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攀登作文(通用10篇)
——题记
曾经,我想像吉他手在舞台上那样玩音乐,觉得那够潇洒,也够酷。无数次想象着自己站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上,对着观众娴熟地拿着吉他,深情地演唱一首首流行歌曲。终于,我抑制不住热情,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吉他老师。我向他提出了要求:只教曲子。我的想法很实际,希望通过几次学习,能够直接学了就用,让我早日实现舞台演唱、收获掌声的梦想。天真的我自作聪明地认为,学基本功太浪费时间。
于是,当同学们在循序渐进地学习指法、接受枯燥训练的时候,我却跟着老师依样画葫芦、似懂非懂地一句句学着弹唱。
刚开始,我为自己的机智得意,因为大家一起学,却只有我会假模假样地边弹边唱。于是,出现的画面经常是这样的:我在强记中弹曲子,吃力、僵硬而又自以为是;他们在一边努力练习基础指法,却也自得其乐。对比这些与我一起起步的同学,我的内心自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他们优秀多了。可是一年过去了,越到后来,我越是觉得难,学得也明显吃力起来,一会儿G大调,一会M大调,我全都只能死死记住老师手把手教我的手势,经常将曲子弹不成调,而且明显手忙脚乱,顾了左手,就顾不了右手。再看看那些一起学的小伙伴,他们看着五线谱轻松自如地弹着曲子,投入而又享受。哪怕面对一首陌生的曲子,他们也驾轻就熟、自信满满,弹奏得毫无破绽而又和谐悦耳。
同伴们练习一首高难度的曲子只要三天,我却要花费足足半个月的时间。这下,不是我笑话他们,而是他们经常笑话我。自尊心很强的我,学习吉他、站上舞台的希望之火一下子暗淡了许多,在不久之后的某一天,只能忍痛割爱选择了退课。
当我站在老师面前提出我的退课请求的时候,老师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定定地看着我,眼神却有些复杂。
“你觉得你收获了什么?”他问。
“好像……没有……收获……”我不敢看他的眼睛,声音低得我自己都几乎听不到。
“你知道吗?越是想直接摘取果实的人,越是无法摘到最好的果实。只有先不问结果,而是注重过程,在过程中不断进行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提升——那才是你所向往的结果。”老师的眼神专注而又坚毅,眼睛中有一种亮亮的光,“回去好好想想吧!”
他站起身,拍了拍我的肩,朝我深深看了一眼,走了。
回去后,我将自己关在书房,一个人默默地品味着老师的话。只为了达到结果而忘了注重过程,自然也享受不到过程中的愉悦与快乐,只有学会欣赏过程,才能收获更好的结果。就如学吉他,伙伴们循序渐进地学习指法,在一遍遍看似枯燥的练习中,他们对于音乐、对于吉他的理解加强了,他们在苦练中付出了辛苦,但也一定收获了我所无法体会的某些东西。我原指望“一步登天”,非但无法如愿,还摔得比谁都惨;而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过程,却最终成就了他们。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要追求的,不只是最终的目标,很多时候,更多的是要学会享受和欣赏那让我们爱恨交加、难以忘怀的过程。唯有懂得这一点,美好的结果才会自动前来拥抱我们!
不知不觉中我上了幼儿园,每天早上家里免费的大公鸡闹钟都把奶奶叫醒,而我自然是被奶奶拉起床的咯。任由奶奶穿衣穿裤,直到温热的毛巾盖住了脸才彻底清醒。吃过早饭的我被爷爷抱出了门,路边候车时爷爷总对我说:“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别调皮……爷爷在校门口接你”。每天回家爷爷总是会准时的把我从车上抱下去。
在爷爷的陪伴下,我上了小学。但对于任何事情都好奇的我就更加调皮――――虽然我是个女孩子。放学后和假期的生活基本都是外面来回玩耍,正是:“上山采菌掏鸟窝,下河抓鱼翻螃蟹”。而爷爷更是成了我后面的“尾巴”,院子里的梨成熟后,更成了我们小孩子的“天堂”,每次爷爷都在树下,抬着头往着我,双手微抬成托举状,嘴里还不停的叫着:“囡囡,小心点啊……”
如今的我已经进入了人生中最灿烂的时期,我已经是一名青少年,学会了洗衣、做家务。最主要是自己会照顾自己了,不用事事都去询问父母,更不用爷爷奶奶叫我起床送我上学了,但每周星期天下午离家的时候爷爷照样把我送到路口,候车时照样还是不停的叮嘱:“好好学习,别调皮……”,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更让我无从对爷爷的话细想。周四晚上,爸爸来到学校接我回家,才知道爷爷离我而去了。我再也听不到爷爷语重心长的叮嘱,再也享受不到爷爷温暖的怀抱了,斯人已逝,音容犹在。在他们关心、爱护中我的一天天懂事、慢慢长大。
坐在窗前,望着那棵黄葛树,它抽出了嫩绿的芽儿。这样的景象本没有什么,但在冬天却是非常使人震惊的。它以一股顽强的毅力在严冬展现生命的奇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它经历了严冬的考验,而人则是经历了成长的磨炼。
回忆过去,当初那个天真无邪的女孩已经不知不觉地长大了,离开了父母三年,离开了当初的朋友,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曾经那个快乐而无忧的女孩,现在早已心事重重了。那个孩提时代的影子也在我心中渐渐模糊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间,六年已过。步入初中的我,既要为学习上的压力忧愁,又要为成长的犯难担忧。数学成绩一天比一天差劲,如逻辑般的天文数字一窍不通,被父母骂了又骂,还要去想生活上的事情,没有一个人帮助我,尽管在补课,却没发现一点好转。年幼的我是无忧无虑的,有父母的呵护、宠溺,朋友的关心、帮助。他们给予了我鼓励。
那时的我,不用为琐事担忧,不用为未来考虑、做打算,只知道调皮的玩。慢慢的在孩提时代幸福地长大。而现在的我,样样都要靠自己独立,是慢慢的在烦恼中成长。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出;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军可吞吴。”人生的道路上,常会在受挫折,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就如攀登山峰一样,途中虽历经了千辛万苦,但到达顶峰,你就会明白艰难险阻比起那胜利的喜悦不算什么。
人生只有细细的品味,方能品出淡甜,饮出苦涩。不管是甜还是苦,都将成为人生中美好的回忆,伴随我们成长。
就是在一个晴朗的下午,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是冬天刚过去,树木还未发出新芽,仍是孤零零的几根树枝,看到这里我突然想了起来。
以前考得不好的时候,回家的路上总是感觉到不安,仿佛隔着千里之外就可以听到父母如雷贯耳似的怒吼,当他们听到成绩而生气时,我总是在大门前,不动声色地、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话。进门后,按正常的流程来说,父母应该会先教训我一顿,之后进行心理教育,直到我承认错误才算好,但是心里却总是不肯认输,毕竟面对他们仿佛利剑一般的目光。我又没法再强硬起来,直到退步认错,每每这样却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想着想着,我回到了家。本来让我感觉应该火气冲天的家里却异常地安静,老爸在工作,老妈在忙活。也不知道是谁是在什么时候叹了一声气,这声叹息低沉沙哑。傍晚时分,屋内半明半暗,就在这时老妈的声音划破了这安宁的环境,未等我反应过来,那边工作的老爸随即应了一声“哦”,这声音和叹息声同样低沉沙哑,朝声音望过去,老爸目光无神,只是死死盯着电脑显示屏,表情僵硬而无神。之后我才知道,说是去外面吃饭,但老爸应的这声“哦”令我十分不安。
待到我穿好,正准备出门时。我发现老爸仍在电脑桌前。我叫他一声,他许久才反应过来。在去的路上,老爸走在我前面,步伐十分缓慢,就像是走不动了一样,黑色的背心与周围昏暗的环境融为一体,暗暗的灯光与太阳的余晖一起照到他身上,而他呢,双手插在口袋里,若有所思,这就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但爸爸的背影是灰色的。刹那间,我明白了他肩上的责任,明白了他的压力。就这样,慢慢地,我懂了,也成长了。
奶奶很早以前在我的心里是个宽容慈祥爱我的奶奶。奶奶住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她没有像其她老人一样退了休有退休金,她连低保都没有,只有一间小房子,似乎是她唯一的一大笔财产,年过花甲的她,每天靠着捡垃圾维持生活。我的爷爷不幸逝世后,我的爸爸和妈妈离了婚,把我留给了爸爸和奶奶相依为命,爸爸之前因为长期酗酒得了胃癌,是不能再喝酒的,但因为爸爸受到了离婚的打击整天喝得酩酊大醉,我每天看在眼里,却痛在心里,最后离婚不到一年的时间,爸爸永远的走了,结束了他三十多岁的生命。那个夜晚,月光照在身上显得格外的苍白,我只听见亲人们的早已泣不成声,而我站在皎洁的月光下,看着爸爸的遗体却是欲哭无泪,心却在滴血。接下来日子,仿佛天塌了下来,在我的世界里是一片黑暗,只剩下我和年迈奶奶相互依靠了。想起爷爷去世的时候曾告诉我,做人要有骨气,要好好学习才会有出息!因为爷爷曾经也过有一段辉煌的岁月,他曾是一名抗战老兵,曾获得过四个荣誉徽章,想想这些我不得不振作起来,照顾好奶奶,这也是爷爷在临终前对我的嘱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奶奶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最后奶奶不想我心里有负担,只好把我送到了外婆家,就这样我离开了满脸皱纹的满头白发的奶奶,但是她那慈祥的面容却刻在了我的心里。
我走以后,奶奶住到了伯伯家里,这样我也放心多了,毕竟有人照顾她了。到了外婆家慢慢地我也懂事了,偶尔也会听大人们议论起父母的婚姻,听到邻居们聊起父母离婚的原因,简直让我太震惊了,当初居然是奶奶居心叵测,在父母之间挑拨离间,才逼迫妈妈离婚的。天哪!那么慈祥的奶奶,那么善解人意的奶奶,居然拆散了父母,居然让我失去了爸爸,居然改变了我命运……当时的我咬牙切齿,心里充满了对奶奶的怨恨,正因为这件事改变我对奶奶的看法。回想起曾经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爱我爸爸妈妈,如今我却寄人篱下,没有父母的宠爱,也没有一家人围坐一块的温暖……
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罗曼罗兰
我从小就喜欢看画,无比羡慕身边的画画高手:他们笔下的一切皆是栩栩如生,就一台高性能的照相机——人物速写比例精准,惟妙惟肖;风景画则仿佛下一秒就会随着微风浮动。更别提那些能把油画画得超级逼真的人,每一根头发丝都精确无比,真叫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每当这时,自诩为艺术欣赏家的我都会毫无保留地献上赞美——“画得真是太像了!”。
一次,母亲带我去了美术馆。馆内收藏了不少大师的复刻作品,我却不以为然——梵高、莫奈和毕加索,他们画得怎么那么“丑”?那扭曲的笔触、模糊的色彩、单纯色块堆积,也能叫画?跟我平日欣赏的那些作品一比,这些作品连小孩子的涂鸦都不如呢!我失望不已。
反观那些我嗤之以鼻的画作,我却从中慢慢看到了些不同的东西——在“真实”之外,仿佛还有另一种更为深层的情感。那感觉很朦胧,像是被早晨的雾滤过,想要抓住,又抓不真切……
领悟了这些后,美术馆便成了我流连忘返的地方。拥有灵魂的画作,可以在时间的长河中,永远流淌,带我体会人情冷暖,洞悉人生的隽永。
“吱呀……”我走在美术馆木制的.地板,脚步声在静谧幽深的长廊中响得出奇。一盏盏暖黄的灯光下,我放轻了脚步,生怕打扰到那一幅幅画作背后的灵魂。这一刻,任我碰触到了巨匠们的精神世界,慢慢地,学会了欣赏。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我对艺术的欣赏,其实像一只偏执的幼兽,被自己困在畸形的牢笼之中。我,其实并没有学会真正的欣赏。
回家后,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艺术就是以怪为美?世人皆醉我独醒?我上网搜索那些名家们,惊讶地发现莫奈、梵高甚至毕加索等人早期的作品,也是还原真实、“规规矩矩”的作品,但是与他们的成名作相比,仿佛没有灵魂……
在我儿时,妈妈便去了“极乐世界”。小时候,我总是埋怨她,她生下我却“不要我”。因为我妈妈的去世,一家人的重担全压在了爸爸一人的肩上。他为了维持生计,养家糊口,不得不外出打工。从那以后,我便与姐姐、爷爷生活在一起。母爱与父爱同时离我远去,这对我无疑是一个重重的打击。我开始抱怨,为什么老天待我如此不公,让我遭受如此的痛苦。小小年纪的我,在心灵几经煎熬之后,也慢慢懂事了。傍晚时爷爷劳作后回家,我知道赶紧为爷爷倒上一杯热茶;邻居阿姨给我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我舍不得独享,拿回家与姐姐共享。
儿时的岁月一晃而过,在岁月的锤炼中,我在慢慢地成长。
上学后,每次看到其他同学有爸爸妈妈来接,我羡慕,但不忌妒;每次在餐馆,看见一家人坐在一起听懂团圆饭,热热闹闹,我很渴望,但不祈盼;每次在马路上,看见小孩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我很想拥有,但不奢望。
小小年纪的我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决不强求,于是我发奋学习,用知识来填补我心灵的空缺。演讲比赛中,我激情洋溢,感情真挚,赢得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作文比赛中,我情感历程独特,荣获一等奖;学期年级排名,我的名字总是在最显眼之处……
俗话说得好“人生有失才有得”,在这一过程当中,尽管我失去了一部分,但我得到的却是很多很多……我很知足,也很庆幸,因为生活教会了我成长。现在我已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了,离自己的目标也更近了一步,我知道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清晨,天还刚刚亮,我就爬起来准备好我和爷爷的早餐(因为爷爷身体不好)。然后,赶紧向学校发起冲刺,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傍晚回到家,收拾打扫完毕,赶紧做晚饭,收拾屋子,服侍爷爷吃喝……
一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我感觉我很幸福,因为我懂得了回报与感恩。
在成长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理解,体谅,分担,有一点任性,但更多的却是担当……
记得那是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大家都在激烈地讨论着题目,我觉得无聊,想起下课时与朋友谈的正起劲的事,看看低头看书的老师,于是我写了一张纸条,递给了我的朋友。她惊讶地接过纸条,看了看,便小声地对我说“上课不能传纸条的,我们还是下课再说吧。”说着,她将纸条还给我,“你们干什么呢?”威严的声音带着点怒气炸响在我的耳边,我惊慌地抬头,看到了班主任那张严肃阴沉的脸,她正目光严厉地看着我们,班上瞬间安静了下来。我心想,这下可完了,被老师发现我递纸条,肯定挨不了一顿骂了。我紧张地低下了羞红的脸。只见老师大声呵斥着:“张子月,上课不准递纸条,你不知道吗?不仅自己不好好学习,还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给我出去罚站!”“我……”只见她看了我一眼,眼里有着委屈,我迅速地低下了头,不敢正眼看她。她看了看我,动了动嘴唇,却什么也没说,径直走了出去……
下课了,大家都出去玩了,而我的心情却沉重了起来,她居然没有说出是我递纸条给她的!我想着,心里的愧疚油然而生,是我连累了她,可我却什么惩罚都没有,全让她我背黑锅了。可又回想起刚才班主任严厉地训斥,如果我承认了,会不会也像那一样训斥我呢?我犹豫了……我抬起头无意间看到那个被罚站着的,有苦不能说的人,终于迈起学生的步伐,一步步地走向办公室。手刚想去触动门,却又停在了半空中,可看了看那个被我连累了的人,我坚定地敲下了门。“报告!”“请进。”“老师,刚才那件事其实是我……”
结果,可想而知,我被老师训斥了一顿,但心里却如释重负,原来担当比逃避更好!
呵,多么心酸的反比。
记忆的儿时。挤在你们的怀里,听你们说着白雪公主的故事进入美美的梦乡。那时,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我曾笑着问你们道:“想永远呆在你们身边”。你们只是笑笑,并未回答。那时你们是年轻的时候,充满了朝气。而我,还是啥都不懂得小屁孩。
记忆的童年。上学后,时光是从写字台上逃走的。我做着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遇到不懂得地方你们细致的为我讲解,直到我完全弄懂才露出满意的微笑。也许,我知道对于文化层次不高的你们来说,我不会做的题目令你们那眉宇紧锁,为我感到无比的焦虑。那时,生活的磨练和时光的打磨使你们考虑得很多。而我,是一个先玩后学的小孩。当然,童年的生活中也充满了阳光。我们在山间采摘茶叶,看着已采的几筐茶叶发出清脆的笑声,一路洒在山间的小路上。茶叶发出的清香混杂在空气里、草丛中、伴着泥土的芬芳,萦绕在我们的鼻间。我在这个香甜的梦里慢慢长大。
拼搏的现在。上了初中以后,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压力也随之而来。而我已不再无心无肺的生活,身上的稚气渐渐退去,我向着自己的理想一路奔去,不再把眼光滞留在好玩的事物上。我开始像你们那样去看问题了,也学会了不断反思自己了。而如今的你们,却已不再提及我的学习,似乎对我有种莫名的疏远,是因为我长大了吗?就在不经意间,你们那浓密的黑发渐渐染上了风霜,你们的额头上刻上了岁月的痕迹。就是这不经意间的一瞥让我的心里泛起一丝疼痛,不知不觉地便在写字台上睡着了。睡梦中似乎听到你们说:“女儿真的很辛苦,我们不要给她太大的压力。”不知不觉,眼泪从眼角涌了出来。是啊,你们老了,而我,在慢慢地成长。
我从小到大都很知足,不会过分地对父母提要求。这是从小父亲教育的结果,也是生活环境对我的影响。
自小爸爸就教育我,知足常乐。爸爸常说,什么事都要尽力做,做到每走一步不后悔,你就很棒了!其实,知足也是一种追求。
我爸妈都很知足。他们靠自己多年来的劳动积蓄,买了房,买了车,生活很安定。他们买的房在郊区,他们买的车只能算中、低端,但他们知足,不去与其他人比。再加上我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没有让他们太过于操心,所以他们觉得现在的生活十分幸福。
还有我的外公外婆,他们也很知足。有一小套房子,有着点退休工资,想干什么就干点什么,想去哪就去哪玩玩。儿女也很孝顺,经常去看看他们。他们什么都不会烦恼,偶尔拌两句嘴,也是幸福快乐的。现在他们依旧是这样幸福地安享晚年。
我自认为我还是很知足的了。小升初时,没能考上最理想的中学,我没有找父母哭闹,我只是静静地做了一下失败的总结。毕竟是自己没考上,说明或许那里并不适合我,既然不适合就没必要强求。就算至今我都依然没有后悔,不后悔没能进入最理想的中学,因为最理想的不一定就是最适合的。
我是一个有些不会爱惜东西的人,所以父母给我买的手机一般都是很便宜的,一点都不高档,但我能接受。因为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可以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就足够了,更何况我的手机还可以上网。
【慢慢地攀登作文】推荐阅读:
初三就这样慢慢地长大作文11-12
攀登长城作文02-04
攀登长城作文600字04-08
慢慢靠近作文07-08
慢慢优秀作文11-08
就这样慢慢成长作文12-22
攀登英语教案反思09-18
攀登科学文化高峰12-18
慢慢来800字作文09-25
慢慢成长600字话题作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