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通用8篇)
(第一批)目录
1、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矸石电厂低真空供热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选煤厂高效低能耗脱水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4、汽轮机通流部分现代化改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5、汽轮机汽封改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6、燃煤锅炉气化微油点火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7、燃煤锅炉等离子煤粉点火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8、凝汽器螺旋纽带除垢装置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9、干式TRT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干熄焦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钢铁行业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转炉煤气高效回收利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蓄热式燃烧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4、低热值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炼焦煤调湿风选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6、能源管理中心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7、大型铝电解系列不停电(全电流)技术及成套装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18、大型高效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错误!未定义书签。
19、冶炼烟气余热回收—余热发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0、氧气底吹熔炼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矿热炉节能技术之一:低压动态无功补偿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矿热炉节能技术之二:组合式电极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玻璃熔窑余热发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全氧燃烧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5、辊压机粉磨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26、立式磨装备及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7、富氧燃烧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8、油田机械用放空天然气回收液化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29、裂解炉空气预热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30、新型变换气制碱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氨合成回路分子筛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大中型硫酸生产装置低温位热能回收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密闭环保节能型电石生产装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合成氨节能改造综合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燃煤催化燃烧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6、塑料动态成型加工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7、高浓度糖醇废水沼气发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8、高效节能玻璃窑炉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9、锅炉烟道气饱充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40、管束干燥机废汽回收综合利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棉纺织企业智能空调系统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染整企业节能集热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3、高温高压气流染色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变频器调速节能技术之一:变频调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变频调速节能技术之二:矿山提升机变频调速节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锅炉水处理防腐阻垢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6、聚氨酯硬泡体用于墙体保温配套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7、热泵节能技术之一:地源热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热泵节能技术之二:水源热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8、中央空调智能控制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9、外动颚匀摆颚式破碎机......................................................错误!未定义书签。50、高效双盘磨浆机..................................................................错误!未定义书签。
ii
(第二批)目录
1、炭储运减损抑尘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电除尘器节能提效控制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纯凝汽轮机组改造实现热电联产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4、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柔性接触式密封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5、锅炉智能吹灰优化与在线结焦预警系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6、电站锅炉用邻机蒸汽加热启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7、脱硫岛烟气余热回收及风机运行优化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8、高炉鼓风除湿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9、铝电解槽新型阴极结构及焙烧启动与控制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流态化焙烧高效节能炉窑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精滤工艺全自动自清洁节能过滤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先进煤气化节能技术之一:粉煤加压气化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先进煤气化节能技术之二:非熔渣一熔渣水煤浆分级气化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先进煤气化节能技术之三: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新型高效节能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全预混燃气燃烧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稳流行进式水泥熟料冷却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四通道喷煤燃烧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7、高效节能选粉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8、频谱谐波时效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19、动态谐波抑制及无功补偿综合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0、控制气氛渗氮工艺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螺杆膨胀动力驱动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大型高参数板壳式换热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高效节能电动机用铸铜转子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汽车混合动力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6、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7、温拌沥青在道路建设与养护工程中的应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8、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29、供热系统智能控制节能改造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30、夹芯复合轻型建筑结构体系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炭黑生产过程余热利用和尾气发电(供热)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谷氨酸生产过程中蒸汽余热梯度利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3、聚醋化纤醋化工艺余热制冷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4、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全热能回收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纳米陶瓷多空微粒绝热节能材料涂层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批)目录 矿井乏风和排水热能综合利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 新型高效煤粉锅炉系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3 汽轮机组运行优化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4 火电厂烟气综合优化系统余热深度回收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5 火电厂凝汽器真空保持节能系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6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7 电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8 矿热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9 铅闪速熔炼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0 氧气侧吹熔池熔炼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1 油田采油污水余热综合利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2 换热设备超声波在线防垢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3 氯化氢合成余热利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4 水溶液全循环尿素节能生产工艺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5 Low-E节能玻璃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6 烧结多孔砌块及填塞发泡聚苯乙烯烧结空心砌块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7 节能型合成树脂幕墙装饰系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8 预混式二次燃烧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19 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0 聚能燃烧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1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用大功率电子镇流器新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2 新型生物反应器和高效节能生物发酵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3 直燃式快速烘房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4 塑料注射成型伺服驱动与控制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5 电子膨胀阀变频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6 工业冷却塔用混流式水轮机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7 缸内汽油直喷发动机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8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路面大中修工程中的应用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29 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节能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30 温湿度独立调节系统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 本刊讯】 为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和推广, 引导用能单位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 促进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依据国家发改委《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 (2015 年本, 节能部分) 》, 涉及煤炭、电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建筑、交通、通信等13 个行业, 共266 项重点节能技术。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项目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和“两高”行业项目资本金比例,引导金融机构严格限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今年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5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600万吨、造纸50万吨。中央财政采取转移支付方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给予奖励。
二、继续加大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安排新增中央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大环保技术示范项目;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
三、加快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今明两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对达到能效等级1级或2级标准的高效节能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10大类产品,加大推广力度。今年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1亿只,支持在13个城市开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
四、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深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支持建设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开展“循环经济专家行”活动,推广典型经验。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
五、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研究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中小企业、公共机构实施节能诊断、融资和改造服务。研究制定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意见。
六、继续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快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体系。开展2008年省级政府及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现场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落实奖惩措施。
七、不断完善法规和政策。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加快制定或修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和主要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积极落实差别电价政策。落实企业购买节能环保设备和节能环保投资项目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八、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监督管理。加大对重点地区和行业经常性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对挂牌督办企业、区域限批地区,以及重大环境事件和严重违法地区进行环保后督察。
近日,廊坊市晋盛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脱硫废液提盐节水技术”,“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与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进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百项技术推荐目录(2014)”,该公司成为技术支撑单位。
万家企业低碳行动是国务院决定实施的重大举措,由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确定的万家企业,是中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的重点单位。
百项技术是适合万家企业2014年选择应用的节能低碳技术。经评审专家组的严格审核,以100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中,精选出100项先进技术。
一、实验室概况
1、历史沿革
国家空管飞行流量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受国家空管委办公室领导,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依托单位,2009年开始筹建,2011年9月通过国家空管委办公室的现场考察评估,2011年10月批准建设,2012年3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实验室前身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管研究所,该所成立于1993年,多年来紧密围绕国家空管发展导向,积极追踪国际空管科技前沿,始终致力于飞行流量管理、空域评估等相关领域研究,在理论研究与验证、技术攻关与应用、系统测试与评估、体系与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建立了理论创新、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相互推动的“产-学-研-用”的立体化研究体系。
2、职能定位
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国际前沿和国内实际,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开展飞行流量管理基础理论研究、前瞻技术探索、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标准论证,组织高水平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汇聚培育创新型科研人才和复合型专业人才,推进和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解决我国飞行流量管理及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问题,为国家空管事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实验室将建设成为“1个中心、2个平台、3个基地”,即跨学科、跨领域、跨军地的国家飞行流量管理理论研究中心,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国家飞行流量管理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和技术标准论证平台,高素质的人才培育基地、高层次的科技合作基地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基地。到“十二五”末,实验室将作为国家空管科研体系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空管科技前沿领域占一席之地,科研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为国家空管事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和智力支持。
2、研究方向
实验室根据国家空管发展战略规划和客观实际需要,结合国际空管科技前沿,以国家飞行流量管理体系建设为牵引,以解决飞行流量管理技术难题和管理体系建设重点问题为突破口,从飞行流特性分析、飞行流量调配技术、管理评估和运行管理等四个主要方向,系统深入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应用和体系建设谋划,为我国飞行流量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储备和智力支持。“十二五”期间,围绕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1)飞行流特性分析。重点研究飞行流量管理基础理论、飞行流复杂特性、飞行流时空特性等,明晰飞行流量管理概念内涵、属性特征、功能定位和适用范围;揭示飞行流特性时空演变的客观规律,为飞行流量优化调配提供方法原理。
(2)飞行流量调配技术。重点研究空域容量评估技术、飞行流量预测和协同调配技术等,提出符合我国空域运行特点的大规模空域网络容量综合评估方法,提出多用户飞行需求综合分析与流量预测方法,提出多主体参与的飞行流量协同调配策略、方法与技术,为实现全国飞行流量统一调配提供技术支持。
(3)飞行流量管理评估。重点研究飞行流量管理系统测评和效能评估等,提出正常运行、非常运行下全国各级飞行流量管理系统效能测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技术,建立统一、规范的全国飞行流量管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技术,为综合评估全国飞行流量管理效能提供技术方法和改进措施。
(4)飞行流量运行管理。重点研究飞行流量运行管理体系与机制、运行管理法规与规范等,建立全国飞行流量管理组织作用结构关系,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飞行流量管理协同运行机制,建立相关法规标准和运行规范,为全国飞行流量管理组织构建、职责划分、管理模式确立、法规标准建立等提供参考。
3、组织机构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负责人和领导者,有与其职责相应的人、财、物的管理权。学术委员会负责审定实验室学术研究方向,参与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责任教授和学术带头人,组成科研团队。目前,实验室已落实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和学术委员会审核制,并不断完善优化相关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和人员配置,以形成健全、稳定、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实验室职能部门职责设置如下:
(1)飞行流量管理理论研究室。负责开展飞行流量管理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前瞻技术探索和应用方法创新,参与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并完成空管委办公室交付的相关科研任务,为我国飞行流量管理体系建设发展及运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指导和决策支持。研究任务主要包括飞行流理论研究、空域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飞行流量调配理论与方法研究、飞行流量管理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飞行流量运行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等。研究室现有固定人员14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3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以及博士研究生10人。
(2)飞行流量管理技术研究室。负责开展全国各级飞行流量管理部门所适用的战略、预战术和战术流量管理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为我国飞行流量管理运行实践提供技术支持、标准建议和信息服务。研究任务主要包括飞行需求分析与预测技术、飞行流量统计与预测技术、飞行冲突探测与规避技术、飞行状况监视及告警技术、航班时刻优化与配置技术、飞行流量协同调配技术、飞行流量管理效能评估技术、多机场统一放行技术、机场场面管理技术等。研究室现有固定人员13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2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以及硕博士研究生10余人。
(3)空域评估技术研究室。负责开展机场、终端区、扇区、航路、区域等国家空域系统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为我国飞行流量管理、空域规划设计、空域结构调整、新(扩)建机场空域论证、民航航班时刻制定等提供技术支持、标准建议和信息服务。研究任务主要包括空域评估技术、空域数据处理技术、空域运行仿真技术、空域运行分析技术、空域可视化技术、空域评估技术应用等。研究室现有固定人员13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2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以及硕博士研究生10余人。
(4)飞行流量与空域协同管理技术研究室。负责开展飞行流量与空域协同管理的机制、方法和技术研究,为我国飞行流量与空域一体化管理、空域动态管理与灵活使用、军民航空管协同运行等提供技术支持、标准建议和信息服务。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军民航空管联合运行机制、飞行流量与空域协同运行管理机制、基于飞行流的空域动态管理技术、基于空域的飞行流自适应技术、多层次空域和飞行流量相互匹配技术等。研究室现有固定人员13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2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以及硕博士研究生10余人。
4、设备平台
实验室现有主体科研用房面积约750平方米,配电系统、网络通信、科研条件等基础设施完善。实验室配备设备752台(套),其中大型设施设备49台(套),主要包括:空中交通综合环境仿真系统、飞行流量管理系统、空域与飞行流量协同运行管理仿真系统、机场终端区地面交通容量评估系统、机场终端区空域交通容量评估系统、机场终端区空地联合交通容量评估系统、基于管制员工作负荷的扇区容量评估系统、区域容量评估系统、程序管制模拟机、雷达管制模拟机、轻型航空模拟器、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系统、飞行程序仿真分析系统、图形矢量化扫描工作站、航空电子地图数据软件、雷达语音数据记录仪等,以及MAP Info软件、SIMODDEL软件、滚筒绘图仪、EASYFLOW软件、地理数据软件、服务器等。目前正在国家空管委和南航大的领导下,搭建国家飞行流量管理综合研究支撑平台,构建集信息设施支撑、数据资源支撑、网络交互控制、基础环境支撑、理论研究支撑和应用研发支撑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支撑环境,为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所需的仿真环境和辅助工具等。
5、人才队伍
实验室已拥有一支以教授、副教授、博士及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形成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研工作模式。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3人,科研团队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良好,学历结构优异。年龄结构为:50岁以上8人,40-49岁13人,30-39岁31人,20-29岁1人,40岁以下人数达到60%;职称结构为:教授及研究员9人,副教授24人,讲师20人;学历结构为:博士及以上学历48人,占总人数的90%。实验室还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迄今共培养博士后6人、博士53人、硕士200余人。
6、领导团队
(1)实验室主任。胡明华,男,196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管研究所所长,国家空管专家,国家交通部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民航局特聘专家,国家空管“十一五”先进工作者。长期从事飞行流量管理和空域容量评估研究,系统研究了战略、预战术和战术流量管理理论和策略,提出了机场、空域、航路和扇区容量评估理论与方法,创新丰富了飞行流量管理和空域容量评估理论与方法,解决了我国飞行流量管理和空域容量评估面临的部分难题,主持开发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行流量管理系统和机场、空域容量评估系统,有效服务于我国机场和空管系统实际。近年来,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50多项,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影响较大、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软件著作权5项,申请专利6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培养硕博士研究生60余人。
(2)学术委员会主任。贲德,男,1938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长期从事雷达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是我国机载火控雷达的研制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行政管理专家。1964年起开始从事相控阵雷达研究,成功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部超远程相控雷达,为突破相控阵体制尖端技术、填补我国相控雷达空白作出重大贡献。作为我国PD火控雷达开拓者和学科带头人,从1985年起先后主持了机载PD火控雷达体制样机、十号工程全波形PD雷达、机载相控阵火控雷达的研制工作,提高了我国军用飞机的作战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电子部科技成果特等奖2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次,以及光华基金特等奖和南京市第二届十大科技之星称号。
二、成果奖项
1、科技成果
实验室近年来科技成果丰硕,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空管重大建设、科研项目、军民航科研课题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项,横向项目90余项,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目前,正在承担的国家级重大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全国航班协同运行控制系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航路(航线)和终端区动态设计与评估平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终端区空域与交通流互适应关系研究”等;完成了国内20多个大型机场终端区及近80个区域/扇区容量评估工作;先后设计研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行业内技术先进的空域容量评估与运行仿真平台、空中交通综合环境仿真平台、空中交通协同运行管理平台等原型系统,以及中南地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1-4期)、上海区域先进仿真与评估系统、西南流量管理系统和大连空域流量统计预测系统等空管运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并获得相关空管单位与业内专家的一直好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依托相关科技项目成果,实验室共取得发明专利16项,申请发明专利9项;获得四维航迹动态推测系统、尾随间隔管理策略生成系统、区域容量评估系统、机场容量评估系统、航班时刻优化管理系统等5项软件著作权;实现飞行流量管理系统、机场容量评估系统、空域容量评估系统、扇区容量评估系统和航路容量评估系统等5项行业技术转让;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ISTP三大重要检索论文百余篇;出版《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理论与方法》《世界空管发展概况及趋势》等专业理论著作5部;发行空管行业重要刊物《国际空管咨询》共计32期,近20万字。
2、荣誉奖项
(1)获得国家空管委办公室颁发民航系统唯一“国家空域评估技术支持单位”资质,承担空域评估理论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发,参与国家空域规划设计、调整优化飞行繁忙地区空域结构、新(扩)建机场空域论证等评估工作。
数据中心水冷系统的缺点,不包括()
A.数据中心内部带有水循环系统,需要设置防漏水检测系统和防护措施。
B.施工工程相对复杂,需要有压力管道施工工艺的工程队完成。
C.日常维护的工作较风冷型复杂,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高,故障率和维护成本较高,容易形成单点故障。
D.运行维护费用较高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第2题
数据中心风冷系统的优点,不包括()
A.直接蒸发制冷循环,没有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
B.安装内容相对复杂但功能齐全
C.室外机安装分散,不需太多考虑室外机承重问题。
D.日常维护相对简单,不需考虑水系统。
答案:B
您的答案:B
一、所属行业
有色金属行业。
二、技术名称
氧气底吹熔炼技术。
三、适用范围
铅、铜及其他硫化矿物的提取冶金企业。
四、技术内容
1.技术原理
采用氧气底吹熔炼技术取代铅烧结工艺, 实现了自热熔炼, 硫化矿物的反应热通过余热锅炉回收余热得以充分利用, 冶炼强度大大提高, 从而大大降低能耗。
2.关键技术
氧气底吹熔炼工艺及熔炼炉、氧枪、熔炼炉余热锅炉、铸渣机等与该工艺配套的技术装备。
3.工艺流程
铅硫化矿物及二次原料和熔剂铅烟尘配料制粒后, 直接进入氧气底吹熔炼炉中进行熔炼, 产生的高温SO2烟气经余热锅炉回收余热和电收尘器收尘后送两转两吸制酸;产出的一次粗铅送精炼;产出的铅氧化渣经铸渣机铸块后送鼓风炉还原。铜硫化矿物经氧气底吹熔炼产出铜锍, 送吹炼。
五、主要技术指标
1.与该节能技术相关生产环节的能耗现状
传统铅烧结工艺吨粗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450~500kg标准煤。
2.主要技术指标
吨铅电耗100~120kW·h, 吨铅焦耗180~220kg, 吨铅氧耗250~300m3, 吨铅 (余热锅炉) 产4.0MPa蒸汽0.6~1.0t。
六、技术应用情况
经专家鉴定, 该项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该技术获得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氧气底吹炼铅技术已有5家采用并投产。氧气底吹炼铜技术有3家采用。
七、典型用户及投资效益
典型用户有河南豫光、水口山、安徽池州、灵宝新凌等。
河南豫光:国家经贸委贴息贷款项目, 年产粗铅8万t, 节能技改投资额1.8亿元, 建设期18个月, 每年节约1.2万t标准煤, 投资回收期4年。
水口山:国家经贸委贴息贷款项目, 年产粗铅12万t, 节能技改投资额3.5亿元, 建设期18个月, 每年节约1.8万t标准煤, 投资回收期4年。
八、推广前景和节能潜力
氧气底吹熔炼技术推广前景广阔, 据了解, 国内还将有10~15家采用该技术。
“十一五”期间, 该技术在行业能推广需要总投入约为3亿元, 可取得总节能量19.5万t标煤。
九、推广措施及建议
建议在铅冶炼和铜冶炼行业大力推广环保节能的氧气底吹熔炼技术。
矿热炉节能技术之一:低压动态无功补偿技术
一、所属行业
有色金属行业。
二、技术名称
矿热炉低压动态无功补偿技术。
三、适用范围
铁合金、电石等高耗能行业。
四、技术内容
该技术根据电炉冶炼系统无功功率和谐波电流的实际问题和特点, 提出科学、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 使得电炉冶炼系统在冶炼过程中交流母排、电炉装置等部分需要的无功功率, 不需要经过低压交流侧通过交流母排、变压器、供电网络流转后和一次侧电网或高压侧的无功补偿装置交换;通过动态实时综合控制, 使无功功率大部分的交换发生在电炉低压交流侧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中, 达到动态实时补偿无功功率的目的, 减小无功电流和总电流, 能有效动态地控制电炉冶炼系统的无功功率, 减小无功消耗。同时, 电炉冶炼装置等产生的5次、7次、11次、13次、17次等谐波电流, 通过静止无功功率发生器 (SVG) , 利用可控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向交流母排注入与谐波电流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电流, 使交流母排上的总谐波电流为零并使无功功率趋于无限小。电炉变压器产生的谐波电流不经过交流母排和电炉变压器流转, 大幅度缩短了流转路径、减小了谐波电流幅值和总电流, 能有效动态地控制冶炼系统的谐波电流, 使得谐波产生的消耗大幅度减小。
总之, 通过连接在低压交流侧无功补偿和静止无功功率发生器 (SVG) 的作用, 有效降低了无功功率和谐波电流的流转路径和交换幅值, 并通过减小三相功率不平衡, 解决企业电耗高、效率低的问题。
五、主要技术指标
(1) 补偿系统进入自动投切模式后, 功率因数最高可达到0.98。
(2) 补偿系统投入前后三相有功率的偏差小于单项平均功率的5%, 即系统三相功率不平衡≤5%。
(3) 超标谐波电压与谐波电流均不超过国家标准。
(4) 补偿系统进入自动投切模式后功率有功功率增加16%以上。
(5) 补偿系统进入自动投切模式后无功功率减小40%以上。
六、技术应用情况
目前已经推广应用的矿热电炉130台以上, 占总数的10%左右。
七、典型项目投资额及效益
25000kV·A矿热电炉投资额350万元, 12500kV·A矿热电炉投资额150万元。项目节电量按25000kV·A矿热电炉冶炼75硅铁计算540~1440万kW·h。
八、推广前景和节能潜力
我国现有大中小型铁合金矿热电炉3000多台, 今后随着淘汰小电炉和新上电炉大型化, 基本上大中型矿热电炉都可应用该项技术, 总的节能潜力50亿kW·h左右。
矿热炉节能技术之二:组合式电极系统
一、所属行业
有色金属行业。
二、技术名称
组合式电极系统。
三、适用范围
铁合金、电石等高耗能行业。
四、技术内容
1.结构特点
(1) 导电元件与电极的接触是平面接触, 改变了铜瓦与电极的弧面接触, 改变了导电方式。
(2) 电极压放系统采用了液压卡钳, 直接卡在电极的筋片上, 结构简单, 体积小。
2.技术效果
(1) 改善了导电性能, 提高了导电率。
(2) 电极压放时不用减负荷, 提高了矿热炉的有效运行率。
(3) 由于导电的筋片伸入电极糊内, 电极烧结好, 基本不发生电极软断。
(4) 电极压放准确, 运行稳定、可靠。
(5) 由于导电元件与电极的接触是平面接触, 基本没有打电现象。
由于以上原因, 电极事故明显减少, 设备有效利用率明显提高。
五、技术条件
(1) 电极壳制作安装精度要求高。
(2) 导电元件的制作安装精度高, 要保证导电元件与电极壳筋片之间紧密接触并能滑动。
(3) 电极烧结高度掌握准确, 不发生过烧。
六、技术应用情况
近年来50%新建铁合金矿热电炉项目采用该技术, 占矿热电炉总数的5%左右。
七、典型项目投资额及效益
6300kV·A矿热炉160万元, 12500kV·A矿热炉250万元, 25000kV·A矿热炉310万元。单位节能量按冶炼75硅铁计算400~800kW·h/t, 项目节能量按25000kV·A矿热炉计算800~1600万kW·h。
八、推广前景和节能潜力
关键词:井工煤矿;特点;开采技术
我国的煤矿资源丰富,煤矿能源也推动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目前,从煤矿数量和规模来说,中国以井工煤矿居多。与露天煤矿相比,井工煤矿的开采难度大,作业环境恶劣,在矿藏的开采中,对开采设备、作业人员素质和开采工艺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对井工煤矿的开采技术进行研究和提高,不仅可以提高煤矿产量和安全作业系数,而且能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1.井工煤矿开采的特点
井工煤矿的开采是在地下进行作业,地下环境通风不畅而且井下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人员需要大量新鲜空气,但是在自然状态下,地面空气在进^井下并流经各作业场所的过程中,将掺入有害气体和矿尘,成分逐渐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地热作用,人体和机械散热,水分的蒸发等,井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会显著增高,井下质量变坏。因此,要对矿井进行通风,保证正常的生产。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会产生瓦斯和矿尘。瓦斯和煤尘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特别是在井下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地下采掘过程中,由于矿山压力的作用,顶板会垮落。如果顶板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则会发生顶板事故。所以要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预防。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会通过各种通道涌人矿井。为保证矿井正常建设与生产,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水进人矿井或者将进入矿井的水排至地面,但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或在采掘工作时挖透老塘积水或岩溶水等地下水体时,就会造成水害。
2.创新实施节能低碳技术
2.1矿井整体优化节能技术
针对供电、用电系统线路长、变压器损耗大、设备负载率低、电网污染等问题,运用系统学原理,成功研发一套“工业动力系统整体节电改造技术”,对矿井供电、用电系统进行整体优化、系统改造,全面解决现有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整体优化节能。经测算,协庄煤矿可实现节电率8.6%以上,节电量l290×104 kW·h,是煤炭企业节能途径的创新。以矿井乏风作为热源,利用喷淋换热技术将乏风气体中热能吸收,将升温后的矿井水通过水源热泵提取热量。喷淋换热设备还具有降尘作用,每年可节约2357t标准煤,减少C02排放5892.5 t、S02排放42.4t。
2.2煤矿污水处理技术
采煤污水分类排放。岩溶水是矿井排水中的1个组分,多是未被污染的地下水,若与其它矿井水分开排放,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进行再利用。经过处理后的岩溶水,基本上符合生活用水标准,同时水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可被开发加工成具有经济效益的矿泉水。此外,利用松散地层的过滤作用处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较高污染物水,使之达到井下工业生产用水标准,采用浮选尾煤处理工艺流程,实现“煤泥回收,洗水闭路循环”,进而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
2.3粉尘污染处理技术
煤矿在开采中,产生瓦斯是不可避免的。煤矿生产过程中预先抽放煤层中的瓦斯,可以有效地减少生产中的瓦斯涌出量,不仅确保了安全生产,同时也减轻了矿井排放废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粉尘处理方面,主要采用高压喷雾或者高压水辅助切割降尘技术,有效控制采煤机切割时产生的粉尘,同时也减少煤尘爆炸的危险;在掘进工作面,采用内外喷雾相结合的方法降低悬浮粉尘。此外,还通过通风除尘、泡沫除尘、声波雾化除尘等措施,进行综合处理。
2.4深井开采技术
深矿井由于矿井结构的特点,在开采中要从矿压控制、冲击地压防治、瓦斯和热害治理及深井通风、井巷布置等技术方面综合考虑,重点要从以下3个环节入手进行研究:深井围岩状态和应力场及分布状态要准确勘察,并详细记录,避免煤巷和岩巷在开拓和使用中出现安全事故;深井作业场所工作环境的变化要监控到位,比如作业环境中瓦斯含量,空气中有害成分的检测等;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监测监控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冲击性矿压显现发生的机理,进一步完善冲击性矿压显现监测系统,完善冲击性矿压综合防治措施。
2.5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属于一种特殊的开采方法,是将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对煤的热化学作用而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具有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等优点,尤其适合中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劣质煤比例高的情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研究和完善要与“长通道、大断面”的矿井相结合,进行较大规模的地下气化试验,转化成连续、稳定的生产力。
2.6减少矸石排放的开采技术
对于井工煤矿的开采而言,优化矿井开拓和巷道布置的方式,要从“多做煤巷,少做岩巷”的原则人手,从总体上消除或者减少矿井矸石的排放量。全煤巷开拓开采方式是指除了个别井底车场峒室开挖在稳定的岩层中外,所有的开拓巷道全部布置在煤层中。这种开拓方式,不仅有利于煤炭的清洁生产,而且建设投资少,矿井投产陕,但是对煤巷的支护技术要求高。在多煤层、多煤种的条件下,开拓部署要考虑煤层的开采程序和开采煤层的搭配关系,控制高灰高硫煤层的开采比例,以减少全矿井生产原煤的总灰分和总排矸量。
3.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人类基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而探索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煤炭能源消耗大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三大显著特征来看,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用新型、高效节能技术可有效减少生产能耗,是低碳发展的关键点所在。
参考文献:
[1]刘佳.论节能技术井工煤矿低碳发展[J],能源与节能,2012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荐阅读:
国家高新技术重点领域10-0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06-11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06-13
重点技术资料09-23
电能计量技术考试重点09-21
云计算技术研究重点09-21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重点12-17
物流管理信息技术考试重点考点10-20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重点知识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