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风险评估(精选9篇)
1)在评估时应当对评估对象充分了解,评估标准也要与其适用的范围符合。也就是说,在风险评估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对象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
2)评估的方式与标准一定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更新,科技与产品的发展极为迅速,如果采用落后的评估方式与评估标准,会使得结果不如人意。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LEMP)的危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时,通信、电子和网络等行业的发展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出了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3)在评估是一定要对评估结构与评估标准进行仔细的斟酌与探讨,因为这是影响风险评估的两个重要因素。
4)在评估雷电灾害风险时,应当注重评估风险,而不是注重其来源。雷电灾害的来源比较难评估,不如评估损失实用。也要注意不要重复计算,或者在计算时有所遗漏。
5)对于不同的评估主体来说,风险评估往往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所以标准并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应当重点对评估主体的风险进行评估。
1.2雷电风险评估方法
在评估雷电灾害时,如果评估方式运用不恰当,会对风险评估的每个环节造成影响,最终使结果与实际发生偏差。因此,在评估前应当对系统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然后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估。我们可以将风险评估的方式划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定量风险评估,定性风险评估,还有综合风险评估。IEC62305评估程序便是以定量风险评估为基础方法的程序,这个程序会针对评估对象的所有潜在风险因子进行分析,计算出准确的风险分量,然后对比我们可以承受的风险值,在精确比对后来确认评估对象是否需要实行雷电防护,如若其需要保护,程序也会计算出其需要的雷电保护等级。防雷工程对于建筑施工是极为重要的,现代化的建筑设施应当重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前期就应当做好防雷工程设计。这样可以将过去针对建筑物的全面雷电保护方式彻底淘汰,对建筑物采取雷电保护的设计与建造,将薄弱部分保护,让雷电防护更加完善实用,是精细化雷电保护的主要目的`。
2地理与气候
西藏日喀则江孜县,位于自治区南部,地处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距拉萨南约230公里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公里处,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全县总面积3800平方公里,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江孜县境内有年楚河经过,年楚河由日喀则地区康马涅如藏布江和江孜龙马河汇聚而成,流经康马等4县后汇入雅鲁藏布江。从地理上看很重要,和拉萨、日喀则形成三足鼎立,是通往亚东、印度大吉岭的交通枢纽,从气候上看,属高原季风半干旱气候。江孜县干湿季节分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3189.8小时,年无霜期110天左右,年降水量291.1毫米,年平均气温4.7℃,雨热同季,光温配合好,便于种植。自然灾害主要有雷暴、干旱、山洪、风、霜、冰雹等。据全国雷暴日统计表可知,年平均雷暴日78.8[天/年]属于强雷暴区。由于此县每年都会发生因雷击而造成人员伤亡、火灾、停电、信息系统毁坏等事故,严重威胁着江孜县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防雷减灾安全工作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3现场勘测
3.1建筑物概况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行政楼始建于,建筑面积184平方米,大楼长24米,宽8米,高10米,分上中下三层,是混凝土结构,行政楼的东面为农田,南北是民房和商铺且都是二层左右,西面为马路,大楼在旷野中成孤立的,僵住屋里面均有办公区,计算机中心,档案馆,一楼两边为计算中心和档案馆,机房地板为油布,内设20几台电脑,电话线与电力线均无安装SPD,电力线有空气开关,机房无屏蔽措施,档案馆无消防工具,人流量少,内部有电力线和电话线同样没有安装SPD,二、三楼为办公区相对人员较多,办公所配有的电脑没有特定的防护措施,行政楼入口处与外围草坪下雨天无久停留人员,前面种种不足情况已经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财产损失,为了用最少资金达到最好的效果将雷击损失降到合理范围因此做了此次风险评估,县行政楼是县政府综合管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主管县政府日常政务工作,实施行政指挥、监督,公共服务和综合协调的职能部门,是整个县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因此建立政府楼,并对它进行雷击防护是很有必要的。
3.2建筑物内部装置
建筑物防雷装置情况:
3.2.1防直击雷装置
建筑物设计有完善的防直击雷装置,并利用建筑物框架结构柱筋做引下线,接地电阻小于等于4.0Ω
3.2.2电源线路布置
供电系统为:TN-C-S,电源线缆设计由300米外变压器架空接入楼内。
3.2.3信号线路布置
信号线设计200米埋地进入,所有进入机房的信号线在入户处没有安装信号避雷器。
4结论
关键词:雷暴,雷电灾害,雷电风险评估,防雷措施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某110 kV变电站位于深圳宝安区,宝安区位于山地丘陵地带,属于雷害高发地区。该变电站占地3 572 m2,其中办公楼高16.2 m,中心机房位于该建筑物的三楼。有多条架空线路进出该变电站。
1 某变电站雷暴环境分析
1.1 地理位置参数
以下是用ETREX系列GPS定位仪在该变电站采集的地理位置参数(误差范围:5~10 m):中心位置,中心点坐标为(113.922 325,22.675 686)。
该变电站在深圳市内所处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根据已采集的数据资料和现场实地考察可知,变电站地处深圳市中心偏西北部。
1.2 地闪密度
以下雷电资料取自广东省雷电监测网,以变电站现场测量的地理位置参数为基准点,以3 km为半径,提取13年(1999—2011年)地闪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并作为雷电风险评价的基础参数之一。
地闪密度——每平方公里年平均落雷次数,是表征雷云对地放电的频繁程度的量,是估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时重要的参数,用Ng表示,单位为:次/(km2·a)。
根据图2(网格面积为0.25 km2)可得到该变电站3 km半径范围13年(1999—2011年)平均地闪密度约为20.23次/(km2·a)。
1.3 雷电流累积概率分布
根据变电站中心位置地理参数为圆心,以3 km为统计半径,对广东省雷电监测网13年(1999—2011年)地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空间范围内雷电流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并计算出该半径范围内雷击电流平均值和最大值,以及99%,98%,95%,90%雷电流累积概率分布情况。由图3可知,该变电站(3 km半径)区域范围内13年雷电流幅值:平均值为23.6 kA;99%→122.9 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122.9 kA的地闪概率为1%;98%→93.7 k 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93.7 kA的地闪概率为2%;95%→71.2 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71.2 kA的地闪概率为5%;90%→55.8 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55.8 kA的地闪概率为10%;50%→23.6 kA,即雷电流幅值大于23.6 kA的地闪概率为50%。
1.4 雷电季节变化规律
根据变电站中心位置地理参数为圆心,以3 km为统计半径,对广东省雷电监测网13年(1999—2011年)地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个统计空间范围内的地闪活动月均分布图(见图4)。依据该图得出地闪月均活动规律:该地域地闪主要活动期为4—10月份,其中6—9月份为地闪高发期,超过80%以上的地闪都发生在这4个月份;8月份为地闪最强的月份,超过25%的地闪发生在这个月;3月份相对较少,1,2,11,12月份基本没有地闪发生。
1.5 雷电日变化规律
根据变电站中心位置地理参数为圆心,以3 km为统计半径,对广东省雷电监测网13年(1999—2011年)地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统计空间范围内地闪活动日均分布图(见图5);依据该图得出地闪日均活动规律:该地域地闪主要活跃在14~21时,超过65%以上的地闪都发生在这个时段,其中17,18点时段雷电活动最为强烈;晚23时至次日上午的地闪相对较少。
2 雷电风险估算
2.1 雷电风险量化计算方法
本项目雷电风险量化计算方法按照《雷电防护第二部分:风险管理》GB/T 21714.2-2008的相关规定执行[1]。
2.1.1 风险定义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雷电风险是指因雷电造成的年平均可能损失(人和物)与需保护对象(人和物)的总价值之比。对建构筑物中因雷电可能出现的各类损失,应计算其所对应的风险,以更好地指导雷电防护措施的选择。
2.1.2 损害成因
雷电流是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按雷击点的位置(见表1)分为以下几种成因:
S1:雷击建筑物;
S2:雷击建筑物附近;
S3:雷击服务设施;
S4:雷击服务设施附近。
2.1.3 损害类型
在实际的风险评估中,将雷击引起的基本损害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见表1):
D1:人畜伤害;
D2:物理损害;
D3:电气和电子系统故障。
2.1.4 损失类型
建筑物中应考虑以下几种类型的损失(见表1):
L1:人身伤亡损失;
L2:公众服务损失;
L3:文化遗产损失;
L4:经济损失(建筑物及其内存物的损失)。
注:(1)指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或因内部系统故障马上会危及人命的医院或其他建筑物。(2)指可能出现牲畜损失的建筑物。
2.1.5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流程如图6所示。
(1)评估流程[2,3]
由相关职能部门确定风险容许值RT。表2给出涉及人身伤亡损失、社会价值损失以及文化价值损失的RT典型值。
(2)风险计算[2,3]
计算各种损失风险时,可按损害成因或损害类型确定构成风险的各个风险分量,然后计算出各个风险分量并求和即可得出各类损失风险。雷电损害风险构成的基本框架如图7所示。
注:(1)仅指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以及因内部系统的故障马上会危及人命的医院或其他建筑物。(2)仅指可能出现牲畜损失的建筑物。
各个风险分量RA,RB,RC,RM,RU,RV,RW和RZ,可以用下面通用表达式来表示:
式中:N为每年危险事件次数;P为建筑物的损害概率;L为每一损害产生的损失率。
2.2 有关的数据和特性
某110 kV变电站位于深圳市保安郊区,当地年均雷暴日大约90天,属于强雷暴区,本报告主要针对公众服务损失风险R2进行估算(本变电站为无人值守)。
2.2.1 项目特性[1]
该变电站站场内直击雷防护采用避雷针、避雷铁塔、建筑物避雷针带混合组成接闪器,通过引下线与地网连接。通信室电源柜安装了一级SPD。通信线路输入端安装避雷器。
本项目外部无空间屏蔽。项目所处位置平均地闪密度Ng=20.23次/(km2·a)。项目所处位置的土壤电阻率取缺省值ρ=500Ω·m。入户设施电力线路架空引入,取长度为1 000 m。本项目位于郊区,周围有建筑物。假设通信系统进线选用光缆。
2.2.2 主控楼特性
假定地表为混凝土。采用柱内主筋做引下线,引下线外覆混凝土做绝缘,主控楼一般为无人值守。该建筑物内设置了自动灭火装置以及自动报警装置。火灾危险性质假定为一般等级。相关参数值如表1所示。
2.3 预计年危险事件次数
影响本项目的危险事件年平均次数NX取决于项目所处区域的雷暴活动及其物理特性。NX的计算方法是:将雷击大地密度Ng乘以项目的等效截收面积,再乘以项目物理特性所对应的修正因子。
2.3.1 雷击建筑物年预计危险次数ND的估算
估算该变电站长宽高分别为30 m×12 m×15 m,可以计算直接雷击等效截收面积Ad=10 500 m2。雷击建筑物年预计危险次数为(单位:次a):
式中:Ng为根据广东省雷电监测网数据资料统计得出的本项目所处区域地闪密度,其值为20.23次(km2·a),下同;Cd为建筑物的位置因子。本项目位于郊区,取Cd=0.5。
2.3.2 雷击建筑物附近年平均危险事件次数NM的估算
雷击建筑物附近的截收面积Am距建筑物周边250 m范围所包围的面积Am=217 250 m2。因此,雷击建筑物附近的年平均危险次数Nm为(单位:次a):
2.3.3 雷击服务设施的年平均危险事件次数NL的估算
本项目入户服务设施包括110 kV高压电源线路和通信线路。入户设施有效线路长度未知,取Lc=1 000 m。假定通信线路进线采用光缆。项目所在地土壤电阻率取缺省值为500Ω·m。暂不考虑入户服务设施另一端建筑物的等效截收面积。
服务设施的年平均危险事件次数计算如下:
式中:Al为雷击服务设施的截收面积(单位:m2);Cd为服务设施的位置因子,取1;Ct为入户电源线上接有HVLV变压器时雷击高压侧时的修正因子,取0.2。
(1)入户高压电源线
雷击高压电源线的截收面积(单位:m2):
Al(电源)=180 000
高压电源线年平均危险事件次数(单位:次a):
(2)入户通信线
通信系统的进线如果选用光缆,基本上不存在传导雷电流进入系统内部的风险。雷击通信线的截收面积Al(通信)=0 m2。
通信线年平均危险事件次数(单位:次a):
NL(通信)=0
2.3.4 雷击服务设施附近年平均危险事件次数NI估算
对于单段线路的服务设施,NI可以计算为:
式中:Ai为雷击服务设施附近大地的截收面积(单位:m2);Ce为服务设施的环境因子,此处Ce=1。
(1)入户高压电源线
雷击高压电源线附近大地的年平均危险事件次数(单位:次a):
N(i电源)=NgA(i电源)CeCt×10-6=4.05
(2)入户通信线
当采用光纤作为主干通信线路时候,不考虑邻近雷击感应电压影响。
综合以上计算结果,该变电站主控楼年预计危险事件次数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年预计危险事件主要为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及其附近以及110 kV高压线附近。
2.4 雷击导致各种损害的概率
2.4.1 雷击建筑物造成的损害概率
(1)雷击建筑物导致物理损害的概率PB
雷击建筑物导致物理损害的概率PB取决于建筑物的防雷保护级别。本工程建筑物按照二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为45 m,雷击电流最大参数值为150 k A)进行防雷设计。
(2)雷击建筑物导致内部系统故障的概率PC
雷击建筑物导致内部系统故障的概率PC取决于SPD的匹配保护:
通信室电源柜安装了一级SPD。通信线路输入端安装避雷器。
PC(电源)=PSPD=0.03
2.4.2 雷击服务设施造成的损害概率
(1)雷击服务设施导致物理损害的概率PV
雷击入户服务设施导致物理损害的概率PV取决于服务设施屏蔽层的特性、所连内部系统的冲击耐压以及是否安装有SPD保护。
PV(电源)=PSPD=0.03
(2)雷击服务设施导致内部系统故障的概率PW
雷击入户服务设施导致物理损害的概率PW取决于服务设施屏蔽层的特性、所连内部系统的冲击耐压以及是否安装有SPD保护:
PW(电源)=PSPD=0.03
(3)雷击服务设施附近导致内部系统故障的概率PZ
雷击入户服务设施附近导致内部系统故障的概率PZ取决于服务设施屏蔽层的特性、所连内部系统的冲击耐压以及是否安装有SPD保护。
PZ(电源)=PSPD=0.03
2.5 风险估算
对公共服务中断风险R2而言,需要估算的风险分量如表6所示。
当采用现有防护措施时,公共服务中断的风险总量R2为3.1×10-4。
2.6 建议风险控制措施
由于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的作用,长距离传输的电力线路上极易感应产生雷电过电压并以流动波的形式沿电力线路向各用电设备侵袭。雷电流可由电力线传到附近几百米到2 km的用电设备,危及设备的正常运作最终造成设备损坏。电力线路是雷电进入弱电设备的主要途径。变电站的配电线路必须采取安全、可靠的防雷保护措施:安装电源过电压保护器,重要的系统设备应采取多级SPD保护。建议在在400 V站用交流屏内安装第一级电源防雷保护,在站内各装置柜内(各类保护柜、测控柜、直流充电柜、直流配电柜、通信电源柜等)安装第二级电源防雷保护,在站内的后台机、网络设备、通信终端等重要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安装第三级电源防雷保护[4,5]。
主变保护柜的低、中、高压侧保护电压进线上分别并联安装电源过电压保护器。同时在母线与过电压保护器之间分别串联安装小型断路器用于过电压保护器的后备保护。
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型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信号线路电缆内芯未使用的空线对应在控制端(或两侧设备端)做接地处理。光缆的金属加强芯、金属挡潮层及所有金属接头、光端设备金属外壳等都应做等电位连接和接地处理。通信信号电缆应屏蔽进入机房,并应在入户配线架处安装适配的信号SPD,电缆内的空线对应做保护接地。当采用光缆传输信号时,光缆所有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应在入户处直接接地。连接不同机房、不同间隔的通信信号线路由于线路长度较长,在电缆沟中布放情况复杂,容易引起二次干扰等现象,需要针对性防护[5,6]。
变电站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宜采用联合地网接地方式。若不采取联合地网方式则一次地网应与二次地网间隔15 m以上否则需要通过专用地极保护器连接两个地网。二次系统接地网应与高压开关柜绝缘,高压开关柜接地点与避雷器接地点距离应不小于15 m防止一次系统接地引起开关柜柜体电位升高对接地网的“反击”。
3 结语
雷电灾害是影响变电站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开展变电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做好变电站防雷装置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雷电风险评估是个综合、复杂的工程,以大量、繁杂的信息数据为基础,包括设计方提供的原始数据、建筑物的属性以及雷击风险评估方法所确定的有关参数,也包括相当数量的现场勘查数据。本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结合经验与实际情况,对于深圳某变电站进行风险评估,得出相关的结论,并提出了应加的防范措施,为变电站的防雷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工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21714.2-2008雷电防护第二部分:风险管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中国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3]中国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中华人民工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21714.1-2008雷电防护第一部分:总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中华人民工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21714.3-2008雷电防护第三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6]中华人民工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21714.4-2008雷电防护第四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关键词:雷电现象;雷电灾害;防御措施
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雷。但无论是那种类型的雷电,无不表现出超大幅值的电流和陡度,据笔者了解,雷电的电流幅值可达数十千安到数百千安,冲击性强,产生的电压对击中目标的破坏性极大。雷电的产生,往往会导致火灾、爆炸,破坏人类生活、生产设备,直接导致人畜伤亡,甚至造成大规模停电等严重后果。因此,防雷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具有很大程度的必要性。
一、 雷击灾害的新特点
高科技被广泛使用后,雷电灾害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出现的新特性。如:(1)受影响的区域增加,从建筑、电力、其他行业这两个行业,尤其是高科技的应用更广泛。如电信、计算机、航空航天、智能系统,等。(2)空间范围扩大了,雷电灾害的入侵到三维空间到二维空间。暴力雷电过电压波沿管道传播增加脉冲电磁场的空间,三维空间的形式在任何角落,无处不在的危险。(3)雷击损伤程度大大增强,雷电灾害的增加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4)雷电灾害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使用昂贵的电子产品或微机设备,毫无疑问,智能建筑的主要对象违反将被闪电击中。
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防雷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和国防的雷声从单一保护到保护系统,我们必须根据新的特点和站在新的高度熟悉和研究现代防雷技术,提高雷电灾害预防的综合能力。
二、 防雷技术手段
2.1 搭接,或称为“均衡连接”、“等电位连接” 就是把各种金属物用粗的铜导线焊接起来,或把它们直接焊接起来,以保证等电位。等电位连接是防雷措施中极为关键的一项。建筑,屋顶上开始,一步一步开始,现代高层建筑的顶部有各种金属,包括各种天线、照明灯具、广告牌、饰品,等等,都要与避雷针等满足闪器等位。以下楼层同时也使每层潜力,走在建设不会有危险,无论多高的金属可能上升,像一只鸟站在高压输电线路,没有电击。同时,改善等电位连接,也可以消除由于电压升高突然“计数器”现象,在微波站天线塔后经常遇到被闪电击中一样。
2.2 传导,避雷针设备是接地的金属设备、高端高于建筑物的顶部,以吸引闪电,闪电一个强大的电流传导到地球,从而防止雷电流的建筑。虽然避雷针保护建筑,但导游的土地线有一个巨大的电流,会产生电磁场,可能损坏设备。所以这些措施必须在协会与其他措施防雷工作,是完全的。
三、防雷对策
3.1不同防雷等级雷电灾害的具体防御措施
一类:采取措施防止直接雷击,雷击(电源)、防雷电波侵入措施(主要是弱电设备接地保护装置)。二类:直接雷击预防措施,侧面的雷声和闪电。三类:措施采取措施防止直接雷击,雷击(特别注意电源避雷器)的布局。
目前,大多数的避雷针结构,防雷设施使用富兰克林。其特点是使用高位置的下方雷云电场畸变,闪电本身,而不是受雷击保护。传统的避雷针已经使用了200多年,为防止雷击闪电一个好的影响。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仍然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手段。但是闪电放电是被动的,它的保护范围很小。和闪电现象的统计特性的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控制措施。因此,雷电防护科学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多种电子避雷器。气象服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防雷设备。
3.2加强宣传,提高雷电灾害防御的意识
加强防雷减灾宣传工作,提高了解雷电灾害防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全社会参与一次雷电的国防意识。我们必须坚持预防和控制的政策“预防为主,结合”;根据导演的原则,谁负责,从建筑,重建和扩张,严格控制,从一般闪电危害源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3雷电监测与预警
雷电监测预警是使用高科技设备来确定雷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预测预警防雷工程的现代科学和技术。进入高科技的今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闪电的科学理解灾害监测和预警和防御要求越来越广泛。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现有的闪电定位系统,多普勒雷达和其他设备,根据雷电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进一步完善雷电灾害监测、预测和发布系统,雷电预警信息及时向社区,使公众在闪电预防,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结语
造成由于不同形式的雷电灾害防御措施也不同,雷电流的防雷工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建筑物防雷,防御直接雷击,通过回答闪器天线馈线、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建筑的顶部安装避雷针,避雷带或闪器闪电保护网络,等等,并通过引入线连接到接地装置,达到保护的目的建筑从直接闪电,的金属管道、金属门窗在建筑,吊顶龙骨铅连接,有效地保护建筑内部的安全;信息系统防雷的防御雷电电磁脉冲,电气线路、信号线路,和天馈线避雷器上的磨损,并通过引入线连接到接地装置,所以,一旦有雷电流入侵,可以通过避雷器迅速排入地球,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 李绣东.全国雷电灾害统计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5(B8):1-3.
[2] 梅卫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3] 陈渭民.雷电学原理[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安全教案20
第十七周第十七课题: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雷击的预防与处理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哪些场所和行为容易发生雷击灾害;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雷电发生前后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防电安全教育三(2)班教学目标
1、掌握用电常识,能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2、掌握如何防范触电事故的处理。
3、掌握用电常识和如何防范触电事故的发生,确保自己在用电过程中不发生危险。教学过程
一、导入每年的夏、秋天都是多雨季节,也是雷电比较多的时候,所以我们…
防雷电灾害安全总结第七小学为切实履行防雷电灾害安全职能和做好防雷电灾害工作,促进单位正常发展,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按照教育局部署,我校开展防雷电灾害安全自查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组织。我校高度重视防雷电灾害安全生产活动,牢固树立…
第十七周 第十七课题: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 ——雷击的预防与处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哪些场所和行为容易发生雷击灾害;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雷电发生前后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哪些场所和行为容易发生雷击灾害
雷电全年都会发生,全国各地都有,而强雷电多发生于春夏之交和夏季。我国西南地区为雷击多发地区。1.雷雨天易发生雷击的场所(1)地势较高处的校舍。(2)无防雷设施的校舍。
(3)离高大树木、电线杆等物体很近的校舍。(4)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树林的边缘。(5)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
(6)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
(7)孤立的烟囱或大树(山顶孤立的大树下尤其危险)。(8)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等。2.雷雨天易引发雷击的行为
(1)大开门窗,赤脚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
(2)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3)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拨打、接听电话。
(4)用喷头洗澡。
(5)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6)进行打高尔夫球、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二、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1)主动与地质、气象部门沟通,远离风险源选择校址;给校舍安装防雷装置,并进行定期检测,及时维护;清除或移栽距校舍较近的高大树木。
(2)雷雨多发地区,学校必须成立防雷领导小组,组建应急疏散组、医疗救护组、后 勤保障组、宣传组、综合协调组。
(3)建立本校雷击防灾应急预案,组织演练;一旦发生雷击,全面启动学校雷击应急工作,指挥各专业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雷救灾。
(4)在雷雨季节执行天气预报传达制度,及时向老师传达气象状况,引起师生重视,提前准备。
(5)利用全校教职工会议、专题培训、广播、标语、黑板报、印发防雷击小报等形式,大力宣传雷电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等知识,增强师生的防雷击意识及防雷击能力。(6)教师要在学生中开展防雷击知识专题教育、防雷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时时警惕,尽力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在遇到雷电来临时能应知应会。具体的室内、室外的避雷方法
室内避雷 ◎雷雨天气时,要注意关好门窗,以防侧击雷和球状雷侵入。
◎雷雨天气时,最好把电器的电源切断,并拔掉电源插头。◎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带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
◎雷雨天气时,不要接触天线、煤气管道、铁丝网、金属窗、建筑物外墙等,远离带电设备,不要赤脚站在泥地和水泥地上。
◎不要在雷电交加时用喷头洗澡。户外避雷 ◎立即寻找避雷场所,可选择装有避雷针、钢架或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等处所,但是注意不要靠近防雷装置的任何部分;若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可以蹲下,两脚并拢,双手抱膝,尽量降低身体重心。
◎如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行的感觉,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按上一条要求,做好防雷击动作,并拿掉身上佩戴的金属物品,如发卡等。◎不要待在露天游泳池、开阔的水域或小船上,不要停留在树林的边缘。
◎不要待在电线杆、旗杆、干草堆、帐篷等没有防雷装置的物体附近。
◎不要停留在铁轨、水管、煤气管、电力设备、拖拉机、摩托车等外露金属物体旁边。◎不要靠近孤立的大树或烟囱(山顶孤立的大树边尤其危险)。
◎不要躲进空旷地带孤零零的棚屋、岗亭里。
◎不宜在旷野中打伞或高举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锄头等。
◎应立即停止打高尔夫球、踢足球、攀登、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避免开摩托车、骑自行车,更不能在雷雨中快速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人在汽车里要关好车门、车窗。◎多人一起在野外时,应相互拉开几米距离,不要挤在一起。
◎高压电线遭雷击落地时,近旁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当心地面“跨步电压”的电击;逃离时的正确方法是双脚并拢,跳着离开危险地带。
◎身处空旷地带宜关闭手机,更不能拨打电话。(7)加强家校联系,要求学生向家长及邻居讲解防雷击知识,让防雷击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学校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以上措施,增强师生防雷击的意识和预防雷击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
三、雷电发生前后的注意事项 1.雷电发生前
当校园上空暴雨、闪电、雷鸣即将发生时:
(1)切断校园内包括微机房、远程教育室、教室、办公室等场所的一切电源。
(2)班主任应当迅速通知、召集正在室外活动的学生安全地回到教室。
(3)根据天气状况,学校可适当调整放学时间,避开雷雨时段。
2.雷电发生时
(1)应当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滚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2)不得打电话或接听手机。
(3)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水管)及门窗等容易被雷击中的地方,不要赤脚站在泥地和水泥地上。3.雷击伤害事故发生后
(1)立即启动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2)拨打120、999急救电话,并及时通知受伤学生的监护人马上赶赴现场或医院。
(3)受雷击而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他的身体是不带电的,抢救时不要有顾虑,应该迅速扑灭他身上的火,实施紧急抢救;若伤者失去知觉,但有呼吸和心跳,则有可能自行恢复,应该让他舒展平卧,安静休息后再送医院治疗;若伤者已经停止呼吸和心跳,应迅速果断地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在专业医护人员未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止。
(4)及时做好其他学生的心理抚慰工作。
(5)在遭受雷电灾害后,应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分析雷电灾害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第十七周第十七课题: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雷击的预防与处理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哪些场所和行为容易发生雷击灾害;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雷电发生前后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第十七周第十七课题: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雷击的预防与处理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哪些场所和行为容易发生雷击灾害;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雷电发生前后的注意事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第十七周第十七课题: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雷击的预防与处理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哪些场所和行为容易发生雷击灾害;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雷击灾害。
班级:
时间:2018年
月
日
地点:教室
一、教学主题:雷电灾害与防范
二、教学过程
雷电是大自然中静电放电过程,是雷云接近大地时,产生云和云之间以及云和大地之间放电,迸发出光和声的现象。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云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生的巨大声响是雷声,雷雨天容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
(1)雷电天气时,要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雷雨时,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应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固定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外出。
(11)大量的雷击抢救实践证明,遭受雷击后,有一部分呈死亡状态的人还未真正死亡,即使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停止,也往往是一种暂态现象,通常称为雷击“假死”。辨别的方法是观察受害者的身体是否出现紫兰色斑纹,若未出现,说明还未真正死亡,应迅速就地抢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法,对雷击导致“假死”人员的抢救,往往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切不可半途而废。
(12)据有关专家介绍,出现雷击事故后,最好对被击伤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13)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
(14)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15)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危险。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他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关于《雷电颂》的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旁白
徘徊;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疑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浮动、起伏。脚镣liào
独白
1、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
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的群像。
2、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剧中角色/象征意义
屈原/象征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不屈的战士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理想中的一方净土
整体寓意: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第一层(1-8):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污秽huì:不干净的东西。稽首qǐ 迸射bèng ①“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运用呼告、排比、反复修辞手法,热切地向往和赞美风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⑥“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硬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⑦“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的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运用了排比、反问,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第二层(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愤怒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
驰骋chí chěng;奔驰 播弄:摆布。虐待nüè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雷霆:1,雷暴;霹雳。2,比喻威力或怒气
④“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写作手法
①内心独白想像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②运用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③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
④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1、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2、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通过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旨在给出加油、加气站需要什么等级的雷电防护提出指导性意见, 并根据加油、加气站现有的防雷环境情况选择恰当的防雷措施, 使人员及设备避免遭受雷击或把雷击损坏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2 评估依据
2.1 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2 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2.3 GB50156-2002 200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2.4 GB/T21714.2-2008/IEC62305-2:2006雷电防护-风险管理
3 评估方法
3.1 勘测资料收集
根据对龙庆加油、加气站工程的测量、调查、计算及统计结果得出如下数据和信息:
3.1.1 站房为2层, 高7.0米, 金属罩棚高度为6.8 米。
3.1.2 站房内通常约12人, 每人每年平均有3600小时停留在站房内;
3.1.3 建筑物采用砖混结构;构筑物采用金属结构。
3.1.4 该地区的雷击大地密度为Ng=3. 1[年· (公里) 2], 土壤电阻率为ρ=53.3 (Ω·m) ;
3.1.5 建筑物内存放材料为普通材料, 防火设施为一些小型消防设备、有人工报警装置;建 (构) 筑物均采用防火材料。
3.1.6 建筑物内部装有若干无屏蔽的电缆, 入户的电源线为埋地电缆, 入户的信号线采用屏蔽电缆埋地敷设。金属罩棚内电源线、信号线采用全程埋地屏蔽处理。
3.1.7 建筑物内有通讯设备、计算机网络、监控等电子信息系统。
3.2 雷击损害风险评估计算
为了确定是否需要保护以及决定所需提供的防护措施, 损害风险按如下方法计算:
损害类型及损害成因:
在实际的风险评估中, 将雷击引起的基本损害类型划分为:
D1:生物损害;
D2:物理损害;
D3:电气和电子系统的失效。
每种单独发生或共同发生的损害类型, 可以在需保护对象中导致不同的损失后果。本次评估考虑以上损害类型在保护对象中导致的R1:人员生命损失的风险;R4:经济价值损失的风险
这些损害的成因有:
雷击建筑物;
雷击建筑物附近;雷击服务设施;
雷击服务设施附近;
雷击与入户服务设施相连的建筑物。
3.2.1 人员生命损失评估
3.2.1. 1 雷电闪击次数
a.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D
哈尔滨属多雷暴地区, 根据气象资料得年平均雷暴日Td=31天, 则雷击大地密度Ng=0.1 Td=0.1×31≈3.1[次/ (km2·a) ], 计算得:截收面积Ad≈9.95×10-3 (km2)
则, ND=NgAdCd=3.1×9.95×10-3×0.5≈1.54×10-2 (次/年)
b.雷击建筑物附近引起的年预计雷击次数NMNM=Ng (AM-AdCd)
AM是雷击建筑物附近的截收面积
Cd是建筑物位置因子
NM≈3.1×3.59×10-1≈1.11 (次/年)
c.雷击入户设施及入户设施附近引起的年预计雷击次数NL和NI
Ct是雷击点与建筑物之间有变压器时的修正因子
龙庆加油加气站有埋地电源电缆、埋地电话通讯线、网络宽带线。因此, 雷击电源线、电话线、网络宽带线的截收面积为:
ρ是线路埋设处的土壤电阻率
Lc是建筑物与第一个节点之间的服务设施线路段的长度, 最大值为1000m;
雷击电源线、电话线、电视信号线附近的截收面积为:
则, 作用于各个入户设施上的雷电闪击次数为:
3.2.1. 2 雷击损害概率
对应于R1人员生命损失的雷击损害概率的数值为
雷击建筑物导致生物伤害的概率PA=1
雷击建筑物导致物理损害的概率PB=1
雷击服务设施导致生物伤害、物理损害的概率取决于所采用的配合的SPD保护。
3.2.1. 3 损失量的评估
各种损失量取决于建筑物特性及增长因子 (h) 和缩减因子 (rf, rp, ra, ru) 的影响
3.2.1. 4 雷击风险分量
3.2.1. 5 选择防护措施
取典型的人员生命损失的风险容许值RT=10-5, 在此情况下, R1>RT (3.74×10-5>10-5) , 因此, 应对加油站提供雷电防护措施。当选择保护级别为Ⅱ级的LPS时, 雷击损害概率减小为
所以, 相对应的雷击风险分量的新值为:
取典型的经济价值损失的风险容许值RT=10-3, 在此情况下, R1
3.2.2 经济价值损失
为避免R1人员生命损失而安装了具有Ⅱ级保护的LPS, 所以, R4经济价值损失的风险的值为:
在此情况下, 满足R4
4 评估结论及建议
4.1 根据IEC62305-1标准, 加油站可选择保护级别为Ⅱ级的防雷装置。
4.2 根据对项目现场土壤电阻率的测试, 项目所在地土壤电阻率各方向土壤电阻率变化较大, 平均值为53.3 (Ω·m) , 建议在各方向宜尽可能增加基础接地角钢、扁钢的数量, 金属罩棚选用底部钢筋并与接地网互相贯通。
4.3 对于该项目总体的防雷设计及施工, 应充分运用接闪、屏蔽、等电位、接地、分流等防雷技术进行综合防护。
4.4 强化法律意识, 认真学习防雷的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雷电危害及防范的方法。
4.5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 防雷设施的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应作好防雷装置的维护工作, 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既有防雷装置应实行定期检测制度, 应在雷雨季节前每年检测一次。
4.6 通过对电子信息评估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 电子信息系统的入户设施遭受雷击危害的可能性比建筑物遭受直击雷的危害大的多, 而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架空线比埋地线更易遭受雷击。当N≥Nc时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设施且进行分级防护。
摘要:根据龙庆加油、加气站设备和所在地的年平均雷电日数, 分别计算出建筑物、构筑物年雷击次数、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防雷装置拦截效率, 由此将该加油站的雷电防护进行防护等级划分, 并对电源线路进行多级感应雷防护设计、信号系统设置SPD保护和防雷接地等电位连接, 为加油、加气站综合防雷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箭扣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著名的险段之一,也是一段“野长城”。北京境内的长城有629公里,其中60。公里属自然状态中的“野长城”,险峰断崖之上的长城显得更加雄奇险,那残破、古旧、朴拙的砖石绵延于崇山峻岭之中,荒凉不事雕琢的自然美吸引了不少驴友前攀爬。
然而,箭扣长城因处于未开发状态,如最高最险处,名叫“鹰飞倒仰”,当地人称为“擦边走”,因为可行走的位置只有1米多宽,一般游客都止步于前。
我们倡导健康旅游,旅游央乐。“未开发长城禁止攀爬”;这是常识,遇雷雨天气要躲避,这是常识;在空旷之地如何自卫,也是常识。如此多的常识,却造成了这样的悲剧,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记得上小学时,老师和家长就不断告诫,在夏季来临时,应该如何防雷击。在雷电交加时,如果感到皮肤刺痛或头发竖起,是雷电将至的先兆,应立即躲避。如果身处树木,楼房等高大物体,应马上离开。一定要远离铁栏杆及其他金属物体。
尤其是在雷雨时,如果身在空旷的地方,应该马上蹲在地上,不要用手撑地,应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头,因为头部最容易遭雷击。
眼下正值盛夏,正是雷电多发季节,切勿在雨天登山,要注意观察天气,当积云开始堆积、并且变黑时就有可能发生雷暴。雷暴通常持续很短,要保持镇静,留在可躲避的地方。
如果在登山时碰到雷电,应该记住:
1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可以躲在汽车里。
2最好的防护场所就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
3如果在露天下,应蹲离孤立的大树高度的两倍距离之处。
4当你感觉到电荷时,即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了,那很可能就是受到了电击,要立即倒在地上,施以自身保护。
5如果在孤立的凸出物附近躲避,则该凸出物的顶部至少应高出自己头部15—20米。
6离开垂直的墙壁或悬崖、应避开裸露的山峰和山脊以及平坦的开阔地形。
7避开地裂缝、成片地衣以及悬壁岩石。
8万不得以,可以坐在散乱的石块中间。
9在地形险要处要用绳子把自己拴牢。
这几天,天空仍是那样的阴森,老天爷总板着脸,让人看了胆寒。总是不停地下雨打雷,并伴随着风的突袭,使我有些开始发麻。只有似乎冷了的心,不时随着雨点的跳跃而跳动几下。
唉!人生在世不如意,大人们不让孩子们叹长气,可谁又会了解现代社会我们这样的少年的烦恼呢?心里也在稀里哗啦地下着雨,犹如硕大黄豆的雨点滴落在我的思绪上,接着思绪也乱了。
这个不宁静而且疯狂的夜晚,令人窒息,让我辗转不眠。猛地跳下床来,倚在窗前,欣赏着“和平之后的暴风雨”,急躁的心突然平缓下来,有些舒服,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么感觉过。也许我懂得了思考,就表明了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的美好时光已逝去,标志着载着艰辛梦想的列车已启程。就这样望着窗外,看见天边闪烁的灯塔,巡视着这黑夜,给无际的天宇增加别样色彩。这个夜,风刮着,雨下着,雷劈着,电闪着,风雨雷电交加,给我的心上了把锁,总是打不开。雷的轰鸣,把我的耳朵炸得有些耳鸣。一瞬间像来到另一个世界。电闪,一道如犀利长剑的光,把这黑夜变得亮堂堂;可一会,这短暂的光明又被黑暗吞噬,接着传来轰隆的雷声,不免有些鞺鞺鞳鞳的气势。
这个季节,没有春风的温柔;夏雨的朦胧;秋意的矜持;冬雪的洁白。在这个春夏交替之际,剩下的只是狂风的怒吼,黄河般的咆哮,使我的心开始迸发出火热四射的激情。这使我想到了屈原跳江,留下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好赞誉;项羽自刎,留下的是不肯过江东的英雄气慨;文天祥不屈,留下的是精忠报国的一片赤心;鲁迅拼搏,留下的是立志中华的民族气节。他们的人生也犹如空中的闪电,辉煌闪耀在史册……
“长天一裂四光散,离合悲欢世俗淡。生死畏惧有何难,只是一笑灿漫烂。”我是一朵朔方的雪花,在空中飘荡这么唱,但我并不能任风摇摆、动摇我坚定的决心。
狂风!你怒吼吧!咆哮吧!深情的咆哮怒吼吧!在这昏暗的夜晚,一切都呼呼沉睡的时候,让我的心也一起咆哮吧!把我的思绪也吹干了吧!吹凉了吧!全部都冰封起来吧!
小宇宙啊!我心中的小宇宙啊!赶快爆炸吧!你,广袤无垠,为什么不带着我一起尽情的翱翔,让我的心火热,使我的思绪再次跳跃。啊!宇宙尽情发挥你们的神力吧!发泄出无边无限的怒火,把我的一切烦恼和不如意都一起发泄出来吧!
我敬仰的雷!你那让人震撼的激动的声音,比陨石撞击地球那地裂山崩的声音还要响亮,一声清脆的霹雳,打响了我的心扉。请你大声的吼呵走我心中的乌云。请把我的思绪拉到星星上去,到月亮上去,到银河边上去啊。我要眺望那一望无际的齐鲁大地,我要听那和谐动听的神话,我要化作一丝柳絮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也许我会飘到一个孤独的小岛上去,过着鲁滨孙还要充实的生活,哪怕会面对着生命危险,生命也精彩。
我亲爱的电,你这世界上最锋利的匕首啊!你划破这漆黑的夜幕吧!请你闪烁的光照亮这暗淡的黑夜,照清这浑浊的河水,让这河水洗净人的邪恶,请赐予我力量挣脱着束缚吧!我要像鲁迅笔下的雪那样,绝不粘连;像巴金笔下的飞蛾那样,在扑火中追求光和热;像郭沫若笔下的屈原那样,宁死不屈,忧国忧民,世人都睡独我醒;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面对即将来临的暴风雨,并没有像企鹅那样退缩,而是黑色闪电般飞翔。
在这天边的星河之下,闪过一道流星,完成了一道完美的弧线,成了与风雨雷电相结合的别样彩虹,象征的一丝希望,我闭着眼,开始许愿。
我虽已流泪,但宇宙没有眼泪。泪是干什么的?是振作人的,是激励人的,是人感情的流露。我望着天,迎来的是雷电的轰鸣,我擦干眼泪大声喊道:“心冷了,思绪还会乱么?”耳边传来的是雷电给我的回答,我知道那是我心灵的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