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2014年上半年商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推荐7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5月,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25.2亿元,同比增长52.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60.6%。预计上半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1亿元,占比达到62%。
二、商贸流通市场运行特点
(一)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潜力有所释放。上半年,依托各类节日,居民消费得到释放,商贸企业抢抓时机,不断翻新促销活动,有效拉动了消费需求。同时,清明节、五
一、端午等节日期间,各大超市、商场、批发、零售企业都补充了大量货物,有效应对广大居民的购物需求。通过组织展销会送年货下乡等各种活动,激发居民消费热情。
(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拉动消费,汽车、智能手机、黄金珠宝成为消费热点。上半年,区内6家限上汽车4S店销售稳定增长,1-5月销售各类汽车共2397台,同比净增967台。据恒信天安4S店工作人员透露,12月和1月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占全年销售额的30%左右,此时商家的一系列购车优惠是最多的,每天要售出10—15万左右的紧凑车型5台左右。3月中下旬正值春茶上市,虽然高端礼品茶收到大环境的影响,但总体情况仍
好于往年,三峡茶城近期每天都是车水马龙,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家在此交易,市场十分活跃。
(三)市场主体总量扩大,零售额数据结构明显改善。近年来,我区通过大力实施“小进限”成长工程和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商贸流通行业市场主体快速扩增。2013年新增市场主体24842家(其中法人1048家),当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23家,个转企58家,当年净增72家。目前全区限上企业总数达到215家,其中法人单位达到192家,不仅总量迅速扩增,而且结构不断优化,为支撑和引领全区商贸流通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住餐业经营困境仍在持续。“八项规定”实施一年多来,我区住餐业经营状况“忧大于喜”。一方面,消费需求持续萎缩:政府公务消费、商业消费明显减少,民间消费提倡节俭;另一方面,考虑到物价增长的因素,经营成本高位运行,尽管部分企业削减管理费用,辞退部分营业员,但有中央禁令的大环境在,困难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从前两个月的经营情况看,城区部分限上中高档餐馆酒店营业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遍下降10%左右,稍微生意好一点的农家乐与去年同期持平。2013年全区共有5家限上餐饮业歇业,目前还有3-5家难以为继,即将关门,限下餐饮业相对较好,据了解,1-5月我区的住餐营业税增速达20.1%,说明我区为旅游游客服务的城郊小餐饮酒店生意稳定,总量增长。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及增幅仍处于下降通道,尚未见底,与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有一定差距,多数乡镇未达到目标进度要求,实现“双过半”难度大。
二是住餐业经营困境仍在持续。“八项规定”实施一年多来,我区住餐业经营状况“忧大于喜”。一方面,消费需求持续萎缩:政府公务消费、商业消费明显减少,民间消费提倡节俭;另一方面,考虑到物价增长的因素,经营成本高位运行,尽管部分企业削减管理费用,辞退部分营业员,但有中央禁令的大环境在,困难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三是实施商贸企业“小进限”成长工程难度加大,小微企业及个体户实现规模扩张经营的积极性不够高,在“小进限”申报程序愈加严格和国家停止大个体户进限申报的情况下,完成“小进限”工作目标任务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困难加大。
四是限上单位频繁退出,影响零售额及小进限考核数据(市对区考核净增数)。自去年统计制度调整以后,大批的个体户及产业活动单位退出,一方面对我区的限上单位零售额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影响小进限的净增数,去年新增小进限126家,去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全区共退出87家,净增只有39家。
五是起支撑作用的重点商贸服务业发展项目引进困难,核心商圈形成及带动效应不突出,发展特色不鲜明。同时,长江市场改制等问题迟迟没有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经营和发
展。
四、下阶段的工作
1、继续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培育新型商贸市场主体,加强电子商务企业的进限工作力度;针对去年年底退出的大个体户,加大工作力度,通过“个转企”重新申报“小进限”。力争在7、8、9三个月完成10-12家“小进限”申报。
2、抓好商贸流通项目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实施一批商贸流通项目,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发展后劲。
3、继续跟踪督办官庄集镇商业网点规范达标及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确保整改达标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4、加强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加快编制完成全区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开展业务培训,引进或扶持一批电商企业做大做强。
5、加强市场运行监测体系的建设。完善重要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等五大监测系统,加强对市场规律、市场运行重大问题的分析研究。依托商务预报和商务监测等平台,及时发布商品价格和供需信息,正确引导生产消费和社会预期。
2014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经济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两省一市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9 045.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0%,其中:上海市完成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浙江省完成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江苏省完成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
2014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0.9%;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1.5%;贸易顺差亿美元,同比收窄4.7%。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6.4%,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3.0%,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8.2%;浙江省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6.0%;江苏省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5.2%。
2 水路货运量增速回落,水路货物周转量
增速提升
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划,全面有序地推进港航发展工作,生产态势总体良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主要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但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
2014年上半年,我国水路运输总体运行平稳,水路货运量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上半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28.29亿t,同比增长6.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I6km,同比增长17.7%,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17.8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水路运输继续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9.52亿t,同比增长5.3%,占全国水路货运量的比重为33.6%,较上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市完成2.33亿t,同比增长22.4%;浙江省完成3.53亿t,同比下降3.5%;江苏省完成3.65亿t,同比增长4.3%。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物周转量亿t€I6km,同比增长9.6%,占全国水路货物周转量的比重为38.2%,较上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市完成亿t€I6km,同比增长39.1%;浙江省完成亿t€I6km,同比增长4.7%;江苏省完成亿t€I6km,同比增长6.0%。
3 货物吞吐量增速放缓
2014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4.90亿t,同比增长5.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4.9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8.39亿t,同比增长6.7%;内河港口完成16.51亿t,同比增长1.9%。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70万t,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为32.24%,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长三角地区港口在我国经济和港航业发展中继续保持特别重要的地位,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3.83亿t,同比下降0.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5个百分点。上海市抓住发展机遇,利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港口转型,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围绕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建设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多项重点工作,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国际航运主业保持较快发展,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航运金融、法律、人才建设等进一步加强。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浙江省认真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港航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上半年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49亿t,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1.0个百分点。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苏省认真实施《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随着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逐步推进,江苏省港口服务于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其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上半年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38亿t,同比增长4.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
由图1可见:2014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下滑,个别港口货物吞吐量甚至有所下降;扬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长率最高,为26.6%;宁波-舟山港、南通港、常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长势头也较好。
4 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有所回落
2014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7.73亿t,同比增长8.0%,增速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6.13亿t,同比增长7.9%;内河港口完成1.60亿t,同比增长9.3%。
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6.08亿t,同比增长9.4%,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为34.3%,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上海港完成1.96亿t,同比增长4.8%;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2.29亿t,同比增长12.8%;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1.83亿t,同比增长8.28%。
由图2可见:2014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保持稳步增长,但增速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回落;扬州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率最高,达到68.7%;其次是泰州港,增长37.2%;台州港、温州港、南京港、镇江港、江阴港外贸货物吞吐量有所下降。
5 集装箱吞吐量平稳增长
2014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5.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万TEU,同比增长6.9%;内河港口完成957.31万TEU,同比下降4.1%。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同比增长2.9%,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占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为36.1%,其中:上海港完成万TEU,同比增长5.7%;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万 TEU,同比增长12.6%,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5.2个百分点;江苏省主要港口完成717.79万TEU,同比下降13.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7.2个百分点。
由图3可见:2014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总体实现平稳增长,但北翼港口的增速明显下降;扬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最高,达到23.7%;江阴港、苏州港、连云港港集装箱吞吐量有所下降。
6 2014年下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2014年,世界经济不稳定、不平衡、不确定因素较多。从总体上看,多数发达国家仍未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过去2年经历经济减速的部分新兴经济体又面临新挑战。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经过10年的高速增长后逐步走向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0.8%,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基于上述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预计2014年下半年我国港口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运行,相关政策的出台将对港航业发展产生显著的利好作用。预计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超110亿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6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96亿TEU;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36亿t,外贸货物吞吐量将达到12.8亿t,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仍将保持世界首位,达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继续增强。
一、我市房地产市场总体形势平稳。
上半年年我市房地产市场将总体保持平稳。截止5月末,市中心区房地产综合开发项目共60个,施工面积715.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9%;完成投资198811万元,同比增长2.1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05.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6%;完成投资102490万元,同比增长63.46%。
二、住宅市场供大于求,面临高库存风险。
从销售情况看,我市商品房销售主要以本地居民初次置业及改善性购房需求为主,但随着近几年大批住房密集投入市场,刚需迅速下降,改善型居住需求虽有增加,但总量较少。因此成交增速较过往两年有所放缓,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大。
2014年1-5月,共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22项,预售总套数7626套,预售总面积72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加46.54%、60.53%;其中商品住房5054套,56.3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加53.52%、66.40%。
2014年1-5月,新建商品房销售6819套,68.4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加37.62%和31.54%;其中商品住房销售5158套,53.5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加31.41%和28.66%。存量房(二手房)销售1635套,面积14.02万平方米,同
比分别减少39.40%、47.79%;其中存量住房销售1563套,销售面积11.99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减少38.25%、43.82%。
三、价格保持平稳。
从房价角度看,因宏观政策没有大的调整,加之市场供应充足,房价浮动不大,基本保持平稳。2014年双桥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7200元/平方米,开发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4700元/平方米。商品住房价格区域性明显,双桥区老城区靠近中心地段房价最高达到11000元/平方米以上。开发区高铁经济圈内房价高于其他地段500-1000元/平方米左右。
今年以来,我县统筹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转型、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加强保障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多项经济指标增长较快。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县经济增长继续延续去年先低后高的回升态势,增速进一步加快,物价涨幅温和,经济效益较好,民生继续改善,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但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多项经济指标表现不佳,经济数据明显低于预期,我县经济运行也面临着可能下行的巨大压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
(一)总体经济在上升的通道上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运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上半年,我县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去年同期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全县生产总值(GDP)405380万元,同比增长9.5 %(按可比价计算)。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稳定增长,预计我县可实现农业总产值296944万元,增加值194796万无,均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强劲增长,主要来自于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带动建筑业强劲增长,预计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2568万元,同比增长20.4%;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主要来自于商品房销售的增长,预计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8016万元,同比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同期49.8:18.8:31.4,调整为48:20:32。其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0.6%,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0.6%,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8.8%,拉动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
(二)农业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效益明显好转
我县坚持把“农业、农村、农民”放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英州、本号、光坡等规划建设了9个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做大做强我县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路子,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使我县农业经济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瓜菜、水果、肉类、水产品价格提高,效益明显好转,上半年农业生产总值296944万元,增加值194796万元,均同比增长5.8%。
(三)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上半年,我县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业总产值22852万元,同比增长10.8%,增加值7153万元,同比增长1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326万元,同比增长12%,增加值5537万元,同比增长11.8%;规模以下工业产值5895万元,同比增长8.0%,增加值1616万元,同比增长7.8%。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有力推动我县经济增长
我县毫不动摇地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稳步增长,“三湾”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565万元,同比增长32.2%,其中:房地产投资432972万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57.7%,同比下降6.2%,我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步下降,但仍然属于比较高的水平;房地产销售面积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销售金额905019万元,同比增长2.8%,销售面积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9个百分点,为GDP增长贡献了1.5个百分点,是我县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亮点。
(五)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向保民生促发展方向倾斜
我县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性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性收入达148462万元,同比增长9.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9653万元,占公共财政收入的94%,序时进度完成77%,同比增长10.6%;房地产税收收入115002万元,占公共财政收入的77.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已超过去年水平,财政公共预算性收入总量排在全省前列。推动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销售回暖以及建安行业的快速发展。
财政公共预算性预算性支出214579万元,同比增长 35.4%,支出主要用在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业、保障性住房建设上等民生工程,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达75.5%。
(六)旅游业保持快速增长良好局面
我县紧紧依托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机遇,清水湾、香水湾、土福湾旅游项目不断发展,吊罗山旅游景区规划逐步落实,分界洲岛5A级景区影响力进一步加大,提升了我县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们前来陵水参观、旅游度假,旅游业各项指标呈快速增长势头,旅游人数达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2.7%,旅游总收入36667万元,同比增长8.6%。
(七)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广大,城乡市场持续活跃
随着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投资规模加大,拉动我县消费市场扩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快速发展,消费亮点频现,海韵广场、汇丰广场等批购中心、超市、连锁店、娱乐场等新的营销场所不断出现,市场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到超市、娱乐场所消费已成为城乡居民的时尚选择。消费需求从简单模式向消费多层、多样化升级。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91万元,同比增长15.7%,按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52735万元,同比增长15.9%,乡镇消费品零售额为4556万元,同比增长13.9%。
(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我县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与改善民生紧密相结合,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项目投入时,优先考虑人民群众,保证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农村居民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政府各种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各种惠农补贴、贴息贷款和农业保险补贴落实到位。大力发展打工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00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方面:经济快速发展,投资规模扩大,推动了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的高速增长和就业人数的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5元,同比增长12.1%。
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表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二产业发展较快。投资、消费的同向拉动,形成了经济发展动力。农业经济效益好转,企业经营利润提高,个体经营经济不断壮大,提升了我县经济发展的基础。第一产业比重的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不断提高,表明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促进了我县上半年经济健康、稳步的发展态势。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经济环境表现不佳可能影响我县经济增长
当前国家的多项宏观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其中,出口、投资、消费这 “三驾马车” 表现均低表现不佳。我县的旅游、房地产市场严重依赖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虽然我县用电量和存贷款增速比较高,但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县能否保持强劲的回升势头有待观察。
(二)重点项目推进不够明显可能影响经济持续发展
上半年预计我县固定资产增长32.2%,但是,应该看到我县2013年政府投资项目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8.38亿元,到上半年仅完成投资1769万元,完成计划的0.6%,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内项目投资仅完成4亿元,较全年60亿元目标差距巨大,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依然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三)发展方式依然过分依赖房地产带来潜在隐患
近几年来,我县的固定资产投资比GDP都是超过100%,经济发展严重依赖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更超过一半以上,可以说我县经济发展依然过分依靠房地产开发,我县财政收入也因房地产开发实现飞跃增长。但近年来没有更多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入驻我县,大多靠前几年入驻的房地产企业贡献财政税收,加上我县发展方式过于单一,一旦这几个入驻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减少开发投资,后续开发乏力,销售停滞增长,将会给我县的经济运行带来潜在隐患。
(四)调整产业结构依然任重而道远
加快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县经济结构调整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离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近几年经济结构看,“一、三、二”产业格局相对稳定,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二、三产业增长幅度不大,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依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三、促进我县经济增长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项目推进,积极配合报送项目入库统计资料
固定资产投资是最主要的经济考核指标也是促进我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必须全力加快项目推进,同时由于国家实行项目先资料报送审核入库后统计的制度,许多项目由于没有施工合同或者施工许可证往往不能通过审核入库无法进行统计。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完成169亿,其中包含“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计划的60亿投资和政府项目计划的28亿投资额,如今“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投资进度缓慢,安置区项目-“黎安海风小镇”、海洋主题公园等项目因前期资料不全而无法入库进行统计,加上许多重点项目的进展缓慢,给我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建议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统计部门提供入库资料,主动按时报送统计报表。
(二)加大建安税收征收力度
投资是我县经济增长的最大推动力,投资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的主要方面为建筑业增加值的增长,建筑业增加值目前对我县GDP的贡献率是14%,是除了农业以外对GDP增长贡献率最大的行业。建筑业增加值按照相关指标推算法,最大的权重指标就是建安税营业税的增速。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县建安税1.8亿元,同比增长20%,比去年同期57%的增幅下降37个百分点,对我县的建筑业增加值乃至GDP增长造成巨大压力,建议加大建安税征收力度,确保经济总量增长。
(三)采取措施使经济适用房补充商品房销售市场
商品房销售面积对我县经济的贡献率为8%,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济适用房销售是商品房销售的一部分。建议让有房地产资质的公司开发建设我县的经济适用房,这样才可以联网直报销售数据,就可以作为我县商品房销售的补充,扩充我县经济增长。
(四)重视娱乐体育金融交通电信等服务各行业税收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三产业主要采取相关指标推算法,其中地税营业税税收是最主要的权重指标,近两年来,我县的相关行业税收增速都比较低,影响我县服务业的增长速度。
(五)继续加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作为非营利性服务业,对我县的GDP贡献率达7.5%,是影响力度较大的指标,建议继续加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确保经济总量任务的顺利完成。
(六)狠抓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县城市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硬件方面,我县发展过分依赖房地产,却又缺乏完善的房地产配套设施,特别是交通环境、购物环境配套设施;软件方面,我县优秀从业人才不多,特别服务业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极易使投资商、购房业主、岛外游客失去对我县后续的投资和消费兴趣。建议应尽快狠抓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为把我县打造成更加文明、休闲的品牌城市,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树立良好的先锋形象而努力,进一步提高我县对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四、我县下半年经济走势的预测
我县今年上半年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半年经济运行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
(一)从总体形势来看,有利因素较多
国内因素,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省内经济环境,海南国际旅游岛优惠政策逐渐显现,我省经济步入加快增长轨道。良好的国内、省内经济环境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自身因素,我县几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逐渐释放,经济效益逐渐显现。我县经济在较高的轨道上保持较快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观,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
(二)项目陆续动工,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随着前期工作的筹备完成,一批重点项目会陆续投入动工建设阶段,同时续建的项目也在不断加大投资力度,预计我县的投资走势延续去年先低后高的状态。
——陵水低碳新型工业集聚区、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是我县优化产业结构的重大项目,下半年这两个大项目将有实质性的资金投入,为我县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对进一步推进我县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海南珍稀植物园景区落户陵水本号,计划投资28亿元,将大大改善我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我县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海南清水湾旅游区集聚房地产开发、旅游、休闲等大项目按计划推进,下半年筹划动工的清水湾雅居乐“米兰荟”风情街,将大大改善我县旅游、度假配套设施,推动我县旅游业升级。
(三)存贷款快速增长,发展资金充裕
上半年,我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35亿,同比增长58.4%,贷款余额达68亿,同比增长88.6%,存贷款涨幅位居全省前茅,说明我县发展资金充足,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发展前景看好。
(四)服务业强劲增长,成为增长主力和亮点
上半年,我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8.8%,拉动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更是我县服务业较快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五)楼市量涨价跌,回归合理增长
今年以来,我县高端精品楼盘销售情况一路良好,预计下半年继续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状态。一是我县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而采取一系列的城市营销、房产巡销及地产企业开展的业主回馈活动,打造有口皆碑的房地产品牌,为房产销售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我县楼市的旺季在每年11月份到来年2月份之间,也就是说,随着今年末旺季的到来,我县的商品房销售还会是一个平稳攀高的姿态。三是国家最近并未出台针对房地产新的调控政策,所以估计今年房价不会有一个明显的调整,今年海南的房价应该基本保持不变或者向下微调。综上所见,预计我县商品房销售面积全年可以实现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市农牧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牧厅的精心指导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粮油生产、开发主导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化惠农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实,全市农牧业和农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发展态势良好。
一、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
(一)种植业生产形势良好。
――夏粮油增产已成定局。今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199.93万亩,其中冬小麦197.06万亩,比上年增加1.88万亩;冬油菜种植面积51.67万亩,与上年持平。去年以来,全市降水普遍偏多,据气象部门统计,去年8月至12月全市降水量249~451mm,较上年同期偏多2-3成;今年1月至5月,全市降水量40~60mm,较上年同期偏多3-4成。冬小麦、冬油菜在返青、拔节以及结荚、孕穗等关键期降水充足,加之耧施化肥、“一喷三防”等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冬小麦、冬油菜总体生长良好,成穗、结荚较多,籽粒饱满。目前,冬油菜已收获结束,冬小麦收获全面展开。预计冬油菜亩产可达129.6公斤,总产7.6万吨,较上年增长 36.7%;冬小麦亩产可达207.3公斤,总产40.84万吨,较上年增长19.6%,夏粮油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
――秋粮生产形势较好。今年,全市春播各类农作物463.1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39.42万亩,油料作物33.04万亩,瓜菜70.5万亩,药材及其它作物20.19万亩。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今年秋粮生产略好于上年,总体形势较好。一是春播质量较高。春播期间,全市降雨偏多,据4月份墒情监测显示,全市大部分土壤水分处于过饱和状态,总贮量达到277mm,是近20年来最多的一年,非常适宜各类作物出苗生长。加之全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增产技术措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春播作物播种质量较高,苗期总体生长良好。二是全膜覆盖技术推广面积大幅增加。今年,省上下达我市全膜覆盖技术推广任务252万亩,比去年增加47万亩,占全省推广总面积的21%,环县是全省四个推广面积超过百万亩的大县之一。去年秋季全市上下抢抓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秋覆膜187万亩,占省上任务171万亩的109%,占市上任务186万亩的100.5%;今年春季及早启动,完成顶凌覆膜70.8万亩,占市上任务65万亩的109%。全市共完成全膜覆盖技术推广面积257.8万亩,占省上下达任务的102.3%。建成万亩连片示范点42个,5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26个,设立品种比较、密度、覆膜方式等试验示范点31个。三是秋粮田间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在玉米、马铃薯、大豆等秋粮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农牧部门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适时动员指导群众放苗、打叉,落实中耕除草、培土施肥等增产技术措施,并加强对玉
米粘虫、叶螨、大小斑病及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的监测,达到防治指标的及时指导开展防治。田间管理措施的全面落实,为秋粮丰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产创建示范效果明显。今年我市继续在冬小麦、冬油菜、玉米、大豆、糜子等五类农作物生产中开展高产创建示范活动,示范区内大力推广优良品种,集成配套全膜双垄沟播、全膜穴播、测土配方施肥、深松耕、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作物长势明显好于大田,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目前,已建成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7个,占省上下达任务的100%,示范面积达到18.52万亩。其中西峰区建成冬油菜示范片1个,示范面积1.15万亩;宁县、镇原、正宁、合水建成冬小麦示范片7个,示范面积7.62万亩;华池、环县、庆城建成玉米示范片8个,示范面积8.64万亩;宁县建成大豆示范片1个,示范面积1.11万亩。糜子高产创建示范片计划在镇原县临泾乡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地块落实、技术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6月下旬统一进行播种。
――瓜菜生产势头强劲。为了加快推进瓜菜生产,今年我市积极开展了“瓜菜生产攻坚年”活动。年初,我们根据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完善了全市瓜菜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实施设施瓜菜“百千万”示范工程的任务。各县区也结合各自实际,提出了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和生产计划,各乡镇百亩示范点、千亩示范片带、万亩基地建设均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在生产中各县区紧扣一个“早”字,加快早春瓜菜生产,做到早启动、早生产、早上市、早见效。上半年,全市完成瓜菜种植70.5万亩,其中设施瓜菜9.14万亩(塑料大棚
7.96万亩,16.03万座;日光温室1.18万亩,0.78万座),完成育苗2.42亿株。日光温室以黄瓜、辣椒、番茄、茄子等生产为主,预计单棚收入平均在8000元左右,个别棚收入已达到2万元;塑料大棚4月中下旬完成棚体搭建、移栽定植工作,以辣椒、甜瓜、西瓜生产为主,目前已陆续上市销售,预计单棚收入2500元左右。
(二)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牛羊生产稳定发展,牛、羊肉价格略有变动。我市牛羊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仍然保持生产、价格双稳定和养殖效益良好的态势。上半年牛存栏45.8万头,同比增长8.8%,出栏10.1万头,同比增长9.9%;肉绒羊存栏193.6万只,同比增长12.3%,出栏45万只,同比增长10.3%,牛羊肉价格分别为44元/公斤、45元/公斤,同比分别增加13%、18.2%。――生猪生产总量增长,猪肉价格变幅较大。由于去年后半年猪价持续上涨,提高了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江苏雨润集团200万头生猪屠宰生产线、5万头种猪繁育基地及全市多个大中型猪场的投产等因素的强力带动,全市生猪生产总量稳步增加,形势喜人,上半年生猪存栏59.6万头,同比增长9.8%,出栏28.4万头,同比增长10.5%;能繁母猪存栏6.24万头,同比减少5.7%。价格方面,仔猪价格基本平稳,维持在36元/公斤左右,受节后消费淡季影响,活猪价格、猪肉价格快速下滑,平均市场价格为24.6元/公斤,同比下降4.65%,猪粮比价在7.9―6.2 间波动,养殖企业效益降低。
――禽类生产基本平稳,产品价格低位运行。上半年全市鸡饲养量338.1万只,存栏鸡297.7万只,同比下降1.4%,禽肉产量500吨,鲜蛋产量4500吨。活鸡平均价格为15元/公斤,同比下降21.05%;鸡蛋平均价格为6.9元/公斤,同比下降29.95%。
――饲料价格小幅上涨,比较效益略有下降。全市玉米、育肥猪、肉鸡、蛋鸡配合饲料价格分别为2.26元/公斤、2.89元/公斤、2.87元/公斤、2.85元/公斤,同比分别上涨14.14%、15.6%、13.89%、14.46%。玉米、配合饲料价格小幅上涨,高位运行,畜禽养殖成本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三)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明显提高。积极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规模和数量迈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农产品加工企业26户,其中新建8户,扩建企业18户,计划总投资6.53亿元,已完成投资1.91亿元。全市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063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的196个,中介组织带动型的633个,专业市场带动型的有48个,其它类型的186个。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结合创建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组织完成制定绿色食品地方标准29项;完成7个生猪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的材料申报;完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点49个,占全年任务的81.7%;安排下达了 “三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无公害产地和产品的复查换证、绿色食品续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等工作,各县区正在组织有关单位和企业积极申报。组织庆阳市维思特食品有限公司申报“维思特”牌中国驰名商标1件,实现了我市农产品申请注册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全市农产品质量抽检平均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五)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上半年,全市总组织论证上报农牧业项目76个,总投资6.3亿元。目前已争取到位项目37个,到位资金1.67亿元。积极落实草原承包奖补政策,完成草原承包到户1920.18万亩,落实补奖资金8800万元。计划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5800座,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项目批复后即可全面开工建设。
(六)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农民培训扎实开展。全市各级农牧部门组织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典型农户,组成“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春耕备耕生产服务队” 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围绕春季田间管理、春季果园管理、顶凌覆膜、早春瓜菜生产、春季动物防疫、畜牧高效养殖等当前急需的农业实用技术,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1万人次。二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成果显著。围绕“草畜、苹果、瓜菜”三大产业开发,全市农牧部门加快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引进推广新奇特观赏瓜菜、特种芽苗菜、特种玉米新品种、冷季型草坪草栽培和日光温室棚型结构对比、智能温室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农田草害持续控制等新品种新技术21项。三是科技交流活动频繁。庆城、宁县、合水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院地合作协议,开展了在苹果生产、畜牧养殖、瓜菜生产等方面的合作。四是劳务输转成效明显。截至六月初,全市输转城乡富
余劳动力49.31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4.3%,其中:组织输出28.35万人,自谋输出20.88万人,境外就业0.08万人。创劳务收入32.49亿元,同比增长34.59%。培训农村劳动力28.99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25.3万人,技能性培训3.69万人。
(七)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在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中,各级农牧部门都能严格按照程序,做到张榜公布到村、政策宣传到户、帐册编制到户、补贴通知到户、资金兑现到户,保证了各项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正在组织人员对小麦、水稻面积进行统计调查核实,待种植面积核实确定后,上报省农牧厅审批,按照惠农资金发放程序,通过“一册明、一折统”在规定时间内将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给补贴农户手中。积极落实草原承包奖补政策,完成草原承包到户1920.18万亩,落实补奖资金8800万元。2012年国家安排我市奶牛良种补贴12万元,其中合水县9.6万元,西峰区1.2万元,宁县1.2万元。黄牛良种补贴目前在我市正处于试点阶段。
(八)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随着我市草畜、苹果、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和“七个百万工程”的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油料、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增加,畜牧养殖规模不断增大,加之今年农产品和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特别是畜产品和蔬菜价格上涨较快,农民将从种植业和养殖业中得到更多的收入。农畜产品高价位运行致使农民来自家庭经营收入的部分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近年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二、三产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增加,致使农民工劳动力价格上涨,加之外出务工渠道顺畅,农民工能得到更充分的就业,工资待遇普遍提高。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持续扩大,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财产性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的理财意识增强,加之投资渠道日渐多元化,农民在利息、租金等方面的收入逐渐提高;转移性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是随着各项农村社会福利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及各项助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得到的各类补贴逐渐增多。
二、存在问题
全市农牧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生产影响较大,近期不少地方发生了局部性冰雹灾害,农业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受阴雨天气等因素影响,日光温室、养殖场等设施农业建设进度较慢。三是春耕生产期间农资、人工、燃油价格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了生产投入。四是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特别是生猪市场行情低迷,猪粮比价已经跌至盈亏点,农户养殖积极性受挫。五是动物及其动物产品的大流通,疫病的复杂化、常态化,病毒的变异,动物防疫措施的不完善、不到位,产地检疫滞后等,造成动物疫病风险将持续威胁着畜牧业生产安全。六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由于农资、劳动力和土地租价刚性上涨,削减了农产品利润空间,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2014年机械工业基本实现了“稳增长”
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偏紧。机械工业上半年增势较好,但下半年增速开始逐月递减。全年全行业基本实现了温和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水平,70%以上的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增幅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增加值:2014年机械工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0%,低于上年同期(10.9%)O.9个百分点;但高出同期全国工业(8.3%)平均增幅1.7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1—12月机械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1万亿元,同比增长9.41%,略低于上年同期(13.84%)4.4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6.96%)平均水平2.45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1—12月机械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1%,低于上年同期(15.56%)4.9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3.35%)平均水平7.26个百分点。
税金总额:1—12月机械工业实现税金总额8438亿元,同比增长8.2%,低于上年同期(19.49%)11.2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6.15%)平均水平2.05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1—12月机械工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255亿美元,同比增长8.07%,比上年同期(3.72%)提高4.35个百分点,同时高于全国外贸(3.4%)4.67个百分点;其中进口3232亿美元,同比增长8.16%,比上年同期(0.74%)提高7.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0.4%)8.16个百分点;出口4023亿美元,同比增长8.01%,较上年同期(6.24%)增速提高1.7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6.1%)1.91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79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20.68%。
(二)70%的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2014年机械工业重点监测的64种主要产品产量中,46种保持增长,占比71.88%,同比下降的产品18种,占比28.13%。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发电设备:2014年累计产量已完成1.33亿千瓦,同比增长5.2%,连续9年超过亿千瓦。(数据来源于发电设备中心)
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30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
金切机床:2014年累计产量85.93万台,同比增长3.06%(2011年最高为88.68万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量26.09万台,同比增长14.78%,增速远高于金切机床11.72个百分点。
大中型拖拉机:2014年累计生产64.37万台(2013年最高为58.46万台)。
总之,机械工业发展快于全国工业平均速度契合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也是工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的表现。因为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发展本应先行一步;而且因其能源、资源消耗强度相对较轻、技术和服务附加值相对较高,所以加快发展有利于提高全国工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二、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困难及趋势预测
(一)2014年机械工业承压运行,增速呈现逐月放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回落
1、机械工业增加值累计增幅逐月放缓
从12月当月看,在通用设备及电器及器材制造业回升的带动下,同比增长7.9%,比11月(7.5%)回升0.4个百分点。但2014年累计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长10%,比1—11月回落0.3个百分点。
2、行业、产品间分化趋势持续
面向传统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下行趋势明显,而汽车、环保、基础件、仪表等利于民生和提高全行业素质的子行业及产品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一是汽车产销同比继续小幅增长,其中乘用车保持增长,商用车继续回落。2014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3%和6.9%,其中商用车受国四标准实施的影响,商用车销量同比连续八个月回落。同时中国品牌乘用车和轿车市场份额连续4年持续下降。而新能源汽车产销爆发式增长。
二是发电设备行业产量同比有所增长,但效益大幅下滑;风力和光伏发电设备产量增幅均明显回升。输变电行业形势不如预期,如变压器中的大型电力变压器当月及累计分别下降30.14、13.39%;电力电容器累计下降17.52%,高压开关设备当月及累计分别下降10.8%、1.38%。
三是上年回落幅度较大的机床行业因为上年基数低,2014年产量已转降为升,但仍未改变低迷状态,1—12月金切机床同比增长3.06%,其中数控机床增长14.78%,高于金切机床增速11.72个百分点。
四是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大中型拖拉机,受市场需求放缓的影响全面下滑。今年以来大中型拖拉机虽然年初形势尚可,之后产量逐月下行。2014年累计大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增长6.64%,中小型拖拉机产量仍负增长(分别为-9.29%、-13.92%)。1—11月拖拉机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05%,利润同比下降23.88%。2014年拖拉机增长不尽人意,但是收获机械保持了增长的态势,特别是谷物收获机械同比增长12.51%,玉米收获机械同比增长39.86%。收获后处理机械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五是一些量大面广或与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等相关的产品继续保持增长。如:压实机械、分析仪器及装置、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等均保持增长。与房地产、钢铁、煤炭等投资相关的行业产品增势仍低迷, 1—12月工程机械的代表性产品挖掘机和装载机当月与累计产量增幅均仍为同比下降;重型机械产品中的金属冶炼设备、金属轧制设备产量均仍为同比下降;分别下降3.49%和11.96%。在利润增长中,1—12月重型机械行业的起重机制造同比下降3.27%,冶金专用设备制造同比下降377%。
3、产品价格指数虽有回稳趋势,但仍在低位
受需求不足的影响,机械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总体价格水平延续了上年的低迷态势,截至12月机械产品累计价格指数已连续35个月低于100%。12月99.08%,比上两个月微弱回升,但总体而言增长缓慢。
4、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回落,市场需求仍显不足
1—12月机械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1万亿元,同比增长9.41%,低于1—11月(9.65%)0.24个百分点。1—12月重点联系企业订货同比增长仅3.55%,并逐月回落。
5、机械工业利润增幅持续回落
1—12月机械工业实现利润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1%,比1—11月(11.24%)回落0.63个百分点,其中,非汽车行业同比增长6.27%,比1—11月(7.94%)回落1.67个百分点。其中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的有:农机行业(同比下降3.42%),工程机械行业(同比下降8.55%),受房地产等基建项目投资影响,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同比下降8.09%。
1—12月汽车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7.94%,虽然位于各行业前列,但增幅回落较大,1—12月比1—11月(16.58%)回落1.3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已经回落了11.42个百分点。
6、库存压力上升
自年初以来,机械工业存货中的产成品的增速处于较高水平,且呈现逐月走高的趋势。1—12月机械工业存货同比增长8.64%,高于上年同期(7.15%)1.49个百分点,存货中的产成品同比增长14.94%,高于上年同期7.06个百分点。
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呈回落趋势
1—12月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72%。逐月看,年初投资增速较上年大幅回落,1—2月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49个百分点,之后累计增速逐月回升,6月份累计增速已比上年同期高1.65个百分点;自下半年开始总体呈现逐月回落趋势。从当月投资看,12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47%,比11月14.26%的增速回落4.79个百分点。
(二)对机械工业走势的预测
机械工业的发展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支撑经济平稳增长的需求缺乏强劲拉动力,新增长点还难以弥补传统增长点收缩带来的影响。尽管到目前为止,机械工业产销增长速度仍保持适度增长,但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矛盾十分突出。综合判断,机械工业2015年行业增长速度将继续缓慢下行。
从机械工业占比较高的电工电器行业、汽车行业、石化通用行业、机械基础件行业看:
电工电器行业:2015年总需求难有大的增加,但国家大力推进的在役火电设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蕴含巨大机遇,从企业对2015年的订货及排产看,2015年总量仍会在亿千瓦;同时火电设备向清洁高效节能发展,新能源和核电装备有望适度增长。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得益于电网公司相关重点工程加速启动,景气度预计将好于2014年。预计2015年电工产品的进出口总额将保持适度增长。
汽车行业:汽车行业是机械工业中权重最高的子行业,其主营收入在机械工业总量中占比高达32%,利润总额占比更高达42%。近几年汽车行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速一直快于机械工业平均增速。2015年汽车行业将主要受益于市场消费不断升级和细分市场,汽车产销将达2500万辆左右,2015年乘用车市场刚性需求仍然存在,一二线城市的换车需求,三四线城市潜力的进一步释放;政策环境的变化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如新能源汽车政策《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新能源汽车增势还将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黄标车淘汰工作要完成500万辆,以及汽车行业技术进步加快等影响,民生改善还将继续带来新购车刚性需求,对2015年汽车消费提升有积极作用。2015年汽车行业有望实现平稳增长、效益增长进一步改善。预计2015年汽车中乘用车增幅将比2014年回落,商用车增幅将在2014年持续下行的基础上逐渐趋稳。
石化通用机械:从目前企业反映的情况看,该行业1/3企业比较好,1/3企业一般、1/3企业不好。不少企业反映该行业最大的困惑是,行业看不到新的增长点,由于该行业小企业居多,技术创新缺少支撑,技术创新没有新突破。行业发展不乐观。
机械基础件行业:基础件行业是关系到机械工业素质提升的基础性行业,服务的领域十分广阔,其中的高端产品成长空间很大。汽车、高铁、军工等主机企业转型升级对高端零部件仍有较大需求;预计2015年仍可保持增长。
综合分析,目前机械工业增速下行的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期,但下行将逐渐趋缓,预计到2015年年中增速有望回落趋稳,2015年全年预计将可实现较2014年略低、但仍处于中速区间的增长。
(三)对一季度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的初步分析
对一季度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总体看,将会继续延续2014年以来的下行趋势,一季度增速不会高。一是受2014年走势影响,上年增长趋势为前高后低,因此一季度的对比基数相对较高;二是虽然2014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出台一些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但是措施到位有一个滞后期;三是机械工业的相关行业如钢铁、有色、石油等行业景气度还没有明显改善。
机械工业受季节性影响比较明显的行业主要是农机行业、工程机械行业。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农机行业目前产销总体正常,但与往年不同的是,市场需求不如往年,以往12月份企业已经开始铺货,以准备一季度的销售旺季,但目前多数企业都没有大量生产。一是由于补贴政策没有下来,市场需求不旺,企业生产要靠自有资金垫付,大家都在等;二是经销商有库存,收货不积极;三是市场需求不明朗。但多数企业对2015年的农机市场还是乐观的。
工程机械行业反映,现在看一季度还比较早,进入1月市场仍没有大的起色。一是感到虽然国家启动了一批项目,但是投资拉动的力度有限,二是经销商库存仍比较大;三是销售金融支持不够,银行的支持不如以前甚至上年,工程机械企业近年经营形势不好,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大幅萎缩,部分企业面临资金断裂;四是外贸出口上,政策银行的作用有限,目前对出口俄罗斯的信保没有了,政策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越来越小。
三、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需求不足仍是未来增长的最大隐忧,应予以关注
机械工业相关行业的投资需求不旺,致使机械工业订单增长乏力。1—12月份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其中用于设备工器具购置的投资增长为12.2%。2015年及今后几年的困难不可轻视。市场需求不稳,近来企业订货出现退货和延迟提货的趋势,需密切关注后期走势。
(二)库存、应收账款持续攀升,拖累企业正常生产
1—12月机械工业存货及存货中的产成品增幅持续攀升,1—2月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1.72%,1—12月已升至14.94%,产成品增幅高于存货增幅8个百分点,库存上升使行业的应收帐款占用持续增长,截止12月机械工业累计应收账款3.37万亿元。
据电工电器行业反映,在“十一五”期间,电力建设发展迅猛,用户单位资金充足,货款支付及时,有的用户甚至全部现款提货,设备制造企业应收账款基本处于合理状态。但根据目前对发电设备企业调研情况,目前发电设备企业应收账款快速上涨,其中某发电设备企业2014年第三季度销售收入285亿元,应收账款已达175亿元,占当期销售收入的61%。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注和警惕。
(三)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相关金融、税收和产业政策建议
队办公室
2014年舟山市经济调查情况分析
舟山调查第4期
2014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积极发挥新区优势和效应,坚持稳增长促转型、抓当前谋长远、强创新求突破,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小微企业平稳发展,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但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依然不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多困难,房地产市场出现波折,城乡居民增收压力进一步加大。
一、主要特点
(一)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步伐加快
1.规下工业发展稳健上升。据抽样调查,2014年我市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53.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0%,增速逐季加快,分别比前三季度、上半年提高0.3个、0.8个百分点。开工率保持稳定。全年规下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为73.8%,生产设备利用率在80%及以上的企业占49.7%,比2013年提高4.1个百分点。企业盈利逐步好转。全年规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4.18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营业利润1.94亿元,增长13.5%;企业亏损面为24.0%,收窄5.1个百分点。期末剩余订单额相对充足。年末全市规下工业企业期末订单余额7.98亿元,增长8.6%。
2.规下服务业企业总体经营状况稳定。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下服务业企业经营处于创业、发展、成熟阶段的企业分别占10.1%、55.0%和34.9%;认为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良好或一般的企业占73.4%。资产规模迅速壮大。至2014年底,样本企业户均资产总计4598万元,同比增长69.5%。营业收入稳定增长。2014年,样本企业户均营业收入350万元,增长14.8%。吸纳就业能力逐步提高。全年样本企业户均从业人员人数16人,增长6.1%。
3.创业创新力度加大。新设立小微企业总体经营稳定。自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新设立企业和个体户数量快速增加,抽样调查显示,超过2/3的企业和个体户已正常营业,其中七成反映经营状况和市场需求平稳。“个转企”工作积极推进,全年完成“个转企”单位779家,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600家的目标任务。规模养殖进一步壮大。“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倒逼猪禽养殖户走上标准化道路,通过联营扩大养殖规模。全年生猪规模饲养户生猪年末存栏10.23万头,同比增长3.0%,出栏17.81万头,增长9.0%,出栏2000头以上的有20户,比2013年增加5户,户均养殖场占地面积4.28亩,增长7.9%。家禽年末存栏46.80万只,增长1.2%,出栏39.71万只,增长9.0%。
(二)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1.就业保障形势较好。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扶持力度,全年各级财政共筹集就业专项资金5089万元,同比增长31.1%。据有关部门资料,全年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新增15635人。尽管当前我市结构性矛盾依然较大,但劳动力总体供需状况矛盾有所好转,四季度求人倍率1.87,比三季度增加0.12,同比增加0.25。全年我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就业等九项支出合计120.9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64.3%。促进城乡就业、加大社会保障和社会帮扶力度、推进交通惠民、深化交通治堵等十方面为民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同时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转轨工作,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月125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2.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据全市城乡居民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全年我市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30元,比2013年增加3303元,同比增长10.3%,增幅居全省各市首位。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66元,增长9.7%,增幅居全省各市第一;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3元,增长11.1%。从四大收入构成看,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3221元,增长10.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5.7%,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6.9个百分点;人均经营性净收入4707元,增长9.2%;人均财产净收入2976元,增长8.7%;人均转移净收入4426元,增长11.3%。
3.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据全市城乡居民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全年我市全体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785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27807元,增长9.5%;渔农村常住居民16217元,增长11.0%。从人均生活消费八大类看,食品烟酒、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0.0%、14.7%、10.1%、13.3%、13.6%、15.5%;居住、医疗保健支出增长平稳,分别增长5.1%、9.2%。
(三)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
1.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今年以来,我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明显放缓,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7%,比2013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2%,分别同比回落0.1个、1.3个百分点。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看,除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0%外,其余七类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类,上涨3.0%,拉升价格总水平约0.9个百分点;次之为居住类,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均上涨1.2%,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均上涨1.0%,烟酒类上涨0.4%。全年我市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上涨0.5%。
2.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从今年2月份以来连续8个月持续收窄,呈现出逐月回稳趋势。累计同比降幅从年初的2.1%缩小至前三季度1.4%,进入四季度,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降幅有所扩大,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比2013年收窄2.4个百分点。从五大特色行业看,受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下滑影响,化学原料制造业和石油产品制造业出厂价格降幅较大,分别为下降9.3%和8.5%;船舶修造业、水产加工业、塑料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业得益于行业复苏、市场需求回升等因素,降幅进一步收窄,全年出厂价格分别下降0.1%、1.8%和2.0%,降幅分别比2013年收窄3.8个、6.1个和0.6个百分点,表明我市船舶等主导产业市场环境有逐步回暖迹象。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较多困难
1.生产经营成本持续增加。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年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107.29亿元,同比增长18.8%,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幅1.7个百分点。主要体现在:一是用工成本上升较快,全年规下工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增长33.9%,占比72.8%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快”是规下工业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二是税费压力较大,全年规下工业企业税金总额增长31.6%。
2.企业用工难问题依然存在。据调研显示,当前企业用工依然面临较多困难,特别是一些趋势性的问题逐渐显现,突出表现在:一是职工年龄呈现“断层”现象,很多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职工“青黄不接”的现象已较为严重,40岁以下的工人比例很少;二是外地员工出现“回流”趋势,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发展加快,工资待遇正逐渐提升,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我市生活成本又相对较高,外来务工人员“回流”到原籍地就业的趋势明显;三是薪酬提升遭遇“基数效应”,据企业反映,每年职工的人均薪酬增幅至少在5%以上,甚至有些企业的增幅在20%左右,但由于工资基数不断增大,每年实际增加的额度不断提高,企业负担很重。
3.融资环境改善不明显。据全市采购经理样本企业调查问卷显示,12月份有43.1%的被调查企业存在“资金紧张”问题,其中小微企业的认同度为55.6%,高于全部被调查企业12.5个百分点。据调研了解,企业向银行借贷中存在着强令一定比例贷款额“以贷转存”、建立不放贷的企业“黑名单”制度、设置私企国企差别对待的“双重标准”等不合理现象,为此,部分小微企业只能转向利率较高的民间借贷。
(二)房地产市场出现明显波折,未来趋势不明朗
1.房地产销售市场量价齐跌。今年以来,我市房地产销售市场降温明显,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逐月走低。其中5月份达到近十年来月度最大降幅2.5%,月度环比降幅超过一个点的有4个月。12月份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8.9%,全年累计下降4.2%。新建住宅市场成交量下降。据有关部门资料,全年市区销售新建商品住宅5912套,月均仅493套,同比下降22.0%;销售面积61.33万平方米,下降26.8%。在“9.30房贷新政”、央行降息、舟山市公积金房贷新政、新区人才购房补贴实施等政策叠加效应刺激下,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部分刚需和改善型需求者加速入市,对房地产销售产生积极影响,四季度我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600套,同比增长20.3%。二手房市场持续低迷,挂牌量增加,议价空间加大,成交量萎缩。全年市区二手住宅共交易4578套,月均成交382套,下降45.9%;销售面积40.16万平方米,下降44.9%。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续下降,除1月份持平外,其余各月环比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2月份二手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3%,全年累计下降1.2%。
2.去库存压力较大。至12月底,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12118套,按全年月均销售计算,库存商品住宅需25个月消化。
3.持币观望心理明显。目前整体房地产市场趋势不明朗,尤其是受周边城市房价继续下降尚未回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居民的购房心理。除刚需和部分改善型需求购买新建房外,投资、投机购房者比例极低。二手房市场有价无市,来看房的人有,最终成交的少,表现较为冷清。
(三)居民增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1.工资性收入增长动力不足。当前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多困难,效益改善仍不明显,大幅提高工资标准缺乏动力。全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亏损105家,亏损面为27.3%,亏损企业亏损额27.55亿元,比2013年增亏12.88亿元;1-11月规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亏损7.71亿元,亏损企业662家,亏损面为54.7%。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201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7280元,同比增长9.6%,增幅比2013年回落1.4个百分点,对城镇居民增收造成一定影响。
2.经营净收入不确定因素较多。随着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禽流感疫情反复发作、生猪价格波动加大、饲料价格和雇员工资上涨等影响,部分饲养户主动退出,猪禽规模养殖户数量减少,饲养收益有所下降。全年生猪规模户营业净收入4716.79万元,比2013年下降15.1%;家禽规模户营业净收入512.02万元,下降17.7%。蟹笼生产延续了2013年高产的好势头,但由于价格处于低位,导致增产不增收。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1.强化政策贯彻执行。目前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进入新常态,全社会都在关心关注小微企业,各项减轻小微企业负担的政策和措施也已纷纷出台,政府有关部门应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好这些政策,并对执行情况尤其是税收减免、融资方式及收费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同时要继续指导培训企业,让更多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能够享受政策带来的利益。
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简化小微企业的创办手续、工作流程,指导企业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对特别困难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对小微企业安置再就业进行必要的财政支持,对就业培训、贷款担保给予补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逐步扩大信用贷款覆盖面,加强小微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建设,规范民间资金借贷,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切实维护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帮助企业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3.鼓励支持创新转型。建立小微企业技术支持与经营服务平台,鼓励小微企业向云计算、电子商务、文化传媒等新业态新行业转型。在科技创新基金中专设小微企业的创新转型基金,对小微企业转型给予资金支持,帮助鼓励这些新业态小微企业加大投入,加快研发,促进市场转化,并且取得经济效益。
(二)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1.加快消化库存房源。目前我市房屋供求矛盾依然较为突出,当务之急便是想方设法促进市场库存的消化。一是督促“9.30”央行新政真正落地,尽管对松绑的二套政策已经实施,但购房者最关心的信贷折扣利好没有体现,最低为9折,与新政中提及最低7折的首套房贷款下限仍有一定差距。二是提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目前我市公积金贷款额度执行的是首套房、90平方米(含)以下的40万元,其他条件30万元,低于周边城市的公积金贷款限额。
2.科学制定推地计划。根据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需要,有效改善土地供应结构,科学合理确定房地产用地供应计划,稳定房地产市场供应预期。同时规范土地使用权交易,确保房地产用地招拍挂公开、公正、透明。
3.防范房企资金风险。2014年以来部分房企实际销售业绩与销售目标有较大差距,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有关部门应适时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同时加强房地产企业资金状况的监管,防止资金链断裂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进一步增加居民增收后劲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扶持船舶、水产、海运等主导产业,加快培育通用航空、融资租赁等新兴产业,加速推进绿色石化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及早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为企业职工薪酬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2.大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加快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抓好创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城乡居民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拓宽生产经营门路,以创业推进高质量就业。同时,积极为创业者搭建优越的服务平台,在信用担保、融资贷款、信息咨询、科技服务、法律保护等方面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或绿色通道。
【夷陵区2014年上半年商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推荐阅读:
嘉陵区简介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