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探索自我(推荐8篇)
探索自我性格与职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不断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竞争 现状,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职业和门类,如何在强手如云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就需 要我们对自己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对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发展现状有所了解和 进一步规划自我人生价值,这些会对我们即将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的在校生 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性格测试,知道了自己是个平和兼完美型的人,同时也知道 了自己以前不曾注意到的优点以及缺点。性格类型没有好坏,只有不同。每一种性格特征都有其价值和优点,也有缺 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性格是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 或称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对人的事业能否成功具有重大影响。在选择职业 时,应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适合的职业和工作。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将人 的性格划分为内倾型、外倾型两种。荣格认为,在人的生命中存在着一种心理能 量——里比多,它是人的一切行为变化的基础,由于“里比多”的倾向不同,可以 把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里比多面向客体(外),其兴趣、关心有面向他人或他 事倾向者为外倾型;里比多面向主体(内),将兴趣、关心面向自己倾向者为内 倾型。属于外倾型的人对外界事物表现出关心和兴趣,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和行 为并乐于与人交往;而属于内倾型的人对外界事物缺少关心和兴趣,不善于表露 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而且不乐于与人交往。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劣势,有利 于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而尽可能的在为人处事中避免自己性格中的劣势,更 好地和他人相处,更好地作重要的决策。清楚地了解他人(家人、同事等)的性 格特征,有利于减少冲突,使家庭和睦,使团队合作更有效。只有不断地充分的 发现自己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才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绽放出自己的光芒。所以不同的职业性格适应着不同的职业发展,只有正确的认识了自我,才能找到 最适合自己的一份职业。探索自我性格是确定职业方向,了解职业发展的嘴关键 的前提条件。对于不同的人格类型和不同的动力等级而言,没有好与坏之分,每一个人都 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其特别的优势与劣势,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这些 优势与劣势,完善自己。我们对于成功的建议是“取己之长,补己之短”,学会 了这一点将会影响到我们的成败以及我们与工作的喜好。什么样的性格,决定 你能适应的环境,也就是工作场合如果你的性格与所在的环境格格不入那么即使 那份工作再好,也坚持不长久。对于
处于大三的在校学生,我们现在就要着手毕业方向以及相应能力与素质 的培养。例如: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特别要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 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提高交 际沟通能力,在职业认识方面可以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 况;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增加交流技巧。最重要是先要确定自己今后 的就业方向是怎么样的,根据自己的规划和具体目标来确定自己应该具备怎样的 职业性格来应对接下来的职业和岗位。然后及时发现和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不足 和缺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着重提高自己的社交 能力。除了社交能力之外,学习演讲和辩论技巧,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 要提高自己的文笔写作能力。对于我自身来说,我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首先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 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
可成之事。”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著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著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的大小。所以,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 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我对 自己的职业定向就是从事本专业的网页制作行业或者是考取国家机关单位的职 位。针对就业方向就应该在两方面做好准备:(1)掌握网页制作技术,photoshop 图像处理技术。了解关于做好一个完整的网站包括前台和后台相关的理论知识都 要在学校期间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2)应对国家的公务员考试,要通过网络 和购买相关书籍来了解和掌握考试内容。其次,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目的,是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性格。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 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作出 最佳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我对自己性格的认识是 在陌生的环境下会不善于交流,对于刚进入的环境不能很快适应,但面对较复杂 的工作我会全身心的投入,认真的完成工作任务。所以我的工作态度比较适用于 网页制作行业; 但也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多为自己创造一些机会来锻炼自己的表达 能力和交际能力。第三,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是评 估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
多年来, 我们一致在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教学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 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常用的现行教学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有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有角色扮演法、案例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模块法等。但这次德国学习过程中, 学到一种更有效的职业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自我组织学习法, 这种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组织学习方法比较有效的是专家组学习方法。
一、专家组学习方法的分组模式
专家组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特性情况, 通过学生自主组织或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习分为多个学习小组,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 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承担了一个单元 (或一个学习模块) 的主要学习任务, 将来学生可以作为专家, 回到小组中给同组的同学介绍自己学习和学制的学习内容。因此, 分组的模式为固定组和专家组两种形式, 固定组将在一段时间内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是其学习模块的专家。
在课程教学中, 最好有2名教师同时授课,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注意力在不同的教师之间进行转移,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更符合教育的心理。
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一个更好的学习习惯, 也没有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 因此, 最好使用步步引导的方式, 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课程教学与活动。
二、学生的组织流程与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情况, 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 分析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词, 找出本次课程教师准备的内容与学生期望内容的不同之外, 调整课程教学的内容。因此, 在课程教学前, 教师必须做充分的课程教学内容及专业背景方面的知识准备, 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 也要促进学习小组内容的合作, 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能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时, 教师一定要起指导作用, 特别是在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要正确引导, 并给学生以改正错误的机会, 宽容处理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不要指责学生, 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克服不确定的情况, 特别是在学生出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 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专业准备, 给学生更好的专业指导, 使学生不要走太多的弯路。
具体的教学组织流程如图1:
三、专家组教学法的学习方式
课程中有一个比较复杂的任务, 这个复杂的任务由固定组的成员共同完成, 为了完成这个复杂的任务, 将其划分不同的小任务, 每个任务由一个专家组组成, 固定组中的每位同学都是某个学习任务的专家组成员, 如图2所示, 表示了专家组与固定组的关系。
学生首先分为不同的固定组, 教师分配教学任务 (每次课程多个教学任务) , 固定组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小的学习任务, 每个成员在专家组中完成一个小的学习任务回到固定组之后, 与成员一起完成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
流程如下:
在全体同学分配教学任务→确定固定组成员→接受学习任务→专家组完成学习任务→回到固定组共同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全体同学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因为, 学生始终都要与不同的学生组成专家组, 全组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 回到组内还需要向同组同学传授所学习到的知识。
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决定先组织专家组还是先组织固定组。
说明:每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学习任务 (学习模块) 。
四、专家组教学方法的组织过程
实例分析:学习情景“设计一个听课记录表”完成本次学习情景需要经过的流程为:专家组讨论交流→固定组由专家成员介绍所学习的新内容→专家组再次讨论交流→固定组再次进行学习内容的交流, 两个循环最终完成学习内容。
1. 全体同学:
头脑风暴法, 收集信息, 并通过一个组织图 (图3) 的形式表达出来。
2. 专家组:
讨论课程学习的标准。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的卡片上, 在专家组完成学习任务后, 带回到自己的固定组。
3. 回到固定组:
每个专家介绍自己在专家组中讨论与学习的结果, 每一个固定组也有一个卡片学习板, 每个专家将学习的内容放在卡片板上, 以方便同组成员的学习。
专家组第一次讨论交流后, 回到固定组, 将制定听课表的结构及听课表应该包括的内容介绍给大家, 固定组共同学习后完成的听课表, 见表1。
4.在第二次专家讨论组时, 每个专家将自己在固定组中讨论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到专家组, 补充第一次专家组学习内容的不足之处, 完善学习标准的实施与执行。
5.再次回到固定组, 每个专家将完成的标准记录在表中, 从使每个固定组完成一个学习成果 (听课记录表) , 见表2。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 加粗斜体的部分是通过第二次讨论后修改的部分, 通过第二次的专家组讨论和固定组的再学习, 使听课表内容更加完善。
6. 全体讨论:
在固定组中讨论的结果, 理论上讲应该一致, 但由于各个专家组个人的学习理解不同, 最终得到的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这样就需要全体讨论, 同共完成一份内容齐全的学习成果 (听课记录表) 。
注意:听课表设计的主要目的, 是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是否符合关于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的模式的要求, 学生学习后是否达到了要求。
五、结束语
在职业教育的职业培训过程中, 自我组织的学习方法还有很多种, 例如先行组织者学习方法、三明治的学习方法等, 不同的学习方法适合于不同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更需要熟悉各种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展高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5
[2]管友桥.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现状与对策[J].职业教育, 2009, 1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4]赵志群.王炜波.基于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6
[5]先行组织者, 引自维基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77624.html?fromT aglist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49-01
1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潜能开发的重视,学业自我效能感已日益成为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证实,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变量,它和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学校是自我效能感培养的主要场所,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和提高其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深化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途径
纵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尤其班杜拉(1997)在《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中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个体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即榜样示范;言语说服或社会影响;积极的生理和情感状态等,这也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而在职业教育中,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2.1结合专业实训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院校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它最终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战能力,即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某种行为和能力的自信程度,即自己在面临某一具体的活动任务时对自己能否完成该活动任务所做的行为和能力等方面的判断。因此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应该在特定情境中即充分利用专业实训进行。
结合专业实训,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模式是:
123教师行为树立榜样
学法指导 亲身示范
布置任务及时评价
归因指导学生行为观察学习
确立目标实际操作
体验成败接受反馈
自我归因本实验分别在本学院所开设的个别专业如机电专业、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服装专业、英语等教学中进行实验,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运用多种形式来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
随着职业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推行,实训基地特别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突出地位日益彰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说是实现工学结合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这必然会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实现学生技能与企业需要的无缝对接,为大学生未来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良好学习平台,为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也更直接地培养了职业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模式是,在实习实训车间等真实的情境中,先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企业的用工要求及企业人员的岗位熟练程度,无形中给学生树立了可以效仿的榜样,这种观察学习和榜样的示范作用应该很大,也符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条件。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指导,接着实习老师或企业熟练人员现场作示范,让学生熟悉操作要领与技术要求,通过观察学习,确立了目标,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通过反复操作与训练,让学生感受失败,也真正体会到工作完成后的喜悦与成功,这样能让学生逐渐克服学习上的自卑感,消除学习的畏惧心理,增强学好专业的信心和决心,学习自我效能感就会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操作过程中,技能掌握快的学生可以带动技能掌握慢的学生,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且,身边同学们的熟练表现又会让学生坚信:同样的条件,别人能成功,我也会成功,相信自己“能行”,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会慢慢克服自卑感;当工作顺利完成时,也使学生展示了自己 最好的一面,自然也为学生提供了成功学习的体验机会,必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符合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条件,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实训实习中通过及时评价,积极归因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这时候实习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要对学生的整个实习实训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评价学生完成相应任务所需的经验和态度方面的情况,是否真正能够胜任未来岗位上的工作,也让每个学生亲身感受到满足感,最终提高学习效能感。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和过程后,实习实训教师要适当穿插对学生的归因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归因。归因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引导学生积极归因,促使他们认为成功是由于内部、稳定和可控的因素引起的,即学习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而非能力不足或偶然的机遇,就会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实习教师按以下步骤进行训练:在观察、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具体实习活动,完成某项操作任务,并取得成败经验。让学生首先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成败进行归因,结合学生的归因与当时的情景,采取一定的策略与技巧,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学生成败的原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3结论
通过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进行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显著地提高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这一实验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职业院校中应重视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训练和培养,特别要运用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培养模式去培养和训练,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来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班杜拉 著,缪小春,李凌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7)
[2]路海东、刘晓明、郭占基 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高实验研究报告[J]. 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2):31-35
[3]王桂珍 中职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探索与研究[D]鲁东大学硕士论文, 2008年12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青春易逝,人生短暂,人不能停留在等待与迷茫中,特别是我们这些有理想的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们,一定要趁我们年轻力胜,来规划我们的人生。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我们要为梦而战,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好好规划我们的未来,有目标有层次的实现心中的梦!大学生职业规划,就是对我们心中那个蓝图的描绘,对我们职业规划,就是给我们的梦想插上结实的翅膀。因此,我要好好规划自己未来的路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对于专业、兴趣和职业的困惑;第二个就是存在社会参与和适应问题。我们的“迷茫”也来自于两个方面: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而这些都可以归因为缺乏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它能使学生在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两个方面获益。
首先认识自己,自我分析,发现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发现自己希望提高的地方。“计算剩余时间”通过计算时间,意识到时间是有限的,增强生命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分析现在”通过整理过去“做过的事情”以及现在“能做的事情”,思考目前“想做的事情”的现实可能性及其实现方法。“与他人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接纳他人,吸取他人长处。“与自己比较”与过去的自己比较,与理想中的自我比较。“听听他人的意见”适当询问周围的人,“你看我是怎样的人”,能够帮助你更深地了解自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职业选择的原动力。一旦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兴趣、优势和潜能,他知道了他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能做好什么时,他的成就欲就被点燃,他的主体意识被唤醒,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将使他不可阻挡地吸取一切他所需要的知识,把学习作为事业成功的需要,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广泛的兴趣中确定一个中心兴趣来发展和培养,并以此为主导来确定在职业选择中的优势。在兴趣与专业矛盾中,一定要全面考虑,优化选择。要重视对自己专业兴趣的培养,使兴趣、专业和未来的职业能够达到理想的协调统一。
气质和性格是构成个性的生理、心里基础,在构成个性的诸多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个人事业的成败越来越取决于个性因素。对于择业和就业中的大学生,正确认识、塑造自己的气质和性格,为步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很有必要。职业与气质、性格都有类似的特征,只有选择与气质、性格有对应特征的职业,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气质、性格等个性因素与职业有明显的抵触和冲突的可能。气质、性格与职业不存在严格的、清晰的一一对应,只是相对的、近似的、模糊对应。完善自我个性,做好职业准备品德修养—陶冶锻炼情操。自我意识修养—把个体融入群体之中。知识修养—有知识、有才华。职业个性培养—爱业、敬业、实干、进取。
2016年9月1日
认识自己,发掘自己
【教学目标】
1、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强调自己的特点。
2、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更全面地了解自己。
3、发现自己的优点,学会自我悦纳。
4、探索自己的价值观,体验和澄清自己的人生态度。
【教学辅助】
笔(彩笔更好)、白纸若干张、道具钱、价值拍卖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3-5分钟)
1、自我介绍(略)
2、主题介绍
(二)小小动物园(15分钟)
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充分展开想象,“现在你就是动物园里面的一员,那你觉得自己会是什么动物?为什么?”,一定要独立完成,不能商量。考虑好后,请把自己的结果写在准备好的白纸上,然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辅导者引导大家思考自己与这种动物的相似之处,同时注意同学之间的互补,特别注意的是那些与别人不一样的同学,不能让他们有孤独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可以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而感到自豪。
(三)他人眼中的我(20分钟)
给每人发一张表(见附录一),要求大家认真思考后填写,填写的过程中会反映出不同的心态,有些人再一次肯定积极而可爱的自我,但有些人却引发一些长期压抑的感受。填写完大家一起交流。
辅导者让大家认真回想一下填表时的心态,并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辅导者引导大家做深入的自我探索,可以进行如下提问:
(1)
你对哪一个人的看法最关注?为什么?
(2)
最难填写的是什么?为什么有人填不出来?
(3)
你所填的内容都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4)
其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他们这样评价过,还是自己认为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会有不同的情绪或行为反应,辅导者应该注意观察、正确识别并及时处理。如对积极自信的同学给予适当的鼓励;而对于有消极自卑感的同学给予及时的积极关注;对于个别处于长久压抑状态的同学,要给他/她一个适宜的发泄机会。
(四)优点大轰炸(20分钟)
1、分组活动(8-10分钟)
将全班同学分成6人小组,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圆圈。接下来辅导者说明规则:每组先请一名组员坐到圈中央,依次接受组员们的夸奖,每位组员必须看着“圈中人”的眼睛,举出对方一个优点……依此类推,每位组员必须轮流坐到圈中央接受赞扬。
要求如下:
(1)
必须说优点;
(2)
夸别人优点时态度要真诚,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
(3)
参加者要仔细体验被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并结合他人的评价重新认识自己的优点。
分组活动过程中,辅导者要在其中进行监督、观察,以获得第一手分享资料,便于下面引导的进行。
2、分享总结(10-12分钟)
分组活动完成后,大家一起交流被人称赞时的感受,分享自己不曾发现但被组员发现的优点以及大家不曾发现但确实存在自己身上的优点。
分享完毕,辅导者进行总结: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大家应该学会自我悦纳,不断地发掘自己的优点,并把自己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进而以更加自信的心态面对人生……
(五)价值大拍卖(35分钟)
1、宣布游戏规则(5分钟)
辅导者将事先准备好的价值拍卖单发给大家。并说明规则:每个学生手中有5000元(道具钱,由500、1000、2000组成),它代表了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对人生的理解随意竞买下表中的东西。每样东西都有底价,每次出价都以500元为单位,价高者得到东西,有出价5000元的,立即成交,东西购买之后不可退还也不可交换。但注意购买所付出的总费用不能超过5000元。
2.举行拍卖会(15分钟)
(1)由辅导者主持拍卖。
(2)按游戏方式进行,直到所有的东西都拍卖完为止,然后请学生认真考虑买回来的东西。
3.讨论交流(15分钟)
拍卖完后,辅导者组织大家讨论以下问题:
(1)你是否后悔你买到的东西?为什么?
(2)在拍卖的过程中,你的心情如何?
(3)有没有同学什么都没有买?为什么不买?
(4)你是否后悔自己刚才争取的东西太少?
(5)争取过来的东西是否是你最想要的?
(6)你是否甘愿为了金钱、名望而放弃一切呢?
(7)有没有比上面所说的这些更值得追寻的东西呢?
讨论结束后,相信同学们的心中已经对自己最重视的东西有了初步体验,然后辅导者进一步引导大家结合这次价值观拍卖的体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并在最后做出归纳,提出要由此价值观来指导大家以后的生活。
(六)辅导者总结(5分钟)
引导大家对整个辅导历程进行回顾,将自我认识重新梳理一次,强调自我个性的全面了解、自我悦纳与价值观的澄清。最后希望大家把这些理念带入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活出自己的感觉,并且越来越精彩!
七、补充活动
为自己鼓掌(5分钟)
让大家先估算一下自己一分钟能鼓掌多少次,记住数量。再实际操作,把10秒钟的鼓掌次数乘6,报出数量。
比较估算与实际的数量会发现,实际的数量远大于估算的数量,说明每个人都有潜能,不去发掘与尝试的话将永远无法估量。所以大家都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化!
附录一:
①父亲眼中的我:
②母亲眼中的我:
③兄弟姐妹眼中的我:
④长辈亲戚眼中的我:
⑤老师眼中的我:
⑥同学眼中的我:
⑦朋友眼中的我:
⑧恋人眼中的我:
(没有恋人的可以假想一下)
⑨我自己眼中的我:
⑩自己理想中的我:
附录二:
拍卖规则:
1、每个学生手中有5000元(道具钱),它代表了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对人生的理解随意竞买下表中的东西。
2、每样东西都有底价,每次出价都以500元为单位,价高者得到东西,有出价5000元的,立即成交。
价值清单:
(1)爱情500
(2)金钱1000
(3)友情500
(4)欢乐500
(5)健康1000
(6)美貌500
(7)聪明1000
(8)礼貌1000
(9)孝心1000
(10)名望500
(11)良心1000
(12)自由500
(13)爱心500
(14)诚信1000
(15)权力1000
(16)智慧1000
(17)豪宅名车500
(18)冒险精神1000
(19)长命百岁500
(20)每天都能吃美食500
(21)拥有自己的图书馆1000
(22)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500
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2009 01 28 23:10, 週三 Joe Chang 生活思維-老僑談愛情
Tags: Joe Chang失戀系列
前面講到,失戀時唯一的處理手法就是停止一切可能讓自己繼續受傷的接觸途徑 ─ 不聯絡、不去想像、不去同情、也不去依戀那個造成你進入失戀狀況的對象;藉此避免二次傷害。我在本系列的第一集中把這方式濃縮成為十項要點,(可以按此參考:探討失戀系列(一)急救失戀,如何從失敗中存活)。但請別忘記了,等問題發生才處理絕對是個糟糕的情況,因為這時你只能降低傷害而無法完全排除傷害。也因此,人其實必須在她/他還沒有進入愛情時就先思考之後如何保有你的愛情;也得在還沒有遭遇失戀前,就根本性的去避免或降低失戀可能的出現機率。
而要做到這點,一個最主要的預防手法就是所謂的「標的物品質改善」。
所謂「標的物品質改善」,指的就是「自我價值的提升」。透過自我價值的提升,讓第三者誘惑的可超越性降低,並讓自己更容易達到目標對象的戀愛門檻(相關資料可以參照感情的誘惑評價模型(一))。
但我們畢竟只是凡人,缺點其實是超乎想像的多(Come on,大家最少承認這點吧?),加上大部分的改善手法都不是一蹴可及的 ─ 無論是心理上、外表上、內在上、或是身分地位上,無一不需要時間來調整與累積。所以我們不能「盲目」的做提升工作,我們必須有系統、有規劃、有組織的來做自我價值提升。最少也要了解哪些是最重要的缺點?哪些是沒這麼重要的缺點?又我們該先從哪些事情下手呢?這是我們得先釐清的,也是這一篇我們要討論的內容。
而最簡單可行的方式,就是將實務的品管手法拿來應用在愛情之上。(繼之前股票投資可以跟失戀相關,現在你發現品管手法也可以。事實上管理技術本來就是很生活化的東西。所以談愛情的系列文章也始終能跟我的部落格主題 ─ 也就是管理是一種生活思維相呼應。)
那為求能讓沒甚麼管理概念的讀者也能輕易理解。我把自我價值提升的品管流程歸納成三個手法,並可以按照使用的順序列成下表:
透過「關聯圖」找出根本原因
透過「柏拉圖」找出改善順序
透過「查檢表」以求具體落實改善計畫 透過「關聯圖」找出根本原因
改善的第一步,是要知道到底有甚麼事情,也就是「知道哪些問題」需要被改善的。而最好的方式是先把這些問題做一個詳細的清單。
可是,甚麼是「問題」呢?
問題指的是所有你與異性相處上,直接或間接造成他者不悅的行為。換句話說,這些行為可能是因為你作了什麼事情造成的(如,說了甚麼不對的話)、但也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做甚麼事情(如,該表示體貼的場合卻忽略了)。此外,也不一定要因為這些行為的作為或是不作為產生「實質的」關係傷害,任何潛在的關係傷害、甚至可能造成評價折損的行為都是問題,也都該受到矯正。
注意,這裡我的用字是「關係傷害」、而非人身或是財務的傷害;換句話說,可能因為你沒做甚麼事情、或做了甚麼事情,而造成對方潛在對你的厭惡、排斥、或不信任,這都會連帶傷害到你們之間的關係。那這個作為或是沒作為的行動,就是這裡所稱的問題。嚴重的,可能是你有暴力傾向,會把男朋友、或是女朋友打跑;不嚴重的,也可能是你老是會說一些讓跟你同席吃飯的男伴或女伴皺眉的笑話。
但該怎麼發現呢?
你可以在每次與異性相處時,注意對方的表情、口氣、回應方式、還有一些更明顯的舉動,如生氣、憤怒、拂袖而去等。你可以選定一個期間,透過不同的異性間之互動來評估判定的精準度。每次結束與異性的聚會(約會或不是約會都可以)後,在當天睡前把你今天一些可能的行為問題列在一個統一的清單上。
當一定時間之後,比方說三個月,你可能會發現有一堆問題出現在你的清單上。
舉例而言:
01/13 與珍吃飯時說了一個放屁的笑話被白眼。
01/15 公司會議上,對隔壁的瑪莉稱讚她的鞋子,但她似乎沒有很高興? 01/18 艾米因為我沒記得她的生日而發飆。
01/18 艾米因為我們太晚去買電影票只買到角落位置並不很高興。01/19 珍因為我告訴她我的年薪,之後就再也不跟我出來了。01/31 溫蒂因為沒開車接送而不再接我電話
(以上純為刻意誇大的虛構,但你最少了解我的意思了吧?)好,我們手上有份清單了,那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這些問題雖然看起來很廣泛,但其實多可以再做歸納,往往你會發現好幾個問題其實都起自於同一個成因。畢竟你不希望見樹不見林,你不希望每次只針對特定一個問題來處理。比方說,你如果只記得講過放屁的笑話被白眼,你雖然可能會不再去說這笑話,但「根源問題」很可能源自於你不太擅長跟人溝通,不知道哪些笑話適合哪個場合。若這根源問題沒處理時,下次可能不講放屁的笑話、但是可能還是有更多糟糕透頂的笑話會冒出來惹人厭惡。
也因此,我們若能把好幾個問題的「根源歸因」定義出來,我們就知道根本的改善重點該放在哪裡。
那這做法並不難,你可以在表上直接歸納。比方說在前端或是後端標註根源問題,或是用歸納的圖形來做分類(如下圖)。
另一個作法,你也可以把每個問題寫在那種黃色的便利貼上面,然後把相同問題放在一起。透過這樣的歸類,你一樣可以把相同根源成因的問題分類並進而定義出來到底這「根源成因」是甚麼。比方說可能一堆問題起源於自己不懂得體貼;另一堆問題的起源於自己對於女性心理的不理解;又有一堆問題則是源自於自己外表的不修邊幅。
當透過常態性的整理與歸類,你就能把上百個問題濃縮成十個以下的「根源成因」。透過「柏拉圖」找出改善順序
當你能找出問題,並把問題的根源成因歸納出來後,你就可以透過Excel等軟體,幫你計算該歸因下總問題數,以及各佔的百分比比率。
舉例而言,當你把各「根源成因」繪製成長條圖下,你就知道各歸因的嚴重性。
當你更進一步用「累積曲線圖」繪製出來後,你會發現哪個歸因造成最多問題。而這個歸因將是你在接下來的改善過程中要最積極優先面對的。
以上圖為例,「社交能力」這歸因造成的問題超過一百二十次;以比例而言,佔所有問題的37.4%。這代表「社交能力」不足恐怕是你現階段需要最積極改善之處。換句話而言,若社交問題能獲得明顯改善,你目前所面臨的異性互動問題很可能可以降為原來的62.6%;也就是十次的互動中,你可以減少3.7次不愉快出現的機率。
而若你可以同時修正兩個歸因的話,你更可以大幅減少64%的問題。雖然降低64%的根源問題未必等於成功機率。但當讓你可能失敗的因素減少64%下,這還是一種積極價值。最起碼這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更受人歡迎的人。別人不討厭你之下,願意跟你親近,自然也增加了讓異性愛上你的機會。順道一題的,這圖叫做柏拉圖(Pareto Diagram),是一般品管常用手法。品管實務上,我們會把頻率出現最高的歸因放在左邊,而頻率最低的放在右邊。通常20%的歸因會佔據80%的頻率。換言之,解決20%的歸因往往就能減少80%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20/80法則。也因為20/80法則最早是由義大利經濟學家Vilfredo Pareto提出,所以此法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此外,請記得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也就是在這探詢問題的過程中,請千萬不要放入任何自己的價值觀。「不修邊幅」或許對你而言是個特點,或許你很滿意自己粗曠的打扮,但市場才是一切!
如果你要Approach你的市場,你就得去理解你的目標客群、你的視聽觀眾他/她們要甚麼。你自己怎麼想在面對市場時並不重要。因為不管你自己覺得自己再好、再帥、再優質、再有內在,只要你的目標市場對此看法相左,你就無法建立愛情關係、更別說還要能守住不失戀。
所以,你必須要去認知、去理解、去解構到底甚麼才是你的目標客群所真正渴望的。這就像行銷一樣,了解你的市場,並去迎合你的市場,進一步給予市場要的東西;這才能被市場所真正接納。
若你覺得這樣很膚淺,覺得這樣詆毀了你的價值觀,那我只能說這很遺憾。世界不會為了你或是我的個人認知而扭轉軌跡。你若要得到童話故事中所謂的「幸福快樂」,你恐怕就得為此做出一些犧牲。而所謂個人認知,恐怕就是成長過程中自我必須放棄的東西。3 透過「查檢表」以求具體落實改善計畫
當你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改善後,你可以透過如下圖這樣的簡單查檢表,來確保自己能按部就班的行動。
大部分人之所以改善失敗,未必是因為不知道該改哪裡。往往多在於意志力不堅,或是沒有明確的改善目標與計畫。
這就像減肥一樣。如果沒有持續有進展有成效能讓自己得到鼓勵,那這整個過程將是一段看不到盡頭的戰爭。當你看不到結局時、當終點太遙遠時,能持續維持的人自然寥寥無幾。反過來而言,若你知道根源問題且針對此根源問題訂出改善計畫。尤其重要的是,你還要定義出階段目標與各完成時間,並在過程中依此回頭檢核。(你看,專案管理的精神又出現了吧?)
當自己完成某個小步驟時,自我檢查發現執行無誤就可以把完成的格子勾選起來。一方面用此檢查是否達成工作、一方面也用此砥礪自己。一張十五項工作的清單,若能按部就班的行動,每次要做的事情將很少也就很容易達成。
以減肥而言,相對於要一次就減少十公斤,若是把目標訂在每周一公斤,那困難度就沒這麼高了。若每周都有真的達到成效,自然就能持續不斷的執行下去了,時間拉長後終極目標也就不知不覺的達成了。對應到自我品質提升上,也是一樣的道理。這也是為何查核清單是一種讓自己無痛、且能緩慢達成目標的關鍵手法!
最後,當你改善了一項「根源成因」後,你可以排定第二項根源成因的改善計畫。而在此同時,你可以重新去Re-evaluate你的問題清單。兩三個月之後,再回頭重新檢視你的清單,你可能發現原本最嚴重的根源問題造成的問題數確實已經大幅下降。若有,那表示你的改善方案成效卓越,你可以開始朝第二目標、第三目標邁進。反之,若三個月的檢視發現那些問題還是存在,表示你可能方法做錯了、誤解了根源問題、或是根本沒有真正產生改善成效。無論是哪個原因,你必須要再次回頭檢視你當時訂的執行方案、調整後重新執行,並一樣在一定時間後回頭檢視。
一、创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型班级的主旨
针对现阶段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 面对教育的新形势, 教育应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 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参与, 让学生明确班级主人翁意识, 参加班级管理。“自我教育”是让学生明确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老师、学校、家长的作用更像是一本工具书, 是为了学生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我而服务的。同时, 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不是让每个学生只管自己而不管别人, 而是让全体学生担当管理整个班级的任务。此外, 教师还要注重突出班干部的作用, 在合作共荣的过程中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通过班会等各种集体活动, 引导学生树立自我教育意识, 锻炼自我管理能力
在接任班主任后的第一次班会上, 我就明确、深入地向全班学生阐释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含义、目的和意义, 这样可使他们在思想上建立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观念。然后, 我在学生建立起了观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思考“我是谁?我来干什么?我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要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四个问题, 鼓励他们在充分思考后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写出来, 贴在自己能够经常看到的地方, 并建议他们每周都重新思考这几个问题, 帮助他们不断地反思自我。
当然, 一种观念和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努力借助每次班会和个别谈心的时机, 从不同角度不断强化学生们的这种理念, 使得学生逐渐树立主人翁意识。另外, 我还注意利用运动会等集体活动, 让学生们自己组织, 自己实施, 鼓励每名学生都各尽所能, 最大限度参与其中, 锻炼自我管理能力。作为班主任, 我在其中主要是起到帮助协调等辅助性作用。如在建设班级文化时, 关于班徽、班歌、班级口号的选定等工作, 都是由班干部牵头, 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确定下来的。我只是为学生提供了电脑, 方便了学生查阅资料。
三、建立实施班级日常量化考核细则, 保障学生自我管理的实施
在量化考核细则的制定上, 我充分发挥了全班学生的主体性。我先在征求班委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讨论稿, 并在班内张贴, 然后召开专门的班会进行讨论, 让每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集思广益、去粗取精, 形成了统一的量化标准。这样由全班学生自己制定出来的考核办法, 既体现了考核标准的公平公正, 又调动了学生遵守纪律、争先创优的主动性。通过这种方法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纪律等情况进行分项量化、每日考核、每周汇总、周周通报, 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的制度化和日常化。这其中, 量化制度的实施者都是学生, 由班委负责具体执行, 另设监督委员会监督班委工作。班长根据班委扣加分情况进行周汇总, 然后再汇报给我, 由我向家长通报, 使家长通过量化评分全面了解学生在校表现。这一量化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 同时也鼓励、鞭策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四、努力找准班主任角色定位, 树立班主任的人格威望
“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型的班级建立, 并不能完全取代班主任的工作, 班主任要更多地发挥服务、引导、监督和鞭策的作用, 树立班主任的人格威望。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重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 最大努力地帮助他们, 点拨工作方法, 解决疑难问题, 及时传达学校布置的任务, 从总体上把握班级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并且经常给予学生鼓励, 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 振奋他们的精神, 树立坚定的信念, 不断强化为集体服务的集体主义观念。此外, 班主任还要经常到班级中去,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1世纪, 终身教育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 帮助每名学生树立独立人格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理念, 为实现在终身教育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打下基础, 就应当是学校教育的目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可以有效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的人本地位在学校、班级中得到充分体现, 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
(三) 规范和完善教育实习过程中的监督与评价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并根据我国国情, 可以组成一个由教育主管部门、高师院校和中小学三方代表参加的教育实习评定小组, 共同讨论、订立层次不同的教育实习考核标准对每位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如专业精神、教学技巧、组织管理能力、与学生的交际、合作能力等做出评定。实习成绩合格者颁发教师资格证书并准许毕业, 成绩不合格者须延期一年或一学期毕业, 继续实习, 若一年或一学期后实习考核仍然不合格, 不发给其教师资格证书。
(四) 在国际视野中寻求中国特色
针对我国师范教育理论基础薄弱、基本技能欠缺, “学术性”不强, “师范性”也不突出等现象, 我国可以推行“双师证”制度, 即要求师范生既有相应的学历证书、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又要有相应的教育技术资格证书, 以此作为加强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郑东辉、施莉, 《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3 (15)
[2]高原, 《英美教育实习模式比较分析》[J], 《哈尔滨学院学
[3]焦丽珍, 《中日师范教育实习之比较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 (5)
探索别人——带来出色的点子和盈利模式
曾经有创业者说,他不关心市场只关心技术,因此他笃信产品好才是赢得市场的最深要义。当然,这句话主旨是表明自己对技术的无比自信,但还需要注意的是,酒不仅要香还要对喝酒人的味,如果不能对味,那再好的酒也只能藏在窖里无法带给人美好的享受。
技术便是“酒”,而“对味”就是要懂得市场的规律和客户的需求。对于e友网之父金晓明来说,这句话便是他创业的座右铭。从他的“第一个孩子”思强人才网到现在的“次子”e友网,每个阶段的成功都是和认真了解客户的需要分不开的。
1995年底,当他决心把握机会做一番完全属于自己的事业时,他就以敏锐的目光发现了“人才咨询”这个还没有民营企业涉足的行业。那时的用人单位一般是利用登报招聘的方式进行,这个办法对于单位大批量招纳新人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但往往单位也会比较尴尬地发现有几个名额或职位很久还是空缺着无人尝试,此时再跑到报社去定一个广告招一两个人就显得有些不大划算,并且效果也未必好。需要的人才到底到哪里去找?用人单位非常苦恼。对于广大求职应聘的人来说,找不到好东家又何尝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金晓明想到利用那时方兴未艾的高科技平台——Internet来创造人才与单位间的通路,思强人才网就这样诞生了。
利用这样的一个通路,用人单位省随时随地就可以在人才网站数据库中查找符合要求的人才信息,而求职者也只需要将简历保存在人才网数据库中便可供用人单位查询,再也不用担心辛苦寄出的信件毫无反馈的事情发生了。思强人才网的经营模式经过了市场的检验,被证明是非常正确的一种模式,至今它还被众多人才网所采用。也因此,从1995年底到2000年短短4年多时间里,思强人才网成为中国最专业的人才网站,也同时造就了金晓明,这位上海滩首位通过Internet发家的百万富翁。
只有深入准确地了解市场的现状才能提出独特的创意,进而发展为一个切实可行的盈利模式,这似乎已经成为金晓明的一贯思维。
在思强人才网出售以后,原属思强下设的交友板块独立出来成为了目前的e友网,它的诞生是金晓明继续探索市场探索客户的思维延续,而且,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探索已经上升到了触摸人性的高度。
金晓明解释他为什么要做e友网时提到了两个重量级的词汇。
首先是“归属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归属之地。从哲学意义上说,那就是人要确定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就是人在社会中需要一个相似属性人群团体作依靠。在如今这个缺乏信仰的年代,人一旦走出了学校就怅然若失,因为自己已经成为了没有归属的人。这种状态导致人的内心强烈渴望寻找一个归宿,因此e友网便为这样的人群提供了寻找归宿的路。
第二个重量级词汇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金晓明学以致用,将五层次理论用在了客户心理研究方面,并且提出除了单纯地交友以外,还要满足白领人群更高层次上精神需求的目标。为此,e友网不像其它交友网站单纯的做交友服务,他们开发了享有专利的独特服务“六人晚餐”,还开办了相当正规的《e友》杂志。为了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到这些服务,金晓明又以上海为核心开始将“e友”向全国辐射,目前,e友网已经在10个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并且力争在年底将这个数字增加到100个。
探索自己——即使一把火烧光一切我也还可以再成功!
说来说去,探索世界的终极是探索人类自己。因此在不断探索市场规律和客户心理的金晓明心中,最重视探索的方面实际上是他自己。而探索自己的表现形式是不断地超越自我和战胜自我。
金晓明1993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随后顺利地留在了上海交通大学模具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很多人认为,有一份好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对刚来沪不久的金晓明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安排,换了别人也许就安安稳稳地守着这份工作一直做下去了,但金晓明却感到不对劲了。在交大的一年中,他审视自己,这样安稳地坐在计算机前搞技术是自己想要的吗?不,当然不是!
于是金晓明离开大学走进了一家台资公司开始做东奔西跑的业务员。做业务员的工作显然要比在研究所做技术更富有挑战,在奔波的过程中金晓明自然对市场有了更多的认识。此时,很多人都会满足,觉得在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只要表现出色就会有相当可观的收入。但金晓明又向自己发起了挑战,他问了自己一个会改变他人生方向的问题:是给别人当一辈子打工仔还是要闯出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做出这样的决定是要付出相当大的勇气的,但他非常自信于自己的选择,用他的话说:“任何一个创业者的创业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保持乐观的精神和战斗的激情那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做到的,我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
在金晓明刚刚开始创建思强人才网的时候,他遇到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政策方面。当时的人才市场还基本上有国营的人才交流中心掌控,民营企业想进入这个行业就要面临各方面的限制,诸如经营许可证等政策上的壁垒就足以令许多跃跃欲试的人们望而却步。但金晓明没有气馁,他相信政策环境会越来越有利,再依靠高科技平台和良好的运做模式,他的企业一定可以体现出优势,并逐步被市场所承认。
当金晓明的思强人才网成功被收购以后,出现在他面前的又是一个决定命运的选择:在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以后是守业还是再创业?金晓明感到,对于自己来说,最初那种创业的激情不仅没有磨灭反而更加强烈,他愿意再努力突破自己迎接新的挑战!于是才有了现在的益友网,他第二个孩子。事实也证明,激情加上经验,e友网发展的更理性更扎实,公司在成立的第2年就实现了盈利,成为白领人群盛传的热点!
探索是人最本质也最需要保持和发扬的精神。探索商业模式和客户心理只是对客观世界和规律的认识,而通过这些认识的经验再投射到探索自身,才会更清楚自己的方向和真正的价值!
【职业发展探索自我】推荐阅读:
教师自我职业发展规划12-07
自我职业发展与职场沟通06-19
试析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2-01
探索软测素质教育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论文11-19
瓮安县蔬果产业发展的探索与思考01-07
职业发展标准12-05
职业发展新趋势07-24
苏宁员工职业发展09-25
老师职业发展路径10-11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