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业见习会议记录(通用8篇)
一、目前教育见习评价的弊端
(一)教育见习评价的主体单一
传统教育见习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带队教师及见习学校指导教师。以2013级小学教育专业文科二班学生为例,该班共有55人,分为11各组,每组5人,共五个组长,分别对应见习学校———江南小学11个班。由于带队指导教师负责的学生较多,因而见习手册上的评价主要是带队老师的印象,或者是简单地根据学生的考勤打分,而由于见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并不能时刻和见习生在一起,因而他们的评价也大多来源于自己的第一印象。同时,对于见习学校来说,每次接纳的见习生较多,所以见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并不能完全进行一对一指导,这样就造成了有些学生在见习中投机取巧,并未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同时,这种单向的评价也不利于带队教师和见习学校指导能力的提高。
(二)教育见习评价的内容简单
就本院小学教育专业而言,教育见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考勤、见习手册的填写、见习心得体会的撰写。而这样的评价导致学生在没有明确教育见习的目的、意义及内容前就懵懵懂懂地进入小学,以为见习就是听听课、做几篇记录,其他一概不管。这就使得见习效果大大打折。不仅如此,听评课是教育见习的重要内容,能使学生了解现实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增强对教学的熟悉度,但是由于评价内容简单,进而造成大多数见习生不了解见习小学课堂使用的教材、学科的课程标准、学生状况等,在听课期间所记录的仅仅是教师讲课的流程,缺少讲课后小组讨论的准备。同时,笔者发现在见习过程中,见习生的主动意识非常欠缺,不会主动和见习学校的老师交流。见习生在见习过程中由于缺失问题意识,出现了少听、不愿意听课以及宁愿在见习学校安排的办公室里休息等情况,见习这样宝贵的了解教学实践的机会,反而成为了一种形式。
(三)教育见习评价的方式单一
终结性的评价方式一直是诸多高校教育见习评价的不二选择。但是,这种见习评价方式带来了很多负面效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最终是通过见习手册内容给分数,所以大部分见习生在见习期间未主动进行角色转换,只注重教学内容而非教学过程,不会主动记录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师生互动效果等,不能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的教育现场联系起来,因而见习就变成了“带个本子去,带个本子回来”的局面,脑海里没有对问题的预设和思考,见习过程完全是“随波逐流”式。此外,当每天的见习结束后,学生之间、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很少,课后不能主动与校外指导教师交谈,见习报告由于缺乏解决问题意识,质量普遍偏低。
这种定性定量的考核忽略了学生在见习过程中的成长,仅仅给出一个量的结果,学生对于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并不明确。而另一方面,对于指导教师来说,虽然终结性评价便于操作,但是最终的结果可能对学生各项机能的发展有害而无利。
二、教育见习评价的改革
教育见习评价具有反馈及导向功能,能监督见习的发展,并调整、修正发展过程。因而,为了更有效地达到教育见习目标,扎实推进师范生实践教学,对教育见习评价进行以下改革探索。
(一)增加评价主体
为避免评价主体单一这一弊端,现将见习单位的领导、见习同伴及专业课任课教师都纳入评价主体。学生在见习完毕后,见习单位的领导会根据见习生的表现给予总体评价。同时,见习生也可以将见习中存在的问题、疑虑反馈给见习单位的领导,实现双方互赢。同时,为了弥补指导教师不能时时随班检查的问题,可将见习同伴纳入评价主体,使见习的出勤纪律等更有保障。学生见习完所写的论文应该有对应的专业课任课教师批阅,这便于任课教师检查是否学生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这种多主体的评价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在见习中的热情,也能帮助见习学校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二)改革评价内容,创新评价量表
见习绝不仅仅是听听课,写写见习手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见习总体情况(听课次数、见习工作、得到收获、指导教师满意度);②教学技能(听课技能、课堂教学技能、备课技能、教学反思技能);③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组织能力、了解班主任工作);④调研能力即提高教学调查研究能力。因而,教育见习的评价内容也应做相应的修改,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见习中应掌握的技能例如评价内容中,通过创新评价量表,从多个纬度进行考核:听课笔记占40%;课后反思占20%;出勤和见习态度占20%;班主任工作占10%;教学科研占10%。由于评价内容紧扣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从侧面把控学生在各种技能方面进行锻炼。
(三)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教育见习评价要以促进人可持续发展为评价的根本目的,注重主体价值取向的评价。把学生从见习前的准备、见习过程的表现、见习总结反思都纳入评价的范围。注重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在教育见习结束后,不仅仅要求学生交上见习手册,还将召开见习总结大会,让学生以PPT形式分享见习感受,交流见习中发现的问题,并选出优秀见习生,给予奖励。通过变革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见习过程中的成长,让学生通过教育见习来提升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做好规划和准备。
三、教育见习评价的改革的收获
通过教育见习评价的改革,学生们能在见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如:2012级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学生在安康市汉滨区江南小学见习结束后,就举行了“当青春遇见红领巾·第二季”见习分享交流会,学生们分别以见习分组为单位,通过一个个精美的PPT向大家讲述了一周见习中的收获与疑问。同时对比果园小学的见习情况提出了诸多疑惑和反思。比如:当你印象里原本乖巧听话的小朋友颠覆成为最调皮捣蛋的小顽童,你该如何是好?当你信心满怀、精心备课,准备“大施拳脚”的时候,遇见一群贪玩好动的小“霸王”们,你该如何是好?当我们不喜欢这个小学老师,觉得他不够尊重学生,那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也变成自己所厌恶的样子,对着自己的学生负气说着同样的话?经过分享交流,得出结论:理想虽美好,但仅有它还不够,吾辈任重而道远。通过对比反思,他们把在大学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理论知识和小学里生动鲜活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渐渐将学生式听课行为转变为教师式听课行为,从“学”的角度转变为“教”的角度。能在见习完毕后,对见习学校以及教师教学做出客观的评价,部分学生表示通过见习对未来毕业论文的选题有了初步的打算。
此外,在改革教育见习评价后,学生在见习中也转变了自己的态度,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因为他们在见习中一方面了解了教学的常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听课、讲评、改作业、辅导,更有效地了解了自己的不足。相当多的学生在见习总结中感叹自身知识的肤浅和缺陷,一定要进一步努力学习,训练好教师基本技能。当然,通过教育见习评价的改革,教育见习的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学生能了解和熟悉小学的教育与管理现状,增强见习学生对小学教学的适应性,缩短从学生到教师的距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早有所体验,能够提前认识到自己与一名真正的教师间的差距,进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实习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但是,想要完全达到理想的见习效果,仅仅依靠教育见习评价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见习目标、见习内容、见习基地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从而达到见习的目的。
摘要:教育见习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教育见习评价具有导向、诊断、鉴定与促进科学化管理的多重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现有教育见习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革教育见习评价,能有效帮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促进其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育见习,教育见习评价改革,改革收获
参考文献
[1]聂志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的现状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6):54-57.
[2]林晖.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改革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32-35.
[3]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0.
[4]邓凡琼.高职院校英教专业教育见习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27-28.
[5]郭新婕,王蔷.教育实习与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关系探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16-19.
[关键词]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2-0093-02
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 [1]反思不仅在幼儿教师的职后阶段受到重视,也应在职前教育阶段培养,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中的反思现状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 研究方法
教育见习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见习能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对见习的反思能促进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反思实践的能力,要求学生撰写见习反思。反思就是一种理性的判断和选择,是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从多角度对自身的信念、思想、观念及行为进行深刻反省的过程。[2]G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一(2015级)学生第二学期的见习时间为一周,在见习前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见习反思。为了让学生写好见习反思,见习前给学生发放了有关教育反思的一些资料,带队教师也给学生讲了反思的重要性、反思的内容和方法等。本文主要对大一38名学生撰写的见习反思进行了内容分析,通过内容分析法能客观地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中的反思现状。
二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中反思的现状
通过分析见习反思发现,学生在见习中对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有了感性的认识,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有了深切的体会与认识,逐渐喜欢上了幼儿教师职业,也愿意以后做幼儿教师。学生们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学生们发现自己组织教学活动能力不够好、不能很好地与幼儿互动、面对幼儿的一些问题或行为不知道采取什么教育措施。反思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素质
学生们认识到幼儿教师应具备各方面的素养。有学生认为:“要做幼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要精通各种文艺方面的技能,比如唱歌、弹琴和绘画,还要拥有一颗和孩子们一样纯真的童心。”有学生写到:“通过见习,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幼儿教师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学生们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有了认识,有学生写到:“一周的见习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幼儿教师的工作,同时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也要处理好与其他老师、家长的关系。”
2 与幼儿的互动不理想
在与幼儿互动方面,为了和幼儿构建良好的关系,学生们做了一些努力。有学生写到:“第一天的中午,我利用午休的时间,把孩子们的名字按学号全部抄到我的笔记本上,我想要融入孩子们的世界,我首先要记住他们的名字。”但由于学生以前和幼儿沟通较少,和幼儿互动的经验欠缺,普遍感到自己亲和力不够,不能主动与幼儿交流,甚至感到不知所措。有学生认为:“我还不能真正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和幼儿交流的次数比较少,每每这个时候,我觉得无奈和煎熬,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我就做了改变,主动和幼儿说话。”
3 处理幼儿的问题或行为的效果不佳
幼儿好奇心强,会提出很多问题,对于有的问题学生也回答不上来。由于学生实践性经验缺乏,当遇到幼儿的一些问题或行为,不知该采取什么教育措施或方法。有学生写到:“有个幼儿的妈妈送他进园后他就一直哭,而当时我是第一天见习,看到这孩子哭了蛮长时间的,就过去哄他抱他,结果越哄越黏人,一直跟着我不愿意去跟小朋友们玩。”也有学生对幼儿之间的冲突不知所措,“在区域活动时,两个小朋友有一些小矛盾,甚至打架,这种时候往往就有些手足无措,只能寻求带班老师的帮助。” “在玩建构区时,有个男孩发现自己少了一块积木,就去拆另一个小朋友的建筑,另一个小朋友就哭着来给我说,我去说那个男孩,他不听我的话,我只能去安慰另一个小朋友。”有的学生也对自己所采取的教育措施进行了反思,“老师组织教学活动时,有个幼儿和旁边的幼儿说话,老师让他们分开坐,他就哭闹,我主动去哄他,结果他哭闹更厉害。后来我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应去哄他,而应忽略他,让他意识到上课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会影响课堂秩序。”
4 组织教学活动的经验不足
由于大一学生第一次去幼儿园见习,没有要求他们组织教学活动。但在幼儿园班级教师的要求下个别同学组织了教学活动。在教学方面,学生感觉自己教学经验不足,对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了解不多,也有学生意识到自己能力不够好,组织的教学活动不够有趣。有学生写到:“我讲的故事很直白,大多时候就是照着书本念,讲得不够生动形象,我注意到幼儿的表情很迷茫,也不是很喜欢听我讲故事,有的小朋友甚至自己拿书到旁边看。”也有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不生动,“我第一次给孩子们讲故事,语言不生动、肢体语言也没有很多,这一点我是后面看了带班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反思到的。”也有学生认识到组织教学活动时不能维持班级秩序,“因为我是第一次当授课老师,太过于紧张,忘记了孩子们才三岁左右,听不懂太过深奥的内容,这堂美术课乱成一团,后来我在带班老师的指导下采用小组内互帮互助的方式教孩子们画画。”
5 愿意从事幼教
通过见习,学生们对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了解更清楚,对幼儿教师职业也有了真切的认识,也逐渐热爱幼儿教师职业,坚定了以后从事幼教的决心。有学生写到:“这次见习是我第一次与幼儿亲密接触,通过这次见习,让我改变了之前的一些对幼儿园和幼儿的看法,让我更喜欢幼儿,让我渐渐爱上了幼儿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
通过分析发现,学生能针对自己的收获、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反思,从中也发现自己的不足。针对存在的不足,学生们明确表示: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学习各门课程,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但由于学生第一次撰写见习反思,从中也看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反思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关反思的知识欠缺、缺少反思的氛围、对反思也没有进行评价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促进策略,期望能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中的反思。
三 促进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中反思的策略
1 对反思应有明确要求,并进行指导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园教师“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3]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一个专业人才质量的构想,体现时代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要系统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反思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对学生的反思做出明确规定与要求,对见习中的反思也应明细化,以便于更好地实施。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反思的知识缺乏,反思的方法了解不多,因此,应对学生的反思加以指导。高师院校应开展有关反思的专题讲座,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反思知识,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反思意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其掌握反思的方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反思。当学生在见习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及时引导学生反思。
2 创设反思的文化氛围
反思需要一定组织文化的支持,“进行反思实践需要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需要创设一个组织环境来鼓励开放性交流、批判性对话、冒险以及合作。” [4]要创设反思的文化氛围,教师应加以指导,这是因为多数学生缺少反思意识,也不知道反思什么以及怎样进行反思。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创设反思型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基于共同愿景构建而成,是一个民主平等、多元化、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在一起互相讨论和交流见习中的收获与困惑、共同学习、共同反思、共同成长。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反思习惯,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为以后工作中的反思奠定基础。
3 对学生的反思进行评价
为了使学生见习中的反思常态化,应对反思进行评价。应加强学生对见习的反思,应要求学生每次见习撰写至少一篇反思。对反思的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见习中的收获。让他们学会判断、分析自己的见习,了解自己的收获,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并将见习中写得好的反思进行展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与提高。
4 高校教师应树立反思的榜样
高校教师应具有批判反思意识,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反思的榜样。对于见习要不断反思,了解做得好的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虚心接受领导、同事、学生等人的建议和意见。教师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教育见习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对学生的反思起示范作用,能激发他们的反思意识,引导他们不断思考,取得进步。
总之,具有反思能力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素养,在职前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非常必要。反思是一种主体活动,没有主体意识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不会在见习中主动去反思,因此,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反思能力,除了高师院校应采取措施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也应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增强反思意识,掌握反思的知识和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反思。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1.
[2]刘晓晓,温锡炜.反思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14(4).
[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51.
班级:2011级小理本
学号:31121101031
姓名:梁婷
指导老师:吴金航、李焕武
实习单位:毕节六小
实习时间:2013年11月18日—22日
不知不觉,一周的见习时间就过了,在这期间的收获和之前预料的完全不一
样。在见习之前,关于教育的我们都只是简单的了解一些书上的理论知识,对于
某些概念也只是局限于对文字的理解,而没有体会到它的本质价值。但通过这次见习实践活动之后,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毕业出去当好一名小学教师有了更高的信心和期待。
在这次见习中,我被分到的班级是一年级。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他们
各种神经发育都还不成熟的缘故,他们很容易多动、好奇、分心„他们的控制力极差,容易做出不理性的事情。说实话,在还没见习之前,对于那些调皮的小朋友,我简直没有办法对付。但经过这短短一周的见习,通过和那些小朋友的沟通和接触后,我发现其实教育像一年级这样的好朋友也是有方法可寻的„
和他们接触下来看,我发现他们每个小朋友的性格都不一样,而面对各种性
格的人,我们需要不同的方式管教,例如对于那些特调皮,上课总爱说话的小朋友,我们除了上课要对他们多加以关注外,还要对这些小朋友格外的严厉,而那些相对乖的小朋友,虽说我们平时可以少花点时间在他们身上,但我们还是得经常鼓励他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不管通过什么方式管教孩子,总之,我们的目的都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我们除了要尽教师的那份责任外,我们还应当像一位妈妈一样,对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无尽的关爱和呵护„
再次就是听了一周的课之后,对于讲课这方面,我也收获了不少。
就说一年级吧,因为他们对思维性的东西不敏感,所以上课的教师应该多少
用实物性的教具,直接让学生观看,然后再慢慢的理解。还有就是讲话的速度一定要慢,而且要简单明了,容易理解。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对待的方式课稍加调整。还有就是对课堂任务的安排要合理恰当,同样,也就一年级的学生谈谈吧。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我们讲授的内容应该要相对较少,而多半的时间应该让学生在游戏、合作、等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中收获知识。而其中的课堂活动可以是由教师根据此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而特意制作的„
在见习期间,我还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师为了抓升学率,很多班
级的美术、音乐等课都不上,那么,这究竟是好还是坏呢?以我所见,学生考重点中学固然是好事,但就为了这个而放弃上那些本该上的课的话,那他们的损失是不可补偿的。大家都知道,音乐、美术等艺术课不仅能使学生的精神从紧张的学习中的以放松,还能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更好的体现,对他们的潜能挖掘、创新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健全都有好处。
作为一名教师,处理好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值得我们倍加注意的,诸多学校事件证明,在这个数字时代、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学生的压力也随着日益增大,心理承受能力远远不及以前的人们。现代的许多孩子都太要强,不愿意落后别人一步,所以尽管是低年级的孩子,同学之间也可能存在嫉妒之心,因为各种媒体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有许多孩子甚至有瞧不起家庭、成绩等方面没自己好的同学等。关于孩子的一系列不良因素和同学之间的诸多矛盾,只有教师在及时的纠正和辅导的情况下,学生们才会提早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因此,作为学生的老师,我们还应该多观察学生平时的一举一动,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和学生的家长多沟通,共同解决学生的问题。因此,为了减少学生之间的矛盾,为了同学之间能和睦相处,共同快乐的学习,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问题的及时辅导。
还有一现象,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无论是谁,生命的安全都是最重要的。因此,作为一位教师,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也是相当重要的。
在这次见习过程中,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周,但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教育精神,使我从实践中去体会教育对于人内的意义和奇妙。我也对班主任的工作有了大概的了解,对学校的组织有了个大概的认识,对教育新一代有了更充分的准备。最后,我想说的是在见习的过程中,虽然每天都很辛苦的在两个学校之间奔波,但就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都和那些小朋友有了感情,这又让我们重拾了一份快乐,所以这次见习我们的收获是极大的。
以上就是我见习期间的心得体会,也是我一周辛苦见习的成果。
编写:胡畔
审核:魏书敏
主管:赵新云
一、学时、学分
学时:2周 学分:2分
二、适用专业及开课学期
教育技术学专业
第5学期、第6学期
三、专业见习的地位、目的和作用
教育技术学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育技术学专业见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本学科的认识,了解本专业各个就业方向的现状与前景,进一步明确其学习目标与发展方向,为其将来进行专业实习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目的有:
1.了解教育软件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2.了解软件公司运行模式、流程、业绩,感受软件行业员工工作氛围及工作态度;
3.熟悉教育软件开发的各个流程与环节,了解当前教育软件开发的方向与技术前沿;
4.使学习更为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发展方向;
5.初步了解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 6.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
7.观察中学班主任工作,初步了解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见习的方式、具体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专业见习方式
1.教育技术学专业见习时间安排为第五学期与第六学期,每学期见习时间为一周;
2.第五学期到教育软件公司进行见习,第六学期到中学进行教育见习;
3.见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参观、考察、收集资料为主要方式。
(二)专业见习的具体内容
第五学期:
1.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相关软件公司进行参观考察,了解该公司的运作模式、经营状况、企业文化等;
2.与软件公司技术员工进行交流学习,听取相关技术培训课程,收集相关技术资料;
3.见习期间,每晚需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当日见习工作的总结交流; 4.每个小组在见习中需要上交一份见习总结。第六学期:
学生以3-4人为一个小组分到班见习教育、教学工作,教育见习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课外辅导工作见习、学生作业批阅见习、教育调查研究见习等。
1.在指导教师组织与指导下,指导学生研究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教案及制作课件、评课等;
2.观摩各类中学信息技术课不少于4课时,听取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改革报告专题讲座; 3.见习中学班主任工作,参与学生班会活动,虚心向班主任请教班级组织与管理工作的经验;
4.指导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作好各项见习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5.见习学生须对每天的见习内容做详细记录,见习期间每天晚上须以小组为单位对当天见习内容进行讨论与总结;
6.按期完成见习报告。(三)见习的要求
见习生在见习期间须遵守见习纪律,服从安排,团结协作,遵守所在见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态度端正,认真学习,积极主动,虚心求教,勇于探索,确保圆满完成各项见习任务。
五、见习场所及相关设施要求
第5学期教育见习场所原则上选择相关教育软件公司或网络公司,公司规模要求软件开发技术人员不低于20人,以与高校或相关教育科研机构合作或创办的教育软件公司优先。
第6学期教育见习场所选在市区及周边县中学,学校必须开设有信息技术课程,此外要求学校一次性能接纳30名左右见习学生,以能够提供相关学习与办公地点的学校优先。
六、成绩评定
教育见习是师范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未来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师资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本学期第7、第8周分别组织11级、12级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参加教育见习。现将具体事宜安排如下:
一、见习时间:第7、第8周(合师校历)(2013年4月8-19日)
二、见习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合浦县实验幼儿园,廉州镇第一、第二、第三幼儿园,锦绣幼儿园,摇篮幼儿园。
音美教育、体育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教育专业:合浦县实验小学、廉州镇中心校、廉州镇第二小学。
三、见习班级与安排:
第7周:(合师校历)(2013年4月8-12日)
1.学前教育专业1101-1114班(636人),每班分3-4个见习小组,每个小组约10-13人,共需要56个见习班,分别到幼儿园见习。
2.音美教育1115班(33人),分3个见习小组,需要3个见习班。(实验小学)
3.体育教育1119班(22人), 分2个见习小组,需要2个见习班。(实验小学)
4.英语教育1116-1118班(122人),需要20个见习班。(廉州一小、中心校)
5.计算机教育1121班(30人), 分2个见习小组,需要2个见习班。(二小)第8周:(合师校历)(2013年4月15-19日)
学前教育专业1201-1216班(828人),每班分4-5个见习小组,每个小组约10-13人,共需要62个见习班,分别到幼儿园见习。
四、见习要求:
㈠自觉遵守本校和见习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到见习单位见习。
㈡虚心向见习单位的老师请教,坚决服从见习单位与本校指导老师的安排。
㈢积极参加见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讲卫生,讲礼貌,讲文明,做学生的表率。㈣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并做好听课笔记、见习总结, 严禁听课时使用手机。
㈤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带见习单位的学生外出。
㈥见习期间,一般不准请假,遇有特殊情况需请假者,半天内由带队老师批准,一天或一天以上由见习领导小组批准。
五、见习工作领导小组:
教育见习工作在学校统一领导下进行,为加强教育见习工作的管理,成立教育见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黄兴 副组长:陆建华、刘炎伟、廖烈斌、花南昌。
成员:各见习班级班主任及各见习小组组长。
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
一、师范生教育见习目的
教育见习是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师范专业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师范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教育见习是见习的前奏, 对毕业见习起着示范指导作用。通过教育见习, 使见习生了解和熟悉中学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进一步巩固从事师范教育的专业思想, 树立为人民的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使见习生把书本上学到的有关教育理论、教学法体系、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以获得有关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初步认识, 了解中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师素质;使见习生初步了解中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内容、过程等一些具体情况, 初步了解中学开展教学改革的状况特别是最新进展, 初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在一定程度全面检验所在学校师范专业的办学思路和培养方案, 及时弥补学生在专业知识结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不足, 不断改进本专业的教学工作, 提高专业培养质量。
二、文科师范生对教育见习的认知现状
教育见习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中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等内容, 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管理方法, 增加学生对中学教学常规的感性认识, 从知识和能力上为毕业见习做好准备。因此, 师范生对教育见习的认知水平和质量, 将直接影响其教育见习的实际效果。我在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高校选择了部分文科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共发放问卷12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186份, 有效率为98.8%, 召开座谈会10余场。
(一) 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重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对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重要性认同程度非常高。对于“你觉得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有必要吗?”这一问题, 94%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 4.86%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 仅有1.14%的学生选择“完全没必要”。对于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作用, 选择“有重要作用”的学生占53.32%, 有45.28%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认为完全没有作用的仅占1.4%。调查中, 37.8%的大学生认为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效果非常显著, 55.6%的人认为效果比较显著, 认为效果不明显的占6.6%。
(二) 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了解渠道
对于“你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这一问题, 35%的大学生表示从学校 (学院) 了解, 36%的人则是通过老师、学长的介绍, 还有29%的人是通过网络、报纸等其他途径。就“你所了解的本校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方式有?”这一问题, 24.5%的人选择“在校听课”, 23.48%的人选择“观看视频”, 49%的人选择“师范生去中学听课”, 选择“其他”的占3.02%。可见, 文科师范生对教育见习的了解, 主要还是集中于学校的宣传或老师、学长的介绍, 其了解教育见习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
(三) 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满意度
就样本高校对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重视程度而言, 34.8%的学生认为“很重视”, 55.6%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视”, 认为重视程度一般或不重视的共占9.6%。调查结果显示, 16.7%的学生对当前样本高校的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表示“非常满意”, 50%的人表示“比较满意”, 29%的学生满意度一般, 3.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对样本学校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不满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教育见习的实践安排不合理 (24.4%) , 学校的指导老师讲课素质有待提高 (16.7%) , 教育见习学校安排的不合理或有限、形式单一, 不能满足师范生的要求 (42.2%) , 其他 (16.7%) 。对于教育见习所选用的教材, 15.6%的学生认为“很满意”, 42.2%的学生认为“满意”, 40%的人认为“比较满意”, “不满意”的占2.2%。
(四) 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的期待
调查结果显示, 22.5%的学生认为教育见习的时间安排比较合理, 50%的学生认为一般, 27.5%的学生认为不够合理或不合理。对于教育见习的出勤率, 35.6%的人认为比较高, 57.8%的人认为一般, 6.6%的人认为低或者比较低。对于“理想的见习方式”, 19.8%的人选择“观摩教学实录”, 13.6%的人选择“去中学听课”, 选择“上台讲课”的占39.5%, 选择“其他”的占27.1%。对于“你认为哪种教育见习考核形式比较好?”, 有18%的人选择“闭卷考试”, 25.8%的人选择“开卷考试”, 47.2%的人选择“以平时成绩代替期末考试”, 选择“其他”的占9%。
三、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存在问题及原因
调查显示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环节薄弱, 教育见习存在诸多问题, 普遍存在时间短、目标简单、形式化严重、效果不佳等问题, 主要原因如下。
(一) 教育见习的观念滞后
尽管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人们对教育见习作用、意义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把教育见习视作对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应用的最终检验和对未来准备的适应性训练, 没有形成教育见习的整体观念和质量观念。对教育见习的价值、功能、地位、作用等的认识、观念仍相对落后, 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 在这样的观念主导下, 在具体工作中就表现为重视不够、组织管理乏力、见习模式陈旧、流于形式。
(二) 教育见习的管理缺位
教育见习工作涉及师范院校、中小学校、政府部门等多方面。虽然教育部等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已经出台了许多有关教育见习的规定办法, 但都没有明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 对中小学校也只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在当前的管理体制和教育评价制度下, 师范院校难以协调政府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落实教育见习工作, 必须强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见习工作中的协调管理职能和中小学校在教育见习中应尽的责任义务, 要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切实介入教育见习管理工作, 并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在教育见习方面应尽的责任义务。
(三) 教育见习缺乏有效设计
教育见习在内容设置、见习模式、时间安排、指导管理、见习准备等各方面各环节都缺乏良好的规划设计, 见习准备工作不充分;见习内容单一、模式陈旧, 基本上就是对所学专业的学科教学;加上一些简单的班主任辅助工作, 偏重于课堂教学, 课时又很有限, 忽视了其他见习环节, 很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协助组织活动等。另外, 教育见习的时间安排偏紧, 时间短, 有限的时间利用率又不高, 难以达到见习的目标要求。
(四) 对基础教育了解不够
目前, 中小学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基础教育从教育观念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都在不断变化更新之中, 而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受办学理念等原因影响对基础教育了解不够, 缺乏深入研究, 其教育教学改革跟不上基础教育的变化, 使师范生教育见习与中小学教学需求相脱节、难以契合, 从而影响教育见习效果。
四、西方发达国家教育见习的经验借鉴
(一) 教育见习的目标要求
美国、英国、德国对教育见习所要掌握的各项技能要求比较具体, 便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美国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见习指导, 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培养学生教学研究能力;英国要求培养师范生组织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 部分师范生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德国则通过立法规定对学生进行严格考试, 见习生必须通过规定的第二次考试, 只有通过国家级的考试方能任教, 而我国教育见习目标要求比较笼统, 不利于对见习工作的评价。另外, 美国、英国、德国的教育见习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通过教育硕士培养计划, 探索从单纯地培养教师向培育研究型师资的转变, 而我国尽管教育见习形式趋于多样化, 但仍处在理论———应用层次, 很难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 教育见习的形式
各国的教育见习一般都由模拟见习、见习等多种形式构成, 但在具体实践操作中, 也各有一定侧重。美国注重模拟见习, 一般在教育学院或实验室内进行, 采用微格教学法, 师范生对各种教学方法、技巧进行模拟, 同时利用声像手段对学生模拟情况进行录像, 由教师对录像进行点评和分析, 再在此基础上改进提高, 为正式见习奠定基础。教育见习在多数国家都是通行做法, 我国教育见习也是由模拟见习、见习两部分组成。教育见习是见习的练兵阶段, 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实际, 协助教学工作, 并承担少量工作。教育见习则是在大学教师的指导下, 见习生到学校认可和联系的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
(三) 教育见习的组织
美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成立见习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的联合体, 共同制订、实施教育见习计划, 建立稳定的见习基地。大学和中学的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训练。英国成立以中小学为基地, 由见习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大学教育学院代表组成的“伙伴关系指导小组”制订见习指导原则和目标, 充分调动中小学参与教育见习的积极性。德国建立稳定的见习基地, 同时要求学生在见习期间不断返回大学接受理论指导学习。我国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在中小学建立相对稳定的见习基地, 一般由大学为主、中小学教师参与。联合建立见习指导小组, 共同指导见习生。
(四) 教育见习的时间
美国、英国、德国的教育见习时间相对较长, 教育见习的任务明确, 并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美国规定了教育见习的最低时限, 一般见习时间占总学习时间的l2%, 部分州延长到一年, 研究生一般为2-3年;英国要求见习时间占总学时的15%以上, 一般不得少于20周, 师范生见习期间与正式教师一样, 每天工作8小时。完全参与学校生活, 观摩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课, 实践教学技能;德国教育见习时间为72周。我国师范生教育见习时间一般都在6-l0周。相对来说, 时间安排偏紧, 短暂的实践使师范生难以对教师这一职业形成深入的认识。
五、提高文科师范专业教育见习质量的路径
(一) 转变教育见习观念
第一, 要把教育见习放在教师教育的大视野中去, 树立教育见习整体观, 克服单一的从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见习模式, 打破一次性见习, 把见习贯穿在整个教学工作中, 每次都有具体的任务和目的, 做到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有机结合。将见习当作课堂上理性知识学习的补充和完善过程。第二, 要紧密联系实际, 加强与基础教育的沟通。教育见习面向基础教育, 服务基础教育, 通过见习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和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水平。第三, 要从培养合格师资的高度来看待教育见习工作, 而不是仅仅把见习当作工作任务来应付, 树立教育见习质量观, 不断改进, 努力提高见习工作的质量。
(二)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教师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作为教师教育重要环节的教育见习工作, 不仅仅是师范院校的事情, 还必须充分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和见习中小学校的积极性, 让其积极参与, 共同指导。建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见习学校参与的教育见习工作小组, 共同负责教育见习的组织、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协调统筹工作, 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保证见习经费投入。高校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 建立健全文科师范生见习支教工作规章制度:加强教育见习。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学技能培训:组建见习小组, 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见习指导教师, 见习学校积极配合创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 指派优秀教师参加见习指导工作。
(三) 强化见习保障工作
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见习基地。探索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试验区, 因地制宜地选择确定一批条件适中、集中连片的中小学作为见习基地, 师范院校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 同时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和咨询等方面为中小学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师范院校和中小学建立互惠互利、平等合作的良好互动关系。二是保障见习经费。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加大对高师院校经费的投入力度, 安排落实教育见习专项经费。高师院校加大师范生实践教学经费投入, 保证师范生见习经费的投入。三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支持师范生见习工作, 给予见习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必要的支持帮助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四) 加强见习规范管理
首先, 做好见习工作的整体设计, 从见习环节、时间安排、见习形式、见习内容、目标等方面系统设计、统筹考虑。其次, 延长见习时间, 科学地安排见习工作。教育见习贯穿整个学习期间, 确保见习目标的实现。再次, 严格见习指导教师的遴选, 选聘业务能力好、责任意识强的教师担当指导教师, 相应地加大指导教师的考核和激励力度, 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另外, 还要建立合理的教育见习评价制度。目前的教育见习评价, 要求学生做一份见习总结, 指导教师做出评语或评定分数或等级, 过于简单且缺乏有效的反馈, 应建立有效反馈互动的评价体系, 通过教师科学公正的诊断式评价, 及时反馈给学生, 帮助其解决问题, 促进其专业能力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教育见习:问题与对策[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3) .
[2]郭保中.改革教育见习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8, (24) .
[3]邬凌羽.论高师教育见习对学生成长的意义[J].文教资料, 2011, (02) .
[4]魏彦红.教育见习:教师教育的一贯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03) .
[5]朱元春.对教师教育中教育实践的重新审视[J].教师教育研究, 2007, (09) .
1、第二部分“资料、检查 检查表、熟悉船舶 船舶安全与职责” 检查 船舶
(1)船上培训指导驾驶员/轮机员(教员)检查培训(见习)进度表中未填写,或者不用 标准用语填写,或日期未按照规定周期填写。(2)船长/轮机长检查培训记录表中的船印栏中漏盖船章。加盖的船章是指包括船舶编号、总吨、净吨及船籍国的 SHIP′S STAMP,而不是船长、轮机长的职务章。
(3)船公司培训监督员检查培训记录表不应该是船上填写,而是空着给公司船员管理部审 核人员填写该项。
(4)熟悉船舶安全知识中的教员签名/日期栏中没有签名或漏写日期。
(5)熟悉船上职责中的教员签名/日期栏中没有签名或漏写日期。
2、“训练科目”中“训练完成”栏的日期、教员审核、评估 评估员审核内容及日期尚未填写(请按 评估 要求用标准用语“好、中、差”填写,经过多次培训后,一般都填写“好”。要求教员与评估员 也要签名。日期一定填写在在船服务期内);评估形式栏中漏填写(A、B、C、D、E、F、G、H、I、J 中的某些项目)
3、“评价报告”中的船长鉴定意见太简单或太少,有的漏盖船长章。船长应该把实习生/见习生是否按照培训内容的要求实习/见习培训以及成效如何、是否具备适任岗位、是否建议海 事局核发适任证书等内容都写下来。最后签名并加盖船长章。轮机专业的要求轮机长也必须 在旁边签名并加盖轮机长章。另外部分《记录簿》的填写有明显的弄虚作假现象。比如个别 《记录簿》“评价报告”部分中船长签署的日期与船员服务簿上日期出入较大;训练科目中最 后一项的完成时间晚于船长的最后签署时间等。
另外不少船员还出现以下失误:
1、公休在家的未提供服务簿与专业证正本。因为海事局办理公休新生船员的适任证书时必 需要本人的正本服务簿、专业证及毕业证,办理其他高一级职务适任证书的需要服务簿正本,所以凡是公休需办证学生必须提前把正本服务簿与专业证交公司,其他需办证高级船员必须 把服务簿正本交公司。
2、在船的未把一套完整的船员服务簿复印件(包括首页和所有海历)随《记录簿》一起寄 回公司。
3、个别船员海龄作假,多签在船服务期。服务簿上的服务期与公司卡片、电脑记录的时间 不一致,打印出来的办证申请表就跟服务簿上时间不一致。海事局查出做假就不给予办证。所以公司要求船舶领导及船员必须实事求是地填写海龄,严禁作假,否则,后果自负。
为了加强船上培训管理工作,正确填写《记录簿》,现将注意事项通告如下:
1、在开展船上培训/见习工作前,见习者、教员及评估员须仔细阅读 《记录簿》 第一部分“使 用说明”中的“关于正确填写《记录簿》的几点说明”。如何正确填写,里面写得非常清楚,请按要求认真填写。
2、见习时间自《记录簿》首页海事局签署的时间起算,通过船长、大副、轮机长、大管轮 适任考试 考试和评估的船员,相应职务的船上见习时间应不少于 3 个月,通过三副、三管轮适 考试 任考试和评估的船员及新生,见习时间应不少于 18 个月。
3、教员和评估员签名必须要用中文正楷。
4、若教员、评估员对见习船长/大副、见习轮机长/大管轮训练科目的评估方法中有选择“B”(认可的作业),则见习者须在第四部分“船上见习记录簿附页”相应处附上认可的作业,如 计算主、付港潮时、潮差;书写海事声明、海事报告。
5、对一个训练项目的评估,有的只采取一种方法,有的可采取两种方法。教员和评估员对 见习者选择何种评估方法一定要依据其训练内容而定。
6、受训者在填写第四部分“附页”时,一定要将按照《记录簿》中训练项目内容规定的训练 过程、结果写出,不能只是理论性的长篇大论,而应是一份获取实际技能的情况报告。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校2007级医学影像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甲班30名、乙班32名。
1.2 方法
将两班学生分别随机分别分成两组, 1组多媒体加胶片组31人, 2组多媒体加胶片与病例讨论结合组31人。首先由带教教师将见习内容以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 (2学时) , 然后1组学生自行观察或分组讨论教学片, 教师辅导 (2学时) ;2组学生自行观察教学片, 教师辅导 (1学时) , 再让学生分别或分组轮流观察本次课需掌握的重点内容的典型病例片3~5份 (X片、CT片或MRI片均有, 包括同一病人多种检查片, 并提供全面的临床相关资料) , 10 min后依次讨论每份片影像征象, 由一名学生代表总结发言, 包括病变征象、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及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并且可对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带教教师适当加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依据医院影像科的阅片程序书写诊断报告书。
1.3 考核与问卷调查
按呼吸、循环、骨关节、中枢五官及腹部各系统, 于结束节见习课对所有学生分别进行理论及阅片测试;后者为每名学生对提供的2个病例书写诊断报告, 由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师从影像征象描写、报告条理性、逻辑性、鉴别诊断征象、最终诊断等方面, 按规范的评阅标准对报告进行评阅, 量化计分。记录各组学生理论及阅片考核成绩。期末召开座谈会, 就两种见习教学模式效果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包括总体满意度、学习兴趣满意度、对老师的满意度并进行理论测试, 主要考核影像检查技术、成像原理、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内容, 记录总结考核成绩。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成绩数据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
2 结果
2.1 见习考核结果
5次理论及诊断报告书写测试成绩显示, 多媒体加胶片与病例讨论结合组各次成绩均高于多媒体加胶片组,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1) 。见表1。
2.2 问卷调查及期末理论成绩结果
期末召开座谈会, 就两种见习模式效果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总结期末考试成绩。见表2。
3 讨论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现代医院疾病诊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专业学生, 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除了理论知识外, 重要的是为进入临床实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技能基础。见习课是学生巩固、理解及记忆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将来实习和从事影像诊断工作前的重要衔接阶段[3]。
3.1 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模式评价
胶片加观片灯的传统见习模式应用于临床教学时间较长, 学生可以跟随带教教师阅片, 与今后的临床工作接近。但其胶片需求量大且易老化, 保存困难;CT和MRI片图像幅数多且小, 不利于细微病变的观察;见习环境较暗, 易形成视觉疲劳, 不适于长时间学习。此种单一见习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专业发展与教学需要, 现已被多媒体加胶片模式取代[1,4]。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 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 远远大于单看和单听的记忆率。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 教学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科学性和形式多样、声文图像并茂、动静结合等特点, 且信息量大, 参与性强, 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耳目一新、形象直观, 这种多重刺激, 恰到好处地打破了时空限制, 展现了宏观和微观世界, 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明白化, 敏捷高效, 能较好地解决医学影像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尤其适用于以图像为主要诊断依据或信息来源的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其便于大量教学资料的存储;可以根据需要对病例图像进行复制、放大或删剪, 有利于病变细微征象的显示和观察;可以运用动态效果对器官运动进行显示;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感性认识, 提高掌握知识的主动性, 使教学形式及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从而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不足是只能观察到荧光屏上的影像, 对实物胶片图像缺乏感性认识使理论与实践间存在一定的差距[5,6]。多媒体加胶片的见习模式, 即本组1组采用的模式, 克服了上述两种模式的缺点和不足, 充分结合发挥了两者的优势,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为近阶段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见习模式。
病例讨论是医学影像诊断临床工作必不可少的过程, 见习中的病例讨论有利于学生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图片分析相结合, 巩固所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熟悉医学成像原理、方法, 掌握诊断疾病的要点, 并掌握阅片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带教教师的讲解, 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规范的影像诊断思维, 加强理论与影像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 抓住主要矛盾, 透过现象看本质, 共性与个性等影像诊断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前熟悉临床影像诊断工作流程, 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学习氛围。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实践技能基础[7,8,9,10]。当然, 讨论中, 必须注意选择典型的病例, 尽量提供全面的临床相关资料, 这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是值得的。本组2组采用的多媒体加胶片与病例讨论结合见习模式将三种方法有机联合在了一起,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及联合应用功效,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效果, 现正逐渐被各教学医院应用于教学实践, 必将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多媒体加胶片与病例讨论结合与多媒体加胶片见习模式效果比较
多媒体加胶片与病例讨论结合法, 学生独立思考、判断是主导, 教师适当加以启发和引导,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指导者[10,11]。本研究中, 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骨关节系统、中枢五官系统及腹部各系统 (包括消化腺、胆道、食管、胃肠道及泌尿系统) 5个章节见习结束时进行了5次理论及诊断报告书写测试。甲乙两班1组与2组理论成绩及阅片成绩分别进行的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多媒体加胶片与病例讨论结合组各次理论及阅片测试成绩均高于多媒体加胶片组, 两组成绩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本组期末召开全体学生座谈会, 就两种见习模式效果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总体满意度、对学习兴趣的满意度、对老师的满意度。对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统计了合格率和优秀率, 结果表明2组各项均高于1组。也充分证实多媒体加胶片与病例讨论结合的见习教学法, 在保证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临床专业实践技能, 更适合于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见习教学。本组期末理论考试总成绩合格率及优秀率均高于见习各系统, 与平时学生课业较多, 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系统复习, 而期末进行集中全面复习, 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透彻有关。
总之, 随着临床医学对影像医学的依赖性不断增加, 现阶段普遍应用的多媒体加胶片的医学影像学见习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必须重视医学影像学见习教学, 重视见习报告的书写, 改革见习教学理念、方法, 优化资源配置, 全面推进多媒体加胶片与病例讨论结合的见习教学法, 创新教学模式, 构造见习教学新体系。提高学生科学性、客观性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为高素质创新医学影像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1,12]。
摘要:目的 探讨影像专业本科医学影像诊断学最佳见习教学模式。方法 该校2007级医学影像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甲、乙两班共62名, 每班随机分成多媒体加胶片见习组 (1组) 、多媒体加胶片与病例讨论结合见习组 (2组) , 两组合计各31人。分别带教见习, 每系统结束课时共进行5次理论及阅片测试;期末问卷调查1次, 综合理论测试1次。结果 2组5次理论及阅片测试成绩均高于1组, 组间差异有显着性 (P<0.05) 。总体满意度、兴趣满意度、老师满意度及期末理论成绩合格率、优秀率, 2组均高于1组。结论 多媒体加胶片与病例讨论结合法, 是医学影像诊断学最佳的见习教学模式。
关键词: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专业,本科,见习,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WANG PY, QIN DJ, LI YJ, et al.Exploration of Internship teachingmodels in medical imageologyteachingfor medical imageologyspecialty[J].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 2008, 16 (4) :175-176.Chinese
[2]LI LC, ZHANG YS, LI ZH, et al.Some measures in optimization ofmedical imaging equipments[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09, 19 (16) :2551-2552, 2556.Chinese
[3]LIAO WJ, TANG Z.Teaching experience summary of medical imaging[J].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2010, 28 (5) :92-93.Chinese
[4]ZHANG XL, WANG Q, DONG FR.Initial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ofmedical imaging[J].Chinese Journal ofHealth Care, 2009, 17 (9) :272-273.Chinese
[5]ZHANG YJ, ZHANG JB.Multimedia applications and optimized emis-sion diagnost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J].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alScience, 2009 (5) :55-56.Chinese
[6]MCGRTATT C, COMFORT MB, LUO Y, et al.Applicationof an inter-active computer program to manage a problem based dental curricalum[J].J Dent Educ, 2006, 70 (4) :38-397.
[7]DINGY, LI ZW.Application oflearningmethod that problem-the basicin teaching of viral hepatitis[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09, 19 (1) :158-160.Chinese
[8]FERNANDEZR, PARKER D, KALUSJS, et al.Usinga human patientsimulation mannequinto teach interdisciplinary team skills to pharmacystudents[J].AmJ PharmEduc, 2007, 71 (3) :51-51.
[9]SHI HS, WANG YJ, WAMG XY, et al.Application of the image-in-du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diagnostic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J].Chinese Journal ofMedical Education, 2009, 4 (2) :87-88, 97.Chinese
[10]JAHNKE C, ELSASSERE A, HEINRICHS G.Striking a new path inmedical education.Campus, an interactive, case-based training sys-tem[J].Med Klin (Munich) , 2006, 101 (5) :365-372.
[11]ZHUYS, SHI HB, HONGXN.Exploration ofreformof medical imag-ing exper iment teaching[J].Researches in Medical Education, 2009 (10) :1276-1278.Chinese
【教育专业见习会议记录】推荐阅读: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记录09-09
教育见习记录本07-20
教育类专业06-29
文秘教育专业10-12
舞蹈专业教育11-06
专业教育从事行业05-29
教育专业简历范文06-06
专业认知高职教育09-10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报告07-21
专业教育新闻稿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