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的就业前景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机电技术的就业前景(精选12篇)

机电技术的就业前景 篇1

机电一体专业就业方向

1、从事机电一体化液体灌装生产线及商品包装自动化机械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大型啤酒、饮料、食品及商品包装生产企业从事现代化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的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生产厂家或设计部门、营销单位从事技术工作。

2、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 )

从事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并熟练使用和维修数控加工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设计也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3、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CAD/CAM方向)

从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4、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CAD技术方向)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机电技术的就业前景 篇2

关键词:机电技术,机电技术应用前景,思考

金融危机的爆发, 引发了世界经济的动荡, 中国也随之受到很大影响。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推动源的机电技术应用更在此时发挥着及为重要的作用, 要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 就必须使我们自身的技术结构等发生巨大变化, 从传统工业生产慢慢转型为机电技术应用生产。因此, 机电技术应用的前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深思。

1 机电技术应用的内容含义

1.1 机器的构造及工作原料

生产机器的构造一般都是由主体部位的发动机、曲柄连杆、配气、起动、传动、行驶、转向、制动等构成, 要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 必须从其主体部位改善性能、减轻质重和提高运转精度等方面考虑。而传统机器产品一般以钢铁材料为主, 已经不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要想改进机器的效率不但要从结构上加以改进, 还应该多考虑利用非传统钢铁材料为主的生产概念, 如用非金属复合材料, 或者更高层次的金属材料。当机器主体重量减轻了, 方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功率的最大化, 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

1.2 提高弱电控制线路

提高弱电控制线路关键在于提高部件间的综合性能, 可从电机、传感器、信息处理设备、软件等方面进行提高。

驱动机最为广泛使用的是电机, 但其工作效率及响应速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面对此类问题要更为全面的发展新型的驱动单位, 如驱动单元中装了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等多位一机的伺服驱动单元。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 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避免电干扰, 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目前, 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微型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设备的主要设备, 大大推进了机电技术应用与微电子学的进步。为进一步发展机电技术应用, 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准确性、快速性等特点, 最大程度的提高处理速度, 并解决好抗干扰及其它可能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 在与信息处理设备进去通信时, 必须规范数据传递的格式, 采用同一标准, 这样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后续维修, 而且可以简化设计流程。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除低开发成本、开发高速传递方式, 以便解决日后更为大容量化的机器运作能力。

最后, 仅有先进的硬件设施是不够的, 必须同时开发相关可利用的软件配套使用。

2 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现状

2.1 机电技术专业人员稀缺

金融危机的爆发, 致使世界各国不断由传统劳动力竞争转化为高科技竞争和创造新的生产方式来渗透在传统产业中, 引起了国内外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 机电技术正是这场变革中的新兴领域, 其功能不仅有动力、速度、精确度外, 更需要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 并最终逐步实现机器人化。典型的机电产品, 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 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 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2.2 我国急需机电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 对机电技术人员的市场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 时机已经成熟, 我们不得不发挥我国职业教育的优势, 加大对现有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 方能迅速扩大在机电技术人才市场的占有率, 为国内的产业结构变革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2.3 江苏为代表的沿海地区需要大量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 江苏为代表的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 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 工业产值逐年攀升, 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 其中机电产品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 江苏省大中型企业中, 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 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电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 我省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 制造业中具有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 为此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为满足企业对机电人才的需求, 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优秀毕业生,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更加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性人才。

3 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给我们的深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济要发展一定要有先进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纵观国内外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现状来看, 机电技术革新将朝更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微型化、环保化等方向发展。

3.1 系统化的发展机电技术应用

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 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构造研究某种新型机体, 使其向着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

3.2 网络化的机电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无疑对机电技术应用产生重大的影响, 使其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网络的普及和应用, 使机电技术远程控制成为一个很现实的操作手法。

3.3 智能化的机电技术应用

智能化即模拟人类智能, 具有某种程度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和自主决策能力, 从而可以取代制造过程中某些人的部分。特别是随着21世纪的到来, 信息处理器速度的快速提高、高性能化, 为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进而更有力的推动着机电技术应用产品向智能化方向转移。

3.4 微型化的机电技术应用

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 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目前, 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先进技术, 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3.5 环保化的机电技术应用

在发达工业的影响下使人们生活富裕, 但同时资源也在不断减少,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我们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 也不能忘了保护好生态环境, 要做可持续发展, 进最大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机电技术应用的时代, 我们不仅要重视机电技术为工业生产带来的效率, 同时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减少环境污染。因此, 要不断革新技术, 报废回收, 发展更多可再生资源作为机电技术应用的原材料。

机电技术应用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晶, 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 它使传统产业发生了质的飞跃, 使工业发生了战略性的变革。因此, 认清机电技术应用的前景并对其进行探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 2004.

[2]傅远志, 王晓东, 周一.高等职业教育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1) .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篇3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应用;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064-02

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日本企业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提出的,当时被取名为“Mechatronics”,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机械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及电子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类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了人工操作向机械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在产品制造水平、生产效率及产品性能稳定性等方面带来了显著变化。随着新时期工业生产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及绿色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众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状况

1.1 数控机床

机电一体化技术最为典型的应用案例就是数控机床,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数控机床在精度控制上更为精确,在功能上更加多样,在结构上更加趋于合理,在操作上更显便捷,总体上说,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深入应用,数控机床在结构功能上向着模块化、总线式、紧凑型方向发展,在组织体系上更多采用了多主总线及多CPU架构模式。将富有开放性的设计方法应用于数控机床,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兼容属性及层次属性,在编程、设备升级改装等环节更加便捷智能,能够达到一台机床实时控制多台机床的效果,从而实现了多通道及多过程的控制管理。

此外,通过在数控机床系统中采用机电一体化中的在线诊断技术及神经网络的模糊控制技术,当机床出现或要出现各类故障时,如刀具破损等,可以借助在线诊断的相关功能模块向机床操作人员进行信息反馈,从而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2 工业机器人等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制造系统,简称为FMS,实现了高度计算机化,涵盖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料盘及自动化仓库等各个部分,能够根据生产指令,按量地开展各类生产任务。除了上面介绍的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在工业机器人制造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机器人能够代替一部分人力劳动,在涉及到作业条件复杂,如噪音污染大、气体污染严重、辐射程度较高的作业场所,工业机器人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确保生产制造的连续性。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熟,现阶段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能够借助功能更加强大的元件设备收集整理数据,并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分析判断,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人脑的功能,在多种作业环境中能够实施单独作业。

1.3 计算机集成制造及分布式控制系统

计算机集成制造借助于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制造技术,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把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分散的子系统加以集成,从而形成了能够适用于小批量及多品种生产的智能化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突破了各个部门之间的生产界限,做到了产品在开发、生产、经营等环节的融合。

分布式控制系统是通过中央计算机控制指挥多台计算机设备,凭借着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分布式控制系统在分级上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两级系统、三级系统乃至更多级别,能够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督控制及管理,在后期维护及系统扩展上也能够灵活操控。

1.4 在建筑施工行业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不少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应用于实际建筑施工中。施工机械机电一体化从半自动化、监控、全自动到遥控不断发展,降低了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质量。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土方机械(如国外液压挖掘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领域既可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也对避免工场事故有着重大的意义。

2 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前景

2.1 人工智能化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程度,但尚无法达到人工智能化的水平,随着技术的发展,原先预想的使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具备模拟人脑的能力,已不再简单局限在幻想中。机电一体化实现人工智能化,能够使其具备推理判断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决策制定能力,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工业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能够极大地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度。

2.2 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军事、政治、教育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网络技术能够为机电一体化在远程监控及远程控制等环节创造条件,因此,机电一体化与网络技术的融合也是未来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之一。在实现网络化操作后,工业生产制造人员可以脱离具体的生产岗位,只需在车间内走动,掌握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然后借助操作面板来对各个流程工作加以控制。此外,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操作终端之间通过建立网络通信协议,借助光纤等信息传播介质进行数据的传递,还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控制,能够极大地降低工作量。

2.3 微型化

机电一体化设备体积庞大,虽然不会对其性能构成影响,但在搬运中却极为不便,微型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效融合了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微机械技术,是未来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相关研究,机电一体化微型系统,可以实现向微米及纳米系统的演进。未来可能出现的微型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在生物医学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使用。

2.4 模块化及绿色环保化

现阶段机电一体化的产品类型较多,生产制式不尽相同,在信息接口、电气设备接口及动力接口上也存在差异,随着技术成熟及行业间融合的加深,有必要制定出统一化的标准模式,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标准化及模块化。

此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在产品选择上人们更加趋向于绿色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的绿色化也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以及使用等环节,环保观念会贯穿于全过程。

3 结 语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产制造环节的有效应用可以极大提高产品的精度、质量及生产效率,在强调成本节约及规模化生产的背景下,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随着科技的进步,机电一体化在未来发展前景上会向着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并将在工业生产制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代曾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

[2] 叶家兴,甘德元.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展望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

[3] 王大卓.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应用与未来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8).

机电技术的就业前景 篇4

为保证学生平安、顺利走向提前就业,特向学生提出以下要求和注意事项:

1.提前就业期间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不触犯国家法律及治安处罚条例,要维护当代大学生的荣誉和尊严。

2.整个提前就业过程中,应遵守相关单位的劳动纪律和相关规定,把提前就业安全放在首位。

3.学生离校提前就业应征得家长、学校与接收单位同意;学生在往返学校与用人单位途中,由学生自负一切安全责任。

4.学生在提前就业期间,学生仍按要求遵守《学生手册》及学校各项有关规章制度,遵纪守法,不得有损坏学校形象的行为发生。

5.学生在提前就业期间,学校不负责申请人的监管权,申请人在提前就业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一切言行举止由申请人及家长负责。

6.学生在用人单位就业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的法律;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及其他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条例。

7.学生保证不以提前离校提前就业为名欺骗学校、不参加正常学习,若有不实,愿意接受学校严肃处理。申请人提供的材料真实,并保证在接收单位上班,单位若有变动,申请人应及时告知所在系。

8.如有特殊情况需申请人提前返校,学校有义务告知申请人,申请人必须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无条件准时返校,否则后果由申请人负责。

9.申请人所告知的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并能够保证是及时联系上本人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如因地址、电话号码不明引起的责任由申请人自负责。

10.学校有权不定期组织跟踪申请人的就业情况,一经发现情况不实者,将取消“提前就业”资格,并按学校有关规定予以处分。

11.本保证书经家长、学生本人签字后即视为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已完全同意上述各条内容,无任何异议。

12.本保证书一式三份,学生本人,招生就业处、学生所在系各存一份。

学生 签 字:

学生家长签字:

年月日

机电一体化就业前景 篇5

2、模具设计也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能够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3、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4、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机电技术的就业前景 篇6

扶绥县职业技术学校 胡国宁

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机电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机电专业就业前景等这些问题成了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想要了解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机电专业就业前景。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机电”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专业。如今在本科,已改称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高职高专则仍延用机电专业名称。机电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待遇也高。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机电专业就业前景.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1、机电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就业岗位: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

2、机电专业就业前景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

机电技术的就业前景 篇7

关键词: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状况

为了解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更好地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我们每年都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调查结果为专业培养目标的制订、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143名毕业生为对象, 通过访谈、座谈、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就业率

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就陆续有单位下用人订单, 至大学三年级上学期末, 学生签约率已超95%。相对于当下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局面, 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却供不应求, 就业率之高既反映了社会的需求, 也表明学院很好地实现了培养目标, 培养的人才素质强, 适应企业、市场的需求, 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这也是市场对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认可度的直观检验。

(二) 就业单位经济类型

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多数, 达到51.06%;其次为国有企业, 占25.53%;再次为三资企业, 占19.15%;自主创业或跟随家族企业的只有极少数, 占4.25%。

这些企业大多数为大中型企业, 只有极少数为小企业。大中型企业不仅有资金、政策、设备、市场、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 而且待遇也较有保证。工作稳定, 保障齐全, 福利丰厚, 是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经济类型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也说明了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质量较高。

(三) 就业地区分布

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两广地区, 广东、广西约各占一半。广东主要分布在深圳、东莞、佛山等市, 广西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玉林等市, 均为两广工业发展比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广东是经济发达地区, 历来吸引着众多毕业生前往就业。而广西工业的发展, 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 沿海9大产业基地的建设, 对机电设备人才提出了巨大的量与质的需求, 也使得许多学生选择留在广西工作。

(四) 就业岗位分布

绝大多数毕业生在生产一线工作, 岗位主要为机械操作、设备维修、电工等, 专业对口度很高。少数学生不在企业工作, 但工作与专业有关联, 比如机电设备销售员等。只有极少数学生的工作与专业不相关, 比如超市员工、文员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就业面非常宽泛, 可以说哪里有机电设备, 哪里就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

(五) 薪酬水平

月收入包含每月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各项现金的税前收入。多数毕业生的月收入集中在1500-3000元/月的水平, 其中30%的毕业生月收入在1500—2000元之间, 工作3个月至半年之内就得到加薪的学生占39.90%。这样的收入在广西刚毕业的高职学生中属中上水平。薪酬水平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和受欢迎程度。

(六) 工作满意度及稳定性分析

毕业生对获取的第一份工作的整体满意程度较高, 87.21%的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给予满意及以上评价。工作岗位, 工作与就业预期的一致程度, 工作与个人兴趣、性格的匹配程度, 企业文化等因素会影响毕业生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评价。工作岗位为流水线生产人员的毕业生对职业发展前景给予不满意评价的比例较其他岗位高。工作与就业预期以及个人的性格、兴趣的一致性程度越高, 其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也越高, 反之, 则越低。

31.04%的学生在首次就业单位超过半年未辞职, 比较稳定。说明学生们具有良好的就业观, 就业心态比较平和。

学生变更工作单位的原因, 选择“争取更多晋升机会”“满足自己兴趣爱好”的分别占60.47%、51.16%。另外有部分学生跳槽属企业原因而非个人原因。

造成就业不满意的主要因素有:从事一线生产和流水线岗位工作的毕业生对职业发展前景给出较为悲观的判断。可见, 部分毕业生对自身的定位还不够准确, 就业预期不够合理, 自我定位于技术员和管理人员岗位, 不愿意从事基础工作。部分学生对工作岗位与薪资的期望偏高。

(七) 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

影响就业能力的, 首先是专业成绩。75%的同学认为专业成绩对就业能力的影响程度为重要及以上水平, 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0%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促进就业有重要作用。

其次是技能证书。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至少拥有2种以上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比如车工、电工、焊工技能证书。95%的同学认为获得相关证书对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 拥有从业岗位要求的技能证书与工资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证明了我院实施的双证书制度、以证代考、课内考证等教改措施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第三是实践经验。几乎100%同学肯定了实践经历对择业产生的重要影响, 认为学校开设的实训以及实习课程对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八) 毕业生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分析

78%的学生对课程科目、课程量的设置给予肯定, 认为所学课程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 认为在校期间积累了较高的“基础专业知识水平、吃苦耐劳精神、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能力对提高职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学生普遍认为课程的前沿性不够, 与企业需求的相关性还不够密切。

三、调研启示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 我们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要从入学教育开始, 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教育, 并渗透于三年的教育全过程。要将到企业第一线工作, 从事技术性、应用性工作的定位内化为每个学生的思想认知, 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志愿从事一线技术劳动。

2.对高职毕业生而言, 决定其就业能力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专业成绩、操作技能以及实践经验。因此, 在学生的培养中, 应该将这三方面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就业面广, 教学中应强调宽厚的专业基础, 如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公差、液压、电工等基础知识。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 更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在漫长的工作生涯中能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用人单位十分看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是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 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上, 应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 强化实训环节的培养, 增加实训时间和强度, 以促进学生体能、技能以及意志力的提升。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在实践中培养职业能力, 锻炼工作能力, 做好由学生向职业人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储备。

5.专业教学团队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 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亚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20) .

[2]张书娟.高职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与满意度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3) .

机电技术的就业前景 篇8

一、机电企业用工状况分析

近些年来,本人因教学工作需要先后到过安徽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力叉车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三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LG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参观学习,了解毕业生情况。其间对以上各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平台、用工需求信息等进行了充分的调研,现将企业劳动力状况的共性分析如下:

(一)企业用工需求状况

机电企业大都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实行二班倒工作制,流水线工作,劳动特点为强度小、密度大。毕业生在企业实习三至六个月后,以正式项岗操作视为“转正”。由于员工流动和企业生产扩大等原因,企业对机电类毕业生需求旺盛,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技能操作型工人充实到生产一线。

(二)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

通过调查访问,我了解到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关于人文素质:企业认为:员工的人文素质远比其他素质更为重要,他们应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和敬业精神,能吃苦耐劳,具有善于与他人相处的团队协作能力;2.关于专业技能素质:企业认为:中职机电类毕业生基本能胜任机电生产岗位的工作,要求员工具备灵活的思脑和手脚,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3.关于实践经验:对新员工的原有经验要求不高,新工人在师傅的帮带下2—3个月能独立工作即可。

(三)毕业生就业的待遇

新员工在实习期月薪大约600—800元,转正后为月计件薪资,约为1200—1800元不等,员工工龄按照工作服务年限。每半年30元递增。逢技术等级提升、职业岗位晋升,其待遇随之提高。企业员工享受国家规定的医保、养老保险、失业、伤残、生育、商业意外等保险,有的企业员工连续工龄达到一定年限还可以享受住房公积金等待遇。除此之外,员工还享受福利性食堂伙食补贴(工作每日补贴5元/天);夜班津贴(晚班员工伙食补贴6元/天);加班工资各企业均有具体规定。

(四)企业岗前培训

企业新招员工上岗前,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基本上以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企业的生产理念和安全生产知识为主。员工在新岗位上,师傅一对一传帮带,车间技术部门逐项考核。各项考核合格者即能独立上岗,实习期满未通过考核者,企业不再录用。

(五)中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比较难适应企业各规章制度;2.工作前几个月磨合期内思想波动较大,情緒很不稳定;3.眼高手低,自己做不好,又看不上本岗位的工作。

二、由问题而引发的思考

如何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企业生产部门需要的,靠的住的栋梁之才,我认为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职业兴趣

无数事实证明,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发挥一个人的智慧、夺取成功的动力,是成力的阶梯。因此我们为跨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和塑造良好的职业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1.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教室、实训室等室内外场所,统筹布置图文并茂的职业名人名言,营造职业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成为“职业人”的观念;2.请老毕业生回母校做报告,讲述自己在职场打拼的成功经历;3.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专业技能实训课的比重,帮助学生建立专业兴趣,完成由普通中学生向职校学生的转变;4.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巩固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5.举办技能比赛和资格证考试培训,强化学生技能水准,激励学生争当技术能手,增强职业信心。只有当学生真正对其专业产生兴趣时,学校枯燥的学习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当他们深知技能的积累能提升人生的价值时,便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工作,使单一的生产劳动成为生活的重要经历。

(二)改进和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办学机制,建立“以服务为宗旨,以为就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形成“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营造“校园与工厂零距离”的教学环境,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1.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室。合理分配办学经费,加大机电实训设施的建设投资。从专业角度出发,改变现有教室和实训室单一功能的格局,整合教学资源,在普通教室里增加实训教学的功能,把单一的理论教学环境改造成具有多媒体等综合教育功能的平台,完善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功能。

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育,可以按照专业实践过程设计教学手段,在教室展开工作场景,把模拟的工作岗位搬进专业教育的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生产实作的氛围,提升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2.建设教师与工程师为一体的“双师”培训体系。具备设计和指导专业技能形成过程教学手段能力的教师,其自身应有向学生“授之与渔”的技能。建立教师到企业培训制度,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在假期或教学任务空隙时,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劳动。通过实践活动,吸收新技术,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教研活动,打造出“含金量”较高的“技师”或“高级技师”级教师。同时,聘请企业在职或退休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训,参加专业教研活动,通过学术交流,能迅速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3.为使学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校内实训场所应模拟企业生产车间进行建立,设立插件、焊接、调试、检验等诸多实训岗位,编制生产工艺文件。学生在学校参加实训,模拟生产管理机制,要求身着工装,在生产工艺文件指导下进行操作。这些手段能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使学生通过教室和实训室的活动体验到现场工人的工作,学会如何做好一名工人,养成“朴实、踏实、务实;能干、肯干、会干”的职业素质。其实的岗位实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强化职业指导,为学生融入职业生涯搭建“匹配性接口”和发展平台。

4.建立产教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中职学校要延伸职业教育的内涵,就应面向企业抓好三件事:第一,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实训场所建设和专业课程设置;第二,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第三,教育与产业有机结合,建设校办工厂,为职业教育注入强劲的活力。

(三)提高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成果

思想道德修养是影响人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品质,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包括:忠于职守,热爱本职;热忱服务,勇于竞争;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互助友爱;艰苦奋斗,厉行节约。

青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时期,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劳动、生活,一步一步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要针对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寓教于乐。

俗话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修养不成才”,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过程。

机电一体化就业规划 篇9

系部:机电工程系 班级:10机电一体化一班 学号:20101401138 姓名:陶其

成就业形势分析

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学最早设置了机电一体化 专业。如今在本科,已改称为“机械电子工程”专;在高职高业专则仍延用机电一体化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由于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加上传统企业面临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国内急需大量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因此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而且待遇也高。毕业生主要在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机械、电气工程、常用电器的维修、安装与调试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市场调研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1、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

2、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前景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决定了毕业生就业范围广,适应能力强;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培养出的是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认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不仅技术含量高,而且趣味性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本专业毕业生一贯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历年来学生就业率达100%,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良好势头。

岗位需求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中国成为了世界制造业大国。装备制造技术和 CAD/CAM、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将对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发展为制造业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徽省许多的重工业企业,如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都成为安徽省支柱性、成长性产业,刺激全省新的经济增长。马鞍山,芜湖,合肥等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会需要大量的机电一体化高技能人才。据成都人才需求网调查,机械技能人才需求

很大,无论是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等专业技术人才,还是生产管理、设备操作等基层人才都有较大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与电子电气已变得密不可分,尤其是电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各领域的渗透,机械设计、制造有了全新的理念,懂得电的如果不懂机械或者说懂得机械的不懂电将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施、各种自动化生产线都需要既懂得电又懂得机的专业人才去使用和维护。二十一世纪是电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电脑密不可分,电子技术已渗透到机械制造的各个方面。在近几年用工市场中的信息可知,机电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十分吃香,其工资待遇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硕士生,特别是对懂得PLC、变频技术、数控技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机电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

求职准备

1、思想准备---就业的前提

2、心理准备(调整好择业心态)---就业的基础

3、求职材料的准备---就业的关键

机遇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让我们做一个有准备的人,牢牢掌握每一个机遇!

求职礼仪和简历制作

一 服饰与打扮

一个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外表是人们踏上社会的第一张名片。毕业生在应聘时,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衣着和打扮。

二 面试过程

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的礼仪水平,反映出你的人品、修养等个人形象,因此,面试过程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准时赴约。一般来讲,比原订时间早5-10分钟到达面试地点较好,切不可让招聘人员等候。

2入座礼仪。进入主考官的办公室,一定要敲门而入,等到主考官示意坐下再就座。如果没有指定的座位,可选择主考官对面的位子坐下。另外,注意坐姿的优美与精神。坐椅子时,最好只坐2/3,两腿并拢,身体可稍稍前倾。

3自我介绍的分寸。当主考官要求你做自我介绍时,不要象背书似的把简历上的一套再说一遍,那样只会令主考官觉得乏味。用舒缓的语气将简历中的重点类容稍加说明就可以了,如姓名、毕业学校、专业、特长等。如主考官想深入了解某一方面时,你再作介绍。

4行为举止。求职者在面试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1)注意站正坐直,不要弯腰低头;(2)双手放在适当的位置,并要安稳,不要做些玩弄领带、掏耳朵、挖鼻孔、抚弄头发、掰关节、玩弄招聘者递过来的名片等多余的动作;(3)禁止腿神经质般的不住晃动、翘起等;(4)自己随身带着公文包或皮包,也不要挂在椅子背上,可以把它放进自己坐的椅子旁边或背后。

5询问与应答的礼仪。保持积极自信的心态,是面试中智慧语言不断迸发的前提。面谈时,讲话要充满自信。回答问题时尽量详细,要按招聘人员的话题进行交谈。有的主考官会故意提问一些令你感到受冒犯的问题,用来试探一下你如何对待,考查你的修养和应对多变的能力。你一定要冷静,不能意气用事。拒绝回答是可以的,但口气和态度一定要婉转、温和。

6及时告辞。有些接见者以起身表示面谈的结束,另一些人则用“同你谈话我感到很愉快”这样的辞令来结束谈话。对此,我们的毕业生要十分敏锐,及时起身告辞。告辞时应同接见者握手,还要将椅子放回原位,然后面带微笑地向主考官致谢。

面试后写一封感谢信给接见者,这不仅礼貌,还可加深印象。在接到不录用的通知后,也要写信或发个“E-mail”表示感谢,以便下次联络。

总之,面试时,一定要保持斯文有礼、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生动活泼的言谈举止。这不仅可大大提升你的形象,而且往往使成功机会大增。

个人简历

姓名:×××

性 别:男 公司电话:×××××××××

出生日期:19××年××月××日 家庭电话:×××××××××

地 址:某省科技职业学院xxxx#

手机 :×××××××××

邮 编:×××

求职意向:

机电技术的就业前景 篇10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应打破学科体系的束缚,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开发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本文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了定位,介绍了构建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阐述了课程体系由以模块化课程为基础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专业化课程体系组成及各课程体系的内涵.

作 者:肖宏志 刘一兵  作者单位: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湖南,邵阳,42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教育   机电一体化   课程体系   就业  

机电技术的就业前景 篇11

关键词:综采机电 故障诊断技术 维修 监测 维护流程

1 概述

近些年来,随着矿山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煤矿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综采机电的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从简单单一型向综合复合型转变,这样对煤矿的职工的素质和综采机电的诊断技术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采机电在开发矿业资源、促进矿业发展、实现矿山生产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在矿山岩石钻进、铲装、运输、破碎及选矿等设备中,液压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正是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的限制,煤矿大部分都是在井下工作,煤矿的机械在井下工作时,同样也会受到井下环境和作业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煤矿机械设备易于发生故障,甚至事故,使得机械设备的故障率更高;另一个方面,因为煤矿企业的生产特性等一些自身固有因素的影响,直接决定了使得这些工作在井下的机械的工作空间过小,使得粉尘比较大,而且湿度也加强,更甚至是压力太大的这样的环境下,也给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排除增加了更大的困难。尤其新世纪以来,随着采矿业规模日益增大,采矿的机械设备也更趋于大型化,连续化,机电一体化,其性能与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设备故障的诊断也更为复杂。因此,为了达到能够使得综采机电设备处于一种良好的正常工作状态,我们必须要将煤矿机械设备和信息技术管理方面协调统一起来,对综采机电设备进行诊断和维修,这样处理对于煤矿机械的维修管理是相当有必要的。建立矿井调度室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系统是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方法。

2 故障诊断技术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包括故障检测与故障诊断,通常合在一体统称为故障检测和诊断(FDD)。

2.1 故障的定义和故障诊断的机理

设备工作正常是指在煤矿机械设备不出现任何问题,不影响煤矿正常安全生产时,并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不会造成一些损失等;设备出现异常是煤矿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的内部某个部分出现了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煤矿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得机械设备的缺陷进一步被放大,使得机械设备的性能不能发挥,情况恶化,但是机械设备仍然能够进行工作。故障则是指当技术设备的某个部分的缺陷发展到使得机械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使得其设备的性能和功能基本丧失的程度。正是因为监测与故障是在设备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最终这些故障都是通过以状态信号为依据。监测与诊断就是要快速、准确地提取设备运行时二次效应所反映的特征。

2.2 故障诊断过程

2.2.1 状态监测。主要是与设备运行有关的状态信号。

2.2.2 特征提取。就是从设备运行的状态信号中发现并提取一些与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锁相关的特征信息。

2.2.3 故障诊断。故障诊断就是根据之前所获取的信息,并且通过相关的补充测试等一些辅助性的信息来找到设备故障的位置。

2.2.4 决策。根据设备故障特征状态和趋势做出决策。设备诊断是经过分析处理以获得最能识别设备状态的特征参数。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多种信息,当其功能出现相应的异常信息,机械劣化过程产生的油液成分变化的化学信号等。利用检测仪器,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诊断,可以及时预测机器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

3 综采机电故障诊断及维护技术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现代维修理论等相关基础学科理论和各种检查技术的发展,并且工艺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备。根据煤矿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时间、位置等总结了综采机电故障诊断及维护技术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目的明确

为了更好的确定机械运行的状态、检查相关部位的故障情况,从而可以分析出故障所发生的原因,并且可以根据原因制定经济有效的维修方案。

3.2 实践性强

正是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的限制,煤矿大部分都是在井下工作,煤矿的机械在井下工作时,同样也会受到井下环境和作业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煤矿机械设备易于发生故障,甚至事故,使得机械设备的故障率更高,使用故障诊断技术,使得处理结果能够很快得到实践验证。

4 综采机电故障诊断及维护流程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正是综采机电故障的多样性,成因的复杂性和进行故障诊断所需要的知识对诊断策略的依赖性。因此,基于综采机电自身的工作特性的优越性,提出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综采机电远程故障诊断。因此,传感信息融合的自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将有利于提高诊断策略的可靠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故障诊断技术使设备维修在过去的维修方式上看,传统的为序模式是被动的、按照规定按时对设备进行维修检查,而现在对于煤矿机械设备的维修是采用主动维修方式,提前做到预防事故和故障的发生,更是采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更有助于降低事故和故障的发生几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实现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修费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更甚是有助于更加深入全面地揭示综采机电正常运行时的状态,很好的预防了机械故障的发生。而建立在故障诊断的基础上的维修系统,这样就能较准确地诊断出故障发生的时间和部位,从而及时确定维修内容,及时准确地发现故障隐患,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因而能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遠程故障诊断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这包括故障诊断技术本身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无论是从经济现点出发,还是从整个作业来考虑。准确及时、有效地实现综采机电远程故障诊断的方法都值得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须章遂,房立清,王希武,等.故障信息诊断原理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2]王琳.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与监测的常用方法及其发展趋势[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3):62—64.

[3]马小平,肖兴明.基于专家系统的提升机故障诊断系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5)499—501.

[4]张建文,丁恩杰,谭得健.国产电牵引采煤机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煤矿机电,2000(5):111一114.

[5]苏文叔,胡菊.机械面防突措施及配套装备的研究[R].重庆分院研究报告,1995.

机电技术的就业前景 篇12

一、就业困境分析

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5年6月对21个省份3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高校毕业生毕业时初次就业率为71.9%。 从学校类型看, 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 为78.1%;其次是“211” (包括 “985”) 重点大学, 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 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最低, 为44.3%。 结合2014届机电工程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和2015届机电毕业形势看, 就业困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供大于求。 国家经济形势发展, 大学生毕业数量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 2013年大学毕业生699万人, 2014年大学毕业生724万人, 2015年大学毕业生更是达到创纪录的749万人, 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所带来的是供大于求的问题。 这成为独立学院机电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工作单位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相对歧视。 这是从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之一。 2014届毕业生中40%的学生反映遭遇过企业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歧视, 表现为:一是明确表示不接受独立学院的学生, 二是在应聘过程中表示满意, 但最后并未实际录取。

(三) 学科建设与企业实际要求不匹配。 在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回访中, 很多学生表示我们达不到企业要求, 企业表示学校所设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用途不多, 特别是理论课。相对的, 参加过各类大赛和进行过专业程序训练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的要求。 所以, 企业更愿意选择相对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

(四) 毕业期间学生心态问题。 在2015届毕业生在校期间, 随机对56人做了问卷调查, 28人表示对工作目标和前景迷茫, 7人明确表示不愿参加校园招聘会, 15人表示等待家人找工作的消息, 18人明确工作预想职位剩余人员表示不确定。 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毕业生不积极的就业心态成为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原因之一。

二、创新2015届机电毕业生实习实践, 促进与企业接轨

(一) 建立多家产学研合作基地, 指导攻关。 我们机电工程系已与二十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 产学研项目正逐步开展, 对企业和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互相促进、携手共进的作用。 我们最成功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是为青岛高校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力量。 随着高校重工的支柱产品“离心机”和“旋压机”的逐步成熟, 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每年我们都安排100多名学生参与生产加工、 装配和毕业实习, 目前留校工作的学生有25人, 他们分别从事电气系统研发设计、旋压机研发设计、离心机研发设计、生产调度、旋压机和离心机整机装配等重要岗位工作, 有些已成为技术骨干。

(二) 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 探索 “请进来、走出去”新模式。 充分利用蓝色半岛经济发展的契机, 积极与青岛及其周边地区的很多生产型企业联系。 如造船、海洋工程、石化、重型机械、集装箱、机车、汽车、锅炉压力容器、金属结构等均可利用我们机电工程专业的理论和设备优势, 为有关企业进行技术合作, 为其咨询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 一方面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建立实习基地, 另一方面可以与企业开展“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定岗培训”等合作方式, 为毕业生扩大就业机会。 积极探索“请进来、走出去”合作新模式, 是我系在校企合作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积极请友情合作企业的领导、工程师等技术人员做有关的讲座、报告或参与各教研室的部分教学工作。 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去合作企业参与生产实习。 一方面“请进来”, 使教师学生对相关生产企业的管理模式, 生产方式及专业要求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另一方面“走出去”, 让我系师生切身实践实习, 从而为教育教学的深入改革和扩大就业前景打下坚实基础。

三、创新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 针对实际促进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一) 加强咨询工作, 深入群体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择业心理问题。 严抓班级管理, 严抓基础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1.做到每周确定到宿舍进行访谈,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困难需求, 对全部学生的情况进行掌握。 2.做到每周周一周五的例行班干部会, 交流讨论, 及时了解班级同学就业状况。 3.加每位学生的微信和QQ, 做到有问必答, 耐心教导。 调整好择业心态,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 树立自信心, 树立勇于竞争的勇气, 勇于向挫折挑战。 避免从众心理, 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求出发, 不与同学攀比, 从各个方面精心策划, 面对就业。

(二) 重点突出进行毕业生服务指导。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形势展开一系列就业指导班会, 每两周定期指导, 针对不同阶段提前疏导, 为学生争取先机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栏、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 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的指导, 同时加强了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 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降低就业期望值, 积极做就业前思想和心理准备。

上一篇:安环科19月工作总结下一篇:创业意识培训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