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说屏》教学设计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说屏》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八年级《说屏》教学设计 篇1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以至于生活器物无不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在说明之中蕴含中国传统文化。

【设计思路】

1、《说“屏”》教材分析

①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兼有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的一种器物。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

②教材的处理:这是一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品文,从教学内容来看,不宜只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在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利用ppt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文本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可能有学生对“文化”这个词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对“屏”这种器物更是没有直观印象;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在品味语言能力上,由于本课引用诗词较多,难于理解,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且易于操作。

3、教法、学法: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对话,在自主学习中实践提高。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说“屏”》一文是这一单元最后一篇选读课文,学生已经有了知识储备,因此,教学中只需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即可。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2、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前瞻性预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就是课堂教学良好的开端。本课所设置的三个教学目标,层层递进,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目标设置也比较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屏”这种器具;学习有关说明文的知识。

【难点】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用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屏”的小工艺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由《口技》中关于“屏”的文句引出“屏”这种既具实用功能又具审美价值的器物。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先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本文的说明对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引入新课教学,拉近了学生的距离,是新课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多媒体展示“屏”的图片,请学生谈谈这些“屏”的色彩、造型、画面等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图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导课中适时地运用图片,不仅能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较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而且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激发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实现课堂的高效。本环节使用图片就是为了让学生对“屏”这种器具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有一个初步鉴赏,为下文学习有关“屏”的设置等方面的知识埋下伏笔。

三、导入课文:

看了这些画面,“屏”给人遐想,给人美感,我国使用“屏”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了,很可惜,留下来实物却很少,但屏在古代诗词歌赋中却留下了它优美的身影,屏总能牵动无数文人墨客的幽微情思,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赏析陈从周先生笔下那富有诗意的屏,听听作者是如何说“屏”的……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知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思考下面问题:

1、什么是“屏”?文中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学生合作交流,老师指导补充。

[设计意图]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有这样的定位: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基于此,设计以上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感受作者情感,实现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五、研读赏析: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怎样的作用?

2、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介绍“屏”?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完成两方面的任务,即“得意”与“得言”——文本写什么和怎么写的。上一个环节学生已经了解了文本的内容,本环节就说明方法、语言特点以及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语言来介绍“屏”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实现语文教学的“得言”任务。

六、拓展延伸。

本文引用了很多关于“屏”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情致,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屏”的古诗词?请说出来与同学一起来赏析。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赏析文中所引用的诗词,感受本文浓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积累有关“屏”的诗词,从本文走出,开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七、作业设计:

生活中有很多像“屏”一样的器具,它们融实用与审美为一体,包涵着我们的传统文化,请你选一件你喜欢的,写一篇小作文,介绍一下它的实用功能和文化内涵。

[设计意图]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基本任务。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用文艺性的语言写一种器物,意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的应用能力。

八、板书设计:

《说屏》教学设计 篇2

陈红梅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屏风。(多媒体显示)

师: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来说“屏”。

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多媒体显示)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二、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师: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生:“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多媒体展示)

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生:作者是从屏风的作用、分类和设置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有关屏的知识的。(多媒体显示)

◆屏风的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师: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哪一个字上?

生:“巧”

三、合作探究设置

问题情景一:

师:你认为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欣赏、喜爱等感情。

(多媒体显示)明确:赞赏之情

1、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达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

2、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

3、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了。

设置问题情景二:

师: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词,有什么作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多媒体显示)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的无限哀怨。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一出。杜丽娘因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出自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写女主人公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点出了“屏”这种古代器具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四、知识探究

(多媒体显示)

师: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有怎样的作用? 生:举例子、分类别、引用

师:讨论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生:逻辑顺序

师: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生:准确、科学 例:“„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五、小结

师:作者开篇引用《秋夕》诗句,表达自己幼时对屏风充满了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接着抓住屏风在功用和设置上“巧”的特点,以生动的语言,从屏风的作用、分类和屏的设置这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结尾再次引用古诗佳句,抒发了对屏风的美好期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六、拓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几幅图,然后用文字对它们作具体的介绍。(多媒体显示图画)

七、布置作业:

说屏教学反思 篇3

王生标

《说“屏”》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为了培养同学们自主辨别说明方法的能力,在了解了本文的说明顺序和结构特点后,让同学们自主分析本文中的说明方法,发现了许多问题。

1.本文中的引用和分类别比较容易辨别,同学们很容易确认,不存在什么疑难。

2.作诠释是一个难点。由于对作诠释和下定义区别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界定,不仅仅是同学,我自己辨别起来也很吃力,甚至教参和网络资料说法也大相径庭。特别是“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和“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大小由人了”这两句,分歧很大。

3.举例子和作比较有一部分同学出错,难度一般。

本课的教学,感触颇多,以往一些一语带过的知识点,竟然发现潜藏着如此大的问题,看来小处真不可随便。

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但是这一环节我处理的不好,课堂设计不流畅,没有深入到课文中去,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上课的开始,由于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提供了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有比较好的辅助作用。但是选取的画面不够清晰和代表性。

尽管提前预习,尽管词汇不多,但是检查预习的时候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以后要加大对预习的检查力度。学生的快速阅读是有了,但是没有抓住稳重的重要信息,比如重点的词汇,重点的语句。这方面的训练要不断加强,不段实践。语文课不是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以后才能学以致用,才能达到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上阅读的时间也不够,语文课应该是书声朗朗的课堂,只有多读,学生才能品味其中的含义。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但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屏风这种古老艺术的魅力。以后要加强语文课堂的艺术性,最起码要优点语文味。

最新《15 说屏教案设计》 篇4

实习老师:郭洁(269班)一【教学背景】

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生。八年级的学生接触并积累了一些说明文的知识,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学习本篇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如何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与经验走进文本,如何更好地把握课文中“屏”这一事物的特征,以及对这篇小品文浓浓的的富于诗意的语言和作者情感的体悟,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教授课时:一课时 二【教材背景】

《说“屏”》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陈从周先生以通俗流畅又不乏生动富于诗意的语言将“屏”娓娓道来。这是陈从周先生为现代中国的建筑师、家具师们所写,期望他们‘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于“屏”的浓浓情思,围绕“我们的古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在一个‘巧’字上”展开,这也是全文的线索,作者由此展开,写屏的功能、种类等及如何布置屏等,同时把古今的屏作了对比。教授本文,应引导学生了解屏的功能与美感,感受文章富有诗意的语言,同时增进自己对中华文化的感知与热爱。三【作者简介】

陈从周,浙江杭州人,中国闻名的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同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童年时期即喜欢养花种草、叠山理水和观察工匠造房起屋,并喜爱绘画,喜背古诗。

附:1956年,代表作《苏州园林》问世,这是第一部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在这本书中陈从周提出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论断,抓住了苏州园林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文人园林的诗情画意,还总结归纳了中国园林造园手法,诸如借景、邻虚、屏障、对景等。陈从周还主持上海豫园东部的复原设计(1987年),宁波天一阁东园竣工(1988年)。同时他还认为,中国园林的立意构思大多出于诗文、额联,点缀和题咏园林景色,即园实文,文实园。四【教学目标】

1.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进一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把握文章是如何围绕“功能与美感”而展开的。

3.体会作者对于屏的深厚感情,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以及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教学流程】 1.导入(开门见山):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第十五课《说“屏”》。说到“屏”,我想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屏吗?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注意见到过或者注意观察过屏吗?有没有同学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呢?(请1~2位同学起来回答)

总结:在今天,屏似乎要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而在古代,屏是很常用的,随处可见。今天呢,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寻找屏、认识屏、了解屏。那么,大家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屏”,请大家看屏幕。【出示PPT】:这是屏最本初的含义,请大家齐读——①屏,大门外或大门内对着大门起装饰作用的墙。

这一些名人故居中比较常见,现在在北方农村也是比较常见的,这种屏现在的样子就是在这面方方的墙上贴瓷砖,拼出各种有美好意蕴的图案之类,过年的时候会在正中间贴个大红的“福”字。

【出示PPT】由“墙”这个含义演变成“屏风”,大家再读——②屏,屏风。室内外用来隔断视线或者挡风的用具。

文中第三段便描写道“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便是主要用来遮挡视线、避免一眼望穿的作用的。

【出示PPT】屏风的词义又有所发展——③像屏风一样的东西,比如孔雀开屏,我们放映PPT做使用的大屏幕,等等。

【出示PPT】挡住的含义蕴含在“屏”字里——④遮挡,像屏风一样起着遮蔽作用的东西。山川就是很好的绿色屏障。遮挡了赤裸裸的山体本身,同时也使山成为很好的遮蔽场所。

看来屏的含义可真是丰富啊!

2.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积累一下这些字词。同学们可以在书本上标记出来,先分好段落吧。

纳 凉 帷 幕 缓 冲 韶 光 造 型 伧 俗 休 憩

还有要注意本文的三个多音字: 屏(píng)屏风 屏(bǐng)屏住呼吸

伧(cāng)古代讥人粗俗,鄙贱:~俗,~荒。~夫。伧(chen)寒伧(寒碜)忒(tuī)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忒(teī)忒(tè)还有词语释义,希望大家了解: 微妙:深奥玄妙,很难捉摸 擅长:在某方面有专长

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

韶光:美好的春光,喻指美好的青春华年 造型:塑造人或物体的形象 得体:恰当,恰如其分 休憩:休息

3.作为一篇说明文,重点即在说明、介绍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现在咱们大家来一起走进课文,看作者是如何展开行文,向我们介绍“屏”的。

现在咱们来读课文,老师先读第一段,同学们读2~5段,读的时候大家要认真读,思考每段大概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给大家介绍他所喜爱的屏nàliánɡwéimùhuǎnchōnɡ

sháoɡuānɡ

zào

xínɡ

cānɡ

xiū

qì的,希望大家能边读边标记,争取在文中找到答案。

好,老师来读第一段。同学们读2~5段。【问题】

①作者是从哪个角度开始向我们介绍屏的?开头的方式是什么?或者说,作者准备给我们介绍屏时是从哪里说起的?有没有同学看出来了,起来告诉大家你的答案?

(我来提示一下,之前我带大家学过《苏州园林》,刚开始时作者写道“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作者总是喜欢从自己的感受、经历写起,本文介绍屏,作者也是充满感情地从自己的感受写起的。

②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开头呢?比如如果作者一开头就开始介绍什么是屏、屏的特征、功能之类的,你觉得怎样?(请同学们自由讨论,给出答案)

作者从自己的经历写起,包括说明自己小时候的熏陶喜爱以及长大后对屏的研究,这样由内而外地就体现出了作者对于屏的一种由衷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读者在感受作者的情感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靠近了作者,感觉作者非常地亲切,似是要娓娓道来,文章也因此有了一定的亲和力。作者从自己的经历谈起,说出自己从小就喜爱屏,长大了一直研究屏,也就使读者相信了作者,也就相信了作者在后面所讲的对于屏的一些观点,文章变得非常有说服力。

作者的经历对于屏的研究很有帮助,比如据说末代皇帝溥仪,从小生活在皇宫里,对于一些古玩藏品耳濡目染,故而能轻易辨别伪造的古董。

大家要是写说明文,比如介绍一个景区,那么你肯定是去过而且比较熟悉的,介绍一种美食,你必然是品尝过而且非常喜爱的,就是这个道理。

(期间说到,“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则是作者对于屏的由衷的喜爱)

作者简介: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作者。作者陈从周是浙江杭州人,江南多才子,陈从周也不例外,出生于民国初期,他自小对于养花种草、叠山理水和观察工匠造房起屋特别感兴趣,同时喜爱绘画,喜背古诗。

这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何会在本文的一开始就引用唐人的诗句来展开对于屏的介绍了。

陈从周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同学们,由此我们也认识到,一个人的兴趣,如果好好发展,也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同学们要争取发现并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呀~到时候我们班就可以出许多大家了~~ ④这样看来,作者其实是在第一段引出了要介绍的对象——屏,之后便展开来从各个方面来介绍屏了,按照之前我们学习说明文的一种惯性的思路,第一段一般是全文的总的概说,那么同学们再来回顾一下第一段,有没有发现作者是围绕第一段中的那句话来展开行文的呢?或者说那句话可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呢?

——“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⑤那么,我么的先人是如何做到“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呢?屏的功能

pǔ是什么?美感又是什么呢?

——同学回答 【老师归纳】:

第二段:讲了屏的功能

(a.分隔 b.挡风 c.“流动空间” 屏的美感

d.艺术点缀)

谈及美感,艺术点缀只是一种概括的说法,文章开头说到“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同学们,大家来好好思考一下在作者的心中,屏究竟具有怎样的美感的?

——是一种诗意的美。对于诗文的引用平添了许多文化气息,增加了屏的文化意蕴。

a.“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是杜牧《秋夕》中的句子, 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 冷”、“ 轻”、“ 小”等字, 体会诗歌中幽婉凄清的意境。

提问: 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会引用这样的一句诗歌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 教师予以明确: 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 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

其实,除了开头,本文还多处写到有关屏的诗文,进一步涉及到了屏的诗意美——大家找出来,一块儿揣摩。

b.“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 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 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 韶光”指美丽的春光, 也暗指自己的青春。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 语言不会太枯燥,而且生动有趣。

c.“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 填的是“ 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 顿悟一生得失。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予以明确: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 点出“ 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正如文中所讲,屏可以起到一种文化休憩的作用。表达了作者企盼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第三段:前一部分承接第二段,讲屏的功能——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通过“锦屏人”具体解释屏缓冲视线的作用,同时引出屏还有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所以第三段是一个过渡段落。

第四段:前部分承接第三段,讲了屏的另一种分类——大小不同的分类。后面讲近来屏的不如意,并讲了屏设置的原则。

⑥说明文的语言还讲究严谨、严密,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功能与美感的结合,其实是在“我们的先人”这个范围里讨论的,同学们怎么能从刚刚我们分析过的这两段里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呢?

“小时候”、“旧社会”、“古代”、“古时”、“从前”„„“过去” 可是第三段末尾部分貌似不是讨论的功能与美感的结合吧?是吗?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先人在制作安放屏时,做到分别雅俗并根据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来制屏和置屏,从而体现出制作和放置屏的“巧”,也即同样在雅俗与经济文化的不同层次上,做到功能与美感的结合。

⑦之前都讲的是从前,接下来的第四段是讲的什么时候呢?——“近来”。我们的线索是“功能与美感的结合”,请一位同学起来朗读课文,同学们要细细地看“近来”这个时候屏时怎么展示它的功能与美感的结合的?

结合吗?——不结合

为什么不结合呢?——“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制作得就不好)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每种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的门板来用的缘故。(没能结合起来)”

【板书】先前:相结合 诗意美

进来:没结合 少诗意

【请大家看古今对比的屏,看过后请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感想】 „„ 总结:观赏现在的屏,同学们觉得美不美呢?大家有没有与作者同样的感觉呢?——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其实是因为——没有做到功能与美感的很好的结合。

为此,作者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呢?

——“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⑧通过这样的古今对比,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样的感概吗?

——希望现在能把屏的功能与美感好好相结合,发挥好屏的诗意美,更好地传承这样一种文化。

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说的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作者不仅希望的是传承,更希望一种超越,这是更大的期望,看得出作者对于屏的浓浓的情谊,对于中华文化的浓浓的情谊。)

六【课堂拓展】:做个细心的人,发现自己身边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请同学回答——

老师总结:剪纸、瓷器、中国结、折扇、湘绣、木雕„„ 鼓励同学们多多发现,更有兴趣的可以研究研究。七【总结】 最后,大家再来一起回顾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分析这篇文章的线索是——围绕屏的“功能与美感相结合”这一特征,对比了过去与现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对现在的期望,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创新和超越。

说屏说课稿 篇5

说课程序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说“屏”》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对于屏风,作者不是从专业者的角度,而是从欣赏者的角度,而是从欣赏着的角度,介绍了屏风的私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方面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期望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不能只把它当说明文来教,教学中应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优美的特点,根据本科教材特点,根据本科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提高说明阅读能力。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4.学习引用说明法,感受语言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教学重点:

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2.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词的含义。

二、说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如有疑难,教师作一些必要的点拔,采用自读,点拔相结合,小组合组探究,对于屏,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增加直观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第一环节说导语设计:我们学习《故宫博物院》时,许多同学都被金銮殿上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雕龙宝座所深深吸引,有些细心的同学还注意到了宝座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它点缀着整个金銮殿,更增加了宝座的庄重肃穆,大家再回忆一下,我们回忆学过的课文中提到的“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

屏视之”)我觉得这样的复习导入,不只是温故而知新,而是利用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更快的进入文本。

第二环节: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屏风图片,并猜想它们的用途,辅以简单的介绍,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尽情发挥,以便训练学生搜集资料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接着老师展示一组屏风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辩字着环节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目的是扫清阅读障碍,重任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检查预习

忒()

休憩()

韶光()

纳()凉

伧俗()

销()魂

2、速读课文,把握文章这一环节是训练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也是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筛选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两个思考问题: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再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并说说其作用。2概括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给同学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1.作者介绍了“屏”的那些知识?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谈体会。

本环节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派代表表表述本组观点,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介绍屏的分类时展示不同种类屏的图片,让学生再次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四)品味导语言赏析阅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本环节主要探究文中古诗词的含义,感受浓浓的诗意,(重点指导句子通过多媒体展示)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品味语言在探讨语言之后,总结本文的说明方法。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结束语的设计:本文作者用生动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作用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情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其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能重新大方异彩。

2.拓展延伸课外搜集,写“屏”的古诗词及“屏”的图片,“语文教课程资源师应高度重视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教堂内外的交流。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板书设计

说“屏”

陈从周 

作用

↖ 

分类

说屏教案1 篇6

八年级语文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15、说“屏”

课型:新 授 主备:梅丽

审核:

集体备课人员:柳之龙 巨世雷 潘怀辉 毛克凤 使用时间:第9周 使用人: 班级: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词语,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4、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继往开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更美好。学习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及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伧()俗 休憩()韶光()书斋()....擅()长 徒劳()相称()忒()....

2、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浙江杭州人,专家。

《牡丹亭》的作者是

,朝 家。中国古代还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品,请你写出两部并说出其作者。

3、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二、探究活动:

(一)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请用自己的话说明。

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凤阳县城北中学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2、找出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二)精读细品·合作交流

1、细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2、请找出课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名句,理解这些诗句及其作用。

3、读了本文,你能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向未见过屏风的人介绍什么是屏风吗?

三、学习体会: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你认为老师上课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

3、预习中的疑难解决了吗?

四、应用与拓展:

(一)搜集咏屏的佳句。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结

中国结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周易注》载:“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夏土地,“结”就被先 2 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凤阳县城北中学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和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

作为一种装饰艺术,结始于唐宋时代。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赋予它十分丰富的内涵。比如方胜结、如意结、双鱼结、龙凤结等等。“交丝结龙凤,错彩织云霞。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在明清诗人的诗句中,结艺已经到了“织云霞”的地步,足见结在当时流行的盛况。

“结”,是一个表示团结、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因而蕴涵着丰富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富、安、康„„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一直流传至今,现在有上千个品种,其中有编号、有花形的设计有三百多种。

中国结不仅造型美、色彩美,而且具有形意象征的极大魅力:以结表情,以结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不同的形意有不同的名称,表达着不同的美好祝福:平安结——一生如意,岁岁平安;祥云结——吉祥如意,祈保平安;吉祥结——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如意结——万事称心,事事如意;蝴蝶结——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同心结——恩爱情深,永结同心;福字结——福气满堂,福星高照„„

中国结,讲究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可接。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一根数尺长的彩绳通过绾、结、穿、缠、绕、编、抽等多种手法,按照一定的章法循环复叠,连绵不断的编制而成,它既显示了东方文化的巧妙神韵,又昭示出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与结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吉祥装饰物品。中国结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已发展出多个产品,其中主要有两大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每个系列又包括多个品种,如吉祥挂饰有:大型壁挂、室内挂件、汽车挂件等;编结服饰有:戒指、耳坠、手链、项链、腰带、古典盘扣等.中国结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中华民族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未来的希望,对爱的渴求以及对亲人的祝福等美好的情感,全部融于结饰之中。

1、中国结这种民间技艺一直流传至今的原因是什么?

答: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凤阳县城北中学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A.中国结在唐宋时期才开始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品,到明清时候人们开始用吉祥的语言为它命名。

B.中国结因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所以既显示了东方文化的神韵,又昭示了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

C.中国结起源于华夏先民的结绳记事,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备受人们的尊重。

D.把不同的结饰结合在一起,或者跟其他吉祥图案搭配组合使中国结形成了两大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

3、找出短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4、在文中找出几个能体现本文说明语言准确的词语。

5、根据文章的介绍和你的了解,请你在下面的空白处画一个“中国结”的简图(简笔画或示意图均可)。

6、我们学过的《口技》一文中,“口技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屏风”来使表演更有吸引力。请就此写一段文字,说明屏风在舞台表演中放置的作用。(200字左右)

教学后记:

初二语文《说屏》说课稿 篇7

1、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内容: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2)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

2、《说“屏“》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掌握常用说明方法的运用。由于学生还是初中生,阅读鉴赏能力还比较欠缺,为此我把理解本文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探究――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课堂上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讨课文的重点段落,参与说话,让学生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师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由于上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口技》中提到过屏这种家具,因此由《口技》导入。

2、观赏几幅屏风的精彩图片感受屏文化的内涵。(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几幅不同色彩、风格的屏风图片,并让学生谈谈这些图片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从而初步感知屏文化。)

(二) 明确目标、检查预习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堂课学习任务。

1、阅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2、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3、激发大家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自已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问题。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设计意图 通过对旧课文的复习引入新课,既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又为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由精彩的屏风工艺品画面导入,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切实的感受。用几句话说明,又检查了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掌握情况。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

明确学习任务,同时也检验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

限时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并说明其作用。

(2)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

(四)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出示问题组,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1、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文章语言上有何特点?

(五)品味赏析 拓展延伸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那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六)布置作业,经验存储

1、美读课文三遍。

八年级《说屏》教学设计 篇8

内容

况 (包括知识与能力、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等)

通过初一一学年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所任教两个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存在的问题是相似的,这些问题也不容乐观:目前两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我们这样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析 (包括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重点、难点、三维目标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在这正式启动之际,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1.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字)、《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大道之行也》(107字)、杜甫诗三首(200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总计为1082字。

2.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何况是初中学生。再说,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认真读几遍至少也能读懂大半,这就是探究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一拿到新的课本就要大致翻阅一番这个事实还可以看出他们本来就存在着探究的愿望。因此,问题仅在于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收到最大的成效。

标 (包括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情感审美、学业成绩等)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提高

学科

教学

质量

措施 (包括课堂教学、课余辅导、培优转差等方面)

1.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2.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3.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4.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5.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6.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7.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8.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周次 主要教学内容 备注

1)9.1~9.7. 21、《桃花源记》(3)

22、《短文两篇》(3)

2)9.8~9.14 23、《核舟记》(3)

24、《大道之行也》(2)

25、《杜甫诗三首》(1)

3)9.15~9.21 25、《杜甫诗三首》(1)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3)

1、《新闻两则》(2)

4)9.22~9.28 2、《芦花荡》(3)

3、《蜡烛》(3)

5)9.29~10.5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4)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2)

6)10.6~10.12 5、《亲爱的爸爸妈妈》(2)

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4)

7)10.13~10.19 6、《阿长与〈山海经〉》(3)

7、《背影》(3)

8)10.20~10.26 8、《台阶》(3)

9、《老王》(3)

9)10.27~11.2 10、《信客》(3)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3)

10)11.3~11.9 课外古诗词背诵(4)

名著导读(2)

11)11.10~11.16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12)11.17~11.23 11、《中国石拱桥》(3)

12、《桥之美》(2)

13、《苏州园林》(1)

13)11.24~11.30 13、《苏州园林》(2)

14、《故宫博物院》(2)

15、《说“屏”》(2)

14)12..1~12.7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3)

16、《大自然的语言》(3)

15)12.8~12.14 17、《奇妙的克隆》(2)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19、《生物入侵者》(2)

16)12.15~12.21 20、《落日的幻觉》(2)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3)

26、《三峡》(1)

17)12.22~12.28 26、《三峡》(2)

27、《短文两篇》(3)

28、《观潮》(1)

18)12.29~1.4 28、《观潮》(2)

29、《湖心亭看雪》(2)

30、々1.5~1.11 30、《诗四首》(2)

期末复习(4)

20)1.12~1.18 期末考试

八年级《说屏》教学设计 篇9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所选课文,除最后一课是五首诗词,其余四篇均为古代游记。学生已掌握了一些阅读游记类文章的一般方法,但面对古代游记,在文言知识的掌握、作者思想的体会、表现手法的赏析等方面,会有一定困难。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收集背景资料,初步建构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意识。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古代歌咏自然山水寄寓人生体悟的优美篇章。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感受其语言美;通过想象欣赏其文意美,从而欣赏祖国美丽山河;通过阅读比较了解古代游记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通过读写拓展提高文言阅读的兴趣和意识,并在“知人论世”的阅读法指导下,广泛收集背景资料,体会作者透过文字传达出来的思想内涵。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培养语感,欣赏文言文的节奏韵律。

2.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工具书读懂并掌握课文的内容。

3.在比较拓展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进而把握作品的人文内涵。

4.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四、课时分配

建议《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小石潭记》《游恒山记》《满井游记》各2课时,《诗词五首》3课时。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他借被遗弃于荒远之地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情感。教学时可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抒情”的游记风格,并教以“知人论世”的赏析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观察、细致描摹的手法。

2.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

3.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自然之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记诵积累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自然鬼斧神工,游人悲喜不同,因而山水也有了个性,有了思想。第一单元我们从游记中领略了祖国壮丽山河,读出了现代人的心境,今天让我们从古代游记中看看古人的心境、情思。

2.整体把握

(1)从游记的一般写作手法——“移步换景”切入。

步骤1:复习游记组织景物画面的一般手法——“移步换景”。

步骤2:结合练习一,说说课文描绘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描绘自己所发现的画面。

步骤3:本文按游览观察的顺序写景,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2)从写景的“多角度”手法切入(练习二)(画面赏析)。

步骤1:与学生一起探讨画面赏析的一些主要角度。如:感官角度组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相映;色彩搭配;意象组合;情景交融。

步骤2:小组合作,任选角度任选画面,进行画面赏析。

(3)从朗诵角度切入。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朗诵的语音、语调、语速乃至情感、表情等。然后学生个别朗诵,集体点评,在点评中探讨画面内容及作者寄寓在语句中的情感,从而把握文本的内容与思想情感。

3.重难点突破

(1)从品味语言的矛盾突破

步骤1:找出文中可以表现作者心情的词句。(“心乐之”——“悄怆幽邃”)

步骤2:指出两词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从矛盾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此处需介绍背景,教以“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2)从比较中突破

比较1:你游小石潭会有什么感受?柳宗元游小石潭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不同?

比较2:若当时柳宗元是一位刚得到重任的官员,他眼中的景物会如何?

(3)从读写结合中突破

①对对联

上联:桃花源宁静和平;下联:

(根据课文内容书写,旨在把握景物特点。)

②一句话点评文章(角度:语言、构思、情感、内容、手法)。

③根据课文内容为小石潭写一则广告语。

四、拓展练习

1.观察周围某一处景物,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感受。

2.根据《小石潭记》中的句子,想象并描绘画面。

3.选读《永州八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仅84个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教法上可以吟诵为主,借助对作者生平的了解,通过对画面的品味体会作者情感,并进一步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课文,读出韵味,增强文言语感。

2.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体会叙事写景中蕴涵的情思:发现生活中的美;在逆境中学会豁达乐观;善于发现自我、肯定自我。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属“唐宋八大家”。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种心境。本文就是如此,阅读时要细细体味。

2.整体把握

(1)从去标点诵读切入。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将文言文还原为它的无标点原生态,激发学生的兴趣。断句,除语感外,尚需调动所有文言知识,还需了解文本的大致意思。

(2)从背诵积累切入。

要求学生当堂背诵。文本仅84个字,且写作思路比较清晰。学生在背诵时必然会思考背诵思路、想象文本画面,从而把握文本的大意。

(3)用标题补充标题疑问切入。

让学生根据标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有所发现。如:和谁一起游玩?为何夜里游玩?看到了什么景物?心情如何?

3.重难点突破

(1)从品味关键词“闲人”突破

“闲人”应该是指什么样的人?课文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2)从文本空白的补充想象突破

①文言文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再加上古人创作讲究留白艺术,因而文本留有较大的想象空间。试思考:文中有何处表达含蓄,可让我们想象创造?

可能出现的留白问题如——

A.为何见十二日的冬月也欣然?如何欣然?

B.一代文豪为何“无与为乐者”?

C.苏轼为何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的原因是什么?

D.苏轼与张怀民会谈些什么,因何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感叹?

②小组合作,试选择其中一处空白加以想象创作。要求:语言凝练,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说出想象的根据。

③交流对空白的想象创作,谈谈自己创作的理由。

(3)从问题探讨突破

①在想象环节的对话中,师生已经对课文的内涵进行了初步的体悟。在此基础上,完成探究——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看到了一个的苏轼。

参考:善于发现生活美;在逆境中豁达开朗;带着忧愁;乐观向上;能不断发现自我……

②再读课文,写一句阅读小结(启示或收获):“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参考: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逆境是埋葬弱者的地狱,也是造就强者的天堂。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自己,重要的是自己要肯定自己、发现自己。

四、拓展练习

1.课外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2.课外拓展推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

《游恒山记》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游恒山记》是地理学家的踏勘记录,也是文学家的游记。课文一步一景,移步换形,各种景物以及地名、距离都记录得极为准确、细致,表现了古代学者的实践精神。教学时主要采用读写结合、与同类文章比较、语言品味赏析等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词语意思,在反复朗读中把握课文的内容。

2.通过读和说,借助对语言的品味,引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

3.通过比较研读,体会课文“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色。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文学史上,有几部比较特殊的著作。《史记》既是一部史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徐霞客游记》则既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也是一部文学珍品,被清人推崇为“当为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2.整体把握

(1)从语文实践活动设计切入

活动:现在要举行一次“跟着徐霞客游恒山”活动,请你担任导游,用简洁的文字向你的游客介绍旅游的大致路线、沿途的景点及景物概况。

(2)从赏析语句切入。

反复朗读,读出课文描绘的情景。然后用规定的句式说说自己的发现。句式如:“___________”句的描绘,让我看到了“___________”的画面,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

3.重难点突破

(1)从比较中突破

将《游恒山记》与《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相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

(2)从关键语句品味中突破

第二节中如“余时欲跻危崖……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一类记叙性的语句能否删去?(或:根据这些句子想象徐霞客登山的动作、神态等,写一段描绘性文字。)

(3)在实践写作中突破

老师课前收集一些《游恒山记》中涉及的景点图片或多媒体音像资料。在教学前,要求学生观察并描绘,写作后再与课文相应部分进行比较,从而领略课文的语言特色和写景特点。

四、拓展练习

1.选择课文涉及的某个景点,寻找相关的图片、传说、诗文等资料,再配以自己的描写,组织一个“恒山景点图文展”。

2.根据文中句子想象徐霞客登山的动作、神态等,写一段描绘性文字。

3.选读《徐霞客游记》的部分作品。(可选择与自己所在地区有关的篇章,突出乡土性。)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写景抒情小品。描绘了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官场而寄情自然的情怀。篇幅短,文辞清丽自然,教法应以诵读、赏析、品味、比较为主。

二、教学目标

1.品味课文清新自然的语言,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游览时的欢愉心情。

2.学习细致观察生活,准确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语文活动:诗句知多少——让学生说说以“春”为题材的古诗文。而后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同一事物不同景观、同一题材不同写法的特点。

2.整体探究

(1)从画面赏析切入

与其他写春的诗文比较,本课呈现的春有什么特色?

(2)从语言品味切入

①白描的笔法;

②拟人的写法;

③比喻的妙用。

3.重难点突破

(1)从关键句突破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是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这句话看似作者不经意之谈,实则大有深意。袁宏道25岁中进士,不为官,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纵情山水,可见他追求自由的天性。他的游记散文,也充满了疏放不羁的精神,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对官场的厌倦,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他是一个漫步郊原的孤独者,“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在与自然风物的对话中,感受自由的可贵。

(2)从比较中突破

袁宏道的山水游记注重对大自然的客观描写,揭示出人们游山玩水的愉悦心情,这与唐宋时代的游记重寄托重理念的写法完全不同。可将本文与本单元前几篇课文进行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四、拓展练习

1.袁宏道的游记散文现存90多篇,成就很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选本作扩展阅读。

2.组织一次春游,仿照本文的风格写一篇游记,要求语言简练,写出独特的感受。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文所选的五首诗词,语言或洗练或优美,意境或雄浑或平和,情感深沉,哲思深邃。教学时可以采用诵读、研读、译读、评读等方式。

二、教学目标

1.反复阅读,背诵诗词。培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鉴赏分析,理解意境。体悟诗词的表现手法。

3.研读体悟,领会作者的意志和情趣。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文言诗词,在古代文学长廊中,是一颗璀璨明珠,光彩夺目;优秀诗人,胸襟豁达,深受我们喜爱,如杜甫、孟浩然、陆游、范仲淹、苏轼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们的诗词。

2.整体探究

(1)从朗读背诵切入

①朗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初读诗词的感受,设计朗读的节奏、停顿、语速、语调、情感等。由朗读的学生自诉理由,师生共同探究。与录音磁带比较。

②背诵:引导学生从把握诗歌的内容、情感脉络入手背诵诗词。

(2)从诗歌体例切入

①从“田园诗”的称呼切入。(如《过故人庄》《游山西村》,问:这首诗能算田园诗吗?说说理由。)

②从“律诗”的角度切入。(律诗的一般结构:起、承、转、合。可以这样问:如何起?以什么承接?由什么转到什么?如何合?)

③从“词”的格式切入。

(3)从翻译切入

3.重难点突破

(1)从语境型填空突破

①可以找一些有关这些诗词名句的情境型填空题帮助学生理解。

②可以要求学生选择诗词中重要的句子自己设计情境型题目。

(2)从想象型翻译入手

即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诗人说。如:“开轩面场圃”——他们在打开窗户说话的时候,打谷场上堆着金色的谷子,大公鸡在喔喔地叫,鸭子也在嘎嘎地叫,还有花香从窗户飘进来……这就要有丰富的想像。

(3)从诗歌赏析评论突破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比较评论诗词,或者谈谈自己学后的感受。

四、拓展练习

1.比较《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这两首田园诗的异同。

2.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八年级《说屏》教学设计 篇10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篇一

紧张忙碌的一学年即将过去,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积极参加学校和级部组织的各种会议和学习培训,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学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领会会议精神。新形势下,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养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本人不但注重学校安排的各种学习,还注意从新闻联播中汲取政治营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政治上过硬的人民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1.了解学生。对于所教班级的学生,了解他们知识技能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以及个性特点,在平时的学习中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等,以便于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构建和谐课堂,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必做,演示实验力求生动有趣、可见性强,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物品进行简单易行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精选习题,课后作业少而精,绝不占用学生的额外时间增加学生的负担,在中考中,所教班级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4.课后辅导。初中学生普遍贪玩、怕吃苦,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又缺乏自控能力,常不能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缺少及时订正、消化吸收的习惯,个别学生有畏难情绪,导致成绩一直滞后,针对这种现状,平时多鼓励、督促、交流,分层作业要求,让后进生和优秀生都学有所成。

3.教研方面。积极参加每次的县、市以及学校、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之余,本人还积极参加教学技能竞赛,在县、市物理教师实验技能大赛中均获得一等奖,在江苏省实验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三、工作考勤方面:

本人热爱本职工作,服从大局,从不迟到、早退以及中途外出,从不因私事耽误工作。在工作中,对待同事热情、真诚,力所能及地帮助同事解决一些电脑方面的技术问题。

当然,人无完人,在工作中本人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在今后,本人将不断努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努力。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篇二

本学期我承担八年级的物理课教学工作一个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了,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一个学期以来,我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工作中关心自己任教的班级,爱护自己所教的学生。服从领导,团结同志。每天早来晚走。主动承担教研组内的服务性工作。身受学校领导、同志的好评和同学们的欢迎。

二、学习与技能训练方面

一个学期我积极进行政治、业务理论的学习。系统学习了党的x大会议精神和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系统学习了《走进新课程》《创新教育培训》等素质教育理论。提高了自己的政治、业务理论素质。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

三、教学方面

1、做到了精心备课。

一个学期以来,我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认真与组内同志一起研究制定学期工作计划。研究新课程标准,研读新教材。与组内同志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一起落实每一个单元、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确定科学的能够创设教学情境、便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做到了集众家教学之长处,克己之短处。非常明显的提高了自己的备课质量。

2、做到了认真上课

上好课是干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本学期我非常重视上课这项工作。每节课都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等候上课。以自己的行为扼制了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同时,也满足了学校的“上满40分钟课”的要求。课堂上我面向全体学生。尽努力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发展。给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做到课开始,趣以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尤存。课堂上我注重培养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长。尽努力让每一名学生的天资通过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上得到利用。同时,让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组织合作学习中得以培养和锻炼。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一部分学生真正充当了课堂上小先生的作用。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各方面水平在合作学习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积极参加物理科研工作

本学期我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地区的说课比赛,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并且取的了较好的成绩。对于我个人的业务水平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一个学期的工作做了许多,回顾起来确实有许多工作值得我去回味。有成功让我高兴的地方,也有失败让我痛心的地方。成功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发扬光大。失败的地方就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补充完善。以上,是我一个学期工作的总结。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篇三

本学期,我以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现工作总结如下:

1、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教育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2、认真抓好教学常规,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进行“研究型备课”。以教材、学生、教法、教具作为研究对象,查阅资料,加强对知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准确的掌握知识,而且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的组织教材,形成个人的体验和认识。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的思维都能活跃起来,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去思考问题、钻研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作业的布置上,不只局限于重复性问题。而是注重课外小试验、小制作、资料的查阅和搜集等。布置的作业及时的检查,并做出客观、积极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乐趣。

3、认真搞好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精心分析、讨论,探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通过听评课活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教法的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我们采取了“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策略。对于尖子生的培养,采取“带研究生”的方式。课堂上,对于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多让尖子生回答。课下,精选一些竞赛题进行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善于钻研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后进生,采取了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并利用同学之间的互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5、进一步加强教课研工作。我们组的研究课题是“实践探究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新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我们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了创新的欲望,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6、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把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中,我积极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诸如兴趣教学法、交互探求法、情感交流法等。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我深知学生组织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巧妙组织学生活动,体现学生“五自”显得更为重要。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期,在我组全体教师在发展性评价的课题中获奖。所教九1、5、6班的物理课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下一步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给学生创设质疑、调查、动手实验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课内外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篇四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是我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物理教学更具特色,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我任教初二年级的1至4班的物理课程。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做好课堂教学“四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认真“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使学生对物理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究科学水平。另外,课后根据得失及时”认真"的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

在课堂教学,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努力的寻找器材完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力求让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较大的作用。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一学期以来,我到七中听取了几节区级优质课评选、到青岛即墨28中学习,在网络上也结实了几位博友同行,尤其是潘老师的教学随笔,让我受益匪浅。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物理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平时有机会我积极参与学校的听课、讲课活动,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顺利完成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1、对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虽然认真学习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物理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物理教学的特色点,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进一步!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篇五

本学年的物理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一年来,我担任八年级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本人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学成绩为中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回顾这一年,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现将本学年的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言行要为人师表,业务要求精。因此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当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首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然后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学习活动,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作好了准备。

二、务实创新,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就是新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其关键就是上好课,能把知识点落实到位。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路、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自己能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

2、课堂上,能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的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课后,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

4、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取他人之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星期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物理到喜欢,由差到好。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老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老师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

四,转变教学观念,教书育人并举

放弃老观念和老思想,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民主、平等、轻松中学习。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上一篇: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考课题下一篇:报警的意思, 报警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