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6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推荐11篇)

6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 篇1

1.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教育,没有回头路可走。

一些父母鉴于严格管教孩子的弊端,主张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实际上,家长的这种教育观念是极其错误的,虽说对孩子管教太严格,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但是,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易让孩子养成坏习惯,相信大家都知道,习惯的力量有多强大,甚至,习惯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所以,各位父母,千万不要等到孩子“长歪了”才想着去纠正,那时候就太晚了。

2.有条件爱孩子。

我们爱孩子吗?

答案是肯定的,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父母会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

他得听话,他得优秀,他得懂事……

这是真正爱吗?这不是,这是有条件的爱,而这些爱的前提是,孩子必须做出相应的行为为前提条件。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到:靠努力换回的爱往往使人生疑。这种爱常常会让人痛苦地感到: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一个人有条件地付出爱,就等于把自己的情感折价处理。

而家长有条件的爱孩子,最直接的恶果是,将导致孩子终生不可能认真、无条件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

3.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

父母们总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却从来不过问孩子到底喜不喜欢,愿不愿意。

作为家长的我们,总以为自己经验丰富,对孩子的安排就是让孩子走向成功的最轻松,最快速的捷径,然而,各位家长不知道的是,这种没有经过孩子认可的捷径,往往是孩子最不需要的。

父母总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希望,不少家长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甚至希望孩子替自己实现曾经未曾实现的梦想。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会限制孩子的发展空间,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4.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跟学校的事情。

美国教育家M·S·斯特娜说:“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言传身教很重要。

不论是孩子的成长还是教育,都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来培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与老师是同行。

为什么一个班上的孩子差距这么大,因为他们是不同的家庭教育出来的。

5.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作为父母,我们总担心孩子这做不好那做好,从而选择替孩子包办一切。

但是我们这种“无微不至”的爱,很可能会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想象力和自信。

6.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要么为了事业,要么为了赚钱,要么为了贪图安逸,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

6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 篇2

日常生活中, 说谎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儿童到了一定年龄往往会出现说谎行为, 这种说谎行为又会引起教育者的极大关注, 因为我们一般把说谎归入不良行为, 家长和教师都要求儿童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不能说谎。有的家长经常会说, 孩子做错事不要紧, 但绝对不能说谎。可是我们却无奈地发现, 说谎现象很难杜绝, 孩子年龄越大, 说谎现象越多。那么, 儿童到底为什么说谎?让儿童发生说谎行为的内在原因可能是哪些?如何对待儿童的说谎?面对说谎,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本文运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 结合实际案例, 来探讨这些困扰家长的问题。

二、概念的界定

谎言, 是指假话, 骗人的话。说谎, 则是指说假话骗人的行为。发展心理学家认为说谎的概念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 它确实是假话。第二, 说的人明确知道它不是真的。第三, 说的人希望听的人能够认为它是真的。只有在这三个要素都成立的情况下, 我们才能认为某人已说谎。

三、典型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

小智, 六岁, 大班男孩, 智力发育相当好, 尤其是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非常强, 经常能用一些成语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 这个孩子攻击性行为较多, 并经常说谎, 只要一做错事, 就随口拈来一个借口, 都是别人不好, 自己没有半点责任。

有一天中午, 他将自己戴的矫正弱视的眼镜偷偷带进午睡室玩, 睡着后自己压断了镜架腿。起床后, 他发现镜架腿断了, 跑到老师面前说, “我好好儿的把眼镜放在活动室抽屉里的, 起床后就断了腿, 也不知是谁干的坏事, 这下妈妈要骂死我了, 怎么办呀?”老师经过调查, 发现他说谎, 因为好几个睡在他旁边的小朋友都看到他在自己床上玩眼镜了。老师指出他说谎后, 小智死不承认, 一定坚持说不知是谁给他弄断了。最后老师说, 会跟他妈妈把事情说清楚, 小智忽然尖叫起来:“别告诉妈妈, 别告诉妈妈!”

老师在与小智妈妈的交流中, 明白了小智尖叫的原因。小智的妈妈是单位里的部门主管, 精明能干, 性格风风火火。在教育孩子方面, 虽然不能说很专制, 但经常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的倾向。她对小智有着很高的期望, 一直为小智的聪明感到自豪。一旦小智的表现没有达到她所期望的那么完美, 她则明白地表示自己的失望。小智有时为了如妈妈所愿, 就开始说谎。而妈妈一发现小智说谎, 根本不问原因, 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打。妈妈居然理直气壮:“你要说谎, 说谎就得挨打!”但是, 并不是每一次说谎都会被明察秋毫, 有时, 小智发现小小的谎言会带来妈妈的表扬和赞美。聪明的小智学会对妈妈察言观色, 投其所好。

老师就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与说谎现象与小智妈妈进行交流, 但发现很难沟通。另一次, 老师亲眼看见小智又与两个男孩打架。老师分别批评了这三个男孩。另两个男孩很快接受了老师的批评认错, 可是小智一口咬定自己没有打架, 怎么都不承认。刚好小智妈妈来接他, 老师就与妈妈说起这事。一听说孩子打架, 妈妈的反应是, 我儿子不会无缘无故打人, 肯定有原因。庇护之意尽在不言中。听到孩子打了架还死不承认, 硬说自己没打架, 妈妈一下子急躁起来, 反应过度, 逼着孩子要他承认。“你不能说谎, 绝对不能说谎!”小智害怕地看着妈妈, 但仍倔强地不改口。妈妈突然就挥手往小智头上打了过去, 并拧他的脸。小智眼泪汪汪, 但仍然以死不吭声作为抵抗。这样的局面让老师很尴尬, 连忙将妈妈劝阻住。最后在妈妈的软硬兼施下, 小智终于承认了打架一事, 妈妈才松了口气。在小智妈妈看来, 孩子可以打架, 但绝不可以说谎。

案例二:

小石, 六岁半, 大班男孩。在班里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他是父母的第二个孩子, 非常受宠爱。患有轻微的哮喘, 只要身体略有不适, 就请假不来园。家庭物质条件优越, 经常带一些旅游纪念品来与小朋友分享, 同伴之间关系很好, 很有号召力。

这天午睡起床, 小朋友陆续走进活动室, 拿起老师分发在自己位置上的小点心就吃起来了。过了一会儿, 小石跑过来告诉老师, 他的同桌小宁没分到饼干点心, 请老师给他发一份。老师很奇怪, 明明刚才是自己亲手分发, 一人一份, 不会错的呀。老师走过去问别的小朋友, 有没有看到小宁桌上的饼干, 边上三个小朋友却一致回答, 是小石吃掉了, 小石吃了两份点心。老师再问小石, 小石却死不承认。

又一次, 要上美术课了。小宁发现自己的油画棒不见了, 报告了老师。老师在小石的抽屉里找到一盒油画棒。小宁一眼看到右上角画着小猫, 说正是他的, 小石却一口咬定是自己的。老师平静地说, 不小心拿错了不要紧, 还回去就好;忘记带也不要紧, 可以与小朋友合用。但是小石坚持说这盒油画棒是自己的。老师说, 那么我打个电话问下妈妈, 看家里油画棒在不在。小石这才承认自己忘记带了, 是自己从小宁抽屉里拿的。但他强调说, 我经常送东西给小宁, 用下他的油画棒也不要紧。

老师找了个恰当的机会与小石妈妈聊起孩子随便拿别人东西并说谎的现象。小石妈妈却一脸不相信的表情, 小石会去偷吃廉价的饼干?家里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呀?我对他的饮食最当心了, 甜食他不吃的。油画棒没带?怎么可能?我每天都给他带好文具用品的, 别是冤枉孩子了吧?那盒油画棒真是小宁的吗?

分析:

以上两个案例具有典型性, 分别代表了家长对待孩子说谎的两种态度。小智妈妈认为孩子是绝对不能说谎的,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 说谎都是严重的错误, 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小石妈妈却认为自家的孩子是不可能说谎的, 存在明显的溺爱护短的倾向。这两个孩子的说谎, 都是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两位家长都很爱孩子, 小智妈妈是严厉的爱, 小石妈妈是无原则的溺爱, 但她们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自己最了解, 从而不能理智地了解事实真相, 寻求说谎原因。

案例一中, 小智的说谎, 根本原因是逃避妈妈的惩罚和取悦妈妈。妈妈的过高期望和过严要求让小智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说谎是他缓解压力应对妈妈的一种策略, 虽然他的策略在成人看来漏洞明显, 顾前不顾后。小智虽然很聪明, 但不可能超越年龄范畴, 他还无法预见事情发展的结果。他在这种家庭环境中获得社会性发展和攻击性行为的榜样。在小智妈妈看来, 孩子可以打架, 但绝不可以说谎。恐怕持这样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实际上, 这是本末倒置。孩子说谎, 是因为害怕承认打架会带来严厉的惩罚, 因为他有过这种经验。妈妈追求完美的过高期望使孩子总是为自己不小心犯下的错误接受惩罚。为了逃避惩罚, 孩子才选择说谎。而妈妈最后要惩罚孩子的理由, 却是因为他说谎, 前面犯的错误倒不再追究不再纠正。毫无疑问, 教育在这里陷入了一个怪圈。如果家长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不能真正从孩子的角度想他所想, 允许他犯错误, 减轻他的成长压力, 而只是一味从家长的角度望子成龙, 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那么可以预见, 小智的说谎行为只会越来越多。最后的结果与家长的美好愿望可能背道而驰。

案例二中, 小石的说谎与家长的溺爱关系密切。偷吃饼干可能是家里根本吃不到这些廉价的甜食, 但甜食似乎对每个儿童都有吸引力;拿别人的油画棒用一下在小石看来也根本没什么要紧, 因为家里的东西不是都可以随便拿的么?妈妈从来没有给他这方面的教育, 反而在他出现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说谎时不加制止, 溺爱护短。在妈妈眼里, 我的孩子是最好的。就算孩子真的偷吃一块饼干或用一下别人的油画棒, 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老师用不着大惊小怪。孩子的行为和事后的说谎确实并不严重, 可是家长这种放纵的思想却是真的很可怕。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伴随这样的说谎和放纵, 那么可以想象今后问题的严重性。

四、儿童说谎的成因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5—6岁儿童说谎, 通常是这样一些因素造成的。

其一, 由于儿童大脑发育不成熟, 将想象当事实而说谎。比如儿童很希望得到一个玩具时, 他可能对同伴说我爸爸昨天给我买了这个玩具, 而事实上根本没有。这种谎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说谎, 它只是儿童想象的反映。皮亚杰认为这是由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 有其认知方面的原因, 绝不能轻易将其斥为品质恶劣。

其二, 由于记忆或语言表达不准确而说谎。比如妈妈去接孩子时问:“今天中午幼儿园吃什么菜?”孩子说:“中午吃鱼了。”事实上, 中午吃的是鱼排。儿童年龄越小, 记忆的时间越短, 他可能已经不记得中午的菜了, 也可能他不能准确说出这个菜名。

其三, 因模仿而说谎。模仿的对象可能是父母或身边的人, 也可能是社会媒体发布的虚假信息。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 这种反面榜样的作用不可小觑。

其四, 由于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 儿童因害怕受到惩罚或希望得到奖励而说谎。罗素说过, 儿童的不诚实几乎都是恐惧的结果。当他们做错事将受到惩罚时, 他们会产生恐惧和逃避的心理。而且有时候, 成人先是承诺只要儿童承认错误就不惩罚, 但当儿童诚实地承认错误后却加倍惩罚, 这让儿童产生诚实还不如说谎的想法。另外, 儿童有时为了获得成人的奖励或赞赏也会说谎。而成人对儿童说谎行为的不加制止甚至庇护, 更会大大强化儿童说谎的行为。

从儿童说谎的成因可以看出, 前面两个因素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发展而逐渐消失, 而后面两个因素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就会对儿童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诚实不说谎是每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品德要求, 为了培养儿童这种良好的品德行为, 家庭教育应该做到几个方面。

首先, 营造一个民主宽容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对养成孩子诚实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过高期望, 过分严厉和过度溺爱都可能造成孩子说谎。家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 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 而不是只对孩子提出高要求或者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在民主的家庭中, 孩子安全感强, 他信任父母的爱, 知道可以从父母那儿得到帮助, 即使做错事也会承认错误知错即改, 不会因为害怕而说谎;他也知道基本的规则, 不会太过自我, 不会目空一切骄纵蛮横, 不会为了得利而说谎。

其次, 家长要以身作则, 言行一致, 做孩子的正面榜样。答应孩子的一定要做到, 不能言而无信不守诺言。家庭成员的教养方式要统一, 不要一个说做错事要惩罚一个说孩子还小呢算了吧, 如果意见不统一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争论要背后去协调, 否则就可能造成孩子察言观色说谎讨好。

再次, 如果发现孩子在说谎, 那么家长首先要分析原因, 然后进行正面引导。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不能避免的, 不要轻易给孩子下结论, 贴上“爱说谎的坏孩子”的标签, 而应该怀着宽容的心, 抓住孩子说谎时的矛盾心理, 缓解他的压力, 给予正面引导。也要明确让孩子知道说谎是不好的行为, 合理的要求无须说谎, 靠说谎得到的奖励或表扬在谎言戳穿后不但要被收回而且要受到惩罚。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说明不能满足他的原因, 不要敷衍对待或简单批评。有时候家长会在有意无意中引导孩子说谎, 比如明明是睡懒觉迟到了却说路上堵车, 所以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最后, 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的诚实行为, 并让孩子掌握一些正确的交往方法。这样, 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 才会沿着家长期望的方向前进, 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参考文献

[1]袁传明, 杨汉麟.名人论儿童“说谎”成因及对策.上海教育科研, 2010, 5.

[2]汪娟.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研究进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 2010, 5.

[3]刘伟, 张振.儿童说谎行为及其干预方法的研究综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1.

6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 篇3

我在学校做教师十多年,接触过很多问题孩子。细细想来,这些孩子的“问题”,很多都是家长在孩子年幼时种下的,或者是家长自身的问题,或者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失误导致的。按照青少年教育专家胡奇辉的说法,“家庭教育的失误是导致问题孩子产生的根源”。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及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对年幼孩子的教育是孩子在人生刚开始时接受的最重要的教育,其目标应该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基础。但实际上,父母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教育错了,不但没有教育好,还教育出了“问题”,影响孩子一生。

这样的例子绝不是少数。例如,孩子不小心被凳子绊倒,摔了一跤,趴在那里哇哇大哭。这时家长会怎么办?如果在一旁的是妈妈,肯定会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着急地说:“哎呦,摔疼了吧?快起来!”随后很可能又紧跟一句:“怎么这么不小心!”

孩子本来想从妈妈那儿得到认同与安慰,但妈妈在表示关心之余,却又紧接着对孩子进行批评与指责。几次下来,孩子再摔倒时,第一反应就不再是向妈妈寻求安慰,而是流露出惶恐与不安,怕妈妈责怪他。

如果孩子在他最早接触的妈妈这个成年人那儿寻找不到依靠和支持,这种情形一直延续下去,你能还期望他长大后与妈妈的关系会很好吗?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中与老师的关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成绩自然可想而知。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时,也可能存在问题。

还是上面这个例子。如果是爸爸,则很可能看着这个“不坚强”的孩子,忍不住说:“这点小事你也哭,这么懦弱将来怎么当男子汉!”

爸爸的目的是好的,但好心办了错事,除了批评与责怪,更给孩子贴上了“懦弱”的标签。这个标签一旦变成了孩子潜意识里的东西,就很难再去掉,它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使孩子将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没有自信或感到无力。

如果是奶奶,很可能会“狠狠地”打凳子两下,然后说:“都是这个凳子不好,奶奶打它!”以解孩子“心头之恨”。

殊不知,以这种推脱责任的方法应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如果次数一多,形成了固定模式,会有很大危害。一是会使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坏习惯,遇到问题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习惯性地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不愿意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懂得如何从问题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另一个危害是,当孩子慢慢长大,他会意识到家长的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欺骗。既然家长可以欺骗孩子,那孩子就可以欺骗家长以及其他人,进而成为一个不讲信誉的人,导致道德水平降低。

如果当时在一旁的是爷爷,又会怎么办呢?爷爷可能会打开电视让孩子看少儿动画节目,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数孩子会被花花绿绿的电视节目所吸引,慢慢停止哭闹,看起电视来,爷爷取得了胜利。

爷爷果真胜利了吗?幼教专家何明谦说,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压抑孩子情绪的做法,剥夺了孩子自由表达情绪的机会。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发泄、释放与疏导,长期下去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并可能引发其它问题,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个家庭教育的常见案例,四个成年家庭成员对孩子情绪的处理方式都是不妥当的。那么,这件事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呢?很简单。专家说,孩子不是哭闹吗?那就顺其自然,不妨让他去哭、去闹一会儿吧,用不了多久,他自己就会感到无趣,停止哭闹去玩了。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邑县审坡镇西审坡小学,衡水,053400)

编辑/于 洪 黄才玲 终校/杨 怡

吃水果的6种错误观点 篇4

专家提醒:水果中含有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数量远远小于蔬菜。如果不吃蔬菜,只靠水果绝对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素。

廉价蔬菜有时优于水果。就维生素C的含量来说,廉价的白菜、萝卜都比苹果、梨、桃高10倍左右。而青椒和菜花的维生素C含量是草莓和柑橘的2―3倍。 水果胜过蔬菜的地方。水果含有有机酸和芳香物质,在促进食欲、帮助营养物质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水果不需烹调,没有营养损失问题。

实用对策:500克多样的蔬菜每日必需。

有害观念2:水果含的维生素特别多

专家提醒:大多数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并不高,其他维生素的含量就更加有限。维生素共有13种,来自于多种食品。若想单靠水果提供所有维生素是极不明智的。比如,要满足人体一日的维生素C推荐量,需要摄入5公斤富士苹果,这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鲜枣、猕猴桃、山楂、柚子、草莓、柑橘等,而平时常吃的苹果、梨、桃、杏、香蕉、葡萄等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甚低。 富含胡萝卜素的水果:芒果是含胡萝卜素最多的水果。柑橘、黄杏、菠萝等黄色水果中也含有少量胡萝卜素。

实用策略:普通水果、野生水果都要吃。

有害观念3:水果代餐有益健康和美容

专家提醒:人体一共需要将近50种营养物质才能维持生存,特别是每天需要65克以上的蛋白质,20克以上的脂肪,以维持组织器官的更新和修复。水果含水分85%以上,蛋白质含量却不足1%,几乎不含必需脂肪酸,远远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 实用策略:水果做补充,好吃不多吃。

有害观念4:多吃水果可以减肥

专家提醒:实际上,水果并非能量很低的食品。因为具有令人愉快的甜味,其中糖分的含量往往达到8%以上,而且是容易消化的单糖和双糖。尽管水果按重量算所含热量比米饭低,但因为水果味道甜美常让人爱不释口,很容易吃得过多,所以摄入的糖分往往超标。

实用策略:水果减肥,方法先行。

有害观念5:削去果皮就可以解决农药问题

专家提醒:很多人担心水果被农药污染,吃的时候总是把表皮削去,以为这样就可以防止污染、安全享用。其实为了防治害虫,很多农药是施在根部的,也有一些直接打入树皮内,从内部解决害虫问题。

这类施药方式造成的残留,显然是无法用削皮解决的。 水果当中营养素含量最高、风味最好的部分恰好在表皮附近,只要将水果彻底洗净,带皮食用比较科学。 实用对策:最好吃下安全的果皮。

有害观念6:高档进口水果营养更好

专家提醒:许多人以为昂贵的“洋水果”一定营养价值更高,其实不然。

进口水果在旅途中便已经开始发生营养物质的降解,新鲜度并不理想。而且,因为要长途运输,往往不等水果完全成熟便采摘下来,通过化学药剂。

★ 6种车灯用语解析

★ 练习口语的6种技巧

★ 声音类作文范文

★ 关于声音的作文

★ 森林声音作文

★ 6种管理策略让员工发疯

★ 求职信不能犯的6种错误

★ 高一声音优秀作文

★ 喜欢一种声音作文

错误的家庭教育让孩子更叛逆 篇5

孩子经常不听话,管不住,父母会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愈来愈严重,而且在父母不断唠叨下,孩子甚至产生了叛逆的心理。

奇怪的是,每当父母把孩子如何顽固执拗的表现告诉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却很可能不认同;父母告诉其他和孩子接触过的熟人时,他们往往也会表示诧异:“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没有你说的`那么捣乱啊!”当父母听到别人这样说时,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经上幼儿园大班的姗姗就是这样,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姗姗热情、爱学习、容易相处、乐意照老师的要求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在家里,姗姗总是闹别扭,特别是对爸爸说的话,她一般都要反对一下,让爸爸老大不痛快。同一个孩子,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评价,是孩子在父母和别人面前的表现真的有那么大的不同,还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为什么说“不几年前,曾有一所小学做了一项“对爸爸妈妈哪些地方不够满意”的调查,调查结果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统计显示,孩子对爸妈不够满意的地方有58项之多,比如:动不动就发脾气;不了解我的心;要求太严,标准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见;说话不算数;当我想做自己的事时,他们总不让;总在骂我的时候夸奖别人等等。

家庭教育中不该犯的七个致命错误 篇6

【12种宝宝禁食食物】一.3个月内不要盐 二.1岁之内不要蜜 三.3岁以内不要茶 四.5岁以内不要补 五.10岁以内不要腌 六.婴儿不要吃大豆食品 七.元宵 八.三岁以下幼儿不宜吃巧克力 九.2岁以内婴儿不宜喂鲜牛奶 十.少儿不宜多吃笋,十一.功能饮料,十二.不宜给婴儿吃过量的蛋

【按年龄段管教孩子的最好方法】1岁半爱唱反调;2岁开始关心他人;2岁半让人一个头两个大的第一叛逆期;3岁喜欢与人分享;3岁半缺乏安全感;4岁爱吹牛;4岁半分不清真实与幻想;5岁可爱的黄金年华;5岁半到6岁极端自我中心;7岁喜欢独处的年龄;8岁具有评价事务的能力;9岁追求完美;10岁青春期前奇妙的缓冲期。

罗辑思维月饼的6大低级错误 篇7

从表面看,“罗辑思维月饼,真爱特供”,用户既可以自己掏钱买,也可以找别人帮他买(后者显然是主要的噱头),颇有创意。然而,稍加推敲,我们就发现破绽迭出,深深地替罗辑思维担忧。粗鄙如我,也能看出,罗辑思维犯了以下6个低级错误。忠言逆耳,斗胆直言。

1、失天时。罗辑思维在错误的时间,发起了一场错误的营销战。

罗辑思维的月饼开卖时间,是2014年7月18日早上——离马航的第二次飞机失事(被军事力量击落)只有几个小时。

稍有公关经验的人都应该意识到,罗辑思维应该推迟一下月饼的开卖时间。毕竟,在罗振宇的粉丝中,和平、生命、关爱都是关键词,在一片哀悼和震惊中,以“想要你就大声叫”为口号贩卖月饼,让我不禁怀疑:罗辑思维的团队已经开始官僚化、科层化、程序化,按部就班,失去了弹性。我们甚至可以猜想:如果申音仍在、双方不曾分手,不会犯下如此低级错误!

另外,马航之事一出,卖月饼事件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难度无疑大增,这应该不难想到。可是,在整个文案中,我们没有看到应变、调整的迹象,这正是我对罗辑思维的新团队担忧的地方。

2、失地利。罗辑思维选择卖月饼作为突破口,可能选错了战场地点。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产品来说,“场景”很关键。月饼的场景是什么?家庭。想挑战这千年以来的消费习惯,恐怕非罗辑思维一己之力所能实现。“力小而任重”,古人认为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我们再来看这几年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玩得好的:玫瑰花、套套、马佳佳、陌陌、YY……这些风口上的猪马牛羊,几乎都在家庭之外的关系链争夺地盘,进而不断蚕食、打穿、重组、洗牌我们的关系链、生活、消费场景。在这场让家庭堡垒千疮百孔的革命中,以月饼、年夜饭、清明为主的残余符号,是家庭保卫战的君士坦丁堡、南宋襄阳城,它们迟早会被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冲破,但不会是今天,不会是被罗辑思维攻破。

3、失人和。送月饼和微信抢红包,对于用户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微信红包的一时火爆,让很多人高估了移动互联网上的“给予”精神。可是,微信群里发的红包,很少超过50元吧?我们抢到1元以下的红包次数不少吧?金额不是关键,在于尝鲜、乐趣,几块、几毛钱,和别人“调”了一次情,何乐而不为?但是,罗辑思维这次的月饼,一盒199元,而且似乎不能零散购买(这显然是败笔),199元的价格,显然高了。大多数人玩不起的事情,往往不太好玩。

微信群里要红包的游戏,来源于广东农历新年的“逗利是”,各公司员工找老板、领导讨红包。可是,这些红包的金额,往往不多,象征性为主。排队找别人要200块钱一盒的月饼?除了华尔街投行人,很少人的朋友圈、微信群能玩得起这个游戏。一旦拒绝率升高,“找人要月饼”这种双方尴尬的事情,很难流行起来。

4、它太不像个游戏。

互联网上玩得转的东西,游戏性很重要,随机性是游戏的要素之一。如果卖月饼这回事,罗振宇做出随机性,乐趣就大增了。比如,你可能不确定自己收到的会是什么月饼;你可能不确定自己会付多少钱(当然,会有个限度。用一点简单的数学,可以把月饼价格的均值还是设在100多块钱);你甚至不确定自己的月饼会被送给谁(Why not?当然得选个范围。)如此种种,大家的想象力应该比我丰富很多。

既然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月饼行业,那就一定要玩得有趣一点,而不只是让罗振宇像公交车广告上的曾志伟一样卖月饼!

5、对产品本身,应该多拿出点诚意来。

当我看到罗辑思维的月饼描述时,有点难以置信:比我的预期值低很多。

从品种来说,居然是超市里处处可见的大路货;至于描述、包装、形象、文案,这本来应该是罗辑思维的强项,很不可思议,这方面极其平庸,甚至不如一些酒楼月饼广告。有人说,罗辑思维卖月饼,有点像史玉柱卖脑白金,如果看到这些文案的质量,文案高手史玉柱一定不会同意。

对于月饼产品本身,罗辑思维应该拿出足够的诚意。我们已经经过了《舌尖上的中国》两季的洗礼、出身于媒体业的“本来生活”电商用褚橙、柳桃不断的感染。魅力人格路线的自媒体卖商品,必须在审美上、品质上、设计上、制造上显著高于标准品、大路货。最起码,在馅料上、外形上稍有突破,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吧?

对于“互联网思维”口诀很熟悉的罗辑思维团队应该知道,“超预期”是口碑营销的关键,那么,“低于预期”带来的是什么?余不忍言之。

6、罗辑思维还只是粉丝经济,而不是社群经济。

罗辑思维的粉丝数量不少,粉丝对于教主,是愿意有所付出的。粉丝之间呢?有时候是合作关系——当教主受到攻击时;有时候则是争宠关系。如果勉强把罗辑思维的粉丝称作“社群”,很遗憾,它离“社群经济”有两万五千里。

那么,有人也许会辩解说,罗辑思维卖月饼,并不仅限于它的粉丝之间,而是动员粉丝们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比如亲友、同事。打住!难道你们非得把罗振宇的形象、拉低到鼓动大家拉亲戚朋友买月饼的、类似人寿保险推销员的形象吗?我绝不答应。

为新装修家庭推荐6种净化植物 篇8

新装修的家庭里,往往汇集了多种污染源,如建筑材料中的铅、石棉、聚乙烯等,尤其是甲醛、苯等挥发性的有害气体,能引起人们头痛、皮肤过敏,影响呼吸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力,长期接触,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如何预防甲醛、苯等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呢7除经常开启门窗、加强通风外,在室内栽种绿色植物也是简便有效的方法。研究发现,植物主要依靠叶片的细微舒张吸收有害气体,同时,盆栽植物埋在土壤中的根茎以及微生物,在清除有害气体方面也功不可没。

当然,植物吸收甲醛或苯等污染物的功效也有一定限度。一般说来,轻度或中度污染,污染指标在国家标准3倍以下,效果较为理想。根据室内空气质量相关国家标准,甲醛含量在1小时内测定的平均值应低于每立方米0.1毫克,苯应低于每立方米0.11毫克。如果浓度过高,植物净化功效就不明显了。

绿色植物不仅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来净化空气,还有吸尘、减轻噪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改善室内小环境等功效。

值得选择的净化“高手”

在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室内植物中,哪些堪称净化居室空气的“高手”?我们向大家推荐以下几种植物。

1吊兰清秀洒脱。优雅宜人,被誉为“空中花卉”。

净化功效:24小时内,吊兰在8~10平方米的房间可吸收约86%的甲醛,还能净化火炉、电器,塑料制品散发的一氧化碳,过氧化氮,并分解由复印机释放出的苯。

注意事项:

·吊兰适合摆放于较高的桌面、花架、屋檐、橱顶等处,或做成花篮。

·夏季避免强光直射:冬季应放在室内防寒。经常向叶面喷水,以提高湿度,防止叶尖干枯。

2绿萝 枝蔓细柔,绿叶呈心形,光澜葱茏。

净化功效:绿萝能同时吸收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和甲醛。一盆高度1.8~2.0米的绿箩,可净化35~50平方米的居室空气。

注意事项:

·绿萝生命力顽强,管理较为粗放,可种植成“绿萝柱”,或置于家具柜顶、高脚架上,任凭茎蔓垂挂。除居室外、厅堂、会议室、办公室等皆宜摆设。

·将植物放在通风良好的窗户附近,夏季防止强光直射,冬季保持室温不低于10℃。

3常春藤 枝叶稠密,柔长洒脱,品种繁多,秀丽飘逸。

净化功效:在24小时照明的条件下,1盆常春藤能消灭10平方米左右房间内90%的苯。

注意事项:

·常春藤耐阴性好,适合盆栽和室内垂直绿化,不论作盆栽,绑扎成支架,还是制作成吊盆,都很适宜。

·别忘了时常给植物叶面喷洒水雾,以保持鲜嫩并防止干裂。不宜让盆内的土壤过湿,以免烂根。

4芦荟叶厚多汁,翠绿光润,株形优美,花序艳丽。

净化功效:研究表明,在24小时照明的条件下,芦荟能吸收1立方米空气中90%的甲醛。

注意事项:

·盆栽芦荟适合在居室的厅堂摆放。

·平时注意让芦荟保持充足的阳光照射,盛夏则避免强光直射,以防被灼伤。

5虎尾兰叶耸立如剑。斑纹如虎尾,英武挺拔,醒目美观。

净化功效:研究表明,一盆虎尾兰可吸收10平方米左右房间内80%以上多种有害气体。两盆植株可使一般居室内的空气得到净化。晚间还可吸收二氧化碳,使室内空气清新。

注意事项:

·可以将虎尾兰栽种于紫砂花盆里,摆放在窗台、茶几、书桌等处。

虎尾兰容易养护,耐干旱,是非常好的室内观叶植物。浇水量不宜多,以防止根茎过湿,导致腐烂。凤裂绿叶光亮,苞片艳丽。

6花期持久,是现代都市十分流行的盆栽花卉。

净化功效: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0.05%,会使人感觉憋闷,在卧室摆放三四株凤梨类植物,如红心凤梨,能使二氧化碳浓度大幅降低。此外,空气凤梨对甲醛的降解率高达97%。

注意事项:

·凤梨需明亮光照,但盛夏光照过强,应适当摆放在阴凉处。

6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 篇9

尊敬的家长: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这一份问卷。本问卷调查旨在了解3—6岁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现状。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结果只用于研究,不作任何评估,请如实填写!

请在选中的字母前打勾””

1、您是幼儿的父()母()

A、工人B、农民C、个体户D、医务人员E、商业、服务业工作人员F、公务员G、其他

2、您受教育程度父()母()

A、小学、初中B、高中、中专C、大学(本科、专科)D、硕士及更高学历

2、您有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吗?

A、有B、没有C、断断续续

4、您赞成孩子利用课余的时间学习音乐(乐器)

A、赞成B、不赞成C、随便、5、您目前正在对孩子进行以下哪一项或哪几项音乐教育

A、声乐B、舞蹈C、器乐D、欣赏E、试唱练耳F、其它

6、您孩子所学的音乐(乐器)是谁选的A、孩子(自己)B、父母C、老师

7、您对幼儿家庭音乐教育知识的了解

A、比较了解B、懂得较少C、根本不懂

8、您每个月的经济收入会投多少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

A、三百以下 B、五百C、一千D、一千五以上

9、您认为家庭音乐教育对孩子有什么意义

A、对智力、道德、审美等多方面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B、能满足其活泼好动的天性,令其心情愉快

C、无所谓, 可有可无

D、完全没有实际意义

10、您认为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音乐学习的兴趣,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创造力

B、了解不同音乐文化,扩大孩子的视野

C、培养 专业音乐人才

D、有所优惠(如,升学加分等)

E、其它

11、您与孩子进行音乐活动的内容有

A、与孩子一起寻找大自然及生活中的声音(如模仿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等)

B、听磁带、碟片和听看电视音乐类节目

C、听孩子唱歌,常与孩子一起唱歌

D、听孩子演奏乐器

E、与孩子一起玩有关音乐方面的小游戏

六种家庭教育的优缺点 篇10

一、虎妈教育(强加式教育)

1、虎妈蔡美儿 蔡美儿说:“关于我的书,外界存在许多误读。”严苛是为了寻求教育平衡。传统的美式教育法给予孩子过多自主选择权。美国家长或许能从传统中国教育方式中学习积极的一面,尤其是在孩子幼年“塑形”阶段。另一方面,她也提到,在许多东亚文化中,孩子的选择权太少,“对于中国家长,包括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家长,我倒希望向他们强调一下给孩子放权的重要性”。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

优点:可以把孩子教育父成母喜爱的听话孩子,孩子不容易走弯路。

缺点:容易导致孩子优柔寡断不敢自己做决定的弱性格,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

2、猫爸:常智韬

常智韬认为,家长不要替孩子做选择。他主张对孩子采取个性化教育,家长要宽容,并善于和子女沟通。教育孩子时,要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权。他说,孩子10岁以后,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自主意识,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多一些自己做决定的事情。在关于学习的问题上,“猫爸”也有一些“虎妈”的影子。他曾对女儿说:“你不希望家长掌管一切,掌管一切对家长也是负担。但首先,你愿意遵守一些游戏规则,比如能分清轻重缓急,和玩耍相比,学习更重要等,这些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学习自觉了,我可以给你更多的自主空间。”

3、“挫折教育”与“悍母”

蔡美儿对女儿如此严格要求,给人以“悍母”的印象,被称之为“中国式妈妈”的教育,人们将这种教育方式与美国妈妈的教育方式进行对比,出现了支持与反对方两大阵营。

支持者:赞同“中国式妈妈”的教育一方认为,中国妈妈给予孩子的严格教育和强烈的竞争意识,这是在学业和能力上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跟孩子无需谈尊重,因为他还没学会如何尊重别人,需要父母干预帮助他树立道德与人生观底线。而美国妈妈强调的是尊重孩子、鼓励孩子,批评孩子也只说些拐弯抹角的、鼓励性的话,这种温和的爱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溺爱。因此,中国的妈妈们比多数美国妈妈更胜一筹。

反对方:中国妈妈在美国已经成了“悍母”的代名词,强迫要求孩子,压抑情趣追求某种成功,无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持久发展,应当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有人认为,蔡美儿对孩子的教育还不算成功,因为她的两个女儿年龄还小,她对孩子的重负荷和严格要求的结果,还需时间来证明。

二、赏识教育

1、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2、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传统的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教育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新课程中指出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小有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无论是社会、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改变观念,把表扬带给每一位学生。

3、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不是也是由赏识走向成功的吗?在学校,神父把他的喜欢问看成是故意难为老师而愤怒地把他赶出教室,知子莫如母,祖父把他的母亲叫到了学校,母亲把“不成器”的儿子领回了家,如果他的母亲当时像现在有些母亲那样把儿子训斥或暴打一顿,也许就会在黑暗之中摸黑很长一段时间,他的母亲不愧是一个赏识教育的专家,她不但没有责怪儿子的调皮捣蛋,而是悉心呵护他,在家里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重任,当儿子在火车上由于做实验而引起了火灾被辞掉工作时,母亲还是支持儿子的实验,倾尽其财在家里办起了实验室,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与母亲的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母亲的赏识也就没有发明家爱迪生。可见赏识教育是助人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军规中的第十五条中讲到一个故事:《请为你的夸奖道歉》,耐人寻味,也令人震惊。文中谈到北欧一教授要求中国学者向她女儿道歉的事情,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夸奖伤害了她的女儿:“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不经她的同意。”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和喜爱,反而惹得教授不高兴,仔细想想,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夸奖,反思我们的赏识教育。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比如相貌、气力、智商等,许多的家长和亲戚朋友总喜欢夸奖孩子聪明、漂亮,正如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一样,这样的表扬、赏识对孩子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孩子多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发展自己的。从教授的话语中,我们感到赏识应该着眼于受表扬者个人的劳动和努力,着眼于受表扬者今后的发展,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导向。

有的家长喜欢对孩子讲“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采取这种与别人比较的表扬方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以为是、自满、瞧不起别人等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也有的家长在孩子每做好一件事情后,都要“真乖”、“ 真好”、“真聪明”的赞扬个不停,其实这种无节制的廉价的表扬,也会使孩子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我们的一些教师经过多年的师德教育,渐渐摒弃了“惩罚”手段,开始想方设法去发现、寻找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有的教师在为学生写操行评语时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去寻找最美妙的字眼夸奖和称赞学生,而在提到学生缺点时,却总好像陪着一百个小心的样子,什么“如果……就更好了”,什么“你要是……老师就更喜欢你了”之类,这样的赏识纯属于走入“误区”。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离不开老师的表扬。夸奖是一种激励,激励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但也不能走向极端。反思我们的工作,也会发现由于不适当的表扬留下的后遗症,比如备受家长、老师赏识的学生,往往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这是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家长、教师滥用表扬给“宠”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与学校应密切配合,达成一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摒弃“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惩罚”教育,积极地进行赏识教育,最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同时也要努力避免不恰当的“表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人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培养、诱导一个学生走向理想之路的金钥匙。赏识教育,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赏识他的学生。

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他的成功是从画蛋开始的。而他画的第一个鸡蛋虽然说什么也不像,但他拿给他的老师看时,他的老师不是一味地否认,而是像拿到了一件稀世之宝大加赞赏,称赞他画的不错,有画画的天赋,将来定会成大器,尔后又指出了画的不足,让他认真观察鸡蛋的特点,就这样,由于达·芬奇第一次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成功的种子,由于他不断地努力,最终成为世界上的著名绘画大师。试想,如果老师看到了达?芬奇的第一幅画时,不是赞赏,而是横加指责,那么会有后来的绘画大师吗?其实很多的天才,都是被人们扼杀在摇篮里了。

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被认为最顽劣的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用,而且都善于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每一处哪怕十分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当他们身上有点滴进步时,他们听到的是表扬、鼓励的赞扬声,而不是满耳充斥的抱怨、责骂声,那么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我能行”,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如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在课堂内缕缕出现,但也有一些“奖过其实”,赞美泛滥的现象,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我们知道,赏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但并不是无原则地赞美,赞美要讲原则,要有方法。

总之,我们只要辨证地看待赏识教育,科学地运用赏识教育,用自己的爱心和信心去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那么,每一个学生定会走向成功!

三、攀比教育

“虚荣是我最爱的原罪”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攀比效应”是一种赶时髦的心理,想拥有一件几乎所有的人都已拥有了的商品;而经济学角度的“虚荣效应”是指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到独一无二的某项产品或者服务。由此推延,社会生活中的“攀比”心态即是看到别人拥有了,自己也想拥有的心态;更进一步,“虚荣”心态则是期望达到少数人享有的荣誉、地位或者身份。

攀比心理产生大概有以下的原因:

1、家庭背景

父母的思维习惯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对孩子的影响,如果父母喜欢和其他人比较并且时常抱怨自己过得不好的话,那么孩子在多数时候会出现这样的行为习惯。

2、教育经历

受教育经历也是一方面原因,通常知识储备越丰富的个体看待事物的角度会更加丰富,也就能够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的人生。

3、自卑懦弱:

自卑、懦弱等性格所致。自卑和懦弱的性格往往会让你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在你和其他人能力旗鼓相当的时候也会怀疑自己,从而觉得别人总是比自己过得好。

4、嫉妒心作祟

嫉妒心强的人往往喜欢和其他人进行比较,甚至在行为上表现出令人不齿的行径。

5、贪婪不满足

欲望可以使人进步,但欲望也能将一个人的灵魂吞噬。适当的欲望可以让我们更加积极地前进,但是过度的欲望就会演变为贪婪,表现为总是不满足,拥有了还要拥有更多。

说攀比,就不得不说比较。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只要是具有可比性的人们都拿来比较。比较的目的在于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优点要继续保持,缺点则要改正,所谓扬长避短都是从比较中的来的。但攀比不同,何谓攀?就像爬树一样,双手需要不断的交替向上。而攀的特点就在于需要不断的交替向上。小时候老师常说同学们不要在衣服,文具上攀比。因为他会使心态扭曲、盲目的比较,自不量力的比较。攀比的人往往拘泥于眼前,不能自拔。

四、溺爱教育

【基本解释】过于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

通常是父母溺爱子女。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溺爱。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出处: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溺爱靡意,魂飞心离。”

溺爱造成后果:

1、从家庭来讲,不懂父母的心思.不理解父母为你所做的一切.目中无人,认为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独苗,恃宠而骄.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四处碰壁后一蹶不振.处处都觉得很难,压力很大

2、从爱情和友情来讲,不会珍惜爱人和朋友感情.认为恋人(朋友)对你所做所为都是理所应当.因为从小就是在溺爱中长大.轻则好朋友很少.爱情不如意.重则是众叛亲离.当然,如果是个聪明人的话,只要努力克制改变自己的缺点.成功也很容易.毕竟人都习惯性格脾气都是慢慢养成的.改也一样

五、否定式教育

否定也是有价值的,面对人事物,我们有自己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理由,有评价的权利,只是,也许你意识到了,否定制造着负面情绪。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的童年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在家长否定式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未来会是什么形状呢?

在社会竞争的背景下,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女输给别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要求愈发严厉。新时代的学生不仅需要面对一年高过一年的高考生人数和毕业生就业人数,还要绞尽脑汁应对家长数不尽的要求。正因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极其急切,因而父母能够注意到孩子身上的优点越来越少,他们更多关心的是排名和成绩问题。一个孩子考完试回家,如果孩子考了99分,父母不是先称赞,而是会问,为什么没有考100分?如果排名第二,又会问为什么不排第一?其实不管是多少分或者多少名,都是孩子的努力换来的,做成孩子的父母要首先对其成绩做一个肯定的表示,然后才应该是提出自己的希望。毕竟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能真正意义上地帮助他学习,所以不应对孩子提希望,只能够是提自己的愿景。如果一味地否定掉孩子的努力成果,不仅会打压孩子学习的热情,还会使孩子与家长之间产生隔阂,甚至会有厌烦心理。有些父母也许会是出于好意,想要以一种反作用力的方式来鞭笞自己的孩子前进,但这并不是明智之举。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从小被关心和爱护包围着,习惯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可一旦去到学校,与人相处时发下自己并像没有在家里面那样被人宠着,由此学生心理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如果回到家里,他们从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肯定和开导,就会偏激地认为这个世界抛弃了他,从而躲进另一个世界,譬如动漫,譬如游戏。其实,他们都进另一世界的原因无非是为了找寻认同感,被别人认可。

6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 篇11

宏路镇幼儿家庭早期阅读的现状

案例一:

区域活动中,滢滢、魏俊杰、王益恺等几个孩子一来到语言区,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本图书看了起来。它们快速地翻看图书,一本图书一会儿就翻看完了。我问他们,书里讲了什么?他们笑了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

案例二:

期末家访时,问到怎么给孩子做早期阅读时,滢滢妈妈说:“我们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也不懂得给孩子做什么早期阅读”。王益恺妈妈说:“就是给他买点图书,让他自己去看,我们平时要上班没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魏俊杰爸爸说:“孩子自己想看书就看书,不想看就不看”。

分析:

通过日常的观察及家访,我发现农村幼儿大多数不懂得怎样去看书,孩子经常是茫无目的地乱翻,有的只会讲书上有什么人、什么动物,不懂得各张画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农村幼儿缺少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他们不懂得如何阅读,这些与家庭早期阅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养者文化层次低,教育观念落后

在农村中“隔代教育”现象普遍,大多数祖辈家长重视生理上的需求,而忽视了精神方面的需求,他们不懂得如何进行早期阅读教育。农村年轻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和生计等原因,与孩子一起玩耍、接触、交谈的时间和机会相对少,留给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种种因素导致农村幼儿早期阅读发展滞后。

(二)阅读环境欠佳

家长把图书买回来后,让孩子自由翻阅,有亲子阅读经验的幼儿比较少。再者家长自身榜样作用欠佳,大多数家长在空闲时间都喜欢抱着电脑、电视。家长自身与书本交流少,没能给孩子树立榜样,那么幼儿就难以对书本产生兴趣。

(三)缺乏科学的操作方法,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的家长们知道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但在时间安排上往往是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没能在阅读时间上帮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给孩子进行早期阅读教育时,不知道方式方法,只是枯燥的念字、看图说故事,让孩子阅读时的功利心太强,总要求孩子记住、背下一些东西,孩子在阅读中体验不到乐趣,久而久之孩子也对阅读失去了兴趣。

三、如何促进农村幼儿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的发展

(一)改变观念,培养早期阅读的习惯

婴幼儿在最初阶段便有了阅读的兴趣和行为。在培养孩子早期阅读习惯时,要固定一个时间比如每天吃完饭后或睡前半小时,家长陪孩子一起阅读,一开始可以是短小的故事,慢慢过渡到文字稍长的文学作品。阅读中,家长边指认文字,边有感情地讲述,这样孩子不仅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还认识了很多的文字,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基础!

(二)创设环境,营造早期阅读氛围

家长可以为孩子布置一个阅读角,将房间光线较好的角落作为孩子的阅读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孩子定做专门的小书柜、小书袋或者小抽屉,摆放与幼儿的年龄相符合的图书;提供足够的灯光和适合的桌椅。家长还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孩子随意翻弄图书,慢慢过渡到让孩子听听、说说、读读、看看,整个阅读兴趣的激发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要刻意要求幼儿复述或记住一些东西,父母在孩子在阅读时不要发出很多的声响,如看电视、打电话等,尽量减少干扰因素。

(三)把握契机,掌握早期阅读的方法

1、多使用书面语言,少使用口语。

3到6岁幼儿还不识字,这个时期的早期阅读多是以大人给孩子讲故事为主。对孩子而言,最先接受阅读时,在书面和口语上是没有难易之分的。所以家长一开始就应该尽量使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来给孩子读故事。比如:在《狐狸和葡萄》的故事里有一段是这样写的: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农村家长担心“晶莹剔透”这样的词语孩子听不懂,就换成了浅显的口语,其实这些词语并不影响孩子理解故事的大意,接受起来没有难易,成人自以为是的难易可能让孩子失去了体会阅读魅力的机会!

2、让阅读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

孩子可以是自由摆弄图书,自己随意翻阅,也可以是父母读故事给孩子听,父母可以做些必要的讲解和提问,帮助孩子理解、阅读材料,帮助幼儿掌握有序翻阅等基本阅读技能;不要要求幼儿一定要复述故事或者记住、背下一些东西。

3、抓住早期阅读的契机,采用适合的方法。

阅读习惯要从小培养起。阅读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更能让孩子从中吸取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生活中转变为个性品质。阅读应该是件有趣、愉悦的事情,这样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如果农村家长能转变观念,重视早期阅读教育,采用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相信农村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发展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篇:操作人员安全教育试题答案下一篇:小学生交通安全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