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自然地理(共6篇)
地
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甲乙两个不同地区房屋院落的尺度,图中角度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
甲
乙
图1 1.甲乙两个院落可能分别位于()
A.浙江、江苏
B.新疆、云南
C.广东、黑龙江
D.福建、北京
2.与甲地相比,乙地院落尺度更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地形
图2为2017年2月7日14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图2 3.图中乙为一条槽线,甲气压系统的中心气压值可能为()A.1032 hpa B.1027 hpa C.1023 hpa D.1019 hpa 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地风力大于②地
B.②地为晴朗天气 C.③地吹西北风
D.④地为干冷天气
图3为某月31°N纬线上①~⑦地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季节,导致④地与⑦地气压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图
36.此季节,①地与⑦地相比,()A.白天气温更高
B.昼夜温差更小 C.风力更强
D.降水更丰富
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图4是我国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河流阶地地貌的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 B.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 C.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
D.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
图
48.近年来,M处下游整治疏浚河道,由此带来的影响有()A.有利于增加上游水量
B.上游河道搬运能力减弱 C.M处泥沙沉积减少
D.下游丰水期水位抬高 西成(西安—成都)高铁是国家铁路建设的重点工程。该线路穿越秦岭山区段总长135千米,隧道里程为127千米,桥隧比例高达94%。该铁路已于2017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图5为西成铁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从西安到成都,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10.西成高铁桥隧比例高,主要原因是()A.保护野生动物
B.隧道内地质基础稳定
C.降低线路坡度
D.控制沿线山区的水土流失
图5 图6为2011—2015年苏州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时期,苏州市常住人口增长()A.2013—2015年,苏州市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B.2013—2015年,苏州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C.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差值逐年减少 D.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差值先降后增
12.苏州市常住人口的变化反映了苏州()A.常住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面临劳动力短缺
C.城市化水平由上升转为下降
D.迁入人口在减少
图6
图7为我国部分地区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地膜覆盖是一种简易高效的农业栽培技术,具有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土壤侵蚀的作用。下列四地在春耕春播过程中采用地膜覆盖综合效果最好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14.由图示春耕春播时间的差异,可以推断出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A.甲地的单位耕地面积年产量高于丙地 B.乙地水稻的生长周期短于丁地
C.丙地与丁地的主要耕地类型不同
图7 D.丁地一年中农作物收获的次数最多
图8示意我国某家具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等过程。读图回答15~16题。15.该企业把家具加工选择在越南,主要是因为越南()A.原料充足 B.劳动力廉价 C.市场需求大 D.加工水平高
16.该企业的体验馆在城市布局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A.信息网络
B.环境舒适度
C.交通通达度
D.生产地距离
图8 能源生态效率是指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能源消耗量对维持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量。读“1997—2012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图”(图9),回答17~18题。
图9
17.关于四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广东能源生态效率始终最高
B.上海能源生态效率降幅最大 C.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不稳定
D.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持续降低
18.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关于图示四个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特征的推断,正确的是()A.广东省高耗能产业发达
B.上海产业转型升级较快 C.内蒙古第三产业波动大
D.青海多资金密集型产业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图10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9~20题。19.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热带地区,南北距离约4400千米 B.地形以高原为主,河流水系呈放射状 C.洋流向北流动,流经海域有渔场分布 D.地处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20.与甲地相比较,乙地()A.正午的日影更长
B.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更大 C.日出时间晚于甲地
D.春分日这天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更小
图10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图11为某湖泊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A.①处为湖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22.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增强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图11 城市通风廊道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留出一定空间的宽阔走廊,以保持或引导天然气流,提升城市空气流通性。2016年惠州市区开始规划“通风廊道”,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惠州市计划用五年时间建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万亿产业集群。图12为惠州市的区位示意图和风玫瑰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为保证通风效果,惠州市的“通风廊道”规划适宜采用()A.放射状结构
B.南北走向结构 C.布局在工业区内
D.沿城市主干道布局
图12 24.惠州市欲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带来的影响有()A.有利于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
B.有利于吸引电子等高科技产业在周围集聚 C.有利于石化下游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D.有利于打造辐射周边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
图13为甘肃石羊河流域图,读图回答25~26题。
图13 25.与古冲积扇相比,图中新冲积扇位置更靠近山麓,其原因是()A.流水搬运能力下降
B.区域水循环水量增大 C.下游地区地势降低
D.山麓因风化侵蚀后退
26.在祁连山地区,由于矿产开发及过度放牧,可能出现的现象有()A.草场严重退化
B.洪涝灾害频发
C.水土流失
D.次生盐碱化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30题)和选做题(第31题),共计60分。27.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目前其数量急剧减少。为研究和保护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2014—2015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读图14,完成下列问题。(14分)
图14(1)北京雨燕迁徙路线图的绘制主要运用了3S技术中的________,路线①②③④体现的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依次为________。(3分)(2)雨燕在飞行中,尽可能顺风飞行,七月份从北京出发时,飞行方向为________,试比较该月北京与哈博罗内的降水差异________,成因________。(4分)(3)近年来北京雨燕数目急剧减少,除了与老建筑拆除有关外,还可能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2分)(4)某晴天光敏定位器记录到光照明显增强和变弱的北京时间分别为10:44和23:32,据此推算雨燕最接近图中①②③④的________地。利用光敏定位器可大致推算出雨燕的迁移线路、________、________等。(3分)(5)有时,利用光敏定位器记录的光照信息推算当地经、纬度误差较大,请从天气、地形、天文条件等角度举例说明________。(2分)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洛川(35°N~36°N,109°E)位于渭北黄土旱塬的中心地带,塬面广阔平坦、土壤肥沃,平均海拔1 100米,黄土层厚80~200米,年平均气温9.2℃,无霜期170天,日照2 552小时,日照率达58%,昼夜温差大。具有得天独厚的苹果生产自然条件,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
材料二 图15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图16为当地科技人员与果农们摸索出的果、畜、沼、窖、草“五配套苹果园”生态生产模式。
图15
图16
(1)洛川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制约渭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2分)(2)洛川苹果在当地生长较好,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____________。(3分)(3)从“五配套苹果园”生态生产模式看,洛川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3分)(4)洛川县立足县情,大力推进苹果产业强县建设。围绕建设苹果专业强县目标,请你从生产、市场两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4分)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16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由中方运营的瓜达尔港正式开航。当天下午,中远“惠灵顿”轮从新建的瓜达尔港出发,将来自新疆喀什的货物,转运到中东和非洲。瓜达尔港为天然深水港,该港正式开航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由理念步入现实。为了进一步发挥瓜达尔港的作用,我国规划修建“中巴铁路”(新疆喀什——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图17为巴基斯坦及周边部分地区分布图。
(1)“瓜达尔”在当地语中指“风之门”,在盛行西南季风的季节里,风大却降水稀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双选,3分)
图17
A.风来自阿拉伯半岛,水汽含量少
B.地势低平,气流抬升不明显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水汽含量少
D.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
(2)中远“惠灵顿”轮出发时,北印度洋洋流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顺时针或逆时针),瓜达尔港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3分)(3)简析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农业加大开发,对M以下河段沿岸自然环境的影响。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简述中巴铁路建设对新疆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16年12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壮大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代表的国家战略计划。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为中三角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力图打造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图18为中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略图。
图18(1)两大城市群分布的共同点________,这两大城市群的不同点表现为________。(4分)(2)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中三角城市群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该地区积极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分析其区位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举例说明长三角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1.【选做题】本题包括A、B、C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一题,并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第一题评分。
A.【海洋地理】
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是我国唯一的内湾型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图19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9(1)台湾海峡两岸的海岸类型不同,请任选一侧判断海岸类型,并叙述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与夏季相比,福建沿海冬季盐度较________(高或低),原因是冬季________。(2分)(3)试分析三沙湾成为我国最大的大黄鱼产卵场的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网箱养殖密度过大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其解决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B.【旅游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周庄是江苏省著名的水乡旅游景点(图20右图),但古镇周庄重游率较低。重游率是指对某一景点内两次及以上到访或参与的游客占所有游客的比率。
材料二 作为全国重点旅游省份之一,江苏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图20左图),在发展国内旅游的同时,国际旅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图20(1)欣赏周庄水乡烟雨朦胧的最佳季节是______________,该景点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3分)(2)在旅游活动设计中,周庄应以________(短或长)期旅游为主,分析周庄重游率较低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请说明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对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C.【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在土壤中过量沉积,其含量超标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土壤pH值是影响重金属污染富集以及植物对重金属吸收作用的重要理化性质之一。耕地土壤的酸碱度特征直接影响着土地品质和粮食质量。
材料二 苏南耕地pH值空间分布图(图21)和重金属汞浓度与土壤pH值的对应关系图(图22)。
图21 苏南耕地土壤pH值空间分布
图22 重金属汞浓度与土壤pH值的对应关系(1)根据图21和图22,说明苏南土壤pH值空间分布特征________,重金属汞浓度与土壤pH值呈现出的关系为________(正相关或负相关)。(4分)(2)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带来负面影响,具体有________________。(3分)(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工作需紧密联系土壤酸化的修复展开,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018届苏州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D 2.C 3.C 4.D 5.B 6.A 7.D 8.C 9.D 10.C 11.B 12.A 13.A 14.D 15.B 16.C 17.C 18.B 19.BC 20.BD 21.AD 22.AC 23.BD 24.CD 25.AD 26.AC 27.(共14分)(1)GIS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分)(2)偏北或西北(1分)7月份北京的降水大于哈博罗内(1分)北京盛行偏南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气流;哈博罗内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2分)(3)湿地面积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污染;过度捕猎(任选2点得2分)(4)②(1分)位置(中途停息地、繁育地、越冬地等)、飞行速度、飞行方向(任选2点得2分)(5)阴雨天气;沙尘暴;雾霾;坡向(阴坡与阳坡); 海拔高度(飞过高原时,昼长较同纬度长);
关键词:民居,分布与布局,地形,气候,地方材料
1 地形与苏州民居分布与布局
苏州地势平坦、地质情况简单,水网发达、水位落差不大。苏州地区这种河流密布的平原地貌形成了水乡民居临河分布和布局的特点。
1)依托河网的交通体系。
长江三角洲发达的水系引入了城内,形成了路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的水陆交通体系。从古城遗址上可以看出,城内东西向道路密,而南北向道路稀。东西、南北城门都不相对,是我国古城中鱼骨形路网体系和方格形路网体系重叠而成的一种扁方格形路网体系。
2)沿河长发展的民居聚落。
苏州民居多沿河而建,河边即路,路河平行。当路河相交时,就有了桥。由于桥的存在,车辆用的较少,近距离步行,远距离运输一般都是走水路,正因为这一交通因素,决定了村镇的布局:一般村镇沿水而建,乡村沿河长发展;在河网交叉的地区,乡镇往往成团发展,如吴县同里镇;在大江大湖边上的乡镇,沿入江、入湖支流两侧发展。
3)街、河、民居的空间格局。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水巷亦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渠道,大户住宅往往前街后河,一切用物皆可由水巷运来,由后门提入。平时在后门水巷设有私用码头,可以洗涤、排水等。有些小户住宅则临河建宅,可以有靠水、跨水、面水等不同形式布置。沿支河的小街巷,临河一面,有自家私用的河埠头,往往隔一段设有半公用水埠,以供对面居民生产、生活使用,又是附近居民的交往空间。
4)与水面交融的建筑空间。
水乡居民的生活与河流密不可分,各种建筑也尽可能地接近、利用水体,形成亲水空间效果。如临水开门窗、设水埠、纳水内凹以及船转弯等,居住建筑本身,则多用披、出挑、吊脚、枕流等方式,扩大建筑空间。
2 气候与苏州民居结构和空间
苏州地区的气候具有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有风、年温差较大、日温差小的特点。民居的平面空间布局、构造做法安排、技术手段运用等都是因为气候因素的影响决定的。具体来讲,有以下3个方面:
1)利于采光通风的空间布局。
因为冬季寒冷有风,在当时生产力低下、人工采暖不普遍的古代社会,建筑朝向十分关键,利用好朝向更多地吸纳阳光,尤为重要。民居一般将大门朝南开,一方面为了取得自然能量———阳光,以补充室内温度,另一方面朝南迎东南风,避西北风。
一般在房屋前有庭院或天井,小天井周围并为高墙或层楼所围绕,整日阴蔽,气温自然比周围大气温度低。同时由于室内外的温差变化,热气上升、冷气下降,又形成微小的气流,微风徐来,十分宜人,这是厅井式民居最优秀的气候机制。此外,天井围墙皆用白灰刷饰,这样一来,墙壁反射出的漫射光,可增加厅内照度。
苏州民居各厅堂装修皆为可拆卸的落地长窗,平时可长开不闭、厅井相通、互为因借。遇有节日,卸掉长窗,厅井连为一片,室内外交融。
2)利于遮阳防雨的屋顶结构。
苏州地区夏季温热多雨的气候也决定了民居住宅需要有相应的遮阳防雨措施。民居天井比例横长,与建筑檐高或围墙顶高相比,更觉窄小如井,这种处理,正是可以避免夏日阳光的照射以及湿热的季节风。苏州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民居建筑大多在建筑外面挑出檐廊,既可以防止雨水浸入室内,也为出门提供了一个转换的空间。
苏州地区多雨的气候,保护墙面免受雨淋成为重要的技术问题。通常采用前檐出大挑木以增大出檐,并采用楼层出挑、出廊,大量使用悬山顶、山墙或楼层加设披檐等手法。
相应这种多雨的气候条件,及时排除流入院内的雨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封闭式的石构天井的沿边有一圈深沟,叫明堂沟,上承檐溜,沟内雨水顺势流至一角,由地漏排入暗沟,引至室外。地漏下埋缸一口,可沉积杂物,以免阴沟堵塞。两厢的屋檐临山墙处设置竹落水管,将雨水有组织地引入天井中,这种排水系统被称为四水归堂式。
3)利于防寒隔热的构造措施。
苏州地处温带,夏季最高温度39℃,而冬季最冷可达-6℃,因而夏季的隔热和冬季的保暖都是需要注意的。
为了抵御夏季炎热的气候,苏州民居的屋面望板改为望砖,提高了隔热性能;民居厅堂内檐做成复水重椽式的内吊顶,形成屋面空气层,减少热导;民居廊步做成轩顶式的吊顶者甚多,一则可以重点装饰前檐,以各式椽条形成的内顶棚十分美观,同时起到隔热效果。而墙面多采用空斗砖砌外围护结构:外墙多为空斗砖墙,既可隔热,亦可防寒。
为了冬季保暖,许多苏州民居设有第二层活动落地长窗,即在内厅的正常门窗和柱间安装可装卸的活动落地长窗,这种长窗南北均设,冬季安装以后使原来的单层门窗变为双层,增强了室内的保温效果。
3 地方材料因素
天然材料的取得遵循就地取材的经济原则,各地自然条件不同,材料不同。木材作为苏州民居形制的主导因素,其组合成的构架样式很多,对民居建筑的内外造型影响很大。
1)受木材限制的建筑形体空间。
由于木材不能建造大跨度的空间,减少了内部的空间变化,又因为木材不容易用于高层建筑,所以传统民居多为平房。而以木材制作门窗等围护结构,其规整的框架、细密的栅格都为民居建筑增添了个性色彩。此外,木材怕雨淋,产生了出挑的各种技术,挑檐、披檐、挑厢、垂挂等,这些都赋予民居以特殊的形象。
2)天然材料与民居审美情趣。
木材颜色和质地与自然环境非常接近,从艺术效果上看更为平和自然,绝少刺激色,更加环保。木材的易加工性,也为木雕装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明清以来,各种木制的花罩、格架、壁板等,美不胜收。至于家具、挂屏、匾额、联对等木制品对室内空间具有美化作用。
3)天然材料的环保功能。
传统木结构杆件连接的榫卯技术发达,创造了直榫、半榫、透榫、挂榫、卡腰榫、穿销榫、企口榫、穿带等形式,可拆可卸,便于修理更换构件。而木材质轻,易适应地形变化,减少土方工程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与大地有自然的亲和力。此外,传统民居对废弃材料的再利用也有利于保护地方资源环境。
4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苏州的自然地理环境是苏州民居形成的基础:1)河网密布的地形决定了苏州民居临河的布局,居民的生活用水、洗涤用水、灌溉用水、交通运输以及污水处理等在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都离不开河流,河流对苏州民居的选址与布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苏州地区夏季温热多雨的气候形成了利于遮阳防雨的屋顶、檐廊的特点,而庭院、天井,通透的空间布置、落地长窗、大厅内轩的安排等均有利于采光和通风的设计,冬季寒冷有风的气候特点又形成了可拆卸的空间布置以及防寒隔热的构造措施。3)地方材料决定了民居的结构特点,又由于木结构的特点限制了民居空间跨度、高度等,进一步影响到民居的体量和审美特点。
苏州古民居的建筑特色与苏州的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相联,这些大多建在明、清期间的民居,在当时看来,是与地方环境相协调的,即使是在现在来看,这些民居也是适于居住的建筑。因此,应该把传统民居中优秀的设计运用到新时期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创造出具有我国传统风格的民居建筑新格局,为中国当代住宅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薇.以剑川金华镇何氏院落为例谈古民居建筑要素[J].山西建筑,2007,33(1):70-71.
[2]苏州市房产管理局.苏州古民居[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7-18.
[3]徐民苏.苏州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7-8.
[4]周学鹰,马晓.江南水乡建筑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20-21.
[5]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9-30.
“土鳖”从小酷爱文学,最骄傲的回忆是初一时他的日记被语文老师在整个年级朗诵。上世纪90年代初“土鳖”上大学后疯狂迷恋余秋雨——那个年代余老师的名声如日中天非今天“余含泪”可比一一本《文化苦旅》爱不释手,余写《都江堰》,他就虔诚地去趟四川;余写《西湖梦》,他就麻溜地去了趟杭州;余写《寂寞天柱山》,他就屁颠屁颠地去了安徽,那个年代天柱山还未有名气基本上属荒山野岭,结果在山上邂逅一头野猪吓得“土鳖”魂飞魄散,好在野猪是见过世面的没正眼瞧他溜达地就过去了,惊魂未定之余迷失路途又被困山中,幸亏半夜碰到一猎户人家而得救。此事之后“土鳖”觉得不对,他敬爱的余老师只爬到了山脚下就整出了洋洋洒洒一篇千年一叹的文章,看来不在于爬还是不爬,甚至不在于有没有去过,而在于你要勤于动笔勇于畅想——于是后来他当了一名记者兼作家。
这次“土鳖”到上海采访之余本来想去苏州故地重游采风,因为当年余老师写过一篇《白发苏州》,不过想起当年天柱山的教训心得,又查询发现去苏州坐高铁最方便,对于惜命的他一想还是算了。既然去不了苏州,就去苏州河看看吧,不光是二者名字相同,更重要的是苏州河与苏州的河河水味道都是一样一样的。
原来如此。
于是我盛情地邀请“土鳖”有时间来广州,到时候一起去闻闻珠江河涌的味道,他手一挥不屑地说,全中国的河水都是一个味儿,全中国的城市里都有一条苏州河。我说那你可赚大发了,在这苏州河边坐一天全国都去过了。
“土鳖”一声长叹,说小时候就爱背毛主席诗词,现在终于用上了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我说我现在做时尚杂志,还是喜欢最新鲜最时髦的微博体:人生不努力,一生在内地。
发稿单位:苏州市气象局
审稿人:唐务全 撰稿人:黄冠乐 联系地址:三新路188号 邮政编码:215021 电话/传真:7266347 发稿总字数:4600 发稿日期: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气候概况】1999年苏州气候概况: 1999年苏州市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近1℃,全年除夏季气温偏低外,其余各季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偏高,尤以冬季最为明显,是1987年以来的第13个暖冬年。年降水量、平均梅雨量、年和夏季暴雨日数,均创历史最高记录。全年除冬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多外,其余各季均偏少,尤其是夏季仅为常年的一半。
(黄冠乐)
【气候特点】
1999年苏州市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冬暖夏凉。降水特多,入梅早,梅雨期长,梅雨量多,是典型的丰梅年。多灾害性天气。
1.暖冬史之最,日照显偏多
冬季(1998年12月—1999年2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2℃以上,是历史上冬季平均气温最高的年份。冬季降水量比常年稍有偏少。冬季日照时数比常年明显偏多。
2.春暖终霜早,降水日照少
春季(3月—5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1℃多。终霜日比常年早17天。季降水量比常年稍偏少。其中3月降水比常年偏多。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偏少最明显的是3月份。
3.冷夏梅雨多,降水超历史
夏季(6月—8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7月中旬明显偏低,创历史新记录。整个夏季未出现高温。季降水量比常年偏多明显,特别是6月和8月分别比常年偏多2-3倍,创历史最高记录。夏季暴雨日数、8月份降水日数也都超过历史记录。梅雨期造成的灾害为历史罕见。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近1倍。
4.初秋有高温,霜迟日照少
秋季平均气温比常年稍偏高,9月上旬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初霜比常年迟10天。季降水量比常年稍偏多。季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2成多。
(黄冠乐)
【气象灾害】1999年主要灾害性天气有:
1.梅雨和暴雨
苏州今年自6月7日受今年第3号热带风暴的影响入梅以后,全市阴雨连绵,暴雨频繁,降水主要集中在苏州南部,北部相对小一些。到7月19日出梅全市平均梅雨量是常年的三倍多,超过了大涝年份的1991年、1995年及1996年。尤其是6月8-10日和24-30日出现了两段连续性大到暴雨过程,使全市河湖水位猛涨,7月1日全面突破历史最高水位,太湖平均水位一度高达5.08米,水位和降水量均高于百年一遇的1991年,造成局部严重洪涝灾害。
2.热带气旋:
全年先后有9904、9906、9908、9911号热带气旋对我市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9904、9906号热带气旋影响时,恰逢我市洪涝,一度使太湖和内河水位踞高不下。
3.冰雹
5月10日受华北冷涡南落的影响苏州,常熟出现冰雹、大风、雷雨等强对流天气,其强度之强,影响范围之广,为近十年来所罕见。据统计 苏州全市22万亩小麦和1.3万亩油菜不同程度倒伏受损。其中约10万亩三麦,1万亩油菜受损严重。常熟市有10.6万亩油彩受损,其中2.6万亩三麦绝收,估计经济损失达2346.56万元。农付业估计经济损失279万元,工业及房屋设施等损失285万元,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3010.56万元。
(黄冠乐)
【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小麦
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与常年同期相比总的特点是热量充足,雨量偏少,日照基本正常。2月份的2次冷空气虽然不强,低温持续时间仅1-2天,却导致全市小麦普遍遭受冻害。3月份多阴雨天气,对穗发育不利,也使小麦纹枯病大面积发生,为历史同期最高的一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率也达40%以上。5月10日下午的冰雹雷雨大风天气过程,造成局部地区小麦、油菜损失较大。收获期以晴天为主,有利于小麦收、脱、翻、晒。
2.水稻
全生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总的特点是气温前期偏低,后期偏高。早梅严重影响直播稻及时播种,受梅雨期暴雨和连续阴雨影响秧田积水严重,土壤严重缺氧。受丰梅影响全市36%的稻田严重受淹,受灾面积主要在吴江、吴县和昆山。长时间的阴雨寡照,不利于水稻光和产物的积累,千粒重明显低于去年。进入收割期多晴好天气,对单季晚稻的收割、脱晒、归仓都十分有利。
(黄冠乐)
【气象服务】
面对1999年大气环流的超常规变化和百年不遇的洪涝,全市气象部门按照温家宝副总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要求,在市气象局的统一领导下,振奋精神,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密监视天气的复杂变化,认真分析,准确预报,主动服务,取得较好效果,受到各方好评。首先,认真做好汛前准备工作,确保思想、组织、技术三落实。汛前,我市各级气象部门成立了市县两级的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和完善服务制度,从领导到值班人员的职责、从起始到跟踪、善后服务方式等都作了具体要求。把原先5到9月的汛期服务时间扩展到4月1日至10月5日。在市委市政府宣布苏州进入紧急防汛期后,市气象局立即召开局务会、全局大会,要求一切工作要以当前防汛抗洪服务为中心,停止一切无关活动和会议。其次,积极利用现代化建设成果,及时改进服务形式和内容,实现决策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市气象局对服务内容的组织、发布方式重新进行了设计和规划。新增向市委市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发送《苏州重要气象信息专报》和通过“苏州气象”网站中的“FTP”服务向有关服务单位发送服务材料。第三,关键时刻全力以赴,尽职尽责,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当好决策参谋。在全年的气象预报服务中,全市气象部门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夜以继日地工作,技术人员认真分析每一次天气过程,从5月10日的冰雹过程到9911号台风,从6月7日的入梅到7月19日的出梅,从春运到庆祝共和国50华诞、澳门回归、迎千禧年等,关键时刻、重大过程都做出准确的预报,并及时服务。尤其是6月26日以后,全市气象部门各级领导吃住在值班室,预报、网络、机务、行政后勤等人员全部到岗到位,通宵值班。有些市(县)局领导每天参加政府的防汛碰头会,连续值班最长的达24天,吴县局领导常驻该市防汛指挥部开展服务;有的领导和业务人员还带病坚守岗位;吴江站值班人员克服观测场进水的困难坚持观测。整个汛期市气象局除当面、电话向党政领导和防汛部门服务19次,每天按时发送两次《政府天气公报》和《晚间天气公报》的书面分析预报意见传到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和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及苏州工业园区、新区防指等单位以外,还向市委市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发送《苏州重要气象信息专报》30份、台风专题服务材料7份、汛情分析3份、其他专题服务材料17份。还通过“9210”和“FTP”发送的专题服务材料47份、专题分析报告14份、天气实况和台风动态图12份。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得到领导们的普遍赞誉。同时加强与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部门合作,向社会公众提供气象信息,据统计,梅汛期共向新闻单位提供信息21条,接受采访9次。苏州市气象局和气象台杨金彪台长被中国气象局授予“1999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苏州市局、吴江市局和太仓市局郑子煊局长分别被当地党委政府授予“1999年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和“1999年抗洪救灾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黄冠乐)
【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 1999年,市气象局抓住新业务楼启用和建设县级气象卫星通讯地面站(PCVSAT)这两个机遇,积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市气象局新业务楼内的智能化网络布线系统,使市局的局域网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局内具备上网条件的计算机都已入网,网内各计算机都可互传文件、使用天气预报人机交互系统、浏览卫星云图和公用信息网内容等。二是县级PCVSAT已全部建成,不仅解决了一直困扰我市气象部门的市县数据通讯问题,而且使县级气象站的现代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在1999年梅汛期服务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市-县还实现了通过Internet或分组交换网的有线通讯,各类预报服务产品通过网络从市气象台服务器中直接调用,大大丰富了气象资料信息的来源,基本做到在第一时间里将预报服务材料传递到政府、县气象局和有关服务单位,提高了预报服务时效,促进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由市政府投资建设的自动气象站网,至12月已完成1个自动站的安装任务。
(黄冠乐)
【全市气象工作会议】
1999年4月18日下午,苏州市政府在市气象局新业务楼会议室召开全市气象工作会议。苏州市委副书记、人大主任黄俊度、人大副主任王振明、副市长江浩、市委副秘书长吴云高、市府副秘书长浦荣皋、政协副秘书长张献林,市有关部、委、办、局的负责人和各市(区)分管市(区)长、办公室主任,气象局长以及苏州市局科级以上干部、高工参加了会议。省气象局胡辛陵局长、办公室桑凤章主任专程到会祝贺。会议由市政府浦荣皋副秘书长主持。
(黄冠乐)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我国第一部《气象法》于1999年10月31日颁布,2000年1月1日开始施行。为此,在年底前,全市各级人大、政府和气象部门就《气象法》的颁布实施进行了广泛宣传。苏州市人大、法制局和气象局联合召开了苏州市贯彻实施《气象法》新闻发布会,苏州市人大王振明副主任、政府江浩副市长、法制局钱新中副局长等发表了讲话。太仓市的四套班子领导、农口各部门主要领导和计委、经委、法制局、财政局以及各乡镇分管领导60多人参加了太仓市贯彻实施《气象法》新闻发布会,张家港市人大、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举行了座谈会,各市分管书记或市长都发表了电视或广播讲话。
(黄冠乐)
【外事活动】
1999年8月31日-9月1日由中国气象局颜宏副局长、省气象局胡辛陵局长陪同的非洲多国别(15国)气象考察团来苏访问,下榻南园宾馆。苏州市政府江浩副市长、浦荣皋副秘书长在南园宾馆分别会见了中国气象局颜宏副局长、省气象局胡辛陵局长和考察团全体成员,市气象局任健局长、黄小林副局长参加会见,并共进晚餐。考察团在苏期间由任健局长陪同参观了苏州市气象局和昆山市气象局,游览了苏州园林。中共昆山市委黄继忠副书记、市政府张副市长到昆山市气象局迎送和会见考察团全体成员。
(黄冠乐)
【第十一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在苏召开】
1999年12月15-18日第十一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在苏召开。苏州市政府江浩副市长出席开幕式致贺词并与会议代表一起合影留念。此次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第24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主办,热带气象学委员会和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协办,江苏省气象局和苏州市气象局承办。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李泽春、许健民,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气象学会任广昌理事长,江苏省气象局胡辛陵局长、业务发展处潘光照处长等参加了会议。市气象局圆满完成了承办任务,得到130多位与会代表的好评。
(黄冠乐)
【创建文明行业活动】
1999年是全省气象系统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最关键的一年,市气象局在抓紧、抓实、抓深、抓细上下功夫。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把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作为重点来抓。二是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实行一级抓一级,及时总结汇报创建工作进度。三是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四是狠抓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文化生活质量。五是作为气象现代化一个方面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取得进步。新购置了数字化投影机和摄像机、复印机和多台电脑、激光打印机等设备。六是进一步加强气象科普工作,市气象台已被命名为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和苏州市“平江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常熟市站也被命名为常熟市“科普教育基地”。七是积极开展各类政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生活,增强单位凝聚力。在大家的努力下,市气象局被省文明委命名为“江苏省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工作先进省行业达标单位”,全市气象部门被苏州市文明委批准为“规范服务达标行业”,常熟、吴县(含东山)、张家港3个市(县)局被当地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行业或文明单位,昆山市气象局通过 “1998~1999昆山市文明单位”的考核验收。
本届展会以“走进十三五再续新篇章”为主题, 全面展示和交流了新技术、新装备, 探讨了测绘仪器装备“十三五”期间的新发展。展会期间, 还举办了Chinter GEO2016中国国际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高峰论坛, 主论坛由行业知名领军企业家就经济新常态、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形势下的测绘市场走势和行业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此外, 分论坛将请业内专家围绕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及应用、激光雷达技术及BIM应用、室内定位技术与解决方案、北斗技术应用、平安城市智能监测等热点, 介绍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案例。
本届展会继续开展了百强诚信经销商评选活动, 组委会为百强诚信经销商提供专门的宣传和展示, 并继续设立大奖奖励进入前二十名的精英经销商和忠诚经销商。这项活动自2011年由北京博乾国际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和测绘仪器行业生产企业 (或总代理企业) 倡议发起, 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该活动倡导正能量, 鼓励企业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互相尊重、共同发展, 营造行业绿色生态环境, 因此受到广大经销商欢迎, 成为Chinter GEO展会的一大亮点。
15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也为当初的决策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超1030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注册内资1356 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
在苏州工业园区高速增长的背后,信息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时代气息异常浓烈,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产业发展的行为比比皆是。
日前,本刊记者对苏州工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采访。
巧用“中新合作”
打造发展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的合作项目,这一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新加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都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样板。结合自身实际,巧用中新合作的便利条件和优惠举措,让园区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汇聚的乐园。
规划好巢穴,引得凤凰来。按照当年的规划,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在苏州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现代工业为主体、第三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相配套的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高科技工业园区。
1994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的同时,注意发挥“中新合作”优势,进行了高起点、高水准的规划,信息化建设被纳入到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的纲要性文件随之出台。2009年,园区进一步制定了“信息零距离,数字新园区”的三年信息化发展规划,园区未来三年有了新的发展蓝图,依托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为企业、居民和游客服务。
此外,引进新加坡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也是园区发挥“中新合作优势”的重要方面。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建设,既得益于其“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先进理念,也得益于其较早地开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化规划管理。
10多年来,园区一面开发建设,一面依托GIS基础软件平台收集和积累丰富的空间地理信息资料,在完成农村向城市转化的过程中,园区生成了一个强大的地理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规划、测绘、建设、环保、国土、房地产交易中心等多个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信息的多部门共享。
地理信息库为提升园区亲民、亲商、亲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服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今后高起点实施信息化战略奠定了基础。企业法人数据库的建设就是一个例子。
企业法人数据库是区域信息化三大基础数据库之一,它整合了工商、国地税、国检以及管委会各部门的基础数据,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跨部门共享和动态更新,满足各部门对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08年9月,企业法人数据库启动建设,目前已经实现了园区2万7千多家企业基础信息入库。整个项目预计将于年底全部建设完成,到那个时候,以此为基础的各类信息化应用,如一站式中心的“一表制”网上审批、“证照共享”系统、经发局的政企沟通平台等将陆续投入使用。
15周年之际,信息化又为园区增色添彩:一站式审批的加工贸易服务平台、灵活便捷的中小企业SaaS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休闲娱乐的户外信息大屏、便利惠民的智能公交等一系列项目陆续启动并建成,还有在建的数字城管、物流公共服务平台、IDC数据中心等也将进一步推进园区信息化水平。
建企业配套网
再打“亲商”牌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今年6月,苏州工业园区迎来了“五方共赢”战略合作签约和企业配套网上线的双喜临门,由中德两国政府共同搭起了新型电子商务平台,为促进园区中小型企业与世界商家的交流便捷桥梁。这是园区“亲商”政策的一大举措,也是园区保增长,促转型的重要抓手。
追溯企业配套网络平台建设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区内企业信息交流不顺畅、合作形式单一”,这一问题制约着园区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
信息即是财富。早在06年,苏州工业园区就启动了企业配套平台项目,依托互联网技术构筑网上交流平台,向企业免费提供各类产品、供求、政策信息等,帮助企业寻找商机。
如今,在园区企业配套平台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共赢网和德国联邦采购物流协会(BME)优质供应商数据库的优势,搭建起一个三网合一的全新平台,即今年正式上线的企业配套网ecsip.com(Eclub)。
合作三方根据各自优势,分工明确。其中,园区负责向区内企业提供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扶持资金,并协助共赢网收集、审核企业资料等;BME将经共赢网筛选并符合标准的园区企业加入其优质供应商数据库,即 BMEQualitySourcing Database(BQSD),并组织邀请相关采购商参加线下会议等;共赢网则负责新园区企业配套网(Eclub)的开发、建设、维护、推广和运营,筛选、审核企业信息,将符合标准的企业推荐给BME,并负责有关线下会议、活动的组织策划等。通过这种“三方”的战略协作、优势互补,无论是BME会员(采购商),还是园区企业(供应商),都能从中得到更多的贸易良机、互拓市场,最终实现“五方共赢”。
同传统电子商务平台相比,Eclub表现出独特优势。它通过与Win5、BQSD合作,让园区的优质供应商企业更加明确采购对象、采购意愿和采购需求等买方信息,从而有效确保交易的成功率。而较高准入门槛的设置,又有效避免了企业之间无序、低质、高成本的恶性竞争,让优质、规范的园区企业脱颖而出。从这种意义上说,平台的搭建也是园区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区域经济新一轮飞跃的有力举措。
【苏州自然地理】推荐阅读:
苏州工会经费06-03
苏州居民电价06-09
苏州古典园林浅析06-04
游苏州日语作文06-16
苏州大学专业10-01
苏州公务员考试:2015年江苏苏州市公务员考试公告07-01
《苏州园林》说课稿06-09
011苏州中考满分作文06-25
苏州景观实习报告07-23
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