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身语文教学的反思(通用11篇)
主要有:
1、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2、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视为灌输知识的容器。
3、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智力,并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教学不但要研究教法,还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
随着对教学理论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素质教育思想的确立,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就愈来愈感到自己所谓的好课标准已是“昨日黄花”了,明显地感到自己的观念已落后于时代社会的发展了。我不得不努力地去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归纳起来,我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以下弊端:
一、不敢超越课堂。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启发后对某一内容形成了兴趣,课后能够继续进行主动地有目的地学习,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从“学会”上升到“会学”、“善学”。我心里明白,超越课堂对学生是多么重要,但我没有这样做,也不敢这样做。我只知道利用好课堂45分钟,让学生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学完《龙宫索宝》《烈日暴雨下的祥子》《刘姥姥游赏大观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小说之后,学生参中国古代、现代文学名著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如果能趁热打铁,鼓励学生的文学修养,那该多好。可是我不敢这样做,在很多人的眼中,这些名著是“野书”,他们会不答应,学生哪有功夫看这种“野书”!所以,学了课文之后,几乎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中的最后一题迁移题,都被我用各种理由舍弃了。我现在的语文课,除了带领学生在课本中“游泳”之外,课外最多布置一点读读、背背、抄抄的作业,不能也不敢让学生去广阔的课外海洋中遨游、驰骋。所以,学生们刚升入初一的时候,看看他们写的记叙文,眼睛一亮,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相当不错嘛!可是,初三快毕业了,他们记人叙事的水平和刚入初一时的水平相比,似乎高不出多少。我常门心自问,在初中三年中,我究竟给学生教了些什么?
二、不敢超越课本。教师在教好课文诉基础上,超越课本,收集课本以外的材料,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多么重要。但是,我也不敢。教学李大钊的议论文《今》的第四段“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总感觉作者的说理不仅抽象、难懂,还罗嗦、繁冗,这种劝人惜时的文章,文人墨客写过不少,就连学生的习作中,也能找出一些佳作,我真想自己找一篇文章让学生和李大钊的《今》比较一下孰优孰劣,但我不敢。《今》的第四段还是考试的重点段呢,所以硬着头皮和学生一起理解这一段的意思,讨论这一段的论证方法。又如《春天的脚步》一文,我内心的排斥情绪很强烈。这篇文章从头读到脚,大约过了十分之九篇幅,还没有看到“春天”两字,也没有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直到最后一段,才出现一句话:“我隐约听到一阵沉稳、急速的脚步声,这步伐与特区前进的步伐多么合拍”。我真怀疑这篇范文的原题是不是《春天的脚步》,我认为给文章题目换上《我的弟弟》或《弟弟的转变》,或者干脆换成“变”字作题目更恰当一些,活脱脱的一篇运用“嫁接术”移花接木的文章,可也还得挖空心思说好话,违心地说它中心突出,构思独特,因为我不敢超越课本。
三、不敢超越“教参”。《教学参考书》本来是只供教师参考用的,可是现在众多试卷的命题者提供的答案都是一字不差地照搬“教参”,阅卷人也是依教参画葫芦,离开了教参的说法就不给或扣分,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也只是照“教参”宣科。如第六册郑振铎的《海燕》课后练习中有一题目:作者在写海燕之前为什么描述家乡春天的小燕子?我想“描述家乡春天的小燕子”这一部分是作者在海轮上看到海燕,勾起了他的缕缕的乡愁,使他自然地联想到家乡的春燕。按常规的思路,这一部分应该施在写“海燕”之后写,但文章开篇就写家乡的燕子,说明作者对家乡、祖国有浓浓的思念之情,另外,也显示文章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可打开教参一看,参考答案是12字:“联想,引起轻烟似的缕缕乡愁。”我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透,怎么会这样回答?我想这个答案最多也只能算个“擦边球”,可我也不敢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也不敢引导学生去细加品味,只能把“参考书”上的答案抄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了。还有像《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晋祠》等不少课文,在分析段落层次时,时时感到自身的理解和“教参”的说法存在着差异,但自己最终不敢否定“教参”、超越“教参”,要么原原本本地把“教参”的答案抄在黑板上,要么只能签名稀里糊涂,蒙混过关,让学生去自由理解。
总之,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敢超越课堂,不敢超越课本,不敢超越“教参”。
我常常问自己:我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去了吗?我跟上时代节拍了吗?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我是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还是扼杀了无数学生的聪明才智?我内心充满困惑。
【教学过程】
出示题目 (人教版三上第48页第4题) :你能在下图中围出几种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生: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
生: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
生:长是9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
师:还有吗? (没有学生举手)
教师板书:长 宽 周长
6厘米 6厘米 24厘米
8厘米 4厘米 24厘米
9厘米 3厘米 24厘米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开始露出激动的笑脸, 并举起了手)
生:它们相加都等于12厘米。
生:长是10厘米、宽是2厘米也行。
师:请你们把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写出来好吗?
学生写完后汇报:
生:长是11厘米、宽是1厘米的长方形。
关键词:素质;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专业;评价
现如今,许多教师仍以“严管+爱心”作为重要指导。其表现在往往工作简单,而工作方法中主观印象的含量也远远高于智慧的含量。作为专业教师,并不是关起门来备课,而应面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构想多种假设,寻找病理原因,经常调整教学方案,方可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提高专业水准。总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当前“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师生互动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众所周知,教育交往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基本实践活动方式,“互动”是教育交往的基本特性。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不是各自内部自发生成的,而是通过师生互动实现的,“师生互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而且,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在师生互动中自发实现的,要做到在师生互动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即“发展学生,提升自我”。其次,要找一个恰当的载体,利用这个载体将教师带入师生互动发展的境界,这个载体就是反思课堂教学。
二、师生互动反思的方法与策略
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属于“怎样做”的研究,因此我们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我们在研究自己发展时可以选择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研究形式,目的就是促进教师自身在师生互动中实现专业发展。
(一)拟定具体互动的课堂教学反思步骤
1.我是怎样想的?(教学预设)
2.我是怎样做的,最精彩的片断是什么?(自觉成功)
3.我这样做,效果怎样?(根据学生反馈)
4.效果是否达到目的?(分析其原因)。
5.今后应该继续发扬的方面?应该改进的方面?如何改进?
(二)课堂教学研究的互动反思步骤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师生互动的?(描述互动的情节,包括知识互动、情感互动、人格互动等各方面)
2.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如何实现专业发展?(途径、方法)
3.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得到哪些发展?(效果,包括人品、知识、能力等方面)
(二)当然,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反思的策略与思路,如为什么学生会抗拒学习?主要原因可能是:
1.学习者本身糟糕的自我形象
2.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3.一种正常的学习节奏
4.教师的指导缺乏明确性
5.学生对教师个人的厌恶
6.学习与教学风格上的不协调
7.学习活动表面上的不相干
8.害怕当众出丑
9.曾遇过多挫折,规避“风险”
10.要求达到的学习水平不恰当
(三)怎样才能克服学生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可以作出下列一些反应:
1.问问自己学生对于学习有抵触情绪是否合理
2.努力理清造成抵触情绪的原因
3.研究你的学生的背景和文化
4.让学生参与教学计划
……
当然,教师的反思反省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基础。教师越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就越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为了使教师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教师也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其次,要经常听取同事们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学生在家经常把学校的生活及对教师的看法告诉家长,因此,家长的意见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师只有在分析综合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才能更趋于客观。
任何互动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由一方主体向另一方主体发出启动行为信息,从而引发对方的反应,经过双方主体间行为上的交互往来而形成的。对于开启互动的主体,我们称其为互动行为进程中的施动者;提供反馈行为信息的主体,则称为互动过程中的受动者。我们经观察发现,学生作为开启互动行为的施动者,教师作为受动者。那么学生的哪些行动能引起教师的反应呢?现归纳为以下几点: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期望。可以在学生中进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征文活动,根据每年对教师考评,了解优秀教师的共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可以说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和态度。刚开始工作时,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整日板着面孔。一段时间后,从学生冷漠的眼神中,让我们隐隐地感受到,学生似乎渐渐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老师也就敬而远之了。
三、师生互动反思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师生互动反思”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表现在:
1.“师生互动”使教师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形成专业理念(它是统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传统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在照亮学生的同时燃尽了自己。“师生互动”使我们认识到:学生和教师都是发展中的主体,主体间的互动能够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教师走出思想的误区是在师生互动中主动发展自己的前提条件。
2.教师在师生互动中规范着自身的职业角色,形成专业规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不经意的一个言行举止都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
3.教师在师生互动中能力得到提高,形成专业智能。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增长了教育智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发生能够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师在师生互动中知识得到拓展。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有时是学生,有时是教师。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
总之,师生互动是人品、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的互动,教师在这全方位的互动中加强反思人品得到提升,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锻炼。
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重要文化素质之一。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语文素质的教育,而语文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与全面落实,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所提出的特殊要求。
一、突出的专业特长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实践性很强的过程。他不可能向知识一样直接传授,它需要反复训练,需要模仿,需要教师示范。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从语文能力来说,就有许多要素构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必须有突出的专业基本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应是非常突出的。在朗读、阅读、书法、写作、辩论、演讲等各方面更应独占鳌头。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才华去影响人,去感染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听说读写,什么都平平常常,样样都马马虎虎,又怎么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师,光会一般的讲讲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让人惊叹不已的语文方面卓越的专业特长。
二、好的预感能力
语感能力是语文素质中的`核心。一个人语文素质如何,不是看他认识了多少字,熟记了多少成语典故,决定语文素质的最重要因素是预感能力,就是对语言材料的敏感强度,对语言材料非常敏感,就是语感能力强。“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是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翅浮在天宇一般。”句中为什么用“踞”而不用“坐落”,你如果能感受到用“踞”的妙处,那就说明语感能力强,有对语言形象性的敏感。由于语感是一种语言直觉,带有浓厚的非理性色彩。
因此,许多语文试题都没有涉及它,以免答案的五花八门而无法量化,失去客观性,给评分带来麻烦。也正因为如此,不少语文教师既不注意学生的语感训练,也不注意自身的语感修养。他们讲来讲去,总爱讲那些含义明晰的、答案唯一的语言材料,学生缺乏语感训练,考试成绩也许是高的,但语文素质绝不会也是高的。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而培养语感能力的关键,是教师自身对语言材料有独特的敏感性。
三、深厚的文学底蕴
文学素质是语文素质中处于较高层次的一个因子,也是人的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成分,一个高素质的人,不管是学文科的人,还是学理科的人,必定有较好的文学素养。在应试教育的课堂里,学生的文学常识普遍较好,对其作家有什么作品,是什么样的体裁,作品的主人公是谁,往往也能说得一清二楚,有的甚至还能说出出生卒年、月、字、号等,但文学素养却普遍较差,不要说形象的再现与重新创造,就是文学语言的品味,情感的共鸣,也往往难以实现。其原因何在?就是为了考试。影视所考的普遍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可以用客观题来检测的文学常识,而对于文学素养中的其它一些内容往往因量化困难而不予考虑。这样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只重视常识性德东西,以为文学常识就是文学素养。讲小说,就是讲人物性格一两点,讲结构一两点。讲诗歌,就是讲难字难词、修辞方式、背一背名言警句。如此教学,学生自然不会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久而久之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也会渐渐的老化。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不是为了培养文学人才,而是应该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四、灵活的创造性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处于主动发展状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根据自身的生活与体验,充分发挥创造性,让思维的触角伸向广阔的自由王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启发。语文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习时,学生一旦真正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此时,倘若教师自身的思维也颇具创造性,并能体现在各个环节中,那么,这思维的火花必定能成为理想的智慧光芒。反之,教师缺乏创造性的思维,老是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去灌输,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在多数网友眼里,目前医患关系仍然紧张,但对于医生的工作状态,网友们表示了相当的同情。在评价医生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时,有47.2%的网友表示身边的医生压力大,很多人想转行,另有46.7%的网友虽然认为医生收入很高,但也承认压力与收入成正比。
面对医生的压力,52.2%的网友认为,自己在就诊时更看重医生的负责程度,远高于看重服务态度的网友(14.5%),同时选择“医术”的网友数量为26.8%。
尽管有57.9%的网友认为,医生医好自己的病是职责所在,但也有25.8%的网友称,如果医生出诊时态度良好,自己可能会针对医生、医院及其他病人做一些回馈。另有16.2%的网友声称,无论医生态度如何,在病好之后,自己会想办法回馈医护人员。
目前看病到底难不难?在接受调查的网友当中,有86.8%的网友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其中医护人员冷漠、难沟通(27.1%),开大处方、虚开化验单(23.3%)和医护人员索要红包(11.7)排在就医最不满意原因的前三位。
调查中,66%的网友自称曾与医护人员产生过矛盾。是什么造成了医患关系的对立,乃至医患冲突?49.2%网友认为,患者及家属未得到正确对待是主要原因。另有12.9%网友也认为医院的责任更大——“医院与患者沟通不够”是他们选择的选项。而近三成网友则认为,患者方不理性,以及“医闹”是医患冲突的主要原因。不过,调查结果中,有55.8%的网友认为,医疗单位的腐败现象造成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而仅有11.8%的网友认为医患之间的信任度有所降低。
面对调查结果,医生如何进行自我改善?
在本次调查当中,52.2%的网友认为,自己在就诊时更看重医生的负责程度,远高于“医术”(26.8%)与“服务态度”(14.5%)。那么我们的医生您此刻可以想一下,对待患者您是否是一个负责人的医生?对于当前的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有多少是由于缺乏责任心导致?
而在“目前看病到底难不难”的调查中,有86.8%的网友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其中医护人员冷漠、难沟通(27.1%)排在就医最不满意原因的首位。有许多患者反映,排队几小时,看病就2、3分钟,而且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医生态度依然十分冷漠,让人无法接受。对此,或许许多医生会解释称,每天看的病人实在太多了,根本不可能做到完全沟通与态度热忱。但我想说的是,给予患者一个简单的微笑与一句贴心的问候,这最简单的应该做到了吧?
医患关系的恶化,诚然有患者的原因,但医生的不负责任与冷漠、难沟通也是要负一定责任的。
在《读者》上曾读到这样一篇文章,至今令人记忆犹新。讲的是清晨退潮后沙滩下留下了很多很多来不及游回大海的小鱼,随时可能被升起的太阳烤成鱼干。一个小孩开始了他的解救行动,奋力把一条条小鱼抛向大海,重回大海的鱼儿又欢快的游了起来,但沙滩上的小鱼实在太多了,小孩的力量实在有限。这时旁边的父亲对小孩说:“孩子,算了吧,你不可能让所有的小鱼都重回大海的。”小孩却镇定的回答:“我能救下一条就是一条!”的确,作为一名医生,不可能解救天下所有苍生,救治所有疾病,但这不能成为医者逃避责任的借口。每一名患者的身后都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小社会。因为你的努力,可以改变这名患者、这个家庭、这个家族很多人的生命轨迹,重聚团圆,重温天伦;反之,你也会让很多人承受痛苦,郁闷终身。
新课改,从教学理念的树立、知识结构的改善、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等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教师而言,既是一个机遇,同时,又是一个挑战。可以说,教师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因为没有教师的发展,根本就谈不上学生的进步。而教师要有大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寻找自我发展的多元化途径,才能真正为新课改添砖加瓦,献上绵薄之力。
一、树立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
新课程的一大目标是让教育顺应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要求,如果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仍然固步自封,那是肯定无法适应新课程教育需要的,因此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的树立是极其重要的。自我发展意识是促使教师多元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促使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总结、反思、实践,开拓进取,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把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实现敬业到精业的突破。
二、树立合作意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新课程改革面临新的理念、新的领域、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能力等,这些新的问题依靠一个教师不能够也不可能解决,需要教师们的集体智慧集体力量,集体备课成为解决新的问题的有效途径。“集合众智,无往不利”。集体备课从宏观层面上讲,可以解决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艺术等,从中观层面上讲,可以解决教学进度、考试试题等,从微观层面上讲,可以解决一课的基本知识、重点与难点等等。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宽松,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有利于探讨各项工作。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
三、好学不倦,提高知识更新能力。“一本备课本用十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要有好学不倦的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教师,获取信息的技能成为了一项基本素养。通过不断学习,理论上有所了解,视野上更加开阔,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起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的推动作用,实现课堂的厚积薄发。中国目前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存在一大问题就是浮躁与急功近利。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所以读书是不易的,它需要平心静气,要耐得住寂寞,浮躁不得,它也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要灵活安排时间。教师要让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培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感悟,提升专业素养,陶冶性情,提高精神生活质量。
总之,教师要有鲜活的思维与认识,就得要好学不倦。
四、勤于总结,善于反思。
马克思说:“经常自己批判自己。”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勤于总结,善于反思。通过总结反思,坚持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通过不断的总结反思,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在总结中提高,在反思中不断成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有成果意识,把需要总结与反思的地方写出来形成文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以在教学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养成反思习惯,本身就是对事业、对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感,它有助于形成教师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的优良职业品质。
五、吸收课堂,教学相长。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创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为教师知识的自我建构、发展与完善创设情景。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还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帮助者,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时空,时刻关注全体学生的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注重教师的因势利导,树立教师主导意识,调控驾驭,启发与引导学生。课堂是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课堂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些生成性想法或做法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不及时抓住,可能以后很难想起来,在课堂中,或者更多的是在下课后,及时地记载下来,包括一些思想、知识、方法、价值观等。还有就是多听同事们的课,以学习与批判的态度去听课,比较自己与同事课堂教学的异同,吸纳优点,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发现并改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六、善于积累,利于教学。
“磨刀不误砍材工”,教师要学会获取信息,勤于和善于保存读书资料。现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那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它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荀子·劝学》中讲:“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它也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读书过程中注重收集资料,在暑假、寒假比较空闲的时间里进行整理完善,做成剪报贴片、复印胶片等,利用网络,从网上下载等方式积累各类资料,把它分为vcd片段中心、课件资料中心、课题研究中心、历史方法中心、历史教学资料中心、网页中心、试题中心等存在硬盘中,这将十分有利于教学工作,包括课堂资料的选择运用、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
七、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研究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活动。教师应该珍惜研究机会,使教育科研日益成为教师的内在要求与自觉行动,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平台,为自己的提高创造极大可能。只要参与了其中,始终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收获,有所成就,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与研究能力。教师应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意识,抓住机会,研究新课改,抓住其中的关键点作为突破口,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有所作为,与时俱进,实现教育创新,形成教学特色,从而实现创新教育与特色教学。
关键词:肝炎,血清,自身抗体,临床检测
我国是肝病的比例居于世界之首,尽管肝病患者中大部分是病毒性肝炎,但也有部分临床肝炎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而肝功能指标异常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以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目前对AIH以及PBC的临床界定主要是通过检查患者血清中相关的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的检出阳性率是区分AIH以及PBC的重要标志物[2]。本文将38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血清自身抗体免疫检测,从而探讨其对AIH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8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为12~75岁,平均年龄为(45.5±3.8)岁,其中PBC 11例,AIH 27例:分别为I行14例,II型10例,III型3例。以上所有患者病毒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患者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异常。患者排除因酒精、药物、遗传性肝病、肝肿瘤、重叠综合征以及寄生虫感染等病例。选取35例确诊为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对照1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为2~78岁,平均年龄为(44.5±4.8)岁,其中HAV患者10例,HBV患者15例,HCV患者6例,HEV患者4例。同时选取3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2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为18~68岁,平均年龄为(42.8±5.2)岁。对照2组患者均已排除心、肝、脾、肺、肾等功能异常的患者,患者肝功能指标正常。
注:与AIH-II、AIH-III相比,P*<0.05, P*<0.05,与AIH-I、AIH-III相比,P°<0.05, P*<0.05,与AIH-I、AIH-II相比,P#<0.05
1.2 方法
1.2.1 免疫荧光法检测
分别于清晨空腹抽取3组患者静脉血液,对其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ANA(抗核抗体)、SMA(平滑肌抗体)、LKM-1(抗肝肾微粒体)、LC-1(抗肝溶质抗原1型抗体)、AMA-M2(抗线粒体亚型-丙酮酸脱氢酶)、SLA/LP(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所用试剂由上海生物试剂公司提供。分别以(大鼠胃以及HE2细胞)作为抗体为基质冰冻生物薄片作为抗原,待血清稀释浓度为1/100后放进温水中加热30min。对样本洗涤后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对样本进行洗片,封片后将样本放在免疫荧光纤维镜中进行镜检,当组织或细胞内出血黄绿色荧光时则为阳性。
1.2.2 病毒标志物检测
对各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进行测定,包括抗-HCV、抗-HAV、抗-HEV、Ig M/Ig G以及乙肝两对半,其中HBV试剂盒由上海华实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甲丙戊试剂盒则由北京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方法
分别观察三组患者血清中患者血清中ANA、SMA、LKM-1、LC-1、AMA-M2、SLA/LP、的阳性反应情况,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只有有1项为阳性,则判断结果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
与对照1组及对照组2组相比,观察组ANA、SMA、LKM-1、LC-1、AMA-M2、SLA/LP阳性检测率显著增高(P<0.05),结果见表1。
2.2 AIH亚型自身抗体检测结果
27例AIH患者中各种亚型检测结果为AIH-I 18例,AIH-II 5例,AIH-III 4例,具体检测结果见表2。
3 讨论
随着临床医生对免疫性肝病认识的深入以及实验室对免疫性肝病质谱的开展,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测率不断上升,这为不明原因性肝病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了临床诊断的依据[3]。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均是不明原因性肝功能异常经多家医院诊治仍查不出原因,但经自身抗体检查后最终确诊。根据血清中AIH种类可将其分为I型、II型、III型等亚型,其中I型较为常见,II型及III型检测率较低。本文中27例AIH患者中各种亚型检测结果为AIH-I 18例,AIH-II 5例,AIH-III 4例,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不同类型的AIH亚型,其血清检测指标具有差异性。
PBC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常造成误诊[4]。本组PBC患者检测指标中AVA、SMA这两项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AIH以及两组对照组,因此在临床检测上可通过对这两项指标检测确定将不明原因的肝炎患者进行分类。从本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与对照1组及对照组2组相比,观察组ANA、SMA、LKM-1、LC-1、AMA-M2阳性检测率显著增高(P<0.05)。因此对肝功能异常的肝病患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能有效查出肝性病变的原因,对早期的分型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永哲.自身抗体检测技术临床推广应用和质量保证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 (9) :769-770.
[2]张利方, 阎有功, 郑山根, 等.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意义[J].检验医学, 2005, 20 (3) :253-255.
[3]蔡晓燕, 董光富, 崔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3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12) :2208-2210.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生长在新中国,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与党的关怀有密切的联系。从小时起,党的光辉形象就牢牢地铭刻在我的心中,鼓舞着我前进。后来我们又通过学习文化、历史知识,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是从鸦片战争以来唯一一个把中国最终从贫穷衰弱带入富强的政府,并在改革开放后,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使最多人口脱离贫困线的纪录。至今为止,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从清末的衰败恢复并转向强盛,使中国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卓越的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
中国共产党从他成立之日起,一直忠实代表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具有远见卓识,能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他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能够坚韧不拔地团结奋斗;具有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善于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方针指导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意外怀孕,做人流手术,这些已经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事情了,益阳第五人民医院人流专家表示,随着社会性意识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女性很早就过性生活,但是由于没有做好避孕措施,结果不小心怀孕了,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人流可能就是解决意外怀孕的唯一方法。很多女性朋友认为,人流对女性没多大的影响,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人流不仅仅会影响到女性的身体健康还会在心理上产生阴影。
益阳第五人民医院人流专家指出,尽管现在的无痛人流很先进,但是无痛人流手术对女性身体也是有一定伤害的,特别是多次人流对女性造成的危害很大。首先会引起妇科疾病人流手术后,会导致女性身体虚弱,免疫系统下降,子宫内膜受到损失,阴道内菌群处于失调状态,很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引发急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各种类型的妇科疾病。
其次会引起不孕症——益阳第五人民医院人流专家指出,多次人流女性体内激素瞬时下降,长期如此就会出现卵巢不排卵的现象,另外人流术越来越多,致使生殖道病毒感染及性传播疾病正呈上升趋势,不仅严重威胁妇女的自身健康,还影响到后代的生长发育。
再次是很容易导致闭经——因为多次人流造成子宫基底层受到破坏,子宫内膜不能正常脱落或是不能脱落,导致女性月经量少,甚至闭经情况。
最后是给女性朋友的心理产生一定的阴影。益阳第五人民医院人流专家讲到,通过接受流产者身体所受的伤害,有的甚至因为流产影响以后妊娠和分娩,亲手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种下。通过以上的详细讲述,希望能奉劝那些不重视避孕,轻率流产、多次流产甚至频繁流产者,身体健康是第一啊。
一、教学反思的对象
教师是教学反思的对象。首先,教师不仅是独立的个体而且是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教师的道德素养与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提高专业技能,更新教育理念,因此对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进行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教师又是社会中的人,把教师作为社会意义中的人进行反思,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说教师的生活环境,学校的管理理念,教师的工资待遇等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所以需要对这些进行反思。
学生是教学反思的对象。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的主体,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并且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反思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活动情境是教学反思的对象。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完成某种教学任务和学生共同设计的一个教学环境。它可以有效地检验教学活动是否合理。因此,在对教学情境进行反思时,要对教学情境中所涉及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个方面进行反思。
二、教学反思的案例
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反思+经验,由此可见,反思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我在某职业技术学校担任英语代课老师,教同年级的两个班,但是我发现虽然每节课之前我都非常认真地做好备课,但是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往往都是第二堂英语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才发现第二堂英语课总是在第一堂英语课的基础上进行反思,然后调整教学方案,根据第一堂课的实际情况,可对第二堂课进行改进,所以第二堂课的教学效果好于第一堂课。记得给他们上Festivals这堂课时,第一堂课中,我对中外重要节日、不同国家在这些节日中的风俗等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并对一些重点句型短语进行了重点讲解,但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于是在第二堂课里,我调整了我的教学设计,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人们庆祝重要节日的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所了解的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他们是如何度过这些节日的。每两位学生为一组,围绕着节日这一主题进行英语对话,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掌握了重点短语、句型,第二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由此可见,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想法多元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适应能力也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给他们上Necklace这堂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这篇文章续写结尾,写完之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换修改,最后由我来修改,然后让大家上讲台通过口语展示自己所写的内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有效地锻炼了大家的英语口语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教学效果甚好。
三、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
(一)课前进行教学反思
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教材内容,找出教材内容中与实际生活中相联系的部分,做到书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统一,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备课中对学生进行反思也就是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课中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要及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观察课堂中学生的表现,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比如说通过小组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总之,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时时进行反思,调控整个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
(三)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对整堂课的成功之处进行反思,整理成功经验,再加以提炼,服务于以后的教学。对整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找出不足的根源,调整教学方法,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董裕华.对教学反思的再认识[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1).
[2]吴彬仙,林夏.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学反思的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07(2).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贵在科学,重在发展。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求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为此,科学发展观要求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求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造福人民。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国协调。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设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远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对它的认识中,我知道,在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中,总揽全局、统筹规划,抓住突出矛盾,着力重点突破是关键的、重要的。
五、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六)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新高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科学发展观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五十多年来执政的最基本的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根据我国发展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其中尤其以科学发展观的作用最为突出。确立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的地位,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现实根据,也是符合我国长期发展需要的。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全面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极大丰富和推进了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就是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摆脱贫困,发展就要在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相互促进、良性运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极大地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
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的群体,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知道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验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无刻不在求发展,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们党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历史,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的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斗争,从我国在三十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出我国正向法制化国家迈进。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家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传统的发展观用经济的发展来代替社会发展,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在这种发展观念下,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惜高投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对立之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社会发展要和谐,就要科学的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有序提供物质前提。第二、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归根到底只能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似乎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要讲效率就要牺牲公平,要讲公平就要否定效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效率不仅包括经济效率还包括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相应的公平也是经济公平、生态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只有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也只有科学发展观,才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要进步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新时期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加强工作自身建设,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在领导的支持和同志们的配合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各项工作。
【对自身语文教学的反思】推荐阅读: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06-04
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10-10
实事求是对大学生自身成长的意义09-16
竞聘自身优势10-20
自身提高计划10-28
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10-25
提高家长自身素质07-03
加强自身建设09-08
商会自身建设10-23
对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反思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