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 教学计划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视唱练耳 教学计划

视唱练耳 教学计划 篇1

4-5岁 准备32课时 半年

6岁准备16课时 三个月

可以这样和家长介绍

视唱练耳和音基学习主要是为了改变在音乐学习中“重技轻艺”的现状 就是改变重视音乐的演唱、演奏技能教学 而轻视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的现状

视唱练耳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培养孩子们的乐感—“音乐感觉”

视唱练耳是音基的一部分 最初的初级教学中二者相互融合的 到了中级和高级 这两部分就要独立出来 进行独立的教学了

音基是与各级专项音乐考级相应配套的:“初级”与专业考级的一二三四级相对应 “中级”与五六七级相对应 “高级”与八九级相对应

运用儿童音乐启蒙教程 课程学习篇+识谱知识篇 教材一共40节

4-5岁的 32课时 半年

前24课时 一课时一节 共24节

后8课时 一课时两节 共16节

这是初步计划 教材适用于3-5岁的孩子 所以要看班内孩子的总体年龄偏大 还是偏小 如果都是5岁左右 此计划可以很好的实行

6岁的 16课时 三个月

前8课时 一课时两节 共20节

后7课时一课时三节 共20节

其余2课时 会穿插一些阶段的测验与教学验收

两个班级的教学都会进入一些音基教材的浅显知识 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引入真正的音基学习状态

课程中的安排:

1说读节奏

将各种节奏型编入儿童喜爱的歌谣中 通过节奏说歌谣做动作 是孩子的语言节奏感、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学习兴趣得到增强

2识读乐谱

让孩子像识字一样去认识每个音符 速度与满到快 孩子在识读乐谱过程中反映力也会提高 3识谱唱歌

收集很多中外优秀的儿歌 民歌 从短小精悍 耳熟能详的歌曲入手 逐渐提高孩子的识谱能力 增强乐感 积累音乐语汇

4听唱音高

内容包括单音、音程、音组的模唱和听唱 提高孩子的听便能力和思维能力

5模仿节奏

让孩子模仿老师敲击出的各种节奏 提高孩子的反应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

6乐曲鉴赏

每一课时都会有一至两首的悦耳的歌曲 通过录音 或者现场弹奏 在接受优美音乐熏陶的同时拓展孩子门丰富的音乐想象力

7识谱知识

孩子对乐理知识的学习是从感性开始的 运用儿歌和卡片的形式 有次序的编排和解说 帮助孩子像识字看图一样理解和学习乐理知识

视唱练耳 教学计划 篇2

一、面把握视唱曲目的内涵、丰富教学内容

在视唱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单一的现象,忽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使该课程变的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对视唱练耳,形成一种逆反心理。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进一步认识有着必然的联系。视唱的基本要求是要解决音准、节奏、速度、力度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要宏观的把握乐曲片段,如对旋律的调式、曲式结构、乐曲风格等做出进一步的要求。因为这些要求可以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深一步。例如乐理中的调式分析、曲式分析与视唱练耳有着紧密的联系。

谱例1是一个降号的切分节奏练习,在完成音准和节奏方面后,要求学生分析旋律调式和曲式结构。在教学中,多数学生经常把该旋律的调式分析做错。因为大多学生看到曲作者的名字后,武断的判定这是中国的传统调式,F宫调式。学生并没有在视唱过程中体验旋律的风格,未分辨出这是一首采用欧洲大小调写成的旋律。调式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旋律是欧洲大小调,还是中国的传统调式。这是决定调式分析方向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却是要在视唱去不断体验、积累的。欧洲传统大小调和中国的传统调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体现在调式结构,旋律走向、和声功能等其他方面。这些区别只有在视唱中不断的积累和不断的区别,才能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调式分析与视唱也是密不可分的,该旋律的曲式结构是16小节的方正型的一段曲式,每4个小节为一个乐汇。这样在视唱、调式分析、曲式分析中进一步使学生在宏观上理解旋律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的挖掘视唱与各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将其它学科引入视唱课,对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着深刻的意义。视唱不仅是要求音准、节奏,而且要对旋律内部的结构做进一步的讲解,这对学生充分的理解旋律的风格至关重要。

二、钢琴伴奏在视唱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钢琴伴奏在视唱中有着重要功能与作用。这些功能与作用不但丰富了视唱的表现力, 同时丰富了视唱教学中的横向旋律与纵向和声的织体语言。通常钢琴伴奏的方式有柱式和声;节奏性和声;分解和弦;音型化的和声进行。

谱例2选自穆索尔斯基的《霍凡希娜》。该旋律片段在视唱方面比较容易,但风格上比较难把握,主要是速度和情绪上。横向旋律体现出作品悲凉、痛苦的情绪,而在处理这一点时,钢琴伴奏发挥了重要作用。伴奏采用柱式和弦进行,速度缓慢、悲伤,在钢琴伴奏的衬托下,丰富了旋律特征。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反应社会疾苦、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在音乐语言上大胆创新,使用的和声和粗旷的节奏来源于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半东方风格,构成作曲家鲜明的音乐风格。钢琴伴奏的表现作用, 提高了钢琴在视唱中的地位, 丰富了视唱的艺术表现力。使学生在横向旋律及纵向和声,充分、深刻的理解音乐形象。

三、练耳部分一体化备课模式

当前我们主要的听力范围,还局限于以调性为基础的调性音乐这一范畴。而听力部分当中的单音音组、音程、和弦、七和弦及旋律(和声织体或复调织体),音乐片段。这些孤立的环节,都应该形成一个整体。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意识的将其整体化。

1、写出旋律,及其和弦、复调

2、将旋律中的节奏单独抽出来,加以变化,作为节奏的听写部分。

3、将旋律中的和弦抽出,并且在和弦的结构及性质上加以组织和变化变化,作为和弦连接、七和弦、三和弦、音程的听辨部分。

4、可以把旋律当中有特色的旋律音程,作为单音音组听写。

教师在备课时先要明确调式,然后按照先旋律(和声、织体),然后是节奏、和弦、音程、单音音组的顺序备课。

从微观上单音音组调性化、旋律化;音程、和弦,功能化、多样化;节奏与旋律节奏统一化;旋律立体化、织体化。从宏观上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旋律和声功能有机的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练耳部分不仅要听,而且还要让学生唱。因为学生在乐理课当中主要是分析音程度数、和弦性质,缺乏对音程、和弦的听觉感知。即使是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了和弦,学生对繁琐的性质仍然是一知半解。而且在钢琴上弹奏的音响效果与学生唱出的音响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钢琴的弹奏是学生被动的感受,而学生通过分声部练习,主动的感受各种音程、和弦的音响效果,并且在练习中还参与了某个声部的角色,这种练习方式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各种音响效果。尤其是在唱和弦连接的时候,虽然只变动了某一声部,但它的性质和音响效果却大不一样。在练耳部分中,充分的让学生主动参与音程、和弦的变化,要比被动的接受钢琴音响效果更有优势。

四、视唱练耳教师艺术修养

优秀的视唱练耳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扎实的专业技能。不仅要对本专业精通,而且还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如乐理、和声、复调、钢琴伴奏,史论、美学等。除具上述专业能力外,还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在教学中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经验,优化教学手段。因为在诠释音作品时,教师自己也进入到艺术体验中,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广博的文化知识,是很难理解作品本身的。视唱练耳教学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是一切教学手段的根本目的。教师应该把研究和掌握视唱教学规律作为重点,为基础课程做出贡献。

视唱练耳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以上是近年来在教学中的一些体验和感受,我们应当不断的完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学中的新方向,开拓音乐教育的新视界。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2]、许敬行, 孙虹.视唱练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幼师“视唱练耳”教学刍议 篇3

关键词:幼师教育 视唱练耳 音乐素质 感性与理性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097-02

随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幼教课程改革也取的了可喜的成果,幼师学校正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已升格为五年制大专或并入高等院校成为四年制本科。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幼师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幼儿师范院校“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水平,针对幼儿师范这一(非音乐专业)群体, “视唱练耳”课在整个幼师教育课程中处于什么地位,我们如何施教?幼师教育开设“视唱练耳”课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设置“视唱练耳”课程?幼师教育教材内容的范围及难易程度应达到什么水准?根据幼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以上问题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透彻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工作。

一、幼师教育开设“视唱练耳”课程的目的及其重要性

视唱练耳课是各大音乐艺术院校必修课程,也是幼儿师范院校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它是音乐综合素质修养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就是系统地培养及训练学生的节拍—节奏、音的听辨,视唱等技能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对于幼儿师范院校来说,虽不像音乐专业艺术院校那样从始至终逐年提升的技能等级去严格要求学生,但在规定时间内也要达到一定水准,力争在两学年里使学生在节拍—节奏、音的听辨、视唱等基础音乐素质方面得于掌握与巩固,为学生的声乐、器乐、舞蹈等专业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常言道:“水多好行舟,”视唱练耳的训练是一种潜在能力的储备,也就是所谓的“水,”它的修行好坏直接影响到声乐、器乐、舞蹈等专业的发展。我们谁也不会相信一个没有节奏感或是不懂节奏的学生能把舞蹈跳得非常出色,而一个听力极差、不会视唱或是不能独立识谱的学生,学习声乐、器乐会很顺利。可见,幼师院校开设“视唱练耳”课十分重要。

二、幼师教育如何设置“视唱练耳”课程

视唱练耳课是音乐艺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无论是专业的音乐艺术院校,还是(非音乐艺术专业)的幼儿师范院校,都要精心设置视唱练耳课程,并合理规定学时,否则不可能获得此课程开设的预期目的。比如,专业的音乐艺术院校:“西方音乐艺术院校对视唱练耳的课时安排,一天必须有一节视唱练耳课,也就是说一周的视唱练耳课不低于五节;在我国的各大音乐艺术院校中,对视唱练耳的课时安排上每周不低于三节;另外,东西方的各大音乐艺术院校都是从学生进校门那天开始直至毕业,视唱练耳课程不但不间断,并且在技能难度系数上是逐年递增。幼儿师范院校虽说是非音乐艺术院校,但是她所涉及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与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应该没有多大区别,只是知识内容的深浅程度不同。有人曾经这样谈论过幼师教育的视唱练耳课程,说:“幼师教育不是专业的音乐艺术院校,没必要像专业的音乐艺术院校那样严格要求学生,更不需要全面而系统的去学习这门课,强调学点视唱就算了。”其实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论点。那么,针对幼教的实际情况,幼儿师范院校应该如何设置该课程?课程开设后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这是关系幼师教育视唱练耳课教学的关键问题。

我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各幼儿师范院校多是把乐理、视唱练耳课合并在一起按一门学科去安排课程,总学时为一年或两年,周课时两节。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这样的课程设置并不合理,两学年后根本达不到开设此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因为,在这样的课程设置下,教师一般情况下把一周两课时(90分钟)分别上成一节乐理一节视唱练耳,这样交叉性教学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可是这一节(45分钟)视唱练耳课从时间上是远远不够用的。按常规视唱练耳课从授课内容分配上首先是回课,然后再授新课(包适节奏训练、音的听辨和视唱学习)。由于时间上的不足,往往是在一课时内、打了(节奏训练)听不了(音的听辨)、听了唱不了(视唱);回课又怕耽误讲授新课的时间,不回课又不能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所以,一节课下来只能是把各知识点像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视唱练耳课是一门技能技巧训练课程,需要利用课上和课下一定的时间反复训练才能得到巩固,因此,我建议幼师教育也像专业的音乐艺术院校那样把乐理和视唱练耳两门课分开来设置课程,使视唱练耳在幼师教学课程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两学年内完成该课程规定的知识内容,每周不能低于两个课时,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与训练,使这门音乐基础素质修养课,在声乐、器乐、舞蹈等专业的学习中发挥其最大的潜在作用。

三、规范幼教“视唱练耳”教材内容的范围及难易程度

幼儿师范教育的宗旨是为幼儿园培养优秀的师资,因此,在幼师教育视唱练耳教材的选择与规范上要以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为准则,一定要做到:既不像音乐专业艺术院校那样专业性强技能性高,又不能脱离视唱练耳分级教程的内容和框架;既要满足当前幼师学生“视唱练耳”过级考试的需求,又要为幼教学生将来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幼教视唱练耳教材知识内容的范围和难易程度,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编写也要通俗易懂。如:节拍由单拍子、复拍子到混合拍子;听音由音程、和弦到调式音阶及导七、属七和弦的解决与听辨;视唱由单声部到双声部,由西洋大小调式到中国民族调式,由自然大小调式到和声、旋律大小调式的视唱。另外,在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按视唱练耳等级教材而论,难度系数不要超过三级,这样基本能够满足幼儿教学工作的需求。

四、针对幼师学生的实际年龄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幼儿师范是非音乐艺术专业的院校,但是音乐艺术课在幼教整体课程设置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幼教专业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成了核心问题。按常规,教师会选择“固定调”教学方法。所谓“固定调”教学法,就是以固定调唱名法理论为教学基础,运用固定调观念为教学手段,最终使学生在视唱、听音等音乐素质方面得到巩固与提高。固定调唱名法,就是无论基本调C调,还是由基本调延伸出来的G调、D调、A调等升号调和F调、降B调、降E调等降号调,都是把基本音名:CDEFGAB和变化音名:升C降C、升D降D、升E降E、升F降F、升G降G、升A降A、升B降B等唱成唱名do、re、mi、fa、sol、la、si,其特点是唱名不随调的更换而改变。如:

例:(1)C调音阶

(2)E调音阶

可是,对于幼儿师范院校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讲,这种“视唱练耳”教学方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那么幼儿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我认为应该采取“感性和理性”结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从感性“听辨感觉”和理性“运算能力”上都已达到成熟的地步。所谓“感性和理性”结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就是以守调唱名法理论为教学基础,运用感知和计算结合运用为教学手段,最终使学生在视唱、听音等音乐素质方面得到巩固与提高。守调唱名法,就是谁是调首谁就唱唱名“do”,如:G调G唱“do;”F调F唱“do”等,其特点是唱名随调的更换而不断改变。如:

例:(1)C调音阶

(2)E调音阶

“感性和理性”结合运用的音程听辨教学法。

音程的听辨训练其实是一种感知的训练。是通过对音程音响效果的感知来达到听辨音程性质的目的。因此,在音程听辨训练过程中,首先是感知;其次是计算。

(1)唱感的训练

所谓唱感就是反复模唱音程,在模唱的过程中形成对音程的歌唱感觉,即“唱感,”再通过这种歌唱感觉来达到听辨音程的目的。

(2)听感的训练

所谓听感就是利用钢琴反复弹奏音程,在音程音响效果的感知下,通过听觉的记忆形成对音程音响效果的感觉即“听感”,在听的感觉基础上达到听辨音程的目的。

(3)听辨音程的绝对音高

在唱感与听感形成的基础上,并能够准确无误的听辨出音程性质,这是听辨音程绝对音高的首要条件,有了这些基本能力后就可以运用听算的方法,即“感性和理性”结合运用的音程听辨方法来计算音程在键盘上的绝对音高位置。如给学生弹奏一个小三度音程,然后再给学生弹奏一下标准音(小字一组的A),通过听辨识别,标准音与小三度音程的根音是上方大二度关系,那么这个小三度音程的音高位置是:小字一组的“B”和小字二组的“D。”

音乐是声音艺术,无论是音乐载体“声乐”还是“器乐”都是以声音来描绘大自然和表词达意的。因此,我认为在音乐教学方法上,不要拘泥于守调还是固定调这个框子里,更不能崇尚固定调就比守调教学方法好,只有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因材施教,才能最终实现音乐教学目的。固定调有很多优点,但是,当超过一定年龄段的学生,固定调观念是很难建立起来的。比如,“某些老师教学生视唱,为了追求固定调唱名法,首先让学生按守调唱名法唱熟旋律,建立起旋律调感,然后再用固定调唱名法唱熟旋律。”有专家研究认为:“固定调最佳训练年龄在3-4岁。”幼师生显然已经错过了这一阶段。

五、根据目前幼师学生素质的变化状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自1998年以来,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开始逐年下滑,幼教(五年制幼儿师范)教育事业从此走向低谷。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取消了“包分配”政策,加之中专学历的贬值,进而导致综合素质好的中学生却面向国家大专院校,而那些综合素质相对不足的学生却流向了幼儿师范学校。

如:下面是某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情况的调查结果。

(1)1997年—2006年招生录取分数线图表

(2)近年来学生音乐天赋情况

经过调查,近年来五年制幼儿师范学生音乐天赋可分为四类:一、音乐天赋优(占学生总数的20%左右)。二、音乐天赋少差(占学生总数的50%左右)。三、“个人固定调”(占学生总数的20%左右)。四、缺少五音六律(俗称五音不全)(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所谓音乐天赋优,是指某些学生对乐音的高低和长短非常敏感,可以随意的正确摸仿音的高低和长短。所谓音乐天赋少差,是指某些学生对乐音的高低和长短不太敏感,但通过长时间训练也能达到一定的水平。我这里说的“个人固定调”并非是上文所谈论的“固定唱名法”,而是有些学生的音乐天赋很特殊,她们的音高不受外界的干扰,有自己的调和音高,从来不跟钢琴的调高去唱,要想让这部分学生归于调高上只能去找她们个人固有的调,因此,我把这类学生称为“个人固定调”。所谓音乐天赋“五音不全”之说,是指有些学生对乐音的高低和长短不分。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无论是学生的文化成绩还是音乐天赋都成下降趋势,幼师学生这样的素质显然对我们的幼教事业构成了极大的隐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更令人震惊:“婴儿若从生下来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晚两天了。”根据这些论断,可以认为幼儿时期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时期,而幼儿园的师资来源于幼儿师范学校。那么,针对学生这样的素质情况我们如何因势利导。

文化水准虽然在某种情况下是不能说明一切,但是,每次考试分数高的学生他们的记忆力和耐力肯定很强,上课细心听讲,性情沉稳不浮躁。学习音乐更是如此,不但,具有良好的音乐天赋,而且,还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和耐力,因此我们要加强培样学生的记忆力、耐力和性情沉稳不浮躁等优良品格。比如,一个记忆力差、耐力不够、性情浮躁的学生,是不会坐下来练好钢琴的。另外,对不同程度音乐天赋的学生来讲,要因势利导区别对待,如:对音乐天赋少差的学生要告诉她们多跟琴唱,严格训练自己的音准;对“个人固定调”的学生我们要耐心的寻找到她们所属的调及音高,在她们的音高范围内唱好旋律;对于那些极少数“五音不全”的学生,尽量挖掘出她们的音乐潜能,使她们也要享受到音乐的快乐。

高中视唱练耳 教学教案 篇4

贵阳市第十二中学 王俊飞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目前视唱练耳学习存在的一种误区:视唱练耳是可以死记硬背的,可以通过突击加强来提高。其实不然,视唱练耳、乐理都属于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基本能力训练范畴,是日积月累的一种音乐基本素养,占据高考的分值比例相对偏高,也是音乐高考中最难拿分的一门。若能在试唱练耳有所突破,才能有效地捕捉到高考的制胜点。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在教学准备中,经过一系列程序的安排,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掌握音乐感觉和音乐技能。从而做到针对音乐技术理论教学改革、并通过科学的结构安排与合理的教学手段,使知识传授获得最大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

没有什么考试是能临考前发奋一下就能通过的,要记住:欲速则不达,只有多花时间学习才行,没别的捷径。另除了建议学生每天都抽出至少1个小时对着钢琴练听力以外,在课堂教学中会使用了理论与技术“齐步走”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过程(注:以下练习不是单独的视唱及练耳功能,都需要理论知识去支撑才会有把握,也就是乐理课程需同步进行,不单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1、基本技能练习

二度音、三度音、四度音、五度音、六度音、七度音、八度音(含旋律音程、和声音程)、调式调性(自然、旋律及和声大小调调式音阶)方法:连接式、搭桥式、跳跃转位式整体运用:上行123-13-234-24-345-

35、(do re mi – do mi、re mi fa-re fa、mi fa sol –mi sol),下行217-27-176-16-765-75(re do si-re si-do si la –do la-si la sol-si sol)、移位式12171-23212、同向式12131415、反向式127364…以上练习以一个八度为基础进行练习要求:击拍,大声唱出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技巧:将各种节奏混合到音程的练唱中,起到多元练习的作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后

八、前八后十六、十六分音符、三连音、小切分节奏、附点音符、复切分节奏、休止符….(也可以模仿鸡叫声来加强节奏感训练)

2、延伸练习

三度音和五度音构造原位和弦(大小三和弦的作用)、三度音和四度音构造转位和弦(大小三六和弦四六和弦)二度音和七度音构造七和弦构唱(上行找音或下行找音)

3、拓展练习

自己构造音程及和弦:

a.老师给出下方音,学生构唱各种音程的上方音,然后互换.b.老师给出下方音,学生构唱各种和弦(大小三的原位和转位)

4、听记练习

单音:(以标准音la去找、以前一音为标准去找、有变化音的要先还原)

音程连接:(以旋律音程效果听辨分高低声部、以和声音程效果听辨音程性质)

和弦:(先听性质-再找根音-最后实记)

5、节奏练习

没有捷径只有靠死记硬背和默写,用自己熟悉的口语去练习,但一定要把握好节拍的强弱规律,更好地为听记服务。(建议每天最少默写10条节奏,越长越好)

6、旋律听记

听记旋律已经到了综合才能的展示,在已有单音节奏的基础上,关键是乐感和整体性,建议听放录音时分步走,先写节奏后再加音高。旋律节奏都没把握时就不能勉强了,只能丢西瓜抓芝麻,一个一个小节地去抓分,能抓多少就多少,不要西瓜芝麻什么都捡不到,通常最后一小节都是送分的。

四、课后练习

论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 篇5

摘要: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训练课程。它的教学分为视唱、练耳两大部分。视唱,即看谱唱旋律,能够有感情的按照标准唱出乐谱上所标记音符的快慢、长短、高低,强弱。练耳,简单说就是听音,包括听单音,音程,和弦。视唱练耳课程的训练不仅能够使学生强化各种音乐元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达作用;还能够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绝对音乐听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音乐素养,有利于使学生拥有音乐听辨记忆、唱谱能力,积累音乐语言,掌握正确的音高、节奏和音乐情绪,使学生能够将良好的听觉运用到音乐表演实践中。关键词:视唱练耳 训练 问题 教学办法

序 言

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每位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共性,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势必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于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有相对整体优越性。在对于他们的课程教学中,应该重视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例如看复杂旋律进行视唱、对和声进行分析处理、分析作品曲式结构、进行音乐即兴编创、训练移调、转调以及作品风格欣赏,都应有明显的侧重。而声乐专业的学生,常出现音高不准,节奏不稳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其基本功较差的问题,虽然有优美的嗓音衬托,却缺少对音高的迅速反映,这也成为了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阻碍。学习舞蹈和理论的学生,特点是掌握理论知识比较全面,但由于其特殊性,缺少大量实践训练,因此在试唱、听记、节奏等音乐能力方面略显不足。对于上述问题,针对他们的视唱练耳教学,教师除了教授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外,还应注重其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能够熟练掌握。

一、学习视唱练耳的意义

视唱练耳课是音乐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必修的课程,也是听觉的基础训练。众所周 知,音乐作为一种存在,乐谱既是对于音乐这种存在的表现形式,又是人们在进行音乐传递的过程中,一些列符号的记录形式。学习音乐,首先要有具备辨别音乐符号的能力。所谓识别符号的能力,就是指识谱或的读谱的能力。难以想象没有在视唱练耳方面进行系统学习过的学生,连节奏,音高,强弱都无法掌握娴熟,又将如何准确表达音乐情感思想。而经过系统学习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教师教授的音乐理论知识,充分将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概念,从而更好的掌握音乐作品。

视唱练耳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其独特的规律性,这门课程不仅仅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和音乐综合素养。它也决不是单纯音高、符号,音符等简单单一系列的组合训练,而它应该是一门有目的性、有计划性的教学活动。试唱练耳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快速应变能力和独立的思辨能力。使学生能狗独立识谱,处理分析所接触到的全部音乐语言,从而提高其音乐专业综合素养。音乐艺术具有审美功能,不论是对音乐作品情绪特点的了解,还是掌握音乐情感思想的表达,以及准确把握音乐风格体裁,都需要对视唱练耳训练的加强。只有将一定数量的音乐语言,包括各种节奏型,和弦,调式进行,曲式结构等存储在脑子里,才能够对所听到的音乐作品进行准确分析,并快速反映。大多数情况下,大脑储存的某些内容的记忆总是在经过了大量的视唱训练之后,才会浮现在脑海中。因此通过大量视唱在脑子里形成的音乐语言记忆,就会成为音乐听觉思维材料,发挥其重要作用。长此以往,在进行音乐实践中,脑海里关于这些“储存”记忆便会跳出来参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经过长时间训练,对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潜移默化里能够大幅度提升。

二、视唱练耳中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音程 和弦的存在问题及解决

不少学生在音程、和弦的练习过程中,只能准确听到或唱准确其中一个音。甚至有些学生在听记和弦时,只能听见“砰”的一声,这种现象真实且大量存在。然而这个练习首先需要的是通过精准的、扎实的音阶、音程训练,这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练习。

开始阶段要以旋律音程为主,让学生练习旋律音程就要进行模唱和构唱。而在首 调唱名法的训练阶段,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其性质特点,首先练习在不同的音区位置上,所有音程的各种对比,例如大小二度、大小三度,在音响色彩明暗上的对比,还有二度、七度,三度和六度在距离上的对比。以及使学生大量进行不同音区的构唱、模唱。

二度音程是视唱练耳练习中最为关键的音程,因此,要想真正深入了解其他各种音程,只有熟练的掌握二度音程的训练。教师应着重在二度音程的训练方法上多下些工夫,而对于和弦训练则是采用先听其音程性质,再听其音的方法,应以分解和弦为首,然后再加入纵向和弦。

对于三和弦的听音训练,因有前期的简单音程为基础,在训练方面比较容易掌握,但后期如果进入七和弦的听音练习时,学生学习时心里难免有畏惧之感。对于一些很少甚至没有钢琴演奏经历的同学来说,对于这一块的学习,就会因为自己的基础薄弱,感到力不从心。而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摆脱自身心理的因素,而此阶段教师对学生心理、情绪上的疏导,必定是上好这一段课程的重要一个重要环节。在训练中,七和弦的原位、转位全部算起来大概有二十个和弦,教师应把班上的所有同学分为高声部和低声部。这时请高声部和低声部,四人为一组,分别唱四个声部,接着四位同学重复唱出七和弦的四个音,完成后让该组同学在班上做示范。而在这之前要做的是首先让学生了解五大类七和弦(小小

七、大小

七、减小

七、减减

七、大大七和弦,以及它们的转位共二十个)。

而在对和弦连接进行训练时,例如属七和减七和弦的解决问题,应先让学生从理论基础层面上进行浅显认识。如果要听属七和减七和弦,以及其转位的解决,重点是让学生先掌握不同大小调之中的解决。再次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换种思维方式进行听辨例如逆向思维。比如在听写属七和弦转位的解决时,若听到的和弦解决后是分解的纵向和弦,则可以判断为前面所听和弦的性质是属三四。而听到的如果是一个六和弦,那么就可推断前面听到的为属二和弦。而如果听到的是一个原位三和弦,则可以推断前面的为属五六和弦等等。大量实践证明,教师通过此类方法的训练,学生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种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老师所教授内容的同时感到轻松,并起到调节课堂气氛得作用,使学生在充分学习知识的前提下又能积极参与其中。但是想要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全部吸收很难做到。因此,教师还要提前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不断练习。(二)音准和节奏的训练

视唱与练耳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两块模块。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通常将它们紧密结合起来。对于视唱的训练,有两种唱名法:一种是首调唱名法另一种是固定调唱名法,一般都认为固定唱名法训练较好。而练耳练习有音高构唱模唱、固定音名的听唱,另外听音程,听和弦、旋律等。这些训练方法虽然都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两种训练方法都是以音准,节奏核心部分。这也是学好视唱的第一步。

(1)能够准确唱出单音、音程和和弦。学生在练习时,首先要以C调为基础,接着进行简单的单音模唱,这时需用耳朵先感受音高的准确性。在练习单音的基础上,再试着进行简单音程和和弦原味的练习。结合乐理基础,先唱准四度以内的音程,这时教师应给学生些简单些的小谱例,节奏上也不能太复杂,当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这些内容时,接下来 就是四度以上练习。例如纯五度1 5的构唱,教师首先可以应用搭桥练习,使学生在心里默唱1 2 3 4 5,或者直接让学生唱和弦,如1 3 5。再比如小七度3 2音程的构唱练习中,可以先让学生唱3 5 7 2这个和弦,然后再唱出3、2两个音高就会变得容易许多。而在这个阶断,教师应该适当的融入简单节奏型的训练,接着在节奏型上写出固定的音高,这中方法便形成了有效的旋律听辨。这样,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储存大量的音汇,此方法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内在音乐听觉和音乐感知力。

(2)学会运用基本音级搭桥方法唱准确变化音。在视唱课程中,音准问题特别是变化音,也是学生最难解惑的问题,更是训练中难度相当大的一项。如果单单凭着记忆和感觉,面对唱变化音,常常出现不清楚或者偏差。其实,唱准变化音,在视唱练耳的训练并不困难,我们在乐理上常用唱基本音级的办法解决,如2#4音程,大三度,根据其性质,可以使用基本音级中13套,将1音唱成与2相同的高度,那么3就变成了#4音的高度,因此#4就十分容易唱准确了。对2#5,先确定2#5是增四度音程,然后从自然音阶中找到最具代表性增四度4 7音程,用上述办法唱#5音,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唱准确了。

(3)针对旋律与节奏的交叉训练问题。节奏与旋律,是视唱练耳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必要的练习。它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还有良好的音乐习惯和专业素养的训练。在教学中,许多学生简单听单音、听音程、听和弦还行,可一设计到听节奏,旋律则表现出十分吃力。归其原因是对常见节奏型不够熟知,这样几小节连接起来以后,就迅速打乱了,旋律上也没有了清晰地条理。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对于节奏的训练,应该着重从最基本的简单节奏型练习开始,要让学生清楚了解每一拍的音符时值有多少,然后学会分划单位拍。例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后附点音符,和大小切分音等等。在训练过程中,还要与音乐节拍相连系,教师要做的是,将这些最有基础性的简单节奏型组合成小节,然后让学生用嘴念出来,要注意稳速。切记抢拍子,更要把握速度上强弱,快慢的变化。等训练过一段时间,再像其加入固定音高,用旋律准确弹奏出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在节奏上有大幅度的提升,视唱方面更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视唱练耳的情感把握

(1)对学生的音乐敏锐感受能力的培养。人的知觉都是以其感觉为基础的,每个人都会有其自身感受能力,但人的感受能力又会有敏锐、迟钝的区别,一般来说,一个人敏锐的感受力,常常是后天学习的结果。通常感受力表现明快的人,会通过事物细致的现象,抓住其本质。相反而言,对于一个感知力迟钝的人,只能看清楚事物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藏在背后的本质。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高音准,节奏旋律等方面的训练时,要求他们对这些音乐基本要素的感知力、认识,体会中,让其产生来自情绪上以及情感上的反应,有些学生可以迅速的做出反应,而其他学生就不会。比如在唱音阶时,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练习里,要想唱得准确,恰到好处却困难重重。这不只是要求学生准确唱,更要用心去感受。

有些生性敏感的学生能够准确体会到这个练习里所表达的深刻涵义,而另一些同学则毫无感受可言,甚至可能认为这是一项最为简单的练习,因人在学习中表现的心不在焉。学生们虽然依旧在唱,看,听,但是却没有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这当然是时不会有任何收获的。教师在训练学生练习视唱过程中,让学生把每一个音要唱得甜美而清晰;所唱每个音都必须是最生动形象的,最富有感染力的。另外,教师在选择课程教材组织教学时,教学内容上应多加注意多样性,对比性,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其想象力。再者,音乐艺术有它独特的情感特性,而这种情感的特性,其主要表达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心灵感悟和内心创造、(2)对学生丰富情感体验的培养。根据学生感受能力的深入并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也随之丰富起来。因为学生长期的学校教育,场所是在课堂里,自己很少亲 身去体验悲欢离合,以及更为复杂的情感,能获得只是间接的体验。因此,在平时的训练当中,更应该有意识地去积累更多的音乐素材,宽泛的了解音乐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在音乐中,有作品所要表达的复杂情绪,或欢乐悲伤,或庄严歌颂等不同情绪特征表达的乐曲,便会在人脑中留下既定情绪,进一步构成音乐表象,而这种情绪的积累变现越多,在碰到乐曲时,人们对音乐所表达情绪的体验也就更为深刻,强烈、充满激情,从而奠定了以后音乐实践的基础。每当学生听到的乐曲与自己所积累过的带有相似性的情绪特征时,内心便会产生来自情感上的共鸣,脑海中就会再现出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微妙且复杂的,常言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正是人们内心复杂且微妙的音乐变化,而音乐,便可以将人们的这种复杂感情变化,通过聆听的方式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运用旋律的起伏、乐句,声音的强弱,把视唱练习里曲子细腻的情感表达用演唱的方式唱出,充分将乐曲情感表现出来,从而带给人以“美”的感受。这也与音乐的“审美”价值不谋而合。

(3)对提高学生理性认识能力的培养。在视唱练耳的教学训练中,要侧重对学生唱谱时情感的培养,而这时内心情感的加深,应该是建立在对音乐的内容,形式进行过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重视注意对音程和弦,节奏旋律,乐谱等方面进行分析处理。这种分析处理有宜于学生对整体音乐基础知识的概念掌握,因此,教师在讲授音乐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时,最容易产生一种现象与音乐情绪相悖。识谱,唱曲时音乐节奏的练习以及音程和弦的听辨训练等,这些都是一些枯燥的理性训练,要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很困难。而想使这些无趣的知识变得让学生得以接受、不排斥、易于接受的理性认识,还需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感性的情感体验加入到理性的课程教学中,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的理性认识升华。

三、视唱练耳教学中还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有一些同学因为知识薄弱,基础比较差,一直排斥对于视唱练耳的学习,有时候又怕唱谱不准确于是害怕张口唱。学生原本课下还能练习打打节奏,但一旦当教师还课提问时便变得胆怯起来,长此以往便放弃了对 视唱练耳这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对于这种基础知识薄弱又缺少信心的学生,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鼓励。也可以在提问时给出其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尽量不要首先提问,而是在对几个学生进行提问过后,在让其进行还课。对于视唱与练耳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在往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索与思考。

(二)视唱练耳课程的乐谱和教材的选用

一是选用经典的基础节奏型和音程、和弦 进行组合起来旋律。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将基础的节奏型熟练掌握后,随后将音程、和弦加进来。教师的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能够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此后再将其难度渐渐加大,学生领会起来便觉得轻松。二是对选材的选择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可以多选用经典的民歌。比如从C大调的练习到有升号在到降号,从简单基础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到切分音节奏型。对经典民歌的选用原因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树立多元化音乐的概念性。在学习世界众多民族的传统音乐以及各种优秀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文化视野扩宽,有利于学生艺术审美情趣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专业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训练课程。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能够培样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使之形成专业音乐素养,不论是对于音乐表演还是理论的学生,都是必须要进行的训练。根据不同学生的阶段特点,教师还要“因材施教”,掌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加强音高,节奏,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学习以及音程、和弦的识辨。

参考文献

[1]程诺婷.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互动学习.天津音乐学院学报[J].2010.[2]杨白雪.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和声听觉训练(硕士)学位论文[D].东北师范大学.2006.[3]周锦.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训练研究(硕士)学位论问[D].湖南师范大学.2013.[4]王高飞.视唱练耳教学中和声听觉的培养.宁夏大学学报[J].2008..致谢

初三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探究 篇6

摘要:视唱练耳是初三音乐特长生进入高中音乐班学习的一门必考科目,为了帮助考生提高视唱练耳的水平,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听唱结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开展训练,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唱准音高,加强节奏和乐感的训练,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高;节奏;音乐情感;调整

视唱练耳是初三音乐特长生进入高中音乐艺术班学习的入学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它主要通过视谱唱、音组模唱、节奏模仿、旋律模唱等形式来检测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音乐的记忆能力及识谱能力,以此来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素质和条件。因此在日常初三音乐特长生的培养方面,视唱练耳的比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提高学生视唱练耳方面的能力,在长期的辅导中我主要采用如下的方法来开展视唱练耳教学。

一、在听唱练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高概念

初三音乐特长生的选拔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唱谱能力都很弱。所以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三音乐特长生平时的视唱教学是采用简谱和五线谱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的。

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好视唱的学习方法,首先从音阶的听唱开始,从C调一个八度内音阶听唱开始。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钢琴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和音高的准确性,指导学生打恒拍慢速反复听唱C调的上下行音阶,熟练后还要进行集体或小组的清唱、背唱训练。

接着进行单音模唱,由浅入深过渡到音组模唱,音组模唱又分为音列和分解和弦两种形态。训练时用音高准确的钢琴作为辅助工具,引导学生用唱唱名或“啦”音的两种方式进行训练。

在训练中先进行近距离音程的模唱,之后才进行远距离音程的模唱。近距离的音程主要包括二度、三度、四度音程,远距离音程是指五度、六度、七度音程。学生掌握近距离音程比较容易,远距离的容易唱走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训练远距离音程的时候,引导学生采用搭桥的方式进行。如纯五度1 5,可以用基本音级上行1 2 3 4 5来过渡,也可以采用三度小跳音程叠置1 3 5来唱,又如构唱3 i时,音准稍差的学生可以引导他用音级上行3 4 5 6 7 i来过渡,也可让学生在两音之间找过渡音,再搭唱到i的方法来构唱,例如3 5 i,这样学生就更容易唱准确了。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音高概念,在听辨单音、音组的基础上我会根据教学进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选择音程视唱曲让学生进行构唱练习,这些练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音准。

二、帮助学生唱好变化音

在视练教学中,学生唱变化音的偏差率是非常高的,如何唱准变化音,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迫切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记得在大学期间,视唱练耳吴彼得老师曾指导我们利用易唱的大小音程、纯音程来模唱变化音。这个方法很好用,于是我运用到视唱教学中。例如:唱2 #4这个旋律音程,通常容易把#4唱跑音。这个时候指导学生想着1 3的旋律音高来模唱2 #4,这样#4就容易唱准确了。又如:唱1 b3这个旋律音程,两个音之间是小三度关系,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着6 1旋律音高来模唱1 b3的旋律音高,这样b3这个变化音就很容易唱准了。

指导学生利用易唱的大小音程、纯音程来模唱变化音的方法得到不断强化,久而久之,学生唱变化音不准的难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

三、强化节奏练习为学生唱好视唱奠定基础

视唱练耳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准确的音高概念,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觉。对音符时值的正确感觉和对节拍的正确感觉都将直接影响视唱的质量,因此节奏感的训练从一开始就不能忽视。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往往第一节课我会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常用音符、掌握音符的时值长短和一些常用的节奏型。之后会选择难易结合的不同拍子的节奏练习曲来引导学生去体验拍子的强弱关系和音符时值的长短。

第一节视练课我会把常用的一些节奏型写在黑板上,并且编上号,要求学生抄在笔记本上备忘,同时在课堂上用上下划拍法来分析各节奏的时值长短,指导学生用听琴奏、划拍读的方式来掌握。通常常用的节奏型如下:

(1)×-(2)×(3)××(4)×.×(5)××.(6)×.× |(7)××.―(8)×××(9)×××

还有一些特殊的节奏型我会在之后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不仅要求学生划着拍来背记节奏型,还要求学生记住节奏的编号。这有什么用呢?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记下老师弹奏的节奏片段。

刚开始进行节奏听力训练时,我在钢琴上弹奏节奏的速度适当放慢,指导学生用脚边打恒拍边记录节奏。每个节奏我会弹奏三次,让学生在听辨中记录下节奏编号,然后用手拍出听到的?奏。如果三次学生都不能复述正确的,老师有必要再反复弹奏,直到学生听到。节奏听辨完后还要求学生划拍读两遍,然后再听辨一次,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此反复不断地强化训练,学生的记忆音乐能力就会逐渐提高,节奏感也会不断增强,为视唱和旋律模唱打下夯实的基础。

为了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有时我也会把顺口溜、拍手律动引进节奏练习中。因为顺口溜符合语言规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一定的情趣,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节奏,还能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自然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

四、将音乐情感的培养融入视唱练耳的教学中

“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而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灵魂,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段话很清晰地说明了音乐的情感培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把视唱曲调的内在音乐情感表现出来呢?我在课堂中是这样做的: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乐曲曲谱上的表情术语、分句号,分析它的节奏特点和旋律的强弱变化,区分不同情绪的音乐,并用正确的音乐情感表现出来。

为了训练学生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我还会挑选一些不同风格,学生耳熟能详的儿歌片段让同学们进行视唱。例如:选择一些欢快活泼的歌曲,像《小哆嗦》《我向党来唱支歌》等;抒情优美的歌曲,像《送别》《四季歌》等;还有充满少儿生活童趣的歌曲,像《小松鼠》《春天在哪里》等。同学们接触不同风格的视唱曲对提高音乐情感表现力有一定的帮助。

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在视唱练耳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同学进步比较大,有些同学跟不上,出现节奏、音准的问题,出现怕学、倦怠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调整了教学策略:

1.纠正学生视唱的音量

之前学生唱视唱的音量我没具体的要求,有些学生喜欢大声唱,一节课下来喉咙有点受不了,音也容易唱不准。我想起吴彼得老师在大学时跟我们要求过:适当地把视唱的音量收小,用头声轻唱,用耳朵监听!我把这个方法教给学生,顿时嘈杂的课堂安静了许多,学生更容易听清楚钢琴弹奏的音高和他人的聆唱。声音放小了,学生对音准的把握也容易多了,因大声把音唱高的现象也相应减少了,声带过度疲劳的现象也不存在了。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气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调整。教学时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视唱,主要有以下的方法:听唱结合法、集体唱、小组唱、个人唱、“接龙式”唱、轻声唱、放声唱、小组合作学习等,这些方式合理组合运用,不仅让学生有适度休憩的时间,也发挥了学生小组互助学习的作用,动静结合、张弛有度,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明显得到提高。

3.改善教学评价方式

结合我校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视唱练耳学习档案袋既强调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又突出了个体学习成长的情况。老师根据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预习、合作、展示、点评、纪律、存在问题方面的情况进行量化评分记录,在小组与小组间形成竞争互助的机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在教学中也更注重言语的及时评价激励了,我会结合学生上课的具体表现给予点评,对优点及时给予赞赏,对不足和存在问题诚恳指出。课堂上适度得体的表扬和激励确实能让学生找到自信,获得成功的愉悦,所以我发现学生学习视练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在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制定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长期反复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在巩固中不断提高。以上是我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浅谈我国儿童视唱练耳教学 篇7

视唱练耳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创作与表演实践中去。”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听觉的艺术, 人类早在在婴儿时期就对声音敏感, 对音乐表现出兴趣, 并有一定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2-6岁的儿童, 具有惊人的音乐成长能力。他们可以唱歌, 进行节奏的探索, 还对乐器演奏表现出兴趣。在此期间, 儿童将由感知、接受音乐, 变为体验、发展音乐。适时、适当地引入视唱练耳的教学, 将对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儿童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

1. 观念问题

儿童时期是听觉发育的黄金时期, 在进行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时候, 一些家长往往只是重视“看得见”的音乐课程, 例如一些乐器的学习, 歌唱的学习。考级是他们学习音乐的目标, 越短时间越快达到最高级别——十级, 成为很多琴童乃至琴童父母的最大愿望。一些可以发展音乐才能的“隐性课程”, 例如视唱练耳课的教学, 往往被忽视甚至无视。这就是现在我国儿童视唱练耳发展的现状, 很多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根本不知道有视唱练耳这门音乐基础课程, 更别谈知晓其基础的含义。又或者听说过, 觉得既不是唱歌课, 不能让孩子学到发声发音的技巧;又不是器乐课, 不能让孩子学到弹奏乐器的技艺, 长期以来儿童视唱练耳教学的开展也只是在那些专业音乐院校的附小、附中, 对于社会音乐教育, 特别是针对考级开设的培训机构、兴趣班里, 要么是开设课程了, 问津的人很少, 要么是根本没有开课。幼儿园和小学的音乐课多是以歌唱为主, 视唱练耳部分教学的开展, 也相对薄弱。

2. 教材问题

我国现在比较通行的儿童视唱练耳教材, 难度比较大, 适合低幼儿学习的合适的教材不多见, 知识的编排和讲解多是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模式, 单音、音组、音程、和弦的听辨, C大调学完后后学a小调, 而后是G大调、e小调等等, 这样知识的垒砌造成年龄较小的儿童学习起来, 望而生畏, 出现一些困难。

3. 教学方式、方法问题

儿童的天性是玩, 但由于儿童视唱练耳教材的编排趋于专业化, 也就造成儿童视唱练耳教学方式、方法的专业化, 即传统的教学模式, 听辨加视唱。重复的听辨加之不断的模唱, 使儿童的热情与兴趣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消失殆尽。视唱是以“音准”、“节奏”为终极目标, 认为只要是音准的视唱加之没有错误的节奏就是视唱完美演绎的标准, 殊不知其在拥有“技术”的同时, 同样需要“艺术”。

二、改变儿童视唱练耳教学的窘境

针对以上三点, 要改变儿童视唱练耳教学的窘境, 首先就要改变其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改变原有的观念。只有纠正了“视唱练耳”不重要的错误观念, 才能使这门课程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否则, 一切也只是纸上谈兵。其次是加强儿童视唱练耳教材的编著。改变了以往的观念, 没有合适的教材, 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 加强儿童视唱练耳教材的编著, 十分必要。再次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正视儿童视唱练耳的地位作用, 改变对它的看法, 编著合适的教材, 最后还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使儿童视唱练耳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 改变观念

正视视唱练耳在音乐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使人们可以真正认识理解它, 不仅是要靠音乐教育机构的支持与扶持, 还需要靠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如果连音乐教育工作者自己都不能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更何况其他人?所以当务之急, 就是要让教授儿童视唱练耳的教师以及教授音乐相关科目的教师, 尤其是给儿童进行考级辅导的教师, 在教授声乐、器乐技能的同时可以兼顾传播视唱练耳重要性的使命。使琴童家长得以明白视唱练耳的学习可以促进声乐或是器乐的学习, 同样具有陶冶情操的审美价值, 具有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音乐教育工作者有能力也有义务消除人们因不了解视唱练耳而产生的误解。

2. 加强、加快儿童视唱练耳教材建设

目前, 市面上的儿童视唱练耳相关教材、音响资料比较丰富, 在包装精致、印刷精美之余, 更应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作为填充, 以适应儿童的身理、心理发展为编写宗旨, 就像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 “按照儿童自然的认知规律, 采用五声音阶教学序列, 从少数音级开始, 数目逐渐增加。”下行的小三度更易于被儿童掌握。而固定唱名法的引入应该在掌握了首调唱名法之后等等。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顺序的同时, 还要兼顾趣味性, 教材的编写要突出孩子的特性, 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去开展教学内容的设计。教材的编写不宜过难, 过繁, 简单而又有乐趣是吸引儿童的关键。

视唱练耳教材的编写还要以涵盖古今为目标, 我国历史悠久, 音乐文化也相当发达, 在视唱的编排上既要突出我国的民族特色, 传统音乐文化, 又要包含其它国家、民族优秀丰富的音乐作品。通过大量的不同国家、地区的优秀的视唱内容丰富儿童的音乐教学。如此编写的教材才更能体现陶冶情操的价值, 通过学习, 可以使儿童接触到“博”、“大”、“精”、“深”的音乐教学内容, 从而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

3. 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引入新型教学设备

以专业音乐教育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来教授儿童视唱练耳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为两者的受教育对象的音乐学习的水平是不一样的, 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 还表现在教学进度上。儿童视唱练耳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学会聆听音乐, 听懂音乐。好的听辨习惯的形成, 将会对一个人终生受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初期“无纸化”教学, 也就是不利用书本去教授儿童音乐, 去识谱, 去认知一些音乐知识。这点对于儿童学习视唱练耳的初期比较适用, 儿童通过模仿教师的活动便可进行视唱练耳的教学活动, 建立感性的音乐认识, 至于识谱那是建立在感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以体验式的方式首先开始儿童视唱练耳的教学活动, 不会使孩子感觉沉闷。奥尔夫打击乐器同样是教授儿童节奏的有利工具。通过轻松活泼的游戏活动由浅入深的教授节奏, 通过这些小乐器发出声响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亲身参与节奏的实践活动, 使儿童更乐于接受。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重复, 但又非单一的重复, 在这种重复中又包含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一来, 可以巩固教授的音乐知识, 二来, 可以训练儿童的听觉更加敏锐, 分辨其中细微差别。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主张用身体动作去表现音乐, 感受音乐, 这点对于儿童学习视唱练耳来说, 非常重要。通过肢体动作可以使儿童掌握节拍律动, 节奏速度, 精确演绎节奏时值等等。

柯达伊教学法强调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歌唱是儿童的天性, 通过歌唱的方式表现音乐是他们最自然的状态。在儿童视唱练耳教学中应重视歌唱, 通过歌唱来学习视唱练耳的相关内容。

以上三种音乐教学法都对我们的儿童视唱练耳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可以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同样,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出现同样给儿童音乐教学活动带来新契机。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设备, 可以把声音图像相结合开展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 也可以让儿童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 改变单一教学用具钢琴一统天下的局限性。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听觉发展最快的时期, 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儿童视唱练耳课程帮助儿童发展听觉, 陶冶情操变得十分重要和必要。通过改变不重视视唱练耳课程的观念, 加强儿童视唱练耳教材的编写, 以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用具, 可以给儿童视唱练耳教学翻开新的一页!

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但在实际的儿童音乐教学实践中往往得不到重视, 本文就其现状及原因加以分析, 并提出三点构想, 包括改变原有观念, 加快、加强儿童视唱练耳教材建设和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引入新型教学设备, 以促进儿童视唱练耳的教学和发展。

关键词:儿童,视唱练耳,改变

参考文献

[1]秦德祥:《元素性音乐教育》,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

[2]蔡觉民、杨立梅编著:《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尹爱青, 曹理, 缪力编著:《外国儿童音乐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

[4]杨立梅编著:《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5]黄瑾编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论视唱练耳教学与乐感培养 篇8

[关键词]视唱练耳;乐感培养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唱旨在让学习者准确的依据乐谱唱出曲调,把握音乐节奏。练耳是通过音乐赏析,在听的过程中提高音乐辨别能力,用心感知音乐、了解音乐。“唱”和“听”是掌握音乐的基础,承担着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挖掘音乐潜能的重任。视唱练耳在增强音乐理解能力、音乐审美能力以及表现音乐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本文将具体论述视唱练耳与乐感培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音乐的内涵包含诸多方面,其中艺术、情感、审美是其基础特征。因此,演奏基础并不是学习的重点,其中乐感的培养是重中之重。音乐既是听觉艺术又是视觉艺术,旋律的美感通过音符来传达,节奏的动人通过声音来传达。音乐又是一门情感艺术,古语有言:“凡音之起,有人心生也。人心之动,勿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不是直观物化的现实事物,她是旋律的抽象概括,与理性相对,是感性的情感的间接的。作为表演者单凭音乐技巧和理论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创作一样,她需要音乐家感受音乐、感受生活、体悟自然和人生从而对音乐进行再创造,用自己的方式诠释音乐,打动人心。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不仅懂的如何用娴熟的技巧方法表演音乐,重要的是他拥有令人欣羡的乐感以及对音乐情感的准确把握。乐感来自于日常的修养和体悟,乐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大量的视唱练耳的基础上逐渐养成的。乐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密不可分,归结起来视唱练耳在乐感培养上千丝万缕的关系,笔者认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练耳”开发听力,培养音乐审美素养

节奏、音高是音乐的语言,音乐通过他们传达情感和内涵。人的听觉就像味觉、嗅觉等是记忆的,最直观的是视觉记忆,比如当我们看一个人久了便在脑海形成了具体形象,成为记忆中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听觉的记忆性,通过长时间持续的音乐听力训练便可以产生对音乐强烈的感知能力。并且准确把握音乐的音准和节奏。听是学习音乐的基础,熟能生巧这一词语在音乐听力训练中一样适用,乐感培养重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部分,贯穿于音乐的始末,就像我们的脉搏一样反映着心跳,是音乐的重心。要了解一首音乐,首先必须准确把握其节奏。音准也与音乐一样,是音乐的基础,而练耳正是进行节奏感培养,把握音准的重要途径。练耳在长时间的听力训练中,能够开发听力潜能。培养音乐审美素养。

二、“视唱”有助于更好的把握音乐的完整性

在声乐练习中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发音练习和视唱两部分。发音练习是利用简单的音节发声,练习音高。主要在练习中把握音准,掌握声乐技巧,了解个人音色、音乐、发声方式等。如果没有具体的练习做基础,那么这些都只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发声练习的曲目各有千秋,有的简单明快有的婉转复杂,复杂的发声练习难度很大,这就对当下的视唱能力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视唱包含了对乐谱和歌词的把握,一首完整歌曲的视唱处理起来有若干个乐句的视唱,处理众多音乐符号,这就为后期完整了解整首音乐作品,实现完美演绎奠定了基础。

三、视唱有助于改善节奏感、音准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辨别音的高低和把握调式调性是视唱训练的关键目的,以达到增强音乐记忆力的目的,提高读谱的能力,培养节奏感和音乐感知力。通过听、唱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其中包括音乐的节奏、速度快慢、旋律起伏以及最为打动人心的音乐情感部分。音乐的感知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感知音乐的过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活动的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乐感有与生俱来的成分,但也与后天的努力练习密不可分,视唱练耳就是培养乐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视唱练耳与音乐艺术赏析和再创造能力提高密不可分

声乐欣赏的过程本身就是艺术审美的过程,演奏者通过表演把音乐的内涵和精神传给观众,而音乐表演的过程就是再创造的过程。舞台表演的五分钟在台下可能需要花十倍百倍的时间努力和练习,因此,培养二度创造能力也是视唱练耳的重要任务,视唱练耳本身就是在学生进行视唱和练耳中培养音乐表现能力和再度创造的能力。它必须以表演者超群的表现能力为前提,以优异的歌唱技巧为基础,以及对整首歌曲的准确把握为保障。音乐的表现是以识谱为基础的,换言之,音乐表现力的提高与视唱密不可分。识谱主要包含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曲式结构的了解。而這些能力在视唱训练中都能够得到提升,视唱练耳能在长时间的持续练习中积累不同的音乐符号表达方式,获得音乐较深层次的感知和理解,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每一首音乐都有它打动人的不同之处,以及唤起人内心情感的神秘之处,而这些都需要在视唱练耳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在表演过程中能够灵活的调用已有积淀,实现音乐的有效二度创造。

所谓音乐表现能力是指音乐者用自己的方式向观众传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知,这种感知和理解对音乐人来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之间的默契体现和灵魂交流。诚然,音乐表现力与天赋有一定的关系,但这样的关系并非必然,所有的天赋都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被充分挖掘出来,成为个体成长和发展的财富。视唱练耳中的许多作品都赋予了音乐人以最直接最强有力的艺术美感体验,而这些美感正是他们在后期音乐表现中的再创造和表演灵感。

五、视唱练耳有助于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音乐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在现实中不断提高表演者的技术水平和表演技能。在强调感性层面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意将感性知识赋予实践。即使是在最基本的发声联系中也要倾注情感,逐渐养成借用音乐表演抒发音乐本身的感情和表演者内心情感的习惯。音乐表演本身就是对音乐的在创作,不同的人对同一段音乐却又不同的理解,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音乐表演的实践过程中把音乐本身想象为具体的物象,将音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慷慨激昂的一段音乐就联系到汹涌奔忙的万里长江,比如舒缓轻柔的一段音乐就想到宁静清远的江南小巷,抑或者一段轻快明朗的音乐就想到鸟语花香的清晨。最终不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实践表演的能力。视唱练耳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但相信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中必然会取得良好的结果。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是音乐能力培养的基础环节,是音乐学习深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技能训练的关键课程。视唱练耳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乐感培养的程度如何,它贯穿于乐感培养的全过程。优质的视唱练耳训练有利于开发音乐听力,培养音乐审美素养、有助于更好的把握音乐的完整性、有助于改善节奏感、有助于提高音乐艺术赏析和再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音准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助于提高音乐实践能力。相信在未来,视唱练耳在乐感培养中还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13页

[2]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湖南长沙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

[3]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花城出版社,2005

[4]余一轩,声乐表演艺术与人才培养—《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第29页

【视唱练耳 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四川省音乐类视唱练耳09-07

上一篇:电话销售的开场白话术下一篇:读书心得:爱的教育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