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解析

2025-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归纳解析(共8篇)

归纳解析 篇1

【2015新课标卷2卷14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D. 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难点中心】病句的辨析,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结构混乱和不合逻辑 【技能方法】 步骤一:体会语感

结构混乱的句子从语感上感觉,主要表现为读起来别扭,不通顺,绕口,读句子时有这种感觉要注意结构混乱的病因的查找。步骤二:划分句子成分

结构混乱型病句都是因为句子结构问题造成的病句,所以查找病因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划分,主要表现为成分多余和成分残缺两种。

1.句式杂糅主要表现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有主干杂糅和状语杂糅等形式,主干杂糅又有谓语杂糅、主客杂糅和宾主杂糅。

谓语杂糅通过划分句子成分之后,会发现有多余的动词,如“这是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通过划分句子成分可以看出“这成为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出现多余的成分“是”;或“这是楼顶覆冰融化时容易整体滑落砸到过路人的原因之一”,出现多余的“成为”。主客杂糅的句子主要是区分句子中的主体和客体,整个句子以哪个为中心进行叙述。如本题“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中出现两个陈述主体,“人们”和“这类形象”,要以其中的一个为中心陈述,要么以“人们”为中心陈述为“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产生深深的思索”,要么以“这类形象”为中心陈述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宾主杂糅划分成分之后会出现貌似“兼语”的句式,实际上改成分不能作兼语。“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中“好评”貌似可做前句的宾语,又可作后句的主语,实际上它不具备这一语法功能。

状语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1)表时间。长达„„之久

例:这架航天飞机的研制,耗时长达六年之久。修改意见:删掉“之久”或“长”(2)表限制。超过„„以上

例:到本超市购物,每人每次消费金额超过50元以上者,有礼品赠送。修改意见:删掉“超过”或“以上”(3)表对象。对于„„上

例:对于调动工作这个问题上,我曾周密地考虑过。修改意见:删掉“上”或将“对于”改为“在”。(4)表决定。以„„即可

例:关于“春游”的众多方案,以张科长的方案即可。修改意见:删掉“以”或将“即可”改为“为宜”。(5)表事由。借口„„为名

例:日军借口两名士兵失踪为名,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修改意见:删掉“为名”或将“借口”改为“以”。(6)表构成。有(包括、分)„„组成

例:镇海口的海防纪念馆有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改意见:删掉“组成”或将“有”改为“由”。(7)表意愿。本着„„为原则

例: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修改意见:将“本着”改为“以”或将“为原则”改为“的原则”。(8)表被动。被(受)„„所

例:这位喜剧小品演员,深受观众所喜爱。修改意见:删掉“所”或将“受”改为“为”。(9)表原因。原因是„„造成(引起、在作怪)

例: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修改意见:删掉“在作怪”或“原因”。(10)表数量。高达„„之巨

例:赖昌星集团自1996年以来,在海关大肆走私,累计逃税金额高达530亿元之巨。修改意见:删掉“高”或“之巨”(11)表目的。旨在以„„为目的

例:公安部这次旨在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利剑”行动,经过广大干警三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结束了。

修改意见:删掉“旨在”或“以”和“为目的”。(12)表范围。大多以„„为主

例:这次参加“神舟六号”研制的科研人员,大多以青年人为主,从而实现了“老一代”向“新一代”的过渡。

修改意见:将“以”改为“是”,并删掉“为主”或删掉“大多”。

2.暗换主语划分句子成分之后表现为成分残缺。如本题“ ‘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划分句子成分后,“依旧热情不减”前面没有主语,这时习惯上前面的句子的主语作该句的主语,而前面的句子的主语是“地坛书市”,而“地坛书市”又不能作该句的主语,主语应是“北京市民”,主语从前句的“地坛书市”换为了“北京市民”造成暗换主语。

3.中途易辙划分句子成分之后表现为谓语残缺,即前句没有说完,后面有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如“MH370自失联以来,中国政府展开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搜救行动,连日来,搜救发现的疑似物体被证明大都是海上垃圾”,前面的句子“MH370自失联以来”没有表述完,后面又出现了新的陈述对象“中国政府”,造成中途易辙。步骤三:注意分析两面的词语,看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的现象。如此题“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中存在“还坏”这一两面性的词语,而前面存在语气对应的词语是“能激发”,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

步骤四:注意分析事件的施动者,分析是否有歧义现象的出现。如“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中“也不例外”前面没有明确具体的人物,而前面涉及到两个人物“梅兰”和“她的父亲”,而“也不例外”到底指谁不明,造成歧义。【母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效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母题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受益匪浅,感慨颇多,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B.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C.由于绘画画面的有限性和绘画形象的固定性,对绘画表现更广大的生活空间、表现时间过程、表现心理活动和声音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D.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汉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同题精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针对当前问题,我们应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构建大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体系,努力营造更优人居环境。

B.专家指出,母亲能否扮演好在儿童教育中的角色,能否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发挥正面而有效的作用,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C.中央电视台打造的首个纯搞笑节目主要是以观众拍摄的视频为内容,采用全媒体互动形式,注重挖掘观众身边事,很接地气。

D.基础自然科学研究是探究自然界的各种基本规律、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智力活动,其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女人坊散文精品赏析丛书”共收录铁凝及张抗抗、陈祖芬、毕淑敏、迟子建等五位女作家。作品反映了女作家对生活、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B.“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

C.双汇瘦肉精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双汇集团采取了货品下架等措施,但谁又敢确保这样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次出现呢? D.《京华时报》曝出新闻,称已拍摄过半的长篇音乐电视剧《幽兰操》,是姜文最想要出演的人物。该说法被质疑为炒作并引发网友的强烈不满。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机制和并购重组的审批效率。B.在杭州召开的一场以“法律与网络”为主题的座谈会上,部分与会专家认为QQ聊天记录必须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才可以作为诉讼证据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C.医学专家经过分析论证认为,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发生病变直接造成的。

D.体育强国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息息相关,发展振兴足球事业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无一不是为了增加公共产品的有效投资,以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B.春晚好不好看,在于节目内容能否及时、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还在于有能让观众忍俊不禁且留下鲜明印象的语言类节目。

C.元宵节前后,学生、务工人员集中返程,全国铁路迎来节后新一轮客流高峰,仅3月5日就发送旅客635.2万人次,同比增长0.6%。

D.周迅在电视剧《红高粱》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气,加上曾经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鬼气、仙气,更是将她的演技地位继续稳稳地被锁定。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B.去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350多亿的成交额。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

C.嫦娥三号探测器12月14日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其中80%以上的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全新研发。

D.有人批评“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墨西哥导演执导的喜剧片《鸟人》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四项大奖,颁奖现场主创团队一直笼罩着欢乐的气氛。

B.1958年福建医生潘明继立下每年回乡义诊的家规,50多年来,他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义诊,一直到2012年去世前的那个春节。

C.教育部将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从今年起各级各类中小学将逐步建立健全校园足球社团定期参加区域性比赛。

D.四川和陕西人吃青波面,采用干拌的做法,撒上红色的辣椒油、酥香的肉丁,把三者混合在一起,相当诱人。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两弹一星研制、嫦娥探月飞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通运行到神舟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突破,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几代航天工作者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的。

B.昨晚,2014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在深圳海上世界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佳丽经过激烈角逐,27号选手杜暘最终摘得本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桂冠,16号徐聪聪和30号闫婷分获亚军和季军。

C.天文学家认为,由于彗星自身温度极低并置身于“天寒地冻”的宇宙空间,因此自太阳系诞生以来,彗星成分几乎不变,对这些成分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开太阳系形成的诸多奥秘。D.音乐剧《元培校长》塑造了以蔡元培为首的爱国知识分子为民族独立、自由、平等的社会理想而努力的“栋梁”形象,以及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观念和冲击旧文化体制取得的成就。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关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教育公平的关切。

B.整个8月份,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下降比例达到44%和36%。青奥会的实践证明,对空气污染预先预测,提前采取应急措施,的确会对空气恶化起到缓解作用。

C.近日南京军区用高仿真硅胶人像复原了1945年日军“受降仪式”现场。在复原场景中,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投降书。

D.近年来,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建起的工业园区将污水排进腾格里沙漠深处。一些足球场大小的排污池,污秽不堪,气味刺鼻。专家透露,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后,想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重陷阱,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B.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不但可能致癌,甚至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C.2014年春节期间,西昌市共接待游客182.3万人次,同比增长5.94%,游客人均消费同比增长97.41%,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

D.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何名义捕鲸。

归纳解析 篇2

考点1: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一般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以及主旨的概括。如果要求复述故事或概括主要内容,考生可以采取“结合标题——找六要素——叠加段意”的三步来答题;如果要求概括文章主旨,考生可以采取“写什么一-怎样写一作用是”的思路来回答,例如: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故事、经历、事迹),(表现了、歌颂了、揭示了……思想、性格、精神),(表达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如例问1: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的故事;一条是关于()的故事。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按照我们前面介绍的方法,全文记叙了母刺猬与小刺猬的故事,同时讲述父与子的故事,而两个故事之间又有一个共同点:亲情。因此表达了对亲情的赞美!

考点2: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记叙文是以人物的见闻和活动为主,因此要考查同学们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如外貌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心理),行为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心理描写(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等。第二种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概括和形象意义,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文章中事例的分析来理解人物形象,如“通过该事件,(表现了、反映了、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理);也可以对人物进行扩展,说明该人物是社会中某类人群的代表,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如“这个人物形象代表着社会上(善良、有奉献精神、乐于助人、自私自利、逃避现实)等一类人。

如例问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小男孩是什么样的人?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根据课文内容,小男孩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愿意跟父亲一起,愿意帮父亲干活,说明他关心父亲;二是看到刺猬母子分离的担心,说明他关爱动物,关爱生命;三是看到刺猬不顾山路遥远崎岖,坚持回家照顾小刺猬时的感动,说明他重视亲情,有一颗感恩的心。

考点3: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要求同学们能够给文章进行段落层次的划分和归纳段意,以及文章整体结构的总结。段落层次的划分方法一般有三种:即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找出表示时间的关键词)、按照空间顺序划分(找出表示地点的关键词)和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划分(找出事件转折的关键词);而概括段落层次的方法也有三种:摘录法(将每一段中具有总领或总结作用的句子提取出来作为段意)、概述法(记叙了某人某时间地点做了某事;描写了某处的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串联法(将段落中的几个事件串起来并表达成完整的句子)。至于文章总体的结构,记叙文一般是“开头——经过——结果”式,但也有“结果—回忆—总结”的倒叙式;甚至还有“开头——插叙——结果——补叙”这种较为复杂的结构。同学们除了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外,还要能分析重点段落或句子在文章的结构内容上所起的作用。比如段或句在开头,则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起兴趣、埋下伏笔”的作用;在中间则有“推动发展、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结尾则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作用。

如例问3:从全文看,本文结构上有何奇特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考点分析:本题属于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父与子的出游,父对子的关爱;暗线是刺猬母与子离合,一明一暗交汇,突出了亲情的伟大。

考点4:对文章语言的把握。主要考查同学们对语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内容共分为两大部分,即对词语的理解和对句子的理解。对词语的理解一般会让同学们分析文中加点词的作用或效果,答题方法可以采取(1)用词巧妙之处:动词准确而传神;形容词生动而具体;成语俗语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关键词能贯穿全文,服务中心,等等。(2)词语的作用:一语双关、引申含义、比喻联想。而对于句子的理解也基本有两种考查方法,第一种是“说说你对文章中某句话的理解”,同学们可以结合上下文和具体语境,换成自己的话来解释,但必须要紧扣文章中心和表达的情感;第二种是“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同学们可以将以下几点作为喜欢的理由来进行作答。(1)句子修辞的美:拟人手法生动形象、比喻手法贴切易懂、反复手法增强气势、对偶手法使结构匀称等;(2)句子形式之美:长短句错落有致、抒情句抒发情感、反问疑问句设置悬念、倒装句新颖别致等。(3)句子哲理之美:点明中心、形象含蓄、言外之意、引起思考、富于哲理等。

如例问4:联系上下文,品味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你的理解。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及作用。“满腹苦香”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烟味的苦与香,但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暗含着父亲失去妻子的痛苦,和看到儿子的欣慰,内心充满了苦与乐。

考点5:对写作手法的把握。这个部分主要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有两个考点,第一是“某句话或某段话运用何种表达方式?”同学们要掌握“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五种表达方式;第二是“某句话或某段话描写的类型和作用”,一类是人物描写(正面描写前面已经详细叙述,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一类是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的作用有:交代地点、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推动情节、表现性格等;社会环境的作用有:交代故事背景、社会习俗、人物关系、推动人物命运、深化故事主题等)。表现手法主要有一个考点,即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同学们应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有:(1)象征:将特定含义寄托于某事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衬托(烘托):以次要人和事衬托主要的人和事,以突出主要人和事的思想、性格、情感;(3)对比:通过比较,突出对象特点,表现文章主题;(4)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对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5)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引起下文的内容;(6)前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合理、中心突出。

如例问5:文章题目“爱的旅程”含义丰富,请找出文中与它照应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考点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把握。同学们首先要明白什么叫照应,其次要能提炼出这“一去一回”的旅程中两份“沉甸甸”的爱。一份是父与子的爱,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与“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一份是母与子的爱,如“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

考点6: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这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领悟与理解,一般会有几种类型。第一类是品味型,词语的品味需要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修辞,和揣摩含蓄意义;句子的品味则需要分析不同的句式:疑问句引起好奇,制造悬念;感叹句抒发强烈的情感;排比句使气势磅礴,意义层层深入……第二类是感想与启迪型,要求同学们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发。这类题目的作答需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拓展开来,联系自己或社会的实际情况来举例说明;也可以用巧妙的诠释法,即把作者的观点换成自己的语言再解释一遍。第三类是建议与献策型,如一篇文章所涉及到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等,这类题目的作答首先要看清楚问题,分析出题者的意图,切忌答非所问或胡乱编造;其次提出的观点要有创新,要实用,有可行性,切忌空想空谈,不切实际。比如一篇文章涉及到了未成年儿童的网瘾问题,请给出可行性办法或建议,同学们可以提“加强教育管理,培养儿童健康心理,与家长进行交流,控制上网的时间与内容”等建议,切勿提“武力强制控制,禁止儿童上网,经济或体力惩罚”等不合理的建议。

如例问6:文章最后说,“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儿子为什么流泪?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解析:本题属于考点6的一道半开放命题,谈谈自己的感受或看法,答题形式可以多样,但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也许是儿子很小就失去了母亲,母刺猬的行为触动了儿子的情感,使之备受感动;也许是儿子联想到虽然母亲去世,但现在有百般呵护的自己的父亲,也非常幸福,所以才会双眼含泪……

如例问7:大刺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爬回家,“父亲”解释说:“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你认为合理吗?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解析:本题仍是属于考点6的全开放命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同样是言之成理即可,这是最好发挥个人写作水平的一类题目。如果认为合理,有很多种思路解答,比如说愿望型思路:也许父亲认为刺猬牵挂孩子就回来了,那么妻子会不会也牵挂孩子“回来”呢;还有情感型思路:父亲看到刺猬的行为,联想到人与动物都有伟大的母爱,所以非常能够理解刺猬。如果认为不合理,也是说得通的:比如理智型思路,刺猬的回来是出于动物的本能,而父亲的说话太过拟人化,刺猬不一定会有人的思想;还有随意型思路:也许父亲说话的对象是儿子,认为他有童真,所以就随口说了儿子能理解的语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合理性。

例文:

爱的旅程晨义

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

“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它们会饿死吧?”“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在想想,多遗憾。“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不饿,你呢?”“我也不饿。”“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猬呢?”“跑了吗?找找。”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喂吧?”“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

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是!是它。”“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爬啊!这家伙真厉害。”“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

归纳解析 篇3

【关键词】 数学归纳法 归纳 解析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6-023-01

数学归纳法公理是江苏省理科加试题测试内容,是证明有关自然数命题的依据,这一部分内容常见的问题主要有:证明整除问题,证明几何问题,归纳猜想问题和证明不等式问题,本文列举几例予以阐述,供大家参考。

一、证明整除问题

例1. 求证:f(n)=n3+(n+1)3+(n+2)3(n∈N*)能被9整除。

证明:(1)当n=1时,f(1)=1+8+27=36能被9整除;

(2)假设当n=k(k∈N*,k≥1)时,结论成立,f(k)=k3+(k+1)3+(k+2)3即能被9整除;则当n=k+1时,f(k+1)=(k+1)3+(k+2)3+(k+3)3

=k3+(k+1)3+(k+2)3+9(k2+3k+3),根据归纳假设可知,f(k+1)也能被9整除,故当n=k+1时结论成立;

综合(1)(2)可知,f(n)=n3+(n+1)3+(n+2)3(n∈N*)能被9整除。

点评:在此类问题中我们要找到f(k)与f(k+1)的关系,在f(k+1)中要“凑项”,增项,减项,拆项等方法还原分离出f(k),从而利用归纳假设使问题得证。

练习:求证:当n为奇数时,xn+yn能被x+y整除。

二、证明几何问题

例2. 已知n(n∈N*)个圆中每两个圆相交于两点,且无三圆过同一点,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n个圆将平面分成f(n)=n2-n+2个区域。

证明:(1)当n=1时,一个圆将平面分成2区域,而f(1)=1-1+2=2,满足条件;

(2)假设当n=k(k∈N*,k≥1)时,结论成立,即k个圆将平面f(k)=k2-k+2分成个区域;那么当n=k+1时,第k+1个圆与前面的k个圆都相交,一共多了2k个交点,这2k个交点将第k+1个圆分成2k段,每一段将各自区域一分为二,所以f(k+1)=f(k)+2k,又根据归纳假设可知,f(k+1)=k2-2k+2+2k=(k+1)2-(k+1)+2,故当n=k+1时结论成立;综合(1)(2)可知,n(n∈N*)个圆中每两个圆相交于两点,且无三圆过同一点,这n个圆将平面分成f(n)=n2-n+2个区域。

点评:如何应用归纳假设及已知条件,其关键是分析k增长“1”时研究第k+1个圆与其它k个圆的交点个数问题,通常要结合图形分析。

归纳解析 篇4

第一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质点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就是质点。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影响对物体的研究。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题目:

1.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

飞驰的汽车 旋转的乒乓球 地球绕太阳转动 地球的自转 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

解析:能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

参考系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先选取参考系 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在同一参考系下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取地面或运动的车船作为参考系。

2.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诗中描述了哪些物体的运动,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考系的?

解析:云不动以船作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以地面为参考系。

第二节

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对“第”“末”“内”“初”等关键字眼的理解。3.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值时刻?

前3秒钟 最后3秒 3秒末 第3秒初 第3秒内 解析:时间 时间 时刻 时刻 时间

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4,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 解析:0 400米

第三节速度

速度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速度。定义式:v=Δx/Δt 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平均速率的定义式:v=s,适用于所有的运动。t平均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往往是不等的,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典型题目

1.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和v2=15m/s,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设每段位移为x,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 v=

2x2x2vv12=12m/s t1t2x/v1x/v2v1v2第四节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打点计时器分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分别为10伏以下、220伏,交流电频率为50Hz时,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是计时仪器。

1、实验目的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2、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木板,纸带,导线。

3、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把纸带装好,接好电源。

(2)接通电源,然后用手水平拉动纸带,纸带上就会打出一系列点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3)取下纸带,分析

4、用纸带计算平均速度

v=Δx/Δt 点迹密集 速度小 点迹稀疏 速度大

5、用纸带测瞬时速度

用打过点的纸带,如图C点的瞬时速度。VC=XAD/0.04s

6、用图象表示速度

质点运动的速度可以用图象来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速度,用横轴表示时间,将各个时刻的速度在坐标平面上表示出来。这就是速度一时间图象或v-t图象

7、可以利用公式xaT检验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可求加速度。典型题目

1,下列关于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电源

2B.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

C.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D.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1s 解析:BC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

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 C.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拉动纸带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 D.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将打点计时器先固定在桌子上 解析:BCD 3,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 解析:AC 4,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分别标明0、1、2、3„„,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x1=30mm,2与3两点间的距离x2=48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v1= m/s,在2与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2= m/s。据此可判定小车做。

解析:v1 =0.03m/0.1s=0.3m/s v2 =0.048/0.1=0.48m/s 加速运动

第五节 加速度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 =Δv/Δt =vtv0 t2,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

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 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由定义式分析。

SYB归纳 篇5

七、微小企业成功的要素

小企业创办原则:志向要大,计算要精,规模要小

八、如何挖掘出好的企业构思

一个好的企业构思必须包含两个方面:必须有市场机会,你必须有利用这个机会的技能和资源

1、你周围有哪些市场机会

你自己遇到过的问题;工作中的问题;其他人遇到过的问题;你所在的社区缺少什么 人们遇到的问题和未满足的需要为新的商机提供了线索优秀的创业者善于从他人的问题中发现商机。

2、你能够抓住这些机会吗

九、验证你的企业构思

测试企业构思的一种方式是进行SWOT分析,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法。

1、什么是SWOT分析

2、SWOT分析的结果

切记:你必须运用SWOT分析法对自己的企业构思进行独立分析,并独立作出判断。不要依赖老师或专家,老师和专家只是告诉你如何进行分析,最终的判断决策必须由你自己做出。

十、将你的企业构思变成创业计划

十四、预测你的销售

你的经验。记住:在研究一家现有的企业时,如果你要想达到与其相同的销售和利润水平,需要一段时间。

与同类企业进行对比。记住:如果在本地区没有竞争者,到其他地方看看那里的企业是怎样运作的。

实地测试。记住:如果使用实地测试方法,创业的起步规模要小,甚至保持半开工状态,慢慢将企业做大。

预订单或购买意向书。记住:这些必须是书面购买意向书,不能信赖口头协议。进行调查。

记住:抽样调查的对象要能够代表你潜在的顾客群这点很重要。

谁都希望自己成功,但必须提醒自己:最初,销售额会低一些,不过有希望逐步提高。

十四、启动资金的类型

1、投资(固定资产)

2、流动资金 二

十五、投资(固定资产)预测

1、企业用地和建筑

2、设备

二十六、2、促销

3、工资

4、租金

5、保险

6、其他费用 流动资金预测

1、原材料和成品储存

完成你的创业计划

2、你的企业能否赢利

3、你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办企业

4、请人帮你审核你的创业计划 三

中考冲刺题型归纳 篇6

文章主旨的一般方法

一、分析文章的标题

标题是透视文章内容的窗口,通过它可以感知文章的主旨。如《驿路梨花》这一标题,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但我们读罢全文,就会发现这一标题是一语双关的,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这样,我们就不难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了。留心议论文的标题更为重要,有的议论文,标题可能是全文的论点或是全文议论的中心内容,分析其标题,对归纳主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注意文章的开篇

开篇和文章的主旨有很密切的关系。记叙类文章的开篇,或议论阐述,或写景铺垫,或直抒胸臆,无不与主旨密切相关。如《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不难看出,文章开篇点题,提到难忘父亲的“背影”、思念父亲的主旨跃然纸上。

三、重视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或揭示材料所蕴涵的深刻思想意义,或明确表达作者内心的某种想法。如《济南的冬天》中的一句:“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是算个宝地。”就点明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写出了独特感受,流露了文章的主旨。

四、留意文章的结尾

分析文章的结尾,能为正确归纳文章的中心寻出一条途径。如《故乡》的结尾:“这(指希望)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有了希也便成了路。”很明显,小说的主旨——

望并坚定不移地沿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已蕴涵在结尾的文句中了。

五、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初读《猫》,会觉得文章中心不容易把握。若留意一下文章的时代背景,就会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发表于1925年,“我”知错能改、实事求是之心以及平等公正、不欺凌弱小、不伤害无辜等观念,不妨可认为是“五・四”前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人道主义等思想,在我国知识青年中日益渗透的具体表现。

六、抓准文眼

文眼是文章中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点。抓准文眼,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段:“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这段文字作为文眼,分别与题目和文章尾句关照呼应,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七、综合层意,概括归纳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出层次大意,再将各层次意思进行综合,是归纳主旨的好办法。如《荔枝蜜》的几个层次的意思分别是“不喜欢蜜蜂”、“动了情去看蜜蜂”、“赞美蜜蜂”、“赞美劳动人民”、“梦见自己变成蜜蜂”,把这几层意思综合到一起,就归纳出了文章的主旨:以蜂喻人,赞美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歌颂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

八、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概括主旨的着眼点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概括主旨的语言形式。归纳小说的主旨,应看其塑造了什么形象,从而看作品歌颂、抨击了什么,或给人以什么样的启示,号召人们做什么;归纳记叙文的主旨,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赞扬了什么精神或否定了什么样的人格;归纳散文的主旨,应看其描写了什么景物,流露了什么样的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归纳议论文的主旨,应看其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阐明了什么观点;归纳说明文的主旨,应看其说明了人、事、物什么特征,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帮助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修辞手法的作用(好处)

1.联系文章内容(2分)例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

2.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一片辉煌的谈紫色,像一条紫色瀑布,从空中垂

3.了解作者的背景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4.找出重点词句来理解答: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藤萝花

5.展开想象和联想比作瀑布,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萝花茂

6.通顺连贯组织起来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思想感情,这里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

词语赏析:1.解释词语的本义

2.联系文中义对比反复

3.突出了▁▁特点1.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4.表达了▁▁的感情2.衬托环境污染的特点

例:1.“偷偷地”愿意是“静悄悄”3.表达了痛苦(无奈)之情

不容易被人察觉

2.文中的偷偷是说小草静悄悄地生长1.▁▁词能否删去(调转)?为什么?

3.突出了小草生长速度快,生命力顽强2.解释文中义

4.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如果删去…….4.所以,不能删去(3分)

环境描写的作用

1.2.3.4.5.6.7.8.渲染了一种▁▁的气势表达方式 突出景物的▁▁特点1.记叙(叙述)(以记叙为主的文章)烘托人物的▁▁心情2.描写 为下文“▁▁”作铺垫3.议论(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衬托人物4.说明(以说明为主的文章)交代背景5.抒情 推动情节发展 与……进行鲜明的对比过渡段起着什么作用:

1.呈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说明文语言:

也许,可能,一般,左右,大约,常常问号的作用:

有时,推测,推算,一定1.引起读者的注意(兴趣,思考,想象)

感悟:刻画人物的形象的方法有:

1.主要内容1.语言描写2.动作描写

2.写法→借物(景)抒情,以小见大3.神态描写3.心理描写

正面,侧面,叙事描写相结合,调转词5.外貌描写6.概括描写

语顺序,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语言动作7.环境描写8.运用修辞

神态,心理

3.中心

4.句子理解

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从小说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正面和侧面描写去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考查进行教学组织,重在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

通过课本教材的复习,迁移至高考真题的解答,课堂上讲授方法并实际运用于真题。

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典小说人物图片展示。

(猪八戒、关羽、林冲、林黛玉、别里科夫、“小龙女”)

二、高考真题设问展示

【2012江西卷】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8分)(变式)

【2012湖南卷】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特点。(6分)

【2012新课标】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2江苏卷】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2011新课标】“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1安徽卷】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特点。(5分)

【2010新课标】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归纳常见题型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人物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讨论、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从教材说起

(一)、肖像描写

(阅读下面材料)

当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她是一个寡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佣工。此时的祥林嫂“顺着眼”。

祥林嫂被卖再嫁,后来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鲁镇帮工。此时的祥林嫂“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后来当祥林嫂捐了门槛回来,“眼光也分外有神”。

最后“我”在河边遇见流落街头的祥林嫂时,“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祝福》 问:通过几处眼睛描写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变化。

(学生回答)

明确:温顺、安分守己、吃苦耐劳——精神受刺激,开始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暂时的欢快、对未来充满一丝希望——极度悲哀,精神已完全麻木,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真可谓是“一圈眼神细刻画,写尽人生悲苦命”!

小结: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等。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

肖像描写能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语言描写

(播放王熙凤出场视频)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携黛玉之手,问她:“妹妹几岁了?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林黛玉进贾府》

问:通过王熙凤出场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是一个伶牙俐齿、泼辣、圆滑、虚伪、善于逢迎的人。

小结: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动作描写

(学生在划横线处填上动词)

林冲为御寒卖酒,临走时,他取了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的门反拽上了锁;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买酒回来时,“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在横线处填上动词,使语句连贯。

问:这些动作描写,体现了林冲的什么思想性格?

(学生回答)

明确:忍辱苟安、委曲求全的思想和小心谨慎的性格

小结

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

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动作,能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和思想品质。

(四)、心理描写

(全班齐读划线句子,注意情感、气势)

在同马林鱼决战的时刻,桑地亚哥在心里命令自己的各部分器官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拽吧,手啊,我想。站稳啦,腿。替我撑下去,头啊。替我撑下去。决不要昏过去。这一次我会把它拽过来的。”

他深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问:这些内心独白体现了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

明确:是一个坚韧不拔、英勇无畏、斗争到底的硬汉。

小结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最常见的心里描写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心里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

(五)、侧面描写

(阅读材料)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装在套子里的人》

问:写葬礼人们的态度可以看出别里科夫在人们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回答)

明确:写葬礼其实是侧面来烘托别里科夫的可笑与可悲,生前为人耻笑,死后大快人心。

小结: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映衬、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总结人物描写:

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五、当堂训练

高考真题

(2010年江苏卷《溜索》)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学生阅读思考后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注意人物的各种描写

(指名学生念答案)

强调规范答题

展示参考答案:

“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出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了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了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出了他的英雄气概和粗犷豪迈。

六、归纳答题模式

人物身份+性格特征+原文句子分析

或分述形象+原文句子分析

七、课堂总结

1、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关键信息,明确答题方向和角度。

2、解题思路要清晰;

划出句子——概括特征——合并同类

3、评分细则要明了;

看赋分,有概括,有分析。

4、组织答案要规范。

术语概括,分点作答。

八、积累(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1)勤劳,朴实,善良,真诚,执著,顽强,守信;

(2)聪明,机智,精明,干练,伶俐,踏实,谨慎;

(3)热心体贴,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大而无私;

(4)从容淡定,乐观开朗,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5)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心,有上进心;

(6)自私,虚伪,粗鲁,贪婪,卑鄙,无耻;

(7)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阿谀奉承,阴险狡诈;

后置定语归纳 篇7

A foreign visitor is coming to visit our new house this eve-ning.My mother will offer him______to eat.

A anything delicious B something real Chinese

C something Japanese food D delicious something

此题主要考查后置定语,正确答案为B,一些考生由于没有掌握其用法,错误地选择了其他选项。现笔者将常见后置定语归纳如下:

1.形容词修饰something,anything,nothing,somebody,anybody,nobody等不定代词时要后置。如:

There is nothing important in today's newspaper.今天的报纸上没有重要的事情。

I have something interesting to do.

我有一些有趣的事情要做。

2.else修饰不定代词或特殊疑问词(who,what等)应后置。如:

She has nothing else to say.她没有别的事要说。

What else do you want?你还想要别的什么?

3.enough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时需要后置。如:

He is old enough to join the army.他的年龄可以参军了。

Tom ran fast enough to catch up with Mike.汤姆跑得够快,他赶上了迈克。

4.过去分词作定语须后置。如:

The girl called Lucy is my elder sister.那个叫露西的女孩是我的姐姐。

5.动词不定式作定语须后置。如:

I want something to drink.我想要些喝的东西。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你想要些吃的东西吗?

6.介词短语作定语须后置。如:

Who is the boy in a hat?戴帽子的那个男孩是谁?

Do you know the man in a blue shirt?

你认识那个穿蓝色衬衫的人吗?

7.定语从句应后置。如:

You must do everything that I do.你必须做我做的一切。

She is the girl who I met yesterday.

倒装句式用法归纳 篇8

1.so, neither, nor 位于句首,表示主语与前面句子的主语情况相同时,句子要部分倒装;如果是对对方所述情况表示肯定或否定则不倒装。

例1 Mary never does any reading in the evening, ____.(05全国Ⅲ)

A. so does JohnB. John does too

C. John doesn’t tooD. nor does John

分析:本题考查倒装句的基本用法。根据句意,后半句也表示否定意义,nor 提前句子倒装。这里nor does John 相当于John doesn’t either。所以正确答案为D。

例2 ——You forgot your purse when you went out. (02 上海)

——Good heavens, ____.

A. so did IB. so I didC. I did soD. I so did

分析:有时so放在前面时,只是对对方所陈述的内容表示肯定,这时句子不用倒装。所提供的情景Good heavens 说明自己确实在出门时忘了带钱包,所以正确答案为B。

2.as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常将表语或状语置于句首。

例1 ____, he talks a lot about his favorite singers after class.

(05 重庆31)

A. A quiet student as he may be

B. Quiet student as he may be

C. Be a quiet student as he may be

D. Quiet as he may be a student

分析:本题考查由as引导的倒装句,通常将表语或状语提前,若表语是名词时,省略冠词。所以正确答案为B。

例2 Difficult as the homework was, it was finished in time.

作业尽管难,还是及时完成了。

例3 Try as he would, he might fail again.

尽管他尝试,可能会再一次失败。

3.在if 非真实条件句中,如果从句中有should, were或助动词had时,可省去if,将这些词提到句首。

例1 Were you in my position, you would do the same.

如果你处在我的位置,你也会这样做。

例2 Had he been given more time, he would have done it much

better. 如果给更多时间,他会做得更好。

例3 Should Professor Smith come here tomorrow, we would discuss

this matter with him again.

如果史密斯教授明天来,我们会再次和他谈这事。

4.在“here (there, now, then)+不及物动词+主语”的句型中,谓语动词为be, stand, lie, come, go, fall等的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句子为全部倒装。

例1 Now comes your turn. 轮到你了。

例2 Then followed three days of heavy rain. 紧接着了三天大雨。

注:代词作主语时,主谓语序不变。

例3 Here it is. 在这儿。

二、修辞倒装

1.以表方位的副词out, in, up, down, away, off 等开头的句子里,句子要全部倒装。目的是为了生动地描写这些动作。

Out rushed the boys. 男孩们冲了出来。

Away went his hat. 他的帽子掉了。

注:代词作主语时,主谓语序不变。如:

In he comes. 他进来了。

2.含有否定含义的词(词组) hardly, scarcely, rarely, never, little, seldom, neither, nor, not until, no sooner, in no way, at no time, by no means等位于句首时,句子要部分倒装。

例1 Never before ____ in greater need of modern public transport than it is today. (05 上海39)

A. has this city been B. this city has been

C. was this cityD. this city was

分析:在此题中否定词never 提前,句子要部分倒装,根据句意需用完成时。所以正确答案为A。

例2 They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but little ____ they know about German.(05天津4)

A. haveB. didC. hadD. do

分析:在此题中否定词little提前,句子用部分倒装,根据前面时态的运用,后面的句子要用一般现在时,所以正确答案为D。

3.并列连接词not only…but also, neither…nor等连接句子时,如果not only, neither在句首句子要用部分倒装。

例1 ____ snacks and drinks, but they also brought cards for

entertainment when they had a picnic in the forest.(04上海41)

A. Not only they broughtB. Not only did they bring

C. Not only brought theyD. Not only they did bring

分析:在此题中not only在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装,即把助动词提到主语前。所以正确答案为B。但需注意:若not only…but also 连接两个句子时,只倒装前一句,而neither…nor连接两个句子时,都采用倒装形式。

例2 Neither did the naughty boy go home nor did his parents come to search for him. 这调皮的男孩既未回家他的父母又没来找他。

例3 Neither at this meeting nor at the previous did they discuss the proposal. 在这次和上次会议上,他们都没讨论这个提议。

4.so, such位于句首,后带表语或状语时,其后所接的主句要部分倒装。

例1 ____ about wild plants that they decided to make a trip to Madagascar for further research.(05 江苏35)

A. So curious the couple wasB. So curious were the couple

C. How curious the couple were D. The couple was such curious

分析:考查so+adj./adv.…that句型,把so放在句首时,要把情态动词或系动词等提到主语的前面。the couple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复数。所以正确答案为B。

例2 So shallow was the lake that there is no fish in it.

湖那么浅,以至于里面没有鱼。

5.带有only的状语放在句首表强调时,句子部分倒装。

例1 Only after my friend came, ____.

A. did the computer repairB. he repaired the computer

C. was the computer repairedD. the computer repaired

分析:当only在句首修饰状语时,后面要倒装。又因为repair和the computer之间是逻辑上的被动关系,应该用被动语态,所以正确答案为C。

例2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master English.

只有这样你才能掌握英语。

6.表语置于句首时,倒装结构为“表语+连系动词+主语”。

例1 Present at the meeting were Mr. Wang, Miss Liu and many

other guests. 王先生、刘小姐和很多其他客人出席了会议。

例2 Gone are the days when we had no enough food to support the family. 我们没有足够的食物养家糊口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7.may等表示祝愿,置于句首,引起部分倒装。

例1 Long live peace!和平万岁!

例2 May you succeed!祝你成功!

8.表地点的介词短语在句中作状语时,为了保持句子平衡,或为了强调状语,或为了使上下文紧密衔接时,句子全部倒装。

例1 In the dark forest ____, some large enough to hold several

English towns.(05 辽宁35)

A. stand many lakes B. lie many lakes

C. many lakes lieD. many lakes stand

分析:in the dark forest作状语提前时,句子全部倒装。表示“坐落,位于”, 用lie更确切,所以正确答案为B。

例2 From the valley came a frightening sound.

山谷传来了吓人的声音。

Below the mountain ran a little stream. 山下有条小溪。

例3 They arrived at a small house, in front of which sat an old

woman. 他们到了一个小屋,一位老太太坐在屋前面。

9.连词as, than引导的状语从句,为保持句子平衡,常用全部倒装,也可用部分倒装。

例 He traveled a great deal as did most of his friend.

他去过很多地方旅游,他的大多数朋友也是如此。

三、复合宾语倒装

复合宾语的正常语序为“宾语+宾语补足语”,但有时因宾语太长,为保持平衡,将宾语补足语提到宾语前。

例1 Many people consider impossible what is possible.

许多人把本来可能做到的事认为不可能做到。

例2 He made good his promise by buying his son a toy-bus.

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给儿子买了辆玩具汽车。

上一篇:车间自主管理下一篇:商务沟通第2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