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政策宣传资料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族宗教政策宣传资料(精选8篇)

民族宗教政策宣传资料 篇1

目录

《宗教事务条例》 1 藏传佛教**转世管理办法 7 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6号

《宗教事务条例》已经2004年7月7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三条 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四条 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对外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的行政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听取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见,协调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第二章 宗教团体

第六条 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登记。宗教团体章程应当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宗教团体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七条 宗教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编印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出版公开发行的宗教出版物,按照国家出版管理的规定办理。

涉及宗教内容的出版物,应当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破坏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和睦相处的;

大型宗教活动应当按照批准通知书载明的要求依宗教仪轨进行,不得违反本条例第三条、第四条的有关规定。主办的宗教团体、寺观教堂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大型宗教活动举办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实施必要的管理,保证大型宗教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第二十三条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防范本场所内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发生违犯宗教禁忌等伤害信教公民宗教感情、破坏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发生前款所列事故或者事件时,宗教活动场所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

第二十四条 宗教团体、寺观教堂拟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提出意见,拟同意的,报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报告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宗教团体、寺观教堂以外的组织以及个人不得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

第二十五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设立商业服务网点、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影电视片,应当事先征得该宗教活动场所和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

第二十六条 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风景名胜区,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协调、处理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文物、旅游等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

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应当与宗教活动场所的风格、环境相协调。第四章 宗教教职人员

第二十七条 宗教教职人员经宗教团体认定,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可以从事宗教教务活动。

藏传佛教**传承继位,在佛教团体的指导下,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办理,报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天主教的主教由天主教的全国性宗教团体报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宗教教职人员担任或者离任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经本宗教的宗教团体同意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宗教教职人员主持宗教活动、举行宗教仪式、从事宗教典籍整理、进行宗教文化研究等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五章 宗教财产

第三十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合法使用的土地,合法所有或者使用的房屋、构筑物、设施,以及其他合法财产、收益,受法律保护。

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情况的,依照有关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现场处置和处罚;主办的宗教团体、寺观教堂负有责任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其登记。擅自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其中,大型宗教活动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擅自举办的,登记管理机关还可以责令该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第四十一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该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该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登记;有非法财物的,予以没收:

(一)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或者备案手续的;

(二)宗教活动场所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未建立有关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不符合要求的;

(三)宗教活动场所内发生重大事故、重大事件未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四条规定,违背宗教的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

(五)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境内外捐赠的;

(六)拒不接受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的。

第四十二条 涉及宗教内容的出版物有本条例第七条第二款禁止内容的,对相关责任单位及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擅自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活动场所已被撤销登记仍然进行宗教活动的,或者擅自设立宗教院校的,由宗教事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有违法房屋、构筑物的,由建设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组织、举行宗教活动,接受宗教性捐献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擅自组织信教公民到国外朝觐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五条 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教务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除依法追究有关的法律责任外,由宗教事务部门建议有关的宗教团体取消其宗教教职人员身份。假冒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宗教活动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对宗教事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九条 **转世灵童认定后,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在佛教界有较大影响的,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有重大影响的,报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有特别重大影响的,报国务院批准。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转世**,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十条 转世**继位时,由批准机关代表宣读批文,由相应的佛教协会颁发**证书。**证书的式样由中国佛教协会统一制作,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擅自办理**转世事宜的,由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照《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对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转世**继位后,其僧籍所在寺庙管理组织须制定培养计划,推荐经师人选,经所在地佛教协会审核,逐级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涉及**转世事宜的省、自治区可以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规范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 依照《宗教事务条例》和《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设立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本办法称寺庙)。

第三条 寺庙、藏传佛教教职人员(以下简称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寺庙、教职人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五条 寺庙不得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不得恢复寺庙之间的隶属关系。

第六条 藏传佛教与其他宗教之间、藏传佛教内部不同教派寺庙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第七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藏传佛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寺庙事务不受境外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和支配。

第八条 寺庙应当通过协商成立民主管理组织。管理组织的成员一般由本寺庙的教职人员组成,也可以吸收所在地信教公民代表和当地村委会(居委会)

组织应当将住寺教职人员登记造册,分别于每年的1月底和7月底前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寺庙接受住寺教职人员,须经该寺庙管理组织成员会议通过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寺庙住寺教职人员的户籍实行集体管理。

第十九条 住寺教职人员须符合《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寺庙不得强迫未成年人住寺。

第二十条 **一般应当住寺,并服从所在寺庙管理组织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寺庙中的赤巴、堪布、经师、翁则、格贵等传统僧职人员,由寺庙管理组织成员会议提出人选,经所在地佛教协会同意后,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寺庙教职人员异地从事教务活动,须经本寺庙管理组织和所在地佛教协会同意,并征得目的地佛教协会和寺庙管理组织同意后,由本人所在地佛教协会和目的地佛教协会分别报当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其中,跨县(市、区、旗)从事教务活动的,分别报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后,由本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跨设区的市(地、州、盟)从事教务活动的,分别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后,由本人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事教务活动的,分别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寺庙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举行超过该寺庙容纳规模的大型宗教活动,或者在该寺庙外举行大型宗教活动,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寺庙跨设区的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举行大型宗教活动,其管理办法由有关省、自治区制定。

第二十四条 寺庙举办学经班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举办学经班的传统和明确的办学宗旨;

(二)有固定的学经场所和其他基础设施;

(三)有具备资格的经师;

(四)有完备的学经管理制度及合法的经费来源。

第二十五条 寺庙需要举办学经班的,由寺庙管理组织提出意见,经所在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逐级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学经班经师必须持有经师资格证,并由寺庙管理组织聘任。

经师资格认定和聘任办法由中国佛教协会制定,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二十七条 寺庙学经班招收的学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年龄一般应当在18周岁以上;

(二)爱国爱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

(三)受过沙弥、沙弥尼以上戒。

0

第三十五条 寺庙应当接受人民政府宗教、公安、文物、建设、卫生等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寺庙所在地乡镇(街道)、村(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寺庙评议委员会,对寺庙管理组织的工作进行评议。

第三十七条 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工作人员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侵犯寺庙、教职人员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寺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该寺庙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一)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有关成立寺庙管理组织规定的;

(二)寺庙管理组织未履行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职责的;

(三)寺庙管理组织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实行民主管理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有关寺庙定员的规定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接受住寺教职人员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八条规定举办学经班的;

(七)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四条规定的。

第三十九条 寺庙教职人员违反《宗教事务条例》和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依照《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寺庙教职人员被佛教协会取消教职人员身份的,所在寺庙应当将其除名。

第四十条 佛教协会未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的,由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该佛教协会撤换相关负责人。

第四十一条 寺庙、教职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有相关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有关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可以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民族宗教政策宣传资料 篇2

一、音乐专业资料室馆藏资料特征的分析

音乐学科专业资料的馆藏特征与普通学科资料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1、馆藏资料载体形式上的差异

普通资料藏书多以32开、16开为主,在书架上摆放整齐,而音乐书籍多以8开、4开为多,32开、16开的也有,从而造成普通书架放不下幅面大的书籍,若平着堆放,书籍难以取阅、回放,造成读者查阅不便,目前除了书籍的开本大小不等之外,还有音乐资料磁带、光盘、录像带等音响资料,这些资料易损、怕潮、怕晒,所以在收藏、摆放等管理上需要比较小心谨慎。

2、文献资料内容上的差异

音乐方面的资料在内容上主要以比较形象具体的音像资料为主,如乐器的弹奏、表演,声乐、舞蹈的表演方法、技巧等,理论上的知识又需要文字进行阐述,形成图文并存的形式展现学科内容,所以多数音乐书籍含有光盘。而其他文理学科多以文字资料展现学科内容。

3、资料收藏方面的差异

音乐学科资料相对文理科资料,数量要少得多,好的资料难以收集,原版资料少之又少,在一些小的城市是难以成批购置的,民族特色方面的音乐素材需要多方面的收集,更需要到很纯朴的民族地区去挖掘、整理,现代舞蹈、歌曲方面的内容更新较快,因此为避免资料损失,有些难以收集的资料学生不能借出资料室,只能在阅览室查阅。

二、资料室读者需求的特征分析

音乐专业学科的读者到资料室查找资料形式是多样的,如钢琴的演奏技巧,大师的弹奏技巧处理;声乐的歌唱、表演技巧,乐曲的处理;器乐的弹奏;舞蹈的表演技能;民族歌舞演唱方法及特点等,多数是直观的图像资料、听觉材料,如演奏《我的中国心》中最突出的音乐是大号奏出的旋律,第一次出现时很低调,再次出现时较第一次音高略有提高,第三次出现时其他乐器都不发出声,这时大号的声音十分突然,似乎从高处凌空爆响,高昂,节奏急,节拍强,空旷、悠远,震撼人心。再过几秒声音延续前意,稍有降低……,这样一些感觉上的东西,用文字描述是难以领悟的,通过图像的展现,人们就很快进入角色,这方面的资料需要在音响图像上去了解。也有查找理论方面文字材料的,音乐学科还有部分纸质资料是乐谱,他与其他学科资料不同,不是看看即可,有的需要在键盘上去感悟,或通过声乐读者口头试唱去品味作者的意味、情感,因此,有许多乐谱,读者要到琴房通过弹唱才能品味作者的意味、情感,并且需要反复啄磨、体会,所以读者需要复印曲谱。

综合以上分析,作为专业学科馆员,需要认真研究音乐专业学科资料室与普通资料室的馆藏资料情况和读者的需求,才能更好的、与时俱进的为专业学科图书资料室作好管理与服务工作。

三、音乐学科资料室的建设规划

1、纸质资料室的设立

纸质资料是任何一个图书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原始的资料在当今仍然宝贵的财富;乐谱是音乐学科纸质资料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学生常常摘要某本资料上的乐谱,所以在纸质资料室内添置复印设备是很必要的。

2、电子资料室的设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资料室在图书馆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电子书籍的查阅,乐谱歌曲的下载等,电子资料容量大,查找快捷方便,深受读者欢迎。

3、视听音响播放室的设立

前面我们提到音乐方面的资料内容上有比较形象具体的音像资料,这些直观音响图象资料如光盘、录像带等,需要通过音响设备才能反应他们的内容,目前不仅有单独购进的光盘,购进的纸质资料里面也配备有光盘,这样就造成光盘资料保管、借出的问题,前面还提到光盘、录像带等这些资料音响易损、怕潮、怕晒,借出又怕弄坏,不外借,在贵州等一些气候比较潮湿的地区,常时间放置,又容易起霉点,一样容易坏,所以在经费能挤出的条件下,设立视听音响播放室,建立数据库这样就可以解决光盘的存放问题,教师、学生可通过音响设备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料去观看、视听,感悟,还可以用MP3、U盘等下载,这样就解决了光盘借出的问题,设立视听音响播放室对音乐专业资料室太重要了。在一些发达城市,有私人经营的音乐专业音响室,经营者搜集了有关音乐的经典资料,如一些经典曲目、经典大合唱等,他吸引着许多音乐专业人士前去观赏,经营者从而获得利润,因为音乐专业的学生不可能人人都有一套音响设备,而且个人搜集的资料很有限,因此从这一方面也说明设立视听音响播放室对音乐专业的重要性。

4、录音、光碟剪辑刻录室

音乐专业就需要乐曲,唱歌有乐曲、舞蹈更需要乐曲的旋律,音乐专业方面的学生能歌善舞,教师要求学生编舞,学生就要根据所编舞蹈去找适合本舞蹈的旋律,所以需要录音、剪辑。资料室内存集的一些贵重原始光盘资料、个人搜集的民间艺术题材,系上录制的学生集体演出,个人表演,学生进校专业的学习进程个人资料等等,有很多资料是学生非常想搜集的材料,这就需要光碟剪辑刻录。根据笔者在专业资料室长期工作总结,学生需要光碟剪辑刻录需求量是相当高的。据统计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2006年教师、学生共刻录光碟320余张,2007年教师、学生共刻录光碟400余张。

四、音乐学科资料室的管理创新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地方民族高校经济的改善,科技设备进入各大小图书馆、学科资料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科馆员,更好的为专业学科服务,就得思考、学习、工作、再思考再学习再工作。

1、加强业务学习

常言到:人到老,学不了,社会在进步,人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与时俱进,学习的形式很多,可以进修、可以自学、可以通过馆内人员的相互交流、可以通过馆与馆之间的相互学习等等。

2、提高服务质量

礼貌待人、言语和蔼、动作迅速,细心观察询问读者所需要的服务,并加以总结,对达不到要求的服务作以记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读者的要求,尽量以高科技服务质量为读者服务。

民族宗教政策宣传资料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资料室 管理

高校图书馆和资料室是高等院校文献资源的集结地,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北方民族大学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解决现阶段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与院资料室之间存在的问题,使资料室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把全校的文献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为学校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这是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和资料室应该思考的问题。

1 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和资料室的总体情况

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4961平方米,现今馆藏纸质文献达100万册,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55人,其中图书馆专业人员8人,计算机专业人员7人;学校有各院(部)资料室共20所,资料室建筑面积共1244平方米,藏书83208册,学校各院(部)资料室工作人员总计20人,现阶段资料室管理人员全部是非图书馆专业人员担任。

2 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关系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规程第四条:组织和协调全校的文献资源工作,实现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资料室也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对院资料室要进行业务指导工作。高校院资料室是全校的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在业务和资源配置上,应接受学校图书馆的指导与协调,应向全校开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3 现阶段院系资料室存在的问题

3.1 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有限

院系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院系领导和教师对资料室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资料室相对来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院系的购书经费是从院系的业务经费里划拨的,首先满足教学和科研任务经费,用于购书的经费有限。

3.2 业务管理不规范,利用率较低

院校资料室在购书、编目、利用等方面由各院系管理,图书馆缺乏对资料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容易出现购书重复等情况,浪费有限的购书经费。承担外出购书任务的教师,有时只购买自己本专业需要的图书,买回来后长期借阅不还,变相据为己有,影响文献资源的正常利用。还有的资料室只对教师开放,或者对研究生读者开放,文献利用率较低。

3.3 专业人员缺乏,服务质量低

高校资料室现有的工作人员大多不具备图书情报专业技术知识,也没有经过正规专业培训,不能适应现代文献资源利用的要求。有的资料室对于购买的文献资源不按中图法分类,按照图书购买的先后顺序排流水号,还有的资料员根据自己的习惯对图书进行编排,从登记、编目、查阅和借出都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既费时又不便。

4 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院系资料室规范化的管理

4.1 资料室人员的人事管理和业务管理由图书馆统一负责

由于以前分散型管理体制的制约,即在业务工作上,名义上归属图书馆领导,实际上图书馆不能也没有权利对资料室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业务领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料室的规划化发展。为了充分利用各资料室文献资源,学校高层领导应进行走访调研,打破陈旧的管理体制,重新划分管理范围,把图书馆的职能范围扩大。如:资料室人员编制归入图书馆,资料员的调入,调出,岗位安排、职称评定由图书馆统一管理这便于图书馆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促进资料室更快、更好地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向更高水平迈进。

4.2 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划

图书馆应把各院资料室的工作放在与图书馆工作相同的位置,在整个图书馆工作体系的业务建设上通盘考虑,统一部署,制定出全校文献资料信息资源的发展规划,以及中长期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等,发挥图书馆业务和技术的独特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各资料室的业务建设与图书馆的建设规划到一体上来,并且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保证正常开放时间,确保资料室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4.3 图书馆应把各资料室的经费、财产、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各资料室的文献订购、设备购置、办公用品等,由资料员做好订购清单后,高校图书馆统一汇总并进行采购,同时为了鼓励各院参加共建校园文献信息的积极性,发挥资料室的原有优势,图书馆要与各系领导以及学科带头人进行协作采访,在具体采访业务中相互沟通和协调,使校内文献资源配置合理化、科学化,这样也避免了经费的重复使用和不必要的浪费。各资料室的财产、设备归图书馆,这样保证了设备的随时升级,图书馆便于科学地选择购买与资料室统一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和软件种类,有利于技术上的指导和业务上的顺利开展。

5 实现图书馆和资料室的文献资源共享

5.1 建立一个全校统一的文献数据库

图书资料分类质量标准化是资源共享的基础,这便于以后更广泛的文献资源数据共享。图书馆和各院资料室应使用相同的分编条例及标准,以及编目软件,图书馆和资料室在同一种系统管理软件中,逐步使各文献收藏单位对文献的分类和编目标准化、规范化,通过编制出完整的图书联合目录和期刊联合目录的方式,将校、系的文献资源的收藏情况通过文献信息检索系统全部反映出来,读者可以进行系统地查询。

5.2 加强网络建设,建立校际图书资料网络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与资料室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形成以图书馆为网络中心,与各院系资料室紧密联系的网络组织。目前北方民族大学有自己的校园网,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可以通过图书馆网页打开,进行书目检索,各院资料室通过计算机的自动控制,把图书资料的采购、验收、编目、检索等连成一体,我们应尽快通过建立图书馆与资料室的联网,以电子化的方式储存在计算机里,然后设立网络,并接入校园局域网,上网的用户可以通过发问网站、快速、准确、方便的查询所需要的信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这样扩大了校园网上文献资源的咨询范围,也可以资源共享,提高文献利用率。读者通过计算机的各个终端都可以从目录中查阅各校、系资料室的收藏情况,从而取得在家所需的文献资料,达到图书馆和资料室资源共享的目标。

5.3 经常开展对各资料室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督促工作

鉴于目前资料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地点在各院部,对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的使用不熟悉,要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必须首先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水平,因此图书馆要定期对资料员进行统一业务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技术和知识,了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动向。如: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建设的方法、业务管理等。其次,要建立一支可进行现场指导的技术骨干和专业队伍,定期到各院部资料室解决技术难题,从而尽快解决困扰资料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疑惑,这样针对性较强,使资料员对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更深刻,也可促进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最后,不定期地对各资料室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工作。图书馆要做好各资料室的管理工作,经常开展检查、监督、指导工作,资料员有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这样对资料室的建设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北方民族大学资料室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制约着资料室的发展和利用,相信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学院领导和图书馆领导的通力合作下,面对当前学校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把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技术和业务上更大的优势,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和资料室的事业才会有序、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靳随玲.论高校院系图书馆的现状与建设[J].高校图书馆论坛,2007(1):53-54

[2]吴永萍.论高职院校系资料室建立的必要性及其管理途径[J].

价值工程,2011(30).

[3]岳晓光.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视角下的高校系部资料室建设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2(08).

弘扬民族精神资料 篇4

自强独立的民族精神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贫穷走向富裕,靠的就是民族精神的支撑,我们的祖祖辈辈凭着凌云志气,攀上民族精神高峰。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一向盼望着独立自主,不受列强欺凌。但是,在中国土地上,蛮横无理的洋人,凭着所谓的治外法权,奸淫抢掠,无恶不作,更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铭刻在人们记忆的深处。然而,不论何时,一种生生不息、自强独立的民族精神总是激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与强大,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民族团结教育资料 篇5

开展“民族团结进校园”活动。要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育人全过程中,要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要因地制宜组织好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形式要符合各族学生的年龄特征 , 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 , 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断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要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 , 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体验式教学活动

定期表彰民族团结先进班集体和个人

组织师生参观互访,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有效配置图书和音像等资源。要聘请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做校外辅导员,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学 校 管 理

加强领导,建章立制,提高认识保稳定。

1、成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教师为主要成员。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形成了责任明确化、工作具体化、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格局。

2、校领导以身作则,加强民族团结教 育,推动学校 快速发展。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从自身做起,经常检查班子成员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采取教职工大会、专题辅导、座谈交流、印发学习材料等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等方式,使全体教职工正确认识民族团结进步是国策,民族文化是祖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及学习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有其重要性。

3、学校教导处、少先队、等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当作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积极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德 育 工 作

依法治校,加大德育工作力度,创建规范、民主和谐的文明校园。(1)多年来,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美德教育、法制纪律教 育、公共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行为习惯教育等,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2)向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民主和谐的规范化校园迈进。教 学 工 作

开拓创新,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加强民族团结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学校各族师 生互相支持,亲如一家,保持了学校稳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促进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发展。主要做法有:

1、抓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横幅、宣传标语、墙报、画报、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使广大师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教育,营造和谐民族氛围。

2、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1)通过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民族英雄事迹,教育学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兄弟为中国 革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各民族人民一定要相亲相爱,携手共进。(2)开展“我爱家乡”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帮助 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家乡的民族历史和传统,深入了解各族人民为了家乡的解放事业作出的英勇牺牲,以及为家 乡的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组织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讲座、上禁毒课、祭扫革命烈士墓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 教育。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民族团结、精神文明溶入课堂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从小就知道祖国的历史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抗击侵略的历史;使他们从小就树 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热爱家乡,奋发图强,长大以后 建设和保卫家乡。队 伍 建 设

成立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教师为主要成员。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形成了责任明确化、工作具体化、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格局。

学 生 发 展与 办 学 特 色

民族宗教政策宣传资料 篇6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二十多年来,我院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在旗委政府及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指导,努力发展民族地区民族医药事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科右中旗贡献着一份力量。

一、党和政府重视,推动着民族医药进步

我院(所)成立1973年,是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旗县级民族综合性医院(所)。1980年自治区科研机构调整中因成绩突出而唯独保留的旗县级蒙医药研究机构。建院(所)初始,只有5名职工,三间土房。建院(所)三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和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民族地区民族医药的发展壮大,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推动了院(所)健康快速发展。现院(所)占地面积14400平米,建筑面积4000平米,固定资产1000万元。编制床位80张,职工147名。设有内、外、妇、儿、五疗等12个临床科室,检验等5个医技科室和药剂、预防保健等5个辅助科室,护理部、医务、总务等5个职能科室,糖尿病、宫颈糜烂等4个专科和四个疗区。拥有ct、彩超、黑白b超、电子胃镜、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仪、动态血压监测仪等万元以上设备31台件。医疗设备的改善,环境的优化,业务领域的拓展,医疗质量的提高,服务意识的转变,赢得了社会的信任,患者的信赖,医院两个效益不断提高,2005年门诊患者达到了28861人次,住院患者达到了1868例,近年来业务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今年可望达到600万元。

二、坚持蒙医药科研工作挖掘、提高民族医药宝库、为各族人民健康服务

几十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坚持民族医药宝库的挖掘、整理、提高,发扬和科研创新工作。克服了人员、环境、资料、经验、资金少等等诸多的实际困难,发扬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的硬骨头精神,先后编写出版《蒙医常用方剂选》、《蒙医乡村医生手册》、《宝音扎布肝病防治》、《斯日吉米德》、《长寿奥秘》等171万字的医学工具书,丰富了民族医药宝库。多次承担旗旗、盟、自治区,乃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科研任务。其中《蒙医药实验治疗肝病》、《哈屯塔拉哈治疗宫颈糜烂》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尼哈其塔拉哈治疗妇女病》成果获兴安盟科技进步二等奖,《呼和散治疗出血病》课题完成了各项实验任务,待专家坚定。《蒙医药治疗糖尿病》课题市级立项研究。《雅顺赛音治疗骨质增生》、《其顺格根治疗高血脂》准备申请立项。

三、重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推动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

医院是以医务人员业务技术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医院医疗技术的高低取决于医务人员技术素质。保持较高的技术水平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基础。我旗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我们始终把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专业技术的提高做为推动医院发展的根本来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施。一是把专业基础理论强,业务技术过硬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选拔到学科带头人的位置上,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达到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目的。二是抓好抓实继续教育工作,坚持以“三性”、“四新”为主,紧紧围绕蒙医蒙药特点,积极申报继续教育项目,并一一落实。三是结合日常工作,加强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训练。采用床边教学、病例讨论、床头交接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三基内容”,不断巩固医学基本功。四是鼓励他们报考专业对口的学历提高班。参加长短期专业培训,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并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院专业技术人基本都到省级医院进修深造一遍,技术水平普遍提高。他们开展的乳腺癌根治术,脾、肾切除书,大隐静脉高位分段拨脱术、胃癌根治术、胆囊切除术、大面积心肌梗塞抢救治疗以及脑外、手外、骨外等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医院技术空白。五是定期邀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来院讲学,进行技术指导,在临床实践中以传帮带的形式帮助提高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良好的学术气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及时了解掌握学科发展信息动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发表国家级论文25篇,省级论文42篇。医务人员学历档次逐年上升,专科以上学历人员数占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56%。

四、民族医药传统情谊,团结友谊开鲜花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各民族的团结。我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蒙古族占总人口的83%。我院职工队伍也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由三个民族组成。蒙古族占职工总数的92%。医院日门诊量90人次左右,其中53%为蒙古族,40%为汉族,7%为其它少数民族。医院做为公益场所,各民族频繁交流是一大特征。医院职工之间、职工与患者之间团结和眭,对医院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都十分重要。因此,我们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为了加强职工与职工、职工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医院要求蒙族职工学汉语、汉族职工学蒙语,做到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相互理解,互通有无、相互友爱、相互尊重,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为了便于汉族同胞了解蒙医药,药品说明书用蒙汉两种文字表述。在人才的使用上无论汉族、蒙族,只要有能力、有技术、就可以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量才使用、人尽其才。医院不仅要求职工搞好内部的团结,要求职工与患者之间也搞好关系。有一次叫王秀艳的汉族患者­­­­­­­­­­­­­­­­­­­­­­­­­­­­­­­­­­­­­­,患宫外孕生命垂危,当时其家属不在场,身上仅有80元钱,正在这位患者六神无主的时候外科主任双宝同志果断决定,抢救生命要紧,其它问题后考虑;一边联系血源,一边做手术,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这位患者病愈临走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不知怎样感谢才好,激动的说:“蒙医院不愧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啊!”。还有一次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内科来了一位汉族姓佐的心梗患者,已不省人事,家属又无力搬动毫无办法的时候,内科主任包长顺不顾自身有高血压病,亲自背患者上病房进行几个小时的抢救,次日凌晨才安全地把这位患者从死亡线上解救过来。在该院这样的例子很多。医院这些年来从未发生过民族矛盾而影响工作问题。由于民族团结工作搞的好,医院多次受到旗、盟、自治区表彰奖励。

五、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人民满意的医院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毛主席指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只有让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从事一切的时候,工作才能见成效。因此我们从抓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入手,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和规定,让职工们认识到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现代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加快医院的发展,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医院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实践,最终的落脚点放在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上。号召职工积极投入到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体现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我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旨在提高服务质量,技术质量,优化环境,树立良好公众形象为内容的系列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步步深入。一是举办蒙医院职工专场文艺晚会,展示职工风采;承办全旗首届蒙医杯科尔沁民歌大奖赛,宏扬民族文化,在电视台开辟蒙古语“乌力格尔”专栏,丰富观众文化生活等等,文化搭台,扩大民族医药影响;二是组织职工积极参加旗委宣传部、旗总工会、旗主管局举办的演讲、歌咏、大合唱、体育比赛、智力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展示蒙医院精神风貌,展现新时代白衣天使的全面素质,锻炼了职工队伍,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三是开展“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无假日医院”活动,解决群众节日、假日、双休日就诊难问题,积极参加“创百佳医院”、“白求恩杯”竞赛《医院管理年》活动,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推行“文明用语20句”、“禁语40例”,提倡文明行医,礼貌待患;开展“送去温暖献爱心,优惠医疗为灾民”、“献爱心一助一活动”,为遭受水灾、雪灾、旱灾及特困下岗职工减免医疗费,送医送药下乡,扶贫捐款捐物达3.5万元,宏扬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开通生命绿色通道,开通急救热线、创建无红包医院”的“双通一创”活动,对急救病人各科室,各环节一律开绿灯,先抢救后付费,体现时间就是生命价值;制定医务人员廉洁行医“十公开”、“十不准”制度,蒙医院“十四条社会承诺”制度及“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务人员仪表规范”等制度做到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开展“做主人,比奉献,我为医院添光彩”活动,职工们自己动手制作、拆洗、缝补住院病人被褥,漆刷床头柜等,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开展职工民主评议行政领导,对医院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开展建家、议家、评家活动,提高了职工参政议政能力,增强了职工的民主管理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改革,推行“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制度,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实行病人选择医生制度,做到医患两相知;执行院长挂牌门诊,听取病患呼声,适应医疗市场需求;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降低成本,减轻患者负担;开展“放心药房”活动,让医患用药双放心。总之,开展的各项活动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置职工于各项活动当中,让职工用实际效果自行纠正,用实践结果自行教育。通过活动增强了职工职业素质,讲究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遵守职业纪律,熟练职业技术,职工情操得到了陶冶,职工思想得到了净化,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扎根于职工的心目中,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热心为患者服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助人为乐已成为全院职工的潜意识。良好的服务态度,清洁的就医环境和较高的医疗技术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普遍好评。87年评为旗级文明单位,2005年评为盟级文明单位。

民族宗教政策宣传资料 篇7

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规律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发展融合的过程, 历史上长期形成以汉民族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 少数民族也以他们独特的文化精神风貌影响了国家民族的发展进程, 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影响了国家民族的命运。汉民族或中央政权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情况下呈现一些规律性的变化。

首先, 中央政府力量的变化影响民族关系的变化。当国家强盛的时候, 中央政府力量强大, 各民族之间就能够和平相处, 就不会有太大的冲突, 能够进行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反之, 当中央政府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或者出现重大变故时, 一些力量较大的民族就会反叛, 离心倾向加强, 各民族间的敌对状态加剧, 社会严重动荡之。

其次, 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也影响民族关系的变化。各民族之间特别是统治者和被统治民族之间, 如果能平等相待, 相互尊重, 民族之间就能和平共处, 社会就能稳定, 政权能得以巩固;反之, 如果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则会出现族群的分裂和对抗, 社会就一定会出现战争和动荡。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各民族的友好发展关系至关重要。如何实现民族平等?途径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最主要的是处于强势地位的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的尊重, 尊重他们的文化风俗, 尊重他们的发展权益。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信仰能够拉近各民族间的心理距离, 尊重他们的发展权益、政治上平等相待能使他们的尊严得以实现, 从而消除民族隔阂。历史上各代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或政策, 或尊重, 或歧视, 或兼而有之。一些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获得各族人民的拥戴, 而一些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或民族压迫, 使各族人民深陷战火浩劫之苦。

采取歧视政策的统治者, 不仅歧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信仰, 而且政治上贬低甚至折辱少数民族的首领及其族群, 奴役和压迫他们, 结果种下了民族仇恨, 引起敌对和反抗, 危害之深, 特别是民族仇杀, 残酷程度是难以想象的给。如王莽对匈奴的政治贬损和侮辱性政策, 使本已臣服两汉政权的匈奴重新燃起了反抗的战火;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进入中原, 因为原来的民族歧视和压迫, 以及为争夺政治统治权的斗争, 引起的民族大仇杀和大混战, 使人口大减, 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社会大动荡和大混乱, 留在史籍上的是非常痛苦的记忆。据史书记载, 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采取的政策是非常野蛮和残暴的。如羯族建立政权, 不仅滥杀汉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 而且还吃人, 将大量的妇女囚禁奸杀后煮吃, 称之为“两脚羊”, 让人毛骨悚然。后来汉族政权冉魏兴起, 号召“杀胡”, 羯族几乎被灭族, 让人嘘唏。

实行民族平等和团结的政策, 在历史上也很多, 汉朝时期对西南、西北地区的民族羁縻政策, 元明清时期的土司政策, 等等, 拓宽了疆域, 稳定了边疆, 巩固了团结,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

再次,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不仅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并且也是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础。

历史上, 汉民族居住的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华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其文化相对于周边各族优势自不待言, 在各民族的交流和交往中, 汉民族无疑处于中心地位。但汉民族从来就不是一个血统单一、文化纯粹的民族, 历史上不同时代都有少数民族融入汉族中, 汉民族就是在不断的融化少数民族、吸收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山获得生生不息的动力。在文化的交流中, 汉民族始终能以一定的文化高位优势, 吸收、消化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最后成为自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保持文化上的先进地位。如音乐中的二胡、琵琶, 来自于西域, 饮食中的油炸食品、馒头, 军队中的骑兵, 来自于北方的游牧民族, 等等, 很多现在都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一些文化的接受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如两汉时期从匈奴学到的铸刀术, 不仅赢得了战争, 而且推动了中国冶铸钢铁技术的进步, 对生活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汉民族在消化了这些优秀文化成果后, 又辐射到周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 带动了全社会的共同进步。

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不仅对物质文明, 而且对精神文明产生重大影响。当今史学界有一种公认的认识, 认为少数民族的融入为汉民族注入了新鲜强劲的生命动力。当中原汉民族衰落之季, 北方总有游牧民族入侵, 但落后野蛮的游牧民族反而被先进的中原文明所征服, 或汉化, 或融入汉民族中, 他们重新激发了汉民族的尚武精神, 为汉民族注入了勇武剽悍的精神气质, 使汉民族重新获得生机。每一次民族大融合后都使汉民族再次强大, 春秋战国民族融合后出现的秦汉王朝, 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后出现的隋唐王朝, 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 各少数民族在交往中也向往和学习中原文化, 儒家文化教育、中央集权制度、开科取士、农耕文明, 也传到了周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 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各民族间的这种经济文化交流是互惠的, 不管这种交流是以任何方式进行, 是被动还是主动, 是自愿还是被迫, 是和平还是武力, 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交流的结果对双方来说都影响深远。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和民族的融合, 正是民族的融合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利益的统一体, 这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历史多次证明, 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利益纽带的形成是国家统一的重要条件。反之, 如果各民族间交流、联系不够, 利益不相关, 独立性和封闭性强, 离心倾向就越大, 要维持国家统一也就越难。

二、古代的民族政策的特点

历史上不同朝代遇到的民族问题不尽相同, 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也有差异, 但总体上都有两个方面的特点:武力高压威慑政策与怀柔政策, 恩威并施。这个政策在很多时候都被证明是成功的。当然, 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和相应民族的实力、他们对中央政府的态度有关, 和当时的形势有关, 也和当时的中央政府及官场民意的主流认知有关, 甚至和最高统治者本人的个人认识、政治素质、个人品质有关。

怀柔政策是统治者对少数民族采取的宽待笼络政策。一般情况下, 当少数民族表现为愿意归顺臣服的时候, 统治者都采取怀柔笼络的政策, 主要表现为几种方式:通婚, 进行整治联姻, 或是中央王朝将宗室公主嫁给少数民族的首领, 或是中央政权的皇帝、王子娶少数民族首领、贵族之女为妃, 通过联姻增强双方的亲近;册封, 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的首领或其夫人进行封赏, 赋予他们统治一方的权力, 给予他们名誉上和实质上的待遇, 并且还有众多的物质赏赐;委以要职, 就是将少数民族首领或者是贵族委以高官厚禄, 或任京官, 或任地方官主政一方, 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政治地位。通过这些笼络措施, 使少数民族认识到他们和中央政权是利益共同体, 没有中央政权就没有他们的政治利益, 当然也不能保护他们族群的生存和安发展。这种怀柔政策就是通过控制其社会上层进而控制整个族群, 使他们拥护中央政权, 达到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社会的目的。维护他们的族群利益, 尊重他们的文化风俗, 在他们自愿的基础上, 向他们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 从而使其归附“王化”, 形成心理认同, 最终可能就会产生民族的融合。历史上两汉时期对西域乌孙、楼兰等国的册封和通婚, 对西南夷的夜郎、滇的册封等, 唐王朝对吐蕃的通婚, 对回鹘、南诏、渤海的册封, 明清时期对西藏的册封, 对蒙族维族的通婚和册封等, 都是这种怀柔政策的表现。怀柔政策争取到了少数民族的支持, 使少数民族同汉族融洽相处, 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一些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融合到汉民族中, 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匈奴、鲜卑、突厥, 大部分融入了汉民族中。

高压政策就是武力威慑或武力征伐的政策。

历史上对少数民族政权的讨伐和镇压, 有两个重要的前提:一种是威胁老了中央政权的生存, 一种是原来臣服后来反叛, 不管是任何一种情况出现, 中央政府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武力讨伐, 这种情况下的战争是正义的, 对维护政权、稳定社会、保护文化都有重要作用。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统治者好大喜功, 依仗武力压迫而导致少数民族反抗的情况。战争是残酷的, 代价也是惨烈的, 然而一旦获胜, 对国家民族的利益不可估量, 如历史上汉王朝对匈奴的战争, 唐王朝对突厥的战争, 影响深远。

武力威慑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这种威慑主要是针对少数人而言。在各地方势力内部, 在少数民族势力集团中更是如此, 总有一部分权力野心分子, 他们在自己力量弱小而中央力量强大的时候, 尚能安守本分。当其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当中央的力量遭到削弱的时候, 一旦他们认为有机可乘, 他们就会铤而走险反叛中央, 建立割据政权。使社会重陷分裂战乱, 生灵涂炭。所以, 对这部分人, 必须随时保持强大压力, 强大的武力使他们心存忌惮, 才能维持和平与团结。所以古代各朝代, 在一些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地区都有驻军, 如汉、唐在西域的驻军, 明清在西藏的驻军, 清代在新疆的驻军, 就是这种武力威慑的最直接部分。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 强大的国力和强大的武力威慑是遏制分裂,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条件。

威慑高压政策和怀柔政策, 看似矛盾对立的, 实则是相互依存、并行不悖的统一体, 二者不可或缺。这种恩威并重的思想和古代的治国思想是一致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 共同服务于国家的政治需要。任何时候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和损失。过于强调武力, 忽视怀柔与笼络, 而采取歧视和压迫的措施, 势必造成巨大的反抗, 虽然很多时候少数民族的反抗都失败, 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也会使中央政权的力量遭到削弱, 造成的社会痛苦也很深。如果过分强调怀柔政策而忽视武力威慑, 虽然短时间内能奏效, 但时间长了最终会失去其它民族的支持, 他们会无所顾忌, 轻视甚至反叛。如前秦苻坚就是例子, 他对被打败的其它民族政权的敌人, 只要投降, 都委以要职, 尽数笼络, 但这些人却心存不服, 暗中积蓄力量, 寻找时机东山再起。肥水一战, 前秦失败, 各族力量乘机恢复政权, 前秦瓦解。究其原因是前秦自身力量不够强大, 基础不稳, 内部人员混杂, 对这些人威慑不够。

所以, 怀柔与高压政策必须互为条件, 怀柔必须是在武力威慑取得成功之下的宽待和笼络, 这样才能使人心存感激;高压政策之下必须同时实行怀柔笼络, 才能使人心悦诚服, 这样就能缓解矛盾, 获得真心拥戴。诸葛亮平西南夷就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诸葛亮南征孟获, 攻心为上, 七擒七纵, 威力足以震慑整个西南各族, 恩义亦作到仁至义尽, 西南夷最终心悦诚服, 衷心归顺, 表示“南人不复反矣”。以后西南夷对蜀汉政权从人力物力上竭力支持。

武力威慑和怀柔政策, 是历代民族政策的两个方面, 至于该怎样的实施和运用, 要看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定。中国长期以来是多民族国家, 中央政府有丰富的处理与各民族相处的经验和教训, 使后来的统治者特别是有为之君对这些治国之道, 洞悉于心, 他们对于处理民族关系问题, 驾轻就熟。我们观察元明清以来的民族政策, 都有这些特点, 而且运用也相当成功。

民族问题的解决在今天具有世界意义。冷战结束后, 世界各地民族主义兴起, 一些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矛盾爆发并产生严重冲突, 造成国家分裂的情况比比皆是。我国是多民族国家, 民族关系长期以来非常融洽, 但在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和分裂中国政策的大背景下, 一些敌对势力的挑唆和支持, 在中国出现了民族分裂势力, 对国家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都造成了严重威胁。所幸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正确的民族政策, 赢得了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的支持, 这些分裂势力在国内没能兴起多大风浪, 也未形成气候, 但威胁仍在, 对他们不可不防。怎样才能赢得更广泛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支持, 制止和消灭分裂割据势力, 仍是当今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课题。古代历史中处理民族关系中经验和教训, 对今天我们国家社会的建设,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要: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发展融合而成, 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严重影响了国家民族的命运。历史上, 当中央政府力量强大时, 当以汉族为中心的强势的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时, 各民族间就能实现和平共处, 进行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反之则是民族的分裂对抗, 社会混乱和生灵涂炭。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民族政策都有两个方面的特点:武力高压威慑和怀柔, 武力威慑政策震服野心分裂势力, 怀柔政策吸引和拉拢广大的少数民族民众, 维护国家的统一。

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过程的语用探析 篇8

【关键词】对外宣传资料 翻译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趋频繁的对外交流,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研究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和兴趣,因为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对外宣传的效果。研究者大多采用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较好基础。当前,除了从语言特点、翻译策略等微观层面进行研究外,研究者运用不同理论或方法,如功能翻译理论、传播学、接受美学、译者主体性等,阐释其在对外宣传资料翻译中的运用,但是,笔者注意到这些研究只是外宣翻译方面的静态研究,似乎忽视了外宣翻译中的动态性研究,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在原文认知语境中寻求最佳关联,体味原文作者所传达的意图,在译文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顺应,使译文读者易于接受,从而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并结合语用等效的观点,对外宣资料翻译过程进行探讨。

二、语用学理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由Sperber和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核心是探讨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认为成功的交际就是交际双方能够以最低程度的推理获得最佳关联。关联理论有两个原则:认知关联原则和交际关联原则。前者是关于最大关联性的,后者是关于最佳关联性的,在理解过程中,读者所追求的就是在文本与自身认知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而非最大关联。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语言具备三个特性,即可变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具体地说包括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

关联理论为外宣翻译的译者理解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并正确处理以达到最佳关联提供了理论依据,而顺应理论对译者进行译文语言选择,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使译文读者易于接受提供了理论依据。何自然的“语用等效”观点认为,语用翻译是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现象,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实现的。前者要求译者在表达原文意图或语用目的时选用合适的译文形式,后者要求译者在研究语言运用时考虑到社会、文化等因素。何自然的语用等效观点为译者选择最佳语言提供了一个参考。

三、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语用探析

结合上述的语用学观点和对所搜集的外宣资料语料的分析,笔者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个外宣翻译的理论框架:翻译既是一个寻找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原外宣文本的基础上,做出语境假设并体会效果,找到与外宣文本交际意图相对应的最佳关联。然后在最佳关联的指导下,译者根据其理解对译文做出相应的语言选择,使之符合原文的意图并且让目标读者易于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肩负双重任务,译者要能够认知外宣文本的意图,而且必须了解目标读者的认知语境,从而在语境假设中衡量两者是否相称,以达到语用等效。然后,在译文具体的语言选择上,从语用语言等效方面来说,译者要考虑语言层面的顺应以传达原文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从社交语用等效方面来说,译者必须考虑到非语言层面的顺应,即目标读者的社会世界、心理世界,认知语境中的社会、文化等因素。总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力争达到语用等效,可以采取增添、删减、重组等翻译方法。

1.语言层面。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语言结构、语态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另外,外宣翻译译者也要注意语言背景的差异。例如,我们常见到的标语“创文明城市”,很多城市为了显示其文明程度而翻译为“create national civilized city”,但是这样翻译对外国人来说是非常可笑的,外国人很容易就想到了“野蛮”这个文明的反义词,其实不妨翻译为“the national model city”即可。不仅如此,汉语外宣资料里多“美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英语相对比较简洁质朴。对于广大的外宣翻译人员来说,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2.非语言层面。非语言层面即目标读者的社会世界、心理世界等方面,包括认知语境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宗教和目标读者的审美标准、认知、情感等内容。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1:豫剧,河洛大鼓

Yuju Opera (Henan Opera), Heluo Dagu (Dagu is a story in verse, sung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a small drum and other instruments)

外国读者应该对于中国的国粹京剧有所了解,当他们看到豫剧时,会认为和京剧一样,是地处河南的一种表演形式。而“河洛大鼓”并不是一种乐器,是一种洛阳的表演形式,译者在括号中增添了关于河洛大鼓的相关信息,使外国读者理解它是一种表演形式而不是乐器。这是目标读者认知语境中的一个空缺,译者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增加了相应的译文内容。因此,在处理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翻译时,增添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例2: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释源”、“祖庭”之称。

As the first official temple establishe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White Horse Temple is regarded as the “Origin of Sakyamuni” and the “Court of the Buddha”.

“释源”和“祖庭”都是佛教用语,说明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是中国汉地的第一座佛寺,这是中国佛教界历来所公认的,这里并没有用翻译佛教专有名词时惯用的拼音,而是翻译为“Origin of Sakyamuni” 和 “Court of the Buddha”,译者把握了原文所传达的意图,又顺应了目标读者的心理,这样有利于外国读者的理解。

例3:洛阳牡丹甲天下

Luoyang peony is the best under heaven.

“甲”是中国特有的一个词,意思是“最好的,第一”。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语境来意译。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如“状元,榜眼,探花”,他们指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的前三名,而英语中并没有与其对照的表达。英语的译本是 “zhuangyuan, bangyan, tanhua” 再加上 “a first/second/third-place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 examinations”.

例4: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万人空巷,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In blossom season, people of the whole town turn out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peony.

中国人通常好面子,有一种历史上泱泱大国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在语言选择上经常使用一些所谓的大词和虚词来拔高自己,而英语人倾向于使用简单直接、无过多修饰、有真情实感和较为具体的语言。所以译者在翻译时需要进行删除或重组。例4中的“花海人潮,万人空巷”就显得非常夸张,而译文就显得更简单明了。译者不用太多努力推导便找到原文所传达的最佳关联,即“人很多,几乎全城出动”,在译文选择中就顺应了目标读者的习惯,使之易于接受。

四、结语

本文在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指导下,并结合语用等效观点,探讨了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过程,我们发现该模式对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有强大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为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尤其对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外宣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杨平.关联—顺应模式[J].外国语,2001(6):21-28.

[4]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举隅[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关联顺应模式下河南省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过程研究”(编号:152400410148)。

上一篇:计划准确率文章下一篇:单位团支部竞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