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无忌作文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童言无忌作文(精选9篇)

童言无忌作文 篇1

今天是一个

下午,我正在家里写作业,忽然从外面传来一阵卖桃子的声音“卖桃喽!卖桃喽!”接着便听见一阵讨价还价的吵嚷声。我放下手中的笔,拉着妈妈去买桃。呵,桃子可真大!青里透红,红里泛白,桃汁饱满得几乎要向外溢,过路人都围在那里争相购买。

【对桃子的虽只有寥寥几句但字字珠玑,最后一句的侧面描写,也突出了桃子的诱惑力。】

我看看那位卖桃人,六十多岁,看起来身子骨还挺硬朗!他头戴一顶帽子,嘴里叼着一个 斗,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衣服,给人一种老实纯朴的感觉。当他给一位买主过称时,一位中年妇女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过路,他们被物美价廉的桃子吸引住了,

 

在众目注视下

童言无忌作文 篇2

现阶段, 小学生已具备的“口头”“肢体”“直观图像”等优势丝毫未能体现, 反而是“文字”运用上的劣势被无限放大, 从而制约着学生的写作。那么是否真的无计可施呢?事实并非如此, 写作是一个知、情、意、行的综合运用过程, 若能立足于学生丰富的口头语言表达, 激发其写作的热情与自信, 鼓励其动脑动笔, 必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克服对写作的恐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谈有效的作文教学办法。

一、由感而发写作文, 大胆动笔录文字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初写作文时, 往往会不知所措, 对“文之难”还没有多大的触动, 只有在屡次遭受失败后才会对作文产生害怕、恐惧的情绪。因此, 在学生尝受痛苦之前, 必须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过渡方法和转换方法, 让学生觉得“文之易”是非常亘要的。

“作文”在于“表达”。古人云“心生而言立, 情动而辞发”。教师可借助游戏让学生边体验, 边表述, 边分享, 边记录, 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 实现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表达方式之间的过渡、转换和生成。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 游戏表现着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在游戏中, 学生主动展现着智慧, 畅意表达着心情, 随情随境迸发着情感。教师若能充分顺应、调动、利用和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作扮演表达能力、图像表达能力以及种种与玩有关的表达能力, 让学生记录此时的感受与过程, 那么, 写作就是从感官到文字、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学生表达起来也就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 教师只要略微加工, 一篇不错的作文就出炉了。这要比直接运用书面表达能力来写作文容易得多。

笔者在作文课堂上, 总是让学生一边玩, 一边分步骤记录下玩的过程与感受。一节课下来, 学生们既享受了一把, 也顺畅写完了作文。例如, 在写《吃口香糖》一文时, 笔者带着学生经历挑选口香糖、从视觉嗅觉上观察口香糖、再细细品尝口香糖、最后突发奇想玩上口香糖这样几个过程, 边玩, 边口头表达。考虑到过程太漫长反而得不到效果, 笔者遂将过程按照观察、尝试、DIY分为几个板块, 每体验完一个板块就用文字记录下一段相应的内容, 随后当场一一分享, 精确点评, 再作修改。学生一开始对这样的形式感觉特别新鲜, 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在老师的语言引导下, 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口香糖, 从味觉上体验吃的过程, 渐渐开始尝试各种体验, 并时不时地回应老师的提示。一次体验活动结束, 一篇作文也就基本成形, 稍作修改润色便大功告成。学生从头到尾保持着轻松愉快的心情, 尽情地体验、表达、写作。又因为是分阶段循序渐进, 所以也不存在多少难度, 学生自然轻松过关。几次下来, 笔者逐步放手, 最后在无人帮扶的情况下, 学生们回忆写作文的步骤, 独立制订写作计划, 按照步骤, 一步步独立体验、记录、完成文章, 最后与伙伴、老师分享, 并听取他人意见, 反复修改定稿。在多次训练的基础上, 即使不制订详细的写作计划, 学生也能有条理地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如此一来, 那些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写的难题, 被彻底解决了。

二、心情欢畅感魅力, 激发兴趣爱作文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 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 都渴望获得肯定。如果用专业视角来评价学生的作文, 确实可能会有一系列的问题, 毕竟文章的遣词造句、框架构思等方面都不是学生能轻易驾驭的。一味直面批评、残酷打击,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必然会被挫伤, 对写作产生畏难、排斥、逃避等情绪, 渐渐失去写作兴趣和信心。因此, 教师要特别重视鼓励学生, 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 多角度搜寻其细微的闪光点, 不抛弃、不放弃, 适当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要适时点拨, 诚恳的态度指出文章的欠缺, 帮助学生分析现状和资料并着手修改, 让学生在反复作文中体验写作的乐趣, 激发起写作热情。

教师应毫不吝啬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每一次动笔都让学生有收获。教师也许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一次作文批改下来, 无须改动的好作文也就寥寥几篇, 其余总是差强人意, 写好作文, 哪能一步登天。怎么办?教师要拿着放大镜找亮点。笔者在批改作文时, 若发现一个老是写不长作文的学生, 竟然写了足够的字数, 哪怕还存在病句、辞藻不华丽等问题, 也总会先夸上一句“瞧, 只要你努力写, 这点字数要求时你而言可简单了”。若有学生一改之前语言平淡无趣的特点, 用上个成语或者比喻句, 即使是别人用过的, 笔者也会在评语里夸上一句“这句话 (这个词) 用得可真是恰到好处啊, 继续加油!”此外, 一发现闪光点还可以立刻让学生来读给大家听, 或者直接贴到班级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 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好的, 应该怎么写。表扬不在于进步大小, 而在于有开始。首先给学生站起来展示的机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久之, 学生从单纯地喜欢表扬, 慢慢地变为渴望表扬、得到肯定。写好作文, 成了一件学生们喜欢干的事。

同时, 当一个学生的受表扬会形成一个个的“光环效应”, 对周围的学生也是一个极大的带动, 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

三、如影随行常练笔, 转化兴趣为技能

果戈理曾说过:“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 写作的人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 必须每天写, 要紧的是让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但首先是写出来, 光说不练是空话。所以, 为了让学生爱上写作, 我们应要求学生随时随地把那些看到的、想到的, 乘着情感碰撞余波未逝, 赶快记录下来, 不求通篇完整, 也不需华丽的开头结尾, 想什么写什么。笔者曾经鼓励自己的学生随身携带一本小册子, 以便迅速地记录下脑海中的感想。

由于现在的学生接触网络较频繁, 笔者又带领学生上网开博客、写空间, 从一小段到一整篇, 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 彼此之间互相分享。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生们有了自己喜欢的作者, 于是潜移默化地模仿着这些作者文风, 博客就成了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 有了读者, 他们就更爱创作了。例如, 在读书的过程中笔者常常带着学生用笔在书上做记号 (*_*代表开心、|--|代表伤心……) , 不同的符号有不同的含义, 代表当时不一样的心情感受。或者在空白处写上随感, 只字片语之间尽显师生真实想法, 然后相互交换书本, 做一次心灵的交流。

一来二去, 有滋有味, 时间久了, 水到渠成, 这就慢慢变成了习惯。

正如张化万老师所说:“童言珍贵——要引导儿童用自己的语言作文, 因为只有这样, 儿童的习作才会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想让写作文不再是件难事, 那么就帮助学生跨越“书面语言”障碍, 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写作, 成为写作上的强者吧!

童言童语作文600字 篇3

大姐家孩子今年九月份刚过两生日,可小家伙却伶牙俐齿的。最爱看动画片《小猪佩奇》,看起来就没完没了了。大姐怕长时间看的对孩子眼睛不好,就每天为了小家伙的看电视,跟小家伙斗智斗勇的。

今早,小家伙又想看电视了,就开始跟大姐说,妈妈,可以看电视了吗?大姐说,没电了,看不了了。小家伙竟然说,妈妈,求求你,看电视了。我听了感到一阵好笑,小家伙为了看个电视,竟然连求求你这样的词也用上了。也不知道从哪学的那些词。大姐没着了,只能给打开电视。

中午大家都在吃饭,小家伙竟然拿着他的手机假装打电话,嘴里说着,喂,我在吃饭,吃大米,豆腐菜,蒜苔......好吧,说的.倒是挺全的,饭桌上确实是这些菜。

我问他,你在给说打电话呀?小家伙回答,老板。我说,谁是你老板呀?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大姐笑着说,都是听他爸爸说的,老板,他知道什么是老板?

晚上,姐夫把烟放桌上忘了收拾起来了,就给小家伙把烟盒撕了。姐夫看见了,就训了两句。小家伙立马不高兴了,咧着嘴哇哇大哭,大姐抱起来哄哄,小家伙窝妈妈怀里边哭边说,妈妈,我会喜欢你的。大姐说,我也喜欢你,一直都喜欢你。我问道,你喜欢爸爸不?小家伙说,不喜欢爸爸。好吧,看来已经大概知道喜欢是个什么东西了。

小家伙虽然年龄不大,学会的东西却不少,会背好几首简单的古诗,会唱几首儿歌,会说好多礼貌用语。你给他什么东西,他会跟你说谢谢。ye的这些童言童语,感觉孩子的世界真的单纯而美好。也体会到了父母榜样力量的重要性。

童言无忌 篇4

经常在家里看一档节目,也是许多小朋友喜欢的―― “欢乐蹦蹦跳”,其中有一栏“童言无忌”, 特别让我喜欢,听着小朋友天真无邪的言语,有时候真会啼笑皆非,孩子是多么纯洁!

我,甚至有时候与孩子们就像“忘年交”一般在一起聊天,游戏。整天,享受着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欢乐,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童言无忌语录荟萃 篇5

1、西西在外婆家住了一晚,回家后爸爸亲切地问:“西西,在外婆家睡得香吗?”西西想了半天,摇摇头:“我睡着了,没闻到。”

2、期中考试结束,爸爸:“考得如何?”小宝:“一团糟。”爸爸:“踢球那么好,一到考试就不行呢?”小宝:“踢球有人配合呀。”

3、妈妈祝小宝做个香甜的梦,小宝爬起来从抽屉里拿出点心吃起来。妈妈:小宝,睡前吃东西不好!小宝:你不是希望我做个香甜的梦吗?

4、妈妈:隔壁家的小妹妹整天又哭又闹,急得阿姨不知怎么办才好。小宝:这都怪阿姨自己,他从医院回来,为什么不要一份“婴儿使用说明书”呢?

5、妈妈,我是怎么长大的呀?乐乐看着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好奇地问。妈妈一听,教育的机会来了,就说:你是妈妈一把屎一把尿喂大的。乐乐一听就哭了:你怎么给我吃这个呀?呜。。。。。。

6、妈妈要带小宝去刚迁新居的朋友家玩,爸爸不放心。爸爸:“你们找不到地方怎么办?”妈妈:“问啊!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小宝:“鼻子下面是鼻孔!”爸爸妈妈都晕倒。。。。。。

7、一日,姥姥对亨亨说:亨亨,帮姥姥摘菜吧。亨亨正看着动画片,不想帮姥姥做事情。于是,调皮的对姥姥说:姥姥替我去幼儿园,我就帮姥姥摘菜。

8、“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我知道,就是爸爸把种子种到妈妈的肚子里,再开刀从妈妈的肚子里取出来的。呵呵。”

9、我带小豆在城墙边玩,小豆忽然看见正在写生的小朋友,他看了他们半天,然后问我:叔叔,他们一定很穷吧?他们这样画的多费劲啊,为什么不买台照相机呢?那该多方便呀!

10、小宝是个电脑迷,他突然十多天都不开电脑,妈妈问他怎么了?他说:“我的电脑中病毒了,我不开机,它就没饭吃,我要饿死那些病毒。”

11、我逗三岁的小外甥:人和跳蚤有什么不一样呀?小外甥想了半天回答我:人身上会长跳蚤,但跳蚤身上不会长人。

12、奶奶得胆结石住进了医院,亨亨问爸爸:胆结石是怎么回事。爸爸正忙着,便说:胆结石就是肚子里有石头。亨亨大声对爸爸说:快带我去看奶奶,我要告诉她不要把石头再吃到肚子里了。

13、我和同学某某某一起骑车出门玩,他的气门芯坏了,我就把我的拔下来给他装上,我俩一起高高兴兴骑车回家了。

14、西西爸:“做事情不要总是提出交换条件,那叫敲诈,懂不懂?敲诈不是好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西西:“那你给我买一盒水彩笔我就不敲诈了。”

15、小宝调皮,父亲狠狠地揍他,小宝咬牙坚决地宣称:“你打吧,打吧,要怎么打就怎么打,但是我向你发誓,将来我一定向你的孙子报仇。”

16、我在网上下棋,小外甥女女拉屎了,叫:“叔叔,帮我擦屁股”我说找你爸爸,然后就看见她弯着腰背对着我一步步退过来,嘴上喊着经典:“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

17、旭骑着小自行车跟奶奶出去买菜回来,到了楼下不肯上来,还要出去玩。奶奶对他说:“你上来啵?我上去了!”旭旭坐在自行车上一动不动,末了还对奶奶说:“我等你啰!”

18、一天,亨亨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想了想说:“你是我从医院抱回来的”亨亨自言自语地说:“还是秀秀好,人家是从湖北来的。”

19、贝贝不小心把额头磕破了,妈妈给他涂了些紫药水。正在画画的赛儿看到了,问:呀,谁画到你头上了?真是个坏蛋!

20、亨亨快过生日了。妈妈问他要什么生日礼物。亨亨想了想说:过生日的时候要个弟弟陪我玩儿。妈妈笑着说:那可来不及喽。亨亨说:来不及?那妈妈为什么不加班生个弟弟呢。

21、小宝:妈妈,植物要吃饭吗?妈妈:不用。小宝:那怎么成长?妈妈:吸点阳光,吸点热量,就能成长。小宝:哇不用吃饭也能成长,那我要做植物人!

22、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女儿却毫无睡意。我对女儿说:“约约,你要睡了,不睡长不大长不高的。”女儿笑嘻嘻地对我说:“你已经长这么大这么高了,那你可以不睡了。”我瞠目结舌。

23、西西讲故事:猫见了老鼠变成了老虎,但是又见了老虎,又变成了老鼠。爸爸:““但是”是什么?”西西答道:“这是一种比猫大,比老虎小的动物。”

24、小宝贪玩,被妈妈狠狠的骂了一顿,小宝用哀怨的眼神向爸爸求援:你为什么要娶这个女人?爸爸用哀怨的语调说:就是因为你呀!

25、宝宝两岁的时候,第一次和小姑姑去水族馆看海洋的生物,姑姑问他水箱里是什么么鱼,一律回答:是红烧鱼。

26、父亲:“你小子真没出息,我像你这么大时可没撒过这么大的谎。”儿子:“那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撒这么大的.谎呢?”

27、妈妈:皮埃尔,你想吃一块甜饼吗?皮埃尔没反应,妈妈又问:皮埃尔,你想吃一块甜饼吗?皮埃尔说:想吃,妈妈。妈妈说:为什么非要我问你两遍呢?皮埃尔:因为我想吃两块。

28、一天中午吃米饭,米饭是怡璇爸爸蒸的,我吃了一口,感觉很硬,就对她说,怡璇,米饭是不是很硬呀?她说:“太阳出来了,就软和了!”

29、一次,亨亨的妈妈出差了。爸爸给她买回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亨亨仍然不开心。爸爸问她:“亨亨,你想要什么,爸爸给你买。”亨亨想了想,说:“那你就把妈妈买回来吧,我想她了。”

30、和小宝一起去买菜,回来的时候,走了一小会,小宝贝对着我说:“妈妈,好累哦!”呵呵,我忍不住笑了,拉着小宝说:“妈妈牵宝宝”小宝又说“妈妈,我都好累,妈妈抱”

31、晚上看书的时候,坐了好半天的优优突然躺在沙发上,还大声喊道,“哎呀!”。我问:“怎么了?”优优:“我没有电了。”

32、晚上带岁的女儿散步,碰上了同事。闲聊中,同事说:“我儿子都上大二了。”女儿赶紧说:“阿姨,我在幼儿园,也上大二班。”

33、一次帮妈买了菜,妈还菜钱给我。坐在旁边的旭旭看到了,一把站起来,从我手中抢过钱,往奶奶手里一塞,小大人样地说:“不用给哒,算哒!”晕!

34、妈妈给双胞胎洗完澡,刚想上床。只见两个小家伙在床上哈哈大笑。妈妈问:你们笑什么,老二说:你给哥哥洗了两次,可是还没有给我洗呢!

35、我小外甥小时候很喜欢睡觉,一次睡到太阳找到他的脸。穷叫:把灯关掉!把灯关掉!告诉他是太阳后,又不耐烦地叫:太阳关掉!

36、那天我让辉辉去洗手吃饭。他正在看电视,不愿意去。我说:“再不去,就别看电视了。”辉辉来了一句:“好汉不吃眼前亏。”然后马上就去洗手啦。

37、一篇介绍老师的外貌。应该是“老师有一张瓜子脸”,偶写成“老师有一张爪子脸”。我们语文老师差点没疯掉。

38、妈妈:“西西,你吃糖为什么不分给小妹妹吃?你看老母鸡找到小虫,统统给小鸡吃!”西西:“好吧,如果我找到小虫,也统统给小妹妹吃好了。”

39、我妹妹小时侯的,小时候妹妹还不会走路的时候老是爬来爬去的。有一次爬着爬着自己放了个响p,他就很好奇的回头找,找了半天每找到,然后就放声大哭了,妈妈哄了好久才熄火。

40、吃完饭,爸爸妈妈看电视被剧情感动,不自觉的亲了一下嘴。不想被玩玩具的小宝看到,小宝:“爸爸,老师说擦嘴应该用毛巾!”

41、西西上小学第一次放学回来,爸爸问他是否喜欢上学。西西说:“我喜欢上学,更喜欢放学,就是不喜欢中间的上课。”

42、爸爸给女儿讲小时候经常挨饿的事,听完后,女儿两眼含泪,十分同情地问:“哦,爸爸,你是因为没饭吃才来我们家的吗?”

43、童童问妈妈:“为什么称蒋先生为“先人””妈妈说:“因为“先人”是对死去的人的称呼。”童童说:“那对去世的奶奶是不是要叫“鲜奶””然后摆出史上最僚人的姿势。。。。。。

44、宝宝正在睡觉,一只蚊子飞到了他的屁股上。爸爸赶走蚊子,在宝宝的屁股上抹了些花露水。宝宝惊醒了,大叫:妈妈,蚊子刚才在我的屁股上撒了一泡尿!

45、四岁的亨亨老是说长大了要像舅舅一样当海军。妈妈每次都对他说:“那你要先学会游泳。”这一次,亨亨很不理解的问妈妈:“为什么一定要学游泳,难道军舰不够分吗?”

46、姥姥给亨亨讲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故事,姥姥问亨亨:当小白兔说大灰狼不是妈妈她不开门的时候,大灰狼怎么想的?亨亨想了想说:大灰狼一定很奇怪,这里的小兔子为什么都会说人话呢。

47、小西西:“我们玩动物园的游戏吧!”妈妈:“怎么玩呀?”“很简单,我当小猴,你当游客,喂我果冻、花生和巧克力。”

48、我和缪朵朵的爸爸正在说笑,没注意到缪朵朵叫我们。却听到缪朵朵一声厉喝:“爸爸妈妈,你们别再淘气了!”

49、奶奶带三岁小宝坐公交车,不一会儿,小宝说道:“奶奶,快看,那阿姨的屁股都流出来了。”老奶奶抬头一看,前面站的是一个穿丁字裤的阿姨。

50、六岁的女儿认真且严肃地问道:“妈妈,桌子到底有没有腿?”妈妈:“当然有腿了,否则它如何立起来呢?”女儿:“那它为什么不走呢?”

51、小宝:“妈妈,我打碎了镜子,我打碎了镜子!”妈妈:“我知道了,用不着讲两次。”小宝:“你说过,坦白一次,可以减轻一半处罚!”

52、家里吃包子,宝宝对爸爸说:给我一个包包!爸爸对苗苗说:不要说包包,要说包子。宝宝点头表示记住了。晚上宝宝忽然指着爸爸的胳膊说:爸爸,你的胳膊让蚊子咬了一个包包子!

53、按惯例,家妈会带领孩子一起收拾玩具,家妈萌:“宝贝,我们一起来收积木,让积木回家吧。”小家伙正色道:“收玩具很累呀!”

54、一天,小西西打了个喷嚏后揉着鼻子说:“有鼻涕。”我看看没什么就没理他。过了一会儿我问他还有没有鼻涕,西西说:“没有。”我问鼻涕去哪里了,西西回答:“沙发底下。”

55、亨亨弄不清属相是怎么回事,他听妈妈说今年生的宝宝属蛇,便自言自语地说:我生的那年是虎宝宝,今年变成了蛇宝宝,明年我又会变成了什么宝宝呢?

童言童趣亦文章 篇6

出现这种现象,固然与学生的生活相对单调、视野相对狭窄导致写作素材不足有关,但我认为,这不能算是主要原因。

以我女儿为例。我的女儿上七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叫《整牙记》,写的是她去医院口腔科矫正牙齿的经历。在一般人看来,矫正牙齿既痛苦又麻烦,但在女儿笔下,整牙却成了一件别有趣味的事情。在文章里,她写了初次去口腔科的所见所闻一—来苏水的味道、医生的躺椅、电钻“吱吱”的响声一一在孩子眼里,一切竟是那么新鲜有趣。她着重写了做牙齿模型的情形:医生把涂满厚厚石膏的模型器塞进她的口中,让她咬住,因为模型器抵住了舌根,她觉得恶心,就用舌头拼命往外推。医生为了确保模型制作成功,就用力压住她的舌头,于是两人展开一场拉锯战。到底是医生有力气,最终制服了她,取得胜利。当医生取出制好的模型仔细端详,并验收合格时,她和医生都忍不住长舒一口气。——一个小小的情节写得轻松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然而,当我颇有些得意地把这篇文章拿给一位同事看时,同事却说,作文这样写可不行啊!我吃了一惊,赶紧请教。同事说,作文不能只写自己的经历,还得写出从这些经历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这样的文章才能有深度、高度和厚度。我们提倡学生写有内涵的作文。

听了同事的话,我一时无语。

我明白同事希望看到的那类作文是什么样子的:写一棵小草,要想到生命的茁壮成长;写一只小鸟,要想到对自由的向往;写一次小小挫折,要想到如何正确面对人生的坎坷与磨难……相比之下,女儿这篇小文章的确不符合要求:她只写了一件生活趣事,既没从中悟出什么哲理,也谈不上深度、高度和厚度。然而,因此就否定其价值是否恰当呢?我认为,在写作评价标准方面,我们尚有一些值得探讨、商榷之处。

首先,这种“要有高度、深度、厚度和内涵”的写作要求排斥或否定了文学趣味的多样性。文学的趣味不应该是单一的,比如除了“雅趣”“理趣”“闲趣”之外,还应该有“童趣”。“童趣”也是有价值的文学趣味。

童趣之可贵,就在于它简单、纯净、至情至性。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标题就叫“童趣”,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的一个片段。《童趣》一文写的是作者年幼时任意遐想的乐趣。他把蚊子想象成白鹤飞舞,用烟慢慢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他还蹲在土墙旁、花台上,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看它们在草间相斗。一日,“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他一生气,捉住癞蛤蟆,鞭打它数十下,把它撵走了。

在沈复笔下,孩童的世界就是这样简单:小小蚊帐、花台就是天地,几个蚊子、一只癞蛤蟆就是最好的玩具。按照所谓“一定要有人生感悟和哲理”的写作标准来衡量,这篇文章并不合乎要求。但是教材编者看中它,应该就是看中了它的“童趣”。透过《童趣》回看我们童年时那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对万事万物无尽的好奇和无牵无挂的快乐,那逝去的童年时光是多么令人怀念啊!

再看著名的迪斯尼动画片《猫和老鼠》,翻来覆去讲述的不过是一只猫和一只老鼠整日里的追逐,简单却又逗趣的剧情能让大人和孩子都为之捧腹。齐白石老人笔下的紫藤和牵牛花,飞蝶和蜜蜂,雏鸡和鱼虫,蝌蚪和荷花,或许并没展示多少“人生感悟和哲理”,却也一样令人流连、赞叹。英国著名诗人史蒂文森写过一首小诗《愿望》:“当我有一天长大成人/一定会很伟大、神气/我会告诉男孩和女孩们/谁也不要乱动我的玩具。”如此“宏伟”的愿望令多少人哑然失笑,又令多少人感慨万千!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一派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不正是这类作品的价值所在吗?

其次,不考虑儿童身心成长规律而一味强调“人生感悟和哲理”的写作要求也是不恰当的。

文学的价值在于唤醒。对于年仅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写作的意义就在于唤醒他们观察生活、抒写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在写作中发现自我,为今后进一步自我塑造、自我完善奠定基础。“言为心声”,童言就是孩童的心声。这心声或许不够深刻、有力,但它是真实的,纯净的,洋溢着生命的蓬勃朝气,因而是美好的、有价值的。初中的学生尽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的能力,但还达不到哲理思考的高度。如果不遵循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一味拿“必须有内涵、哲理”来要求他们,无异于揠苗助长。

因此,把写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完全归咎于学生的生活面狭窄是不可取的。大部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差不多都是在一日三餐、柴米油盐的反复循环中度过,但这样的生活并不一定意味着单调、乏味,很多人正是在平淡、素朴中发现和体味着生活的乐趣,寻找着写作的素材。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所有作品都是以英国的乡村生活为背景,其中大部分情节都是在各种乡村聚会、请客、喝茶的活动中展开。简·奥斯汀说,她从不厌烦这样的生活,她每天都能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发现新鲜有趣的东西。

其实,相比成年人,孩子们更善于发现和感受生活之美。如果多跟孩子们接触一下,你就会发现他们对每日里看似枯燥的学习生活是乐在其中的——与父母、老师、同学的趣事比比皆是,一说起来总是眉飞色舞,乐不可支。就像我的女儿那样,连矫正牙齿的经历都是好玩的,令人回味的。孩子们就是如此健康,活泼,明朗,时刻充满着单纯可爱的童趣。

可见,否定“童趣”的价值,可能就意味着否定了孩子们最丰富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也就封锁了孩子们最擅长的写作素材。我们一方面教导孩子们要“写真话、诉真情”,另一方面又不让孩子说孩子话。孩子们不能说孩子话,又不会说大人话,于是他们便不会说话了。梁实秋说:“文章背后要有一个人,不可是个傀儡。”我们无法在文章中看到孩子们的真实面貌,首先要反思的是我们的某些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标准背后某些并非恰当的写作教学理念。正是因为一些老师在评价标准上的偏差,使得学生在写作时思维滞涩,无话可说,继而出现“千文一面”甚至是“一篇作文写三年”的怪现象。

张爱玲的童言无忌散文 篇7

童言无忌

从前人家过年,墙上贴着:“抬头见喜”与“童言无忌”的红纸条。这里我用“童言无忌”来做题目,并没有什么犯忌讳的话,急欲一吐为快,不过打算说说自己的事罢了。小学生下学回来,兴奋地叙述他的见闻,先生如何偏心,王德保如何迟到,和他合坐一张板凳的同学如何被扣一分因为不整洁,说个无了无休,大人虽懒于搭碴,也由着他说。我小时候大约感到了这种现象之悲哀,从此对于自说自话有了一种禁忌。直到现在,和人谈话,如果是人家说我听,我总是愉快的。如果是我说人家听,那我过后思量,总觉得十分不安,怕人家嫌烦了。当真憋了一肚子的话没处说,惟有一个办法,走出去干点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后写本自传,不怕没人理会。这原是幼稚的梦想,现在渐渐知道了,要做个举世瞩目的大人物,写个人手一册的自传,希望是很渺茫,还是随时随地把自己的事写点出来,免得压抑过甚,到年老的时候,一发不可复制,一定比谁都唠叨。

然而通篇“我我我”的身边文学是要挨骂的,最近我在一本英文书上看到两句话,借来骂那种对于自己过分感到兴趣的作家,倒是非常切当:“他们花费一辈子的时间瞪眼看自己的肚脐,并且想法子寻找,可有其他的人也感到兴趣的,叫人家也来瞪眼看。”我这算不算肚脐眼展览,我有点疑心,但也还是写了。

不知道“抓周”这风俗是否普及各地。我周岁的时候循例在一只漆盘里拣选一件东西,以卜将来志向所趋。我拿的是钱——好像是个小金镑吧。我姑姑记得是如此,还有一个女佣坚持说我拿的是笔,不知哪一说比较可靠。但是无论如何,从小似乎我就很喜欢钱。我母亲非常诧异地发现这一层,一来就摇头道:“他们这一代的人……”我母亲是个清高的人,有钱的时候固然绝口不提钱,即至后来为钱逼迫得很厉害的时候也还把钱看得很轻。这种一尘不染的态度很引起我的反感,激我走到对面去,因此,一学会了“拜金主义”这名词,我就坚持我是拜金主义者。

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小苦虽然经验到一些,和人家真吃过苦的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不知道钱的坏外,只知道钱的好处。

在家里过活的时候,衣食无忧,学费、医药费、娱乐费,全用不着操心,可是自己手里从来没有钱。因为怕小孩买零嘴吃,我们的压岁钱总是放在枕头底下过了年便缴还给父亲的,我们也从来没有想到反抗。直到十六岁我没有单独到店里买过东西,没有习惯,也就没有欲望。

看了电影出来,像巡捕房招领的孩子一般,立在街沿上,等候家里的汽车夫把我认回去(我没法子找他,因为老是记不得家里汽车的号码),这是我回忆中唯一的豪华感觉。

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我母亲怪我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个纪念,可是我不像她那么富于情感。对于我,钱就是钱,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有些东西我觉得是应当为我所有的,因为我较别人更会享受它,因为它给我无比的喜悦。眠思梦想地计划着一件衣裳,临到买的时候还得再三考虑着,那考虑的过程,于痛苦中也有着喜悦。钱太多了,就用不着考虑了;完全没有钱,也用不着考虑了。我这种拘拘束束的苦乐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我就局促地想到自己,仿佛胸前佩着这样的红绸字条。

这一年来我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关于职业女性,苏青说过这样的话:“我自己看看,房间里每一样东西,连一粒钉,也是我自己买的。可是,这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这是至理名言,多回味几遍,方才觉得其中的苍凉。又听见一位女士挺着胸脯子说:“我从十七岁起养活我自己,到今年三十一岁,没用过一个男人的钱。”仿佛是很值得自傲的,然而也近于负气吧?

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充分享受着自给的快乐的,也许因为这于我还是新鲜的事,我不能够忘记小时候怎样向父亲要钱去付钢琴教师的薪水。我立在烟铺眼前,许久,许久,得不到回答。后来我离开了父亲,跟着母亲住了。问母亲要钱,起初是亲切有味的事,因为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母亲的。她是位美丽敏感的女人,而且我很少机会和她接触,我四岁的时候她就出洋去了,几次回来了又走了。在孩子的眼里她是辽远而神秘的。有两趟她领我出去,穿过马路的时候,偶尔拉住我的手,便觉得一种生疏的刺激性。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

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那是严格的试验。

苦虽苦一点,我喜欢我的职业。“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从前的文人是靠着统治阶级吃饭的,现在情形略有不同,我很高兴我的衣食父母不是“帝王家”而是买杂志的大众。不是拍大众的马屁的话——大众实在是最可爱的顾主,不那么反复无常,“天威莫测”;不搭架子,真心待人,为了你的一点好处会记得你到五年十年之久。而且大众是抽象的。如果必须要一个主人的话,当然情愿要一个抽象的。

赚的钱虽不够用,我也还囤了点货,去年听见一个朋友预言说:近年来老是没有销路的乔琪绒,不久一定要入时了,因为今日的上海,女人的时装翻不出什么新花样来,势必向五年前的回忆里去找寻灵感。于是我省下几百元来买了一件乔琪绒衣料。囤到现在,在市面上看见有乔琪绒出现了,把它送到寄售店里去,却又希望卖不掉,可以自己留下它。

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上街买菜去,大约是带有一种落难公子的浪漫的态度吧?然而最近,一个卖菜的老头秤了菜装进我的网袋的时候,把网袋的绊子衔在嘴里衔了一会儿。我拎着那湿濡的绊子,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自己发现与前不同的地方,心里很高兴——好像是一点踏实的进步,也说不出是为什么。

穿

张恨水的理想可以代表一般人的理想。他喜欢一个女人清清爽爽穿件蓝布罩衫,于罩衫下微微露出红绸旗袍,天真老实之中带点诱惑性,我没有资格进他的小说,也没有这志愿。

因为我母亲爱做衣服,我父亲曾经咕噜过:“一个人又不是衣裳架子!”我最初的回忆之一是我母亲立在镜子跟前,在绿短袄上别上翡翠胸针,我在旁边仰脸看着,羡慕万分,自己简直等不及长大。我说过:“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越是性急,越觉得日子太长。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慢,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

有时候又嫌日子过得太快了,突然长高了一大截子,新做的外国衣服,葱绿织锦的,一次也没有上身,已经不能穿了。以后一想到那件衣服便伤心,认为是终生的遗憾。

有一个时期在继母治下生活着,拣她穿剩的衣服穿,永远不能忘记一件黯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就像浑身都生了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冻疮的疤——是那样的憎恶与羞耻。一大半是因为自惭形秽,中学生活是不愉快的,也很少交朋友。

中学毕业后跟着母亲过。我母亲提出了很公允的办法:如果要早早嫁人的话,那就不必读书了,用学费来装扮自己;要继续读书,就没有余钱兼顾到衣装上。我到香港去读大学,后来得了两个奖学金,为我母亲省下了一点钱,觉得我可以放肆一下了,就随心所欲做了些衣服,至今也还沉溺其中。

色泽的调和,中国人新从西洋学到了“对照”与“和谐”两条规矩——用粗浅的看法,对照便是红与绿,和谐便是绿与绿。殊不知两种不同的绿,其冲突倾轧是非常显著的;两种绿越是只推扳一点点,看了越使人不安。红绿对照,有一种可喜的刺激性。可是太直率的对照。大红大绿,就像圣诞树似的,缺少回味。中国人从前也注重明朗的对照。有两句儿歌:“红配绿,看不足;红配紫,一泡屎。”《金瓶梅》里,家人媳妇宁蕙莲穿着大红袄,借了条紫裙子穿着;西门庆看着不顺眼,开箱子找了一匹蓝绸与她做裙子。

现代的中国人往往说从前的人不懂得配颜色。古人的对照不是绝对的,而是参差的对照,譬如说:宝蓝配苹果绿,松花色配大红,葱绿配桃红。我们已经忘记了从前所知道的。

过去的那种婉妙复杂的调和,惟有在日本衣料里可以找到。所以我喜欢到虹口去买东西,就可惜他们的衣料都像古画似的卷成圆柱形,不能随便参观,非得让店伙一卷一卷慢慢的打开来。把整个的店铺搅得稀乱而结果什么都不买,是很难为情的事。

和服的裁制极其繁复,衣料上宽绰些的图案往往被埋没了,倒是做了线条简单的中国旗袍。予人的印象较为明晰。

日本花布,一件就是一幅图画。买回家来,没交给裁缝之前我常常几次三番拿出来赏鉴:棕榈树的叶子半掩着缅甸的小庙,雨纷纷的,在红棕色的热带;初夏的池塘,水上结了一层绿膜,飘着浮萍和断梗的紫的白的丁香,仿佛应当填入《哀江南》的小令里;还有一件,题材是“雨中花”,白底子上,阴戚的紫色的大花,水滴滴的。

看到了而没买成的我也记得。有一种橄榄绿的暗色绸,上面掠过大的黑影,满蓄着风雷。还有一种丝质的日本料子,淡湖色,闪着木纹、水纹;每隔一段路、水上飘着两朵茶碗大的梅花,铁划银钩,像中世纪礼拜堂里的五彩玻璃窗画,红玻璃上嵌着沉重的铁质沿边。

市面上最普遍的是各种叫不出名字来的颜色,青不青,灰不灰,黄不黄,只能做背景的,那都是中立色,又叫保护色,又叫文明色,又叫混合色。混合色里面也有秘艳可爱的,照在身上像另一个宇宙里的太阳。但是我总觉得还不够,还不够,像VanGogh画图,画到法国南部烈日下的向日葵,总嫌着色不够强烈,把颜色大量地堆上去,高高凸了起来,油画变了浮雕。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这样地生活在自制的戏剧气氛里,岂不是成了“套中人”了么?(契诃夫的“套中人”,永远穿着雨衣,打着伞,严严地遮住他自己,连他的表也有表袋,什么都有个套子。)

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借助于人为的戏剧,因此在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很难划界。

有天晚上,有月亮底下,我和一个同学在宿舍的走廊上散步,我十二岁,她比我大几岁,她说:“我是同你很好的,可是不知道你怎样。”因为有月亮,因为我生来是一个写小说的人。我郑重地低低说道:“我是……除了我的母亲,就只有你了。”她当时很感动,连我也被自己感动了。

还有一件事也使我不安,那更早了,我五岁,我母亲那时候不在中国。我父亲的姨太太是一个年纪比他大的ji女,名唤老八,苍白的瓜子脸,垂着长长的前留海,她替我做了顶时髦的雪青丝绒的短袄长裙,向我说:“看我待你多好!你母亲给你们做衣服,总是拿旧的东拼西改,哪儿舍得用整幅的丝绒?你喜欢我还是喜欢你母亲?”我说:“喜欢你。”因为这次并没有说谎,想起来更觉耿耿于心了。

小时候常常梦见吃云片糕,吃着吃着,薄薄的糕变成了纸,除了涩,还感到一种难堪的怅惘。

一直喜欢吃牛奶的泡沫,喝牛奶的时候设法先把碗边的小白珠子吞下去。《红楼梦》上,贾母问薛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老年人喜看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都拣贾母喜欢的说了。我和老年人一样的爱吃甜的烂的.。一切脆薄爽口的,如腌菜、酱萝卜、蛤蟆酥,都不喜欢,瓜子也不会嗑,细致些的菜如鱼虾完全不会吃,是一个最安分的“肉食者”。

上海所谓“牛肉庄”是可爱的地方,雪白干净,瓷砖墙上丁字式贴着“汤肉××元,腓利××元”的深桃红纸条。屋顶上,球形的大白灯上罩着防空的黑布套,衬着大红里子,明朗得很。白外套的伙计们个个都是红润肥胖,笑嘻嘻的,一只脚踏着板凳,立着看小报。他们的茄子特别大,他们的洋葱特别香,他们的猪特别的该杀。门口停着塌车,运了两口猪进来,齐齐整整,尚未开剥,嘴尖有些血渍,肚腹掀开一线,露出大红里子。不知道为什么,看了绝无丝毫不愉快的感觉,一切都是再应当也没有,再合法,更合适也没有。我很愿意在牛肉庄上找个事,坐在计算机前面专管收钱。那里是空气清新的精神疗养院。凡事想得太多了是不行的。

上大人

坐在电车上,抬头看面前立着的人,尽多相貌堂堂,一表非俗的,可是鼻孔里很少是干净的。所以有这句话:“没有谁能够在他的底下人跟前充英雄。”

弟弟

我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点也不。从小我们家里谁都惋惜着,因为那样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长辈就爱问他:“你把眼睫毛借给我好不好?明天就还你。”然而他总是一口回绝了。有一次,大家说起某人的太太真漂亮,他问道:“有我好看么?”大家常常取笑他的虚荣心。

他妒忌我画的图,趁没人的时候拿来撕了或是涂上两道黑杠子。我能够想象他心理上感受的压迫。我比他大一岁,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

一同玩的时候,总是我出主意。我们是《金家庄》上能征惯战的两员骁将,我叫月红,他叫杏红,我使一口宝剑,他使两只铜锤,还有许许多多虚拟的伙伴。开幕的时候永远是黄昏,金大妈在公众的厨房里咚咚切菜,大家饱餐战饭,趁着月色翻过山头去攻打蛮人。路上偶尔杀两头老虎,劫得老虎蛋,那是巴斗大的锦毛毯,剖开来像白煮鸡蛋,可是蛋黄是圆的。我弟弟常常不听我的调派,因而争吵起来。他是“既不能令,又不受令”的,然而他实是秀美可爱,有时候我也让他编个故事:一个旅行的人为老虎追赶着,赶着,赶着,泼风似的跑,后头呜呜赶着……没等他说完,我已经笑倒了,在他腮上吻一下,把他当个小玩意。

有了后母之后,我住读的时候多,难得回家,也不知道我弟弟过的是何等样的生活。有一次放假,看见他,吃了一惊。他变得高而瘦,穿一件不甚干净的蓝布罩衫,租了许多连环图画来看,我自己那时候正在读穆时英的《南北极》与巴金的《灭亡》,认为他的口胃大有纠正的必要,然而他只晃一晃就不见了。大家纷纷告诉我他的劣迹,逃学,忤逆,没志气。我比谁都气愤,附和着众人,如此激烈地诋毁他,他们反而倒过来劝我了。

后来,在饭桌上,为了一点小事,我父亲打了他一个嘴巴子。我大大地一震,把饭碗挡住了脸,眼泪往下直淌。我后母笑了起来道:“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说你!你瞧,他没哭,你倒哭了!”我丢下了碗冲到隔壁的浴室里去,闩上了门,无声地抽噎着,我立在镜子前面,看我自己的掣动的脸,看着眼泪滔滔流下来,像电影里的特写。我咬着牙说:“我要报仇。有一天我要报仇。”

童言稚语 篇8

2、和宝贝们聊天,老师说:“宝贝,你们觉得你们长得像谁?”昊昊说:“像男人!”[害羞][害羞][害羞][害羞]

3、妞妞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这天一来就开始抽噎了,老师把妞妞搂在怀里,擦擦眼泪,才安慰了几句,就听能嘴巴的田卓xx到妞妞跟前,摸摸她的小手,说:“妞妞你不要哭,你要乖乖上幼儿园,妈妈要上班班,挣很多很多钱,给你买面包包……”好甜的嘴巴啊!

4、一日早晨,早饭快结束的时候,老师听见厕所有争吵的声音,跑过去一看,只见郑xx和赵xx正为争一个厕所蹲坑而争持不下,人小鬼大的赵宇杰嘴里喊着:“我先来的,我先来的”,高高大大的郑xx嘴里还嚼着没吃完的馍撑开胳膊前面一挡,就是不让。看了这两个小家伙是又气又笑,可气的是明明其它的蹲坑是闲着的,非要争这个;可笑的怎么也不等不把馍吃完了再去厕所!

5、轩轩是个瘦瘦的小男生。每次用餐都吃不了多少饭,今天的晚饭是炒米饭,轩轩一看老师给他盛的饭较少,急得大喊:“老师,我没有多,我没有多!”老师才明白过来,他想要饭多一点的那碗,随后给另加了饭。放学时,爸爸问:“老师,轩轩今天吃饭怎么样?”老师:“眼大胃小,吃饭要的多,但都吃不完。”

6、今天中午我正在帮宝贝们接水,突然听见王钰祺大声的喊:“老师!腿断了,腿断了”。当时听了吓了我一身冷汗,赶快跑过去看,原来是可可戴的眼镜腿断了。

7、小段小朋友从户外滑滑梯玩回来,我问:玩够了没?要不我们下去再玩会?小段:我不去了,我身子都出水了![呲牙][呲牙]

8、晚上,爸爸妈妈正在放白天为小宝拍摄的录像,小宝进来看见了突然大叫:盗版!冲上去把电视关了,然后一本正经一拍自己的胸脯说:不要看盗版,要看就要看正版的。

9、杨夏第一天上幼儿园。妈妈刚走,就追着老师不停地让老师给妈妈打电话。老师故作生气地说:“你不乖,不喜欢你了哦!”杨夏:“老师

10、赶紧打电话,我就会好好喜欢你哦!”

11、小胡小朋友乐颠颠跑到我身边,神秘的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我是从哪来的了!”我:哪里呀?小胡:我是我妈用大笊篱从河里捞的!我:……[呲牙][呲牙][呲牙]

12、大班宝贝开始换牙了,刘烨霖宝贝说:“我长大了要做个不掉牙的人,因为妈妈说我说话太漏气了”[呲牙][呲牙][呲牙]

13、一天午点喝冰糖雪梨鲁若童:“ 为啥喝梨水呀,老师”老师:“因为午点就是梨水呀~~”鲁若童:“那六点是不是苹果呀?”

14、宝贝要上幼儿园了,我说:“要好好上学,你以后考清华还是北大?”人家不加思索的说:“北大”,又问:“北大还是清华”人家说:“清华”

15、小宝:“妈妈,你真是大笨猪!”妈妈:“那妈妈生的小宝是什么?”小宝:“小笨猪!”

16、小朋友们测体重,图图说:“我都四十斤了”另甜甜说:“那有什么,我长大了一千斤呢。”老师问:“为什么是一千斤呀. ” “因为妈妈说我是千金小姐呀”

17、孩子的世界是简单而快乐的,这份简单的快乐常常会感染我;孩子的世界是直接而平面的,看似奇怪的.语音却明白的告诉我他们的思维和认知;孩子的世界是令人羡慕的,因为他们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怀念童年,向快乐致敬!

18、集体入厕时间,吕xx刚进厕所又急急忙忙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他在你们家客厅尿尿。”老师不明白怎么回事就去厕所看了看,原来有一位男宝宝没有尿在蹲坑里,而是站在厕所的下水道旁边尿,随即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19、小宝:妈妈,植物要吃饭吗?妈妈:不用。小宝:那怎么成长?妈妈:吸点阳光,吸点热量,就能成长。小宝:哇不用吃饭也能成长,那我要做植物人!

20、带宝贝去逛服装城,一进去宝贝就松开了我的手小心翼翼的不停的在地上滑,我说:“你在干什么呀? ” “妈妈你看这里有字呢,小心de滑”我一看,()原来地上写着:小心地滑

21、妈妈和v佑出去玩 ,在小区门口遇见泰迪妈妈和泰迪宝宝……佑佑转身给妈妈说:妈妈,你也给我生个泰迪宝宝吧

22、(詹梓宇小朋友的妈妈生宝宝了),我说:“妈妈给你生了个弟弟还是妹妹?”宝贝说:“男生。”

23、一次老师和小朋友讨论小动物:“你们知道一个老鼠的寿命是多少天?”辛郑子想了半天:老师,这就不好说了,那要看猫的心情了。

童言无忌作文 篇9

他就是童兵, 人如其名, 虽朴素却难掩华采, 用童真待人、童言处世、童心治学, 诠释人生三味。

童真待人, 亦师亦友多角色

如果要为童老师画一张素写, 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身体前倾, 大步走来, 手里拎着一个鼓鼓囊囊、四四方方的大黑包。不用猜, 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稿、资料或是作业。坐下来, 从包里先拿出一张纸, 上面一二三四五六七……, 整整齐齐已经写满了今天的各项活动事程。

有时候我想, 童老师每天就像一台不停运转的精密仪器, 在他的刻度表上, 学校、科研、学生、会议就是四大指向。据说金属也有累的时候, 作为学生,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童老师感到累的时候, 能好好休息一下……

——新闻学院2005级博士生马汇莹

我的博士论文在开题前和童老师一再讨论, 初稿出来之后, 童老师就连夜审看, 并提出了很多重要意见;最后当我的论文在院里获得了高分之后, 本来可以申请学校的优秀博士论文, 但是由于事先申请了涉密限制, 就不能递交优秀论文的申请。这对于导师来说是一件挺遗憾的事, 但童老师坦然地说, 你对访谈对象的承诺更重要, 这是做人的品德, 我相信我们都有这个境界。

在我的毕业典礼上, 童老师和我们家人的合影笑得如此灿烂。我不禁想:缺席的父亲若在此时, 大约也是这样开心的吧。师恩如父, 原来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新闻学院2009级博士生蒋为民

这是摘自复旦大学2012年“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投票网站上的两段文字, 朴素的描述中却有令人动容的真情。作为一名教师, 教学几乎是童兵生活的主要内容:给本科生上课, 给志德书院的90后新生们讲座, 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进行科研, 面向全校开公开课……在他满满的日程安排表上, 上课是绝对的高频词, 没有之一。

在给新闻学院本科生入学的第一课上, 他在课堂上作调查: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学生各有多少?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有多少?……回到办公室, 他忧心忡忡, 整个新闻学院新生, 真正来自农村的学生才9个, 这种情况太不正常了, 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生源比例也是极不平衡……作为一名教师, 他对教育公平化忧虑日增。

作为志德书院的院长, 给这些90后的孩子开讲座时, 他从每一个家庭的基尼系数讲起, 从民生多艰谈到年轻人当自立自强, “这些都是极其聪明的孩子, 很多几乎是怀着朝圣的心情走进复旦校园的, 要做好每一件事、上好每一次课, 不能让这些孩子失望。”这是他作为院长对自己的要求, 也是对书院其他老师的要求。中秋节, 他给书院的学子们写信, 为改善书院的条件, 他动用自己的关系寻求各种社会资源的支持。

在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里, 他逐字逐句地修改研究人员递交上来的报告, 不厌其烦地核对一个个调查数据, 鼓励学子们要大胆创新, 研究要有大格局。“他很优秀, 但我希望他两年后还是回兰州大学, 西部地区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 兰州大学更需要他。”他指着站里的一位博士后反复地说。

……

和天下所有宅心仁厚的好老师一样, 童兵之于他的学生也是亦师亦父, 对每一个指导的学生, 他要求严格但又常常将批评的皮鞭“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让年轻人在宽松而自由的环境里成长、成熟。他相信身教胜于言传, 因此, 他恪守与人为善、严于律己的信条。8点的课, 他7点半就到教室, 用这半个小时和学生们交流;学生递交的论文, 3天后他肯定给予回复, 各种修改与完善意见写满纸页;兄弟院校、业界媒体有事相求, 有空他一定答应, 尽心尽力且从不爽约, 即便把所有的休息日全都搭进去也无怨言。

“他们叫我童爷爷, 我挺高兴的。和年轻人在一起, 你永远不会觉得自己老。”这是童兵觉得做教师最大的收获。而他所不知道的是, 这一声“童爷爷”背后, 不仅是对他作为学院最年长老师的尊称, 更是对他“童趣横生”的个人风格的爱称。灿烂的笑、轻快的步子、风趣的语言、敏捷的思维, 听“童爷爷”在课堂上, 讲他在《锦铁消息报》艰苦的新闻实践、讲转型期中国当下的复杂社会问题、剖析马克思新闻思想的真正价值, 成为学子们最爱议论的话题。

他以童真待人, 在亦师亦友亦父的多重角色中, 诠释出一位名师的风格。

童言处世, 自由兼容多收获

学术研究没有禁区, 课堂讨论无须禁忌。研究要有问题意识, 要大胆阐述, 从前沿的理论去把握。

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近十年来几乎停步不前甚至有所倒退, 中国新闻体制改革的步子需更大一些, 应该给媒介增权。通过制度的顶层设计, 以最小的成本推动改革, 中国才有大希望。

“人权”不是一个敏感词, “宪政”也不是一个敏感词, 新闻界首先要把这些词“脱敏”出来, 从理论、概念上做一些普及工作。要正视转型期中国出现的社会阶层分化和利益格局多元化, 新闻媒体不应该回避矛盾, 而应正视并报道这些矛盾, 并推动矛盾的解决。

就当前西方媒介而言, 我认为它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体制, 中国新闻改革进行了20多年, 但成绩不大, 主要就是一个体制问题。西方的体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是西方对权利的尊重, 尤其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如知情权、参与权、舆论监督权等, 在西方几乎不成为问题。三是西方高度张扬媒体的个性, 而我们往往把媒体都弄成一个样。

——童兵

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新闻学博士, 童兵的人生注定与“新闻”二字不可分割。1963年由上海中学入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毕业后辗转大半个中国在新闻一线锻炼, 在东北锦州更是一待就接近十年。从江南水乡绍兴来到北国小城, 生活的艰苦在童兵的回忆中却成了经历的一种, 每月三两豆油、半斤猪肉、三十斤粗粮, 这些都不算什么, 只要沿着铁路一线采访过去, 一路上那些“情深意长”的通讯员肯定会拿出米面、馒头好好地犒劳一下“童记者”, 这种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深厚情谊, 开门办报、群众办报的力量, 他至今还觉得是一大财富。但令他难以忍受的却是当时的“小报抄大报, 大报抄梁效”, 没有创新、只有重复, 他决定离开这种浪费生命的环境, 复习考研。1978年恢复高考, 阔别校园10年后, 他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师从甘惜分先生, 从硕士到博士, 从此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

童兵

在学术研究中, 童兵更追求自由而包容的氛围, “观点不同很正常, 包容是前提;学术争鸣很可贵, 年轻人要创新。”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 而他自己也自嘲是“童言无忌”, 与那些出言谨慎、忌讳多多的学术大腕不同, 他更追求在自由包容的氛围中, 阐述“我思我想”。

1985年, 作为一个在新闻学界“初出茅庐”的学界后生, 童兵在《新闻学刊》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从哥达纲领批判看马恩的舆论监督思想》, 在当时的学术氛围中, 有人指责这篇文章是“借死人骂活人”。但已通读过50卷马恩全集的童兵明白自己文章所依据的事实是可靠的, 权威专家对自己文章中所持的观点也是赞同的, 所以虽氛围一度紧张, 但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因为有了这种切身经历, 童兵更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鼓励年轻学者的创新研究, 以“童言无忌”为学界研究与业界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的展江, 是童兵的博士开门弟子, 如今也是他的忘年之交。展江每年主持召开中国新闻舆论监督年会, 童兵总是最积极的响应者;针对展江在各类学术会议上一些“标新立异”观点引起的争议, 童兵总是给予客观中立的评价, 认为:“对个性、有独立见解的年轻学者, 要鼓励他们往前走, 要给他们加油, 给他们动力, 而不是压力与围剿。中国需要更多像展江这样敢言的年轻学者。”

正如他对自己倾注了大半辈子心血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 如果固步自封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奉为经典, 不扭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扭曲认识, 就不能在21世纪吸引年轻的学子们坐在课堂里, 静心听他分析“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

“童言无忌”式的自由兼容的学术研究取向, 也给童兵带来了丰厚的学术回报。作为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主任, 童兵和中心同事自2006年以来共进行了80余次调查,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的多数调查报告上报中办、中宣部、教育部及上海市委, 受到重视并获得表扬, 调查中心连续4年被评为上海市舆情调查先进单位, 连续3年被评为中宣部舆情工作先进单位。其中, 接受中宣部舆情局委托, 完成舆论引导、主流价值观、突发公共事件、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等多项咨询报告, 这些报告均受到重视并获得肯定。

童心治学, 兢兢业业多建树

夫童心者, 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 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 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 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 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 全不复有初矣。

——李贽

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认为“童心”当是作文与为人的最高境界, 童心即是真心, 保持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 才能具备完整的人格, 写出“天下至文”。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虽有不同, 但保持“童心”, 摒弃虚假, 却是作文做研究的共通之道。

不带任何框架与功利, 以“童心”读书, 多读经典, 是童兵做学问一以贯之的原则。“我在人大读书时, 下了死功夫读经典。50卷的马恩全集不但通读下来, 还做了几十万字的笔记, 那时家庭条件艰苦, 每天带两个白馒头, 一个大茶缸, 上午入馆一直待到闭馆。”他回忆自己的治学之路, 正是熟悉经典给自己带来了一生的收获, 不管是当代马克思研究还是西方马克思研究, 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对经典原作的阐述与理解, 没有通读过经典马恩, 又有何底气进行阐述与发展?

而这样的“童心”治学态度, 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01年调入复旦大学至今, 十余年间,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 他出版专著及教材十余本, 承担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教育部重大课题等十余个, 在新闻传播学术刊物和高校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137篇, 绝大部分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许多项目、文章获奖。

而以“童心”做学问, 自是对一切均抱着兴趣与好奇, 不囿于学科所限, 不固步于已有研究成果, 善于多学科借鉴, 站在理论的前沿上。虽是从马克思新闻思想研究步入学术研究的, 但他对于新闻传播学的最新前沿与最新实践, 也总是饱含热情加以关注, 而这样的治学之道也传授给了自己的学生。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林爱珺曾是童兵的博士生, 她第一次独立署名发表在《复旦学报》上的文章《中国传媒产业化的法律前提——重塑传媒市场主体》, 就是在这种治学之道的指引下写就的。一天, 童老师拿着一份“传媒经济国际研讨会”的信函对她说:“你应该拓展自己的研究空间, 传媒产业是一个新的学术热点, 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 你应该有所思考。”

在这个全新的领域, 林爱珺反复阅读、消化、调研, 并多次找童老师修改选题、大纲、文章……论文写好后, 童老师又带她一起参加研讨会, 了解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 完善论文。这种多学科交叉、站在前沿、保持敏锐的治学之道, 林爱珺觉得受益终身。

上一篇:信访个人工作总结2020下一篇:心灵美最美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