诞。曹操的谋略才能在“官渡之战”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袁绍军队声势浩大,而曹操才七万人马,换作他人,恐怕早已吓得不战而降了吧。但曹操沉着冷静,截去了袁绍的粮草,大败绍军。而我们称曹操此举为奸诈,难道不过分吗?军事上本来就有“兵不厌诈”一说,更何况曹操只是略施小计而已!
当然,作者罗贯中的确是将曹操作为一个“乱世奸雄”来写的,难免会有些地方将曹操描写得负面了一些,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某人的个别行为举动,就否定了整个人。根据自身的喜好,将过多的自身情绪,带到另一个人身上,这是很傻的作法。
我们应该从曹操身上学习:学习他的志存高远,学习他对人才的爱惜,学习他对百姓的爱怜之心,学习他的文采超群。
陈宫: 字公台,初为中牟县令。离操后为东郡从事,后投张邈,再助吕布,为徐晃擒,杀。陈翔: 汝南人,字仲麟,江夏八俊之一。程普: 右北平土垠人,字德谋,使铁脊蛇矛。程昱:
东郡东阿人,字仲德。
曹操: 沛国谯郡人,字孟德,小字阿瞒。遇鬼惊风病故。曹仁: 子孝,病亡。曹洪: 字子廉,曹丕: 字子桓,卞氏长子。废献帝为王。后感寒疾亡。曹植: 卞氏三子。字子建。
曹休: 大将军,大司马,兵败石亭,疽发背而亡。曹真: 大将军,大司马,字子丹,为诸葛亮气死。
曹睿: 字元仲,为甄氏生,魏明帝。遇冤魂索命,病亡。曹芳:,曹睿乞养之子,字兰卿,为王。被司马师废。曹爽: 蔡瑁: 淳于琼:淳于导:崔州平:单于: 车胄: D 董卓: 董承: 丁原: 丁奉: 典韦: 邓芝: 邓艾: 段珪: 窦武: 貂婵: 大乔: F 伏皇后:费祎: 法正: G 郭汜: 郭嘉: 郭图: 公孙瓒:公孙康:公孙渊:甘夫人:甘宁: 关羽: 高顺: 高览: H 何进: 韩当: 黄盖: 黄祖: 黄承彦:黄忠: 黄奎: 皇甫嵩:华雄: 华佗: 华歆: 头。
汉灵帝:J 蒋钦: 蒋干: 蒋琬: 曹真子,字昭伯,大将军,为司马懿斩。襄阳人,赤壁之战为曹操杀。
左军校尉,袁绍将。失乌巢,为绍斩。曹仁部将,为赵云杀。博陵人,诸葛亮友。乌桓老大。
车骑将军。为关羽杀。陇西临洮人,字仲颖。国舅。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字建阳,荆州刺史,为吕布杀。庐江人,字承渊。陈留人。张绣军杀。
蜀将,降刘。义阳新野人,字伯苗,汉司马邓禹之后。为田续杀。义阳人,字士载,口吃。十常待之一。为闵贡杀。汉灵帝时大将军。王允歌伎,吕布妾。孙策妻。汉献帝妻。为华歆捕,操杀。将,降刘。字文伟,长史,字孝直,右扶风郿人,父贤士法真。归刘,张松、孟达友。亡故。小名郭阿多。为伍习杀。
字奉先,颖川颖阴人,水土不服,死于易州。袁绍谋士,辅袁谭,刘备友。北平太守,号白马将军。为袁绍败,自焚。辽东太守,襄平人,公孙度之子,斩二袁归曹。
公孙康次子,魏辽东太守。自称燕王,反魏,为司马懿军擒杀。小沛人,刘备妻,生子刘禅。病亡。
字兴霸,巴郡临江人,锦帆贼,降刘表,曾救黄祖,后投吴。患痢疾出征为沙摩柯射杀。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败走麦城,为马忠擒,斩。吕布将。为操擒,杀。
袁绍将,降曹。耿武:七回,韩馥长史,为颜良斩。葛雍:一百十回,毋丘俭将。大将军,起身屠家,国舅,为十常侍所杀。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使大刀。字公覆,零陵人,使铁鞭。刘表心腹将,为甘宁射杀。三十七回,诸葛亮岳父。
南阳人,字汉升。初为韩玄将,归刘备。为马忠射伤,归营亡。
中郎将,加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后被十常侍罢官。董卓将,关西人,为关羽杀。字元化,沛国谯郡人。为曹操杀。
豫章太守,降孙策。后为曹操用,谄魏。曾与邴原、管宁善,号为龙 刘苌之子,中平六年崩。字公奕,九江寿春人。
九江人,字子翼,周瑜友,曹操帐下幕宾。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荆襄名士,归刘,门下侍郎,黄琬子,为操害。
贾诩:
字文和,李傕谋士,降汉,魏太慰,病亡。姜维:
天水冀人,字伯约。兵败诈降不成自刎。纪灵:
袁术将,山东人,五十斤三尖刀,为张飞杀。简雍: 字宪和,涿郡人。明阴阳。K 孔融:
北海太守,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为操杀。孔昱: 鲁国人,字世元,江夏八俊之一。L 刘备:
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祖刘雄,父刘弘。
刘协: 陈留王,表字伯和,灵帝中子,汉献帝,被曹丕废为山阳公。刘表: 荆州刺史,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汉室宗亲。江夏八俊之一。病死
刘璋:
益州牧。字季玉。降刘备,打发去南郡公共安全专家。刘延:二十五回,东郡太守,刘禅:三十四回,刘备子。小名阿斗。刘琦: 刘表长子,病死。
刘琮: 刘表次子,降曹,为于禁军杀李傕:三回,西凉人,为段煨杀。
李儒:
董卓婿,王允杀。李典:五回,山阳巨鹿人,字曼成。李氏:七十四回,庞德妻。吕布:
字奉先。为宋宪、魏续擒,操杀。吕伯奢: 成皋人,曹操义叔。为操杀。
吕蒙: 字子明,汝南人。为关羽付魂而亡。
陆逊:
吴郡人,本名陆议,后改逊,字伯言。孙策婿。廖化:
字元俭,襄阳人,初劫掠为生,归刘。国亡忧死。卢植: 中郎将,刘备之师。
鲁肃: 字子敬,临淮东川人。病故。
马腾:
汉西凉太守,字寿成,马援之后,为曹操害。马超: 字孟起。病故。
马谡:
字幼常,失街亭,为诸葛亮斩。马良: 字季常,马谡兄。病亡。马岱: 马腾侄,归刘备。
马忠:
蜀将。曾为祝融夫人擒,奋威将军,博阳亭侯。孟获: 南蛮王。
糜竺: 东海朐县人,字子仲。后为蜀安汉将军。糜芳:
糜竺弟。荆州失,降吴,归蜀为刘备剐。糜夫人: 糜竺妹,刘备次妻。投井亡。慕容烈: 文聘副将,为赵云杀。木鹿大王:八纳洞洞主,死于乱军。P 潘凤: 韩馥手下上将,使大斧。潘璋:
字文珪,东郡人。为关兴杀。
庞统:
襄阳人,字士元,凤雏,中计于落凤坡,为张任军射杀。
庞德: 字令明,南安人,原为马超心腹,后归曹,为周仓擒,关羽斩。
裴元绍: 旧为黄巾军,与周仓占卧龙山,为赵云误杀。濮阳兴:一百二十回,吴丞相。为孙皓斩。Q 乔国老: 二乔之父。S 孙坚: 吴郡富春人,字文台,孙武子之后。为刘表乱箭射杀。孙策:
孙坚长子,字伯符。吴夫人生。
孙权: 孙坚次子,字仲谋。吴夫人生。受惊成病,亡。孙乾: 北海人,字公佑。
司马徽: 颖川人,字德操,水镜先生。司马懿: 字仲达,河内温人。病亡。
司马师: 司马懿长子,字子元。眼下长瘤。疮迸而亡。司马昭: 司马懿次子,字子尚。中风亡。T 田丰:
袁绍谋士,被下狱,袁绍兵败,逢纪谗言,自刎于狱中。陶谦: 徐州刺史,字恭祖。
太史慈: 东莱黄县人,字子义。为张辽军射杀。太史亨: 太史慈子。W 王美人: 灵帝宠,生刘协,为何太后所鸩杀。王允: 司徒。李傕,郭汜杀。
王平: 字子均,魏牙门将军,降蜀,巴西宕渠人。文丑: 河北名将,为关羽杀。文聘: 字仲业,刘表将,降曹,魏延: 字文长,义阳人,刘表将,又投韩玄,后随刘备,为马岱斩。兀突骨: 乌戈国国王,为诸葛亮烧死。X 小乔: 周瑜妻。
夏侯惇: 沛国谯人,字元让,夏侯婴之后。为鬼吓,病亡。夏侯渊: 惇之族弟。为黄忠杀。归曹。
夏侯霸: 夏侯渊长子,字仲权。夏侯玄叔,反魏降蜀。后为乱军射杀。
许攸:字子远,曹操友,袁绍谋士,降曹,为许褚杀。许褚:字仲康,谯国谯县人。
徐晃:河东杨郡人,字公明,杨奉将,降曹操。为孟达射杀。徐庶:字元直,颖川人,曾用名单福,因母归曹。荀攸:字公远,荀彧侄。忧愤卒。
荀彧:字文若,荀攸叔,颖川颖阴人。服毒亡。谥曰敬侯。Y 颜良:袁绍之河北名将,为关羽杀。袁绍:字本初。为曹操败,吐血亡。
袁术:袁绍弟,初为南阳太守,称帝,为刘备破,吐血亡。袁谭:袁绍长子,字显思。为曹洪杀。袁熙:袁绍次子,字显奕。袁尚:袁绍三子,字显甫。
杨修:字德祖,杨彪子,主簿,为操杀。
杨仪:蜀绥军将军。自恃功高,被废为庶人,自刎。
于禁:泰山巨平人,字文则。为关羽擒,荆州失归曹。为曹丕气死。于吉:东吴呼为神仙,气死孙策。
乐进:阳平卫国人,字文谦。为甘宁射中面门。诸葛亮:琅琊阳都人,字孔明,病死五丈原。诸葛瑾:字子瑜,琅琊南阳人,诸葛亮兄。张角:巨鹿人,天公将军。
张梁:巨鹿人,地公将军,为皇甫嵩所杀。张宝:巨鹿人,人公将军,为手下严政所杀。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为范疆、张达刺杀。
张郃:河间人,字隽×,袁绍将,降曹。为诸葛亮设计亡。
张苞:张飞长子。不慎跌入涧中,伤重亡。张绍:八十一回,张飞弟张辽:十一回,雁门马邑人,字文远。为丁奉射中腰,箭疮迸裂亡。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病故。赵统:赵云长子,虎贲中郎。赵广:袁绍主簿,字孔璋。降曹。周瑜:庐江舒城人,字公瑾。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
周仓:原为张宝部下,关西人,后随关羽。败麦城,自刎亡。钟会:颖川长社人,字士兵季,钟繇之子。造反,为乱军杀。左贤王:北番王。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仁于曹操起兵时与曹洪一同前来投奔,并随曹操一同参与讨董战役。后从征袁术、吕布、张绣,参加官渡之战,多立功勋。曹操平定北方后决意南征,曹仁率军先攻刘备,并列八门金锁阵以敌刘备,但阵法却被徐庶所破,因而败绩;樊城亦被刘备所取,曹仁败回。夏侯惇在博望坡失利后,曹操亲率大军南下,曹仁为前锋先至新野,此时刘备已将新野军民迁出,曹仁率众入城,中了诸葛亮的火计,急奔出城,又在白河中遭到水攻,其军大败。此后曹操于赤壁遭受火攻大败,曹仁引军自荆州前来接应。赤壁之战结束,周瑜乘胜进取荆州,与镇守南郡的曹仁大战,曹仁用曹操遗计诈败引周瑜入城,随命放箭,周瑜中箭败退[21] 。然此后反中东吴军士诈降之计,被周瑜杀败。后曹仁随曹操西征马超、韩遂,平定汉中,并南下抵挡孙权的进攻,此后负责镇守襄阳。汉中之战后关羽进取襄阳、樊城,曹仁死守樊城,后于战中命令弓弩手放箭,射中关羽右臂。后曹操遣徐晃来援,终解樊城之围[22] 。曹丕称帝后封曹仁为大司马。夷陵之战后,曹仁奉曹丕之命进军濡须口,却被守将朱桓杀败,回到洛阳,不久后病逝。
王连--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王连,本为南阳人。刘璋时期王连进入蜀地,任梓潼县令。刘备起兵葭萌,进军南来,王连闭紧城门不降,刘备认为他这是在守义,故不强逼他。
待成都平定后,刘备任命王连为什邡县县令,又转任广都,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政绩。后升为司盐校尉,负责盐、铁的经营事务,为国获利甚多,有利于国家财政开支,于是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部属,如吕乂、杜祺、刘干等,这些人后来都做上了大官,都是始自王连的提拔。王连被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兼管盐府政务照旧。
建兴元年(223年),王连被任命为屯骑校尉,兼任丞相长史,封平阳亭侯。当时南方几郡都不肯向蜀称臣,诸葛亮打算自己亲自征讨,王连劝谏说:“那是不毛之地,瘟瘴之乡,不值得您这位全国人所指望依赖的人去冒险行事。”诸葛亮考虑到所有将领的才干都比自己差,打算一定要去,而王连的劝谏更加恳切,所以停留了很长时间。不久王连去世,其子王山继承爵位。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二)
严畯--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
严畯,字曼才,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年少时喜爱学习,通晓《诗》、《书》、三《礼》,喜好《说文解字》。东汉末年,因避乱来到江东,与诸葛瑾、步骘齐名,且关系甚密。
严畯性情朴直淳厚,他对于人才,能忠告人家良好的道义,志在让他人能取得补益。张昭将他推荐给孙权,孙权任命他为骑都尉、从事中郎。
建安二十二年(2),横江将军鲁肃病故,孙权任命严畯接替鲁肃职务,督领一万兵士镇守陆口。众人都为严畯感到高兴,而他却一再坚辞不受,说:“我向来只是个书生,不参与军事,不具有占据这种职位的才干,罪过与悔恨将会随之到来。”说时慷慨恳切,以至于流泪。孙权见他如此,才不再勉强,而让吕蒙接替了鲁肃的职位。时人都赞扬他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才能而辞让权位。
孙权称帝后,严畯任卫尉。曾作为东吴使臣出使蜀汉,蜀汉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欣赏。严畯不爱钱财,所得俸禄与赏赐,均拿出散发给亲戚故旧,因此家中常不宽裕。广陵人刘颖与严畯有旧交情,刘颖精研学问在家,孙权听说后便征召他,他称病不应。他的弟弟刘略为零陵太守,在职任上去世,刘颖前往奔丧,孙权知道他是装病,急忙传令将刘颖收捕审讯。严畯也赶忙去告知刘颖这一情形,让他马上回来向孙权认罪。孙权十分气愤,于是罢免严畯,而刘颖却得以免罪。后来,孙权也觉处置不当,复用严畯为尚书令。严畯七十八岁时去世。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三)
朱异--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朱异童年时与张纯、张俨三人皆因年幼而有文才而知名。朱异长大后,因父亲朱桓的军功而担任郎官。嘉禾六年(237年),朱桓称病到建业治疗,孙权升任朱异为骑都尉,代替朱桓掌管军队。赤乌元年(238年),朱桓逝世,朱异继承嘉兴侯爵位。
赤乌四年(241年),朱异跟随朱然攻打魏国的樊城,献计攻破樊城外围,回师后被升任为偏将军。魏国庐江太守文钦驻扎营寨于六安,将很多营寨设置在紧要道路上,用来招募引诱叛逃之人,成为吴国边境的祸患。朱异于是亲自率领手下二千人,攻毁文钦的七座营寨,斩杀数百人,被升任为扬武将军。孙权与他谈论攻战之事,他的对答很称合孙权心意。孙权对朱异的叔父骠骑将军朱据说:“我本来知道季文勇敢果毅,见到他之后,觉得比我听到的还有能力。”
赤乌十三年(250年),文钦诈降,秘密致信给朱异,想让朱异亲自去迎接他。朱异上表呈文钦书信,说明他的投降是假意,不可立即迎接他。孙权下诏说:“如今北方土地尚未统一,文钦来信想要归顺,应当马上迎接他,如果怀疑他有诈,就应当设计将其网罗住,布置大部队来防备他就可以了。”于是派遣吕据督率二万人马,与朱异合力挺进,到吴国北方边界,文钦果然不降。
建兴元年(252年),朱异升任为镇南将军。同年,魏国派遣胡遵、诸葛诞等出兵攻打东兴,太傅诸葛恪领领四万兵力到东兴防御,朱异督率水军攻打魏军浮桥,魏军不敌,从浮桥撤退,浮桥不胜负荷断裂,大量魏军在水中遇溺,于是大败魏军。朱异又跟随诸葛恪围攻新城,新城未能攻克,朱异等人都说应该快速返回豫章,袭击石头城,不出数日就可以攻克。诸葛恪以书信晓谕朱异,朱异将书信扔在地上说:“不用我计,而用傒子言!”诸葛恪大怒,立即夺了朱异的兵权,并将朱异罢官遣还建业。
太平二年(257年)五月,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反叛魏国,诞动用淮南的军队保卫寿春城,派遣将军朱成前来吴国称臣上疏,诸葛诞又派儿子诸葛靓、长史吴纲各位牙门子弟到吴国作人质,请求吴国出兵援救。六月,孙亮派文钦、唐咨、全端等率领步兵、骑兵三万救援诸葛诞。又任命朱异为假节、大都督,率军前往寿春援救诸葛诞,朱异从虎林率兵袭击夏口,夏口督孙壹投奔魏国。七月,孙綝率军救援寿春,进抵镬里,朱异从夏口赶来,孙綝派他为前部督,与丁奉等统领甲兵五万解寿春之围。八月,朱异因为军中缺粮,于是引兵撤退,孙綝大怒,于九月初一日在镬里杀害朱异。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四)
孙霸--吴大帝孙权第四子
孙霸是孙和的弟弟(一说为同母),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八月,孙霸受封为鲁王,以尚书仆射是仪兼任鲁王傅。和当时的太子孙和一样都特别受大帝喜爱。最初,孙和同孙霸虽为太子和鲁王,却没有礼仪上的上下之分,在同一宫室中饮食起居。后来群臣议论认为太子藩王应该上下有别。于是为二人各设宫殿和幕僚,孙霸自此开始怨恨孙和。孙霸积极结交知名人士,曾亲自光临官署与官员亲近。得到全琮次子全寄、吴景之孙吴安、孙辅之孙孙奇、诸葛恪之子诸葛绰、才子杨竺等年轻人的争相依附。鲁王和太子随从互相憎恨诋毁,最终蔓延到朝堂之上。重臣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也都支持他。赤乌七年(公元244年),孙权听到孙霸同孙和不和的消息,禁止他们与官员往来,让他们专心向学。但孙霸仍然不断暗中多多结交大臣党羽。后来孙和因为王夫人被全公主所诬而致太子地位有危机。孙霸一党更加觊觎太子之位,尤以全寄杨竺为首的鲁王宾客大多邪僻不正,欲借此谋取夺位,中伤孙和和太子一派,望令孙权废孙和而立孙霸,太子一系里与鲁王党争锋相对的往往身死。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八月,孙霸因图谋害死孙和而被赐死,其党羽全寄等被诛杀。
三国历史人物故事(五)
中国武圣——关羽
关羽(?—2),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麋芳、士仁都背弃关羽。同时,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谥曰壮缪侯。
三国人物四字歌
张
角;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何
进;仗妹持宠,妇人之仁,忠言逆耳,身首异处。
董
卓;一代枭雄,万恶之首,骄横跋扈,人神共诛。
王
允;大汉忠臣,巧献连环,以偏概全,身死人手。
吕
布;三姓家奴,英勇无敌,朝秦暮楚,白门陨命。
貂
蝉;倾国倾城,绝世独立,凤仪之约,红颜命薄。
陈
宫;抛官弃家,识人不明,国士无双,义薄云天。
孙
坚;江东之虎,勇为人先,私藏玉玺,中伏身死。
孙
策;少年英雄,酣斗太史,开疆扩土,可堪霸王。
袁
绍;四世三公,势盖群雄,鹰扬河朔,他人做嫁。
沮
授;经天纬地,远见卓识,择主不明,忠心不二。
袁
术;世代公卿,志大才疏,自欺欺人,玩火自焚。
公孙瓒;威震辽东,白马义从,文武相斗,困守易京。
刘
虞;汉室宗亲,襄贲励德,维城燕北,忠以卫国。
刘
表;一纸诏书,文治荆州,教子无方,不思进取。
刘
璋;继承父业,懦弱多疑,引狼入室,流放荆州。
张
鲁;天师之后,以道治国,心系国民,不烧粮仓。
陶
谦;在官清白,无以纠举,三让徐州,慧眼识人。
马
腾;世代良将,西凉之雄,一朝入朝,我鱼人刀。
张
绣;神枪太保,大将之才,相与文和,终归太祖。
华
雄;西凉猛将,一马当先,扬威汜水,强弩之末。
公孙渊;抢夺太守,僭号天子,改元绍汉,星落江岸。
华
佗;医圣华佗,刮骨疗伤,不仕汉贼,青囊恨失。
蔡文姬;绝世才女,远掳匈奴,文姬归汉,胡笳数拍。
管
辂;乱世隐士,闲云野鹤,管辂神卜,天下无双。
刘
备;桃园结义,屡败屡战,三顾茅庐,天下三分。
关
羽;美髯君侯,忠义无双,刚愎自用,隆中夭折。
张
飞;当阳神声,粗中有细,义释严颜,怒死军帐。
赵
云;出场不凡,单枪匹马,七进七出,一身是胆。
马
超;英武神将,兴兵雪恨,割须弃袍,天下闻名。
黄
忠;长沙老将,宝刀不老,百步穿杨,定军扬名。
诸葛亮;自比管乐,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庞
统;伏龙凤雏,铁索连舟,计献益州,落凤荒坡。
魏
延;知遇先主,独镇汉中,将相失和,悲剧英雄。
刘
禅;大难不死,仲父诸葛,浮云蔽日,乐不思蜀。
孟
获;南蛮大王,七擒七纵,泽恩南民,永不反矣。
祝
融;火神之后,巾帼英雄,身手不凡,不辱先人。
周仓;黄巾义民,力大无比,勇擒庞德,民间永传。
关
平;武艺出众,出镇
荆州,父子上阵,以身殉国。
关
兴;先主征吴,勇为先锋,杀仇雪恨,英年早逝。
张
苞;翼德重生,东征北讨,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廖
化;蜀中无将,廖化为先,背母千里,堪比苏武。
徐
庶;荆州义士,缘于先主,忠义难双,一言不发。
马
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神笔马良,永传千秋。
马
谡;离间司马,安抚南民,毛遂自荐,言过其实。
蒋 琬;万里之才,萧规曹随,忧国忧民,堪比萧何。
费
祎;天下淑德,申明大义,暗箭难防,黄鹤飞仙。
邓
芝;多事之秋,毛遂之胆,坚贞简亮,临官忘家。
姜
维;天水幼麟,终胡不归,九伐中原,虽败尤敬。
马
岱; 凉州铁骑,南征北战,丞相遗策,力斩文长。
孙
权;碧眼紫髯,临危受命,少年老成,力挽狂澜。
周 瑜;羽扇纶巾,煮酒笑谈,佳配小乔,风流千载。
鲁
肃;指囷相赠,卓识远见,孙刘联合,不亚隆中。
吕
蒙;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白衣渡江,功绩卓越。
陆
逊;文武兼备,风流儒雅,火烧连营,功高震主。
陆
抗;足智多谋,奕世载美,永镇西陵,咸有父风。
张
昭;受遗辅佐,可比周瑜,两朝元老,名满天下。
诸葛瑾;一门三方,琅琊诸葛,左右逢源,不倒之翁。
孙尚香;东吴郡主,英姿飒爽,姻联孙刘,绵绵长恨。
大
乔;国色流离,资貌绝伦,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小
乔;胭脂雅井,谐成伉俪,才子佳人,两情相惬。
黄
盖;三世名将,老当益壮,巧献苦肉,功成名就。
太史慈;良将孝子,北海解围,当归霸王,潜龙归海。
甘
宁;锦帆江贼,百骑劫营,勇斗张辽,战功显赫。
周泰;胆气绝伦,孤身救主,肤如刻画,东吴功臣。
蒋
钦;力定三郡,妻妾布裙,改帷易账,江表虎将。
程
普;破虏遗臣,霸王遗将,周旋三郡,皆呼程公。
丁
奉;四世元老,勇冠三军,雪夜擒贼,国之兴也。
韩
当;幸於孙坚,伯符东渡,从讨三郡,破贼身死。
顾
雍;江南名门,师赠己名,东吴名相,吴主亲吊。
孙
亮;弱冠登基,聪明少主,缺少良谋,其位不终。
诸葛恪;蓝田美玉,子瑜之驴,素性刚愎,兴功暴师。
孙
皓;粗暴骄盈,以茶代酒,所赖唯陆,亡国之君。
卫
温;奉命出巡,舳舻千里,开发夷洲,功盖千秋。
曹
操;乱世枭雄,唯才是举,横槊赋诗,天下归心。
张
辽;古之召虎,知己关羽,威震逍遥,婴儿停啼。
乐
进;五子良将,胆识英烈,攻无不克,刀斩双戟。
于
禁;在乱能整,治军有
方,坚毅沉稳,高陵画壁。
张
郃;韩信归汉,巧变善战,大战街亭,剑阁成仁。
徐
晃;亚夫遗风,开国元勋,潼关奇谋,英雄相惜。
典
韦;古之恶来,扛山举鼎,堪敌吕布,悲壮牺牲。
夏侯惇;拨矢啖睛,独目苍狼,骁勇无双,大魏军魂。
夏侯渊;太祖连襟,用兵奇疾,妙才无双,战死沙场。
李
典;深明大义,儒雅上将,典谋进猛,天妒英才。
许
褚;飞石退敌,倒牛百步,赤膊上阵,质重少言。
曹
彰;邺下黄须,手格猛兽,驱戎除狄,燕然勒石。
郭
嘉;乱世鬼才,出奇制胜,天不假年,智冠三国。
荀
彧;颍川贤士,王佐之才,汉之子房,忠贞之诚。
荀
攸;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公达非人,天下何忧。
程
昱;泰山捧日,全城奇功,十面埋伏,仓亭胜袁。
贾
诩;三国毒士,奇谋百出,文和乱武,寿比南山。
司马懿;有狼顾面,大器晚成,有雄豪志,后生可畏。
曹
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煮豆燃箕,相煎太急。
甄
宓;河北甄氏,拜倒三曹,塘上怨行,洛水女神。
曹
植;才高八斗,七步成诗,梵呗泰斗,乃赋洛神。
司马昭;睿略创基,权负潜龙,司马之心,路人皆知。
邓
艾;期期艾艾,身先士卒,偷度阴平,二士争功。
钟
会;才华横溢,书法泰斗,功高震主,效尤刘备。
在汉末三国那个**的年代,曹操表现出纵横天下的超人之才和非凡之能,用“奸雄”二字概括是很不确切的,问题主要是他的个人品格存在严重缺陷,如屠徐州、坑降卒,残杀生灵无数,为人又诡谲多诈,崇尚独夫哲学,误杀吕伯奢全家而宣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在哪个时代都是站不住脚、会受到谴责的。孙权在个人品格上的毛病,主要是生性多疑,乱加猜忌,杀戳了不少无辜臣下,晚年更甚,使得朝臣人人自危。而刘备,从他举事之初到称帝之后,始终重百姓、讲仁德、守信义,把握好处世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在个人品格方面没有什么明显的闪失。这是刘备在品格上不同于曹操、孙权之处,也是他大半生颠沛流离最终能成就鼎峙之业的重要内因。
对曹操的评价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征战张秀时霸占其婶母,打吕布时强占其部将秦宜禄的夫人。虽然不是很坏,可在道德问题上,是应该予以谴责的。最后,曹操为了自己的权力‘挟天子令诸侯’而屠杀了许多文臣武将。孔融、杨修、崔炎等对曹操有极大贡献的手下也尽死其手。验证了封建统治者能为我所用留之 不用则杀之的恶劣作风。可笑的是中国文坛所谓的巨子郭沫若先生竟然写《替曹操翻案》这样毫无价值的文章,文章没有正视曹操屠杀百姓的一些列罪行而单方面鼓吹曹操实行的屯田,曹操的屯田实际上是一种高度的剥削制度,不足后人效仿。我们国人所崇拜的鲁迅认为曹操‘至少是个英雄’曹操到底英雄在何处?却并未明言。任何极端的评价曹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更加辨证公正的评价和认识曹操。对刘备的评价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系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在汉武帝时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在宗庙祭祀中因献助祭金不合规格,触犯律令,被削去爵位,于是世代就在涿县安家。刘备的祖父、父亲都在州郡做过官,但到刘备的时候已家业衰落,成为底层百姓。这很可能是刘备父亲早逝的缘故。
由于年少失去父亲,刘备跟母亲靠贩草鞋、织苇席为生。他家屋旁有棵大桑树,枝叶繁茂,远远望去犹如皇帝乘坐的华车之盖。刘备小时候跟族中小孩在树下玩耍,说他长大了要乘坐这个羽葆盖车,吓得他叔父急忙训斥他不要胡说,这可是灭门之罪。十五岁时,刘备奉母亲之命外出游学,师事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卢植是当时著名的大儒,但刘备对读书没有多大兴趣。先主传说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高七尺五寸,垂手过膝,回头能看到自己的耳轮。平时少语寡言,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之士,因而许多少年争相归附他,同族人称他“非常人也”。史书上所说的这个少年刘备,已使我们看到他性格上的一些基本特点。
历史上的刘备,也不是如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温文尔雅,形同儒生,而是很有勇力、血气刚强之人。他起事之初参与讨伐黄巾起义,作战十分勇敢,“数有战功”,曾受伤后佯装死状,逃过劫难,并因其“有武勇”、“有军功”而被任命为安喜县尉,怒鞭督邮的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当时上面来了个督邮,住在官舍,刘备上门求见,督邮推故不让进,刘备于是闯到里面把督邮捆起来,责打了两百杖,将印绶解下系在督邮脖子上,又将他绑在拴马桩上,然后弃官逃走。历史上的刘备,不仅敢于一怒鞭督邮,宁可不当官,而且曾袭杀徐州刺史车胄,斩下曹将蔡阳之首。这些事都是先主传明确所载,到《三国演义》里,则分别加到了张飞和关羽头上,刘备勇烈的一面便被抹掉了。
当然,刘备给人的主要印象并不是在武勇方面,而是在为人的品质和品格方面。汉末由于国家大**,百姓受尽战乱之苦,田园荒芜,衣食无着。刘备当平原相时,将府中财物施舍给百姓,以度饥荒,自己在府里跟“士之以下者”即一般办事人员同席同食,无所挑扌柬,所以大家都归附他、爱戴他,起事之初就很得人心。当时有个叫刘平的富室一向看不起刘备,不甘心受刘备管治,买通了一个剌客去行刺,刘备不知内情,热情款待,剌客受到感动,不忍下手,于是将来意告诉刘备,作别而去。《三国志》作者陈寿为此赞叹:刘备就是这样深得人心。
刘备起事后,手下只有千余兵卒,后又得饥民数千,实力甚小,为官也只做到平原相,但他在当时的名声却很大。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徐州牧陶廉病重,对其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后麋竺率州人迎请刘备,刘备不肯接受。徐州所属官员陈登、孔融继续劝说,强调现在百姓拥戴贤能之主,徐州殷富,有人口百万,据此既可扶助朝廷,又可济世安民,刘备才同意接任。陈登等将此报告给当时最大的割据列强袁绍,袁绍回书表示赞成,说:“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孚所望也。”不久,袁术、吕布相继前来攻夺徐州,刘备被吕布赶走,开始了颠沛流离生涯。
当时,刘备虽然一无兵力,二无地盘,但所到之处均深受礼遇和尊敬。被吕布打败后他走归曹操,曹操“厚遇之,以为豫州牧,”帮助刘备反击吕布。吕布势力被消灭后,曹操回到许都,表荐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在一次酒席间闲谈时,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之徒,不足数也。”刘备闻听大为失惊,不觉将筷勺掉到地上。适值雷震,刘备随机以惊雷相掩饰,未让曹操发觉其失态。曹操是何等有识见之人,他如此敬重刘备、称赞刘备,主要在于刘备既有雄才又深得人心。这种称赞对刘备来说并非好事,他预感到曹操已对自己产生疑心。事实上,当时曹操的谋士程昱已向曹操建议除掉刘备。程昱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因担心“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未即同意。后曹操派刘备去阻击袁术,程昱、郭嘉都说:“刘备不可纵。”曹操后悔,已追之不及。
刘备乘机从曹操处逃出,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屯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当时,正是袁曹官渡之战前夜,但曹操仍决定进击刘备。诸将都说:现在与主公争天下的是袁绍,如今袁绍业已引兵前来,却东征刘备,假若袁绍乘虚而入,那怎么办?曹操说:“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于是亲自引兵攻击刘备,刘备不得已又投奔袁绍。
袁绍听说刘备前来,一面遣将沿途迎奉,一面亲自离邺城(今河北临漳县)二百里,去跟刘备相见。袁绍是当时最煊赫的大氏族代表和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如此屈驾迎接刘备,主要也是刘备的德行、品格在起作用。官渡之战后,曹操又亲自向驻兵汝南一带的刘备发动进攻。刘备转而投奔荆州刘表,又受到这个南方最大豪强的出郊欢迎,待之以上宾之礼。
颠沛流离之中的刘备,转辗木妻息列强之间,虽是寄人篱下,但却不显半点寒冫仓,足见人格的力量是政治家的处世之道和立身之本。
紧急关头重信义
危难之际系百姓
刘备在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时所表现出的得人心、受尊敬的品格,在寄寓荆州期间进一步得到显示。
刘表与刘备,系汉室同宗。对于刘备的到来,刘表是真心欢迎的。刘备一到,他就增加其兵力,使之屯新野,在博望坡击败曹军进攻。但后来荆州豪杰归附刘备的日益增多,刘表起了疑心,暗中对刘备有所防备,不予重用。尽管如此,对刘备仍然十分敬重,待遇十分丰厚,而且一收留就是七年(从201年农历九月到208年农历八月),刘备对此是深为感激的。所以当曹操南下,刘琮背着刘备派人至新野(时刘备屯樊城)向曹操投降,刘备处境十分危急之时,他没有乘刘表刚亡故、刘琮刚继位即降曹这个机会,夺取荆州。当时刘备从樊城撤退经过襄阳时,诸葛亮劝刘备攻刘琮、得荆州,刘备说:“吾不忍也。”只是停下马来呼刘琮,刘琮吓得低着头连身子也站不起来。随后,又去刘表墓地,拜辞哭别。另据裴松之在先主传引《英雄记》、《魏书》、《汉魏春秋》载,刘表临终时曾将荆州托付刘备,刘备没有接受,其理由是:“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刘备强调“不忍”,主要是考虑一个信义问题。诚如刘备所说:“背信自济,吾所不为。”尽管荆州对刘备来说已由诸葛亮定为争霸图强的首要目标,但他决不在违背信义的情况下图取。这完全是由他的政治品格决定的。
刘备在荆州依附刘表期间,虽然无权无势,但他的人品却征服了荆州吏民。当他由樊城经襄阳向江陵撤走时,“(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今荆门市南郊),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左右劝刘备尽快前进,保有江陵,说现在相随的人众虽多,但能作战的士兵少,如若曹操兵马追来,怎么挡得住?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他坚决跟十余万民众一起走,尽管这样做有可能被曹操追上,也决不遗弃百姓。与民众休戚与共,紧要关头更见真情,充分显示出刘备的政治品格,这在古代政治家中是难能见到的。
由于跟随的民众太多,部队行进缓慢,终于被曹操率轻骑日夜兼程赶上,刘备遭受重大挫折,妻子死难,刚满周岁的儿子阿斗也差点失去,只剩下数十骑斜趋汉津(今荆门市沙洋附近汉江边),正好遇到先朝派出的关羽船队,才幸免于难,得以由汉江至夏口(今汉口)。刘备为维护自己的政治品格付出了代价,但赢得了万世千秋的赞誉。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评论道:“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正是由于刘备的政治品格有很强的吸引力,当时被曹操打散的部队很快又集结到刘备身边,参加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已归顺曹操的很多刘表部下又纷纷投奔刘备,于是才有以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排部下为理由,向孙权提出借荆州,从而打下了“济大业”的基础,开创了“济大业”的全新局面。
肝胆相照显真情
处事公正不偏心
作为一个政治家,在用人、处事上是否真诚、公正,是显示其品格的重要方面。
从角逐争雄的需要出发,刘备跟曹操、孙权一样十分注意礼贤敬士,广揽人才,这是他们的共同点;所不同的是,刘备在用人、待人上显得尤为心诚、情真,君臣之间肝胆相照,相互信任,始终不渝,有一种同命运、共呼吸的真挚情谊。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就是最典型的范例。一方面是寒冬时节三顾茅庐,屈驾延请,至诚至真;一方面是自始至终赤胆相辅,“鞠躬尽力,死而后己”。刘备与黄权的关系也很能说明他在用人、待人方面的品质。
黄权本是刘璋主薄,他反对刘璋迎请刘备入川,向刘璋进谏不听,被贬出成都去当广汉县长。后刘备与刘璋反目,攻取益州,各郡县望风归附,唯独黄权关闭城门,坚守城池,直到刘璋投降,才归顺刘备,刘备不计前嫌,加以重用,黄权进献了夺取汉中之计,对刘备集团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关羽失荆州后刘备亲率大军东下伐吴,黄权认为吴人骠悍善战,水军进易退难,建议刘备在部队后面坐镇,自己愿作先驱试探对方虚实。刘备不予采纳,任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督率江北的军队防备魏国出兵。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打败后,黄权返蜀的道路被吴人切断,被迫降魏。蜀国有关官吏依法收捕了黄权的妻子儿女,并将此事报告给刘备。刘备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命即释放,一如既往对待。此前,魏国方面传说黄权的家室已被斩首,黄权不信,说他深知刘备的为人,不会这样做。没多久,果然传来了被宽宥的消息。
刘备宽仁有度,以信诚待人,在君臣关系方面,要比曹操、孙权集团和谐得多。曹操、孙权都有猜忌多疑的毛病,连荀或、陆逊这样的功臣也都因曹、孙的猜忌而忧郁致病,不得善终,刘备方面则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不论对前期跟随他的人,还是在荆州跟随他的人,入川后归附他的人,刘备都量才使用,一视同仁,不存偏见,不讲山头,处事公正。对关羽、张飞也同样,不因为他们之间“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而只重私情,不重才能,排斥他人。
老将黄忠,本是刘表长沙太守韩玄的部将,赤壁之战后刘备平定荆州的江南诸郡时归顺,后随刘备入川,常冲锋临阵,勇冠三军。后又击斩曹操大将夏侯渊于定军山,为刘备获取汉中立下大功。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封黄忠为后将军,同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诸葛亮认为黄忠的名望素来不能跟关羽、马超相比,马超、张飞在近前,他们都亲眼见到黄忠的战功,还可以向他们解释清楚,而关羽远在荆州,知道了一定会不高兴。他建议取消对黄忠的任命。刘备坚持不变,说他自会向关羽解释此事,特派费诗至荆州。其时关羽正北攻襄樊,费诗直接到襄樊前线见关羽,关羽得知黄忠为后将军,发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前将军的任命。经费诗一番劝说,关羽明白了道理,遂即受拜。
刘备提拔魏延镇守汉中,也说明他对关、张并非存有偏心,而是处事很公正的。魏延本是义阳的地方豪强,刘备入川时他带着自己的私人武装相随,很有勇略,屡立战功,升任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自立为汉中王,准备将王府迁往成都,需要一位重要将领镇守汉中。当时大家都以为一定是张飞,张飞心里也以为非自己莫属,结果刘备提拔了魏延,以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致使“一军尽惊”,即全军上下无不惊讶。
刘备重封黄忠、提拔魏延,既说明他处事公正,知人善任,又说明他在用人上不讲山头、不讲私情。在刘备集团内部,确实有一个刘、关、张“三人帮”,论跟刘备的私人交情,他人都不能与关、张相比,但他对关、张并没有特殊照顾,一样论功行赏,量才使用。他让关羽守荆州,也不是从私情出发,而因为关羽是蜀汉方面最著名的将领,包括曹魏方面都认为“蜀国名将惟关羽。”后来关羽失荆州刘备决定伐吴,主要目的是为了夺回荆州,并非单纯为义气。平时,他对“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片面性,也有过告诫,不是一味迁就。刘备在识人、用人上实际比诸葛亮高出一筹。提拔重用黄忠、魏延,诸葛亮就不可能做到。又如对马稷,刘备临终时嘱咐:“马稷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后来不听此言,结果吃了大亏。
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孔、孟的政治主张强调“德治”,强调“仁政”,告诫统治者要“以德服人”,要用自己的人品、高尚的道德来影响臣民,征服百姓。刘备年少时虽然不爱读书,但复杂的政治斗争实际使他深知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这种政治品格虽然深深打有儒家政治思想的烙印,但在今天仍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以往人们常常把拥刘反曹视为一种封建正统思想,好象拥刘就是拥汉,恢复汉室统治,其实这是一种浅层次、简单化的思维定式。我们应从一个政治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政治品格来看待这个问题,否则的话,就会大大降低乃至失去刘备这个特定历史人物永恒的政治价值。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对周瑜的评价
三国志・魏书陶谦传
陶谦字恭祖,丹杨人。[一]少好学,为诸生,仕州邵,举茂才,除卢令,[二]迁幽州剌史,征拜议郎,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讨韩遂。[三]会徐州黄巾起,以谦为徐州剌史,击黄巾,破走之。董卓之乱,州郡起兵,天子都长安,四方断绝,谦遣使闲行致贡献,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而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琊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四]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下邳阙宣自称天子,谦初与合从寇钞,后遂杀宣,并其。
注[一]吴书曰:谦父,故余姚长。谦少孤,始以不羁闻于县中。年十四,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儿童皆随之。故苍梧太守同县甘公出遇之涂,见其容貌,异而呼之,住车与语,甚悦,因许妻以女。甘公夫人闻之,怒曰:“妾闻陶家儿敖戏无度,如何以女许之?”公曰:
“彼有奇表,长必大成。”遂妻之。
注[二]吴书曰:谦性刚直,有大节,少察孝廉,拜尚书郎,除舒令。郡守张盘,同郡先辈,与谦父友,意殊亲之,而谦耻为之屈。与还城,因以公事进见,坐罢,盘常私还入,与谦饮宴,或拒不为留。常以舞属谦,谦不为起,固强之;及舞,又不转。盘曰:“不当转邪?”
曰:“不可转,转则胜人。”由是不乐,卒以构隙。谦在官清白,无以纠举,祠灵星,有赢钱五百,欲以臧之。谦委官而去。
注[三]吴书曰: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后边章、韩遂为乱,司空张温衔命征讨;又请谦为参军事,接遇甚厚,而谦轻其行事,心怀不服。及军罢还,百寮高会,温属谦行酒,谦辱温。温怒,徙谦于边。或说温曰:
“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于公,一朝以醉饮过失,不蒙容贷,远弃不毛,厚德不终,四方人士安所归望!不如释憾除恨,克复初分,于以远闻德美。”温然其言,乃追还谦。谦至,或又谓谦曰:“足下轻辱三公,罪自己作,今蒙释宥,德莫厚矣;宜降志卑辞以谢之。”谦曰:“诺。”
又谓温曰:“陶恭祖今深自罪责,思在变革。谢天子礼毕,必诣公门。公宜见之,以慰其意。”时温于宫门见谦,谦仰曰:“谦自谢朝廷,岂为公邪?”温曰:“恭祖痴病尚未除邪?”遂为之置酒,待之如初。
注[四]谢承后汉书曰:昱年十三,母尝病,经涉三月。昱惨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祷泣血,乡党称其孝。就处士东莞綦君受公羊传,兼该k业。至历年潜志,不窥园圃,亲n希见其面。时入定省父母,须臾即还。高e廉正,抱礼而立,清英俨恪,莫干其志;旌善以兴化,殚邪以矫俗。州郡请召,常称病不应。国相□谟、陈遵共召,不起;或兴盛怒,终不回意。举孝廉,除莒长,宣扬五教,政为国表。会黄巾作乱,陆梁五郡,郡县发兵,以为先办。徐州刺史巴只表功第一,当受迁赏,昱深以为耻,委官还家。徐州牧陶谦初辟别驾从事,辞疾逊遁。谦重令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宣旨,昱守意不移;欲威以刑罚,然后乃起。举茂才,迁广陵太守。贼笮融从临淮见讨,迸入郡界,昱将兵拒战,败绩见害。
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一]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恐,欲走归丹杨。会张邈叛迎吕布,太祖还击布。是岁,谦病死。[二]
注[一]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曰:“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缘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k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今四民流移,托身他方,携白首于山野,弃稚子于沟壑,顾故乡而哀叹,向阡陌而流涕,饥厄困苦,亦已甚矣。虽悔往者之迷谬,思奉教于今日,然兵连结,锋镝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见系虏,是以阻兵屯据,欲止而不敢散也。诏书到,其各罢遣甲士,还亲农桑,惟留常员吏以供官署,慰示远近,咸使闻知。”谦被诏,乃上书曰:“臣闻怀远柔服,非德不集;克难平乱,非兵不济。是以涿鹿、阪泉、三苗之野有五帝之师,有扈、鬼方、商、奄四国有王者之伐,自古在昔,未有不扬威以弭乱,震武以止暴者也。臣前初以黄巾乱治,受策长驱,匪遑启处。虽宪章敕戒,奉宣威灵,敬行天诛,每伐辄克,然妖寇类,殊不畏死,父兄歼殪,子弟群起,治屯连兵,至今为患。若承命解甲,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益寇,今日兵罢,明日难必至,上忝朝廷宠授之本,下令群凶日月滋蔓,非所以强干弱枝遏恶止乱之务也。臣虽愚蔽,忠恕不昭,抱恩念报,所不忍行。辄勒部曲,申令警备。出芟强寇,惟力是视,入宣德泽,躬奉职事,冀效微劳,以赎罪负。”又曰:“华夏沸扰,于今未弭,包茅不入,职贡多阙,寤寐忧叹,无日敢宁。诚思贡献必至,荐羞获通,然后销锋解甲,臣之愿也。臣前调谷百万斛,已在水次,辄敕兵]送。”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谦引兵击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救谦。公引兵还。臣松之案:此时天子在长安,曹公尚未秉政。罢兵之诏,不得由曹氏出。
1、赵云 性格;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忠心耿耿
2、关羽 性格;正气凛然。赤胆忠心,武功高强,骄傲自大
3、张飞 性格;粗犷,暴躁,不善用计,胆识过人,气吞山河
4、刘备 性格;体恤民情,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但无成大事之风
5、诸葛亮 性格;谦虚谨慎,有治国治军之才,济世爱民,但多谋少断
6、太史慈 性格;弓马熟练,箭法精良
7、曹操 性格; 奸诈狡猾 自私残暴 纵横恣肆 权谋机变 从容不迫志向远大 飞扬跋扈目光敏锐
8、庞统 性格;敢于冒险 自负 倔强 自信 沉着 丑陋
9、吕布 性格;有勇无谋 忘恩负义刚愎自用莽撞 唯利是视
10、袁绍 性格;文武双全 多疑 优柔寡断好谋无断
人民
11、甘宁 性格;勇猛刚强 忠心耿耿 勇往无前 智勇双全
12、周泰 性格;胆气绝伦 服事恭敬 胆气倍人
13、董卓 性格;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 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
14、陶谦 性格;刚直 在官清白,无以纠举 狂放不羁
15、陆逊 性格; 文武兼备,风流儒雅,智勇兼备,武能安邦,文能 治国,品质高尚。
16、周瑜 性格;心胸狭窄、妒贤忌能
17、张辽 性格; 脾气刚烈 果敢 勇猛 智谋过人 处乱不惊
18、许褚 性格;智勇双全 粗犷 不善用计
19、鲁肃 性格; 老实 忠烈办事仔细
20、马超 性格;枪法凶狠 武艺高强
故事内容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连年混战,弱肉强食。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2022经典笑话:三国人物简介】推荐阅读:
三国演义经典人物分析07-14
经典民间笑话06-08
经典英语笑话09-11
经典幽默笑话01-01
爆笑简短经典笑话09-27
爆笑课堂经典笑话12-04
关于中秋节短信经典笑话05-24
名著三国历史故事精选_中国经典故事12-16
《士兵突击》经典人物之经典台词07-08
中华国学经典简介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