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式到方程教学反思
一:对选择引例的反思
在小学学生已接触过方程,但没有过多的研究。而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开篇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节课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又要让学生体验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这些目标的实现谈何容易!课本上的例题虽然能很好的体现方程的优越性,但难度较高。学生很少有利用方程解应用题的经历,能否理解和接受?斟酌再三,还是放到后面再讲。那么哪个题既简单又能明显地承载着从算术到方程的进步呢?几乎翻阅了所有的有关资料,无独有偶,在新课标教案126页的一道数学名题“啊哈,它的全部, 它的一半,其和等于19。”让我眼前一亮,我为自己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例题而兴奋不已,立刻拿去和我们数学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交流一下我的想法,他们觉得这个例子倒挺好的,可是也提出了一个让我深思的问题,这个题不是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从算术到方程的进步,因为题很简单,方程的优越性体现的不够明显。刚才的新奇和兴奋迅速冷却了下来,陈老师的一句话彻底点醒了我,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例题,不妨就用这个题,通过这个题从语言和方法上突破它,可以先让学生感知方程的优越性,后面学习中再不断地渗透方程的优越性。听完陈老师的一席见解,我顿时豁然开朗,增加了以这个题作为引例的信心。事实证明,这个引例既富有创新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既符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对选题的反思
我在备课中【活动3】最初选用的题是:
(1)21+2 =23(2)5x+4(3)6x+2=8 (4)9x+2>3(5)6y+2y=4
修改后的题是:
判断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有:
(1) (2) (3) (4) (5)
考虑到学生初对方程概念的研究,不在数字上人为的设置障碍,因为是否是方程与数字的大小根本无关,于是把数字全部统一成了6、2、8三个数,利于学生从未知数和等号的角度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概念。最初选用的题数字太多,显得题很多且条理性不强,容易分散学生对概念本质的把握。改进后的题目更利于学生观察方程的特征,从而更深刻地掌握概念的本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说前5个小题是为了让学生抓住方程的两个要点,那么后3个小题则是对概念本质的提升,即:是否是方程与未知数所在的位置、未知数的个数、未知数的次数等均无关。
三:对课堂实践的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首先以“名题欣赏”导入,引入概念,通过四组练习让学生深刻理解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小结。
当环节进行到【活动3】时,我让学生写出一个或几个方程,在给学生判断点评时,我发现学生在黑板上写的全部都是未知数在等号左边的方程,这时我突然意识到学生在模仿我前面呈现的方程,不禁暗自责怪自己考虑不周,怎么没出一个等号两边都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呢?它给我敲响了一个警钟。正当我想写一个等号两边都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来弥补设计上的不足时,我忽然发现最后一排的一位男生已经高高地举起了手,他提出问题:“老师:等号两边都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不是方程,例如:2y-1=3y”?我为有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而感到庆幸,一是因为它及时弥补了我备课中的不足;二是由学生提出问题要比我提出问题更有价值。这可以反映出该生善于思考,同时也反映出了学生真实的疑惑。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我并没有急于解释,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来解决。我立刻提出:“谁能解决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呢?”这时我看到后面几位学生已经高高地举起了手。我随机点了一名学生,这位同学回答到:“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只要看是否含有未知数和等号就OK了,与未知数的位置无关!”他精彩的回答引起听课教师一阵喝彩!我也顿时惊喜万分,他说的太好了,不管是语言表达还是准确性上都无可挑剔。我为敢于给学生这样一个机会又一次感到庆幸;通过这个同学精彩的回答,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还你一个惊喜。”
四:教后整体反思
成功之处:
1.引例、练习题的选择都很恰当。
2.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注意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节奏把握较好。
3.数学文化的渗透比较自然。
4.“写一个或几个一元一次方程”此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学习效果得到落实。
5.语言简练,教态大方,师生互动比较热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6.板书设计较为合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都以提炼的方式呈现出来。
不足之处:
1.在处理三道实际背景题时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偏少,显得仓促。
2.在后面两组题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不是很自然。
3.授课语言仍需加强锤炼。
【教学过程】
一、实践操作, 引入新课
[天平实际操作]
教师展示天平并提问:这是什么?
生:天平.
师:天平有什么用处?
生:称量物体的质量.
师:这里有一只玩具鲸鱼, 哪位同学能用天平称出它的质量?
[在学生称量的同时, 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天平 (包括游码) ]
师:玩具鲸鱼的质量是多少?
生:45克.
师:为什么可以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
[引导学生将天平看成一个等式: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 (读数) ]
师:再加上两只玩具鲨鱼, 哪位同学能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
生操作后说:120克.
师:在这种情况下, 哪位同学能求出一只鲨鱼的质量?
生: (120-41) ÷2=32.5.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提示:利用天平可以看成一个等式去想]
生:利用方程做.设一只鲨鱼的质量为x克, 可得:2x+45=120, x=32.5.
教师在右托盘中再加20克的砝码, 使天平不平衡.
师:这时可以求出一只鲨鱼的质量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缺少相等关系.
师:这说明用方程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找到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体会方程是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天平”, 通过活动引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 共同探究
在北京奥运会上, 中国女子排球队参加排球比赛, 共赛了12场, 总得分为20分, 如果设她们胜了x场 (胜一场得两分, 负一场得一分) , 请列出方程.
解决方法: (设置问题, 提供阶梯)
(1) 你能用语言表达出题中隐藏的相等关系吗?胜场得分+负场得分=20
(2) 她们胜了x场, 那么负了多少场?
12-x
(3) 你能用方程表达刚才找到的相等关系吗?
2x+ (12-x) =20
课堂反馈:[你来试一试]
中国篮球巨星姚明在一场比赛中24投14中, 拿下28分, 其中三分球三投全中, 那么姚明两分球投中多少球? (罚球投中一个得一分)
相等关系:三分球得分+二分球得分+罚球得分=总得分
解:设姚明两分球投中x球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3×3+2x+ (14-3-x) ×1=28
三、运用知识, 提高能力
【例1】军军今年5岁, 爸爸今年32岁, 几年后军军的年龄是爸爸的?
错解:5+x=×32[爸爸的年龄不增长]
正确答案:5+x=× (32+x)
利用表格分析, 找到相等关系
[学生活动].请用你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中任意一个的年龄编一道符合实际意义的应用题.
同桌的两人为一组, 互相点评, 在教师的指导下改正不足.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式的自主活动, 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堂反馈:[你来试一试]课本P93.练一练1、2、3题.
[特别关注]3.据资料, 海拔每升高100米, 气温下降0.6℃, 现测得某山脚下的气温为15.2℃, 山顶的气温为12.4℃.如果设这座山高为x米, 请你列出方程.
错解:0.6x=15.2-12.4
正确答案:×0.6=15.2-12.4
【例2】学校春游, 王平负责购买饮料.要购买的矿泉水比茶饮料多5瓶, 其中矿泉水1.5元一瓶, 茶饮料2元一瓶.王平计划花费60元购买这些饮料, 那么两种饮料应各买多少瓶?
解:设茶饮料买x瓶, 则矿泉水买 (x+5) 瓶.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2x+1.5 (x+5) =60
四、课堂小结, 自我归纳
由实际问题抽象得出方程, 要经历哪些过程?
1. 读懂题意, 找出相等关系; (审)
2. 设未知数, (设) [若题目已设好, 就不必再设]
3. 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列)
五、布置作业, 拓展思考
课本94页1、2、3、4、5、6、7题.
思考题:根据方程2x+3 (x-4) =28编一道符合现实生活的应用题.
【设计意图】通过由方程编应用题,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从问题到方程”的教学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
学生在小学时, 已能较为熟练地运用算术法解决问题, 列出的算式只能用已知数;而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等式, 其中既有已知数, 又有未知数.通过比较, 让学生感受方程所刻画的现实模型的意义, 明确列方程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相等关系”.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 通过实践操作, 让学生体会方程是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天平”, 在活动中引入新课.
2. 设置的例题与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3. 通过师生共同小结,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一、案例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师生正在教室里热烈地讨论和学习。突然,一只蝴蝶飞了进来,顿时,热烈的气氛停了下来,教室内变得十分安静。学生们都被蝴蝶优雅从容的气质所吸引,有几个学生甚至跃跃欲试,准备动手捕捉蝴蝶。教学因一只蝴蝶而发生中断,怎么办?批评、训斥学生肯定不行。短暂的思考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蝴蝶来了,我们怎么办?”话语一出,教室里立刻又热烈了起来,有的说:“赶走它。”有的说:“它非常可爱,留下它吧。”突然有几个声音说:“打死它。”还有的说:“蝴蝶误闯了进来,影响了学习,但蝴蝶也是一条命啊!如果它死了,它的父母会多么伤心啊。我们每个人都要顺应自然,尊重生命。”
在同学们各自发表看法的基础上,我顺势作了一个点评:“是啊,生命诚可贵,在今天,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有很多的同学走上了轻生的不归路,让我们倍感惋惜和痛心。生命是宝贵的,而生活应该是美好的,让我们珍爱生命,像蝴蝶一样在阳光下自由与幸福的生活吧。当然,我们不仅要珍爱自己、家人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现在,既然蝴蝶来到我们教室里,那我们就收它做一个新同学,让它与我们共同学习吧。”
蝴蝶继续在教室里飞舞,但同学们很快就重新进入了学习状态。这节课后,回想这一小插曲,笔者颇有感触。
二、对案例的反思
1.学会关注,达到生成性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要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境,对教学做出适度的调整,挖掘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测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要做有心人,学会关注,既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又要善于把握和透视学生存在的问题,时刻关注学生的种种表现,因势利导。对学生有创意的见解,正确的应该肯定并吸纳;即使不那么准确,甚至是消极、错误的观点,也要有包容之心,通过平等对话、探究讨论,引导学生补充、修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情感得到升华、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在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时,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要重视生成,为生成留有余地。预设与生成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矛盾,教师备课精心设计,充分预设,这无可厚非,但预设过度势必造成忽略生成或抑制生成。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充分重视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生成性问题,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冷静思考,对本节课的教学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灵活机动地处理教学内容。同时,在课前静态预设时,要改变过去预设过度、忽略生成或抑制生成的传统教学习惯,既要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也要增强机动性,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
二是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生成,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生成,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如今,不少学校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导致学生的发展极不平衡,部分学生情感、价值观念比较淡漠,过于注重知识而漠视生命。在本节课中部分学生对蝴蝶生命的漠视、对生命存在的不宽容,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尤其要因势利导,发挥思想政治课的特殊功能,重视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反思细节,提升自身的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或教学受到干扰的情况,我认为教师首先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灵感便会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教师便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本节课中,蝴蝶误闯课堂,导致学生注意力转移,部分学生甚至动手捕捉蝴蝶,如果我当时头脑发热,将学生训斥一番,只会形成师生情绪的对立,导致课堂氛围的紧张,表面上学生会服从,但其内心不会真正地约束自己,注意力不会很快集中,教学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通过临时的教学调整,表面上多花了几分钟时间,影响了教学,但实际是抓住了学生,很快将学生引入了一个新的学习状态。
因此,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情况,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和宽容心,能够容忍学生的非正常行为。我们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学设计,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随机应变则可以打破僵局,激活学生的思维,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当然教学机智的形成和提升,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慢慢积累。只有不断积累,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新观念,扩充知识面,才能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随机应变地、富有智慧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
3.学会关爱,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
教育是面对生命、提升生命的事业。因此,如何使生命焕发生机、茁壮成长,是现代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然而,反观我们的教育,却只追求知识和功利而忘却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没有引导学生从小就懂得如何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导致教育无视生命的存在,压抑、伤害生命的现象屡屡发生,引发了许多家庭本可避免的悲剧。关注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也是教育自身应有之义。
生命教育的基础是尊重生命,唤醒生命的意识。生命意识教育主要是指敬畏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生命的教育;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抓住教学机会,因势利导地实施生命意识教育。本节课中,学生在对蝴蝶生与死问题上流露出来的不同观念以及观念的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成为生命意识教育的十分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关注这一生成性的教学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给学生对生命的存在价值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短暂的讨论和思考中顿悟,领略生命的宝贵和美好。通过对蝴蝶生命的爱护,教育学生自爱,进而扩大为对整个生命世界的博爱,引导学生的生命意识走向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崇高境界。
目标 1、通过处理实 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 步学会如何寻 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提出教科书第79页的问题,同时出现下图:
问题1: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问题3:能否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王家庄距 青山 千米,王家庄距秀水 千米.
二.新课讲解
问题1: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问题2: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问题3: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引导学生设 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字母表示有关的数量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 系,列出方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青山至 秀水路段的车速”
可列方程:
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
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
如果直接设元,还可列方程:
如果设王家庄到青山的路程为x千米,那么可以列方程:
依据各路段的车速相等,也可以先求出汽车到达翠湖的时刻:
,再列出方程 =60
三.练习巩固
1、例题P/80
2.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的概念.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阅读教材P78~80,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它们的 解?怎样列方程?
知识探究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自学反馈
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2 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cm,列方程得:4`=24.
2.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解:设这个学校的学生数为`,则女生数为52%`,男生数为52%`-80,依 题意得方程:52%`+52%`-80=`.
3.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若干本,还找回4.4元.问:小明买了几本练习本?
解:设小明买了`本,列方程得:0.8`=10-4.4.
4.长方形的周长为24 cm,长比宽多2 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解:设长为`cm,则宽为(`-2)cm,依题意得方程:2(`+`-2)=24.
先设未知数,再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来源:学+科+网Z+`+`+K]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判断下列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打“√”,不是打“×”.
①`+3=4;(√)
②-2`+3=1;(√)
③2`+13=6-y;(×)
④1`=6;(×)
⑤2`-8>-10;(×)
⑥3+4`=7`.(√)
例2 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52-1=`-2的解.
解:-3是,2不是.
带入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例3 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100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2)长方形的周长为40 cm,长比宽 多3 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3)某校女生人数占全体学生数的55%,比男生多5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4)A、B两地相距200千米,一辆小车从A地开往B地,3小时后离B地还有20千米,求小车的平均速度.
解:略.
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活动2 跟踪训练
1.下列方程的解为`=2的是(C)
A.5-`=2
B.3`-1=4-2`
C.3-(`-1)=2`-2
D.`-4=5`-2
2.在2+1=3,4+`=1,y2-2y=3`,`2-2`+1中,一元一次方程有(A)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老师要求把一篇有2 000字的文章输入电脑,小明输入了700字,剩下的让小华输入,小华平均每分钟能输入50个字,问:小华要多少分钟才能完成?(请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尝试求出方程的解)
解:设小华要`分钟完成,由题意,得
50`+700=2 000,
`=26.
活动3 课堂小结
1.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如何列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3.1.2 等式的性质
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阅读教材P81~82,思考下列问题.
1.等式的性质有哪几条?用字母怎样表示?字母代表什么?
2.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知识探究
1.如果a=b,那么a±c=b±c(字母a、b、c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
2.如果a=b,那么ac=bc.
3.如果a=b(c≠0),那么ac=bc.
自学反馈
1.已知a=b,请用“=”或“≠”填空:
(1)3a=3b;(2)a4=b4;(3)-5a=-5b.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7=26;
(2)- 5`=20;
(3)-2(`+1)=10.
解:(1)`=19.(2)`=-4.(3)`=-6.[来源:学_科_网]
注意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行逐步变形,最终可变形为“`=a”的形式.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 验:
(1)`-9 =6;
(2)-0.2`=10;
(3)3-13`=2;
(4)-2`+1=0;
(5)4(`+1)=-20.
解:(1)`=15.(2)`=-50.(3)`=3.(4)`=12.(5)`=-6.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不能漏掉某一边或某一项.
活动2 跟踪训练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5=8;[来源:学|科|网Z|`|`|K]
(2)-`-1=0;[来源:学+科+网Z+`+`+K]
(3)-2-14`=2;
(4)6`-2=0.
解:(1)`=3.(2)`=-1.(3)=-16.(4)`=13 .
活动3 课堂小 结
1.等式有哪些性质?
2.在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
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电话计费等有关方案决策的问题.
阅读教材P104~105探究3的内容,思考题中所提出的问题.
知识探究
方案决策问题解题的基本方法是求得每种方案的结果,再结合结果做出判断.[来源:学科网]
自学反馈
某市乘公交车(非空调)每次需投币1.5元或者购买IC卡,每次刷卡扣款1.35元,但办理IC卡时需付工本费15元.问需乘坐公交车多少次时两种收费方式的收费一 样?当超过这个次数后哪种收费方 式较合算?[来源:Z``k.Com]
解:100次,购买IC卡合算.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教 材P104探究3)电话计费问题
下表中有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
月使用
费/元 主叫限定
时间/min 主叫超时
费/(元/min) 被叫
方式一 58 150 0.25 免费
方式二 88 350 0.19 免费
考虑下列问题:
(1)设一个月 用移动电话主叫为t min(t是正整数).根据上表,列表说明:当t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取值时,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如何计费;
(2)观察你的列表,你能从中发现如何根据主叫时间选择省钱的计费方式吗?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看法.
活动2 跟踪训练
某厂招聘运输工,有两种方法来结算工资,一种是每月基本工资300元,每运1吨货给15元;另一种是没有基本工资,每运1吨货给20元.问每月运多少吨货时两种结算方法给的工资一样多?如果某工人每月可运货70吨,那么用哪种结算方法可多拿工资?
解:60吨,用第二种结算方法可多拿工 资.
活动3 课堂小结
《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探索与发现
(一)》的教学内容。它是学生已经学会应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便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打下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分内容充分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是学生在面临个中困难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能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本课的《有趣的算式》要求学生能够探索、发现出一些算式的规律,能应用规律解题,能够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谈话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以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本课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教学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通过反思,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如下几个特色:
1、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将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成有趣的闯关游戏活动,让学生在闯关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找出它们的规律。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
观察分析、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
在每个环节里始终贯穿观察发现讨论再发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断的进行小组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突破了教材中的重、难点。并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较好地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以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课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中应更多的让学生讨论并交流算式和得数之间的联系,这样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以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2、语言应更加具有儿童化。教学的整个环节是设置在一个闯关游戏当中。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更加具有儿童化才能激起学生更多的兴趣。
3、在小组活动中没有放手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至于学生自己没有及时的总结、归纳出算式的规律。
4、时间把握不够好,前面用时太多,在第四关中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
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逐一进行改正,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有趣的算式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在设计上比较注重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特点,并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将原有的第三关神奇的9和第二关奇怪的142857进行调换。使学生在学会了第一关奇妙的宝塔的学习方法后,在神奇的9这关中能运用刚才学过的方法自行探索,发现这些算式背后的规律,逐步体会到探索的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有如下几个特色:
1、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观察它们的共同点,从而找出它们的规律。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让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发现,提出自己的见解,再由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在每个环节里始终贯穿观察发现讨论再发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断的进行小组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课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中应更多的让学生讨论并交流算式和得数之间的联系,这样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以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2、教师的语言应更加具有儿童化。教学的整个环节是设置在一个闯关游戏当中。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更加具有儿童化才能激起学生更多的兴趣。
3、在小组活动中应更多的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释放,培养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4、前面用时太多,在第四关中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
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逐一进行改正,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有趣的算式教学反思三: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特别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发现了算式背后的秘密和规律后,他们非常兴奋和开心,就像吃了蜜糖一样,那种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非常强。不过在此过程中,也需要老师不断的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和提醒孩子认真地探索态度,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探讨的空间,相信孩子一定能发现规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尝到探索的甜头,产生探索的兴趣。
有趣的算式教学反思四:
孩子的天性需要游戏。不管是什么游戏,只要是沾上游戏两个字,孩子的眼睛都会为之一亮。游戏能给孩子即将活跃起来的心理机能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对于抽象、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孩子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欲望不高。而数学游戏教学方式,能够补充这一方面的不足。游戏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通过游戏教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学生们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摆脱心中的抗拒因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学生升入四年级后,数学知识性增强,难度加大,部分学生开始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一些学困生更是表现出明显地懈怠。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上《有趣的算式》这一课时,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我大胆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设计成犹如游戏一般。课后,通过听课教师的反馈以及学生的反应,这一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目标地达成上是非常成功的。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游戏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神秘的动力。
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猜数字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让学生从1~9这9个数字中,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不说出来,想在心里。例如我最喜欢数字2,就在计算器上输入9个2,再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学生开始都不相信。在我连续猜对了三个学生最喜欢的数字后,学生都用惊奇的目光看这我,有的还发出了吔?的声音。这时候我故意卖关子,告诉学生这是老师的秘密,只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筋思考,勇闯三关,就能发现迷底。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接下来的探索活动中。
二、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数学游戏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能够使他们在活动中愉快的合作,从而完成任务。闯关进入第三关寻找神秘的数时,有的学生运气好,选的四个数字经过三、四次运算就找到了神秘数。而有的学生选的四个数字要经过八、九次运算才能发现。当有的学生已经发现6174这个神秘数后,我激励他:祝贺你,发现了神秘数。请你去帮助你周围的同学,让他们也很快找到,然后你们一起闯关,好吗?学生都非常乐意去帮助别人。随着一声声惊喜地找到了!我找到神秘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由被人帮助加入到帮助别人的行列里,教室里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让人感动。很快得,全班学生就完成了这个看似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这就是生帮生合作的力量。
三、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小学生具有潜在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数学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且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使学生某些潜在的能力有表现的机会。
一、五种基本句型的成分认识与使用过关
所有复合句的变化都离不开基本句型结构,无论主句还是从句都必须满足五种基本句型中的一种。因此,教学好基本句型是学生学好复合句的基本保障。
1.S+Vi (主+谓+<状语>)
Marry can swim well.
这一结构中的谓语动词为不及物动词,类似的词有go,live,die,talk,swim,stay等,本身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后面不需跟宾语,后面可以跟副词、介词短语做状语。笔者调查发现,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或者教材均没有给学生灌输句子成分,学生对什么能做主语或谓语都是一无所知,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不及物动词。否则,再说一切也是无济于事。
2.S+V+P(主+系+表)
The food tastes delicious.
句子谓语动词是连系动词,必须加上一个表明主语身份或状态的表语构成复合谓语,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这类动词叫做连系动词。如be,look,seem get,grow,become,turn等,在句子中起连系主语和表语的作用。
3.S+Vt+O(主+谓+宾)
He stopped singing.
此句型中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有实际的意义,必须跟一个宾语,才能使句子意思完整,宾语可由代词、名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在复合句中还由一个完整的句子来充当,而宾语成分的多样化使这一结构异常复杂。
4.S+Vt+IO+DO(主+谓+间宾+直宾)
I bought my father a gift last weekend.
此句型中的谓语动词必须有两个宾语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这两个宾语一个是动作的直接承受者(多指物),另一个是动作的间接宾语(多指人)。若要先说出直接宾语,后说间接宾语,则要借助与介词to或for.
5.S+Vt+O+Oc(主+谓+宾+宾补)
He heard somebody knocking at the door.
此句型中谓语动词除了跟一个宾语外,还需跟一个补充成分来补充说明宾语,才能使意思完整。而该成分的可由不定式、名词、分词、形容词来充当。
二、复合句的教学引导与过关
熟练地掌握了基本句型的运用,复合句教学与学生正确使用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复合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来合成一个较为复杂的句子,但无论有多复杂的句子,都源于简单句的结构的演变。
1 . 状语从句的教学学生在写句子时总是会丢掉一些成分,更多时候谓语动词都没有,这样就没法构成复合句,故教学中要加强引导。
2.名词性从句的教学。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句子:
而主从句的主语为you,谓语为said,what引导主语从句在从句中还充当着said的宾语,无论是主句还是从句,都满足了基本句型的条件。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思维也清晰了。
3.定语从句的教学。定语从句的教学是学生学习复合句过程中感到最为头疼的事,在运用到写作上错误百出,常写出主从不全的“句子”,事实上,问题在于教师如何作出正确而有效的引导。定语从句须要求学生能正确的选择关系代(副)词,而对关系代(副)词的正确选择取决学生对句子成分是否能作出正确判断。当然了,这一切又回归到了五种基本句型的结构。例如:
从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主句为主+系+表,关系代词指代先行词the man在定语从句中充当谓语动词saw的逻辑宾语,由此,主从句分别又满足了五种基本句型的结构成分了。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低成本”的竞争模式走到了十字路口。我们靠价格优势在市场进行血拼,然而成本压力下,众多产业的价值链开始扭曲,中国制造似乎成为质量低劣、价格便宜、仿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代名词。理性地进行分析,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在很多行业都存在,只是食品行业事关千家万户,奶粉又直接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所以一旦出现问题,社会影响更为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笔者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不是一个简单的食品安全事件,而是一个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乳品行业的具体体现。时隔一年,当感性的愤懑趋于平静时,理性思考其实刚刚开始。
三鹿的衰败,偶然中的必然
“用短跑的心态跑长跑”是中国企业的一种广泛存在的心态。高速成长的乳品行业其实一直不太平,从2004年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到2005年的光明“回罐奶”事件,再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问题愈演愈烈,后果之严重远远超出业内人士的想象。三鹿破产重组,乳业遭受重创,看似偶然,但假如没有“三聚氰胺事件”,“三鹿”们就能够“高歌猛进”、铸就辉煌吗?
2006—2007年,我们曾经为三鹿集团提供过服务。在管理诊断过程中,我们得以近距离地观察三鹿:三鹿集团之所以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主要是依靠“抓住市场和行业机遇”、“三鹿人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团结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但是三鹿也存在一系列影响其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问题:对战略没有高度重视,讲抓住机遇多,谈长远布局少,缺乏系统的战略管理体系。缺乏现代的组织管理理念,对职能式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认知不深。对制度、流程、岗位说明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授权管理亟待加强。对子公司的发展定位缺少长远的考虑,定位不清。销售各自为政,集而不团,内耗严重。缺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如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培训绩效薪酬体系建设等。传统的亲情文化缺乏新的内涵,如危机观念、用人观念、学习创新观念。当时,我们在《诊断报告》中还特别强调:“三鹿集团对联营企业和子公司代加工企业质量管理失控,存在隐患,需要加强质量监控”。遗憾的是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年后东窗事发,漩涡中的三鹿集团甚至根本没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当时关于“员工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员工对三鹿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是在员工眼中,三鹿在管理上也存在以下问题:三鹿的市场观念是重“销”不重“营”,被动响应市场需求和变化,市场反映迟钝。三鹿内部存在推诿、扯皮或办事拖拉现象,部门职责模糊,协作亟待加强。三鹿集团销售内耗严重,制度流程在客户导向方面亟待加强。三鹿缺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才素质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领导层年龄偏大,偏于保守,需要加大对年轻干部的使用力度。公司缺乏培训体系,领导不重视。三鹿集团内部存在“贡献大小一个样,能力大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整体上,员工对个人收入不满意,特别是30—50岁的员工。人员聘用方面明显存在“聘用靠关系和人情”、“不能人尽其才”和“留不住有用人才”等硬伤。在员工看来,制约三鹿发展的三大要素是:(1)外部激烈市场竞争;(2)内部思想观念落后;(3)人才储备不足。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即使没有“三聚氰胺事件”,三鹿集团本身仍缺乏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而这些问题在很多中国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不小心干大”、“跟着感觉走”应该是中国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众多企业家的一个显性特征,众多虎胆英雄式企业家凭借“三自经”(自吹自擂、自命天高、自以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进程中“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需要亡羊补牢,引以为戒。
三鹿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从经营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企业资产分为五类:实物、财务、供应商、客户和人。实物和财务是“死”的东西,没有感情,谁买了就是谁的,但供应商和客户却是“活”的东西,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能够把实物、财务、供应商和客户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是最为关键的资产——人。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如果有钱盖工厂就什么都可以干,那么世界上根本就不会有银行。银行之所以愿意把钱借贷给企业,就是因为银行没有“人”,没有品牌、渠道、网络之类的经营资源。可口可乐的老板一句话道破天机:“如果可口可乐的工厂失火在一夜之间烧掉,只要可口可乐的品牌还在,第二天就会有上百家银行给我贷款,我会重建工厂。不出3个月,可口可乐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规模。”这段话彰显了国际企业的品牌底气和影响力,也凸现企业价值的本质。
“三聚氰胺事件”后,财经媒体关于三鹿命运的报道铺天盖地,但在观点上却存在一个重大的误区:由始至终,财经记者们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工厂设备“鹿死谁手”上,似乎谁拿走了这些固定资产,就是拿走了三鹿。从某种意义上说,盖一间乳品厂不难,但要打造一家优秀的乳品企业,这仅仅是个开始。要积累品牌、渠道、网络之类的无形资产,任重道远。
首先,作为一家企业(而不是一间工厂),三鹿最有价值的是其作为龙头企业所曾经拥有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不会跟着工厂走。三鹿破产,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其曾经拥有的市场份额会花落谁家。事实上在2008年下半年,外资乳企和三元、完达山等没有卷入“三聚氰胺事件”的企业几乎都实现了50%—100%的增长。其次是奶源基地。乳业发展,奶源基地建设至关重要,乳品行业不可能像IT制造行业那样迅速扩大产能,奶牛的繁育需要一个周期。再次是业务骨干,“三聚氰氨事件”更多的是采购环节和管理层的责任,业务骨干是无辜的,而且是有价值的。事实上,部分三鹿骨干后来跳槽到中粮、飞鹤,但这并没有引起媒体的关注。最后的价值才是工厂设备。
综上所述,媒体在事件前后的报道上是有些“弃本逐末”。当时,笔者曾和业内人士进行过交流沟通,大家认为,尽管三鹿品牌已经失去价值,但仍具备以下有价值的资产:(1)存栏数80万头规模的奶源基地。当然如果不能及时恢复收购,奶源会流失;(2)日处理6800吨鲜奶能力的工厂,其中核心工厂日加工268吨奶粉和1900吨液态奶。而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的37家挂牌参股企业的生产线参差不齐,需慎重甄别;(3)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与相关技术团队。
事件爆发后,政府为了尽快扔掉三鹿这个“烫手的山芋”,在前期坚持要求意向并购方对三鹿进行整体收购,如此政府可以全身而退。然而综合考虑银行贷款、产品退货、员工安置和医患纠纷等事宜,当时的三鹿集团已经资不抵债。这种情况下,政府“整体收购”的诉求显然是一厢情愿,不仅不可能实现,反而错失宝贵时间,进而加大企业和奶农的损失。事情久拖不决,工厂不能恢复生产,所需原奶量也相应大幅减少,直接导致大量以卖奶为生的奶农无以为继,迫不得已,杀牛、倒奶成为他们的无奈选择,使得奶源基地遭受重创。客观上,这是三鹿乃至整个乳品产业的重大损失。
整合: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
整合是整个并购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并购不是“麻袋装土豆”,是“器官移植”,要做到不引起机体的抵制与排斥,并且在兼并后能取得文化上的重组和认同,要经历一个相当艰难的融合过程。虽然每天都有公司宣布“战略合作”,但许多公司都缺乏“合作战略” ,置身于高度宣传中把达成合作、签署协议看成终点,而不是作为迈向一个更大目标的手段。企业并购行为的结束,并不是并购战略的结束,而是开端,或者说是刚刚进入关键阶段,能否将并购的资源与原有的资源有效整合,决定着并购战略的成败。对于企业而言,仅仅实现对目标企业的组织并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被购企业的战略、业务、制度、人力资源和文化等所有企业要素进行进一步的整合,最终形成双方的完全融合,并产生预期的效益,才算真正实现了并购的目标。这不仅需要资本运营上的努力,更需要工商管理的专业能力。
三鹿集团破产,对于整个乳品行业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但当时,蒙牛、伊利、光明等一线乳企业也深陷“三聚氰胺事件”,自顾不暇。以奶粉为主业且销售额两倍于三元的完达山在石家庄政府的橄榄枝面前选择了“急流勇退”,笔者以为这是个很理智的选择。三元之所以能够“知难而上”,政府和股东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他们不可能代替三元完成繁冗的整合工作。三元收购了三鹿的主体资产,但仍需要面对以下现实议题:
其一,在乳业领域三元只是区域乳品企业,过去几年三元的发展速度也是差强人意,那么三元自身的发展瓶颈在哪里?是厂房设备、机制、人才,还是资金?解决上述问题,才是并购三鹿进而实现“1+1>2”的现实保障。
其二,并购前,三元的销售规模是10个亿,并购100亿的三鹿堪称“蛇吞象”,是否有足够的软实力来作为支撑?10亿元的管理者去管理几十亿的大集团,至少需要一个磨合过程。三元是否有能力输出管理团队?如果暂时没有,需要多长时间?如何安置与资产同时“划拨”过来的数千名原三鹿员工?
其三,运作全国性的品牌,三元还没有非常成熟的经验,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和变数,现有的营销体系还没有能力实现100%甚至200%的飞跃,特别是品牌影响力。
其四,如何控制奶源质量进而避免重蹈三鹿的覆辙?全部自建牧场从时间和资金上不切实际,要将分散的奶站纳入有效监控体系,其复杂程度犹如城市攻坚中的巷战,如何解决?是奶农入股、奶站托管方式还是派驻代表对奶站进行监控?
上述议题中,“品牌影响力”至关重要。企业绩效的取得,发生在外部顾客购买企业产品和服务之后,如果顾客不认同企业的品牌,无论企业短期内如何快速扩张,终不能达至稳定绩效。三元与三鹿虽然同属乳品行业,但目标客户与产品定位还是存在差异。三元以液态奶为主,立足一二级城市市场,目标客户群以成年人为主,而三鹿以奶粉为主,立足三四级市场,目标客户群以婴幼儿为主。所以两家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并不明显。笔者以为,短期三元很难将这些优势集中体现出来,业绩也很难马上有一个突破,未来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三元此次竞购三鹿的效果。
学习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一:
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列车在甲乙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80千米/时 提高到100千米/时,运行时间缩短了3小时.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変式1: 甲、乙两列车都从A市驶向B市,甲车用了3小时,乙车用了2小时。已知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2倍少40千米,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変式2: 甲、乙两列车都从A市驶向B市,甲车用了3小时,乙车用了2小时。已知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2倍少40千米,A、B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
二、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问题二: 小明用50 元钱购买了面值为1元和2元的邮票共30张,他买了多少张面值为1元的邮票?
如果设面值为1元的邮票买了x张,那么面值为2元的邮票买了_______张.买面值为1元的邮票的钱+买面值为2元的邮票的钱=50元.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 某通讯公司有两种手机话费付费方式:第一种方式不交月租费,每分钟付话费0.6元;第二种方式每月交月租费50元,每分钟付话费0.2元.一个月通话多少分钟时,两种付费方式费用相同?
三、自主归纳,形成方法
1、学生自主归纳:如何从问题到方程?
2、自主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四、巩固练习:
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列出方程
1.甲车的速度为60km/h,乙车的速度80km/h,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反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280km?.小丽花50元钱买了面值为1元和2元的两种邮票,如果面值为2元的邮票比面值为1元的邮票少5张,那么,这两种面值的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3.一个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是300m,它的长比宽多30m,求这个足球场的长.五、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解方程五教学反思10-01
简易方程复习教学反思10-07
解方程过程的教学反思07-16
《简易方程的与复习》教学反思07-15
《方程的意义》教学案例与反思10-26
《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课》的教学反思06-12
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教学反思06-24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及反思07-18
方程的意义教案及反思10-10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