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精选8篇)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篇1

有人曾把语文教学比喻成一首诗,也有人把语文教学比喻成一幅画,还有人把语文教学比喻为一部电视剧,好像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就是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其实,语文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诗意和动人,而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我们应该让语文教学成为心灵对话的舞台。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张明亮校长就对我说了一句“顺口溜”:“当官莫当主任(班主任),教书莫教语文。”当时我就迷茫了。上班一段时间后,我真正体会到了语文教学的苦不堪言。那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的教学范围,逼着你不得不走进历史的深处,埋头于浩繁的古籍典章,跟随先哲今贤,跋涉于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当时我就想到了古人说的“穷经皓首”。面对一群活蹦乱跳,对知识充满渴求眼神的学生,为了搞好自己的语文教学,我用尽了全部招数,可结果还是“阿旺炒年糕——吃力不讨好”,学生的成绩就是上不来。当时的安慰语就是:自己太年轻,没有教学经验。后来在郑州听了清华附中特级老师赵谦翔老师的报告,读了他的《赵谦翔与绿色语文》及《人之悟》之后,我才真正领悟到教学和干体力活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用心,后者是靠力。

在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中,语文始终是排在“大三门”之首的主课,可在当今这样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的年代,在高考的重压下,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在学生自己的课程表上,却无情地把它排在了所有高考学科之尾。就连真正爱好语文的学生都不得不对语文忍痛割爱了。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新大纲的颁布和新教材的投入使用,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没有多大的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也没有根本的改观。如果说,学生对数理化的态度是“又恨又爱”的话,那么,对语文课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了”。

面对当今如此的语文教学现状,我们该怎样与学生用心交流,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语文教学呢?下面我想从自信心、兴趣、成就感、学习氛围四个方面跟大家交流:

一、树立学生学好语文自信心

自信心是每个学生搞好学习的前提条件之一。拿破仑•希尔说过,“信心是生命和力量,信心是创立事业之本,信心是奇迹。”

每接到一届新生,无论担任班主任与否,我都会给他们布置一个作业:现代生活中有补丁的衣服极为少见。请问,如果一件衣服上有一块难看的补丁,你如何让它变得高贵起来?学生的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在补丁上绣花;请一位模特穿上这件衣服,上台演示,以此告知人们补丁是一种另类的时尚;编写一个动人的关于该补丁的故事;邀请名人,于补丁上签字;放弃这件衣服穿的功能,把它作为某场合的展览品。这项作业源于我很早看过的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我记不清了,但里面的一段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卑微的补丁可以高贵,芸芸众生,也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为自己的人生添上厚重且高贵的一笔。

通过这个活动,我想告诉他们:相信自己!只要你努力学语文,只要你用心学语文,你就能学好语文!

接下来我就列举往届学生的例子:原本语文成绩不理想,只是及格分数上下的学生,像宋继飞、申应辉、安甲寅等,通过三年的努力,最终高考都取得了很好的语文成绩,顺利地进入了理想的大学。

这样就会在学生心里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学生有了这样的自信心,就会有学习语文的热情,有了这样的热情,他们自然就会重视语文,从而努力学习语文了。

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决壅蔽》里说到:“欲事之无繁,则必劳于始而逸于终。”所以每一轮新高一的第一节语文课,我都不会讲新课,我准备了一个《走进汉语世界,感受母语魅力》的专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我们汉语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这个专题中,我由都德的《最后一课》导入,借主人公韩麦尔先生的话让学生明白学好汉语的责任。让他们带着这样的热情去认识、体验我们民族的语言。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向学生展示汉语回环诗的美妙。我选取的是“苏小妹遥寄回环诗”的典故: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氏兄妹也派人将他们的诗作送与秦少游。

同上面的《赏花》有统一格式的又两篇,感觉也甚为奇妙。

我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向学生展示汉语的生动传神。我选取了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李清照《如梦令》“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瘦”字、老舍《济南的冬天》“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中的“卧”字、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中的“横”字等字的赏析,让学生从中体会汉语传达作者情感的精妙之处。

我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向学生展示汉语通过谐音自然地激发读者联想的趣味所在。在这一环节,我除了分析一些词语,还插入了“和珅、纪晓岚和御史”的典故: 和绅:纪侍郎,纪大人,这是何物?是狼(侍郎)是狗? 纪晓岚:和尚书和大人,这好办,看尾巴尖呀,下垂是狼,上竖(尚书)是狗,记住了,尚书是狗。

旁一御史:巧言舌辩!狼吃肉,狗吃粪,它吃肉,是狼(侍郎)是狗毫无疑问!

纪晓岚:狼性固然吃肉,狗也不是不吃,它是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御史吃屎!这样,学生在欢笑声中自然就领略了汉语谐音的妙趣。

我设计的第四个环节是通过中英文的对比向学生展示汉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感受。我选取了两部外国电影的名称在翻译前后的对比:一个是《滑铁卢桥》,本来只是一座桥的名字,翻译过来后就成了《魂断蓝桥》;一个是《麦迪逊桥》,也只是一座桥的名字,引进过来后翻译成了《廊桥遗梦》。其美感可以说是妙不可言。

最后我用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中的一段文字作结,再次强调学习语文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这样,在第一节课上,应该会让学生领略到汉语的奇妙魅力,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妙趣味。再加上平时备课时我也尽可能地让我的课件图文并茂,我想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三、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渴望自己被同学、被老师、被家长关注,同时也渴望自己取得好的成绩,在他人面前展现自己。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会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比如课堂提问时,我会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拥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的闪光点得到绽放。在评价方面,我也由原来的吝啬表扬变成了尽可能多的鼓励,让学生找到自信和成就感。“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就感,我在指导他们写作的同时,也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让他们有机会获得奖励,获得成就感。我觉得我很幸运,过去的教学生涯里,遇到了十几位颇具写作才华的学生,他们分别在各种征文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像王棣同学,就获得了“我的中国梦”全国青少年读书征文特等奖,其作品还被组委会编辑成书。这样,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有了成就感,就有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与学生共同营造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篇2

激光技术是光学专业本科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课, 是一门专门讲述激光应用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技术的课程, 课堂授课主要内容包括激光调制与偏转技术、调Q技术、超短脉冲技术、激光放大技术、选频与选模技术、稳频技术等, 共计六章36课时, 课程内容具有工程应用性非常强的特点。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我们特别注重课程理论知识点与科研实际工作结合讲授,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实例分析讲清基本概念与原理

对于众多的专业技术课而言, 课程内容的知识覆盖面一般都比较广,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各章节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讲清、讲透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本科生而言, 由于多数学生毕业以后并不一定会从事本专业的深入研究工作, 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不一定需要从理论上将专业技术问题分析得过于透彻, 更重要的应该是讲清基本概念与原理, 让学生牢记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并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印象, 让他们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一旦遇到需要进一步深究的专业技术问题, 也能够很快找到正确的切入点来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在激光技术的“调Q技术”章节中, 我们并没有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Q的速率方程理论分析与介绍上, 而是以各种调Q激光器的工作方式为例来重点分析其工作过程中的谐振腔损耗变化和相应的控制方法, 从而加深学生对激光器实现调Q工作的原理与过程的理解, 最后详细分析了调Q激光器的典型应用代表——激光打标机的整机系统结构、光路构成、各分系统的相互关系和控制过程, 通过形象的实例教学方式将相关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讲透。同样, 在“激光放大技术”章节中, 在简要介绍激光脉冲放大的基本原理与特性的基础上, 我们重点以用于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控制系统的我国的“神光”装置和美国的国家点火装置为例来分析激光脉冲放大过程的分束行波放大与合光过程, 借此以加深学生对脉冲激光放大器设计要求的理解, 同时也介绍了相关的前沿技术知识。

二、课堂案例密切结合教师的科研经历

案例式教学是专业技术课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如果教师能够密切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来精选课堂案例, 就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感受将相关的技术与理论问题分析得更加深入, 从而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驾驭课程内容。同时, 通过系统介绍科研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与彼此间的优劣对比、最优方案选取的依据、最终的研究结果等,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过程, 深入领会专业技术课的工程应用价值, 而且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 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在“激光振荡谱线选择”章节中, 针对“多层介质膜反射镜选择激光振荡谱线”这一方法, 笔者以自己亲自参与的、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全内腔绿光氦氖激光器”为例, 系统介绍了激光器543nm绿光谱线的振荡条件、膜系设计要求、科研过程与结果。而针对“腔内色散光学元件选择激光振荡谱线”这一方法, 笔者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色散腔选频612nm氦氖激光器”和大恒光电集团的“多波长可调谐氦氖激光器”为例来分析激光器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构成, 并与笔者自行研制的“全内腔微晶玻璃612nm氦氖激光器”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激光技术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 同时也体现了本课程专业技术课的根本特色。

三、关注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专业技术课的任课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可以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了解了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 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本学科的特点, 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地融入课堂, 渗透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之中, 从而达到优化课程体系、充实和修正教学内容的目的, 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超短脉冲技术”章节中, 我们系统介绍了皮秒、飞秒激光脉冲的相关应用知识和阿秒光脉冲的最新研究前沿内容。在“稳频技术”章节中, 在分类介绍激光器的各种稳频原理与指标的同时, 笔者结合自己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合作科研项目, 系统介绍了高稳定度微晶玻璃系列稳频激光器的结构与工艺特点, 并在激光器关键性能指标方面与传统结构激光器进行对比分析, 向学生系统传授了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所有教科书上还没有收录的微晶玻璃系列稳频氦氖激光器的相关知识。还在这一章节中结合国际计量组织推荐的“米”定义复现方法, 介绍了各种激光波长的标准谱线, 以此进一步突出稳频激光器在计量领域的重要地位, 体现本课程知识在激光应用领域的巨大作用。

四、注重交叉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

对大多数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发展而言, 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是目前一个主要趋势, 这也是新的学科增长点的培育与优势学科方向发展的重要源泉。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传授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激光调制与偏转技术”一章中, 教材系统介绍了各种电光、声光与磁光调制方法, 但对其应用背景的描述主要局限于教材中的通讯、调Q、锁模等应用。实际上, 激光的调制应用方法在微弱光电检测领域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这也是科研工作与工程应用实际中实现弱光信号检测的常用方法。因此,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各种激光调制方法阐述了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 强调指出对待测光信号进行主动调制是消除背景光信号影响的重要手段, 并简单介绍了相关检测技术和锁定放大器的基本知识与系统抑噪能力, 还附带讲述了另一种常用的激光调制设备——机械斩波器的基本知识。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 虽然在课堂上无法详细讲授微弱光电检测技术这一专业课程的系统知识, 但实际上已经抓住“抑噪”这一关键的工程应用背景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五、课堂教学内容的适度延伸是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手段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本科教学的课程覆盖面已经越来越广, 新增了许多必要的交叉学科甚至是跨学科课程, 这对于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确大有益处, 但在有限的总课时计划前提下, 部分传统的专业技术课程只能被压缩甚至取消。笔者自己在本科阶段曾系统学习了激光原理、激光技术、激光器件、激光电源四门课程, 在二十多年的科研工作过程中对于这几门课程知识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有很深的感触, 但目前光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普遍只安排了前两门课程, 缺乏系统的知识培训。有鉴于此, 笔者在激光技术课程各章节的授课过程中特别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适度延伸, 穿插讲授了一部分激光器件和激光电源的相关知识, 并结合本科生“第二课堂”活动的专题讲座系统介绍各种常用激光器的基础知识以及激光在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形式, 既可以局部弥补现有课程安排在教学内容上的不足, 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的锤炼有利于科研的进一步深化

如果简单地看待“教学”这一过程, 似乎只是将教师早已十分熟悉的理论知识经过整理后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教师每年的备课、授课内容虽有更新, 绝大部分仍然具有重复性。但实际上, 教学的锤炼也是一个教师知识的提炼与再发现过程, 可以产生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与技巧, 从而促进科研的进步。

2009年, 我系有一位博士生在课题研究中需要一支629nm的氦氖激光器作光源, 但由于该谱线的增益太弱, 整个国际市场上都没有可用的成品激光器出售, 仅仅是部分实验室在腔长超过一米的半外腔氦氖激光器上观察到了该谱线的微弱振荡, 同时还夹杂有高增益633nm谱线的激光振荡。为了解决激光器的有无问题, 开始我们试用了好几种传统的激光谱线选择方法都没有成功, 正是在激光技术的授课过程中, 笔者受到了“选频与选模技术”一章中“腔内法珀腔选择单纵模激光振荡”这一原理的启发, 提出了“腔内法珀腔选择弱谱线激光振荡”的独创构思, 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基于微晶玻璃腔体结构形式的全内腔629nm单谱线氦氖激光器, 输出功率达到了150微瓦, 而且腔长只有250mm, 这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交流课改经验 深化教学改革 篇3

活动中,柳州九中、梧州市第二中学、贵港市江南中学的科学技术教育创新实践者团队依次与活动代表分享了各自学校通用技术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直观、生动地呈现了这门实践性课程的育人价值。随后,桂林市中山中学教师庞四平、梧州二中教师罗卓艳分别执教了一节现场课《怎样创制一个转得最久的回形针陀螺?》《Arduino入门的研究》,引发了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创新实验项目学校校长、师生以及创新实验专业支持力量代表还在专题发言中分享了各自的创新发展经验和成长故事。代表们在参观近20所创新实验学校学生学习成果展以及柳州九中科学技术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时,对于各校学生自主研究、制作的各种实验作品纷纷拍手称赞,对柳州九中的实验室建设成果羡慕不已,交流氛围相当热烈。

活动期间,自治区教育厅基教处处长罗索对该学科课程实施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该学科在一些学校之所以能成为最吸引学生的课程,最核心的因素在于通过创新实施国家课程,落实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这样的课程实践,完全可以引领全区高中课改,成为推进高中课改的实施样本。各学科、各学校要认真总结课改经验,将其升华为理论成果向全区450多所高中辐射推广,使其惠及全区80多万在校高中生。他指出,新一轮课改调整正在征求意见,我区虽然是全国最后一个进入课改的省区,但是我们的观念不能落后,必须从为国家和民族未来培养人才的高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一大批具有综合素质,未来能参与经济、文化、社会各类国际竞争的一流人才。高中课改的课程设置,是经过教育专家、管理专家、科学家一起研究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我们必须坚定课改的信心,按照课改的要求,积极创设学校之间、教师之间交流、展示的平台,助推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把课开好,开出质量,开出水平。他表示,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学校课程建设及教师培训,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的创新实施。

据悉,我区自2012年作为全国最后一个省份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各高中学校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各学科课程和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推广典型,促进高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自治区高中课改15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及其创新实验、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专家指导组在自治区教育厅的统一领导下,自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分学科在南宁、柳州、桂林三地分别举办了2014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暨成果展示活动。为了开展好此次活动,各学科专家指导组在活动之前认真遴选优秀课例(包括高一、高二必修课和选修课、高考复习课),制订活动的详细方案,并组织各市县相关学科教研员、高中课改样本学校相关学科教师以及非样本学校相关学科骨干教师研讨和交流高中课改的先进经验,研究重、难点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全区高中课改明确了工作方向。

自治区高中课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高中课改不是可改可不改,但是部分学校还没有“睡醒”。举办此次全区课改成果展示活动,既是对过去三年课改经验的总结,又是深化课改意识的良好契机,希望各地各高中学校能借此活动,借鉴先进经验,反思自身不足,进一步明确下一步课改工作的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篇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有幸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惶恐!因为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教学实施的情况太多变,教学最终的结果也不能完全预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称之为经验,仅供探讨。

教学工作首要在教,教首要在师,师首要在表。教师的本职虽为“传道授业解惑”,但“为人师表”实为重中之重。

其一,做好表率。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日常行为、品德修养、职业素养,无不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黑板上整齐规范的板书,得体的服装体态,读书说话时的语气情感,与人交流时的姿态,微笑的面容,认真的态度„„尤其小学生模仿力极强,对老师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崇拜感,所以老师务必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其二,做到“四勤”。脑勤,多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口勤,对待学生不能简单粗暴,一棍子打死,要了解实情后,因人而异,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从正面或者反面举个具体例子,说明收到的效果)手勤,作业坚持全批全改,做到及时查漏补缺,避免差生得过且过;腿勤,做好学生的全职保姆,跟班要到位,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举个具体例子,说明收到的效果)其三,教学有方。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们性格迥异,且农村孩子留守儿童居多,隔代抚养普遍,其大多只能做好三管(管吃、管穿、管住),学习上则无能为力、听之任之了。老师这时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管理和教学,抓两头、扶中间,注重优生培养,加强差生辅导,(比如:我在)座位编排时可以优带差,全班互助,作业布置时可分层布置,增强优生能力,培养差生自信。

教学工作之根本在学,学之根本在学生。

首先,需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纪律严明的班风尤为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学期或者每年开学初,我都和学生一起讨论、修改,制定各种制度比如-----)严格遵守作息制度、请假制度、劳动制度、卫生制度、安全制度,严厉执行学习纪律,严肃处理违规违纪事例,既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又让学生获得“与班级共荣辱”的集体责任感。(如何执行制度)勤学上进的学风必不可少,“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再好的学生,也有倦怠的时候,不能一味训斥,矫枉过正,引起厌烦。对待反应慢的学生要多些耐心,不懂就训,边训边讲,学生被老师的声调、语气吓坏了,如惊弓之鸟,胆战心惊,貌似会了,其实脑袋已经懵了,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括)号可以不要,直接说例子,记得-------)因此老师要多表扬、鼓励学生,循序渐进,树立他们的信心,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其次,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课堂生机勃勃而非死气沉沉,则需潜心研究。我平常教学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设计好开场白。或设疑,引起悬念;或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或由此及彼,抛砖引玉;或讲述故事,激发好奇;或简笔绘画,导入主题;或游戏导入,点燃热情„„这样学生会获得最初的快乐,进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教师得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语言幽默风趣,出口成章,资料信手拈来,见解独特,切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养成一批书呆子。

三、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绘画、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资料,设计新颖、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不再感觉到学习是枯燥的。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心理学中说:“习惯养成教育,有时必须带有强制性”。小学生活泼好动是天性,自控能力差,知道该怎么做,就是无法控制,更无法坚持。贪玩、懒散,这些又导致他们课堂不认真、不爱动脑筋、不爱发言、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括号内交流时可否省去,如果后来要发表,可以保留,)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从点滴抓起。我是这样做的:(什么习惯加什么方法,习惯可以多,方法举一个就可以)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养成积极发言的习惯、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完整表述自己想法的习惯„„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养成学习的自主意识,自觉完成好每天的学习任务。

总之,我们力争做到教学有德,更要讲究教学有方,关键还是要根据学生特点、班级情况,从基础入手,从育人开始,逐步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在和谐温馨的环境中,在乐学乐教的氛围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大全) 篇5

走近名家创建生本课堂

———— 读《做会上课的教师》心得体会

贺江梅

我校近两周组织教师观看了彭兴顺是《做卓越的教师》,看后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以生为本”的课堂,即围绕一个目标,遵循三条规律,凸显七大理念成就高效课堂,这是我在《做卓越的教师》一书第四章里学到的一句精髓。怎样创建生本课堂,关键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学生学习的过程,有效地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之中,成为探索和发现知识的主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堂教学理念的认识,转变了教学方法,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有效地提升。那么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的着力打造。

1、夯实基础,不推空心磨。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要改变过去单一地只传授技能技巧的做法,要传承人类文化,体现人文精神。因此,在实施课改这几年间,我也总是在是否注重学生技能技巧上存在困惑。不强调讲授示范吧,学生作业进步不大,作业趋向涂鸦,显得幼稚;讲多了,容易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而今天,彭兴顺老师就这个问题也给我们做了一个明晰的解答。新课程教学好比磨豆子,其中“知识和技能”就是豆子,是基础性内容,没有了“豆子”就会推空心磨,“过程和方法”就是推磨的

技巧,没有这个技巧也推不出豆浆。这也就意味着:在绘画教学中,教师仍要讲清构图法则和用色方法;在欣赏课中,教师仍要讲授欣赏作品的技巧;在设计课中,教师仍要帮助学生理清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在技法的教学方式上,老师该示范的地方仍旧要示范,上出“美术味”

来。归根结底一句话,该讲的,该教的,必须讲,必须教,并且还要注意“教”法的多样化趣味化,这和以前市优质课比赛时黄老师所说的美术课要强调“学科本位”是殊途同归的。

课堂上,我总是将引导与示范相结合,该做的示范必做,可有可无的示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讲。基础好、能力强的班级可适时点出,基础差、能力弱的班级则必须示范,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电脑演示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教师亲身示范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教师精彩的示范直接了当,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再则,教师在亲身示范时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某些细节进行强调,这是电脑演示无法做到的。

2、引导欣赏,培养创新意识。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彭老师认为要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工作。同理,我认为美术课堂上,要实现学生从“照着画”到“想着画”的根本转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我常常在班上让学生相互分享、交流作品。学生非常乐于接受,并在“啧、啧”惊叹的同时不断进步,进而进行创作。

优秀习作的欣赏。我经常挑选同年级的优秀作品或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予以保存、整理,引导学生欣赏、观看,不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学生在欣赏身边同学的优秀习作中往往受益匪浅。

组内相互欣赏、交流。学生画到一

个阶段之后,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无法解决,单靠优秀作业远远地观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此时采取组内相互欣赏、交流的办法,便使学生近距离接触,交流,有些问题不需老师出马,学生便自行解决了。

多欣赏、学习课本上的优秀习作。对于教材上印刷的优秀习作,由于作品都是经过同步缩小或者由于印刷等原因,可能会与原作有出入,有的同学会

有疑义,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书中的作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

3、在互动中生成创新。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关系,因而强调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美术课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课程之一,更应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生成,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如:在学习《那一刻的我》时,我

和学生间搞了一个互动的小游戏,“我来比划你来猜”,老师和学生配合做出各种动作,学生来猜活动的内容。在生动活泼的互动中,我们感觉到了“那一刻的我”是如此的快乐和充满活力,在欢声笑语的游戏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又如在四年级教学《精美的邮票》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大屏幕,引出童话人物“豆豆”,在整个屏幕演示过程中,都是由“豆豆”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比如说,邮票的作用是什么?世界上和我国最早的邮票分别是怎样的?邮票很美,画也很美,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通过层层设疑,以及课件中“邮票绘制过程”的动画演示,学生精美的范画等等,通过教师的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互动交流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分组讨论决定,并自己动手尝试制作邮票,从中发现问题,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中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内在的求知需要

得到满足,为自我表现创新打好基础。

这种灵活、开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零距离接触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真正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位学生。这种充满兴趣与激情的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生发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

总之,通过本阶段的学习以及与大家的相互研讨、交流,更深刻的领悟了新课程生本课堂的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今后,我会一如既往的去学习,去反思,去聆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品质。

初中语文组教学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一、语文组简介

语文组有6名成员,教学经验相对丰富,是一支有朝气有活力的教研队伍。多年来,在市区教研室教研员的悉心指导下,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在全组

教师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了“实干、善思、乐学、共进”的严谨组风。

二、抓好常规落实教学

我们平时的常规教学讲究一个“实”。从“备课”到“作业批改”;从“课堂教学”到“听评课”,都讲求实效。

1.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落实到实处。每周一我们都上交我们周六周天在家精心备的这周用的教学案,教师本人拿着周一的精品教案上课。每周三下午我们都进行或教研组或备课组的集体教研活动,内容是梳理教学中遇见的问题,按计划说下周主备课的内容。过程中我们坚持“主讲制”,按计划一周每说自己分配的研究内容,具体是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课堂气氛的调动、文体教学重难点、作业设计、综合性学习等。

2.课堂教学。我们每位教师进课堂必须带课本、教案、合作成绩册《同步学习》,这是我们的工作习惯,更是我们对学生和课堂的尊重。我们课堂是开放的,领导和家长随时可以来听课,在这

里每一堂课都是教师们最优秀的课。

3.批改作业落实到实处。我们每个教学班有八十名学生,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做到全批全改,侧重指导学生书写的规范和作业格式的规范。我们批改作业的项目:《同步学习》、作文、周记、平时的默写等等,作为教研组长,每次在作业互评的时候,老师的认真敬业让我一次次感动。

4.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我们单元过关测试实行ab卷,期中期末质量检测使用的是区里的统一卷,每次测试我们教师都对本班学生进行试卷分析,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然后进行分层跟踪测试,在教学中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5.我们统筹安排好每学期各年段的语文活动课,形式有演讲比赛、硬笔书法赛、作文现场赛、专题手抄报赛、读书交流会、故事演讲会等。积极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项语文竞赛。学

生在多样的兴趣活动中不仅巩固、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也为今后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营造好学习语文环境

学习语文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从 “教室文化”到“走廊文化”;从“图书角”到“图书室”,都讲究精典。

1.教室和走廊都有学生书法展示专栏,每周都进行更换,从奖励制度上对学生鼓励,鼓励学生好好练字。我们还设有励志和好书推荐专栏,培养学生做一名有远大目标和理想的人,引导学生读好书。

2.在每个教室内都有图书角,这里是每班的学生捐的书,各任课教室先看一遍,然后组织进行捐书推荐会,我们给学生颁最佳图书推荐奖,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捐得的书是精典,过程中做好借阅记录,学期末做好发表作品的汇总记录。图书角给学生在校阅读开了广阔 的天地。

3.根据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我们举行一系列的语文活动。每年一届的端午节颂精典,节目形式多样,充分展示学生风采。清明节、中秋节、元旦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故事会,感受节日内在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4.用好学校的图书馆和市里的国学流动图书馆,在固定的时间段,让学生不带任何任务型的读好书,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在这个活动学生读书时,特别安静,从学生的周记反馈看,学生很渴望这样的读书时间。

5.家长参与课堂教育,我们学校有“请千名家长进课堂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契机,请我们的家长走进我们的语文课,来讲他们的故事。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拥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兴趣、爱好,他们讲授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更多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

验生活,学会生活。

四、业务进修与时俱进

在教师业务进修方面,我们学校有详细的计划:短期是每学年开学初都要进行校本培训;中期是每周一次教研组会、备课组会;长期是每学年要求教师读一至两本教学论著并写出读书心得等等。在学习的方式上我们讲究高效。

1.自主学习。教师每学期读一本至两教学理论专著,订阅报刊杂志,在教学过程中据需及时翻阅相关资料,关注优师名师研究心得,关注学科前言动态。平时自觉关注教科网信息,学习课改的先进理念。

2.组内教研。按学校规定,任课教师每学期执教公开课1至2节。我组教师的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研讨课,能手教师展示课开展的十分有效,课的主题研讨多样化,有写作类,有阅读教学类,综合性学习类,还有中考各个复习专题。扎实有序的听评课活动,使得大家在实践方面取得骄人的进步。

3.走出去。但凡校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我们皆尽可能全员参与,亦能做好返校传达工作。学校领导对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学校关注全省全国的教研活动,让我们的老师去学习,大大加快了教师的成长历程。

4.编辑好我们的《风翼文学》《青蓝杂志》《希望报》,在具体的实践中扎实自己的基本功,强化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把语文的魅力带给每一位学生、教师和家长。

总结: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只是我们平时坚持做的,谈不上有理论高度,只是希望我们这些做法能带给大家一点思考和借鉴。谢谢。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我十分荣幸,过去几年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读教材,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参与评课研讨,聆听

名师的课,把学到教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在这几年里我自己的教学也在不断的进步,下面就将自己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做法向领导和老师们汇报一下: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培养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认为如下几点是学好语文很好的途径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但我认为,课堂教学来得最快,也最直接。如果语文老师功底深厚,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同时又幽默风趣,课堂设计新颖、灵活。再辅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等,三、两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长期坚持做下去,学生会一直喜欢语文的。

二、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正确的读写姿势、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乐于诵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主动识字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 的习惯;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我让学生互评,这样增加了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和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了。

三、重视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载体。在每一节课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我把自己置身于读者的位置来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自己有哪些疑问,一一记下来。我想,我有疑问的地方,学生一定也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我尽可

能地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琢磨浅显、明了的方法教给学生。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

四、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朗读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是赋予作品以生命的过程。

训练朗读,要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

五、重视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于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学生的积累可以在课前5分钟展示、交流,展览学生的读书笔记,办手抄报等。

让学生有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六、重视作文教学。

强化单元作文教学:

每一单元的写作任务都是与单元学习主题相一致的,我们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在写作方法,表达特点,观察方法等方面要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为学生本单元的写作铺好路子。

进行作文系列化训练

想提高作文水平仅靠教材上的单元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系列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又一有效办法。

1、生活中的作文训练;

2、不同题材习作系列训练

初中阶段作文题材比较单一,一般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为主,会写一般的说明文,能写简单的议论文,还有一些想象的作文。教学中可设计一系列的作文,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设计《我的梦想》,《二十年后的我》,《假如

我会》,《有志者,事竟成》强化层次系列训练。

3、情境作文系列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创设写作情景,把孩子们内心的宝藏挖掘出来,从而激发他们本身具备的写作能力。在学生的写作热情被调动起来后,我鼓励学生投稿,试着发表自己的习作。我想,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变成铅字,无疑会极大地鼓舞学生写作文的信心。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一年级曹晓燕

我担任一班语文教学工作半个学年了,在工作中,我不断地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愧对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自己本学年的教学工作如下:

我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自身素质的提高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2、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上好每一节课。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自己上课做好准备。并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如:小学语文教师等,从而不断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充电”。

二、具体教学工作

1、打好汉语拼音知识的基础。

一年级一册的语文教学任务繁重,要求学生认对、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并且认识常用汉字313个,其中116个要求会写。这么大的学习量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长此以往,学生将对

拼读、识字产生厌恶,后果不堪设想。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通过学儿歌、顺口溜、“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要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所谓“字如其人”,看字就能看出一个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在课堂板书、给学生批改作业等方面给学生作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要求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健康。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所以在课堂上常常提醒学生“注意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3、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提高教

学质量。

一个班级23个孩子,智力和接受能力都各不同,面对孩子们的个别差异性,我努力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同时,与家长经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巩固率。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虽然注重了学生的学习,但是学生因为年龄偏小,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学生成绩并不理想。

2.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语言条理性,完整性,减少地方方言、口语。

作为一名教师,我也知道自身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会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地充实自己。下学期我将给学困生以更多的关注,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再下工夫,争取得到好的成绩!

今天有幸坐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

流教学经验,我感到万分的荣幸,感谢领导和校长们、老师们能给我这样一次机会。

回顾自己九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经验”存在,有的只是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方法,总之一句话要想取得好成绩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死教和活学结为一体”这和平时心血的付出是成正比的。其实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之为经验,算作上与老师们的探讨和交流吧。

一、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孩子们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比如去年我刚接住四一班以后,在师生很陌生的情况下,为了消除一部

分学生心中的恐惧,也就是害怕新老师知道自己的过去,我对全班同学说了这样一番话:“同学们,我很高兴今年能教你们的语文,早就听说咱们班同学脑子聪明,上进心强,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感觉到了,老师不爱打听你们的过去,我只看重今天,不管以前你表现怎样,那经成为过去,从今天开始,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我相信我们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的。”我的这番看似寻常的话,没想到却起了很大的作用,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主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乐于诵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主动识字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这几年我根据观察所得,学生的习惯养成最主要,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习惯,最主要得要让学生一天之内都要有学习的

自主意识,那就要每天安排我和班干部布置许多学习任务,这样一来班内中等学生、优生就会很自然的利用提前早上和中午来学校的时间去充分学习,也就更好的带动那些玩耍的学生,所以在外面玩耍的学生就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这样爱学习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总体成绩就会明显提高。比如每一次作文,我要认真指导学生修改草稿,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修改。通过评议,使学生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我让学生互评,这样增加了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和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了。

三、重视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于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步骤展开这方面的教学。第一步,我

首先抓住教材语文练习中的“日积月累”,通过记忆、背诵开火车、快速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积累的乐趣和收获。第二步,我送给学生一句话——“日积月累求真知”,让学生铭记在心,懂得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知识积累”的意识;第三步,围绕“日积月累求真知”这个主题,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建小词库,设计语文积累笔记,古诗笔记、开心小练笔等,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学生在活动中读读写写画画,收获不小。学生们很喜欢这些活动方式,现在不少同学在家里也自主创设一些积累笔记,兴致勃勃地拿给我看。我平时也注重一些优美词语、成语、古诗、言语、俗语、警言佳句等等,归类进行整理成册,同时一有时间我就让学生进行整理、背诵。我想,只要我们教师都用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积累,那么学生的语言就会越来越丰富起来。

初三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篇6

林茂兵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让我代表初三年全体语文教师感言,我感到无比荣幸、无比激动,我知道这既是教研室对我校的台爱与信任,在这么多行家里手面前夸夸其谈,我是战战兢兢,生怕怡笑大方。如果我的讲话有什么不妥,敬请各位多多包涵。

现在的语文教学工作,我们深感苦恼,天天忙着钻研教材资料,忙着改作业,批作文,忙着抽查默写、背诵,忙着督查周记、课外阅读;忙着出试卷改试卷,忙得天昏地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成效往往令人哭笑不得,要想把学生的成绩提高到100分以上,更只能悲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查阅了2013年福清中考语文成绩:100分以上的只有35人。不了解情况的家长就指责,孩子数学外语都上了100分,却没能考上一中,就是语文拖了后腿。身为语文教师听了这话心里真不是滋味。但难过之余,我们要虚心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认为语文教学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呵护,要以高超的艺术去浇灌,更需要教师个人魅力的释放,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这块园地才会如漫漫寒冬孕育后的花圃,芳香四溢、光艳夺目。我校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三点:第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是狠抓学生的习惯培养;第三是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着重在阅读与积累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这里我只谈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点滴尝试:

一、不断赞美,让学生爱上语文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这是比较简单的事,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这就是一种挑战。如何才能使学生喜欢语文呢?

每学期开学,我都要来个思想总动员。目的是赞美语文,让学生重视语文,爱上语文。动员的途径有:国旗下讲话,入学教育,各类语文学习活动,都会渗透这种思想。如有一次在书香满校园的读书活动倡议大会上:我充满激情地对全校同学说: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浩浩乎如大洋兮,它涵盖宇宙万物,囊括心灵情思。它太丰富、太精妙了。难怪古人只学语文就可拥有治国之才。腹有诗书气自华,使我们脱胎换骨的就是语文,它可以使粗野变得文明,卑贱变得高尚,无知变得博学,庸俗变得幽雅.并且语文知识是我们从事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学习语文真是太棒了!在语文老师的不断赞美中,学生慢慢的对语文产生了景仰之情。

二、旁征博引,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如果我们只拘泥于语文教科书,只在这个小范围里绕来绕去,那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教语文,我们只会将学生带入一片沙漠。语文老师不一定要学富五车,但一定要善于旁征博引,要能引领学生走进一片更广阔的语文天地:那里有鸟语花香、高山流水、金戈铁马、轻吟浅唱,学生在这样的境界中,会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我们曾分工合作收集生活中的一些语文知识。有的负责收集五十条广告词,有的负责收集五十个精妙的网名、店铺名。有的负责收集经典的对联。然后订成小册,印发给大家欣赏。每学期至少要上一堂展示生活中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学习课。

生活是个鲜活的大课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语文老师有一双慧眼,就可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这样不但教给了学生语文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到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呆板、单调,而是妙趣横生。

三、着重表达,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说,是课堂上最主要的传授知识的途径,所以老师的语言艺术很重要。说话若一调到底,平淡无奇,势必使学生身陷枯燥乏味的苦海而怨声载道;若说话抑扬顿挫,文采飞扬,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落实这一点,教导处的工作力度也很大。每期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把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作为评价一个语文老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确实,充满着情感的语言,会宛如一曲动人的歌,飘入耳帘便驻留于心,难以忘怀。谁又会拒绝动人的乐曲,拒绝进行美的享受呢?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了语文。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带情感的语言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的。

四、匠心独运,让语文课堂异彩绘呈

很多老师上课,总是老套路:先介绍写作背景,然后解决字词,朗读课文,再划分段落并逐段分析,最后归纳中心思想,千篇一律。那种毫无创意的课怎能激起孩子心底的波澜?怎能拨动孩子智慧的琴弦?打个浅显的比方,我们吃早点时如果每次都是啃馒头,你会不会生厌?吃早点都要换换花样,更何况是我们鲜活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篇7

一、在行为操作中渗透基本交流活动经验

操作是基本交流活动中的重要一个方面, 也是基础环境, 不少教师曾经提出了行为操作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的确, 不少数学思想、数学原理都需要通过行为操作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不少学生在具体的行为操作中仅仅顾及自己, 有的学生甚至无法独立完成, 这个过程中就是缺少了交流活动。这里的交流活动, 既包括教师与学生, 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比如在复习“小时、分、秒”这一课内容的时候, 我让学生们将我带到课堂上的钟摆, 进行操作模拟, 在这个过程中, 我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来巩固知识内容。首先, 我将钟摆拨了时间, 让学生回答, 通过师生交流, 学生们巩固知识点, 随后, 我要学生上讲台来, 自己拨了时间, 让下面的学生进行抢答。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方式, 学生们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中, 复习了内容, 也巩固了知识点。

二、在探究合作中强调基本交流活动经验

最新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探究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也是近年来不少一线教师探究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不少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其成长过程中, 始终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 所以对于探究合作的观念比较淡薄, 即便有的教师有意识地希望通过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但是收效甚微, 不少学生由于在整个探究合作的过程中, 缺乏一定的交流, 使得探究合作课堂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认识几分之一”这一小节知识内容的时候, 我让学生们开展探究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 并且相互出题, 题目可以涵盖生活、涵盖教材内容。在这样的宽松的氛围中, 学生们言无不尽、不亦乐乎。比如有的小组将一张白纸折成很小, 然后根据白纸的褶皱, 要求其他小组成员回答几分之一。有的学生直接到黑板上进行绘画, 画出一些对称的图形来, 让其他学生猜测几分之一。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协作, 一起出题或者一起解决问题。通过在探究合作中的交流, 他们再不认为数学是一门生硬、晦涩的学科, 而是认为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三、在思维开拓中提升基本交流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什么?我认为是思维开拓, 通过一些数学思想、数学原理的教授, 让学生感受数学美, 感受思维开拓带来的成就感, 但是仅仅这些是不足够的, 我认为数学学科也可以像人文学科一样渗透一些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 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和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 交流活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让学生对学习有了信心, 对于很多数学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比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的时候, 我在卡片上除了一些题目, 在回答、复习相关题目的时候, 我要求学生们如果产生疑问就要立刻提出。比如有的学生基于13/12+1/6的算法产生了疑问, 这时候, 我引导学生们自己先探讨, 随后跟我一起讨论:分母不同的时候, 我们如何进行相加?并且鼓励平日沉默寡言的数学后进生积极回答问题, 经过这样的基本交流活动的进行, 学生们从此养成了大胆质疑的习惯, 这对于他们梳理自信心以及探究精神都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 数学基本交流活动经验, 是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的焦点和精髓所在, 也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石。在渗透这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时候, 教师应该打破传统观念, 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 相信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数学基本交流活动经验的渗透, 有效的教学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张卫星,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及内涵, [J], 辽宁教育, 2012年11期

[2]施慧敏, 伴随基本活动经验畅享数学课堂学习——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基本活动经验的利用与积累, [J], 新课程 (小学版) , 2012年7期

重视语文教学的语言交流 篇8

20世纪,教育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点仍被人们认同。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斯大林说:“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的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分内的责任。”

伟人的言论均强调了语言在交流、交际中的作用。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怎么能达到让学生掌握这个交际工具的目的呢?

一、缺少交流的语文课堂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的交流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即使有讨论,也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垄断了语文课堂的说话权。随之就有了阅读垄断、认识垄断、鉴赏垄断、感悟垄断等,语文课成为一些教师灌输知识的“一言堂”。本应充满生命激情和思维活力的语文课堂,却往往因为话语垄断而成为一潭死水。

现在,仍有很多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敢、不善交流,被动或主动放弃对话的权利,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是只有内才而没有口才的学生。

对于我们的国语——汉语,我们还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至少在口语交际方面没有对学生作出具体、严格的要求。尽管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口语交际教学有了促进作用,但没有严格的考试制度、评价制度,仍使口语交际停留在表面工作上。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再熟悉不过的例子。

小莉文静、谦虚、勤奋,在小学的六年中,她一直都是教师的好学生,父母的乖乖女。但刚踏进重点中学校门的小莉已经明显地感到不适应新教材和新教法了,新的语文老师对她的评价是不能在课堂上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英语老师更为她是否能掌握好这门外语而担忧,因为从未见她在课堂上主动发言。

像小莉这样的学生我们还见得少吗?他们静静地听课,从不为争着回答某个浅显的问题而把手举得高高的,也不会为了炫耀自己而回答教师提出的难题,他们总是一言不发,静静地听同学说,听教师说,既会因同学的错误回答而淡淡一笑,也会因自己的想法与教师的讲解一致而会心一笑,但是决不参与交流,仿佛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不都是夸他们懂事、听话、老成吗?不都是觉得他们很省心吗?教师的评价误导了像小莉这样的学生,为了博得教师的好感,他们主动放弃了发言的机会,长期下去,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受到了限制。

我们看到,有不少学生不能完整、准确、流畅、生动地叙述一件事,我们还看到,学生很难就身边的人和事、国内外的时事发表一己之见。尽管我们对这种现象十分不满,可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又做了哪些努力呢?

由于缺乏应有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善思考和辩论,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放弃理解和影响自己周围世界的打算,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语文课堂上的交流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口语交际能力,整合了听与说,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交流策略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和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自主是交流的个性张扬,合作是交流的组织形式,探索是交流的主旋律,创新是交流的精华所在。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材料和机会,帮助学生实现交流的成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享受“一吐为快”“我口言我心”的精神愉悦感,并由此提高交流的能力。

语文课堂要讲究交流艺术,使学生想说、能说、多说,“言”思泉涌,口若悬河;若搞“一言堂”,堵塞课堂交流的渠道,学生则不敢说、不会说,就会“言”路不畅,噤若寒蝉。因此,语文教学要营造交流型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思者”“问者”和“论者”,使他们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学会表达,学会运用。

如何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呢?

1.转换角色

教师是学生探索知识的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和参与者。在组织和指导交流时,教师要把自己摆在一个与学生共同发展的位置上,而不是权威;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当好主导角色。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打破束缚学生的所有枷锁,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学生理所当然地应该尊重教师,教师也应尊重学生,因为师生在人格上、在知识面前是平等的。教师放下了尊者的架子,享受与学生平等对话所带来的自由轻松,教育教学活动就会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比如,学习一篇新课文,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并展开学习,然后让各小组介绍学习所得,评议哪个小组制定的学习目标有深度、有意义,哪个小组的学习收获最大。如果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过于浅显或偏离了教参要求,教师可以适当引导,提出建议,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确立最合理的学习目标,从而充分利用好课文资源。

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没有因为学生知识水平的有限而降低了学习目标,而且整个学习过程就是语言交流的过程、思想交流的过程。当然,这其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组织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2.因材施教

这里的“材”,一是指教材,二是指学生。

课改以来,教师观摩的语文课都少不了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否每一节语文课都得这样上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每篇课文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有的适合分组讨论,既开阔视野又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有的适合朗读感悟,既训练朗读,又尊重个人感受;有的适合独立思考,既可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又能培养归纳整理的能力……因此,不同特点的课文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宜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发学生语言交流的欲望。

另外,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的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滔滔不绝,引来教师、同学的喝彩;有的是不得要领、离题千里,引来嘘声一片;更有甚者是支支吾吾、不知所言,使全班陷入尴尬。因此,为了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的个人提问要因人而异,小组讨论也可设置不同层次的话题。学生在交流时,如有表述不清、内容不全的情况,教师应以插问的形式提供帮助,让学生更有信心说下去。插问的话语应顺着学生交流的语境提出,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和语流,简短明快。插问还应带有暗示、启发的成分,具有亲和力和鼓励性,以免学生难堪。学生在发言中途“卡壳”时,教师要用片言只语搭桥“链接”,从而使交流“柳暗花明”。

真正的交流,必须是双向互动的,它可以从语言交流达到精神交流的境界。从前的课堂是教师说,强调学生听,学生听久了就不耐烦了,教师受到学生情绪的影响,也不再说得兴致盎然,这种单向的交流不可能达到精神交流的境界。现在的课堂则强调学生说。谁来听呢?那当然是教师和学生了。首先,教师要耐心聆听学生的发言。学生发言顺畅、精彩时,教师可以穿插“说得真好”“真不错”等简短的评语,或以微笑、点头的体态语给学生的发言以鼓励;学生发言有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教师的这些反应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发言是有价值的,教师已经听懂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另外,教师以自身的示范教会学生学会聆听发言,学会尊重同学,引导学生之间从思想上的沟通达到精神上的交流。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通过创设交流型的语文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问者”“论者”,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定能提高语文课的实效性。

三、交流无处不在

由于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每节课的教学目的不同,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语文课都作为语言交流的训练课,因此,要达到提高学生语言交流的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在课外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的机会。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如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专题活动成果交流等。这些活动需要学生花1~3周的时间做准备,因而每学期不宜举办过多,但这些活动对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提高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让学生走上讲台

每周选一个相对固定的活动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或讲解课外收集的古诗词,或谈谈一周国内外的时事要闻,或介绍名家名篇,等等。

3.把写作业、批改作业当成一种语言交流

要让学生明白书面作业也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形式,教师对作业的批改使这种交流成为双向的。要提高这种交流的质量,学生要认真写,写自己真实的学习收获,教师要用心改,并写出指导性的批语。教师看到学生的作业就像看到学生本人,学生读到教师的批语就像听到教师的谆谆教导。这种交流虽然是文字上的交流,却能拉近学生与教师情感上的距离,为师生的口语交流打下很好的基础。

学生渴望愉快地学习,渴望获得成功。交流型的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过程,而且是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形成过程。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交流,努力为学生创造语言交流的机会,让语言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第一项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福灼.语文课程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墨,欧阳芬.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上一篇:贵阳市野鸭中学2011年国防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个人简历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