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教后反思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岳霖先生教后反思(精选8篇)

金岳霖先生教后反思 篇1

实验中学张玉方

这是我第一次讲县优质课。

讲课前,是担心、紧张、兴奋、激动、、、、、、讲课之后的心情依然是复杂的,有收获,有快乐,也有遗憾与难过。现在静下心来总结一下自己的得与失。

一、我的收获

这次讲课,让我明白了:

1、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是老师上好课的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讲课前,我去发学案辅导,可能是因为不是自己的老师,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他们还告诉我,他们在老师讲课过程中一直都很被动。这让我很受打击,我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决定在他们下午第四节上自习课的时候再去和他们联络联络感情。这节课我们聊得很愉快,我让他们感到了我的真心与真情,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我也有了信心。

2、读书要读透、要交流,这样会收获更多。

这篇文章之前我没讲过,所以拿到这个课题之后,我没有查资料,也没有想讲课思路,我只是反复地读这篇文章。边读边划,边做批注。每读一遍,都有一些收获,最后书上被标的、划的都是自己的所得。然后主动和一些同事交流读这篇文章的心得,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没有理解到位。通过和同事交流,向同事们请教,我有了更多的收获。感觉对教材理解得差不多了,才整理这篇文章的讲课思路。

二、我的不足

整堂课下来觉得挺顺的,但还是有些地方我觉得自己处理得不够好,所以心里有点遗憾、难过。我的前辈们告诉我:其实每一堂课都会留有遗憾。我想如果自己努力做得更好一点,遗憾就会少一点。我会继续努力做得更好!!

1、有个别细节虽然提到了,但没有真正地深入进去“品”。

我最遗憾的就是“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这句话没有细细品味!当时课没讲完,我就意识到了,我漏掉了一个闪光点,但补救已来不及。我只能力求整个课堂在形式上跟完美。我明白,形式再完美,没有精彩的内容它仍然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

2、我没有真正地把自己融入到这篇文章中。

我平时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同事们都说我适合讲这类文章。但是这次讲课,可能是自己有点小小的紧张与兴奋,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没有给自己定好位。我自己也觉得我就是一个旁观者,我没有和作者、和主人公的情感融为一体。所以情不够深,不够真。前来听课的同事们也说这不是我的风格!

3、在设计问题上应该更用心一些。

最后的练笔大家都设计成写自己的老师或同学,显得没有新意。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听了两节课(很遗憾),其中一位老师有个问题设计得就特别好,很有新意,我特别喜欢,这也算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吧。

继续加油!!

金岳霖先生教后反思 篇2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把握。

教学难点:人物精神内涵的挖掘。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哲学家他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却经常会忘了自己的姓名, 有一回他给一位姓陶的朋友打电话, 陶家的保姆问:“您是哪位?”他又忘记了自己的姓名, 张口结舌答不上, 又不好意思说忘了, 只好说:“你不要管, 请陶先生接电话就是了。”保姆说不行。他再三请求, 还是不行。只好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 谁知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 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别人都叫你金博士。”他听了, 高兴地说:“阿弥陀佛, 原来我姓‘金’!”

听了这个小故事, 大家猜出他是谁了吧。

二.介绍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 (1895—1984) , 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宗师, 著名教育家, 中国第一批中科院院士。金岳霖清华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 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 又去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游学。1926年回国后,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 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

金岳霖是最早把西方现代逻辑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 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 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 并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著有《逻辑》《论道》《知识论》等。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找出能总领 (总括) 文章的关键语句。

(1)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 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全文的核心句, 总领全文。“有趣”为文眼。

(2) 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 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金先生的特点:

学术上博学多识, 生活中不谙世故, 处世上真诚坦率。

四.再读课文

思考:金岳霖先生的“有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奇特的外貌。讲课时戴帽, 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2) 奇特的行为举止。患眼疾, 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养一只大斗鸡, 同其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 与小孩比赛。

(3) 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生回答问题, 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 他都回答;开选修课, 师生平等对话, 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 旁若无人。

(4) 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学生觉得逻辑枯燥, 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 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 可见他对专业理解的严格, 又缺乏变通, 不给学术沙龙东道主面子。

(5) 对情义独特的珍惜。对学生很爱护, 林国达死了, 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林徽因死后, 别人都忘记她了, 可他还记得她的生日。

(6) 对生活独特的热爱。喜欢与孩子相处, 与孩子一起做游戏;老年时, 坐在平板三轮上逛王府井大街, 以示接触社会, 观察生活。

(视学生回答情况而定, 教师做适当补充, 不用面面俱到。)

总结:“有趣”一词, 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好玩, 天真;还有一种是有值得研究的内涵。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 给人的感觉是两者兼而有之, 既天真, 又有内涵。

五.深入探究

金岳霖先生的“有趣”有哪些内涵?

1. 这趣中“雅”的成分较多

金岳霖先生确实很有趣, 就看那副眼镜就够了, 一只镜片黑, 一只镜片白, 也亏他想得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 先生就这样一直戴着, 直到眼疾医好为止。就凭着这一趣味, 我们就可以赠他一个“特立独行”的外号。不过, 这一趣味还是表层的, 可模仿的, 真正能代表金岳霖先生趣味之内涵的是这样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形式逻辑很枯燥, 可金先生乐此不疲, 而不疲的原因竟然是“觉得它很好玩”。这一趣味是不可模仿的, 这是学者、文人的雅趣。

2.这趣中有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最显在的表现就是无视礼教, 不拘小节, 即个性意识的觉醒, 所以, 穷途之哭、扪虱而谈往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些特征, 在金岳霖先生身上很显明地存在着, 黑白镜、扪虱而谈等等都是, 就不细说了。

我们来看这样几个细节。

细节 (1) :林徽因死后, 有一年, 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 老朋友收到通知, 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 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学生看这个细节, 看到的是“他追她”的世俗之爱, 我们从中读解出的却是一往情深, 是圣洁之爱。我以为文中这一段话很值得注意:“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 十分欣赏。”如果说这是当年爱的基础, 那么在林徽因去世后, 它就具有了某种象征的意味, 或者说, 与其说金岳霖怀念林徽因, 倒不如说金岳霖是在追忆一种逝去的美好。这一情感是纯粹的, 高洁的。

由此, 我们不由得想到了这一段文字:“兵家女有才色, 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 径往哭之, 尽哀而还。” (《晋书·阮籍传》)

阮籍哭什么?非亲非故, 他有什么哀?这是常人的想法。然而, 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就可以看到, 阮籍这一哭, 哭出了坦荡率真, 哭出了对美的珍惜与向往。这也是纯然审美的生活态度。而这, 与金岳霖纪念林徽因之举又是何其相似!

晋人自我标榜的“深情”在金岳霖先生身上随处可见。

细节 (2) :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 说:“林国达死了, 很不幸。”这一堂课, 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

这一细节不由令我们想起“子于是日哭, 则不歌;子食於有丧者之侧, 未尝饱也。” (《论语·述而篇》)

六.自主合作, 讨论

1.文章题目为“金岳霖先生”, 文中却多次写到西南联大的其他教授, 这些是否可以删掉的“闲笔”?

文章起首就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 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这句话很值得琢磨。一般说来, 为传主作传, 都会把传主突出来, 以显示其与众不同。可这句话说得很清楚, “有趣”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的共同特征, “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而不是“尤甚者”。这样, 金岳霖先生就是西南联大教授那一特殊群体中的一位, 于是也就成了他们的代表, 写了金岳霖, 也就是写出了西南联大诸位先生的群像。这样, 我们对文章时不时插入联大教授的故事就不至于奇怪, 因为作者本意就是如此。我的这一想法在文章结尾也得到了印证, 结尾说:“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这就把目的说得更清楚了。

2. 从文中可以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1) 宽容个性。教师们充分地保留了各自的个性, 金岳霖只是“很多有趣的教授”当中的一个, 他外貌、言行奇特, 无人干预。

(2) 思想自由。闻一多可以在公开场合大骂蒋介石。

(3) 学术气氛很浓。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尽管战事频仍, 纷扰不断, 但西南联大教学秩序井然, 师生们致力于学问、学术, 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后来许多联大毕业生学有成就, 都应归功于联大的办学方针和校园学习风气。

补充介绍西南联大: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平津危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南开大学奉命迁于湖南, 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继而上海、南京陷落, 武汉震动, 1938年4月, 临大正式宣布迁往云南, 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 于5月4日上课。直到1946年三校分别迁回平津, 联大历时整整8年。

当时在联大当教授, 生活极端贫困, 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在西南联大流传着一个笑话:一名乞丐在大街追逐朱自清乞讨, 朱自清被纠缠不过, 便回头道:“别跟我要钱, 我是教授!”那位乞丐听到这句话, 扭头就走。

尽管贫困潦倒, 联大的教授却从没有为金钱而污染为师的风范。周锦荪回忆, 当时昆明城中有位附庸风雅的商人, 辗转请朱自清为自己作一篇寿序, 好向亲友炫耀, 润笔费高达三千, 当时朱先生冬天连棉袍子都做不起一件, 但仍婉言谢绝……

七.品味语言

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段, 读一读, 品一品汪曾祺先生的语言风格。

汪曾祺是现代著名作家, 其散文别具一格, 语言平实而有韵味, 自然而然, 少做作。本文的语句都很短, 描述性和议论性的语言都很精粹, 辞达而已, 不事夸张, 但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本来面目, 表达了作者的本意。

这样的语言粗看不见精彩, 须细品才见功力。如描写金岳霖对学生讲《红楼梦》里的哲学时有一个插曲:

“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 捉出了一个跳蚤, 捏在手指里看看, 甚为得意。”

事件、情境本身就很有趣味性, 作者只是照直说来, 并没有过多的精雕细琢, 但留有阅读品味的余地。

又如描写金岳霖与朋友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 坐定之后, 清茶一杯, 闲话片刻而已。”

这些语句中间没有可有可无的文字, 也许老作家行文至此, 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而具有感染力的简洁、畅达的文风已经凝聚在字里行间了。

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可以用“平淡”二字来概括, 但在平淡中泛着韵味, 平淡中见着真情。这便是此文取胜的关键。

八.总结

再谈《金岳霖先生》 篇3

再读《金岳霖先生》,我不禁被文中的几处细节深深打动。

细节一:他的眼睛即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短短的几十个字,却两次出现了“深一脚浅一脚“,这好比是一个特写镜头,在我们的眼前重复出现,挥之不去。“深一脚浅一脚”不止是因为眼疾,更是因为走的是土路,由此也折射出艰难环境下人物的执着坚守,而这种执着坚守是多么不易,背后的辛酸孤独苍凉又岂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细节二: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

这无疑写出了金先生的童真可爱,但细细品一下,童真背后又不乏孤独苍凉。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斗鸡和他平起平坐,一起吃饭。试想。又有哪个人不想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但金先生不愿意介入世俗,他特立独行,情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其孤独又有几人能体会?

细节三: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音的生日。”

林徽因是金先生一生的挚爱,为了她的幸福,他选择了退出,选择了“逐林而居”。当伊人已去,当梁思成已再娶,金先生还在惦记着徽因的生日,其至情至性,重情重义,跃然纸上。世上再也没有第二个林徽因,当“逐林而居”都已成为不可能,其心酸凄凉又怎是言语所能传达的?

细节四: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这时的金先生已经八十岁,坐在平板三轮车上却像小孩一样“东张西望”,读到这里,我们除了读到他的“为人天真、热爱生活”外,是否还有一种心酸的感觉。这是一个有学问的老头,同时他也是一个孤独的老头,一个不谙世事的老头。看到他的“东张西望”,我们会莞尔一笑,会充满敬佩(就因为毛主席的一句话他就克服一切困难去王府井接触社会),更会心生疼爱和不忍。

巴尔扎克说过:“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真实。”通过这些细节,我们读到了一个真实的金岳霖先生:他不仅有“有趣的”一面,更有至真至诚的一面(不管对学问对学生对朋友),还有孤独苍凉不为人知的一面,这才是一个立体的金先生。

《金岳霖先生》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内容是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课《金岳霖先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做教学说明。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共六个单元,第二单元重点是训练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征,《金岳霖先生》是最典型的文章,对学生习作有举足轻重作用。教材这样编排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淡化“工具性”注重“人文性”的理念,向我们明确了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要求。为实现本单元教学目的,我设计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自学字词,了解文章富有情趣的写人记事之特点。过程与方法:认识文章的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进行写作练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金老做一个有学问、重情感、懂生活的人。重点:鉴赏文章细节美,感受金先生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语言风趣有韵味,须抓细节精读,所以确定教学方法为研读法,合作交流探究法。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充分理解、体验”,为此我设计学法是自学法,批注式阅读法,讨论法。

教具:作者简介,西南联大的生活图片及自学提纲。说学情 : 本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思考,设计1课时。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本文从情感入手, 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透过一件件

小事,探寻先生性格特征,体会真实的人性美。

(一)以趣导入,激发情趣。

导语:说到《再别康桥》,大家会想到一个人,但他不是徐志摩,他终生未娶,晚年逐“林”而居,林徽因逝世后,他亲笔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八十高龄被接到梁家,孩子们称他“金爹”,他是谁?他到底是怎样的人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金岳霖先生。(板书)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络。

1、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作者简介。思考:金岳霖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找出总领全文的句子及文眼“有趣”。使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

2、引导探究: 默读思考:金岳霖的“有趣” 体现在哪些方面?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板书:外貌,教学风格,行为举止)

请画出金先生“有趣”之处。中学语文教学强调对文章脉络疏通,摒弃乏味的归纳,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学生点、画、批、注后,畅所欲言分享收获。(通过样子怪,点名怪,抓跳蚤,单身汉,养斗鸡,宴宾客等理解)从外到内,由形及神,认识人物特征。

个体探究:在金岳霖的先生的众多趣事中,哪一处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采用细节描写方法)

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大胆

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有些学生对细节描写与详细描写概念容易混淆,我们要通过《背影》《孔乙己》两篇课文重温细节描写,感悟细节描写的妙处。

3、小组合作交流,品味细节描写所表现出金先生的性格特点,感受金先生人格魅力。(例如:穿着打扮; 风趣幽默:如抓跳蚤、养斗鸡;感人:为过世的林徽因过生日„„)

(三)回顾全文 提升认知

师生互动:说说我眼中的金先生,或给金先生写颁奖词。(板书: 爱学生,思挚友,朋友多。)(重情)

通过师生互动,彰显学生学习主体,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教师注意问题资源生成,及时评价激励。)

教师总结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先生用精彩的描写,再现了中国哲学泰斗金先生的真性情,我们要学习他的写作手法,描绘多彩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

(四)拓展训练

授之以渔,作文实践。请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描述同桌或老师,突出他的性格。(当堂朗读,师生评点,检验效果,懂得好文是改出来的道理。)

(五)课外作业

1、以《篮球比赛》为题,构思一篇小作文。

要求: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字数不限。

2、阅读汪老的《受戒》,法国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六)板书设计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一、外貌(奇特)

爱学生(帽子 姿态 眼睛 衣着)

(有趣)

二、教学风格(独特)

思挚友

(重 情)

。(点名怪

幽默答 见解独)

三、行为举止(怪特)

(抓跳蚤 养斗鸡

好玩耍)

细节描写

独具匠心

朋友多 人物特征

《金岳霖先生》教案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结合文章中细节描写说出其对表现人物个性的作用。

2、能用一句话简要地表达对人物细节描写的认识。

3、探究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4、感受金岳霖天真、率直、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形象。

二、教学重点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个性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进入高中,你已经接触了许多老师和同学,他们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谈起他们,你的脑中立即就会浮现出他们独特的风采。请以“老师”或“同学”为题,写一组片断。(ppt幻灯片)

上个星期老师布置过这个作业,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我们班同学的几篇作品,先猜猜他们写的是谁?。

(学生作品交流)

大家觉得这几个片段写的怎么样?

师:我们来看“当代散文大家”汪曾祺先生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大家翻开100页,《金岳霖先生》。

(二)文章要有中心句。

那么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呢?请同学们从文中快速的找出核心句和文眼。(速读课文)

提示:金岳霖先生是位很有趣的教授。

(三)充实须从材料来。

师:金岳霖先生很有趣,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大家找出来。(分组讨论)请每组派代表声情并茂地传达出来。

提示:

1、样子有点怪――上课戴帽子;戴特别的眼镜;穿麂皮夹克;

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的走。

2、特别的提问――今天,穿红衣服的女生回答问题

3、认真的听答――很注意的听;说:“Yes!请坐!”

4、凡问必答――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耐心

5、幽默的答问――林国达 is perpendicur to the

blackbord……

6、伤学生之死――“林国达死了,很不幸”没有笑容

7、热爱逻辑学――我觉得它很好玩

8、对话式教学――“王浩,你以为如何?”

9、讲座时捉跳蚤玩――……伸、捉、捏、看,得意

10、和云南斗鸡同桌进餐,与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大小

11、为逝者林徽因过生日――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12、坐平板车逛王府井――东张西望

材料的堆砌并不能表现人物个性,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把人物个性表现出来的呢?

肖像(呢帽、眼睛一黑一白、夹克)

语言(穿红毛衣的

女同学回答问题;

我觉得它很好玩) 行为(和斗鸡同桌用餐、和孩子比水果大小;给林徽因过生日)

很有趣

表情(一直没有笑容)

动作(微仰着脑袋;捉跳蚤)

你喜欢哪个细节,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四)生动总要细节功

师:作者是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活生生的金岳霖先生的形象的,那么什么是人物细节描写?(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人物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服饰、表情变化,心理活动及事物的细微环节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

前提:观察

写作者首先要观察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活生生的源头啊,而同学们往往不知道怎么观察生活;那我告诉你,我们就观察文本,看别人写什么,汪曾祺先生写了金岳霖先生的肖像、语言、行动、服饰、表情变化等,那我们以后观察人的时候也从这些方面入手;怎么写的呢?

我先测试一下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啊,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可以删掉的内容?

提示:有关王浩大量的描写;闻一多等其他教员服饰;给林徽因过生日等。

看似闲笔其实不闲;形散而神不散。

艺术效果:传神

如何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呢,我们归纳两种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1、细节描写淑女的吃相

2、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

出示参考改文: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

结论:精工细笔、描摹刻画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美术笔法,精工细笔,描画出事物的细部相貌和事件的细微进程。这是细节描写最常用的方法。

2、描写粗汉的吃相

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原文)

(请同学动笔自己改写)

出示参考改文: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3、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细节描写中也常常采用浓墨重彩、绘形绘色的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作家采用较多的是夸张、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

比如:

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藤野先生》)

(五)课后训练:

金岳霖先生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金岳霖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博士,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士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泰,与鸡平等共餐他就是金岳霖先生,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 1939 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 1940 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 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以后又当过刊物编辑和剧团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等散文集有《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文学批评集有《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其代表作也是其获奖小说是:短篇《受戒》、《大淖记事》,这些小说都是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其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兼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心韭,秋末晚松,滋味近似”文中始终贯注着互融相济的儒道文化思想,因此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士大夫”

三、知识链接

1.关于金岳霖:

金岳霖(1895-1984.10.19)哲学家、逻辑学家浙江人,字龙荪生于湖南长沙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后赴美留学,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21年后游学英、德、法、意等欧洲诸国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逻辑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二、四至六届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一生从事哲学、逻辑学研究和教学在哲学方面,吸收西方哲学的成果,把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结合,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并且把西方哲学中的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批判了罗素的主观唯心论,论证了事物的可知性;提出摹状与规律的学说在逻辑学方面,30年代系统地从西方引进演绎逻辑,对演绎逻辑的基本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思维规律后期强调形式逻辑必须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探讨了形式逻辑的客观基础,提出了有关思维的新的判断形式,主张恢复归纳(在形式逻辑中)本来的地位著有《逻辑》、《知识论》等;出版有《金岳霖学术论文选》、《金岳霖文集》等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他由于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誉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风度当然,他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就是他终生未娶,这样优秀的人又未娶妻,现在我们能可以称之为单身贵族他的终生未娶又因为是一直恋着林徽因,这样的人我们又可以称之为痴情汉子总之,他是一个有趣、直率、真诚、朴实、有一肚子学问的大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教育家

2.关于“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全称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4月在昆明成立,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陷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于10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为南京失守,战火逼近长沙,学校为坚持抗战和坚持教育计划,于1938年2月西迁昆明,改称为“西南联合大学”当时,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学生全都奔赴昆明,有金岳霖、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钱钟书等等西南联大空前的人才济济,人文荟萃三校虽历史不同,学风各异,但八年之间的同心协力、交相辉映、筚路蓝缕、弦歌不辍,“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弘扬“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为国家培养了出大量人才人称文化南移,实为促进西南边疆特别是云南的科学、文化、教育发展之前锋,为我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西南联大学习过的杰出人物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有2人为双院士西南联大学生中后来取得特别突出成就的有: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朱光亚等6人这只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部分突出人才,在文、史、哲和社会科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

四、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1、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是一个有趣的教授,他学问渊博,性情率真,感情真挚

2、汪曾祺写金岳霖选用了哪些材料?(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明确:穿着打扮 课堂提问 关心林国达 理解专业 对话教学 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 和小孩子比赛 给林徽因过生日 坐三轮车逛王府井大街

3、文本中有许多细节描写都表现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细节描写?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展示漫画)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观点,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重点欣赏上面这两个细节

4、“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这两个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非常有趣的老顽童形象但金岳霖先生受人们的尊敬仅仅是因为他有趣吗?文本中有没有哪个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另外一面,读了以后让你感动,让你慨叹?

明确:“给逝去的朋友林徽因过生日”这个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重于情深于情的一面(这个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文字,深入文本体会细节的魅力)

五、分析课文

文章通过对金岳霖先生几个细节的正面描写及通过其他几个人物衬托的侧面描写,表现了作为一代大学者的金岳霖先生有趣、直率、真诚、爱学生、朴实、为人天真、热爱生活、又满腹经纶的独特之处

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到“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金岳霖先生是一位很有趣的教授这是对金岳霖先生的总评价 —— 有趣

再看第二段“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下面就从多个方面写金先生怪在哪里先说他的帽子,“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他在每一学年的开始,总是开门见山的对新学生解释说:“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金先生直率的性格然后又说到他的姿态是“微微地仰

着脑袋”,又说到他的怪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然后是他的穿着—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文中说道:“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在那个人人长袍马褂的时代,这样的穿着足以看出金先生自由洒脱的个性看到这一段的最后一句:“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这是本段总结性的话语,是对金先生的样子的总体描绘这一段就是分别从帽子、姿态、眼镜、穿着这四方面来写金的怪

再看第三、四段由于联大没有点名册,金先生提问时会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同学回答问题”同学回答时,金先生很注意听着,完了,说:“ Yes!请坐!”对于他的学生林国达的怪问题,金先生反问道:“林国达垂直于黑板,这是什么意思?”他的提问和解答都是这么轻松和幽默他就是在这种轻松和幽默的氛围中传授知识下一段说道林国达死了,那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由此可以看出金先生对学生的深厚感情

当学生提出逻辑学很枯燥时,金先生并不是长篇大论地论述逻辑学的用处和作用,他只是真诚地剖析了自己对逻辑学的感觉,就是:“我觉得它很好玩”这体现出他真诚而朴实的性格

接下来的两段是写金岳霖先生的学生美籍华人、国际知名学者王浩特别写了师生二人在课堂上的对答,说明王浩的成才离不开金先生这是从侧面衬托金先生的一肚子学问

第九段,写金先生在给学生讲《小说与哲学》时,大家认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大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并认为《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这就显示出了他的真诚,对于学术问题不趋炎附势,只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在学术界是最可贵的精神他讲着讲着,忽然听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提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给人感觉他是一个可爱的大男孩,显示出一个成年人难得的童趣和天真

下一段写到了他的朋友很多,特别点到了他对林徽因的怀念,显示出他的成熟、稳重与理智林徽因死后的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客,老朋友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这全然不象徐志摩为诗人气质所驱遣,致使狂烈的感情之火烧熔了理智,在追求林徽因失败后接着就有了陆小曼,也不象梁思成在林徽因死后就续娶了他的学生林洙而金岳霖先生却为了心中的她而终生未娶,并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襟怀与品格,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伯拉图的那句话:“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

再看下一段,描写金先生晚年,毛主席让他多接触社会,他就让人蹬着平板三轮车带他每天到王府井转一圈既是这时的他已经八十岁了,仍旧是这么可爱和有趣这段的最后一句是对金先生的为人作出的概括:一个一肚子的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接着下面列举了金岳霖先生的两本著作,是对他一肚子的学问额补充说明然后作者说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些作者只是金先生的学生,对他并不是很了解,象金先生这样真诚、直率、天真、有学问而热爱生活的人值得人们为他著书立说,更值得人们长久地怀念

最后一段,写西南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这主要是表达作者对于那个时代,对于西南联大,对于他的老师同学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的怀念

这篇文章所写内容琐细复杂,但都是围绕着金岳霖先生独特的个性来写的,都集中地表现了他美好人性的一面伟大的品格在琐细的小事上得以体现整篇文章读来清新自然、实在深远,可以弹掉人世间的浮躁之气,能够荡涤人的心灵整篇文章看起来短小随意,却在精致中渗透人生,以小见大地写出了金岳霖先生最美好的人性

六、艺术特色

文章的语言风格:

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可以用“平淡”二字来概括汪曾祺在他的作品集的《自序》中写道:“我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间发议论,也是夹叙夹议我写不了象伏尔泰、叔本华那样闪烁着智慧的论者,也写不了象蒙田那样渊博而优美的谈论人生哲理的长篇散文我也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我觉得散文的感情要适当克制,感情过于洋溢,就象老年人写情书一样,自然有点不好意思 „„ 我的散文大概继承了一点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

人性的光辉是世间最灿烂的风景,汪老是用平淡来描述最具有人性美的人性,他的思想容入他的文章里,与其说他描写了最朴实的人性,最朴实的生活,不如说表达了他最朴实又最美好的灵魂

七、小结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整篇文章是通过对金岳霖先生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使金先生的直率、真诚、朴实、天真、有趣、爱学生、有学问、爱生活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文章对于金先生这种形象的塑造本身就是对欺骗和世俗的嘲讽、批评和否定,是对假恶丑的否定,对真善美的发扬汪曾祺对金先生的赞美也表现出他对这种人生的欣赏,真诚才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天性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尔虞我诈、唯利是图、蝇营狗苟、趋炎附势的现象,金先生这种品格是如此的可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我们都应该象他那样真诚和坦率,做一个真人,一个透明的人

八、作业

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以你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为对象,写一篇记叙文相关资料:

金岳霖先生的翻译思想与学术贡献 篇7

一、金岳霖的西方求学生涯

金岳霖早期曾留学美国, 他的父亲金珍曾以绍兴师爷的身份追随洋务派著名首领、上海南洋公学 (交通大学前身) 创办人盛宣怀, 并成为其部下得力干将;他的母亲唐淑贤为清代著名理学大师、两江总督唐鉴的孙女。金岳霖的几个兄弟都是中国第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 比如长兄金岳祁是光绪庚子浙江乡试举人;次兄金岳祐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曾留学德国八年并获采矿专业硕士学位;三兄金岳祎曾留学过俄罗斯。在这样的中国传统思想与洋务派思想并行的家庭氛围下, 作为家中的幼子, 耳濡目染的金岳霖从一开始便接受了中西方文化的双重熏陶, 为以后其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创立和发展自己独特的文化哲学和逻辑思想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之后民国的正式建立, 激励着十七八岁满怀强烈爱国之情的青年金岳霖发奋图强和勤学苦读。1911年, 金岳霖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 受到官费资助, 金岳霖留学美国并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商业科,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他对于商业科目兴味索然, 认为“簿计者, 小技耳, 俺长长七尺之躯, 何必学此雕虫之策。昔项羽之不学剑, 盖剑乃一人敌, 不足学也。”如同鲁迅弃医从文一样, 他敏锐地意识到真正的“无可匹敌”的大学问应该是那些改造人的思想和灵魂的学问, 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改读政治学。1917年, 金岳霖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学位, 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继续攻读并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期间, 孙科、宋子文、蒋梦麟等都是他的同窗好友。

1921年在短暂回国后, 金岳霖又远渡重洋, 先后赴英、德、法、意等欧洲各国留学讲座, 其中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停留期间, 他深受哲学家罗素和休谟逻辑思想的影响。作为专门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专家, 金岳霖最早将西方现代逻辑全面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大地, 并且经过缜密思考和深入研究, 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互结合, 建立了富有自身独特思维的哲学体系。金岳霖之所以能够在哲学和逻辑学方面取得巨大进展, 是与其高超的英语水平密不可分的[1]。对于金岳霖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 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费正清曾对其作了高度的评价, 认为金岳霖的英文“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能够在音调、含义、表情等各方面分辨出英语中最细微的差别。”

二、金岳霖的翻译思想理念

凭借深厚的英文造诣和高超的英文水平, 金岳霖惯于采用英语思考和研究问题, 并且一生坚持直接使用英文来撰写重要论著, 其内容则涉及哲学、逻辑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对于金岳霖的高深学问, 郭湛波在其专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曾明确指出:“思想过于周密, 理论过于深邃, 文字过于谨严, 不善于运用符号的人不能了解其学说思想, 而善于运用符号的人既不多, 故了解金先生的学说思想的人甚寥寥”, 对其所具有的高深学问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在我国译学领域, 金岳霖是一位在学术研究和翻译实践上颇有建树的知名学者, 并在许多个人专著中围绕西文的翻译理念和翻译技巧阐述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看法, 在学术界和翻译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在其专著《知识论》中, 金岳霖以专题形式讨论了西文的语言与翻译问题, 并且以全新的维度和视角深入说明了两种特征各异、表现不同的翻译方法。以语义学和语用学思想研究为基础, 对于一般和传统意义上的“直译”和“意译”的提法, 金岳霖进行了富有创新式的继承和扬弃, 他首次明确提出了“译意”和“译味”两个翻译的术语概念, 并且对这两种术语的具体特征进行了说明介绍和分析探讨。在金岳霖看来, “译意”就是将语言的意思用不同的文字表达出来;“译味”则是将语言的情感趣味用不同的文字表达出来[2]。相对于传统的“直译”和“意译”, “译意”和“译味”的说法和涵义更加能够切中要害, 其不仅揭示了翻译的本质, 而且拓宽了研究的视角, 也减少了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不必要的侵扰和纷争, 凸显了翻译的“信、达、雅”原则。金岳霖的学贯中西, 其在哲学方法论的研究过程当中, 也在不断地关注和探索着语言的理解与翻译问题, 并且独特地通过哲学家的眼光来对语言进行必要的审视。

金岳霖从哲学视角对语言翻译具有深刻的理解。在前期的研究过程当中, 他重点关注于语言的本体论功能, 之后他则更多关注于语言的工具性功能。作为一名具有传统中国哲学血脉和深受西方哲学影响的学者, 从哲学思维的角度, 金岳霖曾为“翻译”给出了如下的诠释:所谓翻译, 就是文字翻译工作者与对象语言之间存在的理解、注释、解读和领会, 是一种心物交汇的客观性活动。正是因为如此, 翻译的真谛在于其并非只是局限于不同种类语言之间的单纯行为。对于译者来说, 语言变换当中都存在着翻译材料与译者心灵进行相互沟通的重要成分。总之, 以哲学家的睿智和聪慧, 金岳霖在译学领域为人们贡献了一种全新的翻译模型与思维方式, 对我国的西文翻译事业作出了开拓性贡献[3]。

三、金岳霖的学术贡献

从知识论架构和思想性框架方面来说, 金岳霖可以说是深受西方文化哲学和逻辑学的深刻影响, 但由于他国学功底扎实, 个性趣味显出传统中国情感, 因此其在学问研究上带有浓厚的中西合璧味道, 这些也对他之后的学术贡献产生了一定影响。

1925年, 受徐志摩力邀, 金岳霖回国与其合办了英文杂志《全球季刊》, 面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声音。之后, 金岳霖创办了清华大学哲学系, 并且依照自己对于西文专著的理解感悟, 以西方现代哲学和逻辑学专著为范本, 精心设计哲学和逻辑学专业课程。他将现代哲学核心理念的深刻把握转换成幽默风趣的演绎讲解, 言辞精美、论述得当、引人入胜, 甚至吸引了许多外系的学生前来旁听。1936年, 金岳霖的《逻辑》课程讲稿被商务印书馆以“大学丛书”的形式正式予以出版, 其一经出版便引起了文化哲学界和西文翻译界的高度重视, 被称为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纯粹逻辑著作”、“国内唯一具有新水准之逻辑教本”, 而金岳霖也因此被学界称为“金逻辑”。类似《逻辑》课程讲稿的形成, 都是金岳霖在孜孜不倦追求对西方经典著作的研读基础上获得的, 客观表明了其深厚的翻译造诣。

在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上, 金岳霖追求全面与细致, 比如关于西方著名逻辑著作《穆勒名学》一书, 他不但对其作出了深入的解读, 而且对清末民初思想家严复未曾翻译的“假设”篇也进行了详细的评介。《穆勒名学》是现代逻辑出现之前反映古典传统逻辑的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 借用波兰华沙大学佩尔斯教授的话语:“其是全世界都在读的一本书。”对于这本书的深入解读, 充分表明了金岳霖所具有的翻译水准和感悟能力。

由于具有较高的英文造诣, 建国后金岳霖与钱钟书、王佐良等人被确定为《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的委员, 参与《毛泽东选集》中文版的英译工作。以金岳霖等学者参与翻译的《毛泽东选集》英文版, 集中体现了深刻的翻译理念和多样的翻译技巧, 已经成为当今不可多见的汉译英翻译精品工程, 也是学习者练习和体味汉译英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绝佳教材。

参考文献

[1]陈大亮.金岳霖翻译思想的悖论解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1) .

[2]许建平.试论金岳霖在译学领域的建树[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3) .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与点评 篇8

[教学设计](刘久娥)

设计思想:

《金岳霖先生》是国学大师汪曾祺先生晚年所写的随笔性的散文。作者用其一贯的亲切生动、自然朴实的笔触描述了金岳霖先生生平“趣”事,表达了他对金岳霖先生由衷的喜爱与敬仰。如何通过教学让文本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培育、生命顿悟产生作用,以及如何发生作用,是本教学设计的追求与目标。本设计主要运用叶圣陶先生“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恰当地设计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故事情节与生命世界,走进作家的艺术风格与语言天地,在广阔的语言世界与精神世界中独得生命的感悟与素养的发育。

教学目标

1、解读金岳霖“有趣”个性与“真”性情人生;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精神。

2、学习作品中细节写人的手法与语言,领会专题板块“一花一世界”的艺术手法。

3、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师生互动互融、共同学习成长的课堂风格。

教学过程

一、渲染阅读情境,介绍人物特点与作品风格,感知文本。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道学习国学大师汪曾祺先生晚年所写的一篇随笔散文《金岳霖先生》。我为了上这节课,我将这篇文章读了很多遍,越读老师越喜欢这篇文章。为什么呢?

我越读越觉得金先生太有趣,太可爱了。越读越觉得汪先生的随笔散文很生动、很亲切、很自在、很朴实,很像汪先生的为人,确实让我感到文如其人。

1、同学们,打开课文。读了标题,我们首先想了解:金岳霖先生是谁?

通过预习,从课文中我们可以感知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金岳霖先生是西南联大“有趣的教授”之一。

学生: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的教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

学生:他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明确:学生们从课文中所获取的正是我们理解金岳霖先生的主要信息。另外还可向学生作点补充: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湖南长沙人。16岁进入清华学堂,19-23岁到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到清华大学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此后到建国前在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做过哲学系教授、主任等,建国后在中国科学院任过学部委员、在中国民盟任中央委员等。

2、我们要读这篇文章会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汪曾祺是谁?通过文章及文下注释,请作介绍。

学生:书下注释是,汪曾祺(1920-1997)是扬州高邮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学生:汪曾祺是金岳霖先生的同事与朋友沈从文先生的学生。

明确:汪曾祺是在67岁高龄写下这篇对已故大哲学家的回忆性散文的。从标题和称谓和行文的语气可以体现出作者对金岳霖先生由衷的喜爱与敬仰。书下注释的两作品都是散文化的小说,描写富有情趣的地方风习与世态人情;行文娓娓而谈,态度亲切;语言自然,风格清新朴实。

3、汪曾祺先生是在什么地方认识金岳霖先生的呢?“西南联大”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明确:西南联大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建的大学,被认为是大后方的“精神圣地”。为什么被誉为“精神圣地”呢?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学校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对科学、思想、艺术保持着执着的追求。学术氛围与境界是特别的自由与博大,成为令人向往的科学思想与学术精神的高地与宝地。

“西南联大”汇聚着当时众多的大学问家:有金岳霖先生、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一批很有趣的教授。西南联大造就了许多大科学家,如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专家邓稼先、朱亚光等。

二、走进文本,赏析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

1、西南联大那么多教授,为何汪曾祺先生就爱写金岳霖先生呢?课前已请同学们做过预习。现在请同学用文中的语句来作答。

学生:金岳霖先生“有一肚子学问……”。

学生:汪曾祺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写过但没有尽,“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学生:“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明确:金岳霖先生是西南联大“有趣的教授”之一,可以肯定地说,金岳霖先生是西南联大一个十分有趣的人。这是一个最显性的原因。

2、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引起下文、总领全文等。

明确:交代写作的缘由与动机——这篇随笔的“文眼”。

3、这篇文章确实写了金岳霖先生许多“有趣”的事——10件“有趣”的事。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感到最有趣的事,说出这些事为什么让人感到“有趣”?并说出这些情节故事的写作手法。(以学生解说、赏析为主,形成阅读——鉴赏——评价的思维模式)

第二段:样子怪——帽子、眼镜、姿态、穿着、行走

解说:率意,无拘,与大学问家、学术的高雅形成对比

写作手法:语言描写——真诚

衣着(外貌)描写——率意

姿态描写——无拘

第三段:独特的提问方式

写作手法:语言描写——简单、直率

第九段:扪蚤而谈。

语言动作描写——率真自在、不拘小节,随心所欲

第十段:与鸡同餐与少儿游戏。

写作手法:叙述——天真稚气,童心不泯

第十一段:记故人生日。

写作手法:衬托、语言描写——深情、执着

第十二段:了解社会的方式。

写作手法:叙述——板车上东张西望(童趣、天真、可爱,热爱生活)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文章除了运用叙述外,主要是通过对金岳霖外貌、语言、动作等细小情节的描写,写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有趣。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细节描写。

那么究竟什么叫细节描写呢?

细节描写是能体现人物内心世界与个性特征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小情节的描写。(不能体现人物内心世界与个性特征的孤立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都不能算是细节描写)

教师归结:在平时的写作中,写一个人,写一件事,都可以用细节描写的方式把文章写生动、写传神。

三、挖掘文本,揭示人物人格精神与内心世界。

1、我们刚才赏析了文章中通过细节写出的金岳霖先生10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确实感觉到金先生是一个有趣的人。但能不能说,金先生就是一个有趣的人?金先生就是因为“有趣”。汪曾祺先生才在他67岁高龄满怀兴致来写《金岳霖先生》的?

学生:不仅是有趣,还因为他是大学问家。

学生:不仅因为有趣。还因为汪曾祺先生从内心里尊敬他。崇拜他。爱戴他。

2、汪曾祺先生从内心里尊敬他什

么?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大学问家么?

学生分组讨论:真诚、真心、真挚;真心、真实;率真、天真;……

明确:所有关于“真”的词用在金岳霖先生的身上都不为过。他骨子里流淌着一个伟大的令人尊敬、爱戴的珍贵的品格“真”——真性情。

作者尊敬他、爱戴他不是因为他的奇特甚至可笑的“趣事”,而是那站在这些“有趣”的情节故事背后的一个高大的人物形象与崇高的精神世界。

3、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在这篇文章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学生:对人真诚。

学生:对学术的深入的钻研。

学生:像小孩一样的天真、单纯

明确:对,就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上的简单、天真、自由、无拘无束,对学术的痴迷、爱好,对人的真诚、深情。

补充:有一次,林徽因被金岳霖先生的真诚感动了,她哭着对梁思成说:我爱上了老金,我该怎么办?梁思成说:那你就与老金过吧。林徽因把梁思成说的话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说:他能这样说,说明他真的很爱你,我决不能伤害一个很爱你的人。从此,金岳霖把对林徽因的爱深深放在心里,跟随、服侍林徽因一辈子,一直到她死后,还深深地惦念她。

在第十一段中,金岳霖在最高档次的北京饭店请客为其贺生。一句“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表达了对故人的无限深情。这种生前为她痴情,身后永不忘怀,为她坚守一辈子的感情更是人问一种真挚、珍贵的情感,更是一种可歌可泣的感情。

4、面对金岳霖先生这种“真”性情的人生,我们会有哪些启发呢?

明确:也让我们明白“真”才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天性,我们都应该像先生那样真诚、坦率,做一个真人,一个透明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四、观照文本,提取艺术手法。

1、汪曾祺先生的随笔散文《金岳霖先生》,通过“有趣”的情节与细节,塑造了一个站在这些情节与细节背后的高大的人物形象与精神世界。探讨:这“有趣”的情节与细节与高大人物形象与精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或者说:“有趣”的细节与“真”性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明确:一方面,从这些“有趣”的情节故事里,我们感觉到金岳霖先生骨子里流淌出的“真”性情的人格精神与人生境界;同时,也正是他人格精神与人生境界里的“真”才会有这样的天真善良;才会有这些简单直率;才会有这些真情、深情……

“有趣”是他个性的表象;“真”性情才是他精神世界的“精髓”。

2、联系刚才所讨论的“有趣”的情节与“真”性情之间的关系,试作解释:什么叫“一花一世界”?

讨论明确: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细节描写,刻画了金先生10个有趣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人物的“真”性情。我们读者也通过作品里的细节描写,感知了人物有趣个性的故事,也鉴赏到了这些“有趣”的故事背后的人格精神。这种文学作品里人物塑造方式和我们读者对作品中形象的鉴赏方式就是这个专题的第一板块中的关键词:一花一世界。

作为一个专题第一板块的关键词,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手法,也作为一种文学形象的鉴赏方式:

作为一种创作方式——用细节来塑造形象;

作为一种鉴赏方式一一通过细节来感受形象。

五、走出文本,彰显个性。

“一花一世界”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我们的写作和阅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金岳霖先生》这篇作品中,作者就是通过一两句话、一个典型的动作,一个特别的表情,一个与众不同的装束就能表现出一个鲜活的人物个性。

现在我们就学习这种方式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看谁能抓住特点,用较少的笔墨写出最生动人物。(其余的同学来评判他写的是不是班上哪位老师或者同学)

学生写两分钟,然后宣读。教师评价什么细节,展示什么个性。(写的是谁?哪种细节描写?写出什么个性)

六、归纳学习过程,阐发学习内涵。

今天我们学习了汪曾祺先生写的一篇随笔散文《金岳霖先生》,在这篇作品里,我们通过金先生有趣的细节,感受到金先生高尚的人格精神和真情世界。学习和理解了“一花一世界”艺术手法。文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和研究的东西,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读、反复读,你们也会越读越喜欢这篇文章的。

[点评](俞万所)

新课程明确地提出了改革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课改的中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叶老三十年前那段话中,倡导我们语文课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语文课的中心就是让学生发展。新课程的目标与教育家的思想高度的吻合,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本课例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与教学过程的实施上,都是在学生的“发展点”上着力。

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解读金岳霖‘有趣个性与‘真性情人生”目的是“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精神”;“学习作品中细节写人的手法与语言”目的是“领会专题板块‘一花一世界的艺术手法”;“通过同题情境形成师生互动互融、共同学习成长的课堂风格”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成长”。在情感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发展上都分别设点,又融为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问题很有层次,逐步推进,但问题的探究方式却很开放。意在让学生参与、体验、思考、表达。连介绍人物与作者的方式也与众不同,不是靠教师放幻灯片,而是靠学生从文本中搜求信息。其实,来自文本的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信息,从文本中搜求的方式才是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再如,本课例中最有价值的探究是第三板块“挖掘文本,揭示人物人格精神与内心世界”,先让学生立足文本,找文章中和人物关系中的显性原因,然后再用“汪曾祺先生从内心里尊敬他什么?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大学问家么?”这一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高处,让学生的思维透过“有趣”的细节,走向人物的内心,从表象走人了深刻,从感性走进理性。然后再用“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在这篇文章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一问题。又让学生返回文本,重读金岳霖,这一读就让金岳霖从“有趣”的金岳霖变成了“真人”金岳霖,这一读就让学生从读“文”境界走进了读“人”境界,从语言感受到精神感受,都得到了思维的愉悦和情感的感化。

一个课堂,通过这样的引导与探究,学生自然就能在思维与情感上融入人物,融入文本。所以,老师在最后再去感染学生“文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和研究的东西,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读、反复读,你们也会

越读越喜欢这篇文章的”,这样的话语,已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中最默契的语言了。

对于叶老那段话中提出的教学境界,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教”的境界,二是“不需要教”的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境界。这两个境界蕴含在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中。

在理解叶老的“不需要教”的境界时,我们首先要注意“教任何功课”这个前提。一堂好课只有着眼于“教”,才能通过课堂的“教”实现“不需要教”。因此,对于一堂好课来说。“教”是一个境界,“不需要教”又是一个境界。而一堂好课应该有一个由“教”到“不需要教”的发展过程。

“教”是第一个境界。教什么,怎么教,这是“教”的境界。本课例中三个教学目标的选定体现了文本的实质与教学的实质;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文本情境的一次次生动精彩的精神对话、精神漫游,都是教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精心设计与高超的技艺。没有这些目标与问题的预设,就没有教学过程的灵动与开放,就没有学生语文能力与思想情感的发展。

“不需要教”是生成境界。是目标境界。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要直奔叶老的“不需要教”的境界——不仅仅要看课堂目标设计的对路与否,互动对话过程设计得完美不完美,还要看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没有把解读文本的方式“教”给学生,学生有没有叶老说的“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过程。

《金岳霖先生》教学设计中,时刻把“发展”放在心上,随机将“放手”演示到洒脱。从对人物和作者的了解,到人物鉴赏方式的习得:从人物精神世界的探究,到“一花一世界”的高度概括;以及现场演练“一花一世界”的艺术手法等,每个板块的主体设计,都努力实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过程与境界。

上一篇:广东省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常规要求下一篇:学校教师发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