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共8篇)

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篇1

**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县2014年教育建设项目资金 县教育局 县教育局 2015年11月 ******

目录 摘要

●概述

“十二五”期间,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既面临机遇,更充满挑战。新的历史时期,质量问题成为我县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育投入和公平问题成为我县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体制机制问题成为我县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县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还不高,校舍面临很多问题:

1、教学用房进入“质量报复周期”,绝大部分教学用房为九十年代初“普九”期间集资建造,全是砖混结构,质量较差。近几年来,我们拆除重建了部分教学用房,还有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用房需要维修加固,部分还需拆除重建。

2、小学食堂条件很差,房屋破旧,设备简陋,基本没有就餐桌椅。

3、学生宿舍条件较差,多数没有卫生间,洗浴设施基本没有。

4、学生如厕条件差,农村小学多为旱厕。

5、教学点整体条件落后,房屋急需维修改造,功能室、食堂等设施几乎没有。

6、部分乡镇还没有建成中心幼儿园。

积极争取各项资金,统筹使用,突出重点,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按以下原则安排项目:

1、优先解决D级危房的拆除重建和C级危房的维修加固,确保校舍安全;

2、优先解决上一建设项目缺口资金,统筹工程进度,按合同要求付款,确保稳定;

3、优先解决因布局调整需要新建的项目,新建项目必须是布局调整中保留的永久性学校;在坚持以上原则顺序的基础上,适当倾斜边远山区、湖区及小规模乡镇的中小学。

●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

**县2014年教育项目资金评价得分为98分,按照等级评定标准,该项目属于“优秀”档。

●经验教训和建议 主要成绩有:

1、项目的设定符合县政府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规划,项目的申报、审批严谨健全,建立了项目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并得到执行,项目的完成符合要求。

2、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落后现状,保障儿童就近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农村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起点和优越成长环境,促进了义务教育、幼儿教育的城镇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3、解决了历史建设资金缺口4432万元,确保教育项目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4、消除D级危房5000平方米,使用资金1167万元。濯港镇小、小池大桥小学、分路镇二小等3所学校D级危房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5、完成13所学校校舍维加固任务。

6、启动了新开镇二小等项目建设,为提高我县中小学办学水平打下基础。

7、完成四所幼儿园建设,启动了1所幼儿园建设,学

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存在的问题有:

1、项目手续办理非常艰难且周期长,导致部分项目进度滞后;

2、项目的申报可行性有待改进。一是推进工程专项资金实施的项目规模同申报的项目规模不一致,并且未履行相关的报批程序,实事上造成了隐性的财政债务;二是个别项目存在浪费现象。

3、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专项资金合理分担还需要改进和调整。

4、项目管理还需改进和加强。

5、对幼儿教师的配备管理还需要加强。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立项背景

我县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依然存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差,部分项目还存在资金缺口。为稳妥推进项目建设,不形成债务,编制整体项目方案。

2.项目实施情况

项目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具体有:(1)完成县一小教学楼建设,建设规模面积3787平方米;(2)完成杉木乡烟铺小学教学楼及食堂等工程建设,建设规模面积1300平方米;

(3)完成县五小续建任务,学校如期开学,总建筑规模11000平方米;

(4)完成县第二幼儿园建设任务,学校如期开园,总建筑规模9800平方米;

(5)启动濯港镇中心小学迁建项目,完成投资额980万元,占总投入的50%;

(6)完成小池镇大桥小学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额1300万元,占总投入的70%;

(7)完成分路镇第二小学教学楼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额150万元,占总投入的70%;

(8)启动新开镇第二小学新建工程,完成投资额500万元,占总投入30%;

(9)完成县第六小学教学楼扩建和食堂楼新建工程,完成投资额600万元;

(10)完成县特校康复楼的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00万元,占总投入70%;

(11)启动小池教育城建设工程,完成设计和基础施工,占总投入30%;

(12)完成下新镇中心幼儿园、刘佐乡中心幼儿园、濯港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投资565万元;

(13)完成杉木乡柘林小学教学楼、独山镇快岭小学教学楼、下新镇一小食堂、苦竹乡油铺小学教学楼、大河镇一中教学楼、宿舍楼、孔垄镇第一小学厕所、小池镇板桥小学教学楼等维修改造项目。

3.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 2014年共到位资金9543万元。

1、校舍维修长效机制资金1562万元;

2、“两费一金”2500万元;

3、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资金1000万元;

4、全面改薄中央资金资金3606万元(共4657万元,其中1051万元用于装备);

5、学前教育专项875万元。所有项目资金均按要求拨付到位。

(二)项目绩效目标

主要考核项目过程是否规范,项目手续是否完善,资金是否按程序支付到位。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为督促各项目学校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投入到位、项目建设规范实施、促进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整体提升和根本改善。

(二)绩效评价设计过程:县财政局、县教育局联合出台《**县教育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制订具体评价细则。

1、学校自评:9月15—20日各乡镇、县直学校组织专班进行自评。

2、集中评价:9月25—30日县财政局、教育局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项目进行逐个评价。

(三)绩效评价框架,包括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标准和评价方法等见评估表。

三、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

(一)绩效分析 1.项目决策

制定了县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评价办法,包括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信息公开、风险防控、应急机制、责任追究等内容。

2.项目管理

项目实施程序和步骤是否明确,报批报备材料是否齐全、程序是否规范;校舍建设类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是否落实到位;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现场等是否规范管理;设施设备购置类项目采购、验收、监管等是否规范。

3.项目绩效

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规章制度及采取的措施、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

(二)评价结论 1.评分结果:见附表 2.主要结论:优

四、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1、项目的设定符合县政府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规划,项目的申报、审批严谨健全,建立了项目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并得到执行,项目的完成符合要求。

2、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落后现状,保障儿童就近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农村孩子提供

一个良好的教育起点和优越成长环境,促进了义务教育、幼儿教育的城镇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3、解决了历史建设资金缺口4432万元,确保教育项目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4、消除D级危房5000平方米,使用资金1167万元。濯港镇小、小池大桥小学、分路镇二小等3所学校D级危房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5、完成13所学校校舍维加固任务。

6、启动了新开镇二小等项目建设,为提高我县中小学办学水平打下基础。

5、完成四所幼儿园建设,启动了1所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1、项目手续办理非常艰难且周期长,导致部分项目进度滞后;

2、项目的申报可行性有待改进。一是推进工程专项资金实施的项目规模同申报的项目规模不一致,并且未履行相关的报批程序,实事上造成了隐性的财政债务;二是个别项目存在浪费现象。

3、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专项资金合理分担还需要改进和调整。

4、项目管理还需改进和加强。

5、对幼儿教师的配备管理还需要加强。

(三)建议和改进举措

1.政策建议:建议建立教育建设项目立项、审核、建设、验收绿色通道。

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篇2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项目所取得的效益, 而评价主体通常是项目主管部门、实施单位、政府财政部门。因为财政支出项目效益不确定性大、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差异较大、支出内容较为广泛, 所以及时地推进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能够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及合理安排财政经费, 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内容

财政支出项目主要包括了三个环节, 分别是项目产出应用、项目实施、项目立项。“产出和应用”主要是项目绩效评价内容所考虑的内容, 也是项目支出绩效的主要体现。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应该包括“项目管理”、“项目效益”、“项目产出”、“目标设定”等内容。项目自评与财政评价程序一般为:做好相关评价的材料、法律依据的汇集工作——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实地考核项目绩效——撰写评价报告。通过重点绩效评价, 切实提高部门预算执行能力和政府部门执政能力, 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业务评价

业务评价主要有:“管理”一般指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规章制度及执行情况。“效益”一般指项目成果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产出”一般指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和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目标设定”一般指项目完成的可能性、目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依据的充分性、目标的明确性等。

(二)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财务管理评价

主要是对财政支出项目的财务管理情况、资金支出和资金到位情况等进行评价。基本内容有:为完成项目绩效目标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制度;为完成项目绩效目标所安排的资产使用与配置情况、财务管理状况、预算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已经取得或者即将取得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及设定情况等。

(三) 如何有效推进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1.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确保绩效评价工作有序开展

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由政府财政部门统一组织领导, 财政监督局协调指导, 按照“谁实施, 谁负责”的原则, 科室为实施主体, 对绩效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负责。认真部署项目单位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工作, 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落实专人负责制度。在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 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充分肯定成绩, 如实问题反映。各科室按照下达的项目计划, 落实和细化工作任务, 精心配置人员力量, 有序高效地组织、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同时, 积极向各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深入宣传有关绩效评价的政策、动态, 加强工作沟通, 以取得部门 (单位) 对绩效评价工作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采取统一设置评价指标与标准, 组织评价工作组, 通过查阅资料、座谈、实地或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 全面掌握各有关财政支出项目的实施与绩效情况, 在此基础上, 对照评价指标与标准评判打分, 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2. 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确保评价效果

通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进一步强化财政支出管理,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倡导和树立绩效观念, 形成“要钱”为办事、“花钱”看结果的财政绩效管理理念, 探索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新型财政支出管理模式。重点摸清绩效评价项目的总体情况, 包括项目设立的政策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揭示和反映项目管理实施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以定性与定量为主的分析方法评估判断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提出加强管理、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 明确措施, 严格程序, 确保绩效评价工作取得实效

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循序渐进”的原则,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重点是科技、农业、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主要围绕评价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来开展, 包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加强管理的制度、措施等内容。通过绩效评价, 逐步构建起较为成熟的绩效评价制度框架、工作机制和人才队伍, 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的全面推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建立评价结果反馈与整改机制

评价结果反馈与整改是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评价单位要在评价工作结束后1个月内, 以正式文件或反馈书的形式, 将评价项目绩效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反馈给被评价单位, 并督促其落实整改, 以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约束力。被评价单位要针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认真整改, 并在收到评价意见文件之日起60日内, 将落实整改情况以整改报告书的形式反馈财政部门。

参考文献

[1]洪亮.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江苏水利, 2010 (09) :124-126.

[2]宋亚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23) :133-136.

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篇3

关键词:广东省 环保项目 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环保投入逐年递增,评价环保投入与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果正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省市在开展绩效评价实践,如山西省2004年颁布实施了《山西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及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河北省2008年发布了《河北省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暂行办法》。另外,我国也有部分学者开展了有关环保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如李国君[1]就如何构建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进行了研究,程亮等[2]提出从投入、措施、产出、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设计绩效评价指标,王如燕[3]选择北京作为切入点研究政府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在绩效评价工作中,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权重不仅关系到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开展,也关系到评价对象下一阶段绩效的改进和提高,而且其所具有的强烈的价值取向引导着评价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4]。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5]。

本文以广东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为研究对象,拟通过总结广东省近年来开展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的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2.广东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回顾

从2005年开始至今,广东省已连续十年开展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2005年,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只要求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支出明细表报送项目执行情况报告,绩效评价工作基本按照资金类型进行绩效评价,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

2006年绩效评价工作在2005年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调整,按项目类型分为五类,针对各项目类型设定特定的绩效评价指标,按项目类型编写绩效自评报告。

2007年评价指标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提出了定量指标包括通用指标和个性指标的概念。同时,为了强化项目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观念和责任意识,开始组织开展绩效审核工作,对项目绩效进行审核评级。

2008年仍将项目分为五类,最大的变化就是对项目(用款)单位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自评报告表进行了调整,由以前统一表格改为每一项目类型一类表格,每类表格针对具体类型项目特点设定相应的绩效目标及评价指标,项目(用款)单位进行自评时根据不同项目类型选用不同的自评报告表。

2009年仍采用五种项目类型进行自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用基本和2008年一致。

2010年绩效自评工作作出了较大调整,绩效评价首先由项目单位自评,在此基础上县级(市级)对本地区所有项目进行一个总体性的绩效自评。评价指标表按项目类型分为六类,绩效评价指标表突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在绩效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程度。评价指标包括一、二、三级指标及权重,各类项目的一级评价指标为固定指标,不得调整; “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及其权重可根据项目特点适当调整,但“二级指标”不可删减原有指标。在设置指标时,重点是需要根据评价项目特点选用个性化的“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有效性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2010年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的量化使得无论自评工作还是审核工作都较往年更易于开展,可操作性更强。

2011年至今,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基本延续了2010年的方式,但每年仍会根据实际纳入绩效评价的项目作出调整,近几年来尤其是在完善基础信息表、评价指标表及突出佐证材料作用等方面作出了较大改变。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尽管我省绩效评价工作在全国来看开展得较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单一类型环保项目,对于同一地区,多个不同类型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多个同类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建议如下:(1)对于同一地区,多个不同类型的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可选用不同类型项目的共性指标,加大项目绩效情况的比重。(2)对于多个同类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议在单个同类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之上建立,具体每项指标的评价标准、指标内容、数据来源于单个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随着项目类型的不断增加,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仍需不断更新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国君.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2):142-143.

[2]程亮,吴舜泽,孙宁,等.论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189-194.

[3]王如燕.北京市政府环境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3):78-80.

[4]章磊,张艳飞,李贵宁.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框架及其应用研究[J].当代财经,2008,8(8):50.

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制度 篇4

一、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总体目标.建立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的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工程项目资金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二、项目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1、强化领导、分级负责。县政府负责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工程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统一领导工作,成立项目绩效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安排、部署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工程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工作,县财政局负责组织项目单位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县粮食局是项目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单位,负责具体实施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2、科学规划、公开透明。建立科学规范的项目制度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按照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要求,做到指标科学、数据准确、方法合理,并依法公开项目绩效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3、绩效挂钩、激励约束。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机制,对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将资金使用效果与资金分配挂钩,督促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切实承担起项目绩

效管理的责任。

三、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程序。

1、编制项目绩效目标。项目法人单位根据省财政厅、省粮食局下达的项目申报指南和绩效目标要求,将项目绩效目标及完成绩效目标的保障措施纳入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勘察、设计时,按照“绩效优先”的原则,编制项目建设具体内容,确定项目预期绩效目标,加强项目论证,确保绩效目标的科学性。

2、县财政局、县粮食局建立项目绩效管理评审专家库,绩效评价机构实行财政、粮食局或委托中介机构任意一方组织绩效评审,对项目法人单位申报的项目标准文本及项目实施方案,组织有关专家按照绩效目标清晰、量化、符合实际的要求对项目设定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绩效目标,进行评审并提出绩效目标评审意见。

3、项目法人单位根据绩效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对项目实施方案、标准文本进行修改和完善,报县财政局、县粮食局审定后,联合上报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厅。

4、省级财政部门、粮食局部门对项目实施方案,标准文本评审并项目批复后,县财政、粮食局部门按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将项目绩效目标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5、项目建设单位按照项目工程“四制”管理的要求,组织项目实施,并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国库集中支付制、政府采购制管理,县财政部门对建设单位的报账资料进行审核,项目资金支出实行绩效评价管理。

6、县财政部门和粮食局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实行跟踪问效管理,定期和不定期的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及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项目实施单位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财政部门应停止资金拨付,并责令项目主管和项目实施单位予以整改,确保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

7、项目实施完工后,项目建设单位对照项目绩效目标的实行情况形成绩效评价自评报告,报县财政、粮食局部门,县财政、粮食局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绩效专家对照项目的实施方案和绩效目标、建设单位的自评报告进行实地查看,查阅资料,检查工程建设是否按项目实施方案内容执行,建设内容是否完成,绩效目标是否实现,收益对象是否满意等方面,进行绩效评审,提出绩效评价审核意见,存在的问题责令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整改后,形成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报省财政厅和省粮食局厅。

四、项目绩效的保障措施。

1、建立项目绩效管理体系。县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财政局、粮食局、乡镇、项目建设单位共同参与的项目绩效管理体系,县粮食局部门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完成绩效目标。县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制定

项目绩效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加强对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完善项目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县财政局制定项目绩效管理的具体实施细则,规范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等各项管理流程,增强可操作性,确保项目绩效管理与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执行、监督的有效衔接。

3、实施绩效审计和监察。县监察、审计部门要对绩效管理工作审计和监督。审计、监察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开。对不能按要求履行绩效管理职责、项目支出绩效达不到预定目标的部门和建设单位实行绩效问责。

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篇5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20xx年度农田建设专项共安排财政资金62581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农田建设补助资金349810万元,省级财政农田建设专项资金276000万元(含发改渠道建设任务配套资金)。20xx年1月,省农业农村厅将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资金跟着任务走,1-6月组织各地开展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评审及批复等前期工作,一并将绩效目标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

以上所有资金全部用于我省20xx年度37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含高效节水灌溉26万亩),包括全省14个市州124个县市区(管理区)。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资金分配情况。20xx年省级层面对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按照资金跟着任务走的原则进行分配,年度任务采用因素分配法后,按每亩统一的投资标准下达资金。农业农村部下达任务指标后,我们迅速制定了分配方案,于20xx年1月将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20xx年8月,根据按因素分配法分配的任务情况,我省将资金全部下达到县市区。

2.资金安排情况。20xx年度农田建设专项共安排农田建设补助资金625810万元,实际到位62581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4981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76000万元。我省在省级预算中专门设置农田建设专项,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按每亩600元以上安排预算;同时,20xx年专门安排省级财政资金1000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后管护,引导市县建立工程管护长效机制。

3.资金执行情况:20xx年,湖南省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全年预算数为625810万元,执行数为403647万元,执行率64.5%。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全年预算数为349810万元,执行数为279877万元,执行率80.01%。

4.资金管理情况:湖南省财政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湖南省农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湘财农〔20xx〕26号),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资金支出范围、建设内容、分配和下达时间要求、资金使用和管理要求及绩效评价与奖罚机制。通过专项资金办法明确了全省各市区县农田资金使用方向及使用要求;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在省资金管理办法基础上优化制定了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健全了项目资金支付手续。落实项目公示制度,项目建设期间,项目实施单位需对农田建设规模、工期、财政资金数量进行公示,邀请项目区乡镇有关部门、群众代表到项目区进行工程质量、数量的监督。施工期间,监理工程师现场进行监理,农业农村部门农田建设技术人员跟踪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到项目现场进行检查,形成政府监督、第三方公司监管、群众参与的多方监管体系,确保了项目的建设质量。项目资金投入有事前预算评审,事后结算评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20xx年,我省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的总体绩效目标是统筹整合中央和省级资金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70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建设26万亩。截至20xx年6月底,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实际完成370万亩建设任务,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全面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任务。

共改良土壤359万亩,整治塘堰(坝)6932座,小型拦河坝883座,泵站487座,衬砌渠道8113公里,配套输变电线路6.8公里,修建机耕路4387公里,生产路179公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补齐了田间灌溉工程短板,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三)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包括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截至20xx年6月底,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实际完成370万亩建设任务,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全面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任务。

2.项目验收合格率。截至20xx年9月30日,已完成验收项目验收合格率100%。

3.任务完成及时性。下达年度项目建设任务目标后,20xx年1-6月,组织各地开展了项目选址、初步设计编制及评审等工作,7月底完成项目实施计划批复,于9月底水稻收割后开工建设,到20xx年底,工程建设进度达到80%左右。截至20xx年6月底,全面完成项目建设。

4.财政资金亩均补助水平。我省在省级预算中专门设置农田建设专项,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按每亩600元以上安排预算。20xx年安排省级财政资金276000万元。同时,鼓励和引导市县加大农田建设财政投入,足额承担了地方财政应分担的投入并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20xx年,我省农田建设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亩均投入达到1600元以上。

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据统计,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得到了提升,土壤改良359万亩,新增机耕面积123万亩。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为:粮食46293.62万公斤,油料4653.28万公斤,其他农产品2734.28万公斤。

6.田间道路通达度。通过年度项目建设,项目区田间道路通达率得到有效提高,其中平湖区达到100%,丘陵区达到90%以上。

7.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除工程措施外,还综合采取施用有机肥、酸性土壤改良、绿肥种植、深翻耕等多种措施,有效提升了耕地地力,促进了耕地质量等级的提升。

8.水资源利用率。新增和改善灌溉达标面积324.79万亩;新增和改善排水达标面积196.8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年节约水量39567.2万立方米。

9.受益群众满意度。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数量175万户,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业人口680.7万人,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总额96252万元。根据随机开展的群众满意度调查,满意占比超过90%。

10.主要效益。一是加快实现“藏粮于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许多昔日的“望天田”、“斗笠田”、“冷浸田”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机械化”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不仅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还有效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为“藏粮于地”奠定基础。二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普遍有所提高,项目区次田变好田、劣地变沃土、一季变多季,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提高了现有粮田复种指数和产出效率。三是有效提升农业竞争力。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干又干不了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技术应用,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强了小农生产经营组织程度,提升了小农户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拓展增收空间,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为实现“藏粮于技”夯实基础。四是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据测算,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均每亩可新增粮食产能100公斤左右,带动农民增收200元左右,成为各地保障农民和村集体持续受益的坚实基础,为农民致富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田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建设任务繁重。从长远建设需求来看,我省农田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耕地质量不高、田块细碎化等问题,未来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20xx年以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属不同部门管理,部分已建高标准农田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已老化、设施不配套、地力在下降,抗灾减灾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影响农田使用成效,迫切需要开展改造提升。从实施难度来看,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些待建设地块位置相对偏远,建设成本不断提高,建设难度不断增加。从工作要求来看,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还要同步承担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耕地质量提升、科技推广、上图入库等任务,都是硬指标。从自然灾害影响来看,近年来我省遭受的洪涝灾害较多,特别是有些丘陵山区的项目工程设施自然损毁率较大,灾毁农田修复任务比较重。

二是投入压力较大。从建设成本看,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持续攀升,一些丘陵山区建设成本更高。目前,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投入,亩均约1600元,在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刚性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市县财政普遍困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投入较大幅度增加难度不小。

建议:一是对于机构改革前各部门投入标准、建设质量参差不齐的项目区,应打破建设年度、区域限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避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纳入改造提升,真正的实现集中连片治理,发挥项目整体效益。二是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自然资源条件、农田建设需求等因素,适当提高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标准,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三是在中央层面加强整合,采用统一管理模式,使项目实施更加高效。

四、绩效自评结果应用及公开情况

我们着力加强绩效自评工作,按照统一部署,各地均按要求开展了绩效自评,且将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公开。特别注意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我们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了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范围,出台了《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实施办法》,对成效显著的县市区按该县市区年度中央和省级财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5%予以奖励,同时,评价结果还作为下一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实行奖优罚劣。

五、主要做法

(一)坚持“一体化”推进,健全统一高效新机制

一是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领导实地调研督导,分管领导经常研究调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入全省十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乡村振兴考核等重要考核内容,对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县,按中央和省级财政年度农田建设资金的5%予以奖励,推动形成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二是统筹整合。省级层面将中央预算内高标准农田投资及建设任务进行统筹,真正实现了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上图入库的“五统一”管理。三是突出重点。把提升粮食产能作为首要目标,重点布局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将任务向产粮大县、双季稻区和制种基地县倾斜。

(二)加强“多元化”筹资,构建建设投入新格局

会同省财政厅下发建立健全农田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的通知,鼓励引导各地撬动多元投入,20xx年亩均投入达20xx元左右。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省财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方向,按每亩600元安排预算,今年安排资金27.6亿元。将市县财政投入作为资金分配、激励评价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市县共投入财政资金超10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加大投融资创新力度。发挥政府投入引导和撬动作用,创新支持方式,依托土地流转机构、国有企业、村级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等连片流转土地,充分利用新增耕地指标、土地流转溢价、租金等收益作为贷款,吸引中长期信贷资金投入。20xx年,全省共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15.5亿元。安仁县由村级组织集中流转土地,依托国有平台公司在今年年度任务2.75万亩之外,融资2亿元建设6万亩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达到3000元以上。三是加大整合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农业项目引导作用,统筹可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农业特色产业园等农业项目资金,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田建设投资。

(三)注重“特色化”发展,打造示范引领新模式

分区域推进田块整治,开展耕地质量提升、智慧农业、绿色农田和数字农田建设等示范。在平湖区,以“规模化、智能化”为导向,实施小丘改大田,示范推广智慧农业新技术;在丘岗区,以“机械化、标准化”为导向,局部挖高补低、调整田型、修筑田埂,配套地力提升、节水灌溉、田间道路等工程;在山区,以“生态化、田园化”为导向,实行小田和梯田整治相结合,配套建设土壤培肥、小型水源及农田防护等工程。通过示范区建设,有效提升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对抛荒耕地治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达到了建一片、成一片、带动一片的效果。

(四)实行“精细化”管控,彰显规范管理新气象

一是建好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农田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竣工验收、建后管护、评价激励等制度办法,深入开展“农田建设百日大会战”“工程质量年”活动,推行“政府监督、专业监理、群众参与”的三位一体监管模式,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质量管控。二是把好关键环节。在工程设计方面,编制农田建设工程设计典型图集,提高设计实用性、标准化水平;在工程招投标方面,制定《湖南省农业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编制《湖南省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电子招标投标施工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全面实行电子化招投标,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工程施工方面,推行人脸识别电子考勤,加强对施工单位主要人员的履约管理,严格实施环节管控,严把工程质量关。三是防好风险隐患。与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协同联动,组织开展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检查,大力整治违规串标围标、转包分包等行为,通过第三方监管、全过程造价咨询、跟踪审计等方式加强监管,确保项目资金规范运行。开展已建项目“排查整改”和安全生产“大排查”行动,发现一起整改一起,及时消除隐患。

(五)着眼“长效化”利用,探索建后管护新路径

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篇6

报告

按照商务主管部门的要求,我司对2016年郴州市商务部门下拨的财政扶持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达到的效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桂阳掌合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主要服务于桂阳本地商超夫妻小卖部电子商务改造,对本地商贸流通渠道电商化改造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公司员工8人,仓储面积近2000平米,服务于本地1100多家中小超市和近30家供货商,公司财务状况良好。

(二)、获得专项资金扶持基本情况

2016桂阳掌合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得到由市商务厅扶持,市财政厅下达的电子商务本地化商超改造专项资金5万元。

二、专项资金落实及支出情况

我司2016年所申报的项目,总体经费到位良好,市县匹配和项目自筹经费均能按照计划进度要求及时到位,另外财政拨款扶持的5万元,经费全部拔付到账。专项资金综合使用情况及绩效评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项目经费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按时足额到位。未出现截留、挤占、挪用等现象。

2、经费到达后,我司制定了资金使用方案,严格按项目计划和规定用途专款专用;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专项核算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3、我司定期向主管部门汇报项目进展与专项资金核算使用情况。项目按照序时进度进行,自筹资金200万已经基本到位,未出现项目滞后情况。

4、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平台技术维护费用5万/年(由掌合天下(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代收),平台推广费15万,本地中小商超改造费30万。

三、项目实施过程情况

1、项目立项之前公司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项目完全符合当前桂阳商贸流通改造的痛点,项目申报合法合规、申报材料客观真实、申报项目于有关规定相符。

2、申报项目的实施都已按照预定目标快速、高效组织实施并完成或在建实施过程中。

3、申报项目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项目以最低成本达到目标,节约了资金,且通过市财政资金的投入带动,从而实现更多的项目效益。

四、专项资金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项目落实进展顺利对本地商超改造起到一定的作用,品牌影响力带动行业就业人员800余人,产生社会效益和带动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近千万元,项目基本目标已达成。

五、项目后续工作计划

我司后期将对本地流通商贸市场加大投入,改造本地快消市场,打造自己的连锁品牌。

六、主要经验做法

通过这两年深入基层的改造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快消品行业经验,对以后品牌化运作和帮助本地农户增收创造了非常好条件。

七、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和建议

1、财务管理人员专款专用意识不强,认为都是财政预算安排拨付的资金,只要没揣进个人腰包,为单位工作怎么使用都行。导致对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的过程中,项目经费与经常性经费存在混合使用的现象发生。

2、财务经办人员缺少控制意识,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只是数字上的简单汇总,而没有从财务角度加以分析和运用,特别是缺乏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没有通过费用预算进行专项资金支出控制,对资金使用结余或者超支的具体原因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

3、希望今后电子商务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式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无偿补助。并鼓励自主创新能力强、有自主品牌出口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帮助中小企业通过担保获取银行贷款。

4、对年纳税额达到一定规模,纳税额增长达到一定比例,吸收本地劳动力较多,创新技术带动行业提升的中小企业,通过以奖代补形式给予一定的奖励。

桂阳掌合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 篇7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主要问题

1.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意识还较为薄弱

目前, 针对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还较为繁琐, 各级财政部门对其重视程度不足。我国从2003年开始, 逐步在北京、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方法和一些具体管理措施, 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 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也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 对于财政专项资金是否应该进行绩效评价还未形成统一认识, 从1990年代末期开始, 我国开始对财政管理工作进行了创新与改革, 对传统的财政管理模式产生了一系列直接而深远的冲击, 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改革主要朝着科学化和规范化两个方向发展。其次, 我国目前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各类评价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 部分地方财政管理部门对绩效评价工作还缺乏正确的认识, 导致重视程度不足, 有些单位在绩效评价实际执行过程中, 仅仅只是走过场, 讲形式, 工作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不利于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2.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构建设滞后

目前, 我国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权责划分并不十分清晰, 主要由各级政府下辖的财政管理部门负责主要的绩效审核工作, 没有一个较为权威、专业的管理部门对全国所有的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整体层面的统筹与管理, 导致各类绩效评价审计工作开展得并不十分规范, 监督、控制力度受到很大影响。各级管理部门在进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过程中, 缺乏统一标准, 导致审查结果形成后, 却没有可供参考的权威办法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 绩效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自然难以得到保障, 进一步导致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有限的资金得不到合理配置。更为严重的是, 财政专项资金目前大量投放到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但是由于权责不清, 实现宏观调控、统一管理的难度很大, 再加上缺乏高层部门的有效监督, 评价结果往往也只是建立档案后直接进行保存, 形式主义严重, 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并未起到实际效果, 敷衍了事。如果这种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善, 将对我国财政政策的顺利推行和公共事业的整体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3. 尽快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在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 使用怎样的指标来衡量是相关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目前, 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财政收入和支出也会相应增加, 在资金供应有限的情况下, 对财政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然而, 我国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指标还处在试验环节, 现阶段还没有形成体系化, 因此目前的财政专项资金评价很难保证做到完全的公正、公开、科学、客观。经过多年发展, 一些地方有意识地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办法,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相应的后续措施保证其顺利实施, 缺乏必要的实际操作性。

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评价的措施

1. 树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意识, 重视绩效评价工作

首先, 各级财政管理单位负责人需要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高度重视和深入了解, 树立起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观念, 在日常工作中将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具体来说, 主要需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应本着对国家负责的态度, 相关经办人员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 需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进行详细审计, 保证各项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这些要求在我国会计法当中也早已有明确要求, 如果资金使用单位恶意操纵会计信息将受到法律严惩。其次, 各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单位的领导层都需要高度重视自身财务管理工作, 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为员工营造一个专业、严谨的工作氛围。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也会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会计人员在从事具体业务过程中, 一定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职业操守。

2. 建立专业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构

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起专业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构, 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规范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效用。总体来看, 根据我国目前财政资金的投放特点, 我国财政部门应该成立专门负责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专业机构, 让其作为执行绩效评价工作的主体, 实现对绩效评价工作的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 还需要加强同审计、统计、人事等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积极协调与配合, 以保证各项工作信息能够得到充分共享, 实现绩效评价工作的同步开展, 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除此之外, 由于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各级财政部门还可以考虑引入社会中独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 强化绩效评价专业水准, 同时还可以更多地让社会公众参与到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中, 避免权力争夺所造成的效率低下等问题, 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外部监督力度, 促进整个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效率、质量的全面提升。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投资周期长、金额大、建筑种类多、涉及面广、项目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鉴于此, 针对水利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 要重点关注专项资金是否严格执行专款专用, 使用单位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实施。水利专项资金必须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3. 建立专业、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符合科学化的原则, 在具体的指标构建过程中, 可以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或公认的标准作为参考, 并且严格遵守我国财政收支的管理政策, 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贯穿到资金“投入、使用、产出”等各个环节, 凭借严密的逻辑进行科学分析, 最终形成具体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指标体系, 为全面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 我国仍然处在发展中阶段, 在财政专项经费的拨付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 如果全靠加大财政投入将给国家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必须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上下功夫, 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来增大国家保障力度, 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 绩效评价的内涵不仅仅只需要关注资金成本的高低、资金节约数额的多少, 还是一个国家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公共责任承担能力的直接体现。在今后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 要着力于构建高效、节俭、有力的政府, 加强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 保障资金使用效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级财政部门建立了相应的制度措施促进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然而客观来看, 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起步较晚, 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 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鉴于此, 本文就镇江市长江河道管理处在今后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中, 如何逐步建立起能够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参考文献

[1]储昱.浅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J].中国外资, 2013 (8) .

[2]汤海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标准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 2014 (4) .

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篇8

关键词:农业科技;财政专项;绩效评价;实证研究;指标体系;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 F810.4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444-04

收稿日期:20134-03-30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项目(编号:JK1201)。

作者简介:王莹(1987—),女,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E-mail:449107712@qq.com,。

通信作者:王怀明,教授。E-mail: whm8096@njau.edu.cn。近年来,中央财政为农业科技的发展不断“输血”,2012年农业科研机构的研发经费内部支出达到92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增长了61%。持续增长的投入为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但随着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重立项、轻研究”“高耗低产”等问题日益突显。如何提高资金效率和科技产出成为相关职能部门关注的问题,也是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大多数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提出了科技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1-4],但现有文献对宏观、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从微观和实践角度揭示科技专项绩效的较少,对农业行业的绩效评价关注也略显不足。本研究针对农业科技专项,建立以定量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最后以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农业科技专项的经费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1农业科技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

1.1科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和评价内容

项目是专项资金的载体,资金贯穿项目始终,因此评价科技专项绩效要围绕项目和资金2个维度。一方面,基于项目“投入—运作—产出—影响”的运行过程,以经费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和影响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同时将运作中表现出来的管理形态也纳入绩效评价系统,实现对科技专项的全过程评价;另一方面,反映资金在运作、产出和影响等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考察资金能否在既定支出下,优化支出结构,达到项目运行的最佳生产效率,最大程度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选取管理效率、科研产出和社会经济效益3个主要方面反映农业科技专项资金绩效。第一,管理效率是对“运作”环节中管理形态进行评价的绩效表现,这种效率必须在科研活动的内部实现,表现为经费的使用效率和项目完成情况。第二,科研产出是科学研究行为的直接成果,体现科技活动的创新能力。科研产出绩效指标的选取要以成果产出的形式为依据,尊重科技活动自身的产出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形式包括论文、专利、品种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新药证书等[5],因此,科研产出绩效也要从成果形式的数量和质量综合反映。第三,社会经济效益是评价科技专项必不可少的方面。社会效益难以衡量,但是可以从专项成果的推广程度来体现,成果的影响面越广,公众从中受益的可能性就越大。从微观和宏观2个层面出发,经济效益表现为专项承担主体所能获得的直接经济收入,以及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际货币价值。

1.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思想,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3级评价体系。围绕农业科技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确定了管理效率、科研产出和社会经济效益3个准则层指标,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筛选出12个定量指标,构成农业科技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1)。指标说明及计算公式详见笔者之前的研究[6]。

1.3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影响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根据农业科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的多样性、多层次性特点,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表1建立的递阶状层次结构,设计指标重要性比较的调查问卷,邀请26位对农业科研领域较为熟悉的财务专家和项目经验丰富的科研专家填写问卷,然后使用Yaahp6.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处理,得出各层次的相对权重(表1)。

2农业科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模型

4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研究基于项目和资金2个维度,分析农业科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内容,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综合绩效评价模型,并以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2008—2010年,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的综合绩效水平呈现“U”形发展趋势。在综合绩效的3个主要构成中,管理效率较高,科研产出与综合绩效水平一致,呈“U”形趋势,社会经济效益水平较为稳定。这表明该综合绩效评价模型的应用可以为揭示农业科技专项运行中的问题、优化管理水平提供依据。基于江苏省的案例,要提高农业科技专项绩效水平,必须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完善农业科技专项的中期考核制度,提高管理效率。重视中期考核制度,形成中期考核和项目验收并重的全程管理机制。强化各主管单位的中期考核意识,将中期考核结果作为项目终期验收的一部分,着重检查科研计划和预算安排的实施进度,及早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发挥中期考核在专项运行过程中的督促和纠错作用。

(2)增加科研团队的综合研究能力,优化科研产出质量。在科研产出方面,既定的客观条件无法改变,人为的主观因素却可以成为优化科研产出质量的努力方向。增强科研团队的综合研究能力,从人员数量、智力构成等方面加强团队建设,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刺激科研产出,提高成果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3)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加社会经济效益。设立支撑机构,在科研机构和推广机构之间搭建桥梁,传递科研成果供给和需求的双向信息,重点加强和相关企业、农技推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优化成果推广链条,同时,采取科技成果公示的方法,使终端用户了解最新科技成果,促进成果转化[10],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军果,任浩,谢福泉. 项目后评价视角下的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估体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14-20.

[2]王新其,许幸声,张建明,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34-36.

[3]肖鹏.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科研专项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1):5-9.

[4]蒋瑜超,周娜,周华,等.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农业科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方法初探[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401-402.

[5]张腾,王莹,林玲,等.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5):10-13.

[6]王莹,沈建新.农业科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2):420-422.

[7]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PNAS,2005,102(46):16569-16572.

[8]趙学群. 我国财政政法支出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0:57.

[9]宋美喆,穆世玲.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2(14):22-26.

上一篇:关于加强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通知下一篇:XX年网吧行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