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屈原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纪念屈原(共10篇)

纪念屈原 篇1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另一个传说是,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他看见一个妇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著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听了,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屈原列传》中屈原形象辨析 篇2

关键词:屈原 文学形象 《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是现今所发现的对屈原最早的文字记载,司马迁在篇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调叙写了屈原的生平事迹,运用活灵活现的文字描述了这位先贤忠君爱国、卓然不群的光辉形象。

作为历史人物,屈原是有争议的。除了由战国时期流传下来的《离骚》等诗篇为屈原所作之外,在汉代以前的史料中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作为历史人物他没有任何过硬的史料考据作支撑。因此,关于其身份面貌,有人说他是治国忠臣,有人说他是文学弄臣,更有观点认为屈原并不存在,屈原这个人物和他的“楚辞”纯系汉儒的虚构和假托。胡适在《读<楚辞>》一文中提出质疑:“屈原是谁?这个问题是没有人发问过的。我现在不但要问屈原是什么人,而且要问屈原这个人究竟有没有。”

但是,笔者认为否定作为历史人物的屈原的存在,把屈原和“楚辞”说成是汉儒的虚构和假托的观点,是十分荒唐的。因为,汉儒的作品无一能与“楚辞”媲美,难道他们自己都写不出好作品,却能在假托别人之名时文思泉涌,灵感大发,而写出惊世之作么?再者,如果历史上本无屈原之名,汉儒又何以假托屈原。楚地有关屈原的民风民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亦是屈原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据。故此,我认为作为历史人物的屈原的存在是不可置疑的。

既然如此,那么《列传》中的屈原形象是不是历史人物的屈原呢?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这个人物形象?笔者试就这篇《列传》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列传》中的屈原不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而是一个艺术形象

笔者如此评价并非在否定作为历史人物的屈原的存在,而是说在《列传》中这个人物的身上,存在着太多的推想构建的因素,而这些推想和构建绝不是以史料考据为依据的。

据《列传》记载: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若果真如此的话,屈原当属于楚国朝廷上的治国能臣,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按理说这样一个在当时楚国朝廷上举足轻重、在外交上游刃有余的杰出人物,是一定会有史料记载的。然而,汉代以前的史料没有任何关于屈原其人其事的记载,包括楚国和秦齐各国的史料中,屈原皆不见半点踪影。退而言之,即使由于屈原受了排挤,楚国的史官不敢记载他,那么其他各国对这位“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的外交家也一定会有所记载的,当时诸侯各国的外交活动应该有很多事件要涉及到他。如果真是这样一个有影响的政治人物,除了几首诗篇之外在先秦各国的史料中竟然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列传》中记载屈原的身份地位似乎是不可靠的。再者,一个在史料中不见任何踪影的人,在一百多年后,司马迁给他作传的这些内容其真实性又有多少呢?

胡适在《读<楚辞>》一文中这样讲道:“《史记》本来不很可靠,而《屈原贾生列传》尤其不可靠。”诚然,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史记》的确不可靠,很多地方是漏洞百出的。如《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是战国时的名医秦越人,文中记载了秦越人医治晋国大夫赵简子的病;并记载他能洞察疾病前的隐微征兆,在拜见齐桓侯时发现其身染病患,曾多次请求给齐桓侯医治的事情。而赵简子和齐桓侯都是春秋时人。又写秦越人医治虢太子的尸厥病,虢国亦是春秋时的侯国,战国时早已不存在了。一个战国时的人能跨越时空,去为几百年前的春秋人治病吗?诸如此例,不一而足。从历史的角度看,《史记》的确不很可靠,与其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还不如说就是一部一个个历史人物的演义故事。

《列传》的故事情节更是精心设计,独具匠心的艺术虚构和安排。

请看《列传》中的两处情景的描述: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乍看,这是一个“小儿科”的儿童故事。既是“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如何能见之?既是“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上官“夺之”,又有何用?这一切很难自圆其说。在这一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景中,只有两个在场者:屈原和上官。上官是否“见而欲夺之”,那只有屈原和上官能说得清楚,即便在当时也难于判明,更何况时过境迁后的司马迁呢?其实,这些活灵活现的情景都是精心设计出来的,这种独具匠心的虚构和安排,完全着眼于人物的塑造和谋篇的需要。司马迁把屈原的形象精心地构建在“忠”和“奸”的二元对立上,以冲突来塑造人物,编织了一个悲剧性的“忠臣故事”,而昏君、忠臣、奸臣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所有这类忠臣故事的基本内容。这是一个忠臣故事的屈原版。

再看屈原投江一段的情景描写,更可看出司马迁巧妙的设计与安排: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这段文字与《渔父》中的内容基本一致。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完全不是写史的叙述方式,而是文学作品的描述方式,这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一种虚拟的对白。这里的“渔父”,是作者为了表明自己的意志与见解,而独具匠心地安插的一个对话者,来以观念上的对立来作为陪衬,即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托儿”。要把它当成真正的历史场景,那就大错特错了。当然,这种手法从文学的角度看。更会产生一种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艺术魅力。这一手法的运用在《论语》里有,《左传》里有,《楚辞》中也不乏其例,后世的文赋里更是司空见惯的。这是“文法”而非“史笔”。司马迁正是运用了这种文学手法,在《屈原列传》里绘情绘景地编写了一个悲恻动人的忠臣故事,构建了一个忠君爱国的历史范模。

因此,笔者认为《列传》里的屈原只是一个艺术形象,绝非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

二、《列传》中屈原形象源自司马迁对屈原《离骚》等诗篇的解读与推想

《列传》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对屈原最早的文字记载,司马迁在这段文字中对屈原的形象进行了第一次建构,由于屈原其人在先秦各国的史料中不见踪影,因此,司马迁对屈原形象的构建绝不是以史料考据为依据的。那么,司马迁建构屈原形象的依据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源自司马迁对屈原《离骚》等诗篇的解读与推想,源自于屈原作品中第一人称的抒情形象。更具体地说,司马迁把屈原诗中的第一人称的抒情形象当作了建构屈原形象的依据,把一个艺术形象充当了一个历史形象。

让我们看看《屈原列传》中太史公的感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返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不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恒,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其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此段文字明确表明,司马迁对屈原形象的认识,是出自对屈原《离骚》等诗篇的解读,并以诗篇内容为依据而进行的-种想象性的“推其志”,而这个“推”是推想的推。“推其志”是由屈原诗篇的内容来推想屈原的心志,由其作品中抒发的情志来推想其人。这样作者主观意识中的屈原的形象便由此而生。可见司马迁心中屈原那“可与日月争光”的形象,是他在对《离骚》等作品的解读中推想得来的。同时这也正是《离骚》等诗中的第一人称抒情形象在司马迁头脑中的再创造,司马迁拿一个艺术形象充当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

三、《列传》中屈原形象渗透着司马迁浓重的主观色彩,是司马迁的一个虚拟的自我

《史记》的许多地方都渗透着司马迁浓重的主观色彩,他笔下写的是古人,渗透在里边的却是个人的情感。如《扁鹊仓公列传》中写到扁鹊遭人嫉妒而被杀害时,司马迁感叹道:“女无美恶,居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故扁鹊因其伎见殃。……故老子曰:‘美好者,不祥之器。”这些地方既是在感叹作品中的人物,更是在感叹作者自己。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的这种意识尤为突出。例如:“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不怨乎?”这里每一句话都渗透着司马迁浓重的主观情怀,既是说屈原,更是在说自己。

司马迁在《列传》中以自身遭遇的精神体验对屈原进行了想象性构建,并使之成为“真实”的历史事件。而司马迁与他构建的人物之间的隐喻关系,便显而易见。篇中写的是屈原,表现的却是自己“忠而被谤”、“美而遭妒”的怨愤。他借屈原来隐喻自己,在构建屈原的同时又在建构着一个虚拟的自我。因此,篇中处处写的是屈原,又处处都可以看到作者与他笔下的这个人物的隐喻关系。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而作者受刑,而著《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者的遭遇,何其相同;二者的作为,又是何其相似。“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其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里司马迁在深情地赞誉屈原的同时又在表现着自己的美好和不幸。这里屈原是他的一面镜子,屈原的美就是他的美,屈原的不幸就是他的不幸。共同的命运,共同的遭遇,共同的感受,使司马迁与他作品中的屈原的形象重叠在一起,继而合二为一。因此,《列传》中屈原的形象是司马迁虚拟的自我。

四、《列传》中屈原的形象是后世屈原形象构建的原本

《列传》是屈原故事的原本,司马迁是屈原形象的原创者。司马迁以后,屈原的故事由历代文人反复地演绎着。后世有关屈原的史料和文人作品,大体上皆以《列传》的内容为原本进行演绎虚构,情节大同小异,但都不能越出《列传》的范畴,如郭沫若的《屈原》等。这样,无形之中屈原的这个艺术形象便被人反复地构建着。从董仲舒“独尊儒术”始,儒家思想被人们置以极为神圣的地位,所以屈原形象的构建是逐渐朝着儒学思想的典范人物的方向进行的。

正是这一代代的反复构建,一个活生生的忠君爱民的典范人物的形象,一个儒家思想体系中的美政的化身,一个文采超绝、高洁纯美、忠贞不屈的英贤形象便高高地矗立起来。正是这一代代的反复构建,使这个人物的身上凝聚着我们民族丰厚的文化内涵,《列传》中的屈原便从一个艺术形象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文化人物形象。所以笔者要说:不是屈原创造了屈原的故事,而是屈原的故事创造了屈原。

历史上的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爱国主义诗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岁月的流逝,这位伟大的诗人与我们越去越远,其真实身份与历史面貌已使我们不可追寻。但是,以《列传》为底本,经历代文人反复构建的屈原却以一个文化人物的形象高高地矗立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以“与日月争光”的光辉照耀千古。

纪念屈原的诗 篇3

屈原遗宅秭归山,南宾古者巴子国。

山中遗塔知几年,过者迟疑不能识。

浮图高绝谁所为,原死岂复待汝力。

临江慷慨心自明,南访重华讼孤直。

世人不知徒悲伤,强为筑土高岌岌。

朱文公离骚经赞(宋·岳珂)

伟兹帖上奇瑰兮,羌笔力之有神。

走缄g之来诏兮,并垂枣而足珍。

从鲤庭而载求兮,得陈亢之异闻。

书三闾之孤忠兮,将争光兮仪邻。

予尝窍疑兮,谓意或有在也。

方淳熙之继明兮,德如天其大也。

挈道统而在上兮,固无妒邪之害也。

先生之溯伊濂兮,又非沅湘之派也。

寓物以写兴兮,自前世以固然。

岂先生之适正兮,乃独取于沉渊。

行或过乎中庸兮,虽为法而不可。

其忠君爱国之诚兮,亦不虞乎后日之祸。

彼不学兮,周公仲尼。

知庄士与醇儒兮,或羞称之。

律风雅之末流兮,若未免于或变。

使交有所发兮,亦足以迪天性民彝之善。

以今日之书兮,固非出于感时。

则异时之集注兮,亦何病乎俗人之。

原屈原之心兮,宗国之楚。

作春秋兮,固安在乎黜周而王鲁。

先儒之心兮,百圣之矩。

藏此帖兮,昭于今古。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其三(宋·欧阳修)

七言绝句押元韵

楚国因谗逐屈原,终身无复入君门。

纪念屈原的诗 篇4

夔州之山皆入云,夔女寝陋男不文。

山川历历应如旧,昭君屈平犹荒村。

三百篇后无继者,始作离骚绍风雅。

君门九重难叩阍,欲登阆风聊蹀马。

精衷写尽君不闻,徙倚怀沙泪盈把。

汉家靡曼盈六宫,明妃容与如春风。

琵琶何能慰行路,槛槛毡车随去鸿。

椒兰得得在修门,独任先生作放臣。

妃嫔无数贮金屋,只遣王嫱犯塞尘。

万古江山虚秀气,二人贤色皆钟美。

天之生此谅应难,一弃单于一沈水。

远色苍苍难致极,吊古徘徊泪沾臆。

二宅遗基自古存,石岩天深秋日昏。

沧波渺渺流遗恨,后人谁为赓天问。

端午独酌(宋·杨万里)

七言律诗押阳韵

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

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么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吊湘累(宋·史弥宁)

七言律诗押支韵

莫讶灵均苦费词,骚章炳炳日星垂。

身虽楚泽有遗恨,名与湘流无尽期。

一笑底关渔父事,此心惟有洛阳知。

是非付与群鸥判,不上先生吊古诗。

木芙蓉(宋·艾性夫)

七言绝句押尤韵

露冷红酥不带愁,湘兰楚菊共清修。

灵均死去无人问,闲却沧江一片秋。

端午作(宋晏殊)

七言绝句押支韵

汨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犹自吊湘累。

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

★ 纪念屈原的诗

★ 歌颂屈原的诗

★ 屈原的诗 最短

★ 屈原最短的一首诗

★ 关于屈原

★ 励志诗有哪些

★ 毕业离别励志诗

★ 屈原诗词

★ 屈原投江

关于纪念屈原的著名诗词 篇5

1、江上吟

李白(唐)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2、笑歌行

李白(唐)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笑矣乎,笑矣乎。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3、祠南夕望

杜甫(唐)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4、端午

文秀(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题屈原祠

(唐)洪州将军

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柌堂小水滨。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

6、屈原庙

(唐)崔涂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葸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7、春秋战国门·屈原

(唐)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8、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

(唐)李嘉祐

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

锵锵铜鼓芦叶深,寂寂琼筵江水绿。

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

帝女凌空下湘岸,番君隔浦向尧山。

月隐回塘犹自舞,一门依倚神之祜。

韩康灵药不复求,扁鹊医方曾莫睹。

逐客临江空自悲,月明流水无已时。

听此迎神送神曲,携觞欲吊屈原祠。

9、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此公时贬舒州司马)

(唐)李嘉祐

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

江头鸟避青旄节,城里人迎露网车。

长沙地近悲才子,古郡山多忆旧庐。

更枉新诗思何苦,离骚愁处亦无如。

10、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1、涉沅潇

(唐)李绅

屈原死处潇湘阴,沧浪淼淼云沉沉。蛟龙长怒虎长啸,山木翛翛波浪深。

烟横日落惊鸿起,山映余霞杳千里。鸿叫离离入暮天,霞消漠漠深云水。

水灵江暗扬波涛,鼋鼍动荡风骚骚。行人愁望待明月,星汉沉浮鬼长号。

屈原尔为怀王没,水府通天化灵物。何不驱雷击电除奸邪,可怜空作沈泉骨。

举杯沥酒招尔魂,月影滉漾开乾坤。波白水黑山隐见,汨罗之上遥昏昏。

风帆候晓看五两,戍鼓咚咚远山响。潮满江津猿鸟啼,荆夫楚语飞蛮桨。

潇湘岛浦无人居,风惊水暗惟鲛鱼。行来击棹独长叹,问尔精魄何所如。

12、题武关

(唐)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13、太和初靖恭里感事

(唐)许浑

清湘吊屈原,垂泪撷蘋蘩。谤起乘轩鹤,机沉在槛猿。

乾坤三事贵,华夏一夫冤。宁有唐虞世,心知不为言。

14、夜泊湘江

(唐)于武陵

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

凉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

15、归山作

(唐)护国

喧静各有路,偶随心所安。纵然在朝市,终不忘林峦。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窗前隐逸传,每日三时看。

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至今黄泉下,名及青云端。

松牖见初月,花间礼古坛。何处论心怀,世上空漫漫。

16、湘川怀古

(唐)清江

潇湘连汨罗,复对九嶷河。浪势屈原冢,竹声渔父歌。

地荒征骑少,天暖浴禽多。脉脉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17、赋

(唐)李峤

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

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

18、听弹沈湘

(唐)雍裕之

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写此时情。

秋风一奏沈湘曲,流水千年作恨声。

19、芳草

(唐)黄滔

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

20、古意二首(拟陈拾遗)

(唐)孙郃

其一

屈子生楚国,七雄知其材。介洁世不容,迹合藏蒿莱。

道废固命也,瓢饮亦贤哉!何事葬江水,空使后人哀。

21、续幽愤

(唐)曹邺

繁霜作阴起,朱火乘夕发。清昼冷无光,兰膏坐销歇。

惟公执天宪,身是台中杰。一逐楚大夫,何人为君雪。

匆匆鬼方路,不许辞双阙。过门似他乡,举趾如遗辙。

八月黄草生,洪涛入云热。危魂没太行,客吊空骨节。

千年瘴江水,恨声流不绝。

22、三闾大夫

(唐)刘威

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青史已书殷鉴在,词人劳咏楚江深。竹移低影潜贞节,月入中流洗恨心。

再引离骚见微旨,肯教渔父会升沈。

23、招屈亭

(唐)汪遵

三闾溺处杀怀王,感得荆人尽缟裳。

招屈亭边两重恨,远天秋色暮苍苍。

24、屈祠

(唐)汪遵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25、渔父

(唐)汪遵

棹月眠流处处通,绿蓑苇带混元风。

灵均说尽孤高事,全与逍遥意不同。

26、三闾庙

(唐)汪遵

为嫌朝野尽陶陶,不觉官高怨亦高。

憔悴莫酬渔父笑,浪交千载咏离骚。

27、过鄂州

柳拂兰桡花满枝,石城城下暮帆迟。折牌峰上三闾墓,远火山头五马旗。

白雪调高题旧寺,阳春歌在换新词。莫愁魂逐清江去,空使行人万首诗。

28、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29、湘弦怨

(唐)孟郊

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锄。狂飙怒秋林,曲直同一枯。

嘉木忌深蠹,哲人悲巧诬。灵均入回流,靳尚为良谟。

我愿分众泉,清浊各异渠。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

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

30、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

(唐)孟郊

握中有新声,楚竹人未闻。识音者谓谁,清夜吹赠君。

昔为潇湘引,曾动潇湘云。一叫凤改听,再惊鹤失群。

江花匪秋落,山日当昼曛。众浊响杂沓,孤清思氛氲。

欲知怨有形,愿向明月分。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水文。

31、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唐)孟郊

分拙多感激,久游遵长途。经过湘水源,怀古方踟蹰。

旧称楚灵均,此处殒忠躯。侧聆故老言,遂得旌贤愚。

名参君子场,行为小人儒。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岖。

三黜有愠色,即非贤哲模。五十爵高秩,谬膺从大夫。

胸襟积忧愁,容鬓复凋枯。死为不吊鬼,生作猜谤徒。

吟泽洁其身,忠节宁见输。怀沙灭其性,孝行焉能俱。

且闻善称君,一何善自殊。且闻过称己,一何过不渝。

悠哉风土人,角黍投川隅。相传历千祀,哀悼延八区。

如今圣明朝,养育无羁孤。君臣逸雍熙,德化盈纷敷。

巾车徇前侣,白日犹昆吾。寄君臣子心,戒此真良图。

32、过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33、偶然二首

(唐)其一

楚怀邪乱灵均直,放弃合宜何恻恻。汉文明圣贾生贤,谪向长沙堪叹息。人事多端何足怪,天文至信犹差忒。

月离于毕合滂沱,有时不雨何能测。

34、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竞渡

(唐)白居易

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

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

35、浙西李尚书奏毁淫昏庙

(唐)徐凝

传闻废淫祀,万里静山陂。欲慰灵均恨,先烧靳尚祠

36、湖中古愁三首(其二)

(唐)李群玉

昔我睹云梦,穷秋经汨罗。灵均竟不返,怨气成微波。

奠桂开古祠,朦胧入幽萝。落日潇湘上,凄凉吟九歌。

37、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唐)李群玉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38、咏史诗。武关

(唐)胡曾

战国相持竟不休,武关才掩楚王忧。

出门若取灵均语,岂作咸阳一死囚。

39、南游

(唐)郑谷

凄凉怀古意,湘浦吊灵均。故国经新岁,扁舟寄病身。

山城多晓瘴,泽国少晴春。渐远无相识,青梅独向人。

40、旅中送迁客

(唐)吴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41、灵均

(唐)黄滔

莫问灵均昔日游,江篱春尽岸枫秋。

至今此事何人雪,月照楚山湘水流。

42、吊灵均词

(唐)皎然

昧天道兮有无,听汨渚兮踌躇。期灵均兮若存,问神理兮何如。

愿君精兮为月,出孤影兮示予。天独何兮有君,君在万兮不群。

既冰心兮皎洁,上问天兮胡不闻。

天不闻,神莫睹,若云冥冥兮雷霆怒,萧条杳眇兮馀草莽。

古山春兮为谁,今猿哀兮何思。风激烈兮楚竹死,国殇人悲兮雨飔飔。

雨飔飔兮望君时,光茫荡漾兮化为水,万古忠贞兮徒尔为。

43、读离骚经

(唐)贯休

湘江滨,湘江滨,兰红芷白波如银,终须一去呼湘君。

问湘神,云中君,不知何以交灵均。我恐湘江之鱼兮,死后尽为人。曾食灵均之肉兮,个个为忠臣。

又想灵均之骨兮终不曲。千年波底色如玉,谁能入水少取得,香沐函题贡上国。贡上国,即全胜和璞悬璃,垂棘结绿。

44、南楚怀古

(唐)刘长卿

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君看章华宫,处处生蓬蒿。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碧云暮寥落,湖上秋天高。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独馀湘水上,千载闻离骚。

45、离骚

(唐)陆龟蒙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46、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7、霅溪夜宴诗(屈大夫歌)

(唐)水神

凤鶱鶱以降瑞兮,患山鸡之杂飞。玉温温以呈器兮,因砆砆之争辉。当侯门之四辟兮,墐嘉谟之重扉。

既瑞器而无庸兮,宜昏暗之相微。徒刳石以为舟兮,顾沿流而志违。将刻木而作羽兮,与超腾之理非。

矜孑孑于空江兮,靡群援之可依。血淋淋而滂流兮,顾江鱼之腹而将归。西风萧萧兮湘水悠悠,白芷芳歇兮江蓠秋。日晼晼兮川云收,棹四起兮悲风幽。

羁魂汩没兮我名永浮,碧波虽涸兮厥誉长流。

向使甘言盛行于曩昔,岂今日居君王之座头。

是知贪名徇禄而随世磨灭者,虽正寝之死乎无得与吾俦。

当鼎足之嘉会兮,获周旋于君侯。雕盘玉豆兮罗珍羞,金卮琼斝兮方献酬。敢写心兮歌一曲,无诮余持杯以淹留。

48、吊灵均

(唐)王鲁复

万古汨罗深,骚人道不沉。明明唐日月,应见楚臣心。

49、谒三闾庙

(唐)窦常

君非三谏寤,礼许一身逃。自树终天戚,何裨事主劳。

《屈原列传》教学札记 篇6

一、知人论世,讲清背景

时代背景,有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之分。讲清背景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领会课文,同时使他们开阔视野并从而获得更多的文史知识。就本文而言,必须讲清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司马迁创作本文的时代背景。

屈原生活在社会变革激烈的时代。他有进步的政治理想,想为楚王做一个政治上的带路人。《离骚》中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他要振兴楚国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他洁身自好,“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语)。在《涉江》中他写到:“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他关心民生疾苦,“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探索着救国救民的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但是,他的正直不为邪恶势力所容。“忠而见疑,信而被谤。”他的忠诚不为昏庸的楚王所察。他被疏远,遭流放,最后自投汨罗江以死。可贵的是,他决不向黑暗势力屈服,他以自己的死,实现了他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诺言。讲清这样一些时代背景,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屈原高尚的人格、伟大的精神,也有助于我们帮助学生理解司马迁对《离骚》以及屈原的评价。以上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汉武帝天汉二年,李陵兵败,朝廷震惊。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处于无奈,他必然会寻找机会报答汉朝。适逢汉武帝问及此事,司马迁便陈述己见,“欲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报任安书》)。谁知这招来了横祸。司马迁遭受了残酷的非人道的刑罚。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惜一家之言不成”(均引自《报任安书》)。他正是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为了自己的事业才活下来的。“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从古代圣贤的遭遇中得到了启示。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入笔端,注入对自己笔下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描写之中,发泄于对所传之事、所传之人的描写之中。了解了这些写作的时代背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文“以议统叙”的特色,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离骚》的分析评价,能更好地品味饱含激情的语言,也才能真正领会《古文观止》对本文的评语“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的内涵。讲解背景时,可与学生一道回忆旧知识(如《涉江》中的有关片段),可用讲义的形式印发有关新的内容。这样真正起到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使学生增加文史知识的作用。

二、 比较阅读,突出特色

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叫做比较阅读。有比较才有鉴别。其作用在于通过比较,看清读物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和相异点。这样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在教学《屈原列传》时,我紧紧抓住本文不同于《史记》其他篇目的“寓论断于叙事”而是“夹叙夹议、以议评叙、议中寄情”的特色,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题:

1. 本文与《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相比,有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有无扣人心弦的场面?有无细腻的对于人物形象、动作神态的刻画?

2. 在选材上,本文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切入点有何不同?

3. 表达方式上,本文与《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有何明显区别?

4. 以上这些差异固然与有关屈原的史料不足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上述问题的思考、讨论,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们就很自然地掌握了本文粗线条勾勒人物,纵剖面选择材料,以议统叙、以议绘神的特点。在教学中,除了用上述两篇风格不同的文章作对比外,我还印发了与《屈原列传》具有明显共同点的《史记》中的另一篇文章《伯夷列传》给学生。《伯夷列传》是七十列传的第一篇,它简略地记述了伯夷、叔齐的事迹,并加以歌颂。它也以议论抒情为主,用孔子等人的言论为线索,用许由、务光、颜回等的事迹为陪衬,抒发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愤恨不平。尤其是借善人恶人的不同遭遇表示了对所谓“天道”的怀疑,这显然是有感而发的。《古文观止》的评语这样说道:“传体先叙后赞,此以议论代叙事,篇末不用赞语,此变体也。通篇以孔子作主,由、光、颜渊作陪客。杂引经传,层闲叠发,纵横变化,不可端倪,真文章绝唱。”司马迁是在借题发挥,一吐自己心中之块垒。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更加领会了《屈原列传》在构思上的特色,也更明白了茅坤所谓的“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的断语。

三、 旁征博引,开阔视野

讲解古代文学作品时,经常会用到引用的方法。可引用同一作家的有关作品,也可引用不同作家的有关作品。引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背景、领会内容、把握特色。在分析本文中“评介《离骚》”一节以及“屈原与渔父问答”一节时,本人是作如下安排的:

1.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引用《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磨灭……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2.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引用《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3. 引用《卜居》片断:“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茆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身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以上引用的材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離骚》创作的动机——“圣贤发愤”,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形象地认识到《离骚》象征的手法,即借美人香草作比的写法。《卜居》同“渔父”一节一样,也是主客问答体,其实也是一段愤世嫉俗的内心独白,也是一段精辟的有关人生哲理的议论。《卜居》既评屈子之志,亦抒太史公之情。这两段话在思想内容、构思、修辞方法乃至于句式的选择上均有相同之处。教学中应用这些材料既有助于理解课文、了解人物,又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纪念屈原诗词的(带出处) 篇7

1、夜泊湘江

(唐)于武陵

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

凉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

2、春秋战国门.屈原

(唐)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3、祠南夕望

杜甫(唐)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4、江上吟

李白(唐)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5、题屈原祠

(唐)洪州将军

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柌堂小水滨。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

6、屈原庙

(唐)崔涂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葸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7、端午

文秀(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8、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

(唐)李嘉祐

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

锵锵铜鼓芦叶深, 寂寂琼筵江水绿。

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

帝女凌空下湘岸,番君隔浦向尧山。

月隐回塘犹自舞, 一门依倚神之祜。

韩康灵药不复求,扁鹊医方曾莫睹。

逐客临江空自悲,月明流水无已时。

听此迎神送神曲,携觞欲吊屈原祠。

9、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此公时贬舒州司马)

(唐)李嘉祐

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

江头鸟避青旄节,城里人迎露网车。

长沙地近悲才子,古郡山多忆旧庐。

更枉新诗思何苦,离骚愁处亦无如。

10、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1、涉沅潇

(唐)李绅

屈原死处潇湘阴,沧浪淼淼云沉沉。蛟龙长怒虎长啸,山木翛翛波浪深。

烟横日落惊鸿起,山映余霞杳千里。鸿叫离离入暮天,霞消漠漠深云水。

水灵江暗扬波涛,鼋鼍动荡风骚骚。行人愁望待明月,星汉沉浮鬼长号。

屈原尔为怀王没,水府通天化灵物。何不驱雷击电除奸邪,可怜空作沈泉骨。

举杯沥酒招尔魂,月影滉漾开乾坤。波白水黑山隐见,汨罗之上遥昏昏。

风帆候晓看五两,戍鼓咚咚远山响。潮满江津猿鸟啼,荆夫楚语飞蛮桨。

潇湘岛浦无人居,风惊水暗惟鲛鱼。行来击棹独长叹,问尔精魄何所如。

12、题武关

(唐)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13、太和初靖恭里感事

(唐)许浑

清湘吊屈原,垂泪撷蘋蘩。谤起乘轩鹤,机沉在槛猿。

乾坤三事贵,华夏一夫冤。宁有唐虞世,心知不为言。

14、笑歌行

李白(唐)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笑矣乎,笑矣乎。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15、归山作

(唐)护国

喧静各有路,偶随心所安。纵然在朝市,终不忘林峦。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窗前隐逸传,每日三时看。

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至今黄泉下,名及青云端。

松牖见初月,花间礼古坛。何处论心怀,世上空漫漫。

16、湘川怀古

(唐)清江

潇湘连汨罗,复对九嶷河。浪势屈原冢,竹声渔父歌。

地荒征骑少,天暖浴禽多。脉脉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17、赋

(唐)李峤

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

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

18、听弹沈湘

(唐)雍裕之

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写此时情。

秋风一奏沈湘曲,流水千年作恨声。

19、芳草

(唐)黄滔

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

20、古意二首(拟陈拾遗)

(唐)孙郃

其一

屈子生楚国,七雄知其材。介洁世不容,迹合藏蒿莱。

道废固命也,瓢饮亦贤哉!何事葬江水,空使后人哀。

21、续幽愤

(唐)曹邺

繁霜作阴起,朱火乘夕发。清昼冷无光,兰膏坐销歇。

惟公执天宪,身是台中杰。一逐楚大夫,何人为君雪。

匆匆鬼方路,不许辞双阙。过门似他乡,举趾如遗辙。

八月黄草生,洪涛入云热。危魂没太行,客吊空骨节。

千年瘴江水,恨声流不绝。

22、三闾大夫

(唐)刘威

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青史已书殷鉴在,

词人劳咏楚江深。竹移低影潜贞节,月入中流洗恨心。

再引离骚见微旨,肯教渔父会升沈。

23、招屈亭

(唐)汪遵

三闾溺处杀怀王,感得荆人尽缟裳。

招屈亭边两重恨,远天秋色暮苍苍。

24、屈祠

(唐)汪遵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25、渔父

(唐)汪遵

棹月眠流处处通,绿蓑苇带混元风。

灵均说尽孤高事,全与逍遥意不同。

26、三闾庙

(唐)汪遵

为嫌朝野尽陶陶,不觉官高怨亦高。

憔悴莫酬渔父笑,浪交千载咏离骚。

27、过鄂州

柳拂兰桡花满枝,石城城下暮帆迟。折牌峰上三闾墓,远火山头五马旗。

白雪调高题旧寺,阳春歌在换新词。莫愁魂逐清江去,空使行人万首诗。

28、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

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

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

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29、湘弦怨

(唐)孟郊

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锄。狂飙怒秋林,曲直同一枯。

嘉木忌深蠹,哲人悲巧诬。灵均入回流,靳尚为良谟。

我愿分众泉,清浊各异渠。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

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

30、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

(唐)孟郊

握中有新声,楚竹人未闻。识音者谓谁,清夜吹赠君。

昔为潇湘引,曾动潇湘云。一叫凤改听,再惊鹤失群。

江花匪秋落,山日当昼曛。众浊响杂沓,孤清思氛氲。

欲知怨有形,愿向明月分。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水文。

31、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唐)孟郊

分拙多感激,久游遵长途。经过湘水源,怀古方踟蹰。

旧称楚灵均,此处殒忠躯。侧聆故老言,遂得旌贤愚。

名参君子场,行为小人儒。骚文衒贞亮,体物情崎岖。

三黜有愠色,即非贤哲模。五十爵高秩,谬膺从大夫。

胸襟积忧愁,容鬓复凋枯。死为不吊鬼,生作猜谤徒。

吟泽洁其身,忠节宁见输。怀沙灭其性,孝行焉能俱。

且闻善称君,一何善自殊。且闻过称己,一何过不渝。

悠哉风土人,角黍投川隅。相传历千祀,哀悼延八区。

如今圣明朝,养育无羁孤。君臣逸雍熙,德化盈纷敷。

巾车徇前侣,白日犹昆吾。寄君臣子心,戒此真良图。

32、读史五首

(唐)白居易

其一

楚怀放灵均,国政亦荒淫。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

汉文疑贾生,谪置湘之阴。是时刑方措,此去难为心。

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沉。良时真可惜,乱世何足钦。

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

33、偶然二首

(唐)其一

楚怀邪乱灵均直,放弃合宜何恻恻。汉文明圣贾生贤,

谪向长沙堪叹息。人事多端何足怪,天文至信犹差忒。

月离于毕合滂沱,有时不雨何能测。

34、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竞渡

(唐)白居易

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

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

35、浙西李尚书奏毁淫昏庙

(唐)徐凝

传闻废淫祀,万里静山陂。欲慰灵均恨,先烧靳尚祠

36、湖中古愁三首(其二)

(唐)李群玉

昔我睹云梦,穷秋经汨罗。灵均竟不返,怨气成微波。

奠桂开古祠,朦胧入幽萝。落日潇湘上,凄凉吟九歌。

37、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唐)李群玉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38、咏史诗。武关

(唐)胡曾

战国相持竟不休,武关才掩楚王忧。

出门若取灵均语,岂作咸阳一死囚。

39、南游

(唐)郑谷

凄凉怀古意,湘浦吊灵均。故国经新岁,扁舟寄病身。

山城多晓瘴,泽国少晴春。渐远无相识,青梅独向人。

40、旅中送迁客

(唐)吴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41、灵均

(唐)黄滔

莫问灵均昔日游,江篱春尽岸枫秋。

至今此事何人雪,月照楚山湘水流。

42、吊灵均词

(唐)皎然

昧天道兮有无,听汨渚兮踌躇。期灵均兮若存,问神理兮何如。

愿君精兮为月,出孤影兮示予。天独何兮有君,君在万兮不群。

既冰心兮皎洁,上问天兮胡不闻。

天不闻,神莫睹,若云冥冥兮雷霆怒,萧条杳眇兮馀草莽。

古山春兮为谁,今猿哀兮何思。风激烈兮楚竹死,国殇人悲兮雨飔飔。

雨飔飔兮望君时,光茫荡漾兮化为水,万古忠贞兮徒尔为。

43、读离骚经

(唐)贯休

湘江滨,湘江滨,兰红芷白波如银,终须一去呼湘君。

问湘神,云中君,不知何以交灵均。我恐湘江之鱼兮,

死后尽为人。曾食灵均之肉兮,个个为忠臣。

又想灵均之骨兮终不曲。千年波底色如玉,

谁能入水少取得,香沐函题贡上国。贡上国,

即全胜和璞悬璃,垂棘结绿。

44、南楚怀古

(唐)刘长卿

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君看章华宫,处处生蓬蒿。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碧云暮寥落,湖上秋天高。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独馀湘水上,千载闻离骚。

45、离骚

(唐)陆龟蒙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46、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7、霅溪夜宴诗(屈大夫歌)

(唐)水神

凤鶱鶱以降瑞兮,患山鸡之杂飞。玉温温以呈器兮,

因砆砆之争辉。当侯门之四辟兮,墐嘉谟之重扉。

既瑞器而无庸兮,宜昏暗之相微。徒刳石以为舟兮,

顾沿流而志违。将刻木而作羽兮,与超腾之理非。

矜孑孑于空江兮,靡群援之可依。血淋淋而滂流兮,

顾江鱼之腹而将归。西风萧萧兮湘水悠悠,

白芷芳歇兮江蓠秋。日晼晼兮川云收,棹四起兮悲风幽。

羁魂汩没兮我名永浮,碧波虽涸兮厥誉长流。

向使甘言盛行于曩昔,岂今日居君王之座头。

是知贪名徇禄而随世磨灭者,虽正寝之死乎无得与吾俦。

当鼎足之嘉会兮,获周旋于君侯。雕盘玉豆兮罗珍羞,

金卮琼斝兮方献酬。敢写心兮歌一曲,无诮余持杯以淹留。

48、吊灵均

(唐)王鲁复

万古汨罗深,骚人道不沉。明明唐日月,应见楚臣心。

49、谒三闾庙

(唐)窦常

君非三谏寤,礼许一身逃。自树终天戚,何裨事主劳。

众鱼应饵骨,多士尽餔糟。有客椒浆奠,文衰不继骚。

50、过三闾庙

(唐)戴叔伦

端午节纪念屈原话题作文 篇8

传统的端午节又到了,大街上四处弥漫着淡淡的棕香,很纯,不似脂粉那么令人作呕的香,不似贵族香水那么假惺惺的香,不似桂花香那么令人陶醉,不似……

这一切的一切,不得不让我想到了你!

两千多年前,你独乘小舟,渐渐远离了国都。楚怀王冷嘲的目光还在脑中回荡。江水,冰凉的让人心寒,你早已无所留恋。站在江边,你看见了百姓们竭力挽留的神情,也看见国家即将面临的苦难,受辱不如归去,这是生命最后的告别。你在笑,笑庸君,笑奸臣,你抛弃了一世功名,你放弃了宝贵的生命,你不屈的灵魂最终得到了永恒。

大家都为你的忠节,为你不屈的精神,哀悼落泪,伤心不已,而你,仿佛是一个完成任务的战士,把生命定格在那一瞬间!但我又不明白,既然你那么英勇、那么忧国忧民,为什么要选择逃避?难到你认为这是最好的结局?

你最终去了!但仍然留下万世英名!人们对你永远无法忘怀。为了不让鱼儿、虾儿吞噬你的躯体,那圣洁的灵魂,大家用有着清香的棕叶包了白糯米,蒸熟后丢入江中,让鱼儿食用,而使你的身体不会遭到吞食。

我想,你在九泉之下,应该会感到一丝欣慰,因为你那瞬间的选择,让后人永远的记住了你!

屈原的歌 篇9

龙舟竞夺,菖蒲艾草,角粽萦丝等楚乡遗俗,真让武汉人民与有荣焉。

这还不算,不久前汉口一洗浴中心开业,店老板定是位文青,开业广告词居然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草书高悬大堂,店名“沧浪馆”,生意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洗脚。

屈原老儿若泉下有知,定会颔首,聊逍遥兮容与,唯楚有才呀。

公元前200年,云之彼端,有位愤青,在水一方。

他想象奇谲,擅歌写赋,《离骚》、《渔父》、《九歌》、《九章》等歌诗,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楚辞》里的音乐文献记录音乐生活,将音乐表演、乐器演奏、乐队编制等楚国音乐社会生活场景灵动描述,书楚语,作楚声, 记楚地, 名楚物, 湖北秭归老乡屈原夫子边走边唱,泱泱沧浪,楚风堂堂。

讴本土音乐、饮食之美的《招魂》所赋:“肴羞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和“二八齐容,起郑舞些。竽瑟狂会,搷鸣鼓些。铿钟摇簴,揳梓瑟些”的楚国宫廷华乐宴饮盛景。

纵目望尽千里之地,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江南:兰膏明烛,华灯初上,舞女乐队罗列登场,编钟大鼓,乐歌涉江,美人微醺,眼波流光。酣饮香醇后的意兴阑珊。纵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君请再看,层层亭台重重楼榭,豆蔻舞女,二八分列,跳着郑国的舞蹈上场,吹竽鼓瑟狂热地合奏,激越的鼓声冉冉,宫殿庭树曳曳发响。

那舞榭歌台也有记忆吧?不然怎对得住这场场雪月风花?

“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 ,这里是《远游》里的美轮美奂,声色情怀与歌舞击节相和。

《九歌.东君》内“緪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的器乐齐奏,伴奏音效是箫钟、瑶簴、密鼓紧锣;驾龙辇,驰玉马,楚人祭祀太阳时的颂歌,德美光耀。

《大招》名篇,极赞楚曲“代秦郑卫,鸣竽张只。伏戏驾辩,楚劳商只。二八接舞,投诗赋只。叩钟调磬,娱人乱只。四上竞气,极声变只。魂乎归来!听歌譔只。”

音乐和神话烘托出楚国的故居之美,调弦审音,云树杳,天江宽,万物的颜色,柔媚而诗意地活泼起来。

登白薠兮骋望,屈夫子的浪漫与佳期兮夕张。

《九歌·东皇太一》里的诗、乐、舞皆具的表演形式,音乐意象则更为丰富,“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娇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五音繁会,展诗会舞,鼓、竽、瑟、钟、萧等乐器齐奏;乐舞,乐歌, 音诗应律合节,以乐示礼;举世皆浊他独清,众人皆醉他独醒。

屈原的歌,自滋荆楚,妩媚而巍峨。

终曲沧浪,江上对答。赤子情怀,纵身一跃,渔父莞尔,鼓枻高歌。

端午节纪念屈原演讲稿 篇10

尊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下面是语文谜小编汇总的端午节升旗演讲稿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你有深入了解过端午节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小学生端午节演讲稿,欢迎阅读。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名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传统节日中我们依稀可以看见古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浓情端午节演讲稿,欢迎大家阅读!

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小编收集了20端午节纪念屈原演讲稿,欢迎阅读。

上一篇: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五官游乐场教案下一篇:超励志的女生个性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