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教学设计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字图书馆》教学设计

《数字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1

正因为这些内容是十分先进而复杂的,所以,这篇说明文作者采用的是拟人化手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用生动活泼、简明易懂的文字来介绍这些最新的科学技术。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一方面要知道文章告诉我们的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常识,另一方面也要学习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来说明比较复杂的知识的说明方法。文章中使用的词语也比较丰富,可以适当地积累与应用。同时,也让我们领略科技发展的巨大力量,保持对科普读物以及对于利用现代科技获取信息的浓厚兴趣。

《数字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2

中国知网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东侧为唐槐西路, 西侧为大运东路, 南至2012-21 (山西虹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块, 北至龙城大街。建设用地面积约2 hm2。

建筑物东西向长约119.6 m, 南北向宽约94.10 m, 总建筑高度为34.8 m。本建筑物地下为2层 (局部3层) , 地上8层。地下层高分别为:2层3.9 m, 地下1层6.6 m (局部夹层处为3.3 m) , 主要功能为汽车库、变配电机房、柴油发电机房、设备机房、人防设施;地上层高:1层为4.8 m, 其他各层均为4.2 m, 主要功能为办公、行政用房、数字出版及生产基地、云计算中心、新产品研制中心、食堂等等。总建筑面积86 074.6 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0 682.6 m2, 地下建筑面积25 392.0 m2。地上分为A, B座塔楼和C座板楼。各楼座A, B间, B, C间及A, C之间的连廊连接体采用钢结构连接。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0.2g) ,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场地类别为Ⅲ类, 基本风压0.40 k N/m2, 基本雪压0.35 k N/m2, 场地标准冻深0.80 m, 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剪力墙为一级, 框架二级。

本建筑物体型具有一定的特点, 其地下结构连为一个整体, 地上是一个局部下部架空上部连通的整体式建筑, 东侧和西侧在3层及3层以上将建筑物北侧和南侧连接起来, 北侧在6层及6层以上将建筑物东侧和西侧连为一体, 这样整个建筑形成了在地上部分为下部分开, 上部连接的形式 (见图1) 。

2 结构设计

2.1 地基与基础

根据甲方提供地质资料, 本工程办公楼A座、B座、C座及通道1, 2, 3拟采用CFG桩复合地基, 基础底标高为-12.10 m;地基处理范围:CFG桩的平面布置均在各楼座及通道内;经地基处理后基底承载力特征值 (fspk) 应大于350 k Pa;而地下车库部分采用天然地基方案, 基底持力层为③粉土层或③1层粉细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20 k Pa。

经计算, CFG桩桩径取400, 桩顶标高为-12.570 m, 有效桩长18 m, 桩端持力层为⑧层粉细砂层, 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小于1.0 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大于600 k N, 施工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不少于0.5 m。CFG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基础设计时, 经过反复核算, 我们在办公楼A座、B座核心筒部分采用筏板基础, 其余部分为十字交叉柱下条形基础。筏基部分的基底反力约245 k Pa, 条基的基底反力约232 k Pa, 两者反力基本接近。基底标高约为-12.10 m, 条基宽度为3.0 m。

办公楼C座也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基础宽度为3.0 m, 基底标高同A, B座, 局部达到-14.0 m。同样基底反力为230 k Pa左右。

通道1, 2, 3部分为筏板基础, 此处由于上部钢结构跨度大, 柱下荷载相对较大, 采用筏基后, 基底反力均达346 k Pa左右, 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分层总和法沉降计算, 办公楼A座、B座、C座条形基础及筏基的沉降量计算均小于50 m。相邻柱沉降差异及沉降总量计算均满足设计要求。

地下车库部分采用天然地基, 基础宽度3.0 m, 基底标高为-11.800 m。

在所有条形基础与筏板之间及条形基础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防水板, 防水板厚350。设计时地下水位的浮力按5 m的水位进行设计, 其中防水板抗浮计算中已考虑枯水期的水位变幅1 m。防水板经计算构造配筋已满足设计要求。

2.2 上部结构设计

1) 结构分段。整个建筑我们采用上分而下不分的原则, 在办公楼A座、B座、C座及通道1, 2, 3在±0.000地面以下连为一体, 在±0.000地面以上各相邻单体之间设置防震缝, 使得将整个看似复杂的连体高层建筑的计算将划分为在±0.000嵌固的6个独立的计算单元进行计算, 避免了因楼座之间高位连接所形成的超限问题。我们对整个结构进行了包络设计, 即采用整体多塔分析与各单体的独立计算。

施工期间, 在楼座与地下车库之间设置用于沉降的后浇带, 沉降后浇带在结构主体完成后浇筑。C座因为长度119.6 m, 属于超长结构, 我们在设计时考虑了一定的温度应力, 在框架梁柱外侧及屋面板面均设置一定数量的温度筋, 抵御温度应力, 且C座办公楼在长度1/3位置设置用于温度后浇带, 温度后浇带在地下室结构完成后60 d浇筑。

2) 结构体系。本工程办公楼A座、B座及C座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的结构形式;通道1, 2, 3采用钢骨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剪力墙、钢梁的框架—抗震墙结构形式;其中西侧通道2、东侧通道3跨度为20.9 m, 北侧通道1为29.8 m~37.3 m。楼面、屋面采用钢梁+钢筋混凝土板的组合楼面体系。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形式。

3) 建筑物抗震等级。上部:办公楼A, B, C座, 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框架等级为二级;通道1, 2, 3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框架等级为二级 (按钢结构考虑) 。

地下部分:办公楼A, B, C座及通道1, 2, 3地下一层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框架等级为二级;地下2层 (含夹层) 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框架等级为三级。

地下车库抗震等级为三级。与主楼连接的相关范围内其抗震等级同主楼的相应部位的抗震等级。

对于地库与主楼连接处的错层部位, 我们采取了提高一级抗震等级的构造措施进行包络设计, 满足了规范要求。

3 结构分析及结果

1) 本工程设计计算所采用的计算程序。采用《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 (2012年6月) 进行结构整体分析。

2) 主要计算结构如下。办公楼A, B座计算结果见表1, 表2。

办公楼C座计算结果见表3, 表4。

北侧通道1计算结果见表5, 表6。

东西侧通道2, 3计算结果见表7, 表8。

4 设计总结

1) C座办公楼, 长度为119 m, 宽度35.7 m, 为超长结构设计, 温度应力不可忽视。温差应力包括板面温差张拉应力, 梁板的轴向冷缩应力, 不同构件比下梁和板在各自存在着不同温度、形成不同涨缩效应时接触界面上产生的剪切应力, 强柱弱梁情况下柱水平推力与柱身作用弯矩的叠加。本工程通过采取外墙保温、在外侧框架梁的纵向通过增设一定数量的纵向腰筋, 在每层柱外侧及角柱来考虑温度应力。同时在屋面板设计时, 也考虑了屋顶板的板面温差应力。温度应力按室内外最大温差来考虑, 这个温差变幅我们按照当地实际情况, 取值不低于30℃。同时我们采取措施, 比如在适当部位设置用于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的后浇带来综合考虑超长结构所带来的温度和混凝土收缩应力。

2) 基础部分:采用CFG+柱下条形基础+防水板。对于条基及局部筏基的沉降计算, 沉降量均控制在50 mm以内。沉降差和沉降总量均满足设计要求。基础实现了基础形式的经济性、合理性的统一, 为甲方在基础节约总造价15%左右。

3) 由于本工程功能较为复杂, 层高及净高在建筑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较为严格, 我们在结构梁的选择上经过反复比较, 采用了宽梁设计, 使得各专业功能在层高净高上得到最优化, 同时也将结构在刚度方面及受力方面更趋于合理化和经济化。

4) 大跨度的钢结构连廊高位连接, 原准备钢桁架转换, 通过优化设计, 我们采用密肋的焊接钢梁与钢骨混凝土柱, 钢骨混凝土剪力墙, 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 避免了在高层单方向形成单跨框架。且经过计算, 及采取通道层层连接, 使得通道1在高位转换时, 上下层刚度比接近1, 在双方向刚度基本接近。同时也实现建筑功能的最优化, 结构设计参数及各项技术指标实现了经济化、合理化的要求, 得到了甲方的认可和好评。

5) 后浇带的应用。在设计中, 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在不同部位留设不同的后浇带。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同时设计中我们特别强调其注意事项:

a.沉降后浇带设在裙房一侧, 距主楼边柱第二跨内。从基础一直到裙房顶, 用它来减小地基差异沉降对结构的影响。封闭时间:如果沉降曲线平缓, 可在高层封顶一个月后封闭;如果沉降曲线不平缓, 应延长封顶时间。封闭混凝土采用比原构件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施工要求:两边梁板必须支撑好, 直到后浇带封闭好后再拆除, 做好基础底板的防水, 后浇带封闭前应覆盖, 勿使垃圾掉入难于清理。

b.温度后浇带设置距离40 m左右。封闭时间:混凝土浇筑后不宜少于2个月, 封闭混凝土及施工要求同1) 。为了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在设计上, 我们对梁板尽量选用较低强度等级;对于墙、柱不是必需也不应采用过高的强度等级。在施工技术上, 我们也强调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比如:减少水泥用量、慎用添加剂、减小水化热、适量使用缓凝剂等等。

摘要:介绍了中国知网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工程概况, 从地基处理、上部结构、抗震等级三个角度入手, 对该项目的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计算, 总结出了一些设计思路, 以供参考。

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界面设计 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42-02

1999年,赵伟《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一文中提出: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是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合而为一的信息服务系统。

经过十多年的理论探讨、实践开发,数字图书馆已经取得不错的发展,但是数字图书馆作为未来图书馆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建设中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用户界面设计。本文从国内数字图书馆界面的设计风格出发,对用户界面设计原则进行分析,致力于让界面简洁易用.给用户带来优秀的使用体验。

1 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1.1 数字图书馆界面设计特点

数字图书馆的界面设计与其他交互式界面设计有很大区别,首先,数字图书馆较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对于搜索引擎的设计要求非常高,除了提供必要的简单搜索之外,还要处理和识别关键字、符号、主题等不同的搜索条件,再根据其搜索文档的重要性和关联性进行展示。其次,用户在数字图书馆时是带着目的访问的,而数字图书馆负责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数字图书馆的界面设计要求对用户具有引导性,设计应当遵循简单易懂的原则,所有的符号及文字都必须贴合相关语义,给用户以指引。再次,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数字图书馆旨在解决用户问题,所以应当避免任何分散用户注意力的设计,譬如广告、闪烁的文字或其他动画,以免对用户造成视觉干扰。最后,数字图书馆的界面设计应当遵循一致性原则,当数字图书馆遵循相同的原则运作时,将会给予用户一种可预见性,用户能过通过某种布局或语义预知下一步的操作,而不用担心发生突发情况,一切都在可控范围之内,而这将会极大地提高用户体验。

要使数字图书馆界面符合上述特点,数字图书馆界面设计应当遵循一些设计要点。

1.2 数字图书馆界面设计要点

界面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呈现有效信息,让用户操作方式更快捷、更方便、更准确,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而好的界面设计不仅是基本需求的解决,还意味着优秀的用户体验和高效的操作方式。虽然好的页面布局与交互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可以套用,但行之有效的设计原则必须遵循。

1.2.1 认知与操作便捷性

无论何时,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界面设计首要考虑因素就是认知与操作的便捷性,方便用户使用、简单易学。这要求在界面设计中所采用的图标及文字一定要具象化,有明确的语义提示,给用户以直观的认识,不宜过于复杂,及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用户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要方便、快捷,不宜出现过多繁杂信息。并且,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需要死记硬背过多的有关规则和命令,网站应提供充分而必要的用户指导和帮助的功能。总之,数字图书馆界面的设计要做到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最简单的步骤,经过最少的页面达到自己想要实现的目的。

1.2.2 规范的合理运用

界面设计发展至今,已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化,而标准化是实现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的重要举措,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便于用户学习和使用,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用户界面在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去设计,即在图形、窗口、操作模型、基本图形控制构件、菜单、对话框等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上设计开发,则系统的可移植性、兼容性和易用性就能得到有效的保证。通常界面遵循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越高,则其易用性相应就越好。

1.2.3 符合习惯定式

当界面设计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化,那么用户的习惯定式也就有了一个可参考范围,界面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用户的操作习惯和操作行为方式,在页面设计的中融合用户行为研究,实现操作和页面的协调统一,也就达到了整体的一致性。而一致性也使得以后界面的功能扩展、升级变得简便易操作。

1.2.4 减少人为差错

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开发应当尽量周全地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使用户操作出现错误的可能性降至最小,同时在界面上通过安全保护方式来控制出错机率,减少因用户人为的错误引起的破坏。这就要求界面设计中在充分考虑用户的操作行为基础上,对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做统一的预估,通过设定问题及解答等方式给予用户良好的引导和反馈。

1.2.5 设计风格须符合行业特征

不同的应用软件,其界面设计规范及要求也不尽相同,生搬硬套不仅无法优化界面设计,还会给使用者造成不好的用户体验。而数字图书馆界面设计与其他各网站应用界面不同,其较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意味着数字图书馆必须建立自己独特风格的界面体系,且符合行业特征。唯有如此,才能设计出深受用户喜爱的界面。

2 国内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对比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界面设计风格、趋势等,笔者调研了国内的三家数字图书馆系统,分别为超星移动数字图书馆、汇文移动数字图书馆和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掌上国图,以下就是调研内容及分析。

2.1 超星数字图书馆

超星数字图书馆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专业的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数字图书资源供应商,为目前世界最大的中文在线数字图书馆。

超星数字图书馆的界面风格采用了时下流行的设计趋势—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扁平化概念的核心是:去掉冗余的装饰效果,意思就是去掉多余的透视,纹理,渐变等能做出3D效果的元素。让“信息”本身重新作为核心被凸显出来。并且在设计元素上强调抽象、极简、符号化。而在扁平化的基础上,超星数字图书馆界面内容设采用了宫格式设计,八个宫格分别对应不同的内容资源,辅以包含相同语义的图标及文字。在点击学术资源后进入搜索界面,界面顶部为搜索框,搜索框下方则有对应的搜索内容及方向(见图1),整体界面干净简洁,不足之处为页面元素过多,模块之间距离接近,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

2.2 汇文数字图书馆

2010年6月,以开发专业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起步的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与移动公司联合,推出高校图书馆系统与手机终端相结合的产品——汇文移动图书馆,2011年7月,汇文公司推出汇文掌上图书馆,提供基于手机客户端的书目检索、续借等功能。

汇文数字图书馆的界面风格依旧延续了扁平化设计理念,所不同的是,汇文数字图书馆采用了多页面加宫格设计的方式,第一个页面为所对应各高校的过渡页,第二页为主页面(如图2),第三页为信息通知模块页,其模块颜色采用多色设计,而在其搜索页面,没有各个类别图书的细分项,只能通过点击搜索图标才能下拉出系列分类(如图3),总的来说,汇文数字图书馆界面设计内容突出,整体风格却有些凌乱,在用户操作上有一定的误导性。

2.3 掌上国图数字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联合国内多家公共图书馆推出“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掌上国图。该平台定位于移动阅读,集合4万余册电子图书资源、上千种电子期刊以及各地图书馆分站的优质特色数字资源,为用户免费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阅读体验。

掌上国图数字图书馆采用的是扁平化列表式设计,采用多颜色区分功能和营造层次感,顶部为Banner栏,中间部分的书目检索、书刊、视听栏目等内容呈列表分布,而四个主要导航栏放到了底部。在点击书目检索按键之后进入搜索栏,没有各专业图书的细致分类,只能模糊搜索(如图4),虽然掌上国图用不同颜色的色块来区分功能,却让整个界面显得杂乱,且过多的颜色容易分散用户注意力,在视觉上会形成一定的视觉误差,不利于精确操作,且其功能模块的细分针对性较弱,太过松散,不利于用户操作。

总体来说,国内三家图书馆在界面设计及风格上都有相同之处,而在功能模块则各有偏重,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和优化,给用户以优秀的使用体验,将是界面设计发展的方向。

3 数字图书馆界面设计基本思路与构想

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界面设计特点及界面设计相关规范要点进行总结,笔者对数字图书馆的界面设计进行改进,使之在给用户解决需求的基础上,优化用户体验和操作方式,主要设计思路与构想有以下两个方面。

3.1 信息层级的扁平化

数字图书馆由于其专业性较高导致其信息层级达到四级及以上,呈现广而深的特点,极不符合认知与操作的便捷原则,且其较多的基础功能互相叠加,造成信息的严重重复和干扰,笔者对现今市面的几款数字图书馆界面信息层级的分析和总结,对其基础功能进行优化,整合重复的信息及页面,把页面的信息控制在两个层级,分别为搜索页面及功能页面(如图5)。使信息层级分类变得高效和简洁。

3.2 操作方式的改进

通过对操作方式的改进,不仅使信息层级变得扁平化,且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功能页面通过向下的箭头给用户以下拉式操作的语义提示,在用户进行下拉式操作之后,于是进入到个人信息的详细界面(如图4-3),页面的图标及布局和整体风格呈现一致性,给用户以可控性,且通过对不同图标的信息优先级进行排列,使优先级较高的信息呈现在视觉最大化的区域,极大地提高了操作效率和使用感受。

4 结语

《数字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4

[摘 要]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织结构,是高校的服务窗口,承担着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职能。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高校的图书馆进入数字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阐述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探讨了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基于教学科研基础上的建设思路和组织方式,并提出了数字化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信息服务模式。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4.16.075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基地,一定要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而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也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进入21世纪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方式、服务环境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在面对历史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在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同时,也应该在信息服务模式上加以变革,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有利、更快捷、更准确的信息支持和文献保障,使高校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向更好的层次跨越。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特征

“数字化图书馆”一词是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是指用数字技术来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储,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简单的说,数字化图书馆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原馆已有的资源和收集到的包括网络资源、广播及各种媒体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建立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的服务平台。相比传统的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具有以下6个方面的特征。

1.1 馆藏资源数字化

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是其他特征得以存在的土壤,同时这是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区别。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便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将各类传统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编辑、整理、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方便用户利用。

1.2 传递信息网络化

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世界上的图书馆和计算机联系在一起。网络通信系统的研发与建立,是数字化图书馆真正实现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先决条件和必要设施。因此,只有在完备的网络通信环境下,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远程存取、数字文献传递以及馆于馆之前的联系才有实现的可能,数字化图书馆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1.3 信息资源共享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使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获得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使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特征体现了跨地区、跨行业,将有限的资源和服务发展成无限的资源和服务,体现了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巨大优势。

1.4 信息提供知识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信息加工的知识化、智能化系统,用户利用完备的信息资源检索系统,可以一次性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如需要的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等知识信息,由信息提供的多次满足转变为信息提供的依次满足。

1.5 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自由化

数字化图书馆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用户、信息服务中心、各类书目利用机构等联系在一起,使用户可以获得馆内外的大量数字信息资源,使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信息的个性化和自由化。

1.6 信息实体虚拟化

数字化图书馆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利用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打破了原有的“馆藏”概念的局限性和地域性,将“馆藏”扩展到馆内和馆外,网上和网下。

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基于教学科研基础上的建设

2.1 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

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目标是通过整合高校之间和教学科研有关的信息和资源,为高校师生提供了解跨学校的教学科研信息的有效途径,相互了解高校之间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各种文献信息,共同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2.2 面向教学科研的数字资源建设

2.2.1 加强与教学科研人员的合作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必须与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建设与开发。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者,更是信息资源的利用者。由于教学科研人员对信息资源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潜在的需求,所以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科研人员将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在当今社会中,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深入,综合性越来越强,知识的更新周期也变得非常快,用户要求数字化图书馆具有快速的反映能力,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精准、覆盖面更广,以此来满足高校师生对教学科研的需要。

2.2.2 突出学科特点,发挥网络优势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以学科为主题,以教学科研为主线,突出重点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加强弱势学科,充分的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对各学校和教学科研有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数字化图书馆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加以整合,构建具有关联的、辐射延伸功能的网状分布系统,从而向用户提供系统化的知识服务。2.2.3 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化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和资源共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加入互联网,高校图书馆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其他馆和用户提供远程服务,这种不受限制、远程利用其他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方式,将全球资源共享变成了现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已用的馆际资源,明确各自的馆藏结构和重点,切实地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和适时性,努力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立足于教学科研的数字化服务模式

3.1 立足于教学科研活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信息服务的立足点,而不是信息资源,这是基本问题,我们一定要清楚明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当前所需的信息资源,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而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动必须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积累的基础上,数字化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教学科研人员利用图书馆所提供的最新信息资源,才能有效地进行科学研究,并创造出研究成果。

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应逐渐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特殊需求,因此,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服务模式也应该主要应对特殊用户的差异性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在高校的教学科研支持的个性化服务中,最常采用的乃是基本的模式是“定题式”服务,即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为某个特定的教学科研课题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课题及时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包括教学科研的最新动态、发展形势和成果等信息,保证教学科研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从而确保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3.2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提供特色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已经成为校园网信息资源子网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高校图书馆网站点的建立,扩展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深化了服务内容,实现了网上信息服务的方便、快捷和高效。在高校内充分利用网络,在保持文献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的发展,深化信息服务的层次,开拓知识服务的新模式。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高校内数字化图书馆特色的信息资源资料库。高校图书馆将馆中所收藏的藏品、重点学科的文献、本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论文等特色资源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数字化开发,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还可以节省高校师生的时间,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更加深入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2)建立包括提供知识导航和信息服务导航的检索链接系统。为方便高校师生查阅各种知识和信息,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丰富准确的导航链接系统,使高校师生可以方便、准确地检索到有效信息,优化检索查询的质量。

(3)开设网络课程。建立网上学习中心,提供网上课件和学习资源,为网上课程提供相关的数字文献服务。

(4)建立专业性的网上学术交流服务平台。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利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建立专业的信息资源资料库,与国内外网上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链接,形成专业的信息集成系统,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信息服务。提高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使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真正的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智囊团”。

结 语

对用户来说,理想的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应该是:智能化的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完善的用户教育培训制度和高度有效的个别咨询三位一体的机制。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数字化图书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做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永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如何能够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信息服务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数字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5

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正在进行中,而拥有大量地方文献的地方图书馆或认为那是国家和省图书馆的事,或因经费和技术的困难,对地方文献与数字化图书馆缺乏认识和责任感。本文旨在对数字化图书馆的介绍和阐述地方文献数字化是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信息,抛砖引玉,祈望能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图书馆同仁的共识。

1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化图书馆”一词是由英文“DigitalLibrary”翻译而来的,又称为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这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它的特征。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模式。书刊的借阅、文献的查询、信息的检索,都在文献数据库中进行,这是图书馆数字化的初级阶段。当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高速发展和高度结合产生的网络环境日益完善,文献资源共享和远程利用已成为可行的现实,书目查询、信息检索已不能满足更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的需要,要求对文献信息或其它信息的更深入更全面甚至原始的揭示。图书馆应在书目数据基础上,建设书刊全文数字化图书馆。

1.1 网络时代是数字化传播的时代

数字化媒介是媒介信息的电子化表现形式,一方面可以代替传统媒介表现出相同的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地管理、查询和阅读,并且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广域传播和安全保护。Internet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海量的信息可以通过低廉的传输成本在全球性互联网络上高速传输,用户可以有选择性地从世界任何地方获取和使用自己需要的信息。电子化的信息数据不仅节约了传播的成本,同时加快了信息的增值,因此文献信息的数字化成为未来社会信息化重要标志。

1.2 文献信息数字化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

数字图书馆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图书馆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制作出保存人类智力成果的书籍、期刊、图像、录音等信息的数字拷贝和高质量保存管理。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实施知识增值。这是存在于因特网上并将在下一代因特网中扮演核心角色的一种知识网络,它在国际上已有七、八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日益成为因特网上的主流信息。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是几个世纪以来图书馆工作的重大变革,它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模式。

数字化图书馆改变了以往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的传统方式,借助网络环境和高性能计算机等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具有下列基本特征:一是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贮,即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信息的存贮管理数字化,这是数字化图书馆的最基本特征;二是文献信息网络化传输和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支撑,互联网络使信息传输与利用失去时间和空间,资源共享美梦成真;三是数字图书馆将改变目前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可以更好地履行图书馆在倡导、组织和服务中的重要职能。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是没有时空限制、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数字化信息中心。

数字化图书馆的意义是实现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存贮和网络化传播利用。21世纪的图书馆将通过先进的数字存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延伸社会教育职能,在信息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3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国家级数字资源系统工程,涉及信息资源采集、加工、存贮、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这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实施的、跨部门、跨行业、由超大规模高新技术组成的信息资源系统工程。

其总体目标是:实现中国数字图书馆的总体架构,在因特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信息资源库群,支持国家整体创新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国家高速宽带网络系统向全国及全球提供服务,以现代信息技术把中国54年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数字化存贮和传播利用,恰当地表现出来和有效地传播出去,使之以信息形态进入知识创新和经济建设的循环,向全世界展示,为全人类所共享。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实施,具有非常的意义:⑴数字化图书馆建成将使我国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抢占先机,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实现跨越式发展;⑵以中文信息资源为主体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它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通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当代建设的成就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展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将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⑷数字图书馆建设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实现公民终身教育的大课堂。⑸数字图书馆将改变目前图书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图书馆馆员将成为捕捉和整理信息的专家,读者可以在世界各地通过网络阅览数字图书馆中的丰富信息。图书馆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 地方文献数字化

国家文献系统除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书刊资料外,更有遍布全国各地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地方文献,这是国家文献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是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在虚拟与现实的网络电子图书馆中,开发和建设反映本馆馆藏特色的特色数据库和满足本地信息需求的专题数据库,提供别馆没有的信息资源,是未来地方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各地图书馆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地方文献,这些地方文献是构成国家文献重要元素,只有把全国各地图书馆收藏的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数字化,建成以地方文献的重点藏书为核心的专题数据库群,与国家图书馆数字化文献系统一起在互联网络中形成完整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因而地方文献数字化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信息基础。

2.1 地方文献是中国特色文献

地方文献的内容涉及一个地区的自然、人文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方面。因而地方文献数字化,不仅方便了研究者的使用,也使得祖先留下来的灿烂文化能得以长久地保存。建立以地方文献的重点藏书为核心的专题数据库,是地域知识信息的`活化,它既是地域知识信息的浓缩,又是地域知识的集合。这是地区优势也是地区特色,即使在国际上也是绝无仅有、无以替代的。在互联网络中,各地图书馆都把自己的特色馆藏呈现给用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化资源共享。可以极大增强各地图书馆数据库的服务能力。

地方文献是关于一个地方的有关资料,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资料性,其内容包括记载某地的文献、地方人士著作、地方志、地方出版物等。地方文献“记地理则有沿革、疆域、面积、分野;记政治则有建置、职官、兵备、大事记;记经济则有户口、田赋、关税;记社会则有风俗、方言、奇观、样异;记文献则有人物、艺文、金石、古迹产。”可见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上自天文、下及地理,旁至社会、人文诸事物的历史与现状。揽括了地方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教育、军事、边防、民族、宗教、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文献,这些既反映地方特色,又体现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历程的地方文献,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资料性、时代性和多样性等特征。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能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提供地方背景资料和历史借鉴;是专业人员了解当地有关情况,从事专业研究的宝贵资料;是各地、各部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重要参考资料;是修志、编写年鉴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依据。是为子孙后代保存的重要史料。丰富的地方文献成为发展地方社会政治、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研活动的宝贵信息资源。

2.2地方文献种类繁多

地方文献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地方出版物、地方资料、地方文史资料、地方志等类型。我国图书馆界泰斗杜定友先生指出的:“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影片、画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簿籍等”,时代的发展,又增加了方志、专著、期刊、族谱、地图、录音、录像,甚至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等不同类型的新成员。载体不仅有手抄本、印刷品,也有缩微品、录音、录象、机读磁带等品种。

2.3 地方文献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汇江河而成大海。集国家、省、市图书馆共同构成全国文献保障体系,因而地方文献数字化必须在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领导小组的指导、协调下,建立国家、省、市(地)三级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机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各级图书馆的义务和权利。

针对地方文献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特点,在地方文献信息数字化时,应根据文献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建设信息型数据库(如书目、索引、文摘或提要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等供不同层次需求的数字化信息。全文型、信息型交叉混用,使国内外用户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络检索到所需要资料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2.3.1 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

地方文献数字化进程中,首先是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它是不同层次的读者利用最多的数据,查找文献的主要线索,也是地方文献开发和业务工作自动化的前提。虽然地方文献种类和形式多种多样,必须确保书目数据的标准和规范,特别注意在进行主题标引时要揭示和体现地方特性;其次是数据录入时不但要把地方文献的主题、分类等详细著录,还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对某些地方特藏进行文摘或提要式录入,甚至全文录入。特别要注意某些地方文献的外部特征;第三,书目数据库应全面反映地方文献信息。不仅揭示文献的基本信息,还要标识出文献特点。包容的信息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精度;第四是针对地方文献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对文献的反映途径,要选取最能反映文献的特征且最有可能被用到的检索途径,这是提高信息查重率和便捷检索的关键。

2.3.2 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

多媒体存贮与网络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可靠的技术支持。面对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的地方文献,应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既要根据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亦要考虑面向全国、全球的传播意义。分期分批地建设一些有较大政治影响和经济效益好的专题地方文献摘要或全文数据库。如旅游数据库、人物资料数据库、名胜资料数据库、名优特产数据库、地方法规数据等等。

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性能,把专题书刊资料文字、声音、图像全面建库,并开发相关信息,如对旅游数据库中的风景名胜增加旅游服务电话,给人物资料数据库中的名人增加亲友联系方式,给名优特产数据库增加生产厂家信息,给地方法规数据库增加相关法律服务机构等。数据库建设中对纸质文献数字化最好用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对文本进行格式编码,以方便检索利用;对静态的图片、画片、拓本、表格、票据、手稿等应利用数码摄影或扫描录入的方式建库,以保存文献资料的原形传真;对动态性的录音、录象、影片则应利用相应的数字化软件工具把它们转换成数码格式输入数据库。

2.3.3 地方文献数字化的软件系统

在图书馆数字化系统软件的选择上,首先要选用那些技术成熟、标准化程度高、能与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相连接的软件系统;其次,统一标准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资源库的制作质量和查询服务效果。第三,系统应能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地把文献书目、全文、图像、声音、动画等输入数据库,并提供一站式的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检索阅览平台;第四,系统不仅支持计算机检索利用,还应兼容宽带网络中即将出现的IP信息终端;第五,系统应提供数据上传和下载到各种阅览器的接口。前几年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没有统一的建库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利用平台,不同系统难以互相转换,无法挂到互联网上,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的教训要好好记取。

目前,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和设备竞争日盛,但高昂的系统平台和技术转让费用是图书馆难以承受的。我认为以国家图书馆数字化系统为中心,建立中国数字化图书馆工程网站,向全国图书馆提供图书馆数字化技术和软件,参照版权图书馆规则,要求各图书馆上传特有文献的数字化数据,按照国家书目数据库建设中,奖励优先上传者的方法,向全国各地图书馆征集数据,这是统一标准,多、快、好、省的最有效方案。

2.4 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飞快。各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亦在紧张进行中,下列几个问题是必须要研究解决的:⑴共建共享中的统筹规划问题;⑵软件系统的标准、协调和兼容问题;⑶建设人员的组织培训问题;⑷建设者的权利与义务;⑸地方文献的知识产权问题等等。

数字化图书馆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和本世纪各国文化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因此,建设数字图书馆具有非常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数字图书馆的文献除国家和省级图书馆收藏的书刊资料外,更有遍布全国各地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地方文献,这是国家文献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地方文献数字化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信息基础。

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 篇6

摘要:文章讨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主要知识产权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在其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特别是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带来的知识产权问题。文章最后创造性的提出了合理使用数字图书馆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设引言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共信息访问服务;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跨越区域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可以这样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一连串的名词符号其根本点在于信息数字化;同样,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不管用什么样的名词,数字化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产生的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以及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权利,包括版权(也称为著作权、文学产权)和工业产权(也称为产业产权)等。

2数字图书馆自身知识产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其馆藏数字化,并且通过网络提供各种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服务于信息用户。因此,在保护作品的著作权人知识产权的同时,数字图书馆自身也应成为版权人,享受版权的保护,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网页和域名的版权保护[1]。

2.1数字图书馆——信息数据库的知识产权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综合性或是专业的信息知识资源的数据库系统,本身具有自身的知识产权。1996 年《世界知识产权条约》 规定:“数据或其他资料的汇编,无论采用任何形式,只要由于其内容的选择或排列构成智力创作,其本身即受保护。”数字图书馆自建成的数据库作为具有独创性的编辑作品应该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我国著作权法主张将那些汇集有著作权材料的数据库作为编辑作品加以保护,规定编辑作品的整体著作权归编辑人所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2]

2.2数字图书馆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

域名(Domain Name)是互联网上的一个服务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名称,即上网单位的名称。域名具有唯一的特性,网上的企业单位或是个人注册都有各自唯一独特的域名。所以,域名是可以起到宣传,代表的作用。域名是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的。数字图书馆的域名是其标志地址代表,而且还具有经济价值,同样受到了知识产权的保护。

2.3数字图书馆网页的知识产权问题

网页是存放在 Web 服务器上供客户机用户浏览的HTML 页面文档。是万维网信息的基本单位,由文字、图片等要素组成(一些网页还配有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也是在知足网页的基础之上,网页的制作也是个人或团体的智力劳动成果,那些具有独特的构思和原创性的网站设计和组织架构,应当收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任何个人和企业不能以商业目的模仿盗用他人的网页,否则构成侵权行为。

3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3.1实体资源数字化的知识产权问题

文献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基础。传统图书馆数字化的首要内容就是将其馆藏数字化。国家版权局在2000 年 3 月 1 日发布的 《关于制作1 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 中明确规定:将已有作品制成数字化制品,不论已有作品以何种形式表现和固定都属于复制行为。复制权是著作权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济权利,对自己的作品著作权人有权决定是否复制和许可他人复制。

图书馆对以下情况的作品进行数字化行为不需要取得著作权利人的授权许可,属于合法行为:第一,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如超过保护期的作品。创作作品的保护期限是著作权人在世以及去世的五十年以内。(2)不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和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与公式。[3] 复制权是著作权利人的一项专有权,著作权利人有权决定其作品实施或不实施复制行为的权利,以及禁止他人复制其受保护作品的权利。《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第三条规定:“利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他人作品制作数字化作品,应事先向著作权利人直接取得授权或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间接取得授权。”因此,图书馆对尚在保护期限内的作品进行数字化时,需取得著作权利人的同意,方可对其作品进行数字化行为。[4]同时,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中第八款明确规定了:“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 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3.2网络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知识产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馆藏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下载———上载,一种是链接导航。

3.2.1下载——上传的知识产权问题。数字图书馆系统从网上下载有用相关的信息资源,经过组织整理再上传到数字图书馆的页面,供用户检索使用,满足用户广泛的信息需求。一些信息资源是公开的,不涉及知识产权的资源是可以下载利用的,但要尊重其版权。对于那些还在保护期内的或是著作权人有特殊声明的创作作品,下载和上传时要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和许可。否则将会侵犯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发行权、网络信息传播权和出租权(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的权利)。

3.2.2链接导航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链接导航是指根据馆藏需要将网络上的相关信息按主题、分类、学科等方式进行集中、分类、整理、加工、标引,然2 后以超链接方式提供专业导航,使网络上杂乱无序的信息变得整体有序。超链接技术可以使用户快速、准确地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是会涉及到一些知识产权问题。一是由于被链接信息源被用户全部浏览的可能性减小而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二是是经过链接后,有可能使设链者的网页与被链者的网页混淆而产生被链者的版权问题。[] 3.3数据库建设的知识产权问题

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有两种形式:一是自建数据库,二是购买数据库。因此,由于数据库建设的形式不同,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也不尽相同,具体如下:

3.3.1 自建数据库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自建数据库一般包括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书目数据库开发过程中主要涉及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制作文摘数据库时可以不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但要尊重其署名权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制作全文数据库时,除超过著作权保护其作品和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外,必须征得作品版权人许可并按规定支付报酬。,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6] 3.3.2购买数据库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购买数据库本身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已经由数据库出版商解决,但是数据库属于汇编作品,是一种智力创造,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图书馆在购买时就要与数据库出版商签订许可使用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自在技术方面的权利义务以保证数据库的正常使用。图书馆对购买数据库的使用必须在许可使用协议规定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侵犯数据库出版商的权利,需要承担违约责任[7]。

3.4网络资源传播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将数字化后的信息通过互联网络来进行传播、扩散,这也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传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已经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但可以肯定的是,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必然会引起知识产权问题。针对这种在网络环境下出现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情况,新《著作权法》第47条“未经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享有著作权作品的行为属侵权行为。:”所以数字图书馆将版权作品通过网络向读者传播,需取得版权人的许可,确定其使用对象、使用时间、使用地点、范围等。同时,《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为个3 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高校可通过IP地址等技术手段对数字图书馆访问权限加以限制,服务一定范围内的读者,“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为了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合理的使用数字图书馆[8]。

3.5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问题

计算机软件是创作者独立开发的智力劳动成果,也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用到很多计算机软件。一些重要功能的实现是需要自行研制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帮助操作完成。使用时涉及到软件的权利归属、权利保护和权利管理问题。使用现有软件,有必要在使用前签订规范的转让及授权许可合同,以避免日后发生不必要的侵权纠纷。像一些自主研发的软件,如中国知网开发的caj格式阅读软件,帮助用户更好的利用阅读中国知网所下载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及时申请专利,进行软件登记,以便确认自己的软件版权专有人的权利,防止他人的盗用行为。

4.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 4.1加强知识产权立法保护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发展给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跃,网上作品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使得现行的知识产权法规早已无法满足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要,为此,应该加强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赋予数字图书馆特定的法律地位以及对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的专有权,已经十分必要。只有有了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使得数字图书馆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4.2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图书馆数字化作品的版权保护,除了完善立法之外,还应加强技术监督,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有效地防止盗版和非法复制。互联网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多数人收集、加工、利用和传播信息的最主要的手段,因此,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利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字水印技术以及信息智能识别技术等对作品进行处理,从而仅允许那些获得授权的合法用户获取或复制,这些都是权利人防范知识产权被侵犯的重要手段。例如大多数4 高校数字图书馆利用IP地址限制校园网意外人员使用数字文献资源。另外,还有反复制设备,即阻止复制作品的设备。具有代表性的就是“SCMS”系统,该系统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不仅可以控制作品的第一次复制,而且可以控制作品的再次复制,避免数字化作品复件被作为数字化主盘。[9] 4.3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数字图书馆建设者和使用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首先,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让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参与者以及广大群众了解知识产权法的有关法律法规,从源头避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其次,要加强道德教育,通过道德教育来提升群众的自我约束能力,这是对法律手段的补充。无论对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是信息用户,都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道德教育,促使其从受制转向自觉,增加人们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4.4 建立知识产权授权制度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无疑需要大量的图书资源,如果仅仅依靠“合理使用”,难以满足数字图书馆的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授权制度,以制度许可的形式进行合法授权。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在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时,首先要根据相关法律对作品的归属进行判断,然后根据情况履行诸如支付薪酬或获得授权等相应的程序。如果在作品出版的时候作者已将作品以电子形式授予出版机构,则会涉及到邻接权问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应该和作品的出版机构进行授权谈判;若作者出版时没有将数字化专有出版权授予出版机构,则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应与作者直接进行商谈,获得授权。

4.5 建立著作权的集体管理组织

所谓著作权的集中管理,是指著作权人(包括邻接权人)授权著作权集中管理组织来管理他们的权利,即监视作品的使用,并与未来使用者或使用单位洽谈使用条件,发放作品使用许可证,在适当条件下收取费用并在著作权人之间进行分配。[10] 著作权集团管理组织的建立,第一,使作者的著作权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可以使著作权人创作的优秀科学文化成果通过数字图书馆这一有效传播途径实现更大价值创造条件。第二,图书馆在使用权利人的作品时,不必一一寻找其权利人洽谈著作权授权事宜,只需通过和著作权集团管理组织签订协议获得作品的合5 法使用权,这样既提高了授权的效率和成功率,又降低了交易费用,从而大大减轻数字图书馆在取得授权方面的负担。目前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版权代理机构达有中国文学作品著作权协会、中华版权代理中心等。

5.结语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必须进一部协调好知识权利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保护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共同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利用时应采用相应的策略,结合国内和国外相关的法律现状,在法律许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合理使用的基本制度,使得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知识产权能够有效融合。

同时,技术保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注重开发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防止互联网上众多的抄袭复制,非法传播的等违法行为。从技术层面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才是最根本最安全的方法。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是在保护权利人的前提下,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充分广泛的传播扩散,能够被更多的用户所用和学习,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所以我们要全面深刻的看待知识产权问题,寻求最佳的平衡点来推动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魏力更.数字时代图书馆知识产权规避与自我保护[J].情报科学,2006(6):869-870.沙志龙.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27(2):3-5.麦淑平.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17-20.张俊立.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J].2011,19(3):389-391.[2][3][4][][6]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修正)[EB/OL] . 孔波.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著作权保护[J].情报杂志,2006(1):57-59.

浅析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 篇7

1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问题探究

1.1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系统设计的环节比较复杂和程序化, 具体包括图书数据信息的合理设计、构建图书馆数据操作系统、存贮图书数据资料、图书信息资料的备份、有效转换数据格式、保管数据图书信息。 [1]为了满足校园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实际需求, 数据图书馆管理者应当综合考虑各项数据资料的保管和存储因素, 创新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库的管理模式, 实现图书馆数据信息的分布式和集中式管理, 提升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在信息处理效率、科学计算速度、监控过程、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和语言翻译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数据图书管理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有利于防止数字图书馆图书数据格式的有效转换、实现数据图书馆各项版本的有效更新。 数字图书馆的系统设计的环节的不合理性会导致计算机硬件设备得不到有效保护, 导致计算机硬件设施的老化和失效。 数字图书馆的系统软件的不及时更新也会影响到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软件应用的科学创新、安全稳定, 导致数据图书馆整体数据信息更新的不积极性。

1.2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问题

数字图书馆系统在运用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局域网和互联网, 尤其要采用现代化的先进科学信息技术, 深入分析数字图书馆系统的重点学科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 比如可以设置搜索引擎按钮实现重点学科的信息搜索目标, 并通过发掘和组织学术性强、质量高的文献资源, 完善数字图书馆系统网上重点学科的科学的应用系统、用户模型、知识资源导航和指南系统。 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国内外各个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成果, 做好全文的数据服务工作和网上信息的组织和分析工作, 实现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科学运用, 不断优化数字图书馆系统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线索的检索和管理环节, 创新和应用重点学科知识, 实现数字图书馆重点学科信息资源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数字图书馆设计人员还可以通过对操作系统各功能模块进行有效的分层管理和科学的操作权限设置实现数字图书馆不同情况的不同操作功能, 以此来满足数字图书馆应用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需求。

2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技术方案

2.1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的相关策略

为了防止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过程中外部非法用户以及病毒软件的侵入, 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的安全建设是预防数据库软件被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为了保证数据网络的安全管理和正确运行, 不断完善和更新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对加强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实现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的高效运行十分重要。[2]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还应当不断丰富和完善数字图书馆重点学科信息的资源保障体系, 加强数据学术期刊的学科覆盖率, 确保重点学科知名学术期刊收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有利于用户对相关数据深入进行科学分析, 进而完善对权威性数据期刊的及时增订和续订工作, 实现数据信息系统的有效维护和优化设计, 实现数字图书馆系统各项运行环节的合理控制。

2.2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的推广方案

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的推广方案的施行不仅包括数据网络的有效联接和广域网络环境的不断净化, 还包括对网络硬件和软件设备进行有效的基础建设。 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推广策略主要采用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软件、用户权限的合理设置和数据防火墙设备, 保证数据图书馆应用检测的准确度和数据信息的有效过滤。 数据图书馆管理者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据图书馆的重点数据学科的建设中, 有效确立和强化数据图书馆在用户中的地位, 促进数据图书馆系统自身建设的发展需要。 因而, 做好适应数据图书馆系统应用发展的重点环节的建设是提高医疗质量、综合实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 数字图书馆提升其抗攻击能力是实现数字图书馆系统内部网络安全运行的强有力保障。 同时网络管理者也应当合理限定数据图书馆内部网络用户的访问数量, 防止外界用户对数字图书馆系统应用推广的可能性, 增强数字图书馆系统对客户端的判断和检测识别, 进而保证整个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3创新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安全方案

3.1完善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的体系结构

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推广的过程中, 为了保证数字图书馆系统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数据技术人员应当采用灵活先进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重视数字图书信息的录入环节和维护环节, 构建出科学、合理、完整的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模式。 数字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更好地完善数据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和建设环节, 充分发挥数据图书馆的重点学科建设和数字图书数据的安全管理工作。

3.2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

数字图书馆设计与应用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工作对实现有特色的重点学科建设十分重要。数据图书馆管理者准确划分浏览级用户、管理级用户和业务级用户是医院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点。 数据图书馆系统管理维护与重点建设的共同目标是通过现代化的知识信息服务模式使得图书馆资源信息能够通过数据化的形式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设计人员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设计的过程中, 应当做好数字图书馆数据的异地备份工作同时简化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操作流程, 进而保证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程序的有效运行。

4结论

综上所述, 计算机是实现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重要硬件设施。 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安全管理工作对提高我国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信息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推广工作的效率, 数字图书馆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培养专业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与应用人才, 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各项设计环节, 明确数据图书馆信息的各项业务环节, 实现设计数据的数字化和系统化建设, 进而实现数据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重点学科文献资源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曼丽.浅析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12 (15) :65-67.

《数字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8

这些数字化的内容无疑对传统语言教学类纸质图书或有声读物产生巨大的冲击。从价格上说,数字化语言教学资源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从内容上说,数字化后,多种形式的教学工具、教学资源与内容相呼应满足了语言学习内容进一步多样化、生动化的需求,从形式上说,视听结合,具有数字化、全媒体条件的语言学习网站和应用程序弥补了传统教学类图书形式的局限性,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语言学习者的听、说能力。

显然,语言教学类图书的出版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为此,我们来研究一下数字时代中外语言教学类图书出版的生存适应问题。

一,传统语言教学图书的出版现状和问题

1.传统的语言教学图书强于读写,弱于听说

语言学习,通常是围绕着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的。它们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缺一不可。但在实际中,传统的语言教学图书更多的是满足“填鸭式”教学。只重视提高读写能力而忽视培养听说能力,语言学习变成一条腿走路,畸形发展。

2.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而且缺乏趣味性

传统的语言教材中有些内容枯燥乏味,不利于教师带动学习气氛,语言学习者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与实际生活脱节的内容更容易引起读者的理解障碍,不利于语言学习。

当然,也有做得比较成功的,如《走遍美国》,这是美国出版的一套新型生活化美语教材。它不同于一些教材只是将词汇、语法等干巴巴地叠加起来,而是融合了语言会话与生活情境,再加上轻松的歌谣,说唱,卡通、游戏等方式,使乏味的语法学习变得有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读者定位不清晰。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图书市场上英语读物很多,但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比较少,有的书没有明确的读者对象,这就影响了市场销售。像朗文与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新概念英语》,市场定位于初高中或高校大学生,收到较好销售业绩的例子,还是比较少的。

4.传统语言教学图书传播有局限性和不适应性

这主要体现在图书的销售区域局限性和图书阅读的局限性上,特别是在数字时代,大量80后和90后更偏爱数字阅读,传统的语言教学图书已经不太能满足一些碎片阅读或视听阅读了。

5.传统语言教学图书制作费时、费成本

做一套语言类教材,需要一个庞大的编写机构花费几年的时间收集素材,然后确定编写原则,经过初稿、统稿,最后完成编写,比较费时,成本也很高。

综上所说,虽然语言类教材通过内容上的改革会对学习者有所帮助,有的教材还会附赠光盘来提供视频或听力资料,但是仍然无法阻挡内容数字化的冲击。

二、数字化对语言教学类图书出版的冲击

反观数字语言学习系统,通过现代数字网络通讯技术,创造了既能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的学习平台;通过有趣的图像、生动的声音、活泼的动画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学习者可以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看、说、做、演中,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带动,不仅能够练习发音还能够在情境中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加深印象。声音、图片和文字的综合利用,促使学习者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能力来感知新学内容并加深对其的理解,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显然,语言教学类图书内容数字化后的语言学习网站或应用程序,具有种种好处,这些好处都构成了对传统语言教学图书出版的冲击:

1.摆脱沉重的书籍

数字教材与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的结合使用,将大大改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使教师、学生的操作更加简便,节省了板书和操作时间,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展,增加师生教学互动,丰富教学形式,促进教学方式改革。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电子书包”是一种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它减轻了学生书包的重量,便于携带;而且可以融合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建生动活泼的语言教学情境;老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可以自主高效地学习。

当然,学生丰富的阅读终端选择,也给语言教学带来了许多学习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碎片时间进行各种有效的选择性学习。

2.语言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式更加多样化

数字语言程序提供跟读、语音比对、角色扮演等互动学习情境,使语言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多样化。学生不用再埋首于枯燥的题海中学习,学习形式多样化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语言水平在实际的应用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情景对话模式提供学习者实战练习语言的机会,也能帮助培养语感。

英国广播公司资源部是培生与英国广播公司全球商业部门的合资企业,在今年夏天发布了BBC快速启动应用程序,介绍了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四大”语言的快速入门情况。它的工作原理是指导用户通过平常的旅游体验,如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问路,在餐厅订餐等来学习语言。BBC快速启动应用程序有两大优点:一是更好地使用了iPhone的功能,在播放朋友谈话的音频时,可以选择有字幕的英语翻译或没有字幕的;二是语言学习者可以记录自己说的短语,然后回放与当地人的音频进行比较。

外研社近年来开发了大量通过点读笔阅读的外语图书,不但丰富了教材、教辅、读物的使用形式,而且让阅读和学习实现了互动。

3.营造互动性、趣味性强的语言学习环境

借助于多媒体和网络手段,语言类教学图书表现出很强的交互性。约翰,威利发布的傻瓜应用程序提供“共享”界面,可以让用户连接到Facebook,在网站上练习新的语言。柯林斯和培生出版社已经与设在西雅图的Livemocha这一语言学习的社会化媒体网站形成伙伴关系,为其提供在线内容。Livemocha以订阅模式提供免费的基本语言课程以及更先进的课程。会员们可以设置一个文件与其他用户联系一起努力学习语言。

4.解决语言交流障碍的燃眉之急

在旅游或者商务谈判时,我们会遇到语言不通的障碍,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临时翻阅字典显得太笨拙。孤独星球早就进入常用语手册和旅游语言应用程序市场,并建立了一个大范围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常用语手册,其中包含了31种不同语言。该应用程序能做到你期望它能做的事情:文本和音频翻译各种有用的旅游情况。约翰·威利发布的傻瓜应用程序提供的内容主要有简单的短语(进一步细分为各种主题,如“问路”和“工作场所”等),一本字典,识字和语言的基础知识部分。音频播放可以让你聆听到单词和短语的发音。

三、数字时代语言教学类图书出版的应对措施

面对数字内容的强势竞争,语言教学类图书出版社要如何应对昵?我们认为,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的多种试探,都是非常有益的,值得在此做一介绍。相关出版社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做改进性的学习应用。

1.与语言学习网站合作

培生和科林斯都与Livemocha网站合作,为其提供在线内容,培生提供英语方面内容,柯林斯提供外国语言方面内容。科林斯和麦克米伦词典也与马德里的Busuu形成了类似的合作关系。

出版社与语言学习网站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语言学习网站的免费社交媒体吸引着人们——Livemocha网站大约有850万会员,Busuu网站有300万会员。但是,当涉及到付费学习时,网站用户会更想要可信的、专业制作的学习内容。显然,出版社能提供这样的内容。例如,柯林斯出版字典和外语学习书籍有180年的历史,读者更相信这一品牌后面所带来的内容,这对于出版社获取一个全新而又有稳定的收入流,打开一个新的潜在市场是非常有利的。

2.传统纸质图书出版与网络相结合

柯林斯的Click系列,既是一个独立的网络产品又是纸质图书或CD,实体书店的买家也能够访问这个Click系列网站。这种传统出版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融入了传统的实体书店,同时也给读者上网的选择。从目前情况看,有80%的Click网站图书买家会在网上购买。显然,读者可以自助选择他们想要怎样购买图书或者在哪学习,出版社也不介意是在实体书店或是在网站上购买出版社的产品。

我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就实现了出版物从纸介质、CD-ROM到配套网络服务的立体化开发。以《新概念英语》为例,这套教材现在已不只是几本书,它还包括新概念英语网(网络服务)、《倒背如流新概念》(网络学习课件)、教师培训平台等。

3.开发多媒体语言在线学习产品

200 2年朗文出版社和美国北卡教育交流协会(CEC)共同开发了世界著名的LIC Online多媒体在线学习课件,充分满足了世界各地迫切学习英语的学员。目前全球有50多个国家学员都在使用LIC Online学习英语,这套课程的正式学员在学习期内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

外研社利用数字传播手段为传统出版物提供增值服务。比如“E佳教”人机互动智能语音课程,就是将小学教材和教辅、文字和语音资源与新技术相结合的网络在线学习产品。现在,外教社正在逐步实现“去光盘化”,自主研发的有声资源网等十余个网站组成了教学资源网,使所有的教学辅助资源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

4.为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定制开发教育内容

外研社重新设计全新版《走遍美国》教程,使其适合手机学习者的课程结构,满足英语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语言的要求。2008年,通过与诺基亚等业务伙伴的合作,外研社在手机出版方面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

5.平衡品牌,产品的质量与价格的关系,使销售量最大化

目前,语言类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很多语言学习出版社都在开发数字化语言学习产品。语言学习者的关注度也逐渐趋向全面化和多元化,它们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质量、功能、售后服务等。相应地,出版社要基于市场对其产品的销量、价格、收益等进行预测,对成本进行估算,研究质量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确定有利于提高成本效果的最佳方案。如何平衡品牌、产品的质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使销售最大化,是数字化道路上语言学习出版社总要面临的问题。

结束语

上一篇: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下一篇: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