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共13篇)

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篇1

动物导航之谜

①世界上许多动物有着奇异的远航能力。如生活在南美洲的绿海龟,每年6月中旬便成群结队地从巴西沿海出发,历时2个多月,行程多千米,到达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在那里生儿育女以后又返回老家。2个月后小龟破壳而出,同样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游回遥远的巴西沿海。

②这种奇异的远航本领,鸟类可能更胜一chóu( )。身长仅4厘米的北极燕鸥,每年在美国的新英格兰筑巢产卵育雏,到8月份便携儿带女飞往南方,12月份到达南极洲,到第2年春天,又飞回新英格兰,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

③令人感兴趣的是许多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家养动物,也有远途外出而不迷路的能力。这些动物是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

④科学家们利用蜜蜂和鸽子所做的动物导航实验,已经初步揭开了这两种动物导航的秘密。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世纪40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出了蜜蜂的基本导航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⑤通过信鸽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动物的远航是以太阳为罗盘进行导航的。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群鸽子关在离家以西160千米的屋里,中午时打开电灯模拟黎明,然后放出鸽子,它们以为这是黎明,太阳在东方,但此时却正好在南方,鸽子看到太阳后就根据太阳来导航而飞向南方,它们还以为这是向东方朝家飞呢。

⑥蜜蜂和鸽子不仅在有太阳的时候能顺利导航,就是在没有阳光的阴天也能准确地返回自己的家园。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有另外一套导航系统。科学家们首先通过实验发现蜜蜂对磁场很敏感。美国科学家沃尔科特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鸽子带上一个小头盔,可以精确地控制每只鸽子飞行时的`磁场。当控制头盔产生一个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就飞不回来;如果产生一个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又可直接飞回。这就证明鸽子是利用磁北极导航的。

⑦科学家们的实验,虽然已初步揭示了蜜蜂和鸽子导航的秘密,但是太阳、星星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变化,即使是地磁场的强度也会有变化。那么鸽子和蜜蜂是怎样根据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导航行为,至今尚无人知晓。加上动物种类繁多,海龟、昆虫以及大蝴蝶等能远航的动物,是凭借什么回到自己的老家的,这些秘密尚未揭开,还有待于科学家的继续研究。

25、根据②段的拼音写出汉字(1分)

更胜一chóu( )

26、第②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的_ 说明方法,意在说明_ (3分)

27、阅读第③④⑤⑥段,完成下面两题:(4分)

(1)蜜蜂、鸽子是依靠_ 、_ 导航的。(2分)

(2)这四段内容的说明顺序是由_ 到_ 的__________顺序。(2分)

28、第④段加点词初步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9、下面对文意理解正确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用南美洲的绿海龟的例子,说明海龟生儿育女非常辛苦。

B第②段介绍北极燕鸥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强调飞行距离长。

C第④段介绍了蜜蜂通过舞蹈告诉同伴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D.第⑥段用科学家的实验证明鸽子在阴天利用磁场来判断家的方向。

参考答案:

25、筹(1分)

26、举例子 鸟类的远航本领更为高强(3分)

27、(1)太阳 磁场(2)由现象到本质 、逻辑(4分)

28、初步说明尚未完全揭开秘密(1分),如果去掉,就成了完全揭开了秘密,这与第⑦段内容不符(1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分)。

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篇2

对比于散文小说等阅读材料, 说明文相对浅显, 学生是容易得分的。但在实际做题中, 却事与愿违。学生出现大量丢分现象, 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教学过程, 以下是笔者关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些看法。

首先, 指导学生阅读, 培养兴趣为主。说明文因其文体特点, 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容易因内容枯燥而缺少阅读兴趣, 所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就先从培养阅读的兴趣入手。如《中国石拱桥》一课, 在预习环节中, 学生搜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照片做展览, 这样不仅调动学习积极性, 还使学生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激发了学习兴趣。说明文内容广泛, 可以借课外练习资料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平时训练中, 加入“PM2.5”“无线WIFI”等内容, 使学生明白说明文的内容, 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发展或身边的人文环境, 提高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这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阅读材料, 拉近说明文和学生的距离。

其次, 由易到难, 训练循序渐进。说明文阅读教学中, 注重由易到难的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在教学安排中, 阅读材料由浅入深, 例如课文在设计安排中, 就先由典范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开篇, 所以在课外训练材料上, 安排浅显的说明文材料, 比如使用河北省中考题《长信宫灯》作为开始训练的材料, 阅读问题的设计也比较简单, 符合学生刚刚学习的特点, 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紧接着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 巩固说明对象特点的学习, 即说明文阅读一定要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说明, 有针对性地巩固和强调。在学习中逐渐强调各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这样学生学习才会把握一定说明方法的使用。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 不要因为文体简单而一味求快, 更要注意循序渐进,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再次,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勤巩固, 扎实训练, 用理科的严谨培养学生的科学求真精神。说明文阅读是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可以遵循, 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及时整理说明文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但这并非学习中的万能钥匙, 要想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还需要学生多训练, 才能巩固扎实的基本功。

总之, 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 需要科学的方法指导, 并持之以恒的训练, 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说明文阅读能力。

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 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27-01

经过多年实践,我探索了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点线面”教学模式,现整理出来供大家斧正。

一、基本结构

二、操作策略

1.“点”就是在阅读中抓住说明文中的要点

①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

②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课文里找读相关的信息。

③方法指导。

破题法:引导学生读说明文的题目。有些说明文,题目往往就是或已包含说明的对象。学生用此法总是能很快地找到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学生一读题目就知道它们的说明对象分别是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

信息筛选法:事物说明文里找能概括这个事物特点的相关语句,通常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如事物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学生读过课文后,很快在文章开头的第一到三段里找到有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语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还历史悠久。

2.“线”就是阅读说明文时理清说明的顺序及理解文章结构特点

①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在文中勾画一些能表说明顺序的词语。比如空间顺序,在文中表现为相应的表示方位的词:上下或左右或东西南北等。时间顺序更明显的是就是一些时间的词。

②再根据勾画的词语来判断说明的顺序。如《故宫博物院》时,学生根据勾画的方位词,判断出本文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如《大自然的语言》学生根据勾画出的词:首先、其次,第三等,判断本文主要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③根据说明对象的性质来判断说明的顺序。说明文的顺序一般是由事物的性质确定的。一般来说,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形态,说明时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就按时间顺序先写文字产生和出现书籍的雏形,再写正式的书籍,最后写现代的书籍,从而说明了书籍演变发展的过程。

④根据理出的说明顺序及文章的内容,明确说明文的结构。初中阶段时的说明文结构常用的有两种:总分式和递进式。而总分式又是说明文中采用比较多的类型。课文的一般结构形式为:先对说明的对象作总的概括介绍,然后导入具体说明,结尾有的自然结束,有的再次归结特征。

3.“面”就是阅读说明文时全面品味文章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①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有:列数字,一目了然,易于明白;作比较:通过比较以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打比方:形象生动,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更清楚;举例了: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事物;下定义:简明扼要,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

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所谓准确,就是要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恰如其分地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表达出来。所谓简明,就是简洁明晰,不哕嗦不含糊,用精练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清楚楚。所谓周密,就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语言要做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③说明文的写作特色。有的说明文注重科学性,语言平实;有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并进,显得生动。尤其是趣味性说明文作者采用的方法多种,如详细的描写,如修辞于法的运用,如诗句的引用,如大词小用等等,这些只有引导学生充分的朗读才能体会其中的魅力。

三、主要特征

1.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贵有法。教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尤其是说明文、议论文这类文体特征典型的文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能自主有效的阅读了。因此,在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中,我们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如对文章中重要的信息提炼与筛选、破题法等。

2.重视对学生的此类文章的阅读技能的培养。在此类文体的阅读中,阅读的要点、程序、方法,是我们对学生技能培养的方面。意在通过此培养,让学生学会阅读需抓的重点,阅读的先后及方法,让学生的阅读更有实效。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附带参考答案 篇4

陈博翰

①在这个信息时代,网速太差或者突然断网,无疑让人很沮丧。更令人气恼的是,wifi不好这种事,还每天都在发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网速呢?

②在许多盛大节日里,人们总爱在屋子里装饰上彩灯,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比如,圣诞节时,人们会在圣诞树上悬挂一串串小彩灯。而在中国新年到来的时候,许多人也习惯在家里布置上五颜六色的小灯。这个时候,家中wifi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英国宽带服务提供商Talk Talk公司研究发现,彩灯会影响网速,而且这一影响还高达25%。据估计,大约有600万英国人被家里缓慢的网速折磨的痛苦不堪,而电子设备的干扰,特别是来自节庆时彩灯的影响就是罪魁祸首。

③我们知道,任何用电的东西都会产生一个电磁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电子颗粒云。如果磁场足够大,就会干扰wifi网络中用到的无线电波。所以,电线或者电灯都会干扰wifi。这其中,彩灯的影响更大。因为彩灯有很多的电线和电管,这些漂亮的小彩灯们,被人们装饰在门廊上,圣诞树上,它们的电线就在房间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磁场,而且不像其他的电子设备,由于人们一开彩灯就会开一整晚,这时,这个磁场对网络的影响会更持久。

④不仅是灯光,厨房里的家电也会扰乱我们的网速。WiFi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金属材料后,一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在金属后面的设备会接收到很弱的信号,如果你将WiFi设备放置在金属材质覆盖的环境中,WiFi信号甚至会被屏蔽。所以,我们家中的冰箱、烤炉、洗衣机等障碍物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在厨房里,最大的干扰还是来自于微波炉传出的无线电波。这是因为,无线网络是一个高频的无线电信号,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而微波炉的工作频率也包含2.4GHz这个频段,微波炉加热就靠水分子吸收这个波段的能量共振。这也就意味着,当你用微波炉时,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不仅仅是微波炉,那些无线遥控玩具、高保真扬声器、婴儿监视器,也通常和wifi用相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它们同样会对信号造成干扰。

⑤除了微波炉,在吸收无线电波方面,水也十分擅长。2.4G频段的无线电波是最容易被水吸收的。有经验的人在布设wifi网络时候,碰到一些大的水管都要绕开。所以,把你的鱼缸放在wifi旁一定是很糟糕的想法。不仅仅是水会阻拦wifi信号,任何的液体,包括我们的体液都会干扰到信号。如果你站得太靠近路由器,也会影响大伙的网速哟。

⑥如果你的家又旧又大,承重墙又很厚,你就会发现wifi根本就进不了任何房间。这是因为无线信号的频率很高,当它们穿过砖、石灰墙、大理石或者金属时,信号会受到极大的衰减,这样网速自然会受到影响。

⑦而且,在不同材质造的房子里,wifi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国,许多房子都是框架结构。墙体沉降后会跟梁柱之间有裂缝,这样,在承重梁、柱跟后期砖砌起的墙体之间,会钉上铁丝网,然再抹水泥砂浆,这样就不会有裂缝了。同时,钢筋混凝的土墙面,拆开模板后表面太光滑,挂不住水泥砂浆,粘上铁丝网后再抹水泥砂浆,也能起到牢固、不开裂的作用。但就是这样的铁丝网,也在无形中阻挡了无线信号的传播。在一些现代家庭的房子里,许多人用很薄的石膏板做墙面,这时,网络信号就会比较好。

(选 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1.第②段中划线句“家中wifi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分)

2.第④段划线句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删除,为什么? (2分)

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隔壁黄阿姨家正在装修房子,为了确保wifi信号良好,请你结合本文内容,给她提三点建议。(2分)

答: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彩灯对wifi信号影响之大。

评分标准(2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意近即可。

12. 不能。“可能”一词在文中表明微波炉也许会吸收网络信号,但不确定。删除之后就变成了一定,与事实真相不符。“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标准:2分。判断1分,理由1分,意近即可。

3. ①少装彩灯;②wifi设备应尽宣远离电线、电灯;③wifi设备不要安装在家电旁边;

④wifi设备不要装在金属材料旁边;⑤wifi设备应尽量远离扬声器;⑥wifi设备应尽量避开水管、鱼缸等带水容器;⑦建议用很薄的石膏做内墙面。

说明文阅读与作文练习 篇5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使其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的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3分)

2.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3分)

3.选文第③段加点字“约”有什么作用?(2分)

4.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请从“节约”的角度,拟一则富有文采的宣传用语。(4分)

说明文阅读练习 科学漫水桥 篇6

大山深处有座石弯桥,在120年中,屡遭破坏。大桥不能说不结实,都是用坚实的花岗石砌成,但每次洪水到来,大桥必定遭殃,滚滚洪水过后,桥身被冲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

石弯桥一带的乡人,祖祖辈辈为修桥建桥拖累,生活极为贫困。一百多年来,村民的心血与财产,几乎都花在这座桥上,修桥连桥,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为了让桥不被大水冲毁,当地有识之士不知用了多少脑筋,采取了多少办法,但每年夏秋两季,山水一来,桥的命运还是如出一辙,一幅惨兮兮的模样。

1957年秋天,山区一连降了六天大雨。洪水再次把修好不到一年的桥冲得面目全非。当时正值人们生活最困难的时期,当地政府再也没有钱修桥。乡人也都泄了气,甚至发誓,再也不修桥了。

人们出村进村,就踩着被冲毁的石墩过河。一个个石墩,就成了村人过河的“路”。人们在石墩上蹦蹦跳跳,虽然惊险,甚至有人不慎摔进水里,但就是这样,也没有人再提修桥的事。

第二年,洪水再次侵犯大桥,人们以为,这一次的洪水会将石墩连根拔起。然而,大水过后,奇迹出现了,石墩还是石墩,丝毫没有受损,乡人无不惊讶。这一年,人们没有修桥,仍是踩着石墩过河。

几年过后,人们发现,石墩在历次的洪水中,一直是老样子。有心人在大雨中仔细观察过石墩,很受启发。

大水淹没石墩后,从石墩上一泻而过,不受任何阻碍,畅快淋漓。大水过后,石墩露出水面,完完整整,简直就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人们从石墩与洪水的关系中彻底醒悟,原来如此。

当地人又开始修桥了,人们没有再建高大雄伟的桥,而是在河里垒起一些石墩,再在石墩上搭起石板,洪水到来时,可以从桥上漫过。桥离水面只有一尺高,洪水一来,桥上桥下,都能通过,没有阻力。建这样的桥,有些不像是为了人,反而像是为给洪水让路。

那一年,洪水再次降临,大水过后,桥完好无损。人们欢欣鼓舞。干脆,就把这一带的桥,统统改成低矮的桥。人们把这种桥起名为 “漫水桥”,就是有意要让大水从桥上漫过去。

120年来,当地人在与洪水的奋争中,不知牺牲了多少性命,损失了多少财产,人们对洪水从不相让,却总以失败告终。而今这一让,却让出了了不起的效果。

在西方,“漫水桥”是很多的。这不是西方人没有造桥的能力,而是一种更科学的造桥方法。在世界很多地方,许多特殊的地域,只有建“漫水桥”才是最科学的。

天下许多事,往往费了许多劲,到头来终不理想,甚至是自讨苦吃,其原因在于,目的都是以自我为利益,以自我的意志去阻碍、约束对方的力量。

你让大水过去,大水便不会损害你,最终你也可以过去。对方无事,你也就无事。你让了它,它也保护了你。这种平衡与玄妙的关系,便是一种天道。真正懂得“漫水桥” 的人,大概也是最懂得如何行道的人

1.第一自然段用七零八落和惨不忍睹了描绘桥被冲毁的情形,请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2.多年来,人们在修桥的过程中付出了那些代价?

3.有心人在大雨中仔细观察石墩,发现洪水和石墩有什么关系?

4.题目中科学漫水桥中科学如何体现?

浅谈中考说明文阅读 篇7

1. 明对象

(1) 看文题。如《风味独特的客家菜》 (2009年广东河源卷) 、《微晶玻璃》这些题目一看就知道是文章的说明对象。

(2) 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可通过找开头、结尾的总结句来确定。

2. 抓特征

(1) 从分析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 也指出其特征, 如《方便、高速的铁路新时代》;有的标题用陈述句的形式, 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如《速冻食品的保鲜》;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2) 从分析材料入手。要注意两种不同的情况: (1) 文章中有足以概括说明对象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 可以把它找出来; (2) 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 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 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

3. 找方法

(1) 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逐一说明。其作用是使说明更有条理性。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 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

(2) 列数字: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对象的特点, 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更具说服力, 令读者信服。

(3) 作比较:选用具体的或人们熟知且和说明对象存在联系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对象作比较, 或选用数字等作比较, 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 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周全、周密的定性说明。作用是科学、严密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

(5) 举例子:举出实例来说明事物。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形象, 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6) 画图表:运用直观的示意图、表格等形式来说明事物和事理。其作用是使读者一目了然, 从而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4. 理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一般来说, 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 常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结构的, 常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联系的, 常用逻辑顺序。分析说明顺序的常用答题模式为:“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 使说明更具条理性。”

5. 剖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 大体可分为并列、递进和总分几种形式。而总分结构又可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事物说明文一般用总分式的结构, 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事理说明文一般用递进式结构, 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6. 品语言

说明文语言有生动、平实之分。生动的语言, 常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如果题目要求举例分析文章语言生动的特点, 就应举出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加以分析;如果题目要求举例分析文章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就应举出运用限制性词语或数字来说明的句子加以分析。

7. 提信息

(1) 提取要点, 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2) 抽象说明, 即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事理等类型的文章。

(3) 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 它要求首先明确与题目有关的若干要点, 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不同类型的说明文在此类题目的答题模式上略有不同: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说明了……的…… (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的答题模式;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介绍了关于……的道理 (原因、方法、原理) ”的答题模式。

8. 重拓展

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篇8

【关键词】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81-01

初中语文重点学习的是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在中考的考题中,阅读材料大都来源于这三种体裁,为此,学好议论文的阅读技巧对阅读题的答题有着重要意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相关文章体裁的阅读技巧。笔者在对初中语文多年的教学中得出以下几点体裁型的点阅读技巧。

一、记叙文的阅读技巧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记叙中的说明、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从近年来的考题中来看,记叙文阅读的主要考点有:记叙的要素、顺序、线索、人称,记叙的中心和材料,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其主要题型有:①注音填字与释词;②根据句意写词语与根据内容找中心句段;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文意或文章的要点;④阐释文题的含义或拟写文题;⑤分析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与记叙的详略;⑥品析重点词、句、段或根据语境理解关键性词句的含义与表达作用;⑦精彩句段的仿写或补写;⑧简析文章的写作特色、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⑨评析人物性格与提炼文章主旨;⑩领悟文章的现实意义以及给人的启示等。例如记叙文的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二、议论文的阅读技巧

议论文是说理的文章,说理的文章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从论证方式来看,议论文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①立论:在论证中逐步树立自己的论点。②驳论:在论证中以反驳对方观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因此,议论文阅读的重点不是理清时空的线索,而是弄清其内在的逻辑性,一个论点的确立,必须有足够的理由去证明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准确性。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才会有说明力;没有根据的论点,既使正确,即使深刻,也不能说服人。所以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态度的同时,也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比如赞成什么,为什么赞成,认为某个现象不好,根据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以理服人。因此,它的引证和论证也必须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这样说理才会有力准确,论点才能确立。阅读议论文主要抓住议论的过程,抓住论点和分论点,看作者是怎样围绕自己确立的论点去思考、去论证。立论要立而不偏,驳论要驳之能倒,这决不是写作技巧的问题,而是思考角度和思考深度的问题。看议论过程要看清作者思路,对问题的思考与其相比有什么不同,看作者用什么样的论据去证明什么样的论点,这种论点是否有力、准确、符合生活逻辑。议论文一般不会太长,在阅读时不容易读了后面内容忘了前面内容,读了前面的内容忘了后面的内容,随着作者的议论去思考,这样就易发现问题,读出自己的感觉,变被动为主动。对其文章内容从感性认识的思考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说明文一般认为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文体,似乎不需要什么阅读技巧,其实不然。说明文有长有短,短的如药瓶的标签,长的可达几千字。常见的说明文如物品的说明书之类。注意说明文的语言一定要准确和严密,这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表示时间、空间、数量、程度等时都要求语言准确无误。在这里,我们的大脑要形成这样一个概念:限制性词语的使用使表达更严密,更符合实际情况。“(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当时”就是一个限制性词语,这就表明赵州桥拥有世界最长石拱的地位仅限于当时,现在是否还有这个地位就不得而知了。这样表达就更加严密,符合实际情况。在科学、准确的前提下,一篇好的科普文章,语言还要生动有趣才能吸引读者读下去,也才能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科学道理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例如对“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食物从何处来》)这句的理解可以是这样:此句形象生动而又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生物之间食物相互转化的道理。

在阅读说明文时发现,读起来或清晰明白,或复杂费劲,很难弄懂。因此,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建议去读那些易懂、清楚的说明文,认识作者怎样去认识事物的条理和顺序的,看作者如何将一个读者完全不知道的事物向读者介绍清楚的。说明文的作者在介绍某一事物时应站在一个不认识被说明物的读者角度,把自己已经认识的事物向读者介绍。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议论文时,重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同时还要看作者怎样准确地,没有歧义地说明事物,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思路。

初中语文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篇9

【—阅读理解之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做说明文阅读题时是最让人头痛的了,下面有几种方法帮助解决说明文阅读题。

阅读说明文应该抓住以下方面。

(一).理解说明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文章内容是指明确说明的对象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阅读说明文,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便掌握了文章的中心。在整体阅读,理解说明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局部分析,综合概括。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组材和选材,段落层次的意义和联系,从而综合归纳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列举了中国石拱桥中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赵州桥和卢沟桥。我们在分析这两个例子时,不难发现这两座桥虽有不同之处,但却都

具有“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共同特点,因此可以综合概括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抓住关键语句。许多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时,会明确交待对象的特征,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因此,我们要学会抓住这些关键性语句,从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例如(苏州园林)一文,一开始就明确交待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抓住了这个关键语句,就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了。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篇10

南史沈庆之传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兄敞之,为赵伦之征虏参军。庆之少有志力。孙恩之乱也,遣人寇武康,庆之未冠,随乡族击之,由是以勇闻。荒扰之后,乡邑流散,庆之躬耕垄亩,勤苦自立。年三十,往襄阳省兄,伦之见而赏之。伦之子伯符时为竟陵太守,竟陵蛮屡为寇,庆之为设规略,每击破之,伯符由此致将帅之称。伯符去郡,又别讨西陵蛮,不与庆之相随,无功而反。永初二年,庆之除殿中员外将军,又随伯符隶到彦之北伐。伯符病归,仍隶檀道济。道济还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稍得引接,出入禁省。寻转正员将军。及湛被收之夕,上开门召庆之,庆之戎服履袜缚绔入。上见而惊曰:卿何意乃尔急装?庆之曰:夜半唤队主,不客缓服。 元嘉十九年,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征西司马朱修之讨蛮失利,以庆之为建威将军,率众助修之。修之失律下狱,庆之专军进讨,大破缘沔诸蛮,禽生口七千人。庆之患头风,好著狐皮帽,群蛮恶之,号曰苍头公。每见庆之军,辄畏惧曰:苍头公已复来矣!二十七年,太祖将北讨,庆之谏曰:马步不敌,为日已久矣。将恐重辱王师,难以得志。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

鲁爽反,乃遣庆之济江讨爽。爽闻庆之至,连营稍退,自留断后。庆之与薛安都等进与爽战,安都临阵斩爽。寻与柳元景俱开府仪同三司,辞。改封始兴郡公,户邑如故。庆之以年满七十,固请辞事,上嘉其意,许之。三年,司空竟陵王诞据广陵反,复以庆之为使持节,率众讨之。自四月至于七月,乃屠城斩诞。进庆之司空,又固让。

(节选自《南史》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遣人寇武康 寇:侵犯。 B.稍得引接 稍:渐渐。

C.夜半唤队主,不容缓服 缓:延迟。 D.事何由济 济:成功。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沈庆之作战威武勇猛的一组是(3分)( )

①随乡族击之,由是以勇闻 ②庆之为设规略,每击破之

③道济还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 ④上开门召庆之.庆之戎服履袜缚绔入

⑤每见庆之军,辄畏惧曰:苍头公已复来矣!⑥爽闻庆之至,连营稍退,自留断后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沈庆之富有谋略,深得将领赏识。他跟随赵伦之的儿子伯符时,给他出谋划策,常常击退蛮人的进攻;后来他隶属檀道济,道济称赞他忠诚敬慎通晓兵法。

B.沈庆之忠心耿耿,保卫君王恭谨。太祖让他守卫禁宫,在刘湛被逮捕的晚上,太祖让庆之去叫禁卫军首领,庆之穿上戎装和袜子缚着裤子匆匆来到皇宫。

C.沈庆之直言敢谏,所奏切中要害。太祖想要北伐,向他征询意见,庆之说,己方步兵难与北方骑兵相抗,这种状况由来已久,如北伐恐君王部队将遭受失败。

D.沈庆之不求高位,多次推辞加封。因庆之战功卓著,深得皇帝信任,皇帝先封他开府仪同三司、又改封始兴郡公,平竟陵王后封他做司空,他都没接受。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修之失律下狱,庆之专军进讨,大破缘沔诸蛮,禽生口七千人。(5分)

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篇11

2012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所选取的说明文阅读材料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涉及的题材有科学技术类, 如包头卷《垃圾变水泥》, 株洲卷《超级网银》;自然生态类, 如福州卷《海光》, 南宁卷《食虫植物开花》;文化历史类, 如成都卷《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陕西卷《丝路织锦》等。

说明文阅读题型多样, 有的考区以选择题为主, 如天津卷《赵州桥》, 武汉卷《你相信星座能影响性格吗》, 全都是选择题。大部分省市中考说明文阅读在保留传统命题形式的基础上, 注意题型创新, 将传播知识, 考查学生能力, 培养科学精神, 训练思维有机融合。

2012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的考点有以下几种: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行信息提取。

例题:2012年陕西中考语文考卷, 阅读《丝路织锦》 (原文略) 第9题:细读第6段, 概括盛唐之后织锦特点。2012年兰州语文试题第22题: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

答案:

陕西卷:从第6段中提炼出:中国花卉与西来动物纹样相结合, 形成新图样;图案饱满, 轮廓细腻, 层次丰富。

兰州卷:昆虫有智力 (学习倾向) 。拟题时, 从两方面考虑, 说明对象是昆虫, 因为文中列举了四种昆虫, 有代表性。他们的共同特征显示出一定的智力倾向或学习能力。

解法:说明对象是文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或抽象道理。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提取信息, 具体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1) 看题目。一般来说,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要说明的事物。 (2) 抓首括句和中心句。中心句一般都是明确简洁的, 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3) 从分析材料入手。整合课文内容, 概括提炼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4) 应充分注意归纳的完整性。事物的特征有时不止一个。

二、指代题

例题: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龙生九子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 (原文略) , 第23题:第 (2) 段中“平生好险, 今殿角走兽是其造像”中“其”字是指“九子”中的----。答案:嘲风。

解法: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指示代词知识的掌握, 属于信息提取题。解答“找出指代内容”这类试题有固定的格式:先找出指代词所在的段落、语句, 然后采用瞻前顾后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 所指代的内容就在指代词附近, 往往是前一句或后一句。找出之后, 把指代词换成找到的内容, 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即可。

三、考察对说明文语言类别的掌握, 对常见说明方法及说明顺序的判断。

例题:2012年南宁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食虫植物开花》 (原文略) 的第10题:下列句子属于平实说明的一项是_____。2012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植物聊天》 (原文略) 的第13题:分别指出下面两个句子的说明方法。2012年株洲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超级网银》 (原文略) 的第13题: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案:

南宁卷:C因为其他三项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属于生动说明。哈尔滨卷答案: (1) 举例子 (2) 打比方。株洲卷:逻辑顺序。

以上题目的难度都不大, 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解法:1.说明文按表达方式分类, 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一般性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 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和知识, 说明事物变化和事理, 这类说明文要求具体、科学、浅显易懂, 又称为平实说明。文艺性说明文即科学小品, 它的特点是用文艺的笔调, 兼用描写等方式, 以对话、故事等形式来加强说明形象性, 使文章生动、活泼、有趣。

2. 要理解并熟知常见的说明方法。举列子即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常见的标志语有“比如”、“例如”、“如”。分类别: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 把事物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 然后逐类加以说明。作比较:是将两种有联系的相同的或者不同的事物加以比较的说明方法。

3. 说明文常见说明顺序:

(1)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说明形状和构造的实物 (如:建筑、工艺品等) 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

(2) 时间顺序:即按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说明事物。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的说明文常用这种说明顺序。

(3)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介绍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 或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往往使用这种顺序。

四、考察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

例题:2012年株洲中考语文卷, 阅读《超级网银》 (原文略) 的第15题:文段5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012年临沂中考语文卷, 阅读《天外飞来准晶体》 (原文略) 的第15题: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株洲卷: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把“传统网银”和“超级网银”进行比较, 从而突出了“超级网银”的特点。临沂卷: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突出了说明对象“准晶体有固定熔点, 导电性能差, 容易像非晶体玻璃那样容易破裂”的特征,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法:辨识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要注意三点:一要理解并熟知常见的说明方法的基本特征及作用。比如, 举例子的作用是真实有力地说明了事物或事理。分类别能给人以概貌的了解, 区分各个类别的差别, 使说明更具有条理。列数字可以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极具说服力。作比较将两事物相比较,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因为任何一种说明方法的运用都是为说明某一内容服务的。三要注意此类题型的答案模式是:说明方法+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 。

五、品味说明文语言。

品味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 分析副词、关联词的表达内容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考点。

例题:2012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说明文阅读 (原文略) 第22题:选文第3段加点词“多数”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简要回答。

答案:沈阳卷:“多数”表示限制, 说明当时大部分人类祖先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如果去掉, 表示人类祖先都是这样,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法:说明文语言有的平实, 有的生动, 但准确性是说明文的重要特点。回答这类问题有固定的答题套路:1.表态 (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表示程度;“大约”、“可能”表示估计;“偶尔”表示频率;“大多”、“仅”表示范围。3.若删去, 原来什么意思就变成什么意思了。4....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六、考察学生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例题:2012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植物聊天》 (原文略) 第12题:说明什么是“植物聊天”。

答案:哈尔滨卷:在这个联络系统中, 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息, 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的现象叫植物聊天。

解法: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题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阅读题干, 反复读相关段落就近检索, 提取关键语句。2.概括时运用“...是...”或者“...叫做...”的判断句式。

七、梳理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例题:201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高山上的守望者》 (原文略) 第13题: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012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第23题:简要说明: (4) (5) (6) 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调换的原因。

答案:

河南卷: (1) 照应题目, 引出说明对象———岳桦。 (2) 生动形象,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 简要介绍岳桦的生长环境, 强调其生命力顽强。 (4) 引起下文。沈阳卷: (1) (4) 段和 (5) (6) 两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 (2) 段和 (6) 段的说明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说明的。

解法:1.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 (1) 总分式; (2) 分总式; (3) 总分总式, 多见于逻辑顺序中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 (2)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逐层深入说明。常见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 (3) 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 前后互相承接。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2. 句子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从内容上看, 多起到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 交代原因或之所以这样说的依据。如果语言优美或者引用诗句、传说等, 其作用分别是生动形象, 增强文章诗情画意, 增强文章趣味性, 吸引读者。从结构上看, 句子的作用多为:总提作用、总结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标志文章思路的作用。

3. 对说明文思路的把握, 我们可以这么入手:首先分段阅读, 归纳主要内容, 然后划分段落层次, 最后梳理陈述思路。

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12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及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世说新语》)

1、解释加粗词语。

①饶子甘酸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乘此得及前源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魏武行役,失汲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武”指的是“曹操”,他是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再写出1—2个关于他的故事的题目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社会的`发展,人们已赋予了“望梅止渴”新的意义。你知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多;②到达

2、①(有一次)魏武帝带着部队行军,途中找不到取水的地方。

②士兵们一听这话,嘴里都流出口水,他们凭这走到了前面有水的地方。(意对即可)

3、三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煮酒论英雄;割发代首;赤脚迎祢衡

初中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篇13

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打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⑦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15.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3分)

16.请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17.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18.文中的爹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4分)

19.读完本文,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想对爹说些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5.①遭遇风雨 ②砸冰行动 ③扒冰拖船(语言简洁,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

16.运用了语言描写,(1分)写出了父亲关爱儿子的成长以及对儿子的真挚的爱。(1分)

17.渲染紧张气氛,突出环境的恶劣;(1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为下文封湖,进而父亲砸冰、扒冰作铺垫。(1分)

18.技艺娴熟,经验丰富;机智勇敢,顽强不屈;关心孩子成长;爱孩子,为了孩子而自我牺牲。(每点1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共4分)

上一篇:果果班家长工作总结下一篇:于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