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区管理制度(精选8篇)
一、实施目的
为了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生产经营环境,提升公司整体形象,特制订本细则。
二、监督管理机构
公司企管部为公共卫生区域的监督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检查各卫生区域的整理情况,监督不合格区域的整改,发布处罚通知。
三、清理标准
(一)硬化地面
1、无纸屑、塑料袋、烟头、生产废料等杂物、垃圾;
2、无淤泥、污水、积水、油污等;
3、垃圾车或垃圾箱及时清理;
(二)绿化带
1、无纸屑、塑料袋、生产废料等杂物;
2、无油污等废弃物。
四、卫生区域划分
(一)办公楼人员卫生区域
1、范围
南至整管库房工作区北墙,北至公司北墙,东至公司东墙,西至南北水泥干道中心线(包含办公楼北面的车棚、车库)。
1、分组
办公楼人员划分为三个组
(1)一组(每月1号至10号负责清理卫生)
负责人:李雅梅
成员:波纹管销售部,外贸部、信息部、综合业务部
(2)二组(每月11号至20号负责清理卫生)
负责人:孙秋晓 成员:采购货运部、生产部、质检部、办公室
(3)三组(每月21号至月底负责清理卫生)
负责人:张东霞
成员:防护网销售部、财务部、技术部、回填部
(二)生产部门卫生区域
1、库房(1)范围
库房东侧门口对应的走廊,及库房西侧至南北干道中心线,(2)负责人 杨俊超
2、编网车间(1)范围
编网库房东侧门口对应的走廊,及编网库房西侧至南北干道中心线
(2)负责人 张万富
3、整管车间(1)范围
整管库房工作区东侧门口对应的走廊,及西侧至南北干道中心线;
整管西车间东侧至南北干道中心线,西侧对应的走廊。(2)负责人 王占超
4、拼装车间(1)范围
拼装库房工作区东侧门口对应的走廊,及西侧至南北干道中心线; 拼装西车间东侧至南北干道中心线,西侧对应的走廊。(2)负责人 肖建辉
五、监督管理
每月企管部会不定期对各部门公共区域进行检查,同一区域连续两次发现同一不合格事项,处罚负责人300元。
六、附则
1 项目情况
1.1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1.1.1 健康教育, 村民可得到健康咨询, 每年每户家庭至少可获得4份卫生科普宣传资料, 村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至少更新4次。
1.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防控措施。
1.1.3 重大传染病防治, 感染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后的主要检查与正规治疗。
1.1.4 妇女卫生保健, 已婚育龄妇女每两年可接受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 孕妇可接受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
1.1.5 儿童卫生保健, 适龄儿童可注射7种一类免费疫苗, 0~3岁儿童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 4~7岁儿童每年接受1次健康体检。
1.1.6 慢性病人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 免费测血压等常规性体检项目, 高血压等5种慢性病病人可获得咨询和治疗指导, 老人和困难群体可获得社区医生上门访视、跟踪服务等。
1.1.7 卫生监督监测。
1.1.8 其它, 符合政策规定的其他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1.2 经费保障
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政府投入的保障机制, 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6元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以购买服务的方式, 主要用于乡 (镇) 、村卫生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 其中用于村级补助经费不低于30%。
1.3 考核评估
制定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体系, 将服务到位、资金配套情况和农村居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
2 管理模式
2.1 强化领导, 政策到位
项目实施以来,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实施意见》, 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各乡镇年度卫生工作目标。区卫生局明确了区级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职能, 落实了镇级服务机构的工作责任和项目任务, 确保项目工作领导到位、分工到位、责任到位。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按照省定标准, 将区级配套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并建立财政专户, 封闭运行, 确保专款专用。
2.2 以社区服务为重点, 建立公共卫生服务手册运行体系
按照省《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核评估细则》, 突出基本公共卫生、重点人群和基本卫生安全保障三大服务内容, 建立完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月报制度。本着科学协调、便于操作、同项工作执行较高标准的原则, 疾控、监督、妇幼、精防等制订了镇、村两级社区卫生机构《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及资料建设细则》和《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细则及资料手册》, 对镇、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出了相对详实的执行方案, 统一镇、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台帐, 细化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内容, 镇卫生院完全按照省考评细则163条的内容收集平时工作资料, 村卫生室每做一项工作及时在《手册》中进行反映, 使镇、村两级项目实施情况记载全面、数据详实、资料完整, 促进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各项目标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实施。
2.3 以信息管理为基础, 建立公共卫生档案资料管理体系
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报告网络, 制定《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报告实施细则》、《公共卫生服务月报流程图》。明确区直各部门之间、区与镇之间以及各专业间等信息收集报告的职责、程序和标准, 在村级增加了公共卫生月报内容, 形成完善的三级报告体系。坚持把“月报表”作为考核项目实施工作进展和质量的切入点, 通过报表掌握任务完成情况, 从上报数据核查原始记录、开展现场考核, 把报告完成率和数据相符率作为记分依据, 列入年度工作综合评估, 确保项目信息报告的通畅性、及时性、真实性。
2.4 以绩效考核为手段, 建立公共卫生工作质量考核评估体系
把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列入全区卫生机构综合目标考核, 制订《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评细则》, 健全跟踪督查、考核评估制度。落实区级职能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管责任, 按照时序进度, 定期、不定期组织考查, 通过平时专项考核与年终综合考评, 评定工作实绩。并把月报数据与资料收集的相符性和工作完成的进度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 突出相符率和完成率两个指标, 真正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做细做实。严格经费浮动发放。根据省、市有关文件和工作实际, 制订了《关于规范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考核发放和财务管理的通知》, 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行项目管理。按财政补助总额, 镇级占70%、村级占30%, 细化各专业工作的经费比例, 根据工作总量、服务内容、工作质量和考核结果, 实行全额浮动发放, 考核的分值是经费下拔的主要依据。同时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实行跟踪督查和财务审计, 并予以公示, 切实做到专款专用。镇对村的考核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 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3 效果分析
3.1 三级公共卫生网络进一步强化, 农村公共卫生整体活力得到加强
通过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有效地整合了卫生资源, 把公共卫生工作的管理能力和实施水平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项目工作涵盖了公共卫生各个专业, 涉及到所有防保职能部门, 需要部门之间、区镇之间协调配合, 通力协作。在实施过程中, 区直各业务指导单位围绕163条细则制定年度工作任务, 疾控、监督、妇幼、精防等部门横向联合, 纵向推进, 加强各项业务工作的指导, 推进了项目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建设, 宏观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区政府专题下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建立健全应急组织, 加强培训, 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爆发疫情得到有效处置, 传染病发病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1%。
3.2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实行目标管理, 规范运行, 严格考核, 经费按绩效发放, 镇、村两级思路清晰, 内容清楚, 要求具体。以项目工作为平台, 儿童计划免疫、结核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等重点专业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村级流动儿童管理率和结核病人治管率已分别达98%和95%以上, 艾滋病防治工作通过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强化宣传与行为干预, 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通过加强项目工作台帐的建设与管理, 镇、村两级基础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集中反映了工作的真实性, 体现了月报数据的可溯源性, 尤其是村级台帐从无到有, 从估计加大概到真实可信, 从零散到系统, 彻底改变了以往只重过程偏废台帐的村级资料“无痕迹”现象。
3.3 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和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得到提升
通过实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健康教育的力度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强化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建设, 已建成村级宣传栏264个;区卫生局投入10万元, 编印《农民健康教育读本》10万册, 免费发放到农户家庭;在全区制作艾滋病防治大型广告宣传牌25块, 每个村均制作了5条以上艾滋病墙体宣传标语;在区电视台开设《每周话健康》专题栏目, 组织成立11个卫生支农小分队, 常年深入镇村和农户, 开展免费诊疗、健康咨询和知识讲座,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增强了居民的健康意识, 提高了健康行为形成率。积极探索公共卫生服务与社区医疗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重点人群得到了有效管理。试行高血压病人规则治管, 规范管理率达98%;对55名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和758名癌前疾病患者实施跟踪干预, 干预管理率达95.8%;对1.96万名5种慢病患者进行动态管理, 跟踪管理率达95%以上;动态跟踪重点服务人群, 共为13.12万名50岁以上农村人口和50岁以下的慢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 重点人群建档率达93.8%, 并以规则治管为目标, 以双向转诊制度为核心, 建立主动发现、信息共享、随访管理机制, 控制慢病对群众健康的危害, 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精神病人的监护和治管, 为4 700余名各类精神病人建立卡片、实行长期监管, 每年坚持对3年内住院病人回访两次, 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落实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措施, 系统管理率分别达90%和98%, 真正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实行政府购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仅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探索卫生防病新途径的重要举措[2], 极大地提高了基层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 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主要表现在服务经费与工作量不相适应, 村级获得的补助偏少;非农业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也没有列入补助范围;考评细则中有些项目要求与工作现状不相适应;镇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等。这些问题有待政策上进一步的扶持和业务技术上的商榷。
摘要:2006年江苏省实施政府购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盐都区在实施过程中, 通过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运行手册体系、资料建设管理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三大体系, 取得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章也微.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的政府职责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3 (1) :61-64.
关键词:换乘车站 公共区 通风空调
中图分类号:U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049-02
地铁是一种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城市拥有地铁[1],换乘车站为地铁线路之间连接的枢纽,相比于普通地铁车站,换乘车站的客流量表现为高集中性[2]。厦门市轨道交通五缘湾站为2号线与3号线换乘车站,站厅层公共区呈T形换乘,站台层通过换乘通道实现换乘。结合实际工程进度,2号线优先于3号线开通,故此通风方案应保证3号线进行机电安装时尽量减小对已运营的2号线的影响。
1 常规设计标准
1.1 防排烟设计标准
地下车站站厅、站台划分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2 000 m2,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3]。
1.2 标准车站公共去通风空调常规方案
车站站厅和站台通风空调系统采用全空气系统[2],其主要功能为排除公共区的余热和余湿,保证公共区达到设计的温湿度和空气质量标准,并兼公共区发生火灾时的排烟系统。空调机房一般放在车站站厅层的两端,各负责半个车站的通风空调。每端的空调机房设置一台空调机组,对应一台回排风机和排烟风机。气流形式为站厅公共区两送两排,站台公共区一送一排,气流组织均为上送上排。空调机组和回排风机可考虑采取变频措施[4]。
1.3 换乘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常规方案
换乘车站设备布置情况与标准站相同,换乘的两条线分开控制,独立运营。以厦门市轨道交通2号线五缘湾站为例。将站厅层公共区划分为4个区域,区域①、③为2号线服务范围,区域②、④为3号线服务范围。在2、3号线站厅层两端通风空调机房内各设置一台空调机组、回排风机和排烟风机,分别负责临近区域的通风空调和排烟,如图1所示。
站台层每条线由两端空调机组和回排风机共同服务;站台层起火时两端排烟风机同时启动,并启动相应隧道风机和轨道排风机辅助排烟[5]。
2 公共区方案确定
2.1 初步确定车站方案
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当3号线进行机电安装时,2号线已经开始营运,初步调整方案(方案一)为:将区域2中的部分划入2号线服务范围,如图2所示。
由于执行此种方案时,3号线公共区运营。故当3号线运营时,交叉区域应由3号线服务,服务区域按图1所示执行。2号线风管末端通过前期预留手动风阀,后期关掉来实现控制。且远期实施时需将原来挡烟垂壁[6]拆除,并重新安装在新的位置。
2.2 优化方案的确定
因对方案一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存在几点不利因素。
(1)交叉区域需穿过两层风管,对车站高度要求较高,提高土建造价。
(2)2号线风管末端通过风阀关闭存在漏风现象,造成冷源浪费。
(3)挡烟垂壁的拆除和重新安装影响2号线运营,且对装修造成破坏。
基于以上因素,考虑将交叉区域永久划入2号线服务范围,提出方案二,如图3所示。
如图3,区域①、②由2号线车站两端通风空调机房内的设备服务;区域③由3号线左端通风空调内的设备服务;站台层由两端通风空调机房内的设备共同服务。
3 方案比较
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存在以下优点。
(1)公共区不存在风管交叉及服务重叠现象,节省管材,且对车站高度要求小,节省土建造价。
(2)风管末端无需利用风阀截断气流,无漏风和冷原浪费现象。
(3)无需对挡烟垂壁等进行二次安装,保护装修,且对已运营线路无影响。
(4)方案一设备需要按近期/远期控制,设备选型需满足近期运营温湿度要求,装机容量大,方案二不存在此现象,节约装机容量[7]。
(5)方案二设备装机容量小,节省电缆和电控柜等成本。
4 结语
(1)通过对方案一和方案二的具体分析及两种方案的对比,方案二无论在降低成本和方便施工等方面好于方案一,故将方案二作为优化方案。
(2)建议此类工程在选定方案时应紧密结合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秦宏霄.浅谈我国城市地铁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战略[J].城市地理,2014(14):14.
[2]王波,李晓霞,安栓庄.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特性分析及车站设计[J].都市快轨交通,2010(2):55-58.
[3]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S].2013.
[4]刘俊.公共建筑节能分析与评价研究[J].山西建筑,2014(30):184-186.
[5]郝鑫鹏.地铁站台火灾烟气流动与机械排烟模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6]樊洪明,尹志芳,张丹,等.地铁车站挡烟垂壁对火灾烟气流动的影响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1):80-84.
(试行)
一、量化内容分为清洁区、教室、寝室(寝室量化单列)、节约用电、随机抽查五大项。
二、计分说明:
检查时间:早操、上午上课前、课间操、下午上课前、上晚自习前。(其中南北大道、操场、东西大道、综合楼前、教学楼后学生起床后打扫。)
(1)清洁区评分(每项10分,共60分)
A、地面无纸屑果皮无丢弃的饮料瓶或软包装食品袋等杂物,若有少量杂物酌情扣分,若未扫且杂物多,一次扣2分。
B、清洁区花坛保持整洁,同时不定期对杂草进行清除,若发现问题一次扣2分。
C、每班每天要安排保洁学生课间巡查清洁区,未到岗发现一次扣2分,未做好保洁工
作一次扣2分。
D、上体育课时,该班劳动委员在结束时应安排人员拣拾体育场中上课时丢弃的包装食
品袋、快餐盒等杂物。,否则一次扣2分。
E、乱倒垃圾,垃圾没有倒进垃圾箱的,发现一次扣5分,随地乱扔乱丢发现一次扣5
分。
F、自觉养成良好习惯,随手捡起身旁垃圾,未捡者发现一次扣2分。
(2)教室评分(每项5分,共40分)
A、窗明几净,窗台无灰尘杂物。(2分)
B、室内地面无杂物,垃圾不装袋或桶内。(2分)
C、扫前撒少许水压灰尘。(雨天例外)(1分)
D、栏杆、走廊上随时保持清洁,无杂物,污迹。天花板、墙角处无蜘蛛网。(2分)E、名人、名言、灯架擦干净。(1分)
G、桌凳、讲台上的物品、扫帚等劳动工具摆放整齐。(1分)
H、饮水机周围保持干净清洁。(2分)
I、禁止在墙上乱涂乱画、乱扔没有喝的牛奶。(2分)
(3)节约用电(20分)
教室白天、晴天不准开灯(雾天阴天除外)、下晚自习时熄灯,否则发现一次扣2分。
(4)随机抽查(30分)
A、学校重大活动时、纪念庆祝活动日、上级领导来我校检查及视导工作日,若事先通知后不整理保洁或被上级部门批评指出扣该班量化分10分。若无批评奖励10分。
B、在学校督查抽查过程中发现问题通报批评的班级扣5分.C、购食品吃游食,在别班清洁区和教室被发现乱扔乱丢,发现一次扣该学生所在班级量化分10分。
(5)说明:
①、在每月的班级量化分总评上,各年级按名次依次奖励10分、8分、6分、4分、3分、2分、1分。
②、每月按实际天数计分,每天150分乘以天数加上奖励分减去每月实扣分,几位该班级所得量化分。
③、上面(1)、(2)、(3)项中,每项分以扣完为止。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___,一个普普通通的环卫女工,29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以“服务人民、清洁城市”为
宗旨,坚守在环卫工作第一线。以勤劳朴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环卫工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自1995年以来,她连年获得区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2001年度被区妇联评为“巾帼志愿者活动标兵”,2006年度被评为区级“优秀共产党员”。
1978年,年仅17岁的___进入当时刚刚成立的黄岩城关环卫所当了一名拉粪工人,正值风华正茂的她对这份又脏又累的工作难免有点思想顾虑。但是,转念想想工作总要有人去做,靠劳动养活自己没什么好丢脸的。于是,转变思想观念的她起早贪黑,开始了她的拉粪工生涯,一做就是三年。除了完成自己的份内工作外,她还经常帮助年老体弱的同事做力所能及的事,周围群众交口称赞。1980年,她被当时的黄岩县评为“新长征突击手”。
1992年,随着城市发展的日益加快,城区保洁面积不断扩大,环卫处运输车辆激增,组织上安排她到车队工作。车队的工作不比拉粪轻松,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对于从来没有摸过方向盘的她是一种新的挑战。为了尽快掌握驾驶本领,她刻苦练习驾驶基本功,潜心钻研车辆修理技能,很快成为环卫处车队的骨干。2000年组织上任命她为保洁公司经理,负责城区的清扫保洁工作。虽然不需要自己亲自上第一线,但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工作也更辛苦了。一方面要抓清扫保洁工作落实,另一方面要抓一线保洁工人的管理,这对她来说都不是轻松的活。在保洁方面,___同志抓的很紧,对工人的要求也很严格。经常,她凌晨四五点钟出发,上街检查保洁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对不能当场解决的,她总是先记下来,回单位和公司的同事们一起商讨解决办法。有些地段由于马路摊点比较多,给清扫保洁带来很大的难度,往往是“你前脚打扫完,我后脚垃圾来”,清扫工人也是颇有意见,对此,___同志总是对他们说:“不能因为难扫,我们就赌气不扫;有办法解决最好,没办法解决我们就只能加强保洁,这是我们要做的本职工作。”全体清扫保洁人员在她的带领下,工作井然有序,城区的环境一天比一天更整洁美丽。因为她出色的工作,所带领的九峰清扫组,连年被评为“巾帼示范岗”。
环卫工人除了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的特点外,突发性事件也很多,尤其是台风过后更是要和时间抢着赛跑。人员不足、时间紧的时候,___同志总是主动要求义务加班,尽可能多干一些,职工有事需要顶岗,她总是毫不犹豫地顶上。二十多年来,她不知放弃了多少休息时间,始终毫无怨言,总是笑笑说:“这都是我的份内事啊,做事情应该对得起自己挣的那份工资呀!”
2003年,“云娜”台风横扫台州,造成我区户外设施损失惨重,街道污水横流,满地狼籍,垃圾场进场道路被堵。面对严峻的形势,___同志亲自带领清扫人员冲在最前面,投入到抢运垃圾的战斗中去,扫帚扫、畚斗装、板车推,边边角角用手扒。人手不够、时间紧迫、运输车辆短缺、道路不畅都没能成为她推脱的借口,全体环卫工人奋战三天三夜,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使黄城恢复了昔日的容颜。由于她在抗击台风中的出色表现,2003年度被评为市级“巾帼建功标兵”。
___同志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志却有着春天般的温暖。清扫工人大多是外地人,她始终把他们的实际困难放在心中,在安排路段、班次的时候,尽量照顾各方利益,方便广大职工。这样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却真正体现了她关心、爱护、体谅职工,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她还把一线职工的安全时刻挂记在心上,例行检查后都要再三嘱咐工人们要注意安全,每周都要组织一线环卫工人召开安全例会,安排一线职工观看安全教育片。2004年,一外地清扫工人在路段作业时被一辆车子迎头撞上,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肇事车辆负全责,但是由于车主是“有来头”的人物,仗着有“关系”硬是赖着不赔偿,___同志为了能让受害人家属尽快拿到赔款,积极配合调查,做笔录、当证人,跑法院、跑交警队。别人不理解她,说她多管闲事,她却淡淡地说:“人都一样,外地人本来就比我们多份辛酸,能帮助的就尽自己的一份力吧。”凭着她的执着,最终为死者讨回了16万余元的赔款。
1998年9月,___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她多年的心愿。作为一名党员、处妇女主任,她更加谦虚谨慎,教育和鼓励女职工树立自豪感,在本职岗位上带领大家勤练兵,提高自身素质。认真组织全处女职工参加“巾帼建功”活动,教育女职工要“自尊、自强、自爱”,以点带面调动广大女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发挥半边天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巾帼建功示范岗”创建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作为处工会主席,她认真倾听广大环卫工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维护广大会员的合法权益,对环卫工人有着无微不至地关怀;对待退休工人,她非常尊重,逢年过节总想着为退休老工人送去慰问品;每年组织退休职工疗养,让他们尽情享受人生;她总是说:“人总是要退休的,将心比心么!”
二
十多年来,她由一位普普通通的清扫工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她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结果。当谈及自己的工作时,她平淡地说:“在环卫工作了近三十年,再也离不开这个行业。只要大街上干干净净,群众们舒舒心心,再脏、再累,我也愿意。”
这就是她,一位普通的环卫工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奉献基层工会主席。
乡村医生是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发展而来,现已构成中国特色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为我国基层医疗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他们扎根于广大农村地区,在镇卫生院的统一业务指导下,贴近农民,服务农村,“零距离”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探索农村卫生服务新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近期,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和委员分4各片区深入**等8个镇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了部分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织专技人员进行了座谈讨论。
一、基本情况
**幅员面积396.20平方公里,辖16个街道,8个镇,xx9个社区,86个行政村;20xx年全区常住人口xx1.2万,户籍人口79.8万,其中农村户籍人口xx.3万。
全区现有镇卫生院8所,村卫生室44个,其中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35个,其中村卫生室面积达标(80平方以上)的有33个(有的村卫生室一体化但面积不达标,有的村卫生室面积达标但不是一体化村卫生室),其中村卫生室面积在100平方以上的有5个。乡村医生老年化程度较高,具有中专水平以上或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xx4名村医中,30-40岁村医33人,41—50岁村医27人,51—60岁村医18人,61—70岁以上村医58人,70岁以上8人;执业助理医师24人,执业医师4人;具有中专学历101人,大专学历4人。目前,全区镇卫生院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初步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农村地区基本药物全覆盖,落实了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各项补助政策。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明确职能定位,剥离并规范设置。**探索实现陈家桥医院、**关医院与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家桥镇改为街道)的成功剥离,并将原陈家桥、**关中心卫生院升级为二级综合医院,实现二级医院与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不同职能定位与功能互补。同时,对**镇改街道后仍保留有行政村的卫生室进行规范设置。二是深入调研,科学规划村卫生室。20xx年结合城镇化进程加快等现状,区卫生局多次与各街镇政府沟通,逐一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并反复对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对《20xx—20xx年**村卫生室设置规划》进行完善。三是争取投入,推进标准化打造。区财政按照2000元/人/月(含养老保险)对村卫生室实施基药进行专项补助。20xx年起,区卫计委多渠道筹资对24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打造。为切实增强镇卫生院管理村卫生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区卫计委依据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情况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情况,为镇卫生院专项拨款村卫生室管理经费,仅20xx年拨款32.3万元。四是提高监管效率,完善信息化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契机加强镇村一体化村卫生室监管,提高管理效率。目前全区35个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均配备电脑、打印机,并与镇卫生院使用相同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对村卫生室物资、药品、财务等统一管理。20xx年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全部开通医保,村民可就近持卡就医看病。
(二)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一是严格人员准入,择优聘用合格村医。组织全区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及具有中等以上医学专业学历的xx4名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水平测试,并由各街镇政府牵头,会同村委会、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进行政审和体检,宣讲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明确乡村医生工作职责等,并签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承诺书》,为镇村一体化村卫生室择优聘用乡村医生提供依据。二是举办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为提高全区村卫生室服务水平,区卫生局每年组织全区乡村医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并将乡村医生培训的出勤情况及培训考试成绩与村医每季度绩效考核和年度评先评优挂钩。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卫生政策解读、依法执业与医患纠纷防范、基本药物制度、卫生应急处理(含现场演练)、基层中医药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院感染控制、社区常见病的规范治疗与管理等。三是坚持例会制度,强化村医行业管理。各镇卫生院坚持村医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及时宣讲乡村医生相关政策文件,组织收看“最美乡村医生”典型事迹,并进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知识培训,逐步提高村医业务知识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三)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一是完善管理办法。结合《**市村卫生室(所)管理办法(试行)》和《**市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了《**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财务管理办法(试行)》,为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推进镇村一体化奠定政策基础。二是强化绩效考核。区财政以每人每月2000元标准(含养老保险)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零差率进行定额补助,由镇卫生院按照《**村卫生室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依据村医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绩效考核,全面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同时区卫生局将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日常管理情况纳入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切实增强了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购买社会保险。镇卫生院参照临时聘用人员标准为在岗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购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非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购买意外伤害险和合作医疗保险。四是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规范村医依法执业。以部分村卫生室非法开展输液业务为突破口,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村卫生室开展输液业务应具备的条件及申请审批流程;同时会同区卫生监督所、镇卫生院、当地政府对村医进行政策宣讲,进一步强化村医管理,规范农村医疗市场秩序。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待遇认同不高。由于现行政策对机构编制和财政支出限定比较严格,目前村医身份转换问题很难取得突破;加之,镇村一体化管理要求之下村医收入整体偏低,村医生存环境和执业状况不容乐观。一是入编较“难”。多数村医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贡献不可磨灭,尽管他们中的`部分人凭借努力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但由于当前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均需按市区人社局社会公招形式办理,且对年龄和学历等都有一定条件限制,且面向社会公招,村医群体并无明显优势,晋升编制内只能“望洋兴叹”。二是收入偏“少”。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前,村医依靠销售药品差价获取待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零差率”销售后,虽然各级财政对村医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但较多村医反映实际收入下降,村医积极性受挫,思想出现波动,队伍开始流失,部分村医改行或外出务工,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层群众就医需求。
(二)行医阵地不足。虽然《**市村卫生室(所)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村卫生室(所)原则上应当设置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单独修建或利用闲置的集体房屋设置(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且由政府或集体提供的业务用房,不得收取房屋租金。但调研中发现操作层面存在三种情况:一是部分街镇政府在部分行政村虽有村卫生室建设规划,但一直未能提供业务用房;二是个别村委会对村卫生室作为村民方便治病最基层医疗机构的认识不到位,仍对提供业务用房收取房租;三是个别镇政府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在城镇化拆迁建设进程中不愿再设村卫生室,造成原有村医无地行医或不在原辖区执业。
(三)风险防范不力。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农村地区渐次开展,村医这支老龄化队伍已越来越难堪重任,而退出机制缺失又妨碍了队伍新陈代谢和保持稳定。一是村医学历层次过低。以沙坪坝为例,具有中专水平以上或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xx4名村医中,执业助理医师24人,执业医师4人;具有中专学历101人,大专学历仅4人。受医疗知识、医疗条件、临床经验等限制,不少村医“凭经验处方、据说明拿药”,大多只能处理感冒、擦伤等简单病痛。一旦遭遇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多年积累顷刻化为乌有。由于学历水平低和专业基础知识薄弱,抵御医疗风险能力差,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即使通过培训也难以胜任医保定点管理、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等现行工作规范考核要求,更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卫生事业需要。二是村医年龄结构偏高。据统计,沙坪坝执业注册的村医中,60岁以上男40人,55岁以上女30人,最高年龄达78岁,继续超龄工作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加之老年村医离岗后无生活补贴,导致村卫生室人员退出机制不畅及频发信访、上访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不和谐因素。三是进出机制尚未建立。由于村医养老保险尚未得到妥善解决,许多老村医苦等国家养老政策不愿“退休”,年轻医学大中专毕业生因村医身份尴尬、发展有限、收入微薄、退养无着又不愿进入村医行列,现阶段农村普遍存在“老村医不退岗,大学生不进村”情况。村医队伍梯队建设滞后,断层现象日趋突出,不利于农村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扶持力度要“大”。一是建议政府、民政部门、党委组织部门在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用房中将村卫生室业务用房纳入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统筹规划建设,作为验收的刚性要求。二是区县政府要督促各镇政府(含镇改街)积极协调各村委会免费提供村卫生室业务用房,主动承担举办责任及稳控村医责任,切实把公益性基层医疗机构办好,让群众共享医改实惠。
(二)激励政策要“活”。一是拓宽晋升空间。人社部门在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招聘时,可按照市政府关于村卫生室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将一定比例的名额用于定向招录在本区县内村卫生室(所)中执业的优秀执业(助理)医师;镇卫生院可把村卫生室作为基层人才储备培训基地,筛选优秀村医进入镇卫生院工作,建立激励导向机制,鼓励其“定下心、稳住根”,踏踏实实为村民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是把好准入门槛。制定优惠政策,多措并举选聘村医。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一定数量品学兼优、中专以上全日制医学院校毕业生补充村医队伍;由卫生行政部门从现有中专医学学历以上人员中选聘村医分配到村卫生室工作;对不具备资质的人员限定期限参加医学教育取得中专以上学历,未达到者逐步予以清退;加快村医队伍定期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乡村卫生服务能力。三是建立动态补偿调整机制。正符财政对村医补助要与经济发展、当地村干部实际待遇水平和行业最低工资水平相衔接,增加村医从业积极性。
车站公共区是能供乘客乘降, 换乘和候车的场所, 应保证旅客使用方便, 安全, 迅速地进出车站。车站的公共区包括站厅层公共区及站台层公共区, 站厅层公共区是乘客由地面进入地下车站或者由站台上至站厅的集散空间, 又分为付费区和付费区, 在付费区内主要布置楼梯、自动扶梯和电梯等垂直交通工具, 在非付费区内布置自动售票机、自动验票机, 在付费区与非付费区分界之间布置栏杆和进、出站闸机, 在出站闸机位置设置票务处, 供乘客补票或者售票[1]。现就对公共区的布置做以下方面的研究。
1 车站公共区柱网布置研究
车站公共区柱网的布置需考虑公共区楼扶梯、电梯的位置;站台的长度;单、双柱布置形式;屏蔽门的设置;结构的经济合理要求等[2]。根据大量的车站建筑设计实践证明, 在10m宽的岛式站台中采用单柱布置形式, 在12m以上的岛式站台中采用双柱布置形式。近年来我国地铁建设工程中, 车站站台广泛使用屏蔽门系统, 为了使车站中的柱子不正对站台屏蔽门的开启扇, 10m单柱岛式车站柱距宜为8m, 12m双柱岛式站台柱距宜为9.75m, 从而减小柱子对上下车的客流的影响。8m柱距及9.75m柱距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 如图1、2所示。
2 车站公共区楼扶梯、电梯的布置形式研究
目前国内车站的地铁设计楼扶梯、垂直电梯的布置主要有两种布置形式。
2.1 采用两部扶梯、两部楼梯位于付费区, 垂直电梯位于非付费区
此布置特点为:在非付费区规模一定的情况下, 付费区规模较小, 扶梯数量少, 运营成本较低, 同时符合常规建筑利用楼梯进行疏散的理念, 但垂直电梯位于非付费区, 不能兼顾携带大件行李等人员使用, 功能单一, 管理不便, 扶梯数量少, 乘客舒适性较低, 如图3所示。
3.2采用三部扶梯、一部楼梯、垂直电梯均位于付费区
此布置特点为:垂直电梯位于付费区, 可兼顾携带大件行李等人员使用, 管理便利, 扶梯数量多, 乘客舒适性高, 但在非付费区规模一定的情况下, 付费区规模较大, 投资较大, 不符合常规建筑利用楼梯进行疏散的理念, 如图4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 采用三扶一楼、垂直电梯位于付费区的布置形式以人为本, 方便乘客, 虽然不符合常规建筑利用楼梯进行疏散的理念, 但在地铁两层空间中, 疏散导向性明确, 提升高度小[4], 楼扶梯口部采用满足一定风量要求的加压送风, 同时, 地铁规范中规定扶梯可参与消防疏散, 因此对疏散的影响较小。所以三扶一楼、垂直电梯位于付费区的付费区布置形式要优于两扶、两楼、垂直电梯位于非付费区的布置形式[5]。
3车站公共区客流组织及售、检票机布置研究
正确的组织客流流线, 有利于顺利快捷的引导和组织乘客进、出站, 并且在紧急事故状态下, 可以引导和组织乘客安全快速的疏散、逃离事故现场[6]。车站内的客流组织主要是通过车站内的导向指示标志或者车站内的工作人员引导。进站的客流是指乘客在站厅层买票※通过进闸机※车站内设置的楼扶梯、电梯※站台层候车、乘车;出站的客流是指乘客下车后通过站台上的导向指示标志※车站内设置的楼扶梯、电梯※通过站厅层的出站闸机※根据出站的导向指示标志选择出地面的方位※由出入口通道设置的楼、扶梯出站[7]。
车站站厅层乘客流线有如下3种方式, 如图5所示。
方式一:进出站客流流线清晰但购票客流与通过客流略有交叉。
方式二:进出站客流流线清晰有序但不利于出站乘客补票。
方式三:进出站流线、售检票流线、通过流线清晰, 互相干扰小;票务室位置布置合理, 方便乘客充值、补票, 公共区按此方式布置售、检票机及票务室是最优的布置方式。
4 商铺、银行等服务设施的布置研究
在地铁车站内设置商铺、银行等服务设施, 既可以方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又可以为地铁公司创造收入, 以弥补地铁初期运营的亏损。因此在满足地铁车站使用功能和消防疏散的前提下, 应积极地在地铁车站内设置商铺和银行等服务设施。商铺和银行等服务设施根据近年来各个城市地铁建设的经验, 银行一般设置在靠近地铁公共区非付费区的一端或者靠近车站出入口, 如图6所示。商铺的设置可以利用出入口通道与主体建筑或者与风道之间所夹的区域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也可以在公共区的非付费区设活动的标准小店铺, 但应注意商铺的性质必须为不存在火灾危险、服务于人民群众生活的商业店铺, 如报刊亭、旅游纪念品店、洗衣店、医药用品店、杂货店等[8]。
5 结束语
为了更好的发挥地铁的集散功能, 为广大乘客提供便捷、舒适的环境, 同时能够有效的控制地铁车站公共区的规模, 因此合理利用公共区面积、功能布局模块化、乘客服务界面标准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项研究工作。通过以上方面的研究得出一些公共区布置的结论, 公共区柱网跨度宜采用, 单柱时8m或双柱时9.75m;售、检票机, 票务室均匀设置在公共区的两端。
在客流量不是特别大的车站宜采用三部扶梯加一部楼梯, 在公共区中间设置残疾人电梯的布置方式;在不影响进出站客流的前提下, 适当在站厅层公共区布置小商铺, 是目前地铁公共区布局中比较合理的一种布局方式。
参考文献
[1]施仲衡.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3]耿永常, 赵晓红.城市地下空间建筑[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
[4]建设部.GB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5]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6]渡道健.渡道时男, 市川秀.地下铁道设计[M].东京:1963.
[7]崔之鉴.地下铁道[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4.
城市发展、汽车数量增加以及历史原因等使佛山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而“禁摩”政策的出台,使“如何方便市民出行和上下班的问题”亟待解决,城市公共自行车应运而生。目前佛山市三水区也开始在城镇内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使用情况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一步改善,这是本活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活动目标
通过对三水区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的调查,熟悉城市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模式及流程,分析其分布格局的合理性;了解三水区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及其对改善城市交通的作用,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态度以及针对不足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培养和提高获取、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三、活动步骤
讨论分工—收集资料,制作问卷—实地调查公共自行车站点—发放问卷,随机调查—初步分析调查资料—第二次实地调查—汇总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每个环节均利用双休日进行,活动持续一个多月。
四、调查过程
1.问卷发放
共制定问卷80份,发放问卷76份,回收问卷76份,有效问卷74份。问卷发放地点:西南影剧院、西南公园东门、广海大道中、园林路、三达路南。问卷发放地点选取原则:挑选接近商业街和购物广场的借车点,因为这些都是人流量多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2.调查问卷内容(略)
3.数据统计及具体分析
★主要问题分析
(1)您是否拥有自行车?
A.是 B.否
过半数受访者表示自己拥有自行车。
(2)设置公共自行车后,您会选择租赁公共自行车出行吗?
A.是 B.否
尽管很多人拥有自行车,但是接近80%的受访者表示会租用自行车,这大概也是公共自行车之所以热门的原因。
(3)您为什么使用公共自行车?(多选,见图1)
A.上下班 B.购物 C.出游 D.锻炼 E.交通路况差 F.乘坐公交车不方便 G.保护环境 H.其它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人出于“锻炼”需要租用公共自行车,其次是“交通路况差”和“上下班”。据了解,由于需要自行车代步的上班族一般有自己的自行车,而且目前而言,租用公共自行车的站点无法覆盖所有工作地点,所以实际将公共自行车用于上下班的人数并没有想象中的多。而绿道等设施的建设,使利用自行车锻炼这种运动方式的实现成为可能。
(4)您在使用公共自行车后遇到哪些问题?(多选,见图2)
A.找不到站点租车 B.找不到站点还车 C.借到有损坏的车 D.系统故障 E.车已全部借出 F.还车时车位已满 G.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
“找不到站点租车”和“找不到站点还车”人数还是占小部分,说明公共自行车的站点宣传比较到位。最多的问题是“系统故障”。经调查核实,还借系统在运行初期故障频出,而市民的操作技术也比较生疏,但随着双方技术的成熟,现已基本没有这种情况出现。而在一些热门的站点,如邮政局、电信局以及广场、学校等人口流动较有规律的站点,用车高峰期和休息期出现“车已全部借出”和“还车时车位已满”的情况较多。
(5)您在使用公共自行车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多选,见图3)
A.座椅损坏 B.车胎漏气 C.爆胎 D.车链脱落 E.脚踏板损坏 F.其它损坏
“座椅损坏”的情况比较普遍,而实际上,在深入调查中发现,由于座椅的位置能手动调整,而大部分市民对正确调整座位的方法其实并不了解。很多人把自行车还回站点后却没有调整好座椅,所以下一个租用自行车的人常误认为座椅损坏。脚踏板是自行车受力部位,由于反复被蹬踏,因此比较容易损坏。目前,各站点的自行车均为轴传动,不存在掉链的情况。而车胎漏气和爆胎的情况,目前为止没有发生。
★其余问题分析
(1)您属于哪个年龄层次?
调查显示,85%的人是50岁以下,51岁以上的人数较少,说明使用者多为年轻力壮的市民,中老年人多数使用公交车。
(2)您从事什么职业?
调查显示,51%左右是学生和职员,其次是退休人员,公务员和商人较少,以后应多号召其他人群加入到公共自行车的使用中。
(3)您平常外出通常使用哪些出行方式?(多选)
调查显示,43.1%的人使用公交车,29%的人选择使用自行车,使用私家车的较少,一方面说明,办理了公共自行车卡的市民就会相应降低私家车的使用频率;另一发面也表明,自行车系统仍未完善。
(4)您是否了解当前租借手续以及服务点?
数据显示,有20%的人选择“十分了解”,70%左右的人选择“了解一点”,而“完全不知道”的人较少,这表明政府还需加大对公共自行车租借手续、服务点等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如在使用者办卡时就告以相关信息等。
(5)您使用公共自行车的频率有多高?
数据显示,大部分的人选择“每个月5~8次”,其次是“每天1次”和“每个月5次以下”,少数人选择“每天2次”,这说明多数使用者的使用频率处于中下水平,使用者并非完全依赖于公共自行车。
(6)您认为还需要在哪里增设站点?(多选)
调查显示,使用者普遍认为应在大型超市旁、院校内或旁边及旅游景点处设置站点。这也说明,公共自行车的影响力在逐渐变大,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希望以公共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人在增多。
(7)您能承受的自行车租赁费用是多少?
这一道题被调查者的答案不一,多数人是每月5~20元的范围,这表明,自行车租赁费用不宜过高,应尽量降低。
(8)您觉得租车和还车是否方便?
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使用者选择“是”,调查者询问选择“否”的使用者,他们的回答多集中在还取车过程中,如由于自行车卡的信息未能及时更新,导致无法取车;也有使用者反映,在还车过程中有时会比较困难将车放进卡位。这说明,政府还要完善公共自行车还取工作,确保使用者能顺利使用公共自行车。
(9)您认为办卡和充值是否方便?
调查显示,有60%左右的人选择“是”,其他人选择“否”。询问发现,原因大多在于办卡、充值点较少,对住得比较远的使用者颇为不便。政府应增设办卡、充值点,尽量做到办卡与充值智能化、简单化。
五、活动总结
1.现状分析
拥有自行车的市民较多,但多数受访者仍表示会租用自行车,而且其中多数是年轻力壮的市民,多数人租用自行车的目的在于锻炼和上下班。使用公共自行车时,找不到站点租车或还车的人数较少,初期还借系统所出现的故障现已基本解决,但是用车高峰期和休息期出现车子全部被借出和还车时车位已满的情况较多。政府仍需加大对公共自行车租借手续、服务点等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完善公共自行车还取工作,确保使用者能顺利使用公共自行车。
2.不足之处
使用群体过于单一,多为学生、退休人员;自行车还借系统在运行初期故障频出,市民的操作技术较生疏;相关部门对使用自行车的注意事项、使用问题未宣传到位,办卡、充值点较少。
3.几点建议
加大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宣传力度,扩大使用人群;完善公共自行车的服务体系,合理选择自行车站点,简化自行车还取手续,增加充值、办卡点;及时更新系统,避免因系统不灵或数据错误,给市民造成极大不便;做好公共自行车的后期保养工作。
【公共卫生区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学校公共卫生组织管理06-24
公共卫生村医考核制度10-05
公共区域卫生管理办法10-01
双塔中学学校公共厕所卫生管理制度06-20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度06-25
公共区宣传语06-07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方案11-09
《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范文11-03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