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等级级别鉴定标准

2025-03-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伤残等级级别鉴定标准(精选9篇)

伤残等级级别鉴定标准 篇1

一级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完全或大部分护理依赖。

二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大部分护理依赖。

三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部分护理依赖。

四级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部分护理依赖或无护理依赖。

五级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较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护理依赖。

六级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等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护理依赖。

七级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护理依赖。

八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护理依赖。

九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护理依赖。

十级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或者存在一般医疗依赖,无护理依赖。

伤残鉴定程序:临床法医鉴定项目:

1.损伤程度鉴定

即轻伤、重伤、轻微伤鉴定或称伤情鉴定。

2.伤残程度鉴定

包括交通事故伤残、工伤事故伤残、意外伤害伤残、打架斗殴伤残。

3.因果关系鉴定

指损伤与疾病的关系鉴定。

4.医疗纠纷司法鉴定

医疗行为中是否存在过错,若有,与患者死亡或残疾之间的关系。

5.保险理赔鉴定

是否意外伤残、重大疾病、全残、失能达到保险理赔规定。

6.影像学资料的同一认定

所提供X光片、CT等资料是否为同一人。

7.损伤后误工时间的审查

损伤后休息时间长短的合理性判断。

8.护理依赖程度鉴定、医疗依赖程度鉴定

损伤致残后对护理及医疗的依赖情况判断。

9.致伤物推断或损伤机理分析

从损伤形态推测致伤物或分析损伤形成机理。

10.保险调查

如何申请交通事故伤残鉴定?

交通事故伤残指因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所致的人体残疾。包括: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结构的异常及其导致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不同程度丧失。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I级(100%)到第X级(10%),每级相差10%。

办理交通事故人身伤残评定的程序一般如下:

1、被评定人应携带加盖办案单位公章和办案人签字的伤残评定申请书;

2、携带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CT、X片及诊断报告;

3、从治疗医院借阅有关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

4、对被抚养人的劳动能力进行评定时,还应携带评定人的身份证及户籍证明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说明;

5、评定时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定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治疗尚未终结,因调解需要提供赔偿依据的,在申请书中说明;

6、评定者需要亲自接受检查并缴纳规定的评定费用。

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条第二款: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残的,在治疗终结后,应当由具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具有资格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向当事人介绍符合条件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伤残等级级别鉴定标准 篇2

1 法医临床学医疗干预概述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 试行版) 于1986 年颁布, 当中首次明确规定“原损伤程度不受医疗因素介入的影响”, 但在1990 年正式颁布的版本中则删除了该规定。然而, 在实践工作中法医临床学鉴定仍然遵循这一原则, 即医疗效果的好坏不纳入有关患者损伤情况的评定工作当中, 即医疗行为中所存在的失误与患者人身损伤的程度之间不建立直接相关性关系[2]。

我国《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自2014 年开始实施, 在鉴定标准当中没有在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与影响因素中排除医疗行为干预的内容, 但同时也针对医疗干预行为与伤病关系的处理的要求加以了落实与明确, 实践中应当如何把握这一要点,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总的来说, 医疗干预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问题, 并且牵扯关系复杂。随着医疗学科领域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持续发展, 医疗干预行为呈现出了多元化、多类型发展的特点, 这使得在人体损伤中医疗干预行为的影响与关联性更加突出, 甚至在一定情况下, 医疗干预行为所致的损伤严重程度已经高于了原发性损伤的严重程度。这也就是说, 在法医司法鉴定工作中, 怎样剔除医疗干预的影响, 得出可靠的鉴定意见, 此问题势必会引起本领域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与研究。

2 医疗干预对损伤程度鉴定的影响

近来有研究中指出, 在对损伤程度进行鉴定的过程中需要遵循“避重就轻”的基本原则。换言之, 就是要在损伤程度鉴定中提出损伤以外因素 ( 主要指医疗干预行为) 对鉴定结果的影响。这种影响分为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3]。分别综述如下。

2.1 医疗干预对损伤程度鉴定的消极影响

本质上来说, 临床医学的相关行为均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创伤, 医疗行为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也对患者身体功能有侵袭影响, 但其出发点是挽救患者的生命, 这也正是违法阻却的理由所在。有关研究中认为, 既然医疗干预会造成机体创伤, 那么就意味着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上的负面影响, 进而造成鉴定意见的误差。

有研究中根据病例资料分析了医疗干预行为对损伤程度鉴定的不良影响。现将该案例报告如下:案例一, 某伤者病情为皮肤软组织损伤, 致伤原因为锐器砍伤。病例中记录该名伤者单条创口长度为8.0 cm, 伴随存在肌腱断裂表现。临床在扩创基础之上行肌腱吻合术治疗。手术后半年进行法医学检验, 检验中显示该名患者肢体遗留单条皮肤瘢痕长度为12.0 cm, 未伴随肢体功能障碍。类似以上案件, 在法医临床领域中损伤程度的鉴定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 (1) 从“不能够因医疗干预行为介入对原损伤伤情进行改变”的原则入手, 按照入院时的检验情况“单条创口长度为8.0 cm”鉴定为轻微伤; (2) 从医疗干预行为上入手, 该名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行扩创术干预, 术中对已有创口进行延长扩张, 其目的是方便探查患者肌腱、血管的吻合情况。换言之, 此项医疗干预行为与患者原始损伤之间关系密切, 故在损伤程度的鉴定中需要将其视作原始损伤的一部分, 按照术后半年的法学检验记录“肢体遗留单条皮肤瘢痕长度为12.0 cm”鉴定为轻伤; (3) 第三种观点是对前两种观点的综合, 走“中间”道路, 认为对于此类案例, 有分析扩创手术过程中延长创口的必要性。若分析为有必要, 则按照观点 (2) 鉴定为轻伤, 若分析为无必要, 则按照观点 (1) 鉴定为轻微伤。

2.2 医疗干预对损伤程度鉴定的积极影响

已有资料中认为, 不同水平的诊治医师对同类损伤的初步诊断、预后判断以及诊治处理均有一定的差异[4,5]。这将直接导致损伤程度鉴定意见的偏差。

有研究中根据病例资料分析了医疗干预行为对损伤程度的积极影响。现将该案例报告如下:案例二, 某伤者病情为腹部损伤, 致伤原因为刀刺伤, 由于该名患者受伤地点距离医院非常近, 故在15 min内即进行急诊治疗。该名患者急诊查体数结果显示, 患者意识清醒, 腹部平软, 无明显压痛感以及反跳痛, 创口内可见嵌大网膜样组织。根据以上初步查体结果, 诊断为腹壁穿透创伤。初步诊断后对患者实施剖腹探查以及腹壁创口清创手术。腹部探查中显示该名患者左上腹部刺伤性创伤完全穿透腹壁层, 腹腔内有少量积血, 未见活动性出血。同时胃前壁无血管区域内可见长度为1.0 cm裂伤, 深度可到平滑肌层, 尚未造成黏膜层受累, 故进行修补术处理。

根据以上案例资料, 以现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 试行版) 》中具体要求, 可直接将该名患者损伤程度鉴定为轻伤。但也有资料中分析认为, 若本案例中患者无法及时就医, 或急诊诊断出现失误, 延误治疗时机, 则患者胃壁创口非常有可能在胃肠道蠕动因素的作用之下导致胃壁全层受累, 出现破裂/ 撕裂现象, 而此时按照鉴定标准, 该名患者的损伤程度则鉴定为重伤。

3 医疗干预对伤残等级评定的影响

有关资料中认为, 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非常多, 包括生物性因素、理化性因素、遗传性因素以及社会性因素等[6]。某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 并且同一种原因也可能诱发多种疾病。换言之, 临床多数疾病由于病机、病因复杂, 故而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的诊断。故而, 医疗干预会对患者产生何种类型的影响, 这一问题是难以得出准确答案的[7,8]。从伤残等级评定的角度上来说, 医疗干预行为对评定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可综述如下。

3.1 在伤残赔偿案件中考虑医疗干预因素的意义

在民事案件中, 赔偿责任的确认与归属多需要遵循“归责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此, 若导致患者致伤的加害人为2 名或2 名以上, 则要求分别确定多名受害人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对患者机体所造成的损伤后果[9,10,11]。对于医疗单位确有过错且该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 必要时应分清医疗过错在损害结果中所占的大致比例, 由侵权人承担各自的责任[12]。

3.2 医疗干预对伤残后果的影响

近年来, 医疗纠纷案件也有增多趋势, 究其原因, 确有部分案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不恰当的医疗干预对患者产生了不利影响[13,14,15]。有研究中根据病例资料分析了医疗干预行为对伤残后果评定的影响。现将该案例报告如下:案例三, 某患者病情为左侧腿部外伤, 致伤原因为车祸损伤, 患者致伤后进入急诊治疗, 主诉左侧大腿部分剧烈疼痛, 疼痛影响范围大, 根据临床检查结果以及患者主诉疼痛症状, 初步诊断结论为“左侧腿部外伤伴随神经损伤”。该例患者后又行X线片检查, 影像学结果仍未见骨折征象, 故采取了石膏外托固定的处理方法。就诊后30 d患者返院去除石膏, 仍主诉存在左侧膝盖剧烈疼痛症状, 同时伴随出现左侧膝盖以下部位麻木、无力感觉, 经过短暂休息后相关症状未缓解反明显。伤后3 个月入院, 查体显示左腓骨小头处可及一包块, 质韧、无压痛, 局部叩击呈放射痛, 左足下垂, 左足背及左足内侧缘皮肤感觉减退, 综合诊断为腓总神经损伤。

结合该案例鉴定分析认为:导致该患者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车祸损伤。由于初期急诊治疗中未完善检查手段, 故加大了诱发腓总神经损害后遗症产生的可能性。在受理鉴定任务时, 双方必须进行科学协商, 找准案件症结所在, 从而协助法庭做出事实判断。

伤残鉴定等级划分 篇3

4.10.1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神经功能障碍,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

b.外伤性癫痫,药物能够控制,但遗留脑电图中度以上改变;

c.轻度失语或构音障碍;

d.单侧轻度面瘫,难以恢复;

e.轻度不自主运动或共济失调;

f.斜视、复视、视错觉、眼球震颤等视觉障碍;

g.半身或偏身型浅感觉分离性缺失;

h.一肢体完全性感觉缺失

i.节段性完全性感觉缺失;

j.影响阴-茎勃起功能,伤残鉴定等级划分。

4.10.2 头面部损伤致:

a.一眼低视力1级;

b.一侧眼睑下垂或畸形;

c.一眼视野中度缺损(直径小于60°);

d.泪小管损伤,遗留溢泪症状;

e.眼内异物存留;

f.外伤性白内障;

g.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或耳漏;

h.上颌骨、下颌骨缺损,牙齿脱落4枚以上;

i.口腔损伤,牙齿脱落8枚以上;

j.口腔或颞下颌关节损伤,轻度张口受限;

k.舌尖部分缺失(或畸形);

l.一耳中等重度听觉障碍;或双耳中度听觉障碍;

m.一侧耳廓缺失(或畸形)10%以上;

n.鼻尖缺失(或畸形);

o.面部瘢痕形成,面积6cm2以上;或面部线条状瘢痕10cm以上;

p.面部细小疲痕(或色素明显改变)面积15cm2以上;

q.头皮无毛发40cm2以上;

r.颅骨缺损4cm2以上,遗留神经系统轻度症状和体征;或颅骨缺损6cm2以上,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s.颌面部骨及软组织缺损8立方厘米以上。

4.10.3 脊柱损伤致:

a.颈椎或腰椎畸形愈台,颈部或腰部活动度丧失10%以上;

b.胸椎畸形愈合,轻度影响呼吸功能;

c.胸椎或腰椎一椎体三分之一以上压缩性骨折,伤残鉴定《伤残鉴定等级划分》。

4.10.4 颈部损伤致:

a.瘢痕形成,颈部活动度丧失10%以上;

b.轻度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c.颈前三角区瘢痕面积20cm2以上。

4.10.5 胸部损伤致:

a.女性一侧乳-房部分缺失(或畸形);

b.4肋以上骨折;或2肋以上缺失;

c.肺破裂修补;

d.胸膜粘连或胸廓畸形。

4.10.6 腹部损伤致:

a.胃、肠、消化腺等破裂修补;

b.胆囊破裂修补;

c.肠系膜损伤修补;

d.脾破裂修补;

e.肾破裂修补或肾功能轻度障碍;

f.膈肌破裂修补。

4.10.7 盆部损伤致:

a.骨盆倾斜,双下肢长度相差2cm以上;

b.骨盆畸形愈合;

c.一侧卵巢缺失或完全萎缩;

d.一侧输卵管缺失或闭锁;

e.子宫破裂修补;

f.一侧输尿管严重狭窄;

g.膀胱破裂修补;

h.尿道轻度狭窄;

i.直肠、肛-门损伤,瘢痕形成,排便功能障碍。

4.10.8 会阴-部损伤致:

a.阴-茎龟-头缺失(或畸形)25%以上;

b.阴-茎包皮损伤,瘢痕形成,影响功能;

c.一侧输精管缺失(或闭锁);

d.一侧睾-丸缺失或完全萎缩;

e.阴-囊损伤,瘢痕形成50%以上。

4.10.9 外阴、阴-道损伤致阴-道狭窄,影响功能。

4.10.10 肢体损伤致:

a.双手缺失(或丧失功能)5%以上;

b.双手感觉缺失25%以上;

c.双上肢前臂旋转功能丧失50以上;

d.一足足弓结构破坏1/3以上;

e.双足十趾缺失(或丧失功能)20%以上;

f.双上肢长度相差4cm以上;

g.双下肢长度相差2cm以上;

h.四肢长骨一骺板以上线性骨折;

i.一肢丧失功能10%以上。

伤残等级重新鉴定申请书 篇4

申请事项

要求重新对伤情进行司法鉴定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张宏银在工作中被人打伤,由海门派出所委托椒江区公安分局进行伤情鉴定。1月21日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物证鉴定室作出了椒公物鉴023号《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在鉴定所见栏表明,阅片:左侧第8肋骨骨折,遂依照《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相关条款,作出“被告鉴定人张宏银的损伤尚未构成轻伤”的鉴定意见。

申请人认为,台州市公安局椒江分局物证鉴定室作出了椒公物鉴(2011)023号《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所认定的事实不清,适用《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条款错误,张宏银的伤情依法应构成轻伤。

首先,鉴定书所认定的事实只根据阅片左侧第8根肋骨骨折这一事实,并未结合医院诊断之实际,且未说明骨折的情况。

根据申请人于月03日在台州市立医院DR胸部正+左斜位影像所见:“左斜位片见第8肋骨局部骨皮不连续,骨小梁断裂,断端稍错位”,而据同日CT平扫胸部影像所见“左侧肋骨见骨质不连续,错位明显”。并有“两侧胸腔少量积液”。3月18日在该院复诊时诊断为:2、肺挫伤?台州市立医院以上诊断表明,申请人的伤情并非单纯性线性骨折了。

二、依照《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三十三条,肋骨骨折(一处单纯性肋骨骨折除外)就够上轻伤。而椒公物鉴(2011)023号《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显然没有正确适用该条标准。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二00四年四月发布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9.6.13条 肺挫伤就够成轻伤三级。

综上,依据台州医院提供的就诊时的原始记录,申请人的伤情已完全达到《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三十三条标准,及《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9.6.13条标准,构成轻伤。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现,打击现行犯罪,客观公正处理本案,现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之规定,申请人恳请贵机关依法对

本人的伤情重新进行全面的、客观的、综合的司法鉴定,以确保司法公正。

此致

台州市椒江区海门派出所

2011年4 月18 申请人:张宏银

伤残等级级别鉴定标准 篇5

申请人:姚芳梅,女,年月日出生,汉族,身份证号,住合肥市。

申请事项:

1、对申请人的伤残等级进行司法鉴定;

2、对申请人的误工期限和护理期限进行司法鉴定。事实和理由:

2012年6月13日13时19分,本案被告汪本为驾驶颜士英所有的皖AP6447(临)小型客车在合肥市长江中路琥珀山庄入口右转弯上长江中路时,与申请人驾驶的电动自行车相撞,致申请人受伤,两次住院手术治疗,损害程度已经达到伤残状况。

申请人现已治疗终结,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公正审理本案,现申请对申请人的伤残等级、误工期限和护理期限进行司法鉴定。此致

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

申请人:

伤残等级级别鉴定标准 篇6

序号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系列(专业)外语级别A

外语级别B

外语级别C

英语类别

讲师;外语教师申报外语教师申报讲综合类,或根据所从1 高等学校教师 教授、副教授

教授、副教授参加第师参加第二外语事专业对口报考理二外语考试者。

考试者。

工、卫生类别。从事理工、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应分别2 自然科学研究 研究员、副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选择理工、卫生类别;从事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应选择综合类别。社会科学研究 研究员、副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县(含不设区的市,不含区)及乡镇所属在县市及乡镇所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属单位的卫生技4 卫生技术、计划生育技主任医(药、护、技)师、申报副主任医(药、术人员申报主治

卫生类

术 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护、技)师;其他单(管)医(药、位的卫生技术人员申技、)师,及护

报主治(管)医(药、师 护、技)师。县(含不设区的市,不含区)及乡镇所属

单位的药品技术人员在县市及乡镇所从事药品检验专业主任药(中药、中药技)师、申报副主任药(中药、属单位的药品技技术工作的,应选择5 药品技术 副主任药(中药、中药技)中药技)师、高级工术人员申报主管卫生类别;从事其他师;高级工程师

程师;其他单位的药药(中药、中药类药品技术工作的,品技术人员申报主管技)师、工程师。应选择理工类别。药(中药、中药技)师、工程师。法医

工程技术(高校工程、广播电视工程、质量专7 程、交通工程、地质勘工程师 查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林业工程、冶金工程、主任法医师、副主任法医师 主检法医师

卫生类

综合类

县(含不设区的市,不含区)及乡镇所属在县市及乡镇所申报高级工程师;其术人员申报工程他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师。员申报工程师。

理工类 业、建设工程、水利工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高级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属单位的工程技黄金工程、水产工程、机械工程、纺织工程、化工工程、轻工工程、煤炭工程、民航工程、地震工程、气象工程)

县(市、区)委党校

申报高级讲师;设区县(市、区)委的市委以上党校申报党校申报讲师;综合类,或根据所从8 党校教师 教授、副教授

讲师;外语教师申报外语教师申报讲事专业对口报考理教授、副教授、高级师参加第二外语工类别。讲师参加第二外语考考试者。试者。

高级讲师;外语教师讲师;外语教师综合类,或根据所从9 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申报高级讲师参加第申报讲师参加第事专业对口报考理二外语考试者。二外语考试者。工、卫生类别。高级讲师、高级实习10 技工学校教师

指导教师;外语教师

申报高级讲师参加第二外语考试者。

讲师、一级实习

指导教师;外语综合类,或根据所从教师申报讲师参事专业对口报考理加第二外语考试工、卫生类别。者。

从事理工、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应分别

选择理工、卫生类别应试;从事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应选择综合类别。

翻译人员申报译审、翻译人员申报翻12 翻译

副译审参加第二外语译参加第二外语综合类 考试者。考试者。

从事理工类专业技

术工作的,应别选择11 实验技术

高级实验师 实验师

高级农艺师、高级畜13 农业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牧师、高级兽医师、高级农业经济师

农艺师、畜牧师、理工类别;从事其他

兽医师

专业技术工作的,应选择综合类别。

教练

综合类 综合类 综合类 综合类 综合类 14 经济 15 会计 16 审计 17 统计 18 体育教练员

国家级教练

高级经济师 高级会计师 高级审计师 高级统计师 高级教练员 19 档案 20 图书资料 21 文物博物 22 群众文化 研究馆员 研究馆员 研究馆员 研究馆员

副研究馆员 副研究馆员 副研究馆员 副研究馆员

馆员 馆员 馆员 馆员

三级演员(西洋

综合类 综合类 综合类 综合类 艺术 一级演员(西洋唱法的歌唱二级演员(西洋唱法

唱法的歌唱演演员)的歌唱演员)

员)一级美术师

高级编辑、高级记者 编审 播音指导

一级律师 一级公证员

说明:

二级美术师

三级美术师

综合类 美术 25 新闻 26 出版 27 播音 28 工艺美术 29 律师 30 公证员

综合类 综合类 综合类 综合类 综合类 综合类 综合类

主任编辑、主任记者 记者、编辑 副编审 主任播音员 高级工艺美术师 二级律师 二级公证员

一级播音员 工艺美术师 三级律师 三级公证员

工伤伤残鉴定标准 篇7

1、经办机构按照协议和国家有关目录、标准对工伤职工医疗费用、康复费用、辅助器具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并按时足额结算费用。

2、受害人获得工伤事故医疗费赔偿有前提条件,即除紧急情况外,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且其各项费用需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在满足上述条件后,受害人可获得医疗费赔偿。

3、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4、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服务协议,并公布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名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二、康复费

赔偿时,如当事人身体尚未康复,确需继续治疗的,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对损伤经治疗后体征固定而遗留后遗功能障碍确需再次治疗的,或伤情未恢复的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受害人在康复型医院治疗的,其医疗费用的赔偿问题应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1、受害人治疗伤疾,一般应在普通型医院治疗。非治疗伤疾所必须而选择康复型医院就诊的,其医疗费用的赔偿应按普通医院治疗同种伤疾的收费标准计算。

2、在普通型医院就诊治疗后,经治疗医院批准转至康复型医院继续治疗,并确系治疗伤疾所必须的,其医疗费应根据国家制定的康复医院收费标准计算。经治疗伤情平稳,但仍需继续进行康复、对症等治疗的,经县级或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可以在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或者门诊治疗。

三、伙食补助费

1、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由于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对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的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2、原则上伙食补助费的赔偿期间是住院期间,即根据受害人住院期间这段时间计算伙食补助费,有多少天,再乘以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每天的标准,就可以得出具体的伙食补助费。

四、交通食宿费

1、关于医生出诊的交通费。

由医生到受害人处出诊的,如果出诊的交通费已经纳入医疗费中,那么,受害人从医疗费中得到赔偿,无需再纳入交通费中。如果并未计入出诊费中,而是由受害人另行支付,则该支出应按交通费予以赔偿。

2、关于受害人或其陪护人员使用私家车的费用。

在前往治疗或转院中使用私家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应赔偿其正常的实际支付的费用,如相应的、合理的燃料费、停车费、过路费等。

3、关于交通费的计算标准。

在实践中,一般认为,交通费应当参照侵权行为地的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的车旅费标准支付交通费。但是,也要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情况和救治的实际需要,灵活予以掌握。

1、乘坐的交通工具以普通公共汽车为主,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乘坐救护车、出租车等,但应当由受害人说明使用的合理性。

2、乘坐火车的,应以普通硬座火车为主,特殊情形下,需要乘坐软座、卧铺的,也应当容许,但应当由受害人说明其合理性。

3、在紧急情况下,还应当允许乘坐飞机,也要由受害人说明其正当理由。

五、护理费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六、停工留薪期工资

1、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已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12个月应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含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补贴以及加班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2、发生工伤前在本单位工作未满12个月的,按工伤前实际工作月数应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3、发生工伤前工作未满1个月的,按合同约定的月工资计算其原工资标准;尚未约定或无法确定原工资额度的,按不低于本市职工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其原工资标准。

七、伤残辅助器具费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八、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补足差额;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补足差额。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2、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九、伤残津贴

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十、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1、用人单位按照所在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为其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五级按11个月计发,六级按10个月计发,七级按9个月计发,八级按8个月计发,九级按7个月计发,十级按6个月计发。

2、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按每少一年递减20%的标准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一年的,按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的10%支付。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不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十一、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1、用人单位按照所在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为其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五级按27个月计发,六级按24个月计发,七级按21个月计发,八级按18个月计发,九级按15个月计发,十级按12个月计发。

2、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每少一年递减20%的标准支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一年的,按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的10%支付。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不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人身损害伤残鉴定标准 篇8

一、一般人身损害伤残鉴定标准的现状

我国由于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不作为,目前没有全国的统一的一般人身损害的评残标准,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各省、市高级人民法院不得已制定了一些评残标准,但由于法院不是标准计量管理的职能部门,这些标准只能内部掌握使用,对社会没有约束力。而法医鉴定机构不归法院管理,他只认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标准。有的也采取了变通的办法,法院委托的鉴定,按法院指定的标准进行评残,这就是法院系统制定的评残标准还能发挥作用的原因。最高人民法院想统一全国法制,制定了《人身损害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试行)》草案,由于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未联署,至今未发布。因此,目前全国范围内,一般人身损害的评残由于标准不一,仍处于混乱状况。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参照《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进行评定。(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 18667-》进行评定。(三)、根据法院指定的标准进行评定。

二、相关问题的讨论

1、《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2006)》第2条明确规定:本标准适用于职工在职业活动中因工负伤和因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其前言第三款指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制定本标准。前言部分还指出:本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归口,本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解释。这些规定说明,该标准是属于劳动法系列,是与《工伤保险条例》配套的。根据该标准所做出的工伤等级鉴定,只能走劳动仲裁程序,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请求伤残补偿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三款指出: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规定。明确排斥该解释对工伤的适用。而《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2006)》,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制定的。是与《工伤保险条例》同属劳动法系列的配套标准,据理同样不适用一般人身损害赔偿。因此,我认为,参照《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2006)》进行一般人身损害残疾评定,不仅没有法律依据,而且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明确排斥。

2、在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的伤残鉴定标准未出台的情况下,依据法理,应比照法律关系最相近似的相关标准进行鉴定。一般人身损害赔偿属侵权赔偿法律关系,工伤补偿属劳动合同的福利补偿关系。两个法律关系完全不同类,其概念外延互相排斥。其求偿的法律途径、法律依据、项目和标准也完全不同。因此,根据法理,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的伤残鉴定也不能比照只适用于工伤的《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2006)》进行。

3、我认为,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 18667-2002》是与一般人身损害伤残评定最相近似的标准。理由是:

1、一般人身损害赔偿与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是母概念与子概念的关系,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外延完全被一般人身损害赔偿德外延包容。也就是说,他们同属于侵权人身损害赔偿范畴。

2、因为一般人身损害赔偿与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同属于侵权人身损害赔偿范畴,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没有象第十一条第三款明确排斥工伤适用那样,没有排斥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对该解释的适用,而是包容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适用。因此,依据法理,在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的伤残鉴定标准未出台的情况下,一般人身损害伤残鉴定应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 18667-2002》进行。

4、根据法院指定的标准进行评定,明显是权宜之计。有的地方法院内部统一了标准,但由于各地的标准不一样,造成了全国法制的不统一。有的地方是由审案法官指定标准,这就为法官自由裁量留下了不必要的空间。

三、结论

工伤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 篇9

1.一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月增加255元;二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月增加245元;三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月增加235元;四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月增加225元;五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月增加215元;六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月增加205元。

2.伤残津贴调整后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或用人单位补足至我市最低工资标准。

二.提高有护理依赖伤残人员的生活护理费标准

对于经劳动能力鉴定达到完全护理依赖、大部分护理依赖和部分护理依赖的伤残人员,按照我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调整生活护理费。

三.提高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

上一篇:市场主管岗位职责(保健品)下一篇:策划方案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