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完(共8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艾迪和德诺的故事中感受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与深厚的友谊.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艾滋病人生活状况的相关资料,准备一首轻柔的钢琴曲和《朋友别哭》的歌曲.学生:搜集关于友谊,生命话题的诗句或名言,有关艾滋病的简短材料.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了解”生命药方”的意义,感受艾迪的友谊超越了生与死的界线,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听着同学们响亮的声音,看着你们花一样的笑脸,我感受到了生命是如此美好.那么当生命面临威胁的时候,什么才是拯救它的良方呢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新课文也许能带给你与以往不一样的感悟.齐读课题:《生命的药方》.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什么是”生命的药方” 为什么叫”生命的药方” 这”药方”能治好艾滋病吗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
1.自读课文,把语句读通顺,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词自学完成,也可以问老师.词语反馈(课件或卡片出示):杳无音讯,发颤,兴奋不已,摸脉,泪如泉涌,输血,艾滋病,阻止,偶然,帐篷,微弱.2.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艾迪和德诺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练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用简短的几个字来概括:熬草药,找医生,做游戏.三,精读,理解内容,进行情感体会(一)感受德诺的情感变化.小小年纪的德诺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他不仅要忍受病痛带来的折磨,在心理上也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品尝的痛苦.1.出示:第1段.(1)指名读.(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德诺要忍受怎样的痛苦呢(忍受着孤独带来的痛苦.)①从哪个词你体会到了他非常孤独,非常无助.”全都”躲着他„„
②让学生交流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和艾滋病人的遭遇.③联系课文内容,设想一下,此时德诺会想些什么呢
2.德诺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联系下文想一想,德诺患病后这种内心的孤独与痛苦还在课文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让学生勾画出相关句子,交流讨论.(1)一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找不到回来的路.(表现了德诺恐惧死亡,内心世界非常孤独无依.)(2)德诺的妈妈告诉艾迪:”德诺患病后,最怕的其实是孤独„„”(母亲最了解德诺,明白他内心的苦闷.)3.师:虽然他是不幸的,伙伴们全都躲着他,但他又是幸运的.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品读”只有大他4岁的艾迪依 旧像以前一样跟他玩耍,并决心要为他找到治疗艾滋病的药方”,抓住”依旧”“决心”等词,感受艾迪带给他的唯一希望和安慰!师:面对不幸染上艾滋病的德诺,作为他唯一的伙伴,艾迪是如何做的呢
(二)合作述情.1.自由再读课文,看看艾迪是如何给他快乐,给他友情,使他因为有艾迪而满足的.勾画求医过程这部分里使自己感动的句子.2.四人小组交流.出示要求:(1)读勾画出的句子.(2)说说自己的感受.3.全班交流出示有关句子:品读,引导体会情感.(1)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野菊花熬成汤喝,能减轻他的病痛.(想办法治病,给德诺治疗的帮助)(2)艾迪的妈妈不让他去找德诺,她„„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艾迪对这份友谊的执著)(3)艾迪在杂志上看到了一个消息„„(不放弃治疗,”兴奋不已”又看到了希望)(4)一天夜里,德诺„„想想艾迪的臭鞋还在你的手里,艾迪肯定就在附近.(感受艾迪的一只臭鞋对重病的德诺来说都如此重要.可想而知,艾迪在德诺心中的位置.艾迪把自己的球鞋送给德诺,给他安慰.同时表达出这样的意思: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都会陪伴着你,你永远不会孤单.)(5)艾迪依旧常常去病房看他.两个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病房便充满了快乐.(放弃求医后,艾迪陪德诺游戏,陪他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艾迪带给德诺无限的快乐.)小结: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德诺在艾迪的鼓励下,没有放弃与生命的抗争.在病房里,依然会传出笑声.说话训练:引导学生激起同情心,愿意为伙伴献出一份爱心.出示: 如果我是艾迪我也会();如果我是医生,我会();如果我是(),我会();„„
(三)感情升华.1.艾迪为德诺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 2.学习第8~9段.(1)艾迪陪着德诺的妈妈回家.两人一路无语,直到分手的时候,艾迪才抽泣着说:”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点拨:艾迪说的”药”指的是什么药(治病的药.)(2)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点拨:感受”泪如泉涌”.这是感激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尽管儿子离她而去,但儿子去得安然,幸福,满足.(3)”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住艾迪,”德诺患病后,最怕的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点拨:德诺妈妈说找到了的药方指的是什么(友情,友谊)(板书:——真挚的友谊)生命有时是脆弱的,但友谊可以让它坚强;疾病有时没有药方,但是对于生命本身而言友谊是一剂特别的”药方”.(4)什么是友谊 艾迪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两个孩子在人人畏惧的艾滋病面前,用他们友情的力量扬起了生命之帆.虽然德诺最后并没战胜病魔,但是友情给了他无尽的安慰.(通过交流搜集的有关格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友谊)所谓友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友谊是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友谊是宁神药,是兴奋剂;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友谊使生命坚强,爱与被爱都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
3.师: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那双球鞋.此时拥有朋友真挚友情的德诺,抱着艾迪的球鞋,静静地走了,安详地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有艾迪球鞋的陪伴,我想,德诺已死而无憾.虽然他已经去世,但我们相信他仍能感受到来自艾迪的友情.但如果没有艾迪的友谊,你能想象出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也许德诺会无比忧伤,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没有友情的支持,也许德诺不会坚持这么久„„)四,练习
1.课文读到这儿,相信德诺和艾迪之间的真挚友情已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关于友情,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体验以及课前积累,说说你的感受.2.交流.五,布置作业
人间真情还有许多,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友情,还可以是浓浓的亲情,质朴的邻里之情,难以忘怀的乡情„„今天的作业就是回忆生活中令你感动的真情,依照本文的写法,选择几件典型的小事,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第六课: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9.11”事件的相关资料.学生:搜集写亲情的名言或名篇.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难点:感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1.电脑情景导入(2001年”9.11”事件),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9.11”事件的大致情况.并询问学生:看了图片,报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四人小组交流)(恐怖分子可恶,亲情重要,世间充满爱„„)2.揭题.在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那一刹那,一段母子亲情的故事在这危难时刻演绎,这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齐读课题)3.看题质疑,导入课文: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遇难者打了三个电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遇难者打了哪三个电话 遇到难读的字,词勾画下来,多读几遍.2.检查初读情况.(1)交流识字,学词情况,重点指导”废墟”“婚姻”“悲恸”等词语,并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异同.(悲痛:伤心.悲恸:极其悲哀伤心.)(2)分小组分部分读课文.三,细读课文,感悟深情
1.学生反馈思考情况:遇难者给助手,律师,母亲各打了一个电话.2.课文里,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个电话 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感受那份人性中至纯至真的感情.(1)情况危急.①什么是”生死关头”(指关系到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时刻.)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 抓住”第 五十六层”“熊熊的大火”“爆裂声”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危急的气氛.②小组讨论:生死关头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在生死关头你会想到什么
③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生死关头的危急.(2)情感对比.①你觉得爱德华打电话给他的助手,律师是为了什么(财产,事业)并相机板书:助手,律师(事业,财产)②然而在这生死关头,他却没等电话接通,又拨打了第三个电话,因为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这是拨给谁的电话呢(母亲)(相机板书:母亲)③想象一下,他可能会在电话里给他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讨论并作答)④爱德华的助手与律师也推断,第三个电话很可能与他的遗产归属有关.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推断.(因为一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肯定有很多的话要说,特别是遗产的问题.在只可能打出一个电话而且说的话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推断这个电话应该与遗产归属有关.)⑤然而事实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为什么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登这句话 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人的”生命留言”
师总结:对于一位拥有巨额遗产的人,临终不是忙着处理自己的财产,也不是向下属交代工作,在生命危在旦夕之际,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母亲.电话传去的那一声”妈妈,我爱您”道尽了母亲的辛劳,也道尽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眷恋,道尽了儿子对母亲的牵挂„„短短的五个字,蕴含其中的爱的力量没法用任何东西来衡量.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儿女对母亲的深情不也是伟大的吗 这种超出一切世俗与金钱的纯真的感情怎能不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呢!”妈妈,我爱你!”简短的五个字,是爱德华最后一次向母亲袒露心声,最后一次向母亲表达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板书:爱),这一句看似平凡的话是儿子用生命来书写的.相机板书:妈妈,我爱你!(生命留言)⑥朗读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通过情感朗读,将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3.反馈说说你还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4.学生质疑: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不揭示电话留言的内容而是放到最后 作用是什么(设出悬念,增添了”第三个电话”的神秘色彩,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突出重点.)文章出现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留给读者猜想的空间.)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适当渗透本课在表达上的特点.(本课围绕”第三个电话”的内容是什么而展开,并层层设悬念.)四,学习生字及词语
抄写令你感动的句子(表达作者论点的句子).五,小结本课
1.在这篇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说出你们关于生命的看法吗 小组交流.六,拓展阅读,交流资料
1.人最需要的是爱,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爱是需要建立在相互付出的条件下的,特别是亲情之爱.)2.学习小组交流汇报,阅读课外资料.你做过孝顺父母的事情吗 交流一下.3.说说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六:作业:练习册
第七课:儿子的创意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3.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创意”的故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准备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学生:了解作者毕淑敏,搜集有关”创意”的例子.教学重难点
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让学生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意”的理解.2.引出本课课题:儿子的创意.读课题,并质疑.如:儿子的创意是什么
3.了解作者毕淑敏: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4.理清文章的脉络.(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起因,经过,结果.)(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起因:1~6段;经过:5~19段;结果:20段.)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 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从第一部分中可以感受到儿子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呢 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勇敢).在第一部分里,什么地方能感受到儿子勇敢的性格.(敢于参加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2)面对儿子如此自信的想法,母亲是何种态度,她为什么对儿子的举动不予理睬(母亲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件事不过又是儿子的异想天开,因为母亲认为像这样的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还得有钱.)2.母亲与儿子的不同看法,导致母子之间发生了争论.让学生自读事情的经过部分,找出儿子与母亲的几次争论,边默读边勾画,想一想,从每次争论中能看出什么 并能批注在课文旁边.(板书:三次争论)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何为”创意”
引导学生填表,相机理解课文.(1)第1次争论.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 母亲觉得一个小学生对于科技,建筑,根本懂不了多少,只有大人才能参加这样的比赛.而儿子毫不气馁,认为自己知识不多,但有创意.②从母亲,儿子的观点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对儿子的不信任;儿子的毫不气馁,坚持自己的想法.③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儿子勇敢
儿子敢于实践大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而且充满信心.(2)第2次争论.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
母亲认为建筑创意需要独特的风格,而儿子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儿子却是自言自语地将自己的创意讲述给母亲听,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回答了母亲关于”独特风格”的疑问.②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勾画出儿子的创意,借机体会”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说说你觉得儿子的创意如何(儿子的创意的确很有新意,从儿子具体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受到儿子的创意很具体,并不是随便的胡思乱想.)③这一部分里你能看到儿子的勇敢,自信吗(儿子能在母亲一次次的怀疑下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勇气与自信是难能可贵的.)(3)分角色朗读第3次争论,找出各自的观点,想法.第3次,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儿子,说这样的设计不可能实现.儿子则回答说,那是工程师的问题,与他的创意无关.在此体会”遐想”与”瞎想”的区别.总结:从两人三次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眼中的创意含义与儿子迥然不同,你能谈谈二人眼里创意不同的含义吗 如,母亲的看法:创意是成熟的独特的见解(或发明创造),学生最大的创意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儿子的看法:创意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有创造性的想象).3,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母亲对儿子能力的怀疑,不信任;儿子勇于创造,大胆尝试,面对阻挠毫不言弃.)(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勇敢,怀疑)4的敢于创造,勇于在母亲的怀疑面前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获得了成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面对这样的成功,儿子会是什么心情 母亲又会怎么想 她会对儿子说点什么呢 试着写写.(相机板书:成功,震撼)四,课外拓展
1.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对”创意”是否有了新的感知 其实”创意”并不难,它存在于敢于大胆尝试的人身上.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创意”的例子,教师也相机讲《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等故事.2.学了本课,听了这些故事,你的脑海里是否也碰撞出了创意的火花呢 有什么创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呢
第八课:和太阳比赛早起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词句的优美.2.体会诗歌表现的美好情怀,理解描写”我们和太阳比赛早起”的诗句,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配乐朗读的音频资料,日出的视频.学生:搜集歌唱祖国的诗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激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中的美好情怀.难点:走进诗歌,激发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引入课题
1.老师播放配乐朗读,学生感受.2.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谈感受)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描绘日出美丽景色的现代诗《和太阳比赛早起》.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理解题意.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试读全诗,读准字音.2.给诗歌小节编序号,想想每个小节的主要意思,并批注在旁边.3.分节朗读,并正音.4.说说读后感受:这首诗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1节 1.齐读第1节.2.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们”是在和太阳比赛早起(板书:我们,太阳)反馈:当„„当„„我们离开营帐,轻轻地走过它们身边.强调”沉睡”“梦里”.3.此时是什么时候(日出前)日出前,大地一片静谧安详,少了人群的喧闹,少了虫鸟的欢叫,而迎来了我们轻轻的脚步.4.为何我们会这样早起(是为了与太阳比赛早起)此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迫切,激动的心情)5.指导朗读下面的句子.“我们离开营帐,轻轻地走过它们身边.”
这句中的”它们”指谁 “轻轻地”说明了什么(“它们”指正在沉睡的森林,花草,小鸟和白兔.”我们”是一群有礼貌的孩子,悄悄起来,轻轻地走.所以要读得平稳,轻缓一些.)(相机板书:轻轻地)6.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四,指导阅读第2节 1.指名朗读第2节.(1)讨论:在和太阳比赛早起的过程中,我们是怎样做的 你能找到句中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吗 从这几个词,你体会到什么了
这节中”穿过”“跨过”“沿着”“奔上”这几个动词写得很确切,与”树林”“小溪”“小路”“山顶”搭配恰当.从这几个动词中可以体会到我们的迫不及待.(板书:穿过,跨过,沿着,奔上)(2)轻声朗读这一节,想一想我们和太阳谁更早起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看,东方的云彩在变颜色,是不是比不过我们,云彩呀,你才悄悄地红了脸 “说明此时太阳周围的云彩颜色正发生变化,太阳正要升起.这一句写得多有趣,它让你想到了什么呢(日出前,太阳睡在厚厚的云层里,太阳醒来后,它的光芒便会渐渐地从云层中穿透出来,染红云层的脸;说不定云彩是为还在”被窝”里的太阳害羞而脸红的呢.)从”云彩在变颜色”我们可以看到太阳正要升起,这便是——日出时.(3)日出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别嚷!轻点轻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中怎样形象生动地写出太阳升起的情景 “花草树木”“小鸟”这时是怎样的心情
“别嚷”表达”我们”屏息等候太阳升起的激动心情.”露出头顶”“露出眉毛和眼睛”“露出笑脸”,最后”跳起来”,把太阳拟人化了.太阳升起来了!”花草树木”“小鸟”都非常兴奋,实际上是写”我们”兴奋的心情.(4)教师出示日出视频,让学生看着视频听老师朗读课文相应的诗句,感受日出的壮观与美丽.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2节,朗读时要突出人物激动,兴奋的心情.五,学习第3~4节
1.我们和太阳比赛早起,比赛的结果怎样(我们赢了)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我们是欢迎太阳的仪仗队,我们走在太阳的前面,是我们挥动着红旗,把太阳迎接到人间.)相机理解”仪仗队”.(板书:迎接)2.让学生自由读读第3节,勾画写日出后大地景色的句子.”看着它照遍山河田野„„矫健.”
诗中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描绘太阳 抓住了哪几个形象的动词 诗中采用了拟人手法描绘太阳,让人感觉太阳如同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充满活力,意气风发.抓住了”照遍”“走进”“唤醒”几个动词.3.发挥你的想象,说说太阳迈着轻盈,矫健的脚步还会去哪些地方
句式训练:(出示课件)是我们挥动着红旗, 把太阳迎接到人间;看着它, 看着它, 看着它, 它的脚步多么轻盈,矫健.4.我们迎接着太阳,此时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我们为什么如此期待日出
“我们”怀着迫切激动的心情迎接太阳,迎接更美妙的一天.因为一日之际在于晨,祖国的早晨阳光灿烂,多么美好,我们希望祖国将拥有更美好的一天.(板书:祖国的早晨,美好的一天)5.引读第4节.面对徐徐升起的红日,面对沐浴朝霞的小河田野,村庄果园,”我们”完全沉浸在光的世界,美的海洋,我们放开喉咙,唱起歌来,让我们尽情欢呼——祖国的早晨,让我们举起双手——迎接更加美好的一天!此时此刻,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对太阳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祖国的爱.六,课堂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课后第2题的两个句子,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它们的妙处.3.交流展示自己搜集的歌唱祖国的诗歌.综合性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登山看日出.七、家庭作业:做练习册
积累与运用(二)教学时间 3~4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AABB式叠词的反义词,感受汉语构词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认识汉语丰富的表达形式.2.在阅读中注意了解文章的线索.3.能将自己的创意清楚地告诉大家,与大家交流,分享.4.学会从小处入手,写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充满童趣的一天.教学准备
提供洋溢现代儿童情趣的习作范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从小处入手,写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充满童趣的一天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自读,互读词语,读准字音.2.想一想,这些词在构成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感受.3.你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有不明白的可利用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4.观察左右两边的叠词,想想它们的意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你还能找到相似的词语吗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词语,加深理解.(松松散散——结结实实)(歪歪斜斜——方方正正)(冷冷清清——热热闹闹)(哭哭啼啼——欢欢喜喜)(偷偷摸摸——磊磊落落)(扭扭捏捏——大大方方)二,词语拾趣
教师激趣: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词义最丰富,最奇特,最有趣的文字了,人们利用汉字玩出各种游戏,比如对对联,说绕口令,接歇后语,猜灯谜等,玩法真是层出不穷!今天咱们也来玩一个有趣的汉字游戏,那便是词语转换.要想 转换得好,必须了解游戏规则.1.默读书中举例,思考它的规则是怎样的
(第一个词中的字必须有一个在第二个词里出现)2.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鼓励学生多说.(1)风格→风光→观光→(壮观)→壮丽(2)遗憾→遗言→(语言)→(语文)→文学 遗憾→遗言→(言论)→(论文)→文学 遗憾→遗言→(失言)→(失学)→文学 遗憾→遗言→(前言)→(前文)→文学 遗憾→遗言→(戏言)→(戏文)→文学
(3)清凉→(凉快)→(快乐)→(乐观)→(观光)→霞光
清凉→(清爽)→(爽快)→(快乐)→(乐观)→(观光)→霞光 清凉→(凉粉)→(粉红)→(红霞)→霞光
清凉→(凉风)→(台风)→(阳台)→(阳光)→霞光
3.出示相似的题目,多做几次”词语转换”的游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出题,让其他同学进行转换.如:新鲜→鲜花→花童→童年 幸福→幸运→运气→生气→生活 身体→体重→重复→康复→健康 三,互动平台
1.教师总结本单元的课文:经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每一篇课文都是那么精美,它们文笔清新细腻,情感蕴涵丰富,思想美好崇高,如一道道潺潺小溪,洗涤我们心中的尘垢;如一声声牧童短笛,让我们在亲近美好文字的时候获得心灵上的感动.今天,有几位同学就本单元的课文展开了讨论,咱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说什么呢
2.分角色读读这几个人的对话.3.从于蓝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评价一下,本单元的课文感人之处各在哪里,哪篇课文给你的印象最深(《生命的药方》向我们阐述了友谊的真谛;《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让我们肃然起敬,我们不由得被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所感动,被母子之间的亲情所感动;《儿子的创意》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不平凡的创新精神,它震动了母亲,也震撼了我们——是的,不应该忘记,创造是梦想起飞的港湾,它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创新的含义;《和太阳比赛早起》使我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到了日出时美丽,充满生命活力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4.理解秦学,郝思的对话,清楚两篇课文的线索.5.补充”„„”里应该有的话.(《儿子的创意》是围绕儿子的勇敢创意与母亲不信任这条线展开的.)教师小结:每一篇课文都有一根线穿着,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让人感觉脉络清晰.当然有的文章线索很明显,但有的文章却需要你细细寻找,还有的文章不止一条线索穿着呢!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注意,让线索贯穿全文,做到脉络清晰.四,口语交际
1.带领学生回顾课文,谈谈收获体会.师:我们学了《儿子的创意》这篇课文,你能谈谈”儿子”为什么能得到国际大奖 你有什么体会呢
同学们,创意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创意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你们也像那位小男孩一样,进行大胆的创意,展示出你创造的天赋.1.理解题意,交流展示.(1)读题,清楚题目要求.选择项目设计介绍设计:设计的内容,设计的理由.(2)教师举例说明.(3)开始设计:可以画图样,可以写说明.(4)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要求:讲述者将自己设计的是什么,设计的内容,设计特点,设计理由等表述清楚.听者要认真聆听,可针对不清楚的地方向讲述者提出疑问.(5)全班交流.每组选一个最有创意的同学上台进行交流,师生相机进行评价.可从发言者的体态,语言,条理性,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评选创意,表述都不错的学生为”最佳创意者”.总结: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你认真观察,打破常规,多动脑筋,相信你会有很不错的创意.当然,在我们有不错的创意时,还要清楚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才会让别人欣赏到你的创意.在听别人的发言时,应细心聆听,看看对你有什么启示.五,自主阅读园地
1.教师介绍冰心和她的作品.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温柔亲切的感情,微带忧郁的色彩,含而不露的手法,清新秀丽的语言.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作者所爱颜色的变化.3.再读阅读提示,把自己的感受批写在旁边.4.全班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相机点评.5.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在本子上,并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反复朗读.六,习作百花园
1.学会本课生字“玉”、“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知道鸟岛的特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感情,进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玉”、“密”的写法。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鸟岛的热闹。
教学难点:
体会正是因为人类能与鸟和平共处,才使小小的鸟岛闻名中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验
(一)检查生字词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鸟岛。今天我们继续游览鸟岛,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2.多媒体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3.指名读,相机正音评价,并给多音字组词。
4.齐读词语。
(二)回顾第一小节内容
师:小朋友们词语读得真棒!上节课我们不光学习了词语,还初读了课文。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鸟岛吗?
生:喜欢!
师:这神奇美丽的地方在哪儿呢?谁来填一填?
多媒体出示:()湖()有一个叫“()”的小岛,那就是()的()鸟岛。
师:填得非常准确!我们一起来填一填吧!
(齐读第一小节)
二、视频导入,整体感知
师:青海湖鸟岛闻名中外,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多媒体播放青海湖鸟岛视频)
师:说说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只看了一遍就看出了这么多,你们真了不起!那课文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2、3两小节,注意读书的姿势。
(生自由读书,师巡视指导)
三、精读感悟,突破重点
(一)精读第二小节
1.多媒体出示第二小节
师:现在正值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去鸟岛能看到什么呢?
(指名读第二小节并评价)
2.师:老师这里有三个句子,谁来读读看?(多媒体出示)
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一群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一群一群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师:你们觉得哪一句用来形容鸟岛最合适?为什么?(生交流答案)
师:老师还有疑问,第二句说“一群鸟儿”不是也表示鸟儿很多吗?(生回答,师指导朗读,读出鸟儿的多)
师:这里的“陆续”能不能去掉啊?(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陆续”就是一群鸟儿飞来,过段时间又有一群鸟儿飞来,一个接一个,一群接一群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文中再来读一读吧!(指导读第二小节)
师:谁来读好这一小节的第一句?(指名2人读)
师:看来鸟岛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吸引了这么多的鸟儿来这里——我们来看看吧!(多媒体出示:鸟儿筑巢的图片)
师: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鸟岛就变得生机勃勃。让我们做一次回家的鸟儿,捧起书,开开心心地读一读第二小节吧!(齐读第二小节)
(二)精读第三小节
过渡:春天大批的鸟儿来到岛上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到了六月岛上会是什么景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谁来读?
(多媒体出示第三小节,指名读)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儿。
师:恩,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来到了岛上,猜猜看,都有哪些鸟儿?
生:喜鹊、麻雀(留鸟)、燕子、大雁、丹顶鹤(查查候鸟的资料)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多!鸟岛上啊,栖息着十几种活泼可爱的鸟类呢,来看看吧!
(多媒体出示:鸬鹚、鱼欧等鸟的图片)
师:这些鸟儿种类繁多,形态色彩各不相同,就叫做——各种各样。岛上的鸟儿共有十万多只呢!春天的时候,他们从四面八方都赶到这里来相聚,真不愧为“鸟的世界”!谁能通过朗读把这鸟的世界带到大家面前的?(指名读并评价)
师:除了各种各样的鸟儿,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密密麻麻的鸟窝。
师:书上怎么说?
生: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多媒体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师:恩,你读得真好!特别是“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读出了它们的意思。谁还能像他这样读一读的?
师:我似乎有种密不透风的感觉。鸟窝真多呀!
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3:我还看到了鸟蛋。
(多媒体出示: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师:鸟蛋怎麽样?
生:很多,而且有玉白色的、青绿色的。
(多媒体出示:鸟蛋的图片)
师:鸟蛋不仅多,颜色还很美呢!有的像玉一样白,有的青中带绿,十分漂亮!再看这个窝里还有一只刚刚从蛋壳里孵化出来的雏鸟呢,多有趣啊!这么多漂亮有趣的鸟蛋,谁来读读?
(指名读,指导读出鸟蛋的多)
师:这一段没有一个“多”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感受到了一个鸟的世界。六月的鸟岛真是热闹非凡!谁能读出这种热闹的感觉来?
(指名读第三小节)
(三)精读第四段
过渡:鸟岛真热闹呀!各种各样的鸟儿,密密麻麻的鸟窝,窝里窝外到处是鸟蛋,小朋友们,如果此时你就在鸟岛,你会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来看看游客们都是怎么做的吧!谁来读读这一小节?(多媒体出示第四小节,指名1人读)
师:从“伸手”和“随处”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伸手”:鸟很容易捉了,说明——鸟多。“随处”:鸟蛋太容易拾了,说明——鸟蛋多。
师:可是——(引读:却没有人去碰一下)
师:因为——(引读: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师:对呀,鸟是人类的朋友,从游人的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游客不光喜欢鸟,而且爱护鸟!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一读第四小节!(齐读第四小节)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谁给我们大家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句子: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指名读)
师: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原因是——
师:老师想把原因放在句子的前面说,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出示: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师:小朋友们看,这两句话虽然顺序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其实呀,在我们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这种带有原因和结果的句子。比如说:周老师刚才表扬了大家,因为大家书读得很棒!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因为大家书读得很棒,所以——”
生:周老师表扬了大家。
师:谁来学着说一句?
生1:我们没有做早操,因为今天下雨了。
师: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因为今天下雨了,所以我们没有做早操。”
生2: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帮助了别人。
师: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因为我帮助了别人,所以今天我很开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正是因为人们的爱鸟护鸟,所以这鸟岛成了鸟儿的世界,鸟儿的乐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鸟岛,去看一看各种各样的鸟儿,密密麻麻的鸟窝,五光十色的鸟蛋吧!捧起书,用朗读再现这壮观和谐的奇景吧!鸟岛,预备读!(齐读课文)
四、练写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玉、密
1.指名认读。
2.讲解“玉”。要点提醒:最下面一横要写得长一点,不能漏了一点,竖要竖在竖中线上。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玉“
3.讲解“密”。提醒注意点:笔画比较多,在书写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一些,“必”的这一撇要长一点儿。
4.师范写,生描红。
五、总结全文
二、我会读,还会连。(10分)
嫩疏钻惋烈聊瓣肤绕碉
三、我会选,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6分)
四、我会填。(6分)
五、我会填上合适的词语。(8分)
例:弯弯的(小路)
光彩夺目的()浓密的()
()的小溪()的春风
()的汽车()的葡萄
()的嗓音()的北京
六、我会趣填词语。(10分)
(海上)——(上海)()——()
()——()()——()
()——()()——()
七、我会辨字组词。(12分)
泼()绕()蜜()特()
拨()浇()密()待()
拔()挠()秘()诗()
八、我已经积累了许多优美的句子。(13分,每空1分)
1.花要叶扶,。
1.赠人玫瑰,。
3.篱落疏疏一径深,。这句诗的作者是。
4.那里,树木,周围有许多。(《日月潭》)
5.到了,葡萄地挂在底下,有的、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美丽极了。(《葡萄沟》)
九、我会用带点的字写句子。(7分)
例: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
渐渐地:
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
终于:
十、阅读。(20分)
小燕子搭窝
燕子妈妈要小燕子找些泥土、草根、枯叶,造一间美丽的房子。
小燕子飞到地上,看见翻松的泥土,急忙衔了一块。忽然,那泥土动起来了。哎呀!原来是条蚯蚓。
小燕子飞到草丛里,找到一根草根,她正想去叼,忽然,草根动起来了。啊,原来是秧鸡妈妈的鼻子。
小燕子飞到灌木丛中,准备去找枯叶,真奇怪,叶子飞走了。哟,原来她站在一只蚂蚱的翅膀上。
小燕子想起了妈妈的话:“要细心才能学到本领。”她认真地找啊找,终于找到了枯叶、泥土和草根,造起了一座漂亮的房子。
1.连一连,找出反义词。(2分)
松细心认真漂亮
粗心紧丑陋马虎
2.小燕子要造房子,它都把什么当成了泥土、草根、枯叶呢?连一连。(3分)
把一条蚯蚓当枯叶
把一只蚂蚱的翅膀当草根
把秧鸡妈妈的鼻子当泥土
3.读了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5分)
第一单元
1、《滕野先生》 绯红(fēi hïng):鲜红。标致(biāo zhì):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不逊(bù shùn):无礼。逊,谦逊 诘责(jiã zã):无礼。逊,谦逊 落第(luî d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托辞(tuō cí):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油光可鉴(yïu guāng kě jiàn):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深恶痛疾(shēn wù tîng jí):厌恶、痛恨到极点。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î):﹤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2、《我的母亲》 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责罚(zã fá):处罚。气量(qì liàng):胸怀,度量。质问(zhì wân):根据事实提出疑问;责问 广漠(guǎng mî):广大空旷。宽恕(kuān shù):宽容饶恕。管束(guǎn shù):遏制自由行动或言论;约束,使不越轨。文绉绉(wãn 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3、《我的第一本书》 幽默(yōu mî):言谈、举止有趣而意味深长。凄惨(qī cǎn):凄凉悲惨。奥秘(ào mì):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4、《列夫•托尔斯泰》 黝黑(yǒu hēi):黑;黑暗。滞留(zhì liú):停留不动。愚钝(yú dùn):愚笨,不伶俐。器宇(qì yǔ):气概,风度。禁锢(jìn gù):束缚,限制。轩昂(xuān áng):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犀利(xī lì):﹤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侏儒(zhū rú):身体异常矮小的人。酒肆(jiǔ sì):﹤书﹥酒馆。尴尬(gān gà):﹤神色、态度﹥不自然。藏污纳垢(cáng wū nà gîu):比喻包容坏人坏事。粗制滥造(cū zhì làn zào):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郁郁寡欢(yù yù guǎ huān):心理苦闷。黯然失色(àn rán shī sâ):面容和眼神阴暗下来。鹤立鸡群(hâ lì jī qún):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正襟危坐(zhâng jīn wēi zuî):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颔首低眉(hàn shǒu dī mãi):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有加:又加深了
一层。诚惶诚恐(chãng huáng chãng kǒng):惶恐不安。无可置疑(wú kě zhì yí):不能怀疑。广袤无垠(guǎng mào wú yín):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5、《再塑生命》
第二单元
6、《雪》 博识(bï shí):学识丰富。美艳(měi yàn):美好艳丽的样子。消释(xiāo shì):﹤书﹥消融;溶化。褪尽(tuì jìn):颜色退没了。凛冽(lǐn liâ):刺骨地寒冷。升腾(shēng tãng):﹤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脂粉奁(zhī fěn lián):装胭脂和香粉的盒子,化妆盒的古代称谓。奁:盒子
7、《雷电颂》 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污秽(wū huì):不干净﹤的东西﹥。犀利(xī lì):(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迸射(bâng shâ):向外溅出或四散喷射。
播弄(bō nîng):摆布。雷霆(lãi ting):雷暴;霹雳。虐待(nǜe dài):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拖泥带水(tuō ní dài shuǐ):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9、《海燕》 苍茫(cāng máng):空阔辽远;没有边际。胆怯(dǎn qiâ):胆小;畏缩。
翡翠(fěi cuì):一种矿物。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有玻璃光泽,可做装饰品。
精灵(jīng ling):①鬼怪。②﹤方﹥机警聪明;机灵,聪灵。
蜿蜒(wān yán):①蛇类爬行的样子。②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10、《组歌》(节选)执拗(zhí 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馈赠(kuì zâng):赠送礼品﹥。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真谛(zhēn 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 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xiāng qiàn):把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内。酷肖(kù xiào):酷似。
长吁短叹(cháng xū duǎn tàn):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海誓山盟(hǎi shì shān mãng):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千山万壑(qiān shān wàn hâ):山峦连绵.高低重叠。盛气凌人(shâng qì líng rãn):傲慢的气势逼人。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 蓬蒿(pãng hāo):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咫尺(zhǐ chǐ):比喻距离很近。狼藉(láng jí):乱七八糟,杂乱不堪。呐喊(nà hǎn):大声喊叫助威。自不量力(zì bù liàng lì):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相形见绌(xiāng xíng jiàn chù):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精巧绝伦(jīng qiǎo juã lún):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美味佳肴(měi wâi jiā yáo):味道鲜美的食品。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萧瑟(xiāo sâ):形容冷落、凄凉。和煦(hã xù):温暖。吞噬(tūn shì):吞食;并吞。
干涸(gān hã):﹤河道、池塘等﹥没有水。裸露(luǒ lîu):没有东西遮盖。戈壁滩(gē bì tān):指地面几乎被粗沙、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荒漠地带。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13、《旅鼠之谜》
媲美(pì měi):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挑衅(tiǎo xìn):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鼠目寸光(shǔ mù cùn guāng):比喻眼光短,见识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辅,帮助,辅助。绞尽脑汁﹡(zhi):绞,挤压。形容费尽心机,苦思积虑。
14、《大雁归来》
缄默(jiān mî):闭口不说话。狩猎(shîu liâ):打猎。凋零(diāo líng):草木凋谢零落。滑翔(huá xiáng):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目空一切(mù kōng yī qiâ):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15、《喂――出来》
哂笑(shěn xiào):讥笑。牟取(mïu qǔ):非法谋取利益。黑咕隆咚(hēi gū lïng dōng):形容很黑暗。
拍板(pāi bǎn): ①打拍板。②商行拍卖货物,为表示成交而拍打木板。③比喻主事人做出决定。
颤颤巍巍(chàn chàn wēi wēi):抖动摇晃﹤多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莫衷一是(mî zhōng yī shì):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ãng zhú):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不容置疑(bù rïng zhì yí):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慷慨大方(kāng kǎi dà fāng):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一视同仁(yī shì tong rãn):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任劳任怨(rân láo rân yuàn):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众目睽睽(kuí)﹡: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理很坦然。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形容非常深,也比喻不易捉摸。第四单元
16、《云南的歌会》 蹲踞(dūn jù):蹲或坐。酬和(chïu hâ):用诗词应答。
熹微(xī wēi):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譬喻(pì yù):比如。淳朴(chún pǔ):诚实朴素。悠游自在(yōu yïu zì zài):悠闲自在。引经据典(yǐn jīng jù diǎn):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即物起兴(jí wù qǐ xìng):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龙吟凤哕(lïng yín fâng huì):龙在吟啸,凤在鸣叫。哕,鸟鸣声。
17、《端午的鸭蛋》
腌(yān):把鱼肉蛋蔬菜果品等加上盐、醋、糖、酱等。
门楣(mãn mãi):门框上的横木。
苋(xiàn)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子椭圆形,有长柄,暗紫色或绿色,花绿白色,种子黑色,茎和叶可以吃,是常见蔬菜。
籍贯(jí guàn):原籍,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
城隍庙(chãng huáng miào):古代供奉护城、主管城的神的庙宇。肃然起敬(sù rán qǐ jìng):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佩。
囊萤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yìn﹥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来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映雪,用雪的反光。
18、《吆喝》 囿(yîu):局限,拘泥。钹(bï):打击乐器。招徕(zhāo lái):招揽。铁铉(tiě xuàn):一种铁器,形似“U”型 合辙押韵(hã zhã yā yùn):形容非常押韵。
饽饽(bō bō):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秫秸秆(shú jiē gǎn):去掉穗的高粱杆。
油嘴滑舌(yïu zuǐ huá shã):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随机应变(suí jī yìng biàn):随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19、《春酒》
家醅(pēi):自家酿的酒。醅,这时泛指酒。顾名思义(gù míng sī yì):观其名称就可推想其含义。
一马当先(yī mǎ dāng xiān):形容领先、带头。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20、《俗世奇人》
怵(chù):惧怕 抠(kōu):用手指或细小的东西从里面往外挖。逢场作戏(fãng chǎng zuî xì):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2.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失、这、左、右、应、该6个字。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教学重点:掌握该字再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左、右两个字“横、撇”写时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
2.回忆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复习词语(课件演示)
走失 这时候 左右 应该
(三)出示生字
失 这 左 右 应 该
(四)学习生字
1.仔细观察哪些字有一样的地方?(课件)
失、左、右是独体字。
这、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结构特点是什么?
该是左右结构的字。
2.先学习3个独体字。
(1)失:你想怎样记住它?写时注意什么呢?(汇报)
老师想和同学们比比,看谁写得好,愿意吗?(师生同写)
组词
(2)出示左、右两个字
这两个字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学,看看你想怎么学。
学生汇报。
区别“左、右”两个字“横”写时的不同。
左字横短,右字横长。
指导书写:左:横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稍向上倾斜,要写得短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要写得舒展些,工字写得偏右些。
右:横同样在横中线往上一点的地方起笔,要写得长一些,撇起笔在竖中线上,口字写得扁一些。
生练写。
(3)接着学习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出示这,指读。
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
远——这进——这过——这(课件演示)
写时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还要注意什么?
指导书写:先写文,点起笔在竖中线上,横在竖中线稍微往左一点的地方起笔。注意“文”字的捺变成了长点,要穿过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点。再写走之旁,点起笔比文字的起笔稍微低一些,横折折撇起笔在横中线上,捺要包住文字,写得长一些。
(4)下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应(指读)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想怎样学这个字。
1.注意说话的语气
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说话,才会让人听起来舒服,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悦耳动听的话语能让我们是事半功倍,更容易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2.交际指导。
⑴先读两组句子,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亲身体验一下什么样的语气更容易让人接受。
⑵认真思考,针对三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更恰当。
⑶发言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让别人能听得更加清楚明白,听出你的真挚情感。
3.交际范例.
⑴妈妈让我学钢琴,我想学画画。我会跟妈妈说……
示例:妈妈,我真的不喜欢学钢琴,我最喜欢的是画画。请您让我学习画画吧!
⑵上学迟到了,老师批评了我。下课后我对老师说……
示例:老师,您好!早上起床后,我肚子突然不舒服,所以来晚了,下次我一定及时向你请假,请您原谅!
⑶看到同学洗手后忘了关水龙头,我会跟他说……
示例:同学,你好!我们国家的淡水资源很珍贵,洗手后请及时关掉水龙头,好吗?
二、识字加油站。
1.这是一个公园的导览图,学会看导览图,可以帮助我们提前规划好游览路线,还可以让我们快速找到要去的地方,例如餐厅、卫生间等,能够缩短路程、节省时间。
2.如何看导览图呢?
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分清方位,在基于自己出发的地点,这样就可以知道哪个方向有什么景点了。
三、字词句运用。
1.补充合适的词语,再说说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⑴在表示事物的词语前加上合适的形容词或成语,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事物的特点。
例如:
蓝蓝的天空、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的天空。
温暖的阳光,金色的阳光,火红火红的阳光。
广阔的田野,金黄的田野,生机勃勃的田野。
和煦的微风,凉爽的微风,柔情似水的微风。
碧绿的柳条,柔软的柳条,婀娜多姿的柳条。
宽广的草坪,翠绿的草坪,郁郁葱葱的草坪。
⑵一场春雨过后,到处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一丛丛小草偷偷地探出了脑袋,翠绿的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东张西望。生机勃勃的田野里,五颜六色的小花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太阳暖暖地照在枝头,小鸟们在叽叽喳喳地装备上学呢!春天好美啊!
2.根据不同的提问,读读下面的句子。
朗读时根据不同的提问,朗读的侧重点也不同。
⑴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重读“种子”。
⑵种子睡在哪里?
重读“泥土里”。
⑶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
重读“松软的”。
四、书写提示。
1.“底、原”是左上包围的字,书写这种结构类型的字时,撇要写得伸展,被包围部分不要写得太大。
2.“处、递”是左下包围的字,书写时,捺画要写得伸展,牢牢托住被包围部分。
五、日积月累。
作者介绍: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注释。⑴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原:原野
⑷枯:枯萎。
⑸荣,茂盛。
2.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六、我爱阅读。《笋芽儿》
1.查字典,深入理解文中拟人化的动词,并试着仿写几句话。
2.谁帮助笋芽儿长大了?
在春雨姑娘的滋润下,在雷公公的呼唤声中,在竹妈妈的关爱下,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笋芽儿长大了。
七、快乐读书吧
图故事简介
———约翰·杜威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 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 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 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 形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 就是教育。新学期, 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词串识字更是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仅仅是几组词语, 但排列整齐、意义上有联系、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教学设计新颖多样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教起来却并不轻松。但是, 第一个单元的教学围绕识写词串展开, 一个单元的词串教学进行下来, 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我感受最深的是低年级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有了很大的飞跃, 课堂上思维活跃, 想象能力、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颇有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 我习惯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将自己游玩的一些照片, 有意识地给孩子们看, 一起分享快乐。快乐之余,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识字、表达的能力。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师将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回味和孩子们分享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在《识字2》第二课时的教学伊始, 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几张我在各地旅游时的照片。孩子们很羡慕, 一直追问我:“这是什么地方?真美啊, 下次我也要去玩!”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笑着看看他们说:“孩子们, 让我们跟着书中的小导游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广西桂林山水, 那里的景色也十分美丽, 你们想去看看吗?”话音未落, 37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 小身板坐得笔直, 齐声回答:“想!”美好的一课拉开了序幕。
在备课的过程中, 我仔细观察了教材中的插图, 本篇插图色彩鲜艳清晰, 大篇幅的山水画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另外三幅小的插图分别展示了桂林最有特色千姿百袋、惟妙惟肖的山峰, 以及具有独特民族风貌壮乡人对歌的场景。看完照片我指导孩子们回到课本上, 细致看图, 问他们在图上看到了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 用完整清晰的话语表述出了图中的景物。观察插图, 培养孩子们细致观察图画的好习惯, 此时相机鼓励孩子畅所欲言, 爱上自我表达。
这时, 几位去过桂林的孩子都不甘寂寞, 绘声绘色地为大家介绍了桂林很多的景色。如游览过漓江清澈见底的水, 看见一座像大象一样的山, 还有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在竹筏上漂流, 等等。听了同伴们的介绍,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了。他们纷纷举起小手, 表达看完图后自己的感受。而陈西恩同学的感受, 让我印象最深。她说:“我看到了图中的倒影。”“你能告诉大家你看见了哪些景物的倒影吗?”她说:“只有水特别清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倒影, 我在清澈见底的碧波上看到了秀峰的倒影, 就像有两个世界。水上一个世界, 水下一个世界!”此时, 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有了好的榜样, 词儿自然就能读好了。我鼓励孩子:“你们说得这么好, 能读得更好吗?”伴随着轻音乐, 孩子们陶醉在桂林美丽的山水画卷中, 一边读着词语, 一边用心细致地感悟着中国文字的魅力。词语读得更好了, 话也说得更加连贯流畅。书本里一个个凝固的词语被孩子们优美的朗读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仿佛跳跃到了一幅幅秀美的风景图画中。这一节课, 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了美景、美词, 插上想象的翅膀, 和着动人的语言, 向着美好的方向翱翔。
在第一单元的《识字1》教学过程中, 我与孩子们一同分享了我国传统的风俗和习俗。民俗知识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让孩子们兴致盎然。他们谈论着自己在节日里与家人、伙伴们一起玩耍着丰富多彩的游戏, 仿佛也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代。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深层次朗读, 不仅夯实了基础, 而且韵文读出了韵味、读出了甘甜。
又如《识字4》中的词串, 孩子们找到了自学的方法, 也是我之前有意引导的方法———借助书本中的插图, 将词与图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理解, 比起死记硬背,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还学会了自己利用字形分析生字、理解词义, 如“晴空、温暖、晾晒”都有日字旁, 因此一定和太阳有关;“眼睛、瞄准、眺望”都和眼睛有关;“东海、黄河、长江”一定和水流、江河有关, 等等。课堂此时成为了学生自学自悟的乐园, 孩子们积极思索, 探寻出了一条又一条学习词串的捷径。而我不仅轻松教学, 内心还充满了自豪和满足。我相信, 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 孩子们习得的知识, 记忆会更加深刻牢固。枯燥的授课变成了表达自己、心与心碰撞的平台, 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快乐的天地。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背景介绍: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一线的大多数教师总是让用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来教学,结果孩子们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教学,我旨在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孩子们能够乐学,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用了“复习导入新课——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探究规律,区别‘礻、衤——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小结——自主识字,指导书写”这几个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礻、衤”两个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区别易于混淆的“礻、衤”这一组偏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小朋友,这学期的《识字4》我们已经辨析了“木、禾”“、艹”“日、目”和“冫、氵”这四组形近偏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的形式出现的看图读韵文识字。
2.板书课题:识字7,生齐读。
【上课开始,交代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
1.(多媒体出示图表)看看图表上列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3.生自由读韵文的第一、二行。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互相正音。
4.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偏旁和韵文,让孩子们从画面中感受偏旁的区别。培养孩子们观察、探究能力、说话能力。】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识别两个偏旁的字
1.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礻”有关的字?指名说。
2.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1)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认识裙。
(2)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衤”有关的字?指名说说。
(3)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4)连起来诵读第一二两行。
【通过观看部首演变,让孩子们对部首和字的印象深刻。这样,孩子们学生生字的兴趣也变得浓厚,更好地记忆了生字。】
四、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
1.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这三幅图。
神话:我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自由说说。如:嫦娥奔月、沉香救母、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
祝福:请学生说一句祝福的话。
祖先:如图中画的原始人,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让孩子们通过学过、读过的神话故事来理解词语,感知词语和图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一看到图就能想到“神话、祝福、祖先”】
五、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神话、祝福、祖先”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第二组词语“裙子、裤子、衬衫”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
2.齐读词语。
【通过总结让孩子们明白两个偏旁的汉字的规律,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类似这种偏旁的汉字进行分类。渗透到这类词语,让孩子们产生梳理同类词语的意识。】
六、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读。
2.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集体交流:“礻”和“衤”要区别开。
4.教师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写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学中要做到扎实有效。我注重让孩子们先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比较两个偏旁的不同后,再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写字练习时,我们进行适当的讲评,并将孩子们写得好的字展示出来,让其他孩子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能够取长补短,在以后的练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所以本节课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揭示部首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汉字的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学习、理解词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学习中认识词语,领会词语。在学写生字前,再一次回顾两个偏旁的区别,回顾本课内容,再一次强调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完】推荐阅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完整版03-09
二年级下册语文02-27
二年级语文下册期中07-25
语文二年级下册生字09-08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09-21
二年级下册道法教案10-07
二年级语文下册作业01-02
健康教案二年级下册01-24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案09-27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