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规划阶段总结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发展规划阶段总结(共9篇)

学校发展规划阶段总结 篇1

东只甲小学

这一阶段为促进学校师师间、生生间和师生间的均衡发展,我们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做法,现将这一阶段的研究做如下总结:

一、加大集体备课力度、进行分层次培训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均衡发展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认为有效的集体备课能突出集体的合作交流与反思,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能够及时推广、共享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这种集体备课的程序是:分配任务——个人自备——集体研讨——专人整理——反思修改。

每天下午放学后一小时,我校分学科组进行集体备课,成效显著。

今年上学期以来,我校加快了全区教师均衡化发展步伐,针对一些教学水平较薄弱的老师,选拔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学习。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等,时间为十五天。导师和学员按照“三实践,两反思”的培训模式,在本学科内进行了有效的教育教学探讨和学习,相互收获颇多。

二、面向全体、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与学生间的均衡发展

1、面向全体,是教学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实施均衡教育,让学生均衡发展,对老师而言,就是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所面对的是全体儿童,要为他们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乃至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极为重要的。不管是“天份”、智力、身体、生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或是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有差距,都要同等对待、一同施教,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面向全体,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好统一要求与适应差异的关系,要在落实教育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同时,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适应每一位同学的不同需要,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面向全体的要求。

2、了解学生,是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教育、都得到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全班同学,熟识每一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做好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要通过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根据学生不同资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当前,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种种原因,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使面

对的全体学生,共同前进。在实践中,我校通过进行家访、举行“家长学校”、“家校座谈会”、问卷调查、学习反馈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联系、沟通而去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交朋友、开展队日活动、举办兴趣小组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和相互信任,从而对学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也就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

3、因材施教,是实现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发展,途径是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材施教,要熟悉教育对象。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既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特长等),还要分析研究造成差异的家庭、社会、历史的各种原因。学生的全面情况犹如毛坯,这就是学生的材,它是雕琢的基储施教的对象。

因材施教,要注重教学方法。要按照新课程标准,正确制订教学目标、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要加强对教学大纲、教材和教育对象的研究,把教学目标分解为基础目标、较高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层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目的。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个别辅导,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作为教师,就是要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培养其个人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多方面的人才,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样一代新人辈出之日,即是中华民族腾飞之时!

三、开展心口算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心口算是依靠学生心脑快速反应进行计算。我校开展的心算口算教学,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深深体会到,心口算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对学生良好的习惯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对比、调查、测试,发现学习心口算的学生各方面都强于一般学生,心口算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知识、思维、技能、个性等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健康的发展。

实践证明,心口算教学在提高学生计算水平的同时,使学生在知识,思维,技能,品行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我们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发挥心口算的启智功能,使学生更聪明,促进学生全面的、均衡的发展。

总之,在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以后会向更深更好的方向发展。

学校发展规划阶段总结 篇2

“十一五”时期, 阳泉市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发展, 一个覆盖城乡的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体系已初步形成, 普职两类教育逐步走上了均衡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作为阳泉市招生考试管理部门, 我们充分发挥导向、引领作用, 为阳泉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通过编制和实施招生计划五年规划, 调控普职两类教育协调发展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阳泉普通中等教育迅猛发展, 一度出现了“村村办初中、乡乡办高中”的“红火”场面, 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最多时达到近60家。从90年代开始, 我市加大普通高中结构调整力度, 压减整合普通高中学校, 把有条件的转办为职业高中, 到“十五”末期, 全市普通高中压减到15所, 中等职业学校扩大到17所, 但招生状况仍呈现出“普热职冷”的趋势。2005年, 全市共有19611名学生参加中考, 其中普通高中录取8204名, 中等职业教育录取2821名, 普职招生比例为3:1。为扭转这一不良趋势, 由招生部门牵头制定了《阳泉市“十一五”时期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五年规划》, 提出在坚持做到每个县区办好一所普通高中、一所职业学校的同时, 严格执行普高招生计划, 不得突破当年省下达的规模轨制计划 (每班不得超50人) 。并规定, 招生计划一经下达, 各县区和学校之间不得进行调剂。这样就把当年初中毕业生的一半甚至一多半留给了职业学校。通过发挥招生计划的导向功能, 使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得以协调发展, 既基本上缓解了“普高热”带来的社会压力, 又为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实行招生计划县域 (学校) 管理, 引导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均衡协调

为了加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 我市成立了“普通高中招生录取领导组”, 组长由教育局局长担任, 副组长为教育局分管普教的副局长和市招生考试中心主任 (局党组成员) ,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招生考试中心, 负责其工作的具体实施。该机构的职责就是统筹全市普通高中录取, 规范高中阶段招生管理, 严格控制过热的普高教育, 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十一五”时期, 我市针对普通高中招生跨县区“择校”的现象, 制定出台了招生计划由市统一管理, 按县域、学校划分的政策, 严禁各普通高中学校跨县区招生。2007年, 又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将优质普通高中统招生计划直接分配到县域内所有初中的中考招生改革, 直接分配的比例逐年递增到招生计划的50%。对普通高中招生我们通过取消调节生指标、压减扩招生计划、坚持“四限” (限分数、限钱数、限人数、限时间) 政策、规范普通高中学籍管理等措施, 控制普通高中规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多年来, 我们一直坚持两个“集中管理”和一个“统一划定”。所谓两个“集中管理”, 一是普通高中招生全市集中管理 (包括统招生、扩招生) , 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均按我们市考试中心确定的录取批次和录取时间进行;二是招生与学籍相结合集中管理。具体做法是录取期间, 由我们考试中心牵头, 实施市教育局普教科与市考试中心合署办公, 一次性完成招生录取和学籍注册。这样避免了录取和注册两张皮现象的发生, 有效地控制住了普高乱招生的现象。同时“普通高中招生录取领导组”明确规定, 没有经市招生考试中心统一录取的考生, 学籍管理部门不得予以进行学籍备案。这样形成了招生部门和学籍管理部门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普通高中录取完毕后, 招生部门和学籍管理部门分别向市纪委报送录取与注册数据, 由纪检部门督察, 同时各普通高中学校也公示录取与注册的学生名单, 以便让学生、家长及广大社会监督。一个“统一划定”就是全市普通高中各个批次的录取分数最低控制线由录取领导组统一划定, 同时坚持“宁缺毋滥、铁板定钉”的原则。生源好的普高学校不能突破本校计划而无限制地招生, 生源差的普高学校也能因计划未完成而降低录取分数最低控制线进行招生。“十一五”时期, 全市每个县区、学校的普通高中招生从未突破省给我市下达的招生计划, 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留足了发展空间。到2010年, 全市每个县区都有一所省级示范高中、一所省级合格职教中心, 高中阶段教育从布局覆盖、办学规模、教学设施、教育质量等各个方面均实现县域间均衡发展。

三、通过实行灵活自主的招生政策, 扶持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们在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同时, 积极采取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的中职招生政策, 全力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一是按照招生计划, 结合县区、学校实际, 分县区、分学校进行招生任务责任分解, 招生计划到县、到乡、到校。同时我们每年都要对县及所属初中学校进行完成职教计划任务的考核, 考核的内容包括各县、校输送到各级职业高中、省内外中职、高职以及各级各类技工学校等除普高以外的人数。二是坚持实行“五个放开” (即计划、时间、分数、年龄、地域放开) 招生政策及“随招随注”等灵活便捷的学籍管理办法。三是积极开辟普通高中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渠道。如多年来, 我们招生部门规定:中考时考生的志愿一经填报, 任何人一律不得改动。在这个大原则下, 为了引导考生合理分流, 我们又实施执行了以下规定:考生第一志愿一旦填报职业技术学校, 则不能再改报普通高中;而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普通高中, 则可以改报职业技术学校。被普通高中录取的考生可以重新补报职业技术学校而不受任何限制。

通过以上措施, 我们已初步实现了由“重普高”向“普职并重”的过渡, “十一五”期间, 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逐年递增, 已由2005年的2821人增加到2010年6545人, 年均递增幅度为18%;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比例由2005年的27%增长到2010年的48.1%, 年均递增3.6%。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总数调整发展到17所, 其中拥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5所, 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7所。阳泉的中等职业教育无论从招生规模还是从办学质量上都实现了赶超发展、跨越式发展。

四、通过宣传中职教育发展成就与资助政策, 吸引更多的城乡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为了扭转广大城乡学生和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 我们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城乡的优势, 通过各类电视媒体, 以及组织各级各类中职学校深入县城、乡村和学校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展示我市中职教育的办学成就;另一方面, 我们通过编印专门的宣传手册, 积极宣传中职学生国家和省市资助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 我市每年都要组织2-3次中职学校办学成就集中展示活动, 共出动广播宣传车近百台次, 制作宣传版面近百平方米, 编印各类宣传资料近30万份, 确保各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读。通过我们的努力, 全市中职学校招生中来自农村和农业县区的生源比例逐年上升, 由2005年的不足40%增长到2010年的近80%, 且生源稳定、流失率低, 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

五、通过发挥招生部门的桥梁引路作用, 创新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渠道、新模式

近年来, 我们充分利用招生考试部门与外省、外市学校联系广泛的优势, 通过为外省市学校与阳泉本地职业学校之间“牵线搭桥”, 积极引导职业学校转变办学思路, 创新办学模式。据不完全统计, “十一五”期间, 我们共为市一职校、市交通职业学校、市技工学校和市工业学校等本地7所中等职业学校, 与北京、天津、河北、江苏等4个省市的13所学校、企业, 以及阳泉本地的阳煤集团、兆丰铝业等重点企业, 组织牵线“联姻”17次, 配合学校发展了订单培养、定向培养、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新的办学模式, 使阳泉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和省内外就业市场得以充分结合, 进一步推进了地区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如市交通职业学校与天津工业学校、连云港航空学校等联合开设了机械制造和航空服务专业, 招生人数占该校当年总招生数的30%。2011年我们充分发挥招生考试部门的纽带作用, 将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基地校北京自动化工程学校介绍推荐给我市广大考生、家长, 在我们的努力配合下, 考生、家长和该校双向沟通了解, 2010年我市有50多名毕业生选择了北京自动化工程学校。再如阳煤集团技工学校, 近年来已为地方乡镇煤炭企业培养技术人才近千名。目前, 阳泉已建成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制造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采矿技术等省级示范专业 (点) 11个。其中, 市交通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国家教育部、全国汽车工业协会确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市体育运动学校连续第二轮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左右。就业范围覆盖煤炭、化工、餐饮、服务、汽车修理等十余个行业, 就业地域从阳泉和山西省内的太原、晋中等地, 逐步拓展到省外的上海、天津、江苏、广东等9省 (直辖市) 16个地市。

总体来看, “十一五”时期, 通过我们招生考试部门和全市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阳泉高中阶段教育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到2010年底, 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59%。普职两类教育呈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良好态势:

———从招生规模看, 实现了大体相当。2005年, 全市19611名中考学生中, 有8204名选择了普通高中, 占到42%, 有2821名到职业学校就读, 占到14.3%, 普职两类教育招生比例为3:1;而到了2010年, 普通高中招收8420名, 占到51%, 中等职业教育招收7545名, 占到48.1%, 普职比为1:0.91。

———从资源配置看, 实现了整体优化。“十一五”期间, 阳泉各级财政先后投入上亿资金用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与办学条件改善, 其中投入到中等职业教育的资金达3059万, 全部用于各类职业学校、县区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 共完成新建或改扩建任务2.6万平方米, 装备标准化车间11个, 添置近700万元的实训设备, 进一步增强了阳泉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力。

———从布局覆盖看, 实现了均衡协调。全市15所普通高中学校中, 6所学校被评为“山西省示范高中”, 而且均衡分布在全市所辖的两县三区。全市1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 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 省级重点职业学校7所,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占到85%。阳泉已基本实现了每10万人口拥有一所普通高中和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每个县区分布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和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 (职教中心) 。

———从生源结构看, 实现了合理分流。普通高中教育在控制规模的同时, 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高考成绩连续十几年稳定在全省领先水平, 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65%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以“出口”带动“入口”, 毕业生“双证率”、“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左右, 吸引大批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就读, 实现了中考毕业的合理分流。

学校发展规划阶段总结 篇3

[关键词]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协调发展

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现状

目前我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3.08万所,比上年增加1.26万所;招生1400.88万人,比上年增加100.43万人;各类教育在校生达3713.90万人,比上年增加320.94万人。其中民办普通高中数量达到2394所,民办普通初中数量达到4282所,民办普通小学数量达到5186所。就成都市来说,近几年来民办学校的数量明显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现有各类外国语、实验学校、国际学校等高端民办学校22个(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这些学校的学杂费平均每年在4万左右,其他为解决外出务工子女就读的低端民办学校(仅涵盖小学、初中)就更多,仅郫县就有11所,这些学校的学杂费平均每年在5000元左右,民办学校的学杂费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发展的原因分析

国家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但不少家长每年还要花费几万送孩子上民办学校,有些家长缩紧其它开支也要送孩子上民办学校,原因主要是:就业的压力使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接受教育是获取就业岗位的最重要途径,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与他将来的就业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孩子的将来,许多家长把希望寄托在素质教育上,催生了民办特色教育,这也是教育体制改革适应市场需要的必然结果。一是民办学校的出现,提供了满足不同个性化需求的教育资源,一些收入较高的企业管理者或文化程度较高、收入也较高家庭,是高端民办学校的主要消费者。在流动人口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方,民办学校就读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满足了外出务工子女的入学需求。二是民办学校管理方式灵活,可以自主招生,自选教材,自聘教师、自主分配,自主用人,这种体制的优越性使得民办学校能够吸引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而这些教师正是民办学校吸引学生的主要因素;三是民办学校的家长是教育的消费者,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条件、教育方式不断地提出优化的建议意见,学校和家长都能及时沟通,并及时改正,更有利于学校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特色定位更加明显。

三、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民办学校大多是企业主和社会集团举办,办学目的过分追求营利性,这与国家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实行义务教育免费原则相背离,办学投资者为了得到回报,在学校的招生、收费、管理上经常干涉,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发展;二是一些民办学校依附于办学声誉好的公办学校设立分校或与公办学校联合办学,民办学校主要骨干教师和管理团队从主校派驻,这些学校大都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在小升初或中考进入主校的几率要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大,人为地制造了教育的不公平;三是内部管理亟需改善,在与公办学校和其他民办学校竞争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如“挖教师”、“买优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民办学校要想获得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须加强规范管理。

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的思考

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现存的民办学校大都呈现强大的生命力,一些富有特色的民办学校还在不断涌现,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体制改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在良性竞争的引导下,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协调发展,有如下思考。

一、合理引导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的发展。要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慎重的态度,鼓励社会资金更多地投放到贫困地区,并从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出发,考虑民办义务教育实行减免税收等更优惠的政策,投资者在享受国家相关信贷、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发挥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兼顾了教育公平。

二、规范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的管理。教育主管部门要完善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管理。一是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扩大和拓宽民办学校的生存发展空间。二是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监督机制使办学质量进一步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三、加强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通过校际联合,鼓励名校名师到薄弱学校定期任教,使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教学质量均衡发展,减少因择校而造成优生的流失;二是公办学校实行法人治理,在不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增强公办学校校长的法人地位,提高公办学校的创新能力,形成有特色的学校;三是建立教师无校籍管理制度,在同一教育行政区域内,老师实行统一管理,按照学校的岗位设置将教师派遣到各个岗位,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由学校负责,邀请家长和学生参与教师教学工作考评,建立教师激励机制,从而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加强对公办学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逐渐发挥公办学校的优势,推进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协调发展,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内涵提升阶段总结 篇4

本学期以来,以实施目标管理为主线,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依托,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注重特色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内涵的有效发展,全面引领了各项工作健康开展。

一、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每一位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无私奉献。

在上教师考核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教职工考核细则》,完善考核体系。通过教师自评、同行互评、领导测评、学生座谈、家长问卷等多种形式开展对教师履行师德情况进行考核,使教师师德考核制度化、规范化,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晋职、考核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参照依据。对于有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

二、寻找有效途径,打造“名师”团队。

学校加强全体教师教育理论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教学能力,使一部分教师成为在某一学科领域里有独到见解、具有教学特色的专家型教师。

学期伊始,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开展了“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组织开展教师说、讲、评、反思、教学创新设计等,发动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好一节优秀的研究课,在按照要求参加“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基础上,学校精选10名教师的课堂实例,录制成教学视频,供教师观摩,形成校内优质课程资源。

三、以人为本,扎实做好学生工作。

按照2014年学生培养目标,遵循“先做人,后学习”的原则,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着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文明和基础道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1、学校每周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感情。

2、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坚持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抓好规范教育,并持之以恒,逐步落实:围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编写“好习惯 伴我行”手抄报,学校规定主题和格式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编写内容,每人一份,学校择优展示,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共同提高。

3、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注重路队建设,学校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三防”安全演练活动、有序乘车活动,提高学生遵纪守法和自我防卫能力。

通过系列教育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文明、有序的学习和活动环境,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四、加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力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学校施行德育学分管理,成立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了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评价标准。由政教处牵头,组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让学生、教师、家长了解评价内容,并将评价标准作为规范学生,教育学生的指导性纲领。

五、下阶段存在问题

1、常规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监管力度有待加大,特别是要解决督查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2、年级管理存在差异性,年级内部管理不均衡,教师执行规范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3、教师专业发展意识需进一步加强,提高校本培训教研活动参与热情和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六、学校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加大课堂改革的力度,把“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推向深入。

学校师德建设活动阶段总结 篇5

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以加强师德建设为突破口,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继去年师德教育活动月之后,又开展了一系列师德建设活动,进一步提升师德。我们总结出了“六步三讲三落实”师德教育法,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步”是“学”、“查”、“评”、“ 树”、“改”、“写”。“学”是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由领导班子成员主讲,教师人人写出了不少于2000字的笔记。“查”是查问题。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对一年来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自我剖析,分析原因,人人写出了《履行师德自查汇报》。“评”是评议。设计并发放《学生评议教师师德情况表》,组织学生和家长对任课教师进行了评议。“树”是树典型。结合评议结果,对照基本规范,评选师德标兵。“改”是整改。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个人《师德整改方案》。“写”是写心得。谈对师德提升的认识态度。

“三讲”是确定三个主题,组织三次校内演讲。我校以“学习榜样,提升自我”为主题,分别以“学习身边榜样,全面提升自我”、“落实教学规范,提升教学业绩”和“爱我****,加快发展”三个主题认真组织了三次校内演讲。

“三落实”将所学所得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分三步,一看落实教育教学规范,自觉履行师德,规范从教,奠定学校发展基础。二看落实教育改革创新,提高素质,做学者型教师,保持学校发展动力。三看对学校发展的贡献,通过贡献看业绩,保证学校发展实效。1

为保证“学习榜样,提升自我”主题演讲实效,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从去年11月底开始,首先进行学习反思,全体教职工总结自己身边同事,尤其是本年级组、本处室同事的优点与长处,比较、排查自己的不足,找出改进方法,理清今后工作打算。认真学习,不断反思,积极改进。把学习所得写成笔记。其次是分组演讲。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认真撰写演讲稿,在小组内演讲,推出本级部、本处室的榜样。第三步是校内演讲。在组内演讲的基础上,由各小组推荐一人参加校内演讲,并同时推荐三篇演讲稿参评。三次演讲活动共有30人参加了演讲,共有99篇稿子参加了评选,由学校领导班子组成评委对演讲稿与参评的演讲者打分评比,并把三次演讲得分与参评稿得分成绩汇总评选出优胜团队。根据各级部、各处室推荐的榜样率与最后的投票结果,评选出师德标兵。优秀演讲稿学校发在安丘市****网,供师生学习,并将编纂成册,形成校本教材。

通过师德教育月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加强了反思,触及了灵魂,为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学习榜样,提升自我”师德建设活动有以下亮点:

一、准备充分,参与热情高。三个阶段的演讲,全体教职工参与率达100﹪,演讲稿质量高,尤其是参评演讲稿和演讲者稿子都经过细心观察,深刻反思、认真撰写,从中可以看出****教职工对这次活动的高度重视和对于学习提升的迫切需求。

二、榜样实在,事迹鲜活。英雄模范固然可敬,但身边榜样更加

鲜活,更加实在。身边的榜样可能不是完人,但学习身边的榜样,就不要求全责备,而是要见贤思齐。相互发现身边同事们的优点,从学习者口中说出,带动一批教职工;同时对榜样也形成了很大的促进,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更严。在全体教职工中形成了比爱岗敬业,比工作态度,比关爱学生,比业务学习提高的良好风气。

三、思想提升快,工作落实好。通过师德建设活动的开展,全体教职工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刻的剖析,通过和榜样的比较,发现了别人的长处,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思想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工作中则能处处以榜样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走廊脏了自觉有人清扫,办公室工作抢着做,全体教师能自觉候课,业务上精益求精,对学校的每项工作都能高质量完成。从中我们看到了****的希望,看到了****的未来。

下一步,我们将师德建设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要与学校干部作风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于2010年四月份,全体教职工要对自己工作、学习、思想情况进行深入反思,并写出排查,最后写出整改方案。要于2010年6月份进行心得交流。学校要对心得体会进行打分评比,要对学习笔记打分评比,更要对各人工作落实情况打分评比。

****师德建设活动表彰决定

在历时近半年“学习榜样,提升自我”系列师德建设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标兵、师德建设优胜个人和优胜团队,孙建霞等46人获得师德建设优胜个人称号,亓红等14人获师德标兵称号,初三级部等6个团队获得师德建设优胜团队称号。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予以表彰奖励。希望获奖团队和个人再接再励,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的发展再立新功。希望全体教职工以受表彰同志为榜样,弘扬“忠诚、无私、敬业、奉献的”精神,增强职业荣誉感,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使各项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安丘市****

2010年3月5日

附获奖者名单:

一、获得师德建设优胜个人称号的共46人:

孙建霞、刘晓燕、王炜、岳启波、高兰香、孙希莲、刘淑萍、李国平、潘伟、张军、王伯玲、姜红良、吴术群、王玉霞、杜春霞、袁梅莹、南友才、周云德、王建成、王敏、韩庆花、郝玉波、葛红梅、张启成、李会友、王玉凤、王丽丽、韩竹君、王丹、张雪岩、崔浩、张晓波、高伟、丁海燕、曹青、王桂梅、董宝兴、张玮、李建军、孙国栋、鞠秀兰、曹世平、吴秀臻刘爱芹李维忠李金友

二、获得师德标兵称号的共14人:

亓红、韩庆美、李振花、孙希莲、王桂梅、徐金智、韩庆花、郝玉波、李建军、张孝新、高健、潘伟、齐丽洁、王伯玲

三、获得师德建设优胜团队称号共6个级部:

柘林学校师德建设工作阶段总结 篇6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奉贤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奉贤区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2008年奉贤区教育系统 “师德建设年”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2008年“师德建设年”活动,着力实施师德建设“五个不准”规定,积极开展以 “为人为师为学”为主题的第六届“师德建设月”活动。通过活动,在促进师德师风和学校行风水平方面有了新的提升;在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方面有了新的提升,在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服务学生方面有了新的提升,在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有了的提升。现将本校近阶段所做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精心部署。

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我校建立了“师德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校长任组长,有关条线负责人和家委会代表为组员,具体负责“师德建设年”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评估。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学习区教育局有关文件,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制定活动方案和实施“五不准”办法,从而使师德建设年活动有序、扎实地推进。

二、学习动员,形成共识。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年”活动,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进行深入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奉贤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若干意见》、新修订的《奉贤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奉贤区教育局师德建设“五不准”实施细则》、《守师德 正教风 树形象——奉贤区9家市级文明单位党支部给全区党员教师的倡议书》、《树立全区教工新形象 创建区域教育新风尚——奉贤区“三名一带”全体成员致全区教职员工的倡议书》等,重点学习区教育局颁布的师德建设“五不准”规定,做到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学校班子成员、党员教师先学一步,首先统一思想,教师政治学校时间重点进行师德教育,有会必讲。目前全校教职员工已形成共识,提高师德修养已逐步化为每一位教职员工自觉的行动。

三、广泛宣传,郑重承诺。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我校对“师德建设年”工作在校内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学校利用宣传橱窗、电子屏幕、学校网站等载体对“五不准”规定,师德建设要求进行大力宣传,同时向所属社区发放和张贴了《柘林学校师德建设公开承诺书》,召开全体家委会会议和年级全体家长会议,宣传“五不准”规定和监督举报方式,欢迎社会各界对学校师德工作的监督。举行专题班、团、队活动,向 全体学生宣传师德建设情况和“五不准”规定,接受学生的监督。本校全体党员教师还亲笔签名,向全体教职工发出遵守“五不准”规定的倡议书,既表达了党员教师遵守“五不准”规定的决心,又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全体教职工还与校长签订了《柘林学校执行师德建设“五不准”承诺书》,大家郑重承诺,并决心为树立教育的新形象和师德的新风貌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四、认真自查,明确方向。

为了摸清本校师德建设现状,使师德教育更具针对性,学校党支部和校长室认真进行自查,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3月13日,学校召开六、七、八年级学生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本校教师的师德表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校教师主流是优秀的,整体上具备较高的师德素质,表现在教学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充满爱心,教师们能团结协作,为校争光,同时能做到无私奉献,为同事分忧。夏碧苇、刘平花、孙梅龙、毛雪珍、刘怡、朱艳妍、顾秀英、金剑良等老师都得到了学生的表扬。调查中也暴露了我校师德建设的不足,如少数教师在岗不敬业,缺乏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又如个别教师教书不育人,不能抓住最佳教育时机进行教育,再如个别教师对学生关爱不够,缺乏对教育对象的尊重等。本学期开学后,学校还分别召开全校家委会会议和部分年级家长会议,向与会者征求对我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班子也召开会议,分析学校师德状况,认真进行自查。通过全方位的自查,学校基本掌握了本校教师的师德现状,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全员参与,开展活动。

按照本校“师德建设年”活动计划,学校党政认真组织各项活动,全体教职员工全员参与,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以“为人为师为学”为主题的师德征文活动,杨伟华老师的《身正为范》和夏碧苇老师的《为人为师为学》两篇征文将参加区的征文比赛,全体教职工将在五月底进行本校的师德征文演讲比赛。通过征文活动,挖掘了身边的师德闪光点,激励教职工学先进,提高自身师德素养。我们在全体教职工和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校训和学校精神文明用语征集活动,并将征集内容组织评委进行遴选、评奖,最佳作品将上墙宣传,从而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教职工主人翁的意识。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并撰写读后感,从而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师德修养,朱艳妍老师的读后感《不平淡的1587年——读〈万历十五年〉有感》和王红燕老师的读后感《责任》将参加区教育工会评选。

六、结合实际,促进工作。

搞好师德建设的目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 2 校的办学水平,因此,师德教育必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我校把师德教育与静安区的托管工作结合起来,利用静安区的优质师德资源,带动本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邀请静安区的优秀教师为本校教师作讲座,与本校的青年骨干教师结对带教,选派骨干教师赴静安区民立中学和一师附小取经学习,提高教师的师德师能水平。本学期来,老师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学生辅优补差,努力提高各年级各学段的学习成绩,九年级在区调研测试中名次有了明显提高,得到了局领导的肯定。学生徐凯峰家长给学校赠送了锦旗,锦旗上写着“师恩如山,师恩似海”,感谢全体任课老师的辛勤教育。学校还在四月初顺利举办了主题为“迎奥运,迎世博,我运动,我快乐”的春季体育运动会,老师们克服了体育师资紧缺的困难,工作不分份内份外,齐心协力办好了一届成功的运动会。目前,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在学校蔚然成风。

七、加强监督,形成机制。

对于师德建设工作,我校除了向社区和家长公布监督电话和投诉的电子邮箱外,还健全了阳光监督机制,学校实行“三会一卷一信箱”制度,即每学期召开学生、教师、家长座谈会;针对学校师德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定期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校门口设立校长信箱,将师德建设置于学生、家长、社区群众的监督之下,让全校教职员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促进师德修养的提高。

八、存在不足,努力方向。

综观我校的师德建设工作,成绩是主要的,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师德教育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没有形成一种学校的文化;又如有些教师对学生严格有余,关爱不够,学校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再如学校的管理、育人还存在粗放型的现象,没有达到精细化的管理、育人境界。

师德是每一个教师立身之本、为师之魂,教师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职业、一种向上向善的职业,尤其需要铸就高尚的师德。在今后的师德教育中,我校着力提高教师的“三心”,即教育的事业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努力提高教师的“三种精神”,即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大力倡导教师的“四种意识”即育人意识、教改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四个一”,即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上好每一节课、规范自己的每一个言行,只有这样,才能夯实我校师德建设的基石,把我校的师德建设推向更高的层次。

中共奉贤区柘林学校支部委员会

学校发展规划阶段总结 篇7

自治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第四组组长张勤铭到会指导。

厅党组书记、厅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宋继东参加会议, 并作动员讲话。大会由厅党组成员、区纪委驻厅纪检组组长朱家枢主持。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卫、唐标文和副巡视员陈建和参加会议。

宋继东厅长代表厅党组对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作了全面总结, 对整改落实阶段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整改落实阶段是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最出成果、最见实效的阶段, 主要包括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问题、向群众公布问题解决情况、完善体制机制四个重要环节。

张勤铭组长对建设厅分析检查阶段的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厅领导班子对学习实践活动很重视、组织很严密、发动很广泛、效果很明显。他强调, 整改落实阶段时间紧, 任务重, 群众关注度高。厅党组要做到思想不能松, 整改方案、解决问题、机制创新、总结测评各环节工作不能少, 进一步加强领导, 认真做好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

学校发展规划阶段总结 篇8

二三十年代的“好公民”教育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代表美国品格教育的是一种传统的道德教育流派。这一流派侧重对学生社会品格的培养。认为:学校教育学生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好公民”。为此,学校强调熟记社会共享的知识与信念,吸收社会的规则,让学生服从权威和顺从。学校传输给学生的最重要的内容是“保持沉默的能力和与其他同学步调一致的能力”。学校不是学习独立思考,鼓励自我维护、培养、强化自立精神的地方,而是让学生不容置疑地进入世界、社会、“生活的现状”,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好公民”。正如卡尔·罗杰斯在《论做人之道》一书中所指出的:“在教育方面,我们往往制造出顺从者、定型人。”简·布鲁斯坦在反思传统品格教育时指出:传统的品格教育培养顺从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品格常常表现为:行为受外部力量的驱动,如取悦权威,博取赞誉;盲目服从命令;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总习惯于等候命令;自尊感由外部因素决定,只有得到他人赞同时,才体验到自我价值;依赖教师、家长或权威的倾向严重;以避免受到惩罚为行为的准则;不善于表达自我需求;缺乏首创精神等。

学校强调道德教育,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好公民”,在当时曾是美国品格教育的主流。

六七十年代的个人主义教育

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美国学校中占主导地位的品格教育主要是个人主义教育。或者说,这个时期美国学校品格教育的重点是个体品格教育。

美国六七十年代文化上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个人主义兴起。个人主义把个人的价值、尊严、自由上升到绝对的高度。认为人们应作为自由的个体来表现自己、实现自己,对个人自由的任何限制都是不可容忍的。对个人自由的强调造成了对权威的反抗。个人主义强调权利多于责任,人们不再考虑“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而是要求“国家能为我做些什么”,个人主义对教育的影响的主要表现就是过分地强调个体品格而忽视社会品格。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人的事情”。为了尊重学生的自我价值、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在自由的幌子下,学校忽视了道德教育,而是采取了“放任式”的教育。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自私自利的一代。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国青少年的道德状况陷入了非常糟糕的境地。调查统计表明,青少年的犯罪率和自杀率均于1980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1930年到1980年间,26岁以上的犯罪率增长13倍,而18~24岁的犯罪率增长79倍,18岁以下青少年的犯罪率增长100倍。1977年校园内的骚乱行为达到二十世纪最高点。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业成绩却在持续下降。美国教育界普遍认为:“过去的20~30年间,美国青少年的品格确实下降了。”青少年对社会压力的承受力明显减小,他们宁愿选择自杀或吸毒来逃避真实世界,为了一时的快乐而不顾自己的任性行为带来的后果,缺乏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八十年代的道德危机宣布了学校从六十年代末开始进行的品格教育的失败。正如美国学者洛克伍德所说的:“当前和历史上的品格教育都是对不负责任的社会行为增多的反应。”个人主义的泛滥,没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体品格,相反,却阻碍了学生社会品格的发展。

八九十年代兴起的“责任”教育

1980年里根总统上台标志着美国一个新保守主义时代的到来。在国家的内政、外交政策均朝着保守方向转变的同时,教育也表现出明显的保守主义特征:强调传统——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价值。有识之士指出七十年代在强调个人自由的同时忽略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在鼓励年轻人自由选择时忽略了对价值观的重视。因此,大家全都呼吁社会回到“传统价值观”——尊重、责任、自律、工作、自豪感、爱国、助人为乐等等。与个人主义宣扬个人价值至上相反,保守主义强调个人服从社会,个人要承担责任。权利和责任是不可分离的,而且责任高于权利。因此,要求学校严明纪律,必须向青年人“灌输”责任意识,以此来控制青年学生的感情和行为。

八十年代初,美国开始进行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改革。1983年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提交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指出:“要保持我们在世界市场上尚存的微弱竞争优势,我们就必须致力于教育制度的改革。”1988年4月,当时的教育部长向总统递交了《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当前学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纪律涣散”。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成功的民族精神,加强秩序和纪律。倡导在学校开展品格教育。

九十年代,以培养“有责任感的学生”为主旨的品格教育在美国出现,并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迅速在美国各地的学校实行起来。

简·布鲁斯坦在《二十一世纪的纪律》一书中提出,有责任感的学生应当具备的品格特征主要包括:其行为受内部力量的驱动;不盲目服从命令,自己做出选择;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自尊感由内部因素决定,无论他人赞同与否都能体验到自我价值;在考虑个人需要时,也考虑他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对学习、工作积极选择,并非常投入;善于与他人合作;具有首创精神、独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

学校发展规划阶段总结 篇9

本次培训会组织严密、安排合理、级别之高为我省首次进行的军训培训会:出席本次培训会的领导有省教厅副厅长王xx副厅长、省教厅体卫艺处处长苗xx、省军区军训办公室主任谢xx大校、省军区军训办公室副主任沈xx大校;另聘请省军协会长李xx。参会人员:各州市高中学校的德育领导及市教育局教育科领导参会。

本次培训以军事化管理为基础、以理论培训为主体、以参观军营及我国部分先进武器装备为辅助让全体参训学员体会到我国的国防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参会人员认识到提高我国高中阶段学生的军事素养、军事技能、军事理论水平是很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提高了认识

根据我国现行的《国防法》、《兵役法》、《教育法》的规定,普通高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军事训练是法律的约束;习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保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充分利用学生军训这一特殊育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站稳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地同各种敌对势力、错误思潮作斗争,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奠定基础。根据以上两点,参会学员充分认识到:作为高级中学必须依据国家法律及听从党中央首长的指示认真开展落实一年一度的军训任务,这既是遵守法律又是听党指挥的重要工作。

二、增长了见识

通过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部队及xx预备役步兵旅的实地参观学习,了解了我国现役军人的生活现状、工作环境、刻苦训练的实情。并参观了解我们现役部份先进的军事装备且实地体验了我国95式自动步枪的实弹射击。通过参观及亲身体验,让参训人员初步了解了我国军事部分实力,对我国的军事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参训人员对我国国防建设高速发展的自豪感。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家》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关于申请解决疾病治疗经费的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