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第一册8的认识 教案(精选4篇)
教学重点和难点
8的认识和组成,正确书写数字8。课前准备
(一)教具:主题图、点子图、计数器、放大直尺。
(二)学具:8根小棒、1~8的数字卡片、8个圆片。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看图写数.2.填空:
3.(二)学习新课
1.教学认数8。
(1)摆小棒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摆出7根小棒,再摆出1根,现在是几根小棒?(8根)7添上1就是8。这节课我们学习8的认识。(板书:8的认识)
(2)出示主题图:
师问:①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老师带着同学们在游泳。)②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几位老师?一共几个人?(8个人)③再找一找,图上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8?(8个救生圈)师说:你们很认真,很仔细,都说对了。
(3)出示活动图片:(出示绒板,在绒板上事先贴上7只小鹿、8只蝴蝶、6只青蛙、8朵花。)
师说:请同学仔细找一找,数一数,绒板上哪些东西的数量是8。看谁找得准,找得快。学生说,老师把数量是8的蝴蝶和花摆放整齐,再一起数一数。
师说:刚才我们数的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8,就可用数字8来表示。板书:8(4)指导书写数字8:
老师范写后提问:8的字形像什么?
教8的写法:8是一笔写成,笔顺是从左上格起笔向上向左画半园到中线向右向下再向上回到左上格停笔。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书空练习,在桌上练习写2~3个8,在书上练习格里描写8。老师行间巡视、进行指导。
2.教学8以内数的顺序。
(1)老师拿出放大直尺,学生拿出小直尺。
师问:
①从0数到7,尺子上有几个小段?
(先数自己的小尺子,再齐数放大直尺)
②7个小段再添上1个小段,是几个小段?(8个)
③8排在什么位置?(8排在7的后面)
④8为什么排在7的后面?(因为8比7多1)
⑤7后面的一个数是几?8前面的一个数是几?
(2)读数:从1~8,从8~1。
(3)填数:
3.比较数的大小:
老师分别出示点子图,让学生用数字卡片和“>”、“<”来表示。
学生看图摆出7<8。
指名读、指名说:7比8小。
学生看图摆出8>7。
指名读,指名说:8比7大。
4.教学8的组成和分解:
师说:请同学拿出8根小棒。按老师要求进行操作:
(1)左边摆1根,右边摆7根,表示什么?(表示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
(2)如果左边摆2根,右边应摆几根?表示什么?(左边摆2根,右边应摆6根,表示2和6组成8,8可以分成2和6)
(3)还是这8根小棒。请你们继续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学生自己边思考、边操作、边小声说)指名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说: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学会了8的组成和分解。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8的组成。师问: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指导看书上小动物排队图,并回答问题:
小兔排第几?(小兔排第一)
谁排第三?(小鹿排第三)
谁排第五?(小象排第五)
图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8只)
谁排第八?(小猴子排第八)
师说:自己看图小声说一说:谁排第一、谁排第二„„ 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什么?(试着让学生自己小结,老师再进行归纳。)
(三)巩固反馈
师说:请同学们帮助这几只小鸭按顺序排排队,好不好?
指名上前排列数的顺序。
其他同学拿出自己的数字卡片,从1排到8。
2.做“找朋友”游戏:
两人一组,各拿出自己的数字卡片,找组成8的朋友。
3.看卡片口答: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教学8的认识,要求比前几节课提高了,在这节课里要体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数数练习,不局限于数课本上的图,还增加了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找出、数出数量是8的物体。这不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也提高了数数能力。
二、在比较8以内数的大小时,老师不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每组的点子图都是同时出现,让学生看图直接摆出7<8,8大于7两个式子。摆完后还要求学生会读、会说。
三、8的组成是重点,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教会学生第一组的摆法。第二步摆第二组时稍有变化,不是直接要求学生左边摆几根,右边摆几根,而是通过提问:如果左边摆2根,右边应摆几根?让学生动脑思考后,再动手。第三步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摆法,自己动手、动口去完成其他几组的摆法。
一、课标指导下的本课内容的基本理念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 的生活是构建本课的基础;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的追求;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了更好的实施这一宗旨,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做到: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调整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缺点。
2.能力目标:能通过对自己自我形象的认识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3.知识目标: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认识自我
四、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进入中学,迎来的是色彩斑斓的青春时代。有欢乐有期待也有困扰。同时会更加渴望了解我们自身以及别人。在这个单元,我们将思考自己将是什么样的人,如何解决青春期的烦恼以及如何处理同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曲。活动一: 播放《super star》vcd。同学们一起唱,跳都可以。(通过这首学生熟悉且节奏明快的歌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课件展示: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请问大家,知道super star的意思吗?(提出主要词语,引出下文)它的意思就是超级星星,就是,成功。s.h.e就是超级明星。同学们,是不是我们就只能永远被别人主宰崇拜别人呢?我们可不可以让别人来崇拜我们?当然可以。同学们,其实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你们自己的supter star。只是,这不是在这里说说或者唱唱就可以做到的。这可是艰辛的万里长征。现在我们就要来踏出这第一步。(提出主题)出示课题:认识你自己
(二)自主探究,获知明理 活动二:
课件展示名人事例,看完之后小组讨论。(从正面说明认识自我的重要性)要成功,先得认识自我 小象的故事:(从反面说明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进一步引导得出结论:一切成就,均始于一个意念,认识了自我,就算是成功了一半。(让学生明白认识自我的重要地位)
能否成功取决于正确的认识自己。怎么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我们自己。(引出认识自我的途径)活动三
给自己画像。(自我探索来认识自己)
写好之后,按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类来分类。小辞典展示三个自我的含义。计算出它们分别所占比例。算出百分比,以“切蛋糕”的形式画出。课件展示如何切蛋糕。组织同学之间的互相分享;(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我)教师对学生的“蛋糕”要予以积极的回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蛋糕。同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自我的描述中,欣赏自己的哪些方面,觉得有待改善的或不太满意的是哪些方面。说出具体的理由。(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小结:自我是内在与外在完整统一的结合。不能只偏重一个方面。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在别人眼里又是什么样子呢?看看跟你自己眼中的你,是不是一样的呢?接下的活动是:(倾听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活动四:给同桌写评语
请用三句话评价自己的同桌。然后相互交换,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明白如何对待他人的评价,学会冷静地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使学生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
小结:同学是镜子,照出我们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自己。角度越多,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就越全面。只有全面的认识了自己,才会更好的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取得成功。
活动
五、配乐诗朗诵
老师寄语:如果你不能做到最好的一名,那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强化学生对自我的认同度,增加对自我的满意度)
(三)归纳小结,指导实践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 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教学重点: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两条短边一样长,两条长边一样长 教学准备:
1、积木;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小棒。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正方形 长方形
执教: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
顾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和大家一起上课,我们来看看他是谁?(出示手偶)大家喜欢他吗?小青蛙不仅要和大家一起上课,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出示积木)看看这是什么?大家以前玩过吗?你们想要拿到这些礼物吗?
2、小青蛙说请大家每人选一个喜欢的积木,你们想把它带回家吗?想的话要先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2)展示:现在请大家把画好的图展示到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这些图一样吗?”那可不可以请你们来分一分,把一样的放在一起?(学生上黑板分类)
(3)认识揭题:大家真棒,分的又快又清楚。这些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这些图形都有自己的名字。板书贴出图形名称:长方形、正方形。大家一起和老师来读一读。齐读,指读。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小青蛙说他家也有很多,请大家一起来找一找。(3)比一比:
A:你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的样子相似吗?(相似)
B:哪里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4)折纸验证:
好像我们小朋友遇到困难了,那请你们从信封里取一个和老师一样的正方形出来,和老师一起折一折。(正方形对折,斜角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接下来再从信封里取一个长方形出来,它的四条边都一样长吗?(不一样)上下两条长,左右两条短。接下来我们再来折一折。(对折)发现什么?(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一样长。)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5)摆一摆:
大家真棒,现在小青蛙想要考考大家,请大家用信封里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比一比谁摆的又好又快。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实践活动,巩固新知:
1、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
现在小青蛙要回家了,希望大家能送个礼物给它,可以吗?请大家把信封里的方格纸拿出来,画一个的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送给小青蛙。
2、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小老虎和小熊,他们俩遇到了难题,你们愿不愿意和小青蛙一起帮助他们?
出示图形树,小老虎要摘正方形的果子回家,小熊要摘长方形的果子回家,请学生一起说一说,分一分。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小朋友真棒,和小青蛙一起通过描一描,分一分,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两个图形。今后我们还要利用这些方法学习更多的图形。好不好?
五、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纸。
全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 ”、“ ”、“ ”、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课时分配:
海底世界 „„„„„„„„„„„„„„„ 1课时 快乐的校园„„„„„„„„„„„„„„„„ 9课时 妈妈的小帮手„„„„„„„„„„„„„„„ 3课时 走进花果山 „„„„„„„„„„„„„„„„14课时 实践活动 „„„„„„„„„„„„„„„„ 1课时 谁的手儿巧„„„„„„„„„„„„„„„„ 2课时 海鸥回来了„„„„„„„„„„„„„„„„ 3课时 有趣的游戏„„„„„„„„„„„„„„„„ 3课时 小小运动会„„„„„„„„„„„„„„„„ 16课时 我换牙了„„„„„„„„„„„„„„„„ 2课时 实践活动„„„„„„„„„„„„„„„„ 2课时 雪山乐园„„„„„„„„„„„„„„„„ 5课时
海底世界(准备课)——数数
教材分析
正确地数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本领,更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入学前,多数学生初步具有了数数的经验和技能,知道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这一内容的设计是想借助学生简单数数为线索,全面了解学生对计数、方位还有分类、大小、位置、比较、图形及观察、动手和表达能力等多方面情况的了解,为后面系统学习做准备。
教材以儿童画“海底世界”为素材,充满幻想、富有童趣的画面给人以震惊感,吸引学生主动地数物,在数物的过程中,展现各方面的经验,交流方法,表现个性,产生对数学的乐趣。欣赏“海底世界”这幅画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对一些有趣的动物,比如海马、水母,还可以简单说说它们的习性。接着引导学生独立数出自己喜欢的生物的数量,并给充分时间在同位之间进行交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注意学生是怎样数的,对于能够按顺序一一对应地数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让学生初步知道正确数数方法。同时,了解学生数数的差异,为后面教学确定合适的起点。
学生在联系生活数数时,要尽量拓宽范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联系到教室、校园、家庭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学生数各种海底生物数量的同时,要自然渗透分类、方位、大小、多少比较,一一对应、图形、统计等知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已有经验。同时,也会使本节内容的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为系统学习数学知识做准备。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用10以内的数数物体的个数是本课的重点。学生交流、怎样数数、按顺序一一对应地数数是难点。课时分配:
海底世界(准备课)„„„„„„„„„„„„„„„„1课时
海底世界 教学内容:
教材以儿童画“海底世界”为素材——描绘出在惊人的深蓝色海底中,生存着巨大的鲸鱼、美丽的鱼群、可爱的水母,还有遨游海底的潜水员„„看图画认识数学课本,借助学生简单数数为线索,全面了解学生对计数、方位还有分类、大小、位置、比较、图形及观察、动手和表达能力等多方面情况的了解,为后面系统学习做准备。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数学书,知道什么是数学课。让学生独立数出图中生物的数量,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数数,了解学生数数的差异,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准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按顺序数数。教学准备:
数学书、教学插图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每年夏天我们青岛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你觉得我们青岛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哪里呢?
教师:我们青岛建成了一个海底世界,你们去过吗?你觉得那里面怎么样?能不能把你看到的讲给大家听听?
教师:看来大家非常喜欢海底世界,你有没有把你看到的海底世界画下来呢?希望到过海底世界的小朋友画出您的海底世界。
有一个小朋友把他看到的画了下来,大家想看吗?
教师根据情况出示教学课件或者打开书同学们一起看海底世界的图片。
二、探求新知
充分观察图意
教师:我们到哪儿了?
教师板书:海底世界
1、海底世界非常美丽还有许多朋友,你想认识他们吗?咱们到海底去看看。
2、你发现什么了?指导学生认识条纹鱼、红尾鱼和黄尾鱼。3.看来海底世界里面可真热闹,老师听
到小海马们在说: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赶紧站齐队伍,给小朋友们做出榜样。
你想加入到谁的队伍里面呢?听一听它们在说些什么? 4.在海底世界里最大的动物是谁呀?
(补充一些关于海洋的小知识)
鲸是地球上现存的动物之王,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它的体温和人类一样,鲸不能像鱼类那样长期生活在水下,它必须隔一段时间露出水面呼吸空气,否则它会被淹死„„
大家喜欢海豚吗?海豚非常聪明。同样的游戏,普通的猴子要几百次才能学会,而海豚只要经过20次训练就学会了„„
5.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些动物的知识?
看来小朋友都想把自己看到的、知道的告诉大家,现在就跟你的同位说一说吧。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听;说完之后,再换过来。别人在说的时侯你要认真听,说完之后马上坐好。(教师巡回指导同位间的交流,重点进行“说”与“听”的指导,初步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
(二)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1、你觉得海底世界中谁最漂亮?为什么?
2、想不想数一数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你喜欢谁就来数一数它们有多少,数完后就举手告诉大家。(学生说对的及时给予肯定,特别是条纹鱼和黄尾鱼的数量说对的提出表扬)
3、“你来说,我来数” 和鼓励。
要求:同位互相说出一种小动物的名称,然后另一个小朋友数数它的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同位的合作。
三、小结。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海底世界,老师都不想走了,你们呢?不过咱还得回家把今天在海底寻到的宝物告诉爸爸妈妈呢!作业设计: 数数给家长听,数一数家里有几口人,有几只喝水的杯子,吃饭时用几双筷子,自己有几颗牙齿?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简笔画及相应数量
课后反思
一、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幅好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数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内各数,10 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教材选取以儿童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为素材,通过“科技小组活动”、“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快乐的课堂“四个学生感兴趣的综合信息图组成的“情景串”,让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通过操作活动,“老鹰捉小鸡”情景图以及自主练习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1-10各数的意义和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是本单元的重点;
写1-10各数是本单元的难点。课时分配:
“科技小组活动”情景图以及自主练习——————2课时
“老鹰捉小鸡”情景图以及自主练习———————2课时
“拔河比赛”情景图以及自主练习————————2课时
“快乐课堂”情景图以及自主练习————————2课时
我学会了———————————————————1课时
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
教学内容
学习1-5的认识,会读、写这5个数字 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按照学生形成数概念的规律教给学生认数。在认数的同时加强学生数感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会写1-5各数。学会数的分与合。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1—5各数的问题。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挂图田字格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能分类数出1—5各数,能正确书写。培养学生的数数、认数和写数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数数习惯和尊敬师长的美德。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情景,按照学生形成数概念的规律教给学生认数。在认数的同时加强学生数感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会写1-5各数。学会数的分与合。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1—5各数的问题。教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愉快的科技小组活动时间开始了。同学们,科技小组的小哥哥小姐姐们正在做什么呢?
二、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认识1-5各数
同学仔细看图,数数地上有几辆坦克?(学生先独立认真数,再合作交流)
地上有飞机吗?那么一共有几架飞机?(同位合作数数)
有几个小朋友在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数得一定很快)
同学们数的又对又快,仔细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先独立数数,然后同位合作。(草地上有几辆坦克,图上有几枚火箭,草地上有几名小朋友?有几辆小汽车?还有4课树)
老师对提出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同学积极问题。
小结:刚才同学们数的很对,提出的问题也很好。草地上有1辆坦克,图上有两枚火箭,3辆小汽车,4棵树,天上还有5架飞机等。
1表示有1辆坦克,2表示有2枚火箭,3表示有3个小汽车,4表示有4棵树,5表示有5架飞机。
点拨:同学们思考一下,1、2、3等还可以表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可以同位讨论,可以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说:1、2、3、4、5等可以表示物体的各数。
过渡:我们已认识了1-5个数,那么这些数怎么写呢?
三、学习1-5个数的写法。1.教学数字“1”。
(1)图上有1辆坦克,我们就用1根小棒来表示。(教师根据图片上物品的数量,先出示1根小棒,让学生识别其个数)。
(2)(教师板贴1根小棒)我们还可以用数字“1”表示,(板书“1”)看看“1”像什么?
(3)领读。
(4)谁能说说还有那些东西可以用“1”表示?
(5)认识了“1”,可是怎么写漂亮呢?(教学写法,特别强调它在田字格的位置。再带领学生练习)2.教学数字“2”。
(1)教师在原来的一根小棒的基础上再加一根小棒,提问学生现在有几根小棒了?
(2)这两根小棒我们可以用数字“2”表示。看看数字“2”像什么?
(3)看看我们快乐的校园,想想还有什么可以用2表示?生活中,想想还有那些东西可以用“2”表示?
(4)你们仔细看“2”应该怎样写,一会看谁写的漂亮。(注意强调“2”的笔顺和在格里所占的位置)
3.教学数字3、4、5。
我们认识了数字朋友1、2,那谁还能用其它的数字来表示画里的事物?
出示小棒,由学生自己摆出3、4、5,判断后齐读。老师示范板书,请同学们仔细看。
小朋友们在自己的练习本里写一写。
4.看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5.小结。教师领读1——5,然后学生书空一遍。
学到这里你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引导学生把问题放到问题口袋里。
四、自主练习。
把四个小方块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独立思考,把数填在书上。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并会写1-5几个数字,回家后写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作业设计:
观察图片你还想说点什么? 板书设计:
快乐的校园 ——科技小组活动 1 2 3 4 5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第6、7页 教学目标:
巩固对1-5各数认识。学会数的分与合。在认数的同时加强学生数感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
正确的数数、写数是重点。正确、熟练的进行1-5的分与合是难点。教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后你观察图后,又有什么问题吗?
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反映最快。
二、巩固练习。
1、请学生说出身边的什么物品可以用数组表示。(结合第五题)
(同位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
2、摆一摆
引导学生摆圆片(老师说几个数字,学生相应的摆出,可以同位合作,可以小组合作)
3、完成自主练习。1)出示第1题。(1)教师讲明题意后,学生自己连线,教师巡回指导。
(2)集体订正答案时,让学生说说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3)让学生按顺序数数,先正数再倒数,教师说单数,学生说双数,或教师说双数学生说单数,一定达到熟练的程度。2)出示第2题。
(1)教师出示1个手指头,问:1个手指头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教师板书。用同样的办法让学生说出10个手指头分别用数字几表示。
(2)学生一边用手指表示,一边口说数字,达到熟练的程度。
(3)在空着的田字格里学生练习书写1——5,在书写之前先让学生书空。3)出示第3题。
学生先观察,再动手数,最后写一写。(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小圆点表示1,用一个算盘珠表示)
(同位之间边做边说,最后比一比谁写的最漂亮)4)出示第4题。
学生先观察,再想一想,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帮助理解和记忆数的组成,最后完成填空。5)出示第6题。
学生不仅会涂色,还要引导学生观察数字是多少,然后再涂色 学生可以讨论再回答。6)独立完成第7题。7)出示课本第7页的图。
学生认真观察,天上大约有几只鸟?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分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回答。(你是怎样想的?)
继续看图,同学们,你还可以数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开阔思路)
(树、鸟、人物、小石头、花、蘑菇等)
三、总结。
同学们学的比较好,把课堂学的讲给父母听。作业设计
练习说2——5各数的分与合。板书设计:
1-5的认识(练习)挂图(课本第7页第6题)
课后反思:
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
教学内容
学习6——10各数,知道“几”和“第几”。教学目标:
会读写6—10各数。使学生能够清楚“几”和“第几”的不同指向。认识“第几”时搞清是从哪个方向起。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第几个的含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挂图田字格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6-10的认识,会读、写这5个数字。教学几、第几,“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某事物排列的顺序号 教学目标:
会读写6—10各数。使学生能够清楚“几”和“第几”的不同指向。认识“第几”时搞清是从哪个方向起。教学重、难点
理解几、第几个的含义。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我们学了很多数,你们愿意学吗/我们今天再来继续学习,我看谁的表现最好。
二、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
(老鹰捉小鸡游戏、赛跑、观看的小朋友)
2、跑步的有多少人?树、吊环、向日葵、足球各多少?
跑步的有6人,树有7棵,吊环有8个,花有9朵,足球有10个。(师板书各数)
三、学习“几”和“第几” 1.认识“几”。
(1)“图上当小鸡的一共有几个人?”(先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再请一位同学上台前来数一数,其他人看他数的是否正确)
(2)你能数数跑步的有几个人吗?在一边看的小朋友有几个?
(3)练习:数数我的手中有几枝粉笔?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有几扇门?有几扇门? 2.认识“第几”。
(1)在这幅图中,扎辫子的小女孩排在第几?
“看看在这副图中谁排在第2,谁排在第5?你怎么知道的?”(请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数一数,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都是从右向左数的,那么,有没有其他数法?”(全班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总结出数第几时要注意方向性,教师强调:按常理,排队应该从前向后数,在图中就是从右向左)
(3)从这幅图中你还能说出什么?
3.小结:我们在数数时,要把所有物品合起来,数第几时,要先确定从哪个方向起,然后再数。
4.跑步的那个小朋友身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
表示6号,谁还能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数?使学生明白有的数只是表示事物。
5、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谁排在最后?戴发卡的同学在第几?)
6、知道其他同学排第几吗?(互相说说图中的每个人排第几)
7、点拨:前面我们学习的1、2、3、4、5表示物体的个数,那么第几又表示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数的顺序)
所以:1、2、3、——10可以表示第1、第2、第3——第10
四、指导学生写6——10各数
学生观察6像什么?
教师板演:
6占左半格,由一笔写成,半圆要写圆滑
学生书空,描红练习。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7——10各数。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的“写数字”
五、拓展:同学们请仔细看看图,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没关系“问题口袋”等着我们呢?
六、巩固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第4题。学生先观察,然后比一比谁涂的最快最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说说你在小组里座第几个,自己站队排第几个。
七、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所学过得数数数,并学会了6——10各数的写法,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灵活运用。作业设计:
你掌握了吗?那我们一起数一数家里的东西吧 板书设计:
6——1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
挂图 田字格黑板(6、7、8、9、10)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第10、11页 教学目标:
巩固6-10各数的读写。学会数的分与合。深入理解几、第几。在认数的同时加强学生数感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第几个的含义是重点。规范写数是难点。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谁的数的学习学的最好,你们愿意挑战吗?
二、巩固练习。
1、请学生说自己的教室在几楼几室,自己的家住在几号楼几单元。(同位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
2、摆一摆。引导学生摆圆片(老师说几个数字第几摆什么样的,学生相应的摆出,可以同位合作,可以小组合作)
3、完成自主练习。1)出示第1题。
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指名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2)出示第2题。
学生先观察,再动手做,最后写一写(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小圆点表示1,用手指表示一根指头)
(同位之间边做边说,最后比一比谁写的最漂亮)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4)第4题
先引导学生搞清题意(强调“从上面数”),找出第几条是红色,青色,紫色,再说一说黄色,绿色,蓝色分别是第几条,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5)第5题。
根据数来涂色。提醒学生要认真仔细。
学生不仅会涂色,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圆片的排列规律(上下、左右,渗透单、双数)
学生可以讨论再回答。6)第6题。
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请你仔细看图,说说图上都画得什么?
你能找出下面画的小鸟在什么位置吗?我们帮这些要回家的小鸟排排队,数一数数好吗?
引导学生填空,并且比较两个数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讨论:括号里的两个数(有“4”只,排在第“4”)的意思一样吗?
(表示数来;表示顺序)7)第7题。
按顺序写数,写完后齐读一遍,在指名说说4与6之间是几,5的两边是几等。学生按顺序写数(从1——10和从10 ——1 比一比谁写的最漂亮)8)第8题。
填空,练习数的组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学具盒中的学具摆一摆。
出示2-10的分与合卡片,学生开火车练习。
三、总结。同学们,通过练习,我们能准确的区分几和第几,并学到了分类、找规律的知识,继续努力。作业设计:
思考课本的思考题目看谁最棒 板书设计:
几、第几(练习)挂图 贴图片
课后反思:
信息窗3-----拔河比赛
教学内容:
学习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比较大小。教学目标:
正确认识=、〉、〈的意思,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比较、理解、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喜欢数学。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识=、〉、〈的意思,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挂图田字格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拔河比赛”情景图,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认识=、‹、›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认识=、‹›的意思及用法,通过学习使学生会用三个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比多、比少”是难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理解“比多、比少”是难点。学生学习过程
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今天一起去看比赛吧
二、指导看图,引出课题。
1、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拔河比赛)
2、比赛为什么没开始?(学生分组讨论,可以数一数,再回答)
3、指名回答:左边的人少。(强调:为了公平,两边的人数必须一样多)左边几人?右边几人?
4、指导学生用红、黄圆片代表小朋友来摆一摆。(学生可同位一起摆)
启发:左边9人,右边10人,哪边人多?哪边人少?
指名回答:9人比10人少,10人比9人多
5、指导学生读、写
9人比10人少,我们表示为:9‹10,读作:9小于10(‹是小于号)10人比9人多,我们表示为:10›9,读作:10大于9(›是大于号)
6、同学们再仔细看图,想:现在可以比赛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左边又跑来一个小朋友)
7、再指导学生用红、黄圆片代表小朋友来摆一摆。(学生可同位一起摆,提醒:左边又跑来一个小朋友)
点拨:左边跑来一个小朋友,说明两边的人数同样多。
两边的人数同样多,就是每边10个人,也就是:10=10,读作:10等于10。(=是等号)两边人数同样多,可以比赛了。
三、拓展练习
再观察图画,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哪边啦啦队的人数多?(学生分组合作,边观察,边数数,完成课本第13页的练习)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会用三个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课后多看看书,想一想课堂上自己最满意的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对“问题口袋”说吗? 作业设计:
和爸爸妈妈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拔河比赛 9〈10 10〉9 10=10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填数练习。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提高练习的速度。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愿意在学习中合作。重点难点:
比较数的大小,按一定顺序填数。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课后你观察图后,又有什么问题吗?
二、巩固练习。
1、请学生说自己有几支铅笔,并和同位的比一比。(同位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比多、比少
2、摆一摆。引导学生摆圆片(老师说,学生相应的摆出,可以同位合作,可以小组合作)
3、完成自主练习。1)出示第1题。
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指名说一说。
比较5和3的大小,4和4的大小。学生用学具摆5和3,说一说谁大谁小,你怎么知道的?在摆的过程中强调一一对应。用同样的方法比较4和4的大小。在学生说完后填空,要求书写认真。
学生独立完成(认真书写符号和数字)2)出示第2题。
比较数的大小。教师出示5和3,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鼓励学生用学具摆。学生先自己摆,遇到问题可以问小组中的同学。集体交流时,指名用磁性板摆给同学们看。3)出示第3题。
先写数,再比较数的大小。先让学生说有几片树叶,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填数。集体订正时用实物投影出示。4)出示第4题
学生认真观察,同位说一说,再涂一涂,最后比一比(引导学生做出多个答案,因为,苹果有5个,要涂梨比苹果少,可以涂1个、2个、3个、4个)5)出示第5题
画一画。先让学生说前三个蘑菇中各有几个圆圈,多读几遍数字,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如果学生发现不了,教师应给与引导。学生根据规律自己试着画圆圈,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教师进行小结。做完本题后,教师可以出有双数规律的题让学生练习。
6)出示第6题“玩一玩,比一比”
玩一玩,比一比。教师创设情景,小朋友们玩游戏,学生们数出自己手中的石子,同桌两个人比较谁手中的石子多。教师指名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出来的,强调要一一对应的摆。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数字让学生再一次摆,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把答案填到书上,注意写字姿势。7)第7题
填空,练习数的组成。
8)出示“聪明小屋”综合练习题
聪明小屋。想一想,怎样使两块草地上的小鸡的只数变得同样多?让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想办法,全班交流时鼓励学生用摆学具的办法,但不要求方法统一,可以在左边加上两只小鸡,也可以从右边去掉两只小鸡。
三、总结。同学们,通过练习,我们能准确的比较两个实物的多与少,在书写中同学们还要努力,作业设计:
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漂亮 板书设计:
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比()多()比()少()和()同样多
课后反思
信息窗4-----快乐课堂 教学内容:
学习有关0的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0”的意义,会从0数到10。正确认识0,会读会写。培养学生的数数、认知和写数的能力。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识0的意义,正确书写0是重点。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难点。教学准备:
投影器、带0的东西。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有关0的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0”的意义,会从0数到10。正确认识0,会读会写。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0的意义,正确书写0是重点。学生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苹果树图(树上有10个苹果),让我们来帮他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苹果。一边数,一边在黑板上写数,起到复习的作用。
二、指导看图,引出课题。
1、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1)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摘苹果游戏)
2、再观察台前的同学和黑板上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再回答)
3、指名回答:把摘下来的苹果按顺序排好。(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指导学生观察第二幅图。
小朋友把树上的苹果都摘下来了,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
4、分组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表示。
点拨: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树上由10个苹果到现在的一个也没有)
5、学生分组摆小图片(老师说,学生摆,最后再取走小图片,强调:一个图片也没有用0表示)
三、指导学生写0 我们怎样写0呢?
教师边示范边讲清笔顺的要点:0一笔写成,写的要圆滑,尤其是拐弯处。
带领学生书空几遍,然后在书上按虚线字描写。
四、认识生活中的0。
提问:在我们生活中,0的用途可大了呢?你们在哪里见过0?
1、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看这上面有没有0,他在什么位置上?然后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0,再找1,接着找2、3 一段一段数到5。
2、讲述:在直尺上,都是从0开始的,0表示一个起点。请你给这些数排列一下位置顺序。(0、1、2、3、4、5)
3、观察温度计。引导学生知道0可以表示分界线。
五、巩固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有几个盘子?第一个盘子有几个苹果?第二个呢?第三个呢?第四个盘子有没有苹果? 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做17页的1-2题
六、小结:这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数字0,0可以表示什么?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可以占位,可以表示分界线,可以表示起点。作业设计:
找找生活中的0 板书设计:
认识0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17-19页。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0”的意义的认识,能熟练的从0数到10,规范写0。培养学生的数数、认知和写数的能力。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识0的意义,正确书写0是重点。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难点。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拿出自己的直尺,找一找0和0往后的数,按顺序说出是几,再从0读到5。
2、说说在哪里还见过0,联系自己的生活小组交流。
二、练习:
1、第3题
可能剩几个?先进行演示,再写数。
2、第4题 让学生先弄懂题意。
按要求涂色,要求认真仔细。
指名说说,小于5的数有哪些?等于5的数有哪些?大于5的数有哪些?
3、第5题
看图,数数有几根筷子?是几双?
引导学生两个两个地数。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4、第6题
找出规律,再贴图。
5、第7题
1)看图,让学生回忆自己滑滑梯的经历,说说完这种游戏的规则,明确最上面的先滑,排在第一位。2)按要求填空。
三、学习“你知道吗?”
介绍古时用小棒表示数的方法,鼓励学生多积累数学小知识,做数学小博士。
四、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书写0——10
2、老师及时加以指导
3、表扬书写好的同学 作业设计:
找一找生活中的0 板书设计:0、1、2、3、4、5、6、7、8、9、10 课后反思:
你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20页 教学目标:
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以学生练习为主,注重学生的能力。教学准备:
磁性黑板等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数数、认数、写数,你们学的怎样呢?这节课,我们来检查一下,相信同学们会做的更好。
二、复习:
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先分小组说
集体交流
三、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房子,小鸟,花朵„)
这些分别在哪里?
指名到黑板上来指一指。然后同位相互指认一下。让每个同学都知道这些东西分别在什么地方。
你能数数他们有多少吗?
(同位互相数数)
2、前后位同学互相说一说
3、导入:刚才我们把图画上的东西都数出来了,同学们数得真棒!打开书,你能试着把这个表格填上吗?
学生填,教师巡视,注意纠错和指导书写姿势。
填完后,同桌互做小老师,互相检查。最后集体订正。
4、图中有几朵小花吗?(9朵)
点拨:从左边数第3朵是什么颜色的花?
指名回答后,学生独立涂颜色
指导学生为同位提出类似的问题(从右边数第5朵是什么颜色的花?)
四、鼓励学生看图后,提问题。同学们再仔细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同学讨论)请一组同学上台说说。
五、引申练习。
同位相互数一数,都有几个鼻子,几只眼睛,几个手指头?
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有几盏灯?
你还能说出什么?分别有多少?想一想你的玩具,都有什么?分别有多少?
六、丰收园。
1、同学们,想想前面我们所学的知识,你都学会了什么?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我会读、写10以内的数了;我认识了大于、小于、等于号了;我知道了0的含义了)
七、游戏。
(1)学生在上面围成圈转,教师说一个数,同学们就自己组成同样数量的一组。看看谁被挤在外面?
(2)排成一派,老师点第几个同学,那个同学出列,看谁反应的又快又准。小组内仿照刚才的游戏自己做一做。
八、指导学生做练习:学生做《基础训练》的练习,老师及时批改。
九、小结:同学们,通过练习,老师看得出你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续努力,把以后的知识学的更好,你们有决心吗? 作业设计:
在生活中找一找10以内的数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什么 教学挂图
课后反思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
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主要学习: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志士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单元设有的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话引出“怎么整理衣服呢?”这个问题,感受分类的必要性,体会分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二信息窗“帮妈妈放衣服”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物品还可以比较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是本单元的重点。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是难点。课时分配:
帮妈妈整理衣服及自主练习————————1课时
帮妈妈放衣服及自主练习—————————1课时
我学会了、丰收园————————————1课时
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3页,分类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建立分一分的概念和意识,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形式多样化。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重点)在分类活动中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难点)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学前准备:回家帮妈妈整理一下衣橱,并想一想,你是怎样整理的?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收拾一下衣橱,有那位同学想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问一问学生通过整理书橱,有些什么样的想法)
大家说得都很好,看来大家在家里也都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小明也是个爱劳动的孩子,现在,他也在家里帮妈妈整理衣橱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新课
1.出示挂图,你看,小明和妈妈正忙得满头大汗呢,床上的衣服可真多,都有些什么样的衣服?
妈妈说:小明,帮妈妈把衣服整理一下
小明可犯了难了,他是怎么说的?(怎么整理呢?)
你知道怎么整理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板书:分类)
2.同学们有那么多的想法,这证明这些同学都认真的动脑思考了,那么,现在你就开动一下你的小脑筋,帮助小明把衣服整理一下。
要求:1.自己做自己的,不要影响别人的思考
2.把要放在一起的衣服用直线连起来,并想一想,你为什么要这样连。3.想一想,除了你现在的这种分法,还可以怎样分?(学生练习,教师巡视)4.谁想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5.小组交流。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你还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要这样分? 1)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2)按上衣和下衣分; 3)按颜色不同分
6、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帮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的结果就不一样)7.(拿学生的书包)这是我们的书包,看一看,你能怎样分?(指生答)
在小组中分一分你们的书包,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要求:小组长掌握好发言的顺序,说的同学要一边说一边摆一摆
一个同学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仔细听他说的对不对
发言的同学说完了,小组同学可以给他提意见(例如分的对不对,什么地方要改一改)8.按照我们刚才的方式,在小组中把你们的铅笔盒分一分。
9、点拨: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整理碗筷、客厅里的物品、各种书报)
小结:看,生活中处处能用到数学知识。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些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
问:那些是鸟类?用“0”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后请一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表示的,并说出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图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脚印吗?大人有大脚印,小孩有小脚印,还有什么样的脚印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看,书上也有许多脚印,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下,分一分。
把同一类的脚印用直线连起来。
指生答:你是怎样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这些脚印都是谁的?
小组交流:我是这样分的,因为„„
有没有别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说还发现了什么?
3、出示第三题。
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那些时候能用到分类的知识吗? 作业设计:
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板书设计:
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爸爸的、妈妈的、小明的
上衣、裤子、裙子
粉色、橙色、绿色、蓝色„„ 课后反思
帮妈妈放衣服(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6页,比较。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长短,高矮,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和习惯。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长短,高矮,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景进行导课。教师请三名高矮不同的同学到台前,提问:“他们谁高?谁矮?你能说说吗!”(小明比小红高,比小李矮)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对这三名同学进行了比较。”(板书:比较)
二、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小明帮妈妈整理衣服,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明帮妈妈放衣服。
三、出示图,图中画的什么? 1.小明和妈妈在做什么?
2、学生认真看图,想:怎样帮妈妈放衣服?
3、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能出现的几种方法:
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放;
按上衣和下衣分来访;
按颜色不同放
5、小明说了一句什么话?
妈妈怎么说的?
问:小明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多的?
讨论。
交流。说一说,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怎样?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怎样?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怎样?
6、谁的衣服长?谁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比小明的衣服长。)还可以比什么?
(学生认真看图,回答比轻重、比宽窄、比大小)7.大家看,哪一个柜子是爸爸的?
哪一个是妈妈的?哪一个是小明的?
看一看,爸爸的衣服和妈妈的比,谁的厚?谁的薄?
妈妈的衣服和小明的比,谁的厚?谁的薄?
爸爸的衣服和小明的比,谁的厚?谁的薄? 8.看博古架上的物品,分别有什么?
讨论一下,哪些物品之间可以比较?比较什么?怎样比较?注意引导说出:谁比谁{轻重。高矮。长短,大小,宽窄,粗细,远近,多少}
交流一下。
四、巩固练习。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可以来比较的?
怎样比较?说出来。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作业设计:
对自己铅笔盒的铅笔进行比较
回家与家人比较年龄、自己的衣服与爸爸妈妈的衣服的长短。请家人给你评价。板书设计:
帮妈妈放衣服(比较)
厚薄、长短、大小、轻重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吗?(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及“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长短,高矮,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和习惯。教学重、难点:
通过出示挂图,学生观察大树的变化,比较物体的远近、宽窄,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重点),通过丰收园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难点)。教学准备: 学具盒、电脑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长短,高矮,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练习。
二、自主练习 1.第1题。
哪本书最厚,画“√”,哪边书最多,画“Ο”。
独立画。
纠正答案。2.第2题。
这道题是通过天平称物体重量来比较轻重的、要求重的画“√”,轻的画“Ο”。
第一组比较。
看图,哪边的天平浮上去了,就是轻了,哪边的天平沉下去了,就是重了。
第二组比较:
观察一下,是几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的。
然后判断出一个红萝卜比一个青萝卜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3.第3题。
哪团线长些?请画“√”。观察图,你还能比什么?
自由讨论。4.第4题。
是小朋友与妈妈、弟弟比和手长短的画面。
练习时,可以组织学生当作实践活动来做。
由老师,大同学,小同学进行比较,在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最后通过推理得出谁的手最长,也可以利用学具或观察身边的物体进行类似的比较。5.第5题。
对物体的比较,有直接比较,还有借助生活经验进行推想比较。在比较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在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不同的物体的轻重不一定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比较一下,看一下,谁拿哪个球最合适、指名说出理由。
三、出示挂图“我学会了”,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看看图中有什么?他们再做什么?(同位互相说说)
2、前后位同学互相说一说
3、那棵树高?那棵树细?(指名学生回答,及时评价,鼓励做得好的学生)
4、大树为什么受不了了?(小朋友太重了)
点拨:(渗透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教育)
四、鼓励学生看图后,提问题
同学们再仔细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同学讨论)
请一组同学上台说说。
五、丰收园。
1、同学们,想想前面我们所学的知识,你都学会了什么?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同学积极合作)
(我会比较物体的大小了;我会比较物体的轻重了;我还知道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
点拨:看看我们的教室,你知道了什么?
在自己家里,你又知道了什么?(我们教室里你能比较什么。)
六、指导学生做练习。
学生做《基础训练》的练习,老师及时批改,同时拓展课外练习,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七、小结:同学们,通过练习,老师看得出你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继续努力,把以后的知识学的更好,你们有决心吗? 作业设计:
与爸爸妈妈一起整理家里的物品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实践活动)
整理
比较:大小、长短、轻重、高矮
课后反思:
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0的加减法;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还安排了“探索规律”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创设的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丰富有的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树的位置的数不变,能正确、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10以内的两不加减法式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统一问题可以用不同法解决;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体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进行口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统一问题可以用不同法解决,是本单元的难点。课时分配:
来到花果山——————————2课时 野餐—————————————2课时
游水帘洞———————————2课时
小猴子下山——————————2课时
小猴子跳水——————————2课时
小猴学钓鱼——————————2课时
探索规律———————————1课时
回顾整理———————————1课时
综合练习———————————2课时
我学会了———————————1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到花果山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加法的意义。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学习和是2-6的加法,认识加号,会读加法算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法。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这个故事,今天教师带领大家到充满生机的花果山,看一看花果山优美的风景。
二、新授
1.出示图,仔细观察图,说一说讲的是什么事,都有些什么?{活泼的小猴,天上的飞鸟,云朵,游玩的学生,路边的鲜花}
2.交流:你能从这幅图上看出什么与数字有关的信息?
小结: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找到了天上有六只小鸟,树上有3个猴子,山上有2只猴子等等数学信息。
3.看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说了一句什么话?
那么有多少只猴子呢?
你怎么知道的?
独立思考。
同伴讨论一下。
汇报讨论的结果,问:你怎样知道有多少只猴子的?
指名说结果:
数一数就知道了。
问:除了用数的方法,还可以怎样知道有多少只猴子呢?
引导学生说出:
把3和2合起来。
问:除了用数的方法,还可以怎样知道有多少只猴子呢?
引导学生说出:
把3和2合起来。
把3和2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师:把3和2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方法,10以内数的加法 列式:3+2=5(只)
读作:3加2等于5。
介绍加号。单位名称。
指导写算式。
指名读算式。
齐读算式。4.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用一根小棒代表一个小朋友,你能摆出几根小棒?(先在第一行摆出3根)
第二行再摆出2根,看一看,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在计算加法时,如果不知道得数是多少,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得数。5.图上还有什么?有多少呢?
怎么计算出来的?
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列出算式。
口算结果。
6.打开书29页,填写书中的算式。
汇报交流具体算法。
天上的飞鸟,5+1=6(只)
云朵,1+2=3(朵)
游玩的学生,4+1=5(个)
路边的鲜花:2+2=4(朵)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说一说。
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把几和几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作业设计: 口算20题 板书设计:
走进花果山
一共有几只小猴子? 天上的飞鸟,5+1=6(只)3+2=5(只)云朵,1+2=3(朵)
游玩的学生,4+1=5(个)
路边的鲜花:2+2=4(朵)课后反思:
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到花果山(练习)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30页。教学目标
巩固和是2-6的加法,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数的加法。难点:30页第五题,让学生明白最终还是两个数的比较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谁能说一说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把几和几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指名说。
二、自主练习 1.第1题。
看图列算式,借助学具操作,边摆边说,体验加法的意义。
让学生先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交流为什么这样算。2.第2题。
说说图意,说明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是什么,再列式计算。3.第3题。
口算练习,填写书中的口算算式。
纠正答案。
然后利用口算卡片,进行开火车形式口算。
小组合作补充练习: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自己想要说出的一组加法算式,由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补充算式。
小组讨论:
说说得数是5的算式。
几加2的算式。4.第4题。
看图列算式。先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是什么 5.第5题。
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先让学生独立去做,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6.第6题。
指导算式的写法,告诉学生正确的占格,强调数字充满日字格才整齐、美观。
三、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
2+1= 6+2= 3+6= 4+4= 8+1= 1+8= 2+5= 3+7=(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2、巩固练习。请学生说自己有几支铅笔,并和同位的比一比,再说说你们一共有几支铅笔(同位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强调: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作业设计:
口算20题 板书设计:
走进花果山 得数是5的算式: 几加2的算式:
课后反思:
10以内数的加减法——野餐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32页的内容(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0的加法)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学习和是7-10的加法,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不变的规律,学习关于 0的加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有序地观察图中的信息并正确描述。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法。难点:理解加法算式中各数的意义,提高口算速度。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课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课。同学们,有一些同学和你们一样也喜欢游览花果山,今天他们就在山上野餐。看看他们都吃什么。
二、观察图画,体会和不变的意义。
1、出示挂图: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有一个同学在分火腿肠)
2、学生思考:每人一根,需要几根火腿肠?(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引导学生说出算一算有几个同学就知道了)
3、我们看看有几名同学?(7个)
4、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数出来的;左边有3个,右边有4个一共有7个;右边有4个,左边有3个,一共有7个;)
板书:3+4=7 4+3=7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发现了什么?(3加4和4加3得数一样)
5、再仔细看图,图上有几只小猴子?
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引导学生感知算法多样化)
汇报时要让学生正确描述出如:左边的树上有6只猴子,右边的树上有3只猴子。
思考: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列式:5+0=5(个)(右边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用0表示)
拓展:6+0= 2+0= 10+0= 黄花和红花共有几朵? 4+3=7(朵)
两组饮料罐有多少个?
4+5=9(个)
三、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小朋友野餐,知道了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还进行了有关0的加法的学习,你们学的怎样呢?现在检查一下。
四、巩固练习。
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最后互相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
口算练习,练习时除了让学生填写结果外,再制成卡片经常性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
3、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要说的一组加法算式,由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或补充。
三、总结。今天我们和小朋友们在野外野餐时,学会了哪些知识?
指名说一说。作业设计:
1.看书31、32页并讲给妈妈听听。
2、口算20道。板书设计:
野餐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3+5=8(个)5+0=5(个)5+3=8(个)0+5=5(个)
课后反思:
10以内数的加减法——野餐(练习)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课本第33、35页4--11题,熟练“和”不变的练习。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学习和是7-10的加法,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不变的规律,学习关于 0的加法,进一步体会一个数和0相加还得这个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在用10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有序地观察图中的信息并正确描述。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不变,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加法。难点:理解加法算式中各数的意义,提高口算速度。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学生准备:5以内的数字卡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小朋友野餐,知道了“和”不变的规律,知道了0的加法的意义,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课堂练习。
3+1= 6+2= 3+6= 7+3= 1+3= 2+6= 6+3= 3+7=
3+0= 6+0= 9+0= 12+0= 0+3= 0+8= 0+5= 0+7=(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三、巩固练习。
1、请同位互相出题做。(0的加法,“和”不变的练习题)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
3、完成自主练习。1)第5题。
学生独立口算,比赛。2)第6题。
小老鼠找鼠标的情境。
先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弄清图意,做题。
屏幕上显示的是3+4=7,找出得数是7的鼠标与电脑连起来。
8.第7题。看图填未知数的练习。应根据右边算式的得数和已画好的图形的个数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几个图形。9.第8题。
小朋友踢足球的情境,练习找算式的得数。
练习时,要向学生说明做题的要求,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6号和8号球员分别应踢哪些球?
足球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由几号球员踢。
再让学生画线连球。10.第10题。
看图列式计算牵牛花朵数。
先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再根据题中提供的花的位置和颜色等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11.第11题。
看图讲数学故事。
加强指导,既要关注学生所讲故事的趣味性,更要重视故事中体现的“数学味”。
先引导学生认真看图,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画面自编故事,然后从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作业设计:
口算20道10以内的加减法 板书设计:
野餐
2+3=5 33页第一题
34页第7题 3+2=5 课后反思:
10以内数的减法————游水帘洞
教学内容:
“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3——游水帘洞“体会减法的意义,学习10以内数两数相减的算法”,教科书36—38页。教学目标:
能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数的减法。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难点:
能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重点);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能运用10以内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难点)。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让我们听一首歌(课件播放:《西游记》录像),今天孙悟空来到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一起和孙悟空到水帘洞游玩吧。
课件演示水帘洞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提问: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山上还剩几只猴子?(板书问题)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信息图提出更多问题。(将所提问题适当板书或装入问题口袋)
二、动手操作,研究新知。
1.解决红点问题:山上还剩几只猴子?
(1)引导学生明白解决问题需要寻找到的信息和条件。通过看图知道山上原来有4只小猴,跳进水帘洞1只,提出问题:山上还剩几只猴子?要解决这个问题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行不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减法
(2)小组合作,操作学具,动手摆一摆,理解减法的意义。
(3)小组交流算法,明确减法的意义:从4个里面拿走1个,还剩3个。
(4)总结概括,引导学生说算法,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从4个里面拿走1个”也就是“从几里面去掉几”,“用减法计算”。
(5)教学算式,写出算式:4—1=3;介绍“减号”的名字,请学生书空,理解减号的意义;读出算式:4减1等于3。
2.揭示课题,板书:10以内数的减法。
三、课间休息。
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回顾学到的“减法”知识。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1.解决两个绿点的问题。“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1)学生独立观察信息图、思考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计算过程,进一步巩固、理解减法的意义和算法。2.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
3.游戏:找朋友,根据老师出示的得数,找出相应的减法算式。
五、全课总结。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与遗憾。作业设计:
口算20道题 板书设计:
游水帘洞 山上还剩几只猴子?
4-1=3(只)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5-2=3 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6-3=3
课后反思:
10以内数的减法——游水帘洞(练习)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课本第38页的题目。教学目标:
【聋校数学第一册8的认识 教案】推荐阅读:
数学教案-梯形的认识10-09
数学教案-o的认识09-23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案10-04
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案06-13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906-06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10-01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圆形10-20
大班认识钟表数学教案10-25
二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10-27
二年级下册数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