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复习题(精选16篇)
37+9=
84-20=
64+16=
80-30=
98-8=
51+9=
59+7=
32-3=
29+32=
62-8=
64-6=
89+2=
8+29=
56-20=
30+19=
46-7=
36+5+9=
58-7+30=
60+17-50=
99-8-20=
62-8-40=
60+17-9=
二、填空。
1元=()角
15角=()元()角
5元7角=()角
42分=()角()分
6元4角=()元十()角=()角
7角+9角=()角=()元()角
三、在括号里填元、角、分。
1.一枝铅笔5()
2.一瓶可乐3()
3.一个气球20()
4.一根针2()
四、在括号里填>、<或=。
55+4()60
73-8()66
62+8()69
39+2()40
85-30()56
20+40()60
4角()20分
28角()300分
14角()1元4角
6元()5元+2元
8元+19角()10元
19分()2角
五、想一想,填一填。
1.6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它比100少()个一。
2.92比70大(),9比45少(),50比8多(),28比69少()。
3.26比5(),也就是5比26()。
4.47加上(),与28+35的和同样多。
5.100减去(),与80加上()同样大。
6.99加上(),比100少1。
六、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30+25+()=80
64-8=()-
268-()+20=77
()+9=68-1
482-60=10+()
29+()=45+
5七、应用题。
1.张雷看一本《儿童百科》,看了69页,还有32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张叔叔有92元钱,买羽毛球拍用去59元,张叔叔还剩多少元钱?()
3.教室有42本新数学书,给同学发完还剩9本,发了多少本?()
4.停车场里开走一些车后还剩9辆,开走的比剩下的多20辆,开走了多少辆?()
八、生活题。
1、服装厂做了35件上衣,56条裤子,还要做()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
2、有59人来开会,房间里有47张桌子,8把椅子,还需要()张桌子和()把椅子。
师:今天, 老师将与同学们一同上一节复习课。
师:同学们, 你们认为本学期所学知识中哪部分的内容最困难?
生:应用题部分 (绝大部分同学) 。
师:数学应用题部分内容确实很困难, 但是老师告诉大家, 这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不是困难的懦夫, 老师相信你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勇敢地战胜困难。 你们说是不是?
生:是! (齐声说)
分析:老师言语和蔼、态度可亲。 如“一同、大家、我们”等字眼无形中把老师和同学融为一体。 师生成为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伙伴, 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 老师激励性的问话恰到好处,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此“导入”突出了高度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 强调学生是教育的真正主体, 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的生本理念, 为师生共同学习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研讨求知
第一板块:
看图编题并解答。
师:出示多媒体。
师:上面画了些什么?
生:苹果和桃子 (齐声答) 。
师: (追问) 谁能很快说出上面画了几个苹果? 几个桃子?
大部分能急着点数, 有少部分能急切地大声说:“12个苹果, 6个桃子”, “6个桃子, 12个苹果”。
师:好!你们真是眼明手快呀! 就是12个苹果, 6个桃子 (板书:12个苹果, 6个桃子) 。
师: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你是怎样很快说出12和6的?
生纷纷举手, 有部分定睛不语。
生1:有3行苹果, 每行4个, 一共12个;桃子就是6个, 我一眼就看出来了。
生2:有4行苹果, 每行3个, 一共12个;桃子就是3个3个的数, 3加3就是6个。
生3:老师, 我还有办法, 把苹果从中间分左右两部分, 每部分6个苹果, 一共6×2=12个;桃子不用数就行。
其他学生茅塞顿开, 跃跃欲试。
师:同学们, 你们表现得都很勇敢也很聪明 (特别是生3) 。下面看看题目是怎么要求我们的?
【块一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有很强的激励性, 而问题又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 这样很好地把握了二年级小学生爱表行自己的心理特点。 注重“以学定教”, 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把学生当做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 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 学生表现积极踊跃, 有效培养了学生勇敢的品质, 培养了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特别是生3的回答无疑是创新。 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板块:
生:读题 (同桌议2分钟) 。
师: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谁想试一试?
生1:有12个苹果, 6个桃子。苹果桃子共有多少个?
12+6=18 (个)
生2:有12个苹果, 6个桃子。 苹果是桃子的多少倍?
12÷6=2
生3:有12个苹果, 6个桃子。桃子比苹果少多少个?
12-6=6 (个)
生4:我也能编将它们分装在盘子里, 每个盘子装6个, 需要几个盘子?
(12+6) ÷6=3 (个)
师引导学生:能不能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把题编得更有意义些呢?
生1:姥姥生病了, 我买了12个苹果, 6个桃子去看望姥姥。
师:编完了吗?
生:编完了。 其他学生有疑惑 (缺少问题) 。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这道有意义的题补上问题呢?
生2:姥姥吃了1个苹果1个桃子还剩多少个水果?
12+6-2=16 (个)
生3: (再次补充问题) 买的苹果是桃子的多少倍?
12÷6=2
生4: (我也能编) 我也能编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吃。 每个小朋友吃几个水果? (12+6) ÷9=2 (个)
师: (追问) 有12个苹果, 而桃子只有6个, 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吃, 从总数上讲是平均的。 可是从生活角度上讲9个小朋友吃到的水果一样吗? “平均”分得合理吗?
学生大都疑惑不解, 有个别学生恍然大悟, 说:“有人吃不到桃子”;“还有人吃到2个桃子呢”。 (看法种种)
师:对呀! 那么,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多数同学恍然大悟, 说:“6个桃子不够9个人分。 ”
师:生活中, 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 应该怎么办呢? (前提是很爱吃的桃子)
生1:我爱吃苹果。
生2:我把桃子让给别的小朋友吃。
师:两位同学发言都很诚实。 我们学习数学不但要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还要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中, 当然要学会“礼让”, 这是我们民族的美德。 但是, 这道题应该怎样改一下呢?
生1: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吃。
生2: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吃。
生3: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吃。
师:三位同学改编得都很好, 那么, 怎样分才最合理?
【块二分析 】课堂 “放开”畅所欲言, 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上的差异, 善待、宽容、欣赏学生, 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让每位学生在师生的激励下不断超越自我, 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使学生潜在的智能得以充分的开发与展示。 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参与, 为进一步学习起到“加油”作用。 学生不拘一格的发言烘托了课堂气氛, 老师恰如其分的引导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为兴趣教学。 本版块的品德教育十分得体, 体现了教育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第三板块:
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分最合理) 。
生:小组讨论 (平均分给2人、3人、6人怎样合理分) 。
生:小组汇报结果 (12÷2=6 (苹果) , 6÷2=3 (桃子) ;3人分……, 6人分……)
【块三分析 】分组讨论旨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 共同探索的良好品质。 本版块设计实现了在这一目标。
三、巩固拓展
师:布置作业 (留意生活, 用所学数学知识自编自解十题) 。
一、填空(26分,第题2分)
七、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共36分)
1. 一种书,如果每册定价12元,可盈利25%,如果想盈利40%,每册定价应为多少元?(4分)
2. 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厘米,从2时走到4时,分针的顶点走过了多少厘米?(4分)
3. 15克盐放入135克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盐水重量变为120克,这时盐水的浓度是多少?(4分)
4. 两地相距9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小时相遇,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5,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4分)
5. 牙膏出口处直径为5mm,笑笑每次刷牙都挤出10 mm的膏体,这支牙膏可用36次。现在该品牌推出的新包装将出口处直径改为6 mm,笑笑还是按习惯每次挤出10 mm长的牙膏。这样一支牙膏只能用多少次?(4分)
6. 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4分)
7.一个水池装了一根进水管和三根放水速度一样的出水管。单开一根进水管20分钟可注满空池,单开一根出水管,45分钟可以放完满池的水。现有■水池的水,如果四管齐开,那么多少分钟后池水还有■池?(4分)
8.右图中,BC=20厘米,
∠AED=90度∠AEB=45度。
求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
(4分)
9. 某自行车厂2014年1~4季度生产产值统计图(4分)
■
(1) 2014年平均每月产值是多少万元?
(2) 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产百分之几?
(命题:河北省成安县商城镇横城小学 李 佳)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教学计划,结合本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基础知识为中心,以提高计算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做到查缺补漏,培优补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
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三、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
难点:
1、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用数学、钟面的认识。
2、分清数位与计数单位;
3、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与速度。
四、复习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习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习。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复习课时安排: 1、2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2、20以内的加减法……1课时
3、比较与分类…………………1课时
4、图形与位置…………1课时
5、认识图形……………1课时
二、哪个不同?用“√”画出来。(8分)
三、填一填。(16分)
长方体有个 长方形有()个
正方体有()个 正方形有()个
圆柱有()个 圆形有()个
球有()个 三角形有()个
四、你能把下面的`算式分类吗?(8分)
3+9 15―6 4+8 17―8 3+6 12―0 4+5 14―5
五、读写下列各数。(8分)
读作( )读作( )
写作( )写作( )
六、找朋友、连一连。(8分)
4个十和8个一 个位上是3十位上是6 5个十 8个十和3个一
63 50 83 48
七、填一填。(21分)
1。
2。
1。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0,百位上是1,这个数是()。
2。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
3。二十由()个十组成。
4。四十九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5。100里面有()个十。有()个一
6。3个五和6个十组成()。
八、想一想,分一分(15分)
45 50 70 60 65 55 75 95 85 90 80 100 35 30 25
个位上是5的数:
个位上是0的数:
九、填空(10分)
()个十和()个一
()个十和()个一
()个十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一、做好梳理, 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是复习课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课的主要特点, 复习课一定要有知识梳理这一环节。通过知识梳理做到零散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做到连点成线, 连线成片,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1.注意预习。复习, 顾名思义, 相关的知识之前学生已零散地学习过。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应该让学生明确要复习什么, 让学生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回顾和整理。如:复习“数的运算”之前, 先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6页上的1~3题:我们学过哪些运算?举例说明每种运算的意义。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在四则运算中, 如果有0或1参与运算, 有哪些特殊情况?
2.梳理要沟通知识间的联系。知识是分块的, 学习时是零散学习, 复习时就要把零散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做到连点成线, 连线成片,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可以用网络图, 如: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可以用表格图, 如: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还可以用集合图, 如:
3.知识梳理要做必要的笔记。教材上的知识梳理部分更多是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的。如:教材第73页例5:小数点移动, 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教材第81页例1:你会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吗?教材第92页例1:哪些运动不改变图形的现状和大小?哪些运动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而不改变现状?……复习时要回答这些问题, 但问题不是仅仅回答而已, 还要记得、会用。由此, 有些问题回答后要做必要的笔记。
4.梳理, 有时不是一气呵成。复习, 内容多, 像教材第72页“数的认识”, 教材安排了6个梳理点。教材整体是按“知识梳理——做一做——练习”安排的, 知识梳理不可能一次完成。复习时不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梳理完了再来练习, 要把每一小节的知识点分为若干节课来完成。如:“数的认识”应分为“数的认识 (一) ”和“数的认识 (二) ”来进行梳理。
二、抓计算, 重视问题解决
计算和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无论是计算题还是实际问题都离不开计算, 有的填空题、选择题也要计算后才会填、才会选。抓计算, 具体抓哪些?抓口算, 抓估算, 抓四则混合运算, 抓解方程, 抓公式的应用。
实际问题的解决是农村班的弱项, 要重视。怎么重视?要抓题中的等量关系这一解决问题的关键。如, 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
书店第一季度的营业额为15万元, 第二季度的营业额为16.5万元。第二季度的营业额比第一季度增长了百分之几?
等量关系是:增长的÷标准量。
教材第80页练习十五第9题:
一个旅游景点去年全年接待游客196万人, 上半年接待游客是全年的3/7。第三季度接待游客数是上半年的3/4, 第三季度接待游客多少人?
等量关系是:全年的×3/7=上半年的, 上半年的×3/4=第三季度的。
问题解决, 要用线段图来帮助找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材第83页练习十六第13题:
小明家住在电影院的正西650 m, 小冬家住在电影院的正东700 m。周末两人约好去看下午3时放映的电影。两人下午2:45同时从家里出发去电影院。小明每分钟步行70 m, 小冬每分钟步行65 m。2:55两人能在电影院相遇吗?如果小明先到电影院后不停留继续向东走, 从出发到两人相遇用了多长时间?相遇地点距离电影院有多远?
这道题, 画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要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具体经验, 如, 通过复习要让学生积累解答比较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经验, 即: (1) 从分率入手, 确定以谁为标准。 (2) 分析谁多、谁少, 确定第一级运算。 (3) 找出等量关系式。 (4) 把等量关系式转化成算式并解答。 (5) 检验, 写出答语。
三、练习巩固, 形成技能
只有知识梳理, 没有练习巩固, 犹如空中楼阁。要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一定要练习, 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练习来形成技能。练习一定要体现先练后讲, 促学生自主学习;练习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练, 不要用个别学生的回答代替全体的练习。
1.有的练习要注意提升。人教版的总复习, 有的知识点在回顾与整理部分没有涉及, 这样, 做了题以后要注意提升。如:教材第74页练习十四第2题:下表是有关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的陆地面积和人口数的近似数据。
完成习题后要总结出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
教材第74页练习十四第4题:
填空, 使每横行的各数相等。
完成习题后要总结出小数、分数、百分数互化的方法。
2. 要适当增加练习量。从教材上知识的梳理来看, 有的知识点的复习就没有涉及, 所以教师要增加相应的练习题。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要形成解题技能, 不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是不可能的, 而教材上每一部分只有一个练习, 每一个知识点只有一道题的练习, 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增加练习量, 复习的后期要进行一定量的套题训练, 通过练习发现知识缺漏,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
3.反对机械重复。要练习, 但笔者反对题海战术。练习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精选练习题, 不要会的知识点重复练, 不会的知识点始终没有练;练习, 不要就练习而练习, 要做到触类旁通, 做到练一题会一类。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研究
经过小学前五年的学习之后,在跨越到初中学习前的最后一年,学生需要把之前吸收的知识慢慢消化、好好巩固、系统地理顺,并且在此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升学做好准备。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科目,其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大,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升学成绩,下面笔者将列举几条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供教师参考。
一、重视教学大纲和考试范围
学习、复习总是需要一个清晰的思路和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把杂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体系。教学大纲和考试范围是经过深刻研究和探讨加以确定的,以其为线索来开展复习,能够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制订复习计划。
二、重视基础性知识
在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甚至高考中,考的大多是基础性的内容,而一些超出课堂范围的难度性较高的题目是用以挑选出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此进行研究。只要把基础性知识掌握好,在考试中大部分的分数都能够拿到。
三、重视检测和反思工作
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一到做题、考试的时候就犯愁,很多时候知识是要靠“实战”来积累的,不做检测,只学不练,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哪里。总结和反思是紧跟检测的工作,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纠错,将做错过的题目收录起来,以保证下次不再犯错。
四、重视学生的思想
毕业班面临的升学压力大,学生容易出现焦躁、紧张、厌学的心理问题,教师要懂得适时地给予其一些帮助,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让优秀的学生更加自信,鼓励尚且落后的学生不要自我放弃,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小学六年级的学习关系到小学生将来上初中、高中的质量,是教师不可轻视的一个阶段。在数学教学方面,教师应当系统、全面、有条不紊地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将这一重头学科拿下,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提高升学率。
参考文献:
一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口算试题
姓名:
30-2=72-9=66-8=31-2=20-9=53+8=35+7=31-4=8+54=25-6=45+6=62+20=89-5=63+3=34-2=38+4=76-50=84+8=35-10=71+9=58-9=36+4=33+9=25+7=56+20=56+6=48+5=81-20=6048-9=40-2=50-8=75-9=47-8=80-2=30-2=53+8=45+6=38+4=58-9=66+20=58+30=80-3=62-6=64+6=69-50=3577+20=+18=3947-8=27-9=63-9=92-3=26-7=36-9=-9=35+7=3162+20=8976-50=66+20=83-30=28-7=92-4=83+5=65+7=+20=-6=+10=52-4=32-4=37-8=42-7=52-3=78-4=66-8=-4=-5=84+8=83-30=78+5=87-20=64+8=83+10=85-3=7 3+9=48-30=76+10=43-8=41-2=56-20=71-6=69-10=65-8=31-2=8+54=63+3=35-10=78+5=60-5=80-6=98-4=40+38=30-3= 25+8=95-40=70+30=68-9=37-9=88-9= 58-20= 63-5= 99-9=20-9=25-6=34-2=71+9=60-5=472
(1)2、()、4、()、()、()、8、9、()
(2)10、()、()、7、6、()、()、()、(3)2、4、()、8、()
(4)1、3、()、()、9
7、在5、7、0、10、8、4这几个数中,的是(),最小的是(),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排列:()<()<()<()<()<()。
8、□□△□□○□□□□□□
一共有()个□,○在右起第()个。
9、填上适当的数:
4+5=()+6
()-4=3+2
7+()-5=5
3+6=10-()
10、按规律填数。
(1)20、18、16()、()
(2)0、5、10、()、()
(3)0、1、3、6、()、()
(4)15、14、12、9、()、()
(5)6、15、6、12、6、9、()、()
(6)1、13、2、14、3、15、()、()
11、找规律接着画。
(1)○△□□○△□□
(2)○●●○○●●●
12、在△下面画○,○比△多,最少画()个,如果○比△少,最多画()个。
△△△△
13、我是思维小能手。
□□○□△○○
①左起第3个图形是()
②把右边起第5个图形圈起来。
③把左边起第4个涂上颜色,它的左边有()个图形,右边有()个图形。
14、22,20,(),(),(),12,(),(),(),()。
【摘 要】通过总复习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自觉整理知识,回顾、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使平时所学“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通过复习所建构的系统性知识是否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合理有效地将它应用于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关键词】沟通 整理 回顾 反思
小学生在六年学习中学到的数学知识非常多,内容也非常广,有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好好地整理,从而感到自己的数学知识很零乱,没条理。如果给学生来个总复习,替他们好好整理一下,对他们是非常有利的。这样做一是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二是可以加强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总复习,强化知識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三是学生可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数学思维。四是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自觉整理知识,回顾、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如何抓好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我谈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要激活学生已掌握的内在知识储备,扎实进行基本训练
复习课的基本训练要抓住这一单元的要害,突出重点,这样既可以为下一步知识的梳理做好准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也可以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初步的摸底,对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从而让学生切实做到温故知新,做题时熟练、准确、快捷。例如:我在复习“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题,让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做好复习的准备。
(一)口答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步骤是怎样的?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说说你的想法。
1.单位一定,购买本书和付款总数。
2.人的身高和跑步的速度。
3.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
4.正方体的棱长和它的体积。
5.运送一批货物,每天运送的吨数和所需天数。
要想正确、快速地用比例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就必须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题目里两种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既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还是比值一定,这是应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如果正确判断这一关过不了,后面解答有关比例知识的实际问题就成了无水之源,失去了应有的支撑。
(二)认真整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知识,引发学生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例如我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是这样设计的。
1.开发区小学新教学楼要装10根长4米、宽8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下水管。现要在它的外表面涂上防锈漆,每平方米需要用0.2千克,共需防锈漆多少千克?
2.用一种车厢是长方体的汽车运煤,从里面量车厢长5米,宽2.5米,装煤高度是0.4米,每立方米煤重2.5吨,这辆汽车一次能运多少吨煤?
3.要做一根管口周长是40厘米的长方体通气管10根,管子长2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4.在一个长10米,宽3.5米的长方形客厅的地面上铺设2厘米厚的木地板,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米?
5.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它的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分米,这个鱼缸至少可以容多少升水?
在引导学生回答出上述5道题目是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还是容积后,我把这5道题目分成三类。即1和3,2和5,4。而后再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式,使认知结构中三个概念的可辨别性更加清晰,可利用性更强。接下来,再回到这5道复习题。让学生在这三组里各选一道进行“实战训练”,深化学生对表面积、体积、容积三个核心概念的理解。
通过以上的分类归纳,让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问题来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这样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初步的比较分类和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大脑里存储的知识更具条理化,为建构新的知识(如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重视解题过程,强化薄弱环节
我们精心选择、设计了大量的习题,究竟怎么去做?学生做、教师讲、再纠正,看似都会了其实没有真正掌握,因此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练习讲评方式。
(一)注重过程。我们平时的练习一般都是应用题,有过程,而填空、选择、判断只有结果。究竟学生是怎么完成的不清楚,因此只要是练习,我就要求学生把每一道题的解题过程都详细写出,这样在批改时教师会很清楚地了解出错的原因,指导起来更有针对性。
(二)讲清思路。应用题在每次测试中所占比例较重,分析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尤为关键,而单凭几道算式并不能说明学生真正掌握,所以每次作业中的应用题我都要让学生讲思路,说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三)灵活变化。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我们教师在习题讲解时要注意变化,不要就题讲题,要发挥题目的示范功能,力求在题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变化,从一个问题迁移到另一个问题,把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集中装箱”。比如第一单元中“把一个圆柱削成最大的圆锥,求圆锥体积是多少?”全班学生肯定都会解,如果就此完成便失去了意义。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变化:“知道削成的圆锥体积,反过来求圆柱的体积”“知道削去部分的体积,求圆锥,求圆锥体积是多少?”全班学生肯定都会解,如果就此完成便失去了意义,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变化:“知道削成的圆锥体积,反过来求圆柱的体积”“知道削去部分的体积,求圆锥、圆柱的体积”;再将圆柱改为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棱长,求削成的圆柱的体积”“知道长方体长、宽、高,求削成的圆柱的体积”等等,这样横向、纵向联系相结合,一题多变,举一反三,达到“一例带一片”的目的。
(四)加强巩固。每次考试时总感觉这些题都讲到了,学生也做过了,可仍是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学生知识的缺陷不是教师讲了学生改正了就能学好的,我们要学会平时摘记学生的“缺漏”和“错误”,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如果是极少数学生的问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如果是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可以每天利用数学课上的三五分钟或晚上作业时间强化巩固。这样连续几天不间断的训练后学生一定会掌握,看似机械重复的练习其实是一次又一次体验的过程。
三、综合训练,灵活运用新旧知识
复习课的练习区别于新授课的巩固练习和练习课的针对性练习。复习课的练习重在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多变性,要能进一步体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而且要加强对比、辨析,促使学生认知结构“融会贯通”和“精确分化”,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复习课的练习提升应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知识含量的习题,不仅要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还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基础不同,进行不同的练习设计,同时要处理好坡度和难度、数量和质量间的关系。
通过复习所建构系统化知识是否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合理有效地将它应用于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因此,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必须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中。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那么重要,所以我认为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对待,要系统地、全面地掌握整个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还有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赵秀英. 浅议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J]. 新课程导学,2015(34):71.
[2]陈艳萍.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6(42):66.
[3]李冬梅.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的有效教学方法[J]. 文理导航(下旬),2016(07):43.
[4]李忠玉. 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探析[J].学周刊,2016(25):119-120.
学习是一个把知识“由薄到厚”的积累过程以及“由厚到薄”的整合过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每单元的最后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所学单元知识进行系统概括和归纳, 形成有关知识的完整的认知结构. 但部分教师容易忽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自主进行系统归纳和整理.
通过制作小学数学复习卡,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网络的理解, 对知识重难点的把握等.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我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对象, 确定以下研究思路 ( 如图1)
三、研究过程
1. 数学复习卡包括的内容
数学复习卡, 顾名思义, 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后用于复习的材料. 因此, 复习卡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知识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或兴趣添加其他内容.
2. 学生如何做复习卡
学生学习做复习卡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参与整理, 明确思路. 教师利用单元复习课, 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并把学生说到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 接着让学生说出围绕这些知识点, 我们解决过哪些问题, 并总结相关方法.
第二阶段: 小组讨论, 集体创作. 教师安排每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围绕知识点、问题、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复习卡制作. 小组成员内可以充分讨论、商量分工等.
第三阶段: 独立探索, 个性创作. 学生根据自己对单元知识点的认识, 对题目的理解以及对方法的总结制作复习卡, 在这个过程中, 还可以加上个人的想法, 例如, 可以在复习卡中加上自己的创意.
第四阶段: 取长补短, 精益求精. 学生在各自完成一份复习卡之后, 每四个人为小组单位, 进行分享交流, 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把自己的复习卡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 使之更加全面.
3. 如何体现复习卡的价值
我将学生自己制作的复习卡加以利用, 主要体现以下价值:
①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独立完成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己梳理知识, 将书从厚读到薄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系统化, 对所学知识框架的建构以及对数学具体解决问题方法的分类, 经过一番整理, 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掌握得更加牢固,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
②复习卡是学生从自己的思考角度对知识进行提炼, 更具有针对性, 事实上这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渠道, 能够更好地有的放矢, 因此, 教师在复习卡的基础上再进行强调或补充, 进一步强化就可以了. 学生也会更认真地倾听, 对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这样的课堂效率也更高.
③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做好的复习卡与学生分享, 在讲解内容的过程中, 再次巩固知识并且与学生资源共享的过程, 增强了合作交流的能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④教师将班上那些内容充实、版面漂亮的复习卡进行集中展示,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⑤教师鼓励学生在作品中加入个性的元素,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大激发学习动力, 化以前的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 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上的转变.
四、总结反思
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要求约200名五年级学生对上册的几个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卡制作, 学生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 特别是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也都认真地完成了任务. 而且很多复习卡的个性特色都非常明显, 有的学生除了知识点、问题、方法之外还自己加上一些其他内容, 例如, 知识难点、易错点等; 复习卡版面的设计更是丰富多彩、各式各样. 学生非常乐于和班里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为教师也节省了不少功夫. 从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讲解知识点的情况以及完成作业的情况来看, 复习卡确实是比较有效的.
然而,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 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 制作复习卡以及学生进行讲解和交流, 相比教师直接给出复习提纲和解题方法花的时间更多, 尤其在学生一开始还不熟悉, 有时候一个单元的复习要花上三节课左右, 还总结得不够全面.另外,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有时候也无法很好地抓住知识点, 做出来的复习卡内容还是有所欠缺. 针对这些问题, 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晓贵.对《初数研究》课程改革的设想[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 .
[2]何小亚.与新课程同行: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7.
一、算一算。
34+52= 65-61= 3+45= 16-7= 28+41-6=
50+50= 16+72= 14-5= 28-12= 90-40+26=
19-8= 45+23= 87-24= 15-7= 88-44+22=
10+28= 63-21= 66-43= 23+23= 63-30+25=
二、填一填。
1、1到40中,个位上是4的数有( )。
2、大于30小于45的双数有( )。
3、十位上是4的.单数有( )。
4、在49、80、3、10、52、66中,( )最接近50,( )比50大一些,( )比50大很多,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整十数是( )。
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5+□>50 60-□>20 □-30<30
80-□<40 □+25>50 □-6>20
6、最大的一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 ),最小的一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和是( ),差是( )。
7、100里面有( )个十,89里面有( )个一。
8、连一连。
苹果比桃 桃比梨 梨比菠萝 桃比苹果
少很多 少一些 多一些 多得多
三、用竖式计算。
85-53= 6+23= 85-2= 96-75=
四、列式计算。
(1)两个加数都是34,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76,减数是5,差是几?
□○□=□ □○□=□
(3)65比24多多少? (4)34比45少多少?
□○□=□ □○□=□
五、填表。
买来29个( )个8个45个( )个8个24个
吃掉12个24个( )个( )个9个5个( )个
还剩( )个10个2个22个8个( )个10个
六、解决问题。
1、小明和小丽看的书都是74页。小明看了一些,还剩下23页没有看。小丽已经看了40页。
(1)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 □○□=□( )
(2)小丽还有几页没有看? □○□=□( )
(3)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2、和 一共有19个。
(1) 最少有( )个, 最多有( )个。
(2) 最少有( )个, 最多有( )个。
3、白兔有22只,灰兔有14只,黑兔有35只。
(1)灰兔比黑兔少几只?□○□=□( )
(2)黑兔比白兔多几只?□○□=□( )
(3)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知识点1:元角分三者关系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知识点2:换人民币
1张5元可以换( 5 )张1元,1张10元可以换( 10 )张1元;
1张20元可以换( 2 )张10元,1张50元可以换( 5 )张10元;
1张100元可以换( 10 )张10元,1张100元可以换( 2 )张50元;
1张10元可以换( 2 )张5元;1张5角可以换( 5 )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 2 )张5角;1张20元可以换( 4 )张5元.
知识点3:“正好”表示刚刚好,不多也不少。
题型一:5角=( )分 6元=( )角 20分=( )角
3元9角=( )角 1角2分=( )分
1元=( )角=( )分
13角=( )元( )角 26分=( )角( )分
题型二:简单计算
4元+8元=( )元 5角+1元3角=( )元( )角
4角+9角=( )角=( )元( )角
3元-1元5角=( )元( )角 1元5角-8角=( )角
7元6角-1元6角=( )元( )角
7元6角-1元6角=( )元=( )角
题型三:比大小(先比较元,再比较角,最后比较分)
5角○5元 1元○100分
89角○8元9角 5元6角○6元5角
3角4分○3元4角 3元6角8分○3元6角4分
58分○6角 1元○10分
9元9角○100分 1元2角○1角2分
题型四:1张1元可以换( )张1角或( )张5角;
1张50元可以换( )张20元和( )张10元;
1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和( )张10元;
1张100元可以换( )张50元或( )张10元。
(提示:“和”表示两边相加,“或”表示还可以换成)
题型五:解决问题
(1)19元正好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2)买一个洋娃娃和一个皮球需要多少元钱?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激趣
怎么上好六年级的数学复习课, 这是每一位毕业班数学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对于很多数学老师更是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觉得知识都是学过的, 不爱听;老师觉得知识都是讲过的, 不想讲;一上复习课就是做练习, 学生不想做、质量差, 教师不想改、发脾气……于是我们听到了很多老师的怨言:“我们班上的娃娃心思都不在学习上了, 上课根本不听讲不发言”、“六年级复习课最难上”、“六下就只有做做试卷评讲一下, 不知道怎么上”等等。
可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 小学六年级复习课承担着更重的任务: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注意知识点整理与应用的结合、解决问题策略的整理。通过复习课, 要让学生们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有新的收获。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接下来, 我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复习课当中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兴趣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高年级学生的活动空间有了较大的扩展, 他们逐渐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 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要创设一个适当的复习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课堂中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要注意制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重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利用教师自身的幽默感和学习内容的吸引力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复习中来。
例如, 在复习“平面图形”知识时, 我就利用情境导入, 先用PPT给同学们出示了一幅姚明的漫画像挂图。
师:同学们, 这是老师很喜欢的一位球星, 很搞笑对不对。但怎样想办法把它挂在墙上呢?
师:如果想知道镜框 (木条或铝合金) 的长度就是求什么?想要知道配多大的玻璃就是求什么? (揭示复习知识点周长和面积)
师:看到课题, 你想到了什么?
借着这样一个复习情境, 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复习。学生在开心一笑的同时, 感受到了原来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引起学生自主回忆整理知识的欲望。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真正做到了避免复习旧知带来的疲乏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梳理构建, 发展学习兴趣
复习课、新课和练习课是有很大区别的, 教师要避免重复机械的讲解。“梳理”就是复习课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我们要尽量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过现在普遍存在一种复习模式是:在复习课之前, 老师往往会布置一个自主整理复习某个单元知识点的作业。但是仔细想一想, 有多少学生是真真正正的花大量的时间去梳理知识点呢?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这个作业就相当于没有。那么我觉得要想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分类, 必须要给予学生明确的要求, 做到复习课前的有的放矢。
例如, 在复习“立体图形”知识时, 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一个课前复习作业:让学生从“我自己整理的知识点”、“我的典型错题”和“我的困惑”三个方面来整理。结果学生第二天交上来的整理结果让我大为震惊。很多同学发现自己很容易出错的地方有:圆锥的体积计算忘记乘;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记忆比较麻烦, 对知已两个底面圆面积是否计算有一定的困惑;在解决实际体积问题时, 在把一个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时候, 对于它们的对应关系模糊不清……
大家可以看看, 孩子们这是整理的多好啊!他们真真实实的梳理出了自己的困惑和难点, 这样老师才能真正的做到复习课上面的有的放矢。紧跟着, 我就通过小组学习和集体展示, 让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和指导, 使得它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和合作的价值,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发挥群体协作的精神。
我们在复习课教学中应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使他们抱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这样才是一节在新课标标准下的事半功倍的数学课。
三、设计精练, 提高学习兴趣
练习的精心设计, 是为了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掌握抽象、分析、归纳、演绎和模型等思想,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现在数学复习课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让学生重复地做他们早已会做的练习题。这样的练习不仅不能发挥复习课应有的功能, 还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最后产生厌倦情绪。为了保持学生练习的兴趣, 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之外, 一定还要注意问题的生活化和趣味化。
例如, 在复习平面图形知识时,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
师:森林里住着三只小兔。一天, 他们相约到山里去采蘑菇。 (电脑演示三只小兔所走路线) 三只小兔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家里出发, 分别沿着各自的路线向山里跑去。想想看, 谁先到达终点?请大家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 也必须扎根于现实, 并且应用于现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领悟这个道理。因此, 出示这样一道有趣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得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从生活实践中去找到课堂内缺乏的真实感。只有这样把作业延伸到生活中去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提高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策略
在完成全部的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后,小学六年级有一个系统的总复习过程,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将各部分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在总复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按照一定的复习策略进行,以下简单谈一下小学数学复习的总体策略。
一、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着力完成培优补差任务
经过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异,一般会存在优等生(2):中等生(3):学困生(1)的比例,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对总复习的复习效果也有不同的期望,优等生渴望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中等生渴望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学困生则希望通过复习过程掌握以往不理解的知识,根据学生对总复习不同的期待效果,教师要采用合理的复习策略。复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帮助学困生以及中等生牢固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框架,又要让优等生学有余力,在巩固的基础上实现拔高,最终实现培优补差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总复习过程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有四个基本板块,其中“数与代数”是基础,“空间与图形”对空间想象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概率统计”和“综合实践”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复习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就四个板块而言,可以让优等生梳理整体的知识结构,将自己认为的重点知识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中等生在回顾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掌握不够扎实的部分,进行罗列,以建立自身的复习计划;对于学困生,则要求其翻阅教材,整理出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以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会对知识的整体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数学基本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在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将数学知识按照概念、法则、性质、原理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弄明白重点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比较学习法,在对比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最后阶段的复习要重视整体上的查漏补缺,使学困生多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三、总复习过程应该注意的其他问题
小学数学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心算、口算以及估算能力,追求算法的多元化;复习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讲解和随堂练习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练习的题目落脚于方法和策略上;在章节复习和模块复习结束之后,有必要进行知识水平检测,引
导学生通过阶段测试检验自身的复习效果。
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工作是系统化的工程,复习方法也比较多样化,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班的数学复习任务,广大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为了提高总复习的效率,实现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引导者身份,以循序渐进的复习方式回顾所学的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反思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陈婵萍.怎样进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J].赤子,2012(5).
[2]赵开武,王旭.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的几点思考[J].四川教育,2011(9).
[3]尹卫国.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的探索[J].新课程:教研版,2011(9).
【小学一年级数学复习题】推荐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复习计划11-07
小学一年级的下册数学练习题06-04
小学生一年级数学暑假练习题06-02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习题06-06
小学一年级复习重点06-24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题11-08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12-01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06-09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2-06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