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写生教案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物写生教案(通用9篇)

人物写生教案 篇1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人物”永远是创作画的主题,他们想画各种各样的人,表现各种各样的人物动态,以表达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他们画的人却又总是“千篇一律”:圆圆的脑袋,直直的身体,木棍似的手脚„„显然,缺少一定的“画人”的技能,已阻碍了他们的发现和表达:在上周的版画活动《动态小人》中,好多孩子邀请“模特儿”摆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但是他们不知如何表现出这些动态,好多孩子向我“求救”:老师,这个弯下身体的人怎么画?老师,我不会„„孩子们不甘于画那“千篇一律”式的小人,却又不知如何下笔画出那形态各异的动态人物。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为孩子们“补上”这一课,让他们初步掌握一些画人的技巧,学习一些写生的知识,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需、所知、所感。

活动目标:

1、能够掌握采用动态线辅助的方法进行动态人物的写生,初步学习“整体——局部——整体”的写生方法。

2、能够细致观察,掌握“写生”的含义,避免简笔人物的模式画法。

3、能够为画面进行想象添画、完善画面。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铅笔、橡皮、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人物写生的范画(画中的人物身体用一条动态线表示),引导幼儿评价,激发幼儿学习用动态线辅助的方法画身体动作的方法。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觉得这幅画怎么样?

老师用一条线表示身体了,那这个人的身体动作是怎么样的?我们来学一学。

谁来帮忙把帮忙把身体添画好?要让身体的动作跟这条线一样!

(请一名幼儿上台添画身体轮廓)

xx画得怎么样?

身体动态画得很好,你是怎么根据这条线画出身体动态的?(把这条线当作身体动态,沿着它画出轮廓。这个方法真不错,我们给这条表示动态的线取个名字吧!)

这条表示动态的线叫做“动态线”。

二、教师示范人物写生画的方法,引导幼儿采用动态线辅助的方法,学习“整体(动态轮廓)——局部(衣物、装饰品等的刻画)——整体(线条整理、添画)”。

今天老师就请动态线帮忙来和大家一起玩画人的游戏,谁愿意做我的“模特儿”?

教师讲解示范:

1、整体动态的刻画:首先,我们来画他的头、脖子,然后画出身体动态线,沿着动态线画出身体线条,最后画出腿、脚,手。(用铅笔画)

强调两腿的画法,引导幼儿观察,避免腿部分开的“模式”画法,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写生。

2、局部细致的刻画:接下来我们该画什么了?

我们要把衣服裤子的样式、花纹等仔细地画出来,可以直接用水彩笔画。

(引导幼儿不必拘泥与原来的身体动态形状。)

3、整体画面的修饰:最后,我们要把画面上的线条整理一下。把不需要的铅笔线条擦去,需要的用水彩笔描画出来。

今天,我们学习了照着一个人把他画下来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写生。除了写生人,我们还可以写生什么呢?

引导幼儿添画:现在我们的这个人已经画好了,咦,他可能在做什么呢?他会在什么地方、和谁在一起呢?

三、布置幼儿作业,教师辅导。

1、今天,我们就用写生的方法来画人,注意要表现出人物的动态,然后进行细致的刻画,画出衣服裤子花纹等,最后为这张画进行添画,使画面更加漂亮。

2、请一位幼儿做“模特儿”,其他幼儿进行写生。

四、作品展评。

人物写生教案 篇2

一、准确把握人物的形体结构特征

在人物头像写生训练中,人物神态刻画有赖于以形体真实为前提。所谓的“以形传神、寓神于形、形神兼备”,就是说必须以形体真实的真实感的表现为基础,否则,素描造型就没有说服力,人物的神态刻画也就无从说起。因此,必须准确地把握人物头像的形体特征。

在教学中观察形体,分析结构特征阶段,反复地强调,让学生认识到“形体的准确”,只有在从整体到局部的反复比较、逐步推移、调整的过程中,才能达到肯定。因此,在写生落笔的第一阶段,以直线作为造型手段,去把握形象的动态、比例、五官的位置,强调运用直线,其原因在于直线能明确显示比例的长短、线段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以及形体轮廓转折的位置,等等。特别是线段与线段相切的点,即通常所称的“结构点”(骨点、窝点或高点、低点),是构成检查形体正确与否的基本依据。

在前期的第一阶段,切不可涉及过多的细节,而应有意识地排除五官细节,着重理解头骨、肌肉在外部造型上的规律。刻画时眼睛不能一直盯在某一个线段或某一个局部,要善于通过内外联系,左右照应,上下关联,反复比较、抓住大的比例、大的结构和基本形体,准确把握对象的形体结构特征。通过用这种方法找形体比例、结构特征写生的五组单纯训练,学生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能够围绕骨点、形体结构、透视变化画出对象的形体结构特征。

二、捕捉人物头部的动态变化

人物头部动态范围虽然较小,但它的微妙变化却与人物神态的刻画和性格特征的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分析前苏联画家波罗夫斯基的绘画作品《光荣属于列宁》一画中的仰头前看的青年妇女;表情深沉、目光锐利侧视的知识分子和向右仰望的男青年的动态,分析体会头、颈、胸的微妙动态和表情、神态的刻画。画家对于不同性别、年龄、经历的人物动态的准确把握,通过仰、俯、侧、转的微妙变化,生动地揭示了人物的不同神态与个性特征,以及惊喜、专注、怀疑、恐惧等复杂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饱满、生动、富有视觉冲击力。

在人物头像写生中,要想捕捉对象生动的神态与个性特征,必须从构图开始就准确把握,而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后来的深入刻画。可以多画几个小构图练习,研究人物的动态、结构特征,从中选取最能表现对象动态及特征的构图。有了好的开始,接下来才能顺利深入。捕捉人物动态的最好方法是“中线结构法”,依据人的头部结构原理和面部五官的相互关系,去把握处于相对活动中的头部动态,以及头部的形体结构与透视缩形。

三、生动地刻画人物的表情与神态

头像写生所表现的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形象,因此,在对写生对象的形体、动态和性格特征与精神面貌进行深入观察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认识与感受,建立在对其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这将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充满激情地去表现对象。

以准确地把握人物头部的形体特征和动态变化为基础,对人物的表情与神态的刻画,重点应注意表现眉部、眼部、嘴部和鼻翼的变化。

眉和眼不仅在头部解剖关系有密切联系,在人物表情上也是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在我国关于眉与眼的文字描述中,就有所谓“眉清目秀”、“喜眉笑眼”、“横眉瞪眼”等说法。说明眉与眼对人物形象表现的重要,以及在人物表情神态刻画方面的密切联系。

四、写生与临摹相结合,提高造型能力

绘画艺术是直观的而非理念的艺术,艺术的学习过程,本质上是艺术表现方式的学习过程,亦即是如何将自然对象转换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学习过程,因此他人的艺术形式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任何绘画形式无一不是在他人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这也是美术史的价值所在。因此,多欣赏和研究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极为重要的。临摹作品,尤其临摹学习大师的优秀作品,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式,从中可获得表现方法和艺术效果的启示和滋养,从而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表现要求。我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向学生推荐中外绘画大师的优秀作品,例如,我国的绘画大师有:徐悲鸿、靳尚谊、陈丹青、陈逸飞、杨飞云等;西方的大师有:达·芬奇、伦勃朗、鲁本斯、普吕东……通过对大师作品的学习欣赏、讲析、研究性的临摹学习,学生体会到了大师技艺的精湛,准确流畅的用笔、虚实变化的微妙、造型的准确生动、整体的艺术感染力,以及精益求精、虔诚的艺术追求。在课堂素描头像写生中学会了认真观察分析对象,体会大师刻画对象的精髓。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劲头很足,互相激励,绘画水平提高很快,从表现对象的呆板、松散、结构不准到画面用笔松紧有度、结构准确、神态表情生动有了很大的飞跃。

对写生人物画的认识 篇3

中国画的写生造型本身有着多种因素组成,而形象本身是写生造型艺术生存的依据,以真写美,追求形神兼备。而“写”本身也是绘画理论中极高的审美概念,诸如以形写神,传神写照、传移模写、传写、写真、写生、写心……。写已成为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写画”的美学观点是一份值得总结和弘扬的民族优秀遗产。

写生人物画以线与面的结合,水墨的深与浅的变化,神与情的表现,笔的快慢节奏等诸因素组成的,同时出现了写生人物画所具有的特殊效果。

写生人物画的形与情趣、意趣都是以线于面的特点来完成的,从造型角度来看似乎是对写生人物必须画得像他本人(比例、结构),严格的造型训练往往被训练者越来越背离艺术而走入自然的摹仿但是从高度的艺术角度来看,“写”本身是宣泄倾吐、解脱、写生、描写、再现之意。

写生人物画又有着具体的人物特性来约束规定着作者不能随意性太大,多数作者往往大多是在人物发型上和衣服上大胆的做文章,从而达到写生人物画的效果。

从写生人物画作品来看,一位作者能够充分利用好笔墨变化来完成写生人物画,他的形与墨则恰如其分的掌握地好,结合地好,既有形又有墨,还有趣。一件好的写生人物作品,表现出来应该是你与模特之间所产生的内容,即客观有主观,才能够真正的感染人。多数作者是以目识对象,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动态及神情,而后再落笔。

作为毛笔造型,我认为谁能够把毛笔的走势和任务的形体很好的既然和好,使笔下的形象在线的造型中产生体积感,一笔下去,有笔、有墨、有形、有味,同时形神兼备,整体看画面既有取舍变化等。把最强烈的部分画出来即是好作品。

写生人物画中的笔墨随意性要小于花鸟画和小品画,但是也不能说完全被人物型体控制得全用焦墨去画准型体,如果这样去画写生人物画,似乎少了很多东西。本身任务写生是带着情感、质感、背景去完成的。它的笔墨运用就要具有针对性的变化。

首先要精心设计笔墨的处理,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补充皴、擦、点、染。

如画一位老人可以多用于焦墨画其结构,而相反画一位少女可少用墨焦,在适当的位置加以补充笔与墨的变化。落墨前应细心周到,统筹安排,有梳、有密、不散、不乱,既有变化,又统一。

但也不是绝对的焦墨与湿墨的搭配,也要看作品笔与墨的风格。如今,有成绩的作者也不少,风格和效果也不相同,如同样画一幅写生人物画,其中有刘国辉风格的,王子武风格的,相比之下,都是一干一湿,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笔墨变化和水墨的感觉。如果真正要说哪一种方法好,这要看作者真样去用笔墨变化把握住人物情与神的表达。

有的写生任务画更靠近写真些,而有的写生画则更靠近水墨趣味性,在着方面的表现要看作者本身的阅历和修养。如用重墨去画一名工人形象、工人的力量、工人的粗犷、救应当去追求“下笔既造型”。用笔讲究稳、准、狠,做到笔“得笔而出”。下笔既造型,造型必取势、得势,气贯于笔端,笔笔相随,形成很强的节奏感。

我认为写生人物画不能与文人画的笔墨划等号。写生人物画是在用笔墨反映时代的人物精神面貌。走向现代的写生人物画也就更有生命力和时代的特点。

写生人物画的发展很快,如成功的运用了中西的结合,前期有徐悲鸿、蒋兆和等大画家,到了现在有周思聪、王子武、方增先、刘国辉等一代大画家在努力的求索着、进去着、从形式上还有表现于不同的风格,如画家丁绍光的写生人物画,代表着点、线、面的组合交错等变化,也使少数民族的人物画更加生动形象。

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法来对写生人物画的追求,都不过于两种追求的方法:一种是怀恋传统、一种是追求新的东西,都是在探求提高写生任务化的水平。

潘天寿曾说过:“凡入笔意各出天性,或出清秀,或出混厚,各如其人,但出情趣,均成佳品。倘俗而韵,虽雕龙镂凤亦不足观。”

现在初学写生人物画的作者是不可能做到“提笔直取”“随意可得”。要由慢而快、循序渐进。先由造型能力的训练,既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三种能力结合好,变自然形象为艺术形象。

第二节 素描人物写生(全身) 篇4

一、目的与要求

人物全身像写生是素描基础训练的延续和提高,是素描教学系统的重要部分,有着丰富而广阔的表现空间。人物全身素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对素描问题深度的积极探索,从而不断积累和拓展自己的造型经验;更重要的也是实现从基础训练到艺创作,特别是人物画创作的根本手段和唯一途径。人物全身像写生同其它内容的素描训练一样,其它旨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作为中国画的线描来说,全身人物写生的线描训练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形体、结构特征。

二、全身人物的结构与比例

全身人物的结构首先为各部分结构的组合,包括脊柱、头、胸、骨盆、上肢、下肢等,这些外部形体关系可概括为“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其次是上述的结构关系在具体的写生对象,具体的空间状态下所产生的隐与显,虚与实,大与小,长与短,紧与松等差异与变化。二者结合,才是完整的结构概念。

人物的比例通常的头长为单位。我国成年人身高约为7个半头长度,从下颌到乳头至肚脐1头长,从足底到膝关节至大转子各2个头长,大转子连线至肚脐半个头长。

上肢约为3个头的长度,肩峰到肘关节1个头长,肘关节到腕关系1个头长度。

下肢约为四个头的长度,大转子到膝关节2个头的长度,膝关节到足底2个头长度。

以上为全身人物结构比例关系的简括表述,具有一般概念的意义,作为基础知识,是我们进行形体塑造的起点。然而,人物结构的比例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把结构比例知识只作一种概念去机械运用,就不可能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全身像写生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写生中要力求表现出模特的个性特征。有时为了表现的需要而主观地变更比例关系,以强化对模特的感受。

三、全身人物写生的基本要领

全身像写生要点和前面学习过的半身像写生要点是差不多的,其区别在于全身像写生比半身像面对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多一些,因而其难度就更大一些。我们面对的模特是生活中具体的人,不是概念化的人,因此如何把握和塑造人物形象的真实性是全身人物写生的关键所在,关衣人物写生除了不裸露在外面的面部,手部是描绘的重点之外,服装、动态、道具以环境氛围均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描绘的是幅画,应该注意整体的合谐,不是单纯的把人画像就完了。

其要点有以下几个:

一、构图要完整

构图的完整性,其要求并非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注意模特和道具,空间之间的协调关系,它们之间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二、动态要准确

全身像的动态复杂多样,要仔细分清上、下肢及二大块体积的动态关系。人物的表情不仅体现在面部,也要注意抓住肢体表情同人物神态一致性的内在规律,从而增强动态的表现力。

三、结构要到位

全身像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部分与结构在所处空间里都有其合适的位置。到位,就是找准这个位置,表现的恰如其分。如直立的人,虽然头和手很重要,但下肢、足部的刻画也是关键,如找不准位置,关系处理不好,人就立不起来,站不住,衣服的遮疬部分结构关系模糊,必须认真观察、比较,找出内在结构并适度地表现出来。

四、表现要真实

概念只能是认知的参照,不能成为教条,成为教条便僵化了,要尊重自己的视觉,把所见所想表现出来。表现要真实的的另一层含义是绘画语言要朴实,不要故弄玄虚,卖弄技巧,不要把所有掌握到的技法都拼凑在一幅作品上,要注意整幅作品的方法上的统一和谐,严格地说,只有真实地表现客观物象,才能创造出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

第四节 方法与步骤

素描写生是通过、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在不断地比较中来实现的,全身像写生过程通常是由以下三个阶段所组成的。

一、构图

不能简单地确定位置理解成构图创意,应该是通过认真的观察对象而产生的一种创作热情及表现欲望,并能运用动态、比例、形体及环境构成因素进行组合、穿插、取舍来实现的。当然,写生时首先应确定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通过“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的对应关系找出模特儿的动态特征和形体特征,然后对周围的场景作简要的勾勒。(如图2-2)

二、形体塑造

构图创意阶段已使作者对模特儿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而进一步关注的是“合理空间”中人的形体塑。要对由于动态使人体各部分之间出现的“显”与“隐”,“实”与“虚”,“大”与“小”,“长”与“短”,“紧”与“松”等变化进行深入刻画。特别是形体特征更不应放过,使所塑造的形体真实可信。(见图2-3)。

三、空间造型

形体塑造阶段主要是针对局部结构深入刻画,容易出现画“碎”了,“过”了的错误,这时要求作者回到整体、全局上来,对前面的塑造进行统一,大胆地整理结构与形体之间的关系,使之符合所处空间的位置并与形象感受相吻合。整体是原则,适度为要点,形体塑造阶段运用的多是“加法”,而这一阶段则多用“减法”,减去繁琐的描写,不必要的细节,使主题更突出。

四、调整统一

另外,还有几个问题必须强调。首先,边缘浅与空间的关系不能画“死”了“僵”了,否则造成边缘线游离该空间之外,其次,调子、背景和空间氛围是否吻合。再次,刻画的主体各局部与局部的关系是否和谐。

五、画人物写生尚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人物特征的表现

人物头像不仅有复杂的结构,更有丰富的表情。在循序渐进的素描写生中,先训练抓“形”,在较熟练地掌握了形的基本规律后,逐渐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样便要求头像的塑造时注意模特儿的形象特征。

鲁道夫·阿思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曾证明出人在视觉上存在两种习惯倾向,即整平化与尖锐化,在整平化倾向化的人往往强调对称,剔除细节,消除倾斜,有尖锐化倾向的人则产生分离,加强差异,强调倾斜。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造型,整平化的缺点更为有害,它易呆板的毛病是肖像个性化的严重障碍。

头像的生动神态的捕捉,主要取决于五官表情区的刻划。安格尔说:“画头像时,一个艺术家所最关心的就是让眼睛说话,即使是一般的眼睛,首先应该画眼窝,然后过渡到隆起的鼻子。眉毛的运动方向也是表情的关键,嘴角对微妙表情的变化反映更加细致准确。

(二)另外,手在某种精神状态下的意识的反应,也会把面部要隐藏的东西暴露出来。画家所作的是把他对手的观念与真的手的概念统一起来――用真的手的概念去研究手的用途,使用方法和规律。画手就先要了解它的结构,从几何结构,即从圆柱体、立方体来理解对的方法,手与表现,手与性别等等。

(三)衣纹:衣纹的表象来自人体的结构和自身的质地,产生衣纹的原因:(1)与人体的形体结构相一致,是力的作用,与人的运动或外力有关;(2)由服装本身的样式有关;(3)长期折叠形成的;(4)衣服自身垂力产生的垂感。

(四)线型与衣料的质地

由一料的质地不同,影响衣纹的形状如丝绸类的质地较薄的衣服,衣纹多而密,线型也较柔圆。麻布等硬质类衣纹多用折线、直线,线型方而短,呢绒及化纤织物,衣纹少而挺。我国传统绘画对衣着的造型,也有很高见解,并总结出一套不同于西画的完整的表现样式和体系,沈宗骞在《芥子图学画编·人物谈话》中说:“周围骨骼要从衣外看出,何处是肩,保处是肘„„,凡此皆骨骼之隐于衣中,而于作纹时随笔写出。”“先将裸体骨骼约定,后施衣服。”其中道出衣服结构与人体结构之间的关系。

以线为主画衣纹,须更加重视衣纹的提练,概括和取舍。写生时要充分发挥线条的疏密,长短,虚实节奏等效果,有时并带有一定的装饰性。这一点在中西绘画中有异曲同工的一致性。

(五)全身人物着衣写生

它是肖像画的一种,也是收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它在胸像的基础上,更推进一步,要求画者对整体的了解和掌握,对整个人物形体各部分的刻划与协调能力的提高。对人物个性的体现将是全面的,甚至包括场景在内。

(六)手的具体画法

手由二十七块骨和十六个关系组成,手背和形状几乎由骨决定,手骨有腕骨、掌骨、指骨组成。腕骨有八块,和足部跗骨一样呈不规则形。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

具体描绘手时,要掌握手的比例、体积和体积。手的体积有两部分,(1)手掌;(2)大拇指,手平放从侧面看,腕关节高,自指关节倾斜,被称为“降价式”象一级降低的台阶。

(七)小结

人物写生教案 篇5

(1)作画必须先“立意”,“意”就是画面所要表现的主题和意景,所谓“立意”即是构思的意思。因此,构图之前首先要确定画什么?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和意境?这就是风景写生程序的第一步,叫做“取景”。取景的过程,就是确定主题,构思意境的过程。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这个意思。

面对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不能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要多走走,多看看,熟悉写生环境,感受景物气氛,力求“遍而赏之”,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比较,选择最能表达自己的视点感觉,最能表现景物“情趣中心”的角度进行构图。

(2)西方绘画从文艺复兴到法国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一直是以一种写实叙事性的表达方式在发展自己的绘画语言,他们都用写实的绘画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照相术和物理光学分离理论出现后,影响了西方绘画的传统技术语言,为西方现代派绘画语言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19世纪末的法国出现了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的一批有共同艺术追求的画家,他们用一种新的视觉理念,以不同的方式看世界,以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由此拉开了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序幕。

我曾醉心于莫奈先生写意的睡莲,定格在不同时间段阳光下的麦草堆;塞尚先生对形体的解构重组,追求物体永恒的呈现;梵高先生绘画中卷动的笔触,激情的作画状态;马蒂斯先生那优雅的线色结合的东方韵味。我曾漫游在郁特里罗的街景中,体会那种凝重抑郁的美。同时代的中国绘画也在悄悄地发生着一些变化,有这样一批前辈,他们面对西方绘画时,没有放弃传统绘画的审美法则和传统文化的内核,以艺术家独立的艺术品质与精神和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对话,融合让“美”散发出无界限的“芬芳”。

瓶花写生教案 篇6

1、尝试用线条组合勾勒出瓶和花的外形,并用线条进行装饰。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能力。

3、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写生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瓶一只;花束,插入花瓶中放在桌子上,;写生板、纸、勾线笔、人手一份;图片ppt;;场景布置:桌上铺上深蓝色的纱巾,四周都撒上皱纹纸成的花瓣和少量的香水。

活动过程:

1、在桌子中间的桌上放置一瓶花,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说出花和花瓶的特征。

(1)花瓶中的花有些什么颜色?花有什么组成?(花茎、花萼、花瓣、花蕊);这些花瓣长得怎样?

(3)花插在哪里?花瓶是什么样子的?(说出花瓶的脖子、肚子、底座)。

3、观看PPt,欣赏不同材质绘出的瓶花。,提出写生要求:

(1)、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

错误方法。

(2)、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3)、不同角度的 和叶各有什么不同?(4)、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

现?

5、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中国人物画写生的重要性 篇7

关键词:中国人物画,写生,重要性

写生是西方写实绘画最基本的观察方式和训练手段,在20世纪初,被当时先进的知识阶层和革新派作为改造中国画传统唯一的办法和手段引入中国,并迅速地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渐成为中国画教育的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写生首先被用在人物的基本训练上,是学习中国人物画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既可以提高造型能力,又可以提高笔墨技巧。“师古人,师造物”,“师古人”就是学习前人的经验,“师造物”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写生中发现、寻找创作的内容和灵感,探索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寻找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点。

写生可以加深学习者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一个画家最重要的基本功和生活积累。写生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其形象含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具有美的视觉效果。最生动、最微妙、最丰富的色彩也常常来自于写生。写生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是学习者将知识、技巧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写生还是锤炼笔墨语言的最好方式之一,学习者通过写生可以检验自己对笔墨语言的把握程度。总之,写生可使学习者观察、了解、解剖、分析与整合自然形态,并在艺术化的过程中注重表现出创作者的个性化思维,把握写生过程中艺术语言特色的主观选择,变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形态为艺术创造中的主观意识形态,并使之产生相互相承的关系,因此,写生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写生是写意中最有生命活力的形式之一,它不是经过了长时间反复提炼的意象程式,也不是反复重复自己的意象程式,更不是临摹和仿制他人或古人的程式。写生没有意匠太多的处理,然而不论多差的物象原形,经过炼意的长时间处理,放足各种主观佐料,奇想妙得都会颇有滋味,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而无论何种形式,都必须是有生气、生机和生命力的。

写生在东方和西方都是历史悠久,并有共同性的,有人类共同的观察事物的方式和审美理想,也有因为文化传统的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别和矛盾。历代画家们不断努力,试图在写生的过程中使东西方风格融为一体,做到真正的“洋为中用”,或者“中西融合”。现在的写生一般是西方式的写生,主要以学院式教学的形式存在,以研究人和自然的造型与色彩规律为任务。写生方式在西方的兴起与人文主义思想、科学理念和艺术的关注重点从宗教的信仰生活向现实生活的转变有关,它的基本性质是将人与自然当作研究和表现的对象,即画家这个个体通过对客观物象的理解、分析和感受,然后进行画面的形式表现。

中国画式的写生与一般的西方式的写生的关键区别不在于面对对象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研究或非理性的表现,而在于从意象中提炼非程式化的程式,写“生意”。中国画是写意的艺术。写是书写,是有意味地用笔动作,是写意象。而意象是由对物象的观察而来,得到意象后,经过意匠的百般推敲提纯,使意象“程式化”而后写之,形成范本供人使用或复制,比如竹叶的“个”字、“介”字程式,树枝的“女”字程式等。只是一个程式被使用得多了,新鲜感就没有了,生机、生气、生意等全无,中国画便容易变得没有生气。

写生是弥补一般作品程式化倾向、气韵不生动倾向、摹古倾向及重复自己的倾向的唯一办法,它需要相对强的提炼与表现能力及创造性的能力。写生的不同,就有了中国画的不同“滋味”。

中国人物画有自己的对写生的理解和独特的写生方式,与西方式的写生及现在的一般性的写生不尽相同。艺术来源于生活。中国画中,有对物写生的肖像画绘制方式;也有顾闳中创作《韩熙载夜宴图》时凭记忆作画的离景再现写生方式,其画面图式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还有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这样的“写生”已含有归纳、创造的内涵。可见,绘画中创作与写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既是写生又是创作。写生与创造是密切相关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幅好的写生画可以成为一幅优秀的创作,甚至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写生只有作为习作时,才与创作作品是有分别的,而在中国画中,就是创作,就是作品。

中国画写生并不是眼睛看到就用手摹画下来,必须经过意象观察与提炼,尽管这一过程可能很短,但仍然必不可少。写生与临摹是不同的,写生揣意,运情摹景。写生是“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是我用我法,而临摹是学习他人或古人的程式,是中国画传统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临摹不但是中国画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中国画的一种创作方式。中国画靠临摹也能创作,但是单纯的临摹容易导致某种缺少生机的弊病。教师提倡写生,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扭转片面注重临摹而带来的这些弊端。创作者对物象的具体写照,应正确把握形态的造型特点及形态结构规律中的共性与个性之别,生活习性与自然环境中隐含的人文背景,并以创作者主观的艺术表现方式而体现对自然中某一侧面所引发的综合思考与思想命题,切勿让写生作品成为物体形态在画面的某种堆砌,而无学术思想可言,也体现不出任何有探索和拓展的痕迹。写生的根本,即透过描绘视觉形态表象而达到提升完善创作方法和张扬创造精神的一种思维方式。这两种的主张应贯穿于中国人物画写生及创作的始终。

提倡写生,并不是要否定临摹,排斥创作。它们是同一整体中的三个部分的合一,在每个单独部分中,都包含另外两部分的要素。所占比重的多寡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的。临摹不仅仅是单纯的临摹,而是要提倡创作性的临摹,并要把临摹应用到写生中去或在写生中同时参照临摹;写生要尽可能地有可供参照的临摹范本,并要创造性地使用,缩小写生与创作的差距。中国画由于其程式性的特质,它既可以通过象书法临帖那样来学习传承,又可以通过写生直接提纯个性化程式来存在,还可以通过创造性地建构新程式来发展。

色彩静物写生教案 篇8

色彩原理

任棵教师: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授课对象:

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运用理论;掌握水粉画的表现技巧;并体会色彩的造型,色彩的构成,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设置是面对06级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是对油画的学习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尤其是对色彩的认识大多数还停留在单一地以表现客观物象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为基点的写实色彩的阶段。色彩理论讲解对学生的色彩调配技能、色调的把握能力、色彩的理解能力、色彩的写生能力等各方面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理论讲述。

(一)色彩原理

(1)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物体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

(2)色彩对比: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比较出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被称为色彩对比。该想象分为两大类: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色相对比 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他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相对比。除了色感偏移之外,对比的两色,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

明度对比 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明度对比 将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较色彩的感觉,会发现黑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觉比较暗,明暗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明显,对配色结果产生的影响,明度差异很大的对比,会让人有不安的感觉。

纯度对比 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时,会感觉不太鲜明,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明,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纯度对比。

补色对比 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视觉的残像现象明显)。

冷暖对比 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中),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率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3)色彩调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称为色彩调和。同种色的调和 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方法为:使之产生循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形成强弱、高低的对比,以弥补同色调和的单调感。类似色的调和 以色相接近的某类色彩,如红与橙、蓝与紫等的调和,称为类似色的调和。类似色的调和主要靠类似色之间的共同色来产生作用。对比色的调和 以色相相对或色性相对的某类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调和方法有: 选用一种对比色将其纯度提高或降低另一种对比色的纯度; 在对比色之间插入分割色(金、银、黑、白、灰等); 采用双方面积大小不同的处理方法,以达到对比中的和谐; 是对比色之间具有类似色的关系,也可起到调和的作用;

二课堂作业(调色练习,小色稿练习)课堂辅导完成

写生课教案 篇9

——儿童线描写生画融入美术教学实践

【内容摘要】

写生课教学对学生美术技能和素养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新课程提出尽可能的运用自然环境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探索开发并有效利用地方美术资源,补充美术课教学内容,最大化的发展学生综合美术素养。写生课教学如何进入,怎样教学,如何充分发挥艺术社团的优势,寻求美术教学新突破,是我们一直在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寻求到把对古民居采风融入美术写生教学的课堂,以儿童线描画教学为突破口,掀起美术教学新特色。让孩子在艺术采风中增加社会生活经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文化,提高审美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写生的喜爱,并积极参与地方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承。【关键词】艺术采风 写生教学 线描画 策略

一、实践缘起 【案例描述】:

今天下午第一节美术课,四(2)班是一堂植物写生课,课前老师准备了一盆滴水观音和一盆巴西铁树,当老师把它们搬进教室,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老师搬进两盆植物干什么啊?”、“今天上什么课啊?”„„随着老师课堂深入,学生才知道两盆植物是拿来画画的,今天要上一节写生课。但当老师布置学生写生作业的时候,却发现有的学生迟迟不敢动笔、有的构图很小、有的线条极不流

畅、有的„„

从课堂上可以看出现在很多学生不了解写生,怕画不好不敢下笔画,回家不知道可画什么也不愿意画画,渐渐地对美术课失去兴趣。长期以来,美术教学的渠道以美术课本为主要教材,进行单一的课堂教学。要改变封闭的、被动的课堂学习为开放式、主动的学习,就要从学生的身边出发,从实际出发,将他们带入生活,引向自然、走向社会。针对学生厌学、写生技能差、审美能力低的现象,我们学校首先在社团定期开展艺术采风活动,并选择了儿童线描画写生古民居带 1 进了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线描画因使用工具简单,孩子容易接受,通过儿童学习线描画写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及扎实的写生基本功,培养孩子的观察、创造及表现能力,培养其作画的兴趣、耐心和毅力,磨炼孩子的意志。比如带学生去画古民居的老房子,不但要教他们注意房子的各种形态和结构,要注意环境的表现,认识它与人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在采风活动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民族古建筑的博大精深,提高审美及表现能力,并引导他们积极地参

与地方美术文化的传承。

二、实践依据

(一)新课程要求

新的美术课程目标要求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并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特别是地方美术资源来弥补国家美术课程的不足,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使学生的美术学习与他们的生活链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的多元化,以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从而使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文化的资源,提高自身美术基本的素养和综合素质,并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弘扬和拯救祖国的优秀

民族文化。

(二)学习线描写生画的教学意义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我们对儿童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据国外有关资料表明:儿童在绘画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可以把智商提高30%。因为绘画可以均衡的锻炼左右脑半球全面发展,这个意义远远超过了画画本身。为了帮助孩子学画,我们会给孩子买各种学画的书籍,但现在书店专门供儿童学画的书籍很少,大多是一些成人学画的技法性和简笔画之类的书籍,儿童学习绘画应主要以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为主,技法的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选择学习内容,不但要他们感兴趣,还要根据他们的生理、2 心理年龄特点、还要合理的教学方法。而线描写生是儿童学习绘画的重要内容之

一。

儿童学习线描写生不仅可以他们提高观察能力、造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美,从生活中积累鲜活的创作素材的能力,并可以根据他们思维特点的变化,帮助他们从培养想象能力等为主的绘画学习之中顺利转向以培养写实能力为主的绘画学习之中,成功解决学术界所说的“褪毛”现象,帮助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的道路。年龄较小的儿童早期学画还可以使他们手、腕及上肢的小肌肉群得到锻炼和发展,提高他们的精细操作能力。同时由于外出线描写生需要极大的耐力和抗干扰能力等,这对培养儿童形成广泛的兴趣,良好的性格和坚忍不拔的克服困难的耐力和毅力,提高儿童的非智力因素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生学习绘画的心理特征

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的绘画纯属游戏,是儿童赖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进行涂鸦,涂涂抹抹是每个儿童都经历过的。依据个体所具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通过个人特殊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这是童真、童趣的自然流露,也是儿童旺盛生命力的真实体现。儿童借助绘画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而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对言语的积极态度,致使小学生对其书面语言形式——绘画抱有积极、主动的热情,且容易画出相当好的效果。由此可以得出,小学的美术课不但迎合了普遍小学生的喜好,而且在小学教育中也有着重要和广泛的教育意义。毫无疑问,儿童很需要美术,美术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儿童成长和自娱的重要实践活动。《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美术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老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低段儿童由于其比较的意识差,把握整体的能力较弱,对客观对象比例的表现差距较大。然而,这种比例失调,不影响对客观事物所作的表现。他们总是把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地方画的非常大而详细。例如画写生人物时特别细致地反复描绘头部,身体的其它部位却因不自觉地忽视被画得十分简单,于是就产生了大头、小身体,这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概括与提炼,夸张与简化。同时,由于手腕和手指没有完全发育,以及眼、脑、手的配合不协调,动作不能控制自如,他们的线条则具有浓厚的天真、自然、纯朴、原始的稚拙美。恰恰这种造型和线条的稚拙美正是儿童年龄特点的表现,我们不应该去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横加干涉。如画得像不像、比例准确不准确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空间概念逐步树立起来,写实的成分逐步增加,例如能注意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能注意对象的大小比例、结构。近的细致刻画,远的简单概括,对事物观察较为整体;能注意人和物、人和环境的关系等,除了造型美和线条美还具有写实美。总之,只要能够体现他们的个性美就行。

三、实践目的

(一)体验民族美术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民族美术文化的传

承。

(二)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吸引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提高他们观察、体验、表现、创造美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

(三)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优化美术教育环境,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化

发展。

(四)探索美术校外活动教学的新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新型的、具有全面素质的美术教师。

四、实践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既重视全体,又充分体现个性,既注重课外采风,又紧抓课堂教学,遵循“全面提升学生的写生技能,传承地方民族美术文化。” 的核心理念,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凸现审美教育基本精神 4 的愉悦性、和谐性、创造性。我们力求在充满童趣与情趣的个人及集体的欣赏、交流、创作、评价、展示中,使学生尽情地参与、表现、体验写生学习的快乐,从而提升审美情操。并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展示和提高创设多种实践的场所、机会,使学生深入体验民族美术文化的魅力,在传承地方美术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夯实学生艺术人文底蕴。

(一)提高兴趣,增强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一般情况下美术教师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活动时,都急于传授技能和知识,如果不教学生画些具体的东西,就不算尽其职责。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把最重要的东西教给的孩子,那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信心。而信心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占何等重要位置,如何在线描写生画教学中给予孩子的信心,如果他们毫不困难地,潇洒自如地拿起画笔来表现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最有信心的时候。当一个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小学生,画什么才是毫不困难和发挥自如?经过多年教学实验证明,让孩子们拿着画在纸上凭着想象自由的作画过程。这种随意画的估且叫做乱画。自由随意地作画是儿童画涂鸦的显著特征,是每一个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儿童线描画教学中,老师应强化这种能力,使他们一开始就感到自己是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从而树立一种良好的学习心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拿着粗细不同的黑线笔,随心所欲的在纸上乱画,当他们无意中画出长、短线、粗线、直线、曲线等各种形态的线时老师应带着赏识的口吻说“这是长长的线”,那是“弯弯的弧线”、“这样的效果不错”学生们在这样涂鸦、乱画中,思维更活跃,手更灵活了,紧接着理解老师揭示和自己动手的能力也大增了。这样阶段的学习结束,虽然画面上只有些没有画出有造型意义的线条,但他却蕴藏了人类最宝贵的精神信心,并为线描写生打好了技能的基础。

(二)走进实践,有效体验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遵循基础性创造性相统一的原则,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建立了一种面向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习中取得有效的经验。儿童 5 绘画(美术学习活动)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而线描画又是这学习阶段最有趣有内容的过程,由于儿童单纯、幼稚、天真无邪,他们拿起笔来毫无顾忌。由着自己的性情来画,俨然似一位艺术大师,充满创造性,不受任何限制,也不受真实的约束,往往形成雅掘、梦幻,甚至荒涎的特色。正因为如此,毕加索感叹道,“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如果教师不解放自己的思想,不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去诱发儿童的创作灵感,而给他们套上一些条条框框,要求他们用工具把线条,画得直直的,把太阳画得圆圆的,让他们用橡皮反复擦,反复改等学生们就只能画得死板,毫无生气。这样教学,不但不能提高儿童的绘画技能,反而会使他们思维僵化,捆住手脚,创造力被扼杀。线描画实践证明儿童的线描画行为往往蕴蓄着一个人的未来的发展,为了培养一代充满创造力的现代人才,我们应高度强调新尊重保护、鼓励儿童在绘画中自由驰骋的创造性想象。那么怎样开发儿童创造力,同时又渗透技能训练,以帮助学生表达其创意呢?

首先,教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并告诉学生一些简单的美术知识,比如,近大远小,前后重叠、交叉等关系。在艺术采风活动时,在写生过程中,孩子们面对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一下子可能会觉得手足无措,不知从哪下笔。一开始不宜选过于复杂的景物,可以指导孩子挑一些相对简单的建筑如亭子,或是某个局部开始。这样,从简到难,逐渐发展到孩子能自己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或是有兴趣的画面,从而展开描写。在几次的古民居写生中,我们先一般会指定画面,然后则要孩子有针对性地选取,最后则完全放开,让孩子自由选景。从有到无,对孩子来

讲,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其次,由于儿童艺术表现的巨大差异性,使得每个孩子的认知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样创造的自主空间越大,孩子的创造能力也越强。材料的多样性,表现方法的多变,使得我们的写生大大强化了孩子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突破了传统写生教学中过于强调技能技巧的局限。在这个创作过程中,那些天生擅长思维、擅长情感、擅长幻想的儿童,应该得到尊重。我们必须注意教学的多样性,教师 6 应向儿童提出达到任何既定目标的选择性途径。同时,也要高度评价儿童美术表现的自发性,欣赏他们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活力和愉悦。最后,采风活动的专一性和时间性保证了孩子们在写生过程中观察的深入性,儿童由于其视觉处在发展阶段,儿童写生画教学过程重在训练观察方法,写生的过程是儿童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是对绘画对象的体会和研究,手、眼、脑的并用,使儿童智力得到发展。

(三)形式多样,层层提升

1、重视课堂——面向全体

课堂是我们实施美术审美教育主阵地,也是我们提升全体学生写生能力的有效载体。在各册的美术教材中本身就有一些写生课内容,因此要很好的重视并使

用课本资源,上好每一堂课。

【案例2】:浙美版第七册第10课——《生长的植物》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常见植物的生长规律及结构特征,并通过对植物的描绘进行生活中处处有美的情感教育,培养其观察力和表现视觉感受能

力。

重点是植物的结构以及表现的手法,启发观察重点,激发观察的积极性。难点是经过观察思考后的创造性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1.导入课题,师生谈话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并讨论植物给人们带来的精

神享受。

2.通过讨论植物功劳的探讨,了解植物是我们地球最好的礼物,挡沙、保护

水源、净化空气、美化我们的生活。

3.欣赏大师笔下的植物,了解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植物的美丽、植物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盆栽植物,请学生来观察,说说植物的特征。5.安排学生近距离写生,指导学生用“放大镜”的眼睛来观察植物,用线条

把它记录下来。

6.学生写生创作,教师这个时候要不停地走到学生身边进行个别指导并及时

点评好的写生方法。

7.点评作业,说说画的植物写生,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课后还可以再观察身边其它的植物,找出每样植物的精彩部分。

这课主要是依靠观察来画植物,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重点放在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上,因此我把盆栽的植物搬进了课堂,让他们有个真实的观察对象,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身边美好的事物。

2、社团补充——培养骨干

我校每周三下午安排了两节社团活动课,给写生教学保证了充足的时间,而精心挑选的学员组成了写生创作的骨干力量。每次校内社团活动课我会寻找一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如自行车、花卉、校园里的树木等等,而在外出采风之前会特意安排古民居建筑写生的临摹,让学生初步掌握古民居建筑写生取景、构图的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在不同形式的训练中打下一定的基础,保证了在系列采风活动中开展线描画写生的顺利完成。

3、采风探幽——培养尖子

采风能使学生真实地了解古民居的建筑结构,这是在课堂中的美术教学无法

代替的。

在写生中,由于木楼阁榭结构复杂,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弱的学员,无疑是个很大的挑战。所以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解和一些局部的示范,适当的引导,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最关键的是,对于这些十岁左右的小孩,怎么样很好地避开一些呆板的透视,运用孩子特有的绘画直觉进行作画,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课

题。

【案例3】:如在邵子煜同学的作品中,我们能很好地看到他极强的线条处理能力,本来古戏台的梁柱结构十分繁琐,又处在结构的暗处,的确给我们的描绘带来极大的难点,但小女孩很好地用了一些暗地白花的粗折线,很好地就处理了这暗部里的一切,粗细的比较又和旁边的屋顶形成一种很好的空间对比关系。

(如图)

受到江南文人文化的深刻影响,一般江南古民居建筑都会出现大量的装饰,繁复细致的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仑。但由于形体的繁杂,给孩子也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几次的采风活动中,我采用了在其间穿插了一些小练习的办法,让学生先单独去画一个局部,如一个马头墙,一扇窗户,或一个砖雕上的吉祥图案。

【案例4】:在詹雪淇同学的最近作品中,我找到了这个十分大的差别,应该说在她以前的作品中,还是存在着简和空的问题,但通过一些传统图案的学习后,在近期作品中,大量的龙头,漂亮的窗棂出现在画面上,而且画面宏大,层次丰富。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这种原创的作品实在显得难得。(如图)

【案例5】:

在张俊婷同学的作品中,画面始终存在着一种极强的节奏和韵律性,这种能力,是建交在一定的绘画基础上和一定的造型能力之上的。没有一两年的“玩画画”时间和基础,很难想象会有

这么强的画面处理能力。(如图)

五、实践成效

(一)学生层面 在艺术采风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民族美术文化的魅力。培养孩子对古建筑艺术的热爱,树立保护意识。采风中的古民居是丰富的传统民间艺术的载体,保留着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文化特征,不仅可以深刻地感知可视或以固定程式出现的一些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更能生动地感知到一些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现象。这些是学生通过采风最易感悟的,也是学生增强传统民间文化意识的有效方式,对他们积极参与地方民族美术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

通过线描画写生教学,广大学生对写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美术的自信心日趋增强,使学生的写生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审美情操。

(二)教师层面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努力学习,密切合作,美术综合修养和教育能力得以提升,实现了学校艺术教师专业的共同成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台阶。

通过教学实践研究,老师对教学的细节剖析,对教育教学经验的提炼,都慢慢从经验主义的层次上升到了理性的层次,我们感觉到,老师 “教”与“研的水平真正得以提升。

(三)学校层面

我们立足于本校的艺术教育实际,依托各方教育资源,加强在艺术采风活动中的线描写生画教学,探索了写生教学的新策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一定价值的成果,为今后逐步形成特色化的美术教学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实践教学营造了艺术氛围,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校的美术教育走向更深入更特色化的发

上一篇:诗经选解读下一篇:小学五年级科幻作文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