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总结

2025-04-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梁家河总结(精选4篇)

梁家河总结 篇1

公司开展《梁家河》学习交流座谈会总结

公司召开纪实文学《梁家河》学习交流座谈会,畅谈学习体会、交流所思所悟,切实从《梁家河》一书中探寻领袖足迹,见证领袖初心,进一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锐意前行中,引导公司党员干部切实增强推动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矿区建设新局面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蓬,总经理刘水利,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启科,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捷,副总经理师同民、李先锋、邢彦民、总会计师万军锋出席,公司副总、机关各部室负责人,基层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宣传部长,共计10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聆听了《梁家河》部分节选内容的精彩诵读,公司北区矿井、东区矿井、公司机关部室代表,基层党支部代表、劳模代表、青年代表、女工代表、走出去创业单位代表、华远实业公司退休人员代表共9名同志,分别围绕学习《梁家河》的所感所思所悟,从不同角度作了交流发言,谈出了信仰信念、内心感悟,使在场人员思想和灵魂都受到了一次洗礼,并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了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蓬在座谈会上指出,此次学

精品学习文档

习交流会,既是一次专题学习梁家河大学问的公司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又是一次交流分享《梁家河》大学问学习成果的研讨交流会,更是一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推铜煤大发展的主题教育和鼓劲加油会。

王蓬就进一步在公司上下掀起学好用好梁家河大学问提出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深刻认识学好用好梁家河大学问的重大意义。公司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梁家河》是蕴含理想信念、立德修身大学问的人生宝典;是蕴含为民服务、治国兴邦大智慧的经典著作;是蕴含忠党爱党、治党管党大担当的鲜活教材。要切实将《梁家河》一书作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读本、最好教材、必读佳作,要通过学好用好梁家河大学问,不断增强 四个意识、切实坚定 四个自信,着力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不断以新奋斗和新实践谱写新时代铜煤追赶超越的新篇章。二是要领会深刻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切实从梁家河大学问中激发奋进前行的力量。学习梁家河大学问,就要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创新进取的可贵品质、真情为民的爱民情怀,通过坚定信仰信念,加强党性锻炼,强化学习意识,提升本领技能,发扬艰苦奋斗

精品学习文档

精神,切实克难攻坚,锐意创新进取,不懈奋斗前行,团结依靠群众,服务关爱群众,不断依靠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巨大力量,努力开创公司深化改革、转型升级、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新局面。三是要精心组织细部署、扎实推进再发力,努力确保学习运用梁家河大学问取得新成效。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再次掀起学好用好梁家河大学问的新热潮,努力为开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矿区新局面营造良好氛围。要丰富载体,创新方法,着力构建学好用好梁家河大学问的宣教大格局,不断促进学习践行梁家河大学问向深层次迈进、向新高度提升,切实为推动公司改革发展汇聚强大力量。要学用结合,指导实践,确保学好运好梁家河大学问取得新成效,以大学问所激发的巨大力量,引导公司各级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自觉担负起引领铜煤迈进新时代的职责使命。要切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在梁家河大学问蕴含的精神力量的推动下,着力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锐意前行中,不断谱写新时代铜煤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启科主持会议并在作会议小结。他要求,公司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按照上级组织要求和公司党委统一安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践行梁家河大学问的热潮。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精品学习文档

梁家河总结 篇2

工作总结

认真贯彻上级资助精神,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及相关工作要求,求真求实,探索创新,使该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持续深入推进,使我校资助工作取得良好发展,顺利完成各项资助工作。现将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健全组织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不均衡,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增多,学生的生活条件相差很大,贫困学生依然存在。这些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牵动了各级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心。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贫困学生入学学习、健康成长的精神,各级政府部门视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我校高度重视,一致认为,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其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惠民之举;是学习落实党的十七大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还是资助贫困学生工作走向成熟,迈进制度化、科学化、常规化的历史大跨越。作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按照上级要求和便于工作的有效开展,成立了熊猫路小学教育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副校长任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全校12位班主任为成员,形成了教育资助工作的运转体系,为整个资助工作的务实真实、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广泛宣传,全面摸排

为使资助贫困生家喻户晓,我们通过学校标语,校务公示栏及学校集会等形式对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工作流程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深入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全方位了解惠学政策,熟悉贫困生资助申报程序,即家长提出申请、教师调查走访、评审委员会评审、社会公示、名册上报、资金发放、后期监管,从而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贫困资助、关心贫困学生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责任,过必问责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领导小组明确实行层级责任制。在资助工作开展中,对资助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发现一处,及时纠正,对不合规定的,坚持一查到底,一追到底。因严格按照上级部署的工作要求运作,确保资助名额全部落实到了贫困家庭学生头上,家长与社会反响良好。

四、专帐专档,感恩成长

为使资助款项无截留无挪用,专款用在刀刃上,学校把好资金管理关,保证学生安心生活学习。为使资助工作长留痕迹,促进资助工作完备完善,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得失,科学建档,规范装订,专柜存放,实行专人管理。同时,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引导受助学生记住党恩,学会感恩,并把感恩的心转化成学习成长的动力,是资助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是我们在资助工作中不应忽略的一事物的另一面。故要求学校及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资助学生的谈心、自强自立、感恩奉献等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爱和感恩不仅要存在心理,而且要说出来,更重要地是落实在行动上,自立成材,才是最好地感党恩,在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有能力感恩中不断成长。

读《梁家河》有感:梁家河的阳光 篇3

--读《梁家河》有感

文/远山近水

梁家河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行走的轨迹,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在中国,只有解决了农民贫困问题,中国的发展才会迎来灿烂的朝阳,民富则国强是不变的真理;梁家河是一种力量,设身处地为民请命的人,人民会和他携手向前,披荆斩棘,一起奋斗,把幸福创造;梁家河是一把尺子,浓浓情意,温暖漫漫长夜,重情讲义,心怀天下,必将得到世界的尊重;梁家河是一张名片,记录了同甘共苦的艰难,照出了一个政党俯身为民的光芒;梁家河是一种精神,它是延安精神的新体现,它书写着共产党人与人民的鱼水深情,它演绎着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气象。

植根沃土,才能收获人生的春天,向群众寻求智慧,才知道谁是推动历史前行的动力。为民办事的心,早在梁家河当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时候就已种植,于是,无论走到哪里,牵挂成了一份厚重的力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那份为百姓办好事的初心一直都在。七年的磨砺,在梁家河生成一种信念,一种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信念。它像一束阳光,把人民的心房照亮,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任何时候都如此坚定。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对人民的牵挂成了一份浓浓的恩情,对梁家河的牵挂成了一种责任与一份深深的牵念。

最温情的地方,也是最初的记忆,更是最深的一份感怀。在梁家河,最回味的事情,便是改变思想的事情。梁家河的每一孔窑洞,都装着温暖的记忆。因为经历,所以深记每一个相关的故事,亲切地叫着每一个熟悉的名字;因为改变,所以总是难以忘怀。走遍梁家河的每一个角落,记忆的橱窗里总映着曾经的岁月,那些一起奋斗的日子,不仅有回忆,更有记忆深处不变的初心。温暖的家,美好的过往,亲切的滋味,埋藏已久的回忆,一切都是同甘共苦的情景。在人民大海里掀起的朵朵浪花,泛着些许的波纹,荡漾一池的笑靥。总书记的笑是舒心的,告别贫困的梁家河人已经过上了好日子。梁家河的笑,是快乐的,也是富足的,因为牵挂已温暖,日子已红火。

在梁家河,那些有温度的事情挥也挥不去,和梁家河一起成长的日子,总萦绕在心头,那些在人民的生活里汲取智慧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人,只有融入自己生活的圈子,才会珍惜彼此相遇的真情,一份酸菜,却是一份情怀的展露,更是一个脱贫攻坚使命的开始。在梁家河的艰难日子里,吃苦成了一种修炼,修得苦中苦,方知万事难。梁家河,中国农村发展的窗口,人民与党心连心,深情厚谊不老情,逐梦征程在路上。那个绣着“娘的心”的针线包,弥足珍贵。却是一份真情的传递。真情感怀,只待花开。一份情意,一份珍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梁家河的经历,让生命的过滤有了守护与牵挂。人都是这样的,一旦对人,对村庄有了感情,一生都企盼那个地方,那些人有快乐的未来。陕北高原给了总书记一个信念,那便是改善民生,让善良的中国农民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人民的福祉而奋斗”,似乎就是梁家河精神的写照。穿越千山万水去牵挂,只因你的幸福要有获得感。六一儿童节前夕,总书记给照金北梁孩子们的信,照亮了孩子们的心,这才是伟大的关怀。传承红色基因,便是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有些问候是要送给人民的,因为我们的党植根于人民,这些问候的送达,是如此温暖,如此坦然,这才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岸的情怀。

延安,革命的圣地,中国命运的转折点。延安精神的力量源泉。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不忘初心,牢记党心,心系民心,只为修身。共产党人,只有深入生活,了解人民的需求,才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追求,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是人民幸福的梦,是人民富足的梦,是文化传承的梦。为民奉献的信念是每个共产党人信守的承诺,为民奉献的信念源于延安,源于梁家河。这便是总书记人生大手笔启程的开始。共产党人只有心里有人民,始终解决人民的疾苦,始终想着人民的幸福,这样的政党,才会有力量,中国的发展才会有方向。改变世界,实现人民幸福的梦想必一路顺畅。唱响共赢,文明才会更灿烂。

梁家河

挥之不去的乡情

拂之不去的责任与使命

几多回忆

几多牵挂

那片陕北神奇的土地里

生长着为民服务的丝丝信念

那个小小的梁家河

却是共产党人

为民谋福祉的精神高地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人民孜孜追求的目标

那些朴实的话语里

有中国崛起的万丈光芒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

只有共同富裕

过上美好生活

才是中国留给世界最美的风景

当年的知青下乡,像星星,落入人间,带来知识与实践的伟大探索。梁家河让这种实践结出了硕果。一带一路源于中国,却属于世界。总书记的治国理政,为创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声音铿锵有力,“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中国人的朝气与力量让世界惊奇。层出不穷的中国制造,联通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引领世界。

与书结缘的人,一生都是富足的。在艰苦的环境中,甚或安逸的生活中,与书结缘,才能一世美好,永远年轻。书是生命的力量,书是瞭望世界的窗口。文学滋养并盛放梦想,历史的回眸孕育并变革生命。伟大源于书本。伟大的思想则缘于深度的思考。“锅里有了,碗里就有了”“国家强了,人民就幸福了”。大格局,才能有大方略。正是梁家河的经历,才让中国发展有了硬实力,有了世界目光。帮助,只为发展,只有帮助,才能赢得回报。这便是梁家河的视角。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工作好不好,全靠群众讲。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这便是梁家河的阳光。

读《梁家河》有感 篇4

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五月初出版发行,为了一睹为快,接到该书后,加班“一口气”就读完。全书10余万字,40幅图片,共分为四个部分,详细记录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生动的再现了总书记从大队知青到党支部书记的历程,也记录了梁家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从习近平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求真务实、不畏困苦的优秀品质。

读完《梁家河》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习近平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习总书记的“实”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当年习总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习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工作中更应该体现一个“实”字,立足实际、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上一篇:关于老师的名言名句下一篇:本来我可以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