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活动案例(精选13篇)
周丽惠
教材分析:《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境、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这样一首富有游戏情节的歌曲,对于小班的的孩子来说应该是非常感兴趣的。歌曲共有四段,曲调朗朗上口、歌词简单易懂,四段歌词节奏均没有改变。因此比较适合小班下年龄段的幼儿学习。
目标设定:从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知识经验、音乐能力等方面出发,我将活动目标制定为活动目标1.了解歌曲内容,大胆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轻松、愉快的氛围。2.愉悦地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流程及分析:
活动第一环节为导入环节,以小老鼠找食的情境引导幼儿自然地融入其中。同时,在跑动、找东西、吃米、睡觉等过程中渗入了歌词,帮助幼儿对歌曲有了初步的印象。第二环节主要通过看图谱来理解和记忆歌词。第三环节通过多种形式地演唱来让幼儿掌握歌曲。如轻声唱、跟琴唱、边唱边做动作等来巩固练习,同时教师给予不断的鼓励及激励,引发幼儿唱歌的愿望。最后以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变唱边玩,体验到了音乐活动的乐趣。
课后反思:《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境、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想当孩子获取一首非常富有游戏情节的歌曲,应该是非常感兴趣的。歌曲一共有四段,对于小班学唱的话感觉偏长,所以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学唱前三段,最后一段为了解。在设计活动时我给活动预设了一个基调:轻松、快乐。让孩子在活动中没有学习的负累感,整个过程中都能积极愉快地参与,从始至终都感觉是在游戏。一开始,我以情境导入活动,带孩子们做老找食、吃米、睡觉等动作,将歌曲的内容都包含在内,让孩子们有初步的感受。然后出示图谱,方便孩子们记忆歌词。在图谱的设计上,也以简洁明了为主,每段歌曲的最后一句是教难的,所以用红色背景区分开来,做重点学习。在学唱的过程中,要求逐步提高,先是轻声,然后是自然地声音,接着尝试快慢区分,最后加上动作。在宝宝学唱的过程中,给予充分的鼓励,比如:拥抱、摸头、眼神鼓励等,这样就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如:在分段学习时,每一段的学习方法都做一个细微的处理,通过分析歌曲:曲调朗朗上口、歌词简单易懂,三段歌词节奏均没有改变。因此,我大胆的将第三段歌词让孩子根据前面两段的已有经验,自主的唱出第三段的歌词,我想这一设计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活动下来,有些困惑,原来的设计是整首歌曲孩子都是在运动中学习,让孩子们边唱歌边游戏时自然地学会歌曲,试教之后发现,孩子们非常活跃,可是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游戏而非歌曲本身,所以演唱的效果不是很好。最终出示图谱学唱,但这样又感觉比较适合中大班,对于小班来说不是很我有趣,怎样做有效的调整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带领幼儿进入实际的情境中去亲身感受
在刚入园不久的幼儿学习“打鼓、吹号”这一模仿动作之前, 我们先让幼儿观看本园哥哥姐姐们为庆祝国庆而练习打鼓、吹号的活动, 幼儿会对哥哥姐姐的这一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 看得非常认真、仔细。待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 再教他们做打鼓、吹号的动作。这些孩子由于进入了生活的情境, 有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在头脑中留下了鲜明、深刻的表象, 因此在随音乐做这些动作时, 就能创造性地用各种方式富有感情地表现出来。
二、观察实物的动作
在教幼儿学小鱼游的动作之前, 我先让幼儿观察活动室里鱼缸中的金鱼是怎样游的, 幼儿观察后有的说:“鱼游水没有声音。”有的说:“小鱼用翅膀在游。”到了音乐课上, 我说:“一会我当捉鱼的人, 你们当小鱼, 小心别被我的网捉住呀!”接着让幼儿先听音乐, 然后自己随音乐做小鱼游。这时大部分幼儿都自发地把手放在身体的两侧, 或垂在下面, 两手前后摆动。名航小朋友用游泳动作表示鱼在水中游, 澜波小朋友用碎步轻轻地跑动, 还特地跑到我面前说:“小鱼游是轻轻的。”幼儿们用的都是小小的跑动步子, 没有一个是跳跃前进的, 因为他们所观察的金鱼都是轻轻地、无声地、自由自在地游动的。这一观察活动对他们进行小鱼游这一模仿动作起了极大的影响, 使他们在身体活动的同时, 头脑里也有着丰富的思维活动。
三、用实物演示动作
在教“敲锣、打鼓、放鞭炮”这一模仿动作时, 我除了先给幼儿观看及倾听鞭炮的响声外, 还有意识地左手提着一面锣, 左臂夹着一个小鼓, 一边慢速地敲着锣、咚咚咚咚快速地打着鼓, 一边走到活动室, 以造成热闹的气氛, 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等到上音乐课时, 弹着“敲锣、打鼓、放鞭炮”这一模仿动作的曲调时, 我眼睛看着琴上的锣与鼓, 提问幼儿这是什么。经过我的暗示, 幼儿很快联想到了刚才老师敲锣打鼓的情景。从这以后, 再用这样一些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做模仿动作时, 幼儿脑子里的表象就会起积极的作用。
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 以获得亲身体验
幼儿对摘苹果的模仿动作很感兴趣, 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做出手腕转动、摘下果子的动作, 我组织幼儿亲自采摘园内成熟的水果, 从而使他们有亲身的体会。同时, 为了让幼儿能把手指张开, 用张大的手指做摘苹果的动作, 我把大苹果依次放到每个幼儿的手中, 给他们机会, 让他们尝试摘苹果手指要张大到什么程度。
小班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我们小班许多孩子连鸡蛋不会剥,而且也不太愿意去尝试。于是,我们根据孩子的现状,生成了《巧手剥壳》这一活动,让孩子明白手的作用,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在心理上感到自己有一双能干的手。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各种有壳的食物,尝试和探索各种剥壳的方法。
2.体验动手操作后成功的快乐,懂得自己的手是能干的,从而從心理上产生:我能干,我爱劳动的意识。
活动准备:
布置丰收的场景:桌子上摆放各种有壳的食物;洁净的小石头、小榔头等工具;精美的盆子、叉子、勺子;音乐“开汽车”;课件“可爱的花生米”。
活动过程:
一、参观丰收的农场
1.游戏:乘着汽车到“农场”玩一玩。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它们吗?请小朋友指一指、认一认。(瓜子、花生、核桃、开心果、桂圆、蚕豆等。)
2.提问:你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吗?(可以吃,可以玩。)
3.小结:是呀,这些东西,它们的身体里面都藏着香香的肉,味道可好吃了。可是,问题又出现了……
4.出示动画花生米:小朋友,我的名字叫花生米,我长得红红的,味道又香又美,可好吃了。可是,我在花生壳里出不来啊,还有我的好朋友:瓜子肉、核桃肉都出不来。请小朋友们帮帮我们,用你们的小手帮我们剥掉外面的衣服吧!
(环节点评:孩子们对这些吃的东西本身就感兴趣,对这种剥壳的活动也是兴趣浓厚。所以,本活动更大地吸引了孩子去认真、积极地动手。)
二、巧手剥壳
1.幼儿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和盘子,走到桌前去剥壳,教师提示幼儿剥壳的方法,可利用的工具,也可以几个人的协作,鼓励幼儿想办法。
2.幼儿还可以到别的桌前去尝试剥其他的食物。
3.请幼儿上来展示自己的方法,说一说。
(环节点评:他们想的办法可多了:有的幼儿会先用牙齿轻咬一下再剥;有的孩子先用石头敲碎了再剥;有的孩子会两个人用劲把壳按开了再剥;更有聪明的孩子把坚硬的核桃夹在门框里,一关门“啪”的一声,利用门和框的合力巧妙地剥出了完整的核桃肉。其中,有的孩子会剥开心果、桂圆之类的食物,有的孩子会通过敲一下、捏一下的方法剥开花生,鸡蛋之类的食物,能力强的孩子会想出更多更妙的方法来打开坚硬的壳,更好地实现了面向全体又照顾个别,使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平台上向上攀登。)
三、小小品尝会
1.幼儿把盘子端在桌上,大家闻一闻香香的肉,认一认香香的肉。
2.组织幼儿洗洗手,尝一尝自己剥出的果肉。
(环节点评:拼盘中这些诱人的食物不断刺激了孩子克服心理上的不能、不行、不会,品尝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和分享了劳动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四、能干的小手
——以小班体育活动《小鱼救哥哥》为例
一、设计意图:
投掷是发展幼儿上肢力量的一个基本动作锻炼,但是投掷动作的反复练习容易使幼儿感到机械、单调。小金鱼是幼儿熟悉而又喜欢的小动物,以金鱼为游戏背景,鼓励幼儿尝试练习投掷,用“救鱼哥哥”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向前上方投掷。这样可以让幼儿通过角色的模仿而有兴趣,以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又体现《指南》精神,同时也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二、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投掷的动作,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2、能愉快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事先请一名大班的幼儿做鱼哥哥。
2、米包若干、大鲨鱼图片、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今天我来做鱼妈妈,你们来做鱼宝宝。小鱼们,我们一起去做运动吧。
2、幼儿在音乐中模仿“小鱼游”,主要活动手臂。
(二)练习单手投掷动作
1、小鱼们游回家了,教师点数小鱼人数,发现一条小鱼不见了。师:咦,怎么少了一条小鱼,鱼哥哥呢?
2、大班幼儿说:妈妈,妈妈,快救我,我被大鲨鱼抓走了!
3、师:哎呀,鱼哥哥,你怎么被大鲨鱼抓走了呢。小鱼们,我们一起去救鱼哥哥,好不好?
4、可是大鲨鱼这么可怕,我们得先把本领练好再去救鱼哥哥,不然我们也会被大鲨鱼抓走的。
5、这是我给你们准备的训练场地,你们先来试试拿石头(米包)打大鲨鱼。
6、师:为什么要站在安全线后面呢?
7、请个别幼儿示范。
8、刚才有的小鱼能打中大鲨鱼,有的不能打中,看来方法还不对,现在看妈妈是怎么打大鲨鱼的。
9、捡起石头,握在手里,瞄准目标,用力向前上方投。
10、看明白了吗?现在我们来练本领吧。
11、幼儿多次拿米包练习投掷本领。
(三)集体游戏:营救鱼哥哥
1、鱼宝宝们,现在我们一起去救鱼哥哥吧。
2、鱼妈妈带领鱼宝宝们游过小路,钻过珊瑚洞去大鲨鱼的家。
3、就在前面,可是我们要怎么过去呢?
4、你们看鱼妈妈是怎么游的。教师示范。
5、游戏规则:
第一,一定要站在安全线后面用石头扔大鲨鱼。第二,救鱼哥哥的过程中注意安全。
6、幼儿第一次营救,教师关注营救过程。
7、交流营救情况,提出第一次营救时的问题。
8、大鲨鱼:哈哈哈,你们这些小鱼们太弱了,我还没被你们打死呢。
9、鱼宝宝们第二次营救,救出了鱼哥哥。
(四)结束,放松身体
1、鱼妈妈真开心,鱼宝宝们终于打死了大鲨鱼,救出了鱼哥哥,现在我们一起放松放松吧。
2、随着音乐做各种放松运动。
五、案例分析
(一)角色吸引,开展活动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性思维,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具体的角色帮助幼儿串联一个情景,让孩子在情境中游戏中获得能力的提升与快乐的体验。活动开始时,我先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鱼宝宝,我是鱼妈妈,这样让孩子能够更快地接受角色进入游戏中。接着以和鱼妈妈出去锻炼身体为出发点,让幼儿在轻松的音乐里学习小鱼游,并做各种动作,提高幼儿对于接下去活动的兴趣,也为接下去的活动情景做铺垫。在整个活动中,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的线索,让幼儿学习投掷
技能,参与活动。
(二)教师融入,自主练习
小班幼儿善于模仿尤其善于模仿老师,因此老师参与游戏的程度直接影响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我们教师应该意识到:在组织小班体育活动时老师不但是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更多的则是游戏的参与者。老师要放下架子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中,用语气、肢体动作和情感去感染幼儿,使幼儿处于游戏的氛围中,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自由拿米包打大鲨鱼,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同时幼儿经历了自由投掷过程后,也了解了要打中大鲨鱼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并用鱼妈妈的身份鼓励鱼宝宝们不要灰心,帮助鱼宝宝提炼投掷的动作要领,然后请所有鱼宝宝集体练习。在练习中,鱼妈妈耐心、细心地指导鱼宝宝的动作要领,也拉近了师幼间的距离,体现出教师尊重、热爱幼儿。
(三)赏识评价,积极参与
评价活动对于体育游戏活动来说是很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评价过程中幼儿可以发现别人在游戏中的亮点,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游戏中对于规则,技能把握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游戏中进行改进。为了让幼儿能按老师的要求来投掷,我会经常表扬个别幼儿,并让他示范给其他孩子看,使其有成就感,并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伴随在活动过程中用语言肯定幼儿的行为,如:你真棒;你真行等。老师用游戏中角色的身份,摸摸鱼宝宝的头、给孩子伸伸拇指等使他感受到成人对他的关爱,评价他的活动,从而起到激励作用。
活动目标:
1、在游戏环境中让幼儿初步感知“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积木围成的池塘,各种纸质的动物: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一只青蛙,许多只小蝌蚪;一只小鸟;大树一棵,“小河” 环境、“田地”环境、“森林”环境、“兔子家”环境、歌曲《生日快乐》 幼儿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在上一次活动中幼儿已经认识了数字“1”。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1”和“许多”等这样的数现象,但对这些数现象模糊不清,不能很准确地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老师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活动过程实录:
1、复习数字“1”
师:宝宝们,今天外面天气真好,和妈妈一起去散步好不好?(幼儿很高兴,情不自禁的拍起手来,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排好队。)师根据设定好的路线边走边问:“这里有几条小路?”“小路旁边有几棵大树?”“大树上面有几只小鸟?”。。。(根据提前设置好的环境,这里所有的大树、小鸟及其他物品的数量都是1,幼儿能够很容易的回答出问题,情绪高涨。)(评析:以小朋友们熟悉的散步活动作为活动的开始,幼儿感觉熟悉、亲切,在活动的开始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幼儿很快的融入到了整个活动之中。)
2、通过谈话认识“1”和“许多”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
师:宝宝们,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会儿吧。(大家席地而坐)这是什么地方? 幼:池塘。
师:池塘里有什么?
幼1:鱼(在幼儿1回答问题的时候,有个别小朋友在一旁说:有很多鱼。由此可见幼儿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出现某种物品有很多的情况,但还不知道用“许多”一词来表示。)幼2:有大鱼
其他幼儿:还有小鱼呢。师:池塘里面有几条大鱼? 幼:1条。师:那池塘里面有多少小鱼呢? 幼:很多条。(这时,有几名幼儿趴在池塘边认认真真的数了起来,因为他们认识的数字有限,数到最后没能够数出准确数字,明显脸上表情有些不高兴。)
师:小朋友很聪明,池塘里有“1”条大鱼,有“许多”条小鱼。(着重强调“1”和“许多”,对于想用数数的办法找到答案的小朋友,我用眼睛看着他们。这时,他们明白了可以用“许多”这个词来表示小鱼的数量。)
师:池塘里有多少只大鸭子? 幼:1只
师:有多少只小鸭子? 幼:许多只。师:有几只青蛙? 幼:1只。
师:几只小蝌蚪? 幼:许多只。
(评析:在老师所提供的特定的环境中,让幼儿通过丰富而具体的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对于认认真真的数小鱼的幼儿,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能为了赶快进行活动而忽略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予理会。)
3、巩固认识“1”和“许多” 师:叮铃铃,妈妈的电话响了,原来是兔子妈妈要为兔子宝宝过生日,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生日会,我们一起去吧。(幼儿高兴的拍手,蹦跳。知道了用“许多”表示数量,他们还沉浸在喜悦之中,听说要去做客,就更高兴了。)
师:兔子家很远,我们要先走过森林。(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来到了布置好的“森林”环境中。)
师:宝宝看,森林里的花开的真漂亮,蓝色的花有几朵?红色的花有几朵?
幼:分别回答1朵,许多朵。
(接着老师带领幼儿走过布置好的“小河”“田地”环境,区分出有一只螃蟹、许多小虾;一颗大萝卜,许多小萝卜,并把萝卜摘下来送给兔子作为生日礼物。)
(评析:以“做客”这一线索贯穿整个过程,布置不同的环境,让幼儿充分感知“1”和“许多”,幼儿乐学、好学、易学。在整个巩固过程中,因为不同环境具有不同的吸引力,幼儿注意力相对集中。但有个别幼儿似乎已经知道老师提问的方法总是:。。有多少?这样提问,小朋友的答案只有“1个”或者是“ 许多个”这两种。于是就出现了还没等问题问完,幼儿就说出答案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小朋友注意力不再集中,影响了活动效果。教师可以改变提问方式,多进行发散性提问,避免提问方式千篇一律,幼儿形成思维定式。)
4、结束活动 师:兔子家到了,我们把采下来的大萝卜送给小兔子作为生日礼物吧。(幼儿送礼物,在《生日快乐》的歌曲中结束活动)教学内容附录:歌曲《生日快乐》
主题活动:
从学唱歌曲的同时感知分享的快乐。
一、活动目标
1、愿意想象“一瓣橘子像什么”,并乐意欣赏歌曲;
2、在吃吃、玩玩中体验开“橘子船的”的乐趣。
3、通过音乐赏析熟悉歌曲旋律,并且能随着音乐的旋律哼唱歌曲《橘子船》。
4、体会与人分享的乐趣。
二、准备
教师:
1、将若干橘子剥好。
2、一个准备好的大“橘子船。”
3、一个大的果树、上面放满粘好的水果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师:让幼儿随着发声练习的音乐进入教室坐好。通过发声练习的音乐让幼儿仿佛进入了一个果园。让幼儿上果园里面采摘水果,从而引出橘子。
2、交流:一瓣橘子像什么?
教师拿出一个完整的橘子,拨开。然后让幼儿先自由交流,在集体面前讲述(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完整的语句讲述),最后教师引导幼儿想象橘子像船。
3、欣赏歌曲
1)第一次欣赏,交流:橘子船开到了谁的嘴巴里?
2)一边开橘子船来吃橘子,一边再次欣赏歌曲。
3)律动。
4、游戏:橘子船找朋友。
教师与幼儿一起唱歌,并将橘子船开到乖宝宝嘴巴里。吃到橘子的乖宝宝要到集体前表演一个节目。并轮流进行。
四、反思
【案例再现】
环节一:好玩的滑梯
“宝宝们, 喜欢玩滑滑梯吗?你是怎么玩滑梯的呢?”
“我们先从滑滑梯的楼梯上一步一步往上爬。来, 我们一起一步一步往上爬……现在我们爬上来了, 准备滑下来咯, ‘哗……’滑下来咯!”
“滑滑梯真好玩?我们再来一次吧!除了直直的滑梯, 还有什么样的滑梯呀?哦, 还有转着滑下来的哦, 我们也来玩一玩吧!‘滑滑梯, 真有趣, 一步步, 往上爬, 滑呀, 滑呀, 滑呀滑呀滑。’”
“这首好听的音乐, 唱的就是有趣的滑滑梯,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评析】活动一开始, 幼儿在教师的语言及动作提示下回忆、模仿滑滑梯的过程。随着模仿游戏的开展, 教师十分自然地引出了自编的儿歌, 带着幼儿在儿歌中有节奏地进行游戏, 在体验语言节奏的同时也感受着身体大动作的节奏。在幼儿玩性正浓时马上直接切入活动主题, 引出音乐《快乐滑梯》, 并引导幼儿安静地倾听。
环节二:认识新朋友———铃鼓
“刚才的音乐好听吗?有个乐器朋友听到了刚才的音乐也来了, 看, 你们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铃鼓’。铃鼓要和宝宝们打招呼啦!你们听!它在说什么呀?”
“铃鼓在向我们问好呢!我们也来和铃鼓打个招呼吧!”
【评析】看似简单的问好活动, 实则暗藏了教师的教学意图, 那就是通过“宝宝, 你好!”“铃鼓, 你好!”的对话, 让幼儿能生动形象直观地感受到铃鼓的两种不同演奏方法“拍”与“摇”所演奏出的两种基本节奏型“XX—”和“X———”。同时, 通过“问好”游戏来模仿这两种基本的演奏方法。
环节三:在“玩滑梯”的情境中初步尝试跟音乐演奏铃鼓
“铃鼓想跟着刚才滑滑梯的音乐玩一玩呢!想知道铃鼓是怎么玩的吗?请你仔细看、认真听哦!”
“在唱‘滑滑梯, 真有趣, 一步步, 往上爬’这几句的时候, 音乐就告诉我们开始爬滑梯了。那这时铃鼓在干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来, 我们把小手当作铃鼓试一试。”
“在唱‘滑呀, 滑呀, 滑呀滑呀滑’这几句时, 音乐告诉我们开始往下滑了。这时铃鼓是怎么滑下来的?又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来, 我们把小手当作铃鼓试一试吧。”
“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声音和滑下来的声音一样吗?原来, 一步一步往上爬时的声音像小兔跳跳短短的、往下滑的声音像火车一样长长的。那音乐里不唱儿歌的时候又是告诉我们要干什么呢?对啦, 该休息啦!”
【评析】在第一次接触乐器演奏的时候, 采用“听”、“赏”的教学策略能更好地使幼儿关注到乐器演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通过逐句分析, 能更好地了解音乐的结构及演奏的方法。教师亲自生动形象地模仿滑滑梯动作, 更是十分巧妙地化解“教”与“学”矛盾的痕迹。这样的学习对初入园一个多月的小班孩子来说是没有任何负担的。
环节四:优雅正确地演奏铃鼓
“你们想不想拿着铃鼓玩滑滑梯呀?宝宝们, 请拿起你的铃鼓朋友, 老师来念儿歌, 你拿着铃鼓一起来试一试吧!好听的玩滑梯音乐响起来了, 我们带着铃鼓一起玩吧!准备好了……”
“刚才铃鼓拍着腿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还可以让它拍哪里唱歌呢?我们试一试。”
【评析】在这里, 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幼儿如何正确使用乐器, 如何使自己的乐器融入音乐, 如何更富创造性地演奏乐器。不同纬度的关注, 使得幼儿的三次练习也各有侧重点, 这样的打击乐活动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机械练习, 而是一次次新的挑战。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能完成这样的挑战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
环节五:小铃鼓睡觉啦
“铃鼓宝宝玩累了, 我们把铃鼓宝宝送回家吧!”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 孩子们安静地抱着铃鼓, 将铃鼓轻轻地送回器乐架。
【评析】此时, 体现了教师培养幼儿自己收拾整理打击乐器的意识。整个活动也在温馨舒宁中走向尾声。
【案例反思】
1.小班音乐活动内容的产生要在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寻求突破。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活泼好动、敲敲打打是孩子的天性, 在游戏的过程中, 幼儿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相互配合”, 从而使幼儿的头脑变得灵活聪慧起来。
对于刚跨入幼儿园大门的小班幼儿来说, “无意注意”主导着他们的情绪及注意力。所以, 若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让幼儿接受知识并获得心智的发展, 教师必须要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寻求突破。
基于以上思考, 经过反复的推敲与筛选, 最后笔者选用了幼儿最喜欢的滑滑梯游戏, 并选取爬楼梯、滑滑梯这两个基本动作, 配以铃鼓这一小朋友常见的打击乐器, 体验与动作相契合的节奏型X X—X——, 设计了此次《快乐滑梯》的教学。
通过这次活动的实施, 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实施打击乐教学, 完全可以拷贝这样一个模式, 即借助单一乐器, 结合该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或寻找或自编简单上口的儿歌, 配以孩子们熟悉的游戏情境, 在语言节奏及大动作节奏的帮助下, 使幼儿尽快地熟悉掌握该种乐器的演奏, 从而为今后的多种乐器配合演奏奠定基础。
2.小班音乐活动目标的设置要结合幼儿现状体现儿童“最近发展区”理念。结合对幼儿现状的分析, 根据打击乐器教学任务所提到的要求:“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 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理解力, 培养节奏感”, 我为本次活动制订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在“玩滑梯”的情境中尝试用两种方法演奏铃鼓;二是能让幼儿愉快、积极地参与活动, 体验节奏游戏的乐趣。教学实践表明, 这节课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目标设置合理, 充分建立在对幼儿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小班音乐活动重、难点的把握与有效突破是保证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此次教学的重点, 其实也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就是要让幼儿在滑滑梯的游戏情境中了解并基本学会铃鼓两种演奏方法, 并能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学会运用乐器。
“无意注意”主导着幼儿的情绪及注意力。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说, 年龄较小, 以自我为中心, 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让他们接受知识并获得心智的发展, 其中之一就是必须要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寻求突破。因此, 我采用“化整为零、分步突破”的方法降低幼儿学习难度。起初, 我和幼儿一起回忆玩滑梯的过程, 并用身体动作模仿游戏过程, 其目的是用形象逼真的动作促使幼儿对节奏节拍形成初步感知。在此基础上, 我引入铃鼓, 用打招呼问好的方式向幼儿介绍了铃鼓的两种演奏方法及声音节奏, 这与模仿滑梯中的身体动作密切联系, 加深了幼儿对节奏的感知程度, 也就为后来的边讲儿歌边使用乐器演奏, 直到最后幼儿能跟着音乐自己使用乐器演奏, 打好了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组织活动
音乐游戏可以让幼儿在欣赏音乐之余,将其通过肢体行动等方式表达出来,对于培养幼儿欣赏艺术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园能够定期组织活动,从而实现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喜欢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模仿,使用音乐游戏教学,则可以有效实现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加强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活动组织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科学设计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游戏活动程序
幼儿园小班的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因此需要在进行背景设计,以及选材上都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进而吸引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组织《小鸡与小鸭》这个音乐活动时,教师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展:首先,教师需要装备好服装道具,或者通过对其进行标记等方式,将班级学生分为小鸡和小鸭,让他们分别穿上具有小鸡小鸭标志的服装,然后教师通过情境设置,以及语言音乐的渲染,让幼儿都融入到该音乐活动当中,体验小鸡破壳环节;其次,教师通过使用一些方法和手段,让小鸡和小鸭笑起来,使活动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从而增强该游戏的活动氛围,让幼儿之间产生亲切感,使幼儿更加深切的融入到该项活动、迅速进入到自己的角色当中,实现小鸡小鸭笑的内容;最后,教师要趁热打铁,为幼儿设置一个充满趣味的情境,并引导幼儿逐步开展游戏。在此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需要注意,不要使用枯燥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说教,这样很可能会打消幼儿的积极性,影响音乐游戏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某个小活动,为学生进行示范等方式,告知学生一些注意事项,让幼儿在欢笑中,明确游戏中禁止的事项。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展现幼儿的个性,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选择具有新意的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题材
选择具有新意的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活动题材时,既要保证活动具有教育意义,又要保证活动能够调动幼儿的兴趣,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需要幼儿园在进行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时,可以从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状况着手[1]。例如,《碰一碰》这个音乐游戏,它是一首非常轻快的歌曲,并且歌曲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由于刚刚进入幼儿园,内心缺少安全感,还非常依赖家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个心理特点,在开展该项音乐游戏时,多让幼儿进行身体接触,如互相抱一抱等,让其在欢快的氛围中,减少内心的焦虑与紧张,从而逐渐从惧怕的心理中走出来,与小伙伴一起游戏。
三、利用音乐游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敏感程度,需要从小锻炼幼儿对音律、音色等的掌握与认识,让其在学习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幼儿的训练:第一,让幼儿在参与音乐游戏活动时,能够对音乐的快慢、乐曲的强弱等进行认识与明确,然后根据乐曲的不同,以及节奏的变化等,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者进行隐藏;第二,教师可以借助音乐,让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从而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2]。教师在设计音乐活动时,需要使活动贴近实际生活,并且在进行活动时,通过播放不同曲目让幼儿明确其用意。例如,教师在讲活动中的注意事项时,就可以通过播放低沉的音乐,让幼儿知道这些内容都是不可以做的,而在讲游戏规则时,就可以播放一些舒缓、轻快的音乐,让其知道这些是允许做的。
四、发挥示范在音乐游戏中的作用
幼儿园小班的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活泼好动的性格,并且由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他们也非常善于对各种动作进行模仿。因此,将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游戏活动中添加一些动作模仿等环节,则会极大的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由于其思维还没有完全的形成,因此只能对一些表象的事物进行模仿[3]。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在幼儿进行模仿时,让他们阐述对音乐的理解,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流、鼓励,帮助其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进而实现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达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目的。
五、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活动的开展,对于从小锻炼幼儿园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幼儿园教师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幼儿发展的身心特点,科学的设置游戏环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实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颜云娥.幼儿教师如何有效组织音乐游戏[J].才智,2011,(15):318.
[2]张岩.浅谈音乐在体验式家长会中的应用[J].东京文学,2014,(4):31-31.
1、通过学习该歌曲,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继续学唱2/4拍子的歌曲,并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3、歌唱时能够发音自然、动听,音调准确,吐字清楚。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钢琴、音乐录音《开火车》、《快乐的动物园》、一本撕破的小人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听乐曲《开火车》,一个跟着一个平踏步入场。
2、随乐曲做律动:听音乐进行节奏练习。(拍手、转身拍肩、自选动作)。
3、发声练习:师生齐唱。
二、基本部分:
1、出示一本破的小人书,以拟人的语气讲述故事:“我是幼儿园里的一本小人书,阅读时被小朋友给撕破了,呜呜呜,我真难受。这时候,一个小朋友走过来了,看到我在哭,就对我说,你别哭了,我来给你补好吧。我听了以后,心里真是高兴,很快就把我身上坏的地方给补好了,我很感谢帮我补好的小朋友,‘谢谢’我对他说。希望小朋友在阅读书的时候要小心,珍惜每一本图书,爱惜每一本图书,这样每位小朋友才能读到我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你们说是不是?”引出歌的名字《小人书你别哭》,讨论并总结小人书不哭的方法。
2、带着问题听歌:“听一听这首歌都唱什么了?它怎么了?为什么哭?”教师范唱一遍,表演歌曲大意。演唱完后请幼儿回答。
3、带领幼儿分句学唱歌曲,请幼儿跟着老师学唱,熟悉歌词。(说歌词、一句跟一句学唱、整段跟唱三步学习)
三、结束部分:
1、复习音乐游戏“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
音乐第一段结尾处女孩子绕着男孩子走一圈,第二段结尾处男孩子绕着女孩子走一圈。
2、欣赏乐曲《快乐的动物园》。(为下节课做准备)
3、边听《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边唱并做踵趾小跑步一个跟一个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1、初步了解象声词,喜爱音乐活动。
2、认读重点字词:弹琴、打鼓、音乐、摇铃。
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对诗歌中的乐器的使用方法有基本的了解。
2、物质准备。
挂图、录音机、诗歌音带、大字卡、图片,诗歌读本人手一册。
教学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走线。
2、幼儿有序取书。
二、感知活动
1、音乐引入
幼儿聆听一段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的情绪。
2、出事大字卡“音乐”,让幼儿观察字卡有图的一面,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说一说音乐室是用来干什么的?音乐室和其他教室有什么不同?
3、播放诗歌音带,让幼儿感知诗歌内容。
三、理解活动
1、教师边朗读诗歌,边出示“弹琴”、“打鼓”、“摇铃”、“唱歌”的动作图卡,幼儿一边观察图卡一边欣赏诗歌。
2、观察理解。
教师出示挂图,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提问:诗歌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演奏了那些乐器?分别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出示大字卡:“弹琴”、“打鼓”、“摇铃”,帮助幼儿理解。
3、幼儿尝试于教师互相配合念诗歌。比如教师念“你来弹琴”,幼儿念“丁丁丁”。
4、幼儿自主阅读。幼儿自主阅读图书,鼓励幼儿与同伴用相互轮流、配合的方法读诗歌。
阅读完后,幼儿有序收书
四、游戏活动
1、游戏:看图拿字卡
教师出示“弹琴”、“打鼓”、“摇铃”的动作图卡,并对应出示大字卡,幼儿找出相应的小字卡并认读。
2、游戏:我做你拿
教师分别表演“弹琴”、“打鼓”、“摇铃”的动作,幼儿找出相应的字卡。
4、游戏:说声音
教师拿出大字卡,幼儿发出相应的声音。如,教师拿大字卡“弹琴”,幼儿说“丁丁丁”。
五、结束活动
[观察背景]这节课是我日常教学中的一节课,之前我看到有的老师上过类似于这样的韵律活动以后,我倍感压力,因为她上的很好,考虑的也很周全。她采用的是一般用的图谱模式,以此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故事内容,图片很生动。我就想,要是换成实地观察或录像会不会更好?于是我在网上看了一下关于母鸭带小鸭一起走路、游泳和哺食的全过程的录像,选出了一些比较符合我这节课内容的部分。整节课的构思和图片都出来以后,我选择让幼儿先去观察,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兴趣。以下是我的活动实录:
[活动实录]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母鸭带小鸭》的旋律,学习随音乐较合拍的做踵步动作,并能手脚协调地做动作。
2.在观察的基础上,迁移生活经验,模仿鸭子走路,鸭子叫、鸭子游水的动作。
3.在舞蹈中主要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以及调整自己与同伴的距离,尽可能地避免相互碰撞。
[活动准备]
音乐,母鸭和小鸭的头饰,母鸭带小鸭的录像。
[活动轨迹]
一、开始部分
观看鸭子走路的录像,根据自己的经验,学习踵步动作。
1.幼儿回忆观察鸭子的经验,并模仿鸭子走路。
师:“我们都看过鸭子,鸭子走路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来学一学。”
2.观看录像,学习踵步动作。
教师边引导幼儿观看,边示范做正确的鸭走动作(即踵步动作):右腿屈膝,左腿向前方伸出,脚后跟点地。(反方向动作相同)(在这一部分中宝宝们看到录像以后很是高兴,注意力一下被图片提到最高点。)
3.幼儿随音乐四散找空地方,练习鸭子走路动作。
二、基本部分
变换不同的手部动作,创编模仿鸭子的动作。
1.幼儿创编鸭子的不同动作。
师:“你们除了会学鸭子—摇一摆的走路,还会学鸭子的哪些动作?”
“你们听到小鸭子的声音了吗?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嘎嘎)“又该怎样做动作呢?”双手手心向下,在嘴前上下开合并发出“嘎嘎”的叫声。幼儿对鸭子叫的动作比较熟悉,说以这—动作进行的很顺利。
2.“你见过小鸭子游水吗?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表演给我们看一看。”请幼儿上前表演,并总结:小鸭子游泳动作:双手手心向下,在体前向两侧打开做游泳的动作,并不时摇摇尾巴。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做手上的动作,同时提醒幼儿脚上的踵步动作。
3.听音乐并分析旋律的特点,根据音乐,进行针对性的重难点练习。
师“听一听1-4小节的你听到了什么?(鸭子的叫声)所以,这一段应该做什么动作呢?”(鸭子叫)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鸭子叫的动作。“5-6小节音乐有什么变化,你又听到了什么?瞄来游去真快乐)我们应该做什么动作呢?”(鸭子游泳)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鸭子游水的动作。
三、表演韵律活动“母鸭带小鸭”
1.“今天天气很好,小鸭子们和妈妈一起去散步吧!”请几个动作比较好的幼儿或能干的幼儿带上鸭宝宝头饰和鸭妈妈(老师)一起跟着音乐去“散步”,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忆其中的主要动作。
2.分角色表演。请一半幼儿带上鸭妈妈头饰其余幼儿做鸭宝宝,或请一个动作协调性好的幼儿做鸭妈妈,其余小朋友做鸭宝宝,分角色合作进行韵律活动。
(虽然游戏活动结束了,可是宝宝们—个个都还想继续玩,对这节课的兴趣点在分角色表演时达到最高点,最后在我答应他们课后继续玩的情况下他们才依依不舍摘下了头饰。)
[活动反思]
在我备课的时候,我想尝试下新的教学手法,所以我提前让幼儿实地观察和准备了录像教材,尽量地让小鸭子的特色可以一目了然。备课教案的时候,我也一再地请教园里有经验的教师,不断地征求他的意见,欲求完美的教案呈现出来。
在课时,我发现宝宝们对“鸭妈妈带领鸭宝宝出去散步”表演部分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掌握得不太好,总是在表演过程中出现问题:刚开始还在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走,但是一遍过后,幼儿“鸭宝宝”就走出了自己的队伍,跑得到处都是,最后只看到“鸭妈妈”独自游来游去……这时,我停止了音乐,把游戏规则又重新讲了—遍,并且带着他们去“池塘”,跟着音乐,一群快乐的小鸭子游了起来……课后,侍老师告诉我,要想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避免出现碰撞问题,先要让他们会做动作,然后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这样他们的脑海里就会有印象,再者就是控制住幼儿的情绪,这样才能使整个活动顺利进行。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 以往多采用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或分散幼儿注意力等方法加以疏导, 通过尽量回避幼儿与依恋对象分离的事实, 而让幼儿将分离焦虑的消极情感体验暂时深埋内心。然而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 这种暂时回避带给孩子的心理创伤会集聚在孩子的潜意识里, 并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因此并不是一种很科学适宜的缓解儿童分离焦虑的办法。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我发现幼儿听到轻快的、熟悉的音乐, 就会破涕为笑, 音乐能很快地转移幼儿想家人的注意力, 就会踏着节拍身体自由地摆动, 和小朋友在一起时也喜欢手拉手边唱歌边走边跳, 听到老师弹奏、演唱, 就愉快地围在身边拍手哼唱等。使幼儿在反复表现这些动作的过程中获得快感。从而达到调节小班幼儿情绪的目的。
音乐可以最大范围地满足人类情感表达的需要, 可以直接触及孩子的情感生活。通过为孩子们提供宽松和自由的环境, 通过歌唱、和弦的运用、音高及速度的调整以及使用打击乐器等, 可以帮助调节小班幼儿的情绪, 引导他们作出新的行为尝试和感受新的情感体验, 由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1 创设音乐的氛围, 让幼儿在音乐中自由想象, 放松情绪
在幼儿环节活动的间隙, 饭前时间, 我放不同种类的音乐, 让幼儿闭上眼睛, 自由想象。比如, 我播放《欢乐颂》的曲子时, 孩子们就会说:很高兴想跳舞、唱歌;当我放《森林圆舞曲》时, 孩子们会说:“里面好像有大灰狼, 有点害怕。”
虽然小班的幼儿说不出来什么更多恰当的形容词, 但是他们已经能用自己的感受来表达音乐, 根据音乐的变化来调节情绪。不论是组织什么样的活动, 创设意境是相当重要的, 有个词语叫“触景生情”, 我认为用在这里最合适。任何年龄段的音乐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作用, 而小班幼儿的情感往往是在意境中产生。所以把音乐与生活环节相结合, 是帮助幼儿利用音乐来表达情绪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让幼儿了解识别自己的情绪, 在音乐活动中我运用“转移法”来调节幼儿的情绪。活动前先请幼儿用“情绪脸谱”表 (“情绪脸谱”是课前已准备的, 上面画有表现高兴、伤心、平静、担心等卡通表情图) 来记录活动当时的心情状态。通过这一环节, 幼儿能有意识地识别自己的情绪。同时, 大量的音乐欣赏, 能使幼儿充分体验不同的情感, 并懂得感知和表达不同的情感, 这是学会情绪自我调节重要的物质准备。发展心理学家说:“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情绪的世界。”每个幼儿的情绪都是那么丰富多彩。每个幼儿因个性、环境、教育等表现出来的情绪也不同。
2 用音乐引领幼儿, 让幼儿轻松地度过一日生活, 获得满足感
早晨入园时, 用孩子们熟悉的歌曲《喜羊羊与灰太狼》、《快乐的一天》等拉开幼儿园生活的序幕, 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地活动, 快乐地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吃点心和午餐时让幼儿听一些优美的钢琴曲《夜空》《水边的阿里狄娜》, 使幼儿在愉快和谐的气氛进餐;午睡时我会轻轻地放一些优美的小夜曲, 使他们甜甜地进入梦香;游戏时, 幼儿可以去音乐角, 自由地唱歌跳舞。小班幼儿已经能听着音乐一个跟着一个走, 他们还喜爱情景游戏, 当听到活泼、快乐的音乐时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模仿小动物。于是, 在进行户外活动如:“捉尾巴”的游戏中, 运用欢快的《匈牙利舞曲》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在愉悦身心中得到锻炼。为了让幼儿体验在幼儿园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通过尝试《一条小鱼》的音乐游戏, 使他们进一步知道在幼儿园的快乐, 从而, 帮助幼儿逐渐摆脱对家人的依恋情绪, 转化为与同伴、老师的亲情。
同时, 幼儿在园生活学习游戏时的各项常规, 我们都尽可能地用音乐来指挥, 起立、坐下、搬椅子、排队形等常规, 都用不同旋律和节奏来指挥。这样,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是靠原来单一紧张, 压抑的口令或信号, 而是用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来接收特定的信号。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缓解了幼儿紧张情绪。音乐的提示和预设性会给幼儿带来轻松和安全感。
3 用音乐为载体, 培养幼儿的积极乐观的品质
幼儿有内向的、外向的, 但是音乐可没有, 它只有节奏强烈的和缓慢的。幼儿天生对音乐有特别的亲密, 所以利用音乐来培养幼儿的自信,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好好小朋友, 特别害羞, 一回答问题就脸红, 声音还很小,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的音乐表现能力很好, 所以在平时的活动中, 我有意识的让她多带领小朋友做律动, 让她随着音乐的变化自己创编动作。经过一段时间, 她已经能主动帮助做的不太好的幼儿, 对于她的成绩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引导。幼儿是非观念模糊, 不会正确评价自己, 只能通过成人的评价了解自己的情况, 特别是父母家人和教师对他的评价至关重要。由于社会及家庭环境的不同, 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性格, 有的比较大方、活泼, 有的比较内向、胆小。对那些胆小、羞怯, 不太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幼儿, 教师要经常鼓励他们大胆向老师、同学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 并给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 增强其交往信心和乐观的品质。
小班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阶段, 音乐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 让孩子感受世界的欢乐、美好。去不断欣赏、不断品位,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 甚至创造自己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要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幼儿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 让音乐真正成为调节小班幼儿情绪的一剂良方。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情绪调节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 它影响着幼儿的一日生活。我们积极探索、挖掘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 将其隐性的教育价值显性化, 使幼儿学会调节、控制自我情绪的方法, 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情绪,音乐,心理教育
参考文献
[1]幼儿音乐教育法[Z].
[2]吴斌, 主编.中国音乐教育[M].
1、通过肢体游戏感应“短短短短长”的节奏。
2、模唱唱名问答句,并体验游戏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挂图P1、P2、呼啦圈、彩色飘带、唱名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出示挂图P2、P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画。
师:瞧,小动物们都在等着宝宝叫他们的名字呢,小猫、小马、小鸟、小鸭、小狗、小猪,宝宝点完了名一看,哈哈,大家都到齐了,于是宝宝带着所有的小动物一起去农场,在农场他们都非常的开心,高兴地唱起了好听的歌。
二、感应特定节奏
1、肢体律动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动物们唱歌的声音吧!
播放CD,教师带领幼儿做肢体律动。
动物叫声部分感应拍子,咿呀咿呀唷部分感应“短短短短长”的节奏。
第一遍幼儿听音乐观察老师的肢体律动,第二遍请幼儿自己创造不同的肢体动作,第三遍站起来围圆圈活动。
2、道具游戏
(1)呼啦圈
师:宝宝带着小动物们唱歌,还带着他们玩锯木头的游戏。看看宝宝给小动物们准备了这么多的呼啦圈房子,该怎么玩呢?原来,宝宝已经告诉了小动物们,他给每只小动物准备一间房子,听到“咿呀咿呀唷”的音乐就要跳到房子里锯木头。
教师尝试让幼儿根据“短短短短长”的节奏创编各种锯木头的动作。
播放音乐,分组游戏。
师:小动物们和呼啦圈一起玩真开心,他们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请他们的好朋友一起,两个人玩一个呼啦圈,听到动物叫声就和好朋友一起抬着呼啦圈散散步,听到“咿呀咿呀唷”的音乐就两人一起用呼啦圈锯木头。
播放音乐,若干名幼儿示范,再请全体幼儿一起做。
(2)彩色飘带
师:小动物们用呼啦圈锯了好多短短短短长的木头,可还是不够,宝宝给小动物们又送来了另外一种道具,瞧!这是什么?嗯,飘带也会听着“咿呀咿呀唷”的音乐锯短短短短长的木头哦!让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们吧!
播放CD,幼儿听音乐锯木头。
三、模唱唱名
师:太好了,小朋友们真能干!宝宝要开始点名咯!宝宝这次想听听大家一起回答的声音,宝宝问‘dddslls’小朋友一起回答‘mmrrd’.
1、教师请一名幼儿上来示范后,全班一起模唱答句。
2、请男孩女孩分组换角色交换问答句。
【小班音乐活动案例】推荐阅读:
小班音乐活动下雨了06-19
小班音乐活动心得体会12-04
小班语言活动森林音乐会07-17
小班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07-01
小班音乐活动《神奇的小蛋壳》教案07-02
幼儿园小班音乐表演活动教案:拉大锯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