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现状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科研现状(精选8篇)

中国科研现状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下称“西藏项目”)经费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西藏项目”经费由国家社科基金办按集中划拨。

第三条 “西藏项目”专项经费实行统一管理、集中使用。

第四条 “西藏项目”办公室负责经费管理,具体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务部门承担。

第二章 使用范围

第五条 “西藏项目”经费分为课题资助经费和办公室工作经费两部分。

第六条 课题资助经费主要用于:

1.图书、资料费:开展课题研究所需的中外文资料收集,档案、文献、稿件的抄录、誊印、复印、翻译费用,图片、照片的翻拍,图书、资料的购臵等。

2.调研差旅费:为完成课题研究所进行的国内调研活动的差旅费、食宿费等,其标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涉及港、澳、台的调研差旅费须经“西藏项目”专家委员会审批。与课题有直接关系,确需赴国外调研的差旅费,须经“西藏项目”专家委员会审批。

3.小型会议费:围绕课题研究召开的20人以内的小型学术研讨会、论证会、统稿会、审稿会以及课题组工作会。

4.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费:因项目研究确需使用计算机,而项目负责人又确无计算机或其所在单位没有配臵或无法提供计算机的,经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批准后,可以购买一台计算机,其所有权归所在单位。计算机使用费指上机费、录入费以及用于项目研究的资料查询、信息交流等上网费和软件费用等。

5.咨询费:指为开展项目研究而进行的问卷、专家咨询等支出的费用,提取额一般不得超过项目资助经费的8%。

6.成果鉴定费:成果鉴定活动所需的会议费、鉴定专家的评审费、通讯联络费、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等。每位鉴定专家的劳务费根据最终成果形式和字数掌握在300—800元。鉴定工作的组织者和会务人员不得从课题组领取劳务费。

7.管理费:课题资助经费的5%,但最多不得超过2000元。

第七条 “西藏项目”办公室工作经费主要用于:

1.科研组织经费:专家咨询会、成果发布、宣传、课题检查差旅、调研等。

2.办公活动费:市内交通费、国内差旅费、通讯联络费、调研咨询费、打印印刷费、上网费、工作餐费。

3.办公设备费:办公室用房租金、购臵小件日常办公用品、购臵台式及笔记本计算机、扫描仪、摄像机、打印机、复印机、光盘刻录机、数码照相机、传真机等设备,设备检修与维修,打印纸、复印纸、软盘、墨盒等耗材。

4.评审、劳务、津贴费:用于课题评审鉴定、聘用专家委员会委员、高级专业兼职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方面所产生的劳务费、鉴定费、津贴费。

5.成果出版、推广经费:用于所有研究成果的出版和推广。

6.会议费:用于“西藏项目”办公室主办的大中型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由专家委员会或办公室主办的小型学术研讨会、工作会、调研会、评审鉴定会等。

7.图书资料费:专家委员会和办公室专用图书、资料的购臵与复印。

第三章 经费管理

第八条 课题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期拨付,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第九条 课题资助经费实行两次预算制度。课题申请人应按批准的资助金额编制二次经费预算,经“西藏项目”办公室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 课题资助经费预留10%,不计入经费预算,待课题结项后,按其等级予以全部或部分返还。等级为优秀者,100%返还;等级 为良好者,50%返还;其他等级不返还。

第十一条 课题申请人接到《 “西藏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项目”立项通知书》后,应按要求填写《回执》,《责任书》《经费二次预算报告》,并在15个工作日内寄回“西藏项目”办公室,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第十二条 课题资助预算的分项内容及其金额与实际支出的内容及其金额必须一致,不得交叉使用。

第十三条 办公室收到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开具的正式发票后,将课题资助经费拨至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

第十四条 在收到课题撤项通知书后,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应立即冻结该课题的剩余经费,并返还已拨经费。

第十五条 “西藏项目”办公室工作经费一次开支在2万元以下,由项目领导小组委托科研局领导签字批准;一次开支超过2万元,由项目主持人签字批准。

第十六条 课题资助经费和办公室工作经费年终节余可跨累计使用。

第十七条 利用课题资助经费购臵的属于固定资产的办公设备和图书资料,在课题执行期间由课题组专用;在课题结项后,归属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利用办公室行政经费购臵的属于固定资产的办公设备和图书资料,在“西藏项目”执行期间由办公室专用;在“西藏项目”结束后,归属社科院科研局。

第四章 检查与监督

第十八条 课题资助经费拨至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在国家财务制度和本办法规定的范围内,由课题主持人自行决定课题经费的使用,年终节余可跨累计使用。同时接受本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本办法进行的管理与监督;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审计以及“西藏项目”办公室的检查。

第十九条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课题资助经费实施具体管理,按财务制度要求,对课题资助经费的预算、决算和开支情况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财务部门应妥善保 存项目资助经费帐目和单据,以备上级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审计。

第二十条 课题进行过程中,经检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缓拨或停拨课题资助经费:

1.未按规定时间如实向“西藏项目”办公室提交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或经费使用情况书面报告的;

2.经批准中止课题研究工作的;

3.未能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

4.经费开支不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或本办法之规定的。

第二十一条 因违反国家有关财务制度或本办法之规定被停拨经费后,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应积极协助“西藏项目”办公室追回用于不合理开支的经费。

第二十二条 “西藏项目”办公室每年编制《“西藏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项目”经费决算表》,连同当年经费使用报告提交专家委员会审核,并报送全国社科规划办审批。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西藏项目”专家委员会。

中国科研现状 篇2

科研院所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和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院所的改革和创新提升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产业中的地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是将科技成果从科研单位转移到生产单位,从研发地转移到实施地,向生产领域推广应用,形成生产能力的过程。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最终使社会得到进步和经济发展。

1 科研院所体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省成立了很多的科研院所,涉及机械、农业、物理、化学、石油、煤炭、光学、仪器、水土等专业,这些院所为新中国的基础工业和科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所在的单位是1958年成立的省属综合性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编制,依靠省财政全额拨款。因而科研项目也是政府下达指定的,研发的成果没有经济量化考核,大多数项目经鉴定后,没有市场,被束之高阁,成了纸上的科研成果。

在文革中,我院被解散,科研、实验设备全部丧失,科研中断,科研人员下放企业。直到1973年才抽调回部分科研人员,筹备恢复科研工作。1976年政府划拨土地重建,科研工作才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时期。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发展,1999年省人民政府开始了省属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的工作,我院被列为转制机构之一。50年来,完成各项科研成果200余项,优秀科研产品50余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从此,我院走上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科技产业化的道路”。

2 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的现状

2000年,我院注册了企业法人,参加了养老统筹、医疗等企业保险,由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随着企业化转制步伐的深入,我院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工作。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我院已形成了粉末冶金技术、纤维检测仪器技术、机电一体化三大技术优势。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有些技术属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机械工业的振兴做出了贡献。

我国每年研制出大量的科技成果,但能转化为生产的科技成果数量却很少,而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更少。科技成果是知识密集性商品,科技成果转化具有知识流动性的本质。科研院所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成果转化,而成果转化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少中试所需资金和产业化所需的资本。改制前的科研院所是事业单位,靠政府财政拨款,项目经费维持,缺乏自主资金。

譬如,我院研制的汽车转向泵粉末冶金配流盘产品荣获省、市级多项大奖,形成多种系列及几十种规格,主要用于轻型、重型汽车液压转向泵中。产品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属国内领先(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开发的钢基树脂碳纤维同步器锥环产品,是我国重型汽车变速箱中的关键零件,产品采用了航空航天碳纤维粘接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使用该产品的变速箱换挡迅速、无冲击、无噪音,使发动机表现出优良的加速性、行驶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经省科技厅组织鉴定认为:各项技术性能指标都达到或者超过了引进的同类产品,达到了优等品的水平。同步器锥环中的胶结剂技术和摩擦材料的粘接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家专利)。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我院以上两个非常好的产品,一直没有做大,没有形成应有的生产规模,无法满足企业的供货需求,失去了许多应有的市场,严重的制约了我院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影响着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1)科研院所缺少贷款信用担保体系而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2)科研院所缺少成果转化风险基金而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3)科研院所缺乏科技成果转化启动资金、中试及二次开发资金等及融资渠道不畅,银行不愿意贷款,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4)科研院所科研装备投入水平低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5)科研院所缺乏科技成果产业化所必需的基础保障设施而影响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3 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整合与创新

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要驱动力。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科技政策的新趋势。

我院转制前是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仅够基本工资,项目靠经费维持,没有自主资金。对研发出的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缺乏资金保障。项目常常胎死腹中或使之束之高阁或随波逐流。如:我院在1985年开发的数控车床“自动回转刀架”产品,获得国家经委、国家科委:优秀机械—电子产品证书,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全国有很大的知名度。当时受资金、场地等原因限制,仅生产了几年就被迫停止了。现今这项技术在国内应用的相当好,当时的一家私企,现在发展的很好,“自动回转刀架”的年产值达两亿元以上,且供不应求。

再如,我院研制的钢基树脂碳纤维同步器锥环产品,是重型汽车变速箱中的关键零件,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达到了优等品的水平。特别是胶结剂技术和摩擦材料的粘接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家专利)。产品供于本地国企,送货距离20公里内。但由于资金、场地的限制,虽几经贷款,扩大生产车间,增加关键设备,努力提高产量,供货份额由20%提高到40%,但现60%的供货份额仍然是外省的民营企业在给本地供货。

科研院所要实现科研成果有效的应用转化,不仅仅是一句话,而是要有政策、资金的有力支持。科研成果产业化,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自成体系的一套成果应用转化机制,那么,科研院所就要从投资界取得资金或资本,就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成果应用转化机制体系,以保证成果应用转化的顺利实施。

科研院所要发展,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且要有适应科技产业化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政策、资金、场地等环境”问题,提升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意识,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因此,科研院所的整合与创新,进一步体制改革,是目前的重要问题。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及体制整合与创新应具有以下的特点:(1)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政府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政府作后盾,没有政府资金支持,单靠企业很难做大做强。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首先是政府要积极引导。虽然政府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和推广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但是,我国大量的科研机构独立于企业之外,长期形成了科技与经济相分离的局面,造成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因此,政府应制订有效的产业政策和相应的产业技术政策及产业结构政策,促使企业组织集团化,从而集中资金、人力和物力,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技术开发,形成产业规模。使科研机构,能够尽快承担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重任,搞好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2)构筑研究、中试、产业三位一体的“产学研”科技构架,重视原始创新,发展集成创新增强科研应用与成果转化的有效性。我国科技体制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大量的科研机构独立于企业之外,长期形成了科技与经济相分离的局面,造成大量的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问题。因而,真正要使科研发展壮大,做到优势共融,资源共享,从根本上解决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问题。因此,管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是科研院所发展的重要问题。(3)调整科研机构,强化科研队伍,加强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努力发展有特色的高技术特色产业。对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科研政策、经费缺乏、场地狭小的问题。政府应搭建“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知识整合与创新的公共平台,促进科研院所与院校、企业组织集团化,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科技开发规模能力,搞好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使成果应用转化形成良性循环,确保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成产业,实施科研和产业并重的机制。

4 结论和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仍将有一大批科研院所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科研院所的转型,走向产业化,也将使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应用与转化的问题日趋凸显,要改变目前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的现状,就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成果应用转化机制体系,以保证成果应用转化的顺利实施。

4.1 政府引导、政策支持

我国现行鼓励的税收政策,对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激励作用不足。现有的科技税收激励政策,虽说覆盖面较广,但由于科技税收政策体系的设计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政策的作用点不够明确,加之政策的优惠力度小、方式单一,致使政策的激励作用不能彰显,实施效果甚微。因此,现行的科技税收政策,抑制了企业应用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因而,政府的科技政策亟待完善,政府要制定有关政策和设立相应机构,对成果的转化双方实现宏观调控,决策导向和创造支持环境。科研院所的开发研制要与所在地经济产业密切相关,得到政府的产业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的支持。

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的引导下,增强科研成果的投入,对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的要给予税收等优惠奖励,促使科研院所搞好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政府要根据国家总方针,使用法律和资金杠杆作用,保证转化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保证转化畅通无阻。

4.2 调整资源结构、拓宽资金来源

科研院所的机构整合与建设,政府应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有相关的项目资助、项目贷款、项目配套等政策予以支持。因为现阶段,转制后的科研院所大多由于配套政策不到位,转换条件不成熟,科研成果也常常因无启动资金而搁浅。院所总是处在“打零工”维持现状阶段,只能什么项目都接,什么项目都干,导致缺少可以规模化的核心项目。缺少可以规模化生产的阶段性核心产品,因而科研院所就很难发展壮大。

要改变长期形成的科研机构独立于企业之外,各自为政、小打小闹、科研与经济分离,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脱节等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建立科研机构产业园,促使科研院所与企业集团化,集中资金、资本、人力和物力,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科研开发,形成规模能力。使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与企业的实际需求高效对接,充分重视科研成果产业化,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成果转化机制。

4.3 疏通渠道,拓展平台

改革开放使得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大量涌现,技术市场是科研院所与企业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的桥梁,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切入点,是科研成果转化进入市场的重要渠道。虽然,国家科技部和各省、市科技厅局每年都在全国各地组织科技成果交易会,会上意向数据可观,但是会后,真正能成功转化实施的还是屈指可数。仅靠创业园、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成果推广机构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些机构没有政策优惠,资金保障,缺乏力度,没有修路和疏通的真金白银。使企业对成果前思后虑、望而却步。因此,政府和各级部门疏通转化渠道,拓展转化平台,出台更加激励的政策和优惠条件,支持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才是根本。

科研院所要把国家的发展战略,决策方略,转变成经营发展计划、管理模式。

提高自主创新的水平,增强科研与成果转化的有效性,做到优势共融,资源共享,坚持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原则,科研项目要有方向、有目的、有创新,努力创造条件,实现科技成果开发的“产、学、研”合作,使科研成果进入生产领域。只有在渠道畅通,成果转化才能顺利实现,才能改变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的现状,才能给社会、企业带来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广民.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机制体系建设探讨,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5).

[2]石善冲.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06).

小学教育科研现状 篇3

摘 要: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小学教育科研,才能确保其顺利地展开实践;只有对小学教育科研进行正确、合理、有效的定位,认识到现状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才能使小学教育科研真正发挥实力,达到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目的。本文主要围绕小学教育科研的价值、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小学教育科研的推进策略展开论述,对小学教育科研进行思考、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研;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367-01

伴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科研兴教”正蓬勃发展。就成都地区而言,很多小学都已经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而教师群体也意识到科研与教学可以相得益彰,纷纷身体力行。笔者为小学语文教师,也常常就小学科研之价值、策略、管理、成果推广等问题进行思考,下文则是自己的一些粗显看法,望抛砖引玉。

一、小学教育科研的价值

小学教育科研“以小学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小学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其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教学质量,营造优质教育

通过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对育人环境的研究、对教师培养的研究、对教学方法策略和手段的研究、对学生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心理等研究,教师可以从中收获高质量的成果,提高教学质量,营造优质学校、优质教育。

2、科学因材施教,健全学生人格

教育者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让学校在科研中谋改革,而教育者又能在发展中求创新。这样,教育工作与研究萌发生机与活力,与时俱进。而对学生来说,教师通过对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心理的研究,更能科学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促进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3、理论武装实践,搭建沟通桥梁

科研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为教育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提供条件,促进“经验”结晶为“理论”。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教育实践,而教育实践又可以检验、深化、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提升教育理论。不过,在理论与实践必须有一个中间环节进行沟通,那就需要运用教育科研。

二、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年来,成都地区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教师骨干,并取得了很多教育科研成果。笔者是一名一线教师,在紧跟形式进行科研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对造成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

1、缺少指导,欠缺科研知识与方法

教师们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无疑都有着深刻的认识。但是,大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只是通过讲座、自学等方式零星接触,他们科研能力较薄弱,缺乏一些基本必有的科研素质和技能。比如说,如何选题?可以用哪些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具体操作?需要通过什么渠道去搜集所需资料?怎么处理研究得来的信息?如何对这些资料做客观的逻辑分析?

2、精力不够,科研与工作产生矛盾

教研科研本应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但小学教师课时多,事务又比较繁杂,整日忙心于教学和管理学生,巨大的工作量已经使得教师们身心俱惫,再无暇分身去进行科研。拿成都地区的小学教师来说,他们每周所担任的课程,少则14—16节课,多则18—24节课,再加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评比,以及一些文体活动。

3、经费匮乏,教育科研的效果欠佳

与大、中专院校的科研相比,小学教师的成果明显偏少,这与小学的科研经费匮乏有关。除了少数课题能获得一定数额的经费资助外,大多数教师进行的科研缺乏资金扶植。同样在科研成果的奖励上,由于小学科研经费不充足,造成物质奖励机制的缺失。不完善的科研奖励制度,这导致普通教师们对科研的兴趣不大,现在小学很多成果基本集中在某些科研骨干教师身上,收获成果的面自然就比较窄。

三、小学教育科研的推进策略

1、齐头并进,解决科研与教学的两难

当前,一些教师没有将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一视同仁,两者存在“你做你科研,我管我的教学”现象。可以说在某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科研活动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常常是全方位的,学生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和思想等都是教师所要注意和关心的,而教育科研往往是局部性,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研究课题上。”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否则决难胜任新型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要坚持“在学习钻研现有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针对教学中的或现有教育教学理论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开展教学研究。”最终达到 “教学相长”。

2、引源活水,加强教育科研培训

缺失专项培训,使得教师科研知识匮乏、科研能力低,也致使教师们对教育科研兴趣不高,参与度受挫。因此,有必要加强教育科研培训,一方向使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研究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包括定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组织实践能力等等,最终达到结合自身情况开展科研实践的目的。

3、完善制度,激发教师科研原动力

中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4

天场乡天场小学徐为茂

一、调查目的教育科研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顺利开展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是我们教研管理部门需要研究的工作策略。我们开展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活动,旨在了解目前我县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教育科研知识掌握的程度、参与教育科研的情况、对教育科研的困惑、期望等;了解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认识、组织、管理以及教育科研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通过调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资料,再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出工作建议,为我县“十五”期间小学教育科研的深化发展提供指导、服务、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参考。

二、调查内容及方式

开展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活动,主要是对我县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观点和参与行为,以及学校倡导教育科研,推行教育科研的情况作调查了解。因此,调查主要围绕下面几个方面设计内容和方式。

(一)、调查的内容

1、教师对教育科研意义的基本认识

调查教师对科研意义的基本认识,其目的是要了解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和认识水平。态度决定行为,认识决定动力。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态度和认识水平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基础,是教师需求与教研管理部门服务有机结合的前提条件。

2、教师对教育科研常识的掌握程度

教育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认识教育科研的规律、按照教育科研的规律开展活动,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了解多少教育科研常识,明白多少教育科研原理,直接影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信度和效度。教师具备的教育科研知识达到什么程度,是教研管理部门普及教育科研活动必须掌握的基本情况。

3、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教师开展教研科研活动除了教师自觉的行动外,更需要学校对教育科研的倡导、对教育科研活动的肯定、对教育科研成果的奖励。否则,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护,追求价值

得不到承认,教育科研活动就会偃旗息鼓、半途而废。这就涉及到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机制。了解目前学校在这方面的关注程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研部门才能更好地开展指导和管理工作。

4、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迫切希望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生力军。了解学校和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希望,满足他们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科研的潜力,教育科研活动才会蓬勃兴旺、充满生机。教研部门开展教育科研的服务和管理,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调查的方式

1、调查形式

从调查的广泛性和调查操作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考虑,拟定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工作。问卷题项除充分考虑其合理的内涵和外延外,主要根据一般经验和预测来设计所选问题及数量。题项语句的设计尽量简单明确、具体实在,避免含混不清或隐含某种诱导。行文尽可能.注意语气委婉,避免引发反感而影响调查的客观性。问卷的题目设置包含限制性和开放性两个方面。限制性题目共设置十九个,每个题目四个选项,要求做单项选择。开放性题目只设置一个,要求被调查者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认识提出两个方面的希望和建议。

2、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从学校和教师的区域和层次的代表性、以及调查者本身工作的职责考虑,调查的范围拟定为全县所有初中(含九年制学校)、高中(含职中)课程的学校。调查对象为各学校随机确定的领导及任课教师。

3、调查样本的确定

本次调查共印制问卷三百份。拟定样本为完中共一百一十份、初中共一百四十份、九年一贯制学校共五十份,总计取样三百份。问卷投放根据各个学校教职工人数的大致比例分发,请各学校教导主任主持答卷和回收问卷。经过统计整理,回收到有效问卷共二百六十九份。问卷样本为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参加工作1-5年的教师为84人,占31.23%;参加工作6-10.年的教师为60人,占22.3%;参加工作11-15年的教师为63人,占23.4%;参加工作16以上的教师为62人,占23.05%;教师群体类别比达到科学调查要求的基本规范,样本信度比较可靠。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对教育科研与常规教学工作的关系认识

这部分的内容包含在问卷中第2-6题中。其涉及的内容有责任、态度、观念、认识、兴趣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教师的理念和开展教育科研的内动力情况。从统计来看,比例较大的选项有

1、认为“开展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尝试的事情”占83.46%;

2、对教育科研“愿意参与的”占36.4%,“觉得太难”的占29.37%,“确定不了课题”的占25.65%,“缺乏信心”的占14.87;

3、认为教师搞教育科研“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的占79.63;

4、认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专项经费”的占29.7,“不懂教育科研方法”的占23.05%,“时间安排不过来”的占35.96%;

5、认为开展教育科研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钻研科研知识”的占33.8%,“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占22.3%,“参观学习”的占26.39%。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认识是比较深刻的,对教育科研是比较感兴趣的。这比较充分地证实了我县各小学开展教研科研浓厚氛围已经形成,教研科研已成为当前大家相当关心的热门话题。广大教师不仅仅有了教育科研的意识,而且在开始琢磨教育科研的切入点了。教育科研对广大教师来说还是新鲜事,对新鲜事总免不了这样那样的疑虑。教师们集中反映出的“觉得太难”、“确定不了课题”、“缺乏信心”、“不懂教育科研方法”“时间安排不过来”等等,说明教师们还对教育科研抱有神秘感。因为神秘,就难以涉入,未曾涉入其事,当然就难以知道该具体从那下手。这使我们教研部门应该注意,在提倡导教育科研的具体工作中,要研究怎么来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科研知识、怎么从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来确定教育科研的切入点。

(二)、教师对教育科研本身的理解程度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要了解教师对教育科研本质的初步认识和理解程度。其内容在问卷中第7-

9、15-17题中反映。各题统计比例较为突出的选项如下。

1、认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方向应该是“教学实践研究”的占72.4%;

2、对自己承担课题研究所担心的是“理论知识欠缺”的占47.21%,“不知怎么提炼成果”的占28.62%,“影响教学”的占20.82%;

3、认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成果价值在于“教学成绩有较大提高”的占34.2%,“学会了怎么去研究问题”的占28.25%,“有了教育科研的体会和感受”的占26.77%;

4、对教育科研的知识“了解一些”的占65.43,“比较熟悉”的占12.64,“很陌生”的占14.5%;

5、认为常规教研活动和教育科研活动是“有一定联系”的占44.61,“各有侧重的”的占27.51%,“一回事”的占13.88%。

6、认为教育科研课题应该是“改进教学方法的问题”的占51.67%,“解决工作问题的策略”的占24.54%,“有关大纲教材的认识问题”的占17.84%;

从这部分数据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本质认识和理解,反映出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立足于教育实践研究的特点,这表明了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感兴趣的选题类别,是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课题。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价值评判不仅仅是在于教学成绩提高,更在于教育科研的感受和体会、学会怎么去研究问题。这表明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不是单纯着眼于课题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于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带来的观念、思维方式的进步。这种结果,正是普教科研的根本意义所在。

(三)、目前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状况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问卷中的第10-14题来了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结症反映。各题统计选项比例较大的情况如下。

1、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会使“教师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的占70.26%;

2、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关键是“教师的自觉行为”占33.46%,“学校的组织管理”的占27.88%,“上级的指导”的占15.61%;

3、认为要使学校的科研工作得到深化应该“完善激励机制”的占55.76%,“领导带头”的占26.02%,“注重物质奖励”的占14.5%;

4、认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合适的问题”的占35.32%,“没有上级的支持和指导”的占33.83%,“教师没兴趣”的占21.19%;

这部分数据间接反映出,目前学校已将教育科研纳入议事日程,教师们有了尝试教育科研的冲动,意识到了教育理论学习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但是,学校的教育科研的管理还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需要学校引导、教育科研的热情和过程操作需要学校的肯定、怎样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上升为课题研究更需要有人点拨和指导。忽视这三方面的问题,就不容易让教师将课题研究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就不容易使教师注重过程研究,教师就不容易保持持久的动力。建立完善的激励评价机制是学校目前开展群众性教科研的突出问题。

(四)、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期望

这部分内容安排在问卷第18-20题,主要了解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迫切需求。其统计

反映如下。

1、认为教研部门指导帮助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应该侧重“学校实际问题的剖析”的占50.19%,“理论知识讲座”的占22.68%,“案例分析”的占15.99%,“监督考核”的占11.15%;

2、认为我县对于教育科研的工作应该“设立单项基金”的占39.03%,“列入对学校的综合考评”的占23.42%,“着重成果奖励”的占17.1%,“加强宣传”的占16.73%;

3、对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倾向性的希望和建议如下。

(1)希望:倾向性的是“教科研培训、教育理论专题讲座、专家指导、参观学习的机会、案例分析、提供资料、参与课题组研究活动”等。

(2)建议:倾向性的是“设立相关奖励政策、学校设单项考核、改善环境条件”等等。从统计分析来看,教师对这一部分的总体反应是希望从自己身边做起,希望找到自己科研的切入点,希望获得教育科研的体验。对于看中成果奖励的教师并不多,这与前面“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不是单纯着眼于课题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于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带来的观念、思维方式的进步”相互印证

四、工作建议

(一)、领导应从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发展来研究课题

领导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关键。领导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发展。领导应当关注课题研究的工作。但是一年四季领导头绪繁多,不可能只考虑教育科研的事情,也不可能花多少精力专门来做课题。但是,领导不能回避教育科研,要从推动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来考虑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发展,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领导搞科研,重在研究课题与办学理念的关系、课题与学校的发展的关系、课题目标内容与教学改革的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考虑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课题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这些问题也就是把握学校课题研究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

(二)、做课题的过程中培养教育科研骨干

目前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在没有专设教科室的情况下,一般是教导主任来担当。教导主任对教育科研方面的认识相对普通教师来说要充实得多,看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本质分析也要深刻得多。但是,教导主任不可能自己一个人来解决问题,必须要依靠骨干教师带动广大教师一道来解决问题。学校要培养科研骨干,只有让骨干教师承担课题,在做课题的过程小学习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研究水平。我们常常听到很多主任感叹教师不会教育科研,学校没法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什么时候让我们的教师学一学教育科研。其实,与其说“学”教育科研,不如说“做”教育科研。学的目的是会做,但学的时候是不可能做的。不做,学的东西就有距离。做就会遇见问题,有问题就得去学,这时候的学就没有距离感,就学得实在、适用。学会了再做,和在做的过程小学,那一种更适合学校的需要,这自然是很明白不过的了。

(三)、足现实条件搞课题

教师在做或者是准备要做课题的时候,往往是抱怨学校条件和环境差,没有现成的资料。学校对于教师的不满有很多苦衷,本来就是经费不足,条件差,资料设备欠缺是不足为怪的。对于教师的要求,学校往往很棘手,不回答不行,回答也不行。教师的不满和学校的棘手,都在于潜意识里将教育科研与高科技联在了一块,将教育科研神秘化了,认为科研就是高设备高条件的产物。其实,学校教育科研主要是解决教学工作中所产生的困惑和问题。这些困惑和问题是常规教学工作方式下的产物。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一般是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增添措施等。这些途径完全是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存在的,或者是不难提供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选题更多的考虑就是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搞研究考虑更多的就是怎么充分挖掘潜力。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完全立足于现实条件搞课题,搞课题也就有了生命力。

中国科研现状 篇5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XX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XXX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许多城镇学校“科研兴校”的意识越来越浓,各自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使教师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声誉不断提升。但是,就我县多数农村中小学来说,教育科研工作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对此,笔者在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后,作出如下分析:

一、当前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概念不清楚。弄不清常规工作与教育科研的区别,研究的东西价值不大。

2、目的不正确(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是为了在督导评估时有分值,属应付性)。

3、考虑不周,仓猝上马。勉强立了项,却无实质性的进展,形同虚设。

4、做了一些工作,但缺乏系统的整理,成果是零星的,不系统。

二、教育科研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的主要原因

1、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教育科研意识淡薄,没有把教育科研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而是片面地认为:科研工作是教育专家和城市学校的事,农村学校开不开展无关大局,照样可以办学教书。

2、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普遍不高,对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基本常识缺乏了解,不知道从何入手去进行教育科研。

3、农村中小学资料短缺,信息闭塞,直接影响到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4、由于教研机构人手少(一人兼职几科教研员),事务多(教研人员常抽调做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事情),更无专职理论教研员,因此,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往往是无暇顾及,力不从心。

三、加强科研工作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强学习,转观念。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农村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操作常识,努力提高其教育科研素质和能力。使每位教师转变观念,明确农村中小学科研的性质特点,明确其主要是“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及问题的解决”,自觉地运用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教育科研实践,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探索研究、信息处理、文字表达、开拓创新等科研能力。

2、建网络,完机制。形成健全的教科研网络,建立健全全县教育科研管理体制。通过专业进修、举办培训、结对帮扶等形式,培养一大批专业知识巩固、熟悉教研、科研业务,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教师作为全县教研科研骨干,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以教研室、教科室为龙头,以学科中心教研组为中介,以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为基础的四级教研科研网络。形成以行政为“主体”,以教研室、教科室(员)为“两翼”的分工负责的科研管理阵容。行政部门发挥领导、调控、保障作用;教科室(员)侧重于宏观领域的理论探索,体现出综合性、前瞻性,打破教育的封闭性,把中小学教育放在社会大系统的宏观背景下考察,深入了解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人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教研室致力于微观领域的操作实践,更多体现学科性、评估性的管理功能,对情况了解要细,指导要具体,要在教学领域中探微索隐,使宏观设想落到实处,把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学校要构建由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及课题负责人组成的三角形管理机构的框架。课题负责人起整体设计和组织实施的作用,专家起课题论证和指导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起课题鉴定和推广的作用。学校教科室、教研组、课题组是开展教研科研活动的基础单位,要实行教务处、教科室双轨管理,重点抓好本校承担的教研科研课题的研究,实施有效监控;教研组和课题组要形成核心,组织教师落实好上级教研科研机构布置的任务。

3、重管理,建队伍。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育科研队伍。一名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校长的科研意识、科研素质、科研决策能力和科研管理水平对于学校成为科研型的学校、教师成为科研型的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浪潮呼唤着科研型校长队伍的崛起。苏霍姆林斯基及其所领导的巴甫雷什学校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功,与他的教育观念以及他对于教育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无数事实说明,校长搞教育科研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培养工作能力、组织能力,提高决策水平的过程。因此,校长要带头投身教育科研,自觉依靠教育科研,抓示范、抓试点、作报告、开讲座,成为教育管理、教育科研一身兼的“两栖人”,努力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扶薄弱,促均衡。工作重心向薄弱学校倾斜。教育科研工作不但要为水平较高的学校锦上添花,更应为相对薄弱的学校雪中送炭,实施“教育科研扶弱工程”。“教育科研扶弱”就是通过教学研究活动,帮助一些薄弱学校在提高师资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教育科研要帮助薄弱学校解决一些重点问题,集中力量解决薄弱学科的问题。要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巡回讲学、辅导,以推动薄弱学校学科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在组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教材培训、专题讲座等教研活动时,尽可能把活动安排在这些学校,让这些学校的教师得到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这些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重点学校的教研组与相对薄弱学校的教研组开展对口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重点学校的辐射作用。

5、立规矩,贵激励。强化教育科研成果评估,建立健全教育科研的管理、考核、奖励机制。为了保证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序运转,教研室、教科室应逐步建立和健全配套的规章制度,制定《学校教科研工作条例》、《学校教科研课题管理条例》、《学校教科研室工作职责及室主任工作职责》、《学校教育理论学习制度》、《学校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学校教科研管理条例》等,对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评估,对教师的教科研课题进行督查指导和考核评估,不断激发和强化教师的进取精神和工作责任心。县政府、教育局应设立教科研优秀成果奖,专门奖励有较高层次、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者以及有推广价值的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者。应设立教研、科研优秀组织奖,专门奖励教研和科研工作开展较好且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中心教研组、教科室(组)。

文章

来源莲

中国科研现状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为了解我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现状,发挥教科研课题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促进作用,引领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请您协助调查。希望您能根据下面提出的各项问题,在题后填上相应的选项或简答。如问题后提供的各选项不能代表您对该问题的看法,请您在所留的空格处填上您的意见。

本问卷为匿名调查,调查结果仅供研究之用,任何关于您个人的信息将得到严格保密,请您不必有什么顾虑,怎么想就怎么填。非常感谢您的合作。

一、单项选择

1、你主持或参与过学校或以上级的课题研究吗?()

A.有B.无

2、职称评聘、市级优秀教育人才等的评选中课题研究是一项重要指标,你

想参与课题研究吗?()

A.想B.不想

3、你知道学校有无立项课题吗?()

A.知道B.不清楚

4、学校倡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吗?()

A.有B.没有

5、你校的立项课题是否在正常进行?()

A.是B.否

6、你认为课题研究在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大吗?()

A.大B.不大

7、学校有无课题研究的常规制度、机制?()

A.无B.有

8、教研组或年级组有无梳理教学问题的习惯?()

A.无B.有

9、你需要课题申报、研究过程等的常规知识培训吗?()

A.不需要B.需要

10、你觉得课题研究的驱动力在()

A.校领导B.教研组C.教师

二、简答

1、对于课题研究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浅谈我国科研支出现状 篇7

1969年至1978年, 由于“文革”等原因, 我国科研支出仅371亿;而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至1988年, 由于经济增长等原因, 科研支出增加到877亿, 比前十年增长了一倍。1989至1998年, 科研支出达到2609亿, 比前十年又增长了一倍。第二个十年里, 总支出增长了近二倍, 但每年的增长极不稳定, 波动较大。科研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除1981至1984年有所提高外, 1985年以来均呈连续下降趋势;占GDP (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例更是基本保持连年下降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 科研总支出不断增加, 但是科研支出增长的速度仍然远慢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二、我国科研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科研支出依然严重不足, 人均投入更低, 占GDP的比例及财政支出的比例和销售收入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科技发展仍依赖财政支出的支持。相应地, 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及水平仍然不高, 科技体系的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科技竞争力在国际间排名虽有提高, 但关键指标仍处于中下水平。

2、我国科技事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 仅为40%左右, 发达国家则已达到60-80%。另外, 对科技成果市场开发的投入不足, 转化率极低。1998年, 全国重大科技成果中应用技术成果为23015项中有4483项未被应用, 占19.5%。其中, 由于缺乏资金而未被应用的有1186项, 占总成果的6.3%, 占未被应用成果的26.4%。97%的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每年得到应用的仅10项。

3、我国科技体制自身存在众多弊端, 制约了科技进步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从而影响了科学技术事业支

出发挥更大的效益。主要表现在: (1)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中缺乏预算及核算制度与课题管理的责任制, 只关心科研支出的投入情况, 不关心科研支出的资金使用情况, 资金浪费严重;也没有建立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制度, 并为之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 (2) 由于人员臃肿, 从事非技术工作的管理人员过多, 导致科研支出中人头费占用太大;加之机构重叠设置, 地域与行业引起的分割严重, 课题重复, 科技人员与机构间缺乏相互的交流与协作。 (3) 现有科技人员大量闲置, 研究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缺乏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对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缺乏科技创新机制与创新意识, 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少, 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科技成果。 (4) 科研支出过于集中在“高、精、尖”项目, 科技成果的实用价值受损;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直接提供科技支持不够。 (5) 科学技术市场及其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 民间资本未能弥补科技项目投资的缺口,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创业投资体系不健全, 制约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

4、人均科研费用偏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实际人均科研费用得到不断提高, 人均经费的提高可以增加利用的资源, 促进生产率, 但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以美国为例, 2004年3125亿美元, 160万从业人员的比例, 人均科技经费为20万美元, 是我国目前的8倍。

三、提高科研支出效益的政策选择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 技术进步越来越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技术扩散的进程与方式直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及落后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 科学技术研究日益成为私人部门投资的主要内容。要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应该做到:

1、正确界定财政支出的职能和范围, 改革财政支出管理制度, 提高科研支出增长幅度。一方面, 要坚持改变科研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过低的局面, 大力提高科研支出增长的比例与幅度, 使之高于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 以保证科研开发能力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另一方面, 应大力压缩由科研支出支持的科研事业机构, 精简科研机构的管理人员, 将部分应用科学课题及大部分技术开发项目交给企业或民间研究机构完成, 将有限的科研经费投入到科技课题的开发中;同时, 建立科技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优胜劣汰机制, 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要区分不同性质的科研支出, 建立不同的科研支出效益管理体系。对不涉及国家机密的重大科研项目, 可以进行国内外招标, 并实行课题负责制, 建立从预算、核算到成本及资金使用过程及决算的严格管理制度, 在事后进行绩效评估制度, 以作为下一年度制定预算的参考依据。

3、在全社会内倡导科学文明, 鼓励科技创新精神, 为科技事业发展培育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科技人员提供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寇铁军等:《我国财政科技支出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 《地方财政研究》, 2007, (3) :4-9。

[2]戴国庆:《我国科技经费监督管理体系探讨》, 《中国科技论坛》, 2006, (2) :71-74。

江西民办高校科研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 江西 民办高校 科研 现状 对策

一、江西民办高校的科研现状

(一)科研水平低

整体来说,江西省内民办高校的科研状况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2012年,江西省17所民办高校总共发表论文1511篇,平均每校发表216篇,而同期江西省20所公办高校累计发表论文21470篇,平均每校发表篇数为1074篇,民办高校发表论文的平均数只有公办高校平均数的20%。

(二)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

江西省17所民办本科高校中,只有6所高校将科研处作为科研主管部门单独设置,其他11所民办高校要么将科研处与教务处合并成为教务科研处,要么将其科研管理工作作为教务处职责之一,甚至有些民办高校目前还没有任何级别的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科研管理机构的不健全导致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处于无序状态。

(三)科研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江西只有三分之一的民办高校建立有科研专项基金,制定有科研基金使用办法,对发表论文、承担科研课题、出版专著、编写教材等科研活动进行配套资金支持。其余三分之二民办高校基本没有科研专项基金,对科研活动没有资金支持。

[HTH]二、江西民办高校科研现状的原因

(一)缺乏浓厚的科学氛围

一是由于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起步晚,属教学型高校,在管理和经费投入上对科研的关注不够,这种理念和倾向使得学术气氛不浓成为大多数民办高校的通病;二是从教师角度看,從事教学是获取收入最快、最直接的一种方式,而科研难度大、投入精力多,且民办高校对科研的激励力度不大,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由于经济压力较大,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把科研看成是额外的负担,这种意识影响了教师正确对待科研的态度和出发点,也导致学校科研氛围不浓。

(二)科研梯队尚未真正形成

民办院校由于自身的原因,教师的流动性大,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是两头大、中间小。一头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完成教学任务。没有高级职称,科研经验又少,因此,他们在各自的学术领域中基本不具有影响力,更缺乏科研竞争力。另一头是回聘的退休教师,这些老教授的科研能力强,但退休后回聘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没有从事科研的积极性。由于缺少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年领军人物,老教授的科研“传、帮、带”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青年教师要单打独斗去搞科研,的确有很大的难度,更不用说要有自己的特色。而现在的科研形势是“靠实力加竞争”才能拿到科研项目,民办高校无法形成科研梯队,科研能力和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教师的科研活动受到时间与条件的限制

一是由于民办高校教师可能同时上两门课甚至三门课,周课时量一般是公办高校教师的三、四倍甚至更多,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民办高校教师很难静下心来进行科研活动。学校领导要给予有科研任务的教师以充裕的时间和安静的空间,让他们有条件进行科研活动。二是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与教学改革,大都听命于自上而下的指令,凭的是经验,较少依靠科研先导。民办高校很少自觉地配置资源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科研活动。

(四)未形成灵活的外向型科研活动体系

出于经济效益或其它方面的考虑,大多数民办高校很少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对外学术、科研交流是开阔视野、信息采集、观点碰撞、取长补短的重要途径,将有力促进本校进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队伍的培养,也有利促进自身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提高。但对教师对外相关学术科研交流活动的限制,局限了学术交流、科研创新的空间,也就限制了民办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三、改善江西民办高校科研现状的对策

江西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江西民办高校面临着新的挑战,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大力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质量,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因此江西民办高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善科研现状。

(一)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经调查发现有不少教师认为浓厚的科研氛围可以改进学校的科研工作。因此,针对民办高校科研氛围不浓的现象,学校应根据民办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公办院校的做法,改善民办院校的业绩考评方法,做到教学考核与科研考核的结合。根据岗位不同、职称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指标中做到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量的均衡。对于超额完成科研工作量的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营造一种科研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的氛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

(二)创建一支高水平的科研梯队

民办院校由于自身特点,短时间内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确实有一定困难。为此可以采用综合的方法,用创新思路来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团队。(1)积极引进学术带头人。科研工作需要积累,需要指引,需要带领。现有的青年教师队伍没有能力担此重任。民办高校要创新机制引入外来智力资源,如学科带头人和企业优秀一线人才,作为本校的编外科研团队成员,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科研团队质量不高的问题,为提高科研水平提高智力保证。(2)选拔科研骨干。选拔科研能力强、年富力强、有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高的中青年教师作为科研骨干和科研核心力量。(3)建立有效的科研“传、帮、带”制度。以制度化的方式,规定学术带头人带动科研骨干,科研骨干带动其他广大青年教师,形成老中青相结合、高中低相结合的科研梯队和科研团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实力。(4)经常对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进行培训,可以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提供有利于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制度保障

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常易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烦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协调发展。为此民办高校应采取切实措施,缓解教师在从事教学与科研时在精力与时间上的矛盾和冲突。如根据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合理确立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和以研究为主的教师及其他人员的比例,或者分别建立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也可根据大学实际情况和教师特长,采取分段合作的方式巡回轮流,辅之以合理的评价机制。总之,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合理布局,有计划地为教师教学与科研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HTH]参考文献:

[1]陈洁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现状调查中国成人教育,2008(2)

[2]姜波努力做好民办高校教育科研工作[C]科学研究,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6

[3]徐绪卿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民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北京树人大学学报,2004(6)

上一篇:湖北水资源论证报告下一篇:党规党纪知识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