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计设计师个人工作总结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力设计设计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8篇)

电力设计设计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1

电力设计设计师个人工作总结 我于 09 年 7 月来到某电力公司设计部工作,我通过一个月的试用期,有幸成为集团的一名员工,回顾这几个月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此对公司各位领导及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公司给我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与学习,在专业技能上、思想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这几个月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阶段的认识与学习对于刚刚接触变电所设计的我来说,从事设计工作是机遇也是挑战。我有幸成为***公司设计部的一员,在刚刚开始工作的这几个月,尽快适应了工作的环境,融入到设计部这个集体中。在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关怀、支持与帮助下,认真学习电力设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累经验。这期间主要学习了《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供电工程》、《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等,特别是对于电力设计的理念,由初步的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水平。这几个月设计了一些专用变电所,其中包括正式用电(高供低计、高供高计;单独变电所类型、箱式变电所类型;等等),临时用电,并由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些工厂内部生产线上的电气工程,通过做这些工作,对 10KV-20KV 变电所设计的认识逐步提高,各部分的连接与设计更加全面、经济合理。

电力设计设计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信息化,建模,企业应用集成,业务整合,安全策略

电力行业信息化近几年快速发展,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成规模, 应用系统有效地支撑了相关业务的发展和壮大, 电力信息化建设重点由“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管理思想从“管理IT基础设施”向“提供IT服务”转变;管理模式从“面向职能管理”向“面向流程管理”转变;运作模式从“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绩效水平的提高。

随着电力稽查工作的逐步深入, 电力稽查投诉举报热线12398的开通、电力专项检查工作的开展、配合环保检查等, 电力稽查案件日渐增多, 稽查工作日趋繁重。目前, 调解和裁决、投诉举报的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法制宣传等工作的进行都处于简单的人工处理阶段, 办案工作量大, 效率低, 各区域局、城市办办案工作没有统一的规范, 尤其对案件信息资源的管理、共享、上报、统计都还没有实现信息化。从国家电监会到各区域局、城市办没有完备的稽查工作信息系统, 部分工作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电子邮件系统, 存在案件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案件监督发布手段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 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因此, 迫切需要建立稽查工作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建设目标、设计思路

1.1 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电监会有关稽查工作一系列文件精神、《电力监管机构稽查理论与实务》、《国家电监会各区域局投诉举报处理汇编》和实际业务需求, 结合有关行业稽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电力监管机构稽查工作信息系统要实现以下目标:

(1) 为管理现代化、制度化提供保证。

(2) 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3) 案件和相关文档管理自动化。

(4) 建立宝贵的案件资源信息库。

(5) 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6) 规范且具有一定智能化的工作流程。

(7) 操作界面简洁清晰。

(8) 高度集成化。

1.2 设计思路

基于电力监管机构稽查工作信息系统总体建设目标以及建设原则, 依据“一个系统、二级中心、多层应用”的理念, 对于电力监管机构稽查工作信息系统的总体建设方案提出以下设计思路。

(1) 动态的一体化设计和统一建模

电力监管机构稽查工作信息系统所包含的数据大致为以下几大类:电力企业数据、电力用户数据、各类案件办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其它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稽查工作信息模型。在这个信息模型中, 各类数据并非孤立存在, 而是相互关联。因此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上述稽查工作信息模型进行一体化设计和统一建模, 以适应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发展变化需要。动态的稽查工作信息系统一体化设计和统一建模需要动态的统一稽查工作元数据管理, 并且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都应基于这种统一动态的元数据进行设计和运行。

(2) 面向主题的应用模块划分

应用功能模块划分是系统建设前期的重点工作, 其成果是所有后续设计、开发、实施、验证的共同基础。本方案提出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应用功能模块划分首先应依据“模块内部紧密聚合”和“模块之间松散耦合”的基本原则。

面向业务划分原则。应依据稳定的业务主题而不是以现有部门组织结构进行模块划分。各模块本身在逻辑上应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业务主题, 该主题不易随多变的组织机构调整而被迫改变, 从而保持长久的稳定性, 这对后续的系统设计、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

组织结构调整适应性原则。现行组织机构内的各相关处室可通过灵活的权限分配机制调用各主题模块内相应的应用功能, 通过搭积木组合方式满足各处室的使用需要和习惯。模块划分的结果应使得企业组织机构调整能被系统视为仅仅是一次新的权限分配重组。

(3) 既包容差异又提供标准框架和典型系统

电力监管机构稽查工作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使电监会、各区域局、各城市电监办的稽查工作信息系统最终统一到一个标准之下, 这一标准至少是框架性的, 而不仅仅是整合了现有系统, 使之可以横向集成与纵向贯通, 与此同时, 标准应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各部门可以逐步规范业务而过渡到标准框架中。

典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必须基于同一套标准, 并将整套标准通过试点工程予以体现。

(4) 遵循企业应用集成标准

EAI即企业应用集成, 原指企业内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 这些应用系统之间可能运行平台不同、开发语言不同、技术架构不同或系统提供商不同;以期通过应用整合实现数据在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应用整合。

当前已经被扩展到业务整合 (Business Integration) 的范畴, 将应用整合进一步拓展到业务流程整合。业务流程整合不仅要提供底层应用支撑系统之间的互联, 而且要实现存在于企业内部应用与应用之间、本企业和其他合作伙伴之间的端到端的业务流程的管理, 它包括应用整合、B2B供应链整合、自动化业务流程管理、人工流程管理、企业门户以及对所有应用系统和流程的管理和监控等方面。

2、信息系统方案设计

2.1 业务和功能架构

(1) 总体功能架构

依据应用模块划分原则, 并参考ERP (企业资源规划) 系统成熟的模块划分思路, 规划设计了以下电力监管机构稽查工作信息系统总体功能架构, 其中包含了系统标准应用功能体系, 见图1。

(2) 一体化业务支撑平台

一体化业务支撑平台是电力监管机构稽查工作信系统的基础平台, 所有的稽查工作业务均在这一支撑体系下实现其业务功能及应用。该平台依照电力监管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国家电监会办信息[2005]18号文) 来构建, 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下一代网络服务体系、电力监管信息采集与报送系统、电力监管数据中心、电力监管呼叫中心、电力监管统一门户等。该平台满足如下要求:基于SOA (面向服务架构) 的体系架构;支持业务系统重构开发;支持多层架构应用体系;支持异构数据库;支持实时序列化数据的存储与监控。

(3) 基础应用系统

依据总体思路提出的应用模块划分原则, 共包括以下6个基础模块:稽查案件来源系统、调查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综合查询系统、系统授权与维护系统。

这6个基础应用系统体现了电力监管机构稽查工作的主题, 相对于多变的电力监管组织机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此同时, 由于在逻辑上体现了电力监管稽查工作的主题, 这6个基础应用系统对于电监会、区域局、城市办各级电力监管机构同样适用, 只是每个系统在具体内容的粒度粗细和管理范围方面有所差别。

(4) 综合及高级应用

综合及高级应用构建在一体化业务支撑平台和基础应用系统之上, 包括综合应用和高级应用 (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两大类, 这些应用需要多个基础应用的支持, 其具体内容较为宽泛, 也是将来电力稽查工作信息系统应用变动和发展空间较为宽广的部分。

业务模型及基础应用系统关系如图2所示。

2.2 技术、安全、标准架构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遵循开放性、继承性、标准性、安全性、可靠性、拓展性的原则。

(1) 技术架构

采用SOA方法, 非常适合在抽象层面集成电监会、区域局和城市办的电力稽查各类相关管理系统。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下实施SOA, 既能规范各区域局稽查工作信息系统的应用, 又能包容各自的差异, 实现各类应用系统的集成和统一。

(2) 安全架构

稽查系统安全问题往往由不规范化操作、非法使用、信息泄露、信息篡改、信息抵赖等情况引起。为了保障系统的应用安全, 应在稽查工作系统应用中实现分级授权和细粒度授权管理。分级授权实现对用户在应用、工作流、菜单等方面的授权, 细粒度授权包括业务对象授权、对象属性授权、对象实例授权等。

对于稽查工作系统来说, 最珍贵的是稽查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存储在介质中的数据信息, 因此, 数据安全方案必不可少。在数据安全上主要考虑传输安全和存储安全。数据的传输要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 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存储安全充分考虑数据、应用的备份和及时恢复, 建立存储备份中心进行数据存储和备份并根据数据更新频度制定经济、保险的备份策略。

(3) 标准架构

《国家电力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的意见》 (电监会办信息[2005]18号) 确定了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是建设一体化电力监管机构信息集成平台和各大业务应用的重要基础。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规范, 以便于实现电力监管机构稽查工作信息系统的集成和应用。

其中稽查工作信息系统涉及的标准按照数据层、操作层和应用层进行分类:

数据层

数据层标准主要涉及如下规范:电监会及分支机构编码规范;案件类别编码规范;案件来源编码规范;电力企业数据字典规范;许可证管理、电力市场、供电服务、电力安全生产、电价收费、环保法规、电力企业电力调度交易机构、监管工作人员、其它事项等各类违规受理条件字典规范;各类专家数据字典规范等。

为电力监管稽查工作信息系统上下级、对外、电力企业提供数据定义标准的交换格式。对各类实时信息的接入制订标准的规约, 使各类实时信息接入电力监管稽查工作信息系统后按照一致的标准进行处理。

操作层

对稽查工作信息系统业务数据维护的及时性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统一的要求, 以确保稽查工作系统基础数据及时正确性, 对数据层的各种标准规范的维护流程进行统一和集中的管理, 以保障各类编码的统一和规范。

应用层

对稽查工作系统中所有涉及的业务处理流程各节点进行规定, 对稽查工作系统与其它应用的跨业务的流程各节点进行规定, 提供自动规范流程和手动处理流程, 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运行个性化定制。

3、结语

信息化管理应本着以支撑业务为核心, 以提高效率为目标。规范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从人才队伍、资金投入、管理组织等方面提供保障, 支持监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长久发展。应用技术手段将对稽查案件的全部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 形成案件资源数字化信息库, 为国家电监会、区域局、城市办进行案件集中分析、调查、辅助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地信息资源支持。随着流程信息化的完善和决策信息化的实现, 电力监管工作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一定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璞.企业信息化咨询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罗鸿.ERP原理·设计·实施[M], 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电力设计设计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电力设计院;大计划大预算;管理办法;信息化建设;组织保障

为深入践行集团企业和电力设计院发展战略,提升电力设计院计划和预算管理水平,加强资本性项目投资和成本性项目支出的管控,改变当前计划管理以“条块分割”和“切块式”管理为主的粗放管理模式,解决长期以来计划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的问题,实现电力设计院计划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融合,现对电力设计院大计划大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有以下思路。

一、背景及现状

电力设计院当前正处于大规模发展和建设时期,每年的资本性投资和成本性项目支出金额十分庞大。在现有的电力体制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提高电力设计院的投资及成本项目的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实现电力设计院投资效益和成本支出效益最大化,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一种考验。

电力设计院计划管理一直沿用传统的基于各专业部门分工的“切块式”管理,而预算资金需要统一规划和安排,致使计划与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统一、不协调问题。而且项目批准缺少全面、科学的评价方法,管理手段较为粗放,难以实现整体投资效益最大化。因此,必须对现有的计划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变革,通过实施“大计划大预算”管理,提升项目计划和预算管理水平。

二、工作思路

围绕电力设计院总体目标,贯彻落实企业发展战略,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以项目计划管理为核心,以评价考核为手段,规范、有序、高效地推进大计划大预算管理的实施工作,促进企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目标

大计划大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的总体目标:通过实施大计划大预算管理模式,对企业资本性项目投资计划和成本性项目支出计划进行统筹协调、综合平衡,有效加强资本性投资和成本性项目支出的管控,实现计划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融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工作内容

(一)大计划大预算管理的内涵和实质

大计划大预算管理是指对资本性项目投资计划和成本性项目成本支出计划,进行统筹协调、综合平衡,并通过计划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融合,确保计划和预算的统一性、协调性和科学性,促进整体投资效益的最大化。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大计划大预算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对企业战略的有效衔接。在大计划大预算管理模式下,企业的年度计划和预算应根据企业经营业绩滚动规划和企业发展方向进行编制,量化并承接企业战略,以实现企业战略和规划的切实落地。

2.大计划大预算管理需要实行统筹协调、综合平衡的管理模式。大计划大预算管理是要求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和各专业项目全部纳入计划和预算管理,并改变以往“条块分割”和“切块式”的计划编报和下达模式,实施由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对企业计划和预算分别进行统筹协调及综合平衡,以实现业务计划和财务预算的有效融合,促进计划与预算的协调一致。

3.强调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和评价,引入项目优选方法。对上报的计划项目按照安全性、经济性、政策性等因素进行优选排序,以综合最优的目标进行项目预算安排,以保证项目计划的科学性,合理安排投资规模,优化企业的项目资金投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大计划大预算管理的实施内容

1.制定大计划大预算管理办法

通过制定《大计划大预算管理办法》,明确和规范大计划大预算管理模式下的具体管理内容、职责分工、管理流程及执行分析等相关内容,落实大计划大预算管理机制。

第一,大计划大预算管理内容:明确大计划大预算管理所覆盖的业务范围及项目类型。

第二,大计划大预算职责分工:明确大计划大预算管理工作所涉及的主要部门/分公司的职责分工。其中,涉及的部门/分公司包括计划发展部、财务部、后勤管理中心、市场开发部、国际分企业、勘测分企业、国际分公司和工程管理部等相关部门。

第三,大计划大预算管理主要流程环节:规范大计划大预算的主要业务流程及时间节点。其中包括年度预算总规模、各部门/分公司年度计划预控数分解及下达、项目优选排序及评价审核、各类项目的专业评审、各专业计划的汇总、优化及平衡等相关业务环节。

第四,大计划大预算执行分析:通过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统计和分析;并通过制定合理的评估考核制度,对计划执行情况实施考核,以确保计划执行的刚性。

2.结合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大计划大预算管理信息化信息系统建设,是做好大计划大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大计划大预算项目众多,各部门/分公司管理任务十分繁重,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强大的信息平台支撑体系,固化大计划大预算管理流程及项目优选模型,以提高大计划大预算的编制、上报、下达、调整、查询、分析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一,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目标:固化大计划大预算管理业务流程及项目优选模型,实现投资计划业务的纵向贯通,以及与各计划执行部门/分公司业务的横向融合;提高计划编制、上报、下达、调整、查询、分析等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追溯性,实现企业计划编制与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计划编制、管理与执行、分析的信息一体化,加强企业计划管理和控制的刚性。

第二,基本功能需求:为实现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大计划大预算管理系统必须具备的主要功能,包括年度计划总预控数测算、年度计划总预控数分解(按部门及分公司分解)、年度计划预控数下达、预控数的在線控制功能(即在年度计划编制过程中,各部门和分公司的年度计划必须不能超出预控数)、计划编制功能、项目储备库管理、项目优选评价、计划在线审核及审批功能、计划在线上报、计划汇总、计划下达、计划调整、计划分析(包括与计划实际执行情况的对比分析)、计划查询等功能。

第三,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计划发展部、财务部、科技信息部对建设方案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最终确定独立建立大计划大预算信息支撑系统。

五、大计划大预算建设工作组织保障

大计划大预算涉及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大计划大预算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工作量大、协调任务重。为保证大计划大预算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成立一支相对稳定、配合密切、沟通顺畅、反应快速的大计划大预算管理机构。该机构由大计划大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综合管理工作组和部门管理工作组组成。

第一,大计划大预算管理领导小组:把握大计划大预算管理总体方向,实施总体部署。

第二,综合管理工作组:制定企业大计划大预算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把握方案实施进度;实施企业层面大计划大预算管理工作内容;监督、总结各部门和分公司管理工作组工作成果,主持阶段汇报会议。

第三,部门/分公司管理工作组:确定本部门/分公司工作方向,组织制定工作方案;把握本部门/分公司大计划大预算管理各项目工作进度;实施本部门/分公司大计划大预算管理工作内容;按要求向综合管理工作组反馈工作状况。

参考文献:

1.马称付.大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研究,2011(24).

2.叶菲菲.财务大预算管理新机制的探讨与研究[J].时代金融,2010(9).

电力设计单位工作总结 篇4

我们力求不断地总结经验,找出工作中差距使明年做得更好,现对工程部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部份:20XX年工作情况

一、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方面

1、全年完成投标工作16件、客户工程10宗(供电所格式),招标工程以政府工程为主。

2、20XX年完工的施工工程,全部通过验收单位一次竣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一次合格率为100%。

3、20XX年完工的施工工程,对建设单位的调查统计,顾客满意率为100%。

4、20XX年工程部继续安全生产,实现重大安全事故为零。

二、安全生产方面

1、今年以来,供电系统因“迎峰度夏”加大了安全的巡查力度,工程部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把确保施工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夯实安全基础。

2、20XX年全年,工程部在工程外部情况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达到了安全生产目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一批重点施工项目,如:工程量大工期紧的西区微波炉基地专线工程,工程部及时与业主沟通,通过合理安排进度,与甲方单位友好协作,克服了众多施工中的困难,使工程项目最终能顺利完成。

如在广东精品制造有限公司2#变电所新建工程中,由于施工现场复杂、吊装困难、交叉施工多、业主负责的电房土建延误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施工困难,工程部多次甲方及供电所相关部门沟协调,使工程顺利投运,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供电,也为公司在美的等大客户留下良好的声誉。

3、在20XX年,工程队分别进入了110kv广安站、220kv大宁变电站进行10kv电缆施工工作,针对进站有更严谨的安全施工要求,工程部对进站施工人员进行严格检查、确认,必须持有进网作业证人员方可进站施工;进站前编写了施工组织方案,经供电部门反复审核后,确认该方案施工安排合理、安全措施、技术措施完善、到位,人员配备合符要求,进站的电缆接线施工得以顺利完成。

4、在普通客户工程施工时,时常因不同客户有不同的需求,往往是前土建未完善,土建完善后又立即要求通电(如海富广场配电安装工程),对工程进度催促较紧,工程部根据施工队的实际产能及具体施工要求情况,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安排委外施工,基本做到按承诺工期交付工程,对非工程部原因延期的工程则加强跟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保公司在顾客有良好的口啤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5、在20XX年,公司调整了设计出图的设计单位,通电工程分别由业主电力设计院、客户电力设计院出图,提高了出图效率,工程部根据实际情况,从设计到最终出图,尽可能跟进,尽可能快使工程顺利进入验收阶段。

三、加强经营管理方面

委外工程逐渐增多,工程部继续执行相关的委外材料领发规章制度,委外单位的领料单由经

理签发,以预算书管理为手段,严格控制预算外物耗及非生产性物耗,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四、加快推进规范化方面

20XX年,工程部以iso评价为契机,明确各施工单位的施工内容、工期要求,使工程施工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迈进,减少因施工内容、工期要求不清晰而造成拖拉的现象,建立了一套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使工程部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继续完善夜班值班制度,加强路灯巡修,确保亮灯率达标,减少群众投诉。

供电部门客户工程从报装、审图、初验、最终验都较为规范,验收标准有所提高,工程部根据要求变化积极协调设计院及供电部门,按要求配套齐全相关图纸等资料,做好施工现场消缺工作,促使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同时,今年下半年供电所增加了电子化资料采集,工程从开始施工至竣工验收前均需全程记录,大大增加了工作,经过消化探索,现已经能满足供电所的要求,按期交付。

由施工班承担的电器试验工作也按相关操作要求有条不紊进行,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入客户端,真正做到质量为本、精益求精。

完善资料归档制度,明确资料工作流程,使资料工作有了进步。

五、职工队伍方面

关心职工生活,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野外作业时间,高温酷暑、雷雨大风时不安排工作并做防相应防范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营造团结、安全、文明的企业文化氛围。

本年度有一员工调到新单位工作,从施工队调动补缺的员工及新增的员工均以胜任本岗位工作。

第二部分:存在问题与困难

一、施工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

安全工作中施工队违章、麻痹、不负责任的现象仍时有出现,特别委外施工单位员工变动大,安全素质参差不齐,施工队中存在“老师傅”思想,认为自己干了这样多年都没有出问题,按经验操作现象,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进入了供电所10kv线路系统进行施工的施工单位逐渐增多,现有本公司施工班组对新增线路并不熟悉,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要求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工作需更严谨,施工前准备工作、现场勘察更要到位。

二、施工过程存在一定困难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因验收、土建、设计变更、甲方内部等问题上仍面临困难,容易造成施工间断,延长了工期,增加了工程费用。

因甲方原因造成工期延长较为普遍,甲方电房延时交付成为了主因,往往是答应某天交付,结果是10天或20天后才兑现。

电力设计院的实习总结 篇5

(一)实习任务

1、进一步消化和掌握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检查我们对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也检查了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应变潜力。

2、全面深入的了解城市规划相关工作的好处,熟悉现行业单位方案设计方法和规划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城市规划相关工作实践有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3、提高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培养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帮忙我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4、培养实践中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动手操作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潜力,为今后较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习目的

透过几个月的设计院的实习,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城市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资料,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联系,培养实际工作潜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到达学以致用的效果,以便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在校的学习所获得的成果,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提高综合设计的技能,以到达专业培养的目标。

二、实习资料

1、了解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规范、标准,结合实习工作,在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的具体安排下,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规划设计方案的绘制。

2、了解设计院的工作程序,规划师的基本工作资料和工作方法,了解设计院的不同工种的基本工作资料和合作方式。

3、指导老师检查指导实习工作。

三、实习时间

20__年_月_日——20__年_月_日

四、实习单位、地点

单位:

地点:

五、实习过程

从陌生到熟悉,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单绘图到参与方案的设计,一次次的认识,一次次的检讨,不断认识,不断实践,最终到达两者较好的结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所经历的整个实习过程。

对于学习了差不多四年城市规划专业的我们,能够说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有有关城市规划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基本也都有所涉猎。但是,由于刚开始,不论是对环境还是实际项目的陌生,使得自己无从下手,在实习的前几天,所做的只是辅助工作,仅作一些简单的电脑绘图,随着一步步的熟悉,也开始多多向别人请教,学着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方案中,同时,随着不断地磨练,我的方案设计水平有所提高,除此之外,也学会了一些快捷键绘图。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规划设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计算机绘图潜力比较熟练,设计也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规划设计时能够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那么,当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就应没问题了。此刻才发现,城市规划设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与实际紧密结合性和可操作性。离开现场实际状况,其它一切都为零,设计不只是一味的绘图,更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

进入公司后,是在规划设计部以实习生的职位在岗工作。在了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后,对城市规划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接触,也使我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六、实习总结

两个月的时间很快都过去了,实习也到了尾声,但是透过这次实习,我获得了不少的心得认知和感悟:

首先,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要将理论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同时,在工作中,要以负职责、端正的态度对待问题。因为城市规划是一个具有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它作为对未来区域发展的指导具有重要好处。并且,一旦城市规划的最终成果进行实施后,若遇到问题,将很难及时的进行更正。它对未来应当有较好的正确的指导作用。

其次,在规划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做超多的现状调研,要充分认识到现状中的不足,然后在设计方案时,不但要改善现状的不足,而且,要有超前的眼光,使得最终的规划能够适应规划期限内相应的变化需求。

再次,我充分意识到了,作为一名设计人员所就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潜力。规划设计部门是特殊的,每接到一个项目都要透过与各种阶层的人运用各种不同的交流手段获得与项目有关的基础资料。只有足够的精准的基础资料,才能设计出更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设计方案。而在汇报方案时候也需要对甲方和领导解释出与项目有关的详细的信息。所以在与各个阶层人员打交道时必须要注意沟通方法,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取得想要获得的基本信息。

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要多练练自己的交际潜力,同时,在课堂中也要用心地参与方案汇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在这次顶岗实习中,我还结交了许多朋友、老师以及同事。我们在一齐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因为我明白只有和他们深入接触你才会更加了解城市规划工作的实质、经验、方法。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的社会工作实践中,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明白挣钱的不容易,工作的辛苦,与社会的复杂多变。而为了适应社会,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在激烈的竞。透过这次实习,我还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察觉到了自己的心浮气躁。庆幸的是自己还有一年的时间在校园中区去改正自己的不足,弥补在专业上的不足,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查漏补缺,改正不足,完善自己。

七、实习心得与体会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自己对环境不熟悉且对规划实务不是很了解,应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所以刚开始的工作进度是比较慢的,但是在总工的带领指导下,同事的帮忙下,很快的对需要做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实习过程中,由于工作经验少,现实中操作性不强,所以,我所接触的项目主要是新农村规划等一系列相对较简单且又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从刚开始的仅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绘图,到参与实际项目的调研,再到参与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一步步积累。

刚进入公司时,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用计算机修改图纸和把其他的一些手绘图纸的矢量化。这样,不仅仅巩固了之前的计算机运用潜力,而且还学会了运用快捷键,进行简便快捷的完成图纸的工作任务。同时,在做平面图时,不仅仅能够快速的完成任务而且还学会了色彩的搭配以及对于建筑小品、绿化等景观的平面布局。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并且将多门学科综合运用,使之协调统一。

随后,又有机会跟着工作组去进行现场调研,然后,对地块进行充分的前期分析。调查研究也是对城市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过程,调查研究所获得的基础资料是城市规划定性、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据。由于城市的状况十分复杂,进行调查研究既要有实事求是和深入实际的精神,又要讲究合理的工作方法,要有针对性,切忌盲目繁琐。

于是又较全面的切身体验并掌握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方面。调查研究一般有三个方面:首先,现场踏勘。以便对城市的概貌、新发展地区和原有地区有明确的形象概念,了解地块现状中重要的工程。其次,对于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要同当地的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协调,同时获得其所积累的资料和有关主管部门所带给的专业性资料。另外,在所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踏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系统的分析整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部分。

在校期间,所做的课题,大部分是对新地块的规划,在做规划时,只是结合周边的状况进行全新的系统规划,而不需思考现状的处理,因此,在实习期间,无论是新农村规划还是城市旧区的改造,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学习新知识的机会。

新农村规划与城市旧住区的改造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旧住区,这种对于地块的在开发不同于一般空地上新建的住区,它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复杂性,长期性和阶段性及综合性。由于旧住区中内含必须历史年代的住宅建筑、公共配套设施和住区外部环境等,其在开发的复杂性不仅仅在于需要对再开发地区的现状的物质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而且还涉及超多社会的、历史的和政策方面的一些其他问题,对于像新农村规划之类的项目,除了分析现状的不足之处外,也要充分思考实际状况,综合思考经济、社会等因素,如,居民的动迁等。因此,在规划时,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调整,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环境质量。着力为居民带给现代化优越的居住环境与氛围,营造生态社区,健康社区,伦理社区,集成社区,艺术社区,景观社区,文化社区等主题。个性强调建筑的功能和居民的生活习惯,以求到达规划、建筑、景观、室内设计的统一。

对于新农村规划,针对其分散、无序的现状,要整理土地使用功能,节约耕地、少占农田、集约土地;对原有村庄土地利用率比较低、居住比较分散。透过迁村并点来节约超多土地。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群众生活;原有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建设施较为欠缺,主要表此刻道路系统不够完善,电力只可满足目前所需,邮政、通讯、文化、科技、教育、商业设施较为欠缺。同时,村容村貌需要改观;原有村庄村容村貌较差,破旧建筑较多,道路两侧不够整洁,绿化率达不到省定标准,排水不便,发展受到限制。改善居住环境,优化交通条件;原有部分村庄交通不畅,道路硬化率较低,个别住户出行不大方便,村庄整体环境质量较差。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将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向农村延伸,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透过社区平台,把服务送到农村、把礼貌带进农户、把科技传给农民、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对于住区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原则:创造以人的居住行为为核心的内、外部空间环境,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开发的综合效益。同时,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此外,还应具有超前意识,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含量,思考地方气候与习俗等特点,力求建筑风格的创新与整体结构的和谐统一。同时思考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可能性。将近期开发和远期发展相结合,从整个规划区范围和周边环境综合思考,采用组团式布局,以利于滚动开发,分期建设。

实际中的规划项目与学校里所做的课题设计有极大的不同,在实际规划中,要充分协调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思考以到达经济、效率化。然而,学校中课题的设计是一个理想状况下的设计,没有思考经济、造价等因素,是一种理想的概念性的规划。

在实习过程中,主要参与了现状的调查研究,及部分分析图图纸的制作,同时对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整理,为地块的规划做好充足的准备。实习过程中,查看了超多资料,深入了解了城市规划及住区规划设计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对各种规范和要求进行理解并结合实际运用,同时浏览了超多相关的实际项目方案,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真正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在实际的规划中,参与了多个不同地块的项目,了解不同地域的风情,不论是在调研过程中还是规划设计中,了解了更宽领域的设计理念,及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气象、地质、地形特征,相应地进行设计。要保留其特色,充分展现其文化;同时,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由于地域差别,气候气象、地形地貌等有很大差别,不论是建筑还是规划等,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建设适宜民居的、生态的、永续的居民住区。

除此之外,还对规划设计进行了各种功能结构分析、道路交通分析、绿化景观分析、及空间结构等分析并绘制图纸。同时领会了多门学科的综合与协调统一。并且对城市规划的相关专业也有了必须的了解。

随着在规划公司实习的经验慢慢增长。在实习的后期,我在几个同事的带领及帮忙下,参与并完成了整个新农村规划的全部过程,共同完成了整套方案。

总体来说,在这次规划设计院的实习让我收获很多。首先,这次实习到达了我设定给自己的最低要求:初步了解到规划设计院的架构设置和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设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开展状况,以及认识到一些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等等。其次,我还提高自己对电脑制图软件的应用水平,大大提高了计算机制图的速率,并学到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学过的制图软件,能够更好地灵活的运用各种软件进行高效的制图。除此之外,在多次的修整制图的过程当中,让我加深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认识。

在实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之外,还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这次实习时间短暂,因此并没有多少时间让我对规划院的同事进行详尽的交流,只有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交流尽可能的了解一些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对本专业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及社会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除此之外,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还有两次聚餐和一次群众户外活动的机会,我也用心参加了,这多少也会增加我与同事之间的交流。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认识到了一批设计人员,相信这是我在实习中获得的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相信我能够充分吸取这次实习的经验和教训,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完善自我,尽自己的潜力成为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年青人。让我放开了眼界,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35kv及以下电力线路设计总结 篇6

随着35KV及以下电力线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电力线路分布非常广,连接的距离也非常远,因此,电力线路工程设计中线路路径方案的选定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对线路的技术经济指标、施工和运行以及维护等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对电力线路的保护也非常重要,比如如何做好安全的防雷措施防止雷击等。

线路路径的选择

线路路径的选择工作一般分为图上选线和野外选线两步。图上选线是先拟定出若干个路径方案,再进行资料收集和野外踏勘,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并取得有关单位的同意和签订协议书,确定一个路径的推荐方案。推荐方案报领导或上级(包括规划部门)审批后,进行野外选线,以确定线路的最终路径,进行线路终勘和杆塔定位等工作。图上选线通常是在比例为五千分之

一、万分之一或更大比例的地形图上进行。图放在图板上,先将线路的起点标出,然后将一切转角点,用不同颜色的线连接起来,构成若干个路径的初步方案。按这些方案进行线路设计前期的资料收集,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舍去明显不合理的方案,对剩下的方案进行比较和计算,确定2-3个较优方案,待野外踏勘后决定取舍,最终确定线路最佳方案。

整体设计

首先,初步设计是整个线路工程设计的中期环节,对于整个工程而言都非常重要。初步设计要着重对不同的线路路径方案进行综合的技术最先进和经济发挥最大利益的对比,对比后选择最佳的路径方案作为工程实施确定方案,要用论证法充分论证导线、避雷线、绝缘配合及防雷设计确保安全、可靠、正确。在严重的污染区、大风区和潮湿区、不良土质和洪水灾害严重地段远距离跨越设计等都需要做专项考察和深入研究,每个设计都必须保证安全可靠并且技术经济要合理配置,合理优化。

35kv及以下电力线路设计中的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电杆

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电杆与混凝土大弯矩电杆不同,它是复合型结构杆塔,是钢管杆和离心混凝土杆之间的一种新型钢砼复合结构。这种电杆的外观与钢管电杆的外观相同,这样做可以使钢材的受拉性好,使混凝土的受压性高,同时也防止了在单独使用时出现的很多弱点,加强了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电杆的工作性能。该电杆非常适合做承力杆使用,它的根部连接与混凝土大弯矩电杆一样都是法兰盘与地脚螺栓连接,都采用现浇混凝土梯形基础。这种电杆的横担也是钢板焊接的弧形横担,利用杆体和螺栓相连接。这种新型电杆的造价相对较低,有强度高的特点,而且造型也非常美观,单基占地面积小,可以节约线路走廊,安装方便,还可以减少工程的投资成本,提高了输电线路的整体质量,保障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目前该技术的应用已得到了管理部门、运行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好评。

防雷设计

实践证明把线路避雷器应用在雷电活动比较强烈且频繁或土壤电阻率较高而降低接地电阻有困难的线路段,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且安装线路避雷器,降低反击及绕击的效果都非常好。

通常要考虑安装线路避雷器的地点为:供电的可靠性要求特别高而雷击跳闸率只增不减的、用—般的降阻措施不见效果的,雷击位置是随机分布线路没有固定性的,通过技术经济对比可以考虑全线路段安装避雷器。绝缘子防雷。绝缘子可以并联放电间隙进行疏导型防雷,该方法技术是借鉴国外的运行成功的经验。该技术可应用在以提高重合成功率为主要目的的35KV电力线路防雷治理上,如果超过35KV达到110KV线路上也可以有选择的安装。

安装防雷放电间隙,其实就是在绝缘子串两端并联一对金属电极有被叫做招弧角或者是引弧角,从而构成保护间隙,一般保护间隙的距离要小于绝缘子串的串长。在架空线路遭受雷击时,在绝缘子串上会形成很高的雷电过电压,又因为保护间隙的雷电冲击放电电压比绝缘子串的放电电压低,所以保护间隙会在第一时间放电。而连续不断的工频电弧在电动力和热应力作用下会经过由并联间隙所形成的放电通道,引至招弧角端部,然后招弧角的端部燃烧以此来保护绝缘子幸免于被电弧灼烧。

架设避雷线。普遍的线路防雷装置是避雷线,避雷线不仅能在雷电直击线路时降低绝缘子承受的电压值,还可以将雷电电流直接引入大地内。避雷线防止雷电直击导线,使作用到线路绝缘子串的过电压幅值降低,在雷击杆顶时,避雷线对雷电有分流作用,可以减少流过杆塔的雷电流。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呈带状,十分适合保护电力线路。

降低轩塔接地电阻。35KV输电线路分布比较广泛、地形也比较复杂,必须要做好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检测工作,接地电阻的超标情况和接地装置的完好度情况。一般降低杆塔接地电阻的方法有:采取重埋接地网、增加接地面积等方式。还有采用爆破接地技术、多支引式接地技术、降阻剂、离子接地系统等方式。

一是爆破接地技术:爆破接地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降低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项新型技术,它的原理是通过爆破制裂,然后用压力机将低电阻率的材料强行压爆破裂隙内部,借此来改善大范围内土壤的导电性的目的,通俗的讲就是大面积土壤改性技术。

二是接地电阻降阻剂:在接地极的周围敷设降阻剂,便可以起到增大接地极外形的尺寸,从而降低与周围土地介质之间的接触电阻的作用,因此可以降低接地极的接地电阻。降阻剂只能用于小面积内的集中接地和小型的接地网时效果非常明显,如果面积与接地网都很大则降阻剂的效果就没那么显著。降阻剂是化学降阻剂,由几种物质配制而成的,它具有导电性能非常好的强电解质及水分,这些强电解质和水分被网状的胶体包围着,而网状胶体的空隙被部分水解的胶体填充着,让它不会随着地下水和雨水的关系流失掉,因此长期保持良好的导电作用,该技术已被广泛普及和推广。

三是多支外引式接地装置:这种方法必须有接地装置周围有导电性能良好及不冻的河流湖泊,在设计和安装时一定要考虑到连接接地极干线自身的电阻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外引式接地极的长度不能超过100m。

电力设计设计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7

(一) 课程的定位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能适应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第一线需要, 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作能力, 从事电气自动化设备操作、组装与调试、维护与保养、产品质量检验与管理、电气自动化产品售后服务以及电气自动化设备改造及其管理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就业范围主要有电气产品制造、组装、检修、维护, 电气设备与自动控制系统改造、设计及售后服务等领域, 就业岗位群主要有电气自动化设备操作工、电气自动化设备维修技术员、电气自动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术员、电气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改造设计技术员、电气自动化产品售后服务技术员、电气自动化产品质量检验员与管理员等。通过对这些岗位进行分析和归纳, 可知学生应具有的职业能力有: (1) 通用能力, 包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与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一定的借助工具阅读英语技术资料的能力;具备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与写作能力;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专门能力, 包括具有识读机械、电气工程图纸的能力;具备电气系统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能力;具备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编程、安装与调试能力;具备计算机系统应用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等。 (3) 拓展能力, 包括具备生产过程自动化设计、编程调试的能力;具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编程、安装与调试能力等。

(二) 课程设计

依据“多能并重, 学做一体, 校企融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在分析调研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 我们把企业生产要求与行业标准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起来确定行动领域,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教学内容, 并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过程为依据, 整合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效果。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先进行广泛的企业调研, 与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工作任务, 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在企业从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成长经历, 分析电气自动化职业岗位特点, 确定专业行动领域。根据电气自动化人才在企业的成长规律:学徒—简单工作的独立操作—独立操作—技术能手—行业专家, 认真分析每个过程所从事的典型工作任务, 归纳总结出电气自动化专业8个行动领域为:电气设备的认识、电气设备的操作、产品的加工与装配、电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艺流程制订、电气新技术的综合运用、班组生产的组织与管理、班组员工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开发典型工作, 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最后确定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三) 内容选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使学生做到能分析、会计算、懂设计、强操作。能分析是指能准确分析电路的功能原理, 能正确分析电路的特点和要求, 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会计算是指能正确进行电压、电流、触发角、导通角之间关系的计算, 能判断电路触发的临界条件;懂设计是指根据电路功能要求, 能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设计制作电路原理图, 能根据原理图进行正确的出图、制版, 能够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电路设计任务;强操作是指能根据原理图将元器件以实物呈现出来, 并能正确完成对元器件的组装、连接, 进行电路模块的搭建和调试, 能正确排除电路故障, 调试电路, 使之能实现其功能。

本课程在内容选取上本着“基础知识够用, 兼顾后继发展”的原则, 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路, 按照课程教学内容, 共分为七个项目。通过七个实际案例作为教学载体来组织实施。最后通过一个综合课程设计, 选用与教学案例类似的项目, 安排学生进行整个项目的设计、计算、制作到最终完成。

(四) 课程组织

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难易程度等, 合理分配七个项目学习的课时 (总课时92学时, 实训40学时) , 各学习项目对实现课程目标所起作用见表1。

二、课程的教学实施

(一) 教学组织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的每个阶段, 教师讲授一个案例, 系统分析案例特点, 需要哪些知识, 进而进入知识点的学习, 学好再完成具体任务, 做到教中学, 学中做, 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 理论与实践合一, 工学合一。

下面以整流电路设计项目为例, 介绍本课程的教学过程。项目教学过程安排表见表2。

该项目以可控整流电路的设计、排故和调试为主要内容, 分为六个学习情境, 前三个情境主要由教师讲解, 学生统一学习, 在讲解过程中对典型电路进行实例分析。后三个情境把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3—5个人, 每人根据项目需要分配具体任务, 分工合作, 完成任务。在分配任务时, 要考虑到学生层次不同, 将不同难度的任务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 最终达到优势互补, 共同进步。最后, 进行项目总结提高, 以便开展下一单元的学习。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们按照以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 强调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行动为导向, 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例如, 理论教学采取案例教学、演示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 每节课有教师演示,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给学生设计情境, 提出问题, 学生模拟实施, 解决分析问题, 在过程中学习知识, 交流思路, 达成一致意见;实践教学则采取现场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 以真实工作场景和真实工程项目来设计专业实训项目, 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努力做到一体化教学, 实现工学结合。

(三)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延展。一方面可以为教师备课授课提供规范而丰富的参考材料, 便于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供学生课上课下自行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资源库内容包括来自企业的原始教学素材库和经过实际教学加工后的资源库。为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改革, 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 本课程建立起立体化教学资源, 主要包含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程教学设计、学习指南、教学案例库、试题库及答案、教案、PPT课件、课程动画与影音资源、电子资料库、学习软件、自测 (考试) 软件及其他内容等。

(四)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应充分体现学生基本知识、操作技能掌握和提高情况。本课程成绩评定采取三部分考核内容, 即“笔试+实训成绩+平时成绩”, 其中笔试成绩占50%, 实训成绩占40%, 平时成绩10%, 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提问、作业等。我们采用与本课程教学相适应的三种考核形式, 既注重笔试成绩, 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 又注重实际能力, 强调动手能力和工程能力, 克服“考试分数高, 工程能力低”的高分低能现象, 培养工程型应用人才, 具体课程考核评价见表3。

总之, 本课程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出发, 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 以行动为导向,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教中学, 学中做, 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效果显著提高。通过课程改革, 使学生在各个工作任务的实现过程中, 进行完整的知识学习、工程锻炼, 使学生具有电力电子学方面基本的设计、检修、排故、调试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文章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出发, 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进行课程改革,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工作过程,教学设计,教学组织

参考文献

[1]苗树红.基于学案导学的行动导向教学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 (5) .

[2]张波, 丁金林.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体会与思考[J].科技信息, 2008 (19) .

[3]刘莉宏.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4]杨立林, 李海兵.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 2008 (33) .

[5]陈丽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5) .

[6]王虹.关于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4 (6) .

电力设计设计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电力工程设计;电力电量平衡;接入系统方案;电气计算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189-01

电能作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基础能源,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工业的先行建设,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电力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系统规划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也是具体单项电力工程设计建设的方针和原则。

一、电力工程中所涉及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系统规划设计相关工作可分为长期的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中期的电力系统发展设计。其对单项电力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也是论证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单项电力工程设计时,其涉及到的系统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包括:(1)工程所在区域的电力负荷预测和特性分析;(2)近区电网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分析;(3)根据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结果,进行电力和电量平衡;(4)提出电力工程接入电网系统方案;(5)对所提方案进行电气计算;(6)分析计算结果,并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7)为电力设计其它专业提供系统资料。

(一)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

对拟建电力工程附近片区进行电力负荷预测和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在电力工程设计时,主要进行10年以内的中短期负荷预测。

中短期负荷预测,主要围绕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而进行。在总结历年经济数据的基础之上,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对中短期的近区最大负荷进行逐年预测;同时,根据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大项目情况,对负荷的特性进行必要的研究分析,并确定其对电网供电的影响。

(二)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

电源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对拟建工程周边电网的电源规划进行统计,并分析电源的出力情况,是论证单项电力工程建设必要性的重要依据。

电力电源分为统调电源和地方电源,其中统调电源是指归电网调度统一调度的各类大型发电厂;地方电源则包括各类小水电站,以及企业自备发电机组。每种电源在不同的水文期的出力各不相同,同时新建电源机组会出现在规划期间逐年投产的情况,因此,需对电源出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统计,以利于下一步工作开展。

(三)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起约束条件的作用。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分析,进行项目所在地区、供电区域进行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并对平衡结果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电力工程的布局和规模。

通过负荷预测确定各水平年的系统最大负荷,结合各类电源的出力分析,得出电力电量盈亏,从而确定电力系统所需的发电、变电设备容量。该容量应满足负荷需求的工作容量加上系统需要的备用容量。此外,在进行电力电量平衡时,还需考虑分区间的电力电量交换,并根据情况增减设备容量。

(四)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工程所在地原有网络特点、负荷分布和电网发展规划等情况,说明项目工程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电网规划,及政府部门的审批意见,提出项目接入系统比较方案。

在论述项目接入系统方案时,应远近结合、综合考虑节约用地、节能降耗、电网新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需提出项目工程各方案的布局和规模,投产年及终期近区的电网结构、运行方式和供电电压等内容。

(五)电气计算

电气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

第一,潮流计算主要是对电力网络中的功率和电压的分布进行计算,通过潮流计算可确定系统运行方式,检查各元件是否满足运行要求,并为系统继电保护和稳定计算提供依据和初值。

潮流计算作为电力系统设计中最基本的计算,是比较电力工程各接入系统方案最直观的方法。通过潮流计算得出的电网各节点电压、各网络元件电力损耗、以及电力潮流的分布情况,可直接用于分析各接入系统方案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第二,稳定计算是指根據要求,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故障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确定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主要特征和稳定水平。

稳定计算多是基于潮流计算结果的基础之上,在单项工程设计中常用到的稳定计算包括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电压稳定计算、以及频率稳定计算等。通过进行各种稳定计算,可校验各接入系统方案的运行参数能否满足稳定运行的要求,在必要的情况下提出安稳策略。

第四,进行适当的无功补偿,可向电力网络中的感性负荷提供相应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各种网络元件因传输无功功率所造成的电能损耗。在具体电力工程中,需根据无功平衡,提出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及分组容量,必要时需对单组低压电容器投切时电压波动进行校核,进行近区无功平衡分析,和调相调压专题计算。

(六)方案比较

对项目接入方案进行比较,在各种电气计算结果的基础之上,从安全可靠性、实施陛、发展适应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各方案的设计及运行做出评价,并选择最优者作为推荐方案。

(七)系统专业提资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可靠的系统电气计算,选出综合条件最优的推荐接入系统方案,确定项目工程的建设规模和投产时间,为电力工程设计的其它专业提供有效的设计依据和准确的数据支撑。

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一些经验

随着我国电网电压的升高,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源装机总容量的逐年提升,电力系统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在单项电力工程的设计中,电力系统专业的设计和论证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独立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成为中小规模的电力设计单位遇到的新问题。

(一)准备阶段

在开展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前,应收集近区电力系统现状相关资料,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分析和整理收集到的系统资料。收集现有变电站、线路以及统调电源资料,并开列成表录入数据库,形成电网现状网架的基础数据。

与此同时,还需收集最新电力主网规划报告,了解近区电网的发展方向和变化特点,将规划电力网络资料录入数据库,形成各规划水平年的网架基础数据。

(二)开展工作

关注电力系统的最新变化情况,更新数据库资料,收集和研究各地区的负荷情况和特点,掌握大网内各电厂、变电站、电力线路的地理分布情况和数据资料,为系统设计做好准备。

针对新项目工程,展开对当地负荷情况的收集工作,及时更新当地及周边电力系统的资料。之后,进行各类系统电气计算,配合项目工程的设计工作。

电力网络基础数据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所有电气计算均是基于电网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不断更新和完善基础数据,将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一个长期工作。

三、结语

随着电力系统向大机组、大电网、高电压和远距离输电发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起的作用进一步增加,在单项具体的电力工程设计中,对系统设计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电力工程设计中所涉及到的系统设计的内容,进行论述和探讨,并总结部分相关工作经验,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宋晓雨电力工程中网络通信方式的运用研究《科技资讯》2012年第11期

[2]陈柳浅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及对策《科技信息》2012年第21期

上一篇:南昌大学卓越班下一篇:《生命与教育》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