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瞬间(精选15篇)
记忆的陈旧也抹不去它那挺拔的身躯,在凛冽的寒风中,它细细的倾吐着淡淡的芳香。成为那最美的瞬间 姥姥家有个大院子,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有知名的,也有不知名的。它们一到夏日便展开美妙的身姿,与蜜蜂为友,与风儿作伴。 因此一到夏日,满园的花儿争奇斗艳,竟惹得成群结队的蝴蝶与蜜蜂。唯独除了它,顶着干枯的枝丫,瘦弱的身躯上布满了岁月的印记。 年幼的我不解的对姥姥说:姥姥,您干吗留着这么一棵不长叶也不长花的树在院子里,白白站这么大的一个位置。
不如,我们将它砍去吧! 姥姥轻浮着我的额头对我说:孩子,你看到的只是它的另一面,它只是在汲取营养,等到合适的时候开花。它不与百花争艳,实际上体现了它的高尚品格呢!相信我,孩子,它会开出最美丽的花。姥姥意味深长地看向远方。 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耐心的等待着它的绽放。 一天, 两天,三天时间就这么一点一滴的过去了,天天去观看那棵树的我渐渐的失去了耐心。 直到那天 漫天的星光点缀在黑蓝色的夜空里,仿佛天神随手撒在天鹅绒上的钻石。璀璨的星光将刚刚下过雪的地面镀上一层纯净的白色,好似仙境一般。 在成绩上刚刚受挫的我走到了那棵树前。
突然,我眼前一亮,发现那棵树上开满了淡黄色的梅花。它在风雪中屹立着,独自承受着寒风,在天地苍茫之时装点上淡淡的一抹黄,为人们送上这冬日的芬芳 那一幕,成为了我脑海中最美的一瞬间。 此后,每当我受挫时,我就会想起姥姥家的梅花。 它所给予我的,不只是坚强,更是成功的秘诀。 记忆的陈旧也抹不去它那挺拔的身躯,在凛冽的寒风中,它细细的倾吐着淡淡的芳香。成为那最美的瞬间。
一、挖掘教材资源, 积累写作方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有很多, 如:目录、插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写留言条、设计动物名片、调查校园绿化情况, 等等, 这些都是非连续文本资源, 我们可以巧妙运用这些资源来帮助学生们积累写作方法。
(一) 读图, 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 教师可以出示课本插图, 并问学生们:“同学们, 你们从图中能读到什么?是否可以把想到的写下来呢?”有个孩子说:“看着孟浩然的船越去越远, 李白心里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希望你一路平安!’”还有个孩子说:“船虽然已经远去, 但是李白仍然站在江边, 他心里想:孟兄, 你是我最尊敬的兄长和老师。你一定要回来, 我等着你一起喝酒吟诗!”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还能开拓他们的想象力, 让他们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 得到写作启示。
(二) 识图, 增强感知力
在教学《天安门广场》一文时, 为了让学生们弄清楚天安门广场和几个建筑物的方位,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读课文, 把建筑物填入示意图内, 然后, 要求学生按照示意图来介绍。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每一个建筑物所处的方位, 他们介绍起来也会轻松许多。根据上述的事例, 在指导学生们写教室、校园、图书馆、运动馆时, 我们都可以借助示意图来给学生们做示范讲解, 让他们在写作时思路更加清晰, 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而在写游记类文章时, 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们画出线路图, 让他们在画时重新理清游览顺序,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回忆, 让他们写得更加完整而详细。
二、整合学科资源, 丰富写作素材
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会接触到许多门学科, 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等, 这些教材中都有一些图表。我们在教学时, 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表来让学生学会从图表中搜集信息, 培养他们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并为他们的写作提供更多、更优的素材。
例如,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有一个问卷调查:收看电视时间安排和节目选择。这样的内容教师可以考虑把它带入语文课堂中, 让学生在问卷的图表中搜寻信息, 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 对问卷进行分析, 找出出现这样数据的原因。当学生对问卷调查透彻了解之后, 再让他们用文字来表述。如此的写作训练, 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来, 他们相当熟悉, 在写作时又有真实的数据可以运用, 可以使他们更加愿意去写, 从而培养他们写作务实的精神。
三、探寻生活资源, 寻绎写作本源
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如:孩子们喝的饮料说明书, 家长的名片, 商场里的图标。这些资源随处可见, 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学生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指导他们在生活中阅读非连续文本, 并学会搜集写作资源, 为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
小学生年龄小, 他们爱玩好动。若让他们阅读玩具说明书, 他们会特别开心。男孩子喜欢拼装玩具, 我们就可以找一些拼装玩具说明书, 让他们自己钻研阅读;女孩子喜欢芭比娃娃, 我们就可以把芭比娃娃的说明书拿给她们阅读。孩子们在学习这些时兴致特别浓厚, 甚至会无师自通, 自己完成复杂的拼装。每当班级里兴起一种新型玩具时, 许多孩子都会聚在一起探讨, 想玩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此时, 我就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并推广给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如果有人读不懂, 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经过多次的练习和修改, 他们最终会设计出合理准确的“示意图”, 让所有同学可以分享, 也让他们玩得更加尽兴而有创意。孩子们在如此的训练中会不知不觉地构建起写作框架, 并学会写作。写作的本源在哪儿, 就在孩子们的生活中, 在他们亲身的体验中。只有这样的生活资源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也才是他们愿意写的素材。
“稳、准、快”是体育、报道摄影师对相机、镜头的最基本需求。选择佳能EOS单反相机系统,其实更多地是选择了几支EF长焦镜头。从我经常拍摄的体育项目诸如篮球、网球、跳水和田径来看,我使用率最高的就是EF 300mm、400mm F2.8L IS II USM这两支L级定焦镜头。如果搭配全画幅机身仍稍稍显短,只需要换成APS-H画幅的EOS-1D Mark IV就能够弥补焦距的不足。有了焦距和光圈的保证,加上常年拍摄的经验,把想要、需要的画面捕捉到并不难,但是从拍到、到拍好更是需要不断地创意和尝试。在完成基本任务的时候,我也经常尝试一些特殊的拍摄手法、构图、曝光等技巧,这时候各挡光圈下画质相对稳定、成像锐度足够、IS防抖效果突出的“328”、“428”就凸显出了优势。中长焦、超长焦镜头是镜头制造商光学实力的代表,佳能EF系列镜头在100-800mm焦段都能给摄影师最优的选择,这就是EOS系统吸引我们的最大动力吧!
我使用过EF50mm f/1.4 USM和85mm f/1.8 USM定焦镜头,也转接过其他品牌的85mm、90mm定焦镜头,但是到最后,我仍然和大部分的人像摄影师一样,选择了EF 85mm f/1.2L II USM。85mm的经典焦段在室内、影棚内的便利性无需多谈,而且对人物面部的变形也能控制到最小,搭配合适的构图和曝光,可以说每张EF 85mm f/1.2L II USM的照片都是足够漂亮的。“器材决定论”的论调并不值得提倡,不过在使用过 EF 85mm f/1.2之后,或多或少的会对这个观点产生了质疑,毕竟f/1.2的大光圈带来的虚化效果实在是太突出了!有了这个工具,就能够实现很多以往实现不了的特殊构图和创意。搭配上快速而干脆的对焦,在拍摄人像、时装的时候EF 85mm f/1.2带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EF 85mm f/1.2却是在工作时不能缺少的一支镜头。
从设计来讲,7组8片的EF 85mm f/1.2在第3枚镜片上采用了精密研磨非球面镜片,更好地抑制了球面相差,在最大光圈下仍旧带来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画质。公平地来说, Planar结构的蔡司85mm f/1.2在像场弯曲的控制上要更好一些,不过环形USM马达的对焦速度又是任何其他厂商镜头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EF 85mm f/1.2L II USM得到无数摄影师信任的原因。
虚化是EF 85mm f/1.2最强的武器,却也是它最难用好的武器。盲目地使用超大光圈拍摄,有时候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以我的经验,在人像拍摄时除非是一些强调特定部位的构图(例如眉毛、睫毛、眼睛特写等),还是应该控制好景深的范围,选择适当的光圈数值。尤其是在室外拍摄,即便背景杂乱想要尽量虚化也要首先保证人物的清晰范围。总而言之,尽快度过对f/1.2光圈的“新鲜期”,才能真正地善用EF 85mm f/1.2L II USM。
满足体育摄影师的技术亮点
超声波马达:USM超声波马达最大的特点就是高扭矩、高灵敏度、低噪音,这就带来了极其快速而又无比宁静的对焦体验。
IS防抖系统:佳能是最先在镜头上采用影像稳定器的厂商,IS系统的防抖效果非常突出,能够给摄影师超强的拍摄信心。
特殊镜片带来的高画质:佳能EF镜头所采用的萤石镜片、UD超低色散镜片和非球面镜片能够有效地解决镜头的球差、色散问题。
加冕人像镜皇的技术实力
f/1.2超大光圈:1.2的光圈虚化效果非常惊人,可以很有效地降低背景对于画面带来的干扰。配合EOS相机的高精度对焦系统,让艺术人像摄影变得更加简单。
圆形光圈:圆形光圈的意义就在于对背景、前景的虚化能够更加柔和、平缓,能够让希望虚化的物体边缘平和地融进背景中,不会干扰主体的视觉效果。
非球面镜片带来的高画质:高精度研磨非球面镜片,能够有效抑制球面像差等多种像差的产生,即便在最大光圈下依然可实现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画质。
佳能EF 100mm f/2.8L IS USM微距镜头是经典镜头“百微”的升级版,配有专为微距拍摄而生的双重IS防抖系统,是EF系统中名符其实的拳头产品。
佳能经典“百微”(EF 100mm f/2.8 USM微距)的好用之处就不用我赘述了,这是一支让所有摄影师都喜欢的微距镜头。当新的EF 100mm f/2.8L IS USM发布上市的时候,我是第一时间购买这支新百微的,因为我知道这支“红百微”,一定会比之前的百微更好用、更方便。在刚拿到手的时候,沉重的镜身还让我稍有点不适应,但是体验了双重IS防抖下手持拍摄花卉之后,我就知道这支镜头买的没错。
拍摄微观世界是奥妙无穷的,一旦沉浸进来,就会发现你可能觉得很讨厌的小昆虫都有独特的美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每种生物自我的存在意义,对生命的尊重是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意识。EF 100mm f/2.8L IS USM微距镜头在拍摄动植物的细节时所带来的极其精细的影像让人叹为观止,用“锐不可当”来形容新百微的实力再合适不过!而且圆形光圈的加入让背景的虚化也更为突出,尤其是野外的昆虫拍摄,大光圈的意义非常明显。
这次升级最大的一样对我来说并不是双重IS防抖(因为在拍摄重要的对象时,三脚架或独脚架都是不会离开机身的),而是防水滴防尘结构。经常跑野外的摄影师都知道,晨起的浓雾、多变的天气都有可能让镜头受潮,存放不当就会生霉,而新百微的防水滴防尘结构能让镜头的“战斗力”上升一个档次,再严苛的环境也不是拍摄的阻力。
对于微距拍摄,镜头非常重要,但吃苦耐劳的意志力和对动物、昆虫的习性了解和对自己相机、镜头的了解都非常重要。想得到完美的画面,前期要做非常多的准备和功课,将要拍摄的项目了解清楚后,相机的相关附件也要准备完全,万无一失之后,才不会错失转瞬即逝的瞬间。
让微距摄影师赞叹的技术突破
双重IS防抖系统:为微距镜头而生的双重IS影像稳定器能够同时对“倾斜抖动”和“平移抖动”进行补偿,对于微距拍摄时更为明显的焦平面抖动有非常好的效果。
在通常拍摄距离下可达到约4级快门速度的补偿效果,在放大倍率为约0.5倍和等倍的情况下,分别相当于提高约3级和约2级快门速度。
全时手动对焦:自动对焦后由摄影师进行手动调整是微距摄影非常必要的功能,自动对焦后只需转动对焦环后按下快门即可完成个人创意!
哦,站在哪好呢?嗯,就站这吧!我心里嘀咕着:像个大火球的太阳火辣辣的,光线灼人。树旁的那条石板凳子热得发烫,估计都可以做一盘美味的“石板煎蛋”了!还拍照,不知道老爸是怎么想的。我还是乖乖地站在那,摆了一个习惯性标准动作——左手叉腰,右手平放,面带微笑。“太阳好刺眼,我感觉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好难受!”
“爸,拍好了没?”“马上,马上,三、二、一”咔嚓一声,拍好了。“不错,不错,你爸,我厉害吧!”爸爸得意地说道。我很好奇地跑去看了看,“哇!厉害个大头鬼,眼睛都闭上了。爸,你拍照行不行?”我对爸爸的拍照技术有些怀疑,爸爸微笑地说:“我拍照技术是全家一流的,这张没拍好,再拍一张。”
我有些疑惑地站在那个地方,还得尽量地露出可爱的笑容。此时,我自己反倒感觉是一种皮笑肉不笑的“假笑”,笑得脸都快要僵住了,心里盘算着:要是再拍不好,就得换妈妈拍,还抢着要拍照,真是的!”这回,我换了一个姿势,双手平放在身后,稍微侧了侧身子。正准备就绪,突然间爸爸说道:“佳钧,你的笑容不过自然,笑得有些假。来,来,笑得开心一点。”
“这也被老爸看穿了,真是的!”我还是会心地笑了笑。“好,就这样,保持住!”听后,我似乎感觉到爸爸好像是一位专业的摄影者呢。于是,我心中浮起了一些阳光般的喜悦,期待着老爸能拍出最美的相片。“可以,拍好了,过来看看吧!”我再一次飞奔过去,我也是醉了:到底是我站歪了,还是老爸把相机拿歪了?这张相片都拍得倾斜了,刚刚心中升起的那一轮太阳,瞬间又跌落底谷。
正在我心生埋怨的时候,太阳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友好地躲进了云层,放出柔和的红光,透过微微颤动的树叶,投射在地上,泛出晶莹闪亮的斑驳。此时,似乎有一股唯美的热量流进了我的心头,我决定继续拍,拍一张最美的相片,“老爸,再拍一张,好好拍!”我自信地说道。
一切准备就绪。一阵凉风吹来,真舒服,我会心地笑了起来,就在这最美的瞬间,爸爸把时间和美景定格起来。我和爸爸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有努力,有坚持,就有收获,很值得!
运动会的第二天上午,激烈的一千米赛跑开始了。我努力从人群中挤出,看看有没有我们班的运动员,一眼望去我便看见了他,他正做着准备活动,坚定望着前方跑道的眼神像是很有信心。准备活动做完后,他俯下身子做出起跑的姿势。
这时,一声刺耳的哨声想起,他像箭一样飞了出去,我径直穿过半个操场,只见他被甩在了后面,我和身旁的同学都在一起为他喊加油,但他好像并没有加速。我又穿到了操场的另一半,整个赛事进入白热化阶段,他还落在后面,我着急的直跺脚。就这样我在操场中间跑了两个来回,他始终没有加速,我无奈地只能干着急。
我又跟着他跑到了操场的另一边,只剩最后一圈了,这时原先跑在前面的几个人好像都没有力气似的,跑得很是吃力,脸上的轻松逐渐消失,显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他却还很轻松,好像仍有余力。我正在思索时,他开始加速了,越来越快地,我赶紧跑到终点等着他。
只见他像脱了绳的马一样在田径场的跑道上飞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即将到达终点,然而后面的人还足足落了他半圈。他带着笑容向终点线跨去,迈开了双腿,摆动着双手,奋力完成这完美的历程,他一跃而起,好像整个人都悬在空中,又快速地将脚落在了终点线上。“咔”秒表停止了,无可置疑,小组第一非他莫属。
1 瞬间低电压和瞬间停电对设备的影响
a.对计算机的影响 (无电池CVCF时) 工艺控制计算机、办公用计算机, 当电压降低10%~20%且持续3~20ms时, 计算机将会全部停止。
b.对由电磁开关控制起动的电动机的影响 当电压降低50%且持续5~20ms时, 电磁开关动作跳开, 电动机停止。
c.对可控硅变速电动机的影响 当电压降低20%以上且持续5~30ms时, 电动机停止。
2 解决对策
防止瞬间低电压和瞬间停电的对策通常分为电力系统侧对策和用户侧对策两方面。
2.1 电力系统侧对策
电力系统即使不发生事故, 也不发生瞬间停电、瞬间低电压, 但是送电线等电力传输设备, 在风吹雨淋的自然环境中, 也避免不了遭受雷害、冰雪冻害等。而且, 因雷害发生事故时, 为了使其影响最小化, 现在最先进的技术会在70ms内快速地切除电力系统的事故设备。而负荷设备即使遇前述3ms左右的瞬间低电压、瞬间停电仍然受到影响。所以, 电力系统侧不可能有最完善化的解决瞬间低电压、瞬间停电的对策, 但为了降低发生频度, 可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有益的技术措施。
a.送电线地中化, 防止雷击等自然灾害。
b.电源分散配置, 缩短用户到电源的平均电气距离, 减少电压损失。
c.采用高电阻接地系统, 在发生单相接地事故时, 可减小线间低电压 (大部分接地事故为单相接地) 。
然而, 这些措施需要费用很高, 而且也仅对距电源近的用户有效, 所以并不是最佳方案。总的来说, 电力系统侧的对策, 技术、效果、费用等综合指标不如用户侧对策。
2.2 用户设备侧 (负荷设备侧) 的对策
如上所述, 电力系统侧的对策效果有限, 所以用户设备侧的对策是不可或缺的。具有代表性的对策如下。
a.针对计算机的对策 配备电池CVCF (不停电恒压恒频电源装置) 。
b.针对电磁开关控制电动机的对策 采用延时释放方式、定时器接入方式、电容器反励磁方式的电磁开关, 在产品保护范围内, 发生瞬间低电压、瞬间停电时, 电磁开关延时动作。
c.针对可控硅变速电动机的对策 这种控制方式是, 当发生低电压时可控硅正变换器或反变换器呈闭锁状态, 电压恢复后自动地返回正常运行的联合瞬间低电压对策。
d.针对配置短时动作低电压继电器的受电设备的对策 在产品保护的允许范围内, 延迟继电器动作时间。
3 工程实例
在现代高度连续化生产过程中, 不允许供电有任何中断, 否则, 将造成重大事故, 甚至导致生产过程瓦解。为避免因系统电压瞬时 (如0.5s) 大幅度波动, 通常对重要辅机电动机选用DW10型或DZ20型电动操作的断路器。然而小容量的DZ20型断路器尚无电动操作产品, 现在大多数仍采用交流接触器, 因而往往在电压瞬间波动时误动作脱扣停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保证设备安全、连续运行, 自行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控制装置, 现将其工作原理简介如下。
正常开机时, 按SST按钮, 中间继电器ZJ线圈经D、R3、SST及ZJ1、SST2、热继电器FT通电动作。于是双接点ZJ接通起动器KM, 电动机开始运行;ZJ常开接点闭合自保持;电源经D、R3、ZJ、R1, 向电容器C充电。
正常停车时, 按电动机机旁按钮SST1或中控室屏上的按钮SST2进行操作。当按下SST1时, ZJ1激磁动作, 常闭接点ZJ1断开, 切断KM及ZJ电源, 线路退出工作状态, 电动机停止运行;常开接点ZJ1闭合, 电容器C因放电回路接通而瞬时放电;当按下SST2时, 同样切断KM、ZJ电源, 电动机停止, 同时SST2常开接点闭合, 电容器C快速放电。
热继电器FT动作时, FT常闭接点断开, 切断KM、ZJ电源, 实现安全停机。当FT复位后, C通过FT、SST2、ZJ1及ZJ和R1放电, 于是ZJ动作, 吸合相应接点, 电动机重新起动运行。
当系统电源出现瞬间 (如0.5s) 低电压, 且足以使交流接触器KM释放, 从而导致电动机停车时, 电容器C便经上述放电回路放电, 使ZJ在整定时间内 (工程中整定0.5s) 保持工作状态, 各常开接点仍然闭合着, 如此时系统电压恢复, 则KM借助ZJ (101、102) 吸合, 完成电动机自保持;如果经过整定时间后系统电压尚未恢复, 电容器放电结束, 中间继电器ZJ便随之释放, 线路退出工作。再起动电动机须重新按动SST。
1.捕捉矿大最美瞬间策划书 2.瞬间美丽,感受校园摄影大赛策划书
3.“中国教育报道·捕捉校园最美的瞬间”策划书
1、捕捉矿大最美瞬间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矿大,我们的母校,它承载了我们的青春和梦想。这里的点点滴滴都将铭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随着冬季的来临,矿大又将想我们展现她的另一种美丽。作为一个狂打的学生,每日穿梭于矿大之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二活动目的
1.为丰富广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弘扬爱校的风气,并激发我笑学生对校园之中美的发现。
2.为校园生活增添一笔亮点,增进全校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同时增强我部凝聚力以及鉴赏评审能力,扩大我部的影响力。
三活动主题
捕捉矿大最美的瞬间
四活动意义
1.培养当代大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2.增强大学生对母校的热爱
五主办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学生会女生部 六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七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15——12月23
八活动形式
以照片的形式定格矿大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角度记录矿大最美的景色。
九活动流程
1.印好宣传单,分发给各个负责人。
2.张贴于松苑与竹苑。
3.负责人检查宣传单是否完整,无明显错误。
4.收集作品
5.进行评选
十参赛作品收集部分
参赛选手将作品打印成为照片上交。
女生交至杭同学处
手机:***
宿舍:竹4B3031
男生交至杜同学处
手机:***
宿舍:松3A5121
(截止日期后,汇总到章海军处,找老师进行作品统一评选。)
十一参赛要求 1.拍摄一张或者一组题材与校园有关的照片,或可展现校园风采的系列组图。
2.如果是一组系列作品,照片数量应控制在5张之内,同组照片必须是同一系列内容。
3.照片像素无一定要求。
4.作品题材,形式,风格不限,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具有新意。
5.提倡新作,讲求真实性。作品可做调整,但不能改变现实原貌,不收电脑特技制作作品。
6.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著作权由作者本人所有。(相片中如涉及到人物,肖像权部分由作者自己承担。)
十二评奖部分
所有上交作品将有专业老师进行评奖一等奖:5%
二等奖:10%三等奖:15%最佳创意奖,最佳视觉奖若干(视参赛人数而定)
十三人员安排
贴宣传单:3人(竹
4、松
2、松3各一人负责)
收集作品:3人(2人负责作品收集,一人负责找老师进行评选)
十四经费预算
宣传单:A420张
计:2元
小胶带:两卷
计:1元
不可预知的经费:1元
共计:4元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学生会女生部
20XX/11/30
2、瞬间美丽,感受校园摄影大赛策划书
活动名称:瞬间美丽,感受校园摄影大赛
一、活动主题
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里,有很多的人和事物,也许与我们擦肩而过,当速度成为一种美丽的时候,需要一种捕捉,因为美丽稍纵即逝,但,如果你用手中的相机把它拍下来,美丽就会变成永恒„„在这里,无论您的年龄大小,经历如何,我们真心期待您的作品。
人生从定格瞬间的美丽而精彩,快乐从享受影像的艺术而永恒。
1.活动目的:表现“瞬间美丽”,感受“瞬间美丽”,将美丽传递„„;
2.主题:情系理工;
3.内容:通过摄影镜头捕捉武昌理工学院大学生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框住美丽瞬间,架起永恒桥梁,展示一个最美的的武昌理工学院!
二、活动时间
1.开展时间为3月18日至3月31日;
2.作品上交截止时间为3月31日20:00。
三、活动地点
1.宣传地点:全校范围;
四、活动对象:武昌理工学院全校学生。
五、活动内容策划:
1.参赛作品要求:
(1)参赛图片由作者本人拍摄,拍摄时间不做限制,取景必须在武昌理工学院内,作品可以为人文风景和自然风景,并未曾在其他摄影比赛中获得奖项,未在其它平面媒体发表,不得借用他人作品;
(2)数码摄影作品不人为去除原始拍摄信息,不得加LOGO、水印、修饰性边框;
(3)获奖参赛作品,请参赛者提供原片。逾期未能提交原片,或原片无法达到要求者,将失去获奖资格;
(4)每一张照片,写明作品题目、作者姓名以及作者所在院系、班级、联系方式,每一张照片附有一百字左右的简要作品说明等;
(5)作品大小,数据量不超过5M,像素不得低于200万;
(6)大赛仅接受数码照片(含手机拍摄),格式要求为JPEG。彩色、黑白不限,单幅、组图均可,组图要求为3—10张;
(7)合成及拼接照片,以及其他增加或删减影像内容等影响作品真实性的照片不予参选。
2.参与方式
作品统一发到邮箱:。
3.评分标准
3.评分标准
一、主题内涵(40分)
评分依据:
1、主题明显且紧扣比赛的主题,准确表达主题内容、寓意。(40—30分)
2、主题较为明显,与比赛主题联系较紧密,能引起欣赏者一定共鸣。(30—20分)
3、主题不明显,与比赛主题相差较远。(20—10分)
4、主题涣散、不集中。(10分以下)
二、创意构图(30分)
评分依据:
1、构图较完美。整个作品看起来均衡、稳定、有规律。有明显的视觉美。(30—25分)
2、构图和谐。轮廓清晰,主体突出,线条分明。(25—20分)
3、构图杂乱、头重脚轻、主题过多。整个作品给人以混乱的感觉。(20—10分)
4、基本没有构图规划。作品布局杂乱,主体模糊,没有视觉焦点。(10分以下)
三、视觉效果(30分)
(一)色彩饱和度(15分)
1、色彩鲜艳、饱和、丰满,层次分明,有较强的感染力。十分妥当的契合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内涵。(15—12分)
2、色彩多样,较能表达作者创作意图。其中不乏搭配不合理之处。(12—8分)
3、色彩单调,基本没有运用什么色彩搭配技巧。整个画面不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8—4分)
4、没有色彩方面的技巧运用,光线昏暗,照明效果较差,照片灰暗,缺乏亮度。(4分以下)
(二)对焦、曝光(15分)
1、对焦清晰,曝光正确。主题突出,细节明了。(15—12分)
2、对焦比较清晰,曝光良好。主题相对突出。(12—8分)
3、对焦效果较差,曝光不准。整个作品呈现“散焦”。(8分以下)
4.奖项设置
所有参与者都有机会获得本次大赛的纪念奖,其中的优秀作品,我们将设置优胜奖(取参赛作品中的百分之十(优秀作品))。
5.评选方式
(1)比赛将采用预决赛的方式决定最后的优胜作品,在比赛截止的日期后的一个工作周之内公布优胜作品和选手;
(2)评选结果出来后,将获奖作品公开展出;
(3)作品会有指导老师点评,保证作品的含金量。
六、说明
主办单位拥有作品的发布和宣传权,作者拥有参赛作品的版权。
负责人:周航李政婷
主办单位: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团委学生会宣传中心
协办单位:武昌理工学院校团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20XX年3月11日
3、“中国教育报道·捕捉校园最美的瞬间”策划书
一、活动举办宗旨
为扩大我台主流新闻产品“中国教育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能力,提升新闻收视率,我台全媒体新闻中心《中国教育报道》栏目、果实网新闻社区、手机报拟联合新浪网发起“中国教育报道·捕捉全国校园最美的瞬间”公益摄影大赛。该活动将通过展示全国大中小学校园中的美丽瞬间,积极营造温暖、幸福、活泼、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参赛作品主题
1.最美的瞬间——人物
以学校师生为拍摄对象,突出人物外在和内在之美。
2.最美的瞬间——故事
以学校师生为拍摄对象,突出情节和行为之美。
3.最美的瞬间——校园
以校园为拍摄对象,突出风景和艺术之美。
三、活动参与办法
1.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师生均可参加本次大赛。“最美的瞬间——人物”拍摄的场景不限,每幅作品限一位教师,主题鲜明。“最美的瞬间——故事”拍摄的场景不限,作品故事情节表达完整,主题突出、鲜明,故事情节和所有人物注释清楚。“最美的瞬间——校园”以校园为拍摄对象,作品取景到位,创意新颖,注释完整。
所有作品须在本活动投稿截止日期前拍摄。
2.参赛作品限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邮件请发送至《中国教育报道》活动专用邮箱cetvzmsj@sina.com。邮件须注明作者个人姓名、所在学校名、联系方式、邮箱,并写清对作品的文字说明。
公众可以通过中国教育报道官方微博@中国教育报道与主办方进行微博互动。
3.本次只接收数码照片,黑白彩色影像均可;不接收胶片实物照片。
4.参赛截止日期为20XX年12月30日。
四、活动评选办法
优秀作品由专家评选。专家由媒体著名摄影师组成。
参与评奖的作品按照“人物”“故事”“校园”三个主题,每个主题类别首先评选出500张优秀作品,总计1500张优秀作品。具体设奖如下:
特等奖1名,奖励5000元。
一等奖10名,各奖励1000元。
三等奖40名,各奖励300元。
优秀奖100名,设奖品若干。
优秀作品和最佳作品以及摄影师个人的基本资料将在果实网开设专区公布。获奖者个人将获得中国教育电视台授予的获奖证书。
五、活动宣传推广
活动即日启动。
《中国教育报道》除了发布活动启动消息外,在活动启动期间,还将通过屏幕下方公布活动的相关信息,及时跟踪报道活动的进展情况。果实新闻社区将制作活动专题页面。手机报及时发布动态信息。
六、活动经费支持
活动将通过争取赞助的形式,由巨人学校独家支持。
七、注意事项
1.本次摄影大赛为公益性质,不收取学校以及个人任何费用。
2.参赛者拥有作品版权,作品涉及的肖像权、名誉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均由参赛者本人承担。
3.所有入选作品,均可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电视、网络、手机、报纸以及新浪网使用相关栏目、版面、网页页面无偿使用。
4.凡参赛者即视同承认上述所列各项规定。
5.本次大赛的项目负责人为徐倩同志。
在我成长的长河中,渡过了无数个瞬间。瞬间或许不能发生什么事情,但是瞬间,它可以使人们内心发生变化。有时候,一件简单的事情,就会给你带来瞬间的美。而珍藏在我心中的那最美的瞬间,是来自同学对我的帮助。
我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很少和班里的同学沟通。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只能自己面对。但是在我们身边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会主动给予你帮助,给你带来快乐。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在做语文练习册的时候,被一个选字填空题难住了。我冥思苦想半天,也想不出来该填哪一个。由于我不爱说话,也不敢问其他的同学,只好低着头,自己难过。正在这时,学习委员走了过来,看到我的表情,就知道我有不会的题。便主动问我:“你哪道题不会做啊?我来帮你吧?”听到她的声音,我的心一下就踏实了。我没有说话,只是慢慢地指了一下,我不会的那道题。她看了看,就像一位小老师一样低下身子,耐心地为我讲解每个字的意思。她知道我不爱说话,所以讲解途中还会不停地问我:“会做了吗?”生怕我没有学会却不敢说。经过这位小老师精心的讲解后,这道题终于攻破了,我心里开心极了。就在那一瞬间,我的心中流过一股暖流,她对我的帮助,不光给我触决了难题,也给我带来了快乐,还让我变得自信。她让我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互助,生活才能变得更美好。
最美的瞬间,它把我们的同学情谊变得比山高,比海深,我永远都会把它珍藏在人生中最美丽的地方。
【案例】那是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鱼我所欲》这一课时, 在疏通完字词教学后, 围绕着“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进行讨论时, 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插曲:
师:“孟子指出, ‘义’超过了‘生’, 所以人能够不贪生, 不避死, 应当‘舍生取义’。羞恶之心, 人人皆有, 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接着举例说明, 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 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生1:“我认为, 这位廉者为了‘义’, 不愿接受侮辱性的施舍, 我觉得做得应当, 人要为了自尊而生。”
生2:“我也认为他做得对, 他这样宁愿死也不受辱的节气值得我们学习, 义, 就是气节, 就是坚持正义……”
生3:“如果这样说, 那韩信受‘胯下之辱’就不应当了, 那就该拿刀同那个侮辱者相拼, 但如果这样历史上岂不少了个英雄?又怎会有韩信能忍的美谈?”
这一石立刻在班内引起千层浪, 学生意见不同, 群情涌动, 大有争论之势。
生3:“是呀, 小不忍则乱大谋又该怎么解释呀?”
生4:“宁死不屈方为大丈夫, 文天祥正是因为宁死不屈才成为千古不朽的民族英雄!”
生5:“革命战争年代, 不少仁人志士忍辱负重打入敌人内部,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 我们能说他们不是君子吗?司马迁忍受奇耻大辱, 含泪完成《史记》, 我们能认为他不伟大吗?”……
学生的争先发言完全打乱了我的教学设计。我知道, 如果不让争论停止,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肯定完成不了;但如果强制学生停止讨论, 肯定会浇灭学生自主求知创新的思维火花。这时, 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现:“这不正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讨学习的有效契机吗?学生在主动探讨中既进行了思维训练, 又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呀!何必为了教学形式而放弃良好的教学契机呢?”于是, 我干脆脱离教案, 顺势引导: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舍生取义, 而在什么情况下则可以不这么做呢?”学生参与的热情愈加高涨, 在反复争论中, 学生渐渐明白:
“当义等同于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时, 义大于生命;当把义狭隘地理解为个人私利、为了所谓的面子、哥们义气时, 则小于生命。因而当义与生命冲突时, 应当视具体情况分清是非, 而不是随意践踏生命”。最后, 我用司马迁的话作结:“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同学们在齐声诵读中结束了本堂课的学习。
就这样, 一个小小的问题引发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学生的思维在讨论的撞击中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 课堂教学真正“活”了起来。虽然这个节外生枝打乱了我的教学设想, 但认真反思本节课的得失, 我认为本节课最大的可取之处, 却正是这“节外生枝”完全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看着同学们那真情涌动、全身心投入的学习热情, 我感受到, 虽没有完成这节所谓的教学目标, 但我相信, 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学到的, 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想。
面对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面对学生与众不同的回答, 面对这种无预设的“生成”, 我觉得教师不能只关注课堂环节是否完整, 更要关注课文潜在的认识价值。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 教材价值取向的核心与灵魂, 教师要始终把握住和引导好学生, 在珍惜学生自由感悟的同时, 循循善诱, 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 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 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教师, 认真备课, 把握教材重、难点, 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活”好, 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案, 那么最好的教案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 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相反, 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 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更能活跃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 教师应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 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 见机而作, 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应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 适时调控, 充分利用, 激活课堂教学, 促进课堂有效生成。面对学生的“胡思乱想”、“节外生枝”, 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自由, 束缚学生表达的欲望。要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积极的教学资源, 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或顺水推舟, 让学生对话, 引导动态生成的流向, 以判断是否值得生成;或将错就错, 顺势利导, 妙用学生的“出错”以求思维的广度;或乘思追问, 巧妙延伸, 巧用学生的“怪问”, 以求思维的深度。让学生在充分自由与平等的对话交流中, 畅所欲言, 碰撞思维的火花, 彰显学生的个性, 生成精彩的瞬间。
最美的瞬间,胜过于绚丽的彩虹,雄伟宏壮的日出。那种美丽无法用语言来比拟。 那天我们举办学校运动会,由于我的身体素质还能说得过去,所以在同学的推荐下我也报上了名。 因为那一次是小学的最后一次运动会所以我并没有报自己最擅长的那个项目跳远。其实在以前就一直想跑一次短跑,所以就借着那个机会报了200米和挑战自己极限的1500米跑步。
说也凑巧那天的项目都在上午,我在跑完200米短跑后,身体开始有些不舒服,往厕所跑了好几趟,我们的班主任问我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我肚子有点疼!那你一会还能跑吗?应该可以吧哦,如果身体真的不舒服那就先别跑了!我看看吧!在这时我的心里不知道应该开心还是伤心。毕竟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想尽自己最大的力气去跑,但是自己的肚子不配合我的想法。 等到11点30左右1500米的比赛就要开始了,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准备着上赛场了,我走到班主任旁边说老师,我肚子不是很疼了,让我试试吧!好吧,你要是实在坚持不住了下来就行。其实从我走上跑道的那一刻我就没有想过要在中途退出。
我跑了两圈半左右其实跑起来肚子也不是很疼了,但是跑到将近三圈的地方我们班主任把我拉下来了,随之我的朋友都跑过来扶着我,递给我水。那个瞬间我觉得好美,天是湛蓝的,太阳是温和的,我看到了我们同学和老师之间的爱,它们融合在了一起体现在那个瞬间中。 那个瞬间真的好美。使我潸然泪下,那是小学最真切的回忆,是最能体现我们师生情的瞬间,是最美的瞬间。 最美的瞬间,非景;最美的瞬间,是情。
强大的气场从我后脑勺处袭来,直达我身体各个角落的每一个细胞,鸡皮疙瘩在瞬间暴走,不用回头就知道,是你来了。可如今,这样的感觉已经不复存在了。
你很美,美得那么认真。
你很干练,惊人的语速是你的“拿手好戏”,面对着一张张茫然的面孔,你可以用你从容淡定的姿态将这一切转变。一站上讲台,你仿佛被打了“强心剂”,那样一丝不苟的神情,那样准确清晰的思维,让人不得不敬仰。当我们不理解时,你却可以不耐其烦地讲一遍又一遍,望着你看到我们豁然开朗时嘴角挂着的一抹微笑,那一瞬间,真美。
你很美,美得那么有勇气。
我们班级,在别人眼里的标签,永远被定位为“最差,最烂,最乱班”,当所有人都以贬低的姿态鸟瞰我们,甚至出言不逊时,是你,用你的伶牙俐齿直接而霸气的对你面前的愚昧者说:“不”。是你,用你与生俱来的王者风范对你面前的44名“饱经风霜”的少年们说:“我相信你们。”那一刻,你坚定的样子印在我的脑海,在梦中无数次的翻滚,是你的信念造就我们班级的前进,是你的勇气铸成了我们心中屹立不倒的围墙。那一瞬间,真美。
你很美,美得那么直率。
用不恰当的方式来说,你很和我们的胃口。你不迂腐,你很理解我们,我们的叛逆在你的眼中变成了无人关心的孩子宣泄自己内心不满的方式,你不会很凶地责骂我们,但你也不会用长篇大论镇压我们内心的怒火,反而,你用你强有力的语言与我们展开一番对峙,用朴实中隐藏深意的.话语缝补我们千疮百孔的心。我们喜欢叫你姐,然而你也从来不拒绝,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永远是那么欢乐。看着你用号大的嗓门讲述着你的故事时,那一瞬间,真美。
你很美,美得那么善良。
暴风雨前总是没有征兆。在暑假的轻松生活中,我们得知了你下学期要离开的消息,看着手机短信中简短的话语,一阵苦楚涌上心头,鼻子一酸,眼泪淹没了一切,周围是水蒙蒙的一片。你的离开,让我们班级的气氛回到了最初的伤感,本以为,你早已忘了这个曾给你带来太多太多匪夷所思的“惊喜”的大家庭,可就在最近,从其他老师的嘴里得知,原来,你从来没有忘记过我们,你依然默默地关心着我们。一句“我想你们”让心灵相通的我们在心中偷偷落泪。脑子里不经意回想起过去的美好,你的形象依旧历历在目,那一瞬间,真美。
无数个美丽的瞬间,连接成了无数个美丽的回忆,造就成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你。
彻夜不息地流向大海,
我的生命,也向着岁月的怀抱,
沿着既定的轨迹,悄悄归来。
在挪威位于北极区的斯瓦尔巴群岛,一架隐蔽式自动相机抓拍到一头在裸露的棕土上四处张望的北极熊。
从马尔维纳斯群岛迁徙至南非过冬以后, 黑眉信天翁与它们的爱侣在往年占据的巢穴团聚。
非洲,这头银背猩猩埋头在一个泥沼中数小时,有系统地剥掉和洗掉香草根上的污垢然后进食。
那天闲来无聊随意翻到了一个频道,正在播新闻讲述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环卫工人一个年仅四十岁的中年男人手上插着针管还忙着清扫大街的事。那是一张照片,最醒目的是挂在树杈上的那根长长的输液管以及他身着的环卫工人的服装,男人说他前几天病了不想耽误工作影响收入只得这样做。那一瞬间我震撼了!我动容了!
一辆垃圾车停在马路边,一个中年男人忙着清理垃圾,一根长长的输液管挂在树杈上,一件洗得很旧的工作服……这些知识简简单单的东西,当他们组成了一副画面,当网友按下快门的一瞬它造成人的影响和震撼却是意义重大的,那最最美的瞬间那是一个中年男人尽职尽业的体现!那是一个社会底层人员对环卫工作的贡献!贡献他的时间,贡献他的身体,这怎能不让人震撼!这怎么不是最美的瞬间!
这一个瞬间带来的影响也是意义深远,很多人们都说宁愿多走两步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也不愿看见身患感冒的环卫工人如此工作,有的人说会随身携带口袋将垃圾包起来再扔,有的人说要体谅环卫工人的辛苦爱护环境卫生……他们做了这么多仅仅是为了一个瞬间!为了一个最美的瞬间!
今天要去公墓祭奠先祖,妈妈和我早早到外婆家吃早饭,可四处看看,没见到外婆的踪影,我们就开车出去吃。
我们开车来到堰春早茶店,只见那儿人真多,连门口都摆放了一排排餐桌。路边停了很多车子,妈妈手握方向盘左瞧瞧右瞧瞧,我知道她在寻找车位。我和她同时看见左前方还有两个停车位。妈妈立即打方向把车子开过去。说时迟那时快,一辆棕色的车子从我们对面飞速开过来直奔停车位。妈妈只好慢下来,我想也不着急,反正是两个车位。可没想到他的车竟然在外面的那个车位上停下了。
妈妈一见,连忙按了按喇叭,示意他停到前面的车位去。可他却熄了火下了车。他看了看我妈的脸色,朝我们一努嘴,示意我们绕过他的车停到前面去。我生气了:“这人素质真差,车子往前挪一点不就好了,这点方便都不给人留。”“算了,算了!大清早的,不去计较了。”妈妈迅速打方向再绕过他的车,慢慢开进了他前面的停车位。我真是心有不甘,还在叽咕。妈妈拉着我下了车说:“原谅,原谅,兴许他有比我更急的.事儿。”
到了卖包子的窗口,妈妈隔着几个人排在他的后面。我们一直盯着他,只见他包子一到手,就急忙一路小跑,然后钻进那辆棕色的车里,迅速地开走了。见我还在说那个人的坏话,妈妈对我说:“别再抱怨了,你看,人家动作这么快,也许家里一桌的客人正等着呢。今天是清明节,大家都各有各事。他之所以这样停车,只是想更方便出去而已。况且前面还有一个垃圾桶,讨嫌!理解,理解吧。”
关键词:数码化相机,瞬间,偶然性,必然性
近年来照相机的数码化及其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其成为大众化的使用产品。今天,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 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 因为没有了在使用技术上的太多障碍而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相机的这一技术变化也为纸质媒体带来了新的局面。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新闻摄影工作。于是, 新闻摄影队伍在最近这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壮大和发展。如新华社已和全国数万名摄影者和摄影记者签约, 为他们的新闻图片提供专门的采用渠道。《福建日报》对外开放的图库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省各地的近百幅摄影稿件。不仅如此, 许多报社也为文字记者配备了数码相机, 许多文字记者涉足新闻摄影。新闻摄影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但尽管如此, 我们从中却不难发现, 现在大多数新闻照片依旧不为广大读者所欢迎。真正能吸引读者眼球的好照片更是寥若晨星。大多数新闻图片仍然缺乏生动活泼的视觉形象, 画面呆板、人物形象程式化等等问题依旧存在。总之, 新闻图片的质量并没有因近年来数量的大量增加而提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甚多,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新闻摄影的瞬间性认识不到位。
误区一:新闻摄影就是新闻事件加相机。新闻摄影比文字容易, 新闻照片, 就是到现场对新闻事件用相机记录一下就行了。这个观点即使在今天的新闻界仍有许多人这么认为。殊不知, 新闻摄影有其特殊的规律, 它不能仅仅对新闻事件做简单的记录。在采访中, 摄影和文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采访方式;文字可以多侧面、多角度地对新闻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经过加以描述、分析和说明;而摄影报道依靠形象来“说话”, 它对新闻事件的过程只能够截取一个或几个瞬间画面, 让读者透过这镜头的瞬间画面来了解新闻事件。它胜于文字报道的是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具有现场感和高度的强调性, 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因此, 新闻摄影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在于作者是否懂得去抓取新闻现场中那个最具意义的典型瞬间, 让读者了解、感知新闻事件。所谓“一图胜千言”。因此, 新闻摄影不是对事物做自然主义盲目、随意的记录。
误区二:新闻摄影适合所有的新闻题材。由于新闻摄影强调瞬间性, 这就决定了它的题材选项的特殊性, 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题材都适合摄影, 如论述观点和讲述道理的题材就不适合用摄影的方式去报道。而对于事件性尤其是突发性事件的题材就适合用摄影的方式来报道。因为采访对象的具象使摄影有了可视性, 摄影的瞬间形象能从中反映该事件, 并能从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瞬间, “指的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极其短促的一刹那时间或状态”。 (1) 事物在运动中由各种不同瞬间组成, 重要的是看其瞬间展示的内容, 是否能够揭示事物实质!既它是否是“典型瞬间”。在新闻摄影学上, 又称为“决定性瞬间”。摄影大师布勒松说:“如果快门是在决定性的瞬间按下的, 你就会本能地赋予画面以栩栩如生的生命。如果不能把握这个瞬间, 你的照片既没有内容, 也没有形式, 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因此, 瞬间的把握, 关系到摄影采访整个行为过程的成功和失败!瞬间也决定了新闻摄影中的新闻价值。
例如, 美国摄影师John Moore拍摄的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在拉瓦尔品第遇刺身亡照片《贝·布托遇害》 (图1) (获2008第51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WPP) ———“荷赛奖”战争灾难类单幅金奖) , 这张获得金奖的图片, 令许多最初看到此图的读者或许会感到有些意外, 因为:一、此图的画面是歪的, 画面中人物的影像很模糊!拍摄时镜头焦距还没对准;二、虽然拍到了爆炸, 但画面中并没有贝·布托的身影。但荷赛的评委们何以给其最高的殊荣呢?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在贝·布托爆炸遇难的那一瞬间拍摄的!画面上倾斜和模糊的身影说明了作者离爆炸现场的距离是多么近!但最重要的因素是此图的瞬间景象告诉了全世界贝·布托遇刺的那一刻发生了什么!尽管它没有对准到事件的中心人物、尽管它构图不完整以及影像模糊等等, 但它所定格的瞬间已说明了一切。这就是新闻图片瞬间的作用和冲击力。典型瞬间就是新闻摄影的灵魂。诚然, 突发性新闻事件可遇而不可求。更多的时候, 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一般性事物。那么, 常态下的新闻事件如何决定和运用瞬间的取舍呢?我们来看新京报摄影记者赵亢拍摄的《采摘季节》 (获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 (华赛) 经济及科技新闻类组照银奖) 。这组图片纪录了2005年9月50万采棉工从中国的河南、甘肃、四川、陕西、江苏、安徽、青海前往新疆采棉的生产和生活的情景。面对如此大规模“迁徙”异地劳务输出的大题材, 作者紧随他们深入采访, 拍摄的每一幅照片都鲜明生动。仔细研究其作品, 便能感受到作者在跟踪采访采棉工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对拍摄瞬间时机的把握和点击。如反映6000多名采棉工搭上开往开往乌鲁木齐火车的情景, 作者把拍摄的瞬间定在了采棉工们即将登车的时分。此时现场的气氛最为紧张:铁路工作人员开始维持秩序, 采棉工们扛着大小包行李排队争相往前涌动, 画面中所有人物的种种“肢体语言”无不透出一份紧张的气息, 把采棉工旅途的艰辛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图2) 。
在另一张图中, 展现的是棉田中来自陕西的刘大姐一边忙着采摘棉花, 一边不时用眼睛观察着不远处忙碌的儿子。由于她的儿子今年考上了大学, 母子俩为了学费决定乘暑假期间出来采摘棉花凑学费。就是慈母望儿那生动的一瞬间被作者定格在了画面上!这是一组反映采棉工生产和生活的新闻图片, 它的每一幅瞬间形象, 记者把事件拍鲜活了。达·芬奇说过, 世界上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有经典的瞬间,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会发现, 而对于新闻摄影来说, 没有经典的决定性瞬间的照片就显得很空洞, 甚至毫无新闻价值。
新闻摄影是记实性的, 是记录历史的。历史是不会重演的, 因此, 新闻事件的经典瞬间稍纵即逝。摄影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 要迅速地进行判断、分析、筛选, 提高自己看得快、准、深的能力, 才能抓住“决定性瞬间”。这应是从事新闻摄影者的长期必修课。
1、观察, 寻找典型瞬间采访中, 面对新闻事件, 记者处在被动的位置上, 因为新闻事实的发展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 观察新闻事件的发展状况、寻找最佳的瞬间是摄影者的首要任务。新闻事物在其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中由许多的瞬间过程组成。这些瞬间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和形象都不一样、所显示的意义也不同。有的瞬间能突出、强调事物发生发展的实质内涵, 有的瞬间只是没有实质意义的表象, 有的瞬间甚至会限制、掩盖事物的实质。当我们按下相机的快门时, 就凝固住了事物在这一时刻的空间和时间所呈现出来的景象, 虽然它仅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横切面。但这一瞬间画面是否较为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呢?这需要我们迅速进行思考、判断、分析。要提高准确判断和捕捉典型瞬间的能力, 需要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去磨练。摄影大师布勒松说过,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没有决定性的一瞬间”。由此可见, 决定性瞬间是摄影图片成败的关键所在。我们说瞬间的取舍在于观察, 但对于新闻摄影记者来说, 这种观察应建立在对事物做尽可能多的了解的基础上, 这对于我们的工作大有益处。做有心人, 用心观察。在采访前, 最好事先对采访对象的信息和背景做尽可能多的调查, 使自己不会处在完全被动情况下做盲目的观察。带着对事物的思考进行观察、判断能极大地提高新闻敏感度, 从而迅速有效捕捉事物发生过程中的典型瞬间。虽然摄影记者不能左右事物的发展变化, 但摄影记者只要用心去“看”是能够找到决定性瞬间的。通过这样的观察, 还可以发现和找出事物表象与内在之间的联系, 掌握事物发展的脉络, 进一步找准最佳的拍摄时机。2004年, 笔者接受“6·18”福建省项目成果交易会摄影采访任务, 临行前, 编辑希望笔者的图片报道能够突破以往此类报道僵硬的模式, 拍摄出既有内容又有鲜活形象的新闻图片。为此, 采访前笔者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 调来许多有关“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的背景宣传材料阅读, 了解到此次项目成果交易会的目标、主题和宣传重点。对这些背景的了解使采访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也给后来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交易会的现场观察时, 由于心中已有了一定的准备, 面对万商云集、纷繁杂乱的场面, 可以主动寻找能反映和事物主题有关的景象。在观察中, 笔者突然发现一位外表很朴实的老汉手举着一块上面写着“有想找个好的项目开发吗?”的大牌子, 在会展中心大厅最为热闹的过道上, 向着络绎不绝的客商不断分发他自己印制的广告宣传单。笔者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新闻事件。于是立即赶上前对他进行采访, 了解到这是位来自惠安县螺阳镇的老农民, 名叫林华天。他发明的农村卫生间和厨房垃圾处理器已获得了国家专利。他听说省城有这么个大型的项目成果交易会, 便兴奋地带着自己专门印制的发明专利宣传材料赶来参展。他迫切地希望找到一位合作伙伴投资这个项目, 共同开发市场, 以改变广大农村目前落后的卫生状况。由于他觉得自己的摊位太偏僻, 于是就举着自制的广告牌来到人流量最多的地方来推销自己的发明。一位文化程度并不高的农民勇于挑战自我, 为改变农村落后的卫生状况热心于环保卫生设备的研制获得国家专利认可后, 还敢于自闯市场寻发展, 这和本次交易会所倡导的精神完全吻合。但如何拍摄报道呢?笔者决定用相机跟踪他, 继续观察。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他慢慢习惯于镜头, 不会因为感到被拍摄而显得不自然, (这一点不能忽视) ;二是笔者还需等待最佳的拍摄时机。这样的跟踪观察, 终于有了收获。笔者发现, 每当林华天向客商们介绍他的发明时, 由于心情迫切, 他的表情显得很激动。这丰富的神情不仅显示了这位农民发明者的渴望心情, 更表现出了他的自信和坚强。于是, 笔者瞅准他脸上表情最丰富的时机立刻按动快门。
这幅题为《我有好项目》 (图3) 的照片发稿后, 由于新闻人物形象鲜明活泼, 事实生动感人而获得了编辑的认可和重视, 在《福建日报》一版以显著位置发表, 见报后得到广泛好评。这则新闻摄影报道还引起了省长的高度重视, 专门在刊发照片的报纸上批示有关方面关注并调查了解此事。该照片后来也获得了当年度福建省新闻 (摄影类) 一等奖。
2、认识新闻事件典型瞬间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及其辩证关系, 提高新闻敏感性大千世界, 任何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 事物在发展中有许多偶然性被包含在必然性之中。因此, 新闻事物发展的每一个瞬间有其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恩格斯说过:“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 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 而所谓偶然的东西, 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 偶然性是寓于必然性之中的, 偶然性只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这是一对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肯定一方, 否定另一方都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 (2) 在现实社会中, 只要仔细研究就不难发现许多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必然性的一面、许多偶然事件的发生也存在着必然性。如《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在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拍摄的《生命的敬礼》, 这张反响很大的新闻图片定格住了3岁的郎铮被解放军战士从废墟中刚刚营救出来时, 躺在担架上的他用受伤的小手向解放军叔叔敬礼的感人瞬间。在地震灾区, 解放军抢救受灾群众伤员的行动是必然的, 而小郎铮敬礼则是偶然的。但是, 小郎铮的这一偶然的动作又何偿不是必然的!因为从后来的报道中我们了解到, 郎铮崇拜当警察的爸爸, 在家中就常向爸爸敬礼。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警察和军人都是最可敬的人。因此, 许多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发生, 表面上看是偶然的, 但其实它又是事物发展过程从量变走向质变的必然过程。所以, 许多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既在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分析、认识新闻事件的典型瞬间有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增强摄影记者的政治敏感性和新闻嗅觉能力。这样, 即使面对偶然发生的事件也能迅速作出反应, 及时捕获精彩的瞬间。上个世纪80年代, 得益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群众从心里感谢党、感谢邓小平。1984年国庆节, 参加游行的北京大学学生在队伍中突然打出了一条写着“小平您好”几个大字的横幅, 正在现场采访的中青报著名摄影记者贺延光立即抓住机会拍摄了这幅新闻图片。他后来说, 尽管当时他的位置不太理想, 整个过程也非常短促。但他立即将相机举过头顶连拍了三张, 将这一非凡的历史瞬间永远地被记录下来。一个具有高度敏感性的记者是不会放过任何决定性瞬间的, 即使它一闪而过。
3、新闻事件中典型瞬间有可预见性新闻事件的瞬间虽然需要观察发现, 但新闻瞬间的捕捉并不完全依靠被发现和“碰巧”才能获取。俗话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 首先应该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其下一步发展有一个综合的分析认识。虽然在许多情况下记者是处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被动位置上, 但一些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还是有迹可循、可以预见的。摄影记者可根据事件发生的种种迹象来分析事物发展运动的规律加以预见和判断, 从而选择拍摄瞬间的最好时机。有了“先见之明”, 在拍摄中就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 等候典型瞬间的时机出现, 做到“手到擒来”。往往这样拍摄的新闻照片更加出彩。
2005年, 中青报摄影记者贺延光拍摄的《两党一小步, 民族一大步》 (图4) (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 可谓是典型瞬间预见的典范作品。这幅作品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作者把按下快门的瞬间选择在中共中央胡锦涛总书记和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历史性会见时即将握手的那一刻。贺延光说, 为了拍摄好这幅作品, 事先他在指定的拍摄现场选择了多个角度, 还进行了多次的试拍。然而, 更为重要的是在于他对整个历史事件的意义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 使他可以“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典型瞬间出现的刹那, 按下了快门。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新闻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和消失, 新闻摄影的从事者不但要有发现新闻线索的慧眼, 更要练就一双能迅速捕捉“决定性瞬间”的“鹰眼”。这种磨练还要靠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捕捉典型瞬间, 不仅让所拍摄的新闻事件和图片鲜活起来, 有时更重要的是它将使某个新闻事件的本质定格在历史中。
注释
1 徐忠民:《新闻摄影的瞬间形象性》,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CJR) http://www.cj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