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看书作文(通用14篇)
一天,我吃完了午饭,便打起了歪主意:昨天刚买回来的漫画书,应该可以在中午睡觉时偷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进入房间后,先拉好窗帘,然后躺下,并大声地喊外公关门:“外公快来关门!”随着“咚”的一声门响,我便进入了“梦乡”。
过了一会儿功夫,“我醒了,”想起了中午时的计划,我立即起床,先小心翼翼地穿上拖鞋,再轻手轻脚地绕过电脑桌,来到书架前,从上面取下漫画书,再回到床上之后,咬住事先准备好的小手电筒,然后翻开漫画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大约半个小时后,我还在书的世界中漫游,只听见外面隐隐约约传来“啪、啪、啪”脚步声,我心想:一定是外公来“视察”了。说时迟、那时快,我迅速关掉手电筒,合上漫画书,把它们都放在了“藏兵洞”――枕头下,这下绝对万无一失。果真不错,真的是外公进来了,他问道:“发生了什么?怎么还没睡?”我瞪大眼睛,说:“没发生什么呀!”外公听了这番话,有点半信半疑,一脸茫然的样子,又把我的被子和床单都摸了摸,见实在抓不住把柄,就悄悄地关上了房门,从一旁走开了。我心想:Oh,yes!躲避成功!不过还要加一道“防御”――蒙被子,这下光也透不出去了。然后,我拿出小手电筒和书,蒙上被子,又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了。大约下午三点多时,书被我看完了,于是,我又将书和手电筒放回了原处。
之后,我心想:下次再也不偷看任何书籍了,不仅伤害眼睛,影响睡眠,还会被大人发现,挨一顿骂。那天,要不是我反应快,肯定会被外公发现后狠批一顿。更重要的是我要做一个诚实不撒谎的好孩子。
站着读累了,想歇一会儿,却没椅子——全世界的书店大约都不设椅子,设椅子的是图书馆和鞋店。于是,一些人便因陋就简,就地坐读。坐读的风险是会弄脏裤子,就算地板洁净,也于裤线不利。更不利的是,容易给人造成安营扎寨、赖着不走的印象,碰上清闲而刻薄、不在乎你是否爱学习的店员,就比较麻烦。当然也有善解人意的地方,比如北京的三联书店。在那里,几乎每一层、每一阶的楼梯上,都有人坐读,店员并不制止,从身旁经过,还替你拂动空气。什么叫如沐春风?这个便是。我有个预测,在三联坐读的人中间,将来至少会出现三个大作家,五个大学者,一万个有追求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解读原创秀
在这两个自然段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两种读书的姿态,一种是站读,另一种是坐读。人们读书的姿态这一不被人注意的细节走进了作者的文章中,足见本文视角独特,选材新颖,对读者而言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作者介绍读书姿态时,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点,如“……不设椅子,设椅子的是……”“……的风险是……也于……不利,更不利的是……”,句子前后的联系十分紧密,读起来很是上口。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当作者把看到的坐读姿态讲清楚后,还含蓄地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我有个预测……”
这样的文章才会让人感到言真意切。
超级模仿秀
我个子长得很高,有一米四七那么高,经常理短短的头发,还有一张瓜子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上面有一对浓眉,小巧的鼻子下面有一张樱桃小嘴。
我特别爱看书,是个小书迷。我经常去书店看书,无论是什么样的书,都能在书店呆上很多个小时呢!并且,我一有空闲的时间,就在家里抱上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我这么喜欢书的原因是:书能教会我很多知识。现在我的家里已经有很多很多的书啦。
这就是一个爱看书的我。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我在幼儿园快乐地度过了两年,大班都没读,妈妈就让我跨进小学的门槛。我为此耿耿于怀,也有几分担忧,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少读了一年书,看得书也少得可怜,我怕跟不上人家。升入一年级,我上课特别认真,每次考试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遇到知识竞赛,成绩就不理想。我很纳闷,不知问题出在哪儿。直到看到王老师在报告册上写的评语,我恍然大悟。评语大致是这样的:安妮,你表现很出色,为同学树立了榜样,老师真替你高兴。如果你能多看些课外书,那你将更完美。我那时虽然还小,但也似乎能感觉到老师的用意。我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第一次领悟出了一个道理,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从那一天起,我就暗暗对自己说:“暑假过后,同学们一定会看到一个崭新的我!”
我回到家,跟爸爸这么一说,他连忙说:“是呀,不看课外书的人只能是一只井底之蛙。”妈妈却说这会影响我的学习。没办法,我只能偷偷地看。现在,我再也不用躲着看书了,因为我已不止一次地向妈妈证明看课外书不会影响学习,相反让成绩越来越好。
不久前的一天,六岁的女儿在家中捧着一本童话书在读,这时她看到鱼缸中的金鱼正对着她,于是突发奇想地对我说:“妈妈,金鱼也喜欢看书。”
当时我正忙着赶写一篇稿子,没有时间理会女儿,就随意地对女儿说:“鱼怎么会看书呢?只有人才会看书。”
“妈妈,不信你来看嘛,金鱼盯着我的书一动不动地,它肯定喜欢看书。”女儿有些不服气地说。
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到鱼缸边,只见一只金鱼悬浮在水中,两只眼睛紧紧地盯着女儿手中的书本。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并不是鱼儿喜欢看书。我本来想把这个事实告诉女儿,但看到女儿那充满幻想的眼神,我将到嘴边的话止住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这是一个美好的童话,我怎能残忍地将它打破呢?于是我肯定地点点头说:“金鱼的确喜欢看书,而且还想和你成为好朋友呢!”
“是吗?金鱼想和我做朋友。”女儿听后,非常高兴。
“是的,但你得天天陪它读书,你想你喜欢看书,它也喜欢看书,日久天长,你们不就成为好朋友了吗?”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从引导女儿的这个小插曲中,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学生年龄越大,想象力却越差。其实,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是一个天才,都具有特别丰富的想象力,只是后来在成长过程中,被家长或老师无形中扼杀’
记得曾经有一位母亲给孩子出了一道题:1+1=?母亲满以为孩子会写上2,哪知孩子竟在等号后面写了一个“王”字,这位母亲非常生气,狠狠地给了孩子一个耳光,还抛下一句话,比猪还笨:有一个孩子看到一片树叶从空中掉下来,他高兴地说,树叶回家睡觉了,而一旁的父亲则说,不对,树叶不是睡觉,而是枯萎了;还有一个学校出了一道考题,题目是雪化了是什么?有一个学生回
答说是春天,而这个创意的回答,却被老师打了一个叉。
书,在爸爸的生活里,显然是不存在的,可就在回老家的路途中,爸爸迷上了书! 一天上午,在火车上,妈妈看爸爸闲得很,就把带来的书给爸爸看了看,十分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妈妈想把书要回来自己看,可是爸爸死活不答应,妈妈也拿他没办法。经过了这件事,妈妈百思不得其解,爸爸怎么爱上了书呢?这是我来了,妈妈告诉我了事情的经过,我反而开心起来,因为爸爸爱看书了,想要学习了,只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啊!我和妈妈正高兴着。
随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晚上8点,妈妈叫我睡觉,也让爸爸睡觉,爸爸说:“你们先睡,我等会睡。”爸爸说完,我就睡了。12点我起床上厕所,看见爸爸还在用手机的光看书,我和爸爸说:“赶快睡吧!明天要下车呢!”爸爸点点头,有摆摆手示意我上铺去。
第二天一早,我看见爸爸还在看书,我吃惊地问爸爸:“您不困啊?”“恩,是有点困了,别碰我的书,我睡一觉去!”他一边打哈气,一边说。爸爸去睡了,妈妈妈说,我没花眼吧,这是你爸,怎么可能,天哪! 真的让我没想到,过了一个年,我爸爸会有这么大的进步!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只是我爸爸的进步,你呢?
小的时候,父母总是会给我们买一大堆的书,因为那时还小,觉得书中乐趣无穷,索性一本本的看完。可是自从上小学以来,我一直都没怎么看书,爸妈给我买的各种的图书,(除课本外)我都是还没看到一半,就想睡觉了。发现自己有这个“特性”之后,就越来越不怎么看书了。
就在上4年级的时候,爸妈死赖着我去武广不可,我只好服从。在公交车上,我心想着:不就是叫我去看书吗!有什么好看的呀!在学校学课本不就行了,真是的!果然不出我意料之外,我妈一到武广,就乘电梯把我带到了七楼,随后叫我就在那看书,他们去逛街。他们走后,我无聊透了,只好随便翻翻书,看一下就好了。我一本本的慢慢“排除”,当看到《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迷住了,不仅是题目新颖,连内容也那么精彩!我好不容易看到第二本,爸爸就来接我了,我对爸爸撒娇着说:“爸爸,这本书很好看,买了吧!”我爸笑嘻嘻的问:“喜欢看书啦?”“嗯,快点去付钱啦!”我应声道。于是,后来我就慢慢的喜欢上了看书,有时候没看完,死赖着不睡觉,经常看到10点才肯上床。所以,后来才慢慢地从《淘气包马小跳》变成了更好看的《意林》、?“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等。
其实书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乐趣,大家一定要积极的看书哦!不要像我这么晚才对书感兴趣哦!
自从上了小学,我的书橱里就堆满了许多书。只要有时间,我就立刻陪它们“玩耍”。每天晚上我都要先看半个小时的书才肯睡觉。有时书中的故事太精彩了,我一看就是大半本,直到妈妈催促我赶紧睡觉,我才放下书本。
记得有一次看《狼王梦》这本书,主人公的事迹太吸引人了,虽然睡觉的时间到了,但我仍舍不得放下书。妈妈进卧室命令我关灯上床,我便躺下假装睡着了。等妈妈关上门去做事情后,我又连忙打开灯,津津有味地看着。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绝不放过任何美味的“食物”。要是半夜里我听到妈妈准备进来检查我盖被子的脚步声,我就迅速关灯,把书藏在枕头底下。我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骗过妈妈的眼睛。
有时我在上厕所时看书,在吃饭时看书,偷偷地躲在被窝里看书,享受着书给我带来的乐趣。渐渐地,我发现上课时黑板上的字变得模糊了。一查,我成了近视眼,戴上了眼镜。唉,都是我没有正确看书引起的,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呀!
知道了我看书看成“小眼镜”的故事,大家可一定要保护好眼睛,千万不要追悔莫及哇!
他有一次放学回家的.时候,捧着一本借来的书,边看边往家走。走到半路,他正看的入迷,前面有根连接电线的柱子。他没看到,差点撞到了柱子。一位老爷爷提醒明明说:“小朋友,这样边走路边看书对视力不好。”可明明说:“没事的,我的视力特别棒。”
第二次的时候,他边看书边吃饭,爸爸说:“这样看书对视力不好。”明明说:“没关系,我的视力特别棒。”
第三次的时候,明明躺着床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这时妈妈说:“这样看书对视力不好。”明明说:“没问题,我的视力特别棒。”
今天早上,妈妈不在家,出门之前对我说:“在家好好做作业,中午回来时你要做好十面《暑假之友》。”
“嗯。”我说。回到房间,我又看到那本书——《长生塔》,心想:就看一会儿,应该不会耽误做作业吧!于是,就捧起《长生塔》来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故事里的情节精彩极了,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竟然忘记了时间,继续看书,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咔嚓,不好,是开门的声音,完了,我的作业不没开始做呀!怎么办,怎么办?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后果可想而知,我被妈妈痛骂了一顿,她火冒三丈,大声喊道:“叫你做作业么你怎一页都没做,啊?”
“我……”唉,怎么解释也解释不清楚,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作家,曾任《成都客》《舍客》等杂志主笔,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顾问。出版作品:《舌尖风流》《闲言碎语》《生活剧场》。
年底,哪个行业都在做盘点,照例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因为平时爱看点儿书,也就被参与到一些阅读活动当中去,甚至评选出年度好书,这样自然很显摆。其实哪里有啥年度好书,不过是自己在曾阅读的书目里,有几本自以为还可以推荐的书吧。
我的朋友吴鸿是爱书家,也是出版人,在今年他仅仅是丢书就丢了三千多册,闲暇之时,依然爱逛书店,且不会是空手而归,随便就能选一两册想读的书,这才是读书的真精神。
不过,大众在阅读问题上常常会盲从,如此才有了流行读物。作为爱书人可能不会去追究这流行的因由。这并非因它们是坏东西,而是在潮流当中演绎着文化的趋势,流行读物与当下的社会环境变化有紧密的关系,这一点或许更应该引起关注。
今年的几次出行都跟书相关。芜湖、南京、周村、西安、长沙……见到的是书友,聊到的是书事,喝茶、聊天,诗酒风流,比逛景区景点看人山人海有意思的多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在今天践行得也少了。火车、大巴上来去,倒少了些许趣味。音乐人杨海潮每年都骑行一千公里,谓之采风。可如今的书人,怕是只有躲在书房里看风景的份了。如此一想,这读书只看有字的书,真是有了局限。
在我今年所收到的书单里,约有五六百种之多,可读来读去总觉得缺一些滋味,也许是理想读物的难得吧。必读书、不必读书,都是以专业的阅读眼光来看待的,像我这样的闲人,不过更在乎的是读几册有意思的闲书罢了。哪里有啥高大上的理想、思想追求,何况世界是平的,也就难怪崔文川兄说:“古人一辈子就写一本书,现在几天不见就出一本书了。”
“纸质书的阅读无法替代。”爱书人如此坚持,我倒觉得这固然无可厚非,但如果舍弃了电子阅读,可能我们就无法理解书籍的进化史,其实就是趋向于实用、便捷阅读,从甲骨文到木简,再到纸质书,再到电子阅读,无非是人们选择的阅读终端有差异,便捷是关键,至于书中的思想、电子的思维完全可以没有阻隔的。
一天放学之后,我看到满桌子的作业,心情一下子跌入了万丈深渊。突然,我的脑子里想起了昨天没看完的《狼王梦》的惊险画面。于是,我与我的大脑“君臣议事”,想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拿上我的《狼王梦》去厕所看。
我打开卧室门,不料门发出了“吱呀”一声,妈妈扭头问道:“昀昀,你要去哪儿呀?”我装作淡定地说:“我要上厕所!”趁妈妈正照镜子臭美的时候,我猫着腰,弓着背,静悄悄地来到了书架旁。扒开其它书,慢慢拿出《狼王梦》,迅速地塞进了我的外衣里。
我捂着肚子,一摇一摆地走进了厕所,打开灯,关上门,进入了我幸福的小天地。坐在马桶上,打开我念念不忘的《狼王梦》,开始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昀昀,你好了没有?”突然,一阵“超声波”传到了我的耳朵中,我赶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书藏在了柜子和马桶的缝隙里。老妈打开门后,我一边装出使劲的样子,一边说:“妈,我闹肚子,正在努力拉大便中,请不要干扰我!”老妈默默地退下了。
有了这次的经历,我看书的速度蹭蹭地往上长。我一目十行,但这故事情节就像鱼钩一样,钩住了我的心。我看着看着,突然发现一片阴影笼罩在我的上空,我猛地抬起头,目光和老妈犀利的眼神正好“撞车”。一阵沉默后,老妈化身成“龙卷风”袭来,把我的书卷走了。我提上裤子,低着头,像一只没吃到小羊的大灰狼一样,夹着尾巴逃回了自己的房间。
幸福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虽然这次厕所看书计划以我的失败而告终,但我要吸取教训,争取下次计划更加缜密,不被老妈猜透。
我叫丁芸熙,今年12岁,在平潭城中小学五年六班就读,我的兴趣爱好可多了,比如画画、书法、阅读……一说到看书,我心里就兴奋起来。我家里有好多好多的书,一看起书来,简直是“废寝忘食”。
那是一个傍晚,我吃完饭,做完作业,坐在床上看书。不知不觉中,时间流逝的很快,已经9:30分了。妈妈叫我赶紧去睡觉,硬生生地把我从书的海洋里拉回来。我不情愿地说了声“哦”。才念念不舍地将书放回书架去,然后上床睡觉。
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书里的故事情节让我牵肠挂肚。这时,我的脑袋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妙招。那就是等妈妈睡着了,再偷偷起来看。
过了好久,我才听到妈妈的脚步声与关门声。我蹑手蹑脚地从被窝里钻出来,不禁打了一个哆嗦。我扶着桌子走到书架旁,在黑暗中摸索着,啊!找到了。我控制住心中的那份喜悦,努力使自己不出声。拿到书后,我再小心翼翼地原路返回,走到床头柜旁,停下了脚步,打开抽屉,拿出手电筒,轻手轻脚地回到了床上。如果这时一根针掉到了地板上,我都会被吓得心脏停止跳动。
我钻进被窝,擦了擦满头的冷汗,打开书,准备遨游在书的海洋里。我现在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啊!既开心顺利地取到书了,又害怕万一妈妈来了怎么办?可书似吸铁石一般吸引着我。
终于,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将书看完了,虽然手脚有些麻木,可心里却感到十分满足。我又轻手轻脚地将所有东西归还原位,以免细心的妈妈察觉到,那可就麻烦了。我放完东西,回到床上,闭上那双“加班多时”的眼睛,不一会儿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这就是我,一个爱看书爱到忘乎所有的我。
一、目的性
一个人无论想什么,干什么,总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不明确,甚至毫无目的,那就干不成事。但是,有两句谚语,叫“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人因此认为不需要什么目的,也有可能“瞎猫碰着死老鼠”。这是对事情未加深究之谈。“有意栽花花不发”,是因为条件不具备或方法不对头,“无心插柳柳成荫”,愉悦之情溢于言表,说明“柳成荫”也是目的之一,只不过比较潜在而已。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毕竟还是插了柳。假如无心出现的东西根本不符合这个人的目的,甚至事与愿违,那还有什么可高兴的?“瞎猫碰着死老鼠”的事也许是有的,但假如“瞎猫”把吃饱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碰到“死老鼠”这一点上,那它就难免经常要饿肚子了。所以在西方评论人才的标准中,有一条叫“他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这初看起来使人不解:难道世上还有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人?然而生活经验稍多之后,就发现这种人的确是有的,而且还不少。这种人的行为显然是违反系统论、控制论的。控制论第一就是讲目的性,搞一个“控制系统”,目的就是要获致预定的结果。例如一条电视机生产流水线,就是一个控制系统,目的是生产(并不断改进)电视机。假如“有意造机机不出,无心关厂厂关门”,那还叫什么控制系统?
看书学习当然也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否则花那时间干什么(须知时间就是生命,而且又是金钱)。那么目的是什么呢?总的看是早巳明确了,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如此,学其它一切道理和知识也莫不如此,“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何应用昵?概括说来无非两方面:或用于主观世界,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提高道德情操、丰富精神生活等等。或用于客观世界,那工作与创造的项目可就多了。而从事各种项目就需要各种本事,通过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就要学到并提高这些本事,以便取得成果,作出贡献。
确定目的很重要,这就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目的,二是如何达到目的。这两个问题都不是任性胡为可以解决的。例如根据张天翼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包氏父子》中的中学生包国维就是个很典型的角色。从客观情况来看,他在近期的唯一选择似乎应该是读书升级;包国维有时也读点书,但只读“言情小说”,而此类书籍却是无功于升级的。再从包国维的主观方面来看,他似乎有许多目的,而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就是谈恋爱。既然如此,那就要使自己确有可爱之处,而包国维却反其道而行之,竭力变成一个令人憎厌的小流氓。这样,他所造成的后果就极为不妙了。总体来看,包国维确乎是一个不知道要干什么的人。
现在的青年当然应该树立良好而远大的目的。而这目的在远期和近期的具体内容究竟是什么,却要根据主客观两方面的信息仔细考虑一番。主观方面的兴趣和能力特点是应该照顾的,然而却不能绝对化,还必须照顾客观的需要和条件。最好要做到主客观结合,使二者彼此促进,而不要使二者相互对立。
良好的目的确定之后,就要力争以最有效的手段来实现它,看书学习就是手段之一。看书既然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那就不宜“拾到篮子里便是菜”,更不宜从低级趣味出发,一味去读消遣性、娱乐性的书刊,而要致力于培养意志毅力和与理想结合的稳定兴趣,即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哪怕要读一大堆相当枯燥的书,也在所不辞,因为最终能获得增长真才实学以致作出显著成果的巨大乐趣。
二、信息化
所谓“信息化”就是要把读到的东西都视为信息。视为信息就有种种特点,而与学习——创造最有关系的,则是选择与加工。
先讲选择问题。这首先要把由一定目的所决定的“学习——创造”过程视为一个“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既有封闭性,又有开放性。首先要树立封闭的观念。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人,都是封闭的系统。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家可以实行开放政策,个人也要从自然和社会中吸取种种物质的和精神的东西。假如国家或个人都没有封闭性,那就与整个世界(以至于宇宙)混成一团,这样,国家不成其为国家,个人也不成其为个人,那还谈得上什么开放?所以“彻底的开放”就等于不开放,而真正的开放则必须以封闭为前提。“学习——创造”的过程道理亦然。即使是集体编纂百科全书,对信息的采用也是根据一定的封闭性的需要来选择的,而不是无论什么信息都往书中塞进去。至于个人的“学习——创造”,必然更要狭隘得多,因此更要强调选择,选择对这个特定过程直接间接有用的信息,而且究竟是否有用,还要从实际效果中接收反馈。只有全无创造目的,仅以读书为消闲手段的人,才可以碰到什么就读什么,根本不考虑读了以后的效果。
但是,在强调封闭性的基础上一定要强调开放性。首先,如果不开放,不广泛注意各种有关的信息,那就根本谈不上选择了。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不广泛吸取有用的信息,你那个“控制系统”就不会充实、改进与发展。例如一门课教了30年,因为不吸收新信息,所以讲稿从来不改一个字,此课的质量也就不问可知了。正确的做法是,不但这门课本身要不断改进,而且要从开一门课发展到开几门课,这就非要通过看书学习、不断吸取新的信息不可。所以“博览群书”,大有可为。
再讲信息加工的问题。即使是最新、最可靠而有用的信息,当其用于特定的“控制系统”时,也必须要经过新的编制与加工;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信息,然而当其具体运用之时,却要准确解决什么样的实践检验什么样的真理,也就是一般性命题的具体化问题,具体化即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形式。概括说来,信息的编制加工的根本方法,就是在信息之间进行联系与反联系。例如你读了一部文艺理论书,又读了一部小说,然后用理论去评论小说,这就是在两种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但联系却又离不开反联系。例如你读的那部理论书中,一般不会恰恰有一段话正好用来评论你读的那部小说。任何一条原理总要经过领会消化,才有助于解决具体问题。这种领会消化,既是信息的加工,也是一种联系。因为你已经“割断”了它与原作的联系,而化入了新的理解。即使是从原作中照抄一段来用于评论,也还是一种反联系,不过这种反联系未免太简单了,恐怕评论不易深入。
【餐厅看书作文】推荐阅读:
一次看书的经历作文05-26
有关写看书的作文范文06-20
我爱看书小学作文550字10-21
看书的男孩三年级作文11-08
我喜欢看书学生作文06-23
我看书的故事五年级作文09-19
爱看书的我作文500字07-22
我喜欢看书小学作文300字09-26
我的爱好――看书_作文350字10-12
爱看书的我五年级优秀作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