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教师大会上的校长讲话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期末教师大会上的校长讲话(共8篇)

期末教师大会上的校长讲话 篇1

下午好。

日月如棱,又过去了一个新学年,在岁月的更迭中,勤奋的杭外人付出的是汗水,得到的是果实和欢欣。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主动应对学校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狠抓内涵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得到令人欣喜的成绩:

1.高考、中考成绩斐然

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高中校区一本上线率达到93%,184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中, 600分以上考生有82人,4人进入全省前50人,7人进入全省前100名。另有一位同学获得了艺兼文全省第2名的好成绩。

英特参加高考人数49人中,达到本科分数线的有23人,1人总分排全省837名,另有12人被日本立命馆大学录取。相对于本届学生的原有学业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本部高三学生在高考前就已经有174人被国内外著名院校录取,比例将近50%。在高校提前招生考试中,有19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首届浙大多语种实验班的30名学生顺利直升浙大;北外和上外录取了我校27名学生;22位学生分别被清华、北大等多所重点大学确定为自主招生加分学生。另外,48名学生考入美国布朗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名校。

初中学生参加中考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英特学生上杭州市前八所重点高中线的比例为44.5%,上优质高中线的比例为70.5%,英特学生123名参加中考,500分以上的有11人。杭外中考班学生41人参加中考,上前8所高中线的有13人,上优质高中线的有34人。

2.竞赛活动屡获佳绩

我校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中屡屡获奖,他们的外语水平、文理学业水平,综合能力备受社会赞誉。

(1)在浙江省“走进西澳”高中生口语大奖赛上,4名学生均获一等奖。在日前刚刚结束的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我校3位学生包揽了浙江省特等奖和一等奖。在第三届“星星火炬”全国青少年英语风采展示全国总决赛中获得金奖。在20xx年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会议、全国高中生国际资本论坛竞赛中获得了多项第一。

(2)在20xx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初赛中共41人获奖,其中12人次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浙江赛区)决赛中,有12人获奖,其中一等奖7人,获得团体优胜奖。在华罗庚全国数学金杯赛(杭州赛区)中,有49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3人。在第十七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杭州赛区)中,有17人获奖,其中全国一等奖3人,全国二等奖4人,并获团体优胜奖。在浙江省第十一届初中科学竞赛中,有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人。

(3)在20xx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中,共有9名选手获奖,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4人;在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3名;在第十二届青少年信息学奥赛浙江赛区比赛中有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第二届杭州市高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中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

(4)我校学生获得全国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1人;第五届全国中学生英文读后感大赛初中组一等奖5人;全国创新杯作文大赛一等奖1人;全国“小天鹅”杯作文大赛特等奖1人;第一届“爱的教育--中国孩子情感日记”征文比赛一等奖1人;“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一等奖1人。

(5)在魅力校园第二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评选活动中,一位同学获得优秀演员奖;在浙江省第三届健美操比赛中获国际年龄一组第一名。在20xx年杭州市高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一位同学在三级跳远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

(6)英特学生在第十二届“华罗庚数学金杯赛”中,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22名。

期末教师大会上的校长讲话 篇2

大家好!

在2008年7月9日召开的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 (以下简称“我会”) 第一届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 , 我被推选为学会会长。如今,五年过去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即将完成它光荣的历史使命而被载入史册,新的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即将诞生,这是一个意义非凡值得纪念的好日子,也是一个令人充满期待、充满向往的好日子,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刻。现在,我站在这个历史的节点,谨代表过去的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对学会近几年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常务理事作简要汇 报。

一、确定了学会发展方针和工作思路

为更好地发挥学会职能,开展学会工作,一开始,我们便商讨和确定了学会工作的发展方针和工作思路。即①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及制度建设,形成一种有利于学会稳定发展的新机制;②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强队伍建设,外引内聘, 邀请有关专家、领导作为学会顾问和专业委员会负责人; ③以继教科研为重点, 构建我会和谐活跃的学术研究平台,推出一批能在湖南省及至全国产生影响的继续教育科研成果;④围绕学术研究,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创新学会工作,开展好对内对外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等。五年来,我会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践行和达到了我们的工作目标。

二、规范了学会机构和制度

五年来,围绕学会建构,我会主要做了五件事。一是为原有的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小学管理专业委 员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更具科学性、权威性的建构。我们聘请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特级教师,长沙市教育学院院长肖万祥同志担任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聘请全国知名校长、特级教师,长沙市明德中学范秋明校长担任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二是根据湖南省教师培训现 状, 新成立了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 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铁芳先生担任会长。正因为有了这些新的建构,有了专家、领导的加盟,我会声誉鹊起, 工作开展更具声色和效益。三是不断完善我会管理制度, 几年来, 研究会先后制定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工作条例》《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财务工作制度》《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会对所属专业委员会管理的意见》等制度,它既确保了我会有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的良好机制;又从文件发放、财务管理等方面入手, 规范了学会内外工作, 使学会工作严格按照省民政厅、省社科联及挂靠单位要求,加强了自身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并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四是努力形成每年到各地轮流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 议的制度。为各地提供一次展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成果的机会。五是依 托湖南省远程培训网络, 扩大学会影响。现在,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平台上, 我会设置了学会概况、学术交流、学会信息栏目,并有专人负责信息动态的更新维护,使学会活动的动态信息传递进入快车道。我们的学术活动除了定期召开的学术活动及会议 外,还有学会网站这样的“永不闭幕的学术交流”。

三、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

各位常务理事,本届理事会所走过的五年,是我国教育史上值得记载的五年。我们目睹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 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专业标准》等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明确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和任务; 领略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的精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省教育厅领导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下,我会下属的四个专业委员会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学术性、群众性、服务性职能,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与特点,认真研究,积极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的群众性学术研究活动。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如何抓住机遇, 谋生存,求发展, 近年来,我会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分别是2010年衡东年会,2011年长沙年会,2013年新化年会。在理事长肖万祥先生领导下,会议一次比一次开得好,一次比一次开得有效。省市县领导,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省内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代表,成为每一次会议的参与者和话语者。每一次会议都有省教育厅领导到会作指示,或有全国知名教师教育专家、或有教育部师范司领导报告。与会代表分别就教师培训机构职 能转型、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培训模式等做主题发言。可以说,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是高规格、高质量的, 紧密结合新形势的教师培训工作研讨会;是从政策、理论与实践等不同层面, 对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使命、途径与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的研讨会,是面向全省的、针对教师培训的、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会。

(二)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自范秋明校长任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以后,他就成为了创建湖南特色办学模式,推出湖南名优校长先进办学理念与办学思想的“追梦人”。至今为止, 每年推出一届“校长论坛”活动,每一届都有不同主题、不同形式,在省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届论坛的主题是:“校本培训与学校发展”;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第三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小学特色办学”;第四届论坛的主题是:“校长的办学理想”; 第五届论坛的主题是:“校长的课堂领导力”。每次的校长论坛都得到省教育厅葛建中副厅长的全力支持与亲临指导,得到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与省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每次的校长论坛规模 大、规格高、主题鲜明、学术品位高。采用了校长与厅长、校长与专家、校长与校长对话辩论形式。 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且分中、小学设立分会会场,各位校长均有精彩的经验介绍,各位专家均有主旨鲜明的主题报告, 校长与领导、校长与专家、校长与校长之间激烈的思想火花碰撞,使得每一届论坛都成为了研讨与探究湖南省中小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思考与实践相联,成果与经验共享,追求与探索并存的大讲堂。这种多元、互动、思想先进、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形式新颖的校长论坛,为湖南省更好地开展校长培训,探究名优校长的专业成长道路,创新中小学办学模式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范式。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委员会的工作

五年来,利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委员会的平台,我会坚持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围绕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科学研究,坚持开展推介湖南省在新课程实施、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成果,举办了多次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学术活动。

例如在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举行了湖南省“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初中数学教学观摩暨专家导评活动”,在长沙市育英小学举行“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了“促进体育教师更新观念,扩大视野,提升体育教学专业化水平”为主题的美国学校体育讲学团来湘讲学活动,在长沙市新东方酒店举办了全国艺术课程(音乐、美术)教学与教师成长研讨会,在株洲市景弘中学举办了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主题的“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高效课 堂教学策 略名师论 坛暨课改 名校———景弘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场观摩活动”。

这些活动紧扣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既有美国著名大学终身教授讲学,又有中央教科所的专家、浙江师大的教授、《中国教师报》副主编的讲座,还有全省各市州、各学校主管教学教研的相关领导人,以及各学校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的积极参与,开展的活动直击新课程课堂教学, 新颖而富有创意, 受到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深受一线老师欢迎。

(四)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2011年12月9日至11日,在百年名校长沙市一中,我会成功举办了“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暨首届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首届理事会 吸纳了包括省会几大名校及其所属学校在内的100多所优质中小学校为理事单位,吸收了100多名校长和1000多名教师为首届理事及个人会员。来自全省各市州的500多名教师代表以及省教育厅葛建中副厅长、廖湘生副巡视员、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长沙市一 中以及省继教中心全体领导参加了成立大会。首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 以“爱心·责任·智慧”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全国著名教育学专家、省内外知名班主任发表了主旨演讲,带给与会老师诸多的启示和心灵的震撼。

2012年11月 , 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以“生命·使命”为主题。在长沙市 铁路一中举办2012年年会暨第二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省教育厅葛建中副厅长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教育厅领导廖湘生同志、贺安溪同志、以及学会部分领导出席开幕式。论坛有 全国著名教育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以及我省德育专家、长郡中学、长铁一中、邵东县二中、 长沙市博才咸嘉学校、长沙市实验小学的名优班主任(名校长)演讲。近700名中小学教师参会学习,反响非常好。《湖南日报》《红网》《中国教育网》等十余家媒体对本届论坛予以了报道。

(五)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一年一度的论文评审工作

论文评审是我会的传统项目。我会极为重视, 评审工作一年比一年做得好。五年来,我会保证了学术论文的质量,保证了论文评审的公正性,评审工作规范、细致、严谨。一是论文评审只在总会进行。 所有的分会不进行收费论文评审。二是每年评审出的优秀论文,都推荐到相关杂志和网络学习空间予以发表,特别注重了成果的宣传、推广与应用。三是各市州常务理事主动参与这一工作,积极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围绕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系教学实际撰写论文参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论文质量也不断提高。经学会评出的论文, 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的论文, 成了他们评职称时的过硬材料。还有不少文章被国家级刊物转载。

(六)圆满完成省教育厅交给的工作

2012年6月27日至8月9日 , 我会受湖南省教育厅推荐,配合“我们的自由天空(简称OFS)”,完成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崔永元公益基金“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的选拔工作。 我会在当时情况复杂、关系微妙的形势下,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按照省教育厅要求,与崔永元基金会进行了不卑不亢、有理、有利、有节的沟通,严肃积极认真工作,顺利完成了我省5个地市、13个县111名乡村教师的选拔工作。在111名乡村教师进京培训送行时,我会写下慰问信,赠送了书籍。活动结束后,省教育厅和我会都获得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崔永元公益基金“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的感谢匾牌,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各位领导、各位常务理事:在省教育厅、省社科联、省民政厅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五年来,我会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学术研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为教育行政部门服务,为广大教师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在成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辉煌。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我会四次获得省社科联颁发的省“四讲一创”先进学会殊荣,还有4位领导分别获省社科联学会“先进个人”称号。

五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本届理事会既有一个事业心和责任感非常强的领导班子, 更有一批认真、积极工作的有事业心,有奉献精神的好同志。从学会秘书处到其他各专业委员会分会的同志,凡涉及学会每一具体工作,事无大小,都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不惧困难,也从来不厌其烦。五年来, 我们学会工作没有出现任何疏漏, 而是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作为本届会长,我因此深感荣幸,也因此,我要从内心深处向各位常务理事呼喊:谢谢大家。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历史即将掀开新的一页,今天,我们新的“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就要成立了。我们坚信,在新的学会领导人带领下,我们的工作将会越做越好,我们的事业将会越来越灿烂、辉煌。

期末教师大会上的校长讲话 篇3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据新华网)

期末教师大会上的校长讲话 篇4

重庆文理学院校长 孙泽平(2010年7月11日)

第四次本科教学大讨论要从三个层面达到效果:从学校层面重新审视我们的办学定位,从二级学院层面考量我们的专业建设,从老师层面思考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中自己该做什么。所以,今天围绕这几个层面,就自己对应用型办学定位的理解和认识,同大家作一个交流发言。

关于应用型办学定位的理解,要讨论三个问题:第一,就是什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或者叫应用型本科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学术性大学、职业技术高校有哪些区别;第二,确立应用型本科的意义;第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升本建院以来的九年里,重庆文理学院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走在了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前列。我们说学校排在全国24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前列是有依据的。早在2001年,学校在全国700余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排名519位,这个排名已经位于新建本科院校前列;教育部高教司有关领导选择了我校参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我校同山东德州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一起,共同承担了四个子课题。有关负责人曾说,之所以选择这四所学校承担这个课题,是因为它们在全国2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中,是办得最好的。

同时,我们还有几组数据进行印证: 第一,学校办学条件走在了新建学院前列。我们有两个功能齐全的校区,一个是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的自然生态型的星湖校区,第二个是布局合理,美丽大气的城市社区型红河校区。

第二,师资队伍水平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我们成功引进了一名国家工程院院士,这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是独一无二的,在重庆高等院校中也是很少的。涂铭旌院士是重庆市引进的第11位院士,在重庆市院士的贡献和成就排名中位居第四位。他在我校化学化工、材料等学科专业集群建设和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建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我校现有教授82名,在重庆市同类院校中位于前茅。

第三,取得了四大标志性办学成果: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这在全国200多所新建院校中是独一无二的。

第四,学校生源水平逐年提高,从2008年开始,我们告别了补录的历史,2009年实现了第一志愿录取率超过了90%。今年的招生形势比去年还要好。这表明了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这是一些大学几十年苦苦追求的,但文理学院经过近十年的办学实践就实现了。

第五,学校领导班子在重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针对全市所有高校、所有区县、所有部委局办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而且2007、2008年度连续在全市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中排名第一,2009年度排重庆市高校的第二名,表明学校办学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和赞扬。

第六,国际合作办学有实质性突破,实现了几代文理人的办学梦想。学校2009年招收了与美国西北理工大学学分互认的“2+2”国际班20多人已经过一年的学习,再过一年将奔赴美国学习;我们招收了3名俄罗斯籍留学生,组织了旅游学院学生到马来西亚泰莱大学交流学习,旅游学院教师也即将赴马来西亚学习;我们将有35位英语教师分别赴美国和英国接受 培训。今年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又有新突破,下学期开学后将有10名外国留学生到学校学习,而且获得了重庆市人民政府的外国留学生奖学金。

第七,正在进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无论是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

重庆文理学院过去办学成就值得我们骄傲,我们也有信心把第三次创业搞好。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组长刘献君教授为我们总结的就是:管理创新,特色发展和开放办学。管理创新主要是“三标一体”教育质量管理模型,据此凝炼了“学生即顾客,教育即服务,质量即生命”的独特办学理念。如果不走全新的路,不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我们就不会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速生桉等一批成果。所以今后的研究生教育都要走这条特色发展之路,也就是涂院士讲的“少人区”和“无人区”。开放办学主要是国内校企合作,国际开放办学等。

每一次本科教学大讨论就会带来一次思想观念的大解放,一次具体行动的大飞跃。第一、第二次本科教学大讨论澄清了什么是本科,如何建设本科,使学校实现了升格转型,取得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成功。学校在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文理人就在思考下一步怎么更好地发展?学校在2008年用了一年的时间,进行了第三次本科教学大讨论,它最大的成果和收获就是找到了文理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可以说这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加深了我们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的认识,这对制定新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转变师生思维方式、教学和学习方式都有着重要意义。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应用型本科

一些专家认为,应用型本科有这些共同特点:一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不是只能培养应用型人才;二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某些具备条件的学科专业可以培养研究生,但当前不应当以培养研究生为主;三是应该以教学为主,同时可以开展应用性、开发性的科学研究。四是应用型大学应该以面向地方为主,某些专业也可以面向地区,甚至面向全国,但主要应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我们的应用型大学的学科专业定位,要深入分析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及时增设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的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以灵活、实用的课程设置来培养具有多种技能的学生。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明确,主要任务是为地方培养建设人才,一方面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以地方为依托,不断拓展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努力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新模式。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呢?我认为,理论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则主要给学生讲清楚“怎么做”,所以要实现从“为什么”到“怎么做”这样一个转变。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走出传统的精英教育办学理念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不是要求知识的全面系统,而是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最佳结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批能够熟练应用知识,解 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需要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可通过聘请校外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又有较强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应用型开发研究,科研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技术的改进和提升,我想学校的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都要贯穿“应用”两个字。我们将来要搞的研究生教育应该是应用型的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也应是应用型研究。

二、确立应用型本科的意义

确立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对我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学校办学模式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解决了培养目标的问题。明确与了过去的精英教育的区别,引领我们正确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还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因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将学生当作精英来培养,学生自以为是社会精英,所以不愿意到基层,做一般的技术性工作。

第三点,引导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方式。我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社会学思考》一文中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社会意义作了专门阐述。

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首要社会意义就在于有效破解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就业难,有人草率地认为不扩招就没有就业难题。西方发达国 家的升学率远比我们高,有的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时代,而它们没有我们这样的就业难题,没有这么高的不就业率。我认为高等教育扩招与大学生的就业难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从教育方面反思,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两个本质原因,一是大学生心中的理想岗位的就业难,是就业观念的问题;二是学生动手能力差,企业根本就不要。一个方面是自己不去,一个方面是企业不要,所以造成就业难。

“眼高手低”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从表面上看这是学生出了问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模式出了问题。因为学校不是按照应用型人才标准在培养,沿袭的仍是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就业困难,也是培养模式的问题。有些高职院校开办的“大学后教育”非常火爆,生源非常好。为什么?“大学后教育”培训后,直接就可以到企业就业,实现了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大学教育不适应企业的需要,还需要通过高职教育来弥补,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悲哀!需要反思!浪费国家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培养不出企业需要的人才。这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问题。

所以说,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第一大意义就在于有效破解社会难题——就是就业难;它的另一个社会意义就是调整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因为目前浪费了很多的资源,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当然就效率低下。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内容

首先是培养目标的改革,也就是要重新定位学生未来的角色。研究型人才培养就由其他高校去搞,因为老牌大学底子厚、科研能力强、没有生 存之忧。这也是为什么应用型大学是被一批为生存发展担忧的新建本科院校推出的原因,就如我们文理学院就是要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来重新定位设计学生的社会角色。

第二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学校要增进学生社会化内容和任务的转变。社会化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的价值,教学的内容是必须要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要更加注重学生社会化与个性的发展相统一。应用型人才的多样性就要求学校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教学内容要更加丰富,梯度性和可选择性要更强,以适应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的需要。

第三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学校要由后台走向前台。在传统的教学上,学校都是在后台,学生自己去和企业对接。现在,学校要从后台走向前台,要和企业一起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无缝对接。

第四是考试方法的改革。一个基本观点,考试的功能是什么?大家知道它的首要功能是检验功能,但同时它还有第二个功能——传递社会需求的信号。现在是知识时代,需要培养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所以考试要向学生传递社会需要的东西——团队合作的意识,寻找知识的能力,寻找解决办法的能力。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果要沿袭原来的单一的试方式,无法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不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最大的困境来自于教师。为什么要搞第四次本科教学大讨论?就是希望老师们要转变观念,要积极行动,参与到这个改革中,否则改革就是空中楼阁。老师要备一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需要付 出的时间和努力是原来的很多倍。方案制定简单,动员也简单,但每个老师要真行动,真参与,难!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喊两句口号就可以实现的。

当前学校发展有三大瓶颈制约我们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第一是我们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应用型专业比例偏低;本科专业主要集中在文理基础学科,工学所占比例低。第二是实验实训条件跟不上。应用型大学体系构建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有工程中心、实训中心,没有就谈不上应用型大学。第三是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双师型教师紧缺。

解决这三大瓶颈问题。需要具体落实到老师层面、学校层面。学校要找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更重要的是需要老师们的参与。老师要积极投身“五大教学改革”,它涵盖了老师们操作层面的所有问题,即要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公共课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在《重庆文理学院关于深入推进五大教学改革的意见》里都已经作了详细的布置。这几大改革都需要老师们的全力参与。

校长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篇5

沐浴着九月的金风,伴随着新学年的来临,我们又迎来了一个令人感动而神圣的日子——第31个教师节。在此,我们欢聚一堂,以此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值此喜庆佳节之际,我向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上的全体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你们辛勤耕耘在乐丰这片热土上,用你们的智慧、热情和劳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表彰先进,查找问题,明确任务,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发扬成绩,振奋精神,团结协作,强化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提升乐丰教育新气象,下面,我把上学年的主要工作和新学年的工作打算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

一、上学年工作回顾

在区教育局、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校广大教职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立足实际,强抓机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加强教育管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优化育人环境,使我校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组织班子成员每周一开碰头会,组织教职工利用周一例会及暑期,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省、市、区领导的重要讲话,学习法律法规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内容及《恩阳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观看了教科体局及学校发展规划专题片,组织离退休教师及在岗教师代表讨论发展规划,扎实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计划、分步骤完成了各级要求的规定动作。使全体员工的政治觉悟,思想素质不断提高,法制观念大大增强,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大大提升,有2名教师转正为中共党员,有2名教师加入了党组织,4名教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7月,1名党员教师获得恩阳区授予“优秀党员”称号。

2、镇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给与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学校调研,了解学校的建设、发展和管理情况。多次召开党委会,为教育的快速发展,出谋划策,解决了学校存在的很多实际问题。为了弘扬教师的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政府在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元奖励给学校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班老师。

3、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去年秋季,以教育局规范化建设活动为契机,争取了建设项目,美化了教学楼,硬化了土操场,创建了四条跑道。今年春季,教育局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今年3月,学校带领班子成员及各班班主任参观了柳林中学的“石”文化和下八庙小学的“朴素学堂”,结合我校实际,完善了教育教学设施,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如:投资万元更换了学生的课桌椅套。蓝光楼和学生宿舍的门窗刷漆。门卫室的简装。修缮了斜坡花台,栽植上珍贵植物,并给每个花台铺上了草坪,添上了花种,沁人心脾,使整个校园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另外还完成了村小“十个一”工程。为推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球类运动、“

六、一”汇演。学区组织的教职工运动会我校有1人获得了女子羽毛球亚军,一人获得男子乒乓球冠军。一年来我校办公室就学校开展的活动撰写了近二十则信息报道,有10余则被上级媒体采用。通过美化校园环境、设置文化宣传设施、增设校园文化阵地等,校园环境得到优化,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4、教研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教师教学业务技能大赛硕果累累。

为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结合区教研室举行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赛课”活动安排,中心校教研组举办全体教师汇报展示课、优秀教师示范课及优质课比赛,并送课下村节。借此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教改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优化教师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得以提高。

一年来,教师撰写的教学经验论文30余篇,其中3篇在省级报刊上发表,6篇获市级奖,21篇获区级奖。

5、科研工作顺利进行。今年5月,区教科所对2015的立项的《青少年逆反心理疏导策略研究》课题进行了科学论证。

6、努力寻求外来支援,解决学校部分学生和个别老师的困难。2015年6月27日,浙江专程来我校为14名特困生共捐款元,为5名代课教师共捐赠元。

7、中招及其它方面教育教学工作成绩喜人

今年初三学生考入重点高中人,突破20人的既定目标,恩阳区远航班人。教学质量蝉联学区15连冠。2014年10月,乐丰小学获恩阳区授予的“初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小学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光荣称号。4位教师被恩阳区评为“教育质量先进个人”。两级毕业班有12人获茶坝片区奖。今年1名被恩阳区评为“优秀教师”。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期末教师大会上的校长讲话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在这秋风送爽,满园飘香的九月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庆第二十六个教师节,在此谨向一直关心支持教育和教师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届他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同仁们说一声“节日快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造福于千秋万代的事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学校是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回顾自己二十年教育教学时光,我很满足,我很骄傲!因为在于在教学中的教学相长,我们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发展;因为我时刻感到我身边兢兢业业工作的老师们在感动着我,也是他们在改变着我,他们把爱心献给了学生,默默地为学生的发展奉献着,谱写出一首首生命的赞歌。

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工作的光荣与教育职业的价值,也感到很荣幸,因为我们生活工作在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里,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极大关注和支持,这些都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与空间。在大奎上联办小学两年的校长工作中,我感到很充实,和在座的许多教育同仁一样,在平凡的校长岗位上做了一些应该做,能够做的事,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得到了有效提高,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学校教育质量逐年提升。

苏仙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硬件设施的更新,素质教育质 1

量的不断提升,这些,有我们工作的印记!我更感受到,学校的发展,校长和教师的成长与进步,渗透着各级领导的倾心关注与培养,以及各位教职员工的理解与支持。我们更应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

新的时代,新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建设,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质量的提高任重道远。作为教育人,作为校长,怎样做,如何做?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将凭发现的目光,用智慧的思考,以亲身的实践,打造能够在民族教育阵地上有影响的教育精品。永做教育的守护者,努力做教育的改革者和开拓者,这就是我们做校长的共同理想和追求。

期末教师大会上的校长讲话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金色的九月秋风送爽,幸福的节日如期而至。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庆祝第28个教师节。在此,我代表息陬镇春秋中学向全体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的祝贺,向取得优异工作成绩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刚过去的一学年,是我校在镇党委政府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教体局提出的“正校风、树形象、抓管理、提质量”总体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取得辉煌成果的一年。

一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最高宗旨,牢记“学春秋精神,写春秋新篇”这一校训,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营造“尊师、爱校、乐学、善思”优良学习风气,倡导“诲人不倦,传知,育才”的教学风气,贯穿“好学、日新、继往、开来”的学校风气,彰显“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管理理念,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育人成绩:今年中考,我校有39名同学总分在500分以上,126名同学被高中录取,七个学科全部进入全市前十名,其中英语、物理、政治、历史位列全市第一名,数学、化学位列全市第二,语文位列全市第三,总评全市第一名,创历史新高。

借此机会,我代表春秋中学向大家交流、汇报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规范管理,稳步推进

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管理,好的管理制度既能约束人、留住人,更能激发人、鼓舞人。

学校始终坚持把抓常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把“抓教风、树学风、正考风”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突破口,重规范、重过程性管理,尤其是教学常规和学生在校规范的管理,抓落实,抓成效,注重积累。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使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积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和推门听课活动。

在学生管理上,学校适时更新教育理念,以“班级达标”和“星级班级”为建设目标,科学有效地落实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提升了校园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在教学管理上,实行目标教学管理法,将多项教学任务量化细化,分解到校领导、科室、教研组长和每个教师头上,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了你追我赶,敢于争先创优浓厚的教学氛围。

花大力气,优化育人环境

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育人建设。

一是加大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积极为师生提供优雅舒适的办公、学习场所。我们学校统观全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发展长远规划,积极筹资,充分利用节假日,对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校园环境卫生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和美化,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发展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法规,充分发扬学校教代会、家委会民主决策、监督作用,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形成制度文化。

三是加强学生课余文化建设,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学生集体活动,为此,学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设立辅导员制度,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四是发挥舆论文化正面导向作用,形成优良校风。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黑染缸,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我们学校重视舆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等教育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优化师资,提升课堂效益

为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打善战的教师队伍,学校始终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管理的首位。

一是深入开展师风师德建设,牢固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教师从业准则,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在教师群体开展“学先进”、“做模范”自我教育活动,培养教师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团结合作技能,树立“内正其心,外修其形”的春秋教师形象。

二是大胆使用青年教师担任教学骨干。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备课组教研活动、学科组听课评课、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提升我校中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修养、教学工作能力。

三是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春秋质量品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上,我们更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立足于课堂育人质量的提高;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倡导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校结合学生自主管理教育模式,组织中青年教师探索、尝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课堂教学模式,已取得了良好的课改效果。

现在,春秋中学工作面貌焕然一新,教师们的工作目标明确,工作热情高涨,上下拧成一股劲,合成一条心,学校开创了“环境雅,人心聚,队伍整,校风严,教风实,学风浓”崭新的工作局面,为春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跻身全市先进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高铁新城建设给春秋中学的发展带来更有利的发展机遇,我们学校改扩建工程已处于竣工阶段,改扩建后的学校将有教学楼三幢、综合办公楼二幢、综合实验楼二幢、学生公寓楼一幢、可容纳800余人就餐的标准餐厅,面对新形势的挑战,我更知责任之重大,在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的同时,我会更加注重育人质量的提高、学校内涵的提升。

同志们,老师们,辛勤园丁,是送给教师的赞语;春风化雨,是献给老师的颂歌。教师是一份荣誉,教师是一份责任,教师是一份希望。

各位老师,回首过去,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教师的身上,凝聚着社会的重托,家长的期望。我们应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文明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我们只有以更高的热情、更扎实的作风,充满着无私和宽容的爱心投入工作,博学善导,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无愧于我们光荣而神圣的职业。

最后,再次祝各位老师节日愉快!身体安康!

谢谢大家!

期末教师大会上的校长讲话 篇8

2011年8月30日

郭荣校长在全校干部教师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暑假已经结束,新学期即将开始。假期中,大家围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本科招生、校区功能调整、新生入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建维修、环境整治等事项,加班加点,保证了新学期的正常运转。在此,我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暑假坚守岗位、辛勤工作的教职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根据校党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对学校工作作总结、部署。

一、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方面

上半年,优势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继作物学、兽医学两个学科被省政府确立为优势学科后,我校化学和畜牧学日前被增列为省高校优势学科一期工程建设。至此,我校共有4个学科被列入省高校优势学科一期建设项目,初步奠定了我校在省内的优势地位,将有力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内涵发展。

学位点申报工作成绩喜人。近期,第11批学位点审核增列工作全部结束。3月份,国务院学位委公布评审结果,我校新增6个一级博士点、20个一级硕士点。4月份,国务院学位办根据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组织对调整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进行重新申报评审。我校又新增一级博士点2个、一级硕士点10个。至此,我校共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3个。学位点的增加,进一步优化了研究生教育的结构与层次,进一步促进了文、理、工、农、医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为推进学校协调发展、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学期,我们在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做好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工作。暑假期间,学校召开一级学科学位点建设研讨会,组织各学院院长、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负责人,全校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带头人等专题研讨了一级学科建设、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研究生招生培养等问题。本学期,各学院要认真做好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工作,并以自设学位点的规划编制、组织申报为契机,强化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发挥优势学科的带动、促进作用。职能部门要探索跨学院学科、学位点建设管理模式。

二是调整、遴选校级重点学科。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探索校级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建设模式,构建重点、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体系,积极打造国家、省、校三级学科创新平台。

二、研究生教育工作方面

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共录取各类研究生2711名,比2010年增加300多名。其中,全日制博士生104名,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940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777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890名。上半年,共授予博士学位65人,硕士学位1371人。开学后,在校各类研究生达7700多人。拓展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领域,中职教师招生学科

从4个增加到8个,教育硕士招生领域从10个增加到13个,农业推广硕士招生领域从7个增加到9个。

大力实施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日前,我校兽医学院临床兽医学科1篇博士学位论文已通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现正在公示。这是临床兽医学学科的第一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也是我校继2009年后获得的第4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上半年,我校还有118个项目获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立项,其中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3项、双语授课试点改革项目3项、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103项。立项总数较去年有大幅增长,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

下半年,在研究生教育工作方面,我要强调两点:

一是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适应国家大力发展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形势,积极扩大专业学位教育规模。研究生处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好学制和应用性两个问题。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学制,研究生处要认真研究,并参照兄弟高校做法,提出合理的培养模式。关于应用性,这是科学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区别所在。研究生处、各相关学院要围绕经济社会需求,修订培养方案,加强应用性培养,增强研究生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实践能力。

二是做好研究生导师增补工作。博士生导师增补,要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并主要考虑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生导师增补,要打通学术型硕士生导师、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积极引进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有丰富实践经验、较强实践创新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员充实硕士生导师队伍,提高企业、行业导师比例,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性、社会适应性培养。

三、本科生教育方面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上半年,新增3个新专业,本科专业数达104个,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暑假中,申报了学前教育、物联网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今后,还要顺应江苏经济发展需求,积极申报新专业。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软件维护、升级及优化工作,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学校应邀在教育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上做经验介绍。积极推进相关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实践教育中心,2个实验中心入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我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13个。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培养。在暑假期间省教学成果奖评比中,我校5项成果获奖,其中“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荣获特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此外,还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开展年度最受学生欢迎的任课教师评选活动,社会反响良好。对连续三年获此荣誉的教师,学校将给予特别表彰。招生工作顺利结束。今年,我校下达招生计划8280人,实际招生8528人(其中,校本部6285人,广陵学院2243人)。所有专业投档成功率高,生源质量稳中有升。与往年相比,今年文、理科计划安排合理,一次性投档率超过99%;文、理科生源比较平稳,文、理科所有专业均按计划招生;征平计划明显减少。但农科类、生物科技类专业生源不足现象仍然存在。

认真开展学生教育与资助工作。启动“研本1+1”引领计划,以研究生成长带动本科生培养,积极探索研本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39人被评为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16个班级被表彰为省“先进班集体”。试行“勤工助学网上双选平台”,安排校内勤工助学岗位1500多个,发放勤工助学工资76.95万元。向4909名学生发放735.9万元国家助学金,帮助1232名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51万元,学校荣获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被增设为江苏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

大力推进就业助推工程与创业教育工作。认真组织“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系列活动,截至8月27日,毕业生就业率(不含广陵)已达到85.23%,同比增长6.18个百分点,其中本科88.02%、博士83.02%、硕士71.68%。毕业生离校期间,宣传部推出内容丰富、贴

近学生的校报毕业生专刊,营造了高雅、文明的毕业文化,受到了毕业生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实施创业引领计划,举办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培训班,引导学生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学校被表彰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

下半年,本科生教育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进一步强化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围绕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着力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希望教务、学生工作等部门及各学院进一步总结实践成效,提炼工作经验,争取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二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所有专业推行“卓越计划”,努力形成一批示范专业。三要积极实施新一轮“本科教学工程”。为改变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状况,教育部、财政部今年7月初联合发文,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下半年,要积极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更新、完善国家精品课程内容,建设一批资源共享的开放课程,进一步发挥国家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整合校内资源,吸引校外资源,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形成一批共享共用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争取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示范性专业、网络视频课程、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大学生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等项目建设方面获得一批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四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各个方面丰富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形式与内容,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四、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

认真组织申报各类项目。上半年,申报各类项目1572项,其中,自然科学1072项、人文社科500项。目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0项,其中青年基金50项,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初见成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8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实现了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

成果奖励有望实现新突破。张洪程教授的《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及其应用》已通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初评,现已公示,有望实现我校“十一五”以来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的重大突破。7项成果通过省、市有关机构的鉴定,10项成果获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加大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力度,上半年转让专利6项,获转让经费60多万元,1人荣获江苏省“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称号。学校与常州、江都、如皋等地方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加强与地方政府科技对接。在扬州、常州、如皋及张家港建立技术转移分中心,完善技术转移网络。新增120多家校企联盟企业,合作申报78项课题。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积极推进扬州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学校被表彰为江苏省“十一五”获重大科技成果奖励成绩显著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先进单位。

下半年,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主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充分整合学校优势资源、特色资源,加快推进“一园多区”模式的大学科技园建设步伐并极早挂牌。要尽早启动扬州大学科技园化工园区建设,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是加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培育、申报工作。近年,在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青年教师占了一半,而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青年教师比例较低。人文社科处要借鉴科技处的有效做法,加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培育,提升人文社科青年教师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进一步扩大人文社科对学校科学研究的贡献。

五、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工作方面

8月初,省教育厅举行全省高校领导干部暑期学习会,专门就“新时期高校人才工作”开展学习讨论。暑假期间,学校修订、公布了“人才引进待遇”。开学前,校党委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活动,围绕“落实人才强校,推进‘两个转变’”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目前,我校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但也不容乐观,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一是高层次人才不足,特别是领军型人才严重不足。如:有些学科带头人老化,人才梯队缺乏;国家千人计划无人申报,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江苏特聘教授招聘等也需重点突破。二是教师考核中的制约机制不完善。以往只注重教师激励政策,也尝试过建立制约机制,但未真正推行。现在省里要求各高校加强教师退出机制建设。

下半年,根据校人事领导小组会议、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活动精神,学校将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要认真规划,积极主动。各学院要以学科建设需要为导向,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同时,要增强紧迫感,围绕需要,主动寻找人才。二要积极引进,强化培养。人才引进固然重要,但培养工作更为迫切。各部门、学院要正确处理好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三要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大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工作力度,继续推进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下半年,要加大选派青年教师出国研究力度,加快推进青年教师国际化进程。同时,各学院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系统性、指向性的指导、培训,有目的地培养青年人才。此外,还要采取切实措施,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四是加强团队与基地建设。各学院要整合人才,组建学术团队,并加强教学、科研、学科基地建设,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五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考核。学校将出台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与考核的指导意见,按照分类指导原则,提高职称门槛,严格教学、科研等考核,探索建立教师转岗与退出机制。学院要制定实施细则。下半年,将召开行政会议专题研讨、交流管理与考核工作。同时,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能力与素质。关于绩效工资改革。下半年,学校将根据国家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精神,按照省统一部署,稳步实施绩效工资改革。

六、国际合作与海外教育工作方面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上半年,接待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境外来访团10多批次,组团出国(境)交流、考察23批47人次。先后举办了“扬州大学—九州工业大学学术研讨会”、“扬州大学—云林科技大学青年学者论坛”,组织外国专家来校讲学42场。参加了沙特阿拉伯教育展、中韩大学校长论坛,与韩国等一批高校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学校被批准为我省首批“阳光留学”教育实验基地,荣获“2009-2010年度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

积极推进海外教育工作。上半年,招收长期海外学生216人,已报到34人,另有182人将于9月份报到。届时,全校长期海外学生将近400人。156名海外学生来校短期学习、文化交流。派出55名学生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长期学习;组织73名学生赴美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高校短期交流学习、文化体验。

下半年,继续推进学院外事,将教育国际化、教师培养国际化落到实处。继续鼓励学院组团出访,积极开展院级学术交流、校际专题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增加国际学术人脉。

七、支撑保障与行政管理工作方面

上半年,出台《内控体系管理办法(试行)》,积极推进内部管理规范化建设。成立采购管理办公室,进一步规范学校大宗物资采购管理。

校庆筹备工作有序推进。5月,学校召开校庆动员会,全面启动“建校110周年、在扬办学60周年、合并办学2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并明确了明年校庆的主要活动,即一个庆

典、两个展览、三个论坛、四本书稿。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下半年,还要按照任务分解表,抓紧落实各项筹备工作。

广陵学院搬迁与校区功能调整稳步推进,有关维修、改造、建设工作亦有序开展。此外,图书、信息、档案、保卫、基建、后勤、国资、产业、校友会、基金会和离退休等工作积极推进。

下半年,全校上下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支撑保障能力。要正确处理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保强扶优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坚持有所多为,有所少为;正确处理学校、学院两个层面的关系,学院、部门间要增强大局意识,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要严格纪律,强化管理,勤奋工作,精益求精,以耐心细致的工作,着力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八、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上半年,学校以迎接建党90周年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以及第十九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党口部门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工作中,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校内涵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引领、保障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陆续确定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表述及视觉识别系统,拟定了校歌歌词,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扬大校园文化。希望大家在今后工作中积极践行、发展校园文化。下半年,其他工作重点与要求,陈书记将会强调。

同志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学校“十二五”开局顺利,发展势头良好。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李卫红副部长和省长李学勇对我校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回顾上半年工作,我们深深感受到,各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下半年,学校各项工作任务重、内涵建设要求高。我们坚信,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圆满完成2011年度工作目标,一定会实现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的开门红,一定会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校110周年校庆献礼!

上一篇:地税局道德讲堂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关于表彰2011年度表彰优秀学生干部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