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篇1

几个月的学习使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和反思,使我能够在原有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并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很辛苦的、烦琐的工作,有时候我们会被学生发生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心情糟糕到极点,有时还会把这样的坏心情带回家,影响了家庭的和睦。后来听了各位老师的讲座,我觉得我们做老师,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这样对自己、对学生都是有利而无弊的。

面对问题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我们特别的爱来浇灌他们,用真诚去拥抱他们;对他们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这些问题学生,更需要关爱和重视,我相信,在平凡而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在教师真诚的关心与指着的爱护下,问题学生一定会走向成功。

二、在反思中得到提高

教育工作要有反思,我们教师工作也要有反思,经过这次培训,我觉得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培养,真正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1、自强素质,树立形象

教师应以知识丰富自己,以文化充实自己,以情趣滋润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增强自己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与影响力。

2、磨炼耐心,持久作战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持久深入的工作。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不是一时半刻的功夫,且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反复。我们转化后进生一定要长期坚持,才能见到实效。因此班级管理和转化后进生要有打持久战的决心,要有与学生打游击捉迷藏的耐心,要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恒心,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勤于反思,善于总结

教师的工作不会一帆风顺,总是在各种冲突化解、矛盾解决的过程中曲折前进,有成功,有失败,有迷茫,有困惑。我们做教育工作的,还要学会积累各种教育案例,教师拥有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活生生的教育故事,才能进一步总结和研究积累丰富的素材。珍惜当老师的机会,勤于反思,善于总结,是教师成长的一条必由之路。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篇2

1. 选派方式和组织者的局限性

1.1 选派方式

从目前参加“国培计划”的选派教师结构看, 是由各地区、各学校通过逐层选派的方式;从组成结果来看, 被选派参加培训的教师往往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一是在选派的方式上, 教师具有被动性, 甚至有些教师还出现了强制教师参加培训的现象;二是被选派参加培训的教师, 部分是没有担任跟自己专业相关的教学课程或者出现了跨专业, 代课教师的科任教师, 这种现象促使了教师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在培训过程中精力不投入, 或者经常请假、迟到、旷课现象, 降低了培训效率和学习的气氛。有些地区学校为了凑人数, 完成上级的任务, 出现了一些不符合程序和规范的选派现象, 对课程专业和国培计划是一个不良的影响因素。

1.2 培训资格

当前, 能举办教师国家级培训的机构和单位必须参加竞标才获得培训资格, 程序上是合理的, 但是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在实的际操作中, 有些获得培训资格的单位在硬件和软件上还达不到培训要求, 满足不了培训者的专业和课程需要。对于举办培训的单位和机构, 不仅要具备各方面的专业设施和师资, 还要具备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培训团队,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训的效果, 满足参训者的需求。在选拔竞标的单位当中, 要考虑单位的专业特长、图书资料、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等, 才能不断的提升培训的效率, 满足教师的各方面需求。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也要考虑实效性、地域性、科程的针对性, 不要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不重视过程。

2. 政策与实施结果存在差异

要有好的培训效果必须要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和效果反馈。目前的培训效果反馈机制主要通过收集学员的调查问卷和满意度调查表, 而且问卷的设计也不能很好的反映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也不能为今后的培训开展收集建议和积累经验。通过调查了解, 参加培训的学员有以下期望:一是参加培训的大部分教师基本对培训充满积极性, 希望参加培训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解决在校教学上遇到的教学问题;二是通过培训, 能认识到更多的教师和专家, 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和答疑解惑;三是希望在培训的方式上满足自己的教学需要, 要求培训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地域针对性, 满足不同学校的教学特点和地域文化, 融入教学实践和亲身体验;四是希望在培训结束后, 能拿到相关的培训结业证书和学分证书, 为以后的评职称、晋升提供有力的砝码。在调查结果中, 大部分教师对培训方式和模式给以了高度的肯定, 但也有很多不足, 主要表现在参训后的持续学习和交流。

3. 教师的个人因素

影响体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最主要因素一是工作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 转移了培训的重心 , 促使一些教师应付了事, 不能专注投入学习中去, 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教师的主观因素, 认为体育教学科目一直被边缘化, 学校对体育教师不重视, 不关心, 领导对体育科目不重视, 对体育教学不管理, 甚至对课外体育活动有持有偏见, 不支持, 持反对态度, 甚者体育课时间被其他课程占用。在当前教育和考试的模式下, 体育科目对中考和高考的影响不大, 要求上课保障学生的人生安全, 达到锻炼效果即可。根据调查统计, 有15.4% 的体育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进行集中培训, 有30.7% 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师地位的不重视, 以上观念和态度都是直接影响参加培训效果的主要原因。

4. 提高“国培计划”培训效果的对策

4.1 根据培训需求选派学员

对于培训效果而言, 培训的最佳效果是学员积极参与, 主动学习, 让教师以能够被选派参加培训为机遇, 而不是被动地去完成任务, 为取得结业证书和学分, 为评职称和晋升参加培训。培训单位要依据当地地域、民族特点和教师教学单位的实际需要选派教师。对于受训者而言, 要在学习上具有竞争性, 在教学工作当中树立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 只有自己不断地竞争, 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才能培养生学全面发展。

4.2 提高教师的自我意识

在培训上, 首先要让教师做出自我评价, 评价个人的教学能力, 剖析个人在专业理论知识上的储备、对专业教学技能上的应用、教学理念等方面所具备的能力和不足, 再结合每次培训内容作出选择, 是否申请本次培训机会。因此, 有必要建立申请程序, 教师提出个人申请制、筛选等制度, 让需要培训的教师能够参加培训, 让每一个培训名额都能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森林, 闫桂芝.教育培训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策略[J].继续教育, 2005, (19) :46-47.

[2]林振华.教师培训效果的有效性探索—关注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形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篇3

关键词:国培计划 音乐学科 培训内容

一、引言

培训内容是培训过程中与教学双方即授课教师和参训学员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培训目标达成的素材及信息。“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特别是农村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培训。“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是国家级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活动的载体,既是对授课教师“教什么”的规范,又是对参训学员“学什么”的规范,是影响“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目标达成、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存在的问题

“国培计划”作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培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实施对于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基础音乐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基础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有着重大意义,并且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培训内容方面仍存在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的问题,培训内容较少考虑到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相脱节,难以解决参训教师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第一,培训内容未考虑到参训学员培训需求的差异性与多元化。“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的参训教师一般来自全省不同的城市与地区,他们在教龄、职称、学历、教学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作为音乐教师还存在专业特长的多元化,有的教师擅长声乐、有的教师擅长舞蹈,还有的教师擅长钢琴或笛子、琵琶、二胡、长笛等不同的乐器,学员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水平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就使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存在差异性与多元化,但是培训单位在设置培训内容时并没有认真对参训学员的共性与个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而是选择了“一刀切”,为培训需求不同的参训教师安排了相同的培训内容,从而导致在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差异性与多元化的培训需求不能通过培训内容的学习得到满足。

第二,培训内容忽视农村音乐教育教学的需求。以湖南省“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为例,参训学员由最初的“农村骨干音乐教师”到2015年面向广大“乡村音乐教师”,文件中明确指出“乡村教师指县城(不含城关镇和街道办事处)以下的农村学校教师”,由此可见“国培计划”正在逐步的惠及更广大的农村音乐教师。培训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应该取决于培训对象的特点,对农村音乐教师的培训必须基于对农村音乐教育教学现状了解的基础上,真正满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实际需求。但是,“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过程中,培训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大多忽视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特质,缺乏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教材、教师需求的研究和把握,脱离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导致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参训主体的实际需求,难以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培训内容面面俱到但特色不足。首先,在内容安排上学科特色不足。目前“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丰富多样,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来安排教学内容,但却未能真正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接轨,没有凸显音乐学科特色。如在培训内容设置上以理论为主,未能体现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特征,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演唱、演奏、创编、舞蹈等专业技能,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园文艺活动策划能力等培训内容没有得到重视。其次,在内容安排上未能体现地方特色。每一个省、市、地区都有丰厚的具有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目前“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大多千篇一律,未能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课程或者引导参训教师了解、学习、开发利用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培训内容。

三、优化“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的方法

面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重大变革,对旨在发挥“引领示范、雪中送炭”和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改革作用的“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在培训内容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与设置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优化,以保证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实践性与前瞻性。

1.做好培训调研分析,了解培训对象及需求

“国培计划”音乐学科教师培训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师教育活动,全面、真实了解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是优化“国培计划”音乐学科培训内容的前提与基础。培训前,培训单位应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实地走访,或利用QQ群、微信群、论坛、网站等平台对所有参训教师进行多样化调查,了解参训音乐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对培训内容安排的意见与建议等。培训单位通过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参训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参训教师的共同问题为出发点,根据参训音乐教师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结果,设计培训方案并对培训内容的设计与安排进行修改、完善,尽可能满足参训教师的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单位要通过座谈会、观察、询问等方式,随时与参训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培训的满意度,并根据参训教师的反馈信息及时对培训内容进行相应的完善与调整。在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应通过远程指导、信函跟踪指导、到校实地指导等方式,加强对参训教师的训后跟踪指导,对参训学员在实际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为以后音乐学科教师培训内容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依据。

2.以教师需求为依据,加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音乐学科参训教师在“国培计划”培训过程中以成人的身份完成培训学习,他们学习目标明确,一般都是带着问题来参加培训,希望培训内容与自身的音乐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并且能够即学即用,有效解决在实际音乐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更好的开展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提供帮助与指导。大多数参训的音乐教师希望通过“国培计划”的培训了解提升个人师德师风与艺术修养的方法与途径;希望通过培训更为科学全面的理解音乐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加深对新教材的认识,了解音乐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希望通过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应用的知识与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课堂教学设计与新课程教学能力、开展学校艺术实践活动的水平;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等。因此。培训单位在安排培训内容时应遵循成人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以参训教师需求为依据,以问题解决为重点,选择参训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心存困惑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让参训教师从培训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3.凸显音乐学科特点,注重培训内容的实践性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响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具有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胜任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水平。针对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对音乐教师的要求,培训学校应加强参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音乐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实践性特色。通过培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创编、校园文艺活动策划、信息技术应用等实践能力,促进中西部乡村初中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安排情景创设教学艺术、课堂问题设计艺术、导课的教学艺术、简易MIDI制作方法、音乐课件的制作与方法、音乐教学过程设计、“影子”实践汇报课交流与反思等实践教学内容,使参训教师创新音乐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解决能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提高参训教师的专业水平,培训学校应设置钢琴即兴伴奏基础、合唱指挥基础、声乐训练与教学、课堂器乐训练与教学、音乐基础训练与教学、校园舞蹈编排、班级合唱比赛的组织与策划、校园艺术节班级演出的节目策划与组织、小型音乐剧编排等培训内容。

4.着眼教师职业发展,强调培训内容的前瞻性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音乐教师已不再是传统的教书匠,而是音乐课程的设计者、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者、音乐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学生音乐学习的促进者。面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国培计划”音乐学科的培训内容,不仅应该关注参训教师的现实需求,更应该着眼未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适应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需求,适应中小学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作为培训单位,既要从宏观上及时准确把握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又要在微观上预测音乐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安排设置有利于音乐教师职业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培训内容,帮助参训教师了解基础音乐教育发展最新动态、趋势,掌握音乐学科前沿知识和技能,更新教师知识结构,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新发展。如设置现代音乐教育理论研读、国内外音乐教学改革动态与趋势、文化的前沿知识与发展趋势、新课程观下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势、有效运用网络课程资源提升获取资源的能力、利用社会资源服务音乐课堂等培训内容。

参考文献:

[1]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高倩倩.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赵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研究:以“国培计划”为例[D].西南大学,2013.

[4]张慧春.有效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以音乐骨干教师培训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3(4):16-17.

[5]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2):77-78.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篇4

2010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统一组织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在国培班的这50天中,让身兼班主任的我深深感到,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收获多多,感慨多多,它将使我一生受用。

首先、谈谈我对这次国培的感受:

一、国家对教师花大钱、出大力的进行大规模的培训,说明我们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务实,不再是说空话、大话、假话。让我对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有信心。

二、让我结识,结交到很多教育界的精英。有机会聆听专家们的讲课,那精彩的演讲,精湛的课堂组织,令我钦佩不已,对电脑上的一些操作也掌握了很多。但也留下一点遗憾,感觉到这次培训的时间太短,想学的东西太多,很多还没明白。

其次、国培对我教学中的帮助

一、教学业务方面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是我的中心工作。为此,认真书写教案、备课,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组织有效的教学工作。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课外,我会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尽力保证学生轻松学习,愉快活动。就像这次国培中,《灰姑娘的故事》这个案例使我深思,我们的课堂要是能尽可能多的传授人文性,我们的孩子会在社会上多一席空间,由此,我们要在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到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认真研究相关教育理论书籍,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教育教学能力及自身素质方面

适逢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及实施“课改”的严峻挑战,作为一线教师,我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及本学校的号召,认真阅读有关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资料,使自己具有一种先进的教育意识及理念,为每学期的教学工作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结合,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尝试性的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

然后、国培后,我应坚持的路线:

一、坚持每天写好教后小结,反思、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思想。

二、坚持阅读教育杂志,每月摘抄不少于一篇,并记录体会。

3、积极参加各项听课、评课活动。

4、认真对待每一次公开课,精益求精,精益求新。

5、精心辅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教学相长。

“工作越久,越感到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不自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积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使自己的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更完善、更优秀。

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我认识到我们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通过这个平台的学习,我们可以直接与优秀的老师和专家相互交流,不断学习,吸收教学案例精华!从而提高自身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我希望类似与这样的培训要坚持下去。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

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小结 篇5

通过这段时间的紧张而快乐的网上学习,我学会了电脑的基本操作,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捷。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从培训中学到了不少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他们的无私奉献,佩服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多么紧张的几个月,多么快乐的几个月,我与案例中的老师一起焦急,一起快乐,一起进步。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做好学习笔记,努力用新知识来提高自己。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飞跃。现将我参加此次培训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国培计划创新合理,切合实际,是教学工作的“及时雨”。整个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专家们的解惑都是针对我们农村教师的“心头病”,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可以说是“万众所向”。在培训过程当中,我一直抱着一种积极、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去学习,因为我认为,保持乐观的心态对每个人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无论是从教学课件还是教学思维上,我们都应该抢先一步,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大家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道路,积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和引领性,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作用,使学生在新课改中

获得能力的提高

二、培训感受了专家的风采以及观点

在培训中,专家们的授课涌现出太多精彩,让我感受到了大师们高尚的师德修养,以及他们的敬业精神。使我深切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给我这个一线的教师留下了终生挥之不去的印象,它必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指南,事业的航标,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讲座中专家也讲到,教师要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从情境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重视实践活动的应用。

三、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常必要。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对于音乐这门课程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要提高农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尤为困难,所以知识的更新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农村的音乐教师,我对这点理解尤为深刻。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板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灵活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深刻的感受到了学生知识的广泛化,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清醒反思,而这次专家们给了我们明确的回答。从今以后,我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更新自己的头脑,这次的培训无疑给我们一次深刻的洗礼。

四、改变对学生的评价观念

新课标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且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评价语言要多样化,要多用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提升了自己的境界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方法,让我从心灵深处体会到了教育大家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以及成就一番事业后的幸福感,身为教师,特别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教师,教学管理者,要懂得寻找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按规律做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

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学大家风范,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获,我信奉“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我践行波斯纳的“经验+反思=成长”,在专家引领下,一如既往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参加国培远程培训总结 篇6

参加国培远程培训,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在这段的学习生活中,作为网络研修的一员,我忙碌着、劳累着,却充实着、收获着,我们每天累着并快乐着„„因为,我们不但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情。通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在每位专家教授的讲座中和专家的互动应该说是我们最快乐也是最紧张的时候,讲授中冷不丁会提出一个问题来讨论或谈感受。在讲座中每给我们播放一段文字,都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我的课堂中我是如何做的?我总是努力的从脑中搜索许多教学的片段,虽然下课后还是有所遗漏,但是这种紧张又有挑战的形式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一、勤勤恳恳,积极研修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进行网上学习,保证学习时间与长久性。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积极认真的观看视频学习,到目前为止在线学习时间超额完成,

2、并且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课程、话题留言、与专家互动达到314条,认真撰写日志12篇。

2、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每次完成的作业均得到辅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好评与认可。

老师们用自己的自信、率真、真实和热情,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位特级教师的风采,作为站在教学一线的我有很多的困惑:如何做课题研究,如何进行案例分析,如何写课例总结,如何更好的创设情景,如何引领学生爱上作文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带着这些问题而来,希望从专家的讲座中得到答案。通过学习让我豁然开朗。他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做课例研究,如何进行作文指导„„讲座带给我的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全面的分析,这正是我想要的。在这些培训的日子里,我观看了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改的课堂;使我体会到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根据学科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所学知识。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应该抛弃。在学习期间参加培训的老师热情的研讨,进行了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互相出谋划策,共同讨论和交流,进行改进,让我受益非浅。

每天,我满怀着教学中的迷茫和困惑走进国培,含着感动和喜悦而归!感谢国培给我这么珍贵的一次学习机会,我会把在培训中所学的知识努力地实践到我的教学中,让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篇7

关键词:广西“国培计划”,体育教师,培训课程

1 前言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不断增多,对全面发展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今后保持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通过对2010届广西“国培计划”体育教师培训班(以下简称“国培班”)的参与学习和调查总结,发现体育教师“国培计划”中培训课程设置的一些问题,并通过研究总结,提出了一些具有切合性的建议,以便为今后的“国培计划”中学习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有关培训单位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资料室查阅了有关“国培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相关资料,从而对教师的培训方式和培训的组织等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选题要求,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向国培训班学员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向桂林市清风实验中学发放问卷做抽样调查。

2.3 访谈法

对培训班的教师与学员进行走访。

2.4 数据统计法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统计。

3 国培班调查结果分析及课程设置的问题

3.1 对国培班学员现状和学员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

参加本届国培班的学员共有92名,从学员的范围看,来自城市中小学教师10名、城镇中小学教师53名、农村中小学教师29名;从学历结构看,本科以上3名,本科毕业53名,专科及专科以下毕业37人;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上的2人,35-45岁的39人,35岁以下的51人,从民族上看来自汉族的有50人,壮族的有38人,其他少数民族4人。学员的毕业率达到100%。经过问卷调查,学员的满意率为99%。

纵观为期15天、120个学时的培训,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学员满意率99%,但不能否定在整个学习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在培训过程中走访调查,笔者了解到许多参与培训的学员虽然在满意率调查中填写的非常满意,但在其内心还是有很多关于体育教师培训模式的见解,因此调查中99%的满意率只是对现有培训模式现状的满意,并不代表现有培训模式已经完善。

3.2 对于课程的调研不具有说服力

正如对中小学教师满意率的调查一样,对于课程调研方面国培班也进行了问卷调查的统计,然而所得出的结果并没有实际意义。许多学员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只是草草勾画,对于问卷最后所设置的主观题,作答率不足70%。

众所周知,培训班开展的是否成功最终要取决于所培训学员所体现出的成绩,尤其作为短期培训,学员的评价以及其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于培训班极具代表性。同时作为设计问卷的培训方,其所设置问卷客观选项的意义远远低于主观问题,因为客观选项是出题方已经意识到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主观题是希望通过调查者得到那些潜在的问题。通过在培训课余时间对部分学员的走访调查发现,在课程设置方面许多学员都有自己独到的学习体会,甚至有些学员还对国培班课程设置的问题大胆的提出了改进意见。这些都充分说明现有的调研模式并不能准确的收集到学员对于国培班课程培训的评价和建议,表1是通过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出关于课程设置的数据。

3.3 缺少对于心理方面的培训课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改革也明确了体育课程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这其中不仅仅包含了加强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提高体育技能的要求,还包括了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虽然国培班中大部分学员都曾接受过或多或少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所学的心理辅导技能能否适应当今的中小学生就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了。

在对来自广西河池已有近20年教龄的韦光庆学员的走访调查过程中,他便指出:“对于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很多老师都不能算的上称职,如今自己子女的心理问题有时都很难把握更何谈把握别人子女的心理问题了。”因此如今中小学老师的心理辅导能力应当是急需增强的,也应当是类似于国培班这种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机构应当重视的。然而此次国培班给中小学组学员均只是安排了熊宜勤教授两个学时的《在自由与约束之间——班级管理新策略》课程培训,只是对课堂师生和谐共处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没有安排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学知识的课程辅导。

3.4 缺乏体育保健知识课程

通过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学研究显示:从小对青少年进行体育保健知识教育将会对其今后产生深远的影响。体育保健知识是体育课程中的“低碳”课程,许多专家学者在不同的场合都发表过关于在体育课程中增加青少年体育保健知识的言论。体育保健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同于身体锻炼方面的教学,它主要依靠体育教师的讲述使学生获得浅显的理性知识。面对体育保健知识匮乏的中小学生,要让他们对这方面的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需要体育老师自身具备相关的体育保健知识。在对此次国培班的问卷调查中几乎没有调查者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体育保健知识。面对这种中小学体育教师及其匮乏的知识,国培班没有开设有关体育保健知识的课程,这是一大遗憾。

3.5 缺乏“内堂课”的培训

在国培班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中,有为数不多的学员不同程度的提及了关于如何上好体育“内堂课”的问题。在笔者对于桂林市清风实验中学1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小学生在遇到恶劣天气时经常会碰到“内堂课”,有时因为天气原因外加学校体育场馆不足甚至会导致“内堂课”占据了整个学期将近三分之一的体育课程,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内堂课”同样决定着体育课的质量。问卷从调查教学质量和“内堂课”外因出发,得到调查结果如表2。

通过同学们对教学质量的评定不难看出,如今学生对于体育“内堂课”的教学质量并不满意,在调查中体育“内堂课”内容过程里上自习的占到了36%,虽然这与老师的责任心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通过走对国培班学员的访调查发现,许多学员对于该如何上好“内堂课”这个问题心中还存在着许多疑问。

4 对国培班培训课程设置的建议

4.1 丰富课程调研手段

作为培训机构,获得所培训学院的真实评价以此来衡量和改进自己的培训效果是极为重要的,对于课程调研同样如此。让学员草率的进行问卷调查只是单一的一种简单获得学员对于课程设置和课程质量信息的渠道,但随着客观因素的不断增加,这种手段已经很难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组织培训者需要丰富其对于课程调研的手段。

在2010年度广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研讨会中罗星凯教授对“国培计划(2010)—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广西师范大学高中物理班收集学员对于课程评价的信息方式进行了简单讲解。他们通过网络论坛平台对课程设置和质量进行讨论,这种方式不断增进了学员和教师的感情,还使得国培班的组织者看到了许多学员对于课程评价的心声。此届国培班虽然建立了“QQ群”,但其对获取学员对于课程设置和质量评价的作用并没有明显达到。笔者认为增设网络平台、增加各班辅导员对学员的走访调查都能够更加贴切的获得学员对于国培班的评价,更多更好的方法还需国培班的组织者在今后不断创新。

4.2 增加心理培训课程

体育教育离不开心理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的多少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体育教师的心理辅导和应用能力还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如今,无论是城镇中小学生还是农村中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都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因此国培班所开设关于心理的课程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怎样能够使得师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好的相处或者提高师生默契提高效率上了,应当更多的聘请研究中小学生心理的知名专家进行讲学,在理论上提高体育老师的心理辅导和应用能力。

4.3 增加体育保健培训课程

体育保健课程作为“低碳”课程,对于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学环境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同时体育保健课程是最近这几年才刚刚引进各大体育院校的,因此如今在岗的中小学体育老师在校期间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相关知识相对匮乏,难以在教学中具体应用。作为体育保健知识大都生动有趣,与体育运动产生的生理现象有着密切的关联。通常在2个课时内可以学习近百种关于体育保健的知识,如果参加培训的学员能够将所学知识合理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将会对提高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对于国培班这种短期培训班非常适用。

体育保健课中要注重手法和力度的实践,对于可以通过书本学习和分析的知识进行辅助讲解。例如2010年12月份在广西师范大学举办的国家级社会体育辅导班上,广西师范大学的陈国耀教授就为学员在短短几个学时的课程中灌输了许多体育保健知识,其中他的“左病右治”、“上病下治”理论更是给培训班的学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4.4 增加适切性较强的民族体育培训

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展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对于民族体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次国培班的课程中已经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类教学技能与课例分析》课程,但其课程内容还略显单一。通过对于我国各个体育院校的走访调查,笔者认为在国培班中开设毽球、空竹、柔力球等这些对于器具成本要求极低、场地没有要求的项目培训课程非常适合,这些项目不但可以让学员在短时间内了解训练方法、通晓基本技能,还可让中小学生在条件有限的前提下获得有效的身体锻炼和有意义的民族传统体育技能。

这些课程对于培训班的组织者来说,可能并不能找到专职的培训教师前来授课,但组织者可从社会社团中聘请这些民间体育的“专家”对学员进行辅导。随着国家对于全民健身的重视,将这些课程搬入中小学的体育课堂具有非凡的意义,对于这些项目在体育课程中的学习不但增加了中小学生民族体育方面的技能,也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所在社区潜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4.5 增加实践课程

在国培班中小学两个班的课程设置中都设(下转第137页)置了5个课时的观摩课,小学班去了中华路小学和琴谭小学,高中班去了清风实验中学和广西师大附属中学。而与国培班的观摩课相比实践课会显得更加有意义。实践课一方面可以使学员对于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巩固和应用,其次是在对于学员所学新内容的考核。在国培班中,许多专业技能课都是这些学员之前从没接受过的课程,因此这就更需要学员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所学知识的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所学知识更加深入,避免在学员思维中长久留下不规范的技术动作,而“误人子弟”。

因此国培班应当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实践课的内容,以便学员能够更好的深入学习,这就要求今后国培班的组织者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做好与相关中小学的联系。

5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广西“国培计划”体育教师培训课程的探讨无非是对于现设课程的理论探讨,还需在今后的培训班中不断探索实践。本文所撰写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此篇文章使得培训班的主办者和策划者更加注重培训班的适切性。体育老师对于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在就业之前已经有过相对系统的专业学习,而对于短期培训应当更加注重体育教师自身匮乏的技能,尤其是那些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为背景下体育中小学生急需学习的技能。广西体育教师国培班作为不同层次体育教师短期培训模式,与大部分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训模式相似,因此此次研究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广泛的适切性,研究还将随着对国培班学员的跟踪调查不断深入,笔者认为,只有这样的研究才能够使得我国的体育培训模式紧跟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

[12010]年度广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研讨会交流材料汇编[M].广西,2010.1

[2]吴金辉.加强教师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师,2007(01)

[3]姚志辉.浅析新课标体系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科技信息,2010(20)

[4]孙海兵.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几点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09(01)

参加国培培训学习心得总结 篇8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缺少

在互动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伙伴关系。首先,问题展示时,需要教师设计好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最大化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实现课堂互动做好必要的准备。其次,教师要控制好课堂互动过程,避免大量的一问齐答,否则会导致互动范围小、互动失真。对于互动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要及时启发引导。就教材本身内容来讲,有的理论与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的现象存在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用好正面案例,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2、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

目前,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学生没有充分的预习,对本堂课要学的知识点也不全了解,其互动和交流效果可想而知。同时,教师因为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少,而一节课回答问题的学生往往是成绩好的学生,而“差学生”往往备受冷落,无人问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能是少数学生活跃,绝大多数学生处于压抑状态。这就要求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在互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互动中来。为提升互动效果,学案和作业是课前或课后的规定动作,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

3、互动活动安排不能流于形式。

互动课堂教学有利于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业成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我校互动课堂教学实施以来,仔细观察许多课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只是满足于课堂此起彼伏的热闹场面......形式化的互动,往往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互动不应当是表面的、外在的,我们应该追求“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问题”的内在的、深层次的互动,动静结合,收放适度,动而有序,动而有效。学生的活动形式可口头回答、可黑板书写、可台上讲解、可小组辩论等。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学生思维只有通过不断的互相碰撞,才能发展,才能产生灵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学生群体之间友爱互助、相互启发,不仅有利于资源共享,而且常常能起到教师讲解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一方面获得了亲自参与探索的积极体验,另一方面学会了沟通与合作,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篇9

金寨县槐树湾中心学校刘和平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国培计划”中学数学教师培训学习。培训的内容丰富多彩,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专家的报告,又有特级教师的核心理念,还有视频观摩研讨。为期两个月的培训,我感觉每堂课都是充实,因为每堂课都有不同风格的专家讲师讲课,每堂课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堂课都能感受到不同思想火花的冲击。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与城市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收获很大。特别是,听了专家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知识内涵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让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

一、教师如何进行知识更新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原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原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

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教师的培养途径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通过教师培养探索,在我们思想认识中形成了今后学校长远的培养教师的基本工作思想;(1)我们要从长远的利益出发,把教学培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2)以学校教学为主,开展教师培养途径与研究系列活动。(3)领导积极参与,合理投资,制定落实好研究工作计划,抓出成效。

四、教师应善于反思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来登塔尔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因此,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应善于反思,它是成长为一名优秀数学教师的必要条件。

1、在读书中反思。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几乎每个专家在讲座结束之前都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2、在教学中反思。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但,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

反思者。通过学习,让我懂得了当老师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应该懂数学,懂学生,懂教学。

五、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篇10

一、跨文化培训的现实需求

1. 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我国非常突出。李士金指出:“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甚至是极端的不平衡!这将给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带来很大的困难。”[1]就语数外三个主要科目而言, 英语教学的城乡之别、东西部之别表现尤为明显, 这不仅仅体现在英语教师的学历、职称、师生比、教学设备上, 更体现在学科要求、教学理念、专业发展、实践精神上。因此, 国培项目中, 更新英语教学理念, 以新思维、新方法结合教学实践, 促进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是现实的需求也是长远发展的需要。跨文化外语教学是当下外语教学的时代特征, 教育是放眼未来的, 不因农村的经济、文化、生活等的相对落后而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缩小城乡英语教师教育观念上的差距在教师培训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遗憾的是, 从当前的研究来看, 鲜有人涉及国培计划中的跨文化培训研究。

2.“跨文化”语境与英语课程标准

世界在改变,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也随之改变。“全球化”的出现, 信息时代的到来, 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 已使英语发展为一门世界性的国际通用语。面对新的历史语境, “各个国家的外语课程都充分重视外语教育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素养的培养作用, 强调外语在加强各国人民理解和沟通中的作用, 强调外语对于各国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多样性的作用”。[2]由此,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教学成为当今世界英语教学的特点, 培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视角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成为了新时代英语教学的目标。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 在当下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价值判断的教育体制中, 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常常被武断地忽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蔓延, 文化全球化是其必然的趋势, 但本土与世界、我者与他者的博弈又必然带来文化的多元化,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又必然要求外语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做出回应。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 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 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2]此外, 该标准还提出了详细的二级、五级和八级的文化意识分级目标。这些内容反映出外语界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所达成的共识。

二、跨文化培训的困境

跨文化培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常来说, 跨文化体验是其最佳的方式, 但在现有的条件下, 目的文化的跨文化体验难以成行。在中国, 典型的跨文化语境是跨国公司、国际商务谈判、中外文化和学术交流、国际会议和赛事等等, 而绝大多数英语教师缺少在跨文化语境里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经历, 甚至一生中都难以有机会同外国人用英语进行言语交际, 他们拥有一定的跨文化知识, 但缺少实际交流的经验和技能。另一方面, 现行的中小学英语教材和教学并非以文化内容为基础, 文化信息组织零散, 缺乏系统性、关联性, 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文化知识储备, 他们自身就是一个亟待培训的群体, 难以为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潘亚玲指出:“在我国, 跨文化交际研究者主要是从事外语教学的高校教师, 研究大多基于外语教学与外语学习, 很少结合职业实践领域。”[3]基础教育阶段在职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研究甚少。笔者搜索中国知网, 仅发现两项记录涉及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 而其中一项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教师对外籍学生的跨文化管理问题[4], 由此可见此类研究的匮乏。面对薄弱的教学环境, 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更是举步维艰, 缺少理论支持、政策支持、师资支持以及制度保障, “国培计划”中的跨文化培训也就无从开展了。

三、跨文化培训的思考

“国培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 贴近一线教学, 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避免空讲理论。由于跨文化培训涉及诸多内容, 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务实性, 突出本地本校特征, 应当以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培训为切入点。

1. 认识与理解

跨文化外语教学既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去理解, 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去应用。张红玲认为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本质特点是“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组织原则, 以文化为中心的外语教学”[5]。

跨文化外语教学是以语言、文化、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理论基础, 以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作为职业培训, 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首先应当明确基础教育阶段的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将文化教学与农村英语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 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侧重于兴趣、意识、知识、态度、行为的跨文化启蒙、培养、塑造, 从而构建一种动态的以能力发展为目标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张红玲从跨文化外语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外语教师文化教学培训的框架, 包括教师个人的文化能力培训和教师文化教学培训两大块[5]。前者由文化知识、文化意识和文化行为构成, 其目的可概括为帮助教师补充文化知识, 提高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 以及帮助教师调整自己的文化行为,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后者是针对教师的身份, 着眼于把所学跨文化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包括制定文化教学大纲、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等。这一看法很有参考价值,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内容具体到可操作层面, 提高培训的效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跨文化教育指导纲领2006》指出, 跨文化教育培训应着重于三个层次, 其中就包括“帮助教师熟悉本国文化传承;帮助教师熟悉基于实践、活动参与和文本导向的教学方法”。因此, 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应立足于英语教育和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开展跨文化外语教学, 提高教师自身以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该培训必须以现行的英语教材为依托, 组织学员集体备课,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深入挖掘教材里的文化信息, 以文化主题为主线, 语言内容为暗线, 文化学习过程为依据组织教学, 并展示课堂教学, 最后进行点评与反思。跨文化培训本身就要一开始以文化教学为示范来开展。

2. 途径与方法

跨文化培训的途径和方法因培训的目的不同而不同。美国的跨文化培训主要侧重于帮助移民和旅居者更快地融入美国多元文化社会, 促进社会发展而开展的。美国心理学家Brislin概括了六种跨文化培训的方法, 包括文化现实为中心的教育、归因教育、文化意识的教育、调整认知行为的偏差、体验式学习、互动式学习。[7]陈国明将跨文化交际培训的理论模式归纳为六大类, 即课堂培训模式、虚拟模式、自我意识模式、文化意识模式、行为主义模式以及互动模式[8]。这六大类分别对应于知识性学习、模拟性学习、源文化迁移性学习、文化异同点学习、行为技能学习以及体验性学习。不同的方法和模式有各自的侧重点, 但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帮助受训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针对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 其培训方法、途径和模式一定要突出本土化、多元化、实效性和针对性, 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的目的并非是加强对英语文化的认同和同化, 而是帮助教师构建丰富的跨文化知识体系, 形成平等的文化观念、多元的文化视角、开放的文化心态、全球的文化视野, 以服务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因此, 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应侧重于知识、态度和行为技能的培训, 以课堂培训为主采用角色扮演、个案研究、模拟训练、交际反思等方法进行, 逐步构建第三文化框架。特别是以语言培训带动文化培训, 而非仅仅开展文化培训。这样既顺应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也能由此过渡到对文化差异的感知和理解, 从而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英汉语言之差主要体现在形合与意合、聚集与流散、繁复与简短、物称与人称、被动与主动、静态与动态、抽象与具体、间接与直接、替换与重复等各个方面。语言结构, 语言使用方式跟文化密切相关, 而且后者比前者更易受制于文化的规约, 文化对交际的模式、话语结构也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 通过语言差异认识理解文化差异, 进而开展跨文化能力培训, 能够很好地把“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与“以文化为中心”的教学衔接起来, 更好地契合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 借此提高教师识别和欣赏文化相似性与差异性的能力, 从而培养其跨文化敏感度、意识、视角、态度和行为。

3. 创新培训思路

当前, 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并不是一个专门的项目, 甚至各地方的“国培计划”中在很大程度上都还未开展跨文化培训。当然, 借助于这个平台, 能够更广泛地影响和培训农村英语教师。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国培计划”总结交流工作会议上指出, 创新模式、改进方法是做好“国培计划”的核心。远程培训、短期集中培训、教师置换培训等等都是很好的尝试。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教学形式, 在“国培计划”中开展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同样需要创新思路, 因为教师的培训模式决定着未来的课堂形态。

首先, 培训机构或学院要建设跨文化培训的网络平台, 这既是现实的选择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诸多地方性院校的“国培计划”中, 这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建设以跨文化外语教学为主的培训课程, 形成一批优质资源、精品课程, 内容涉及帮助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确定文化教学的目的;设计文化教学大纲和教案;选择并有效使用文化教学法;分析并合理使用教材, 选择补充材料;布置文化学习任务;确定文化学习的评价方法等等, 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因为受训学员都是在岗教师, 利用网络开展远程培训, 受训学员可以注册学习相关课程, 或者上传开展跨文化外语教学探索的教案、试题、公开课视频、教改研究等等, 让培训教师更好地了解一线教师在开展跨文化外语教学过程中最容易碰到、最困惑的问题, 以便在短期集中培训时调整培训方案和共同研讨解决的出路。同时, 培训教师也能长期跟踪、了解、指导受训学员培训后开展教改的情况, 发挥培训的长效作用, 改变传统教师培训重“现实效应”, 忽视“可持续发展”的做法。通过此平台, 不同学校的受训学员更能加强交流, 分享彼此的成果和经验。其次, 跨文化培训要以问题意识、研究意识、课题意识进行开展, 摒弃传统的知识性、讲解性为主的模式。国内教育重知识重接受而国外教育重能力重批判并不为我们陌生。钱学森之问也为我们道出了国内教育体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乏力。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国培计划”就是要力争培训专家型的教师、研究型的教师, 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体现出种子教师的价值。跨文化外语教学是以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 从教学大纲到教材、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 都与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不同, 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因此, 培训过程中, 以平等的方式互助合作, 通过研究性教学, 示范性教学, 激发受训教师的参与热情, 帮助受训教师确定明确的文化教学目的, 设计和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和教案来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 优化教学过程。经过培训, 受训教师对教材文化内容的分析、选择和使用会更加理性化, 会更加接近跨文化外语教学的需要, 而且他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 自己设计测试项目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真正提升受训教师的研修能力。

“国培计划”是机遇也是挑战, 它旨在改变中国中小学教师的命运。在“国培计划”中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开展跨文化培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必然的选择, 它不仅重要而且必要。针对农村英语教师的现状, 开展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培训, 帮助受训教师建构跨文化知识框架, 树立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意识, 超越语言知识的教学进入文化的世界, 增强受训教师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文化教学的探索能力, 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士金.关于中国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潘亚玲.我国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实证研究.中国外语, 2008 (7) .

[4]赵萱.关于构建中小学教师跨文化培训体系的几点设想.基础教育, 2010 (11) .

[5]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6]李文娟.农村中小学外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上海教育科研, 2009 (9) .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篇11

徐老师说的研修总结,倒不如让我说说感悟。没有什么文采,只能想到什么说什么。

10月22坐了一天的车赶到了井冈山,与想象的很不一样。山路十八弯啊!全国很多的培训单位都会在此培训,主要是学习井冈山吃苦耐劳的井冈山精神。我此次也有幸派到此地学习为期6天的课程。我学到了许多,有苦、有甜„„经过这几天的培训,真正让我体会到了——潜力无限,快乐无限。不虚此行。

一、课堂组织,丰富多彩

我们这期培训班差不多有300人,来自全省各地,简短的开班典礼后,紧张的学习就开始了。我们采取先讲解理论知识,后进行课例分析互动。这样既可帮助学员们互相了解,又可让老师认识学员,增强师生互动。

上了十年的班有幸作为学生学习,我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碰到问题都会全力去弄懂。这些老师的教育理念的应用使我深受震动。老师并没有灌输式的讲解,布置任务后,一边讲一边做,指导教师帮助解答、小组学员们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协作模式。

二、培训内容,学无止境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意识到学无止境的真正含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现在的我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了,学习中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用心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三、授课教师,认真负责

授课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位前来参加的学员。在未来知识求索的路上,她们将是我们全体学员追随的偶像,学习的榜样!

四、态度端正,热情高涨。

开班典礼的时候班主任就说我们在座的各位要有几个转变,“从工作到学习的转变,从教师到学员的转变,从家庭生活到学习生活的转变。”因此学员们在授课过程中思维保持活跃状态,教师的正常讲授常常被学员各种各样的随时产生想法所中断,教师不仅不厌烦,相反还鼓励学员随时提出各种问题和想法,然后与学员一同商量解决。授课教师营造的这种师生平等的探究问题的课堂氛围,使学员思维活跃,收获颇丰!

五、意犹未尽,期待明天。

随着培训结束日期的临近,学员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意犹未尽,他(她)们抓紧一切时间与不同地区的学员交流,并同时留下各种联系方式,期待日后能有更多更好的交流!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总结 篇12

“国培计划(2011)”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远程培训者培训

博罗培训班总结

2011年12月28日

2011年11月14日至12月27日,博罗县84名培训教师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具体组织与执行机构,参与了“国培2011”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远程培训项目。本次培训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平台和课程资源,组织教师学习政策理念与目标、培训的管理工具、培训者与培训方法、培训项目案例解析、研修的组织指导等五个模块共21门课程。截至12月27日,培训已经顺利结束,取得预期效果,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国培时间为2011年11月14日至12月27日,我县共有84名学员组成博罗培训班。培训采取班级化的组织管理方式,并配备班级管理员(杨锦宾校长)、辅导教师(江明生)、技术员(李亮)和宣传专员(吕斌),负责本班学员日常学习的组织、管理、辅导和宣传工作。另根据课程学习要求,将班级划为七个学习小组,由各自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线上学习与线下交流研讨活动,以保证培训质量与效果。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本次国培中博罗班有效学时共141646分钟,人均1686分钟;登录10056人次,人均119次;共计看课5489次,人均65次;合计提交作业566篇,其中14篇被评为班级优秀,5篇被推荐至专家组;上传并共享资源49项;发起沙龙话题106个,沙龙评论数503人次;撰写研修日志88篇;班级留言202条、作业留言313条、课程留言1408条,总留言数2224条;发布学习简报8期,其中班级学习简报3期、小组简报5份。培训结束后,平台记录显示84名参训学员全部达90分以上,通过率为100%。

二、阶段进展

“国培计划(2011)”自2011年8月开始正式组织实施以来,博罗县培训班经历了专门召开项目工作会议、骨干先期培训、落实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要求、健全制度规范,再到隆重举行开班典礼、项目有序推进和完美收官等阶段。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通过下发文件,召开各级会议,做好了国培的动员 工作和先期组织协调准备;2.专门召开项目工作会。进行项目部署,提供人员、1技术、经费、场地等条件保障工作,加强项目的领导力度;3.骨干培训。进修学校杨锦宾校长于10月底赴京参加国培骨干培训,并成为推动和引领我县国培开展的关键,为国培项目在我县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持;4.隆重举行开班典礼。11月14日,我县84名种子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了开班典礼。县教育局曹善开副局长、进修学校李云才校长就国培提出了要求并作重要指示;5.规范管理、有序推进阶段。从热身阶段的思想动员、熟悉平台、了解课程逐步过渡到组织到位、加强班级建设和提高参训率,并在开班几天后即成为广东仅有的四个双率100%的班级;从深度研修、建立学习小组并开展线上学习、线下交流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加强培训能力提升的实践活动。在44天地培训中,我县学员严格按照培训考核方案要求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三、特色与经验

作为广东省最大的班级,此次国培中不仅深刻体现了我班学员专业发展的动 机与意愿,同时也提升了专业发展能力。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我班的主要特色是:1.班级组织重激发引导,学员参训热情高。通过组建学习小组、互通情报、调控进程、典型宣传、专业引领、鼓舞士气等各项措施,博罗培训班始终保持高昂的积极性;2.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不仅是国培的案例式培训促使学员学会专业思考,通过问题导向课程,激发学员自主学习内驱力,而且通过班级和小组组织的反思与实践活动,学思结合,联系案例反思差距和不足;3.在班级统一组织协调基础上,发挥各小组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成为国培项目在我县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4.宣传工作在提高认识、鼓舞士气、班级建设和信息互动等方面体现了重要作用;5.重视班级互动交流平台的组建和使用。通过组建QQ群、班级研修平台等措施,使学员在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为远程培训的经典案例,国培不仅给了我们提升培训能力的机会,且其自 身的组织与实施就是成功远程培训的真实案例。针对我县今后的远程培训开展,国培项目至少有几点启示:1.精心研发课程是远程培训成功的前提。应不断开发精细的案例式课程、富前瞻性的讲座式课程、动态生成的对话式课程;2.双线管理模式是远程培训的根本保障。即以各级项目领导机构对应各层级的培训执行机构;3.全程指导交流是远程培训成功的关键。尤其要关注共享价值观,共育项目文化;4.优质平台建设与人性化服务是远程培训成功实施的基础。

四、成果展示

(一)优秀作业

在我班已提交的566份作业中,有不少是经过深度思考的,极具个性化的创新之作。为展示我班学员学习成果,仅以极少数作品为代表。以下是被辅导老师推荐至专家组的作业,现摘选供参。

1、标题:《农村英语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提交者:李云才(提交时间:2011-11-28)http://home.teacherclub.com.cn/dts/publichomework/publichomework!public_homework_show.action?id=94676532、标题:《负起责任 勇于担当 为提高博罗教师素质而努力工作》;提交者:江明生(提交

时间:2011-11-15)

3、标题:《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交者:陈留明(提交时间:2011-11-16)

4、标题:《如何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提交者:徐志宏(提交时间:2011-11-18)

5、标题:《机遇与挑战:县域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空间解析》 提交者: 吕斌(提交时间:

2011-12-23)

(二)精彩简报

1、《相约国培,同证成长—国培2011博罗培训班学习简报第2期》

发布者:江明生责编:吕斌 林娟花发布日期:2011年11月23日

2、《共享国培—国培2011博罗培训班第五小组简报》

发布者:古惠如责编:古惠如 龚丽华发布日期:2011年12月6日

3、《携手提升—国培2011博罗培训班第六小组简报》

发布者:邓艳英责编:邓艳英发布日期:2011年12月6日

4、《回首国培 在线成长—国培2011博罗培训班班级学习简报第3期》

发布者:江明生责编:吕斌发布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五、问题与建议

上一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下一篇: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