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共9篇)
1、列入江苏省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推进计划承担单位
扬州恒信仪表有限公司
2、列入江苏省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推进计划承担单位企业
名单1、2、3、4、5、6、7、8、9、江都市曙光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江苏博华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江都市显业集团 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博际喷雾系统有限公司 江苏华光双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扬州银河毛制品有限公司 扬州恒信仪表有限公司 江苏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
10、江苏捷凯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11、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12、江都市精英体育用品厂
13、扬州江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14、扬州杰信车用空调有限公司
15、扬州康岭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16、扬州中惠集团公司
3、列入扬州市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推进计划实施单位企业名单
1、江都市曙光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2、江苏博华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3、江都市显业集团有限公司
4、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5、江苏博际喷雾系统有限公司
6、扬州恒信仪表有限公司
7、江苏捷凯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8、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9、扬州杰信车用空调有限公司
10、扬州中惠集团公司
4、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成效与特色
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知识产权工作总结及近两年所取得的成效与特色
为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技术、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促使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市场优势。目前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7项,外观设计1项,13项发明专利均初审通过并提交实质审查。
知识产权工作在促进公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专利工作开展也取得了一
定成绩。
一、职责明确,分级管理
我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分二级管理,其中技术中心为专利的归口管理部门,设专人管理,各研发部门(即,数控冲床技术部、数控折剪机床技术部、数控开卷线技术部)分设兼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负责所辖技术部知识产权方面的具体业务。
知识产权的对内监督、对外协调是技术中心统管负责的内容。其中监督包括期限监督、费用监督、知识产权标记使用监督。对外协调包括跨部门间、与上级行政主管单位间,以及与代理机构间的业务协调等,同时还要对知识产权规章制度的修订与完善负责。各产品技术部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具体负责专利的检索、申报、变更、转让等具体事宜。职责权限明确后,对专利业务拓展及工作接口衔接,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些年由扬州锦江专利事务所、北京连和连扬州分公司、泰州专利事务所三家作为我公司的专利代理人,负责办理公司专利业务的委托代理工作,这也促进了我们专利工作向正规化管理稳步迈进。
二、整章建制,进一步细化业务流程
(1)建立专利工作管理制度
公司2005年11月颁布实施了《专利工作管理办法》,对专利申请内容的初审确定工作、专利资料的筹备申报工作、专利信息的检索查新工作,授权后的变更、转让、备案、放弃、缴费及专利档案保管工作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就以专利申请内容的初审确定为例。各技术部在申报专利申请前,细化内部资料的审查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审查是否具备专利的实质性条件;审查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审查可否运用技术诀窍进行保护;而且包括申请何种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及确定申请专利的时机等。经过系统审核,对专利申报前的初审环节进行了逐一细化,这样为专利的正式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进行保密教育,建立激励机制
公司对涉及技术秘密的部门及人员定期进行保密教育,并通过设立专项保密资金、制定泄密惩处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强化员工的保密意识,对已被国家授
权的职务发明专利,由各技术部确定对相关设计人/发明人进行奖励的方案,用以激励一线开发人员的创新热情。
(3)强化技术保密管理意识
在申请专利前,相关人员必须对该发明创造进行保密。该项措施在专利制度中做出了明确要求。公司人事部门每年组织员工签订保密合同(协议),并根据每份员工从事的岗位不同,确定详细的保密条款。公司员工在离职、辞职,或者临时工作人员在离开公司前,应将其从事、参与企业技术工作的技术资料交还给公司,并承担保密义务。同时规定未经公司许可,不得擅自发表涉及保密内容的文章,不得将属于公司的发明创造申请个人专利。通过专利制度的全面建设,从多角度多方位对知识产权加以了保护。
(4)强化维权力度
针对打假维权,我公司在职能部门设置上,采用双重保护。首先在销售公司内设置市场监察部,负责以经济、行政等手段从事打假维权,继而加强了专利产品在市场运行中的保护力度。其次,当知识产权纠纷案件需要以法律诉讼方式维权时,市场监察部将案件移交给监事局进行处理。监事局的职责是通过司法手段和司法途径进行外向性维权,维护公司发展成果和合法权益,保障公司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
(5)权利归属更加明晰
公司对以下三种专利权利的归属及其相应保障措施,也做了明文规定。①凡以公司名义申请或已授权的专利,专利权归公司所有。
②当公司与其它单位签订有关技术开发合同,或者签订其它在将来履行中可能产生发明创造的合同时,合同中应明确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
③对于跨公司合作、工作的人员及公司临时聘用人员,公司应当事先就该人员在工作中做出的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归属与其本人及接受或派出单位签订合同。
有了制度保障,业务的运行才能顺畅。整章建制后,专利业务流程理顺了,各环节的控制节点清晰了,而且项目人员知识产权意识也增强了。
三、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于符合申报专利的项目,及时申请专利,为保护自有知识产权,2005专利申请量为21件,比2004增加了10件。而且2005年当年共有10项实用新型专利相继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2006年,我公司开发了无人操作数控板料折弯单元、数控高精度板料开卷分条卷取线、数控清洗堆垛线等多个新产品,申请了近20项专利。
四、大力推动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是公司发展的首要任务
“精密高效金属板材加工技术及成套系统”是板材加工设备中技术含量高的升级换代产品,该系统由开卷校平飞剪线(上料小车、开卷机、校平机、飞剪机、输送平台、堆垛装置)、冲床上下料装置、数控转塔冲床、折弯操作机器人、数控折弯机、分布式集成控制系统等组成,可将金属卷板加工成任意形状的平板和钣金件,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是一种具有精密、高效、节材、节能特征的柔性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的成套系统。该系统先后申报了11项国家专利,共投资9000万元,推动该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进程。
市场竞争促进着企业的发展,挑战中蕴含着企业商机,我公司将以创建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发挥优势,总结经验,扎扎实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为企业发展推波助澜。
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缺乏重视是根本原因
企业知识产权维权之路的艰难与国家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 国家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意识地降低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或实施一些不利于知识产权人的政策;另一方面, 立法滞后、执法不力也是原因之一。
国家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降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一些法律专家、经济学家认为, 短时期内在我国实行知识产权保护要循序渐进, 要考虑到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及发展问题, 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无疑为那些侵权企业提供了机会。不得不承认, 假冒产品的发展带动了真品市场的繁荣, 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满足了大批消费者的需求。中国和日本的实例可以证明这一点。而且, 由于生产假冒产品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 所以这类企业多少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其次, 消费者有意购买仿制品, 因为仿制品不仅花样繁多, 更重要的是价格低廉, 购买力较低的群体倾向于选择质量较差的假冒产品。仿冒产品对真品造成的竞争迫使真品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这样一来, 消费者就达到了双赢的目的:低收入者得到了质量较高的产品, 高收入者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高质量产品。再次, 仿冒产品不仅没有损害品牌的形象, 反倒扩大了品牌在低收入客户群中的影响, 进而提高了品牌的声誉, 巩固了品牌的未来市场。学者斯蒂芬尼亚·斯堪第佐的文章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仿冒产品不仅没有破坏, 相反却促进了品牌产品市场的发展。正是基于上述原因, 政府在打假方面并不是非常尽力, 往往是缺乏热情, 缺少财政支持, 因此侵权屡禁不止, 使权利人维权之路十分艰难。
立法滞后、司法不力, 是企业维权艰难的关键。立法、司法方面存在缺陷, 是造成企业知识产权维权艰难的重要原因。首先, 在立法方面, 由于立法水平有限及法律所固有的滞后性, 本来就不很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在实践中更显出其局限性。例如, 由于在立法上, 对侵权人和侵权企业的处罚偏轻, 造成了“侵权成本低”, 进而助长了侵权现象。按照传统民法理论的“填平原则”, 侵权赔偿或以权利人“实际损失”为准, 或以侵权人侵权收入为准, 或以正常状态下的许可合同使用费为准。这种计算貌似“公平”, 实则不仅对权利人不公, 而且对老老实实与专利权人缔结许可合同后再实施专利的人也不公。侵权人可能得到的最糟糕结果不过是返还不法收入, 却不会有任何额外的损失。因此侵权事件屡屡发生, 使得那些想在知识产权方面有所作为的企业在侵权面前对专利开发望而却步, 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其次, 在司法方面, 立法的不足造成了司法的艰难。这不仅体现在立案、审判、执行的过程中, 还体现在司法缺乏其他国家机关的有效配合上。由于各种原因, 各机关互相扯皮的现象比比皆是。此外, 我国还没有形成跟踪处罚多次犯罪的假冒产品经营者的切实可行的刑事规范。目前的法律程序耗时长、费用昂贵, 对假冒产品的流通及采购处罚较轻。有些地方, 假货制造商与地方管理层互相勾结, 假货制造商受到当权者的庇护, 造成打假行动拖拖拉拉。可见, 立法滞后, 司法不到位, 知识产权法中侵权惩罚偏轻, 地方保护主义, 诉讼时间长等因素都在企业艰难的知识产权维权路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是内在因素
当前, 我国企事业单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还未充分意识到无形资产这笔财富的巨大潜在价值;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不重视企事业单位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中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作用;尚未建立企事业单位内部科学、合理、系统的鼓励发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机制;尚未对国际国内的信息资源予以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
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薄弱。尽管专利法等多部知识产权法律颁布、实施已经十余年了, 但迄今为止, 我国许多企业的领导、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及经营人员对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比如, 由于技术秘密意识的淡薄, 景泰蓝、宣纸等千年民族绝技的泄密事件频频发生。一些知名商标“青岛啤酒”、“英雄钢笔”、“阿诗玛”等屡屡被外国商人抢注。我国的“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技术世界领先, 但因科技人员在一家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将其全部研制过程、细节、配方、剂量等技术秘密披露无余, 结果, 外国人仅花了一本杂志的价钱就轻易获得了这项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新技术。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从经济和市场的角度真正领会知识产权的深刻内涵, 不但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而且在实践中也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缺乏相关的机构建设。即使是在已经意识到知识产权重要性的企业, 其相关的机构也没有建立起来, 例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因此, 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一旦发生侵犯本企业知识产权的情形, 将不知如何下手。企业不但对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 更谈不上针对不同的风险设计不同的应对方法。因此, 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应当把预防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而不要等到权利受到侵犯时才去面对。
缺乏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本身就匮乏, 而就企事业单位而言, 基本就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专业人才不足, 已经严重影响到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维权的难度。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关键技术领域和产业, 对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者和科技研发人员广泛深入地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实务技能的普及培训和专项继续教育, 全面提升企业、科研机构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 有利于企业知识产权走出维权艰难的低谷。
维权成本高, 时间长。虽然有些企业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发现侵权事件就果断地采取法律措施, 但其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常常是“赢了官司, 输了钱”。由于我国法律中没有对侵犯版权的法定赔偿额的规定, 同时也没有关于败诉方支付另一方律师费等费用的规定, 所以“胜诉”方往往在“判决书”中打赢了官司, 而在经济上则是实实在在地输了。一个小小的知识产权案件, 从取证、立案、一审、二审, 再到案件的执行完毕, 常常要花上三五年时间。如果再碰上执行难、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 那更是遥遥无期。因此, 很多企业明明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了, 很多时候也只能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因为维权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而收益却甚微。权利人的这些行为从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知识产权侵权事件的发生。
消费者知识产权法律意识薄弱与不道德的消费习惯也是原因之一
公民保护知识产权意识薄弱。这表现在很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购买盗版产品是违法行为, 不知道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 没有全面建立知识产权法律的意识, 更不清楚他们的这些行为将会给知识产权人、科技的进步等造成怎样的影响。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例子中, 由于假冒产品的存在, 迫使真品企业降低其产品价格, 这样一来, 消费者就达到了双赢的目的:低收入者得到了质量较高的产品, 高收入者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高质量产品。但消费者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情形如果长期存在将会严重影响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最终使自己成为受害者。
消费习惯存在缺陷。很多消费者由于生活水平低, 无力购买相对来说比较昂贵的正品, 就选择了价格低廉的仿冒产品。除了上当受骗的高档买主外 (经常是在互联网上购买的产品) , 大量买假冒高档表的人是由于收入上的限制。特别是青少年, 他们专门买便宜的冒牌货。这样的冒牌货是企业全球化带来的不良产物, 对知名品牌存在着威胁。另外, 很多一次性产品, 如电影等, 由于不具有收藏价值, 许多即使买得起正品的消费者也会认为看完就算了, 买正品太昂贵、太浪费了, 因此也会经常光顾盗版产品。
贵州科学院张明义获2014年维也纳逻辑之夏终生成就奖
日前,第二届维也纳逻辑之夏联合颁奖典礼在维也纳科技大学举行,世界各国逻辑学领域(计算机、人工智能和数学)众多著名科学家、学者出席了颁奖仪式。贵州科学院张明义研究员在颁奖仪式上荣获由库尔特·哥德尔学会颁发的2014年维也纳逻辑之夏终生成就奖,以表彰他在中国人工智能及知识表示领域,尤其是对在各种非单调性推理多变形式的数学描述上进行的开创性研究,他也成为了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2015中国机器人大赛在贵阳圆满落幕
10月19日,2015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在贵阳落幕。大赛竞技项目共设12个大项、100个子项,涉及电子信息、通讯网络、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包括机器人武术擂台赛、足球赛、越野赛,机器人寻宝,陆空勘,医疗服务等竞赛项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台湾科技大学等387所高校的1983支代表队、3910名队员经过激烈的比赛,共决出96个冠亚季军、181个一等奖和265个二等奖。
第二期“科技创新、成就大业、携手众创联盟”项目推介活动拉开序幕
10月16日,由贵州省科技厅和贵州省工商联主办的第二期“科技创新、成就大业、携手众创联盟”第一场项目推介活动在创想+联合工坊众创空间举行,8支创业团队参加了项目路演。
接下来,省科技厅将联合省工商联在11月和12月陆续开展多场项目推介活动,旨在对优质项目的落地、发展进行持续跟踪,使创客团队和创新项目走入大众视野,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揭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篇章。
10月15号,贵阳国家高新区与贵州省发改委举行创业孵化平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共建“贵孵·一起创”创业孵化平台。签约仪式上,首批5家入孵企业与孵化器及孵化基金签订了入孵协议和投资协议。
该平台将以打造“创客生态圈”为最大特色,承担“苗圃社区”和“孵化社区”功能。孵化基金旨于对入孵企业提供创业资金支持,为入孵企业向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推荐以帮助其获得下一轮投资和顺利实现出孵。
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获372万元税收减免优惠
近日,贵州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与某企业达成飞机开发和相关技术支持协议,金额达6200万元。该协议经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税务部门核定减免技术开发服务增值税372万元。
为了推进公司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司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使公司试点工作做到认识统一、目标明确、措施到位、进度有序,各项工作能落实到位,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一、建立知识产权制度
1、加大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力度,强化专利知识普及、专利申请与保护等工作。巩固了专利管理制度,走规范化之路,把知识产权小组的职责、专利产权的管理、专利奖惩、专利工作的考核等内容列入专利管理制度。鼓励员工的业务创新和职务发明,对发明人按一定数额进行奖励,并为员工提供了技术交流平台,从而提高了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科技开发专利检索制度》《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制度》《知识产权研发激励制度》《公司知识产权管理规定承诺书》等规章制度,为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及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小组
1、公司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小组管理专利的申报和运用工作。知识产权管理小组名单如下:
管理小组组长: 管理小组副组长: 管理小组组员:
2、公司设立专利管理和保护的专项费用,用于专利管理、保护、培训、补充专利申请、审查、维持等项开支。
3、在产品、技术开发立项之前,知识产权管理小组和相关业务部门一起进行专利文献资料的检索与分析,避免重复研究与侵权。
4、知识产权管理小组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做好研究、开发各阶段技术资料的归档、保存及使用管理。研究、开发过程中,做好技术资料记录、保管工作,确保原始资料的完整。
5、建立职工发明创造申报制度,对在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科技成果,及时向知识产权管理小组申报,提出拟保护的内容。知识产权管理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对拟保护的内容进行评定,确定应采取的保护措施,即确定是否申报、何时申报、申报何种知识产权。
三、建立知识产权奖惩制度
1、公司员工发明取得专利权后,应当依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给予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资金和报酬。
2、公司取得发明专利申请号后,应当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金。
3、公司每年设立“发明创造奖”。“发明创造奖”的奖励对象为已获得授权并且具有较高创造性和较大实用价值的专利。由知识产权小组组织评审,根据得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四、知识权产工作目标
1、继续抓好生产工艺改进专利,核心部件发明专利的申请,继续建立必要的专利储备。
一、ODM合同增加条款
1.合同中货物涉及的XX商标归甲方所有,乙方不得任意改变甲方注册商标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并不得在本合同商品范围外使用甲方的注册商标。
2.未经甲方授权,乙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将甲方注册商标许可第三方使用。
3.合同终止后,乙方应立即停止使用甲方的XX商标,将商标出现的其它材料发给甲方,绝不允许使用和甲方商标一样或相似的文字,记号,商标等以及各种语言的翻译。
4.甲方不对合同范围内XX商标之外的知识产权纠纷负责,如因乙方工艺技术、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结构、外观引发争议或者违法导致甲方受损的,乙方应赔偿。
二、OEM合同增加条款
1、定牌产品使用甲方“******”注册商标,以及法律许可甲方使用的其他标记、文字、符号;
2、乙方未经甲方同意不能使用该注册商标,也不能将该注册商标及法律许可甲方使用的其他标记、文字、符号提供给第三方,包括与此相关的容易混淆的任何标记、商标、铭牌或公司名称;
3、乙方不得在本合同商品范围外使用甲方的注册商标;
4、甲方提供的设计意念、产品设计外形、结构等设计产权归甲方所有,乙方有绝对保密的义务;乙方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知会甲方,防止第三方接触有关的设计;乙方也不得研发类似结构、外形产品。
5、因乙方使用该注册商标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造成商标标识流失等不良后果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赔偿。
三、采购合同增加条款 知识产权条款:
1.供方应保证需方在使用本采购合同项下的货物或其任何一部分时免受第三方侵犯其知识产权、商标权或工业设计权的起诉。
2.买方不对供方提供的货物的商标、专利是否侵犯他人的权利负责,如因供方提供货物引发争议或违法导致买方受损的,供方应赔偿。
3.供方应保证提供货物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归供方所有的,对于非供方所有知识产权的货物,供方由义务提供给买方正规渠道证明。
4.供方商标、专利许可需方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合同范围内产品,合同终止后,供方应授权需方或第三方从事制造所必须的知识产权、技术协助,技术文件设备或工具。
保密条款
1、双方应当对本协议的内容、因履行本协议或在本协议期间获得的或收到 的对方的商务、财务、技术、产品的信息、用户资料或其他标明保密的文件或信息的内容(简称“保密资料”)保守秘密,未经信息披露方书面事先同意,不得向本协议以外的任何第三方披露。资料接受方可仅为本协议目的向其确有知悉必要的雇员披露对方提供的保密资料,但同时须指示其雇员遵守本条规定的保密及不披露义务。双方应仅为本协议目的而复制和使用保密资料。
2、除非得到另一方的书面许可,甲乙双方均不得将本合同中的内容及在本合同执行过程中获得的对方的商业信息向任何第三方泄露。
3、本保密义务应在本协议期满、解除或终止后仍然有效。
四、劳动合同增加条款 知识产权声明
1、乙方执行本企业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企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企业为专利权人。乙方享有署名权,负有保密义务。
2、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依甲方的规章制度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
五、施工合同增加条款(乙方供图)
1.合同中涉及施工图、施工方案版权归乙方所有。2.本设计方案许可使用范围仅限于本施工合同。
3.甲方不对合同中涉及施工图、施工方案是否侵权第三方权利负责,因本施工方案、施工图产生的版权纠纷,并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赔偿。
六、外协加工合同增加条款(涉及配方)我公司提供配方:
1、产品涉及的配方,技术资料等知识产权归甲方所有,由甲方授予乙方在本合同商品范围内使用,未经甲方许可,乙方不得在在本合同商品范围外使用该配方。
2、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导致本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违约方应赔偿守约方所有实际损失。
七、委托印刷合同
乙方对印刷品内容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加印甲方委托印制的印刷品,不得将甲方委托印制的印刷品及印刷底片出售、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转让给他人。
合同履行完毕,乙方应将印制的成品、半成品、废品和印版、纸型、底片、原稿等全部交付甲方或销毁、不得擅自留存。
本合同物品涉及的商标、标识等知识产权权属归甲方所有,未经甲方许可,乙方不得使用甲方的名称、商标、标识等所有信息,否则应向甲方支付合同总金额20%的违约金。
八、销售合同增加条款
专利事务所经常会受企业的邀请去给企业作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的内容很多,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会让听众云里雾里,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根据企业的受众不同,下面说明一下可以从哪些思路来讲解。
一、受众是企业主、公司的主管等。
他们更关心的往往是:
1、技术开发出来后,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申请几个专利?从哪些方面申请专利?申请何种专利类型,发明、实用新型或者是外观设计?如果不申请专利可能带来什么不利后果?等等。
2、一篇专利撰写出来后,我如何去判断它的保护的范围(排他性),如何判断案件撰写的质量,如果撰写的不好,造成保护范围过小,或者没有保护关键技术,可能产生一件垃圾专利,根本毫无用处。
3、针对竞争对手的专利,我怎样去判断他的专利是否侵犯了我的专利权,如何维权?或者我的专利是否侵犯了对手的专利权,如何应对?均涉及侵权分析的问题。
4、在确定己方技术可能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情况下,如何规避侵权。
5、在无法规避侵权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手中有与对手谈判的砝码。上述问题最好多用案例说明。
二、如果受众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则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讲解。
1、关于专利的基础知识介绍。如专利的概念;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写法的简单介绍;专利保护的范围——哪些对象可以申请专利,哪些对象不受专利的保护;等等。
2、关于专利申请的策略问题。哪些技术应该申请专利,哪些技术可以不申请专利而采取技术秘密的方式来保护。
3、介绍一些案例来拓宽技术人员的思路,引导技术人员寻找发明点。
4、技术交底的写法和思路。
5、代理人在收到技术交底后,主要的工作。
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及意义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与策略, 具有法律性、保密性、全局性、实用性、地域性与时间性等特点, 可从内容上分为品牌战略、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及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这四大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我国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其自身及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有利于企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运用法律资源获取竞争优势。 (2) 有利于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模式, 由原来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即同等的付出获取更大的效益。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创立、专利申请等方式来促进其经济增长, 这便需要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障与激励。 (3) 有利于我国丰富知识产权理论, 加深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解, 进一步对其进行定位与分析, 建设知识产权学科, 从而促进我国的知识产权法治建设[1]。
2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现状分析
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发展速度慢, 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漏洞。很多企业对其并没有明确的见解, 也没有真正从我国具体发展状况考虑, 盲目跟从其他先进企业或照搬国外先进制度, 由此形成了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体制落后的局面。因此只有对我国目前知识产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找出其存在的问题, 才能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推动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健康发展。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企业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意识薄弱, 造成企业知识产权不断流失。大量的创新成果因企业产权化意识的缺乏而被视为公共财产, 有些商标甚至被他人抢注。 (2) 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意识, 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仅局限于合伙项目管理、申请项目管理、开发项目管理等一般性管理, 并没有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内在潜能, 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生产、研发等有效结合起来, 这使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难以取得最大效益。 (3) 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致使知识产权工作未能落到实处。 (4) 知识产权战略大多数针对民营企业, 造成我国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多、技术来源单一、层次低的局面。 (5) 跨国公司为巩固其在华的垄断地位, 获取最大的利益, 限制我国企业的技术开发, 利用其知识产权优势在我国设立壁垒, 将发明专利发展为占领我国市场的重要工具。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 并对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确立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3 解决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发展问题的对策
3.1 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是确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前提, 因此企业要对知识产权产生、运用、管理、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以便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其次, 企业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时, 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成果, 并加大对其的投入, 完善知识产权应用机制, 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企业应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尽可能地避免侵权行为发生。此外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与处理产权纠纷问题的能力, 因此企业可以针对其设立一些专门的管理机构, 制定知识产权合同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利用管理制度等[2]。
3.2 借鉴国外先进发展战略经验
发达国家掌握着很大一部分产品的核心技术, 而中国起步晚、技术落后, 长期以来跟随着发达国家的脚步进行科学研究。而曾经同样处于弱势地位的韩国与日本如今却依靠“专利包围战略”打破了这种局面, 将专利申请划分为许多细小的部分, 限制竞争者的专利申请。因此, 我国可以借鉴日韩的战略经验, 申请多项外围专利, 并以跨国公司专利为基础, 进而加以创新。
3.3 加强战略合作
企业申请专利需要大量的资金, 但目前占我国知识产权市场份额较大的民营企业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这便需要企业通过合作来获取知识产权, 可以并购一些即将破产的公司, 也可以加强与跨国公司或科技型公司的合作,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便可以选择终止合作。这也是企业根据我国国情做出的一个正确抉择。
3.4 准确分析内外部环境形势
企业首先要准确定位自身的情况, 摸清自身的实力, 在此基础上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经济实力较强, 知识产权优势较为明显的大企业可以利用自主研发模式来扩展市场, 而经济实力与知识产权市场运作能力较弱的小企业可以通过战略合作等方式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些中型企业可将自主研发与加强合作结合起来。企业的外部环境对其自身的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企业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时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包括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竞争对手状况及行业发展动态等因素。
4 结语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形态的无形资源逐步替代物质形态的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而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并未完善,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 中国企业应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借鉴国外先进发展战略经验, 准确分析内外部环境形势并加强战略合作, 理论界也应不断深入对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 从而使我国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史益龙, 吕金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剖析[J].经营与管理, 2011 (02) .
在所有贸易壁垒中,对中国企业限制最大、范围最广泛的无疑是知识产权壁垒。DVD专利收费案断绝了大部分中国DVD厂商的出口之路,而中国3G牌照又因为专利费问题迟迟没有解决而一再延后,更有不断发生的各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都在证明着知识产权在今天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难题。
知识产权对于中国而言是个新的课题,但是,该制度的存在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西方企业娴熟地运用这个制度,并且远在GATF和WTO之前,就开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形成了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要障碍,并且正在中国范围进一步压缩中国企业的本土化生存空间。
如何认识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关系?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包含了哪些方面?本文尝试从几个方面简要述之。
1 企业商业模式与知识产权战略
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看,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永恒不变的法则。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脱颖而出成为优胜者,是每个企业领导者都要思虑的核心问题之一。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有很多,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竞争理论的日趋完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要素是企业经营的商业模式。
一般而言,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方式,以及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商业模式包含了很多的要素,其中,既有众多企业共同采用的红海部分,也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蓝海部分,而恰恰是这两者的有机组合,构建成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商业模式基础。
事实上,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商业模式中的重要内容,正在由少数企业所采用的蓝海战略演变成为所有企业都采用的红海战略。知识产权战略的缺乏对于一个高度依赖知识产权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灾难。即使是知识产权弱相关的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也将会损害其市场竞争能力。
知识产权对于不同企业的价值区别仅仅在于是进攻还是防守、是关键性战略还是支撑性战略。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知识产权在商业模式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变化。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不可回避的要素,也必然成为中国企业商业模式中的核心内容。唯其如此,才有机会成长,并进一步成为长青藤企业。
2 企业文化与知识产权文化
如何保证企业有机协调地发展,并进一步形成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一般认为,稳定而有效的制度流程体系是达成该目标的核心手段,但事实上,真正能够影响和决定商业目标的,不仅仅是制度流程,企业文化在其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关于企业文化,其定义有很多。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在其所著《企业文化塑造》一书中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而特伦斯和阿伦合著的颇具影响的专著《企业文化》中对企业文化所作的定义则是:“用以规范企业人多数情况下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不成文的规则体系”。概括而言,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活动中的价值观及其相应行为的无形规范体系。
企业商业模式是达成企业关键商业目的的基础性因素,知识产权则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商业模式中的重要因素,相应地,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商业模式推行、达成企业商业目的的核心要素,那么,知识产权文化也应该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和互动性。
就知识产权文化的概念而言,目前较为主要的一种观点是“知识产权文化是人类在知识产权及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影响知识产权事务的精神现象的总和,主要是指人们关于知识产权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方式。”具体到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文化也可以作类似的阐述,就是在知识产权战略及其相关活动中,企业和企业员工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总和。这可以理解成为对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广义理解。而笔者更愿意从狭义角度看待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简言之,就是一致性的知识产权认知、协同性的知识产权思想和层次,一生的知识产权价值观。而知识产权行为则更多地从可测量的角度体现为知识产权战略的体系内容,是知识产权文化的自然表现。
相对于企业的产品,服务。甚至于企业的制度,流程而言,企业文化乃至知识产权文化均表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无形性。作为一种文化,无形性确乎是其必然具备的特征,但是,文化也同时具备另外一个特征
渗透性。无形性和渗透性是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事实上,知识产权文化是企业在知识产权活动中的各类思想和行动的总和,是企业从上而下的一种氛围和活力程度体现,也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无形载体。
3 知识产权文化的战略价值
当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商业模式的重要内容时,就必须适时拟定和推进知识产权战略(鉴于知识产权具有滞后性的若干特点,知识产权战略往往更需前瞻性,也就是说,当知识产权尚未成为企业商业模式重要内容时,企业领导者就应有预见性地启动知识产权战略),这样才能保证知识产权不至于成为商业竞争的短板,甚至于有机会帮助企业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而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推行,绝非简单的目标和数字可以概括,需要上下一致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组织形态和简洁明确的知识产权行动能力,这些往往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有形因素,缜密有序的知识产权策略和管理,一个是无形因素,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知识产权文化。
对于创业型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往往是企业领导者的性格体现,即使是成熟企业,企业文化也会在保持延续性的同时,深深烙印上现任高管的性格特征。而企业知识产权文化较之企业文化,则更多地体现了当前企业领导者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和决心。作为一个耗资甚巨、耗时甚久的体系,知识产权战略往往更需要企业高层的关注与支持,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高层对知识产权战略的认识和支持程度,往往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内涵和渗透力。所以说,企业知识产权文化,首先是决策层文化,进而形成贯彻到全企业范围的知识产权文化。
另外一方面,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自身的内容往往不很复杂,战略关注更多的是一种愿景、一组目标,或者包括一些数据。而对于企业而言,不仅需要战略去“做正确的事”,同时也需要知识产权策略和管理去“正确的做事”,否则推行战略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归于失败。
知识产权策略主要确定了知识产权业务的实体内容,如专利布局策略、商标部署策略以及软件知识产权竞争策略等,这些策略必须围绕战略的核心目标而制定,进攻型的战略目标必须有以进攻型策略措施支撑,防御型战略目标则又需要防御型策略措施给予支持,但是,就策略本身而言,并不意味着进攻型战略下的策略都具有进攻特性。在具体策略的制定中,企业文化往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温和敦厚的企业很少会制定进攻性极强的知识产权策略,而一个嗜战好斗的企业也很难制定出温和稳健的知识产权策略,知识产权文化在策略的制定中往往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个是尊重知识产权概念。知识产权需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趋全球化和完善化的今天,尊重知识产权已经不再是道德范畴的问题,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市场竞争法则中。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将会在诉讼和纠纷的泥淖中难以自拔,不尊重自己的知识产权,则将丧失自己的竞争优势。尊重知识产权绝不简单地意味着交费,更需要通过有效策划降低费用甚至避免,并设计长期竞争路线,扭转知识产权的劣势。
第三个是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深刻理解国际和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并把这种理解结合到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则将获得更多的知识产权活力和优势,这种优势或者体现在成本的降低,程序的简化,或者体现在风险的管理、投资的多样化等等。
知识产权管理主要确定了知识产权业务的程序内容,包括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流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以及知识产权支撑体系等内容。这些制度流程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策略能否形成一个通畅的“绿色通道”,进而以一个高效、准确的方式向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传递知识产权策略和文化。
其实,知识产权对企业各类业务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如在采购环节,需要关注采购产品的知识产权瑕疵和知识产权担保,进一步考量能否通过知识产权措施提高供应商的忠诚度或降低采购成本,再如在研发环节,需要关注知识产权风险的辨识和预防、知识产权财产的积累与组织,而在市场与销售环节,则需要关注知识产权风险的控制和机会的挖掘。虽然关注的侧面有所不同,但是知识产权战略对于公司各类业务的价值是毫无疑问的——或者是成本降低,或者是市场准入,或者是差异化优势的保持,等等。事实上,通过知识产权业务对公司主营业务的支撑,也在有效地向各个业务单元传递着知识产权文化。
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无形载体,必须渗透到知识产权策略和管理中,才能更好的窥其价值所在。文化无形,文化也无处不在。知识产权策略与管理,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的有形载体,与知识产权文化这一无形载体互为倚角,共同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4 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与培育
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企业对知识产权依赖的程度。以此为基础,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首先取决于企业高层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决策,其次,知识产权战略对各业务单元的渗透与支持也是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良好的社会性知识产权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培训与教育,同样也是知识产权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公民,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文化同样也脱离不了社会性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氛围。目前而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形成,同时在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助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社会的知识产权环境对于企业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财产的角度看,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性体系化的知识产权环境,企业很难从知识产权战略中收获到实质的利益,也不会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过程里遭受到应有的惩罚,更不用说重视知识产权,形成企业的知识产权文化。从人员的角度看,进入企业的员工如果在社会上没有形成知识产权的初步认识,则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促使其形成知识产权基本认识,再进一步使其融入到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中。而在此过程里,企业员工仍然受社会知识产权环境的影响,而相对较差的社会知识产权文化会削弱其在企业氛围里的认知。可以看出,社会知识产权文化和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之间存在着相当强的互动性,彼此之间的影响既有可能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是负向的。
与此同时,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必要而有价值的培训和教育体系是不可或缺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不是简单的知识产权概念的灌输,而是一个分层次,分阶段的持续教育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紧密围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就一个企业而言,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对于知识产权战略理解的层面和方向一定是有所区别的。企业高管需要在战略和方向把握上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撑:而中层管理者则更需要在战略落实、策略部署等方面得到有价值的启示,对于基层员工,如何将智力资本转化为知识产权、如何防范风险发掘机会等实务性技巧和技能成为其最需要获得的知识。就一个员工而言,进入企业之初,其需要的是知识产权基本概念的灌输,而在其随后的工作中,需要根据其工作性质和知识产权理解深度,逐步提高知识产权素质和能力。在这个知识产权教育过程中,需要每个员工都能够理解知识产权战略,并把这种理解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形成渗透到每个业务单元和每个员工的知识产权文化。
在未来的竞争中,哪些企业能够充分使用和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哪些企业就会得到跨越式发展。一个企业,如果在同行业中拥有核心的知识产权,就可以在技术竞争中取得垄断地位和支配权,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商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如果不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就有可能被别人侵权,甚至把自己的成果拱手相让,失去优势;如果不会运用知识产权规则,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还可能招致相应的制裁,影响自身的利益。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保护知识产权就能保护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专利制度是以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为基础,在专利法的保护下,以独占市场为主要特征,以谋求发明创造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国际公认和通行的手段。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日趋国际化、关税壁垒逐渐拆除、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仅仅研制出了高技术成果或做出物美价廉的产品还不足以拥有市场竞争优势,只有将其依法获得专利权并得到切实保护的前提下,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作为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可以按照资本的各种运作形式进行运作,包括被用来投资入股、转让、租借(即生产许可)、信托、甚至抵押等等。据报道,目前西方国家许多企业的无形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比例超过了60%,知识产权已成为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产权形式,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收入已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作为我国独特产业的中国白酒产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品牌,保护好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对外贸易活动中,要善于运用知识产权这个国际通行法律武器,来取得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只有掌握了国际竞争的主
动权,企业方能以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
【企业知识产权】推荐阅读: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06-14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11-17
知识企业11-08
中心企业知识产权托管07-23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11-20
企业大学知识体系06-29
企业所得税知识09-19
中小企业与知识产权11-15
化工企业的安全知识09-07
优秀的企业文化知识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