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推荐10篇)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篇1

随着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行各业对电力都有了更高的需求, 所以电力企业面临的工作量加大, 面对众多客户的需求, 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生产不仅仅指为人们供应电力, 还应包括电力基本建设及电力多种经营。

1.1 电力安全生产影响各行各业和社会稳定

电力企业联系着千家万户的正常生活和各企业商家的正常运转。电力企业具有公用事业的性质, 一旦电力安全生产出现问题, 直接导致各行各业的停业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混乱, 带来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无法估量。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是维持社会秩序长治久安的基础, 是与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联的, 所以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1.2 电力安全生产影响电力企业本身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也会影响自己企业的发展进程, 如果一个发电厂经常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的刚无法正常运转, 各项工作处于混乱的状态, 这样的企业将很难承载强大的电力需求, 势必会被一些实力强的电力企业所取代, 所以企业的安全生产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3 电力生产的特点需要安全生产

由发电厂生产的电能经升压变电站、输电线路、降压变电站、配电线路送到用户, 组成了产、供、销统一的庞大的整体。由于电能尚不能大规模储存, 因此, 产、供、销是同时进行的, 电力的生产、输送、使用一次性同时完成并随时处于平衡。电力生产的这些内在特点决定了电力生产的发、供、用必须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 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 造成人身伤亡、主设备损坏或大面积停电, 甚至造成全网崩溃的灾难性事故。因此, 电能生产的内在特点需要安全生产。

2 安全生产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2.1 农电体制改革后, 给安全管理带来压力

农电体制改革后, 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职责扩大, 农村的范围广, 百姓对电力的认知度低, 触电及电力损伤事件时有发生, 这些事故的发生直接和供电企业产生联系, 供电企业面临着赔偿的责任, 供电企业的职责增加了, 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面对如此大的安全管理责任, 电力企业只有适应改革后的需求, 加强监管, 提高供电用电的安全。

2.2 在依法保护设施、安全监督上措施不力, 致使安全管理力度不够

2.2.1 欠缺依法治企

企业没有完善的法制来监督, 致使部分线路混乱, 存在多企业线路同架一杆的现象发生。再者, 电力企业施工时与各方签订的协议存在严重的漏洞, 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存在, 为以后安全管理上留下隐患。

2.2.2 安全监督不严

供电企业的安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没有预防体系, 只重视于事后的调查和责任, 这对于安全生产十分不利, 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缺乏专业的人员, 致使在生产体系上监管不利现象时有发生。

2.2.3 我国农村幅员广阔, 管理起来有很大的困难, 农村部分人

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 素质偏低, 对电力设施的偷窃及破坏行为时有发生, 这些行业直接导致停电或伤亡的事故发生, 给社会和电力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2.3 安全思想意识模糊, 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电力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 都没有对安全生产的职责有个深刻的认识, 企业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体系来明确相关的职责及监管措施。领导对安全生产只停留在口头上, 并没有认真的督促下面的管理人员进行落实, 生产部门也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生产上面, 对引发安全生产的隐患不做整改措施, 任其隐患的存在。技术人员专业性不强, 对操作规程不能熟练于心, 更无法很好的对基层人员进行指导, 无法很好的的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

2.4 安全器具管理混乱, 存在安全隐患

供电企业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安全器具, 特别是户外职工在登高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器具, 对这部分安全器具的管理十分不完善, 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 对器具的采购时基本不进行质量测试, 导致安全器具质量不合格率极高, 这严重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任何设备都有一定的使用期限, 完成使用使命后就会进行报废期, 安全器具因为关系到使用人员的安全性, 所以使用一定年限后更应进入报废流程, 但部分供电企业却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职工使用的安全器具却不具有安全性, 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3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机制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突出抓好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二是要建立应急预警机制, 加强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 按照“分级管理、限期整改”原则,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门, 及时督促整改到位。三是要完善管理机制, 加强基础管理。

3.2 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是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 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 将线路、设备划分区域, 以线路及配变台区为单位, 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实行各级承包。二是还应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 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 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 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 举一反三, 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在企业里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 对发生的责任事故和未遂事故, 一定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3.3 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一是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己损坏的和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 (租) 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二是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 需要的材料, 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 做到有据可查, 责任落实。

3.4 要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 杜绝习惯性违章

一是规范现场作业程序, 落实现场安全措施, 确保现场生产流程的可控、在控。加强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管理。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提高人员失误的防范和控制水平。二是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有计划地组织学习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管理方法, 开展安全警示教育, 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4 结语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 所以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尤为重要, 电力企业不仅要从生产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 还要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 加强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管理。

摘要:电力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人民生活利益和电力职工的安全, 是电力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它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影响着电力企业本身的内外形象。目前, 电力企业在安全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 但与电网的发展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正处于要前进一步都较困难的局面中。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利民.分析电力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常见问题及管理方法[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0 (12) :64-65.[1]李利民.分析电力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常见问题及管理方法[J].大科技.科技天地, 2010 (12) :64-65.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篇2

摘要:分析了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提出了调度与管理的重要性,简要介绍了我国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模式,结合电力系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强调了坚持统一调度原则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调度员误操作的情况并提出了必要的误操作预防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安全稳定供电的要求越来越强。然而,由于受到电力系统自身原因和外部干扰的影响,电网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但使电力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失,还对电力用户和整个社会都将造成严重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均发生过因电力系统稳定破坏而导致的大面积停电事故。1999 年美国西部接连两次大停电事故,美国总统认为停电事故已“危及国家安全”。2003年下半年在北美和加拿大、英国伦敦、瑞典、丹麦、意大利都先后发生过大面积停电事故,震惊世界。而 2005 年 5 月 25 日莫斯科大停电,不但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而且险些引起社会动荡,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

我国在近20 年来发生的大停电事故有100余起。在西电东送、南北互联的条件下,我国将形成全国联网的巨型电力系统,如果出现电力系统重大事故,其规模和造成的损失则大幅增加。因此,保证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是很重要的,必须作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来解决。

1 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因素

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很多,对组成现代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而言,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内部因素。1)电力系统主要元件故障: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故障;2)控制和保护系统故障:保护继器的隐性故障、断路器误动作、控制故障或误操作;3)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故障;4)信息、通信系统故障:与 EMS系统失去通信、不能进行自动控制和保护、信息系统的故障(造成信息的缺损或者得到的信息不可靠)或拥塞、外部侵入信息、通信系统(如黑客的入侵);5)电力市场竞争坏境的因素:电力市场中各参与者间的竞争与不协调,在更换旧的控制和保护系统或发电装置上缺少主动性;6)电力系统不稳定:静态-暂态-电压-振荡-频率不稳定等。

1.2 外部因素。       1)自然灾害和气候因素:地震、冰雹、雷雨、洪水、森林火灾等。2)人为因素:操作人员误操作,控制和保护系统设置错误、蓄意破坏。

2 调度管理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

在电力系统中,电网调度机构是电力企业生产运行管理的中枢部门。其任务是预先制定各类安全防范措施;指挥全网各相关部门协同工作,保障电网安全、稳定、正常运行,对电力用户安全可靠供电。

从 2003年开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全国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出现拉闸限电现象,社会电力需求空前高涨。用电紧张易导致发生大的电网事故。电力系统的互联使电能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但在紧密相连的电力系统中,一个局部故障能迅速向全系统传播,会引起大面积停电。因此,在处理电网事故时,要求反应迅速,高效统一。与国外电网相比,我国起步较晚,电网网架结构不紧密,电网也不够强大,但我们已经实现了跨省跨地区的联网。仅以华北电网为例,由北至南已形成 4个独立的 500KV 西电东送通道,受端进津唐500KV电网为四角型环网,天津三角型环网,京津之间通过双回500KV 线路连接,京唐之间通过一回500KV线路连接,河北南网通过双回500KV线路与京津连接。华北电网在唐山通过500KV线路与东北电网交流互联运行。当发生局部系统性事故时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平息振荡,限制事故影响范围,则会引起系统失控,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一个互联的电力系统中,统一电网管理和调度、建立完善的安全运行机制正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条件。

3 電力系统的调度管理模式

我国《电力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规定,“电网运行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电网调度”。根据《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由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县调组成的全国五级电网调度系统,调度机构的设置和层级划分原则已经由法律予以规定。国调是我国电网最高运行指挥机构,跨省电网内设四级调度机构,独立省电网内设三级调度机构。这种设置是我国电网调度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受实践检验有效的管理模式。

统一调度、分级管理是电网调度的基本原则,《电网调度管理规程》明确规定,“值班调度员为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者,并对事故处理的正确性和迅速性负责”。事故处理的主要任务是:1)迅速限制事故发展,消除事故根源,并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2)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保持电网稳定运行;3)尽快对己停电的用户和设备恢复送电;4)尽快使电网运行方式恢复正常。

4 调度员误操作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

4.1 误操作情况分析。调度员是电网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的指挥者,肩负着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职责。其工作地点不在现场而在调度室,通过电话指挥远方的工作人员操作及调整,同时通过自动化系统监视电网运行。根据调度员的工作特点,分析其可能发生的误操作有如下四种:1)误下令。造成误下令的原因很多,影响也最严重,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电网大面积停电乃至瓦解,因此误下令是调度工作中的大忌。2)误调整。误调整是指调度员在电网正常方式或事故时,因调整不当或不及时,造成负荷损失、设备过载、电压降低等,直接导致或扩大事故,对电网安全运行构成潜在威胁。3)误判断。电网发生事故或异常时,要求当值调度员根据现场汇报的情况,结合电网运行方式,及时、果断地进行事故处理。如对故障类型、电网方式、事故处理主次等判断不清,即调度员出现误判断,将扩大和延误事故的处理。4)工作疏漏、麻痹大意、不负责任。包括交接班内容出现漏文、错交或交接不清;当班调度员工作时相互沟通不够;电网运行监视不够精心、工作贪图方便走捷径、违规作业、思想不集中等。这些小差错都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潜在的威胁,甚至直接导致电网事故。

4.2误操作预防措施1)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抓好防止误操作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大防止误操作的奖惩力度,严格考核,加强安全监督检备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2)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制度,严把安全关。严格执行监护制度;认真填写和审查调度指令票;规范调度术语。操作前做到“三对照”,对照检修安排,对照典型操作序列或操作票,对照标准运行方式和继电保护的有关规定;加强与现场值班员的沟通;做好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严禁约时停电、送电;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工作状态。3)加强调度专业培训,提高调度员的业务水平。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开展厂站技术交流活动;定期邀请专家讲昆调度员参与电网分析、重要厂站预案编制等工作,充分利用调度员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调度员深入分析电网,提高自身素质。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动化水平。积极开发调度员防止误操作的装置和软件,努力提高自动化水平和保证通信的清晰畅通,避免调度工作中出现因电话不清楚、自动化画面显示不正确而造成的误操作事故。

5结束语

电力工程建设中如何加强安全管理 篇3

摘 要:阐述了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中安全管理的目的和内容,并总结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安全管理方法和措施,从而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电力建设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反映了项目建设单位的安全主导意识及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建设单位应积极引导,从项目的整体利益出发,规划好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标准。电力施工企业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充分发挥施工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建立以行政管理体系为核心、以技术保障管理体系为主体、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为重点、以思想保障体系为基础、以群众监督体系为保证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目的,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科学长效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监督检查机制;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为员工建立安全、环保、健康的工作环境;全面推广安全设施标准化,以精品工程促进安全文明施工,以安全文明施工保证精品工程,以适应电力建设市场的发展。电力工程项目施工中安全管理的目的和内容1.1 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安全生产是为达到安全生产目标进行的系统性管理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是电力施工企业最根本的利益保障;是保护整个社会生产力,使电力系统能正常生产,保护全社会的生产关系,促使广大人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1.2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1)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政策,加强制度建设是确保安全政策顺利实施的前提。2)建立健全符合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有力的组织结构和系统是确保安全政策、安全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3)项目目标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有计划、系统地实施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事故损失。

4)订立安全业绩评价标准及考核办法,找出安全管理系统实施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避免事故和损失。5)安全管理业绩总结,以利于不断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任何事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电力工程的施工尤其如此,假如一个工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施工前无安全施工方案,将注定这个项目是不安全的。电力生产的最大效益是安全,而许多企业管理者往往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安全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却看不到做好安全工作将会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只是主观判断项目的安全性,从而导致对安全工作认识片面,具体到实际行动中必然是过分自信,盲目乐观,认为事情不一定会发生,结果酿成大错。

2)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不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在电力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安全责任不到位,管理手段落后;安全意识不强,说一套、做一套;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存在心理惰性及侥幸心理;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投入不到位。

3)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机制,事故发生后不总结经验教训,主要原

关于加强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 篇4

专业论文

关于加强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

关于加强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应运而生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城市社区消防安全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社区;消防安全;对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community came into being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us of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community fire safety construction work,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of fire safety management community.Key words: the city community;Fire control safety;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家庭财富日益增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装修大量使用可燃材料,用电用气量增大,致使家庭火灾日趋严重。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来的社会结构被打破,大量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社区成为人们集中居住的新环境。社区中的居民不再是同一单位的职工,他们在社区里不受任何单位和部门的领导,他们与物业管理单位只是一种契约关系,这些都意味着社区消防安全工作必然面对许多新的问题。社区消防,是指利用现有社区的组织机构建立社区消防网络,发挥管理服务功能,实行消防自治,共同预防火灾发生,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化消防管理格局。换句话说,就是要求社区中的单位、居民对消防安全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把消防安全融入社区、融入家庭,把消防工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有机地融入新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中去,提高全民消防素质和城市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建立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消防安全体系,需要正确认识当前社区消防工作的现状。

1、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现实意义

1.1 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工作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社区消防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区公共安全。将消防工作融入社区,与社区文化、教育、环境、卫生、治安等工作同步协调发展,对于有效预防火灾、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极为重要的。

1.2 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居民对人身和财产安全越来越重视。加强社区消防建设,强化社区基层消防管理工作,明确社区消防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消防方面的难题及疑惑,通过社区消防文化的建立和传播,最大程度地改善居民的安全环境,为安全、和谐、有序的生存空间的建立提供有力保障,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目的。

1.3 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工作是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客观要求社区消防工作是城市社区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家庭是社区的个体,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抓好家庭防火工作是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的有效措施和方法。通过社区居民家庭防火减灾教育的开展,以多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以多个社区促进整个城市,从而不断带动全社会消防工作的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1.4 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工作是预防和减少火灾的治本举措大量的易燃、可燃装修材料的使用加大了家庭的火灾荷载。各种家用电器使用频率高,用电量激增,发生火灾的概率不断加大。当前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自防自救能力差,也是家庭火灾频发的主因。

2、当前城市社区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对社区消防工作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有些政府领导对居民住宅区的消防安全重视不足,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家庭和“六小场所”等单位不会造成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及社会影响,致使社区消防工作成为各级人民政府管理的盲点。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2 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大多数的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很多地方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防火分区、消防设施等方面存在很多先天性缺陷,消防车通道不畅通,防火间距不足,消防水源缺少,已成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的“顽疾”。

2.3 社区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区消防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部分社区没有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致使职责不能有效地落实到具体人,使得社区自身在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缺乏规范性、自主性。

2.4社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家庭火灾隐患增多。

由于我国的学校教育课程里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几乎是空白,人们对消防的了解,只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和单位的安全培训中获得。因此,社区居民的整体消防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自防自救的能力差,有的居民对消防一无所知,不会使用任何灭火器材,缺乏在火灾情况下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甚至不知道消防队是干什么的,火警电话是多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大功率电器增多,而普通家庭的电器线路敷设很少采取穿管保护措施,家庭装修大量采用三合板、高分子材料等可燃材料,各类家具齐全,从而大大增加了火灾荷载;居民家庭现在普遍使用液化气、煤气或天然气,但对它们的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经常存在不正确使用和违章操作等现象。总之,随着家庭用火用电的增多,火灾荷载的增大,家庭火灾隐患日益增多,也导致了近几年住宅火灾持续上升。

3、加强城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的几点对策

3.1 建立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运行机制。

首先,应成立社区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和社区消防工作安全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消防宣传教育、用火用电管理、定期检查巡查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和消防安全奖惩制度及居民防火公约等。其次,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制定符合社区实际的防火公约,定期对社区内的单位和居民住宅楼及消防通道开展日常的防火检查。辖区公安派出所要加强社区消防业务指导,督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检查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对社区内的单位实行抽样性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公安派出所还要加强对社区的消防监督管理,依法对消防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保障消防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落实。

3.2 不断加强和完善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建小区或旧城改造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消防站布局、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信等公共消防设施必须与小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公安派出所要依托社区警务室设置消防工作室,安装119报警电话,设置消防器材箱,配备各种灭火救援设备,在每个居民住宅楼内配备小型灭火器,随时接受社区居民的求助。

3.3 各负其责,实行社区消防群防群治。

社区居委会要成立防火巡查小组,定期对居民住宅楼内的消防设施及社区内的公共消防设施进行检查与维护,挨家挨户对居民用电、用火、用气设备进行防火检查和指导,规范小区内车辆停放,制止占用消防车通道及损坏消防设施行为。公安派出所要督促责任区内的单位、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履行各自的消防安全职责,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防火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火灾隐患。

3.4 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

要依托和借助社区内已有的公益宣传栏,设立消防宣传专栏,以及在楼道内设置消防安全警示牌等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在重大节假日可举行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文艺演出、画展等形式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组织社区群众、学生到辖区消防站参观,开展逃生和灭火技能训练,增进对消防知识的了解,不断提高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疏散逃生的技能。

3.5 建立完善考评、奖惩机制,激发社区消防工作活力。

对社区消防建设工作的考评,可由当地政府研究出台统一的“社区消防建设工作考评标准”,从组织建设、职责落实、宣传教育、业务建设、设施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考评依据,对各地的社区消防建设情况进行考评,并将社区消防工作考核结果纳入政府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城市社区消防安全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其涉及面广,不仅关系到社会管理,而且关系到城市发展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服务和保障问题必将成为未来城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发展及公共安全必须考虑的问题,而社区的消防管理工作则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加强城市社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已成为推进城市火灾预防体系建立的基础,其意义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篇5

国经贸电力[1999]297号

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国家经贸委原则同意《山东省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电气化事业的重大措施。你委要在省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农电体制改革的组织、指导和检查工作,把改革实施方案中确定的各项目标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县乡一体化管理,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建立起符合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农电体制。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六日

山东省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的实施方案

(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二日)

按照《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农电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发〔1999〕2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农电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前我省对农村电力实行的是直供直管和趸售管理两种模式,主要是趸售管理。直供直管县供电单位不实行独立核算;趸售县供电单位是独立核算单位,其人、财、物管理权在当地县政府,省和市地电业部门对其进行行业管理。我省现有135个县(市、区)供电单位,其中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直供直管的46个,实行趸售管理的89个。全省现有2053个乡镇供电站,都是县供电单位统一核算的内部机构,其中属直供直管县供电单位管理的452个,趸售县供电单位管理的1601个。全省有用电村89163个,目前是由乡镇供电站抄表收费到村,再由村电工抄表、收费、管理到农户。全省现有农电职工68358人、农村电工130071人,其中趸售县供电单位职工62936人。

到1997年底,全省县及县以下拥有110千伏变电站252座,变电容量1084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1352座,变电容量865万千伏安;高压线路16.5万千米,低压线路24.1万千米。全省农村人均拥有变电容量0.23千伏安、高低压线路0.0048千米、配电容量0.27千伏安。1997年全省县及县以下用电量为37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5%,其中农村用电量为200.3亿千瓦时,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为58.4亿千瓦时。全省低压网损超过12%的村有41845个、超过18%的村有26041个。10千伏以下配电网平均力率为0.70,比国家要求的0.85低0.15。全省农村平均低压损耗费用占农村实际到户电价的比重为30.53%。通过清理整顿,目前我省实际到户电价为:农村居民生活用电0.6408元□千瓦时、农业生产为0.6942元□千瓦时、工业电价为0.7924元□千瓦时。

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省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长期以来,我省农村电力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电力管理 1

体制不适应农村电力发展的需要,政企不分,责任不清,农村电力市场比较混乱。二是不少趸售县供电单位“以电养人”的现象突出,人员过多,加大了供电成本。三是现行电力成本负担办法,造成农村用电承担了较高的线损和变损。四是落后的农村电网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五是趸售县供电单位缺乏大电网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有的县供电单位管理水平落后。由于上述原因和问题,造成农村电价过高,加重了农民用电负担,直接影响了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因此,我省农电体制必须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完善。

二、农电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我省农电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围绕电力为农业、农民、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以加强对县供电企业的管理、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更快发展为目的,坚持政企分开,减少中间环节,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规范农村电力市场,整顿农村电价,逐步实现城乡电网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价格,使我省农村电力建设与管理上水平、上台阶。

农电体制改革的原则是:坚持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和大电网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村电气化事业发展;加大县级政府监督农电(包括农村电价)工作的责任,加大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农电的责任;坚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县供电企业进行规范管理,科学定编,减人增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队伍素质;坚持对电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坚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相结合,整顿农村电价与规范农村用电秩序相结合,加强农电管理与改善服务相结合;正确处理好电力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电力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中央电力企业与地方电力企业的利益关系。

三、农电体制改革的目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理顺并建立符合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农电体制,完成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规范农村用电秩序,促进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实行一县一公司并实现县乡电力一体化管理。直供直管县供电企业改造成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争取2002年前基本完成。趸售县改革实施过程中采取分步走的办法,首先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对趸售县供电企业实行代管,争取1999年5月份完成;在代管的基础上,按照自愿的原则,进行上划直管或股份制试点;通过试点,在2002年前基本完成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公司改制。将乡镇供电站全部改为县供电企业的供电营业所,规范和完善乡镇供电营业所的管理,2001年完成。

农村电力营销管理。2002年全面实现“五统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三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电费公开),县供电企业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到户的“四到户”管理。

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到2000年,全省农村电网高压线损率降到10%以下,低压线损率不超过12%。解决110千伏及以下农村电网供电“卡脖子”和高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超合理范围等问题,更换高耗能变压器。35千伏及以上送电线路、变压器能够达到N-1原则,各电压等级的容载比达到电网规划导则要求。配电可靠率达到99%以上,电压合格率达到90%以上。10千伏以下配电网力率平均达到0.85。

农村电价管理。清理整顿电价,取消一切“乱加价、乱收费”,加快城乡同网同价步伐。在不考虑新机组还贷、城网改造、企业改制加价等因素的前提下,按全省123.68亿元的农

网改造资金规模测算,2001年初,实现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为0.495元□千瓦时,2002年初,实现全省城乡分类用电同网同价为0.59元□千瓦时。

四、农电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县级管电机构和供电企业实行政企分开,由县(市、区)经贸委行使政府管理职能,供电企业行使企业经营职能,2000年基本完成。

2、直供直管县供电企业按照“县为实体”的改革方向,逐步改造成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子公司。1999年选择3个县进行试点,2000年前全面推开,2002年基本完成。其承担的乡及乡以下农村电网维护管理费用,由物价部门据实从严核入电网供电成本,并通过相应调整目录电价解决。

为调动地方改造农网的积极性,直供直管县的电力资产,按照国发〔1996〕48号文件精神,凡属在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后由地方财政出资或利用国家规定的电力建设资金建设形成的,可以由地方政府享有所有者权益。

3、趸售县供电企业在1999年5月份完成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代管。在产权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当地县级政府与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签订对趸售县供电企业全面实施运营管理的协议。代管期间县(市、区)供电企业的产权隶属关系、财税体制、趸售方式不变。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代管的主要职责:在征求当地党委、政府意见的基础上,会同当地组织部门对县供电企业领导班子进行考察,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任免;负责人员及工资总量控制,并对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农村电价电费等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负责代管县供电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减人增效及再就业工程,采取多种形式,使代管供电企业三年分流一半人员,并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切实加强内部管理,解决农村电网薄弱等问题,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队伍素质。

在代管的基础上,按照自愿的原则,从1999年开始选择有条件的趸售县供电企业进行上划直管或股份制改组试点。通过试点,可以成建制地先上划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直管,并逐步改造成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也可以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前基本完成。

4、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县供电企业对乡镇供电站的管理。我省乡镇供电站改革的重点是按照国发2号文件的要求,规范和完善乡镇供电站的管理,将乡镇供电站改为县供电企业的供电营业所,负责所辖范围内的高低压供电管理、电力营销管理和人员管理等工作,切实搞好农村用电管理和服务。乡及乡以下农村集体电力资产采取自愿上交、无偿划拨的方式,一律移交县供电企业管理,并由县供电企业负责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和运行维护管理。1999年分别从直供直管县和趸售县供电企业中选择10个乡镇供电站进行改革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2000年全面推开,2001年基本完成。

5、整顿农村电工队伍,规范服务行为。农村电工全部由县供电企业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核、择优聘用。经过考核符合标准的,一律持证上岗,并纳入县供电企业的合同管理。考核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录用。

6、建立规范的抄表收费制度。1999年全面推行“五统一”、“四到户”和“三公开”,农村用户要实行一户一表,并由供电所直接抄表到户,2002年全面实现。供电企业要加大用户电能表等计量器具的投入,提高表计的准确性,并实行统一管理。计量器具准确性由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监督。农村用户按照国家规定的电价和表计电量交纳电费,有权拒交超过表计电量和电价外的一切收费。

7、改革农电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城乡用电同网同价进程。逐步改变现行农村电力成本负担办法,对农电成本实行统一核算、社会公平负担。取缔一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价外加价和附加收费,积极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2001年初,实行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2002年初,实行全省城乡分类用电同网同价。

8、加大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投资力度,提高农网装备水平。电力企业要积极通过各种合法渠道融资,筹集改造资金,加大对农村电网建设的资金投入;各市地县人民政府也要加大支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力度。农网建设与改造要大力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积极采用损耗低、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的适用技术和设备。新建农电设施应纳入电力规划,由电力企业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农网建设与改造要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负责资金筹措、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和还贷。农网改造贷款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统借统还,农网改造投资的偿还在全省电网均摊。

9、加强农村电力管理。要严格落实农电管理责任制,县级人民政府应对本县农村电价进行有效监管,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农村电价水平,切实减轻农民电费负担。供电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和规定,坚决杜绝乱加价、乱收费、乱摊派行为;严禁代征代收各种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价外收费。要巩固电价清理整顿成果,加大措施,防止反弹;对违法加价、收费,一经查出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县供电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实行减人增效、下岗分流和实施再就业,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五、组织实施农电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大、任务重,必须按照国家经贸委、国家电力公司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本省的实际出发,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到位。

(一)成立由山东省政府领导任组长,省经贸委、电力局、计委、财政厅、物价局、国资局参加的省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各市地也要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组织、指导和协调,保证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农电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由山东省经贸委与省电力局负责组织实施。趸售县供电企业的上划直管或股份制试点,由省经贸委会同计委、财政厅、物价局、国资局、地税局、电力局等部门制订试点办法。

(三)为保证全省农电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根据1998年12月31日山东省政府第18次省长办公会议纪要,从1998年11月2日起暂时冻结趸售县供电企业的人员和资产。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篇6

一、工程造价含义与必要性

1) 工程造价的含义:工程造价主要是指完成一个工程建设时, 在经过项目规划、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等阶段所需要投入资金的总和。具体来说是从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的资金投入, 三者的总和构成了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由建筑安装费、设备费用、其他费用三大部分组成。其他费用包括:管理费、勘查设计费、财务费用、生产准备费、土地转让费等等。工程造价的资金总和基本上能反映出一个建设项目的成本投入。

2) 必要性:工程造价是对建设过程中需要的资金进行合理地预算, 建设项目的决策、投资计划、筹集资金等都需要以工程造价为依据。建筑工程是否能够获得理想的经济利益关键就在于工程造价能否准确的预算出来。施工阶段是项目运行过程中资金投入量最大的一个阶段, 也是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建设工程具有施工时间长、资金投入大、资源消耗多、未知因素多等特点, 这使得造价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 造价控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情况。因此, 要把握好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从而实现整体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

二、多种因素导致造价失控

根据调查研究, 造成工程项目中造价失控的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建设项目的本身原因, 建设工程的价格比较复杂, 计算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 加上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突发事件, 这些难以预料的事件导致工程造价难以确定下来, 给造价控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除了工程自身因素之外, 一些外在因素也能造成造价失控:

1) 财务因素。施工单位的财务部门未能按照相关会定进行真实的财务计算, 对于一些账务作假, 虚报工程造价。这种现象会导致施工阶段出现施工前的资金预算与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的资金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计算的, 对于造价控制管理很不利。

2) 施工因素。很多项目投资者为了能加快施工进度以尽早收回投资成本, 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过早开工, 对投资金额、设计方案、合同内容不了解。这样做势必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一些没有预算在内的资金需要投入使用, 使得造价存在不稳定因素, 就会让造价难以有效地控制。

3) 人为因素。建设工程师在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挥和领导作用, 对于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工程师为了能够做出业绩, 在对工程的有关规定不了解的情况下, 擅自做主私自签证, 这给工程造价的预算造成很大的困难。而承包商方面, 部分承包商为了取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采取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超额支出等非法手段, 同样会造成造价失控。

4) 合同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定合同是具有法律责任的一种书面协议, 合同里的内容条款是合作双方必须共同享有的权利、义务, 以及各自履行的责任。对于一个工程建设项目而言, 施工合同起主导作用, 如果合同里的内容不够严谨, 一定会给资金预算带来困难, 造成造价失控。

三、加强造价控制管理措施

任何一件事都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 只有做好各个部分的工作, 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佳效果。加强造价控制管理需要从整个工程的每一个阶段开始做起, 根据工程情况可以分为:投资时期、设计时期、招标时期和实施时期等四个阶段, 因此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也需要从这几个时期开始。1) 投资时期。投资决策是工程造价的主要来源, 投资阶段的资金消耗决定了工程造价的大小。在投资阶段, 需要考虑技术、材料、资金等众多因素, 这些方面的投资总额庞大, 基本决定了工程造价大致的资金数额, 因此把握好投资阶段的资金预算是实现造价控制管理的重要途径。2) 设计时期。由于设计阶段所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 因此设计阶段的质量对于造价控制管理十分关键。加强造价控制管理就应该把要工作重点转移到建设前的设计阶段中去, 需要合理地设计方案, 让方案具有科学性, 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也保证了施工的进度, 间接地实现造价管理。3) 招标时期。招标是施工单位通过合法竞争来争取拥有项目权利的主要途径, 建设单位根据招标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经过多方比较后进行决策, 得到的工程造价就比较合理, 对造价控制的管理也是很有益处的。在招标阶段须做好下面的工作。4) 施工时期。设计阶段所设计出来的方案是否科学可行, 在施工阶段就能得到一个很好的验证。施工阶段是整个建设过程中时间最长、耗资最大、技术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 这一过程的造价控制管理是重中之重, 是实现造价控制管理的主要过程。

建立严谨的财务监督体系。通过以下几个措施的控制形成严密的控制监督体系:

资金管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建立一个完整的财务监督体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公司的资金管理需要借助于两个单位 (设计单位、监理单位) 以及三大部门 (业主工程管理部、计划合同部、财务管理部) 共同完成。只有多方面共同协商努力, 才能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体系。

签订合同。合同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合同不仅仅是企业合作交易的凭据, 也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企业领导在签订合同之前需要对合同内容仔细审核, 确保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可行性、利益性。财务人员需努力做好招标、评标工作, 将公司的经营风险降至最低。关注合同中有关价格、交货条件保证、支付条件、索赔罚款和税收等条款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公平性;

定期对账。银行是资金的聚集地, 电力厂建设需要支付大量资金, 这就要求对银行账户资金定期检查对账, 以保证资金的安全与合理利用。此外, 还能对施工单位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在避免动用公款的同时督促他们搞好电力厂的建设工作。定期对账的最大意义在于了解资金的支付情况, 做好预算工作, 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开支。

总而言之, 在电力厂建设过程中加强造价控制管理, 必须从工程的每一个阶段做起, 对每一个阶段的资金投入进行准确地预算。在合同管理方面, 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越权签订合同, 各种合同的签订必须严格执行制度或授权代理制度。确保资金得到有效的控制, 实现造价控制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梁思德.论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6.

谈电力企业如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 问题 对策

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可靠、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居等问题。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不管电力体制如何改革,电力生产内在的固有特点和客观规律不会变化,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不会减弱。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本文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卜。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

(二)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三)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檢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 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陇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二)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帆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

(四)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其一,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已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其二,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其三,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五)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安全性评价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它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总之,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科学管理的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任国明,邵玉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

[2]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篇8

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社会民生与电力企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经济发展秩序与社会百姓的生活无不受到电力影响。由此可见,电力企业在社会稳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强化电力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人才资源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在电力行业发展中,充分做好人才储备才能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文章将针对当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电力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须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和管理意识

在电力企业中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其核心任务是开发与保护企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将这一企业发展中最宝贵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让其发挥最大的效能。通过制定合理的措施让企业内部人才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养成敢于承担企业风险的企业文化氛围,让企业更好地实现最终的战略目标。但是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仍旧照搬过去的管理工作,将企业的员工当做是企业发展的工具,而忽视人文关怀和科学管理,导致员工在工作中逐步丧失积极性,降低创造性。

(二)电力企业中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电力企业发展需要多个部门协调,统筹合作实现企业良性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组织结构。而不科学的人力资源结构已经在很多电力企业中扎根,没有形成平衡的队伍结构比例,管理人员冗杂导致的结果便是效率下降,没有储备好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人员。在进行人员配置的时候,大量的工作人员技能单一,能力普通。从事管理岗位的人员也是不能完全具备经营管理的能力,操作技能欠缺,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企业发展受阻。

(三)没有具备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电力企业的发展是特别注重技术的,而电力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更是要基于技术,在管理岗位上要懂技术,懂管理,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当前电力企业在扩大规模同时,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导致有能力的管理者被埋没,或者是跳槽。

(四)企业发展中人才流失严重

应届毕业生择业观念已经不同于以往,如今择业不仅是要求企业能够及时发放工资,对于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企业人才规划等多个角度都有自己的追求。这也是造成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形成成熟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导致人才大量流失,若是人才补充不及时,无疑加重了企业发展中的阻碍。

(五)没有形成可以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

在电力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导向是企业文化,它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也会为企业人才增强凝聚力,很好的将企业人才的融合能力和主动创造能力挖掘出来。企业发展注重经济效益提升,忽视企业文化建设,造成企业员工在工作中没有目标,导致企业管理理念灌输偏离轨道,难以与企业发展目标同步。

(六)缺乏多样性的企业员工激励,考评机制落后

电力企业在长久的发展中,往往忽视了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激励。虽然有的企业注重激励员工,但是也存在很大的误区,一味的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源职位,忽视员工的能力提升,导致员工在岗位上压力加大,职业发展受阻。不完善的考评机制让员工的物质收入与工作结果相挂钩,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七)没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培训措施

电力企业对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及管理效益没有形成重要性的认识,只关注企业员工的利用,忽视对企业员工的培养。

二、增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做好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

当前电力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企业在进行人员配置的时候出现不平衡的现象,难以将人力资源价格之间的差异性表现出来。企业在重新设计和调整人力资源配置的时候,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既要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又要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时的成本投入,进而实现对整个组织管理的高效化。

(二)做好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

分析和研究在电力企业组织中的每一个工作的性质、权利和责任、工作的内容、工作的职责条件,系统地做好书面分析工作,对工作岗位的职责进行评价,科学设置工作岗位,为企业劳动者提供合理的劳动报酬。

(三)做好企业人员的招聘工作

以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工作的基本性质作为基础,构建合理的渠道引进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将人才引进并且稳定好人才。制定出人才竞选的标准,对传统的人才考核方式作出改革,制定全新的人才能力评价体系。

(四)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

1.实行全新的企业用人机制

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要落实好严格、快速、细致、真实的原则,对企业中存在的空缺岗位以及新岗位按照岗位职责要求采取竞争上岗的方法填补人员。在老岗位以及关键岗位上,可以采取优胜劣汰的方法或者是轮岗制的方法,动态性地进行人员调整。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定期的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职责考评,将考评结果与工作人员的薪资以及岗位晋升挂钩,让员工既能够通过在自己的努力升职加薪,又能夠因尸位素餐而受到惩处,让员工薪资上下浮动,充分利用薪资激励的作用激发员工职责危机感,激发员工内在动力。

2.展开良好的绩效考评工作

在组织绩效考评的时候,要以岗位的标准规范作为基础,制定出符合岗位人员绩效考核的标准,将电力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形成的各项指标作为考核指标,综合考虑指标完成情况,并与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及其直线经理的评价相结合,确定员工的年终奖以及各项福利待遇,同时也可以以此为契机为企业员工岗位晋升打下基础。

3.建立起适合电力企业内部员工竞争的劳动报酬制度

企业要让内部员工形成良性竞争状态,有效地结合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经济效益、经营成果以及员工劳动的报酬。制定出适合于电力企业合理发展的岗位薪点工资制度,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收入水平相结合。在制度建立时要以岗位的劳动要素为依据,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将企业劳动人员的工资分配与其绩效考核相结合,做好岗位评估工作。

(五)提高管理企业人员的能力

1.建立完善企业三支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核心,电力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地位,就要组织建设一支会技术、懂管理的经营管理团队。企业要开辟多种渠道,为企业发展培養出符合队伍建设的人才,创新运营多种形式为人才学习创造机会。鼓励企业内部员工互相传授知识经验,采用师带徒等方式进行技能提升,或者是组织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专业强化训练,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制定严格的工作人员录用制度

电力企业与其他行业存在着很多差别,大部分工作人员需要持有特种作业证和电工证以及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才能上岗。企业在录用人才之时就要做好员工入口关,防止没有通过岗位培训考核和缺乏专业技术证书的人员上岗,造成工作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要对现有的员工做好监督和检查,严格审核财务岗位、管理岗位、安全技能岗位等关键岗位的职业资格,调换不适合本岗位的工作人员。对于岗位要求不符合的人员要组织学习和培训,推动企业培训跳跃式发展,真正的将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发挥出来。

3.强化对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企业组织战略目标发展方向,企业管理内容和企业文化,员工个人发展规划和职业能力,并在培训完成之后评估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对员工考核这一方法推动员工技能提升和工作态度的转变,掌握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学习状态、生活状态,让员工从思想领域与企业发展达成共识,进而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结语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篇9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文章探讨了电力企业实现物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分析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优化路径。

当下,人们生产和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电力市场也飞速发展并市场化。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物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十分普遍,很多企业都采取信息化系统进行物资管理;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进行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

一、电力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涉及地域偏僻、种类繁多、批量小、批次多,流程复杂,工作量大。如果依靠手工填报计划、电话或传真进行询比价、人工清点办理入库和出库等工作,不仅效率低,而且还容易因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失误和经济问题。对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的发生,做到公平公正的阳光采购。

通过物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将企业涉及到的所有物资及相关信息录入进去,系统自动汇总、归集物资的相关信息,可以为用料单位制定合适的采购计划提供数据支持;采购员根据物资性质类别实施采购,公平公正确定供货商,提高采购效率;自动提示库管员对库存物资进行保养,按“先进先出”方式进行领料发货。总之,物资管理信息化,便于结合企业的物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采购规划、签订合同,同时进行质量、成本和资金的统一管理,形成覆盖企业全面的物资管理业务链条。对于有下属三级单位的电力企业,借助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对比较分散的物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实施集中采购、合理调拨与调配,解决现实中电厂地域偏僻且分散、物资批量少、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为实现全寿期成本最优提供保障。

二、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标准体系

虽然电力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做出技术支持,并且给出物资编码标准。但实际上编码不全面,需要完善。如果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信息编码技术规范和标准不统一,会影响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无法集成信息资源,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实践过程中,电力企业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或者说素质较低,难以熟练应用这些技术,导致这些技术的优势无法发挥,影响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

(二)信息化人才缺乏

电力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人才的要求较高,技术人才的作用是否发挥,直接关系到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信息化系统和平台的建设,都需要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的支持。而且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类故障问题,也需要技术人员及时进行解决。但目前来说,电力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存在技术人才数量不足,综合水平较低,培养力度不足等问题,影响了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可能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再加上电力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落实不到位,培养内容缺少针对性,也会影响人才水平的提升。

(三)技术安全问题比较严重

电力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将有效的技术和软件、平台、网络应用到物资管理工作中,但考虑到这些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比如物资库存数据、物资采购数据等,在数据安全方面难以保障。如果系统受到黑客攻击,或被传播木马病毒,就可能导致数据信息被泄露。而且电力企业现有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安全漏洞,导致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影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四)重硬件轻软件

电力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但实际上电力企业本身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就是购买计算机设备,进行网络建设。实际上信息化建设更重要的是各类软件的应用和功能的开发。但目前来说,电力企业对于硬件设备的购置投入较多,对于软件的投入存在不足、功能开发不完善;还有的企业认为硬件属于有形的固定资产,而软件是无形的,所以表现出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影响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五)物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电力企业对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多数是建立在当前分散管理的模式上,各下属三级单位均有一个采购部门,负责管理本单位的物资采购。采购数据及库存信息均无法在二级单位内部实现共享。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创新物资管理模式,提升物资集中管理水平,而信息化建设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另外就是,电力企业对于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足,在应用方面比较局限,就是对物资库存进行应用,没有实现物资从计划、采购、合同、库存、到结算等所有采购业务链条的全覆盖。

三、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路径

(一)完善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

当前企业的物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多是ERP系统。企业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依托ERP平台和共享平台、上级单位采购管理系统,对所有单位的采购业务从计划、采购、合同、仓储、结算、供应商、报废等进行一体化全程在线管控。进一步深化应用ERP系统物资与合同管理模块,深入挖掘系统在线管控和数据分析功能,充分发挥ERP系统在物资与采购大数据应用以及风险防控、价格分析、合同监控等方面的作用。比如在计划管理方面,物资计划申报时引用上级单位统一的物资编码,严格一物一码,所有物资计划均通过ERP平台申报与审批,申报物资计划时历史采购价格会自动带出,作为预算参考价,已备注停产的物资会在申报计划时自动提示。又比如在供应商评价方面,持续完善供应商“一单一评”管理,在合同创建、采购入库、合同结算等环节嵌入对供应商的评价,将供应商评价结果应用在以水电为主的、地域偏僻的电力单位的采购过程中,保证采购成功率,提高采购效率。

建立无人值守自助仓库,提高自助领料的准确性和智能化水平。通过门禁安防、摄像监控、条形码识别等技术,并引进光源指引系统,实现智能化库存管理。ERP产品展台中备品备件的联储联备、供应商寄售物资,为正常生产运行和降低库存提供了保障;ERP平台中通过对在途物资、积压物资、闲置物资的出入库及库存明细等数据统计,及时发现各单位的库存情况,实现对库存的在线监控与管控,控制各单位库存水平在规定范围之内。

(二)重视技术安全问题

为了保证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获取的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企业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需要重视技术运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长效的数据安全工作机制,实现对信息化技术安全问题的解决。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对于引进的软件和系统,要同时引进配套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保证定期对电脑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开启防火墙,避免受到病毒或黑客攻击。同时,考虑到数据安全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等要素,要注意改善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状况,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三)创新物资管理模式

新时期,为了配合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力企业还需要创新物资管理模式。电力企业需要对物资进行统一集中管理,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对机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在物资管理机构中成立二级单位的集中采购部门,并建立配送服务中心,承担物资采购中的履约服务、配送仓储、催交催运、信息材料核算等工作。通过推进物资管理的集约化、系统化建设,形成权责清晰、责任分明的采购管理体系。

(四)注重人才培养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专业人才的作用,保证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将制定的培养机制落到实处。要定期组织物资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活动,邀请各个部门和下属企业的物资管理人员参与,提升技术水平;并注意进行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模拟应对演练,提升技术人才的实践经验;要引进先进的培养理念和方法,加强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其准备充足的人才储备,满足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四、结语

浅析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 篇10

1安全生产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1安全意识不强

没有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稳定、发展、业绩的关系,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淡薄,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差,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人员责任事故时有发生。在检修、施工中不认真落实现场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违反操作规程作业和不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电网设备损坏事故。

1.2基层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抓安全时紧时松,不能居安思危,管理松懈,出了事故才认真抓。不敢大胆管、大胆抓,有的是对工作情况不清楚而没法抓,有的是对司空见惯的“小”事碍于情面、怕得罪人而不去抓。检查督促不到位,只满足于传达与要求,缺乏跟踪检查、指导帮助和监督。对事故处理不严,往往存在姑息迁就的现象,使事故的发生得不到有效遏制。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1.3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的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1.4运行管理不严

现场运行规程没有及时修订,“两票”执行情况差,“五防” 装置管理不规范,应急预案管理不完善。设备的正常周期检修、试验工作没有按照规定的原则进行,对存在的缺陷不分析、对细节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对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缺陷、重复缺陷、习惯性违章抱着不足挂齿、微不足道的态度或者是对设备缺陷的处理不及时,长期带“病”运行。电网的稳定措施不力,留有安全隐患。对安全工作缺乏严格认真的态度,缺乏“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1.5安全規章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不严格或执行得不严格,所有的规章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而是走形式、走过场、应付上级领导,它又可分为三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对规章明知故犯,明知这样做不符合要求,但图一时方便或抱着侥幸心理的习惯性违章。其二是对规章似懂非懂,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是对规章不懂装懂,稀里糊涂,发生了事故才恍然大悟。有的职工对《安规》不熟,以似懂非懂的心态投入工作,或者为了省事方便,不按《安规》的要求执行;有的职工思想麻痹,工作中凭经验而想当然地办事,不履行规范的操作程序。

2、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 1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已经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等栖息相关,涉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要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首先要从企业领导到基层班组人员都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操作人员遵章守纪,安全生产。

2. 2加强机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突出抓好安全性评价动态管理。二是要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按照“分级管理、限期整改”原则,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门,及时督促整改到位。三是要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基础管理。认真做好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等规程、标准的培训和执行工作。四是要加强监督考核,完善约束机制,切实履行安全监督职责。安全监督管理要做到“三个到位”,即:思想认识要到位、监督职责要到位、基础工作要到位,同时要强化“四种意识”,即:服务意识、从严意识、协调意识、创新意识。完善安监职能和人员配备,加强农电安全产监督管理。坚持从基础抓起,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抓好现场的监督管理。

2. 3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安全生产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坚持行政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和计划,将线路、设各划分区域,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安全生产一级抓一级,将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与部门、班组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真正使安全管理工作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新格局。二是做好生产事故学习教育工作,事故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

2. 4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安全文化是人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在企业的生产及经济活动中为保护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企业只有具有掌握专业安全文化的生产力,才可能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然而,实践经验证明,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员工的认识,离不开员工的努力,离不开员工的奋斗。而企业安全文化,既可以肯定员工的价值观念,也可以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念。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并且一定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其重点是从人的观念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方面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2. 5认真落实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管理素质。人生来就有求生的本能和安全的需要,但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不与生俱来,而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因此,企业也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素质,使人人都懂得安全、会安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安全培训教育除了传统的强制性安全教育外,企业还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并且要分层次、分对象、分岗位、分工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要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促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素质整体提高,从而适应电力生产建设的需要。

2.6全面推进现场标准化作业,杜绝习惯性违覃。规范现场作业程序,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确保现场生产流程的可控、在控。加强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管理,保证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提高人员失误的防范和控制水平,可以从操作层面,建立所有操作项目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所有业务活动、生产活动的流程化,把各类文字流程图表化、现场化。推行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明确排查措施,量化操作参数,界定操作步骤,重点推广应用标准化设计、标准化巡检、标准化操作、标准化资料、标准化现场、标准化交接班、标准化讲解、标准化管理方法。通过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推广应用,实现杜绝岗位员工习惯性违章的目的。

2. 7抓好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设备健康水平是安全生产的硬件基础,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与设备的缺陷有关。一是以缺陷管理为中心来加强设备管理,着重应用好红外测温及成熟的在线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消除设各隐患;二是合理安排电力设备检修计划,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加强设各检修管理,稳步推进输变配电设备状态检修,建立健全输电线路设备状态评估办法:三是增加和完善保证安全的技术手段,加快老旧变电站、输电线路的改造,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

3、强化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3.1加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特别是在用电高峰期,机组长时间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发输电生产中存在着诸多不安全的因素,要充分考虑电力供需状况、电力系统设备能力,必要备用容量等因素,加强监管,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要积极协调各重点用户建立健全电力安全应急机制各党政机关、金融、广播、电视、医院、机场等重要单位要配备安全备用电源,防患于未然。

3.2供电企业要强化电力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意识,建立可靠的电力事故应急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并落实各项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做到快速反应、积极应对、有效控制。同时要定期抓好反事故演习,提高事故处置能力。在电网超负荷,不能满足用电需求时,要根据负荷和需求情况,按照限电序位及时进行限电,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3.3依法治电,依法护电。应建立保护电力设施领导小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建立健全协作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电力设施行为。要注重将专项集中打击与日常巡视检查相互结合,专项治理整顿与重点预防相互结合,依法维护电网、发电企业的合法权益。

4、结束语

总之,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科学管理的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上一篇:庆祝五一标语下一篇: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