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初三语文模拟试卷(通用6篇)
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诗品和人品
肖瑞峰
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以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家揭示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和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选无法契合的。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罔顾文学史实的想当然的误判。
提及“诗品”,熟悉中国文学史的很容易联想到梁代钟嵘和唐代司空图的两部同名著作,所谓“品”,是就区分诗歌的不同风格、境界而言的,可以理解为类别。今天我们讨论的“诗品”,有别于钟嵘、司空图的指称,指的是诗的品质、品格和品味;与此相应,所谓“人品”指的是人的品行、品性、品德。人们常常将诗品与人品相提并论。二者之间确实有密切的联系,但却不能等同,也无法对应。它们呈现出的是若即若离、错综复杂的双边关系。
主张诗品与人品相统一,是追求诗歌理想与人格之美彼此契合的集中反映。在这方面最简明的一个论断就是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倡言:“诗品出于人品。”最早将诗品与人品联系在一起的是先秦时期的“诗言志”思想。所谓“诗言志’’是指诗应当抒写人的情志,应当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外在表现。这实际上已涉及到“文如其人”和“言为心声”的命题。“文如其人”这一命题,可以追溯至汉代扬雄的《法言•问神》、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体性》.但从现存的文献看,明确表述“文如其人”这一命题的是苏轼的《答张文潜书》:“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这段话是苏轼评论他弟弟的。后人都认为三苏里面最有才气的是苏轼而不是苏辙。在苏轼的眼里,弟弟的文章超过了他,而世人不理解。
后来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就太多了,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见诗如见其人。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其诗,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刘禹锡,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屈的典型。
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读其诗,分明为志士仁人;观其行,显然是无耻败类。
西晋诗人潘岳,后世称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他在作品《闲居赋》中,描述自己对功名的蔑视之情。但现实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丧权辱国,但是读他的诗《题金山》却是豪气万丈:“屹然天立镇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俨然以御敌英雄自命。这可归因于人格的二重性:内心深处未必无意御敌,却因懦弱自私故而终不敢御敌。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
高中语文试卷第1页,共9页 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我们有理由强调:欲醇诗品,先正人品。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质、品格和品位,达到诗品与人品的完美融合。要正诗品就要像孟子说的,养吾浩然之气。(节选自《浙江人文大讲堂》有删改)(1)根据文本,下列选项中无法说明“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的一项是: ______
A.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程做一个全面的考察,“文如其人”确实比较普遍。
B.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倡言:“诗品出于人品。”可见其主张诗品与人品相统一。
C.诗的品质、品格和品位不断提升,人的品行、品性、品德也会不断提升。
D.要达到诗品和人品的完美融合,就要像孟子说的,养浩然之气。
(2)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由来已久的说法,说明我们-直在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
B.世人以为苏轼的才气胜于苏辙,苏轼却认为苏辙的文章超过了他,苏辙其文如其为人,诗品和人品达到了统一。
C.李白、刘禹锡的“文如其人”和潘安、赵构的“言非心声”形成了对比,说明了“诗品与人品”并不能完全相统一。
D.我们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就可以杜绝“言非心声”的现象。
(3)综观全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诗品与人品是可以统一的,这是对诗歌理想与人格之美彼此契合的追求。
B.诗品与人品也有割裂、背离、无法契合的情况,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
C.诗人应尽量达到诗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D.诗品出于人品。诗如其人,从作品中就足见其人的品质、德行,有了好的人品,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琳
鲍勃•迪伦是谁?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
高中语文试卷第2页,共9页 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选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B.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
C.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促使他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
D.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度共鸣,高中语文试卷第3页,共9页 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2)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第二种失败
麦家
第九次冲锋被击溃下来的时候,他悲愤得像一头因重创而恐怖、因恐怖而咆哮的困兽,禁不住仰天嚎叫了一声。这粗壮的悲鸣,似雄狮的怒吼,歇斯底里,撕心裂肺。
这是一个有风有阳光的日子。就像以往许许多多个美丽的清晨一样,山雾袅袅,轻风送爽,小鸟鸣唱,晨曦把半个山头映得霞光四射,整个是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致。但是,突然的,这往日的宁静和美妙很快被粉碎了。
是战争打扰了它!
他奉命在天黑前拿下山头。他在八点钟组织了第一次冲锋,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一次又一次冲上去,一次又一次被打下来。
现在,绛红的太阳跌落在山顶的另一边,四射着早晨一样的金色光芒,但照耀的已全然不是同一个山坡。这是一个卧满尸体、烈焰升腾的山坡,远看,像开满了杜鹃,又像布满了红旗,既悲惨,又壮丽。山坡上犹如惨遭浩劫一般的褴褛,破败不堪。他看一眼还在继续跌落的太阳,心想,太阳走得真快啊。
山坡下,士兵们又一次在整队集合。他要组织第十次冲锋。
队伍终于横出来了。站在他面前的,只是四十几个衣衫不整的伤兵和哀兵。
同志们……他觉得自己的声音也是很陌生的,又哑又黏,像喉咙里堵满了稠血,敌人还在山上,我们还冲不冲锋!
冲!
他觉得听到了四百个人的喊声,好像山坡上的尸体也在喊。
太阳在继续西沉。他抬头看看落日,又回头看看队伍,知道自己现在只能做最后一次努力了。我再也输不起了,他想。
第十次冲锋开始了。士兵们猫着腰,吼叫着,疯狂地直往山顶扑去。枪声紧密。呼啸的子弹如同雨点一般泼下来,中弹的士兵一个个倒在了大地的怀抱里。
他冲在队伍的前面,时而匍匐,时而跃进,那挥舞手枪的样子,就像在指挥千军万马。可士兵们却一个个在和他告别。
突然,他一下子跪倒在距离堑壕十几米远的山坡上,热乎乎的血瞬间从几个黑暗的窟窿里奔涌不息。子弹钻进他大腿了!
“我冲不上去了!”他悲愤地吼叫着。
他看见几个战士飞快地越过了他。这叫他振奋,他拉开嗓门大喊:冲!给我冲!往上冲!
不一会儿,所有没有扑倒的战士都越过他,冲到了堑壕外沿。
终于,一个熟识的身影突然领先跃进了堑壕。很快,第二个也跟着上去了。三、四、五……七……九,他激动了,又一次挣扎着想站起来。可两条腿简直像被灼热的焦土熔化了。他站不起来!
渐渐地,厮杀声开始冷落了下来,而这时一声突然的枪响,似乎像是打出了一个句号。从此,山顶如同死光了人,再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他知道,胜负已经摊牌。
谁胜?谁负?他激动得要死,也害怕得要死。他希望山顶上马上跃出一张他熟悉的脸,或者一个声音。是的,捷报应该是他的。他已经经不起打击了。他努力尽了,也损失尽了,接下来应该请他收获和交代了。
终于,山顶上突然颤颤巍巍地站出了一面旗帜。那是一面褴褛得失去了真实和原貌的旗帜,但他几乎不用看,只是用鼻子嗅了一下,就觉得脑浆飞溅……
那是敌人的旗帜!
山坡上,静静的。
高中语文试卷第4页,共9页
还有人吗?他回头扫视山坡:山坡上,只有一具具静卧的尸体。对着无数尸体,他也忍不住吼叫起来:还有人吗?谁还能冲锋?
只有山谷的回音:谁还能冲锋……还有人吗……
一阵风过,他打了一个寒战,同时也清醒了。恍若一场梦醒来,他接着又看见了辉煌的落日,和满山满坡的尸体,还有那面迎风招摇的旗帜。
难道我这样趴着等着来人把我抬下去,或者拖上去?他想。
不,我不想作为一个伤兵被人抬回去,也不能做俘虏,被他们拖上去。他自言自语道,我要爬上去,我没死,我应该爬上去,爬上去决一死战。
这叫宁死不屈。
他一拱一拱地爬起来了,夕阳的光辉照耀着他,像照耀着一片熠熠发光的金属。他丑陋的身躯如同一条断尾的蚯蚓,只是不息地、顽强不屈地蠕动在焦土和血泥之中,直逼山顶,直逼那面狰狞的旗帜。
堑壕就在眼前,这是多么激动人心!
接下去,他只要来一个翻滚就上了山顶了。此时此刻,他需要的是拿生命作最后一搏的勇气和毅力。但是,他的目光又看到了那面狰狞可怖的旗帜。旗帜似一个威风的巨人傲然凌立,孤独中透露出一股杀气腾腾的神气。它是对方胜利的铁证。看着它,他的冲动和勇气顿时损失了大半。他想,你一个没腿的伤兵爬上去又能怎样?让对方再次享受屠杀的快乐?
他对自己说,我被打垮了。
与其上去让他们屠杀,让他们享受屠杀的快乐,我宁可自杀……
于是,枪口顶在了太阳穴上。是右边的太阳穴。
是的,他是不害怕死的。他害怕的是失败和失败以后的一切。
晚霞如血,光辉抹在他身上,他感到了光辉的压力。其实,作为军人,最重要的是看你关键时候是不是有那种大无畏的、不怕死的、宁死不屈的精神和风度,他想。既然败局已定,那么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于是,他开始下达此生的最后一道命令:开枪!
枪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
一个小时后,增援部队赶到,不费一枪一弹便冲上山顶。当他们冲上山顶后,发现阵地上惟一的活物是一个奄奄一息的伤兵,他双手紧紧拥抱着旗杆,连松手的力气都没。(有删节)(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______ A.文章把他的嚎叫比作“雄狮的怒吼”,把他比作“一头暴怒的、歇斯底里的狮子”,是为了表现他对敌人强烈的愤慨、誓与敌人拼到底的决心。
B.文章对第十次冲锋时的场面描写,既有对主人公语言、动作的细腻刻画,也有对战士群体冲锋的描绘,点面结合的写法,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真实感。
C.第十次冲锋结束后,山顶终于竖起了一面旗帜,“褴褛得失去了真实和原貌的旗帜”“他几乎不用看”“只是用鼻子嗅了一下”等描写为敌我双方此时的胜负设置了悬念。
D.他有军人的风骨,宁肯壮烈地死,也不肯屈辱地活,当时败局已定,他毫不犹豫地向自己举起了手枪,增援部队赶到时,他已全军覆没,点明了“第二种失败”的含意。
E.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以时间为序,用悲壮的笔调讲述了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惨烈战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小说中“他”这个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高中语文试卷第5页,共9页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充嗣,字士修,内江人。给事中蕃孙也。登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初,授户部主事。以从父临安为郎中,改刑部。坐累,谪岳州通判。久之,移随州知州,擢陕西佥事,历云南按察使。
正德九年,举治行卓异,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逾月,资遣还乡。初,镇守中官廖堂党于刘瑾,假进贡名,要求百端,继者以为常。充嗣言:“近中官进贡,有古铜器、窑变盆、黄鹰、角鹰、锦鸡、走狗诸物,皆借名科敛。外又有拜见银、须知银及侵扣驿传快手月钱、河①夫歇役之属,无虑十余事,苛派动数十万。其左右用事者,又私于境内抑买杂物,擅榷商贾货利。乞严行禁绝。”诏但禁下人科取而已。
十二年移抚应天诸府。宁王宸濠反,充嗣谓尚书乔宇曰:“都城守御属于公,畿辅则充嗣任之。”乃自将精兵万人,西屯采石。遣使入安庆城中,令指挥杨锐等坚守。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贼果疑惧。事定,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言其功。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乃赐敕嘉劳。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进充嗣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未几,世宗嗣位,遣工部郎林文霈、颜如翙佐之。开白茅港,疏吴淞江,六阅月而讫工。语详《河渠志》。
嘉靖元年论平宸濠功,加太子少保。苏、松白粮输内府。正德时骤增内使五千人,粮亦加十三万石。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寻改南京兵部尚书。七年致仕,卒。诏赠太子太保,谥康和。(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注】①无虑:大约,总共。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B.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C.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D.帝用充嗣/言减从故额/又请常赋/外尽蠲岁办之浮额者/内府征收/监以科道官毋纵/内臣苛索/帝俱从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庶吉士,官名,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为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B.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
C.敕,即敕命、敕喻,本是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明清时期,敕的范围扩大,也可泛指官府发布的文书。
D.白粮,与漕粮相对,明代主要由苏州、松江等府供纳。在用途上,漕粮主要为军饷,白粮则主要供应宫廷、宗人府,及用作京官的禄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李充嗣政绩卓著,深受倚重。李充嗣为官一方,因政绩显著被举荐并多次被提拔;又因为平定朱宸濠有功,得到朝廷嘉许慰劳,被加封为太子太保。
B.李充嗣直言敢谏,不阿从权贵。刘瑾的党羽假借进贡的名义向地方百般索求,李充嗣直陈其弊端,但朝廷只是下诏禁止宦官手下的人征收索取的行为。
C.李充嗣勇救国难,竭尽臣责。宁王朱宸濠谋反,李充嗣亲率军队,抵御叛军,并巧用计谋使叛军疑惧,为最终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D.李充嗣督治水利,卓有成效。兴修苏州、松江水利时,李充嗣开掘白茅港,疏浚吴淞江,仅用六个月就顺利完工,并写下《河渠志》加以纪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试卷第6页,共9页 ①岁大馑,请发帑金移粟振之,时流民多聚开封,令煮糜哺之。
②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5.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
E.下片的结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
(2)此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 ”。
(2)《离骚》中表现作者只求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运用景物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4)《锦瑟》一诗的“ ______,______ ”表现的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风雨,一去不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随着郎平率领中国女排在里约赛场一路过关斩将,时隔12年再夺得奥运金牌,女排精神又一次在国内蔚然成风。
....②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它“甲天下”,实不为过。
....③为了孕育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学社的成员们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文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④号声一响,连长一声“立正”,如潮似浪,热火朝天的操场,顿时万籁俱寂。
....⑤他们夫妻二人50年如一日相敬如宾,迎来他们的金婚纪念日。
....
高中语文试卷第7页,共9页 ⑥1909年,陈夔龙出任直隶总督,下车伊始,便自我标榜曰:“所可以自慰者,厥有....三端:一不联络新学家;二不敷衍留学生;三不延纳假名士。”可见其政治倾向极为保守。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⑤⑥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该省承诺,宁可不要旅游人数的大幅增长,也要提高旅游的品质,为此,将在本月出台史上最严的治理措施,力争从根本上用一年时间改变旅游乱象.
B.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C.通过对十万个家庭的入户调查及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排在“2016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首的拉萨市民对家庭关系、婚姻或情感生活和健康状况都感到十分幸福.
D.雄安国家级新区被定性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意味着以塑料包装、电气电缆、服装加工等传统制造业为主的雄安三县将面临重大的产业变革. 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同的景点 ①对游客的要求不完全一样,比如游湖时一般要穿好救生衣,赏花时一般不允许采摘等。②更多的是相同的一些要求,比如,不能乱丢垃圾,不允许对文物进行拍照,人多的地方须听从疏导安排……这些规定 ③是文明旅游的要求,也是游客人身安全的保障。作为游客,要遵守类似规定,④严格自律,真正做个文明的游客;否则,⑤违规违法 ⑥会受到法律制裁,这是何苦呢?
A.①可能 ②但 ③/ ④更要 ⑤一旦 ⑥就
B.①/ ②当然 ③既 ④并且 ⑤如果 ⑥便
C.①或许 ②反而 ③大都 ④/ ⑤只要 ⑥必然
D.①常常 ②却 ③不仅 ④进而 ⑤/ ⑥一定
六、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1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许多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______,这是遗传基因的影响。如群蕊竹一年开一次花,牡竹、版纳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科学家解释,有些植物为繁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因为 ______,而这些养料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所以植物就逐渐枯死了。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可见,______。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竹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11.下面是某校“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高中语文试卷第8页,共9页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广东中山一所学校推出“无声食堂”,倡导在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就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进行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的目的;饭后,同学们有序地整理餐桌,将餐盘放到指定位置,分类摆放。老师介绍,学生们如需要加菜添饭,可以通过眼神和手势进行交流。比如,手势
1代表 饭,2代表菜,3代表汤……不需要发出叫喊声。总之,学生从进门到用餐结束都基本在无声中进行活动。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新课程背景下, 笔者积累了一套试卷讲评课的实施策略,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了“踩点”答题的规律, 并能触类旁通, 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第一, 认真独立地评估试卷。
上好试卷讲评课, 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 对试卷作出客观而合理的评估。
比如, 针对我校九年级第一次阶段检测, 笔者得出的评估是:1.试卷基本符合扬州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模式, 题型规范, 赋分合理。2.考查全面, 重点突出。如第5小题对文学常识的考查, 涉及的都是《诗经》《史记》以及法国作家莫泊桑等名家名篇。3.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如第9小题对联题, 考查的要求高出一般学生的实际水平, 因此可以区分出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高低。又如第6小题“结合语境选择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 这个小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衔接正误情况的判断, 语言感悟能力较低的学生是不容易选对的。4.试卷设计具有正确的导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第26小题“结合这篇《田野上的白发》的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如何回报母爱”, 就具有一定思想教育性, 让学生在做了这道阅读题后, 能有所触动与认识, 懂得珍惜与感恩。
第二, 重视并及时统计分数。
对学生答题的状况及时准确地统计并深入地分析, 得出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高低分以及学生进退情况等能够反映班级整体情况的数据, 这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重要前提。当然, 还要进一步统计各小题的得失情况, 这样的试卷讲评, 针对性更强, 教师也能及时发现、校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为了这次试卷讲评课, 笔者设计了下面四份统计表, 前三份由教师填写。
(一) 全班总体数据
(二) 各大题得分情况
(三) 各小题得分情况
最后一份由学生自己在试卷讲评课之前填写。
要求每个学生在试卷讲评课前就答题得失情况进行评价, 将试卷中考查到的知识点整理归纳, 摘要写到“错题集”中。同时也要求学生自查自纠, 分析原因, 制定下阶段学习措施和达成目标等。
第三, 抓住关键进行讲评。
试卷讲评课绝不能面面俱到, 蜻蜓点水, 而要抓住关键, 突出重难点, 弥补薄弱点。每节试卷讲评课都应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两个重点, 采用近乎专题式的精讲模式。
一般来说, 试卷讲评课要选择以下几点来讲:1.得分率低的题目。分析出现的原因:有的是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答题的“点”没有踩准;有的是教师未讲到 (进度快或教学疏忽) 、学生未复习到;还有的是试题太难, 超出了新课标的要求和考试范围。虽然失分多的地方不一定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的是题目迷惑性大, 有的是学生审题失误、粗心大意造成的, 但教师必须讲析, 尽量让学生深入掌握。2.试卷中考查的重难点, 讲评时必须突出, 使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之所在。3.学生的共性、典型错误。要结合学生的答题步骤, 诊断症结, 究查根源。4.考场作文是学生在一小时内完成的习作, 问题可能较多。评讲时不必面面俱到, 可抓住一个层面, 如重点抓选材、组材或层次结构等, 其他问题可以避开不谈。
第四, 补充知识, 传授方法和规律。
一节好的试卷讲评课, 教师要跳出试题桎梏, 纵横比较, 适时补偿, 总结同类试题的解题方法、思路和规律, 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试卷中的题目仅仅是个例子, 而题海无边, 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授之以渔”, 让学生用这把钥匙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如应对试卷第9小题对联题的考查, 就需要一些有关对联的知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对联是由两串等长、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创作对联、欣赏对联, 都必须懂得对联的格律。对联的基本格律, 离不开如下六要素: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名对名, 动对动, 实对实, 虚对虚, 数字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第五, 讲评课要上得生动活泼。
1.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语文试卷讲评课要体现“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训练是主线”的原则, 避免教师越俎代庖的“一言堂”, 而要形成多元交流的“群言堂”。教师讲评的起点要低一些, 多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 多增加讨论问题的时间。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 相互得到启迪, 在整个讲评过程中, 情绪紧张又亢奋, 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 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增强。
讲评时, 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基调, 少批评, 多提醒, 让学生自主归纳出解题的规律, 总结经验教训。要学会欣赏学生考试中一些精彩的答案 (也许他的总分并不高) , 表扬、激励那些解题思路清晰又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千万不可因试卷的明显答题失误, 而埋怨指责、讽刺挖苦那些考得差的学生, 以致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要防止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要激发学困生正面的、积极的情感, 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发掘他们内在的潜能。
2.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讲。
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心理规律, 讲究技巧, 综合运用方法, 机动灵活地进行讲评。如学生互问互答法、重点题型的研讨法等。这里重点讲一讲小组的合作探究法。教师可以按照题型把全班分成选择题组、名句默写组、语言运用组、诗歌赏析组、文言文阅读组、课外现代文阅读组、作文组和试卷总体答题情况分析组来讲评试卷。由组长组织研讨, 综合评估———命题特点与思路, 答案要点与步骤等。最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学习, 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试卷讲评课的趣味性, 也使讲评更贴近学生, 有利于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合作双赢。
班级____学号____姓名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①记得在小学里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能文”的大师兄,在一篇文章的开头写下这么两句“(Yīng Wǔ)____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②我们看了都非常(Pèi)___服。③后来知道这两句话是有来历的,只是字句有些出入。④又过了若于年,才知道这两句话都有问题。⑤Yīng Wǔ能学人说话,可只是作为现成的公式来说,不会加以变化(所以我们管人云亦云的话叫“Yīng Wǔ学舌”)。⑥只有人们的说话是从具体情况(包括外界情况和本人意图)出发,情况一变,话也跟着变。⑦至于猩猩,根据西方学者拿黑猩猩做试验的结果,它们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可是学不会把它变成有声语言。⑧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文章分析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zhuì)___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⑨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⑩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1.这段话选自《人类的语言》一文,作者是________。(5’)
2.根据文中括号内的拼音,在横线上写上汉字。(12’)
3.解释词语(10’)
人云亦云––––随机应变–––
4.用“||”标出这段话的层次(15’)
5.第①句至第④句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属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6.第④句说“这两句话都有问题”,指什么问题?(12’)
7.第⑧句中的“在于”一词应管到第________句结束。(6’)
8.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10’)
9.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10’)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⑴悄(qiǎo);烁(shuò)。⑵悬改为玄;儒改为濡。
2.修改
(一):将“相继”或“陆续”删除一个。修改
(二):“培养”改为“激发”。
3.示例:淮海剧,从民间俚曲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演绎人世百态。(切合所选内容,写出文化特点,字数达标即可)
4.“混水摸鱼”之计:利用争抢一瓢酒的混乱时刻巧妙在酒中下蒙汗药(2分)(意对即可)。
5.略。6.略。7.略。
8.因为富春江之景非常优美,深深地吸引了观赏者。(2分)同时,景色充满着无限生机,让人倍感自然的自由奔放和谐,感到生命的纯粹和自由,于是忘却了个人的欲念与世俗的烦扰,观赏者身心感到无比自由(2分)。9.要描写出群山向上和向远处伸展的磅礴气势以及动态美,要运用拟人或化静为动手法。
10.淮安水乡泽国,盛产芦蒲。(1分)(不但早就有吃蒲菜的传统,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淮安蒲菜,凝聚一种文化。淮安人对蒲菜有深情(1分)。淮安的水土适合蒲菜的生长,蒲菜的味道美(1分)。蒲菜不仅是美味佳蔬,而且是食疗良药(1分)。
11.文章插入梁红玉用蒲菜作餐犒劳抗金英雄的故事(1分),不但说明淮安水乡泽国,盛产芦蒲,(1分)而且进一步说明了蒲菜是淮安的传统名菜(淮安蒲菜,不仅是一种美味,更凝聚着一种文化)(2分)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或生动性)(1分)。
12.运用比喻手法(写“打比方”亦可)、作比较(1分),生动形象地(1分)说明了万柳池、天妃宫一带的蒲菜洁白嫩脆的特点,表现了淮安蒲菜的味道很美(2分)(仅答“淮安蒲菜的味道很美”得1分)
13.要点:(从内容角度)交代文章的说明对象(1分);表现淮安蒲菜的脆嫩(1分)以及淮安人对蒲菜的深情(1分);(从形式及效果角度)引用生动的诗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4.①它姿态万千、变幻无常;②短暂易逝;③生生不息④通人心、解人意,给人憧憬和幸福,⑤脱俗清纯清新。(要写出外在与内在的特点,意对即可)少一点扣1分。
15.写大兴安岭春节奇寒却依然处处充满生机(2分),引出(1分)下文对姿态万千、富有生命力的霜花的描写(2分)。(意对即可)
16.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1分)表现了圣洁的霜花给冷酷的“现实世界”中的人带来的温柔慰藉(2分),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与幸福之情(1分)。
17.(1)霜花在奇寒中盛开,呈现生命的活力,启示着作者在冷酷的现实中拥有积极的生命态度,对未来有着新的憧憬。(2)霜花寄托着作者对已逝亲人的思念。(3)“霜花”的“脱俗”“清新”荡涤了作者的心胸,启示着作者在凡尘俗世中保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脱俗的精神气质。(写两点即可)
18.文章写了父亲进城来看我们(1分),将头发、衣服、鞋子里的野絮草籽抖落在楼下的空地(1分),来年空地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1分),我从这件事上获得了很多的人生启迪。(1分)
19.①勤劳耐苦,年近八十,还劳作不辍。②热爱儿孙,亲情浓厚,送绿色大米和面条给孙女。③责任感强,把为儿孙建家立业当成自己的义务,为自己没能为儿子的新居做贡献而不安自责。④质朴纯厚。“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执意下楼,新房子不要弄脏了”。⑤劳碌一生,没有任何物质财富但是却给子孙精神上启迪和影响。(如果只写性格特点,每点只得2分,写两点即可。联系文章内容1分)
20.写出“我”梳头时的心疼(酸楚)、感动(感激)、愧疚与回报。(“心疼”必须要写到。写两点即可。)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
繁衍()娇娆()地壳()古刹()2.天大药业集团的电视广告词欣赏:(2分)你的健康 是天大的事
这句广告词妙在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 二是 3.听下面一则小幽默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分)
一个顾客在酒店喝酒 他喝完第二杯之后
转身问酒店老板:“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回答说:“35桶 ”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的办法 ” 老板很惊讶
急忙问道:“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
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1)顾客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2)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 暴露出他什么心态?
4.请你依据下列句中括号的话 写出与之相应的成语(3分)
(1)也许是在为自己的“早晚”这一信念而进行的搏斗中 溪水(指分道而行 比喻各奔前程
各干其事)了:一部分水说
这一条路会早一点儿到达目的地......(2)蔚蓝色的天空 剪影般的群峰山松 五彩缤纷的云海霞光
在高空气流的影响下变幻无穷
使人仿佛置身于神奇的(比喻奇异美好的境界 多指幻境)
(3)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 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
却又那样
(形容器物细致 孔穴明晰 结构奇巧)
千奇百怪......5.仿照下面左边的诗句 仍以“新月弯弯”开头 仿写诗句(2分)
新月弯弯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风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6.默写(10分)
(1)李煜的《相见欢》中抒写了词人离愁的词句是:
(2)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名句是:(3)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4)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
二、阅读理解
(一)(10分)入夜 山中万籁俱寂 借宿寺旁客房 如枕泉而眠 深夜听泉 别有一番滋味 泉声侵着月光 听来格外清淅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
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 者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 飞瀑落下深潭 至于泉水绕过树根 清流拍打着卵石 则轻生缓急 远近高低
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 这万般泉声
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 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 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 历史的变迁
生命在诞生、成长 繁衍、死亡 新陈代谢的声部 由弱到强 渐渐展开
升腾为而成为主旋律 我俯身倾听着 分辨着
心神犹如融于水中 随泉而流
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 留下深情 任我品味 引我遐想 啊
者者 者
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 说什么“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 有泉则灵” 孕育生机 滋润万木
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7.文中画波浪线一句有两个错别字 请找出来
再将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2分)、8.请按原文在横线上补写所缺的内容(4分)
9.选文画线直线的句子写出了作者对泉水作的哪些描绘?作者是如何解读泉声的?(10.文中用乐声比拟泉声
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乐器?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分)
(二)(15分)山的风格 人有人格 文有文格
大山也有大山的品格 我十六岁那年
便一头扎进了小兴安岭的大深山里 天天吃山、住山、看山、品山 弹指一挥间 四十多年过去了
对小兴安岭的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小兴安岭的山 四季不同 初春
尽管塞外还残存着清晨的严霜 子夜的朔气 可是
节气一过春分
山的色彩就渐渐地变了
正如古诗所云:“腊雪化为流水去
2分)春风吹出好山来 ” 于是 小草发芽了 树木也返青了
连山泉和小溪也笑开了怀
发出哗哗啦啦、爽爽朗朗的甜甜笑声 在这山清水秀春光好的时节 鸟兽们也开始活跃了 南来的燕子开始造窝
本地的飞龙鸟儿也忙着筑巢
连四条腿的马鹿、狍子、野猪和黑熊也忙着搭窝 挖洞 挡住处
鸟类筑巢很简单 只要有几根树枝 几缕干草就可以了
动物筑巢可就需要更多的材料了 于是
它们便啃大树 叼枝丫
成抱、成堆的细枝、草木被毁掉 这时候
山林里常常看见野兽毁坏林木植被的迹象 对于这些
大山也默不作声 凭野兽们撕扯 践踏 毁坏 摧残!
盛夏 漫山碧翠 草木繁茂
这是鸟兽们在山林里生活的好季节
仲秋 山果熟了 山村飘香
紫葡萄、黄山梨、红五味......正是鸟兽们抓膘的季节 鸟兽们猛吃猛毁还没结束 人类就上去了 他们用大锯拉
镰刀割还觉得不够劲儿 索性连根带秧一块掘出来 搬进自己的小院里
供自己以后享用!对于这种毁灭性掠夺 大山还是不言不语!
严冬 大雪封山 山上人工砍
山下火车拽!于是好端端成片的原始红松林 一片一片地伐光了
贮木场里一垛一垛的好木材被成列的火车运走了 有的运到国内各地
有的还运到非洲支援坦赞铁路做枕木去了 有人做过统计
这小兴安岭大森林里的木材从建国初期的运出去支援人民解放军过长江 解放全中国
到抗美援朝和后来的支援深圳特区建设近半个多世纪来运送木材的列车连在一起 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周半!
如今
冷静地回头看看
这里的山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山头砍光了 山体毁坏了
人类向山林无休止地搜刮、索取!大山说了什么了呢?本来嘛 大山能无条件地养育出林中的鸟兽 连虎豹、豺狼都有求必应
更何况人类这高级动物的索取呢?大山没有因为人类的贪婪索取而要回报!
小兴安岭的山哪 我赞美你高尚的品格!
11.本文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2.作者写“小兴安岭的山 四季不同” “四季不同”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每条不超过15个字)(4分)
春: 夏: 秋: 冬: 13综观全文
大山的高尚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4你认为这篇散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述(3分)
15读了这篇文章以后
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15分)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
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 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
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时 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 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透骨的空气
我知道 春天来了
春天真正地来了
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 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 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 ①春天来了
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 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 每一年的春天
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 才能抵达世界 抵达生命的内心 就像我们的青春
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 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 那么
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 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 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 怎样的风霜雨雪
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呢?
记得前些天
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 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 记得昨夜的梦中
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 而更远的一些时候
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飞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 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 然而现在
春天却如此结实地到来了
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 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面对着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 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途中
经历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 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 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 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明灯......②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 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
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 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
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 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 在涪江边散步的情景
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 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 也许
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 抵达遥远的嘉陵江 并汇入长江后
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 但我知道 我清楚地知道
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
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
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 就像我知道
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
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 它所经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
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
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 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 那博大 那辉煌
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 就像我们的生命
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 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 而那峰顶
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 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16.给下面加点字注音(2分)
滞重()冷冽()
17.文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看见春天第一朵鲜花时的心情?(18.“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想 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2分)
19.找出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再从你的积累里 写出一句与主旨句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3分)
20.作批注的读书方法
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 或以谈感悟理解 后生发联想 或赏析表达特色
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 表达通畅简洁 参照示例
任选文中一画线句(标有序号)作批注
示例:我们的青春
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2分)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批注)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3分)
21.春天的绿意和生机让人兴奋 而更让作者深思
动容的却是春天穿越寒冷抵达的过程 就这一点
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实际 谈谈你得到的启示(3分)
三、作文(55分)
(一)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
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树、阅读夕阳......请以“阅读自然”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二)在少年成长的天空中 有七色的阳光闪烁
有快乐的鸟儿翻飞;有时也有一抹乌云飘过
偶尔也有一阵急雨倾泻......不是吗?你初中两年多成长时期的生活和学习中 有快乐 也有烦恼 现在
就把你的快乐或烦恼写出来吧 让你的故事、你的情感 或你的看法
尽情的流淌在你的笔端
要求:主题(观点)明确 有真情实感 尽可能展示自己的个性或独特的见解;自选文体 自拟题目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一、正定庙会音乐的发展概况
正定坐落在冀中平原,古有常山、真定之称,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定广修机场、高铁等基础设施,交通甚是便利。 繁华的经济、便利的交通、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等,为正定庙会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历年来,正定庙会多有举办,而且不断推陈出新,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让游客过足了眼瘾、享足了耳福,为人们带去了诸多欢乐,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尽管正定庙会音乐的发展在新时期展现出了新姿态,但是,通过对2015年春节期间正定庙会的调查发现,人们大多对此次的音乐体验不尽满意。究其原因,是由于庙会期间规划不力导致街道混乱、拥挤不堪,很难满足游客的饮食、 通行等需求,不能起到愉悦大众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正定庙会的文化特色不明显,音乐演绎缺少新意,影响了游客的体验,使其“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长此以往,这些问题都会制约正定庙会音乐的发展。加强庙会治理与创新是正定庙会音乐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正定庙会音乐的表现形式
正定庙会音乐受多种文化的熏染,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富有特色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城隍戏神。在正定城隍庙前,时常会看到这样一群老人:他们脚踩八字,手摇扇鼓,歌声嘹亮。细细品味他们所唱的词曲内容,主要是教导我们善待老人、善待社会。 城隍戏神是正定特有的音乐表现形式,不时出现在庙会当中。原汁原味的城隍戏神演绎形式多变,能够找到的“老谱” 中,记载了道诗、唱经、穗子等多种唱腔,而且它融合了单哈、 双哈、垛子、仙女音以及莲花调等多种唱法,演奏乐器包括笙、管、笛、拨、鼓以及木鱼等等,为人们了解古乐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城隍戏神的舞蹈演绎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扇上花、摩天舞、踩街等八种类型,加上其丰富的乐器演奏和词曲内容,为人们带去了一场视听盛宴。
(二)河北梆子。河北梆子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亦是正定庙会音乐演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受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河北梆子的演出剧目颇多,讲述的主要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人物事迹,如《春草秋花》《宝莲灯》《杜十娘》 等。在锣鼓喧天的音乐当中,人们通过活灵活现的人物演绎, 多彩的脸谱、戏服展示,字正腔圆的唱调,使观众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意蕴。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戏曲听众越来越少,演员水平和热情都有所下降,河北梆子的传承受到了严重阻碍。在这样的形势下,河北梆子在正定庙会上的出现,有利于河北梆子的推广,使人们持续地传唱下去。
(三)十番音乐。最初的十番音乐曲调悲凉,主要属于丧乐。在后期的十番音乐学习过程中,人们把原本的哀伤曲调转化成了欢快明亮的曲调,形成了十番音乐独特的曲风。 正定十番音乐的曲牌非常丰富,主要有《万年花》《一江风》 《到春来》《跑灯曲》等,它们大多采用加花变奏的手法进行演绎,具有很强的音乐丰满性、连贯性。自十番音乐形成与发展以来,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文化意蕴非常深厚。 十番音乐演奏中,用到的乐器包括二胡、京胡、横笛、海笛等, 常常会把二胡系在腰上,边走边拉。十番音乐是正定庙会音乐特有的表现形式,会根据传承人的习惯自由变奏,深受人们的喜爱。针对正定庙会音乐特色不明显的问题,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十番音乐,展现正定音乐文化的特色。
三、正定庙会音乐的文化意蕴
正定庙会音乐的形成与发展由来已久,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演化,它包含的文化意蕴愈加深厚。作者主要从文化信仰和文化功能两个方面,对正定庙会音乐的文化意蕴进行了分析。
(一)文化信仰。儒释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亦是中国传统哲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追求真善美境界。正定庙会音乐表达的主题是儒释道思想,其文化信仰是天地人三才观念、佛教的轮回转世以及道教的度化成仙。所谓的天地人三才观念,是指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体。 正定庙会的初衷是祭祀神灵,其传唱的音乐表达了对神灵的敬仰和虔诚,反映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美好愿望。除此之外, 部分正定庙会音乐来源于佛教和道教,轮回转世是佛教始终笃定的信条,主张灵魂不灭、因果报应;道教的度化成仙是指凡人在经过神人点拨之后,方可羽化成仙。正定庙会音乐传承了中国优秀精神文化,教导人们多多行善、不畏艰难、 坚持奋进。正定庙会音乐包含的文化信仰多样,不一而同地对听众产生了正面影响作用。
(二)文化功能。很多形式的正定庙会音乐活动都带有功利色彩,当然我们并不排除部分人群因喜爱艺术而从事庙会音乐演出活动。以正定城隍庙戏神为例,戏神表演一直作为正定庙会音乐的特色在上演,它不仅强身健体,还能愉悦人们的精神。庙会音乐的文化功能在于传承,它与烧香拜佛相似,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部分参加正定庙会音乐演出者都是虔诚的信仰者,他们赞美和敬仰神灵,期盼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积德纳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有所增长。 正定庙会音乐演出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变的演出形式,为人们带去了一场场视听盛宴,吸引了大批游客。正定庙会音乐除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还使参与者心情开朗,对促进正定地区经济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到正定庙会音乐的价值和功能,不断创新其表演形式,突出正定文化特色,适当加大此方面的投入,促进我国特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四、总结
总之,正定庙会音乐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和研究价值。 经过时间的沉淀,未来正定庙会音乐将更加丰富和兴盛,为人们带去更多的精神享受。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作者有关正定庙会音乐的调查、研究可能还不够全面,因此,希望其他学者给予正定庙会音乐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不断深度挖掘正定庙会音乐蕴含的特色文化,提出有效的庙会音乐发展建议,从而促使正定庙会音乐源远流长。
摘要:庙会的演化与发展起源于古代宗庙社郊制度,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集会活动,它集合了娱乐、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是传统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对音乐韵律寄托了深厚的情感,对音乐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因此,音乐作为庙会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庙会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正定庙会音乐为调查研究起点,从其发展概况、文化意蕴以及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对正定庙会音乐进行了研究,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庙会音乐的文化价值和功能,从而提高庙会音乐的文化渲染力,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正定初三语文模拟试卷】推荐阅读:
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月考试题09-25
正定导游词07-18
《习近平在正定》读书心得10-30
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体会09-29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207-01
上海初三语文模拟试卷09-17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分析10-16
河北省初三语文模拟试卷09-06
初三语文期末模拟试题05-25
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