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投资管理办法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有投资管理办法(通用8篇)

国有投资管理办法 篇1

(讨论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国有企业投资行为,促进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根据《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苍南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县政府授权县国资办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及其全资、控股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投资包括以下事项:

(一)股权投资,包括出资设立子企业、对子企业增资、股权收购、股权置换等;

(二)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等;

(三)金融投资,包括证券投资、外汇投资、委托理财等;

(四)其他投资。

第二章 投资决策与管理的责任主体及职责

第四条 国有企业是各类投资活动的主体。集团公司负责管理本集团投资活动,是本集团投资决策的直接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本集团投资管理制度和程序,并贯彻执行;

(二)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和管理本集团具体投资活动;

(三)负责集团本级并指导管理所属企业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风险控制、投资评价等;

(四)向县国资办报送投资备案和需审核项目的报告;

(五)对所属企业履行投资监管职责。第五条 国有企业投资活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国家和地方(含省、市、县)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导 向等有关政策法规的方向和要求;

(二)符合县级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方向、企业发展规划和主业发展需要;

(三)投资活动应规范执行企业投资决策程序,符合有关管理制度要求;

(四)投资规模应与企业资产经营规模、资产负债水平及实际筹资能力相适应;

(五)从严管理境外投资、金融投资、非主业投资和楼堂管所建设,审慎开展与非国有企业的合作投资。

(六)由新投资形成的全资、控股(含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层级,连同集团公司本级,原则上总数不超过三级;

第六条 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制度主要包括或明确以下内容:

(一)董事会投资决策管理规则、权限和决策程序;

(二)明确投资管理日常工作机构及管理职责;

(三)对所属企业投资项目管理的规则和程序;

(四)明确开展投资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资产负债率、投资收益率等内部管理控制指标;

(五)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论证的规定或制度;

(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组织实施中的招投标管理、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系与实施过程的管理规定或制度;

(七)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和后评价工作体系的制度建设与实施要求;

(八)投资风险管理机制,重点是法律、财务等方面的风险 防范措施及重大投资活动可能出现问题的处理预案;

(九)需规定或明确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国有企业的重大投资由董事会决定,企业是自身各类投资行为的责任主体,对所决定的投资事项直接负责。其具体投资活动,必须履行以下决策程序和要求:

(一)由企业负责投资管理的机构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拟出初步投资方案;

(二)编制或按相关规定委托有资质的机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必要的还应编制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报告;

(三)由企业总经理负责召集经营班子研究完善,并正式提出投资方案;

(四)国有企业董事会召开会议,结合可研报告及重大风险评估意

见书,对投资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并作出决议;

(五)企业投资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投资额、资金来源及构成需要调整,或投资对象股权结构发生变化、投资合作方违约、因不可控因素造成投资风险剧增或已存在较大潜在损失等重大变化,需要调整或终止投资方案的,必须经企业董事会重新决策并作出新的书面决议;

(六)企业董事会应当定期听取、分析、检查全部投资项目的执行情况。

第八条 县国资办依法对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一)指导国有企业建立健全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并开展监督检查;

(二)建立国有企业重要投资事项报告、备案、审核机制并指导企业认真贯彻执行;

(三)对国有企业总体投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重大投资项目开展稽查、审计、后评价等动态监督,对发现问题进行追责;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出资人职责。

第三章 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

第九条 除县政府直接决策项目外,国有企业及所属企业发生下列情形的,应按第二章规定的程序严格审查、酝酿、评估,由集团董事会正式会议讨论并作出书面决定后,报送县国资办进行审核,未经审核的项目,不得实施:

(一)境外投资项目(包括设立办事机构);

(二)与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以外的企业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合作的投资项目;

(三)总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

(四)办公楼、业务用房等楼堂馆所建设;

(五)金融投资项目;

(六)县国资办认为有必要审核的其他投资项目。

第十条 县国资办自收到报告后 20 个工作日内,对投资项目进行审核。如遇项目论证、材料补充等特殊情况,审核期限可适当延期。县国资办认为比较复杂的,必要时转报县政府批准。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审核主要是审核投资项目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项目可行性研究及企业决策程序是否符合投资管理制度、规则等。

第十一条 除第九条所列项目外,国有企业其它投资行为应在履行规定论证程序并经集团董事会正式讨论决定后,向县国资办报送备案:

第十二条 国有企业办理投资项目审核或者备案,应向县国资办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请投资项目审核的报告(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拟投资项目情况、投资依据、资金来源、合资合作方有关情况说明、已履行程序等);或者备案项目的《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表》;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决定投资的程序性文件,包括政府部门投资项目批复意见、需前置条件的职能部门意见等;

(四)经营班子研究拟定的建议意见;

(五)董事会决议;

(六)企业上一及上一个月财务报表;

(七)根据需要进行咨询评估、专家论证的结论;

(八)其它需报送的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 国有企业报县国资办审核或备案的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的,应当重新履行投资决策程序,并将决策意见及时书面报告县国资办。

(一)经县国资办审核的投资项目,自审核意见出具之日起一年内未能实施但拟继续实施的,重新上报审核。

(二)对投资额变化超30%或者资金来源及构成进行重大调整的;

(三)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企业控制权转移的;

(四)投资合作方严重违约,损害出资人权益的。

第四章 投资风险防控

第十四条 国有企业应当将投资风险的防控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企业治理、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系统、信息管理、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建立健全有利于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化解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十五条 国有企业应当严格管理金融投资行为,审慎开展金融投资业务,完善和规范内部决策程序及控制体系,严密控制金融投资风

险。

第十六条 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对境外投资活动的管理和规范。应当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客观评估自身条件、能力和东道国(地区)投资环境,稳妥开展境外投资。

第五章 投资监督

第十七条 国有企业应根据投资执行情况编制投资统计分析报告,并于次年三月底前上报县国资办。投资统计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投资总体执行情况;

(二)具体投资项目实施情况;

(三)当年投资对促进企业结构调整、生产经营、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成效;

(四)对存在的问题、经验教训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工作进行综合分析;

(五)需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八条 国有企业重大工程项目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县规定进行招投标,重要物资设备逐步纳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采购。

第十九条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审计和监督工作;重大工程项目由中介机构审价后支付。

第二十条 国有企业监事会根据职责对企业投资活动进行监督检

查,并向县国资办报告有关情况。

第二十一条 县国资办加强对国有企业和所属企业投资行为的监督检查,发现违反本办法和投资决策程序的,责令改正,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情节严重、致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有政府性资金直接投入的固定资产建设项目,按有关规定应纳入财政部门监督的,企业应按其规定接受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国有投资管理办法 篇2

一、某大型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情况

某大型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情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投资起始阶段。最初于1984—1986年, 先后在深圳市和株洲市, 分别与3个合作方共同投资创办了3家公司, 分别从事航模、印刷电路板、硬质合金刀具生产。出资方式主要是现金出资, 某大型国有企业对3家企业的原始出资也仅有几百万元。因当时国家还处于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 对于一些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 企业的对外投资也处于摸索起步阶段, 出资创办的上述3家企业, 从其运作方式来说还谈不上是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有限责任公司, 按当时的说法只是联营企业, 但目的性很强, 就是看好上述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前景, 同时在深圳的2家企业还能充分利用深圳特区优惠的经济政策来获取盈利。虽然此后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公司战略结构的调整, 2家公司的股权已分别转让, 但从整体来说, 此3家企业历经20多年, 目前不但仍然存在而且经济效益非常不错, 其中现仍持有股权的深圳从事航模某公司目前已成为该企业对外投资企业的成功典范。

第二阶段为投资扩张阶段, 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期, 跨越约10余年时间。此阶段也正是该企业主干民品摩托车由鼎盛逐步走向下滑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 随着主干民品摩托车的开发成功, 市场形势一片看好, 产品供不应求, 为适时扩大产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同时从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引进更先进的摩托车生产技术角度出发, 企业先后在国内与民营企业合作创办多家摩托车生产企业、与外商共同投资兴办中外合资企业, 在此期间企业投资兴办的与摩托车产品相关的企业达十余家;此外, 为寻求产品多元化, 还投资兴办了其他企业, 涉及的行业有金融、信息、服装、首饰、贸易等。企业对外投资最多时达20多家企业, 投资金额达5亿多元人民币 (不含上市公司) 。此阶段企业对外投资的特点是点多、面广, 投资金额大小不一 (大的项目投资上亿元, 小的项目投资只有几十万元) 。此阶段也是公司对外投资吸取经验教训最多的阶段, 随着国内摩托车行业的激烈竞争, 民营企业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竞争力, 企业从事的摩托车生产与国内其他国有摩托车生产企业一样,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呈下滑趋势, 与之相关联的对外投资企业也逐步面临关闭。

第三阶段为投资调整阶段。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 针对对外投资第二阶段中出现的对外投资企业管理分散、效益不佳、投资回报率较低的情况, 以及此后根据国家大力扶持军工生产的形势要求, 企业调整了战略结构, 做出了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军品生产的决策, 对无投资回报、无经济效益、无发展前景的“三无”投资企业实施“关、停、并、转”, 历时5年, 共关闭、转让对外投资企业近20家, 收回资金近4亿元人民币。

二、某大型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 该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期的投资扩张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这与当时国内的整个大环境不无关系, 如:普遍强调做大、做强、实施多元化经营, 而不结合企业各自自身的特点量力而行, 常出现完全靠借贷来实现对外投资的现象;对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缺乏制度性的约束条件, 审批程序简单, 甚至于出现由企业领导人一句话、盖一个公章就可以完成对外投资设立企业的目的等等。由于在各种条件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盲目投资设立企业, 而管理又不能及时到位, 其结果是将企业的经营战线拉得过长, 负担过重。而对外投资管理应包括项目的提出、可行性研究、资本投入、股权形成后的投资权益的持有和变动等全过程的管理。归纳起来, 该企业在对外投资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 对外投资缺乏统一的战略部署, 没有合理的产品、地域布局

这主要体现在当时的摩托车产品的对外扩张上, 由于当时摩托车产品的市场形势看好, 该企业即先后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合作办厂, 在与日本某公司共同投资在株洲设立企业的同时, 又与台湾省某公司在长沙投资办厂, 两厂相距不过50公里, 又同是生产中高档的跨式摩托车, 投资规模也较大, 这势必造成相互间的产品、市场竞争;与此同时, 公司又先后在广东东莞、顺德和浙江的金华、福建的石狮、海南或独资或与国内厂商合作设立摩托车企业, 其投资规模都不大, 均在几百万以内, 其生产的摩托车型号相互交叉, 形成同业竞争, 产量提不高、效益上不去。

(二) 对投资设立企业的可行性论证不充分, 缺乏科学性

在对外投资项目的选择上, 有时仅从自身的发展规划考虑, 而对市场的调查、周边的资源环境、政府的相关政策等外部因素未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而导致在编写可行性报告时, 只是从获得相关部门批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该企业与美方合资的某项目即是一例。相比之下, 外商在此方面有成功案例:日本某公司为与企业合资办厂, 先后派遣了200余人次, 历时2年, 对拟在合资厂生产的摩托车产品进行研究, 甚至连周边配套厂家在事前都进行了考察确认, 使得合资公司在成立之初开发的产品一炮打响, 虽然产品价格高但仍供不应求。

(三) 在实施投资多元化经营时, 对自身所具备的条件, 包括产品、技术、人才队伍等缺乏充分的认识

尤其是人才的认识, 在目前我国尚不具备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的情况下, 对投资设立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势必要从投资方委派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参与企业的经营, 否则的话将受制于人。如企业在1993年与广州市信息中心合办的从事信息产业的咨询公司、1994年与港商合资的金南服装公司, 应该说其投资多元化的初衷是好的, 而且其项目也不错, 但因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参与经营管理, 只能人云亦云, 其结果是企业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最终只好关门大吉。

(四) 对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监控不到位

体现在未实行统一管理, 企业内有多个部门分别对投资企业进行管理, 政令不统一;对投资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重大事项, 如投资、借贷、担保、租赁、关联交易等等情况不了解, 出了问题才反映到企业, 使企业投出去的资金处于失控状态;未能将投资企业, 尤其是全资、控股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看待, 各专业职能部门直接插手企业的一些具体管理事项, 形成一种该管的没有管, 不该管的又管得太细的不正常局面;对投入到企业的资产的权属未能实施细致的管理, 有时出现混乱现象, 对日后的股权变动或清算埋下隐患, 甚至于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等等。

由于对投资管理监控不到位, 导致相当一部分投资企业, 尤其是参股和一些全资、投股的中小企业效益不佳甚至严重亏损, 投资回报率低甚至于没有任何投资回报, 最终只得清算关闭或低价将股权转让, 造成投资损失。

三、确保企业对外投资保值增值的措施

平心而论, 该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当时国有企业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缩影, 这些问题的产生也有其法规、制度不健全的背景原因, 随着1994年《公司法》以及此后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颁布实施, 尤其是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资委) 成立后, 逐步建立了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享有所有者权益, 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 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国资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层层落实, 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也得以逐步规范运作, 从投资审批程序、对投入资产的评估、产权的界定、产权的转让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企业的关闭清算程序等等, 都有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和一整套监督措施。结合目前该国有企业前期对外投资管理工作的现状, 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 作者认为, 在具体的管理上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 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做好可行性研究

包括政策研究、厂址选择、环境评价、工程设计、投资规模、人力资源的配置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调查和财务经济评价, 这将直接导致项目的成败, 应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测算工作, 同时科学地做好风险评估。

(二) 严把企业的纲领性文件———公司章程的制定和修改关

一个公司的章程是确定公司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法律文件, 是公司必备的规定公司组织及活动的基本规则的书面文件, 是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的股东共同一致的意思表示, 它明确了一个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权利义务、企业的议事规则等等。尤其是根据《公司法》所规范的章程条款之外, 由股东各方协商约定的章程条款, 更需要考虑周全, 字斟句酌, 规定得明确、详细, 不能做各种各样的理解;在设立条款时, 要具有前瞻性, 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影响我方权益的事项提前约定, 这对于维护我方权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进一步完善投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运作

所谓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内部机构, 即权利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的一种机制,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近年来随着很多有公司之名而无公司之实的所谓现代企业的经营失败而得到了高度的强调。在对外投资企业中, 对于条件成熟的, 可考虑引入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对企业的重大决策能从更高层次着眼, 从更科学的角度把关, 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减少决策失误, 独立董事可以监督企业管理层, 抵制董事会中“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现象, 从而保护企业利益。

(四) 进一步加强对投资企业的经营监督

形成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审计制度、委派高管人员定期更换制度、财务报表的定期分析制度等等, 以便公司随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 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 减少资产损失。

综观该企业对外投资管理所走过的过程, 虽然前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 急功近利, 走了一些弯路, 得到了一些教训, 但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 经过理性的思考, 认真的总结、反思, 已逐步理清了一条清晰的发展思路, 经过不断的总结、探索, 加强管理, 企业的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越来越大。笔者作为该企业投资管理队伍中的一员, 见证了企业对外投资管理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历程。

摘要: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投出资产、资金而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形成的投资。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及主办多种经营单位热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 对外投资的目的是获得收益和安置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通过对某国有大型企业几大典型对外投资情况的分析, 指出了对外投资出现失误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以期使某国有大型企业对外投资的收益越来越多。

关键词: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投资管理

参考文献

[1]迈克尔A希特, 等.战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加强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的构想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构想

伴随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行其道,企业对外投资,特别是直接投资——就是说用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与它类企业联合经营并形成法人企业的联合经营投资业已转变成企业低投资扩张的关键形式,亦是企业利润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是,从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的实效上分析,因为企业在投入资金前没有缜密的部署以及调查证实,让大部分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遇到难题。怎样化解对外投资管理中的困境,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命题。

1 我国对外投资面临的困境

笔者在此主要阐述投资流程中的困境。

1.1 一部分投资项目在我国经济进步迅速、市场前景看好、企业产销俱佳的状况下进行的,而伴随我国产业结构的调节以及宏观经济态势的改变,市场的热度会下降,竞争则会更为惨烈,让国有企业的商品营销受阻,固定性支出很难回笼,与预计的项目盈利水准相去甚远,最后致使投资策略失效。

1.2 在与它类企业联合创办的企业内,因为合资协约订立不谨慎,规程不明朗,导致经济纠纷,导致企业投资失效。

1.3 因为企业在对外投资的管控上只重视投资,忽略了管理,让对外投资管理杂乱无章,尤其是与企业运营常驻地相隔甚远地区的投资,管理起来就更为困难。一方面,考评指标不到位,一部分企业在对外投资中,企业目标管理失当,下达的考评指标不够全面和科学;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不标准,一部分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财务管控上失准,缺少有力的风险管控以及审查监督体制,与财务相关的解析汇报体制以及审计体制也没有达到要求,甚而一部分企业无法时常地、第一时间获取对外投资企业的财务报告或报表。所以,让企业对外投资的财务情况不甚了解。

2 加强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的构想

2.1 强化对外投资的清理工作

2.1.1 全方位清理对外投资。因为企业对外投资的时间跨度大、范畴宽泛、状况繁杂,这都为企业的清理制造了重重困难。为了保证企业对外投资清理能够按预期实行。第一步,应强化意识。依照我国策略的需求,统一意识,在思维、行动上关注对外投资的清理事项;第二步,应成立清理工作团队,划分责任;构建卓有成效的鼓励以及制约体制;第三步,应设立准则,全方位清理。

2.1.2 分类订立策略。因为企业的对外投资来源已久,对外投资企业所牵涉的领域极多,并且产权结构系统的级别也较多。比如说:中石油集团,从对外投资企业的特性来说,既拥有根据《公司法》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又有在《公司法》颁布前设立的集体性质、国有独资性质的公司;从对外投资企业牵涉的领域看,一二三产业中的行当几乎无所不包;从对外投资企业的产权结构系统来说,当前的层次超过了5个。集团企业是第一层级;第二层级包含机关企业全资企事业单位、直接控股企业等54个;第三层级有424个;第四层级有864个;第五层级有1522个。

这类庞杂的投资系统,是不利于投资管理的。所以,要构建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需要根据对外投资企业特性和所牵涉的领域进行类别的划分,然后再清理。根据进退有序的准则,透过企业重组,对与企业发展战略吻合的对外投资企业应予以保留,并把同种类或相似业务实施合并,简化产权管理层次。而且,应依照标准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逐渐扩充规模;对为企业带来不利局面或与企业发展战略不吻合的对外投资企业,要使用租赁、出售、拍卖等多类模式退出,减少投资成本。

2.2 进行内部审计,前移监督管口,强调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

近段时间以来,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均缺少高效的监管手段。笔者认为:内部审计与监管在企业全部生产运营环节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应构建并完善内部审计监管体制。内部审计与监管不单是对财会信息与运营业绩可靠性以及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管,更是对企业规程以及关键运营策略履行状况的过程性审计以及监管。

所以,对外投资管理应将监督关口前移,将主要的力量用于管控审计,强调事前预防以及事中控制,保障各类业务顺利开展。而且,对外投资应在谨慎的流程中完成。

2.3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是对企业实施管控的一类系统,大致包含确立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的责任,构成各司其职、高效运行、权力制衡的系统。可以说,当前国有企业中大部分的对外投资企业尽管根据当代企业体制的需求,对企业实施了整改,然而其法人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并未根据《公司法》的需求按标准运行。

例如一部分企业尽管组建了董事会抑或委派了股东代表,然而大多数都是“走过场”。由于出资人不够的状况在大部分国有企业中都是“常事”,在对外投资企业内有内部控制的尴尬,导致不少国有企业对对外投资企业失去控制。所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势在必行。

因此,要在对对外投资企业清理、分类重组的前提下,对没有依照《公司法》运作的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

另外,应达成高效运行、高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除开上述情况外,国有企业的股权管理系统是不是构建并发挥了作用也极为重要。这里提及的股权管理是说企业根据我国法律,为恰当保证股东获得资产收益、进行重要决策、挑选管理层的权利,从而让企业资产保值增殖,而向投资企业委派股权代表等等管理活动。另外,应对股权代表、举荐董事以及监事等实施考评,让股权管理系统更为完善。

3 结束语

综上,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强化对外投资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并且获得可观的经营效益。所以,对此项工作要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黄黎明.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南宁J投资公司为例[J].大众科技,2015,17(4):186-188.

[2]莫小鹏.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投资比较研究——基于效率、就业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经验数据[J].经济研究参考,2015,(13):44-51,57.

[3]田平岳.浅析国有企业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助推作用——以宁波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经济师,2013(9):261-262.

国有投资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提高国有企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部门和岗位的监督为重点,严格问责、完善机制,构建权责清晰、约束有效的经营投资责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本原则

(一)依法合规、违规必究。

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对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严格界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严肃追究问责,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二)分级组织、分类处理。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国有企业按照国有资产分级管理要求和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组织开展责任追究工作。对违纪违法行为,严格依纪依法处理;

(三)客观公正、责罚适当。

在充分调查核实和责任认定的基础上,既考虑量的标准也考虑质的不同,实事求是地确定资产损失程度和责任追究范围,恰当公正地处理相关责任人;

(四)惩教结合、纠建并举。

在严肃追究违规经营投资责任的同时,加强案例总结和警示教育,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及时堵塞经营管理漏洞,建立问责长效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五)在责任追究工作过程中,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违纪或职务违法的问题和线索,应当移送纪检监察机构查处;

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国家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查处。

第二章

责任追究范围

第三条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发生下列情形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集团管控方面。

所属子企业发生重大违纪违法问题,造成重大资产损失,影响其持续经营能力或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致使集团发生较大资产损失,对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对集团重大风险隐患、内控缺陷等问题失察,或虽发现但没有及时报告、处理,造成重大影响等。

(二)购销管理方面。

未按照规定订立、履行合同,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合同标的价格明显不公允;利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未按照规定进行招标或未执行招标结果;违反规定提供赊销信用、资质、担保(含抵押、质押等)或预付款项,利用业务预付或物资交易等方式变相融资或投资;未按规定对应收款项及时追索或采取有效保全措施等。

(三)工程承包建设方面。

未按规定对合同标的进行调查论证,未经授权或超越授权投标,中标价格严重低于成本,造成企业资产损失;违反规定擅自签订或变更合同,合同约定未经严格审查,存在重大疏漏;工程物资未按规定招标;违反规定转包、分包;工程组织管理混乱,致使工程质量不达标,工程成本严重超支;违反合同约定超计价、超进度付款等。

(四)转让产权、股权和资产方面。

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或超越授权范围转让;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违反相关规定;组织提供和披露虚假信息,操纵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财务审计、资产评估鉴证结果;未按相关规定执行回避制度,造成资产损失;违反相关规定和公开公平交易原则,低价转让企业产权、上市公司股权和资产等。

(五)固定资产投资方面。

未按规定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风险分析;项目概算未经严格审查,严重偏离实际;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擅自投资,造成资产损失;购建项目未按规定招标,干预或操纵招标;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未按规定及时调整投资方案并采取止损措施;擅自变更工程设计、建设内容;项目管理混乱,致使建设严重拖期、成本明显高于同类项目等。

(六)投资并购方面。

投资并购未按规定开展尽职调查,或尽职调查未进行风险分析等,存在重大疏漏;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或估值违反相关规定,或投资并购过程中授意、指使中介机构或有关单位出具虚假报告;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决策未充分考虑重大风险因素,未制定风险防范预案;违规以各种形式为其他合资合作方提供垫资,或通过高溢价并购等手段向关联方输送利益;投资合同、协议及标的企业公司章程中国有权益保护条款缺失,对标的企业管理失控;投资参股后未行使股东权利,发生重大变化未及时采取止损措施;违反合同约定提前支付并购价款等。

(七)改组改制方面。

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未按规定组织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故意转移、隐匿国有资产或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操纵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清产核资、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鉴证结果;将国有资产以明显不公允低价折股、出售或无偿分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改组改制过程中变相套取、私分国有股权;未按规定收取国有资产转让价款;改制后的公司章程中国有权益保护条款缺失等。

(八)资金管理方面。

违反决策和审批程序或超越权限批准资金支出;设立“小金库”;违规集资、发行股票(债券)、捐赠、担保、委托理财、拆借资金或开立信用证、办理银行票据;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违规以个人名义留存资金、收支结算、开立银行账户;违规超发、滥发职工薪酬福利;因财务内控缺失,发生侵占、盗取、欺诈等。

(九)风险管理方面。

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缺失,内控流程存在重大缺陷或内部控制执行不力;对经营投资重大风险未能及时分析、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对企业规章制度、经济合同和重要决策的法律审核不到位;过度负债危及企业持续经营,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瞒报、漏报重大风险及风险损失事件,指使编制虚假财务报告,企业账实严重不符等。

(十)其他违反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三章

资产损失认定

第四条

对区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造成的资产损失,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认定资产损失金额,以及对企业、国家和社会等造成的影响。

第五条

资产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与相关人员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损失金额及影响;间接损失是由相关人员行为引发或导致的,除直接损失外、能够确认计量的其他损失金额及影响。

第六条

区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资产损失

500

万元以下为一般资产损失,5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为较大资产损失,5000

万元以上为重大资产损失。涉及违纪违法和犯罪行为查处的损失标准,遵照相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资产损失金额及影响,可根据司法、行政机关等依法出具的书面文件,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专业技术鉴定机构等专业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评估或鉴证报告,以及企业内部证明材料等,进行综合研判认定。

第八条

相关违规经营投资虽尚未形成事实资产损失,但确有证据证明资产损失在可预见未来将发生,且能可靠计量资产损失金额的,经中介机构评估可以认定为或有损失,计入资产损失。

第四章

责任认定

第九条

区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任职期间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应当追究其相应责任;已调任其他岗位或退休的,应当纳入责任追究范围,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经营投资责任根据工作职责划分为直接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十条

直接责任是指相关人员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资产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起决定性直接作用时应当承担的责任;企业负责人存在以下情形的,应当承担直接责任:

(一)本人或与他人共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

(二)未经民主决策、相关会议讨论或文件传签、报审等规定程序,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并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

(三)主持相关会议讨论或以文件传签等其他方式研究时,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

(四)将按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应作为第一责任人(总负责)的事项、签订的有关目标责任事项或应当履行的其他重要职责,授权(委托)其他领导干部决策且决策不当或决策失误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

(五)其他失职、渎职和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

第十一条

主管责任是指相关人员在其直接主管(分管)工作职责范围内,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资产损失或不良后果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十二条

领导责任是指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其工作职责范围内,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资产损失或不良后果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十三条

区属国有企业所属子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致使发生本条第二款、第三款所列情形的,上级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上一级企业有关人员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包括:

(一)发生重大资产损失且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

(二)多次发生较大、重大资产损失,或造成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

除上一级企业有关人员外,更高层级企业有关人员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包括:

(一)发生违规违纪违法问题,造成资产损失金额巨大且危及企业生存发展的。

(二)在一定时期内多家所属子企业连续集中发生重大资产损失,或造成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

第十四条

区属国有企业违反规定瞒报、漏报或谎报重大资产损失的,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比照领导责任和主管责任进行责任认定。

第十五条

区属国有企业未按规定和有关工作职责要求组织开展责任追究工作的,对企业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比照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进行责任认定。

第十六条

区属国有企业有关经营决策机构以集体决策形式作出

违规经营投资的决策或实施其他违规经营投资的行为,造成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应当承担集体责任,有关成员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章

责任追究处理

第十七条

根据资产损失程度、问题性质等,对相关责任人采取组织处理、扣减薪酬、禁入限制、纪律处分、移送司法机关等方式处理。

(一)组织处理。

包括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停职、调离工作岗位、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责令辞职、免职等。

(二)扣减薪酬。

扣减和追索绩效年薪或任期激励收入,终止或收回中长期激励收益,取消参加中长期激励资格等。

(三)禁入限制。

五年内直至终身不得担任国有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四)纪律处分。

由相应的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规查处。

(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以上处理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十八条

区属国有企业发生资产损失,经过查证核实和责任认定后,除依据有关规定移送纪检监察机构或司法机关处理外,应当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发生一般资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等处理,可以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

10%以下的绩效年薪。

(二)发生较大资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诫勉、停职、调离工作岗位、降职等处理,同时按照以下标准扣减薪酬: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

20%-30%的绩效年薪。终止尚未行使的其他中长期激励权益、一年内不得参加企业新的中长期激励。

(三)发生重大资产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责任人给予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责令辞职、免职和禁入限制等处理,同时按照以下标准扣减薪酬: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

50%的绩效年薪,终止尚未行使的其他中长期激励权益,三年内不得参加企业新的中长期激励。

第十九条

区属国有企业所属子企业发生资产损失,按照本办法应当追究企业有关人员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诫勉、停职、调离工作岗位、降职、该任非领导职务、责任辞职、免职、禁入限制等处理,同时按照以下标准扣减薪酬;扣减和追索责任认定

10%-50%的绩效年薪,终止尚未行使的其他中长期激励权益、一至三年内不得参加企业新的中长期激励。

第二十条

责任认定是指责任追究处理。有关责任人在责任追究处理无任职或任职不满全年的,按照最近一个完整任职执行;若无完整任职的,参照处理前实际任职月度(不超过

个月)执行。

第二十一条

对同一事件、同一责任人的薪酬扣减和追索,按照党纪处分、政务处分、责任追究等扣减薪酬处理的最高标准执行,但不合并使用。

第二十二条

相关责任人受到诫勉处理的,六个月内不得提拔、重用;受到调离工作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安排职务,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级的职务;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区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违规经营投资未造成资产损失,但造成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经过查证核实和责任认定后,对相关责任人参照本办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或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区属国有企业董事、监事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章制度和本办法等对其进行相应处理。

第六章

责任追究工作职责

第二十五条

区国资中心在责任追究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研究制定中央企业责任追究有关制度。

(二)组织开展区属国有企业发生的重大资产损失或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较大资产损失,以及涉及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工作。

(三)认为有必要直接组织开展的区属国有企业及其所属子企业责任追究工作。

(四)对区属国有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核查。

(五)对需要区属国有企业整改的问题,督促企业落实有关整改工作要求。

(六)指导、监督和检查区属国有企业责任追究相关工作。

第二十六条

区属国有企业在责任追究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研究制定本企业责任追究有关制度。

(二)组织开展本级企业发生的一般或较大资产损失,二级子企业发生的重大资产损失或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较大资产损失,以及涉及二级子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工作。

(三)认为有必要直接组织开展的所属子企业责任追究工作。

(四)指导、监督和检查所属子企业责任追究相关工作。

(五)按照区国资中心要求组织开展有关责任追究工作。

第二十七条

区属国有企业应当明确相应的职能部门或机构,负责组织开展责任追究工作,并做好与纪检监察机构的协同配合。

第二十八条

区属国有企业应当建立责任追究工作报告制度,对较大和重大违规经营投资的问题和线索,及时向区国资中心书面报告,并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定期报送责任追究工作开展情况。

第七章

责任追究工作程序

第二十九条

开展中央企业责任追究工作一般应当遵循受理、初步核实、分类处置、核查、处理和整改等程序。

第三十条

受理有关方面按规定程序移交的违规经营投资问题和线索,并进行有关证据、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第三十一条

区国资中心专门责任追究机构受理下列企业违规经营投资的问题和线索:

(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的。

(二)审计、巡视、纪检监察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移交的。

(三)中央企业报告的。

(四)其他有关违规经营投资的问题和线索。

第三十二条

对受理的违规经营投资问题和线索,及相关证据、材料进行必要的初步核实工作。

第三十三条

初步核实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资产损失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情况。

(二)违规违纪违法的情况。

(三)是否属于责任追究范围。

(四)有关方面的处理建议和要求等。

第三十四条

初步核实的工作一般应于30个工作日内完成,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适当延长。

第三十五条

根据初步核实情况,对确有违规违纪违法事实的,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分类处置。

第三十六条

分类处置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属于区国资中心责任追究职责范围的,由区国资中心责任追究机构组织实施核查工作;

(二)属于区属国有企业责任追究职责范围的,移交和督促相关企业进行责任追究;

(三)涉及区管干部的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按照纪检监察机关有关要求核查工作;

(四)涉嫌违纪或职务违法的问题和线索,移动纪检监察机构;

(五)涉嫌犯罪的问题和线索,移送国家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

第三十七条

核查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工作措施核查取证:

(一)与被核查事项有关的人员谈话,形成核查谈话记录,并要求有关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二)查阅、复制被核查企业的有关文件、会议纪要(记录)、资料和账簿、原始凭证等相关材料;

(三)实地核查企业实物资产等;

(四)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有关问题进行审计、评估或鉴证等。

第三十八条

核查工作结束后,一般应当听取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关于核查工作结果的意见,形成资产损失情况核查报告和责任认定报告。

第三十九条

区国资中心根据核查工作结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相关程序对相关责任人追究处理,形成处理决定,送达有关企业及被处理人,并对有关企业提出整改要求。

第四十条

区属国有企业应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60个工作日内,向区国资中心报送整改报告及相关材料。

第四十一条

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公开的规定,逐步向社会公开违规经营投资核查处理情况和有关整改情况等,接受社会监督。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可参照本办法规定进行。

第四十三条

国有投资管理办法 篇5

京财绩效[2008]397号

颁布时间:2008-3-17发文单位:北京市财政局 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区县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06年第35号、第36号部长令),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行为,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了《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三月十七日

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的管理,根据财政部发布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06年第35号、36号部长令),结合北京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各类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属国家所有,单位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权,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但不能随意变更国有资产使用性质。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是指单位在保证履行行政职能和完成事业任务的前提下,以有偿方式将国有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使用,以组织收入、弥补经费不足的一种经济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借是指单位在保证履行行政职能和完成事业任务的前提下,将国有资产无偿让渡给其他单位使用的行为。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是指单位以获得未来货币增值或收益为目的,预先垫付一定量的货币与实物,经营某项事业的经济行为。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担保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或当事双方的约定,以单位的一定财产为基础,能够用以督促债务单位履行债务,保证合同正常履行和保障债权实现的行为。

第五条 行政单位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在本办法颁布前已经举办经济实体的,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兴办经济实体和党政机关干部从事经营活动问题的通知》的要求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得出借给个人、非国有企业及其他组织。

事业单位不得为个人、非国有企业及其他组织进行担保。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给个人、非国有企业及其他组织的,应采用招标等公开、公正的方式进行。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的,必须事先经主管部门同意,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予以实施。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行为的风险控制,从严审批。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办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审批手续时,应根据财政部门要求分别提交下列有关文件、证件和资料:

一、出租、出借应按要求提供的资料:

1.资产出租、出借申请;

2.能够证明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单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

3.单位近期的会计报表、资产统计报表及资产使用情况说明;

4.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书;

5.产权登记证;

6.出租、出借房屋、土地的,需另外提供:土地来源证明,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用地批准书等,以及拟出租出借的房屋建筑物的坐落地点、面积、规划用途等;

7.财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证件及资料。

二、对外投资、担保应按要求提交如下资料:

1.资产对外投资、担保申请报告;

2.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书;

3.可行性论证报告;

4.投资、入股、合资、合作意向书或草签的协议;

5.能够证明实物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单影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

6.单位近期的会计报表、资产统计报表以及资产使用情况说明;

7.产权登记证;

8.对外投资、担保使用房屋、土地的,需另外提供:土地来源证明,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用地批准书等,以及拟对外投资、担保房屋建筑物的坐落地点、面积、规划用途等;

9.财政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证件及资料。

第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必须签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合同或协议。国有资产出借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国有资产出租签订协议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出租价格不得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其中房屋的出租价格应参照同类地区同类房屋的出租价格确定,如无法提供的必须请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担保必须在所能承担的风险范围内进行,进行充分的论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九条 单位应当对本单位发生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事项实行专项管理,包括专人负责,财务单独记账等,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

第十条 行政单位各项国有资产使用收益,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单位各项国有资产使用收益,纳入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同时按照部门预算的有关要求编制收入、支出预算。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在本通知下发之前已签订的有关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协议的行政事业单位,要对有关项目认真进行清理,符合国家规定的,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补办相关手续后,可继续执行至合同期满。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在发生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行为后,财政部门应当在单位的预算安排及资产配备上从严控制。

第十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国有资产使用的管理、监督,完善管理制度,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制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对于资产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依照行政单位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全资企业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行为,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市级党的机关、人大常委会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及其工作部门、派出机构和财政全额拨款的直属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的使用管理,执行《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本市市级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办发[2007]21号)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区、县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 此前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的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国有投资管理办法 篇6

资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龙政办〔2011〕33号

龙岩工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龙岩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龙岩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龙岩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出资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龙岩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所出资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规范企业的投资活动,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参照中央、省企业投资监督管理的有关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龙岩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所出资企业)以及全资、控股子企业(以下将所出资企业以及全资、控股子企业统称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投资主要包括企业用货币资金、实物、股权、有价证券或无形资产等实施的投资活动。

(一)对外投资(含设立全资企业、控股参股企业、合资合作、收购兼并、对出资企业增加注册资本等)。

(二)固定资产投资(含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

(三)金融投资(含投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证券投资、期货投资、委托理财等)。

(四)其它形式的投资活动。

第四条

市国资委依法对企业的投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其职责如下:

(一)组织研究国有资本投资导向,提出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二)评审投资计划,监督、检查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

(三)对投资项目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四)组织开展投资分析活动,必要时对重要投资项目和金融投资项目组织实施稽查、审计、后评估等动态监督管理。企业的投资计划执行及项目实施情况,纳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五)调动和保护企业投资积极性,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的其他法定职责。

本办法所称的重要投资项目是指按规定需要报国家和省政府、市政府投资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单项投资额度6000万元(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000万元,指人民币,下同)以上的项目;资产负债率达到70%(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达到80%)继续投资的项目。

第五条

企业是投资活动的责任主体,企业必须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规范科学的投资决策和资本运作程序;必须依据本办法并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和完善投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投资风险控制和投资失误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并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六条

所出资企业监事会负责对企业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向市国资委报告有关情况。

第七条

企业投资活动和市国资委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龙岩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国有资产布局结构调整方向。

(二)符合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方向。

(三)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四)突出主业,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非主业投资应当符合企业结构调整、改革改组方向,不影响主业的发展。

(六)符合企业投资决策程序和管理制度。

(七)投资规模应当与企业资产经营规模、资产负债水平和实际筹资能力相适应。

(八)充分进行科学论证,预期投资收益应不明显低于国内同行业同期平均水平。

本办法所称的主业是指由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的并经市国资委确认公布的主要经营业务;非主业是指主业以外的其他经营业务。

第八条

企业应当依据其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投资计划,投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与构成。

(二)主业与非主业投资规模。

(三)投资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内容、投资额、资金构成、投资预期收益、实施年限、续建项目上一的计划执行情况等)。

(四)投资计划项目汇总表。

(五)项目出资企业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六)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企业投资计划中的投资项目是按照企业投资管理制度规定由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的投资项目(包括子企业的投资项目)。

第九条

企业投资计划的编制和管理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企业应于每年1月底前报送投资计划方案。

(二)市国资委对企业投资计划方案进行评审,并自收到齐全合规材料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反馈评审意见;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在10个工作日内反馈评审意见的,最多可以延长5个工作日,并及时通知企业,说明延期理由。

(三)企业根据市国资委的评审意见,组织修改完善投资计划方案,提交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审议并决定后,将决定的投资计划报送市国资委备案。

第十条

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投资计划。

企业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投资计划的,应当充分说明原因及调整内容,由企业于每年7月10日前报送市国资委备案,并按规定程序申报预算调整计划。

第十一条

市国资委对企业的投资活动实行分类监管

(一)需向市国资委报告的项目:

1.已列入经市国资委评审的企业发展规划内的主业,单项投资额3000万元(含3000万元)(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000万元)以内的投资;

2.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性设备的日常更新改造项目,由所出资企业负责管理。但应在报送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时将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投资情况一并纳入分析报告报送市国资委。

3.市政府指定的项目(包括代建项目)。

以上投资项目由所出资企业按其规定的决策程序决定,直接纳入投资计划;所出资企业应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前向市国资委报告,其中,需要报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投资项目,所出资企业应在上报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时,抄报市国资委,并将行政主管部门的核准意见向市国资委反馈。

(二)需报市国资委备案的项目:

已列入经市国资委评审的企业发展规划内的主业,单项投资额在3000万元—6000万元(不含6000万元)的项目(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额在6000万元以上,10000万元以下的项目)。

(三)需报市国资委审核或核准的项目:

1.已列入经市国资委评审的企业发展规划内的主业,单项投资额在6000万元(含6000万元)以上,9000万元以下(含9000万元)的项目(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单项投资额在10000万元以上,1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

2.未列入国资委评审的企业发展规划内的主业项目;

3.企业投向省外、境外、非主业、非控股、非经营性的投资项目;

4.投资商业银行、典当、期货、股票及基金等金融投资项目;

5.拟从市级国有资本收益中申请安排资本性支出的投资项目;

6.资产负债率达70%继续投资的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放宽至80%);

7.企业增加注册资本和新设子企业;

8.企业认为应报市国资委核准的项目;

9.市国资委另有规定要求核准的项目。

其中,企业投向省外、境外及投资额在9000万元(不含9000万元)(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额1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和资产负债率达70%继续投资的项目(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放宽至80%),市国资委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所出资企业应严格控制第三层级及其以下子企业的对外投资,要通过管理制度和相关程序使第三层级及其以下子企业原则上不再具有投资功能。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层级,以所出资企业为第一层级,以所出资企业直接投资设立的子公司为第二层级企业,以第二层级企业直接投资设立的子公司为第三层级企业,以此类推。

第十二条

企业申报投资项目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书面报告。

(二)项目建议书或项目申请报告(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项目)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董事会或相应决策机构决议。

(四)按市国资委规定需提供的项目法律意见。

(五)企业近期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六)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三条

企业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的,应当重新履行投资决策程序,并由所出资企业将决策意见及时书面报告市国资委:

(一)对投资额、资金来源及构成进行重大调整,致使企业负债过高,超出企业承受能力或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

(二)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企业控制权转移的。

(三)投资合作方严重违约,损害出资人利益的。

第十四条

市国资委建立企业投资分析报告制度,所出资企业应当按照市国资委的要求报送企业投资分析报告。

(一)所出资企业应当在每月5日前向市国资委报送上月度投资分析报告,次年1月底前报送上投资分析报告。

(二)所出资企业的投资分析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情况、投资计划执行情况、金融投资情况、项目投资收益情况等。主要内容包括:

1.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包括文字说明及投资计划完成情况表。

2.在建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包括本计划目标完成情况、工程形象进度、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的对策措施以及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等)及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表。

3.重要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第十五条

在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后,企业应组织投资项目的后评估工作。重要投资项目的后评估报告,由所出资企业报市国资委备案。市国资委将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开展项目稽查、审计和后评估。

(一)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企业财务决算完成后,根据企业财务决算报告有关情况将企业投资完成情况和分析材料报送市国资委。

(二)投资项目完成(竣工)一年后,企业应当组织投资决策后评估工作,重要投资评估报告应及时上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十六条

企业投资事项出现以下行为的,要及时查明原因,情节严重、致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企业有关人员的责任,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未按规定上报核准的;

(二)未按规定要求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集体研究进行决策,擅自决定重大投资事项的;

(三)对明确规定不得投资的项目进行投资的;

(四)对应备案和报告的事项未及时备案和报告的;

(五)上报时谎报、隐瞒重要情况的;

(六)与投资合作方恶意串通或进行不规范的关联交易的;

(七)通过漏报、瞒报、“化整为零”等方式故意逃避核准(审批)的;

(八)干预中介机构独立执业并发表意见的;

(九)因投资事项涉及的合同实施不当造成重大损失的;

(十)经国资委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估,企业各项目投资实施整体效果差的。

(十一)因管理不善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

(十二)损害国有出资人权益其他行为的。

市国资委相关责任人员监管不力的,市国资委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处理。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报告工作规程 附件: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报告工作规程

根据《龙岩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出资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制定本工作规程。

一、申报

企业上报核准、备案项目时,所出资企业应履行其内部决策程序,由董事会(未设董事会的为总经理办公会)审定并做出决议后,向市国资委提出申请,并按照《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提供相关材料。其中:备案项目还需填报《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表》一式五份。

企业函告报告项目时,所出资企业应按照《暂行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向市国资委提供相关材料。

二、受理

市国资委对所出资企业提交的核准、备案、报告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所出资企业补齐。

三、审核

(一)核准。市国资委在受理后的20个工作日内向所出资企业提出审核意见。

需报市政府批准的项目,市政府批准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上述规定期限内。

(二)备案。市国资委在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所出资企业出具备案意见。

因特殊情况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完成核准、备案审核工作的,市国资委应向所出资企业说明原因。

(三)报告。市国资委对报告事项一般不予函复;如对报告事项有异议,应在受理后的10个工作日内向所出资企业反馈意见。

四、其它

所出资企业应将其审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核准项目或主业内的重要投资项目的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等论证工作安排事前告知市国资委,市国资委视情参与相关工作。

所出资企业应对所有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企业以拆分项目、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核准、备案文件的,市国资委有权撤销对该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并对有关人员按照《暂行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国有投资管理办法 篇7

国有企业实施对外投资有助于企业发展, 促进企业收益增加。但是, 据有关研究可知, 很多企业在对外投资之前没有充分考虑投资风险, 导致投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难题, 不利于企业发展, 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中有如下几个问题:

1. 在投资之前没有做好投资规划, 对投资项目分析力度不够。

由于投资之前企业对投资项目缺乏一定的了解, 没有规范的论证程序, 就导致投资没有严谨性。例如: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原材料来源、本省市场状况、潜在的风险等了解不细致, 同时对合作方的能力、信誉、实力等缺乏一定的了解, 就导致编制的方案不合理, 可行性差, 投资决策不完善等。另外, 在投资热潮的影响下, 很多企业只是急于扩张, 没有正确的投资目的, 例如, 一些企业只是为了在某一个地区开设“窗口”, 还有一些企业实行对外投资的基本动机是扭曲的, 这些状况的存在都不利于对外投资管理, 不利于企业发展。

2. 财务管理不规范, 投资缺乏一定的手段和机制。

有些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是在市场红火、经济较热的状况下建立的,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形势逐渐变化,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促使产品销售不力, 这就导致企业投资亏损, 不利于财务管理和企业的发展。另外, 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缺少一定的监管制度和科学的风险控制程序, 这就使得投资管理不科学。一些程序实施不规范, 再加上监管不到位, 财务分析不科学, 就导致企业有关人员不容易掌握对外投资状况, 不利于投资管理。

3. 投资效益不高。

一个企业对外投资是否成功, 最主要的是看其投资结果有没有达到规定的效益, 也就是看企业的基本净资产是否增加。就目前状况来看, 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投资效益并不高, 很多企业投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 一些企业对自身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环境把握不准确, 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第二, 一些企业在进行现代化制度的建立中, 对独立核算、分离出来的第三产业和辅业, 缺少一定的独立性, 没有足够的竞争者性和市场生产能力, 导致处境困难, 投资的效益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解决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中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1. 科学合理的制定对外投资政策。

国有企业实行对外投资活动, 是企业领导人必须要熟悉和面对的课题, 其投资难度并不低于国有企业本身的业务经营。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不仅要做好企业内部基本措施的管理, 还要规划好资本运营方案, 促进企业发展。首先, 对外投资的政策要与企业特点相符合, 并适应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再次, 投资方向要合理, 要与国家政策相符合。投资规模要在企业承受范围之内, 并且与企业驾驭能力相符合。一般来说驾驭能力包括化解风险的能力、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资金支持的能力。最后, 在企业的对外投资政策规划和制定好之后, 要合理建立投资制度, 明确投资的处置、管理、决策和调研, 对其中比较重要的事项要进行特别安排, 例如, 在投资、资产处置、管理者委派、经营方针等, 企业内部负责人的职责明确, 相互牵制、程序清晰、有效运行。

2. 做好对外投资的管理工作, 建立全方位的控制机制。

首先, 要对企业相关负责人加强领导, 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认识, 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外投资工作, 还要在行动上加强对投资工作的改善。其次, 要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提高负责人的积极性, 使对外投资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评价体系, 准确科学地认证对外投资项目, 包括投资项目的财务指标、环保指标、技术指标。国有企业的控制机制其实就是企业的决策机制, 一个合理科学的决策机制是要建立在效益性、可行性、民族性、科学性的基础上的, 要降低决策的风险, 提高质量, 减少失误, 保证对外投资的效益。

3. 做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强化事中控制和事前预防。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 很多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失败的原因是企业内部决策不到位, 对事后、事前和事中的决策缺少相关监督。要想有效做好对外投资管理, 必须要做好监督工作, 强化审计部门的监管工作, 要保证企业中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严格依据程序进行, 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符合各项程序, 有章可循。同时, 再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同时也要强化投资管理, 以计算机技术作为管理手段, 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一般存在地区跨度比较大、面积广、设置点多的特点, 所以单靠信函、电话等手段已经很难满足企业需求, 要采取先进的计算机软件, 实现财务信息以及销售生产、供应等一体化发展, 建立包括报表、信息、计息、记账的资金管理系统。

三、结束语

国有企业实施对外投资管理是企业总体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 要想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需要加强对外投资管理, 要综合企业投资状况, 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管理, 保证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 要做好监管工作, 从事前、事后和事中三个方面加强监督。

参考文献

[1]胡颖.制度创新: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必然选择[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3. (02)

[2]李福胜.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家风向研究[J].拉美经济研究.2006. (04)

[3]李莉.浅谈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J].现代经济信息.2009. (18)

国有投资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国有投资公司;集团化;管理模式

积极推进集团化管理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国有投资公司最大的改革成效。但随着集团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行政管理模式暴露出许多缺陷,出现了过度集权、行政化控制等问题。因此,科学选择集团化管理模式是当前国有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规范母子公司法人治理架构

科学的母子框架结构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集团化发展的基础。其通过层层参股方式,有效控制、调配企业资源,并为实现集团战略目标服务。在该种治理结构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控支配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而不同于企业内部管理方式。结合公司法相关规定,子公司规范、完善的结构是实现母公司管理的重要前提,不经程序的行政指令一律无法律效力。根据持股方式的不同,可将管理模式分为三种:①全资子公司管理模式。在法律和经济地位上,全资子公司具有独立地位,是企业法人,但该类公司只有一个股东即母公司。股东命令就是母公司命令,子公司必须执行。站在法律角度分析,母公司对该类型公司的管理可与分公司、事业部等管理方式相同。②控股公司管理模式。对该类公司的管理,需结合公司治理规章制度,所有重大事物的决策均需经过董事会、股东会同意。母公司派出股东代表,不能越俎代庖,须尊重其他股东权益。③参股公司管理模式。母公司与多数子公司的经营范围、主业相关或相同,因而可在经营决策过程中通过派驻管理者、股东代表等方式发挥作用。与此同时,还可通过签订项目管理协议等方式,确定合同责任条款。

二、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集团化管控模式

众所周知,集团管理是母子公司架构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最大限度发挥公司资源协同效应的重要保证,集团管控对实现母子公司的利益平衡与双方利益最大化起到重要作用。现阶段,集团管控主要有三大类型:①经营控制类型。在该类型的集团管控模式下,母公司一方面会直接干预子公司的市场、研发、营销、财务等日常经营活动,对子公司各项活动进行集中化管理;另一方面还会严格管理子公司的财务运营状况。②战略控制类型。这种类型的管控模式下,母公司主要负责制定、修正子公司战略经营策略,并帮助子公司进行财务监控、日常活动运营以及资金管理,与此同时,母公司作为整个集团战略发展的核心,可对集团范围中的所有战略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对集团关键业务、关键活动进行控制,从而全面提升公司运营效益。③财务控制类型。在这种类型的管控模式下,母公司主要通过股权方式对子公司的各项重大决策进行控制,在投资组合过程中出售或购买投资价值较高的业务,积极追求资金高回报。母公司不直接参与子公司的日常运作活动,只在特殊状况下才会介入子公司的日常运营。

上述三种集团管控模式并无好坏、利弊之分,每种模式都有失败教训,也有成功案例。在具体选择过程中,必须综合集团企业管理风格、子公司具体运行情况以及企业文化等因素科学选择管控方式。在多元化的集团企业发展过程中,不管选择什么类型的集团管控模式,均应基于环境约束并体现集团发展战略。站在贯彻集团整体规划、调控资源优势角度来说,经营控制类型的管理模式最佳。但需注意,经营控制类型的管控模式对母公司管理层的要求标准非常高,公司内部信息传递职能、反应职能以及控制职能均需灵活畅通。财务控股类型的管控模式可有效、及时地处理集团发展过程中的经营策略,但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管理财务换位等问题,必须在制度上进行合理约束。简言之,集团企业必须结合集团发展的整体情况、不同阶段、子公司的运行情况等合理选择管理模式,因地制宜,不能照搬照抄。

三、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关系

在集团化管理过程中,母公司对集权、分权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集分权模式的选择不是一个通用模式,在选择过程中应本着如下原则进行:①与集团发展战略相吻合。②与集团利益最大化原则相吻合。③可充分发挥集团企业的协同效益与综合优势。④全面提升员工工作创造性与积极性。⑤体现集团企业的发展个性。

选择集权与分权程度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集团经营发展需求,但还需考虑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业务、资本特征。子公司不仅可以独立自主,也可成为公众公司,还可成为生产与经营单位。总体来说,应考虑以下几种因素:①企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与经营板块。如果集团经营品种比较少,产业单一,子公司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可充分发挥集权优势,对企业发展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进行高效率管理。如果集团产业较多、品种门类也比较多,那么,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难度较大,很难获得全面、及时的决策信息,子公司的分权程度一般比较高。②集团公司业务之间的关联程度。冶金集团、化工集团以及电力集团的产业连续性很强,不同分工工艺之间联系密切,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有上下关系,这种情况下母公司的集权程度比较高,需要对集团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反之,如果母子公司之间的产业关联度较低,那么,集权程度相对较弱。③集团企业规模。如果集团子公司比较多、企业规模比较大,集团内部关系、管理工作比较复杂,部门设置比较多,那么,强行提高集团的集中决策程度,很容易出现失误,在这种情况下集团集权程度不宜过高。④若集团分布范围较广甚至跨国界经营,那么,集中管理程度不应过高。如果子公司的经营业绩良好、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高,那么,母公司应加大放权力度,提高子公司的分权程度。⑤综合集团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等因素。国有投资公司的发展以资本运作方式为主,企业分布较广,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多板块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受到国有投资企业的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集团应选择战略控制型模式。母公司可在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投资管理过程中集中控制、合理授权,在子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应逐渐发展为分权管理模式。国有投资公司经历改革,发展为集团公司后,在最初发展阶段为避免企业成员出现离心问题,母公司的集权程度相对较高,比较强调母子公司发展的步调一致。而随着集团企业的不断发展,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管理体制不断规范,且管理阶层素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为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可逐步由集团管控模式向分权方式发展。随着集团企业的一体化发展以及全产业链建设,在集团专业合作过程中,集权管理模式会暂时加强。与此同时,内部分权化管理也会进一步提升。例如,中粮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重组成一个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产业集团,这属于更高层次的集权、分权模式,这种模式是提升集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投资公司集团化管理模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不能照搬照抄同一种管理模式。不管选择何种管理模式,均应建立在集团管理框架、发展战略以及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全面提升集团整体实力与效益。

参考文献:

[1]尹旭.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路径优化策略与建议[J].商业会计,2013(13).

[2]曹艳卓.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财务与会计(理论版),2012(7).

[3]武世飞.论企业集团如何有效实现资金集中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2(2).

[4]刘建胜.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问题与优化途径[J].商业会计,2012(4).

[5]王琳娜.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的措施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6).

[6]陆建群.浅析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体系的现状与改革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

上一篇:建设工程项目专家意见下一篇: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