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浅谈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浅谈(通用16篇)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浅谈 篇1

有的困惑不去戳过就不知道跨过,试错要趁早与少走歪路之间的那条康庄大道各有各的理解,若是坦率地说了一句,现在就是最好的安排,人生百态,精彩并不单一,也无可挑拣,因为这何尝不是发自内心,不需认可。

竭泽而渔,与矜矜业业陷于浮华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浮华难老,韶华易逝,人生难少年。孤独也不过是孤零零的来,孤零零的走,那条路不允许并肩而行。

生活美好,但若是过分地相信生活所带来的惊喜,或者人为地去制造矫情造作的东西,那么这样得来的快乐来得快去得也快,并且索然无味。

它就像恰逢伤心处的甜点,她治愈你的味蕾,收敛了你的泪腺,但洗刷完齿间的馥郁,留下来那点纯粹如水般的淡淡芬芳是否还能止得住你的痛苦?

这一时的温婉如同饮鸩止渴,不把钥匙归还给内心,随之迎来的奇妙态度有时都无法被分清是本性使然还是佯装作怪。

而娱乐至死,让一点点稀缺情绪空前放大,关注的重点也流落成为常人审美所左右的傀儡,失去了意义。

在这样的舞台上,与你作对的不应该是台下的观众多少、反应大小,而只是拿着麦克风的自己。

纵然风起云涌,缘起缘灭,你只笑骂一句:

宁做我。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浅谈 篇2

关键词:阅读,小学生,情感体验,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饱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类社会精神文明, 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做到“精彩阅读, 智慧人生”, 把阅读和情感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倾向和道德情操。笔者将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重视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言本身是听觉形象, 是靠发音来沟通的;而文字只是对语言的记载, 是形式单一缺乏动感的视觉形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增强语感, 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读能发展儿童思维, 培养儿童语感。因为许多语言具有模糊性, 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只有凭语感去“破译”, 才能感知和理解。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 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等。无论哪种朗读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 理解课文内涵,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语感一定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教师在引导学习一篇课文时, 不用急于让学生理解意思而去肢解分析, 应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 使其对原文体会不断深化。通过朗读, 还原了语言的声音本色, 使其富有动感和情感, 以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体验作者或文章的情感趋向, 增添文化智慧。如《枫叶如丹》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 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人的一生就像那红红的枫叶一样, 在经历了磨炼、经历了挫折、经历了失败后才能变得成熟。这时人生才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那才是真正的美。通过学习本文, 可以摆正学生的人生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中,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阅读理解的能力, 对文章的感受逐渐接近本身要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的阅读, 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形成共识。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学通过反复朗读, 情感朗读, 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体会并归纳到“枫叶如丹, 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 经历了这个境界, 才是真正的成熟, 真正的美”“自然与人世, 处处相通”, 人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 才能变得成熟。教学中紧扣精彩句段, 特别是把作者准备照时的情感变化和小姑娘莉贝卡出现时的情景内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走进课文”, 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 语感自然而生。读懂意思, 读出形象, 读出感情, 读出韵, 达到了希望的教学目的。

二、培养审美情趣, 启迪人生智慧

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语文课程就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 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 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应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 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受到情感熏陶, 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启发学生的心灵交流。教学《一个苹果》时, 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 把战士们干渴的情形和共同吃一个苹果的过程对比着读, 把连长再一次“命令大家认真把苹果吃了”时, “步话员小李的面颊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和“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的描写细细品读时, 也激起了孩子们的强烈感情而泪满眼眶。学生品味到战友间那深厚的友谊让人震撼, 令人幸福和骄傲, 让学生受到友爱和团结的教育。重视指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归纳, 发现人物的闪光的品质,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人物的优点。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的, 其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积极的意义, 引导学生发现人物身上美, 或者发现事物身上的美, 有利于促进对学生思想情感和趣味的熏陶, 感受人性之美与社会之美,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重视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

现在使用的教材中相当部分内容是描写祖国各地优美风光的。细腻的笔法, 壮丽优美的自然环境, 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大自然之美, 祖国山河之美, 激发保护家园爱护环境的情感, 在其初始人生的阶段培养环保意识, 增强环保理念。《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 介绍了草原的天, 草原的地, 草原上生活的人民, 写得非常美。教学中采用“边读边议”“边读边想”的方法, 诱发学生的想象, 把学生带入情境, 让学生体会草原那“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的辽阔之美, 享受那“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草天一色的意境美, 体验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的情不自禁心情, 从而融景情于一体地去体会草原上不但天美, 景美, 人情更美。又如《绿色千鸟湖》一文阅读熟练以后, 让学生闭上眼睛, 描述一下千鸟湖的图画状貌, 说说山、水、树、鱼、鸟、渔船各有什么特点, 进一步引导学生:想去千鸟湖游玩吗?为什么?假如你去了以后看到地上的果皮你会怎么办?看到周围工厂的大烟囱, 你会怎么想?你的家乡美还是千鸟湖美?如何使你的家乡变得更美?通过一步一步的设疑, 诱导学生爱护环境, 热爱家乡, 从小培养关注自然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

四、积极创设阅读的教学情境, 提高情感体验的灵感度

为了更好地达到阅读的情感体验效果, 激发学生的情感流动和情绪变化, 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多媒体画面、图画等多中艺术形式配合阅读。音乐能给人创造一种意境美, 无论是欢快活泼的, 雄浑壮丽的, 抑或是悲怆低沉的, 旷远惆怅的, 都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 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陶冶人们的情操。

由于音乐不但可以刺激人的大脑兴奋, 还可以刺激人和动物的脑垂体分泌, 便于大脑愉快的接受新事物体验新情感。朗读课文时, 选一首与课文情感一致的乐曲同步播放, 音乐的感染力会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理解内容, 演绎着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如教学《月光曲》一文时, 要引导学生领悟贝多芬的《月光曲》所体现的情境, 配上轻柔的音乐, 结合画面, 再加以有感情地朗读,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小茅屋之中:一轮明月升起, 月光流泻, 万物披纱, 四周是那般幽静。在这境界中, 贝多芬手抚琴键, 音符似潺潺流水, 又如瑟瑟秋风, 倾诉着人世间的真诚与善良, 贫穷与希望……之后又辅之以声情并茂地范读, 把学生带到波涛汹涌的大海边, 领略大海的雄浑壮美, 从而领《月光曲》旋律的跌宕起伏, 月光照耀下的大海的波澜壮美和贝多芬那激情迸发的音乐创作。学生受音乐的感染, 朗读时会更加入情入境, 沉浸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既很好地感悟到语言文字的含义, 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又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物的思想情感, 领悟了课文的寓意。

总之, 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精神食粮, 蕴涵着多种情感元素和道德意识。在阅读教学中, 挖掘其深邃的价值理念, 才能促使学生吸收到民族文化的智慧, 提高道德水平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人生更加绚丽多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人生的智慧 篇3

科学家研究指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外界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

心理暗示可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能产生良好的影响,调动人的内在潜能,使其发挥最大的能力。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对人的情绪、智力和生理状态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积极的人,遇到挫折,不轻言失败!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追随积极的人,他们会不断给你带来新希望。而消极的人,动辄怨天尤人,遇事总往坏处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应当远离消极的人,否则他们会偷走你的梦想。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3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3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先生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确实,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态度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很显然,积极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虽然他们可能遭受更多的打击与挫折,但是至少他们肯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奋斗。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枚鹰蛋被放到了一个母鸡的巢里,结果这枚蛋被母鸡孵化出了一只小鹰。这只小鹰自以为也是一只小鸡,每天做着与别的小鸡一样的事情:在垃圾堆里找食物吃,与其他小鸡嬉戏,像小鸡一样咯咯地叫,它从来没有飞过几尺高。一天,它看见一只鹰在万里碧空中展翅翱翔,就问母鸡:“那种美丽能干的鸟叫什么?”母鸡回答说:“那是一只鹰,它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鸟。你不过是一只鸡,不能像它那样飞,认命吧。”于是,这只鹰接受了这种观点,也不尝试着去飞,由于没有其他鹰去影响它,它像鸡一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也像鸡一样死去。

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有类似的故事吗?本来你是优秀的,但你周围那些消极的人影响了你。生活中最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带着未演奏的乐曲走进了坟墓”。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影响你的人,缺乏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给你做榜样,你可能难以取得卓越的成就。

如果你想像鹰一样在空中翱翔,你就得学会鹰飞翔的方法。

与积极者在一起,我们就会敢于尝试,善于把握机会;与消极者在一起,除了谨慎有余外,还学会了犹豫。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他们意志坚强,心境平和,与遇到的每一个人谈健康、快乐和成功,会看到每一位朋友的独特之处,注意每一件事情闪光的一面,想最好的,做最好的,期待最好的。对他人的成功像对待自己的成功那样充满热情。如果在生活中你与这样的人接触,他们将助你成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篇4

本书中,所谓“人生的智慧”含义完全是形而下的方面;“人生的智慧”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如何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因此,这本书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幸福的生存。而这样的“幸福生存”,从客观上审视,或者更确切地说,通过冷静。缜密的思考(因为这里涉及主观的判断),都可以定义为肯定要比非生存好。既然“幸福生存”是这样的定义,我们就可以这样说:我们依恋这一生存,就是因为这一生本身的缘故,而不是出于是否活着能够与如此定义的生存相吻合,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幸福论的这种肯定答案是基于人的一个与生俱来的错误,很多人对很多著作已经给予了批判,但是要完成这一类型的著作,就只能放弃更高的、属于形而上和道德的审视角度――而真正的哲学本来就是要引领人们进入这样的审视角度。因此,书中所作的评论是从平常、实用的角度出发,并且保留着与此角度相关的缪误时,那么,这些议论就确确实实经过了折中的处理。因此,它们的价值就只能是有条件的。其实,Eudamonologie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委婉词。另外,这些议论还说不上完整彻底――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所讨论的主题难以穷尽;另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我要全面讨论这个主题,那么,就只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话。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作文 篇5

里面很多观点并不新颖,但却分析透彻,且加以佐证,有理有据,使人觉得言之有理,绝无空洞乏味之感。

前言里,亦非介绍叔本华时,提到他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从小就性格孤僻,孤傲敏感且喜怒无常”,此书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来了。但这样也会觉得叔本华也和我们常人一个样,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总的来说,本书内容还算正面、积极向上,读完后可以提升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唤醒藏在我们内心的那份激情!“人们在世间有何种感受,主要在于人以什么方式来看自己所处的世界”。

中国有句古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逛街、参观,但每个人却会有不同的感受,对同一个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提醒我们要注意学习,不断提升、拓展自己“看世界的方式”。当别人有不同意见时,不要轻易地以自己的看法去判断对错,而应该顺藤摸瓜,找到产生这个观点的“方式”,以此提高自己;另外,要尊重别人的意见,错和对都不是绝对的,做到“合而不同”。

“人持久不变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人格”,这是亚里斯多德的名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狗改不了吃屎”,由此可见,人格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意义非凡!从小的方面来说,人格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事业。中国命相学上有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真是有它的道理!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个人的人格好坏决定了他对社会是贡献还是损害,而人格不会因为财富、学识、能力的多寡强弱而改变,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全,那么他拥有的能力越强,只会增加对社会的威胁,因此,科学是把双刃剑,关键就看它掌握在谁的手里,所以我们常强调做事先要学会做人。

这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大反派,他们拥有超人的能力,却不造福人类,反而杀人如麻、贻害江湖,结果弄得天怒人怨,人人得而诛之!如果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健全他们的人格,金庸笔下的变态杀手、江湖怪人就会大大减少。中国的教育在这方面做得工作很少,并不怎么关心孩子心理的成长、人格的培养,而把精力放在了其他方面。和亲朋好友聊天时,一旦提及他们的小孩,我都不会问学习怎么样,也不关心他是否爱学习,是否中途辍学,因为在这百花齐放的社会,在学校读书并不是唯一通向成功的路径。相反,我往往会问他懂事不,是不是经常思考,有没有考虑过人生,有没有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而并不是一时冲动,“读书明理”才是关键所在。

“人生的幸福与悲苦,关键不在于遭遇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看我们要如何面对这些事情,我们自身的感受是什么样。”,“我们更容易抵御来自外界的苦难,但却很难承受自身性格缺陷所带来的痛苦”。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苦中作乐的感人故事,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角度看,当我们面对苦难、挫折时,应该坦然、乐观面对,因为人生本来就是由酸甜苦辣组成,缺一不可,这些我们都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它们的态度。人最大敌人其实就是自己,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勇于战胜自己。在这次公司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中,第一场和超声对决,我参加单打,结果输了,关键就在于很少参加正式比赛,心理太紧张了,而在后续的比赛中,自己过了这道心理关,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赢得精彩,输,虽败亦无憾!战胜自己的感觉真爽!一个人幸不幸福,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而在于他要求多少,知足就会常乐,叔本华也开出了幸福良方:“心地善良,思维敏锐,乐观进取,爽朗大方,体格强健这些人自身所应该具备的美好的品德才是获取幸福的第一要素”。

本书中还有许多浪花,比如:

“心灵空虚是厌倦的根源”。

“幸福主要是来自于心境的平和以及其满足感”。

“在女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她和男人的关系”。

叶曼智慧人生读后感 篇6

叶曼先生的《智慧人生》是我在腾讯网的读书频道看到的,开始看叶曼先生的人生经历和《智慧人生》简介,便深深吸引了我,在开读正文后,我更是爱不释手了,一气呵成看完了这本书。作为一个集儒释道于一家的国学大师,叶曼先生语言朴实无华,运用典故信手拈来,用自己对人生的精辟论道开启了我的心灵。

智慧二字的组成,是日知而心彗。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真正智慧的人,深知人性,了知人生。所以方能淡泊宁静以处事,忠厚仁义以待人。有真智慧的人,他的一生消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待自己,我们便如何待别人。这便是“智慧人生”。

我们忘记了竹篱茅舍苔痕侵阶的幽美,窗明几净纤尘不染的洁美,蝉鸣树间蛰泣隅角的静美。我们却以为美是钱买来的,其实一切的美,都是清高的心情融化出来的,而这种心情却可以培育。我们把自己的心美化了,我自己的环境美化了,箪食瓢饮,茅茨土阶,都会变得生机盎然,妙趣横生。作为一个儒者,她毫不避讳自己对外相美的喜爱与追求,还老爱看美女,并将看美女说成像看花一样,并借用孔

子见南子的典故,来说明对于外在美的喜爱无需加以掩饰,追求美应该是人的天性。但光有外在美还不行,美还需要有韵味,也就是内在的聪明、才华,加上读书与教养而行之于外的神韵和气质。记得以前读小学时,老师会经常骂一些长得漂亮而成绩不好的同学为金苍蝇,认为光有外表而无内涵,此言一出伤人不浅,真可谓以其长称其短,但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本人以为如此一说甚为不妥。

进入社会,我们在工作、生活上处处都有那么多的压力和不如意,而作为一个释者,叶曼先生认为,尽管世上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百无一可意中人”,但要知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只要不挑剔,便会觉得事事都还过得去,如果能够觉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那么日日都是好日了。生活其实就是这样的,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那么生活便会回馈你心态中的那种感受。面对浮躁的社会,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要盲目攀比,要乐天知命,不要无病呻吟,要达观开朗,要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正如叶曼先生所说的“我们真正读书,就不会怕寂寞,不会依赖别人。”

此书在吃穿住行,及男女青年该如何择偶,婚后又如何营造浪漫温馨的家园和如何教育儿女等方面都有精辟的解

杨绛的人生智慧 篇7

生活中的钱钟书笨拙,书呆子气十足,杨绛体贴关爱,并用她的幽默把这一切智慧化了。她对钱钟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紧”。杨绛说:“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这句话看似平静,胜过一万首爱情诗。杨绛先生用最高的智慧,实践了她对爱情的理解。

一起生活的63年,杨绛与钱钟书比赛读书,比赛做学问,一起郊游,一起挨批斗,他们的灵魂站在了完全平等的高度,相濡以沫,荣辱与共。

“地狱里尽是不知感激的人。”这是杨绛与钱钟书最喜欢的一句话。他感激她的付出,而她,则感激他让自己愿意付出。

1998年,88岁的钱钟书老人,带着爱,带着笑,走了。钱钟书是人文知识分子里的极品。他把治学中的专业精神视为最高理想,有巨著传世,还在文学创作领域(如小说《围城》)达到很高的造诣,他的存在,提高了整整一代知识分子的专业水准,也为他那一代知识分子挽回了失落已久的尊严。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有句名言:“盖人文之留遗后世者,最有力者莫如心声。”钱先生的心声常鸣。

63年里,杨绛与钱钟书并肩站立,用柔弱而坚韧的肩膀,筑起爱的暖巢,不离不弃,风雨同舟。她用一生的心力经营着爱,传递着爱,她朴素的行动,给了钱钟书最大的温暖和力量。

人世的艰难多舛并不能将她击垮,她的從容和智慧反而使她更加坚强,宁静悠远,人淡如菊。不问收入、不计名利,默默写作,杨绛晚年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干校六记》开始,到其后的《将饮茶》和晚年的《我们仨》,杨绛已经用她自己的回忆性散文,道出了近一个世纪人生之路的许许多多。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杨绛十分钟爱英国诗人蓝德的一句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前半句说的是淡然的心境,后半句则描摹出那份文人的傲骨,恰恰是先生自己的写照。

人生的智慧 篇8

读了《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颇有感触。以前在部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相对来说比较多,责任、忠诚等作为主题内容,已渗透进血液里,融入到生命中。退伍后,受教育的形式虽有不同,但实质基本一致。“责任”成为为人、处事、从业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

“责任”说到底,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职业道德的升华,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即将工作当做事业来做的态度。也许,我们大多数人所做的工作都不轰轰烈烈,甚至平凡而又枯燥,可能有时我们会厌倦,会在工作中得过且过。殊不知,正是这种态度会离目标越来越远,与成功背道而驰。一个人再有能力,如果缺乏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精神,肯定不会有多大作为。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是啊,没有责任心的人,无论在任何岗位都难以生存,更谈不上有所发展了。我校优秀校友聂淑娟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岗位多么平凡,只要尽心尽力,就会得到人们的尊敬,社会的认可。也许有人会说,先进人物的成功只是个例,并不是每个认真负责的人都会得到像他们一样的殊荣,事实的确如此。现实中,那些认真负责的人绝大多数没有像他们一样风光,但至少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认为他是一个诚实可靠、勇于担当、可以信任的人。

责任,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是一个团队的灵魂。书中讲到美海

军陆战队“为荣誉而战”,还有大庆人“责任有多大,事业就有多

大”的宏伟抱负,均是这些团队内在精神的体现。

苏轼的人生智慧 篇9

1

一个人,成为了神,必定有他的原因。李白因为潇洒,苏轼因为豁达。

李白像酒,像夜,让人沸腾、迷醉、放肆;而苏轼像茶,像晨,让人冷静、清醒、克制。

人往往少年时喜酒,而到了某个年纪,就爱上了茶。爱上了那种无论吃了多油腻的东西,一口下去顿觉满腹清爽的感觉;爱上了那种入口时是苦的,咽下去,过一会儿,嘴里又回荡着一丝甘甜的感觉。

人往往喜欢在喝酒时谈最快乐和最悲伤的事,谈梦想,但会在喝茶时聊聊平淡的生活,聊聊人生。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2

苏轼有很多诗是因为他弟弟苏辙而写。

五年前,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曾到过渑池县,同宿僧舍,在墙壁上题诗。

五年后,苏轼外出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县,弟弟苏辙为他送别,想起渑池旧事,颇为感伤,并发出了偶然还是必然的疑问,苏轼以诗作答。

人的一生,辗转各处,像什么呢?正像到处飞行的鸟类,偶尔在雪地上留下脚印。

到处飞行,是鸟的命运,因此是必然,而在雪地上留下脚印则是偶然的行为。既然是偶然,也便不必在意。

就像兄弟俩曾经同宿僧舍,壁上题诗,而今苏轼一人前行,都是偶然的事,所以不用放在心上。

人生充满了偶然,而我们则需要用一种必然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偶然。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3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正式开始。由于与王安石持不同政见,公元1071年,苏轼自请离京,赴杭州就任。

然而没过多久,他又被调往密州。他来到密州时,密州正处在“蝗旱相仍,盗贼渐炽”的紧张局势里。

一年后,他把这里治理得井井有条,重修城北旧台,命名为“超然台”。

登上超然台的那一刻,他怀旧,他思乡,他为壮志未酬而伤感。

可是很快,他又用这句话来宽慰自己。不要对着老朋友思念家乡,那样就会使思念倍增,既然无力改变现状,又何必用感情来折磨自己呢?

还是用新火来煮一杯新茶吧,这美好的春光如果不用来作诗醉酒,那便又枉费了。

如果把眼前的时间都用来怀旧和伤感,那么这一段时间也是伤感的,继而它也会“旧”。与其怀旧,不如怜惜眼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

4

苏轼有很多诗是因为他弟弟苏辙而写。

五年前,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曾到过渑池县,同宿僧舍,在墙壁上题诗。

五年后,苏轼外出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县,弟弟苏辙为他送别,想起渑池旧事,颇为感伤,并发出了偶然还是必然的疑问,苏轼以诗作答。

人的一生,辗转各处,像什么呢?正像到处飞行的鸟类,偶尔在雪地上留下脚印。

到处飞行,是鸟的命运,因此是必然,而在雪地上留下脚印则是偶然的行为。既然是偶然,也便不必在意。

就像兄弟俩曾经同宿僧舍,壁上题诗,而今苏轼一人前行,都是偶然的事,所以不用放在心上。

人生充满了偶然,而我们则需要用一种必然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偶然。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

5

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

这一年春天,苏轼与好友相约郊游,途中大雨忽至,同行的朋友都觉得很狼狈,只有苏轼不这么觉得,泰然自若,迎雨而行。过了一会,天晴了,苏轼填了这首词。

人生哪有不遇到坎坷的,难道坎坷会因为你害怕、躲避而自行消退吗?

当然不会。反正都要向前走,与其狼狈不堪,不如潇洒从容。

走过去,一切都变成了风景,一切都不值一提。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6

公元1084年,苏轼终于结束了他的黄州团练副使生活,奉调汝州。在路过九江时,游览庐山,写下若干首诗,而这一首,是最后的总结。

身处庐山之中,看到的一切峰峦和流水都只是庐山的一部分,而非整体。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一件事物当中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非对错其实并非真正的`是非对错,因为我们的眼界会被事物本身所遮挡,同时,又会受自己的好恶所左右。

所谓,当局者迷。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

7

同样是1084年,去汝州上任的途中他还经过了一个叫做泗州的地方。受泗州友人刘倩叔所约,两人同游泗州南山。

午间,两人在山间水畔煮茶,采摘鲜嫩蔬果野菜作茶食,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无酒无肉,也无丝竹歌舞,但却让苏轼感到了人间真正的味道。

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内心渴望声色犬马,追求功名利禄,沉迷灯红酒绿,觉得这样的生活带劲,刺激。

但据很多得到了这些的人说,这样的热闹里,是无尽的寂寞。

转而发现,越是平淡、宁静的日子,内心越丰富,越快乐。

一蔬一饭,一朝一夕,而已。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生活角落的人生智慧 篇10

朋友画了一幅画:一只鸟巢,里面有4只小鸟,巢外的一只母鸟正向它们飞来,小鸟们齐刷刷地张开着小嘴。

朋友问,这些小鸟张开小嘴想要干什么呢?

想要母鸟喂它們食物。我说。而朋友说,他的画所表达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那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问。

小鸟张开小嘴,是想要母鸟吻它们,对生命来说,无论是鸟还是人,爱是另一种粮食,有时甚至是一种更重要的粮食。朋友说。

坏的钟也有对的时间

我曾在一家公司做总经理。在识人方面,我总是过于偏激,对那些在工作中出现过错误的下属,总喜欢一棍子打死,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

一段时间,我家的挂钟坏了,一直搁在墙上,没有拿去修理,指针一动不动地停在2时15分那个位置。

一次,父母见我回家,自顾自地说:“别说,这坏了的挂钟,也有对的时间。”

“这挂钟一直坏着,都不走了,怎么会有对的时间呢?”我说。

“至少,它一天有两次对的时间,就是白天和晚上2点15分这个时间,这挂钟所指示的时间是对的。”父亲说,“一只看似彻底坏掉的时钟,一天也有两次正确的时间,何况一个犯错的人呢?”

父亲的话,让我开始对自己的所为反思起来。

看不到鱼钩的鱼

朋友爱好钓鱼,一次,我跟他一同前往。来到湖边,朋友准备好钓鱼的工具,见他把一段饵料套在鱼钩上,可只套住鱼钩的一半,另一半鱼钩却露在外面,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

“鱼钩露在饵料的外面,鱼不会发现鱼钩吗?”我不解地问。

“有了饵料,鱼钩再显眼,鱼也是看不见的。”朋友说。

果然,不一会儿,朋友就钓上了一条鱼。吞钩的鱼,在岸上蹦跳着、挣扎着。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篇11

班级:

学号:

姓名:

体悟《老子的人生智慧》

一个学期的爱课程学习,不仅让我更近距离地接触到老子的世界,还从张雷老师的口述之中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老子的思想武装自己!老子先生的观点是博大精深的,从古至今都有人研究着,应用着老子的思想智慧,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应该从老子先圣的智慧中获得哪些东西呢?

从宏观上来看,老子的人生智慧可归纳为:一个精神、四项原则、一种理想,即自然精神,批判原则、辩证原则、适度原则、柔弱原则与天人之和、人际之和、个人的身心之和。

自然精神。老子常常强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主张不要刻意地表现怜悯爱惜、鼓吹仁义道德。老子强调“见素抱朴”,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因势利导,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批判原则。老子主张对任何事情都持思辨的态度,持独立批判的能力。他认为,“有

课程名称:老子的人生智慧

班级:

学号:

姓名:

为”往往会导致妄为、胡作非为。其实人可以通过无为来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对儒家很不以为然。儒家主要讲礼仪,老子对礼评价最低,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他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是说,自然规律被破坏了,才用所谓仁义约束人的行为;有了智慧,也出现了虚伪;母子、父子、兄弟不和睦的时候,才提倡孝道;国家快要垮台的时候才会看出忠臣。总之,越是宣传提倡的东西,越说明它是最缺乏的东西,这是老子深刻独到的见解。

变易原则,也就是辩证原则。老子讲一切都是对立的,也讲一切都在变化和一切皆有利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提醒我们单纯的利和单纯的害是没有的。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两个方面。比如现在我们经济发展得很好,但同时也产生了对环境、生态的破坏。我们在引进许多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丢掉了我们民族不

课程名称:老子的人生智慧

班级:

学号:

姓名:

少固有的美德。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能因为事情有弊有害就不去做,关键是我们要把害处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适度原则。儒家叫中庸,道家没有这个词。老子说少私寡欲,“私”少一点,欲望不是不可以有,但是别过分。这就需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我们常常说,做好人难,因为好人要求全。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家要做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到单位要做好上级、好下级、好同事,在社会上要做好公民,跟朋友交往要做好朋友„„这么一来就完了,活得非常累。坏人呢,要升官就跑官买官,要发财就坑蒙拐骗,集中精力投机钻营,真可能如愿以偿。结果应了那句非常有名的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柔弱原则。老子认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意思是你越不争,你得到的东西就越多,就是要以退为进、欲擒故纵。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当

课程名称:老子的人生智慧

班级:

学号:

姓名:

他没有太强大实力的时候,他韬光养晦,很会装孙子。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人们也将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总结概括出了很多格言。比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枪打出头鸟”、“真正有能耐不在于你敢做敢为,而在于你不敢做不敢为”等等。

一种理想。道家讲三个和:天人之和、人际之和、个人的身心之和。这“三和”亦有三特点,一是包容性。和谐首先要有宽大的胸怀。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天之道,常善之物故无弃物,常善之人,故无弃人”。世界上没有一个东西是没有用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用的。“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和谐首先是包容。二是差异性。世间万物,千奇百怪,什么形态都有。要承认差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幸福是一种很自我的感受,没有统一的衡量尺度,不能强求一律。当官的不见

课程名称:老子的人生智慧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幸福,当官太忙了;大学教授整天到晚填报表、写论文,也不幸福。我看最幸福的是北京的那些老大爷,每天二两二锅头、一碟花生米,逛逛公园遛遛鸟,自得其乐。承认、尊重差异性是和谐的第二个层次。最后一个是平衡性,也是“和”的核心层次。差异是应该承认的,不能强求一律,但差异太大了也会出问题。所以老子说,天之道“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强调一种包含了超越、制衡的动态平衡。抑制权力过大或贫富差距过大符合上天之道。老子认为,虽然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平和合理,但是却要做到相对的公平和公正。

通过上述,笔者对老子的思想做了一个简单地概述,下面就说说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在老子的思想里面汲取哪些营养。

第一是学习做人的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句话告诉我们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更困难,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

课程名称:老子的人生智慧

班级:

学号:

姓名:

要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要经常反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对待别人,这才是明智之人。战胜自己要有坚强的意志,战胜自己比战胜别人更重要。知足者常乐,过分的追求只会令人更痛苦。人要有自强不息之志,同时不能失掉做人的底线。真正的长寿是活在人们心中的人,唯有为社会做出贡献、努力去帮助人的人才能如此。

第二是学习说话的智慧,“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不在多,而在精。别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别人不懂,滔滔不绝,这样给别人夸夸其谈的印象。聪明的人少说多做,反而显得有城府、有涵养,有功劳。所以有时沉默是金

第三是学习处事的智慧。“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活中的我们要注重细节,为人处事,不能轻易

课程名称:老子的人生智慧

班级:

学号:

姓名:

答应别人,答应的事就要做到,不能做轻诺寡信之人。对事情,要宁可想得复杂些,遇到困难就有心理准备。做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好环节,重视细节,要大事细办,轻事重办,熟事生办,缓事急办,急事稳办,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为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怕为。

第四是学习安时处顺,豁达乐观的态度。率性而行这一思想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大学生活的多元化倾向,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但需要指出的是,率性而行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前提下发展自我,否则很容易会陷入极端个人主义。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及竞争激烈的现状,也要求人才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如何在逆境中自处,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是大学生所面临的一系列很现实的问题。在社会竞争中,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胜则趾高气扬,败则垂头丧气的人是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

课程名称:老子的人生智慧

班级:

学号:

姓名:

质,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是需要我们共同解决的问题。而道家所倡导的安时处顺、豁达乐观的人生观,恰好为这一命题提供思想营养

第五是要张驰有度,劳逸结合。大学是一个人处于朝气蓬勃的时期,情感丰富是大学生在这个时期的共同的心理特征。但是,一任情感奔腾倾泻,而不以理性对其加以节制,就有丧失理智,行事走向极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牢记物极必反的警语,掌握和谐有度、适可而止的原则。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劳逸结合的处事方法。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的双重压力,此类情绪一旦处理不慎,就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生理上的疾病。而劳逸结合,提倡的是学习(工作)与休息的合理交替,从生理上来说,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处事效率,从心理上来说,也能适当的缓解紧张、抑郁的情绪,让主体得到一定的放松。故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大学生都应学会劳逸结合,在不过度放纵的前提下,定时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休憩。

课程名称:老子的人生智慧

班级:

学号:

姓名:

第六是以退为进,克己谦让。大学生时期正是学知识、打基础的阶段,退守苦学才是关键。因此应该抓紧宝贵的四年时间,充分利用大学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扎扎实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也许不会在短期内速见成效,但却为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同时,吸取道家“谦让”的处世之道,能帮助我们更明智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更豁达地对待个人利益。

第七点是要勤俭节约,理性消费。道家崇俭抑奢的原则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现实生活中,有少数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已经程度不一地受到奢侈消费、腐败现象和堕落行为等的伤害,他们脱离自身经济能力,在价值观念上发生错位,以奢华摆阔为荣耀,以节俭朴素为寒酸,有些人甚至因此而荒废了学业。这是一种十分不理智的做法。要知道,奢侈消费所带来幸福感是短暂的,物欲的满足解决不了精神上的饥荒。因为感官享受只是低层次的需要,而要满足自尊、自我实现高层次的需要,课程名称:老子的人生智慧

班级:

学号:

姓名:

行为主体必须向外付出,必须进行创造性活动,才能令人精神充实。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懂得勤俭节约,理性消费,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把注意力放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以及对社会的付出和贡献上。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篇12

从刚开始接触说起初读文章,感觉晦涩难懂,字里行间说的不知所云。或许是生命的阶段还不够经历的磨炼,或许生活的本念并非内心深处求证。所以面对一部生命交响曲的时候,似乎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不过这并不是在我阅读是最大的感触,。

在花一样的年纪,我曾听说过,富有才华,年轻激昂的诗人到后来因为茶米油盐而惶惶不可终日自杀身亡的事。。我曾经在怎么也是难以理解,为何后来的生活总是要给年轻的梦想挖下一个坟墓的坑穴。渐渐的生活开始变质了,。内心深处的一股清凉也消失不见了,。我们都在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是我们最大的难题是,连自己的初心都不知道是什么,就去讲不要忘记它,再次看来它不过只是内心一片阳光下的阴凉。

一个人显示出和他年龄段不符的神韵,那他就必定要遭受这个年龄段特定的痛苦。现实而又真切的回答,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背上命运的包裹去远走他乡。那怕天涯海角,路远马亡。

年轻的时候合适作诗,年老的时候适合思想。而恰恰人在年轻的时候需要思想,需要哲学的基础来进行精神的奠基。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之一,而又是独立于众人之外的特定一人。

简朴是人生高贵的智慧 篇13

生活简朴是思想和内心成熟的外在表现。生活上有条件奢侈、有条件追求豪华,而坚持过简朴的生活,不被外界热闹环境的影响,思想上一定是已经看清迷雾,内心很安宁和清静。但是简朴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摆脱或减少外界繁忙环境的纷扰,减少一部分不必耍的物品或应酬,不忙于参加一个叉一个的活动,不忙于为追求豪华和新潮而东奔西跑,给自己省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找到内在生活的平静,逐步认识深层自我,认清自己的生命到底需要什么?认识获得内心宁静是多么不容易而又是多么宝贵的事情。

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太复杂了,例如穿着方面,不管家里已有多少衣服,好像总是还缺少一套。家里的衣柜挤得满满的,就是找不到称心的那一件。吃喝方面则更复杂,吃得太精、太多、太奢侈。人类在吃喝方面消费大大超过了身体的实际需要。身体的需要其实比想象的要简单得多,现在绝大多数酒席、宴请都是为了其它的商业目的或为了讲排场、摆阔气。而且过分讲究色、香、形、味,给吃的方面附加了太多的内容。结果吃得不健康,吃出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痛风、肥胖症、脂肪肝、心脏病等等;为了追求财富和效率,人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需求和健康的极限,许多人失去了家庭生活,失去了独处的宁静,失去了健康和自我的基本需求,一切只是为了无止境的野心和永远达不到的目标。如果人们能稍为放慢一下脚步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简朴一些,过名副其实的低碳生活,将极大地减轻大自然的负担,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也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

医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的身体和精神紧密相连,把肌体和精神调养到最佳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现代人过分重视物质财富和外在的辉煌,而忽视了人的内在精神世界,这部分看起来不急迫,但却是人真正最重要的。人们经常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满足肉体和感官上的需要,来满足外人的眼光和评价。而只有很少人只用短暂的时间顾及精神上的需求,造成了外在的辉煌而精神田园的荒芜。例如现代社会的官员腐败,原因虽然很多,但是不注重自己内在的精神生活,没有深刻认识简朴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好处,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不断暴露出来的那些厅处级、省部级、还有更大的贪官,官做大了,精神世界并不充实,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千方百计利用手中的耳只权,大贪特贪,贪污受贿了几辈子都用不着的巨额钱财,除了留下犯罪的证据,那黑心钱其实一点都没有用得上。从这些高官被判刑后或临死前的悔恨可以看出,这些死到临头的贪官,最后都会因死亡刺激他思考生命,

处境刺激他思考出路,痛苦刺激他思考原因。如果当初这些贪宫有一点点过简朴生活的思想修养,将会大人减少贪污犯罪的行为,世上将会增加很多好官,很多人可以免除牢狱之灾,避免妻子儿女和亲人的悲惨境况,很多家庭可以幸福安宁。前人曾说:一个人的思想是他在其中生活的房屋。房屋清洁有序,人才能生活得舒心、健康。对于大权在握、管人管钱的当权者,把精神和物质生活安排得简朴一些,单纯一些,清净一些,是一件大事。在这方面,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和口号,心里单纯和清净对自己最有益,应该也是反腐倡廉,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心理基础。

思想和生活的简朴不是一一定要逃离现代社会的贫苦状态;不是意味着必须抛弃小轿车和洋房、别墅;不是要到深山老林去过苦行僧的孤单生活。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精神修炼后。重视自我内心的精神滋养,追求内心宁静和专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体现真实自我,目的明确的一种丰富、和谐、健康和悠闲的生活。例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人能经常静下心来看看书,在家喝喝茶、听听音乐。不去喝那么多身体不需要的酒,不吃那么多身体不需要的高糖、高脂肪、高蛋白,不讲那么多没有用的废话,不必去卡拉ok和搞三陪按摩,身体会健康,职业生涯也会安全。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篇14

《人生智慧录》,肯定是探讨人生的智慧的书。这本书的开头就表明了态度:“个人幸福的主要因素,还有我们生存的模式,都取决于我们内在的品质。”正因为每个人的品质不同,导致每个人对同一情景的反应不同,能获得幸福的概率也就不同。某一情景对于乐观的人看来只不过是一次可笑的冲突,忧郁的人却能把它当成一幕悲剧,而恬淡的人则认为毫无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地位和财富不同,给予每个人不同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内在的幸福和快乐会相对地位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从小出身优越的富家子弟可能会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而从早到晚辛苦工作的农民可能有乐天知命的朴实的信念。歌德《西东集》:

“贵贱高下,各式人等,无不说明,世人的至高幸运,只在于性格。”一种沉静而愉快的性情,对享有充分健全的体格感到欣喜,智力清晰活泼,洞彻事理,意欲温文,心地善良——这些都不是地位和财富所能做成或取代的。我们内在的本质,独处时陪伴自我的“又我”,以及别人无法给予或取走的自身,很明显来得最为重要。

我们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但一旦出生,我们就得按照这世间的规律行事。歌德曾无情地指出:“你来到世上的那天,太阳接受行星敬礼,你立刻而且永远地必须按照,你来到世间的规律才得成长。无可选择,你逃不开自己,预言家们都这样说过,时间和力量都无从打破,这一有待发展的生命的雏形。”叔本华认为,我们应该充分愉悦地享受这短暂的一生。我们力量所及及惟一能做到的事,就是尽力发挥我们个人的品质,让我们从事的事业,能够用得上我们的才智,在能力的范围做到极致,避免其他的纷扰,因此,我们就得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行业和生活方式。古巴比伦有一句谚语,满室的黄金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内心的丰富需要我们按照自己内在的准则行事。

智慧人生的励志格言 篇15

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曾经彻底准备,便不会害怕。——戴尔·卡耐基

“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拿破仑

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罗夫·华多·爱默生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播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籽;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小孩;商人或手艺人不会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马丁·路德。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泉源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

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当一个青年人站起来面对这个大莽汉——这个世界——并勇敢地抓住他的胡须时,常会吃惊地发现,胡须脱落在他手上,原来它只是系上去吓唬胆怯的冒险者的。——罗夫·华多·爱默生

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首,因为这种德性保证了所有其余的德性。——温斯顿·丘吉尔

有识有胆,有胆有识,知识与胆量是互相促进的。

体育锻炼可以(有时可以迅速)使人乐观(科学实验证明)。

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素。(注意:传统观念认为勤奋和机会是成功的要素,但是经过统计学和成功人士的分析得出,乐观是成功的第三要素)

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野心是使人勤奋的原因,节制使人枯萎)

热爱你所拥有的。——列夫·托尔斯泰

(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只想现在的事。(现在有成就,以后才能更辉煌)

把问题看宽广些,没有解决不了的事。(真理路广,人欲路窄;当然不要超越时代去想现在任何人都解决不了的事)。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先有根茎,再有枝叶,尔后花实,好好劳动,不要想太多,那样只会使人胆小懒惰,因为不实践,甚至不接触社会,难道你是野人?!(暴笑))

寓言中的人生智慧等 篇16

有一只青蛙遇见一头牛,它觉得牛的身体很大,实在是优美魁梧。于是,它心里既羡慕又嫉妒。为了能够与牛的身体一样大,青蛙开始膨胀自己的身体:它鼓着气,竭尽全力想把自己变得和牛一样大。青蛙见自己的身体大起来后就急切地问牛:“你看清楚了,我的牛兄弟,这样我和你一样大了吧?”牛答道:“远远不够。”青蛙又鼓气使身体继续膨胀:“现在够大了吧?”牛答道:“还是远远不够大。”青蛙拼命地鼓气,最后终于胀破了肚子……

青蛙何必去跟牛比身体大呢?为什么不跟牛比身体娇小灵巧呢?在日常的工作中,人与人相互比较是经常发生和不可避免的,但是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在相互比较中,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当然,也要懂得如何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不断地增强自信心,才能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二)

有一只流浪狗,无意间闯进一问四壁都有玻璃镜的屋子。它突然看到很多狗同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不禁大吃一惊。这只流浪狗便对着镜子张牙舞爪,并发出阵阵低沉的吼叫声。可镜子里所有的狗看来也都十分生气,每只狗也表现出张牙舞爪的样子,向它吼叫着。这只流浪狗吓坏了,不知所措,于是开始绕着屋子跑个不停,一直跑到精疲力竭,最后倒地死亡。

倘若这只流浪狗能够对着镜子摇几下尾巴,情况就会发生根本的改变,镜子里的狗必然会回报它同样友善的举动。遗憾的是,这只流浪狗并没有这样做!这对我们颇有启发: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够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别人,相信别人也一定会以友善的态度回报他。人们常说:生活就像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三)

有一只小鸟单独栖息在沙漠中的一棵树上。这是鸟儿唯一的栖身之所,它认为天底下没有比这儿更好的地方了。有一天,一阵骤起的沙漠风暴刮倒了这棵枯树,可怜的鸟儿只能竭尽全力千辛万苦地飞到百里之外,另觅栖身之处。终于,它来到了一片大森林之中,森林中结满了累累果实。从此,这只小鸟在这片森林之中快活地生活着。

企业倒闭了,自己也下岗失业了。这对一个人来说似乎是一件坏事,但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就迫使你重新进行选择,说不准你会选择到更适合自己、更有利于发挥自己潜能的岗位!这正如成语所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巧帮王大妈摆脱强迫症

绍教文

迁入新居后,我与王大妈成了对门邻居。因为年龄相仿,我们常上彼此家里串门,也常一同上街买菜。

与王大妈相处了几个月后,我发现她的一些行为很奇怪。比如,在她家里,我见她煮好食物后已把煤气关了,可隔了几分钟,她又去检查煤气关了没有,常接连出现两三次这样的动作;和她一同上街买菜,她刚下楼梯不久又转身上楼,我问她忘了拿什么,她说看看门是否关了,我说已经看见你关了呀,但她还是不放心地回去检查。我问她这是怎么了,她说没办法,自己常常这样,做完一件事,过一会儿又不放心地回头检查,有时明知这样的行为是多余的,但还是控制不住要去做。我对她说,“你可能患了强迫症。强迫症,就是在思想上、行动上,常常不由自主地重复。如反复检查,自己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等。从你的症状来看,符合强迫症的特点。”

王大妈听了之后,急切地问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强迫症。我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向她介绍了一些具体方法。

一是控制行为的重复。即做完每件事后,就当场确认强化,如做好饭菜关好煤气,就说:煤气已关放心离开。如果接下来要重复检查,就继续说“煤气已关放心离开”来控制行为发生。出门时也应该说:门已关放心离开。接连重复几遍直至远离家门。凡事都如此进行,习惯的重复行为就会得到控制进而消失。

二是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多交朋友多参与有益活动,如与朋友一起聊天,一起学跳舞,或去做其他有意义的事,强迫意识就会慢慢淡化以至消失。

三是学习养生保健知识。在学习养生保健知识中知道应该如何不该如何,增强健康意识,自觉调整心态,追求健康生活。

王大妈信服地点了点头。之后她便开始实践。首先,控制重复行为,即做完每件事当时就进行确认。其次,性格内向的她每天早晚和我们去跳老年舞。随着活动的增多,没有朋友的她也交上了几位朋友,不再老待在家里了。第三,她还订阅了两份保健类杂志。健康知识慢慢丰富了的她,常和我谈养生保健之道,这说明她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态了。

上一篇:升学宴来宾讲话稿下一篇:主题读书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