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溶液教案

2025-03-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配置溶液教案(精选8篇)

配置溶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3.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4.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投影]将1 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 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 mL水,搅拌。(水的密度1 g·cm)[提问]1.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分析各量的变化情况。

[回答]1.稀释前溶质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9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20 g,溶质质量分数是5%。2.稀释后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质质量不变。[讨论]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板书]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3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投影]例题: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设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怎样列出计算的方程式? [学生讨论] [提示]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请同学们列出方程式。[学生活动]50g×98%=(50 g+x)×20%

解析:(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强调做题格式)解法1: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 g×98%=(50 g+x)×20% x=195 g 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提示]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请同学列出方程式。[学生活动]50g×98%=x×20% 解析:(同上方法)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5 x=245 g 245 g-50 g=195 g 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课堂练习]1.把200g 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2.把3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g。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200 g 2.6%

[投影]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 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 g·cm)多少毫升?

-3[提问]此题与上述练习有何异同?能否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 [回答]1.相同点都是溶液稀释问题。不同点是上述练习中已知和求都指质量,而此题已知质量求体积。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不能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计算。

[提问]已知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你能否写出求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回答并板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问]根据上述公式,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你能否列出方程式? 解:设需38%的盐酸体积为x。5000 g×20%=1.19 g·cm×x×38%,x≈2211 mL。

答:需38%的盐酸221l mL。

[过渡]以上所有计算均是有关稀释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溶液间化学反应的问题,需要用化学方程式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板书]4.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100 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0 g×98%=x×20%

[提问]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哪种成分(溶质、溶剂、溶液)? [回答]溶质与锌发生化学反应。[讨论]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 [总结]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硫酸溶质的质量。[设问]根据以上分析,求解此题。解:设100 g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Zn+H2SO4====ZnSO4+H2↑ 65 98 13 g x

-3,x=19.6 g,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100%=19.6%。

答: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两种计算类型。了解了不同计算类型的关键点,并会分析题意,能找准各量之间的关系。[作业]习题2、4、6、8 板书设计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涉及到体积时:

配置溶液教案 篇2

1 实验条件

1.1 实验材料

聚合物为大庆炼化公司中分子聚丙烯酰胺干粉(简称中分),相对分子质量1 200×104~1 600×104,固含量91.32%;大庆炼化公司超高分子聚丙烯酰胺干粉(简称超高),相对分子质量2 500×104,固含量90%。表面活性剂由大庆实业公司生产,活性物质有效含量50%。油为大庆采油二厂蒸馏脱水原油。污水取自大庆采油二厂“南二2丙464井”井口采出液。碱、固体颗粒的有效含量达96%。杀菌剂为甲醛,有效浓度38%。

1.2 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包括BACTRON ANAEROBIC CHAMB ER BACTRON 1.5型厌氧室、TC-201型布氏黏度仪、HJ-6型多头磁力搅拌器、HW-ⅢA型恒温箱、XZD-3型全量程界面张力/接触角测量仪、电子天平等。

1.3 实验步骤

1.3.1 聚合物溶液性质实验

1)聚合物溶液稳定性对比:厌氧条件下取井口采出液,过滤处理,分别在厌氧和曝氧环境下配置浓度为1000 mg/L的中分和超高聚合物溶液200mL,置于45℃恒温箱内保存,厌氧聚合物溶液厌氧密闭保存。在配样后的第1、2、5、10、15、25、40 d和60d对曝、厌氧聚合物溶液黏度进行测量,观察比较黏度的变化规律。

2)确定氧对杀菌剂作用效果:在上步基础上配样的同时加入杀菌剂甲醛,其浓度为2000 mg/L,对其黏度进行对比分析。

3)确定曝氧杀菌与杀菌剂杀菌的对比效果:分别取曝氧中分、超高聚合物溶液及含杀菌剂的曝、厌氧中分、超高聚合物溶液,对其黏度进行对比分析。

1.3.2 曝、厌氧条件下三元复合体系性质实验

1)三元复合体系稳定性对比:厌氧条件下污水在厌氧室内进行过滤处理。分别在厌氧和曝氧环境下配置三元复合体系200mL,其聚合物浓度为1200mg/L,碱浓度为12000mg/L,表面活性剂浓度为3000mg/L,置于45℃恒温箱内保存,厌氧三元复合体系厌氧密闭保存。分别在配样后的第1、2、5、10、15、25、40 d和60d对其黏度进行测量,观察比较黏度变化规律。

2)进行不同组合的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界面张力的性质实验:分别在曝、厌氧条件下取二厂采出液,蒸馏脱水处理,在曝、厌氧三元复合体系基础上进行配置。在配样后第1、3、5、7 d和15d,对曝氧三元复合体系和曝氧油、曝氧三元复合体系和厌氧油、厌氧三元复合体系和曝氧油,以及厌氧三元复合体系和厌氧油的界面张力进行测量,观察比较界面张力的大小和变化规律。

2 实验结果分析

2.1 聚合物溶液

2.1.1 聚合物溶液稳定性

根据1.3.1的实验步骤,测量得到中分、超高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实验结果(表1)。

由表1可知,曝、厌氧条件下聚合物溶液黏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达到25 d后趋于稳定。在各测试点曝氧聚合物溶液黏度高于厌氧聚合物溶液黏度。

2.1.2 加入杀菌剂的影响

根据1.3.1的实验步骤,得到加入杀菌剂后中分、超高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实验结果(表2)。

由表2可知,曝、厌氧条件下聚合物溶液黏度变化趋势相同,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厌氧聚合物溶液黏度有先升高再降低趋势。加杀菌剂对聚合物溶液黏度有影响,曝氧聚合物溶液的杀菌效果较好,保留黏度高。

2.1.3 曝氧杀菌和杀菌剂杀菌的效果

根据1.3.1的实验步骤,得到中分、超高聚合物溶液曝氧杀菌和曝、厌氧条件下杀菌剂杀菌后的黏度实验数据(表3)。

由表3可知,杀菌后聚合物溶液黏度变化趋势总体相同:随时间的延长而黏度降低。不含杀菌剂仅靠曝氧杀菌的聚合物溶液在前15d黏度下降很快,较加杀菌剂溶液损失多70%以上。不同杀菌方法对聚合物溶液性能有很大影响,杀菌剂杀菌效果明显,保留黏度高;曝氧杀菌效果有限,保留黏度低。

2.2 三元复合体系

2.2.1 三元复合溶液稳定性

根据1.3.2的实验步骤,得到三元复合体系黏度实验数据(表4)。

由表4可知,曝、厌氧条件对三元复合体系黏度存在影响,在各测试点曝氧三元复合体系黏度高于厌氧三元复合体系黏度;在曝、厌氧条件下,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变化趋势相同,即在实验的前15d黏度随时间先增大再减小;5d至40d黏度下降很快,达到40d后下降速度逐渐减缓并趋于稳定。

2.2.2 不同三元复合体系与不同原油间界面张力

根据1.3.2的实验步骤,得到不同三元复合体系与不同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实验数据(表5),并根据表5绘制出界面张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1)。

由图1、表5可知:

1)在曝、厌氧条件下,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随着时间增大,并逐步趋于稳定。

2)曝、厌氧条件对原油性质存在影响,三元复合体系与曝氧油的界面张力高于三元复合体系与厌氧油的界面张力;曝、厌氧条件对三元复合体系性质存在影响,曝氧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高于厌氧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的界面张力。

3)曝、厌氧条件对三元复合体系的影响较大。曝氧和厌氧三元复合体系与同种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差别较大;曝氧和厌氧原油与同种三元复合体系间的界面张力差别较小。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不同组合间界面张力存在差异,其关系为:曝氧三元+曝氧油<曝氧三元+厌氧油<厌氧三元+曝氧油<厌氧三元+厌氧油。

3 实验机理分析

3.1 曝氧条件下的聚合物溶液稳定性优于厌氧条

件下的聚合物溶液;曝氧条件下的三元复合体系稳定性优于厌氧条件下的三元复合体系

氧对聚合物溶液存在降解作用,但氧对油田污水中的厌氧微生物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这些细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驱油剂的稳定性。在厌氧的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得以生长,使聚合物分子链分解,溶液的黏度降低;而在有氧的条件下,氧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进而减缓聚合物的分解,保持了聚合物溶液的黏度。

3.2 加入杀菌剂的聚合物溶液稳定性强于曝氧聚合物溶液

由于污水中细菌的存在对聚合物溶液产生很大的降解作用,聚合物溶液的黏度降低。在加入杀菌剂后,可以完全或大部分杀死溶液中的细菌并有效地抑制溶液中细菌的繁殖,从而减缓了细菌对聚合物溶液的降解,保留较高的溶液黏度。

3.3 曝氧条件下的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小于厌氧条件下的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

原油的族组成与复合体系形成界面张力有关。原油中存在的活性组分大部分存在于胶质、沥青质中,复合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与胶质、沥青质中的活性组分产生作用,形成了新的活性物质。硫酸盐还原菌能够改变原油胶质、沥青质的化合物性质和结构,主要引起胶质、沥青质内含氧基团和甲基、亚甲基的出现或含量增加,造成胶质和沥青质的变性,进而影响低界面张力的形成。这是造成厌氧油组合界面张力高于曝氧油组合的一个原因[6,7]。

细菌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是通过消耗污水中的其他成分(有机组分或矿物质),从而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时间后改变污水成分,进而对界面张力产生影响。污水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混合芳烃、脂肪酸、脂肪烃、酚、醇等高碳数脂肪烃的加入可降低体系界面张力;低碳数脂肪烃则使界面张力上升;混合脂肪烃随浓度的升高界面张力略有波动;所以,水质中复合有机物碳数的高低对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是十分关键的。大量细菌能够降解污水中的高碳数脂肪烃,使之成为低碳数脂肪烃,进而造成界面张力升高,这是造成厌氧三元油组合界面张力高于曝氧三元油组合的重要原因。

4 结论

1)污水中的氧可以抑制厌氧细菌对聚合物降解和破坏聚合物分子链的双重作用。

2)曝氧条件下聚合物溶液黏度高于厌氧聚合物溶液黏度。曝氧三元复合体系黏度高于厌氧三元复合体系黏度。杀菌剂的加入能很好地保持聚合物溶液、三元复合体系溶液的黏度,减缓黏度损失。

3)曝、厌氧条件对三元复合体系和原油性质都存在影响,但对三元复合体系的影响较大。曝氧和厌氧三元复合体系与同种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差别较大,曝氧和厌氧原油与同种三元复合体系间的界面张力差别较小。

4)在曝、厌氧条件下,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随着时间增大,并逐步趋于稳定。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不同组合间的界面张力存在差异,其关系为:曝氧三元+曝氧油<曝氧三元+厌氧油<厌氧三元+曝氧油<厌氧三元+厌氧油。

摘要:大庆油田利用污水配制化学驱油剂己成为油田污水利用的一种选择。油田污水含有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铁菌(IB)等,很大程度降低了化学驱油剂的性能。针对现场需求,应用室内曝、厌氧实验方法,研究了氧对化学驱油剂黏度和界面张力的影响;同时,对杀菌剂在曝氧和厌氧条件下的杀菌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曝氧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和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要高于厌氧条件下的黏度值,其配制的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要比厌氧条件下的界面张力值低,杀菌剂可以一定程度改善驱油性质。利用曝氧采出污水配置化学驱油剂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厌氧,曝氧,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硫酸盐还原菌

参考文献

[1]卢祥国,戚连庆,牛金刚.低活性剂浓度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实验研究[J].石油学报,2002,23(5):59-66.

[2]王启民,冀宝发,隋军,等.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20(2):1-8.

[3]卢祥国,牛金刚.化学驱油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15.

[4]孔柏岭,罗九明.高温油藏条件下聚丙烯酰胺水解反应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28(6):67-69.

[5]谭中良.聚合物驱在河南油田高温油藏中的应用[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9,22(2):20-24.

[6]李道山,王德民,康万利.胶质和沥青质油水界面膜黏弹性[J].化工学报,2003,54(8):1164-1167.

溶液的浓度教案1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与讨论,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

2、通过学习,知道溶液浓度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智慧技能

通过思考、练习,在弄清溶液组成的基础上,掌握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三)科学方法

通过学习中的实验和讨论,提高表述能力,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和有关计算历来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但关键是要分清溶液的各个组分的质量。

三、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两杯硫酸铜溶液、烧杯、玻璃棒

四、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两杯硫酸铜溶液,并提出问题。教师:哪一杯溶液更浓呢?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溶液颜色深浅的不同可直观看出溶液的浓或稀,但浓或稀毕竟是一种粗略的说法。在工农业、医疗和科学实验中,往往需要精确的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多少溶质。例如医疗上使用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过浓或过稀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投影:生理盐水浓度。

教师:如果把生理盐水的浓度配稀了,那么输液后血浆的浓度必然会变稀。这样,血浆里的水分就会往浓度大的血细胞里渗透。结果就会引起血细胞膨胀,甚至是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如果输进的生理盐水过浓,那么,输液后血浆的浓度就会增大,血细胞里的水分,又会向外渗透,造成细胞脱水。

提问:在两瓶溶液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决定溶液浓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决定因素是溶液的组成。

幻灯:溶液的组成。

实验:将一杯硫酸铜溶液分成三等份。提问:

1、每一份溶液的浓度是否改变?

2、将其中一份加入一定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或溶液的质量及浓度是否改变?

3、将其中的另一份加入一些硫酸铜晶体,其溶质、溶剂或溶液的质量及浓度是否改变?

幻灯:

一、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全部溶液质量的比值。

教师: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很多种,运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质量百分比浓度。投影: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提问:1%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略

练习:

1、蒸干 25克氯化钠溶液得到5克氯化钠,计算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数。

2、配制80克20%的硝酸钾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3、现有25克氯化钠,可以配成20%的溶液多少克? 讨论: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100克2%的食盐溶液。(说明:主要讨论实验步骤、所需实验仪器)

分组实验:第一组:学习配制20克 5%的氯化钠溶液;第二组:学习配制20克10%的氯化钠溶液;第三组:学习配制20克25%的氯化钠溶液。

讨论:如何确定所配溶液的浓、稀?(播放flash课件:巧辩溶液的浓稀)学生:回答

师生小结:

1、质量分数定义: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配置溶液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化学计算能力。难点、重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基本计算。教学方法

综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溶液有稀浓之分,它对化学反应关系很大。请看下面的实验:

【投影实验】取两个培养皿分别放入大小颗粒相同的锌粒各一粒,并分别注入4mL浓硫酸和1∶4的硫酸溶液。观察两种现象之不同。【讲解】

溶液的稀浓只能粗略地表明溶液中溶质的多少,但这不能准确表明一定量溶液里溶质的确切含量。例如施用农药于农业生产,需要准确地把握一定量药液中所含农药量。否则过浓过稀都不利于甚至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因此需要研究溶液组成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思考】观察下图(挂小黑板或投影)并回答下列问题。

A,B,c,D四个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哪一杯最浓?哪一杯最稀?哪两杯浓稀相等?你能说出判断的根据吗? 【讲解】

只有在溶液质量相等时比较溶质质量的多少,才能准确判断溶液的稀与浓。因此,我们用溶液组成来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它的具体含义是指溶质和溶液之间的比值。溶质和溶液的量选用不同单位溶液组成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读书】课本

【板书】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如果200g的食盐溶液中有2g的食盐和100g的食盐溶液中有1g食盐。它们的食盐质量与食盐溶液质量的百分比分别是多少?这两个百分比相同吗?

【讲解】为什么相同呢?因为它们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百分比都是1%,那么“质量分数”是什么呢?能否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读书】课本“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见课本黑体字)2.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注意的问题: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而不是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这个比必须用%表示。

【讲解】如5%的食盐溶液表示,每100份质量此食盐溶液,其中含溶质5份(质量),其中溶剂(水)100-5=95份(质量);

【板书】(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

(4)表达式中有三个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利用这个式子可“知二求一”。【板书】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计算

【投影】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g溶液,蒸干后得2.8g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问】氯化钾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溶质质量是多少?如何求它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测读法”作例1】 【投影】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选种,如配制150kg质量分数为16%食盐溶液,需食盐和水多少千克?

【提问】这题中“已知”是什么?需求的是什么?如何求溶剂的质量?

【板演】一个学生板演例2.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计算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讲解】已知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质量,因此可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先求出溶质的质量,再求溶剂的质量。【教师指导学生用“测读法”看例2,并评讲学生的板书】 【课堂练习】(挂小黑板或投影)(l)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①把15g硫酸钠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5%。(×)

②20℃时,100g硫酸钠溶液也含11g硫酸钠,硫酸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11g。(×)(2)课本练习中的填空题

【学生限时练习,一个学生板书,教师巡视并评讲】 【小结】

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基本公式; 3.根据基本公式进行的简单计算。【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溶液稀释(或蒸发浓缩)和混合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重点和难点溶液稀释和混合的计算。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是什么?已知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何求溶质的质量?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的质量,如何求溶液的质量?

学生板演(列式表示),其他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评讲[新课引入]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常需将买来的农药加水稀释成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后才能使用,那么需要加多少水呢?这就是稀释溶液的计算问题。如例1。

【板书】2.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稀释(或浓缩)和混合的计算

【投影】例1: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H2So4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讲解】在此稀释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量未变呢?(溶质的质量)。

溶液在稀释或浓缩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是解这类题题的依据。若某溶液A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或浓缩)成为b%的溶液Bg。则有关系式:A×a%=B×b% 【板书】稀释关系:A×a%=B×b% 【指导学生讨论此题解法】 【提问】例1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板书】另解:设需要水yg 则可列出方程:50×98%=(y+50)×20% 解得y=195g 【投影】例2: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H2So4需要质量分数为98%H2So4多少毫升?

【讨论】体积、密度与质量的关系式是什么?已知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配制前后什么量不变?

【讲解】解此题的依据是抓住溶液稀释前后其溶质质量不变,由此可列出方程,先求出溶液的质量,再用密度,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式可求其体积。

【练习】(抽一学生板演,教师评讲)

【投影】例3:把37%的盐酸100g与10%的盐酸200g混合,求混合后盐酸的质量分数。【讲解】

解此类题应抓住同一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混合前后溶质总质量不变这一关键。若有两种不同溶质的质量分数(a%,b%)的溶液分别为Ag,Bg昆合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有关系式: 【板书】A×a%+B×b%=(A+B)×c% 【讨论】该题的两种解法

【板书】解

(一)设混合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100×37%+200×10%=(100+200)×x%

(二)可得用质量分数的基本公式求解。

答:混合后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9%。【课堂练习】

1.把mga%的硫酸溶液和ngb%的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用两种方法列式)。2.课本。相关练习【讲评】课堂练习【小结】

1.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溶液稀释(或浓缩)与混合前后其溶质的量不变列方程求解。

2.代入关系式的量都应为质量,若是体积应用密度换算为质量再代入关系式。【作业】(略)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2.掌握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重难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教学方法综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各是什么? 【投影】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练习】填写上表 【讲评】上表 【新课引入】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涉及“溶液”,“溶质”和“溶剂”等概念。由上表可看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那么如何进行“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呢?

【板书】3.“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投影】例1: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计算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溶解度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讲解】 由溶解度表示的意义知道,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即用100g水配成饱和溶液时,溶质的量是36g,溶剂的量是100g,则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36=136g。用求溶液浓度的基本公式可解此题。

【教师指导学生用“测读法”看例1。一个学生板书,教师巡视评讲】 【小结】

此题是“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关系应用的例题,要好好掌握。能否将它推扩到一般的换算公式呢?如果用S表示溶解度,在t℃时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请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写出用w表示S的关系式。【板书】4.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投影】例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盐酸73g与足量碳酸钙反应,可以制得多少克二氧化碳?

【讲解】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汁算时,必须换算纯量代入方程式。因此本题应首先由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本公式算出实际参加反应的纯Hcl的质量。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板书】解:73g盐酸溶液里含纯Hcl是73×25%(g)设反应后可生成二氧化碳x(g)caco3+2Hcl=cacl2+H2o+co2↑

73×25%(g)

X

73∶44=73×25%∶x

x=11g 答:反应后可生成二氧化碳11g。【课堂练习】

1.在1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4.8%。计算在10℃时,氯比铵的溶解度是多少?(答案:33g)2.65g锌跟100g稀硫酸恰好反应完全。求反应后硫酸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5.l%)学生限时练习,两个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评讲 【小结】

1.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互换计算,可由它们各自表示的意义及其基本公式计算。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应注意:(l)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所需量时,必须换算成纯量代入方程式;

配置溶液教案 篇5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课时)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认识。2. 练习容量瓶、托盘天平等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容量瓶的操作方法。3. 培养耐心细致的实验习惯,做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二、实验器材:

1. 仪器:托盘天平、500毫升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洗瓶。2. 药品:无水碳酸钠、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

根据下列实验步骤配制500毫升0.1 mol/L碳酸钠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移液(5)定容

四、实验结果

分析归纳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注意事项

五、分析讨论

配置溶液教案 篇6

一、电离常数

1、写出CH3COOH、H2CO3、H2S的电离方程式

2、根据电离方程式写出电离常数的表达式

3、影响电离常数大小的因素: ①同一温度下,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不同,说明电离常数的大小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②电离常数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时,电离常数增大

③同一弱电解质在同一温度下发生浓度变化时,其电离常数不变,说明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大小不受其浓度变化的影响

二、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________的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离子积常数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c(H+)和c(OH-)的乘积是一个______,即KW=____________,25℃时,KW=__________,100℃时,KW=__________(2)注意点:

①KW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KW______________; ②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任何水溶液中均含有_____________,且由水电离的c(H+)和c(OH-)________。

3、影响水电离的因素

[思考]改变下列条件水的电离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水的离子积是否改变?是增大还是减小?

(1)升高温度

(2)加入NaCl(3)加入NH4Cl(4)加Na2CO(5)加NaOH

(6)加HCl

总结:(1)升高温度,_______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________;

(2)加入某些盐,________水的电离,KW________;(3)加入酸或碱,________水的电离,KW________。

酸、碱由于电离产生的H+或OH-对水的电离平衡起抑制作用,使水的电离程度减小,而某些盐溶液中由于CO32-、NH4+等“弱离子”因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OH-能促进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但无论哪种情况,只要温度

不变,KW就不变。

①水中加酸或碱均抑制水的电离,但由水电离出的c(H+)与c(OH—)总是相等。

②任何电解质溶液中,H+与OH—总是共存,c(H+)与c(OH—)此增彼长,且Kw = c(H+)·c(OH—)不变。

三、溶液的酸碱性

1、计算:

(1)常温下,浓度为1×10-5 mol/L的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是多少?

(2)常温下,浓度为1×10-5 mol/L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是多少?

(3)在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9 mol/L的溶液,则该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2、溶液的酸碱性

酸性溶液:c(H+)______ c(OH—),c(H+)______ 1.0×10-7mol/L 碱性溶液:c(H+)______ c(OH—),c(H+)______ 1.0×10-7mol/L 中性溶液:c(H+)______ c(OH—),c(H+)______ 1.0×10-7mol/L

3、c(H+)和 c(OH-)与溶液酸碱性、pH的关系

(1)、溶液的酸碱性可用c(H+)与c(OH-)表示。(2)、c(H+)和 c(OH-)都较小的稀溶液(<1mol/L),化学上常采用pH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pH表示c(H+)的负对数,pH=-lg[H+] 中性溶液c(H+)=1×10-7mol/L pH=7 酸性溶液c(H+)>1×10-7mol/L pH<7 碱性溶液c(H)<1×10mol/L pH>7 注意:①PH的变化趋势与H+浓度相反

②一般PH只适用于H+浓度小于1mol/L的溶液 ③酸或碱无限稀释时PH只能无限接近7 ④PH相同的溶液,c(H+)一定相同,但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 ⑤溶液中性是指c(H+)= c(OH-),而PH不一定等于7 例1:

100℃时,纯水的kW=10-12,pH=,溶液呈(填酸性、碱性、中性)+

-74、PH的计算

(1)两种强酸(或强碱)溶液混合后pH值的计算

首先要注意两点:(1)由于pH值适用于稀溶液,两种稀溶液混合,其总体积可以近似看作混合前两者体积之和。(2)对于稀强酸溶液混合,可先求出混合溶液中+的c(H),再求其pH值,若是强碱溶液混合,必须先求出混合液的c(OH-),然后通过水的离子积计算出c(H+),再求其pH值。

2、pH值为2和4的两种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求pH值?

pH为8和13的两种NaOH溶液按1:2体积比混合,求pH值?

(2)PH相同时:

①无论何种溶液,都相同

②弱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强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用水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强酸的PH变化比弱酸大(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

①强酸的PH小于弱酸的PH,强碱的PH大于弱碱PH ②中和能力相同

③稀释相同倍数时,强酸或强碱的PH变化程度比弱酸弱碱的变化大

练习: 1、100℃时关于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H=6,呈弱酸性

B [H+]=10-6mol/L,溶液为中性 C Kw值是常温时的10-2倍 D pH=7,溶液为中性

2、常温下,1mol纯水中所含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A 10-7mol B 10-14mol C 1mol D 1.8×10-9mol

3、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只有一个水分子能电离,则n是

A 1×10-4 B 55.6×107 C 1×107 D 6.02×1021

4、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0mol/L,该溶液中溶质不可能是

A NaHSO4 B Al2(SO4)3 C NaOH D HCl

5、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A 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 向水中加入Al2(SO4)3溶液 C 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D 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6、要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且使pH值<7,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少量NaOH B 加少量NH4Cl C 加少量盐酸 D 加热 7、100℃时,纯水的kW=10-12,pH=,溶液呈(填酸性、碱性、中性);若此时每n个水分子中有1个H2O发生电离,则n值为 ;将pH等于7的Ba(OH)2溶液和5×10-5mol/L的H2SO4溶液按一定的体积比混和后,溶液的pH值等于5,可知,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8、在0℃时水的pH 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9、25℃时向纯水中加入NaOH溶液使其浓度为0.1mol/L,则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是 mol/L。

10、在正常情况下,下列液体pH小于7的是

A 人体血液 B 人体胃液 C 小苏打溶液 D 生理盐水

11、下列溶液置露于空气中,开始一段时间溶液的pH值变小的是

①H2S ②H2SO3 ③Na2S ④Ca(OH)2 ⑤氯水 ⑥Na2SO3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②④⑤⑥

12、常温下分别将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一定等于7的是

A 0.1mol/L的某一元酸和0.1mol/L的某一元碱 B 0.1mol/L的某二元强酸和0.1mol/L的某二元碱 C pH=2的某一元酸和pH=12的某一元碱 D pH=3的某二元强酸和pH=11的某一元强碱

13、下列四种溶液中:①pH值为0的盐酸;②0.1mol/L的盐酸;③0.01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④pH值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由水电离生成的[H]之比依次为

A 0:1:12:11 B 14:13:12:11 C 14:13:2:3 D 1:10:100:1000

14、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化合物的水溶液,按pH减小顺序排列的是

A NaHSO4 CH3COONa NH4Cl NaNO3 B NaNO3 CH3COONa NaHSO4 NH4Cl C CH3COONa NaNO3 NH4Cl NaHSO4 D NaNO3 CH3COONa NH4Cl NaHSO4

1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A Na2CO3 NaHCO3 NaCl NH4Cl B Na2CO3 NaHCO3 NH4Cl NaCl C(NH4)2SO4 NH4Cl NaNO3 Na2S D NH4Cl(NH4)2SO4 Na2S NaNO3

16、a、b、c、d四种溶液pH值都小于7,已知四种溶液中[H+]和[OH-]之和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d>c,则这四种溶液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c>d>a>b B b>a>d>c C a>b>c>d D 无法确定

17、现有强酸甲溶液的pH=1,强酸乙溶液的pH=2,则酸甲与酸乙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可能的是

A 2:1 B 5:1 C 10:1 D 20:1

18、有甲、乙两种溶液,甲溶液的pH值是乙溶液的两倍,则甲溶液中[H+]与乙溶液中[H+]的关系

A 2:1 B 100:1 C 1:100 D 无法确定

19、若想使10mL 0.05mol/L H2SO4溶液的pH增大2个单位,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 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铵固体

B 向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pH=4的盐酸 C 向溶液中加水至溶液体积为1000mL D 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20、pH=2的溶液,其H+浓度为0.01mol/L,下列四种情况的溶液:①25℃的溶液、②100℃的溶液、③强酸溶液、④弱酸溶液,与上述符合的有

人教版政治市场配置资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等,结合经济生中的实际事例,能够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能力,以及文字、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树立起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树立学法、懂法、守法观念、培养学生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

惯。

教学重难点

1、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2、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说明了这一点,那么,市场经济是什么?市场配置资源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的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

(二)讲授新课

1.市场调节

(.教材P92图)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归纳)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尽最大可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人类社会必须对有限资源的利用作出合理的安排。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基本手段,两者各有所长。

当然,还有如习俗,组织等方式也可以起资源配置作用。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liuxue86.com

(过渡)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呢?

(.P93“购销两旺的汽车市场”)

提示.1. 为什么大量企业涉足汽车产业?

2. 大量企业进入汽车产业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3. 他们是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的?

4. 最终会导致什么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

(归纳)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需求量大增,产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不仅汽车生产企业竞相扩大生产规模,而且许多原本不生产汽车的企业也涉足汽车行业,汽车产品的供应量大大增加,这种变化又反映在价格上,即各家企业纷纷大幅下调汽车价格。各企业通过提高技术,更新设备、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推进性能更好、乘坐更舒适的新车型。但不是每个企业都有条件、有能力这样做,这样,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必然会向经营好,经济效益高的企业集中,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

由上例可见,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的。

(.“广州房地产近况”)

(归纳)在这则材料中,我们更能看出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过渡)刚才大家在阅读材料时,有没有留意到这样一句话“随着市场发育日趋成熟、行业准入‘门槛’逐步抬高” 。这是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2.市场秩序

(.教材P94探究题)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

(归纳)只有具备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作作出具体规定,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信。

(设问)如果经济活动者不遵守市场规则,市场交易会不会有风险?怎样来避免呢?

(.P94探究题)

(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教师归纳)

(归纳)避免这些风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诚信”缺失带来的损失)

(归纳)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诚实守信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享有良好的声誉,这种声誉会形成无形资产,所谓的名牌效应,也就是信用精神在企业和产品中的凝结。

(“史玉柱”图片、资料)

(归纳)“诚信”是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自古以来,都是崇尚“一言九鼎”、“言必行,行必果”。史玉柱,以及许许多多的“史玉柱”一样令人钦佩的人,赋予了其更深的内涵。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知法、守法及诚信观念,从而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过渡)市场配置资源是不是完美无缺呢?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P95探究题)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

(归纳)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其局限性,有些领域市场是不能调节的,即使市场能够调节的领域、市场本身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甜苹果”变成“伤心果”的例子,正是市场调节三个弊端的集中反映。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三) 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而市场的合理配置资源离不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但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有其弱点和缺陷,为此,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课后习题

配置溶液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玩一玩、想一想、说一说,初步了解颜色的简单变化。

2、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对颜色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三个瓶盖上涂有不同颜色的透明塑料瓶。

2、幼儿人手一个瓶子,瓶中有部分水、一根棉签;每组三个颜料盘,分别是红黄蓝三种颜色、一块抹布。

趣味练习把颜色混合在一起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方式,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摇一摇手中的瓶子,让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2、教师:水变成什么颜色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再出示一个准备好的瓶子

1、请幼儿观察:水会变颜色的秘密。

2、小结:瓶盖上有颜料,颜料溶化到水里面,颜色就变了。

三、示范如何让水变颜色。

四、小结操作过程

1、打开瓶盖,2、用棉签涂上一种颜料,放在桌上。

3、拧紧瓶盖,摇一摇。

五、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引导幼儿用“我最喜欢X色,我做的是X色瓶子”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游戏结果。

七、幼儿再次游戏。

尝试在瓶盖上涂上另一种不同的颜色,看看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八、说一说自己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是哪两种颜色变成的?

引导幼儿用“我用X色和X色,作出的是X色瓶子”的句式说说自己的游戏结果。

九、总结,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玩了有趣的颜色,发现了颜色的秘密,今后我们要把这许多五彩冰粉的颜色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去,让我们的作品变得更加美丽。

教学反思:

以幼儿身边喜爱的各种颜色为主要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听、说、做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从而陶冶了幼儿美的情操,发展了幼儿的科学精神。活动中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作,还要会说话。

上一篇:昆明城中村项目管理办法下一篇:幸福的瞬间初中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