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汇报(精选15篇)
宁乡六中 阳烨
我是一名长期身居教学一线的农村教师,通过参加此次远程教育的培训、学习,我才真正理解“学无止境”的道理,自己的学识是多么的贫乏、水平是多么的有限,教学思想是多么陈旧。归纳起来,本次培训我要几点体会:
1、网络研修培训的形式灵活、方便。本次培训采用远程网络形式开展,教师主要通过自学方式进行。说实话,网络学习、教学在现代教育模式中至关重要。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它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方法,无疑,网络是未来社会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
通过自学的方式培训,避免了集中面授培训的许多弊端,如时间可以自主支配,内容可以自主选择,还减轻了学校及个人的经济负担,对于我们常年繁忙,身居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更具有实际意义。
2、研修培训的内容切合实际。全校培训既有专家讲座,又有经典教育文章,既有最新的课堂教学资源,又有论坛交流、研讨。内容丰富又切合一线教师实际。培训中,值得回味的还有就是在网上与专家、名师及同行进行互动交流、研讨。在交流中可以与教师分享教学中的乐趣,探讨工作中的困惑,大家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中我们既得到启发,也收获喜悦与快乐。
3、作用的布置与要求既明确具体,又不拘束,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加入网络学习论坛,有利于自己更好的进行教学交流,共同探讨,互相提高;通过上传经典学习文章或作品,既有利于自己汲取精神营养,又能给他人提高学习和借鉴;撰写研修心得体会有利于自己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 我校开展教育技术“微培训”两年多以来, 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微培训”就是用短、平、快的方式开展培训, 节省时间, 提高实效。“微培训”相对于常规培训模式表现出如下特点: (1) 主题精练, 目标明确; (2) 时间短, 每次培训时间大约为5~10分钟; (2) 针对性强, 能解决困扰教师们的普遍性问题; (3) 内容新, 操作性强。从教师层面看, “微培训”犹如及时雨, 这样的培训方式直接促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大幅度提升, 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学校层面看, 没有占用学校大量时间, 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不用投入资金, 教师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使学校各项管理得到提升, 办学品质进一步加强。
“微培训”规模小且形式灵活, 分为“一对一”形式的培训、根据内容自助选择的培训以及根据特殊需求定制的培训等。“一对一”形式的培训是指在日常教育教学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 若教师有问题求助, 信息中心根据问题制作一个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讲义, 让教师按照讲义提示步骤解决问题, 或现场“一对一”指导教师解决问题, 让每一次问题解决变成一次“微培训”。自助式培训是指提前公布培训内容、时间、地点, 教师根据需要与时间情况选择是否参加。实践证明, 有针对性的培训才能获得实效, 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自助式培训是学校信息化培训最主要的方式, 也是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源动力。根据特殊需求定制培训, 就是针对个别或部分教师的需求而专门定制的培训。
例1:运动会秩序册的制定是体育教师较为头疼的一个问题, 为此, 学校搭建了一个运动会报名系统, 轻松解决这个难题。同时, 需要我们给体育教师定制一个如何使用平台的“微培训”。
例2:在我校诗歌节晚会前夕, 每个班都在编排节目, 音乐编辑是一个专业问题, 困扰着大家。安排一个10分钟的“微培训”, 给教师提供“音频编辑大师”软件, 并介绍基本使用方法, 使教师们编辑音频效果像用Word一样简单, 为学校节目增色不少。
类似这样的培训还有很多, 如《如何在网络上快速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无线网络给我们带来哪些便捷》、《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Flash》、《学校校务平台使用技巧系列》等。这些培训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教师日常求助问题的积累, 通过调查问卷搜集整理。课程一旦确定, 会在学期初的工作计划中公布, 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因为培训内容都是来自教师的需求, 短小精练且实用, 教师们参加这样的培训感觉特别轻松。
为适应微培训的需要, 我们特别制作了“微讲义”, 将其发布在学校的博客上, 并在教师群中共享。“微讲义”内容实用、形式多样、通俗易懂, 由文字、音乐、画面等多种元素组成, 它没有解说的声音, 有的是每一步操作的截图与说明。在优美的轻音乐中, 教师们静静地阅读文字, 欣赏画面, 获得帮助。“微讲义”长度在5分钟左右, 字数在300字左右, 语言简洁, 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 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让教师们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微讲义”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呈现方式上都使培训面更广, 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使更多教师少花费时间获得更多培训内容。大问题小视角, 小问题追实效, 教师们在放松中陶冶情操, 在休闲中快乐学习。
关键词:农村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农村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65-05
一、引言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相继启动了“三通两平台”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为配合“三通两平台”建设,更好地发挥“三通两平台”工程效益,2013年10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提升工程提出要在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新一轮提升培训。[1]2014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此后,全国各地相继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中,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是提升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农村教师占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80%以上,[2]是能力提升工作的重点。另一方面,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条件也较差,[3]是能力提升工作的难点。更重要的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直接影响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关系到城乡教育发展公平。只有农村教师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信息化才能有效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才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实现教育发展公平。提升工程也明确要求重点加强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1]
自从农村教育信息化实施以来,农村教师就一直处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过程之中。国家也实施了一系列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相关项目,比如,“农远工程”中农村教师应用“农远工程”设备的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在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新起点下,我们需要对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做一个总结和反思。本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对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内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注意事项做一些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未来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有所助益。
二、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内涵
要解读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内涵,首先就要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内涵进行解读。焦建利认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进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能力和伦理”。[4]祝智庭认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其工作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与能力发展,以及支持其自身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5]简单地讲,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指中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的能力。
这里将依据《能力标准》详细解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内涵。《能力标准》根据教师信息化教学环境不同,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基础性要求和发展性要求。《能力标准》中的基础性要求是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也就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能力标准》中的基础性要求对应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在这类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由于缺乏学生能够使用的信息化设备,所以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标准》的发展性要求是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也就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能力标准》中的发展性要求对应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和移动学习环境,在这类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同时也要支持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标准》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技术素养是指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认识、技能、道德规范方面的能力。计划与准备是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前准备工作的能力,包括找准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契合点、设计信息化教学和学习过程、选择和使用技术资源、准备教学和学习材料、确保设备和技术资源正常使用、做好信息化教学和学习中可能“故障”的应对预案。组织和管理是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和学习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包括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和学习的能力、保障学生平等接触和使用技术的能力、有效调整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灵活处置意外情况的能力、发挥学生作用的能力。评估与诊断是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评估和诊断的能力,包括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收集信息化学习过程信息、组织技术支持的评价活动、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学习与发展是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包括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发展的意识、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6]
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属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子范畴,所以,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内涵和上述所讲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内涵是一致的,但是,考虑到农村学校主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尤其是农村教学点更是以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为主,所以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指向《能力标准》的基础性要求。同时,考虑到大多数农村学校已经配备或正在配备接入互联网的微机室,所以农村教师也需要适当地掌握发展性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上,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农村教师具备发展性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经是必然要求。
三、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后,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展开。应该说从2000年开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必然伴随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农村教师也不例外。在这期间,农村教师也接受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项目的培训,比如“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1]尤其是“农远工程”对农村教师组织了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活动。在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0多年的提升历程中,我们应该总结和反思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基于个人在农村中小学的实地研究经历,认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动力不足
相对而言,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淡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动力不足。由于农村地区信息技术发展滞后,农村教师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农村地区,对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中的重要性体会不深刻,对于信息技术在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进而导致农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动力不足。在教育信息化环境方面而言,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极其落后,给农村教师造成的印象是信息化教学太过繁琐和浪费时间,更谈不上对信息化教学有积极的态度。从信息化领导力而言,一些农村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缺乏,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鼓励和支持不够,也影响到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动力。农村教师中的老年教师比例较高,尤其是农村教学点多数是老年教师,[7]而老年教师处于职业倦怠期,再加上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导致农村学校老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动力不足。另外,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一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农村教师不断流失,从创新扩散理论的视角分析,由于缺乏优秀教师的典型示范,也影响到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氛围。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活动效果较差
研究者通过对几所农村学校教师的实地研究发现,80%以上的农村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效果较差,绝大多数教师甚至不知道“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这个概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效果较差,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培训内容针对性差,不能很好地与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实践相衔接,另外,参加相关培训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不同,而整齐划一的培训内容也影响了培训效果。②培训形式单一,以往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多采用集中面授的方式,短期内培训大量内容,教师很难消化,相关培训也缺乏培训内容在实践中迁移的后续支持,导致培训效果不佳。③培训项目分散,多个培训项目对农村教师进行重复培训,额外增加农村教师的培训负担。
对于上述情况,提升工程采取了教师依据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结果自主选学培训课程,以及采用网络研修、现场实践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案。对于农村教师而言,其一,开发贴合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实际的课程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重点;其二,保障网络研修、现场实践和校本研修协调运转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难点;另外,一些农村学校不具备网络条件,需要采取其他方式组织相关培训活动。
3.信息技术应用机会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长难
由于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条件较差,农村教师在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较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增长缓慢,教师通过在实践中的反思和探索实现自我成长的路径受到限制。①基础设施和信息化硬件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条件主要是由“农远工程”配备,而“农远工程”给每所学校只配备一套投影多媒体教学设备,也就是所有教师共用一个多媒体教室,客观上存在不够用的现象。同时,共用多媒体教室也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不方便,一方面教师感觉每次上多媒体课把学生“搬来搬去”耗时费力,另一方面,申请使用多媒体教室的繁琐手续也增加了多媒体教学的成本。如果说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是提高教学效率,而共用多媒体教室额外带来的上述成本实际上降低了多媒体教学的“效率”,影响了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意愿,造成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减少。②农村学校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亟缺,信息化设备的维护难度大,影响了教师的正常使用,也造成教师信息化实践机会减少。③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较重,教师能够投入到信息化实践探索方面的精力也有限。④受限于学校公用经费,采用煤炉取暖的北方地区的一些农村学校,在冬季多媒体教室没有取暖措施,也限制了教师的信息化实践。⑤2007年前“农远工程”为农村中小学配备的信息化设备,到2010年时已经严重老化,几乎成了摆设,造成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空档期,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教师已经积累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所倒退。2012年国家启动了“三通两平台”项目建设,农村学校信息化条件在逐步改善,但是,保障农村学校信息化条件得到持续性改善仍然是未来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值得重视的议题。
4.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支持服务落后
教师专业发展既需要教师的自主探索,也需要外部环境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样,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也需要从外部环境获得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但是,目前而言,农村教师获得的支持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一般而言,农村学校规模较小,教师人数也较少,一些教学点甚至只有一名教师,再加上农村学校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农村教师从日常教学交流或校本教研活动中获得的指导和帮助相对较弱。从对外学习和交流的角度分析,受限于学校公用经费,农村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专家进入学校实地指导教师信息化实践的机会几乎没有。通过互联网自学或通过网络上的学习共同体及实践社区学习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但这一途径也常常受到农村学校网络条件的制约。另外,由于农村学校工作繁重,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或教研活动也相对较少,这也制约着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
四、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注意事项
依据上述对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中问题的分析,以及对目前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反思,研究者提出以下几条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中应该关注的注意事项。
1.重视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本土策略
能力提升工程是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在具体的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本土化策略。只有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无缝融入农村学校现有的教育系统,融入农村教师现有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系统,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才能高效地发挥作用,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本土化过程。具体而言,在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总结和推广已有的优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并做好与提升工程的对接;另一方面,还需要将提升工程的相关提升策略做本土化处理,以便更好地适应农村学校的实地情况。
2.保障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持续发展
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要注重可持续发展,除了提升工程组织的培训之外,还要保障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后续发展。能力提升工程仅仅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还需要在后续过程中持续得到保障,比如定期组织培训、必要的支持措施和教师自身的不断探索。此外,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法不断创新,以及学科教学内容的千变万化,必然要求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持续发展。
3.照顾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差异性
由于学科背景、信息化条件、年龄、学校环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等的差异性,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在发展需求和路径上必然具有差异性,因此能力提升工程必须要照顾到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差异性。一方面,能力提升工程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课程开发上要充分考虑到农村教师的差异化和个别化需求,尤其是一些具有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特色的课程,比如一些农村老年教师常用的实物展示台教学。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路径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采用相应的针对性提升策略。比如,对于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农村教学点,可以采取送教下乡、光盘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4.抓住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中的关键群体
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也可以理解为创新扩散的过程,因此,在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活动中,要优先抓住创新扩散的意见领袖群体,比如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电教负责人、骨干教师等。优先组织意见领袖群体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然后通过意见领袖带动其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校领导层率先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仅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更有利于学校层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政策的科学决策。在提升工程培训者队伍建设方面,也应该多选择一线中小学教师作为提升工程的培训者,这样可以最大化培训者与参训者的同质性程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活动的推广速度。
5.积极整合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已有资源
制约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农村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8]在农村教育信息化总体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提升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应尽量节约成本,积极整合已有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资源。具体而言,可以从培训课程、培训队伍、培训机构、培训平台等几个方面进行整合。比如,继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已有的相关资源,整合“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的资源,各地积极整合当地已有的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
6.保障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活动的系统性
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活动必然涉及到农村学校等系统的重新设计,需要做好系统规划,要综合考虑系统内各个要素的配置。①要保障能力提升活动在学校层面的队伍建设,尤其是提升工程领导机构设置。②要保障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建设,保障能力提升相关活动有场所和设备。③要保障能力提升活动的经费,考虑到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相对紧张,经费保障方面需要特别重视。④加强能力提升活动制度建设,从制度上保障能力提升相关活动常态化运转。
7.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城市教师较差,[3]“三通两平台”的实施更是对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适应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才能缩小城乡教育信息化差距。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①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为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优先安排农村教师的能力提升培训。②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保障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硬件条件。③保障农村学校公用经费中的教师培训相关经费,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提供经费支持。④为农村学校配备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提供技术支点。⑤组织送教下乡、对口帮扶等活动,促进城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共同发展。
五、结束语
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关系到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影响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关系到城乡教育发展公平。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缓慢,实质是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投入不足,[8]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难点,却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必将带动农村地区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进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研究者从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内涵、提升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的论证,立足于目前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客观现实和实践需要。笔者期待本文提出的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注意事项能够对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有所帮助,也期待更多的人关注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
参考文献:
[1]教师[2013]13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Z].
[2]秦磊.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9-20.
[4]焦建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随想[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7):15-16.
[5]祝智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三:了解标准的结构和特点[EB/OL]. http://vod5.pkudl.cn/course/guopeijihua/pxj51/pxj5103/index.htm,2015.5.10.
[6]闫寒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四:理解标准的内容要求[EB/OL]. http://vod5.pkudl.cn/course/guopeijihua/pxj51/pxj5104/index.htm,2015.5.10.
[7]范先佐,郭清扬,赵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学点的建设[J].教育研究,2011(9):34-40.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近年来的多媒体,微课程,都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转变教育领域主是全面的,渗透式的。对于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深刻的。对于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适应时代,完善提升自身素养的基本条件。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在这过程中是源头和传输者,在信息的整理和传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信息社会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为顺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教育技术和素质,更应当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原有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放弃,同时更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确确实实的应用到教学中,我们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
1、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懂得了媒体的特点,了解各类媒体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
3、学会了运用技术进行教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编写了学习笔记,准备上传到网校与学友和同事们共享学习成果。
5、掌握了分析演示型教学媒体特点的方法,提高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6、学会了运用文字编辑软件编制常用教学文档,运用网络工具搜集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工具如offfice、“windows画图”、格式化工厂等对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或网页制作工具整合教学资源。
7、学会了使用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量规和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8、消除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形成了对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的认同。
9、形成了将教学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了解了技术对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了在教学中运用技术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今后,我将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
“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
根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结果,反思个人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特制定如下计划:
1.电子白板的普及与教学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很多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或者对应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还是没有能够脱离“粉笔”+“黑板”的时代。需要勤于专研这方面的使用。
2.在新媒体时代,教学活动需要采用更多的媒体资源,并通过更加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然而对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采用新式媒体进行教学模式必然会带给教师更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多钻研这方面知识,减轻教师压力。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那么这些媒体资源怎么获取、怎么设计是将是教学设计活动中的一个关键。
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中央调控政策的力度和密度不断加大,宏观政策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轻工行业和企业来说,关注政策变化,研究产业规律,寻找发展机遇,提升发展能力是赢得未来的必修功课。
目前,仅靠个人传统经验已不足以应对政策和环境的复杂多变,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前瞻性地、准确科学地把握变化和发展机遇。为此,本刊编辑专访了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才大颖主任,他就中国轻工业信息网及被列入《国家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轻工业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项目平台建设情况向广大读者做了介绍。
我们高兴地获悉,新的平台将成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产业调控决策参考平台”;行业协会的“会员企业服务和信息管理平台”;地方轻工部门的“行业管理与指导平台”;轻工企业的“产业动向与市场策略分析平台”。平台将实现数据流、信息流和管理流“三流合一”,能够为企业提供包括上下游产业动态、进出口市场分析、企业竞争力分析等丰富的服务内容,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93-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许多概念的内涵、外涵都在发生着变化,如学校、教师、学生、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和手段,它必将导致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及教育体制的变革。在许多变化中,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经济时代对学校教育、对英语教学、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挑战。我国2001年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1]。本文就以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展开探索。
1.以多媒体资源创设学习任务,促进学生高阶学习
钟志贤教授指出,高阶学习活动指让学习者投入到需要运用高阶能力或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如问题求解、任务驱动学习、协作学习、项目学习、反思学习等)之中,高阶学习的结果通常产生高阶知识和高阶能力[2]。Gagne等人(1992)认为,问题求解是一种包括回忆和组合相关规则以形成某种新的、更为复杂的规则的智力技能。在这种学习中,当学习者发现了一种能适应新情境的特定的规则组合时,学习者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学会了某些新知。Gagne对此解释说,这种问题求解过程产生了两种类型的学习:一方面是新习得的“高阶规则”,有助于学习者以后解决相似的问题;另一方面的学习是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求解方法,亦即能引导学习者后续思维行为的认知策略。这一方面被称为典型的高阶学习,也是高阶思维能力的作用点和生长点。
例如:在学习完“travel”一课的内容后,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表现事物的能力,教师布置了一项“我来介绍旅行地点”的写作任务,由学生进行英语作文。
情景:A打算去旅行,B向A推荐去某地风景区;
A则让B介绍下,那里有什么好的,为什么会推荐?
为了解决学生写作中的困难, 教师事先准备了多媒体资源,借助多媒体资源再现了风景区的美丽情景和游玩场所,学生的思维很快被多媒体资源所展示的情景吸引,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所见到的景点或游玩场所的名称,导游向旅客所介绍的话,并让学生把自己所回答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写作任务,降低了学生写作英语作文的困难。
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了特定的写作情境中,促进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进行情境化应用,在亲身感受画面真实场境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对写作难点的点拨,使学生能够借助多媒体资源,根据知识所处的背景信息,将学生的口头说和写作等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活解决问题,完成了写作的过程,使写作教学由难变易,写作效率明显提高。
2.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体验式学习交流,实现口语与写作相结合
一直以来,我们的写作教学方式是,在写作前,教师通过口头等形式提示学生该如何来写,注重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然后学生套用一定的方法或模板进行写作。但是,在写的过程中却不知道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的写作潜能也没能得到较好的激发,造成很多学生由于缺少一定的词汇和语言环境而不能畅所欲言,往往只能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一幅图,一样事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巧用网络通讯工具发起讨论话题,组织参与学生讨论,使学生由口语表达到书面实践,由浅入深的进行写作训练。
一是学生间相互交流与写作。例如在学习“What is its color?”后,我首先让学生分别设计“我心目中的新农村”并绘制彩图,然后上传到群共享上,然后让学生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引导学生选择不同伙伴运用所学的英语介绍自己的绘面创作,并对所提示问题用英语进行交流,通过评比展示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令其表现欲望得到极大满足,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书面写作的兴趣。
二是由教师发起的学生共同交流与写作。例如笔者教了七年级下1-4单元后,为了给学生概括巩固的机会。我让他们写老师的新朋友,首先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让学生尽可能的提问姓名,年龄,学校,班级,来自哪里,住在哪里,说什么语言,喜欢什么动物、电影、功课、运动等等以及理由,想以后从事什么职业和理由。教师根据写作任务,将要表现写作的内容细化为具有联系的一个一个问题。学生问得越多,他们写的内容就越充实。在交流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将交流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补充完善英语句子,修正交流中的英语语法错误。整个过程,实现学生的口语与写作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英语写作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能力。既练习了写作,又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初步评价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元认知能力得到了发展。
3.基于博客促进写作资源共享与交流
博客(Blog),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博客(Blog)是近年来互联网络上出现的一种新兴写作方式。一般指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3]。利用博客开展写作交流,其无论在写作形式上还是交流形式上均呈现出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一是其展示、协作、交流、共享的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同化”过程。师生间,生生间,学生和自己朋友或者家长之间等都可以实现博客上的多元互动与交流。一方面学生的写作,同学、老师、家长均可以随时随地给予评论、指导、修改。使到学习者得到学习伙伴的支持, 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和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阅读同学作文的过程中,可以受到启发,从而找到更好的写作材料,由阅读转入写作。第三方面,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从学生的作文中找到合适的范文,供同学们参考和借鉴。
二是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创作和知识重构。在博客里,学生写作的日志可以公开让所有登录者阅读和评论,也可以是让自己信任加为博友的人访问,同时也可以是私人独享,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个性化的自由空间,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三是指导激励多元化。教师的点评和访客的点评以及访问量都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这种网络多元激励机制的鼓励下,学生的英语作文写作已不再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演变成学生的一种记录,一种倾吐和交流,回归到了写作的原本目的。
四是学习过程记录化。博客将每一次学生的英语作文写作过程和修改过程完整地保存下来,记录了学生英语作文写作的成长过程,一段时间后,教师指导学生回看自己所写作的英语作文,促进学生对个人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这也是一个学生再学习、重构英语作文写作知识的过程。
4.小结
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需要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给学生创造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其乐意追求的生活,而不是把学习看作异己的、被迫接受的活动,从而更加突出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合理选择信息技术并创造性地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英语表现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学习活动更加活泼,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而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水平,使学习越来越朝着情境、协作、共享、自我生成的方向发展,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作为教师本身,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娴熟的教学技能等,以不断深化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志贤.教学设计的宗旨: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
作为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的我有幸参加了2016年秋季学期四川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通过培训和学习,让我从思想上得到了洗礼,从心灵上得到了震撼,从理念上得到了更新,从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从教育教学方法方式上得到了巨大的转变„„总之,通过学习培训,使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受益良多。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综合运用,再也不能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科知识教学的整合上多下功夫。从而有效提高学科教学效果。现将我的收获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课程学习收获
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大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颇深:如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和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的祝智庭从智慧教育的起源、开展、方法、评价等几个部分进行了介绍。通过主讲人对智慧教育的理解展开教学,并对智慧教育给出了初步的定义,还介绍了智慧教育的图式和智慧环境的三层架构,以及智慧学习环境的特征。同时,详细讲解了智慧实验室的案例,希望能将我们的个人学习从校校通、班班通走到人人通。要做到人人通,个人学习空间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分别叙述了个人学习空间构成的五个部分:资源、工具、服务、关系、扩展,以及个人学习空间的建设框架。基于网络学习行为的智慧学习评价是我们检验智慧教育的标准,在课程中也进行了涉及。如:北京教育学院李秋红副教授从课件制作的素材准备,文本的处理、图片图像、音频视频动画交互式设置等方面介绍PP听课件制作的实用技术。把静态文件制作成动态文件浏览,把复杂的问题变的通俗易懂,使之更会生动,给人留下更为深刻印象的幻灯片。PPT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交流的重要信息技术工具,一套完整的PPT文件一般包含:片头动画、PPT封面、前言、目录、过渡页、图表页、图片页、文字页、封底、片尾动画等;所采用的素材有:文字、图片、图表、动画、声音、影片等。如:北京市延庆县第五中学骨干教师冉秀杰以“图像素材的加工与处理”为主题来展开阐述,详细介绍了步入图像的世界、调整图像的大小、图像的旋转和裁剪、去除不需要的图像、图像抠图、图像的溶图、制作光盘贴、证件照换背景等8个加工处理技巧。深入浅出,收获很大。如:北京教育学院初娜娜教授更是从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通过本课程学习,提升教师在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为主的多媒体环境下,采用讲授、启发等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堂,无不是专家教授的心血的结晶,让我们充实、让我们震撼、让我们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更新理念、革新方法。
二、研讨交流收获 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 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数学、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在研讨交流活动中,我收获了大量专家、同仁的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彼此之间交流了的观念、心得和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在研讨交流中,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许多帖子观点稚嫩,语言表达不够精炼,要点阐述不够明确„„我更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能够密铺的平面图形的规律,从而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良好的空间意识。在研讨交流活动中刘树芬、李剑、张勇、张斌、张德平、李艳、刘玉龙、虎晓梅、狄光洪、彭建云等一大批同仁的交流发言评论观点新颖、论述简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浏览简报及同伴优秀作品等收获
一期期精彩纷呈的简报让我目不暇接:那充满文学气息的“卷首语”;言简意赅的“项目信息”;简洁明了的“数据统计”;举不胜举的“学员作品展示”和充满期盼鞭策的“培训寄语”无不是专家和辅导老师辛勤的杰作,每一期都推陈出新,充满创意,给人耳目一新的良好感觉,更重要的是每一期简报都从不同角度、方面、内容展示出了学员们精彩的作品分享,让我们在分享之余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许多同仁的优秀作品更是让我刮目相看,可以说是一篇比一篇精彩,一篇比一篇新颖,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计划”到“我的师德追求”,到“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展示”再到“培训总结”无不让我顶礼膜拜,心悦诚服,我羡慕他们,知耻而后勇,我会努力学习,争取赶上或超过前面优秀的同仁。
四、教学行为的改进
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农村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必须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五、对培训的建议
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 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这种“足不出户”知天下的培训模式,既节约了国家的培训资金,也方便了广大教师的培训学习,更能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实在是太好了,我建议这样的培训可以多举行,甚至推广到每个学科之中,为建立和发展“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多作贡献。
在这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中,我听了很多专家的讲座、参与了同学之间的各种讨论与交流,既修完了必修课程,也修完了老师推荐给我的选修课程,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掌握娴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一个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来辅助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人生意义。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是具有前瞻性的引领作用。
比如: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整合,可以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因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设情境,升华拓展教学;能够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等。
再如,在讲授为主的语文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可以创设情境,增加兴趣;应用书写功能,可以自主互动,注重生成;应用探照灯放大镜功能,可以突出重点,关注难点;应用绘图功能,可以理清思路,把握文脉;应用记忆回放功能,可以回顾重温,课堂小 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34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观念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已不会也不可能单一的是学校课堂这一渠道。而信息技术提供给数学的,从广义是来说,都是数学课程资源。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而数学教师应该首无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把主要精力放在根据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开展优质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上,他们最多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评价、选择和改造大量已有的课件制作素材,把要使用的课件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充分融合在自己的教学思路中,,而近年来,许多使用便捷的工具软件已经普及,广大一线教师也通过各种继续教育、校本研修等形式,已经或者即将掌握初步的“自行改造他人课件和设汁课件,使之与自己的教学思路融合起来”的技能。例如几何画板是做数学实验的最好工具。做数学实验就是要体现出数学在变化中的不变规律。在过去的几何教学中,使用常规的作图工具,手工绘制的图形都是静态的,容易掩盖极其重要的几何规律。是在动态中表达几何关系的图版,它不同于其他绘图工具的突出特点就是“它动态的保持几何关系”。几何画板绘制的图形可以动。而几何画板的精髓就在于“在运动中保持给定的几何关系”。
二、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方式的影响
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和简单的教具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实验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特别是教学软件的开发,使得在教学中做数学实验成为可能,并且变得非常容易,现象明显。因为计算机可以使数学中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使变化的东西体现出变化过程,从而体现出变化过程中的不变规律,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是很难实现的。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师的角色由传授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协调者、教育的研究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讲授,而是对学生多种学习活动的指导、计划和协调,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形成,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的影响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通过与计算机之间的相互对话完成。通过计算机,学生不仅可以观察教师做演示实验,还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学生做数学实验成为可能。学生获取知识,包括新概念的提出、知识重点展开、难点化解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都需要亲自动手操作,这种方式符合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体验的心理特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实验、探索、發现等将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内容,这就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条件,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
四、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问题,选择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p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做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他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五、多媒体手段教学的适度性原则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开展数学教学应注意不要滥用。教师应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教学有着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特殊功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创新就要抛弃传统?只有把多媒体教学和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要明确多媒体教学为辅助,传统教学为主导的思路,以人为本,创设有声有色的教学模式? 2.要注重多媒体教学形式,充实传统教学内容,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3.注意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用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适时性。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十分认真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下转第25页)(上接第34页)件,讲究科学性和准确性,做到既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又与学生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相适应。
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 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转变教学方式。但由于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知不足, 学习不够, 加之缺乏大规模、系统性的深度培训,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不高, 加之学校信息化设备配备不足与应用不足的矛盾异常突出,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了制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一个瓶颈, 影响和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因此, 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迫在眉睫。
一、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 信息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引发了教育的新思想、新形态, 也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教育信息化对教育领域的变革作用日益显著, 教育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只有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教学和教师发展所带来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自觉转变教育观念, 解放思想, 才能激发教师主动学、用信息技术的热情, 自觉地提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
二、加强信息技术硬件配置
硬件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基本保障。当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在多媒体教室、网络以及个人计算机的配置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师教学需求, 这不仅制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也对学校的信息化教学产生阻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按照教育信息化工作“三通两平台”的总体安排部署, 争取社会支持, 多方筹措资金, 增加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机房以及个人计算机的配备, 尽量满足教师学习、教学需求。同时, 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互联网接入, 特别是加快农村偏远小学和教学点互联网接入进程, 为教师开展网络研修, 获取网络资源, 加强交流与沟通创设良好的硬件和网络环境。
三、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1. 依托项目培训。
抢抓“国培计划”等项目机遇,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教师培训项目, 认真做好培训安排和参训教师的遴选, 分批选派校长、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等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和观摩活动, 接受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专业的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 点燃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星星之火”;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组织教师通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网”参加网络学习, 认真做好培训的组织、督查和考核评价, 提升培训质量。
2. 落实县级培训。
教研、培训、电教部门要形成合力, 共同制订本县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做好顶层设计。培训内容的选取和培训难度的设置要考虑到不同学科、不同岗位教师的业务需求和信息技术储备水平, 既要有理论学习又要有实践操作, 既要有通识内容又要兼顾学科特点。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假期与平时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开展培训, 使每个参训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 强化校本培训。
实施“培训与学习有机结合”校本培训运作模式, 优化培训实施策略, 宏观引领, 个体挖潜。“以问题为中心”激思引趣,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切入点, 重视教师教育理念、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一是充分挖掘内部资源, 由部分专业知识雄厚的领导干部或骨干教师承担相应任务开班讲课;二是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讲座辅导。面向全体教师, 统一安排, 集中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活动
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评选、“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等国家、省、市、县组织的信息技术活动, 大力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比武”, 通过观摩课、公开课、说课比赛、教学设计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各种活动, 营造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浓厚氛围, 调动和激发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践积极性, 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持续提升。
五、建立信息技术应用激励机制
莲塘中学
梁小琴
2017年8月20日,我们在广西师范学院开始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在这里,我们要积极参与,更新观念,拓展知识,提高水平,转变角色。做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思想理念、技术应用上真正的提升。
在这里,我们了解了信息时代的挑战与变革、中国的教育顶层化设计、教师信息技术应力标准解读。现代信息技术深刻的改变着时代,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要转变观念,现在需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而不再是以前的只是与学科整合,我们要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中去创新。那种认为“狼来了”的思想必须得以摒弃,我们要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用教育信息化破解中国教育难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我们要认真研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白它的核心理念是深度融合与革命性影响,以前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只是效率的影响,现在我们使用信息技术要使教学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改变教与学的地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做到经常用、普遍用、教学用。对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学生来说,学校、家庭承载教育信息化的设备还不足,有了理念的先行,先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在需要应用时就会很快适应、很快融入时代潮流。
作为一个地方的骨干老师,我们有可能还要成为培训者。经过培训,我们懂得了作为一个好的培训者,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场(龙头),华丽的承接(金身),满结束培训(凤尾)。一个实在、实用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培训者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希望对以后的培训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教师,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相关知识。这些新技术深刻影响着基础教育,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微课,主要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慕课与微课区别一个是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方面,一个是资源、内容方面,微课为慕课做准备,把教学内容碎片化。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翻转”让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更深入。我深刻认识到,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这里,通过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懂得了教学素材收集与加工的方法,学会了多媒体教学环境及课件制作,我们学会了制作微课。对于微课的应用来说,技术只是形式,内容才是核心。微课的路在于与学科结合,内容结合,作为微课的使用者,应该既要懂必要的信息技术,又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虽然我们是农村学校,存在不小的城乡差距,微课、翻转课堂的使用暂时还很难,但信息时代的变革是相当快的,所以我们要在理论上认识它,技能上掌握它的制作,适当的加以尝试,当条件具备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的应用它,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省执行办[2014]第03号)等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镇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培训对象 全校教师。
2014年首批参培对象:骨干培训者1名,学科教师7名。三年内完成全镇所有教师参培。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本次培训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共27个主题。
(二)培训方式。
根据师培中心的统一安排,本次培训主要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应用相结合、培训机构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利用中心校优势,开展学习实践应用活动,强化学用结合。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实施阶段(2014年11月中旬)
1、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秀水镇第一中心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
2、首批参培人员注册、登录,进行“签到”、“诊断测评”。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培训阶段
1、组织7名学科教师和1名骨干培训者参与网络研修。2、2014年12月开展全员电子白板使用培训。
3、组织对全镇学科教师开展相应培训学习活动。①请专家讲理论与实践结合培训 ②骨干培训者开展专项培训 ③教师讲实践案例及收获。
4、结合网络研修开展返岗应用和镇内专项竞赛活动。
5、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比赛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完成参训教师学校考核和评价。
2、完成上级相关工作总结。
3、资料收集整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 魏忻(校长)副组长:王德清
成 员:曾统秋 彭思涛 彭真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堂时可在各办公室或微机室无上课班级时进行线上学习。
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分年级或全校统筹进行,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
2、确实无上网条件的教师,可联系中心校相应管理人员利用晚上或其它休息时间在中心校微机室进行学习。
3、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内部QQ群交流讨论或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三)制度保障。
参培人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安县秀水镇第一中心小学校
目前, 企业的报表电子格式一般为xls、doc、pdf或html等格式的文件, 是一种静态格式, 难以对其深加工。XBRL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XBRL格式是基于XML (可扩展置标语言) 技术, 由符合XBRL规范标准及相应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数据和XBRL标志语言构成。
XBRL文件同XML文件一样, 可以使用浏览器打开阅读, 还可以根据定义好的显示格式文件, 转换成各种不同需要的文件。同时, XBRL数据是可以直接在网络间自由调用的, 分析人员只需要有相应的数据调用软件就可以迅速地从数据源中获得自己需要地数据, 不存在再次输入或者数据出错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美国上市, 以XBRL的格式向SEC上报财务信息将成为必选动作。XBRL将逐步成为企业信息电子化、自动化披露的基础, 有关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应提前规划, 并充分考虑对企业带来的变革。随之而来的, 将会对国内外XBRL工具软件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XBRL的技术特点与数据存储
XBRL是由XML衍生出来的标记语言, 主要应用了XML技术和XLink技术。XBRL作为XML在财务及相关报告领域的具体应用, 对财务数据提供了一种类似于条码、计算机可识别的标记, 使每一个数据项目都能被唯一识别;而在网页或者纸质的财务报表中, 财务数据是作为文本来处理的。
只有对XBRL数据进行有效存储, 才能进行高效的数据索引及数据查询。XBRL数据的存储方式除了以文件形式存储, 也可以导入数据库中存储。不过, XBRL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数据存储的特殊性。元素之间的复杂关联关系使XBRL不能像普通XML文档一样整体放入到数据库中, 否则查询的效率太低;由于分类标准会根据业务变化而变动, 也不能按照分类标准拆分成有业务意义的表, 否则数据库将变动频繁。
其中, 在使用数据仓储存储时, XBRL分类标准作为元数据, 各种软件及工具都要对其进行访问, 将XBRL实例文档作为多维数据结构导入, 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元数据和一个多维数据库。相对于一般数据库来说, 数据仓库系统更有利于进行数据挖掘和多维分析等更深层次的数据应用。主流的数据库产品如DB2、Oracle等的最新版本都可以支持XML的数据存储, 而XBRL就是XML的存储结构。
XBRL文件主要优点
高效:运用XBRL可快速、精确地搜索信息, XBRL格式文件的所有数据都有相对应的标记, 并且, 相关的信息可互相连接;用户可快速搜索特定目标数据, 而且可方便地将有关的信息导入其他系统以便进一步分析。
可靠:XBRL确立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 提高了数据的共享程度。
低成本:XBRL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独立的国际标准, 使用者不需要支付任何版权费用。
可扩展:XBRL形式的数据还可用于各种目的分析, 也可打包起来为了供将来使用。XBRL的可扩展性来源于其分类标准的可扩展性。除通用分类标准, 还可以根据特定报告需要, 在通用分类标准基础上进行扩展分类标准。因为没有两个监管机构的信息需求是完全一样的, 也没有两家企业的报表会完全一样。
可比较:可扩展性在带来灵活性的同时, 保证了报告通用内容的可比性。使用XBRL标记的财务数据不仅可以进行纵向、跨年份的分析, 还可进行横向、跨报表、多公司、多行业、多国家的比较, 同时还能适应会计制度和报表变化的要求。
XBRL的应用领域
XBRL可以应用在商业报告、信息披露、金融监管、企业内容等多个领域。如图所示。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更加及时准确
由于证券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及使用XBRL报送的强制要求, XBRL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上市公司使用XBRL技术披露信息, 可以大大减少财务报表的编写时间, 而且, XBRL中的数据只需要一次录入,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效率、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有数据表明, 采用XBRL进行信息披露的公司, 投资者结构的国际化特征非常明显。
●银行加强信贷审核和监控
贷款人应用了XBRL可以方便银行通过贷款人的财务报告快速了解申请人的财务状况, 能够更有效地对是否放贷进行判断, 大大降低银行放贷风险。同时, 也可以增强银行和监管机构的数据一致性, 能够使监管机构准确地得到银行的财务信息, 规避风险。
●税务部门保证纳税人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
纳税人应用了XBRL可以方便税务部门对各企业提交的财务报表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 并快速准确地确定纳税人的应缴税款。并且, XBRL拥有的严格数据规范, 可以规避很多造假手段, 提高税务处理质量, 使纳税人的数据更加准确和完整。
●审计模式迎来转变
在审计方面, XBRL的应用会带来极大的变革。XBRL的应用能够使审计模式从传统的事后审计变成持续审计、甚至是时时审计, 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的问题。如果一个企业通过应用XBRL来规范财务数据, 审计部门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自动随时获得相关财务信息并得出实时结论, 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提供给决策者进行决策, 降低财务风险。
●连锁经营企业快速了解各店面的财务数据
零售、服务、餐饮等类型的连锁经营企业, 在店面较多的情况下, 会计核算非常复杂。如果应用了XBRL, 企业的内部财务交流不再需要反复传递, 总部可以随时了解各分店的准确情况, 及时调整自己销售策略。
●给软件行业创造新商机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汇报】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总结汇报09-26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研修总结06-14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10-06
2024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09-20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10-19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感言12-14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试题题库及答案07-19
信息技术能力研修成果07-05