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年级历史考试分析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八年级历史考试分析(精选10篇)

2024年八年级历史考试分析 篇1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本试题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题型太过广泛,不能够充分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点。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结构由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60分)、两大版块组成。从考查内容上看,历史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稍有体现,题型转变太过,以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为主。本试卷既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提高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数学素养,更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试卷的转向性幅度太大。

二、学生成绩分析

八年级两个班参考学生63人,考学生平均36.5分,及格1人,最高分60分。学生成绩不理想。

三、答题情况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1、选择题,第1小题从文明角度看,鸦片战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明的冲突,它发生在:A,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之间,B,渔业文明和农业文明之间,C,工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D,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这个题应该选D,可是参考答案给出的是A。学生也不太理解,因为这应该上升到一个理论角度,对于一个初中学生理解还有点难度。弟2小题,简单的猜谜语,这个题出在历史卷上无非考察学生片面的理解能力,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太大的关系。第2、3、5、7、4、9、10小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其余的选择题有点偏难。1

非选择题,失分也较多,主要原因是学生理解能力不强,不能正确阅读材料并从中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审题不仔细,答非所问。比如25大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国有志之士在近代化中的探索,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从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再认识到西方政制度的优越,最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一个由表入里,由浅到深的一个探索过程,但是很多学生不能透彻的理解。

四、对教学的几点反思

1、今后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教学实践中要认真研读《课标》,才能正确把握教学方向。

2、要从思想上重视初中历史学科。由于初中历史长期开卷中考,造成老师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基础知识的记忆不重视,也是历史成绩普遍偏低的重要原因。但是,历史科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堂,也是教会学生总结过去,着眼未来的最好方法。新的时代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它对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这种思路已经在考试中给了我们足够的暗示和指导。所以今后的教学必须跟上教改的步伐,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3、在今后的教学中仍然要把巩固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狠抓落实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背景(原因)、人物、经过、影响,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在落实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习题训练,尤其是材料分析题,要利用每节课后的习题和大量的史料研读,培养学生提炼、解析、处理史料的能力和迅速准确的审题、解题能力。只有通过大量有效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

5、教学中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要结合课本图和地图册教会学生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图片蕴含的隐性知识。

6、要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及时总结,教会学生分别从时间和空间方面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便于学生清晰掌握历史线索和加深理解。

7、教学中还要注意历史与其他相关学科的配合,比如与语文、地理、政治的知识交汇,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观察同一事件的能力。

2024年八年级历史考试分析 篇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如右图)。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中华民国成立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一五计划完成2.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

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B.有28个民族参加开国大典

C.有28个党派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有28架飞机参加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

3.根据右图提示指出相应的中共会议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三大

4.右图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请问西藏和平解放是在A.1949年B.1951年

C.1956年D.1950年

5.1979年5月1日,《厦门日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复刊(右图),复刊号中的头条标题为“工人阶级要打

好重点转移第一仗”。这里的“重点转移”指的是

A.反对台独势力的进攻B.大搞阶级斗争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抗击全球性经济危机

6.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

其中填写不正确的是

A.开天辟地B.生死攸关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澳门回归

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

8.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好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歌曲《春天的故

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结合所学

知识判断歌曲指的是哪件事情

A.召开十三大B.召开十四大C.南方视察D.召开十五大

9.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

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源:学+科+网]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10.右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

A.1949—1956年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D.1978—1988年

11.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A.日内瓦国际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12.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B.改革开放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13.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面值最大的拾圆人民币图,人们都习惯称这种面值最大的人民币为“大团结”。体现这种称谓的政策是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

C.共同富裕D.西部大开发战略

14.毛泽东主席在1971年的冬天说,今年我们有两大喜事:一件是林彪垮台;另外一件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C.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D.《中美联合公报》签订

15.“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一说法变成今天的现实主要得益于哪一高科技领域的巨大成就

A.激光技术B.生物技术C.航天技术D.信息技术

16.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在此之前,上海

于2001年曾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该会议的主题是

A.One World,One DreamB.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C.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D.发展与和平

17.右图是许海峰为新中国夺得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请问这是在哪一个体育项目上获得的A.射击B.乒乓球

C.体操D.排球

18.下列哪项科技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A第一颗原子弹B “神舟5号”C “东方红一号”D “中近程导弹”

爆炸成功发射成功发射成功发射成功

19.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亲自批示“863计划”,对“863计划”解释正确的是

A.提出求同存异,有利于国际合作B.提出双百方针,促进文化繁荣

C.颁布义务教育法,提高国民素质D.追踪国际高科技,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

20.上海,自近代以来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见证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以下史实与这座城市相关的有①中共一大的召开②《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③200l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判断题(在相应的方框内,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每小题2分,共12分)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21.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农业。

22.1978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3.1971年,第29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4.为实现祖国统一,江泽民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并代表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5.20世纪80年代初有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有两个是在福建省。

26.《茶馆》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正如作者所说:“一个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

28.和回归祖国,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开了重要的一步。

29.新中国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举世瞩目。“两弹一星”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两弹”是指原子弹和。“一星”是指我国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四、材料解析题、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3次伟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领导的A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第二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B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C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摘自胡锦涛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将材料一中的ABC三处补充完整。(1.5分)

A:,B:,C:。

(2)将材料二中的三位领导人与材料一中描述的三次革命进行配伍。(填写字母,1.5分)图一:,图二:,图三:。

(3)材料一中“第一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第二次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哪次会议的召开揭开了“第三次革命”的序幕?(1.5分)

(4)与“第一次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第二、三次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独立和富强的主要原因是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你知道在这两次革命中分别产生

了什么理论成果吗?(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 材料二 我们要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 „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这一目标„„促进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的沟通、协调、合作。[来源:学§科§网] ——胡锦涛2010年5月24日再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

请回答:

(1)列举材料一,美国政府将尼克松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2分)

(2)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经历了敌对仇视、打破坚冰、全面合作三部曲。请列举敌对仇视、打破坚冰的典型事例各一。(2分)

(3)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是什么?(1分)

(4)展望未来,你认为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发展?(1分)

32.百年见证,中华复兴20世纪,是中国历史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世纪。在这百年中,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6分)步骤一:艰难探索——醒过来

图一图二图三

(1)请依据下面的时间提示分别写出上述图文资料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这三个事件在促使中国人民“醒过来”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分)

历史事件:1911年:;1915年:;1919年:。步骤二:浴血奋斗——站起来

从嘉兴南湖启航,到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整整2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终于驶向了成功的彼岸。

(2)请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表格中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1分)

历史关头重要事件:

①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会议

②生死攸关转折点——会议

③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步骤三:改革开放——富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3)请你完成下列知识结构:(1分)

对内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1985年,城市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民族复兴,任重道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你认为未来要迈上的一个重要台阶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BABBCCDCBC

11-20BBBADCABDA

二、判断题

21-26BBBBBA

三、填空题

27.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香港澳门

29.导弹东方红一号

四、材料题

30.(1)A:辛亥,B:新民主主义,C:改革开放。

(2)图一:C,图二:A,图三:B。

(3)三民主义,开国大典(或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31.(1)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和中国接触,基辛格访华或尼克松访华。

(2)敌对仇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打破坚冰:1972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4)中美两国在经济合作、反恐、地区安全等问题上有相同的利益,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美合作会更有利于两国的发展。

32.(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遵义会议

(3)沿海开放城市

(4)开放性题,写出一个重要事件即可,如:台湾回归、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

2024年八年级历史考试分析 篇3

一、冷战政策

1、冷战政策:

2、冷战政策的目的(实质):

3、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4、冷战政策的表现:①政治上:②经济上:③军事上:

5、两级格局形成的标志:

6、冷战和两级格局结束的标志:

二、美苏争霸

1、原因(目的):

2、过程:①五六十年代②70年代③80年代

3、美苏争霸结束的标志

4、影响:

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随着和,美苏对立的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着方向发展,但是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2、“一超多强”中的“一超”是,“多强”是

3、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冷战后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5、科索沃战争:①②

6、影响:

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原因:①②

2、表现:①②③

3、影响:①②

4、中国与全球化:①②③

五、第三次科技革命

1、开始的时间

2、领域:、、、等领域

3、核心:①,人类进入

4、特点:①②③

5、影响:①②③

六、文学与美术:

1、欧美文学:①美国:人物成就②法国:成就③法国:成就

2、现代美术:作者国别作品

(三)现代音乐和电影:

1、爵士乐:①起源于音乐,发展起来。

②影响:

2024年八年级历史考试分析 篇4

一、选择题:

1、决定建立右图中纪念性建筑是在()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开国大典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七届二中全会

2、某校八年级计划举办一个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讲座,准备请一个 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家长做主讲人。下面几位家长的年龄适合做主讲人的是()

A、赵家长—74岁 B、刘家长—54岁 C、孙家长—50岁 D、李家长—44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解放农村生产力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4、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是指()

A、农村纷纷实行赎买政策 B、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规模开展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

5、认为到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

A、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任务 B、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6、右图漫画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公私合营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停工“闹革命”

7、我国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 B、苏联的影响 C、党和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D、忽视客观规律

8、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中,石油战线的“铁人”是()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邓稼先

9.比较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和影响,共同点不包括()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解放了生产力

D.促进农村的发展

10、经过“十年**”,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我国的立法机构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政协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11、根据右图可以看出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12、我国对外开放区从沿海向内地发展的开放格局是()

A、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3、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4、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首寿巨擘;挽狂澜于即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66年 C、1974年 D、1978年

15、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哪一少数民族歌曲()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朝鲜族

16、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7、我国空军部队刚刚诞生,就面临 的考验()

A、解放战争 B、解放台湾 C、抗美援朝 D、统一祖国大陆

18、下列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事例的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英关于香港问题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比较“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相同点是()

A.都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迫切愿望

B.都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C.都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充满艰辛

D.都是对民主和法制的严重践踏

20、这是一次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下举行的一次重大外事活动。因此,它的主题也体现出这一时代特色。这一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促进共同繁荣”。横线中内容分别是()

A、参与合作 B、和平发展 C、平等互利 D、开放公平

21、我国步入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的标志是()

A、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B、氢弹的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

22.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23.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七大

24、我国运动员获得的第一块奥运金牌产生于()

A、射击项目 B、乒乓球项目 C、跳水项目 D、排球项目

25.比较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体现在()

A.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经验

26.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其中产生的三位伟人是()

A.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邓小平、蒋介石

C.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D.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

27.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就业形式、就业观念、就业渠道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①通过人才市场自主就业

②持证上岗

③公开招聘

④培训上岗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连线题

2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四次重要的会议,请将这四次重要会议的名称及重大历史意义进行连线:

①中共十二大 A、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中共十三大 B、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③中共十四大 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中共十五大 D、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材料解析题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纪念日。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西藏发生了三次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第一次是 A 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第二次是1959年,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 B 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第三次是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C 制度在西藏正式确立,西藏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引自《人民网》 材料二:(见右图)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表述内容,在材料中A、B、C空白处补充上相应的时间或概念。

A、B、C、②西藏地区社会性质发生历史性转变的标志是什么?

③材料二中铁路线将在今年7月1日正式运行。结合课内外知识分析,它的运行,将对该地区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要求列出三条)

五、问答题

3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

请回答: 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②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

③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1、材料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二: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材料三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2分)

(2)、请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对台政策上有哪些主要变化?

(3)、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什么原则?

(4)、结合以上一组图片,你认为台湾问题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试简述你的理由。(2分)

(5)、根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2分)

(7)、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请你提出来一些好的建议。(2分)

2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二: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看法》

材料三:有学者说,一个国家的外交地位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象征。“屈辱”与“尊荣”,这可以说是晚清时期中国的外交地位和新中国外交地位最大的不同。

(1)中美何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三件大事。(8分)

(2)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构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得到了怎样的成功运用?(4分)

2024年八年级历史考试分析 篇5

版)

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苏教版)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各题。4分

诚信就是一副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诚信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优扬,(轻盈 轻吟)浅唱;诚信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大雪纷纷,带来春光无限。(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煦()(2)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改为 改为(3)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1分)二.下面语段中,有两句有语病,请找出并改正。4分(1)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2)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3)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改句:

改句:

三.语文活动6分

1、请你参加与“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为下面的实施方案补充活动主题。

活动实施方案

日期(2016年)节日 活动主题 4月5日 清明节

5月1日 劳动节 体验劳动,歌唱明天 6月16日 端午节

9月22日 中秋节 诵读诗赋,期盼统一 10月1日 国庆节 感受成就,祝福祖国

要求:补充的主题应突出节日特点,并与已有活动主题”的语言形式相同。(2分)2.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4分)四#8226;语段阅读。46分(一)一个美丽的故事(16分)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面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刚睁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 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 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怦怦地跳!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蓬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美丽的故事:(4分)2.体会下面句中加点词,你能理解妈妈的心理感受吗?请写出来。(4分)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3.体会下面这个比喻句,它表现了小男孩什么心情?。(4分)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4文中的小男孩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聪明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上。(4分)(二)(16分)江南落雪

江南的冬天。总也是会落雪的。今年的冬天和往常的冬天一样,我从北京回到江南山凹上的小镇,就逢上了一场小雪。山野是一片的白,久长的时间里没有听到的入哥的叫声,也悉数地听到了,它们栖落在满是白雪的冬青树上,把叶子上的雪粉儿抖得纷纷扬扬,还原出冬青树的新鲜的绿色。旧历年已是很近了,城里已经禁绝的鞭炮,在小镇上仍是间或地啪嘭响起,老屋的房头,还是有米泡机吱吱地摇着。

但江南的雪,却总也是新鲜的,它是江南的冬天里开放的昙花,美丽且短暂。所以江南人士,也总是要怀着赏花的心情看雪,对那忽然一夜间白茫茫的山野感到无比的新奇。即便是北方人,怕也会要对江南的雪发生别样的心情。因为这里的雪,它生得很嫩,像小鸡小鸭的雏儿的绒毛,很轻很轻地覆盖在山野上,稍有阳光的触摸,它们就承受不住,会融为清清的水滴,洗出泥土上的新绿。

我想,唯有现在,江南落雪的景致才符合我的心情。都市化的快节奏的竞争,人的心情愈渐浮躁,如我现在这样站在阳台上看雪花悠悠飘落,渐渐积白了山野的心情确难再得到。

然而,落雪的江南,无论如何是很值得一看的,即是匆匆一瞥,也能够留下久长的记忆。如今,雪是白了满山。从山中扯出一条涧来,涧上是些白的胖乎手的卵石,清泉反倒扭出一道乌亮,潺潺地往着山外流去。而田间是白茫茫的,近看确另有风景,因为那雪间,总是有一些盖不住的青苗,探出几片青青的叶子,还有一些冬天开放的小黄花,它们也会在雪中亮出几朵惊喜。水塘中更能见到一些水鸟;它们在一些枯荷间游弋,被雪挤得小了的空间,并未使水鸟们感到困难。如是放眼看那山间的农户,红墙黑瓦的房屋,已让白雪压得很矮。一缕淡蓝的炊烟,袅袅地飘往山中,屋后的竹,也是垂下了枝头。这似乎还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落雪的江南,特别是我的山凹上的小镇,落雪以后,会有一种宁静,一种忽然而至的洁净、单纯和悠然。还有的是,毕竟江南有莽莽群山,雄峰耸立。波迭起伏,大写意地横亘在天地之间。而神秘的苍郁的森林,俱由雪来铺陈,山几乎成为白的群山,雪的群山,间或露出一两处褐色的山崖,绿的植被,红的梅花,有山鹰悠悠地盘旋,寂静的雪谷。便是会幽幽传来一两声鸟啼或山麂的呜叫,亦悠然而缥缈。

我以为,江南的雪景。最美丽的,要算那冰凌了。雪后一场小雨,那积雪的枝头会忽然挂起无数冰凌,如水晶般透明剔亮,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千万种光芒。最是那红梅腊梅,满树的梅花开放,忽然悉数冻在冰凌中,就如水晶中的花了。而花的细微处被冰凌放大,清亮又朦胧,冰的千种,花的千种,构成一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那么,加以几处残雪的点缀,几束阳光的照耀,几只鸟雀的啼鸣,几道山泉的流淌,人在其中,梦耶幻兮,不知进入何境。

江南落雪,江南总要落雪。江南的雪总是给我们以纯洁的媚态,总是风情万种地装饰着江南的冬天,这并不算很冷但还是冷着的冬天,经由时间的封存,却能够暖暖地装在我的心里,像那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摘自《文苑#8226;经典美文》,有删节)1.文章开头写江南山凹小镇的那场小雪,有什么作用?(4分)2.选文中的江南雪景有什么特点?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什么作用?(4分)3.文章第四段是怎样描写江南落雪景色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4.怎样理解江南的冬天像“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4分)(三)14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字词。(4分)(1)履()(2)操()(3)宁()(4)罢()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分)4#8226;寓言以郑人的话作结尾,有什么特殊的作用?(4分)五#8226;写作40分

眨眼功夫,同学们已经从懵懂儿童成长为花季少年,也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身边人的关爱。请以“我的进步,离不开你”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材料。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和人名。

为大家推荐的2016年八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哦,祝大家学习进步。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篇6

1班和2班历史考试成绩很差,大部分同学非选择题没有得分,及格率低。失分原因分析如下:

(1)综合分析能力差,对题意理解困难,这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我认为这也是七年级历史的一个难点,学生分析能力不够。

(2)组织语言能力差,对题目要求把握不准确。意思能懂,书面语言表达不了或者表达错误。

(3)不认真,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题干根本没有读准确就开始答题,导致会做的题也没答上!

(4)汉字不会写,非选择题的答题部分,题目会做,但是汉字写错导致失分。反复强调的易错字词还是错。

(5)没有正确的态度对待考试,强调的考试重点不用心记。记下来了不会写。

四、以后的教学改进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7

一、试卷分析

1.试卷类型: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其中选择题25题,分值为50分;非选择题4题,分值为50分。

2.试题特点:试卷题目中,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45%,稍难题占5%,总体难易度适中。根据八年级的总体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水平,本次试卷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问题涉及知识点全面,层次分明。

二、成绩统计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2129人,平均分61.82分,优秀率17.9%,及格率59.3%,最高分98分,最低分8分。预科班平均分69.78,优秀率27.3%,及格率79%;实验班平均分44.9分,优秀率1.48%,及格率24.3%。

三、暴露问题

1.基本概念记忆不准确。学生基本历史概念掌握不好,易混点区分不清。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无数个概念、知识点构成了我们所学的一本历史书。试题对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问直答,没有设太多难点,但仍有许多同学做错,说明在记忆方面学生仍没有下足功夫,仅凭大致的印象和常识难以应付全部题目。

2.历史思维能力欠缺。非选择题是学生的弱项,考试时失分很多。历史学习要求学生能用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分析历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大部分学生缺乏历史思维能力,且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表现为凌乱、啰嗦、不完整、不能使用专业术语,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凭主观意向随意答题。

四、教学反思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新课时注意细化知识点,复习时则要突出重难点,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

2.丰富学生课外知识,课上也可适当将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8

(一)基本情况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大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台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叫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大夫姓牛,字自耕。这一现象说明?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春秋时期人们才开始养牛,答案应该是牛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17小题,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很多学生选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答案应该是统一。

第18题是考查的夏商西周等几个国家建立的情况,基本常识,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第19题是材料分析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重要知识点,这个题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20题第五小问是评价汉武帝,学生答题情况不是很理想。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9

崔 新 强

一、试题评价:

1.总体评价:命题依据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杜绝难、偏、怪题,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

2.题型及特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共五道大题,29小题。

认真答题; 3.卷面干净整洁,书写规范; 4.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

从取得的成绩方面:一部分学生学得比较好,知识落实到位,个别学生因基础和落实问题,分数不太理想。

三、问题原因分析

教师问题分析:

(1)教学手段不够先进,不能充分调动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考试中出现的题型的答题方法还要给予指导,让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与方法。

(3)课下对学生督促力度不够,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4)检查力度不够,平时应多用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

学生问题分析

(1)复习时间太短,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太扎实,有许多基础知识记记忆模棱两可;

(2)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审题,不能按要求答题,导致失分;

四、日后改进措施: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内容,要重点突出,讲清来龙去脉,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中注重平时单节课的积累,做到日清月结。

(2)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避免走弯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方式的转变。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4)创建知识网络,给学生整体化的历史。近来的考试越来越综合化,专题化。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微观的知识点,而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注意随时总结一些小专题,比如这次考试涉及到的唐朝的开明政策、两代皇帝的治国措施等。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材料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计划地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篇10

七星一中 徐晓英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30个,60分,非选择题四个,40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

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列举题。三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

了6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4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三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5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并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解题审题能力;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判断,反映了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个别失分较严重的问题,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情况:

4、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审题能力较差。

5、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略显不足。有些同学完全答不到点子上。

6、复习不到位。例如选择题失分较多的第16题、21题、22题,都是基础知识;第36、37题还有0分的现象,也充分说明了复习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应深刻反思。

三、关于教学与考试的理性思考

2012八年级水平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水平测试,我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在教学教程中,要抓主干、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一般规律。同时,平时教学中要强化历史人名、地名、历史专用名词的书写训练,力求消灭错别字。

5、平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读教材或引用课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6、要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分析、概括归纳、比较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学生表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7、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

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8、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做好后进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上一篇:汽车生产项目建议书下一篇:b2e电子商务平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