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的发音推荐(精选12篇)
1、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2、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3、m: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
4、f: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5、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6、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7、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8、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9、g: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10、k: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上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迸发成音。
11、h: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12、j: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13、q:发音时,舌面前部贴住硬腭,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摩擦成音。
14、x: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15、z: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微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音。
16、c: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17、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18、r: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声带颤动。
19、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微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20、c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强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随着汉语拼音应用的领域不断拓展, 汉语拼音符号的发音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区分以普通话为母语的学生 (母语说话人) 和母语为汉语方言的学生及少数民族和外国学生 (非母语说话人) 。二者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特点、教学方法都不一样,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认清汉语拼音的性质。
汉语拼音的性质跟国际音标不同。它是拼写注音符号, 不是记音符号。可以提示发音, 不是描述发音。 (石锋《汉语语音教学笔记》, 《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第1期) 汉语拼音基本是以音位分析为基础, 又有拼写原则的调节。本文尝试借助国际音标描述汉语拼音字母符号跟实际发音状态的对应关系, 便于在教学中作为参考。
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为:声母—韵母—声调。三者缺一不可。其中韵母的结构为:韵头—韵腹—韵尾。韵腹又称为主要元音。在韵头或韵尾缺位的时候, 主要元音会自行填充它们的时间位置。
普通话一共有22个声母, 有21个辅音声母, 另有1个零声母。辅音声母的发音一般是依据后接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而出现不同的发音差异, 也就是音位变体。其中r声母有多个变体, 如:在起始位置上为浊擦音[ʐ];在中间位置上为浊通音[m];在快速语流中往往只是一个舌尖抬起的动作。
零声母不能认为可有可无, 所以“棉袄”不能读为“棉脑”, “翻案”不能说成“翻难”。英语没有零声母, 所以good idea、an apple都是可以连读的。 (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 台湾学生书局, 1980) 汉语拼音按照韵母的开、齐、合、撮四呼分别用y-、w-和隔音符号'作为零声母的标记。
汉语拼音元音a可以分别发为音位变体[A][a][ɑ]和[⌊]。 (王福堂《üan韵母主要元音的音值》, 《语文建设》1995年第1期) 元音e单发时为[γ], 有动程;在复合韵母中可以分别发音为[E][e][ə]以及[℅]。元音o并不是单元音, 它的实际发音多是[uə]。 (石锋《实验音系学与汉语语音分析》, 《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第2期) 元音i做主要元音发为[i];做韵头发为[j];做韵尾发为[⌝];另外跟声母z、c、s和zh、ch、sh、r相拼合时, 还有[ɿ]和[ʅ]的发音。元音u做主要元音发为[u];做韵头发为[w];做韵尾发为[ʊ]。元音ü做主要元音发为[y];做韵头发为[ɥ]。
汉语拼音鼻音韵尾-n和-ng都有纯鼻音和鼻化音两种发音, 只是部位不同。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单念的调值分别是55、35、213、51。上声读为214的很少。 (石锋、王萍《北京话声调统计分析》, 《中国语文》2006年第1期) 轻声只在连读中出现。建议上声在教学时可以只教212的念法。
连读变调在汉语拼音中没有表现。如:上声相连时前字变成阳平。在教学中要重点训练连读中的声调表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语拼音;发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科的教学工作。基本功相对扎实的我自认为对汉语拼音的教学是得心应手,可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后,才发现汉语拼音的发音教学其实是一门学问。现就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拼音发音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口耳相授,所以教师的规范发音就显得尤为重要,语音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听音、辨音和正音能力,还应掌握一些指导发音与巩固练习的辅助方法。我发现,最有效的指導方法及辅助巩固练习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近音引导法。教师可以利用拼音中一些音之间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相关或相近的特点,引导学生规范而准确地发音。比如汉语拼音中,i和ü都是舌面前高音,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不圆唇,而后者要圆唇。当教师引导学生找准了舌面前高的位置以后,就让学生保持口形和舌位,通过圆唇和不圆唇的变化来体会这两个元音的差别,从而将其发准。学生发u比较容易,这是一个舌面后高圆唇元音。如果学生发o感到困难的话,就可以告诉学生:发o时口腔比u稍微大一些。学生只须把口腔略微张大,一个标准的o音便出来了,因为这是一个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其他如d和t,g和k,j和q等又可以利用它们发音部位的相同和发音方法的差异来引导学生找准它们的音。这种方法的利用,当然需要教师首先具有扎实的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二、音节引导法。有些学生单独发一个音时往往发不准,总是或多或少地使音变味。比如单发元音a,很多学生都容易将其鼻化,发成nga,发o时则发成ngo。这是他们从小不良的一些发音习惯导致的错误。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利用一些简单的音节来引导学生。比如学生发ma、ba、pa、ta、da等音节是很容易的,而且往往发得比较标准,为让他们把a读准,教师可让学生先读这些音节,并让他们注意体会音节中的a音,进而逐渐过渡到单发a。同理,可以先让学生发bo、po等音节,然后再过渡到单发o。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体会到音节中各个音相连时的动程变化,更有利于他们充分体会到单独一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从而能更快地掌握发音。
三、单音合成引导法。对于一些复韵母,学生往往觉得难发,或将之读变味。比如ai、ei等,很多学生往往口形不标准,开口度不够,以致发出的音不规范。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可利用单音合成引导法。即根据复韵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音构成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单元音合成复韵母的动程特征,从而将音发准。比如ai,是由单元音a和i合成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发a,后发i,然后将两个音连发,并且越发越快,当快到一定的时候,这两个音便合成了一个整体的ai。学生通过这样的动程训练,就很容易把这个音发得标准。对于ei可以采用同样的办法。另外有一个复韵母应当特别注意,那就是ao,这个韵母后面的音写出来是o,而实际上是u,是专家们为了使ao和an的手写体不混淆,才人为规定将au改写为ao的,但书写改变,发音则不改变。因此发这个音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a和u。a和u连读以后才能合成标准的ao。
四、姿体语言示意法。教学拼音时,由于口腔内的舌头运动和舌位等难于观察,学生因此不便模仿,多数只能凭感觉去体会和琢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意识地辅以姿体语言,能增强学生的体会。比如舌头后缩时,可以将手做成蛇头形,靠在颈前向后拉;发o时要求口腔内空,则可将手空握拳,以掌心内空示意学生口腔内空。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老师的发音。这样利用姿体语言来辅助发音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地把握发音方法。
五、绕口令强化法。对于一些近似的音,学生发音时容易混淆,加上学生方言的影响,发出的音可能更加不伦不类。当教师引导学生把音发好以后,还有必要利用绕口令加强学生对相应的音的印象。绕口令一般都很有趣味性,学生也愿意去接近并训练。比如要让学生明确区分f和h,则可以让他们练习这样的绕口令:“粉红墙上画凤凰,凤凰画在粉红墙。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花凤凰。”要让学生区分n和l,则可练习绕口令:“料牛拉碾子碾牛料,碾完了牛料留牛料。”类似的绕口令很多,教师可以在平时多收集一些,上课的时候选择趣味性强的供学生训练。学生在绕口令训练中,既获得绕口的快乐,又获得标准发音的训练,是一箭双雕的大好事。
当然,作为教师,注意采用以上指导方法的同时,自身还应注意语音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要广泛阅读相关的语音方面的论文或书籍,充分熟悉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对于一般教材上所讲的发音方法,不能盲从,要辨证地去看。比如鼻音,一般人都会严格地按照教材上讲的去发音,而实际上并非这么简单。一般的教材,对鼻音的发音方法描述为:“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即按这些教材的意思,发鼻音时,气流是不通过口腔的。但有人撰文指出,“事实上,我们在发音时,鼻腔、口腔、咽腔都在共鸣。咽腔是气流的必经之地,发音时必有共鸣;而口腔和鼻腔则由于气流分流量的多少和阻碍的变化而有所偏重,往往是一个作主要共鸣腔,一个作辅助共鸣腔……发鼻音时,由于软腭、小舌下降,鼻腔通路打开,气流主要通过鼻腔,共鸣就主要存在于鼻腔,而口腔则辅助共鸣。这时候,口腔也存在少量气流。不过这少量气流是不容忽略的。正是这少量的气流,使得口腔不同的共鸣模式决定了不同的鼻音,起到了关键的显示区别的作用。” 不难看出,该文指出的恐怕更接近事实上的发音特点。这就说明,我们作为语文教师,不应当盲从教材上的方法,而是要辨证地分析和理解,力求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
有了正确的发音方法,再结合前述的几种指导方法,我们就不用再愁学生掌握不了正确的发音方法和发出标准的语音了。
参考文献:
[1]张超.现代汉语鼻音发音方法描述质疑[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
音标[z]的发音方法
发音方法
1、/z/与/s/的.主音相同,所以发音时口型与/s/也基本相同,舌端抬起,靠近齿龈,但不要贴住
2、发音时,气流由舌端与齿龈之间的窄缝中泄出,空气泄出时伴有嘶嘶声
3、最重要的是,发音时,声带震动。
4、注意用汉语的“资”来代替/z/的发音是不正确的
美音疯狂发音秘诀
1.发音时,抬起舌前部,靠近硬颚前部,但不要接触。
2.上下齿自然合拢,口形不要张得太大。
3.舌尖靠近上齿龈,让气流从舌尖齿龈所形成的窄缝中强行通过,摩擦成音。
4.这是个浊辅音,要振动声带发音,气流较强。
5.可以把手放在喉咙这里,可以感到明显的振动。
6.这个音汉语里是没有的,可不要误读成汉语拼音中的“z”(兹)音。汉语拼音中的“z”声带不需要强烈的振动。
7.这个音可以出现在词首、词中或词尾,可以出现在元音前或元音后。
8.字母“z”、“ze”和“zz”一般发这个音,字母“s”和“se”有时也发这个音。
9.字母“x”可发成包含这个音的/gz/。
音标[z]音的发音规则
1,从发音部位来看:k属于舌根音(舌根、软腭)
2,从发音方法来看:
k属于塞音:成阻时,发音部位闭塞,堵塞鼻腔的通路;持阻时,发音器官紧张用力,气流受阻;除阻时,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普通话共有6个塞音:b、p、d、t、g、k。
h属于擦音:成阻: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持阻:发音器官紧张,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除阻:发音器官两部分完全离开,恢复原状。普通话中有6个擦音:f、h、x、sh、r、s。
(发音方法:
按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成阻(音首)——阻碍的形成。发音器官的两部分开始闭合或接近,形成阻碍。这是一个作势阶段。
持阻(音干)——阻碍的持续。发音器官紧张,气流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或者完全被堵塞不能出来,或者从发音器官的共鸣器(口腔或鼻腔)徐徐流出。只要发音器官保持紧张,呼气不停,阻碍就一直持续。这是构成辅音的主要阶段。
除阻(音尾)——阻碍的消除。发音器官的两部分离开,阻碍消除,发音器官停止紧张,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是发音的结束阶段。)
汉语拼音怎么发音
汉语拼音有两种拼读方法:
拼读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例:b+a=ba)
直呼法:先做声母的嘴形再做韵母的音。
拼音有声母和韵母。韵母发音时较响亮,声母发音较轻快。
韵母又分单韵母和复韵母,只包含一个元音的,叫单韵母;包含几个元音或者由元音、辅音组合而成的,叫复韵母。汉字音节的韵母,由韵头、韵腹和韵尾3个部分组成。韵头,又称介音;韵腹,称元音;韵尾则有元音和辅音尾两种。以“卡”字而论,q是声母,ia是复韵母。i是韵头;a是韵腹。
发音的注意:
i音与y音、u音与w音相似,只是i和u是韵母,韵母发音时较响亮;y和w是声母,声母发音较轻快。
ye(叶),读作ie,ye不能拼读,只能整读;yue(月),读作üe,和ye一样,不能拼读,只能整读。
yi、yin、ying、wu分别读作:i、in、ing、u;
yu、yue、yun、yuan分别读作:ü、üe、ün、üan
j q x y的后面不跟u只跟v,而且去掉两点,ju qu xu yu
标音调时,有a标a没a标o或 e,i和 u 在一起时标在最后一个。
探讨:在国家颁布的拼音方案里“o”发“喔”,这样就要探讨“喔”的发音了,我手里有一部1988年修订版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喔”字只有一个注音就是“wo”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是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的,1958年2月11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本次修订《新华词典》一定程度上是肯定了“o”的“wo平声”发音。
至于为什么学校现在教拼音发“ou”或“ao”音,我想大概是受某位“专家”的“一言”影响吧?
日语和汉语之间的联系可谓源远流长,日语中汉字的使用历经久远,而在读音这一方面,至今我们都可感受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两者自日语吸收汉字时起,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依然可以发现其间规律,但是同时,一些微妙异变亦可发现。汉语音韵学历史悠久并且发展深远,日语音韵系统同样历经变迁,因此,我们若要抓住两者关系并深入了解,不仅要进行共时比较,历时比较也同样重要。笔者单从《常用汉字表》中声母为g、k、h的汉字入手,从汉语声母的变化找出日语音读中的对应,找其规律,同时针对非规律字,利用日汉音韵学知识加以说明。
二、汉语声母g、k、h的演变
日语汉字的音读是以古汉语读音为基础的,汉字音读在日本又有吴音、汉音、唐宋音的区别,这是因为汉字传入日本的时期、地区不同,因而研究这些音韵时不能拘泥于某一地区或时期,而要从日语汉字音读中也可以找出汉字在某一时期的发展变化特征。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历史分期,划分标准虽有不同,但基本上可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因而可以将声母的变化分为这几个不同时期来观察。
探究汉语拼音对日语汉字音读的影响,必须先弄清汉语音韵自身的演变过程。现代汉语音韵系统的形成,是历经了千百年的历史演变才实现的。其历史时期可以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上古音是指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重点是研究周秦古音,一般以《诗经》用韵和谐声字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中古音韵系统的代表是36字母音,中古音是指魏晋南北朝到唐宋这一历史时期的汉语语音,三十六字母代表中古晚唐至宋初时候汉语的三十六个字母。近代音指元明清时代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汉语共同语语音系统,以之为对象的音韵学研究被称为“北音学”。现代语音系统即是我们目前所学习使用的音韵系统。
在现代汉语语音系统中,声母g[k]、k[k‘]、h[x]三者都属于舌根音,g为舌根不送气清塞音,k为舌根送气清塞音,h为舌根清擦音。而追究至上古和中古音韵系统,现代汉语声母g来源于见母[k], 群母[g]仄声;k来源于溪母[k‘],群母[g]平声;h来源于晓母[x],匣母[掮]。见、群、溪、晓、匣五母皆属于舌根音,其中见、溪、群属于牙音,晓、匣则属于喉音。如按其清浊分类,见、溪为全清,溪为次清,匣、群为全浊音。
在上古音韵中,各汉语语言学家对于上古音韵系统的分类各不相同,如王力在《汉语史稿》、《汉语音韵》等书中将上古的声母确定为32个,在此分类中见、溪、群、晓、匣(云)归为牙音。
中古音韵系统的代表是三十六字母音,字母表中,见、溪、群、晓、匣皆为舌根音,见、溪、群归为牙音,分别为全清、次清、全浊,晓、匣归喉音,分别为全清、全浊。至此可见,在上古音到中古音韵的转变中,见、溪、群、晓母皆无大的改变,而匣母则出现“喻三归匣”的情况。同时《汉语音韵学讲义》指出:“中古群母只出现在三等韵,匣母只出现于一、二、四等韵,宋人三十六字母的喻三只出现在三等韵,中古隋和初唐时代的喻三归入匣母之中,而在上古它们又归入群母之中,因而它们在上古有相同的来源。” (1) 即匣母和群母在上古同源。
在近代音韵系统中,出现了一次变动,即浊音清化。从中古到近代,即从9世纪初开始,汉语共同语的声母系统趋于简化,浊音清化便是其中最普遍的一个规律,即除了次声母以外,所有的全浊声母都变成了清音。在这一变化中,在匣母在分离出喻三以后,因匣母[奕]是浊音不能再维持而与晓母[x]合流,逐渐变为清声母,群母合并到了[k, k‘]之中。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系统已最终形成。在此之前,晓母[x]分化出了[揶]和中古心母合流,[k]和[k‘]又分别分化出[t揶]和[t揶‘],分化的条件是[k]和[k‘]后接细音。以上便是g、k、h三声母自上古至今的演变过程。
三、以g、k、h为声母的汉字在日语中的发音
1. 以g为声母的汉字。
《常用汉字表》中以g为声母的汉字共有79个,其中吴音汉音的读音相同有49个,有2个字有唐宋音,7个字有惯用音。从吴音汉音来看,在现代日语中读成カ行音的有78个,其余三个含辅音g的汉字在日语里读作ガ行音。总体来说,以g为声母的汉字对应的基本为カ行音。
在这79个汉字中,声母g没有太大变化。声母g来源于见母[k]、群母[g]仄声,在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一直是[k]→[k]→[k]→[k]的形式出现。但在这些汉字中,有两个例外,分别是“乾”和“拐”。
(1) 乾:从汉语角度来看,乾为多音字,上古即有两音:[kan]和[gran],中古:[kan]和[gr藓n],近代:[kan]和[k‘ien],现代:[kan]和[t觢‘ian]。吴音汉音都为かん。
上古和中古音韵中的[k]和[g]即为见母和群母,在9至13世纪,群母在浊音清化的过程中逐步分流至见母[k]和溪母[k‘]之中,因此,乾出现了近代音为[kan]和[k‘ien]的现象。并且,随着17世纪末18世纪初见母[k]和溪母[k‘]在后接细音的条件下分出[t觭]和[t觭‘] (精母),[t觢‘ian]音的出现了就不难解释了。由于日语音韵所受影响大部分来自上古和中古音韵,所以近代以后的声母变化没有改变日语发音,由此可见见母和群母的汉字在日语发音中皆可为カ行音。
(2) 拐:上古:[guǎd]、中古:[gǎi]、近代:[kuai]、现代:[kuai]和[guǎi]。吴音为け、汉音为かい。与乾同理,群母[g]在经历浊音清化之后归入见母和溪母之中,因此拐的声母发生了[g]→[g]→[k]→[k]的变化,由此字也可看出群母的汉字在日语有カ行音的情况。
2. 以k为声母的汉字。
《常用汉字表》中含有汉语辅音k的汉字有44个,其中吴音汉音的读音相同有25个,有1个字有唐宋音,6个字有惯用音。从吴音汉音来看,在现代日语中读成カ行音的有43个,例外的汉字吴音读作ガ行音,为汉字“狂 (ごう) ”。其中另有四个汉字“開、渇、孔、堀”的吴音为两音,分别为:開 (け、かい) 、渇 (かち、げち) 、孔 (く、くう) 、堀 (ごち、こち) 。
同g一样,以k为声母的汉字在汉语音韵演变中没有太大变化,k来源于溪母[k‘],群母[g]平声,在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时期一直是[k‘]→[k‘]→[k‘]→[k‘]的形式出现。但在这44个汉字中,有四个汉字的声母不是呈这样的趋势演变,分别为以下四个:
(1) 狂:上古:[g Iua誽]、中古:[g Iua誽]、近代:[k‘iua誽]、现代:[k‘ua誽]。上古中古的声母皆为群母[g],清音浊化至近现代为[k‘],因此吴音按其古音发音为ゴウ,汉音为キョウ, 由此可见,群母的发音在日语吴音中也可以是ガ行音,汉音依旧是カ行音。
(2) 況:上古:[h Iua誽]、中古:[h Iua誽]、近代:[hiua誽]、现代:[k‘ua誽]和[kuàn]。h来源于匣母和晓母,匣母、晓母对应吴音汉音カ行音 (在下部分会将会提到) , 因此況这个字依旧为カ行音。
(3) 昆:上古:[ku藜n]、中古:[ku藜n]、近代:[ku藜n]、现代:[k‘u藜n]。吴音汉音都为こん。
(4) 括:上古:[kuat]、中古:[kuat]、近代:[kuo]、现代:[k‘u藜]。吴音为かち、汉音为かつ。
昆和括的声母变化一样,都是在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没有变化,都为[k],而在现代则都变成了[k‘],这种变化对日语汉字的音读没有太大影响,吴音汉音依旧都为カ行音。
3. 以h为声母的汉字。
《常用汉字表》共有含辅音h的汉字81个,76个读カ行音或ガ行音,4个读ワ行音,1个读ア行音。在这81个汉字中,吴音和汉音绝大多数不同,不同的类型有很多,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吴音经常出现读ガ行音或ワ行音或ア行音的情况,汉音则基本都是カ行音。
仔细观察这81个汉字的声母,基本都是从[揿](中古音韵前期)→[h](中古音韵中期)→[h](现代汉语拼音)或[h](中古音韵前期)→[h](中古音韵中期)→[h](现代汉语拼音)两种渠道演变过来的。喉音的[h]和[揿],同现代的吴语,代替原来的晓母[x]和匣母[奕]。古代音韵演变成日语吴音,中古音韵演变成汉音,日语中将辅音[揿]也就是晓母[x]读成ガ行音或ワ行音或ア行音,将辅音[h]也就是匣母[奕]读成カ行音。
(1)从h→h→h演变过来的汉字,日语吴音汉音都读成カ行音。即晓母[x]自上古音开始并无变化,只是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时匣母浊音清化完成了与它的合流,并分出[揶]。由此可见,匣母的日语对译音吴音汉音皆可为カ行音。
(2)由揿→h→h演变过来的汉字,日语汉音读カ行音,吴音读ガ行音或ワ行音或ア行音。上面提到过,《汉语音韵学讲义》指出:匣母和群母在上古同源,群母在吴音中可对应日语中的ガ行音,这样便不难理解匣母吴音中出现ガ行音的现象。
四、由上面的比较,就见、溪、群、晓、匣五母在日语音韵音读中的发音
1. 牙音见、溪、群。
(1)见、溪、群三母字中,见母为全清音,溪母为次清音,所以以清音か行音译之。见、溪母在自上古至现代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太大波动,唯一的变化是在从中古时期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过程中,分化成了两组声母,其洪音字(古、苦)仍保持读[k, k‘],其细音字(居、去、渠)则受韵母开头[i]音的同化作用,变成了颚化音[tt觭、t觭‘],即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合流。
但是日语音译中没有反应出这样的合流,凡古代汉语的见、溪母字,日语汉字音读一律以カ行音对译,凡古代汉语的精、清母字,日语汉字音读一律以サ行音对译。这反应出了日语汉字音读所依据的不是现代汉语语音系统,而是中古汉语语音系统。这样的古代汉语语音系统在现代汉语方言中还有所保留。
(2)群母有カ行音和ガ行音两种音译情况。中古群母在其后经过浊音清化归入见母和溪母,同样由于日语汉字音读依据的是中古语言系统,在以见、溪母为辅音g、k的大多数汉字音读中仍可以找出群母的影子。
2. 喉音晓、匣。
晓、匣二母都是摩擦音,清、浊配对。日语汉字音读吴音系统表现了这种差别,从上面h的声母两种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日语吴音中,晓母字以清音カ行译之,对匣母以浊音が行译之。汉音系统则一律以清音カ行译之。这种吴音系统、汉音系统的差别可以从译音的不同时代(吴音借自中古的南北朝时代,汉音借自中古的唐代)与地域(吴音借自中古的南方,汉音借自中国的北方)的来源得到理解。
五、结语
以上就声母为g、k、h的汉字分别在汉语、日语里的发音状况进行了列举,并进行了一些浅显对比研究。从上面可以看出,汉语的音韵系统演变历史久远,复杂多变,而日语的音读在汉语中追根求源都有所体现,并且汉字中的方言特点,以及传入日本的时间差异等现象,在日语中都能发现。从汉语音韵系统可以找出日语音读发音的规律,同样从日语音读中也可以发现汉语音韵的演变历程,这对汉日语音韵研究都十分有利。
摘要:研究两者读音变化关系, 有助于对这两种语言音韵学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本文从汉语声母和日语音读对比出发, 以《常用汉字表》为基础, 将现代汉语中声母为g、k、h的汉字找出对应在日语汉字中的音读, 在总结其发音规律的基础上, 利用同汉语声母的变化历程进行共时和历时的比较, 同时观察汉语声母对日语音读的影响因素, 找出日语音读发音变化的根源。
关键词:汉语,日语,发音状况,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成春有.日语汉字音读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2.
[2]张升余.近世唐音[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3]丁锋.日汉琉汉对音与明清官话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4]林瑞.日语汉字音读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 2003.
[5]高本汉.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M].济南:齐鲁书社, 1987.
[6]杨剑桥.汉语音韵学讲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关键词:老挝留学生 发音特征 汉语语音评价体系 语音偏误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与老挝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汉语在老挝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老挝教育部越来越重视汉语教学。汉语是老挝青少年学习的热门语言,老挝青年掌握汉语者具有更加明显的就业优势,学习汉语者越来越多,汉语教学在老挝形成不断发展的态势[1]。目前,针对老挝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老挝留学生在汉语发音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用普通话与授课教师之外的中国人交流非常困难,经常产生交流障碍,严重阻碍并制约了老挝留学生的汉语交流与学习。
传统的汉语语音评价体系[2]忽略了外国留学生发音的特殊性,缺乏特殊性评价标准,不适应留学生对汉语语音学习的需求。基于老挝留学生发音的汉语语音评价体系是一个全方位衡量和评价老挝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程度和质量高低并且反馈发音指导建议的智能化系统,可用来提高老挝留学生的汉语发音正确率,使其能更好地掌握汉语发音的方式、方法。
二、理论及技术基础
(一)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偏误研究成果
自老挝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以来,国内外语音学专家对其发音偏误进行了大量研究,总体来说,偏误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辅音方面:部分“ch、c、l”发成“x、s、sh”,部分“r”发成“l”,部分“f”发成“p”。
2.元音方面:把“ü”发成“u”,把“iong”发成“ong”,把“ue”发成“ie”[3]。
3.声调方面:发阴平调时,有时调值不够高,容易发成中平调33或44。发阳平调时,发声起点较低,平调时间较长再上扬,上扬的高度不够,调值约为224,听感上类似上声。发上声时,有时发成半上[21],有时中间下降值不够,发成323。
4.语调方面:不注意双音节词语的格式配合,平均分配两个音节的音长和音强,基本不能分辨轻声词;句中的停、连有时很随意,甚至某个词语中间也会出现停顿;不能通过句末的升调来表示疑问[4]。
(二)汉语语音偏误标记
语音偏误标记是指语音习得中能够标识学习者国籍或母语特点的、有规律出现的语音偏误问题,是该学生区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者的语音标志,是其他国家或地区学习者没有或不会呈规律出现的[5]。老挝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的过程中,其母语(老挝语)是引起发音偏误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大部分老挝留学生在说汉语时,有较明显的老挝语音,受目的语干扰的同时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所以在评价老挝留学生的汉语发音时,应参考其母语发音的特征,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评价。
(三)汉语语音识别技术
我国的汉语语音识别技术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在特征提取和语音评价技术方面较为成熟,接近国外语音识别技术水平。典型代表有吕军提出的“基于语音识别的汉语发音评价系统”[6],该系统对留学生汉语发音水平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广泛性,是一个基本的汉语语音评价模型。
三、汉语发音习得等级(L)
在上文提及的汉语语音评价相关理论与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本文将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习得等级定义如下:
假设汉语发音习得等级是一个五元组L=(L1,L2,L3,L4,H),其中:L1为元音习得等级,L2为辅音习得等级,L3为声调习得等级;L4为语调习得等级,H为权重因子。L1,L2,L3和L4的取值范围均为0~5这六个整数;H对应一组权重(4个)系列,4个权重值相加等于1,根据不同的汉语发音习得目标,可取不同的值,在一般情况下,默认为(0.25,0.25,0.25,0.25)。
L值越高,证明发音偏误率越低,发音接近标准,发音质量越高。L值越低,发音偏误率越高,发音越偏离标准,发音质量越低。
这样,搭建基于老挝留学生发音特征的汉语语音评价体系就有了数理依据,同时,汉语发音习得等级(L)为该体系中的语音评价提供了核心数据。
四、汉语发音评价体系设计
根据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特点以及现有语音识别技术,汉语语音评价体系由“语音识别层、语音评价层及偏误分析层”三大支撑平台构成,如图1所示:
(一)语音识别层
语音识别层由语音信号输入模块、预处理模块、特征提取模块及标准语音数据库构成,它是整个体系结构的基础,是进行汉语语音评价的前提。
图1:
当某个语音信号产生时,语音信号输入模块首先将语音转换为计算机能读取的数字信号,随后通过预处理模块分辨出语音信号及非语音信号。经预处理后的音频数据一方面会被传送到标准语音库进行备份,另一方面作为特征提取模块的输入数据。特征提取是语音识别层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能识别老挝留学生的汉语发音特征,其结果供语音评价层读取并处理,是评价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的重要技术。
标准语音库是一个由若干语音元素构成的数据库,数据采集方法为:选用数量对等的汉语发音标准的中国人和HSKK成绩优秀的老挝留学生进行语音的采集及存储,这样既能保证语音库中汉语的标准发音,又能兼顾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的特殊性。
(二)语音评价层
语音评价层由分割与对比模块、发音评价模块及习得等级测评模块构成,主要负责将提取出的发音特征数据逐级转化为相应汉语发音习得等级L,科学地反映老挝留学生的汉语发音水平,这是整个体系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首先,语音评价层会自动采集老挝留学生的汉语发音特征参数,并将其分割、细化为单个音素,将其与标准语音库发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发音评价模块通过调用一系列评价算法和函数做出发音评价。习得等级评测模块将发音评价结果转化为一个数字序列(五元组),最终得出汉语发音习得等级L。与此同时,汉语语音习得等级L则被反馈到偏误分析层。
(三)偏误分析层
偏误分析层由发音偏误判断模块及偏误语音库构成,负责对偏误语音库中的特征参数及汉语发音习得等级L做出智能化的判断,给出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的偏误信息,一方面由系统自动提出相应的消除发音偏误的方案和建议,另一方面系统通过联动模块,把发音质量好的语音数据反馈至标准语音库,让语音识别层与偏误分析层进行实时交互,不断更新标准语音库;同时,偏误分析层收集新旧汉语语音偏误类型及实例,为判断新的发音偏误提供比对依据。
由此可见,语音识别层、语音评价层及偏误分析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通过联动和反馈机制不断地在其间传递语音及语音评价信息,构成了一个针对老挝留学生发音特征的高效的汉语语音评价体系。
四、结语
语音评价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环节。对于老挝留学生来说,如何在汉语学习初期使用正确的语音进行交流和学习是极为重要的。本文提出的汉语语音评价体系和汉语语音习得等级是与汉语发音规律、老挝留学生发音规律相适应的,为降低语音评价的人工成本,大大提高语音评价的效率,帮助教师在今后的汉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及语音评价,进一步提高老挝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效率和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重母.老挝汉语教学现状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0,(6):84~92.
[2]郭巧.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系统中语音评价体系初探[J].中文信息学报,1999,(3),49~54.
[3]付国强.老挝学生习得汉语的偏误[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11):114~116.
[4]邓瑶.老挝汉语初学者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基于昆明学院老挝学生普通话语音学习的调查[J].西南学刊(第五辑):267~274.
[5]陈晨.汉泰语音对比研究与语音偏误标记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4):22~30.
[6]施伟.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汉语发音评价系统[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10):
632~636.
单韵母的发音,主要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与嘴的开合一致)、嘴唇的圆扁这三方面决定的,发音时必须把握好这几个关键因素。
“o”,同“u”等几个单韵母,都属舌面元音韵母。即发音时舌头的高点在舌面上,舌面起主要作用的元音韵母。
“o”发音时,舌身后部向软腭升起,舌位半高,舌头高点在舌面后部,嘴唇略圆。
“u”发音时,舌身后部向软腭升起,舌位高,舌头高点也在舌面后部,嘴唇拢圆留一小孔。
单韵母的发音要求是,在整个发音过程中,舌位、舌高、唇形等按各自的发音要求维持应有的发音状态,始终不变,这一点非常重要。
平时最常听到的错误是许多人把“o”发成了复韵母uo(窝)的音,并且大家习以为常,以讹传讹,其实是不对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发音要领没有把握好,在“o ”前加上了“u”的发音动作。也有发成近似复韵母ou(欧)的音的,原因是发音过程中出现了由“o ”向“u”的滑动。
另外,关于“o”的发音的.汉字标示,1958年国家公布汉语拼音方案时,是用模拟公鸡叫声的“喔”字给“o”标音的,后来有专家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用“喔”标注它的音不恰当。最近几年出版的比较权威的工具书中,在“o”的条目下,已经查不到“喔”字,只能查到“噢、哦”等,只有在“uo(wo)”的条目下才能查到“喔”。可查阅吕叔湘、许嘉璐为顾问、李行健主编,外语教学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年1月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5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张鼎三、郑碧雯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规范实用学生词典》(2000年9月出版)。
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七个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根音、舌面音、舌尖后音、舌尖前音。普通话里一共有39个韵母,其中单韵母有10个,复韵母有13个,鼻韵母有16个。
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 a o e i u v ai ei ui ao ou iu ye u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前鼻音: an en in un vn
后鼻音:ang eng ing ong
一 声母
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七个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中音、舌根音、舌面音、舌尖后音、舌尖前音。
1、双唇音 :b p m
双唇音指上唇与下唇接触构成阻碍后发出的一种辅音,共有3个。
b和p的区别在于不送气与送气。而b、p和m 的区别则是前两个辅音发音时软腭提起,气流从口腔出来,而后一个要发成鼻音,注意除阻时的爆发力。力量应集中在双唇中央,不要咧嘴角或将双唇抿起。
2、唇齿音 f
唇齿音指上齿与下唇接触构成阻碍后发出的一种辅音,只有1个。
发音时注意,上齿与下唇形成阻碍时要自任接触,上齿不要咬住下唇发音,否则成阻部位面积大,力量分散,有发成塞音趋势,显得笨拙。
3、舌尖中音: d t n l
舌尖中音指舌尖抵住上齿龈前部,气流在这一部位受到阻碍解除后发出。
练习时注意部位要准确,舌尖要有力度。调整好气息,使受腹部控制的气流,不断地冲击成阻部位,让舌尖灵活有力地弹击上齿龈。d、t是“塞音”,n 是鼻孔出鼻音),l 是舌头两边出气(边音)。
4、舌根音:g、k、h
舌根阻音指舌根和软腭相接,气流在这一部分受到阻碍后发出的`一种辅音。它们是21个声母中发音最靠后的3个音。g、k是“舌根阻”“塞音”,舌根抵住软腭。h是“舌根阻”“擦音”舌根接近软腭。
5、舌面音:j、q、x
舌面阻指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气流在这一部位受到阻碍后形成的音。
j、q 是“舌面阻”“塞擦音”,在“塞”的阶段用舌面顶住硬腭(稍前),舌尖是下垂的,舌尖不可碰着上齿。把挤紧的发音部位稍稍发送,留一道窄缝,让气息挤着透过。x 是“舌面阻”“擦音”,舌面接近硬腭,两个部分中间,留有一道极窄的缝,让气息由窄缝中挤出来。
6、舌尖后音(翘舌音):zh ch sh r
舌尖后音指舌尖后移与齿龈后部接触硬腭前缘接触或接近构成阻碍后发出的一种辅音。zh、ch是“舌尖后阻”“塞擦音”sh、r是“擦音”
7、舌尖前音(平舌音):z c s
【关键词】泰国中学生 汉语语言 语音偏误
前言
笔者现在在泰国菩提善中学教汉语,在此四年的汉语教学中发现泰国中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汉语发音不准确。我们知道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如果语音掌握不好,会让人听起来不自然、不顺耳,还影响语义的正确表达。因而本文就结合实践来分析一下泰国中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方面的一些语音偏误。尤其是那些在汉语里有而泰语中无的声母,如 j、 q 、x、 zh 、ch 、sh、 r、 z 、c 、s 等 。
一、关于j、 q、 x 的发音情况
汉语的 j、q、x 是舌面前音,国际音标的读法分别是 [t?] 、 [t??]、 [?]。j[t?] 是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舌面前部的阻碍冲开一道窄缝,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例如“结局”jiéjú里的“j”。q[t??]是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的情况和j相比,只是气流较强。其余都相同。
这组声母在泰语中没有,所以泰国学生在听这组读音的时候会分不清,并且部分泰国学生形成用泰语的辅音和元音来标注汉语的习惯,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例如很多泰国学生用舌面中音?[c]和前、高、不圆唇 无音[i:]来拼读汉语的j,泰语读??,例如“鸡”泰国学生会读[ci:]。用舌面中音?[c]和前、高、不圆唇无音[i:]来拼读汉语的q,泰语读??,例如“七”泰国学生会读[ci:]。用舌尖前音?[s]和前、高、不圆唇无音[i:]来拼读汉语的x,泰语读??,例如“洗”泰国学生会读[si:]。
二、关于zh、ch、sh、z、c、s的发音情况
汉语的zh、ch、sh、z、c、s ,国际音标的读法分别是 [t?] 、[t??]、[?] 、[ts] 、[ts?] 、[s]。zh[t?]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舌尖的阻碍冲开一道窄缝,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例如“正直”zhèngzhí里的“zh”。ch[t??]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发音的情况和zh相比,只是气流较强,其余都相同。例如“长城” chángchéng 里的“ch”。sh[?] 舌尖后、清、塞擦音。发音时,舌面上翘,接近硬腭前部,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抖,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前部形成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zh、ch、sh、z、c、s 这组声母是泰国学生学汉语拼音时觉得最难的。通常出现的状况是:他们常常不能区分zh、ch、sh、z、c、s各自的读音,在发zh、ch、sh音的时候,会发成z、c、s。比如 “中”泰国学生发成 [tsu?], “产” 泰国学生发成 [ts? an], “上”泰国学生读 [sɑ?]。zh、ch、sh是舌尖后音,但z、c、s是舌尖前音,发z、c、s时舌尖轻碰上齿背。由于两组发音时舌位相近,很难区别,给学生带来了困扰,因此偏误很高,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纠正这组发音时要先教舌尖前音z、c、s的发音方法,然后教舌尖后音zh、ch、sh,可以让学生把舌尖翘起来。找准发音部位和正确的发音方法,还是学习这组音的关键。这三个音属于舌尖后音。就是舌尖向硬腭的最前端接触或接近形成阻碍而发音。
三、关于r的发音情况
r[?]舌尖后、浊、擦音。发音的情况和sh相近,只是摩擦比sh弱,同时声带颤动,气流带音。例如“柔软”róuruǎn里的r。
汉语的r是舌尖后浊擦音,而泰语中的r是舌尖中颤音,泰语中没有舌尖后浊擦音r,而泰语学生受母语的影响,泰国学生以为汉语拼音的r[?]跟泰语的的 ?[r]一样。有时用泰语的舌尖中浊颤音?[r]代替r[?],有时干脆把r[?]念成舌尖中浊边音?[l],比如“弱”泰国学生会读[ruo]或者[luo],“然”泰国学会读[ran]或者[lan]。在教这个音时,教师要特别强调[?]的发音部位是舌尖和硬腭钱,舌尖必须上举不能放在下齿背。[r] 与[l]都是舌尖组的浊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与[?]有相似之外,比较容易对学生造成干扰。
结语
以上是泰国中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发音方面一些常遇到的困难,并且对解决那些困难提供了一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严格按照汉语拼音的系统来教,效果并不好,根据汉语语音系统内部的规律性和泰国学生的母语语音系统的对比特点来简化教学,效果比较明显。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让他们开口交流,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学习,课下要多听、多说,不用怕说错、不要怕丢脸。然后老师要纠正学生发音的偏误。这样做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有信心,并且能够对汉语学习持乐观的态度。
【参考文献】
[1]陈梅. 零起点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对策[J].柳州师专学报 ,2010:52-54.
[2]冯丽. 初级泰国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偏误分析[J].文学界(理论本),2012.
[3]许艳艳. 泰国人学汉语的语音难点及教学策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9.
[4]王丽娟. 浅谈赴泰自愿者汉语语音教学法——以泰国中学生为例[J].青年文学家 ,2010:1.
[5]黄伯容,廖序东. 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31-32.
汉语拼音v怎么发音
一来,从历史来看,把V当元音字母来用至少不是毫无渊源、不可理喻的。
拉丁文的U就多取V的形状。意大利奢侈品牌Bulgari的徽标到现在也还爱用复古风的BVLGARI样式(即文字用U而徽标用V)。民国初年,钱玄同、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草案就曾有过y(vh)、v(yv)的设计。(参见:王理嘉《汉语拼音方案与汉民族标准语》)
二来,从现实来看,习非成是也未必不可能,我们可能会为图省事省心而从俗。
据《正确使用拼音字母“ü”》一文介绍,——
以v代ü 是近几年出现的拼写错误,但却流行甚广。笔者查阅的400种学术期刊中,在拼写“吕”姓时,发现有100 种期刊在以v代ü,占被检期刊的 25%,是12种拼写正确期刊的8.3倍。其中最具典型的是:《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第3期中,将作者“吕律”拼写成“LV Lv”;《新型建筑材料》2008年第3期中,将作者“吕林女”拼写为“LV Linnv”。
图书这方面的错误与期刊一样,也是或以u代ü,或以v代ü,并且以u代ü 居多。我们查阅的有关旅游方面的图书120余种,涉及到30多家出版社。在封面上对“旅”字拼音拼写正确者仅有6家,占20%,而拼写错误的竟多达19家,占63%,其余17%封面上没有出现汉语拼音。这其中, 山东大学出版社2种错误用法并存。更有甚者,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21 世纪旅(LU)游管理学精品图书——海洋旅(LV)游学导论》,一个封面上2个“旅”字的汉语拼音,2种错误的拼写全都用上了。
据《也说学术期刊姓名拼写中的以“v”代“ü”问题》一文介绍,——
近些年来语言学界、教育界不少学者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不时提出“以v代ü”的建议。
学术期刊编排规范方面影响最大的几种,如《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1999)、《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2000)等中关于中国作者姓名拼写规则可能是出于计算机识别等方面的考虑就已经没有完全遵守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在这样的背景与前提之下,我们认为以v代ü不是简单的拼写错误,而是有意违规出格的新的探求。《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就有意将作者 “吕玲娣” 不拼写为“Lü Lingdi”,而是拼写为“LV Ling-di”。
“以v 代ü”不是简单的拼写错误,而是有意违规出格的新的探求,值得提倡、推广,直至被肯定为规范。
《普通话审音工作通讯》2014年第1期(总第10期)介绍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目前有一项工作是「开展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调查研究和修订」,专家的意见有:
y、w作为零声母标记,对汉语拼音连写意义很大,不但起隔音作用,而且对汉语词本身起标记音节的作用,对自动处理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把““lü”允许拼成“lyu”,破坏了原来的系统性。
赞成v代替ü。输入ü太麻烦。但也有人认为v取代ü不合适(键盘输入时可用v权且代替),用y代ü比较好。
至少,以v全面取代ü是正儿八经讨论的事,不是几个无知之徒的臆想。
但是,你要问这样代替好不好,我会说不好。理由如下:
一、键位替代不等于字符等值,以v代ü不符合逻辑
我们用《汉语拼音方案》这种编码输出汉字时,要输入的码元是ü而不是v。因为,汉字标准音根本没有辅音v,《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韵母表里也没有v。这是《汉语拼音方案》设计之初就确定的。只要《汉语拼音方案》没有修改设计,v就不可能是码元。
可是,由于美式键盘布局上没有字母ü,我们需要先指派一个键位给它。这个键位可以是美式键盘上的1、3、7、/、=、[什么都行,只要不跟别的码元重复就行。正好,字母v不是码元,它的键位就空闲了,用来表示字母ü就用不着触动数字和标点符号的键盘布局,非常合适。于是,在输入汉字时以v代ü很快就流行起来了。
有了社会习惯,国家标准也很痛快地追认了。《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范》(GF 3006—2001)规定:
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ü行韵母(ü、üe、üan、ün)中的字母ü,凡是汉语拼音方案中规定可以省略ü上两点写成u的,在通用键盘上用键位U表示;不能省略两点,仍需写作ü的,在通用键盘上用键位V替代表示。
《信息技术 通用键盘汉字输入通用要求》(GB/T 19246—2003)也有表述一样的推荐性标准。
请注意,这只是通用键盘的键位替代,相当于重新设计了一款键盘布局,把键帽上的V抹掉,换成ü。从此,这个键位就不表示v,而表示ü。理论上,在这种汉字输入法里,你按一下那个键位,输入提示界面出现的应该是ü——因为编码(汉字的拼音)是没有v的。可惜,很多输入法没做到位。就是说,ü只是借了通用键盘布局中V的键位,这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方案》有什么改动或者不足之处,字符v和字符ü还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母,依然同时存在于《汉语拼音方案》中。
如果仅因为经常用键位v来输入字母ü,就要干脆把字母ü改成字母v,那么符号。【¥……也干脆改成通用键盘上面标的,.[$^好了。这种硬把两个符号体系一致化的建议非常无厘头。
二、v的辅音性始终有碍传播交流
任你历史渊源说得天花乱坠,v在近现代绝大部分人眼里就是个辅音字母。
当然,字母能从腓尼基人手里转到希腊人、伊特鲁里亚人、罗马人、日耳曼人、土耳其人、越南人手里,活力在于每个字母代表的只是一个模糊的音值范围,可以有延伸、有变通。但是,从辅音延伸到元音未免太远了,这种事只有希腊人在一开始干过。打拉丁字母成为拉丁字母起,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的界线就很分明了,什么字母大致表示什么音的规矩一直流传至今,再用a来表示喉塞音是不被人接受的。(捷克文用r、m、l这些字母当元音是因为它们本来就有可以持续自鸣的特性,是捷克语的音系奇葩而非捷克文的字母奇葩。威尔士文用w作元音则是因为u用来表示其他音了,而w本来就是double u。)
字母v本来就是因为要强调辅音性才出现的,和后来专职表示元音的字母u相对立。用字母v来表示u音就已经算很反时代了,再延伸来表示ü音那简直是扯太远了。正因为这样不妥贴,钱玄同、赵元任最后也没用v。现在用v来表示元音的只有北美原住民文字(参见:Maskoke Language Page、Cherokee language, writing system and pronunciation),非常非主流。
汉语拼音以国内应用为主,但同时也是国际文化津梁,是要让没有专门学过《汉语拼音方案》的外国人也能大致读出来的。叫人没办法读出来的障碍比录入一个ASCII之外的拉丁字母的障碍要大得多。因为,认读障碍影响的是当下以及以后的广大受众,而录入障碍仅仅是在最开始的时候给作者、编辑出了一道小题目。很难想象,一家上样点的国际媒体会把「女娲」写成Nvwa,把「绿坝」写成lvba。
三、在新技术条件下,加符字母ü的录入和显示不应成为问题
为什么上面说录入ü是小题目呢?因为Windows自带的字符映射表、Word的插入符号、汉字输入法带的软键盘、不少欧洲语言的键盘布局上都有ü啊,还有在Word里输入相应Unicode编码再按Alt+X、Word自动更正、输入法自定义词组、特制软件等很多办法(参见:Windows 下怎样方便地输入带音调的汉语拼音字母?)。再不行,复制粘贴的笨办法也成啊。在Unicode环境下,ü的录入和显示根本不是问题。如你我所见,大写的也不是问题。
一个符号只要有很多人使用,有必要编码,数字化、录入、传递、显示就不应该成为问题。希腊字母、西里尔字母、假名、韩文、汉字都不成问题,一个拉丁字母ü有什么理由会成问题?据维基百科词条介绍:
ü(带分音符的u或带曲音符的u)是爱沙尼亚语、佛罗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维吾尔语和鞑靼语的一个字母。这个字母在加泰罗尼亚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巴西的葡萄牙语中,也作变音字母使用,德语中称这个变音字母为元音变音(umlaut)。
【汉语拼音的发音推荐】推荐阅读:
汉语拼音y 的发音方法07-21
汉语拼音正确发音11-26
汉语拼音的教案06-18
汉语拼音的教案分析05-30
汉语拼音的拼读方法07-28
汉语拼音改进的方法09-09
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点10-09
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11-07
汉语拼音教学的有效策略10-02
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探讨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