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名著导读(精选8篇)
泰戈尔一生共写有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8篇短篇小说,20个剧本。虽然他的创作具有多方面的成就,但他是通过诗歌而扬名世界的,早期的诗歌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清新优美,1913年,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东方人第一次获此殊荣。后期的政治诗密切配合现实斗争,为他赢得了“爱国诗人”的称号,他深深地植根于民族艺术的土壤,大胆吸收外国的诗歌营养,开辟了印度诗歌的新天地,人们尊称他为“诗圣”。
早期的故事诗大多来源于宗教传说和民间故事,宗教传说包括佛教、印度教、锡克教的故事等,作者对这些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再创造。中期的《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最著名的一部诗集,“吉檀迦利”是“献诗”的意思,即献给神的诗,诗集的主题是敬仰神,渴求与神的结合。颂神诗的形式在印度古已有之,但泰戈尔的这部诗集,它的内容与现实是紧密结合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探索和追求。晚期的政治抒情诗,逐渐改变了以前的改良主义情调和神秘主义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生辰集》第10首被认为是泰戈尔一生创作的纪念碑,泰戈尔在这首诗中提出的中心问题是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问题,他以此为标准总结评价了自己一生的创作。
中学语文教师往往重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教学模块, 忽视或不够重视“名著导读”模块。有的学校听命于高考指挥棒的指使, 为了能够替学生节省时间, 以自己的咀嚼代替学生的阅读, 把名著制成“压缩饼干”喂给学生, 把高中阶段必读的十部名著浓缩为一张讲义, 分别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对应的典型情节几个方面阐述, 学生只要把讲义上的内容背出来, 就可轻松应对考试, 导致了名著阅读走向不读原著也能做好名著题, 读了名著却未必能做好名著题的怪圈;或是由于老旧思想和功利思想, 认为名著多为大部头著作, “导”的过程很费时间, 效果又不显著, 只做粗略处理, 一点一说, 学生读一遍了事;或是即使认识到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但仍然导不得法, 以讲代读, 错把课外自读当作讲读;稍好一些的学校倒是建议同学买买书, 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更有甚者, 教师自己没有读过作品, 也不愿花费时间去读, 或是干脆把这一环节略去不提, 听任学生盲目阅读不加指导, 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方面, 因“快餐文化”的裹挟, 社会浮躁心态的影响, 学生阅读变得功利性极强, 很多学生难以静下心来阅读一两本名著, 他们大多专注于阅读那些插图丰富、情节轻松、思想浅近的易读书刊, 而不愿亲近那些思想丰厚, 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挑战性的名著作品, “快餐文化”占据了他们的阅读视野, 他们只看缩写本, 只看“名著简介”, 甚至只看老师整理出来的讲义。这些都使语文新教材的“名著导读”模块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思考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初衷大打折扣。
面对如此种种, 怎样利用语文这块阵地, 改变当前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 让学生的阅读回归经典, 提高文化品位, 积累人文素养, 使他们能在困境中自拔, 得意时淡定, 我对名著阅读教学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毫无疑问, 高中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 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 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 让学生适应并热爱名著阅读, 激发高层次阅读兴趣, 把学生带入名著世界, 是“名著导读”的首要任务。学生一旦对名著阅读发生兴趣, 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提高求知欲,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首先, 对学生讲明名著导读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阅读名著对语文学习和自己终身发展的积极作用, 让阅读名著成为每个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的必修课。
其次, 大胆地尝试利用电视、电影及网络媒体来为名著阅读“造势”。我在教学中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播放电视热播的名著变体——“百家讲坛”之于丹《〈论语〉心得》、四大名著电视剧等, 课前讨论网络中关于某些名著的热门话题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 促进了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体验, 紧扣了学生心理, 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
最后, 举办有关名著阅读的一系列活动。比如成立班级图书馆, 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带到班级交换阅读, 设立专人负责, 肩负保管和登记借阅情况;举办“我爱名著”读书推介会, 让学生轮流上台推荐, 作简短发言, 言明推荐的理由, 学生则在笔记本上写上推荐篇目的名字, 所有推荐的篇目都上交, 装订成册, 一本学生推荐而产生的“经典书目”就诞生了;还有举办“我爱名著”读书征文比赛, 优秀作品推荐到杂志和报纸上表;还有举行“读名著讲故事”比赛等,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挖掘诱点, 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这些活动, 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 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 检验他们阅读的效果。
二、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 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 我们只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名著的海洋, 让学生在名著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否则“名著导读”这一模块就只能流于形式, 浮光掠影。
我认为对名著的阅读, 读书之前先翻翻前言、后记和目录, 对书的背景、作者和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略读为先, 精读为后。但略读不是为图热闹而阅读, 为完成任务而阅读, 一定不能贪多, 分量不宜太重, 否则很容易流于走过场, 生吞活剥。应告诉学生要运用从语文课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 不必拘泥于高考考什么, 灵活性大些, 功利性小些, 故我跟学生说读名著无需像读教材那样, 没必要正襟危坐, 也不需要整块时间, 只是以略读的方法浏览, 随意获取一定的信息, 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而要前后贯通, 了解大意。再对文章从部分到整体, 由整体到部分, 反复研读, 了解重要的情节和典型的人物, 最后通过对语言的品味, 构思的揣摩, 进而把握名著的内容、艺术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从而获得知识, 受到情感的熏陶。
当然阅读的形式不仅于此, 我们还可以利用上课前和下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大声朗读名著中精彩的段落, 做简单的读书笔记, 复述文章梗概等等。也可在课外活动中, 组织学生举行读书交流会, 谈谈阅读体会, 交流阅读心得等等。总之, 教师的指导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 以达到引导学生认真自读、让名著阅读发挥最大效用为目的。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 一篇文章读完了, 总会有所感悟, 有所体会, 若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 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写读书笔记, 摘录名著中精彩的段落或语句, 写自己独特的感悟, 对作品进行质疑、批判等, 可以写摘要、做批注、列提纲, 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等, 都是自主阅读名著的好形式。甚至我们还可以根据江西有一道高考语言综合表达题的特点对名著作品进行再创造: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我们每学期可以利用作文课至少安排三到五次这种专项训练, 既可以展示名著阅读效果, 又能调动同学们进一步的阅读积极性。如指导学生把《论语》中的一些片段改成一篇小的记叙文, 给《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来个新的结局, 在各种类型的写作中, 学生既丰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对原作的再创造使他们更易于感悟语言大师们驾驭文字的高妙。因此, 养成写阅读笔记的习惯对学生的阅读关系重大, 它将直接培养学生将名著阅读中的精华融会贯通到语文学习中, 逐渐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某一部伟大的作品, 更好地提高阅读的效果,
阅读, 是伴随人一生最主要的获取知识的认识活动, 引导高中生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显得很重要。名著导读教学模块引导高中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书籍, 穿梭古今, 漫游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 不仅能极大地扩展学生的精神生活面, 而且也可以涵养他们的性情, 健全他们的人格。那么, 重视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势在必行, 也亟期有更多的杏林同仁引起重视, 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让名著导读教学有一个成熟而有效的教学模式, 为名著导读教学寻找到一片“晴朗的天空”。
摘要:当今时代, 是一个“速度”时代, 成年人为生活奔波忙碌;中小学生则疲于应付功课学业。生存竞争的压力中, 多的是匆匆的脚步, 人们已然没有时间慢慢品味文化经典与文学名篇, 读书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追求, 正应了马克·吐温颇具调侃意味的话:“所谓名著, 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都没有读的东西。”然而作为高中生的语文学习, 更需要广泛而富有成效的课外阅读, 于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提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 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 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 读好书, 读整本书,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 (五部以上) 及其他读物, 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设计这一模块, 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接触人类精神高端, 以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引导他们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涵养他们的性情, 健全他们的人格。
【关键词】 名著阅读 名著导读 兴趣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2-085-020
阅读名著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下称《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是,在现实中,看着动漫长大的一代,与名著的距离那么远,如果没有人给他们阅读指导,他们是不可能激发对名著阅读的兴趣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呈现在他的面前的问题,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在无组织、未分化的状态。所以,即便我们的教材(这里指的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每一册后都列出这个学期要读的名著,我们教师非常认真地布置学生去阅读,但收效甚微。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导读”显然是非常的重要的。这里的“导读”指的是在学生没有接触或没有深入接触到名著之前,对其进行阅读上的指导,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把握作品内容,体会作品的精髓。《课标》中要求“加强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这也是我们深圳市龙岗区初中语文要设计“名著导读”这一新课型的初衷。
下面我以《昆虫记》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名著导读的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众所周知的,关键是如何引起其兴趣。名著中所描写的生活体验大多与学生的现实体验相差太远,让他们产生阅读的困难,甚至对经典望而生畏。所以,我们必须将名著传递的生命体验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对接,并且丰富其生命体验。这样,名著在他们看来,不再是高深莫测,而就在现实生活中亲切可感的。为此,我为《昆虫记》的导读课设计“情境导入”,通过播放“夏夜的虫鸣”,并以“猜猜,都有哪些声响?”导入,学生浮躁而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通过静心聆听虫鸣,自然而然就进入“昆虫世界”中。紧接着,我说:“有一个人,他能听懂昆虫的心声,并且把他观察到的昆虫的习性、生活等写成了书,这就是《昆虫记》。”这样,学生既进入了情境,又初步对《昆虫记》这本名著有所了解。
二、让学生知道,名著读什么,该怎么读
名著读什么。我认为是读人物,讲了哪些事,人物有什么特点。在《昆虫记》中,就是读昆虫,即通过写了哪些昆虫,写出其什么特点。
不过,这样的问题似乎适合应用在篇幅相对较短的著作中。名著一般都是鸿篇巨作,即便《昆虫记》(精选版)也有二十多种昆虫,所以,一定要精选代表性的文段。这样,才能在我们的有限课堂上,达到窥斑见豹的效果。在精选《昆虫记》的文段时,我注意到作者法布尔总是带着一种欣赏的角度,细致去观察,他笔下的昆虫往往让人感觉趣味无穷。又因为他在撰写《昆虫记》时,既体现对科学真理的执著追求,又体现出浓浓的人文情怀。所以他的作品不仅带有趣味性,还带有科学性和文学性。而法布尔却能把它们和谐地统一在《昆虫记》这部著作里,使作品显现出独特的魅力。为了让学生把握《昆虫记》这三个特点,我特意找了“圣甲虫搬运粪球”,“蝉和蚂蚁”,“螳螂捕食”这三个片段,让学生分别感受《昆虫记》趣味性、科学性、文学性的特点。
精选的篇目找到了。接下来还要让学生掌握该怎么读。学生如果在阅读中,光停留在表面的信息,或满足感性言说却没有心得思考发现——即思维的提升,他一定会产生厌倦感。为此,我采取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方式,一步一步让学生感受《昆虫记》的独特魅力。我通过播放“圣甲虫搬运粪球”的视频,让学生对其观察到的圣甲虫进行描绘。学生观看到圣甲虫笨拙又执着的情态,个个忍俊不禁,在描绘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动作,然后我趁机出示法布尔的描写,让学生进行对照,从而学生感受到作者的观察力非凡,能把不起眼的昆虫描写得饶有趣味。通过“蝉和蚂蚁”的故事与《伊索寓言》中的“蝉和蚂蚁”故事的对比,突出《昆虫记》作为科普著作,是作者以求实的精神再现了神奇的昆虫世界。我再通过“螳螂捕食”这个片段,让学生对其中精彩的描写作点评,把赏析的主动权交与学生。学生在勾划精彩的句子、精妙的词语中,感受到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通过我的相机点拨,学生感悟到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也体会出他对螳螂善于运用“心理战术”捕捉比自己个头大的猎物的惊叹——这充分显示出作者的高超的文学性。
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孤立地给学生讲阅读的方法,而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渗透了能力的训练,比如对故事的概述能力,对精彩片段的赏析品读能力等。相信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导读,会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进行运用。
三、感悟名著“名”在哪里
这其实是教师进行“名著导读”教学的前提。我们不仅仅要了解该名著的内容、特点、地位,还必须熟读名著,理解名著的精华,甚至对名著有一种膜拜、敬畏之心。那句话说得好,教师要有一缸水,才能给学生一瓢。如果教师自己也是静不下心来好好地读读名著,只是照本宣科,就不可能让学生有所触动,受到良好的阅读影响,教师带给学生的不应是干巴巴的教参上的文字,而是触动灵魂后的肺腑之言。
我在上《昆虫记》导读这一课之前,用了一个星期左右,把全书通读了一遍,不放过当中一个文字的解释,对于作者的生平、言论,也都一一了解。我为作者法布尔细致的观察、精彩的描写拍案叫绝,为法布尔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对渺小生命的关爱精神所折服。我觉得,导读中不仅要欣赏当中的精彩片段,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精神。
在介绍作者这一部分,我特意对他作为“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观察研究昆虫的科学家”这点,作了补充:“你们撕裂动物而我研究活体;你们把它变成悲惨而可怜的物体,而我使它变得可爱;你们在拷问室和解剖室工作,而我在蓝天下观察,倾听知了歌唱;你们用细胞和原形质做化学实验,而我在昆虫高尚的行为中研究它们的本能;你们窥探死亡,我观察生命。”(《昆虫记》)让学生充分体会他与当时的科学家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具有一种人文情怀。法布尔的生平比较曲折坎坷,我把他的生平编成了整齐、押韵而精练的几句,特意突出其执著的精神:
自幼家境贫寒,
长大自学成才,
甘与昆虫为伴,
著有巨作十卷,
已是誉满全球,
年过古稀,
初心不改,
依旧独恋——“荒石园”。
在学生深情朗读完以后,我忍不住补充:老师翻阅《昆虫记》,了解到法布尔的生平的时候,脑海里想起了BEYOND乐队的《海阔天空》:“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未放弃过心中的理想……”法布尔一生困窘,受过讥讽与偏见,但他把自己看作是一只昆虫,昆虫为了自身或种群的生存,顽强地与自然界进行斗争,而法布尔为他的科学研究和文学事业孜孜拼搏,直到迟暮之年,他的作品才为世人瞩目,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一席话,学生无不为法布尔的伟大所动容,相信他们在课后阅读《昆虫记》时,不仅仅是追逐昆虫的故事情节,感受当中的神奇,而能体会文字背后有作者的细致的观察、执著的追求、拳拳的关爱,从而更能体会作者的人文精神。
名著导读作为一种新的课型,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空间,比如,针对不同题材的名著,课型在具体设计如何变化。又如是否可以在上课前设计这样的环节,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你想在书中了解到什么?”等等。总而言之,让名著在学生心中重现魅力,归根到底需要的是老师提高自我的素养,对名著用心体味,更对学生作为独立自由的灵魂的关爱。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董蓓菲.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法布尔.昆虫记[M].陈筱卿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一、《爱的教育》
1、原名:《心》
2、作者:德?亚米契斯(意大利)
3、体裁:日记体小说
4、内容: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全书100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恩利
科的日记;恩利科父母教子篇;老师讲的九则故事。
5、艺术特色:流畅优美,朴素清新。
二、《繁星》《春水》
1、作者:冰心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艺术特色: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
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三、《伊索寓言》
1、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
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2、内容提要:内容十分丰富,影射社会现实;批评为富不仁;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要尊重自然规律,讽刺好逸恶劳等。
3、艺术特色:篇幅短小,寓意深刻;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鲜明。
4、精彩点击:《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赫剌克勒斯和财神》《蚊子和狮子》《鼹
鼠》等。
5、流传谚语:“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
四、《童年》
1、作者:高尔基(苏联)
2、体裁:长篇小说。《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在人
间》和《我的大学》。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
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人物形象:
(1)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2)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3)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
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五、《鲁滨孙漂流记》
1、作者:笛福(英国)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不甘平庸,一心向往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
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历尽艰险。有一次,风暴将船打翻,鲁滨孙只身漂流到一座荒岛上。在荒岛上种地,驯羊,还搭救一个野人,为他取名“星期五”。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4、人物性格:鲁滨孙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5、人物的社会意义: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韧性格和英雄本色,体
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在西方,“鲁滨孙”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
6、艺术特色:小说有着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显
得亲切、真实,情节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六、《昆虫记》
1、作者:法布尔(法国)
2、异译名:《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3、卷数:十卷
4、内容:介绍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使人们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
5、艺术价值:《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
调轻松诙谐,昆虫在作者的笔下,都赋予了人的性格。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七、《朝花夕拾》
1、作者:鲁迅
2、书名含义:早上的花,晚上捡拾起来。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文章。
3、体裁:散文
4、内容简介:这本回忆性的散文集收集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都
是回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文字中透视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5、精彩点击:《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二十四孝图》等。
八、《骆驼祥子》
1、作者:老舍
2、体裁:长篇小说
3、故事梗概:祥子来自农村,如同骆驼一样健壮,坚忍。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拉洋车,原本想凭借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最终以惨败告终。
4、人物性格:
祥子:起初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后来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
弃的行尸走肉。刘四:残忍霸道
虎妞:大胆泼辣、有些变态
5、主题:小说无情地批判了那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6、艺术特色:运用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
小说洋溢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
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大熔炉里,保尔经受住考验,即使在双目失明下,仍然不向命运屈服,毅然拿起笔,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最终践行了自己为理想而献身的诺言。
4、艺术特色: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5、保尔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
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十、《西游记》
1、作者:吴承恩(明)
2、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3、精彩情节点击: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
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
4、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
取经。
5、孙悟空形象:
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②出世:仙石化成。
③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
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
④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
6、猪八戒形象:
①身世:原是仙界天蓬元帅,因醉调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脸的模样。
②性格: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忠勇、善良、勇敢、知错就改、淳朴憨厚。
7、艺术特色:
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8、资料链接:《西游记》的影视剧版本较多,其中以杨洁导演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
最为成功。蒋大为演唱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风靡全国。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形象深深地扎根于观众心中。
十一、《海底两万里》
1、作者:凡尔纳(法国)
2、体裁:科学幻想小说
3、内容:《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科幻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第三部是《神秘岛》),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尼摩是一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后被阿龙纳斯发现。
4、艺术特色:(1)构思巧妙,情节惊险。(2)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
5、资料链接:凡尔纳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十二、《名人传》、作者:罗曼?罗兰
2、体裁:传记
3、内容: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
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4、价值: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名人传》却使我们看到了三
位名人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痛苦、挣扎和矛盾。它告诉我们人生是艰苦的,生活是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名人传》就是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5、主题:三位伟人的经历和成就验证了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
6、资料链接:
⑴贝多芬,德国音乐家,著名作品有:《英雄交响乐》、《命运交响乐》、《欢乐颂》等。⑵米开朗琪罗,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著名作品有:《大卫》、《创世纪》等。⑶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著名作品有:《复活》、《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等。
十三、《水浒》
1、作者:施耐庵(明)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
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众多草莽
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6、思想意义:
⑴《水浒》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理想,不论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都一般儿哥弟相称,不分贵贱高低。
⑵《水浒》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真理。
7、人物性格举例:
⑴鲁智深和李逵性格对比
相同点: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暴躁。
不同点: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⑵林冲和武松形象对比
相同点: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不同点:林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但受高俅陷害,不得不逼上梁山,是上
层人物的典型。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个下层侠义之士。
8、精彩情节点击:
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宋江三打祝
家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等。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
9、艺术特色:
⑴结构上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
川汇海,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后,写他们归顺朝庭,走向失败。⑵语言上用的是古白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塑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10、资料链接:
⑴塑造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将 ⑵全书一百二十回 ⑶对联:“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相貌语言,南北东西各有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
无差⑷电视剧: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歌《好汉歌》由刘欢演唱。
⑸国外译本: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用英文翻译《水浒》时就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⑹人物绰号举例:
宋江——及时雨李逵——黑旋风武松——行者
林冲——豹子头鲁智深——花和尚扈三娘——一丈青 吴用——智多星杨志——青面兽
十四、《格列佛游记》
1、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英)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讲述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驷国
等地的经历。
4、精彩情节点击:
⑴小人国:万物仅有正常尺度的1/12;人高不过15厘米;格列佛在那里有如一座大山;
他吃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物。
⑵大人国,居民身高18米;麦子有十多米高;格列佛成了小小的“宠物”。
5、思想内涵:
⑴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与“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⑵讲述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英法之战的连年征战。
⑶在大人国,格列佛曾向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现状,却引来质问。⑷描述飞岛国等五岛,表达对现代科技的怀疑,严词痛斥殖民统治。
⑸在慧驷国,展示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它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马是理性的载
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无情嘲弄着“人类”社会。
6、主题:小说包含了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是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十五、《简?爱》
1、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英)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简爱是孤女,身份低微,成年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家园当家
庭教师。她相貌平平,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不料举行婚礼时节外生枝,使她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磨难和考验。
4、人物形象:
简?爱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她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常常在宣泄感情后严
厉自省,不断调整思想,校正人生航向,使自己日渐成熟起来。
5、艺术特色:
⑴自传体的叙事语气,使小说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⑵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⑶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⑷巧妙设计的悬念。
十六、《三国演义》
1、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
2、体裁: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3、内容《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诸侯之间纷争的战事,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兴衰的历史。
4、精彩情节点击: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品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官渡之战、三
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蒋干中计、刘备相亲、三气周瑜、割须弃袍、单刀赴会、败走麦城、七擒孟获、斩马谡等。
5、人物形象举例:
⑴诸葛亮:他足智多谋,爱民惜才,谦虚谨慎,为后人所景仰。但过分夸大,使之成为半
仙半人的超人形象。
⑵关羽:他是一位能敌万人的虎将,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勇猛有余,智谋不足。⑶曹操:其人性格复杂,爱惜人才,生活节俭,但心狠手辣,心眼特小,猜忌、忌妒心强。⑷刘备:一个仁慈善良,怀抱大志的人。他知人善任,尊重别人,礼贤下士,是明君的象
征。
⑸张飞:他是一个勇猛无畏的人,他大义,对刘备忠心耿耿,性格很躁。
6、艺术特色:
⑴史料处理非常恰当,“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使得小说虚实结合。⑵人物形象鲜明。
⑶语言别具一格,全书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十七、培根随笔
1、培根简介: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
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主要著作有《随笔》、《新工具》等。
2、内容简介: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八篇,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
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3、精彩篇目点击:《谈美》、《谈读书》、《论拖延》等。
4、培根语录:知识就是力量。
十八、泰戈尔诗歌
1、泰戈尔简介:印度文学巨匠,一九一三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
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九十多部短篇小说,二十余种戏剧,以及两千多首歌曲和大量的绘画作品,印度的国歌《人民的意志》就出自他的手笔。
2、诗集简介: ⑴《吉檀迦利》,是泰戈尔的代表作。
①思想内容: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②艺术特色: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⑵《新月集》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①思想内容:描绘童真童趣,刻画母子亲情。
②艺术特色:语言朴素,格调明快,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⑶《飞鸟集》,一部寓于哲理的格言诗集。
①特点:每首诗都不长,短的仅一、二行,长的不过三、四行。②艺术特色:简洁明快,发人深省。⑷《采果集》
内容:记述诗人追求和探索人生真谛的心路历程。艺术特点:生动有趣。
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孟德斯鸠D .拉托维尔2、奥古斯丁是什么时候的人物(2.0 分)
A .古希腊B .古罗马前期C .古罗马中期 D .古罗马后期3、世界上哪一个地方率先从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2.0 分)A .东亚B .北非C .北美洲D .西欧 4、英国经验主义的开山是(2.0 分)
A .休谟B .洛克C .培根 D .亚里士多德、人民是最高裁判官,如果政府违背了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反抗。是谁的观点。(2.0 分)
A .卢梭 B .休谟C .洛克D .列宁、电影《勇敢的心》中华莱士最后被处死时喊的是(2.0 分)A .和平B .人权C .勇敢 D .自由、《独立宣言》是哪个国家在1776年制定通过的(2.0 分)A .法国B .英国C .美国 D .刚果、小说《新爱洛伊丝》的作者是(2.0 分)A .伏尔泰B .傅里叶C .卢梭 D .基尔克郭尔、《爱弥儿》的作者是(2.0 分)
A .康德B .黑格尔C .卢梭 D .伏尔泰、谁认为最坏的政府也好过无政府(2.0 分)A .卢梭B .霍布斯C .伏尔泰D .洛克11、功利主义的现代鼻祖
是(2.0 分)A .洛克B .卢梭C .边沁 D .休谟、不属于康德的三大批判的是(2.0 分)
A .纯粹理性批判B .实践理性批判C .判断力批判D .形而上学批判、世上最早的民主制度是在哪个国家出现的?(2.0 分)A .巴比伦B .希腊 C .中国D .印度、好奇出智慧是谁提出的?(2.0 分)
A .亚里士多德 B .泰勒斯C .苏格拉底D .柏拉图15、“助产术”是谁提出的?(2.0 分)
A .柏拉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D .康德、哪位伟人写的《苏格拉底之死》?(2.0 分)A .苏格拉底B .亚里士多德C .密尔D .柏拉图、哪个不属于柏拉图的著作?(2.0 分)
A .《治国篇》B .《理想国》C .《忏悔录》 D .《苏格拉底的申辩》、“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是谁提出的?(2.0 分)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D .奥古斯丁、哪个不是基督教的传统道德?(2.0 分)A .谦卑B .同情
C .勇猛D .仁爱、笛卡尔的怀疑论是为了达到什么?(2.0 分)A .自由B .公平C .真理 D .民主、“自由主义“的理论来源于哪部著作?(2.0 分)A .《人类
理解论》B .《论宽容》C .《政府论》D .《论自由》、17至18世纪哪个国家是整个欧洲文化和学术思想的中心地带?(2.0 分)
A .希腊B .美国C .英国 D .法国、哪个不是孟德斯鸠的著作?(2.0 分)
A .《论法的精神》B .《罗马盛衰原因论》C .《波斯人信札》
D .《论自由》、哪个不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2.0 分)A .伏尔泰B .卢梭C .孟德斯鸠 D .笛卡尔25、“人类在过去一百年里面所创造的财富,比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的财富的总和还要多得多。”是在哪部作品中出现的?(2.0 分)
A .《对英格兰政治制度考察》B .《永久和平论》C .《共产党宣言》D .《政治自由主义》、人权观念就是在什么时代是一个高度的普遍化了的观念?(2.0 分)
A .封建时代B .文艺复兴时代 C .启蒙时代 D .古希腊时代27、“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谁说的?(2.0 分)A .莫扎特 B .卢梭 C .黑格尔D .孟德斯鸠28、在西方现代的思想史上,第一次对文明的价值,正面提出怀疑的是哪部作品?(2.0 分)
A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B .《论科学与艺术》C .《政
治自由主义》D .《忏悔录》、在康德看来什么应该是一种绝对命令?(2.0 分)
A .自由B .道德 C .仁爱D .同情、《新工具》是谁的著作(2.0 分)
A .休谟B .洛克C .培根 D .亚里士多德 判断题(40分)1、轴心时代指的大概是在公元前五世纪。(2.0 分)是否、苏格拉底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老师。(2.0 分)是否、勾股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2.0 分)是否4、基督教会在中世纪后期已经变得非常腐败。(2.0 分)是否 5、三位重要的社会学的奠基人是马克思、涂尔干与韦伯。(2.0 分)是否、《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是法国的宣言(2.0 分)是否、霍布斯认为通过契约,人们把全部权利交给国家。(2.0 分)是否、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文化的中心地带。(2.0 分)是否9、孟德斯鸠在《对英格兰政治制度考察》中谈到三权分立。(2.0 分)是否、启蒙时代也被称之为理性时代。(2.0 分)是否、“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 高指导之下”出自《独立宣言》(2.0 分)是否、功利主义认为快乐痛苦这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最基本的法
则。(2.0 分)是否、《理想国》中谈论的是如何治理一个国家以及关于人类理想的共同体生活的构想。(2.0 分)是否、“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是韦伯的观点。(2.0 分)是否、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是: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2.0 分)是否、“人民总是愿意自己幸福,但是人民并不总是能够看清幸福,人民绝对不会被腐蚀,但人民却往往会受欺骗,公意永远是正确的,但是为指导着公意的判断并不永远都是明智的。”是康德的观点。(2.0 分)是否、密尔认为每个个体之间的平等,才能够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2 分)是否、“人为自然立法”是康德提出来的。(2.0 分)是否、柏拉图认为整个世界是和谐的,把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尽可能的数学化,这是古希腊所具有的这样一种思想之源。(2.0 分)是否、对历史的理解不会有主观因素的介入。(2.0 分)是否
1、小论文一(100.0分)
1、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诗集,其中《狗·猫·鼠》表达了对“猫”一样的谄上媚下草菅人命的人的痛恨及对“鼠”
一样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B、施耐庵的《水浒》滋养了我:从吴用身上我看到了足智多谋,从晃盖身上我看到了义薄云天,从李逵身上我体悟到了率真的可贵。C、《格列佛游记》这本小说的讽刺里包含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在尖刻与悲观态度背后,却隐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小说作者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D、《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诗集。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等。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了分析,提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B、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大人国是以绳技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慧骃国。
C、冰心的《繁星》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感受与思考,表达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D、自尊心强、体面的、好梦想的祥子到小说结尾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小说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在大人国里,格列佛发现,王国中最重要的职位通过比赛跳绳舞来决定(跳得最高而又不掉落下来,就得到最高职位);在王国里,一直存在着两个对立派别——高跟派和低跟派,为了区别,两派所穿鞋子鞋跟有高低之分。C、《繁星春水》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D、《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黑暗的社会。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施耐庵的《水浒传》全书一百二十回,塑造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将。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用英文翻译《水浒》时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B、《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斯威夫特。它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先后流落到大人国、小人
国、飞鸟国以及慧骃国等地的经历。C、“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
D、舒庆春的《骆驼祥子》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创造性的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
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名人传》中的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坚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扼住命运的喉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创作,写出了《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B、《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的头上,剥夺他们自由活动的权利。
C、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矛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D、《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集》。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童年》中慈祥善良的外祖母,乐观淳朴的小茨风、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
充满爱心的人。B、“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作家冰心写的《繁星》、《春水》 C、《朝花夕拾》鲁迅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全文收录了《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
记》、《范爱农》等十篇文章。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D、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采取了先合后分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繁星》其收短诗164节,《春水》其收短诗182节,他们都是作者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零碎的思想的汇集。
B、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淳
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最终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C、《水浒传》在语言上采用了古白话语,所以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D、《童年》中的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高尔基敏感而又孤寂的心,他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 ”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吴用劫取生
辰纲是“义”,卢俊义私放晁盖是“义”,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是“义”。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讲述了阿廖沙(高尔 基的乳名)3岁到10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的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愿望与坚强。C、《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
冰心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D、《骆驼祥子》中导致祥子“萎靡不振”的大事有:
1、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
2、老婆难产死了。
3、大病几场,原来强壮的身体也垮了。
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A、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
传奇色彩的人物。B、《骆驼祥子》讲述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
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C、《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它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和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乐观淳朴的“好事情”。和献身于科学执著的小茨冈。D、《朝花夕拾》中“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体现了鲁迅“人是生物,生命便是第一要义”以及“改
良这人生”的主张。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骆驼祥子》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襾又有
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等等。
B、豹子头林冲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他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已、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C、小人国的宫廷游戏有两种,一种是绳上跳舞,另一种是在棍上下跳来爬去。表 演者都是那些正在候补的朝廷重要官职的人和希望得到皇帝宠幸的人。
D、鲁迅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个朋友,当时彼此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回国以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他热爱祖国、倔强耿直,但最终随波逐流、趋炎附势。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传》或《水浒全传》,又称《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了108将,其中排名前四位的是宋江,晁盖,吴用,公孙胜。B、贝多芬,德国音乐家,代表作:《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C、诗集《繁星》《春水》的名字的内涵是:“繁星”代表零星的思想;“春水”是因作者希望在不以意之时将思绪象春水一样流入作者心中。D、《朝花夕拾》共收10篇回忆性散文,被选为课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阿长与山海经》。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米开朗琪罗,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代表作:《大卫》、《创世纪》等。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
B、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童话色彩,包含了作者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如慧骃国中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却肮脏不堪,在悲观之后,我们感受到的是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C、《水浒传》中先后写了与武松有关的这样几件事:景阳风打虎、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D、《五猖会》记叙作者儿时父子之间一声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是英国著名讽剌小说家和政论家。《格列佛游记》以其杰出的讽剌而名垂世界文学史。
B、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主要歌颂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丰功伟绩,而对这些名人的痛苦,挣扎和矛盾则一笔带过。
C、“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一书河北玉麒麟”。这句话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中“呼保义”是宋江,玉麒麟”是卢俊义。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 空下的荫庇?”是著名作家冰心深情歌颂母爱的诗句。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读《名人传》的阅读感受有: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B、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利里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鸟国)和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C、《童年》中写“我”刚到外祖父家里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
D、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生活,其中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日本人的冷漠,敌视,这使全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名人传》中贝多芬面对着“耳聋”这个残酷的事实不妥协、不屈服,与命运抗争。书中“深邃的眼睛”,“不可逼视的光”、“紧闭的嘴”这些肖像描写显示了贝多芬坚忍顽强、直面人生的性格特征。
B、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
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水浒传》中,梁山泊先后三任寨主,他们依次是王伦、晃盖、宋江。梁山好
汉议事的大厅,原来称“忠义堂”,宋江任寨主后改为“聚义厅”。
D、《朝花夕拾》中有一个人物大家非常熟悉,她就是“长妈妈”。她在这本书中《阿
长与《山海经》》《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三篇文章中出现过,作者对她的感情经历了“畏惧——憎恶——敬佩——怀念”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谢婉莹的这首小诗
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于一体。
B、周树人的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温馨的回忆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些有趣的生活,理性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束缚。C、《格列佛游记》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D、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外祖父家中的生活历程。塑造了主人公这一鄙视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1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繁星》和《春水》都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的,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繁星》、《春水》的主要内容:母家、童真、自然。B、《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的离去。表现了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
C、在小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小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嫉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
D、《童年》是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讽剌俄国小市民习气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小说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外祖母,自私残暴的外祖父,以及执着的“好事情”。
1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格列佛游记》这本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国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B、梁山好汉们“落草”原因各不相同。林冲因受高太尉诱骗,误入白虎堂而被刺配沧州,后又因杀了放火暗算他的高俅等人而被逼上梁山。宋江则因帮晁盖等逃脱官符追捕的事被发现而怒杀阎婆惜,因此被发配江州;后又因浔阳楼提反诗而被判罪,幸得梁山好汉刑场搭救转而上梁山。
C、童年中对阿廖莎影响最大的人是外祖母,她经常给阿廖沙将一些怜悯弱者,歌颂光明的民间故事。
D、《水浒传》中不乏英雄好汉,如嫉恶如仇的鲁智深,精明能干的杨志,有仇必报的武松,武艺高强的林冲等,但其中也有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女将,她们是“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顾大嫂和“母大虫”孙二娘。
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名人传》中,贝多芬“惟其痛苦,才有快乐”这句充满豪情的名言,正是他一生的写照,今天已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铭。
B、《父亲的病》中多次写医生开出的奇特药引,如陈莲河医生开出的最平常的药引是“蟋蟀一对”,而且“要原配”,目的是为了讽剌所谓的名医实际上是误人性命的庸医。
C、《童年》主人公阿廖沙三岁时因丧你而寄居到外祖父家,饱尝了人生辛酸。生性暴躁凶狠的外祖父常常打外祖母和孩子们,阿廖沙因受表兄阿萨怂恿将一块白桌布染成蓝色而遭外公毒打;徒工“小茨风”也是因故被外公活活打死。所以小说的基调严肃低沉,没有天真浪漫的色彩。
一、遵守原则, 培养兴趣
1. 按层次分组阅读
由于各人的语文基础不同, 课外阅读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在阅读指导过程中, 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如A组由语文阅读能力强且有较高阅读兴趣的学生组成, 通过学生自愿报名, 与老师推荐相结合, 对这部分学生, 阅读的质和量都相对要求高些;阅读能力较好的为B组, 其余是C组, 对这部分同学的阅读要求相对降低些。按照三组学生的不同阅读能力, 布置相应的阅读要求。
同时, 还要求每个阅读小组设一个小组长, 每两周各小组开一次小组阅读交流会, 交流阅读信息, 讨论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汇报阅读收获。这种分组阅读的形式, 有利于学生之间阅读素材及阅读信息的交流, 起到相互竞争提高的作用。
2. 重在参与
文学名著导读的关键在于选择、确定名著导读的书目。传统的课外阅读更像是单向的强迫, 为了崇高的读书目的, 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读一堆教学大纲强制要求阅读的书籍。但学生希望的是可选择的建议, 并非必须完成的要求, 那样的话难免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反而影响阅读。重在参与的导读原则, 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名著导读书目的制订。首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语文教学大纲中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其次由教师推荐教师自己认为最值得阅读的名著书目;再次由学生自荐最喜欢阅读的名著书目;最后由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名著导读书目。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势, 自然就拥有了对名著阅读的介绍权、推荐权和帮助学生选择权, 但是最终选择权和确定权在于学生自己。
3. 关注流行时尚
初中学生对流行时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逐欲。根据这种特点因势利导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导读原则, 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如当《哈利·波特》风靡世界时, 学生纷纷自己去买, 全身心地投入研究讨论。关注流行时尚与名著导读并不矛盾, 引导得当, 反而能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 激发起他们旺盛的读书欲。
4. 关怀, 赞赏
学生的阅读世界是无限的, 实事求是地讲, 学生课外读过的书教师不可能都读过, 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 而且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不同。教师也应当多深入学生中间, 读一读他们喜欢读的书的扉页, 查一查目录, 看一看重点章节, 问一问读书的感受, 说一说赞赏的话。即使是蜻蜓点水, 也能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怀、赞赏他们, 产生心理上的动力, 有利于学生养成好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探索导读方法, 提升思想品位
文学名著是文学大师们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作品思想深刻, 文字严谨, 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阅读文学名著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还能陶冶情操, 提高一个人的品位和素质。但有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是为了消遣。因此, 教师要加强指导, 提高文学名著阅读质量, 使他们转向为求知、思考、剖析、欣赏、运用、创新而进行文学名著阅读。
1. 制定目标, 明确方向
确定一个阶段文学名著阅读所要达到的目标, 是明确阅读方向的重要内容。对于不同的学生, 应有不同的目标, 不同阶段又有不同阶段的目标, 有近期目标, 也有长远目标。这样, 既可以规范学生的文学名著阅读行为, 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根据要求组织检测。
2. 化整为零, 循序渐进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握好阅读材料的难易度、阅读进程的速度、阅读面的广度。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必须选择适合自身阅读能力的阅读材料, 才能达到文学名著阅读的目的。
老师指导学生适当控制进程的速度。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速度受其阅读能力及阅读目的的影响。文学名著阅读的初级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 阅读速度不宜太快, 盲目冒进影响阅读效果。引导学生制订简单易行的读书计划, 如在月初与学生商定利用课间、午间、自习课的空闲时间, 每日根据能力大小读10至20页名著, 把计划页数与实际页数按日期一日一清地填好, 一个月下来几百页的文学名著在不知不觉中就读完了。
化整为零、循序渐进, 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布置任务, 由家长协助督促, 也可采用家长签名的方法或记上某一部小说从某一页某一行读到某页某行。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 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 必须采用不同的阅读速度:名家名著、经典著作, 需放慢阅读速度, 仔细咀嚼, 品味吸收。
3. 把握规律, 加强积累
初中的学生记忆力较强, 理解能力有限, 从其自身来看, 文学名著阅读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在积累性阅读过程中, 不失时机地将一些优美散文、诗歌及其他文体的佳作推荐给学生, 要求学生把这些文章反复朗读, 熟读成诵。优美的散文, 诗一般的语句,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当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文学名著阅读以理解性阅读为主, 这是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理解性阅读阶段的显著特征是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 还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思考这样写有何作用。学生边阅读, 边思考, 在阅读与思考中逐步提高其理解能力。
当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提高后, 课外阅读将以评价性阅读为主, 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各类文章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三、探索名著阅读新形式
名著阅读需要每位同学积极参与, 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参与, 因此“与学生同读”“与父母同读”所探索的名著阅读新的交流新形式有:读书交流会、家庭读书会。
1. 读书交流会
读书交流会每半月进行一次, 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交流方式。它提倡接触原著, 远离赏析, 强调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则随时随地记下来。学生的读书笔记是进行交流的基础。它提倡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 引经据典, 各抒己见, 交流独到感受。学生在唇枪舌剑的冲突中, 在思想的碰撞中, 在相互的交流探讨中, 发展和完善自己。读书交流会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 倡导一种新理念:教师要“与学生同读”, 与学生一样变成名著的读者, 而不是权威。它在学生中建立了一种新权威观:什么是权威?认识了真理的人就是权威,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学生不必不如师, 也可以成为权威。读书交流会开拓了学生的读书视野, 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的读书爱好, 使学生在交流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向, 眼睛里除了课本之外又多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名著世界。
2. 家庭读书会
家庭读书会是深受学生父母喜爱的课外交流方式, 在学生中倡导了“与父母同读”的新理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 但是长期以来过分注重考试的基础教育, 逐渐把学生的父母挤到了教育之外, 父母只能过问考试分数, 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 这是教育的悲哀。父母在教育孩子做人方面有着语文教师无法相比的优势, 班级授课制使教师不得不面向全体学生, 相对的则是忽略了学生个体, 而家庭教育的优势是父母全心全意地关注自己的孩子。因此,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资源, 要做学生父母的思想工作, 使他们认同“学生与父母同读”对家庭生活的意义。只有这样, 父母们才会真心愿意带孩子到书店买书, 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名著推荐给孩子, 愿意与孩子共同阅读自己的藏书, 愿意与孩子多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这有利于促进孩子心灵和人格的正常发展。家庭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第一课堂, 父母应当成为孩子的第一个语文教师, “与父母同读”能够有效地拉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距离, 使孩子与父母成为朋友。
四、名著促发展, 导读出成果
笔者以所教的班级为实验班,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贯彻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加强文学名著导读工作,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日积月累, 也养成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好习惯, 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质疑能力、研究能力、听说能力和阅读品位, 还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初中学期考试与其他班相比, 语文成绩优势明显。
学生阅读了大量名著, 多的达40多本, 少的也有10多本。学生所写的读书笔记平均50篇左右, 每人都编了一本名著文学读本。每人撰写专题性研究论文2篇, 其中20页以上的就有26篇, 字数最多的达13000多字。很多学生的作文发表在报刊上, 获得国家、省、市作文竞赛的奖励。通过名著阅读, 实验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大大提高, 初步形成了研究意识, 基本养成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 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 文学名著导读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语文教学需要文学名著导读为它注入活力, 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 文学名著导读这一课题, 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 只有把文学名著导读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 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 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2].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 、 、_________并称为“四书”。
2. 庄子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与之并称_________。
3. 《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_________特有的风土人情;借_________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4. 《复活》的作者是 ,代表作品有 、_________,本书的男女主人公是未婚女农奴的私生女_________和年轻的贵族_________,通过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5. 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古巴老渔夫_________的硬汉形象,他在捕获马林鱼和与鲨鱼的较量中,每取得一次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以失败结束,只拖回了_________。但老人凭自己的勇气、毅力、智慧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体现了“_________”的精神。
6. 莫泊桑是 国十九世纪末优秀的_________,主义作家,他和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7. 泰戈尔是_________(国籍)诗人、哲学家。1913年他成为第 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园丁集》等。
8. 《西厢记》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__代著名杂剧作家,描写了唐贞元间 与_________在普救寺相遇且相爱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9. 《茶馆》共三章,依次截取 、 和_________ 三个时期的横截面,采用人物带故事的写法,通过裕泰茶馆由盛而衰的变迁,以及在茶馆中活动的各种人物的生活变迁,反映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
10. 孔子在《论语》中经常谈到他的理想,在《先进》篇中,与子路、冉有等弟子谈及志向时,他表示同意_________ 的看法,渴望那种_________ 的生活。
二、单项选择
1. 关于《大卫·科波菲尔》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卫的是非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姨婆的帮助下建立的。姨婆脾气古怪,然而嫉恶如仇,古道热肠。她教导大卫“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话可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做人箴言。
B. 全书的高潮是亚摩斯海滨的海难。一艘从外国回来的船在暴风雨中即将沉没,青年渔民海姆奋不顾身地下海救人,当他游近时,认出在船上挣扎求生的人正是诱骗他未婚妻的史蒂尔福斯,但他仍然尽力想把他救上岸,但大浪把他们俩都淹没了。
C. 艾米莉被史蒂尔福斯玩腻之后抛弃,最终在舅舅的带领下移民澳大利亚,开始了新的生活。她终身未嫁,并热心帮助他人,成为了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D. 大卫第一次婚姻是幸福的。姨婆破产后,他和妻子过上了一段艰苦的日子,多拉虽是娇生惯养的小姐,但深爱大卫的她努力将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来多拉病逝,大卫痛不欲生。
2. 关于《家》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他在五四思潮的冲击下觉醒,体察到封建家庭的虚伪、黑暗与腐朽,感觉到那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下决心不再做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
B. 觉新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孙这样特殊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觉新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既信服个性解放的新理论,又“顺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结果他自己只能清醒地在罪恶的泥沼中挣扎。
C. 《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感链条,全面展示了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作者善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动势强烈的句式以及富于抑扬力度的语调,形成别具一格的审美氛围,作品精美圆熟,值得反复推敲细读。
D. 《家》除了高家三兄弟之外,还刻画了一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的丫头鸣凤,温顺善良地吞咽旧礼教恶果的梅芬,善良厚道的瑞珏,专制家长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定等。
3. 下列关于《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愚人节那一天,爱斯梅拉达带着一只小羊跳舞卖艺,穷诗人甘果瓦被她的美貌、舞姿吸引,情不自禁地跟着她,突然跳出两个人把她劫走了,甘果瓦认出其中一个就是卡西莫多,出于爱意,他勇敢跑上前救下了爱斯梅拉达。
B. 穷诗人甘果瓦误入“奇迹大院”。按照“奇迹王朝”的法律,甘果瓦要么被处死,要么和奇迹大院的女人结婚。善良的爱斯梅拉达为了救他,答应嫁给他,和他结为名义上的夫妻。
C. 受弗罗洛的指使,意图绑架爱斯梅拉达未成功而被巡逻队抓住的卡西莫多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遭受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只有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把水送到他的嘴里,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D. 弗罗洛站在圣母院的顶楼上,看到爱斯梅拉达被吊上绞架,发出了得意的狂笑。卡西莫多终于认清了克洛德的狰狞面目,把他从顶楼上推下来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上,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几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拥抱在一起的遗骸。
4. 下列关于《红楼梦》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 《红楼梦》初名《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红楼梦》也受到统治阶层以及封建道学的推崇,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nlc202309041556
C. 在《红楼梦》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多个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另外,由于曹雪芹对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等各门学问都十分精通,所以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服饰摆设等方面,都真实而细腻。
D. 《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份、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如同是咏柳絮,薛宝钗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林黛玉则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的悲哀。
5. 关于《红楼梦》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石前盟”交代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浇灌一棵绛珠仙草,在顽石下世之前,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眼泪还他。
B. 宝黛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两人一见如故,心灵相通。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
C. 初秋季节,贾探春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芸为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于是他们以此成立了海棠诗社。咏白海棠,以薛宝钗的诗为魁。
D. “宝玉挨打”之后,引起大家的关切,众人态度不一。林黛玉托着一丸药进来,微微含泪,规劝宝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无意间流露出对宝玉的情感,因而红了脸。
6. 关于《高老头》内容与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丧妻,他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他以为女儿嫁了体面人家,自己便可以受到尊重、奉承。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B. 两个女儿出嫁时,高老头给了她们每人几十万法郎的陪嫁,后来,高老头忍痛出卖了店铺,将钱一分为三,两个女儿各一份,自己也一份,自己便搬进了伏盖公寓。
C. 高老头患病期间,大女儿关心的是鲍赛昂夫人的舞会;二女儿来过一次,要父亲给她支付欠裁缝一千法郎的定钱。高老头被二女儿逼得付出了最后一文钱,致使中风症猛发作。
D. 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
7. 关于《三国演义》内容与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间的历史,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
B. 作品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十分成功,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几百个,不少形象堪称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其中最突出的是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张飞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C. 全书共写大小战争数十次,重点却极为突出,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关乎全局,同时也关乎主要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战争,写得极为出色。
D. “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的特点。
8. 关于《堂吉诃德》内容与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堂吉诃德给一匹瘦马取名“驽骍难得”,并物色到邻村一个姑娘做自己的意中人,给她取名叫杜尔西内娅。他又做了把长枪,挎上破盾牌,俨然像个骑士了。
B. 堂吉诃德游说一个叫桑丘的邻居,跟他出门行侠,做他的侍从。他又是劝诱,又是许愿,并答应一眨眼征服了个把海岛,就让他做岛上的总督。
C. 堂吉诃德临终时才恍然大悟,痛斥骑士小说的毒害,承认自己不是骑士堂吉诃德,而是善人吉哈诺。
D. 正是因为喜剧和悲剧、滑稽与崇高、可笑与可悲存在于同一个人物身上,堂吉诃德所引发的是一种“含笑的泪”,一种发人深省的泪。塞万提斯是最早使喜剧主体具有悲剧特征的欧洲作家。
9. 关于《哈姆莱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克劳狄斯是一位篡位娶嫂的无行之徒,他人面兽心,骗得了哈姆莱特母亲的信任,使她甘心受他指使。
B. 霍拉旭和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都是哈姆莱特的好朋友,但前者忠于友情坚持正义,后者背叛朋友为虎作伥。作品以后者反衬前者,塑造了纯真善良富有正义感的霍拉旭的形象。
C. 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是复杂的,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不相信人民;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始终是孤立的。他过于内向、审慎、优柔寡断,多次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错失报仇机会。
D. 乔特鲁德在儿子面前,是一个慈善和蔼无微不至的母亲,但她在老哈姆莱特还活着的时候就禁不住他人的诱惑而背叛了他,对婚姻不忠。最后出于内疚,替哈姆莱特喝下了毒酒。
10. 关于《哈姆莱特》情节与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突遭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前臣波洛涅斯告诉他父亲是被叔父毒死的。
B. 哈姆莱特知道父亲死亡的真相后,怕落入坏人的圈套,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哈姆莱特为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C. 乔特鲁德劝说王子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却在背后暗害他。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
nlc202309041556
D. 奸王克劳狄斯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
11. 关于《雷雨》人物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蘩漪不甘心受人摆布,常常率性而为。她为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爱上了周家的长子,也就是自己的继子,落到“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最终,既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别人。
B. 鲁贵无权无势,但又把有权有势当作评量人的标准。他对主子唯唯诺诺,对妻儿颐指气使。他为人狭隘、自私,精神空虚,是一个典型的小市侩。
C. 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代表,是一位有着丰富斗争经验和领导才能的个人领袖,在他身上体现了工人阶级大公无私、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和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
D. 周冲是一个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他富于幻想、生性浪漫。但他没有韧性,对封建制度的顽固性认识不足,这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12. 下面对《呐喊》的有关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
B. 《明天》是鲁迅着力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宝儿的描写,令人震悚地展示了一副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C.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者。
D.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创作意图为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祝福》都收在《呐喊》中。
13. 下面对名著《呐喊》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譬自解的方法,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者。
B.《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作品的主旨是要借此表现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本文可以说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
C.鲁迅以其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将涤除积淀于劳动人民内心深层的病态和污垢,揭露造成人民群众愚弱的根源,作为自己创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在这方面,《药》和《阿Q正传》两篇小说是有代表性的。
D.《呐喊》中所展示的是一幅从辛亥革命前到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的灰色图景:这是一个风雨如磐的中国,是一个从愚昧和落后的重压下挣扎向前的中国,也是一个需要经过“涅槃”然后才能新生与腾飞的中国。
三、简答
1. 多年之后,鲁侍萍再次来到周家,当时她的内心是十分复杂的。请解读她内心具体的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奥菲莉娅在《哈姆莱特》的出场次数仅有5次,直接对白56次,间接描写5次。并不是一个主要人物,在这样铁血复仇的情节中,她在剧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药》独具匠心地采用了怎样的双线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节选阅读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 本段是刘姥姥第_________次进荣国府,通过刘姥姥的眼睛,展现了荣国府盛极一时的风貌。
2. 曹雪芹用他的鬼斧神笔通过小小的一个场景展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试点评其中三个人物,说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泰戈尔名著导读】推荐阅读:
六大名著导读09-08
名著导读读书笔记06-01
名著导读在人间06-30
名著阅读家导读09-30
古诗词名著导读07-10
四大名著导读训练10-12
《三国演义》名著导读要点05-28
名著导读家优秀教案06-09
当代经典爱情文学名著导读06-18
部编版名著导读西游记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